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28061B - 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28061B
CN110828061B CN201910717095.1A CN201910717095A CN110828061B CN 110828061 B CN110828061 B CN 110828061B CN 201910717095 A CN201910717095 A CN 201910717095A CN 110828061 B CN110828061 B CN 1108280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ar body
container
grommet
tubular member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170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28061A (zh
Inventor
大森辉行
武居直行
森田朝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gal Person Of Tokyo Metropolitan Public University
Prote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tals Ltd
Tokyo Metropolitan Public Universit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tals Ltd, Tokyo Metropolitan Public University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ta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28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8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28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80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joining or terminating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2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through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e.g. into buil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4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mounting or sec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ing Bodie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抑制筒状部件的损伤的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具备呈长条状地形成的线状体和在内部具有配置线状体的中空部并呈筒状地形成的筒状部件,在中空部内插通线状体从而在线状体的外周装配筒状部件,该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具有:使筒状部件的另一个开口端与线状体的端部抵接的线状体抵接工序(S20);在使筒状部件的一个开口端与形成于容器并能向外部释放气体的气体释放孔对置的状态下使筒状部件与容器抵接的容器抵接工序(S10);向上述容器的内部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工序(S30);以及使线状体插通于与线状体及上述容器抵接并导入有容器内的上述气体的筒状部件的中空部内的插通工序(S40)。

Description

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公知一种装配有呈筒状地形成并由弹性部件形成的索环的电线等缆线。并提出了制造该附带索环的缆线的各种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附带索环的缆线的制造方法中,如专利文献1的图5所示,使用比索环G硬的第一爪部件11~第四爪部件14。首先,第一爪部件11~第四爪部件14以闭合的状态插入具有筒形状的索环G的内部。接下来,若使第一爪部件11~第四爪部件14从闭合状态成为打开的状态,则索环G扩径。在该扩径后的索环G的内部插通电线束W,来将索环G装配于电线束W。
并且,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附带索环的缆线的制造方法中,如专利文献2的图1所示,使用比索环2硬的扩径导入管6。在具有筒形状的索环2的内部插入扩径导入管6,使索环2扩径。在扩径后的索环2的内部插通电线1,来将索环2装配于电线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165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2178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及2所记载的附带索环的缆线的制造方法中,将比索环硬的爪部件或扩径导入管插入索环的内部。这样,若插入爪部件或扩径导入管,则存在有索环(尤其是索环的内表面)损伤的可能性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筒状部件的损伤的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方案。
在本发明的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中,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具备呈长条状地形成的线状体和在内部具有配置上述线状体的中空部并呈筒状地形成的筒状部件,将上述线状体插通于上述中空部内,从而在上述线状体的外周装配上述筒状部件,上述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容器抵接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使上述筒状部件的一个开口端与形成于容器并能够向外部释放气体的气体释放孔对置的状态下使上述筒状部件与上述容器抵接;线状体抵接工序,在该工序中,使上述筒状部件的另一个开口端与上述线状体的端部抵接;气体供给工序,在该工序中,向上述容器的内部供给上述气体;以及插通工序,在该工序中,使上述线状体插通于与上述线状体以及上述容器抵接并导入有上述容器内的上述气体的上述筒状部件的上述中空部内。
根据本发明的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通过从容器向中空部引导气体来提高中空部内的压力,能够使筒状部件的中空部扩径,并且能够使线状体插通扩径后的中空部内。换言之,不向筒状部件的中空部插入专利文献1的爪部件或专利文献2的扩径导入管,就能够将中空部进行扩径。其结果,能够抑制在向中空部插入线状体时筒状部件损伤的情况。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通过一边从容器向中空部引导气体来提高中空部内的压力来使筒状部件的中空部扩径,一边在中空部内插通线状体,起到能够抑制筒状部件的损伤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附带索环的缆线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制造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说明附带索环的缆线的制造方法的工序的流程图。
图4的(a)是说明索环抵接于容器的状态的示意图,图4的(b)是说明缆线抵接于索环的状态的示意图,图4的(c)是说明已开始向容器供给空气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的(a)是说明向索环的中空部插通缆线的状态的示意图,图5的(b)是说明索环与缆线的相对对位的示意图,图5的(c)是说明进行其它的相对对位的方法的示意图。
符号的说明
1—附带索环的缆线,10—索环(筒状体),11—中空部,20—缆线(线状体),21—导体,23—绝缘体,51—容器,52—气体释放孔,55—橡胶环(紧贴部),56—贯通孔,S10—容器抵接工序,S20—线状体抵接工序,S30—气体供给工序,S40—插通工序,S50—对位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附带索环的缆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对附带索环的缆线1以及在附带索环的缆线1的制造中使用的制造装置5的结构进行说明。
附带索环的缆线1配置于车辆、设备等对象物,并且用于在对象物的驱动、控制中使用的电力的供给、电信号的传输。如图1所示,在附带索环的缆线1主要设有索环(筒状体)10和缆线(线状体)20。
索环10是配置于缆线20的周围并呈筒状地形成且具有弹性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索环10应用于由至少含有三元乙丙橡胶并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的例子进行说明。
并且,在以插通对象物的贯通孔内的方式配置带索环的缆线1时,附带索环的缆线1是嵌入该贯通孔等内的部件。通过像这样嵌入索环10,例如容易实现附带索环的缆线1的配置位置的保持。此外,索环10也可以是安装用于将缆线20固定于被固定对象(例如为车身)的固定件的部件。
在索环10主要设有中空部11、倾斜部13、卡合部15以及突出部17。中空部11是呈筒状地形成的索环10的内部空间。并且,中空部11是缆线20插通的空间且是配置缆线20的空间。
中空部11的内径(直径或半径)在未从外部施加力的状态下,形成为比下述的缆线20的外径(直径或半径)小。此处,缆线20的外径是指缆线20的绝缘体23的外径。
通过使中空部11的内径比缆线20的外径小,在中空部11内插通有缆线20的索环10因自身的弹性而按压于缆线20的绝缘体23。
倾斜部13是形成于索环10的外周面的一个开口端的附近区域的结构。倾斜部13具有直径从一个开口端朝向另一个开口端变大的圆锥面。在将索环10向对象物的贯通孔插通时,从倾斜部13向贯通孔插通。
卡合部15是形成于索环10的外周面的倾斜部13与突出部17之间的结构。卡合部15与倾斜部13的与卡合部15邻接的部分以及突出部17相比,以较小的直径形成。在以插通在对象物的贯通孔内的方式配置附带索环的缆线1时,卡合部15与该贯通孔卡合。
突出部17是形成于索环10的外周面的另一个开口端的附近区域的结构。突出部17形成为比卡合部15向径向外侧突出。
缆线20是供给在对象物的驱动、控制中使用的电力的部件,或者是传输电信号的部件。如图1所示,在缆线20主要设有导体21和绝缘体23。
导体21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进行电力的供给或者电信号的传输。作为形成导体21的材料,可以示出铜或者含铜的合金的例子,但没有特别限定。并且,作为导体21的结构,可以示出使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多个线材扭绞在一起而成的结构,但没有特别限定。
绝缘体23包覆导体21的外周并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亦形成缆线20的外形。作为形成绝缘体23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热塑性聚氨酯,但没有特别限定。
此外,作为缆线20的结构,可以是由绝缘体23包覆一根导体21的外周的结构,也可以是由绝缘体23包覆已由其它绝缘体包覆的多个导体21的外周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
制造装置5是在本实施方式的附带索环的缆线1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装置。如图2所示,在制造装置5主要设有容器51、压缩机53以及橡胶环(紧贴部)55。
容器51在制造附带索环的缆线1时经由橡胶环55按压索环10(与索环10抵接)。配置有橡胶环55的容器51设置为,在索环10被按压时以及在索环10内插通缆线20时使姿势稳定。
并且,容器51具有在内部具有空间的形状,至少存积在使缆线20插通索环10时向中空部11导入的高压空气。
另外,容器51亦是在使缆线20插通索环10时将缆线20的端部插入该空间的部件。换言之,容器51亦是确保在使缆线20插入索环10时所需的作业空间。
在容器51形成有作为使容器51的内外连通的贯通孔的气体释放孔52。气体释放孔52形成为至少具有缆线20能够插通的直径的贯通孔。
压缩机53向容器51的内部空间供给空气(气体)。在压缩机53与容器51之间设有空气流通的配管54。从压缩机53向容器51供给的空气被压缩而提高压力。作为压缩机53能够使用具有公知的形式以及结构的部件。
橡胶环55是在索环10按压至容器51时配置于容器51与索环10之间的部件。橡胶环55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并呈圆板状地形成的部件,并设有贯通孔56。
作为形成橡胶环55的材料,使用柔性比形成索环10的材料的柔性高的材料、或者柔性与形成索环的材料的柔性程度相同的材料。即、作为形成橡胶环55的材料,优选柔性为形成索环10的材料的柔性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橡胶环10,使用了聚氨酯橡胶。橡胶环55配置于气体释放孔52与贯通孔56重叠且缆线20能够插通在气体释放孔52以及贯通孔56内的位置。
呈圆板状地形成的橡胶环55的外径形成为比推压至橡胶环55的索环10的端部的外径大。贯通孔56是直径比缆线20的外径大的孔,且是例如形成于呈圆板状地形成的橡胶环55的中心的孔。贯通孔56的内径可以与气体释放孔52的内径相同,也可以比气体释放孔52的内径大,并且也可以比气体释放孔52的内径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56的直径与气体释放孔52的直径相同,并且直径比未扩径的状态下的索环10的中空部11的直径大。
橡胶环55配置于覆盖容器51的气体释放孔52的周围的位置。橡胶环55可以能够拆装地安装于容器51,也可以不安装于容器51。
接下来,参照图3至图5,对由上述结构构成的附带索环的缆线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3所示,索环10经由橡胶环55抵接于容器51(S10:容器抵接工序)。具体而言,如图4的(a)所示,索环10推压至容器51的橡胶环55。此时,通过使用柔性为索环10的柔性以上的橡胶环55,容易凹成沿索环10的端部的形状,可抑制形成导致空气的泄漏的缝隙。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应用于在容器51设有橡胶环55的例子进行说明,但也可以不在容器51设置橡胶环55。在该情况下,索环10直接抵接于容器51。
此时,索环10可以由起到索环10的保持及定位中的至少一个作用的支撑部61支撑。此外,如在下文中说明那样,支撑部61优选是不阻碍索环10的中空部11的扩径的形状。
图4的(a)中,应用于从下方支撑索环10的支撑部61的例子进行说明。此外,支撑部61是包围索环10的周围的形状,也可以具有在与索环10之间设有允许中空部11的扩径的缝隙的形状。
在通过S10的工序而索环10经由橡胶环55抵接于容器51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缆线20抵接于索环10(S20:线状体抵接工序)。具体而言,如图4的(b)所示,缆线20的端部推压至索环10的突出部17侧的端部。此时,索环10的中空部11的突出部17侧的开口端由缆线20堵塞。此外,缆线20的端部也可以压入至中空部11的内部。
之后,如图3所示,开始从压缩机53向容器51供给空气(S30:气体供给工序)。此时,如图4的(c)所示,气体释放孔52由橡胶环55、索环10以及缆线20堵塞。此外,气体释放孔52的堵塞是提高容器51内部的空气的压力的程度即可。具体而言,从容器51、橡胶环55、索环10以及缆线20之间泄漏的空气的量比供给的空气的量少即可。
若开始向容器51供给空气,则向索环10插通缆线20(S40:插通工序)。具体而言,如图5的(a)所示,若开始向容器51供给空气,则容器51内部的空气压力上升。在空气压力上升的阶段中,容器51内部的空气也可以从索环10与缆线20之间、索环10与橡胶环55之间、橡胶环55与容器51之间漏出。
容器51的内部与索环10的中空部11经由气体释放孔52连通,两者内部的压力大致相等。若因从压缩机53供给的空气,容器51以及中空部11内的空气压力比索环10周围的气压高,则中空部11(索环10)因压力差而开始扩径。此时,向索环10的中空部11导入容器51内的气体。
若中空部11的内径扩径至能够插入缆线20的程度,则利用将缆线20按压至索环10的力以及将索环10按压至橡胶环55的力,向导入有容器51内的气体的中空部11开始插入缆线20。此时,在中空部11的内径与缆线20的外径之间形成有缝隙,容器51内部的空气通过该缝隙向外部流出。
若在索环10内插通缆线20,则进行索环10与缆线20的定位(S50:对位工序)。具体而言,如图5的(b)所示,缆线20的插入侧的端部穿过索环10的中空部11,插入缆线20直至缆线20的端部和索环10到达预先决定的相对位置关系。
例如,可以在与上述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应的容器51内部的预定位置设置标记71,插入缆线20直至缆线20的端部到达标记71。或者,也可以在缆线20的与上述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应的位置设置印记,插入缆线20直至该印记到达索环10。
另外,也可以如图5的(c)所示,在容器51内部的与上述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应的位置设置抵接部72,插入缆线20直至缆线20的端部抵接于抵接部72。
若索环10与缆线20的定位完成,则使缆线20插通在索环10内的附带索环的缆线1的制造过程结束。从容器51取下索环10以及缆线20,进行之后继续的制造工序。
根据上述的附带索环的缆线1的制造方法,从容器51向中空部11引导空气来提高中空部11内的压力,能够使索环10的中空部11扩径,并且能够使缆线20插通在扩径后的中空部11内。换言之,不向索环10的中空部11插入专利文献1的爪部件或专利文献2的扩径导入管,就能够使中空部11扩径。其结果,能够抑制在向中空部11插入缆线20时索环10损伤的情况。
按照经由橡胶环55使索环10抵接于容器51的工序(S10)、使缆线20抵接于索环10的工序(S20)、以及开始从压缩机53向容器51供给空气的工序(S30)的顺序来制造带索环的缆线1,与按照S30、S10、S20的顺序来制造的情况相比,更容易制造附带索环的缆线1。
具体而言,若按照S30、S10、S20的顺序来制造,则在两个抵接工序(S10、S20)之前供给空气(S30)。在该情况下,因所供给的空气,难以使索环10与橡胶环55抵接(紧贴),并且难以使缆线20与索环10抵接(紧贴),从而所供给的空气漏出的可能性变高。其结果,索环10的中空部11内的空气压力难以变高,中空部11的内径难以扩径。
相对于此,按照S10、S20、S30的顺序来制造,从而容易使索环10与橡胶环55抵接(紧贴),并且容易使缆线20与索环10抵接(紧贴)。其结果,索环10的中空部11内的空气压力容易变高,中空部11的内径容易扩径。换言之,容易制造附带索环的缆线1。
在使索环10与容器51(橡胶环55)抵接后,使缆线20的端部抵接于索环10,从而容易进行使索环10与缆线20的端部抵接的工序。也就是说,在使容器51(橡胶环55)抵接于索环10的工序中,不向索环10的中空部11导入容器51的空气。因此,能够使容器51(橡胶环55)容易地抵接于索环10,并且能够容易地维持已抵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使索环10与缆线20的端部抵接,从而能够容易地移至插通工序。
通过配置橡胶环55,与未配置橡胶环55的情况相比,容易抑制在索环10的端部与容器51之间产生缝隙。因此,在从容器51向中空部11引导空气时,空气难以向外部泄漏,能够更有效地使中空部11扩径。
通过使用柔性比形成索环10的材料的柔性高的材料来形成橡胶环55,从而在使索环10抵接于橡胶环55时,难以在两者之间形成缝隙。其结果,抑制空气从橡胶环55与索环10之间漏出,使索环10容易扩径,从而容易制造带索环的缆线1。
通过使用空气作为向容器51供给的气体,与使用空气以外的气体的情况相比,更容易制造附带索环的缆线1。
通过使缆线20的端部插入至容器51的内部,能够利用容器51(确保作业空间的容器)内的空间来进行缆线20与索环10之间的相对对位。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应用于在容器51的侧面设有气体释放孔5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容器51的上表面设有气体释放孔52。在该情况下,插通在索环10内的缆线20从上方朝向下方移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应用于使索环10的倾斜部13侧的端部抵接于容器51(橡胶环55)并从突出部17侧的端部插入缆线2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索环10的突出部17侧的端部抵接于容器51,并从倾斜部13侧的端部插入缆线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应用于在索环10设有中空部11、倾斜部13、卡合部15以及突出部17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索环10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具有各种公知的形状。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经由橡胶环55使索环10抵接于容器51的容器抵接工序(S10)、使缆线20抵接于索环10的线状体抵接工序(S20)的顺序来制造附带索环的缆线1,但也可以使S10与S20的顺序颠倒。

Claims (10)

1.一种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上述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具备呈长条状地形成的线状体和在内部具有配置上述线状体的中空部并呈筒状地形成的筒状部件,将上述线状体插通于上述中空部内,从而在上述线状体的外周装配上述筒状部件,
上述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
容器抵接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使上述筒状部件的一个开口端与形成于容器的外周面并能够向外部释放气体的气体释放孔对置的状态下,在上述容器的外侧使上述筒状部件与上述容器抵接;
线状体抵接工序,在该工序中,使上述筒状部件的另一个开口端与上述线状体的端部抵接;
气体供给工序,在该工序中,向上述容器的内部供给上述气体;以及
插通工序,在该工序中,使上述线状体插通于与上述线状体以及上述容器抵接并导入有上述容器内的上述气体的上述筒状部件的上述中空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容器抵接工序在上述线状体抵接工序之前进行,
在上述线状体抵接工序中,在上述筒状部件的一个开口端已抵接于上述容器的状态下,上述线状体抵接于上述筒状部件的另一个开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容器抵接工序中,在上述容器与上述筒状部件之间配置有板状的紧贴部,该板状的紧贴部与上述容器以及上述筒状部件抵接并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
在上述紧贴部设有贯通孔,该贯通孔能够使上述气体从上述容器向上述中空部流通,并且在上述贯通孔中能够插通上述线状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形成上述紧贴部的材料是柔性比形成上述筒状部件的材料的柔性高的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状体是具备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导体和包覆上述导体的外周并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的绝缘体的缆线,
上述筒状部件是至少由三元乙丙橡胶形成的索环。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气体供给工序中,向上述容器供给空气作为上述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气体供给工序中,向上述容器供给空气作为上述气体。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插通工序之后,还具有对位工序,在上述对位工序中,将上述线状体的端部插入至上述容器的内部,使上述筒状部件与上述线状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成为预定的位置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插通工序之后,还具有对位工序,在上述对位工序中,将上述线状体的端部插入至上述容器的内部,使上述筒状部件与上述线状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成为预定的位置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插通工序之后,还具有对位工序,在上述对位工序中,将上述线状体的端部插入至上述容器的内部,使上述筒状部件与上述线状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成为预定的位置关系。
CN201910717095.1A 2018-08-08 2019-08-05 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8280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9412 2018-08-08
JP2018149412A JP7045625B2 (ja) 2018-08-08 2018-08-08 筒状部材付き線状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8061A CN110828061A (zh) 2020-02-21
CN110828061B true CN110828061B (zh) 2023-01-06

Family

ID=69186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17095.1A Active CN110828061B (zh) 2018-08-08 2019-08-05 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45625B2 (zh)
CN (1) CN110828061B (zh)
DE (1) DE102019121259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8135A (ja) * 2000-03-13 2001-09-2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グロメットおよび該グロメットの装着方法
JP2002034114A (ja) * 2000-07-18 2002-01-31 Nagano Japan Radio Co ブッシュ装着装置
JP2003111246A (ja) * 2001-09-27 2003-04-11 Yazaki Corp グロメットのシール検査方法及びシール検査装置
KR20090092482A (ko) * 2008-02-27 2009-09-01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하나의 케이블을 수용하는 방수형 그로멧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03387021U (zh) * 2012-04-20 2014-01-08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复合线束
JP2014167929A (ja) * 2012-04-20 2014-09-11 Hitachi Metals Ltd 複合ハーネ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33854B2 (ja) * 2006-07-20 2012-05-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及び該グロメットの成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8135A (ja) * 2000-03-13 2001-09-2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グロメットおよび該グロメットの装着方法
JP2002034114A (ja) * 2000-07-18 2002-01-31 Nagano Japan Radio Co ブッシュ装着装置
JP2003111246A (ja) * 2001-09-27 2003-04-11 Yazaki Corp グロメットのシール検査方法及びシール検査装置
KR20090092482A (ko) * 2008-02-27 2009-09-01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하나의 케이블을 수용하는 방수형 그로멧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03387021U (zh) * 2012-04-20 2014-01-08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复合线束
JP2014167929A (ja) * 2012-04-20 2014-09-11 Hitachi Metals Ltd 複合ハーネ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8061A (zh) 2020-02-21
DE102019121259A1 (de) 2020-02-13
JP7045625B2 (ja) 2022-04-01
JP2020024879A (ja) 2020-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3846B (zh) 压接熔接连接结构
US3125395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683265B2 (en) Grommet and forming method for the grommet
AU201420277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ld shrink component
WO2008011241A2 (en)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and method
KR20070042877A (ko) 외부 도체와 축방향 압축 접속되는 접속기 및 제조 방법
US9793656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2844940A (zh) 电线连接方法及线束
US8584315B1 (en) Grommet
US9593785B2 (en) Connection method for a braided hose
US20110185549A1 (en) Procedure and device for assembly of a flexible seal element on an electrical conductor
US20180351286A1 (en)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wire seal
CN110828061B (zh) 附带筒状部件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
CN111868912B (zh) 半导体制造装置
US20100068915A1 (en) Electrical Contact Between a Terminal Pin and a Terminal Wir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id Contact
KR101622213B1 (ko) 케이블커넥터
JP2016219182A (ja) 仮封止栓及び仮封止方法
JP6084197B2 (ja) プラグイン構造のアルミニウム導体ケーブルのケーブル端末
CN111542979B (zh) 用于制造防爆的导线贯穿部的方法和防爆的导线贯穿部
KR100874905B1 (ko) 송전선 고정용 압축인류 클램프의 압축방법
JP6135461B2 (ja) グロメット及びグロメット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US20090298318A1 (en) Fuel injection device having an improved electrical plug and socket connection
EP3223374A1 (en) Cable clamp
EP4350902A1 (en) Wire insertion tool
KR101728538B1 (ko) 터미널 지그의 와이어 테이핑용 보호 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METALS, Ltd.

Patentee after: Legal person of Tokyo Metropolitan Public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ETALS, Ltd.

Patentee before: 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