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0152A - 接收码块流的方法、发送码块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收码块流的方法、发送码块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0152A
CN110830152A CN201810892856.2A CN201810892856A CN110830152A CN 110830152 A CN110830152 A CN 110830152A CN 201810892856 A CN201810892856 A CN 201810892856A CN 110830152 A CN110830152 A CN 110830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block
target
information
mod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928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0152B (zh
Inventor
陈启昌
孙德胜
钟其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928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30152B/zh
Priority to EP19846697.1A priority patent/EP3813281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99109 priority patent/WO202002989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830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0152A/zh
Priority to US17/149,417 priority patent/US1125190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01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01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4Concatenated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05Fixed allocated frame structures
    • H04J3/1652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applied to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3Formatting with frames or packets; Protocol or part of protocol for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73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J2203/0082Interaction of SDH with non-ATM protocols
    • H04J2203/0085Support of Eth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89Multiplexing, e.g. coding, scrambling, SON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送接收码块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发送设备从包括多个码块的第一速率模式的码块流中,确定目标码块,该目标码块包括该第一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该发送设备将该目标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修改为目标信息,其中该目标信息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或该目标信息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结束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该发送设备向传送网络发送该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该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包括修改后的目标码块,从而,能够确保控制码块的传输,提高通信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接收码块流的方法、发送码块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接收码块流的方法、发送码块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以太网技术在网络业界取得了广泛的引用,以太网技术以其简洁、尽力而为的传输方式和标准化互通互联的机制受到网络厂商的极大欢迎。目前,以太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基于100吉比特(gigabit,G)以太网标准的灵活以太网(Flexible Ethernet)1.0实现协议(以下简称FlexE)。FlexE的速率聚合支持高速以太网业务数据流使用低速率的多个物理接口一同承载,子速率和通道化则允许一个以太网物理接口内并发的承载多个低速率的数据流。现网中的接入和城域网大量部署了支持以太网接口的网络设备,FlexE接口兼容标准以太网且扩展了以太网的功能和灵活性,在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系统承载前中后传网络、数据中心互联等确定性低时延、高带宽场景拥有很高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其中,FlexE的传输速度可以吉比特每秒(gigabit per second,Gbps)为单位,目前,FlexE中的客户信号可以包括以下模式:支持5Gbps速率的以太网物理接口(5Gbps baserange,5GBASE-R)模式、支持10Gbps速率的以太网物理接口(10Gbps base range,40GBASE-R)模式、支持25Gbps速率的以太网物理接口(25Gbps base range,n×25GBASE-R)模式。
上述客户信号需要经由以太网的传送网络转发,以太网的传送网络可以使用例如支持100Gbps速率的以太网物理接口(100Gbps base range,100GBASE-R)模式。
其中,在5GBASE-R、10GBASE-R或25GBASE-R等模式中某些有开始类型的码块(例如,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为0x33的码块,以下,简称0x33码块,再例如,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为0x66的码块,以下,简称0x66码块),在100GBASE-R模式中不存在。因此,该开始类型的码块无法通过传送网络进行传输,影响了通信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送接收码块流的方法、发送码块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能够确保控制码块的传输,提高通信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码块流的方法,包括:发送设备从包括多个码块的第一速率模式的码块流中,确定目标码块,该目标码块包括该第一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该发送设备将该目标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修改为目标信息,其中该目标信息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或该目标信息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结束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该发送设备向传送网络发送该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该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包括修改后的目标码块。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发送设备可以将中低速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修改为传送网络能够识别的码块,并且,结束设备可以根据该修改后的码块的净荷(payload)字段承载的信息或该码块之后的码块的码块类型,识别出该被修改的码块,从而,既能够确保中低速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能够通过传送网络被传输,又能够确保接收设备可靠地识别出修改后的码块,进而,能够提高通信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中,该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可以是在传送网络(例如,FlexE网络)中传输的以太网信号(例如,高速以太网信号)中在物理编码自层PCS处理(例如,编码或解码)的码块流(或者说,比特码块流或比特流)。
另外,该第一速率模式的码块流可以是在客户设备和传送设备(例如,传送网络的入口设备或出口设备)之前传输的以太网信号(例如,中低速以太网信号)中在PCS处理的码块流(或者说,比特码块流或比特流)。
此外,该发送设备发送的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可以是发送设备对该第一速率模式的码块流进行例如转码等处理后生成的。
其中,该接收设备可以是传送网络中针对该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或者说,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的以太网信号)的出口设备。即,该以太网信号经由该出口设备从传送网络流入该以太网信号的目的网络(包括该以太网信号的目的客户设备)。
该发送设备可以是传送网络中针对该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或者说,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的以太网信号)的入口设备。即,该以太网信号经由该入口设备从该以太网信号的源网络(包括该以太网信号的源客户设备)流入传送网络。
在本申请中,该第二速率模式对应的速率大于或等于该第一速率模式对应的速率。
其中,“该第二速率模式对应的速率大于或等于该第一速率模式对应的速率”可以以理解为作为高速模式的信号的该第二速率模式的信号可以由包括第一速率模式的信号在内的一个或多个低速模式的信号聚合而成。
或者,“该第二速率模式对应的速率大于或等于该第一速率模式对应的速率”可以以理解为该第二速率模式的信号能够包括的时隙的数量大于第一速率模式的信号包括的时隙的数量。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第二速率模式可以包括40GBASE-R模式、100GBASE-R模式、200GBASE-R模式或400GBASE-R模式。
或者说,该传送网络可以包括40GBASE-R模式、100GBASE-R模式、200GBASE-R模式或400GBASE-R模式的以太网物理链路,或者说,该传送网络可以支持速率为40Gbps、100Gbps、200Gbps或400Gbps的以太网物理接口模式。
或者说,该传送网络中的传送设备基于40GBASE-R模式、100GBASE-R模式、200GBASE-R模式或400GBASE-R模式进行以太网信号的转发。
该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或者说,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的以太网信号)的传输数量可以是40Gbps、100Gbps、200Gbps或400Gbps。
或者说,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的以太网信号可以是40GBASE-R模式的以太网信号、100GBASE-R模式的以太网信号、200GBASE-R模式的以太网信号或400GBASE-R模式的以太网信号。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第一速率模式可以包括5GBASE-R模式、10GBASE-R模式或25GBASE-R模式。
或者说,该客户设备和传送网络的入口设备或出口设备之间的链路可以包括5GBASE-R模式、10GBASE-R模式或25GBASE-R模式的以太网物理链路,或者说,该客户设备可以支持速率为5Gbps、10Gbps或25Gbps的以太网物理接口模式。
或者说,该客户设备和传送网络的入口设备或出口设备之间基于5GBASE-R模式、10GBASE-R模式或25GBASE-R模式进行以太网信号的转发。
该第一速率模式的码块流(或者说,包括第一速率模式的码块流的以太网信号)的传输数量可以是5Gbps、10Gbps或25Gbps。
或者说,包括第一速率模式的码块流的以太网信号可以是5GBASE-R模式的信号,、10GBASE-R模式的信号或25GBASE-R模式的信号。
可选地,该码块流中的码块可以为64比特码块,或者,该码块流中的码块可以为66比特码块。
该开始类型的码块也可以称为开始(start,S)码块。
例如,该第一速率模式的S码块可以包括码块类型字段(block type field)承载的信息为0x33的码块。
再例如,第一速率模式的S码块可以包括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为0x66的码块。
该结束类型的码块也可以称为结束(terminate,T)码块。
例如,该T码块(第一速率模式的T码块和第二速率模式T码块)可以包括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为以下至少一种信息的码块:
0x87、0x99、0xAA、0xB4、0xCC、0xD2、0xE1、0xFF。
其中,该“0x”用于标识其后的数值为16进制数值。以下,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对相同或相似情况的说明。
例如,在本申请中,该发送设备可以对该目标码块进行修改,以将该目标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从0x33或0x66修改为0x87、0x99、0xAA、0xB4、0xCC、0xD2、0xE1、0xFF中的任意一种信息。
并且,由于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为0xFF的T码块的净荷字段的比特位较多,或者说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为0xFF的T码块的净荷字段能够承载的信息量较大,因此,将通过将目标码块修改为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为0xFF的T码块,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提高目标码块的传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即,该发送设备对该目标码块进行修改,以将该目标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从0x33或0x66修改为0xFF。
其中,该作为目标码块的T码块可以是码块流中且与该T码块之后的码块为数据码块的T码块。
具体地说,在该码块流中存在包间隙(inter packet gap,IPG),该包间隙也可以称为帧间隙,是指两个以太网数据包之间的传输时间间隔。
其中,每个数据包包括多个码块,一个数据包的首个码块可以为S码块,一个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码块可以为T码块。
即,如果发送设备将S码块被修改为T码块,则所生成的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中存在两种T码块,第一种T码块可以是经过修改而生成的T码块,第二种T码块可以是原始码块流(即,第一速率的码块流)中的T码块。
由于,第一种T码块是由S码块修改而成,所以第一种T码块之后的码块为数据类型的码块。该数据类型码块也可以称为数据(data,D)码块。
并且,由于第二种T码块是原始码块流中的T码块,所以第二种T码块之后的码块为空闲类型的码块或序集类型的码块。该空闲类型的码块也可以称为空闲(idle,I)码块。该有序集类型的码块也可以称为有序集(order set,O)码块。
从而,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该T码块之后的码块的类型,确定被发送设备修改的S码块。
第二速率模式的S码块可以包括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为0x78的码块。
例如,在本申请中,该发送设备可以对该目标码块进行修改,以将该目标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从0x33或0x66修改为0x78。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该发送设备在该目标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添加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相异,该第二信息为该第二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该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承载的信息。
可选地,该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包括目标码块的第38比特位至第41比特位。
其中,该目标码块包括66个比特位,依次被记作第0比特位至第65比特位。
该净荷字段可以包括该66个比特位中除同步头字段和码块类型字段以外的比特位。
即,该净荷字段可以包括该66个比特位中第10比特位至第65比特位。
另外,该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可以包括4个比特位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64B/66B码块中各个比特的顺序按照发送顺序确定,包括头两个同步头比特在内,即最先发送的比特为第0个比特,最后发送的比特为第65个比特。
即,“该第38比特位至第41比特位”可以是指在首个比特位第0个比特的计数顺序下的第38比特位至第41比特位。
由于在第一速率模式的S码块中,净荷字段的该第38比特位至第41比特位为空闲比特位,因此,通过在该比特位中添加信息,不会因为了区分码块是否被修改而造成额外的比特位开销,不会使修改的码块长度增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本申请的实用性。
在本申请中,该第二信息可以包括“1010”。
从而,该第一信息可以包括与第二信息相异的比特序列,例如该第二信息可以包括“0011”、“1100”、“0101”、“0110”、“1111”或“0000”等。
其中,上述比特或比特序列可以理解为二进制(0b)的数值构成的比特或数值,即,比特0011也可以记作0b0011.,以下,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对相同或详细情况的说明。
另外,为了提高传输的准确性,可以将于第一信息的海明距离(HammingDistance)为2的信息作为第一信息,即,优选将“0011”或“0110”作为第一信息。
从而,当将目标码块修改为第二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码块时,接收设备能够基于该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差别,容易地区分出第二速率的码块中被发送设备修改过的开始类型的码块。
可选地,该第一速率模式包括至少两种开始类型的码块,以及该在该目标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添加第一信息,包括:该发送设备根据映射关系,将该第一速率模式的目标开始类型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修改为目标第一信息,其中,该映射关系用于指示至少两种开始类型与至少两种第一信息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该目标开始类型与该目标第一信息相对应,该目标开始类型是该至少两种开始类型中的任意一种开始类型。
例如,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为0x33的S码块对应的第一信息可以为0011。
再例如,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为0x66的S码块对应的第一信息可以为0110。
由于在第一速率模式包括两种需要修改的S码块,因此,通过为不同的S码块分配不同的第一信息,能够使接收设备容易的确定将目标码块修改为哪种S码块,并且,不会为了因区分第一速率模式的码字S码块而造成额外的比特位开销,不会使修改的码块长度增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本申请的实用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码块流的方法,包括:接收设备从传送网络接收包括多个码块的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该接收设备从该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中确定目标码块,其中该目标码块包括第一目标码块,该第一目标码块为开始类型的码块,且该第一目标码块的净荷字段承载信息与该第二速率模式的前导信息相异,和/或该目标码块包括第二目标码块,该第二目标码块为结束类型的码块,且该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中位于该第二目标码块之后的码块为数据类型的码块;该接收设备对该目标码块进行修改,以将该目标码块修改为第一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发送设备可以将中低速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修改为传送网络能够识别的码块,并且,结束设备可以根据该修改后的码块的净荷字段承载的信息或该码块之后的码块的码块类型,识别出该被修改的码块,从而,既能够确保中低速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能够通过传送网络被传输,又能够确保接收设备可靠地识别出修改后的码块,进而,能够提高通信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中,该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可以是在传送网络(例如,FlexE网络)中传输的以太网信号(例如,高速以太网信号)中在物理编码自层PCS处理(例如,编码或解码)的码块流(或者说,比特码块流或比特流)。
另外,该第一速率模式的码块流可以是在客户设备和传送设备(例如,传送网络的入口设备或出口设备)之前传输的以太网信号(例如,中低速以太网信号)中在PCS处理的码块流(或者说,比特码块流或比特流)。
此外,该发送设备发送的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可以是发送设备对该第一速率模式的码块流进行例如转码等处理后生成的。
其中,该接收设备可以是传送网络中针对该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或者说,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的以太网信号)的出口设备。即,该以太网信号经由该出口设备从传送网络流入该以太网信号的目的网络(包括该以太网信号的目的客户设备)。
该发送设备可以是传送网络中针对该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或者说,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的以太网信号)的入口设备。即,该以太网信号经由该入口设备从该以太网信号的源网络(包括该以太网信号的源客户设备)流入传送网络。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第二速率模式可以包括40GBASE-R模式、100GBASE-R模式、200GBASE-R模式或400GBASE-R模式。
或者说,该传送网络可以包括40GBASE-R模式、100GBASE-R模式、200GBASE-R模式或400GBASE-R模式的以太网物理链路,或者说,该传送网络可以支持速率为40Gbps、100Gbps、200Gbps或400Gbps的以太网物理接口模式。
或者说,该传送网络中的传送设备基于40GBASE-R模式、100GBASE-R模式、200GBASE-R模式或400GBASE-R模式进行以太网信号的转发。
该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或者说,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的以太网信号)的传输数量可以是40Gbps、100Gbps、200Gbps或400Gbps。
或者说,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的以太网信号可以是40GBASE-R模式的以太网信号、100GBASE-R模式的以太网信号、200GBASE-R模式的以太网信号或400GBASE-R模式的以太网信号。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第一速率模式可以包括5GBASE-R模式、10GBASE-R模式或25GBASE-R模式。
或者说,该客户设备和传送网络的入口设备或出口设备之间的链路可以包括5GBASE-R模式、10GBASE-R模式或25GBASE-R模式的以太网物理链路,或者说,该客户设备可以支持速率为5Gbps、10Gbps或25Gbps的以太网物理接口模式。
或者说,该客户设备和传送网络的入口设备或出口设备之间基于5GBASE-R模式、10GBASE-R模式或25GBASE-R模式进行以太网信号的转发。
该第一速率模式的码块流(或者说,包括第一速率模式的码块流的以太网信号)的传输数量可以是5Gbps、10Gbps或25Gbps。
或者说,包括第一速率模式的码块流的以太网信号可以是5GBASE-R模式的信号,、10GBASE-R模式的信号或25GBASE-R模式的信号。
可选地,该码块流中的码块可以为64比特码块,或者,该码块流中的码块可以为66比特码块。
该开始类型的码块也可以称为开始(start,S)码块。
例如,该第一速率模式的S码块可以包括码块类型字段(block type field)承载的信息为0x33的码块。
再例如,第一速率模式的S码块可以包括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为0x66的码块。
该结束类型的码块也可以称为结束(terminated,T)码块。
例如,该T码块(第一速率模式的T码块和第二速率模式T码块)可以包括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为以下至少一种信息的码块:
0x87、0x99、0xAA、0xB4、0xCC、0xD2、0xE1、0xFF。
例如,在本申请中,该接收设备可以对该第二目标码块进行修改,以将该第二目标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从0x87、0x99、0xAA、0xB4、0xCC、0xD2、0xE1、0xFF中的任意一种信息修改为0x33或0x66。
并且,由于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为0xFF的T码块的净荷字段的比特位较多,或者说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为0xFF的T码块的净荷字段能够承载的信息量较大,因此,将通过将目标码块修改为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为0xFF的T码块,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提高目标码块的传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即,该发送设备对该目标码块进行修改,以将该目标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从0xFF修改为0x33或0x66。
其中,该作为目标码块的T码块可以是码块流中且与该T码块之后的码块为数据码块的T码块。
例如,“该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中位于该第二目标码块之后的码块为数据类型的码块”可以理解为发送设备在该第二目标码块之后发送的首个码块为数据类型的码块。
或者,“该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中位于该第二目标码块之后的码块为数据类型的码块”可以理解为接收设备在该第二目标码块之后接收的首个码块为数据类型的码块。
具体地说,在该码块流中存在包间隙(inter packet gap,IPG),该包间隙也可以称为帧间隙,是指两个以太网数据包之间的传输时间间隔。
其中,每个数据包包括多个码块,一个数据包的首个码块可以为S码块,一个数据包的最后一个码块可以为T码块。
即,如果发送设备将S码块被修改为T码块,则所生成的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中存在两种T码块,第一种T码块可以是经过修改而生成的T码块,第二种T码块可以是原始码块流(即,第一速率的码块流)中的T码块。
由于,第一种T码块是由S码块修改而成,所以第一种T码块之后的码块为数据类型的码块。该数据类型码块也可以称为数据(data,D)码块。
并且,由于第二种T码块是原始码块流中的T码块,所以第二种T码块之后的码块为空闲类型的码块或序集类型的码块。该空闲类型的码块也可以称为空闲(idle,I)码块。该有序集类型的码块也可以称为有序集(order set,O)码块。
从而,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该T码块之后的码块的类型,确定被发送设备修改的S码块。
第二速率模式的S码块可以包括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为0x78的码块。
例如,在本申请中,该发送设备可以对该目标码块进行修改,以将该目标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从0x78修改为0x33或0x66。
可选地,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相异,该第一信息是该目标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承载的信息,该第二信息为该第二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该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承载的信息。
可选地,该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包括第38比特位至第41比特位。
即,该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可以包括4个比特位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64B/66B码块中各个比特的顺序按照发送顺序确定,包括头两个同步头比特在内,即最先发送的比特为第0个比特,最后发送的比特为第65个比特。
即,“该第38比特位至第41比特位”可以是指在首个比特位第0个比特的计数顺序下的第38比特位至第41比特位。
其中,该目标码块包括66个比特位,依次被记作第0比特位至第65比特位。
该净荷字段可以包括该66个比特位中除同步头字段和码块类型字段以外的比特位。
即,该净荷字段可以包括该66个比特位中第10比特位至第65比特位。
由于在第一速率模式的S码块中,净荷字段的该第38比特位至第41比特位为空闲比特位,因此,通过在该比特位中添加信息,不会因为了区分码块是否被修改而造成额外的比特位开销,不会使修改的码块长度增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本申请的实用性。
在本申请中,该第二信息可以包括“1010”。
从而,该第一信息可以包括与第二信息相异的比特序列,例如该第二信息可以包括“0011”、“1100”、“0101”、“0110”、“1111”或“0000”等。
另外,为了提高传输的准确性,可以将于第一信息的海明距离(HammingDistance)为2的信息作为第一信息,即,优选将“0011”或“0110”作为第一信息。
从而,当将目标码块修改为第二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码块时,接收设备能够基于该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差别,容易地区分出第二速率的码块中被发送设备修改过的开始类型的码块。
可选地,该第一速率模式包括至少两种开始类型的码块,以及该接收设备对该目标码块进行修改,包括:该接收设备根据映射关系,将该目标码块修改为该至少两种开始类型中的目标开始类型的码块,其中,该映射关系用于指示该至少两种开始类型与至少两种第一信息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该目标开始类型与目标第一信息相对应,该目标第一信息是该目标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承载的信息。
例如,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为0x33的S码块对应的第一信息可以为0011。
再例如,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为0x66的S码块对应的第一信息可以为0110。
由于在第一速率模式包括两种需要修改的S码块,因此,通过为不同的S码块分配不同的第一信息,能够使接收设备容易的确定将目标码块修改为哪种S码块,并且,不会为了因区分第一速率模式的码字S码块而造成额外的比特位开销,不会使修改的码块长度增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本申请的实用性。
可选地,发送设备可以从目标码块中将该第一信息删除。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及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步骤的单元。
在一种设计中,该通信装置为通信芯片,通信芯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输入电路或者接口,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在另一种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为通信设备(例如,入口设备或出口设备),通信芯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发射机,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接收机。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通信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编码设备。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通信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通信设备可以包括解码设备。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处理器,包括: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和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用于通过所述输入电路接收信号,并通过所述输出电路发射信号,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为芯片,输入电路可以为输入管脚,输出电路可以为输出管脚,处理电路可以为晶体管、门电路、触发器和各种逻辑电路等。输入电路所接收的输入的信号可以是由例如但不限于接收器接收并输入的,输出电路所输出的信号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输出给发射器并由发射器发射的,且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可以是同一电路,该电路在不同的时刻分别用作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本申请实施例对处理器及各种电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可通过接收器接收信号,通过发射器发射信号,以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发送设备可以将中低速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修改为传送网络能够识别的码块,并且,结束设备可以根据该修改后的码块的净荷字段承载的信息或该码块之后的码块的码块类型,识别出该被修改的码块,从而,既能够确保中低速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能够通过传送网络被传输,又能够确保接收设备可靠地识别出修改后的码块,进而,能够提高通信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通信系统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传送网络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中低速以太网接口使用的编码格式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4是以太网信号的码流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5是高速以太网接口使用的编码格式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以太网信号的传输过程的一例的示意性交互图。
图7是本申请的中低速以太网信号的码块流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0x33码块在修改过程中的变化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0x66码块在修改过程中的变化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经过修改后码块流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0x33码块在修改过程中的变化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0x66码块在修改过程中的变化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13是经过修改后码块流结构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的发送码块流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的接收码块流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的传送设备的一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以太网系统100的一例的示意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三个客户设备,例如,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客户设备110。
并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多个客户设备110彼此之间可以通过传送网络(也可以称为,转发网络)进行通信。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传送网络可以是例如,光通信网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传送网络可以包括多个传送设备120。该传送设备也可以称为转发设备。
在本申请中,每个客户设备110可以与一个或多个传送设备120通信连接。
图2示出了传送网络的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多个传送设备120可以包括网络边缘(provider edge,PE)设备和网络(provider,P)设备。
其中,P设备中配置有网络侧接口(network to network interface,NNI)。该NNI接口用于传输符合传送网络的通信协议的数据。其中,该NNI接口可以包括普通以太网接口(例如,100GBASE-R模式接口),或者,该该NNI接口可以包括FlexE接口。
该PE设备中除该NNI外,还设置有用户侧接口(user network interface,UNI)。该UNI接口用于PE设备与客户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其中,对于一个以太网信号,与该以太网信号的源客户设备连接的PE设备可以称为针对该以太网信号的入口设备(或者说,入口传送设备),与该以太网信号的目的客户设备连接的PE设备可以称为针对该以太网信号的出口设备(或者说,出口传送设备)。
源客户设备在向目的客户设备发送信号时,该源客户设备可以生成信号,并将该信号传输至与其通信连接的传送设备,从而该传送网络可以将该信号路由(或者说,转发)至该信号的目标客户设备。
另外,传送网络中针对该源客户设备的入口传送设备还可以对该信号进行处理(例如,转发处理,或者说,封装处理),以将该信号转换为能够在传送网络中传输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输至该传送网络中用于向该目的接收设备传输信号的其他传送设备(例如,针对该目标客户设备的出口传送设备)。
此外,传送设备还可以从其他传送设备或客户设备接收需要发送至与其通信连接的客户设备的信号,并且,可以对该信号进行处理(例如,转码处理,或者说,解封装处理),以将该信号转换为客户设备能够识别的信号,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给客户设备,从而客户设备能够对所接受到的信号进行解析以获取承载于所述信号中的数据。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任意两个客户设备之间传输的信号可以经由一个传送设备的处理和转发,也可以经由多个传送设备的处理和转发,本申请并未特别限定。
应理解,图1所示的客户设备和传送设备的数量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特别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客户设备可以是例如,个人计算机等客户端设备,该客户端设备能够经以太网或光纤等媒介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客户设备还可以是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为用户设备提供各种业务的服务器,例如,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服务器,万维网(web)服务器、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服务器、企业关键应用服务器和其它关键任务服务器(例如,提供防火墙服务的服务器)、通信(communicationtechnology,CT)领域中的业务处理单板(service process unit,SPU)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传送设备可以是网关设备、交换机或路由器等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客户设备可以是信号的发送端,也可以是信号的接收端。
发送端客户设备可以根据以太网协议规定,生成接收端以太网设备能够识别的客户以太网信号。并且,发送端客户设备可以将该客户以太网信号发送给传送网络中与该发送端客户设备通信连接的入口传送设备。
入口传送设备可以根据以太网络协议规定,将该客户以太网信号封装为传送网络中的传送设备能够识别的转发以太网信号。
传送网络将该转发以太网信号路由至与接收端客户设备通信连接的出口传送设备。
该出口传送设备可以对该转发以太网信号进行解封装,以还原该客户以太网信号,并发送给客户设备。
下面结合图3,对该客户以太网信号进行说明。
其中,该客户以太网信号可以是中低速以太网信号,或者说,该客户以太网信号的接口模式可以是5G BASE-R模式、10GBASE-R模式或25G BASE-R模式。
并且,该,该中低速以太网信号可以是由中低速以太网的64比特(bit,B)/66B码块(block)构成。
其中,该中低速以太网的64B/66B码块可以包括2比特的同步头字段(sync headerfield)和8个字节(即,64bit)的码块净荷(block payload)。
另外,该中低速以太网的64B/66B码块可以包括数据码块(data block)和控制码块(control block)。
其中,该控制码块也可以包括有序集(ordered set,O)类型码块,简称O码块、开始(started)类型码块,简称S码块和结束(terminated)类型码块,简称T码块。
在本申请中,该控制码块的同步都字段承载的信息(具体地说,是2比特字符)可以包括10。
在本申请中,在控制码块的码块净荷可以包括1个字节的码块类型字段(blocktype field)。
即,在本申请中,一个码块可以包括2个比特的同步头字段,8个比特(1个字节)的码块类型字段和56个比特(7个字节)的净荷字段(payload field)。
图3示出了该中低速以太网的64B/66B码块的编码格式的一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例如,该在该S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所承载的信息(具体地说,是16进制字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0x33和0x66。
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将码块类型字段所承载的信息为0x33的码块称为0x33码块,将码块类型字段所承载的信息为0x66的码块称为0x66码块。
应理解,图3所示该中低速以太网的64B/66B码块的编码格式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现有技术中,其他能够在该中低速以太网的码块的编码格式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例如,错误(error)码块、空闲(idle)码块和低能耗空闲(low poweridle,LPI)码块。
另外,该中低速以太网的64B/66B码块的编码过程可以在发送端客户设备的物理编码子层(physical coding sublayer,PCS)实体中进行。
其中,物理编码子层位于协调子层(reconciliation sublayer,RS)和物理介质接入子层(physical medium attachment sublayer,PMAS)之间。
物理编码子层用于将经过完善定义的以太网MAC功能映射到现存的编码和物理层信号系统的功能上去。并且,物理编码子层用于线路编码和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 check,CRC)校验编码。
对应的,该中低速以太网的64B/66B码块的解码过程可以在接收端客户设备的物理编码子层实体中进行。
在本申请中,该中低速以太网的64B/66B码块构成的以太网信号可以包括多个数据包(packet)。
图4示出了具有上述结构的以太网码流的一例。如图4所示,每个数据包可以包括一个S码块多个D码块和一个T码块。
其中,该S码块用于指示数据包开始,T码块用于指示数据包结束。
并且,在本申请中,相邻的两个数据包之间可以具有时间间隔,该时间间隔也可以称为包间隙或帧间隙。
如图4所示,在该包间隙之间可以用于传输O码块等。
另外,该客户以太网信号的编解码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下面结合图5,对该转发以太网信号进行说明。
在传送网络中传输的高速以太网信号也可以称为FlexE客户(client)。
FlexE Client用于封装用户的数据,并按照FlexE接口定义的数据传输方式传输该数据,一个FlexE Client可以承载一个用户的数据流。
具体地说,以太网系统可以通过例如,时分多路复用(time divisionmultiplexing,TDM)方式等划分时隙,实现传输管道带宽的硬隔离,一个业务数据流可以分配到一到多个时隙中,实现了对各种速率业务的匹配。
一个FlexE组(Group)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捆绑的同速率(例如,100GBASE-R,200GBASE-R或400GBASE-R)的物理链路接口,每个FlexE Group上承载一个或多个FlexE实例(Instance)。
即,在本申请中,该转发以太网信号可以是高速以太网信号,或者说,该转发以太网信号的接口模式可以是100G BASE-R模式、200GBASE-R模式或400G BASE-R模式。
其中,FlexE Instance可以是指承载FlexEClient的单元,每个FlexE Instance可以支持例如,100Gbps的速率。
FlexE Group对应的时隙分配表叫FlexE时隙日历(calendar),单个FlexE Client对应的时隙映射表叫子时隙分配表(sub-calendar),每个时隙颗粒度为5Gb或25Gb。一个FlexE Group的calendar由一个或多个sub-calendar组成,每个sub-calendar指示了这些时隙如何分配给相应的FlexE client。FlexE client代表在FlexE Group上指定FlexE实例上的指定时隙(一个或多个时隙)传输的客户数据流,一个FlexE Group上可承载多个FlexEClient。
一个FlexE Client可对应一个到多个用户业务数据流(MAC Client),FlexE薄层(Shim)可以提供FlexE Client到MAC Client的数据适配和转换。
例如,一个跨4个物理接口(例如,100GBASE-R的物理接口)的FlexE Group中,每个物理接口可以拥有20个5Gb子时隙,因此该FlexE Group拥有20×4个子时隙(sub-calendar)。
并且,该高速以太网信号可以是由高速以太网的64比特(bit,B)/66B码块(block)构成。
其中,该高速以太网的64B/66B码块可以包括2比特的同步头字段和8个字节的码块净荷。
另外,该高速以太网的64B/66B码块可以包括数据码块(data block)和控制码块(control block)。
其中,该控制码块也可以包括O码块、S码块和T码块。
在本申请中,该控制码块的同步都字段承载的信息(具体地说,是2比特字符)可以包括10。
在本申请中,在控制码块的码块净荷可以包括1个字节的码块类型字段。
图5示出了该高速以太网的64B/66B码块的编码格式的一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例如,该T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所承载的信息(具体地说,是16进制字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0xFF,该S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所承载的信息(具体地说,是16进制字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0x78。
应理解,图5所示该高速以太网的64B/66B码块的编码格式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现有技术中,其他能够在该中低速以太网的码块的编码格式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例如,错误码块、空闲码块和低能耗空闲码块等。
另外,从中低速以太网的64B/66B码块到高速以太网的64B/66B码块的转换(或者说,封装)过程,或者说,从中低速以太网信号到高速以太网信号的封装过程可以在入口传送设备的物理编码子层实体中进行。
对应的,从高速以太网的64B/66B码块到中低速以太网的64B/66B码块的转换(或者说,解封装)过程,或者说,从高速以太网信号到中低速以太网信号的封装过程可以在出口传送设备的物理编码子层实体中进行。
与由中低速以太网的64B/66B码块构成的以太网信号类似,在本申请中,由该高速以太网的64B/66B码块构成的以太网信号可以包括多个数据包。
如图4所示,每个数据包可以包括一个S码块多个D码块和一个T码块。
其中,该S码块用于指示数据包开始,T码块用于指示数据包结束。
并且,在本申请中,相邻的两个数据包之间可以具有时间间隔,该时间间隔也可以称为包间隙或帧间隙。如图4所示,在该包间隙之间可以用于传输O码块等。
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中低速以太网信号(或者说,客户以太网信号)的编码格式中的某些S码块,例如,0x33码块或0x66码块,并不存在于高速以太网信号(或者说,转发以太网信号)的编码格式中。
如果该0x33码块或0x66码块进入传送网络,会导致因传送设备无法识别该0x33码块或0x66码块而导致传输错误。
对此,本申请可以采用以下处理过程,避免传输错误。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以太网信号的传输过程200的一例的示意性交互图。
如图6所示,在S210,客户设备#A可以生成以太网信号#A。其中,该以太网信号#A可以是中低速以太网信号,即,以太网信号#A的接口模式可以是5GBASE-R模式、10GBASE-R模式或25GBASE-R模式。
图7示出了该以太网信号#A的PCS层的码块流结构的一例,如图7所示,其中,该以太网信号#A的PCS层的码块流可以包括多个数据包,并且,在发送顺序上相邻的两个数据包之间存在有包间隙,并且,在包间隙中可以存在例如I码块(如图7中“I”所示)或O码块(如图7中“O”所示)等码块。
并且,以太网信号#A的PCS层的码块流中可以包括,0x33码块(如图7中“S1”所示)、0x66码块(如图7中“S2”所示)等S码块。
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的码块流结构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
并且,由于0x78码块(如图7中“S3”所示)同时存在于中低速以太网信号和高速以太网信号中,因此,本申请所涉及的需要修改的码块不涉及该0x78码块。
另外,上述以太网信号#A的生成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S220,客户设备#A可以将该以太网信号#A发送至与该客户设备#A通信连接的PE设备,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将该PE设备记做:入口PE设备#B。
在S230,入口PE设备#B可以对该以太网信号#A进行修改,以将以太网信号#A中不能被传送网络(具体地说是,各传送设备)识别的码块(即,0x33码块和/或0x66码块)转换为传送网络能够识别的码块。
作为实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中,可以列举以下修改方式。
方式1
图8示出了根据方式1修改的0x33码块的变化过程的一例。如图8所示,当该以太网信号#A的PCS层的码块流包括0x33码块时,入口PE设备#B可以将0x33码块修改为高速模式的S码块(例如,如图8中“S4”所示码块)。
具体地说,入口PE设备#B可以将0x33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从0x33码块对应的信息(例如,“0x33”)修改为高速模式的S码块对应的信息(例如,“0x78”)。
图9示出了根据方式1修改的0x66码块的变化过程的一例。如图9所示,当该以太网信号#A的PCS层的码块流包括0x66码块时,入口PE设备#B可以将0x66码块修改为高速模式的S码块(例如,如图9中“S5”所示码块)。
具体地说,入口PE设备#B可以将0x66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从0x66码块对应的信息(例如,“0x66”)修改为高速模式的S码块对应的信息(例如,“0x78”)。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实际传输中可能存在以太网信号#A的PCS层的码块流中存在0x78码块的情况。
即,在本申请中,经过修改后的PCS层的码块流中可能存在经过修改而生成的0x78码块(记作0x78码块#1)以及原始即存的0x78码块(记作0x78码块#2)。
此情况下,可能导致接收设备无法区分一个0x78码块为0x78码块#1还是0x78码块#2,进而导致传输错误。
对此,在本申请中,可以采用以下任意处理方式。
处理方式a
在本申请,0x78码块#1码块(或者说0x33码块或0x66码块)的第38个至第41个比特位为预留比特位,即该预留比特位不承载信息。
与此相对,0x78码块#2码块的第38个至第41个比特位承载有规定的信息,例如,“1010”。
因此,在本申请中,接收设备可以基于0x78码块的第38个至第41个比特位是否承载有信息(例如,比特)的情况,确定一个0x78码块为0x78码块#1还是0x78码块#2。
即,如果一个0x78码块的第38个至第41个比特位未承载信息,则接收设备可以将该0x78码块确定为0x78码块#1。
如果一个0x78码块的第38个至第41个比特位承载有信息,则接收设备可以将该0x78码块确定为0x78码块#2。
处理方式b
在本申请中,发送设备可以在0x78码块#1的净荷字段添加区别标识。
该区别标识可以用于指示携带有该区别标识的0x78码块为0x78码块#1。
从而,接收设备可以基于一个0x78码块中是否携带有该区别标识的情况,确定一个0x78码块为0x78码块#1还是0x78码块#2。
另外,在本申请,0x78码块#1码块(或者说0x33码块或0x66码块)的第38个至第41个比特位为预留比特位,即该预留比特位不承载信息。
因此发送设备可以在该预留比特位中添加该区别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0x78码块#2码块的第38个至第41个比特位承载有规定的信息,例如,“1010”。
因此,在本申请中,可以是该区别标识与该规定的信息(例如,“1010”)相异,从而,能够确保接收设备能够可靠的区分出一个0x78码块为0x78码块#1还是0x78码块#2。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区别标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比特序列:
0000、0001、0010、0101、0011、0100、0110、0111、1000、1001、1011、1100、1101、1111。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区别标识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只要确保该区别标识的比特序列与高速模式的0x78码块的第38个至第41个比特位承载的信息(例如,“1010”)相异即可。
另外,由于通信可能存在误码率,可能导致该区别标识出现传输错误,进而导致误码后的标识信息与该规定的信息相同。
对此,本申请可以使该区别标识与该规定的信息的海明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值(例如,2)。
图10示出了图7所示的码块流经过基于方式1的修改后的形式示意图。
方式2
图11示出了根据方式2修改的0x33码块的变化过程的一例。如图11所示,当该以太网信号#A的PCS层的码块流包括0x33码块时,入口PE设备#B可以将0x33码块修改为T码块(例如,如图11中“T1”所示码块)。
具体地说,入口PE设备#B可以将0x33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从0x33码块对应的信息(例如,“0x33”)修改为T码块对应的信息(例如,“0x87”、“0x99”、“0xAA”、“0xB4”、“0xCC”、“0xD2”、“0xE1”、“0xFF”中的任意一种信息)。
图12示出了根据方式2修改的0x66码块的变化过程的一例。如图12所示,当该以太网信号#A的PCS层的码块流包括0x66码块时,入口PE设备#B可以将0x66码块修改为T码块(例如,如图12中“T2”所示码块)。
具体地说,入口PE设备#B可以将0x66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从0x66码块对应的信息(例如,“0x66”)修改为T码块对应的信息(例如,“0x87”、“0x99”、“0xAA”、“0xB4”、“0xCC”、“0xD2”、“0xE1”、“0xFF”中的任意一种信息)。
图13示出了图7所示的码块流经过基于方式2的修改后的形式示意图。
方式3
当该以太网信号#A的PCS层的码块流包括0x33码块时,入口PE设备#B可以将0x33码块修改为S码块。
当该以太网信号#A的PCS层的码块流包括0x66码块时,入口PE设备#B可以将0x66码块修改为T码块。
方式4
当该以太网信号#A的PCS层的码块流包括0x33码块时,入口PE设备#B可以将0x33码块修改为T码块。
当该以太网信号#A的PCS层的码块流包括0x66码块时,入口PE设备#B可以将0x66码块修改为S码块。
其中,方式3和方式4中,针对各码块的修改过程可以与方式1或方式2中描述的过程类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由于出口PE设备#C需要对经过上述修改的码块进行还原,因此,出口PE设备#C所采用的恢复方式需要与入口PE设备#B所采用的修改方式相对应(例如,该恢复方式与修改方式互为逆处理),以确保还原的准确定。
作为实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中,入口PE设备#B所采用修改方式可以由通信系统或通信协议预先规定,或者,入口PE设备#B所采用修改方式可以由出口PE设备#C和入口PE设备#B协商确定,或者,入口PE设备#B所采用修改方式可以由传送网络的管理设备确定并下发至入口PE设备#B,并且,管理设备可以将于该修改方式对应的恢复方式下发至出口PE设备#C。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实际传输中可能存在以太网信号中同时存在0x33码块和0x66码块的情况,此情况下,如果将0x33码块和0x66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修改为同一码块(S码块或T码块,记做,码块#1)对应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出口PE设备无法确定所接受到的以太网信号中的码块#1应该还原为0x33码块还是0x66码块。其中,该出口PE设备可以是与该以太网信号#A的目的客户设备通信连接的PE设备,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将该PE设备记做:出口PE设备#C。
对此,在本申请中,可以采用以下任意一种处理方式。
处理方式1
其中,该处理方式1可以与上述处理方式b结合使用。
可选地,可以在出口PE设备#C和入口PE设备#B中预先存储映射关系#A。
该映射关系#A可以用于指示0x33码块与一种T码块(记做:T码块#a)的对应关系,该映射关系#A可以用于指示0x66与另一种T码块(记做:T码块#b)的对应关系。
即,入口PE设备#B可以根据映射关系#A的指示将0x33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从0x33码块对应的信息(例如,“0x33”)修改为T码块#a的码块类型字段对应的信息。
并且,入口PE设备#B可以根据映射关系#A的指示将0x66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从0x66码块对应的信息(例如,“0x66”)修改为T码块#b的码块类型字段对应的信息。
作为实例而非限定,该T码块#a可以T6码块,即,该T码块#a可以是码块类型字段对应的信息为“0xE1”。
作为实例而非限定,该T码块#b可以T7码块,即,该T码块#b可以是码块类型字段对应的信息为“0xFF”。
由于T6和T7码块中可用于承载数据的字节的数量较多,能够确保修改后的码块不发生信息丢失,从而,进一步提高本申请的效果。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T码块#a和T码块#b的具体实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该T码块#a和T码块#b可以是T0~T7中任意一种码块,只要确保该T码块#a与T码块#b相异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映射关系#A可以是由传送网络中的管理设备确定并下发给各传送设备的,或者,上述映射关系#A也可以是有通信系统或通信协议预先规定的,或者,上述映射关系#A可以是由入口PE和出口PE协商确定的,或者,上述映射关系#A可以是由使用者或管理员输入至入口PE和出口PE中的,或者,上述映射关系#A可以是由制造商或运营商配置在入口PE和出口PE中的,本申请并未特别限定。
处理方式2
其中,该处理方式2可以与上述处理方式b或处理方式a结合使用。
可选地,可以在出口PE设备#C和入口PE设备#B中预先存储映射关系#B。
该映射关系#B可以用于指示0x33码块与一种区分标识(记做:区分标识#a)的对应关系,该映射关系#B可以用于指示0x66与另一种区分标识(记做:区分标识#b)的对应关系。
如图8至图12所示,入口PE设备#B可以根据映射关系#B的指示,在对0x33码块修改时,将区分标识#a添加在0x33码块的净荷字段中的规定位置。
并且,入口PE设备#B可以根据映射关系#B的指示,在对0x66码块修改时,将区分标识#b添加在0x33码块的净荷字段中的规定位置。
作为实例而非限定,该区分标识#a为“0011”。
作为实例而非限定,该区分标识#a为“0110”。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区分标识#a和区分标识#b的具体实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只要确保区分标识#a和区分标识#b相异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映射关系#B可以是由传送网络中的管理设备确定并下发给各传送设备的,或者,上述映射关系#B也可以是有通信系统或通信协议预先规定的,或者,上述映射关系#B可以是由入口PE和出口PE协商确定的,或者,上述映射关系#B可以是由使用者或管理员输入至入口PE和出口PE中的,或者,上述映射关系#B可以是由制造商或运营商配置在入口PE和出口PE中的,本申请并未特别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由于出口PE设备#C需要对经过上述修改的码块进行还原,因此,出口PE设备#C所采用的恢复方式需要与入口PE设备#B所采用的处理方式(即,上述处理方式1或处理方式2)相对应(例如,该恢复方式与处理方式互为逆处理),以确保还原的准确定。
作为实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中,入口PE设备#B所采用处理方式可以由通信系统或通信协议预先规定,或者,入口PE设备#B所采用处理方式可以由出口PE设备#C和入口PE设备#B协商确定,或者,入口PE设备#B所采用处理方式可以由传送网络的管理设备确定并下发至入口PE设备#B,并且,管理设备可以将于该修改方式对应的恢复方式下发至出口PE设备#C。
并且,在S240,入口PE设备#B可以根据修改后以太网信号#A生成在传送网络中传输高速以太网信号(例如,FlexE Client支持的以太网信号),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称为以太网信号#B。并且,入口PE设备#B可以经由传送网络将该以太网信号#B发送至出口PE设备#C。其中,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S250,出口PE设备#C可以从所接收到的以太网信号#B的PCS层的码块流中确定被入口PE设备#B修改过的码块,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码块#A。并且,出口PE设备#C可以可以将该码块#A还原为修改之前的码块。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中,出口PE设备#C可以将满足以下任意条件的码块确定为码块#A。
条件1
如果一个码块为S码块,且该S码块的净荷字段承载的信息(记作信息#1)与通信系统或通信协议规定的高速模式的S码块的净荷字段应当承载的信息(即,前导码)相异,则出口PE设备#C可以将该S码块,确定为码块#A。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信息#1可以包括64(即,S码块的净荷字段包括的比特位的数量)个比特。
例如,该64个比特中规定的位置(例如,第38比特位~第41比特位)为空(即,未承载比特)。
再例如,该信息#1中可以被入口PE设备#B添加了上述区别标识。
即,该64个比特中规定的位置(例如,第38比特位~第41比特位)承载的信息(例如,0011或0110)可以与上述前导码(包括64个比特)中规定的位置(例如,第38比特位~第41比特位)承载的信息(即,1010)。
具体地说,当入口PE设备#B采用上述方式1对0x33码块或0x66码块进行修改时,该0x33码块或0x66码块被修改为S码块,但是,由于基于方式1的修改的0x33码块或0x66码块的净荷字段承载的信息与通信系统或通信协议规定的高速模式的S码块的净荷字段应当承载的信息(即,前导码)相异,因此,出口PE设备#C可以将满足上述条件1的码块确定为被入口PE设备#B修改过的码块。
从而,出口PE设备#C可以将该码块#A修改为中低速模式的S码块,具体地说,出口PE设备#C可以将码块#A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从0x78修改为0x33或0x66。
并且,出口PE设备#C可以将该码块#A的净荷字段中承载的区分标识删除。
条件2
如果一个码块为T码块,且以太网信号#B的PCS层的码块流中位于该T码块之后的首个码块为D码块,则出口PE设备#C可以将该T码块,确定为码块#A。
具体地说,当入口PE设备#B采用上述方式2对0x33码块或0x66码块进行修改时,该0x33码块或0x66码块被修改为T码块,但是,由于基于方式2的修改的0x33码块或0x66码块在码块流中的位置位于数据包的起始位置,其后的首个码块为D。但是在码块流中除上述因修改而生成的T码块以外的其他T码块位于数据包的结束位置,即,该其他T码块之后为包间隙,而D码块不会在包间隙中传输,因此,出口PE设备#C可以将满足上述条件2的码块确定为被被入口PE设备#B修改过的码块(即,码块#A)。
从而,出口PE设备#C可以将该码块#A修改为中低速模式的S码块,具体地说,出口PE设备#C可以将码块#A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例如,从0xFF)修改为0x33或0x66。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实际传输中可能存在以太网信号中同时存在0x33码块和0x66码块的情况,此情况下,存在将0x33码块和0x66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被修改为同一类型码块(S码块或T码块)对应的信息的情况,因此,出口PE设备#C需要确定将该码块还原为0x33码块还是0x66码块。
对此,在本申请中,出口PE设备#C可以采用以下任意一种处理方式。
处理方式a
其中,该处理方式a可以与上述处理方式1对应。
可选地,可以在出口PE设备#C和入口PE设备#B中预先存储映射关系#A。
该映射关系#A可以用于指示0x33码块与一种T码块(记做:T码块#a)的对应关系,该映射关系#A可以用于指示0x66与另一种T码块(记做:T码块#b)的对应关系。
即,入口PE设备#B可以根据映射关系#A的指示将0x33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从0x33码块对应的信息(例如,“0x33”)修改为T码块#a的码块类型字段对应的信息。
从而,出口PE设备#C可以根据映射关系#A的指示,将满足上述条件2的T码块#a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修改为0x33码块对应的信息(例如,“0x33”)。
并且,入口PE设备#B可以根据映射关系#A的指示将0x66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从0x66码块对应的信息(例如,“0x66”)修改为T码块#b的码块类型字段对应的信息。
从而,出口PE设备#C可以根据映射关系#A的指示,将满足上述条件2的T码块#b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修改为0x66码块对应的信息(例如,“0x66”)。
作为实例而非限定,该T码块#a可以T6码块,即,该T码块#a可以是码块类型字段对应的信息为“0xE1”。
作为实例而非限定,该T码块#b可以T7码块,即,该T码块#b可以是码块类型字段对应的信息为“0xFF”。
由于T6和T7码块中可用于承载数据的字节的数量较多,能够确保修改后的码块不发生信息丢失,从而,进一步提高本申请的效果。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T码块#a和T码块#b的具体实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该T码块#a和T码块#b可以是T0~T7中任意一种码块,只要确保该T码块#a与T码块#b相异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映射关系#A可以是由传送网络中的管理设备确定并下发给各传送设备的,或者,上述映射关系#A也可以是有通信系统或通信协议预先规定的,或者,上述映射关系#A可以是由入口PE和出口PE协商确定的,或者,上述映射关系#A可以是由使用者或管理员输入至入口PE和出口PE中的,或者,上述映射关系#A可以是由制造商或运营商配置在入口PE和出口PE中的,本申请并未特别限定。
处理方式b
其中,该处理方式b可以对应上述处理方式2。
可选地,可以在出口PE设备#C和入口PE设备#B中预先存储映射关系#B。
该映射关系#B可以用于指示0x33码块与一种区分标识(记做:区分标识#a)的对应关系,该映射关系#B可以用于指示0x66与另一种区分标识(记做:区分标识#b)的对应关系。
如图8至图12所示,入口PE设备#B可以根据映射关系#B的指示,在对0x33码块修改时,将区分标识#a添加在0x33码块的净荷字段中的规定位置。
并且,入口PE设备#B可以根据映射关系#B的指示,在对0x66码块修改时,将区分标识#b添加在0x33码块的净荷字段中的规定位置。
作为实例而非限定,该区分标识#a为“0011”。
作为实例而非限定,该区分标识#a为“0110”。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区分标识#a和区分标识#b的具体实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只要确保区分标识#a和区分标识#b相异即可。
从而,出口PE设备#C可以根据映射关系#B的指示,将满足上述条件1或条件2、且承载区分标识#a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修改为0x33码块对应的信息(例如,“0x33”)。
并且,出口PE设备#C可以根据映射关系#B的指示,将满足上述条件1或条件2、且承载区分标识#b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修改为0x66码块对应的信息(例如,“0x66”)。
并且,出口PE设备#C可以将该码块#A的净荷字段中承载的区分标识删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映射关系#B可以是由传送网络中的管理设备确定并下发给各传送设备的,或者,上述映射关系#B也可以是有通信系统或通信协议预先规定的,或者,上述映射关系#B可以是由入口PE和出口PE协商确定的,或者,上述映射关系#B可以是由使用者或管理员输入至入口PE和出口PE中的,或者,上述映射关系#B可以是由制造商或运营商配置在入口PE和出口PE中的,本申请并未特别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由于出口PE设备#C需要对经过上述修改的码块进行还原,因此,出口PE设备#C所采用的恢复方式需要与入口PE设备#B所采用的处理方式(即,上述处理方式1或处理方式2)相对应(例如,该恢复方式与处理方式互为逆处理),以确保还原的准确定。
作为实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中,入口PE设备#B所采用处理方式可以由通信系统或通信协议预先规定,或者,入口PE设备#B所采用处理方式可以由出口PE设备#C和入口PE设备#B协商确定,或者,入口PE设备#B所采用处理方式可以由传送网络的管理设备确定并下发至入口PE设备#B,并且,管理设备可以将于该修改方式对应的恢复方式下发至出口PE设备#C。
另外,当入口PE设备#B采用上述方式3进行修改时,出口PE设备#C可以将满足条件1的S码块修改为0x33码块。将满足条件2的T码块修改为0x66码块。
或者,当入口PE设备#B采用上述方式4进行修改时,出口PE设备#C可以将满足条件1的S码块修改为0x66码块。将满足条件2的T码块修改为0x33码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由于出口PE设备#C需要对经过上述修改的码块进行还原,因此,出口PE设备#C所采用的恢复方式需要与入口PE设备#B所采用的修改方式相对应(例如,该恢复方式与修改方式互为逆处理),以确保还原的准确定。
作为实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中,入口PE设备#B所采用修改方式可以由通信系统或通信协议预先规定,或者,入口PE设备#B所采用修改方式可以由出口PE设备#C和入口PE设备#B协商确定,或者,入口PE设备#B所采用修改方式可以由传送网络的管理设备确定并下发至入口PE设备#B,并且,管理设备可以将于该修改方式对应的恢复方式下发至出口PE设备#C。
在S260,出口PE设备#C可以将经过上述恢复处理而生成的信号(记作,以太网信号#C)发送给客户设备#D,从而,客户设备#D能够基于以太网信号#C获取承载于以太网信号#A中的各信息。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发送设备可以将中低速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修改为传送网络能够识别的码块,并且,结束设备可以根据该修改后的码块的净荷字段承载的信息或该码块之后的码块的码块类型,识别出该被修改的码块,从而,既能够确保中低速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能够通过传送网络被传输,又能够确保接收设备可靠地识别出修改后的码块,进而,能够提高通信的准确性。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能够在不丢失信息的情况下,完成S码块从中低速以太网信号到高速以太网信号的转换过程。能够实现完全码字透明,不损失原始码块流中的信息
并且,上述码块转换过程为1:1的转码效率,无需额外的比特位开销,不会造成带宽膨胀,不会造成传输资源的浪费。能够实现5GE只占用FlexE的1个5G时隙(slot),10GE只占用FlexE的2个5G slot,25GE只占用FlexE的5个5G slot。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能够完全遵循已有100GBASE-R的PCS层编码规范,不影响标准的码块处理机制(比如基于IDLE的码块调整机制)。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案,来自客户设备的以太网信号(即,上述中低速以太网信号)在传送网络中可以基于码字透明(codeword transparent)方式传输,码字为由一组若干位二进制代码的组合,码字透明指承载传送某种用户客户信号的传送网络在传输携带该类码字的数据流时不会丢失、篡改用户客户信号数据流中任何码字的信息。
根据前述方法,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10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装置10可以为入口传送设备(即,接收设备,例如,出口PE设备),也可以为芯片或电路,比如可设置于入口传送设备的芯片或电路。
通信装置1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1(即,处理单元的一例)和存储单元12。该存储单元12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单元11用于执行该存储单元12存储的指令,以使该10实现如上述方法中传送设备(即,接收设备,例如,出口PE设备#C)执行的步骤。
进一步的,该装置10还可以包括输入口13(即,通信单元的一例)和输出口14(即,通信单元的另一例)。进一步的,该处理单元11、存储单元12、输入口13和输出口14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单元1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单元11可以用于从该存储单元12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计程序,以控制输入口13接收信号,控制输出口14发送信号,完成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的步骤。该存储单元12可以集成在处理单元11中,也可以与处理单元11分开设置。
可选地,若该通信装置10为传送设备,该输入口13为接收器,该输出口14为发送器。其中,接收器和发送器可以为相同或者不同的物理实体。为相同的物理实体时,可以统称为收发器。
可选地,若该通信装置10为芯片或电路,该输入口13为输入接口,该输出口14为输出接口。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输入口13和输出口14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的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单元11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处理单元或者通用芯片实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即将实现处理单元11、输入口13和输出口14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单元12中,通用处理单元通过执行存储单元12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单元11、输入口13和输出口14的功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1用于从包括多个码块的第一速率模式的码块流中,确定目标码块,该目标码块包括该第一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并用于对该目标码块进行修改,以将该目标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修改为目标信息,其中该目标信息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或该目标信息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结束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输出口14用于向传送网络发送该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该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包括修改后的目标码块,该第二速率模式的速率大于该第一速率模式的速率。
可选地,处理单元11用于在该目标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添加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相异,该第二信息为该第二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该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承载的信息。
可选地,该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包括第38比特位至第41比特位。
可选地,该第一速率模式包括至少两种开始类型的码块,以及处理单元11用于根据映射关系,将该第一速率模式的目标开始类型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修改为目标第一信息,其中,该映射关系用于指示至少两种开始类型与至少两种第一信息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该目标开始类型与该目标第一信息相对应,该目标开始类型是该至少两种开始类型中的任意一种开始类型。
可选地,该第一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包括0x33或0x66。
可选地,该第二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包括0x78。
可选地,该目标信息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结束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包括0xFF。
可选地,该第一速率模式包括5吉比特每秒Gbps模式、10Gbps模式和25Gbps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
可选地,该第二速率模式包括40Gbps模式、100Gbps模式、200Gbps模式或400Gbps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
可选地,该码块包括64比特/66比特码块。
可选地,该码块包括物理编码子层PCS码块。
可选地,该传送网络包括灵活以太网FlexE网络。
其中,以上列举的装置10中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和动作仅为示例性说明,装置10中各模块或单元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传送设备(例如,入口PE设备#B)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该装置10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发送设备可以将中低速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修改为传送网络能够识别的码块,并且,结束设备可以根据该修改后的码块的净荷字段承载的信息或该码块之后的码块的码块类型,识别出该被修改的码块,从而,既能够确保中低速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能够通过传送网络被传输,又能够确保接收设备可靠地识别出修改后的码块,进而,能够提高通信的准确性。
根据前述方法,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30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装置30可以为传送设备(即,发送设备,例如,出口PE设备#C),也可以为芯片或电路,如可设置于网络设备内的芯片或电路。
该装置3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31和存储单元32。该存储单元32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单元31用于执行该存储单元32存储的指令,以使该装置30实现前述方法中发送设备执行的步骤。
进一步的,该装置30还可以包括输入口33(即,通信单元的一例)和输出口33(即,处理单元的另一例)。
再进一步的,该处理单元31、存储单元32、输入口33和输出口34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
另外,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即将实现处理单元31、输入口33和输出口34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单元中,通用处理单元通过执行存储单元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单元31、输入口33和输出口34的功能。
该存储单元3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输入口33用于从传送网络接收包括多个码块的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处理单元31用于从该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中确定目标码块,其中该目标码块包括第一目标码块,该第一目标码块为开始类型的码块,且该第一目标码块的净荷字段承载信息与该第二速率模式的前导信息相异,和/或该目标码块包括第二目标码块,该第二目标码块为结束类型的码块,且该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中位于该第二目标码块之后的码块为数据类型的码块,并用于对该目标码块进行修改,以将该目标码块修改为第一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该第二速率模式的速率大于该第一速率模式的速率。
可选地,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相异,该第一信息是该目标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承载的信息,该第二信息为该第二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该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承载的信息。
可选地,该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包括第38比特位至第41比特位。
可选地,该第一速率模式包括至少两种开始类型的码块,以及处理单元31用于根据映射关系,将该目标码块修改为该至少两种开始类型中的目标开始类型的码块,其中,该映射关系用于指示该至少两种开始类型与至少两种第一信息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该目标开始类型与目标第一信息相对应,该目标第一信息是该目标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承载的信息。
可选地,该第一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包括0x33和/或0x66。
可选地,该第二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包括0x78。
可选地,该目标信息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结束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包括0xFF。
可选地,该第一速率模式包括5吉比特每秒Gbps模式、10Gbps模式和25Gbps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
可选地,该第二速率模式包括40Gbps模式、100Gbps模式、200Gbps模式或400Gbps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
可选地,该码块包括64比特/66比特码块。
可选地,该码块包括物理编码子层PCS码块。
可选地,该传送网络包括灵活以太网FlexE网络。
其中,以上列举的装置30中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和动作仅为示例性说明,装置30中各模块或单元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传送设备(即,发送设备,例如,入口PE设备#B)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该装置30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由于有序集类型的码块在包间隙中传输,因此,发送设备可以将有序集类型的码块修改为传送网络能够识别的数据类型码块或结束类型码块,从而,接收设备能够将位于包间隙的数据类型码块或结束类型码块确定为是基于有序集类型的码块修改而成的,进而可以将位于包间隙的数据类型的码块或结束类型的码块修改回有序集类型的码块,从而,既能够确保该有序集类型的码块能够通过传送网络被传输,又能够确保接收设备可靠地识别出该有序集类型的码块,进而,能够提高通信的准确性。
图16是本申请的传送设备(例如,入口传送设备或出口传送设备)的一例的示意性框图。
如图16所示,该传送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客户侧接口板41、交换板42和一个或多个FlexE侧接口板43。
其中,客户侧接口板41包括:外部接口411、转码器413和内部接口415。
并且,FlexE侧接口板43包括:内部接口431、转码器433和外部接口435。
当传送设备作为入口PE设备时:
该外部接口411用于从客户设备接收低速以太网信号(例如,速率为5Gps、10Gps或25Gps的信号)。
转码器413用于将该低速以太网信号转换为高速以太网信号(例如,速率为40Gps、100Gps、200Gps或400Gps的信号)。具体地说,转码器413用于将该中低速以太网信号的PCS层码块流中的码块转换为符合高速以太网信号的PCS层传输要求的码块流。
内部接口415用于将该高速以太网信号发送至交换板42。
交换板42用于基于预设的路由规则,将该高速以太网信号转发至该能够将该高速以太网信号路由至出口传送设备的FlexE侧接口板43。
内部接口431用于从转换板42接收高速以太网信号。
外部接口435用于将该高速以太网信号发送至传送网络,例如,FlexE网络。
当传送设备作为出口PE设备时:
外部接口435用于从传送网络,例如,FlexE网络,接收高速以太网信号(例如,速率为40Gps、100Gps、200Gps或400Gps的信号)。
转码器433用于将该高速以太网信号转换为中低速以太网信号(例如,速率为5Gps、10Gps或25Gps的信号)。具体地说,转码器433用于将该高低速以太网信号的PCS层码块流中的码块转换为符合中低速速以太网信号的PCS层传输要求的码块流。
内部接口431用于将该中低速以太网信号发送至交换板42。
交换板42用于基于预设的路由规则,将该中低速以太网信号转发至该能够将该中低速以太网信号路由至目的客户设备的客户侧接口板41。
内部接口415用于从转换板42接收中低速以太网信号。
外部接口411用于将该中低速以太网信号发送至目的客户设备。
其中,当传送设备作为入口PE设备时,该客户侧接口板41(具体地说,是客户侧接口板41中的各模块或单元)的动作可以对应上述输入口13的动作,该转码器413的动作可以对应上述该处理单元11的动作,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并且,当传送设备作为出口PE设备时,该FlexE侧接口板43(具体地说,是FlexE侧接口板43中的各模块或单元)的动作可以对应上述输出口34的动作,该转码器433的动作可以对应上述该处理单元31的动作,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中,以太网信号的PCS层码块流中的码块可以包括64比特/66比特码块。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中低速以太网信号的PCS层码块流中的有序集类型的码块包括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为0x33或0x66的码块。
在本申请中,该转发器(流入,转码器413或转码器433)可以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传送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支持传送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动作。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
当终端设备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例如,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发送码块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设备从包括多个码块的第一速率模式的码块流中,确定目标码块,所述目标码块包括所述第一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
所述发送设备将所述目标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修改为目标信息,其中
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或
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结束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
所述发送设备向传送网络发送所述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所述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包括修改后的目标码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在所述目标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添加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相异,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二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承载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包括第38比特位至第41比特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速率模式包括至少两种开始类型的码块,以及
所述在所述目标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添加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速率模式的目标开始类型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修改为目标第一信息,其中,所述映射关系用于指示至少两种开始类型与至少两种第一信息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所述目标开始类型与所述目标第一信息相对应,所述目标开始类型是所述至少两种开始类型中的任意一种开始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包括0x33或0x66。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包括0x78,
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结束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包括0xFF。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速率模式包括5Gbps模式、10Gbps模式和25Gbps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
所述第二速率模式包括40Gbps模式、100Gbps模式、200Gbps模式或400Gbps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块包括64比特/66比特码块。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块包括物理编码子层PCS码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网络包括灵活以太网FlexE网络。
11.一种接收码块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设备从传送网络接收包括多个码块的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
所述接收设备从所述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中确定目标码块,其中
所述目标码块包括第一目标码块,所述第一目标码块为开始类型的码块,且所述第一目标码块的净荷字段承载信息与所述第二速率模式的前导信息相异,和/或
所述目标码块包括第二目标码块,所述第二目标码块为结束类型的码块,且所述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中位于所述第二目标码块之后的码块为数据类型的码块;
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目标码块进行修改,以将所述目标码块修改为第一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相异,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目标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二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承载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包括第38比特位至第41比特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速率模式包括至少两种开始类型的码块,以及
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目标码块进行修改,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映射关系,将所述目标码块修改为所述至少两种开始类型中的目标开始类型的码块,其中,所述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种开始类型与至少两种第一信息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所述目标开始类型与目标第一信息相对应,所述目标第一信息是所述目标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承载的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包括0x33和/或0x66。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包括0x78,
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结束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包括0xFF。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速率模式包括5Gbps模式、10Gbps模式和25Gbps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
所述第二速率模式包括40Gbps模式、100Gbps模式、200Gbps模式或400Gbps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块包括64比特/66比特码块。
19.根据权利要求1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块包括物理编码子层PCS码块。
20.根据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网络包括灵活以太网FlexE网络。
21.一种发送码块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从包括多个码块的第一速率模式的码块流中,确定目标码块,所述目标码块包括所述第一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
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目标码块进行修改,以将所述目标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修改为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或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二速率模式的结束类型的码块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传送网络发送所述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所述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包括修改后的目标码块。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添加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相异,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二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承载的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包括第38比特位至第41比特位。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速率模式包括至少两种开始类型的码块,以及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速率模式的目标开始类型的码块类型字段承载的信息修改为目标第一信息,其中,所述映射关系用于指示至少两种开始类型与至少两种第一信息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所述目标开始类型与所述目标第一信息相对应,所述目标开始类型是所述至少两种开始类型中的任意一种开始类型。
25.一种接收码块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从传送网络接收包括多个码块的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
处理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中确定目标码块,其中所述目标码块包括第一目标码块,所述第一目标码块为开始类型的码块,且所述第一目标码块的净荷字段承载信息与所述第二速率模式的前导信息相异,和/或所述目标码块包括第二目标码块,所述第二目标码块为结束类型的码块,且所述第二速率模式的码块流中位于所述第二目标码块之后的码块为数据类型的码块;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对所述目标码块进行修改,以将所述目标码块修改为第一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相异,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目标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二速率模式的开始类型的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承载的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包括第38比特位至第41比特位。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速率模式包括至少两种开始类型的码块,以及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映射关系,将所述目标码块修改为所述至少两种开始类型中的目标开始类型的码块,其中,所述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种开始类型与至少两种第一信息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所述目标开始类型与目标第一信息相对应,所述目标第一信息是所述目标码块的净荷字段中位于第一位置的比特位承载的信息。
2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892856.2A 2018-08-07 2018-08-07 接收码块流的方法、发送码块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Active CN1108301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92856.2A CN110830152B (zh) 2018-08-07 2018-08-07 接收码块流的方法、发送码块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EP19846697.1A EP3813281A4 (en) 2018-08-07 2019-08-02 CODE BLOCK STREAM RECEIVING METHOD, CODE BLOCK STREAM SEND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PCT/CN2019/099109 WO2020029892A1 (zh) 2018-08-07 2019-08-02 接收码块流的方法、发送码块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7/149,417 US11251905B2 (en) 2018-08-07 2021-01-14 Method for receiving code block stream,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de block stream,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92856.2A CN110830152B (zh) 2018-08-07 2018-08-07 接收码块流的方法、发送码块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0152A true CN110830152A (zh) 2020-02-21
CN110830152B CN110830152B (zh) 2021-04-09

Family

ID=69414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92856.2A Active CN110830152B (zh) 2018-08-07 2018-08-07 接收码块流的方法、发送码块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51905B2 (zh)
EP (1) EP3813281A4 (zh)
CN (1) CN110830152B (zh)
WO (1) WO20200298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7181B (zh) * 2018-11-02 2022-1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18041487A (zh) * 2022-11-07 2024-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64b/66b编码信号的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823A (zh) * 2007-09-29 2009-04-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块格式转换的方法和用于编码块格式转换的装置
WO2016044953A1 (en) * 2014-09-26 2016-03-31 Rousseau Métal Inc. Door-locking system
CN105701053A (zh) * 2014-11-24 2016-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串行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130991A (zh) * 2016-06-30 2016-11-16 北京东土军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6850465A (zh) * 2016-12-27 2017-06-13 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Flex E数据交换方法及交换设备
US20170324657A1 (en) * 2015-01-22 2017-11-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ervice signal by using ethernet channel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7438029A (zh) * 2016-05-27 2017-1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8243128A (zh) * 2016-12-27 2018-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无线接口前传信号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系统
WO2018133415A1 (zh) * 2017-01-22 2018-07-26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编码子层的数据编解码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2633B (zh) * 2009-09-10 2012-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编码/解码的方法及装置
EP3041177B1 (en) * 2013-09-13 2021-02-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6144953A1 (en) * 2015-03-10 2016-09-15 Intel Corporation Monitoring errors during idle time in ethernet pcs
US10505655B2 (en) * 2016-07-07 2019-12-10 Infinera Corp. FlexE GMPLS signaling extensions
CN108242969B (zh) 2016-12-23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速率的调整方法及网络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823A (zh) * 2007-09-29 2009-04-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块格式转换的方法和用于编码块格式转换的装置
WO2016044953A1 (en) * 2014-09-26 2016-03-31 Rousseau Métal Inc. Door-locking system
CN105701053A (zh) * 2014-11-24 2016-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串行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170324657A1 (en) * 2015-01-22 2017-11-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ervice signal by using ethernet channel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7438029A (zh) * 2016-05-27 2017-1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6130991A (zh) * 2016-06-30 2016-11-16 北京东土军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6850465A (zh) * 2016-12-27 2017-06-13 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Flex E数据交换方法及交换设备
CN108243128A (zh) * 2016-12-27 2018-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无线接口前传信号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系统
WO2018133415A1 (zh) * 2017-01-22 2018-07-26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编码子层的数据编解码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35786A1 (en) 2021-05-06
CN110830152B (zh) 2021-04-09
EP3813281A1 (en) 2021-04-28
WO2020029892A1 (zh) 2020-02-13
US11251905B2 (en) 2022-02-15
EP3813281A4 (en) 2021-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41689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3787208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444798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flex ethernet node
US7519080B2 (en) Fibre channel frame-mode GFP with distributed delimiter
US1156352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rt channelization at physical layer
CN109698732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029419A1 (zh) 透传业务频率的方法和设备
CN113557696A (zh) 在网络中路由FlexE数据
CN110830152B (zh) 接收码块流的方法、发送码块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9473832B2 (en) GCC0 tunneling over an OTN transport network
CN113330696A (zh) Cpri数据块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4257334A (zh) 一种数据编码方法、数据解码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0830153B (zh) 接收码块流的方法、发送码块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0108392A1 (zh) 一种业务比特流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3231429A1 (zh) 数据传输方法、源端设备、宿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32269A1 (zh) 通信方法、相关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41777A1 (zh) 通信方法及网络设备
EP4164181A1 (en) Interfa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6112452A (zh) 报文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4629851A (zh) 一种业务报文发送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