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28154A - 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28154A
CN110828154A CN201910988532.3A CN201910988532A CN110828154A CN 110828154 A CN110828154 A CN 110828154A CN 201910988532 A CN201910988532 A CN 201910988532A CN 110828154 A CN110828154 A CN 1108281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arbon core
dispensing
feeding
material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885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再聪
杨一鸣
姚雨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98853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281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28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815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3/00Means for manipulating or holding work, e.g. for separate articles
    • B05C13/02Means for manipulating or holding work, e.g. for separate articles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感的自动组装领域。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包括机架、电感上料装置、上料机械手、传输装置、碳芯上料装置、点胶装置和下料机械手;所述的电感上料装置和碳芯上料装置设置在机架一侧;所述的点胶装置设置在机架的另一侧;所述的传输装置设置在机架底侧;所述的上料机械手和下料机械手分别设置在机架上料端和下料端,上料机械手一端与电感上料装置的下料端衔接,另一端与传输装置上料端衔接,下料机械手与传输装置的下料端衔接。该设备能够同时对两个电感线圈同步处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感的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感的生产中,一般过程为:将电感线圈和碳芯组装在一起,然后点胶将二者粘合为一个整体,最后将胶水固化完成生产过程,在传统的生产中,一般是通过人工的组装,将电感线圈和碳芯组装在一起,然后在点胶使得二者固定,由于工人的操作因素,容易导致电感的损坏,还有就是人工的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不适合当前的生产模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生产的电感线圈的设备,该设备能够同时对两个电感线圈同步处理,生产效率高。
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该设备包括机架、电感上料装置、上料机械手、传输装置、碳芯上料装置、点胶装置和下料机械手;所述的电感上料装置和碳芯上料装置设置在机架一侧;所述的点胶装置设置在机架的另一侧;所述的传输装置设置在机架底侧;所述的上料机械手和下料机械手分别设置在机架上料端和下料端,上料机械手一端与电感上料装置的下料端衔接,另一端与传输装置上料端衔接,下料机械手与传输装置的下料端衔接;所述的机架包括支撑腿、支撑板和限位条板;所述的支撑板底部四角处连接有所述的支撑腿,支撑板上开设有水平的通孔,此槽的宽度小于电阻丝的长度;所述的限位条板设置在通孔两侧,限位条板上开设有第一定位缺口、横向的通孔和第二定位缺口;所述的第一定位缺口对称有两组,其缺口与上料机械手端部抓手相匹配,其用于对上料机械手的定位;所述的横向的通孔与碳芯相匹配,用于碳芯的通过;所述的第二定位缺口对称设置有两组,其大小与下料机械手端部的抓手相匹配,其用于下料机械手的定位;所述的电感上料装置用于电感线圈的上料;所述的上料机械手用于将电感上料装置下料端的电感线圈移移取至第一定位缺口;所述传输装置用于电感线圈的运输;所述的碳芯上料装置用于将碳芯上料并将其推进横向的通孔中;所述的点胶装置用于给组装完成的电感线圈点胶;所述的下料机械手用于将第二定位缺口处电感线圈移取下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感上料装置包括电感直振盘、电感通道、衔接块、气缸和接料块;所述的电感通道底部设置有所述的电感直振盘,电感通道下料端设置有衔接块;所述的衔接块开设有一接料横槽和衔接口,此接料横槽一端开通,一端封闭,衔接口用于电感通道的穿过;所述的气缸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的接料块处于所述的接料横槽中,且与接料块滑动连接,接料块一端与气缸的移动端连接,接料块顶部开设有两个接料口,此接料口大小与电感线圈相匹配,用于承接电感线圈。
作为优选,所述的衔接块上设置有感应器,此感应器用于控制气缸的启停。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料机械手包括支架、第一气缸、第一连板、第二气缸、第二连板和手指气缸;所述的支架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的第一气缸设置在支架一侧;所述的第一连板与支架滑动连接,第一连板一端与第一气缸的移动端连接;所述的第二气缸设置在支架的顶部;所述的第二连板为一曲折连板,其与第一连板滑动连接,且上端与所述的第二气缸的移动端连接,下端连接有两个所述的手指气缸。
作为优选,所述的手指气缸夹爪部位设置有缓冲器,此缓冲器用于防止手指气缸下降时损坏电感线圈。
作为优选,所述的传输装置包括底板、横推气缸、横向滑板、纵推气缸、纵向滑架和输送手指气缸;所述的底板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的横推气缸设置在底板上;所诉的横向滑板通过滑轨组件与底板滑动连接,横向滑板一端与所述的横推气缸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横向滑板一侧设置有竖直的支持板,支持板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的纵推气缸设置在所述的支持板上;所述的纵向滑架一侧通过滑轨组件与所述的支持板滑动连接,另一侧连接有两个输送手指气缸;所述的输送手指气缸一个移动端设置有两个第一夹爪;另一个移动端设置有两个第二夹爪,所述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交错设置形成两组夹手,所述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顶部均设置有与电感线圈外圆相匹配的缺口,此缺口用于对电感线圈的定位,且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穿过通孔,实现电感线圈的夹紧和运输。
作为优选,所述的碳芯上料装置包括支撑架、碳芯直振器、碳芯通道、导向块、碳芯推动气缸、碳芯接料块、碳芯上料气缸、推手;所述的支撑架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的碳芯直振器底部与所述的支撑架连接,顶部连接有所述的碳芯通道;所述的碳芯通道端部设置有推手导向槽;所述的导向块与碳芯通道下料端衔接,导向块开设有横向的通槽和两个碳芯通过槽,碳芯通过槽与所述的通孔相匹配;所述的碳芯推动气缸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的碳芯接料块位于导向块的横向通槽中,碳芯接料块一侧与碳芯推动气缸的移动端连接,碳芯接料块上开设有两个接料槽,此接料槽用于承接碳芯;所述的碳芯上料气缸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的推手底部一侧通过滑轨组件与支撑架滑动连接,另一侧设置有两个推爪,此推爪位于所述的推手导向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点胶装置包括点胶横移气缸、点胶横移板、点胶支架、点胶竖直气缸、点胶竖直滑板和点胶筒;所述的点胶横移气缸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的点胶横移板通过滑轨组件与机架滑动连接,点胶横移板一侧与点胶横移气缸的移动端固定连接,点胶横移板上设置有所述的点胶支架;所述的点胶竖直气缸设置在点胶支架顶部;所述的点胶竖直滑板与点胶支架通过滑轨组件滑动连接,点胶竖直滑板顶部与所述的点胶竖直气缸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点胶筒在点胶竖直滑板对称设置有两个。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料机械手与上料机械手结构相同,其用于将第二定位缺口处组装好的电感线圈移取下料。
作为优选,一种电感的生产方法,该方法采用所述的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一)电感线圈上料:通过电感直振盘将电感线圈输送到接料块顶部开设有一个接料口中,而后气缸推动接料块移动使得另一个接料口与电感通道末端对应,而后将电感线圈放置在此接料口中,此时气缸推动接料块使之与手指气缸对应,而后手指气缸将电感线圈移取至第一定位缺口处,完成电感线圈的上料;
(二)碳芯上料:通过碳芯直振器将碳芯输送至碳芯接料块上开设有两个接料槽中,而后碳芯推动气缸将碳芯接料块推动,使得接料槽与推手导向槽相对应,而后碳芯上料气缸推动推手使得碳芯穿过横向的通孔,将碳芯推至电感线圈的内孔中,完成碳芯的上料;
(三)点胶:胶横移气缸启动将点胶筒向左推动,而后点胶竖直气缸将点胶筒向下推动;而后将组装了碳芯并居中的电感线圈完成点胶过程,而后各气缸复位;
(四)电感线圈的运输和下料:通过纵推气缸将输送手指气缸向上推动,使得输送手指气缸顶部穿过所述的通孔,而后一个输送手指气缸启动将两个电感线圈夹紧,另一个输送手指气缸将完成点胶的电感线圈夹紧,而后横推气缸将输送手指气缸向下料端运输,使得电感线圈输送至通孔处,将完成点胶的电感线圈输送到第二定位缺口处,而后下料机械手将成品移取下料。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电感的生产设备,优点是能够同时对两个电感线圈同步处理,生产效率高,整体全自动化生产,无需人工,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感的生产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感上料装置爆炸示意图。
图4为上料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图5为传输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碳芯上料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点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该设备包括机架1、电感上料装置2、上料机械手3、传输装置4、碳芯上料装置5、点胶装置6和下料机械手7;所述的电感上料装置2和碳芯上料装置5设置在机架1一侧;所述的点胶装置6设置在机架1的另一侧;所述的传输装置4设置在机架1底侧;所述的上料机械手3和下料机械手7分别设置在机架1上料端和下料端,上料机械手3一端与电感上料装置2的下料端衔接,另一端与传输装置4上料端衔接,下料机械手7与传输装置4的下料端衔接;所述的机架1包括支撑腿11、支撑板12和限位条板13;所述的支撑板12底部四角处连接有所述的支撑腿11,支撑板12上开设有水平的通孔121,此槽的宽度小于电阻丝的长度;所述的限位条板13设置在通孔121两侧,限位条板13上开设有第一定位缺口131、横向的通孔132和第二定位缺口133;所述的第一定位缺口131对称有两组,其缺口与上料机械手3端部抓手相匹配,其用于对上料机械手3的定位;所述的横向的通孔132与碳芯相匹配,用于碳芯的通过;所述的第二定位缺口133对称设置有两组,其大小与下料机械手7端部的抓手相匹配,其用于下料机械手7的定位;所述的电感上料装置2用于电感线圈的上料;所述的上料机械手3用于将电感上料装置2下料端的电感线圈移移取至第一定位缺口131;所述传输装置4用于电感线圈的运输;所述的碳芯上料装置5用于将碳芯上料并将其推进横向的通孔132中;所述的点胶装置6用于给组装完成的电感线圈点胶;所述的下料机械手7用于将第二定位缺口133处电感线圈移取下料。
如图3所示,所述的电感上料装置2包括电感直振盘21、电感通道22、衔接块23、气缸24和接料块25;所述的电感通道22底部设置有所述的电感直振盘21,电感通道22下料端设置有衔接块23;所述的衔接块开设有一接料横槽231和衔接口232,此接料横槽一端开通,一端封闭,衔接口232用于电感通道22的穿过;所述的气缸24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的接料块25处于所述的接料横槽231中,且与接料块25滑动连接,接料块25一端与气缸24的移动端连接,接料块25顶部开设有两个接料口251,此接料口251大小与电感线圈相匹配,用于承接电感线圈。该装置在动作时,通过电感直振盘21将电感线圈输送到接料块25顶部开设有一个接料口251中,而后气缸24推动接料块25移动使得另一个接料口251与电感通道22末端对应,而后将电感线圈放置在此接料口251中,此气缸24推动接料块25使之与手指气缸36对应,该装置通过接料块25顶部开设有两个接料口251解决了一次两个电感线圈的上料问题。
如图4所示,所述的上料机械手3包括支架31、第一气缸32、第一连板33、第二气缸34、第二连板35和手指气缸36;所述的支架31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的第一气缸32设置在支架31一侧;所述的第一连板33与支架31滑动连接,第一连板33一端与第一气缸32的移动端连接;所述的第二气缸34设置在支架31的顶部;所述的第二连板35为一曲折连板,其与第一连板33滑动连接,且上端与所述的第二气缸34的移动端连接,下端连接有两个所述的手指气缸36。该机械手3在工作时,通过手指气缸36将底部的电感线圈抓取,而后通过第二气缸34将电感线圈上移,而后通过第一气缸32将电感线圈移取至第一定位缺口131处,完成电感线圈的自动上料。该机械手的特点是手指气缸36夹爪部位设置有缓冲器,此缓冲器用于防止手指气缸下降时损坏电感线圈,从而节约成本。
如图5所示,所述的传输装置4包括底板41、横推气缸42、横向滑板43、纵推气缸44、纵向滑架45和输送手指气缸46;所述的底板41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的横推气缸42设置在底板41上;所诉的横向滑板43通过滑轨组件与底板41滑动连接,横向滑板43一端与所述的横推气缸42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横向滑板43一侧设置有竖直的支持板431,支持板431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的纵推气缸44设置在所述的支持板431上;所述的纵向滑架45一侧通过滑轨组件与所述的支持板431滑动连接,另一侧连接有两个输送手指气缸46;所述的输送手指气缸46一个移动端设置有两个第一夹爪461;另一个移动端设置有两个第二夹爪462,所述的第一夹爪461和第二夹爪462交错设置形成两组夹手,所述的第一夹爪461和第二夹爪462顶部均设置有与电感线圈外圆相匹配的缺口,此缺口用于对电感线圈的定位,且第一夹爪461和第二夹爪462穿过通孔121,实现电感线圈的夹紧和运输。该装置在动作时,通过输送手指气缸46一个移动端设置有两个第一夹爪461,另一个移动端设置有两个第二夹爪462,且第一夹爪461和第二夹爪462穿过通孔121,将第一定位缺口131处的电感线圈夹紧,而后通过横推气缸42将电感线圈右推到通孔132处,与此同时另一个输送手指气缸46将两个组装了碳芯的电感线圈输送至第二定位缺口133处,而后纵推气缸44将两个手指气缸下拉,而后横推气缸42将两个手指气缸左推完成复位,整体手指气缸呈一个矩形的循环运动轨迹,完成各个部件的运输。该装置的特点是,通过第一夹爪461和第二夹爪462顶部均设置有与电感线圈外圆相匹配的缺口,解决了电感线圈的定位问题,通过输送手指气缸46一个移动端设置有两个第一夹爪461;另一个移动端设置有两个第二夹爪462,所述的第一夹爪461和第二夹爪462交错设置形成两组夹手,解决了一次夹抓两个电感线圈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该设备的工作效率。
如图6所示,所述的碳芯上料装置5包括支撑架51、碳芯直振器52、碳芯通道53、导向块54、碳芯推动气缸55、碳芯接料块56、碳芯上料气缸57、推手58;所述的支撑架51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的碳芯直振器52底部与所述的支撑架51连接,顶部连接有所述的碳芯通道53;所述的碳芯通道53端部设置有推手导向槽531;所述的导向块54与碳芯通道53下料端衔接,导向块54开设有横向的通槽和两个碳芯通过槽541,碳芯通过槽541与所述的通孔132相匹配;所述的碳芯推动气缸55设置在支撑架51上;所述的碳芯接料块56位于导向块54的横向通槽中,碳芯接料块56一侧与碳芯推动气缸55的移动端连接,碳芯接料块56上开设有两个接料槽561,此接料槽用于承接碳芯;所述的碳芯上料气缸57设置在支撑架51上;所述的推手58底部一侧通过滑轨组件与支撑架51滑动连接,另一侧设置有两个推爪,此推爪位于所述的推手导向槽531中。该装置在动作时,通过碳芯直振器52将碳芯输送至碳芯接料块56上开设有两个接料槽561中,而后碳芯推动气缸55将碳芯接料块56推动,使得接料槽561与推手导向槽531相对应,而后碳芯上料气缸57推动推手使得碳芯穿过横向的通孔132,将碳芯推至电感线圈的内孔中,完成碳芯的上料。
如图7所示所述的点胶装置6包括点胶横移气缸61、点胶横移板62、点胶支架63、点胶竖直气缸64、点胶竖直滑板65和点胶筒66;所述的点胶横移气缸61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的点胶横移板62通过滑轨组件与机架1滑动连接,点胶横移板62一侧与点胶横移气缸61的移动端固定连接,点胶横移板62上设置有所述的点胶支架63;所述的点胶竖直气缸64设置在点胶支架63顶部;所述的点胶竖直滑板65与点胶支架63通过滑轨组件滑动连接,点胶竖直滑板65顶部与所述的点胶竖直气缸64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点胶筒66在点胶竖直滑板65对称设置有两个。该装置在动作时,横移气缸61启动将点胶筒66向左推动,而后点胶竖直气缸64将点胶筒66向下推动;而后将组装了碳芯并居中的电感线圈完成点胶过程,而后各气缸复位。
该设备动作过程即电感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电感线圈上料:通过电感直振盘21将电感线圈输送到接料块25顶部开设有一个接料口251中,而后气缸24推动接料块25移动使得另一个接料口251与电感通道22末端对应,而后将电感线圈放置在此接料口251中,此时气缸24推动接料块25使之与手指气缸36对应,而后手指气缸36将电感线圈移取至第一定位缺口131处,完成电感线圈的上料。
(二)碳芯上料:通过碳芯直振器52将碳芯输送至碳芯接料块56上开设有两个接料槽561中,而后碳芯推动气缸55将碳芯接料块56推动,使得接料槽561与推手导向槽531相对应,而后碳芯上料气缸57推动推手使得碳芯穿过横向的通孔132,将碳芯推至电感线圈的内孔中,完成碳芯的上料。
(三)点胶:胶横移气缸61启动将点胶筒66向左推动,而后点胶竖直气缸64将点胶筒66向下推动;而后将组装了碳芯并居中的电感线圈完成点胶过程,而后各气缸复位。
(四)电感线圈的运输和下料:通过纵推气缸44将输送手指气缸46向上推动,使得输送手指气缸46顶部穿过所述的通孔121,而后一个输送手指气缸46启动将两个电感线圈夹紧,另一个输送手指气缸46将完成点胶的电感线圈夹紧,而后横推气缸42将输送手指气缸46向下料端运输,使得电感线圈输送至通孔132处,将完成点胶的电感线圈输送到第二定位缺口133处,而后下料机械手7将成品移取下料。
该设备的特点是,通过接料块25顶部开设有两个接料口251解决了一次两个电感线圈的上料问题,通过第一夹爪461和第二夹爪462顶部均设置有与电感线圈外圆相匹配的缺口,解决了电感线圈的定位问题,通过输送手指气缸46一个移动端设置有两个第一夹爪461;另一个移动端设置有两个第二夹爪462,所述的第一夹爪461和第二夹爪462交错设置形成两组夹手,解决了一次夹抓两个电感线圈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该设备的工作效率。

Claims (10)

1.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机架(1)、电感上料装置(2)、上料机械手(3)、传输装置(4)、碳芯上料装置(5)、点胶装置(6)和下料机械手(7);所述的电感上料装置(2)和碳芯上料装置(5)设置在机架(1)一侧;所述的点胶装置(6)设置在机架(1)的另一侧;所述的传输装置(4)设置在机架(1)底侧;所述的上料机械手(3)和下料机械手(7)分别设置在机架(1)上料端和下料端,上料机械手(3)一端与电感上料装置(2)的下料端衔接,另一端与传输装置(4)上料端衔接,下料机械手(7)与传输装置(4)的下料端衔接;所述的机架(1)包括支撑腿(11)、支撑板(12)和限位条板(13);所述的支撑板(12)底部四角处连接有所述的支撑腿(11),支撑板(12)上开设有水平的通孔(121),此槽的宽度小于电阻丝的长度;所述的限位条板(13)设置在通孔(121)两侧,限位条板(13)上开设有第一定位缺口(131)、横向的通孔(132)和第二定位缺口(133);所述的第一定位缺口(131)对称有两组,其缺口与上料机械手(3)端部抓手相匹配,其用于对上料机械手(3)的定位;所述的横向的通孔(132)与碳芯相匹配,用于碳芯的通过;所述的第二定位缺口(133)对称设置有两组,其大小与下料机械手(7)端部的抓手相匹配,其用于下料机械手(7)的定位;所述的电感上料装置(2)用于电感线圈的上料;所述的上料机械手(3)用于将电感上料装置(2)下料端的电感线圈移移取至第一定位缺口(131);所述传输装置(4)用于电感线圈的运输;所述的碳芯上料装置(5)用于将碳芯上料并将其推进横向的通孔(132)中;所述的点胶装置(6)用于给组装完成的电感线圈点胶;所述的下料机械手(7)用于将第二定位缺口(133)处电感线圈移取下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感上料装置(2)包括电感直振盘(21)、电感通道(22)、衔接块(23)、气缸(24)和接料块(25);所述的电感通道(22)底部设置有所述的电感直振盘(21),电感通道(22)下料端设置有衔接块(23);所述的衔接块开设有一接料横槽(231)和衔接口(232),此接料横槽一端开通,一端封闭,衔接口(232)用于电感通道(22)的穿过;所述的气缸(24)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的接料块(25)处于所述的接料横槽(231)中,且与接料块(25)滑动连接,接料块(25)一端与气缸(24)的移动端连接,接料块(25)顶部开设有两个接料口(251),此接料口(251)大小与电感线圈相匹配,用于承接电感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衔接块(23)上设置有感应器,此感应器用于控制气缸(24)的启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机械手(3)包括支架(31)、第一气缸(32)、第一连板(33)、第二气缸(34)、第二连板(35)和手指气缸(36);所述的支架(31)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的第一气缸(32)设置在支架(31)一侧;所述的第一连板(33)与支架(31)滑动连接,第一连板(33)一端与第一气缸(32)的移动端连接;所述的第二气缸(34)设置在支架(31)的顶部;所述的第二连板(35)为一曲折连板,其与第一连板(33)滑动连接,且上端与所述的第二气缸(34)的移动端连接,下端连接有两个所述的手指气缸(3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指气缸(36)夹爪部位设置有缓冲器,此缓冲器用于防止手指气缸下降时损坏电感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输装置(4)包括底板(41)、横推气缸(42)、横向滑板(43)、纵推气缸(44)、纵向滑架(45)和输送手指气缸(46);所述的底板(41)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的横推气缸(42)设置在底板(41)上;所诉的横向滑板(43)通过滑轨组件与底板(41)滑动连接,横向滑板(43)一端与所述的横推气缸(42)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横向滑板(43)一侧设置有竖直的支持板(431),支持板(431)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的纵推气缸(44)设置在所述的支持板(431)上;所述的纵向滑架(45)一侧通过滑轨组件与所述的支持板(431)滑动连接,另一侧连接有两个输送手指气缸(46);所述的输送手指气缸(46)一个移动端设置有两个第一夹爪(461);另一个移动端设置有两个第二夹爪(462),所述的第一夹爪(461)和第二夹爪(462)交错设置形成两组夹手,所述的第一夹爪(461)和第二夹爪(462)顶部均设置有与电感线圈外圆相匹配的缺口,此缺口用于对电感线圈的定位,且第一夹爪(461)和第二夹爪(462)穿过通孔(121),实现电感线圈的夹紧和运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芯上料装置(5)包括支撑架(51)、碳芯直振器(52)、碳芯通道(53)、导向块(54)、碳芯推动气缸(55)、碳芯接料块(56)、碳芯上料气缸(57)、推手(58);所述的支撑架(51)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的碳芯直振器(52)底部与所述的支撑架(51)连接,顶部连接有所述的碳芯通道(53);所述的碳芯通道(53)端部设置有推手导向槽(531);所述的导向块(54)与碳芯通道(53)下料端衔接,导向块(54)开设有横向的通槽和两个碳芯通过槽(541),碳芯通过槽(541)与所述的通孔(132)相匹配;所述的碳芯推动气缸(55)设置在支撑架(51)上;所述的碳芯接料块(56)位于导向块(54)的横向通槽中,碳芯接料块(56)一侧与碳芯推动气缸(55)的移动端连接,碳芯接料块(56)上开设有两个接料槽(561),此接料槽用于承接碳芯;所述的碳芯上料气缸(57)设置在支撑架(51)上;所述的推手(58)底部一侧通过滑轨组件与支撑架(51)滑动连接,另一侧设置有两个推爪,此推爪位于所述的推手导向槽(531)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点胶装置(6)包括点胶横移气缸(61)、点胶横移板(62)、点胶支架(63)、点胶竖直气缸(64)、点胶竖直滑板(65)和点胶筒(66);所述的点胶横移气缸(61)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的点胶横移板(62)通过滑轨组件与机架(1)滑动连接,点胶横移板(62)一侧与点胶横移气缸(61)的移动端固定连接,点胶横移板(62)上设置有所述的点胶支架(63);所述的点胶竖直气缸(64)设置在点胶支架(63)顶部;所述的点胶竖直滑板(65)与点胶支架(63)通过滑轨组件滑动连接,点胶竖直滑板(65)顶部与所述的点胶竖直气缸(64)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点胶筒(66)在点胶竖直滑板(65)对称设置有两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料机械手(7)与上料机械手(3)结构相同,其用于将第二定位缺口(133)处组装好的电感线圈移取下料。
10.一种电感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电感线圈上料:通过电感直振盘(21)将电感线圈输送到接料块(25)顶部开设有一个接料口(251)中,而后气缸(24)推动接料块(25)移动使得另一个接料口(251)与电感通道(22)末端对应,而后将电感线圈放置在此接料口(251)中,此时气缸(24)推动接料块(25)使之与手指气缸(36)对应,而后手指气缸(36)将电感线圈移取至第一定位缺口(131)处,完成电感线圈的上料;
碳芯上料:通过碳芯直振器(52)将碳芯输送至碳芯接料块(56)上开设有两个接料槽(561)中,而后碳芯推动气缸(55)将碳芯接料块(56)推动,使得接料槽(561)与推手导向槽(531)相对应,而后碳芯上料气缸(57)推动推手使得碳芯穿过横向的通孔(132),将碳芯推至电感线圈的内孔中,完成碳芯的上料;
点胶:胶横移气缸(61)启动将点胶筒(66)向左推动,而后点胶竖直气缸(64)将点胶筒(66)向下推动;而后将组装了碳芯并居中的电感线圈完成点胶过程,而后各气缸复位;
电感线圈的运输和下料:通过纵推气缸(44)将输送手指气缸(46)向上推动,使得输送手指气缸(46)顶部穿过所述的通孔(121),而后一个输送手指气缸(46)启动将两个电感线圈夹紧,另一个输送手指气缸(46)将完成点胶的电感线圈夹紧,而后横推气缸(42)将输送手指气缸(46)向下料端运输,使得电感线圈输送至通孔(132)处,将完成点胶的电感线圈输送到第二定位缺口(133)处,而后下料机械手(7)将成品移取下料。
CN201910988532.3A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 Withdrawn CN1108281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8532.3A CN110828154A (zh)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8532.3A CN110828154A (zh)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8154A true CN110828154A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49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88532.3A Withdrawn CN110828154A (zh)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2815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4220A (zh) * 2020-05-28 2020-09-01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点胶组装设备及采用该设备的组装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4220A (zh) * 2020-05-28 2020-09-01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点胶组装设备及采用该设备的组装方法
CN111604220B (zh) * 2020-05-28 2021-06-25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点胶组装设备及采用该设备的组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84708B (zh) 一种高效全自动整列供料收料装置
CN106816308B (zh) 感应线圈全自动一体机生产设备
CN105691679B (zh) 一种全自动四工位托盘循环供料组装机
WO2016183919A1 (zh) 一种设有全自动节叉输送系统的节叉切边设备
CN108821025B (zh) 一种骨架线圈绕线设备
CN110677799A (zh) 一种扬声器磁路胶合自动生产线
CN110026755B (zh) 继电器底座自动装配生产线
CN108857403B (zh) 弹片上料装置和电感元件自动组装设备
CN108878126A (zh) 一种贴片电感组装机
CN107768025B (zh) 全自动包裹穿管贴手柄设备及工艺
CN106475712A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04453698U (zh) 一种高效全自动整列供料收料装置
CN110828154A (zh) 一种电感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
CN209859797U (zh) 直推式线圈骨架上下料机构
CN210986429U (zh) 一种扬声器磁路胶合自动生产线
CN116779327B (zh) 一种全自动线圈折弯焊接设备
CN212625150U (zh) 滤波器全自动生产线
CN109801768B (zh) 一种电机及电机磁框与磁条充磁的方法
CN218253778U (zh) 一种动铁芯铆接机
CN208811476U (zh) 一种磁芯和外壳的自动组装设备
CN109332501B (zh) 电感元件压铆装置和电感元件自动组装设备
CN108942144B (zh) 一种电磁阀组件装配方法
CN109175358B (zh) 一种配合粉末成型机使用的自动供料收料设备
CN109842250B (zh) 一种电机软磁条绕圈自动化组装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213111579U (zh) 一种托盘的自动上料及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