CN110830182B - 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0182B
CN110830182B CN201910116831.8A CN201910116831A CN110830182B CN 110830182 B CN110830182 B CN 110830182B CN 201910116831 A CN201910116831 A CN 201910116831A CN 110830182 B CN110830182 B CN 1108301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iab
information
iab nod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68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0182A (zh
Inventor
汪巍崴
王弘
许丽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7018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61847A/zh
Priority to PCT/KR2019/010121 priority patent/WO2020032718A1/en
Priority to EP19847789.5A priority patent/EP3811540A4/en
Priority to US17/261,437 priority patent/US11889356B2/en
Priority to KR1020217001616A priority patent/KR102465917B1/ko
Publication of CN110830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0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0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0182B/zh
Priority to US18/535,349 priority patent/US20240129802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4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intermediate stor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combination with information about buffer occupancy at either end or at transit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05Buffering arrangements using dynamic buffer spa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数据重传的方法,包括: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包括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第一消息;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包括与以下至少之一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需要重传的数据包、无需重传的数据包、缓存的数据包、第一节点处未缓存的数据包、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未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成功发送到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未成功发送到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已丢失的数据包、未丢失的数据包;第二节点基于所述第一消息确定需要重传的数据包,以及重传需要重传的数据包。

Description

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涉及用于在多跳网络中重传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NR(New Radio access)网络或第五代5G网络中,为了延伸网络的覆盖范围,提出了IAB(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课题,该课题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一个多跳的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图中给出了一个包含锚节点,两个中继节点的网络架构,所有用户最终都是与锚节点进行通信。在该架构中,中继节点会承担用户数据的汇聚与分离。如果用户N1~Nx以及用户M1~My向锚节点(Donor Node)发送数据,用户N1~Nx通过中继节点1进行数据传输,那么在中继节点1和中继节点2之间,用户N1~Nx的数据就会汇聚为中继节点1发送给中继节点2的数据;用户M1~My通过中继节点2进行数据传输,那么在中继节点2与锚节点之间,用户M1~My的数据以及来自中继节点1的数据(即汇聚的用户N1~Nx的数据)就会汇聚为中继节点2发送给锚节点的数据。如果锚节点向用户N1~Nx以及用户M1~My发送数据,锚节点将汇聚的用户N1~Nx以及用户M1~My的数据发送给中继节点2,中继节点2需要从汇聚的数据中区分出哪些是发送给用户M1~My的数据,哪些是发送给中继节点1的数据,并分别发送给这些用户和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1收到来自中继节点2的数据后,其需要区分出发送给用户N1~Nx的数据,并分别发送给相应的用户。在这个架构中,锚节点可以是一个基站(该基站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基站,也可以是一个由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组成的基站,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是通过F1接口进行通信的),也可以是一个基站的集中单元CU(centralunit),中继节点可以是一个基站(该基站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基站,也可以是一个由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组成的基站,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是通过F1接口进行通信的),也可以是一个基站的分布单元DU(distributed unit),该中继节点也还包括作为用户与其他节点(如其他基站,其他中继节点)通信所需的功能模块。上述的基站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如图2所示,CU至少具有无线资源控制(RR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协议层等,也可能包含服务数据自适应协议(SDAP: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DU具有无线链路控制协议(RLC)、介质访问控制(MAC)和物理层等。CU和DU之间是标准化的公开接口F1。F1接口分控制平面F1-C和用户平面F1-U。F1-C的传输网络层是基于IP传输的。为了更可靠的传输信令,在IP之上增加了SCTP协议。应用层的协议是F1AP。SCTP可以提供可靠的应用层消息传输。F1-U的传输层是UDP/IP,GTP-U在UDP/IP之上用于承载用户平面协议数据单元PDU。
在现有机制中,当用户从一个基站(源基站)切换到另一个基站(目标基站)时,源基站已经收到的但没有正确发送给用户的数据需要发送给目标基站,并由目标基站进行重传。另一种情况是,当用户从基站的一个分布单元(源分布单元)切换到同一个基站的另一个分布单元(目标分布单元),集中单元需要将没有发送给用户的数据发送给目标分布单元,并由目标分布单元发送给用户。依据现有技术,在IAB网络中,当一个用户发生切换时,会出现锚节点与用户间的路径上的部分或全部中继节点发生改变,锚节点需要重传没有被用户正确收到的包,即锚节点需要重传其已经发送到原路径上但还没有发送给用户的数据。
然而,现有技术的设计并没有考虑多跳网络,当用户所使用的与锚节点进行通信的路径发生改变时(从旧路径变为新路径),新路径中会包含一些旧路径中为该用户服务的中继节点,这些中继节点收到的且没有发送给用户的包是无需锚节点重新发送一遍的。因此,基于多跳网络的特点,当用户与锚节点通信的路径发生改变时,可以考虑设计相关机制来减少数据包不必要的重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节点间的信息交互来帮助锚节点获得需要重传的数据包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重传的方法,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包括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第一消息;所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包括与以下至少之一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需要重传的数据包、无需重传的数据包、缓存的数据包、第一节点处未缓存的数据包、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未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成功发送到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未成功发送到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已丢失的数据包、未丢失的数据包;所述第二节点确定需要重传的数据包,以及重传所述需要重传的数据包。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节点可以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二节点接收一个或多个节点依次转发的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节点接收的第一消息中可以包含被所述一个或多个节点修改的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节点接收按照以下传输格式之一发送的所述第一消息:包含在RLC层的数据包的包头内、包含在新定义的一个RLC层的数据包类型内、包含在一个新定义的协议层的数据包或数据包包头内、包含在MAC层的数据包的包头内、包含在F1接口的用户平面所定义的下行数据传输状态中、以及包含在控制平面的消息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消息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数据包所处的节点的标识信息、数据包所属的用户的标识、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标识、能够指示数据包所属于的用户和承载的标识、指示所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所针对的数据包的类型的指示信息、无线链路中断/恢复的指示、上行或下行无线链路中断/恢复的指示、发生无线链路中断/恢复的链路的标识信息、指示所述节点停止数据发送的指示信息、可用缓存的大小信息、所述节点的期望发送数据速率信息、节点处缓存数据的策略信息、目的节点的标识信息、指示所述节点上报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节点发送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所针对的数据包的类型的指示信息、指示其他需要上报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节点的标识信息、指示接收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最终节点的标识信息、指示下一跳节点的标识信息、指示所述节点停止发送数据的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节点是否继续服务的信息、指示继续服务的节点的标识、指示不再服务的节点的标识、指示上一跳节点是否需要更新其收到的来自其他节点的所发送的上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指示发送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触发条件是无线链路的路径发生了改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重传的方法,包括:第一节点获取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包括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第一消息;所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包括与以下至少之一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需要重传的数据包、无需重传的数据包、缓存的数据包、未缓存的数据包、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未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成功发送到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未成功发送到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已丢失的数据包、未丢失的数据包。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包括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第一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节点从第三节点接收用于配置第一节点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指示第一节点上报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指示信息、指示其他需要上报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节点的标识信息、指示接收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最终节点的标识信息、指示直接接收第一节点所发送的与数据包有关的节点的标识信息、指示第一节点停止发送数据的指示信息、用于配置第一节点处的缓存数据的策略信息、指示其他节点处缓存数据的策略信息、指示第一节点是否继续服务的信息、指示继续服务的节点的标识、指示不再为用户服务的节点的标识、以及指示第一节点是否需要更新其接收到的来自其他节点的所发送的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指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获取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节点获取本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第一节点从第四节点获取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获取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后,还包括:根据获取的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数据包;将需要重传的数据包的信息发送给第二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重传的装置,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包括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第一消息,所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包括与以下至少之一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需要重传的数据包、无需重传的数据包、第一节点处缓存的数据包、第一节点处未缓存的数据包、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未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成功发送到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未成功发送到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已丢失的数据包、未丢失的数据包;以及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需要重传的数据包;以及重传单元,被配置为重传所述需要重传的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重传的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发送包括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第一消息,所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包括与以下至少之一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需要重传的数据包、无需重传的数据包、第一节点处缓存的数据包、第一节点处未缓存的数据包、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未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成功发送到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未成功发送到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已丢失的数据包、未丢失的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多跳网络中重传数据的方法,包括沿着无线链路传输包括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消息,其中所述无线链路中的节点转发接收到的消息或者基于所述节点的自身情况来更新消息,并传输到无线链路中的下一跳节点,所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包括用于重传数据的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消息被传输到锚节点后,所述锚节点发送需要重传的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多跳网络中重传数据的方法,包括:从上一跳节点接收包括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消息,所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包括用于重传数据的数据包的标识信息;以及转发所述消息或者基于当前节点自身情况更新所述消息并发送到下一跳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消息被发送到锚节点使得所述锚节点发送需要重传的数据包。
本发明还提供了相应的网络节点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节点间交互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能帮助锚节点知道当用户与锚节点通信的路径发生改变时,需要锚节点重传的数据包,避免了那些已经缓存在新路径的节点中的数据包再次被锚节点重传。
附图说明
根据参考以下附图的以下描述,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相似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指代相似的部件,并且在所述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跳网络架构;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括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的基站的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节点之间的信令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切换过程中传递关于需要重传的数据包的信息的一个示例;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切换过程中传递需要重传的数据包的信息的另一示例;
图6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发生链路中断的情况下传递需要重传的数据包的信息的又一示例;
图6b示出了重传丢失的数据包的网络结构示例;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重传的装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数据重传的装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所涉及的用户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中继节点,因为中继节点可以作为用户与其他节点通信。
本发明中涉及到的一个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即直接接收该节点发送的数据的节点,进一步,如果是上行链路,即节点1向靠近锚节点的方向发送数据时,节点1的下一跳节点是节点1的上一级节点(比节点1更靠近锚节点的节点),如果是下行链路,即节点1向靠近用户的方向发送数据时,节点1的下一跳节点是节点1的下一级节点(比节点1更靠近用户的节点)。
本发明中涉及到的用户,可以是一个中继节点,也可以是一个终端用户。
下面的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
如图3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流程包括:
步骤1:在IAB网络中,节点1向节点2发送消息1。该节点1和节点2可以都是中继节点,也可以是节点1是中继节点,节点2是锚节点(该锚节点是基站、或基站的分布单元、或基站的集中单元),也可以是节点1是基站的分布单元,节点2是基站的集中单元,也可以是节点1是基站的集中单元,节点2是基站的分布单元,也可以节点1是锚节点的集中单元,节点2是中继节点。该消息1中至少包括如下信息之一:
■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该数据包可以是PDCP PDU,也可以是其他格式的数据包(如RLC PDU,MAC PDU等)。该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是针对一个或多个数据包,该数据包可以是需要重传的数据包,也可以是缓存的数据包,也可以是丢失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成功发送到节点1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无需重传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未缓存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未丢失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未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未成功发送到节点1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其至少包括如下信息之一:
■数据包的标识信息,该数据包可以是节点1根据自身情况判断所得到的,也可以是节点1根据其他节点发送的相关信息(如其他节点所发送的数据包的信息)得到的,也可以是节点1通过自身情况以及其他节点发送的相关信息(如其他节点所发送的需要重传的数据包的信息)所得到的。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可以有如下可能的表现形式(下述形式只是示例):
◆形式1:数据包的最小标识+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形式2:数据包的最小标识+bitmap(该bitmap中的每个比特对应的一个数据包,如果上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是针对需要重传的数据包/无需重传的数据包,每个比特的值表示该比特代表的数据包是否需要重传;如果上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是针对缓存的数据包/未缓存的数据包,每个比特的值表示该比特代表的数据包是否在缓存中;如果上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是针对丢失的数据包/未丢失的数据包,每个比特的值表示该比特代表的数据包是否丢失;如果上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是针对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未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每个比特的值表示该比特代表的数据包是否成功发送到用户;如果上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是针对成功发送到节点1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未成功发送到节点1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每个比特的值表示该比特代表的数据包是否成功发送到节点1的下一跳节点)
◆形式3:数据包的最小标识+数据包的个数
◆形式4:数据包的最大标识+bitmap(该bitmap中的每个比特对应的一个数据包,如果上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是针对需要重传的数据包/无需重传的数据包,每个比特的值表示该比特代表的数据包是否需要重传;如果上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是针对缓存的数据包/未缓存的数据包,每个比特的值表示该比特代表的数据包是否在缓存中;如果上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是针对丢失的数据包/未丢失的数据包,每个比特的值表示该比特代表的数据包是否丢失;如果上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是针对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未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每个比特的值表示该比特代表的数据包是否成功发送到用户;如果上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是针对成功发送到节点1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未成功发送到节点1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每个比特的值表示该比特代表的数据包是否成功发送到节点1的下一跳节点)
◆形式5: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数据包的个数
◆形式6:数据包的标识不是连续的情况下,可以定义多个数据包的范围,并指示这样的范围的个数,每个范围可以用该范围的最小标识和该范围的最大标识来指示,也可以用该范围的最小标识和数据包的个数来表示,也可以用该范围的最大标识和数据包的个数来表示,也可以用该范围的最小标识与bitmap来表示,也可以用该范围的最大标识与bitmap来表示。
◆形式7:数据包的最大和/或最小标识,该标识可以是节点1根据自身情况判断所得到的,也可以是节点1根据其他节点发送的相关信息(如其他节点所发送的与数据包的有关信息)得到的,也可以是节点1通过自身情况以及其他节点发送的相关信息(如其他节点所发送的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所得到的
在上述形式中,数据包的最大/最小标识可以理解为,如该数据包是针对需要重传的数据包,则该最大/最小标识可以是需要重传的所有数据包中最大/最小的标识,也可以是需要重传的按序排列的数据包中最大/最小的标识,如需要重传的数据包是1、2、3、5、6、、7,则需要重传的按序排列的数据包中最大/最小的标识3/1(按序排列的数据包1,2,3中最大标识是3,最小标识是1)和/或7/5(按序排列的数据包5,6,7中最大标识是7,最小标识是5),需要重传的所有数据包中最大/最小的标识是7/1;
如该数据包是针对缓存的数据包,则该最大/最小标识可以是缓存的所有数据包中最大/最小的标识,也可以是缓存的按序排列的数据包中最大/最小的标识,如缓存的数据包是1、2、3、5、6、7,则缓存的按序排列的数据包中最大/最小的标识3/1(按序排列的数据包1、2、3中最大/最小标识是3/1)和/或7/5(按序排列的数据包5、6、7中最大/最小标识是7/5),缓存的所有数据包中最大/最小的标识是7/1;
如该数据包是针对丢失的数据包,则该最大/最小标识可以是丢失的所有数据包中最大/最小的标识,也可以是丢失的按序排列的数据包中最大/最小的标识,如丢失的数据包是1、2、3、5、6、7,则丢失的按序排列的数据包中最大/最小的标识3/1(按序排列的数据包1、2、3中最大/最小标识是3/1)和/或7/5(按序排列的数据包5、6、7中最大/最小标识是7/5),丢失的所有数据包中最大/最小的标识是7/1;
如该数据包是针对成功发送到用户或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则该数据包的最大/最小标识可以是成功按序发送到用户或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的最大/最小标识,也可以是成功发送到用户或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的最大/最小标识。如发送到用户或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是1、2、3、5、6、7,则该成功按序发送到用户或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的最大/最小标识是3/1,成功发送到用户或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的最大/最小标识是7/1。上述成功按序发送到用户或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可以参见TS38.425中Highest successfuldelivered/transmitted NR PDCP sequence number。
■数据包所处的节点的标识信息(如DU ID、IAB Node ID、C-RNTI等)
■数据包所属于的用户的标识(如C-RNTI、DU UEF1APID、CU UE F1APID等)
■数据包所属于的承载的标识(如DRB ID,SRB ID等)
■能够指示数据包所属于的用户和承载的标识(如UE bearer specific ID)
对于上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如果是针对需要重传的数据包,则是“与需要重传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如果是针对缓存的数据包,则是“与缓存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如果是针对丢失的数据包,则是“与丢失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如果是针对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则是“与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如果是针对成功发送到节点1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则是“与成功发送到节点1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如果是针对无需重传的数据包,则是“与无需重传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如果是针对未缓存的数据包,则是“与未缓存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如果是针对未丢失的数据包,则是“与未丢失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如果是针对未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则是“与未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如果是针对未成功发送到节点1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则是“与未成功发送到节点1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消息1中可以包括,“与需要重传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和/或“与缓存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和/或“与丢失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和/或“与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和/或“与成功发送到节点1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和/或“与无需重传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和/或“与未缓存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和/或“与未丢失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和/或“与未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和/或“与未成功发送到节点1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
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指示上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所针对的数据包的类型的指示信息,即指示是针对需要重传的数据包,还是针对缓存的数据包,还是针对丢失的数据包,还是针对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还是针对成功发送到节点1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还是针对无需重传的数据包,还是针对未缓存的数据包,还是针对未丢失的数据包,还是针对未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还是针对未成功发送到节点1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
■无线链路中断/恢复(radio link outage/resume)的指示
■上行或下行无线链路中断/恢复(radio link outage/resume)的指示
■指示发生上述“无线链路中断/恢复”和/或“上行或下行无线链路中断/恢复”的链路的指示信息(如链路的接收端节点的标识信息,链路的发送端节点的标识信息,链路的靠近锚节点的节点的标识信息,链路的远离锚节点的节点的标识信息,链路所处的路径中的距离锚节点的条数信息,链路所处的路径中距离用户的条数信息等)
■指示节点2停止数据发送的指示信息,进一步,该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该停止发送的数据所属的用户的标识,也可以指示该停止发送的数据所属的用户的标识及所属的承载的标识,也可以指示是整个节点2停止发送数据
■节点1处可用的缓存的大小信息(该可用的缓存可以是针对一个用户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用户的一个承载的,也可以是针对整个节点的)
■节点1处期望节点2向其发送数据的速率信息(该速率信息可以是针对一个用户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用户的一个承载的,也可以是针对整个节点的)
■节点1处缓存数据的策略信息,如指示的缓存策略是节点1缓存了接收到的数据,也可以是节点1缓存了接收到的且没有正确发送给其他节点的数据,也可以指示节点1缓存了接收到的且没有正确发送给用户的数据,也可以指示节点1缓存了接收到的且没有按序正确发送给用户的数据;进一步,该缓存数据的策略还会进一步指示该策略所针对的用户的标识,或者所针对的用户的承载的标识,或者所针对的用户的标识与所针对的承载的标识。
■消息1的目的节点的标识信息,该信息指示了最终接收该消息1的节点。
■指示节点2上报上述与数据有关的信息的指示信息
■指示节点2发送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所针对的数据包的类型(如该数据包可以是需要重传的数据包,也可以是缓存的数据包,也可以是丢失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成功发送到节点2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无需重传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未缓存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未丢失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未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未成功发送到节点2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表示所针对的数据包的类型的一种或多种
■指示其他需要上报上述与数据有关的信息的节点的标识信息
■指示各其他节点所上报的上述与数据有关的信息所针对的数据包的类型(如该数据包可以是需要重传的数据包,也可以是缓存的数据包,也可以是丢失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成功发送到该其他节点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无需重传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未缓存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未丢失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未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未成功发送到该其他节点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表示所针对的数据包的类型的一种或多种
■指示接收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最终节点的标识信息
■指示直接接收节点2所发送的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节点(即下一跳节点)的标识信息
■指示节点2是否会继续为用户服务,进一步的,如果节点2不再继续为用户服务,则该节点上缓存的包是属于需要重传的包,如果节点2还继续为用户服务,则该节点缓存内的包无需重传■指示继续为用户服务的节点的标识,进一步的,对于继续为用户服务的节点,其缓存内的包无需重传
■指示不再为用户服务的节点的标识,进一步的,对于不再为用户服务的节点,其缓存内的包需要重传
■指示节点1是否需要更新其收到的来自其他节点的所发送的上述与数据有关的信息
■指示发送消息1的触发条件是用户与锚节点通信的路径发生了改变
在步骤1之前,可选的,还包括:
步骤0:节点1从节点3收到消息2,该节点3可以是锚节点,也可以是中继节点,也可以是基站的分布单元,也可以是基站的集中单元。该节点3可以和节点2是同一个节点,也可以是不同的节点。该消息2主要用于通过配置节点1来指示节点1的行为,至少包含如下信息之一:
■指示节点1上报上述与数据有关的信息的指示信息
■指示节点1发送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所针对的数据包的类型(如该数据包可以是需要重传的数据包,也可以是缓存的数据包,也可以是丢失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成功发送到节点1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无需重传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未缓存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未丢失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未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未成功发送到节点1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表示所针对的数据包的类型的一种或多种
■指示其他需要上报上述与数据有关的信息的节点的标识信息
■指示各上述其他节点所上报的上述与数据有关的信息所针对的数据包的类型(如该数据包可以是需要重传的数据包,也可以是缓存的数据包,也可以是丢失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成功发送到其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无需重传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未缓存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未丢失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未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未成功发送到该其他节点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表示所针对的数据包的类型的一种或多种
■指示接收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最终节点的标识信息
■指示直接接收节点1所发送的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节点(即下一跳节点)的标识信息
■指示节点1停止发送数据的指示信息,进一步,该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该停止发送的数据所属的用户的标识,也可以指示该停止发送的数据所属的用户的标识及所属的承载的标识,也可以指示是整个节点1停止发送数据
■配置节点1处缓存数据的策略信息,如指示的缓存策略是节点1缓存接收到的数据,也可以是节点1缓存接收到的且没有正确发送给其他节点的数据,也可以指示节点1缓存接收到的且没有正确发送给用户的数据,也可以指示节点1缓存接收到的且没有按序正确发送给用户的数据;进一步,该缓存数据的策略还会进一步指示该策略所针对的用户的标识,或者所针对的用户的承载的标识,或者所针对的用户的标识与所针对的承载的标识
■指示其他节点(如节点2)处缓存数据的策略信息,如指示的缓存策略是该其他节点缓存了接收到的数据,也可以是该节点缓存了接收到的且没有正确发送给其他节点的数据,也可以指示该节点缓存了接收到的且没有正确发送给用户的数据,也可以指示该节点缓存了接收到的且没有按序正确发送给用户的数据;进一步,该缓存数据的策略还会进一步指示该策略所针对的用户的标识,或者所针对的用户的承载的标识,或者所针对的用户的标识与所针对的承载的标识。
■指示节点1是否会继续为用户服务,进一步的,如果节点1不再继续为用户服务,则该节点上缓存的包是属于需要重传的包,如果节点1还继续为用户服务,则该节点缓存内的包无需重传
■指示继续为用户服务的节点的标识,进一步的,对于继续为用户服务的节点,其缓存内的包无需重传
■指示不再为用户服务的节点的标识,进一步的,对于不再为用户服务的节点,其缓存内的包需要重传
■指示节点1是否需要更新其收到的来自其他节点的所发送的上述与数据有关的信息
■指示节点1停止上报与丢失的数据有关的信息
■指示节点1开始上报与丢失的数据有关的信息
进一步的,在步骤1之前,可选的,还包括:
步骤a:节点1从节点4接收到消息3,该消息3至少包含消息1中所包含的信息之一,而信息的内容是节点4生成的,节点1接收到消息3后,会根据消息3中的内容来生成消息1中的内容。该节点4可以是锚节点,也可以是中继节点,也可以是基站的的分布单元,也可以是基站的集中单元。该节点4可以和节点2是同一个节点,也可以是不同的节点。
上述步骤0和步骤a的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是步骤0在步骤a之前,也可以是步骤a在步骤0之前。
进一步,在步骤1之后,可选的,还包括:
步骤2:节点2向锚节点发送步骤1中接收到的消息1。该消息1可能直接发送给锚节点,也可能是经过中间节点转发给锚节点。该消息1可能在发送的过程中被节点2或其他节点更新或简单的转发。
进一步,在步骤2之后,可选的,还包括:
步骤3:缓存了需要重传的数据包的节点(如节点2或其他节点或锚节点,也可以是上述步骤中所涉及的节点1/2/3/4中的任意节点)发送数据包给用户,如果是锚节点发送,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是锚节点的分布单元发送,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锚节点的集中单元发送。该数据包可以是节点2或其他节点或锚节点所判断的需要重传的数据包,进一步的,在发送该数据包时,会向接收该数据包的节点(该节点可以是中继节点,也可以是用户)指示该数据包是重传数据包。
上述每个步骤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步骤,即不需要其他步骤与该步骤配合进行。另外,上述步骤a/0/1/2/3可以无需全部执行,如可以任意选择两个步骤执行,例如执行步骤a后就执行步骤3,执行步骤1后就执行步骤3,
在上述步骤1中,消息1可能是由节点1直接发送给节点2,也可能是节点1经过一个或多个节点(或中继节点)发送给节点2,所经过的一个或多个节点可能只是简单的转发消息1,也可能对消息1进行更新后再发送的。
在上述步骤0中,消息2可能是由节点3直接发送给节点1,也可能是节点3经过一个或多个节点(或中继节点)发送给节点1,所经过的一个或多个节点可能只是简单的转发消息2,也可能对消息2进行更新后再发送的。
在上述步骤a中,消息3可能是由节点4直接发送给节点1,也可能是节点4经过一个或多个节点(或中继节点)发送给节点1,所经过的一个或多个节点可能只是简单的转发消息3,也可能对消息3进行更新后再发送的。
在上述步骤2中,接收到的消息1可能是由节点2直接发送锚节点,也可能是节点2经过一个或多个节点(或中继节点)发送给锚节点,所经过的一个或多个节点可能只是简单的转发消息1,也可能对消息1进行更新后再发送的。
在上述步骤3中,缓存了需要重传的数据包的节点(如节点2或其他节点或锚节点)可能是直接将数据发送给用户,也可能是缓存了需要重传的数据包的节点(如节点2或其他节点或锚节点)经过一个或多个节点(或中继节点)发送给用户。
注意,在上述步骤中所涉及的消息1/2/3,其内容可以按照如下传输格式之一发送:
■包含在RLC层的数据包的包头内
■包含在新定义的一个RLC层的数据包类型内
■包含在一个新定义的协议层的数据包或数据包包头内(如新定义的自适应层adaptation layer,参见TR38.874)
■包含在MAC层的数据包的包头内
■包含在F1接口的用户平面所定义的下行数据传输状态(DL Data DeliveryStatus)或者下行用户数据(DL USER DATA)中,参见TS38.425
■包含在控制平面的消息内
上述格式只是示例,不排除其他格式发送。
上述流程的效果在于,当锚节点与用户通信的路径发生改变时(由旧的路径变为新的路径)或者与用户通信的锚节点发生改变时(由锚节点1变为锚节点2,或者由锚节点1的分布单元1变为锚节点1的分布单元2),锚节点可以获知需要在新的路径或由锚节点2或者由锚节点1的分布单元2重新发送的数据包(之所以称这些数据包是需要重新发送的数据包,原因是该数据包已经开始在旧的路径中发送且没有发送到用户,或者该数据包由锚节点1或锚节点1的分布单元1发送出去且没有发送到用户)。
为了进一步解释上述流程的效果,下面结合多个示例来进一步说明,主要针对消息1中包含的是与需要重传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包含的针对其他类型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可以以此类推。
对于切换的情况,如图4所示,用户与锚节点的集中单元通信所经过的路径是锚节点的集中单元→锚节点的分布单元→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中继节点3→用户,在这个路径上锚节点的集中单元已经将数据包1~10发送出去,在锚节点的分布单元中缓存包8、9、10,在中继节点1中缓存包5、6、7,在中继节点2中缓存包3、4,在中继节点1中缓存包1、2。此时用户发生了切换,该切换导致用户与锚节点进行通信的路径发生了改变,即变为锚节点的集中单元→锚节点的分布单元→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中继节点4→用户,新路径和切换前的路径相比,唯一的变化是中继节点3变为了中继节点4。在这种情况下,中继节点3上所缓存的包1、2需要锚节点的集中单元重新发送给用户。为了通知锚节点需要重传的包,中继节点2会告知中继节点1需要重传的包是1和2(这相当于上述流程中步骤1的消息1中所包括的针对需要重传的包所包含的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中继节点1收到这个信息后,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更新需要重传的包的信息,在这个例子中,中继节点1无需更新该信息,所以其简单的将从中继节点2收到的信息转发给锚节点的分布单元,同理锚节点的分布单元将该信息发送给锚节点的集中单元。这样锚节点的集中单元就可以知道其需要向用户重传包1、2。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依然按照图4所述的例子,与图4的区别在于,中继节点1上缓存的包是1、5、6、7。中继节点2告知中继节点1需要重传的包是1和2(这相当于上述流程中步骤1的消息1中所包括的针对需要重传的包所包含的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中继节点1收到这个信息后,发现在其缓存中还有数据包1,则其向锚节点发送的消息中会指示需要重传的包是包2,进一步,锚节点的分布单元向锚节点的集中单元发送的消息中会支持需要重传的包是包2,这样,最后由锚节点重传包2,由中继节点1重传包1。
对于无线链路中断的情况,如图6a所示,用户与锚节点的集中单元间建立了两条路径进行通信,路径1是锚节点的集中单元→锚节点的分布单元→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中继节点3→用户,路径2是锚节点的集中单元→锚节点的分布单元→中继节点4→中继节点5→中继节点3→用户。在路径1上锚节点的集中单元已经将数据包1~10发送出去,在锚节点的分布单元中缓存包8、9、10,在中继节点1中缓存包5、6、7,在中继节点2中缓存包3、4,在中继节点1中缓存包1、2。锚节点没有利用路径2向用户发送数据。路径1中的中继节点1与中继节点2之间的链路出现了中断,则锚节点会利用路径2与用户通信。中继节点1会向锚节点的分布单元发送消息指示需要重传的包是5,6,7(该消息相当于上述流程中步骤1的消息1,所包含的信息相当于针对需要重传的包所包含的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锚节点的分布单元收到消息1后发现无需更新消息1,则将消息1转发给锚节点的集中单元,锚节点会将包5、6、7通过路径2发送给用户。进一步的,中继节点1会在消息1中指示其发送到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为1、2、3、4,或者指示数据包1、2、3、4也是需要重传的包。这样,锚节点会将数据包1、2、3、4也进行重传。
在上述描述中所定义的消息主要针对用于获得需要重传的包的信息来进行说明的,但是,本发明定义的消息(如消息1/2/3)所包含的内容不限于重传数据包的判断,还可以具有其他用途,如下所述。
1.消息1中包含的信息的其他作用的示例:
●示例1--消息1中至少包含如下信息之一:
■无线链路中断/恢复(radio link outage/resume)的指示
■上行或下行无线链路中断/恢复(radio link outage/resume)的指示
■指示发生上述“无线链路中断/恢复”和/或“上行或下行无线链路中断/恢复”的链路的指示信息
接收到上述信息的节点可以确定无线链路发生了中断/恢复正常(如信道质量已经变好了),进一步的,可以确定上述中断/恢复是针对无线链路的上行,还是无线链路的下行,还是既包括上行也包括下行,进一步的,可以确定发生上述中断/恢复的无线链路(如哪两个节点间的无线链路)。接收到上述信息的节点,可能的行为之一是将上述信息发送给另一个节点;另一个实施例为,该节点建立另一条与用户(该用户可以是一个中继节点,也可以是一个终端用户)通信的链路;另一个实施例为,该节点利用已经建立的另一条链路与用户(该用户可以是一个中继节点,也可以是一个终端用户)通信。包含上述信息的作用是可以通知其他节点无线链路的状态,进一步的改变与用户(该用户可以是一个中继节点,也可以是一个终端用户)通信的链路
●示例2--消息1中包含如下信息:
■指示停止数据发送的指示信息,进一步,该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该停止发送的数据所属的用户的标识,也可以指示该停止发送的数据所属的用户的标识及所属的承载的标识,也可以指示是节点停止发送数据
收到该指示信息的节点会停止发送该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数据。一个实施例中,节点1向节点2发送上述指示信息,节点1可以是从其他节点收到了指示停止数据发送的指示信息后发送的,也可以是节点1发现其发送数据的无线链路出现了问题而发送的,也可以是节点1没有可用缓存了而发送的。这个信息的作用是可以减少其他节点不必要的数据传输。
●示例3-消息1中至少包含如下信息之一:
■发送节点处可用的缓存的大小信息(该可用的缓存可以是针对一个用户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用户的一个承载的,也可以是针对整个节点的)
■发送节点期望接收节点向其发送数据的速率信息(该速率信息可以是针对一个用户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用户的一个承载的,也可以是针对整个节点的)
如节点1向节点2发送的消息1中包含上述信息,一个实施例中,节点2根据上述可用缓存的大小信息来决定发送给节点1的数据量;另一个实施例中,节点2根据上述发送数据的速率信息来决定在一定时间内向节点1发送的数据量。这两个信息的作用是帮助接收节点控制数据发送的数量和速率,避免在节点处发生拥塞。
●示例4-消息1中包含如下信息:
■发送节点处缓存数据的策略信息,如指示的缓存策略是缓存了接收到的数据,也可以是缓存了接收到的且没有正确发送给其他节点的数据,也可以指示缓存了接收到的且没有正确发送给用户的数据,也可以指示缓存了接收到的且没有按序正确发送给用户的数据;进一步,该缓存数据的策略还会进一步指示该策略所针对的用户的标识,或者所针对的用户的承载的标识,或者所针对的用户的标识与所针对的承载的标识。
如节点1向节点2发送的消息1中包含上述信息,一个实施例是节点2可以决定其发送给节点1的数据是否都被节点1缓存,还是只缓存了一部分,另一个实施例是节点2可以决定其发送给节点1的数据是否需要重传给节点1。上述信息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接收节点确定如何向发送节点发送数据。
●示例5-消息1中至少包含如下信息之一:
■指示接收节点上报上述与数据有关的信息的指示信息
■指示接收节点发送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所针对的数据包的类型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表示所针对的数据包的类型的一种或多种
■指示其他需要上报上述与数据有关的信息的节点的标识信息
■指示各其他节点所上报的上述与数据有关的信息所针对的数据包的类型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表示所针对的数据包的类型的一种或多种
如节点1向节点2发送的消息1中包含上述信息,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包含“指示接收节点上报上述与数据有关的信息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接收节点发送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所针对的数据包的类型的指示信息”,则节点2按照接收到的信息进行与数据有关的信息的上报,该上报是指节点2将信息发送给其他节点;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包含“指示其他需要上报上述与数据有关的信息的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或“指示各其他节点所上报的上述与数据有关的信息所针对的数据包的类型的指示信息”,如果节点2是属于上述“指示其他需要上报上述与数据有关的信息的节点的标识信息”所指示的节点,该节点就按照接收到的信息进行与数据有关的信息的上报,该上报是指节点2将信息发送给其他节点,如果不是,则该节点就不进行上报,进一步的该节点可以将收到的信息转发给其他节点。上述信息的作用是配置接收节点进行与数据有关的信息的上报。
●示例6-消息1中至少包含如下信息之一:
■指示接收节点是否会继续为用户服务
■指示继续为用户服务的节点的标识
■指示不再为用户服务的节点的标识
如节点1向节点2发送的消息1中包含上述信息,如果包含“指示接收节点是否会继续为用户服务”,一个实施例是,如果指示接收节点继续为用户服务,接收节点会继续保存缓存中的数据,或者接收节点会认为其缓存中的数据无需重传,另一个实施例是,如果只是接收节点不再为用户服务,接收节点会删除其缓存中的数据,或者接收节点会认为其缓存中的数据需要重传,进一步的接收节点会将需要重传的包发送给其他节点,进一步的,接收节点会通知其他节点需要重传的数据包。如果包含“指示继续为用户服务的节点的标识”和/或“指示不再为用户服务的节点的标识”,接收节点会判断其是否会继续服务用户,并根据判断结果来进行缓存数据的处理(如清空缓存的相关数据,保留缓存中的相关数据),或需重传的数据的上报。进一步的,节点2收到上述信息后,会将其发送给其他节点。上述信息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接收节点确定其缓存数据的处理(如清空缓存的相关数据,保留缓存中的相关数据),或进行需重传的数据的上报。
2.消息2中所包含的信息的其他作用的示例:
●示例7-消息2中至少包含如下信息之一:
■指示接收节点上报上述与数据有关的信息的指示信息
■指示接收节点发送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所针对的数据包的类型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表示所针对的数据包的类型的一种或多种
■指示其他需要上报上述与数据有关的信息的节点的标识信息
■指示各其他节点所上报的上述与数据有关的信息所针对的数据包的类型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表示所针对的数据包的类型的一种或多种
●接收节点的行为可以参照示例5;示例7--消息2中包含如下信息:
■指示停止数据发送的指示信息,进一步,该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该停止发送的数据所属的用户的标识,也可以指示该停止发送的数据所属的用户的标识及所属的承载的标识,也可以指示是节点停止发送数据
接收节点的行为可以参照示例2;
●示例8-消息2中至少包含如下信息之一:
■配置接收处缓存数据的策略信息,如指示的缓存策略是缓存了接收到的数据,也可以是缓存了接收到的且没有正确发送给其他节点的数据,也可以指示缓存了接收到的且没有正确发送给用户的数据,也可以指示缓存了接收到的且没有按序正确发送给用户的数据;进一步,该缓存数据的策略还会进一步指示该策略所针对的用户的标识,或者所针对的用户的承载的标识,或者所针对的用户的标识与所针对的承载的标识。
■指示其他节点处缓存数据的策略信息,如指示的缓存策略是该其他节点缓存了接收到的数据,也可以是该节点缓存了接收到的且没有正确发送给其他节点的数据,也可以指示该节点缓存了接收到的且没有正确发送给用户的数据,也可以指示该节点缓存了接收到的且没有按序正确发送给用户的数据;进一步,该缓存数据的策略还会进一步指示该策略所针对的用户的标识,或者所针对的用户的承载的标识,或者所针对的用户的标识与所针对的承载的标识
如节点3向节点1发送的消息2中包含“配置接收处缓存数据的策略信息”,节点1则按照上述配置信息进行相关数据的缓存,如消息2中包含“指示其他节点处缓存数据的策略信息”,节点1可以获得其他节点的缓存策略信息,从而决定相关的数据的发送或缓存,一个实施例是,如果“指示其他节点处缓存数据的策略信息”指示其他节点会缓存节点1发送的数据,节点1则可删除其已经发送的数据。进一步的,收到上述信息后,节点1可以发送给其他节点。上述信息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接收节点确定如何向发送节点发送或缓存数据。
●示例9-消息2中至少包含如下信息之一:
■指示接收节点是否会继续为用户服务
■指示继续为用户服务的节点的标识
■指示不再为用户服务的节点的标识接收节点的行为可以参照示例6.
3.消息3中所包含的信息的其他用途的示例以及消息3的接收者和发送者的行为可以参见示例1~6.
4.上述消息1/2/3中所包含的“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可能是针对以下数据包类型的至少一种:需要重传的数据包,缓存的数据包,丢失的数据包,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成功发送到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无需重传的数据包,未缓存的数据包,未丢失的数据包,未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未成功发送到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在上述说明中,这些信息主要用户判断需要重传的包,但是这些信息还可以有其他作用:
■如果“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是针对缓存的数据包,收到这个信息的节点,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考虑删除已经在其他节点缓存的数据包,这样可以释放更多的缓存,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考虑将其他节点没有缓存但在该节点已经缓存的数据包发送给其他节点;
■如果“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是针对丢失的数据包,收到这个信息的节点,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其缓存了上述丢失的数据包,其可以将上述丢失的数据包发送给其他节点,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如果其没有缓存上述丢失的数据包,其可以将上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发送给其他节点;
■如果“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是针对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收到该信息的节点,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删除这些被用户收到的数据包,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与数据有关的信息”转发给其他节点;
■如果“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是针对成功发送到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收到该信息的节点,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删除这些成功发送到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控制发送数据包的速率。
■如果“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是针对未缓存的数据包,收到这个信息的节点,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知其他节点发送上述未缓存的数据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知其他节点其没有缓存的数据包;
■如果“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是针对未丢失的数据包,收到这个信息的节点,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其缓存了上述未丢失的数据包,其可以将上述未丢失的数据包发删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如果其没有缓存上述丢失的数据包,其可以将上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发送给其他节点;
■如果“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是针对未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收到该信息的节点,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缓存这些未被用户收到的数据包,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与数据有关的信息”转发给其他节点;
■如果“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是针对未成功发送到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收到该信息的节点,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重发这些未成功发送到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用于实现在中继网络中重传丢失的数据包。如图6b所示,该方面会涉及三个节点,即锚节点的集中单元,锚节点的分布单元和用户接入的中继节点。该三个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可以是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所定义节点1~4中的任意一个。该三个节点可以用户接入的中继节点可能直接与锚节点的分布单元相连,也可能通过一个或多个其他中继节点相连。
锚节点的集中单元发送给接入中继节点的用户的数据包可能在锚节点的集中单元与锚节点的分布单元间的链路(链路1)上丢失,也可能在锚节点的分布单元与中继节点间的链路(链路2)丢失。在下面的描述中,数据包可以是针对一个用户无线承载的数据包,也可以是针对一个用户的数据包,也可以是针对一个节点的数据包。
根据现有的机制,锚节点的分布单元会通过第一消息将该丢失的数据包(如丢失的数据包的标识信息)告知锚节点的集中单元,进一步,中继节点也会通过第二消息将该丢失的数据包(如丢失的数据包的标识信息)通知锚节点的集中单元。因为中继节点和锚节点的分布单元都不知道彼此是否上报了该丢失的数据包。如果两个节点都上报了相同的丢失的数据包,就会出现锚节点的集中单元分别收到这两个节点的上报后,都会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这样的重复重传加重的网络的负担,应该尽量避免。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方法1:
锚节点的集中单元向锚节点的分布单元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信息之一:
■停止上报丢失的数据包的信息
■上述停止上报所针对的用户无线承载的标识信息
收到该信息后,锚节点的分布单元就不再向锚节点的集中单元上报丢失的数据包的信息
■方法2:
锚节点的分布单元根据其已经上报的信息来修改中继节点上报的信息。在该方法中,如果锚节点的分布单元收到第二消息后,发现第二消息中所包含的与丢失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如丢失的数据包的序号)已经被锚节点的分布单元在第一消息中发送给了锚节点的集中单元,则锚节点的分布单元可以修改收到的第二消息,进而不再包括在第一消息中已经上报的与丢失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例如,第二消息中包括的丢失的数据包的序号为1,2,3,且在第一消息中已经上报了1,2,则锚节点的分布单元会修改第二消息,从而不再包括丢失的数据包的序号为1,2
■方法3:
锚节点的分布单元根据其缓存的数据包修改中继节点上报的信息。在该方法中,如果锚节点的分布单元收到中继节点上报的第二消息(该上报的消息会最终发送给锚节点的集中单元)后,发现中继节点上报的第二消息中所上报的丢失的数据包已经在锚节点的分布单元处缓存,则锚节点的分布单元可以修改收到的第二消息,进而不将已经在锚节点的分布单元处缓存的数据作为丢失的数据包发送给锚节点的集中单元。例如,第二消息中包括的丢失的数据包的序号为1,2,3,锚节点的分布单元处已经缓存了数据包1和2,,则锚节点的分布单元会修改第二消息,仅上报丢失的数据包的序号3,而由锚节点的分布单元重传数据包1和2。
■方法4:
锚节点的集中单元向锚节点的分布单元发送指示信息,在该指示信息会指示需要锚节点的分布单元重传的数据包。在该方法中,锚节点的集中单元收到中继节点上报的第二消息后,锚节点的集中单元会向锚节点的分布单元发送指示消息。具体的,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中继节点向锚节点的集中单元发送第二消息,该消息中包括了丢失的数据包的序号
■步骤a2:锚节点的集中单元向锚节点的分布单元发送指示数据包重传的消息,该消息至少包括如下信息之一:
◆需要重传的数据包的序号,该序号可以是步骤a1中收到的第二消息中所包括的丢失的数据包的序号,也可以是与第二消息中所指示的丢失的数据包对应的新的序号
◆需要重传的数据包的旧序号
◆需要重传的数据包的新序号,锚节点的分布单元收到该序号后,一种实施例是,该锚节点的分布单元可以根据该序号找到其缓存的数据包,并将它重传,另一种实施例是,锚节点的分布单元根据上述需要重传的数据包的旧序号找到其缓存的数据包,然后为该数据包加上该新序号,然后将它重传
■步骤a3:锚节点的分布单元将需要重传的数据包进行重传。
上述步骤中,步骤a1可以是可选步骤。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重传的装置的示例的框图。图7所示的装置700一般可以实现在上述的第二节点之中,其可以重传需要重传的数据包。如图7所示,装置700包括接收单元710、确定单元720和发送单元。
在装置700中,接收单元710可以被配置为接收第一节点(例如,中继节点)发送的包括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第一消息。如上所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可以包括与以下至少之一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需要重传的数据包、无需重传的数据包、第一节点处缓存的数据包、第一节点处未缓存的数据包、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未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成功发送到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未成功发送到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已丢失的数据包、未丢失的数据包。确定单元720可以被配置为确定需要重传的数据包。重传单元730可以被配置为重传所述需要重传的数据包。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单元710还可以被配置为接收一个或多个节点(例如,除第一节点外的其他中继节点)依次转发的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消息。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消息可以包含被所述一个或多个节点修改的信息。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数据重传的装置800的示例的框图。图8所示的用于数据重传的装置800一般可以实现在上述的第一节点之中,其可以获取和发送,或者与其他中继节点交互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以便进行数据重传。如图8所示,数据重传装置800包括获取单元810、发送单元82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数据重传装置800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830。
在装置800中,获取单元810被配置为获取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单元810还可以被配置为获取本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以及从外部获取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
在装置800中,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在获取单元获取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后,根据获取的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数据包;发送单元820用于将需要重传的数据包的信息发送给第二节点。
在装置800中,发送单元820被配置为发送包括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第一消息,所述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包括与以下至少之一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需要重传的数据包、无需重传的数据包、第一节点处缓存的数据包、第一节点处未缓存的数据包、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未成功发送到用户的数据包、成功发送到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未成功发送到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的数据包、已丢失的数据包、未丢失的数据包。
在装置800中,接收单元830可以被配置为接收用于配置所述数据重传装置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指示所述装置上报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指示信息、指示其他需要上报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节点的标识信息、指示接收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最终节点的标识信息、指示直接接收所述装置所发送的与数据包有关的节点的标识信息、指示所述装置停止发送数据的指示信息、用于配置所述装置处的缓存数据的策略信息、指示其他节点处缓存数据的策略信息、指示第一节点是否继续服务的信息、指示继续服务的节点的标识、指示不再为用户服务的节点的标识、以及指示第一节点是否需要更新其接收到的来自其他节点的所发送的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的指示信息。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节点9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网络节点900包括处理器或处理单元(CPU)9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9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9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9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903中,还存储有网络节点9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单元901、ROM502以及RAM503通过总线5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505也连接至总线5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9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9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9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9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909。通信部分9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9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905。可拆卸介质9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9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908。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文附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承载指令的在计算机可读介质,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指令可以通过通信部分9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911被安装。在该指令被中央处理单元(CPU)901执行时,执行本发明中描述的各个方法步骤。
尽管已经描述了示例实施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因此,应当理解,上述示例实施例不是限制性的,而是说明性的。

Claims (20)

1.一种通信系统中的第一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所述第一IAB节点包括:
收发器;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从第三节点接收指示从所述第一IAB节点接收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的第二IAB节点的标识信息,
经由与IAB网络相关联的自适应层从由从所述第三节点接收的所述标识信息所指示的所述第二IAB节点接收指示上报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的信息,以及
经由与所述IAB网络相关联的所述自适应层向由从所述第三节点接收的所述标识信息所指示的所述第二IAB节点发送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IAB节点,其中,所述第三节点对应于集成接入和回程IAB网络中的锚节点的集中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IAB节点,其中,指示从所述第一IAB节点接收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的所述第二IAB节点的所述标识信息指示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一IAB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的下一跳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IAB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从由从所述第三节点接收的所述标识信息所指示的所述第二IAB节点接收指示无线链路故障RLF的信息,以及
响应于指示RLF的信息,发起连接重新建立过程。
5.一种通信系统中的第二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所述第二IAB节点包括:
收发器;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经由与IAB网络相关联的自适应层向第一IAB节点发送指示上报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的信息,以及
经由与所述IAB网络相关联的所述自适应层从所述第一IAB节点接收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
其中,指示从所述第一IAB节点接收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的所述第二IAB节点的标识信息从第三节点发送到所述第一IAB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二IAB节点,其中,所述第三节点对应于集成接入和回程IAB网络中的锚节点的集中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二IAB节点,其中,指示从所述第一IAB节点接收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的所述第二IAB节点的所述标识信息指示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一IAB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的下一跳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二IAB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向所述第一IAB节点发送指示无线链路故障RLF的信息,以及
其中,由所述第一IAB节点响应于指示RLF的信息而发起连接重新建立过程。
9.一种通信系统中的第三节点,所述第三节点包括:
收发器;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生成指示从第一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接收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的第二IAB节点的标识信息,以及
向所述第一IAB节点发送所生成的指示接收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的所述第二IAB节点的所述标识信息,
其中,指示上报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的信息经由与IAB网络相关联的自适应层从所述第二IAB节点发送到所述第一IAB节点,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经由与所述IAB网络相关联的所述自适应层从所述第一IAB节点发送到由所述第三节点生成的所述标识信息所指示的所述第二IAB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三节点,其中,所述第三节点对应于集成接入和回程IAB网络中的锚节点的集中单元。
11.一种由通信系统中的第一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第三节点接收指示从所述第一IAB节点接收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的第二IAB节点的标识信息;
经由与IAB网络相关联的自适应层从由从所述第三节点接收的所述标识信息所指示的所述第二IAB节点接收指示上报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的信息;以及
经由与所述IAB网络相关联的所述自适应层向由从所述第三节点接收的所述标识信息所指示的所述第二IAB节点发送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节点对应于集成接入和回程IAB网络中的锚节点的集中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从所述第一IAB节点接收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的所述第二IAB节点的所述标识信息指示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一IAB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的下一跳节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由从所述第三节点接收的所述标识信息所指示的所述第二IAB节点接收指示无线链路故障RLF的信息;以及
响应于指示RLF的信息,发起连接重新建立过程。
15.一种由通信系统中的第二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经由与IAB网络相关联的自适应层向第一IAB节点发送指示上报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的信息;以及
经由与所述IAB网络相关联的所述自适应层从所述第一IAB节点接收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
其中,指示从所述第一IAB节点接收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的所述第二IAB节点的标识信息从第三节点发送到所述第一IAB节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节点对应于集成接入和回程IAB网络中的锚节点的集中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从所述第一IAB节点接收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的所述第二IAB节点的所述标识信息指示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一IAB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的下一跳节点。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第一IAB节点发送指示无线链路故障RLF的信息,以及
其中,由所述第一IAB节点响应于指示RLF的信息而发起连接重新建立过程。
19.一种由通信系统中的第三节点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指示从第一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接收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的第二IAB节点的标识信息;以及
向所述第一IAB节点发送所生成的指示接收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的所述第二IAB节点的所述标识信息,
其中,指示上报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的信息经由与IAB网络相关联的自适应层从所述第二IAB节点发送到所述第一IAB节点,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IAB节点的可用缓存大小信息经由与所述IAB网络相关联的所述自适应层从所述第一IAB节点发送到由所述第三节点生成的所述标识信息所指示的所述第二IAB节点。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节点对应于集成接入和回程IAB网络中的锚节点的集中单元。
CN201910116831.8A 2018-08-09 2019-02-14 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08301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70186.5A CN116961847A (zh) 2018-08-09 2019-02-14 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PCT/KR2019/010121 WO2020032718A1 (en) 2018-08-09 2019-08-09 A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data retransmission
EP19847789.5A EP3811540A4 (en) 2018-08-09 2019-08-09 DATA RETRANSMISSION PROCESS AND DEVICE
US17/261,437 US11889356B2 (en) 2018-08-09 2019-08-09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data retransmission
KR1020217001616A KR102465917B1 (ko) 2018-08-09 2019-08-09 데이터 재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8/535,349 US20240129802A1 (en) 2018-08-09 2023-12-11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data retransmiss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8378X 2018-08-09
CN201810908378 2018-08-09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70186.5A Division CN116961847A (zh) 2018-08-09 2019-02-14 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0182A CN110830182A (zh) 2020-02-21
CN110830182B true CN110830182B (zh) 2023-08-01

Family

ID=69547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6831.8A Active CN110830182B (zh) 2018-08-09 2019-02-14 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89356B2 (zh)
EP (1) EP3811540A4 (zh)
KR (1) KR102465917B1 (zh)
CN (1) CN1108301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2898B (zh) * 2018-10-19 2022-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220159768A1 (en) * 2019-02-25 2022-05-19 Apple Inc. Uplink (ul) retransmission and radio link failure (rlf) recovery in a multi-hop relay network
CN113872735B (zh) * 2020-06-30 2023-10-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4273A (ja) * 2002-04-08 2003-10-24 Rikogaku Shinkokai パケット中継装置、パケット中継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パケット中継方法
CN1801687A (zh) * 2005-09-08 2006-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非应答机制的数据帧重传方法和系统
CN101931517A (zh) * 2010-08-12 2010-12-2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自适应中继和速率选择方法
CN102685780A (zh) * 2012-05-16 2012-09-19 姚国良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和批量数据传输方法
CN103647722A (zh) * 2013-11-19 2014-03-19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信誉的链路拥塞控制方法
CN104270324A (zh) * 2014-10-16 2015-01-0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受限卫星网络的拥塞控制方法
CN108282825A (zh) * 2017-01-05 2018-07-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30196B2 (en) * 2004-12-03 2010-06-01 Microsoft Corporation Efficient transfer of messages using reliable messaging protocols for web services
KR100982688B1 (ko) * 2006-09-13 2010-09-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홉 단위 재전송을 적용하는 다중 홉 릴레이 시스템에서 패킷 버퍼링 장치 및 방법
CN101438541B (zh) * 2006-09-20 2011-12-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中继传输设备以及中继传输方法
US8284754B2 (en) * 2007-09-08 2012-10-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ime to response of retransmission in a multihop rela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17044B1 (ko) 2008-06-25 2016-04-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피어 엔티티의 전송 상태 정보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유닛 재전송 방법
US8306061B2 (en) 2008-06-25 2012-11-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data unit using delivery status information
GB0813476D0 (en) 2008-07-23 2008-08-27 Vodafone Plc Relay connectivity
WO2011123549A1 (en) * 2010-04-02 2011-10-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 via a relay node
KR101721268B1 (ko) * 2010-04-29 2017-03-2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광대역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US9107228B2 (en) 2010-06-17 2015-08-11 Ne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KR101796271B1 (ko) * 2011-04-27 2017-11-10 주식회사 팬택 무선 링크 실패 보고 장치 및 방법
US20130210471A1 (en) * 2012-02-10 2013-08-15 Cc Technologies Inc. Short range and low frequency text messaging system
CN103379651B (zh) * 2012-04-13 2016-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000172A1 (en) * 2012-06-27 2014-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overhead and highly robust flow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049233B2 (en) * 2012-10-05 2015-06-02 Cisco Technology, Inc. MPLS segment-routing
CN103781123B (zh) * 2012-10-25 2017-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缓存状态报告发送与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9674098B2 (en) * 2013-07-02 2017-06-06 Intel Corporation Credit flow control for ethernet
US20150133122A1 (en) * 2013-11-08 2015-05-1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Radio Link Failure
US10069727B2 (en) * 2015-04-17 2018-09-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ata packet retransmission processing
US9918252B2 (en) * 2015-05-15 2018-03-13 Mediatek Inc. Rate adaptation for LTE-WLAN aggregation
US10136359B2 (en) * 2015-06-30 2018-1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ffic flow migration in backhaul networks
EP3410622B1 (en) 2016-03-09 2023-10-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WO2017196085A2 (ko) 2016-05-11 2017-11-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v2v 통신을 위해 하향링크 방송을 향상시키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0149674A (zh) * 2018-02-13 2019-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更新方法及设备
CN110312285B (zh) * 2018-03-27 2023-0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785699B2 (en) * 2018-03-28 2020-09-22 Apple Inc. Next generation node-B (GNB)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relay in new radio (NR) networks
US11064417B2 (en) * 2018-05-10 2021-07-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QoS and hop-aware adaptation layer for multi-hop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system
US10827547B2 (en) * 2018-05-11 2020-11-0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 and measurements for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CN110636628B (zh) * 2018-06-21 2023-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636555B (zh) * 2018-06-21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KR20210022639A (ko) * 2018-06-21 2021-03-03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시그널링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EP3589059A1 (en) * 2018-06-29 2020-01-01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hop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systems
US20200037200A1 (en) * 2018-07-25 2020-01-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by relay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0032129A1 (ja) * 2018-08-08 2020-02-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4273A (ja) * 2002-04-08 2003-10-24 Rikogaku Shinkokai パケット中継装置、パケット中継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パケット中継方法
CN1801687A (zh) * 2005-09-08 2006-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非应答机制的数据帧重传方法和系统
CN101931517A (zh) * 2010-08-12 2010-12-2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自适应中继和速率选择方法
CN102685780A (zh) * 2012-05-16 2012-09-19 姚国良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和批量数据传输方法
CN103647722A (zh) * 2013-11-19 2014-03-19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信誉的链路拥塞控制方法
CN104270324A (zh) * 2014-10-16 2015-01-0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受限卫星网络的拥塞控制方法
CN108282825A (zh) * 2017-01-05 2018-07-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R2-1806814 "Layer 2 Functions for Multi-hop IAB System".《3GPP tsg_ran\WG2_RL2》.201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11540A4 (en) 2021-09-15
US11889356B2 (en) 2024-01-30
CN110830182A (zh) 2020-02-21
EP3811540A1 (en) 2021-04-28
US20210184994A1 (en) 2021-06-17
KR102465917B1 (ko) 2022-11-10
KR20210030937A (ko) 2021-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9357B2 (e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adaptation layer status report
CN110636628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0982688B1 (ko) 홉 단위 재전송을 적용하는 다중 홉 릴레이 시스템에서 패킷 버퍼링 장치 및 방법
CN101828364B (zh) 用于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包括这种装置的通信系统
US7424295B2 (en) Handover contro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edge router, relay router, radio terminal unit,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WO201910121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节点和系统
CN112335192A (zh) 多跳数据转发中的高效缓冲器管理
CN110830182B (zh) 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48163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636549B (zh)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US8724587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ending a data packet
CN107211331A (zh)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配置断开连接的tcp连接的方法和装置、切换支持方法及其装置
TW202226879A (zh) 降低多分支傳輸中封包延遲的方法和裝置
CN102474337B (zh) 在中继链路上处理数据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US8254300B1 (en) Base station, relay,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cket re-transmission in a multi-hop network
CN116961847A (zh) 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N108702243B (zh) Mmw网络中的中继arq的增强
US110129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path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Xhaul network
WO2022030517A1 (ja) 通信制御方法
WO2023132283A1 (ja) 通信制御方法
EP4349060A1 (en) Backhaul link issues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