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09108B - 感光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感光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09108B
CN110809108B CN201911097061.3A CN201911097061A CN110809108B CN 110809108 B CN110809108 B CN 110809108B CN 201911097061 A CN201911097061 A CN 201911097061A CN 110809108 B CN110809108 B CN 1108091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hotosensitive
photosensitive device
area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970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09108A (zh
Inventor
沈伟
郭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9706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091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09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9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09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91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感光设备及其驱动方法。感光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包括第一透光区;面板,覆盖在所述设备本体上,包括与所述第一透光区相对设置的第二透光区,所述面板与所述设备本体之间形成有器件区;感光器件,位于所述器件区,包括感光面,且所述感光面与所述第一透光区相对设置;变色组件,位于所述感光器件靠近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包括可相互转换的着色态和透明态;导光件,位于所述器件区,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可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降低感光设备的成本。

Description

感光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感光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感光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的普及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便捷,前后摄像头的使用更是让视频通话从不可能变成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手机的追求更高,功能、美观和性价比等参数成为手机选择的重要参考。
目前,为实现前置摄像和后置摄像,需要采用两个摄像头,从而使得手机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光设备及其驱动方法,以实现前后感光器件的共用,降低感光设备的成本。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感光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包括第一透光区;面板,覆盖在所述设备本体上,包括与所述第一透光区相对设置的第二透光区,所述面板与所述设备本体之间形成有器件区;感光器件,位于所述器件区,包括感光面,且所述感光面与所述第一透光区相对设置;变色组件,位于所述感光器件靠近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包括可相互转换的着色态和透明态,当所述变色组件为所述着色态时,所述变色组件完全遮挡经所述第一透光区入射的光,当所述变色组件为所述透明态时,所述变色组件透过经所述第一透光区入射的光;导光件,位于所述器件区,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可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当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导光件将经所述第二透光区入射的光导向至所述感光面,当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导光件将经所述第二透光区入射的光导向至所述感光面之外的区域。
可选地,所述变色组件包括变色膜,所述变色膜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所述变色膜包括电致变色膜或液晶电控调光膜。
可选地,所述感光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变色组件包括透光膜和遮光件,所述透光膜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所述遮光件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位于所述器件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遮光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遮光件移动至所述透光膜与所述感光器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导光件包括至少一个反射镜,所述反射镜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外围,所述反射镜靠近所述第一透光区的一端固定,且所述反射镜与所述设备本体之间形成一夹角;所述感光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器件区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感光器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感光器件在所述第一透光区与所述第二透光区之间移动;
优选地,所述反射镜靠近所述第一透光区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设备本体上。
可选地,所述感光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器件区的第三驱动机构;所述感光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透光区与所述第二透光区之间,所述导光件包括至少一个反射镜,所述反射镜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外围,所述反射镜靠近所述第一透光区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反射镜绕所述反射镜靠近所述第一透光区的一端转动。
可选地,所述面板为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所述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一基板和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基板为透光基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电极、第一发光层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所述透明电极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掺杂银的氧化铟锡及掺杂银的氧化铟锌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二基板和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子像素;
优选地,所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三电极、第二发光层和第四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层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电极为块状电极,所述第四电极为面电极;
优选地,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一基板相拼接,或者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一基板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偏光片,所述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二子像素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感光设备的驱动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感光设备,在感光器件透过第一透光区发射或者采集光线阶段,包括:
驱动变色组件转换为透明态;
驱动所述感光器件和/或导光件运动至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第二位置;
在所述感光器件透过第二透光区发射或者采集光线阶段,包括:
驱动所述感光器件和/或所述导光件运动至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第一位置;
驱动所述变色组件转换为着色态。
可选地,所述变色组件包括变色膜,所述变色膜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所述变色膜包括电致变色膜或液晶电控调光膜;
驱动变色组件转换为透明态,包括:
向所述变色膜施加第一驱动电压,以使所述变色膜转换为透明态;
驱动所述变色组件转换为着色态,包括:
向所述变色膜施加第二驱动电压,以使所述变色膜转换为着色态;
优选地,所述导光件包括至少一个反射镜,所述反射镜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外围,所述反射镜靠近所述第一透光区的一端固定,且所述反射镜与所述设备本体之间形成一夹角,所述感光设备还包括位于器件区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感光器件连接;
驱动所述感光器件和/或导光件运动至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第二位置,包括:
驱动所述感光器件在所述第一透光区与所述第二透光区之间移动,直至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第二位置;
驱动所述感光器件和/或所述导光件运动至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第一位置,包括:
驱动所述感光器件在所述第一透光区与所述第二透光区之间移动,直至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第一位置;
或者,所述感光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器件区的第三驱动机构,所述感光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透光区与所述第二透光区之间,所述导光件包括至少一个反射镜,所述反射镜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外围,所述反射镜靠近所述第一透光区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活动连接;
驱动所述感光器件和/或导光件运动至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第二位置,包括:
驱动所述反射镜绕所述反射镜靠近所述第一透光区的一端转动,直至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第二位置;
驱动所述感光器件和/或所述导光件运动至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第一位置,包括:
驱动所述反射镜绕所述反射镜靠近所述第一透光区的一端转动,直至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第一位置。
可选地,所述面板为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所述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一基板和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基板为透光基板;
在所述感光器件透过第二透光区发射或者采集光线阶段,还包括:
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区不显示画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感光设备包括设备本体、面板、感光器件、变色组件和导光件,当需要透过第一透光区发射或者采集光线时,将变色组件转换为透明态,并将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设置于第二位置;而当需要透过第二透光区发射或者采集光线时,将变色组件转换为着色态,并将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设置于第一位置,从而实现前后感光器件的共用,降低感光设备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光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感光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感光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感光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遮光件与第一透光区的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遮光件与第一透光区的又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光设备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光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感光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01,包括第一透光区1011;面板102,覆盖在设备本体101上,包括与第一透光区1011相对设置的第二透光区1021,面板102与设备本体101之间形成有器件区;感光器件103,位于器件区,包括感光面1031,且感光面1031与第一透光区1011相对设置;变色组件,位于感光器件103靠近设备本体101的一侧,包括可相互转换的着色态和透明态,当变色组件为着色态时,变色组件完全遮挡经第一透光区1011入射的光,当变色组件为透明态时,变色组件透过经第一透光区1011入射的光;导光件104,位于器件区,导光件104相对于感光器件103可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当导光件104相对于感光器件103位于第一位置时,导光件104经第二透光区1021入射的光导向至感光面1031,当导光件104相对于感光器件103位于第二位置时,导光件104经第二透光区1021入射的光导向至感光面1031之外的区域。
其中,感光器件103可以包括摄像头和/或光线感应器;光线感应器可以包括虹膜识别传感器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器中的一种或组合。感光设备可应用于手机,设备本体101可为手机的后壳;面板102可为手机的显示面板,设备本体101和面板102之间的区域即为器件区,感光器件103可为摄像头,可实现手机前置摄像以及后置摄像的功能,其感光面1031朝向第一透光区1011,导光件104可为反射镜,经第二透光区1021入射的光在导光件经过导光件104的反射后,改变原有的传播方向;在后置摄像时,从第一透光区1011入射的光可直接导至感光面1031;当前置摄像时,从第二透光区1021入射的光经导光件104的导光后导至感光面1031。
示例性地,当需要后置摄像时,变色组件转换为透明态,此时外部环境光可通过第一透光区1011入射到感光面1031,而此时导光件104相对于感光器件103位于第二位置,从而使得从第二透光区1021入射的光无法导至感光面1031,避免前置摄像和后置摄像的混乱;而当需要前置摄像时,变色组件转换为着色态,此时外部环境光无法通过第一透光区1011进入感光设备中,导光件104相对于感光器件103位于第一位置,从而使得从第二透光区1021入射的光导至感光面1031,利用一套感光设备即可实现前置感光和后置感光,进而有利于节约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既可以移动感光器件103以使得导光件104相对于感光器件103位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也可以移动导光件104以使得导光件104相对于感光器件103位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只需要导光件104相对于感光器件103位于第一位置时,导光件104能够将经第二透光区入射的光导向感光面1031,而导光件104相对于感光器件103位于第二位置时,导光件104能够将经第二透光区入射的光导向处感光面1031之外的区域即可。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的感光设备包括设备本体、面板、感光器件、变色组件和导光件,当需要透过第一透光区发射或者采集光线时,将变色组件转换为透明态,并将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设置于第二位置;而当需要透过第二透光区发射或者采集光线时,将变色组件转换为着色态,并将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设置于第一位置即可,从而实现前后感光器件的共用,降低感光设备的成本。
可选地,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感光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感光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3,变色组件包括变色膜201,变色膜201位于第一透光区,变色膜201包括电致变色膜或液晶电控调光膜。
具体地,图2中所示的变色膜201处于透明态,此时外部环境光可通过变色膜201进入感光设备内部,进而导至感光面1031;而图3中所示的变色膜201处于着色态,此时变色膜201将会遮挡外部环境光进入感光设备内部,进而避免外部环境光通过第一透光区导至感光面1031。
示例性地,变色膜201采用电致变色膜或者液晶电控调光膜,电致变色膜可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从而实现着色态和透明态两种状态,电致变色膜的材料可为聚苯胺等;液晶电控调光膜可通过电压的变化以在透明和不透明状态间切换,如通电状态下为透明,而在断电状态下为不透明,进而实现着色态和透明态两种状态。
可选地,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感光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4,感光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303,变色组件包括透光膜301和遮光件302,透光膜301位于第一透光区,遮光件302和第一驱动机构303位于器件区,第一驱动机构303与遮光件302连接,用于驱动遮光件302移动至透光膜301与感光器件103之间。
具体地,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遮光件与第一透光区的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遮光件与第一透光区的又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结合图4至图6,第一驱动机构303可为微型驱动电机,透光膜301可为透明的玻璃或者塑料薄膜等,只要能够透光即可,通过在第一透光区设置透光膜301,还可防止外部环境中的灰尘等杂质进入感光设备内部,进而防止感光设备内部的电子元件,如感光器件等损坏,延长感光设备的使用寿命。遮光件302可为金属或者其他不透光的材料等,遮光件302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透光区1011的面积,从而保证遮光件302能够完全遮挡从第一透光区1011入射的光,其形状可与第一透光区301的形状匹配,如第一透光区301为圆形时,也可设置遮光件302为圆形,在本实施例中,可设置遮光件302为矩形,并且第一驱动机构303能够驱动遮光件302移动,如图5所示,当变色组件为着色态时,第一驱动机构303驱动遮光件302移动至第一透光区所对应的区域,以遮挡从第一透光区入射的光;而当变色组件为透明态时,第一驱动机构303驱动遮光件302移动至避免遮挡第一透光区时的位置,以使得外部环境光可通过第一透光区导至第一感光面;可选地,导光件104包括第一反射镜1041和第二反射镜1042,示例性地,第一反射镜1041和第二反射镜1042可沿第一方向排列,而遮光件302可沿第二方向移动,且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进而使得导光件104不处于遮光件302的移动路线上,进而避免导光件104对遮光件302的阻挡。
可选地,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和图8,导光件104包括至少一个反射镜,反射镜位于第一透光区1011的外围,反射镜靠近第一透光区1011的一端固定,且反射镜与设备本体101之间形成一夹角;感光设备还包括位于器件区的第二驱动机构401,第二驱动机构401与感光器件103连接,用于驱动感光器件103在第一透光区1011与第二透光区1021之间移动;
具体地,如图7所示,导光件104可包括第一反射镜1041和第二反射镜1042,第一反射镜1041和第二反射镜1042可在第一透光区两侧相对设置;第二驱动机构401可为微型驱动电极,并可驱动感光器件103靠近设备本体101或者远离设备本体101;如图7所示,当需要前置感光时,第二驱动机构401可驱动感光器件103到达一个位置,此时导光件104相对于感光器件103位于第一位置,且感光器件103与面板10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1,此时经第二透光区1021入射的光会经导光件104的反射到达感光面1031;如图8所示,当不需要前置感光时,第二驱动机构401可驱动感光器件103到达另一个位置,此时导光件104相对于感光器件103位于第二位置,且感光器件103与面板10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d2,此时经第二透光区1021入射的光会经导光件104的反射,但不会反射至感光面103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第二距离d2的具体值不做具体限定,只需要在第二距离d2时,导光件104反射的光无法到达感光面1031即可。
可选地,反射镜靠近第一透光区的一端固定于设备本体101上,这样设置,可不必设置另外的支撑结构以支撑反射镜,从而能够简化感光设备的整体结构,进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感光设备的成本。
可选地,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和图10,感光设备还包括位于器件区的第三驱动机构501;感光器件103固定于第一透光区1011与第二透光区1021之间,导光件104包括至少一个反射镜,反射镜位于第一透光区1011的外围,反射镜靠近第一透光区1011的一端与第三驱动机构501活动连接,第三驱动机构501用于驱动反射镜绕反射镜靠近第一透光区1011的一端移动。
具体地,第三驱动机构501可为微型驱动电极,如图9所示,当需要前置感光时,可利用第三驱动机构501驱动导光件到达一个位置,此时导光件104相对于感光器件103位于第一位置,如此时第一反射镜1041和第二反射镜1042均与设备本体101呈第一夹角,此时经第二透光区1021入射的光会经导光件104的反射到达感光面1031;如图10所示,当不需要前置感光时,可利用第三驱动机构501驱动导光件104沿靠近第一透光区1011的一端抵达另一位置,此时导光件104相对于感光器件103位于第二位置,如此时第一反射镜1041和第二反射镜1042均与设备本体呈第二夹角,此时经第二透光区1021入射的光会经导光件104的反射,但不会反射至感光面103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第二夹角的具体值不做具体限定,只需要在第二夹角时,导光件104反射的光无法到达感光面1031即可。
可选地,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1,面板102为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601,第一显示区601包括第二透光区1021;第一显示区601包括第一基板和位于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子像素,第一基板为透光基板。
可选地,第一子像素为被动驱动方式发光。
可选地,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电极、第一发光层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位于第一发光层靠近第一基板的一侧,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透明电极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掺杂银的氧化铟锡及掺杂银的氧化铟锌中的至少一种。由此,在感光器件无需透过第二透光区1021发射或采集光线时,第二透光区1021可正常显示画面,从而实现全面屏的设计。
具体地,第一基板可以为显示面板提供缓冲、保护或支撑等作用。第一基板可以为柔性基板,也可以为刚性基板。柔性基板的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PI),刚性基板的材料可以为玻璃。
第一子像素为被动驱动方式发光,膜层结构简单,便于感光器件的设置,可以避免设置驱动TFT和金属走线,从而增大了透光率,提高了感光器件的工作性能。
第一电极可以为阳极,第二电极为阴极。例如,第一电极为阳极,其为透明电极,透明电极的材料包括透明金属氧化物,例如包括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铝锌氧化物(AZO)、掺杂银的氧化铟锡及掺杂银的氧化铟锌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也可以采用三层结构,其中的第一层与第三层的材料可为透明金属氧化物,例如可以是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或铝锌氧化物(AZO),中间的第二层的材料可为金属,如银或铜;第二电极为阴极,材料可以是ITO或镁银合金。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膜层的材料和厚度的设置需要满足透明显示面板的透明度的要求,以满足设置于其下方的感光器件的感光效果。第一发光层可以为有机发光层,其中,有机发光层可以只包括单层结构,例如只包括有机发光材料层;有机发光层还可以包括多层结构,例如有机发光层可以包括从第一电极至第二电极依次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材料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等功能膜层,有机发光层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应用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显示区602,第二显示区602包括第二基板和位于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子像素。
可选地,第二子像素为主动驱动方式发光。
可选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三电极、第二发光层和第四电极,第三电极位于第二发光层靠近第二基板的一侧,第三电极为块状电极,第四电极为面电极;
可选地,第二显示区完全或部分围绕第一显示区。
可选地,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拼接,或者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为一体结构。
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二显示区的偏光片,偏光片位于第二子像素远离第二基板的一侧。
第二基板可以是柔性基板,也可以是刚性基板,并且可以为透光基板,也可为非透光基板。另外,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可为一体结构,在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分别形成第二显示区和第一显示区,也可以是不同的基板结构,在形成整个显示面板结构时,再将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进行拼接。第三电极可以是阳极,第四电极可以是阴极。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光设备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2,感光设备的驱动方法可应用于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感光设备,,感光设备的驱动方法包括:
步骤701,在感光器件透过第一透光区发射或采集光线阶段,驱动变色组件转换为透明态;
具体地,感光设备可为摄像设备或者指纹识别设备等,当感光设备为摄像设备或者指纹识别设备时,需要采集外接环境中的光,感光设备也可为需要向外部环境发送光线的设备,此时可利用感光器件先向外部环境发射光线;以感光设备为摄像设备为例,可驱动变色组件转换为透明态,以使得经第一透光区入射的光能够到达感光器件。变色组件可包括变色膜,变色膜位于第一透光区,变色膜包括电致变色膜或液晶电控调光膜;驱动变色组件转换为透明态包括,向变色膜施加第一驱动电压,以使变色膜转换为透明态。
步骤702,驱动感光器件和/或导光件运动至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位于第二位置。
具体地,导光件可包括至少一个反射镜,反射镜位于第一透光区的外围,反射镜靠近第一透光区的一端固定,且反射镜与设备本体之间形成一夹角。
当感光设备包括位于器件区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与感光器件连接;驱动感光器件和/或导光件运动至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位于第二位置包括:驱动感光器件在第一透光区与第二透光区之间移动,直至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位于第二位置。
或者,当感光设备包括位于器件区的第三驱动机构,感光器件固定于第一透光区与第二透光区之间,导光件包括至少一个反射镜,反射镜位于第一透光区的外围,反射镜靠近第一透光区的一端与第三驱动机构活动连接;驱动感光器件和/或导光件运动至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位于第二位置,包括:驱动反射镜绕反射镜靠近第一透光区的一端转动,直至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位于第二位置。
步骤703,在感光器件透过第二透光区发射或者采集光线阶段,驱动感光器件和/或导光件运动至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位于第一位置;
具体地,当感光设备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时,驱动感光器件和/或导光件运动至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位于第一位置包括:驱动感光器件在第一透光区与第二透光区之间移动,直至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位于第一位置。
或者,当感光设备包括第三驱动机构时,驱动感光器件和/或导光件运动至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位于第一位置,包括:驱动反射镜绕所述反射镜靠近第一透光区的一端转动,直至导光件相对于感光器件位于第一位置。
步骤704,驱动变色组件转换为着色态。
驱动变色组件转换为着色态包括:向变色膜施加第二驱动电压,以使变色膜转换为着色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701和步骤702可同时执行,也可先执行步骤702,再执行步骤701;同时步骤703和步骤704可同时执行,也可先执行步骤704,再执行步骤703。
可选地,面板为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二透光区,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一基板和位于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子像素,第一基板为透光基板;在感光器件透过第二透光区发射或者采集光线阶段,还包括:驱动第一显示区不显示画面。
示例性地,当需要前置感光时,若第一显示区仍显示画面,则第一显示区向感光器件发射的光会对通过第二透光区进入感光设备内部外部环境光造成干扰,从而使得感光器件感应到干扰信号,降低感光器件的感应性能。如感光设备为摄像设备或者指纹识别设备时,将会严重影响摄像或者指纹识别的质量;通过设置此时驱动第一显示区不显示画面,从而提高感光设备感光的质量。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6)

1.一种感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包括第一透光区;
面板,覆盖在所述设备本体上,包括与所述第一透光区相对设置的第二透光区,所述面板与所述设备本体之间形成有器件区;所述面板为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所述第二透光区;
感光器件,位于所述器件区,包括感光面,且所述感光面与所述第一透光区相对设置,所述感光面与所述第二透光区相背设置;
变色组件,位于所述感光器件靠近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包括可相互转换的着色态和透明态,当所述变色组件为所述着色态时,所述变色组件完全遮挡经所述第一透光区入射的光,当所述变色组件为所述透明态时,所述变色组件透过经所述第一透光区入射的光;
导光件,位于所述器件区,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可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当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导光件将经所述第二透光区入射的光导向至所述感光面,当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导光件将经所述第二透光区入射的光导向至所述感光面之外的区域;
所述导光件包括至少两个反射镜,所述反射镜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外围,所述反射镜靠近所述第一透光区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组件包括变色膜,所述变色膜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所述变色膜包括电致变色膜或液晶电控调光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变色组件包括透光膜和遮光件,所述透光膜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所述遮光件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位于所述器件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遮光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遮光件移动至所述透光膜与所述感光器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与所述设备本体之间形成一夹角;
所述感光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器件区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感光器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感光器件在所述第一透光区与所述第二透光区之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靠近所述第一透光区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设备本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器件区的第三驱动机构;
所述感光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透光区与所述第二透光区之间,所述反射镜靠近所述第一透光区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反射镜绕所述反射镜靠近所述第一透光区的一端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一基板和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基板为透光基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电极、第一发光层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所述透明电极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掺杂银的氧化铟锡及掺杂银的氧化铟锌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二基板和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子像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三电极、第二发光层和第四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层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电极为块状电极,所述第四电极为面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一基板相拼接,或者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一基板为一体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偏光片,所述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二子像素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13.一种感光设备的驱动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感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感光器件透过第一透光区发射或者采集光线阶段,包括:
驱动变色组件转换为透明态;
驱动所述感光器件和/或导光件运动至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第二位置;
在所述感光器件透过第二透光区发射或者采集光线阶段,包括:
驱动所述感光器件和/或所述导光件运动至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第一位置;
驱动所述变色组件转换为着色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感光设备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组件包括变色膜,所述变色膜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所述变色膜包括电致变色膜或液晶电控调光膜;
驱动变色组件转换为透明态,包括:
向所述变色膜施加第一驱动电压,以使所述变色膜转换为透明态;
驱动所述变色组件转换为着色态,包括:
向所述变色膜施加第二驱动电压,以使所述变色膜转换为着色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感光设备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件包括至少两个反射镜,所述反射镜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外围,所述反射镜靠近所述第一透光区的一端固定,且所述反射镜与所述设备本体之间形成一夹角,所述感光设备还包括位于器件区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感光器件连接;
驱动所述感光器件和/或导光件运动至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第二位置,包括:
驱动所述感光器件在所述第一透光区与所述第二透光区之间移动,直至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第二位置;
驱动所述感光器件和/或所述导光件运动至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第一位置,包括:
驱动所述感光器件在所述第一透光区与所述第二透光区之间移动,直至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第一位置;
或者,所述感光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器件区的第三驱动机构,所述感光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透光区与所述第二透光区之间,所述导光件包括至少两个反射镜,所述反射镜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外围,所述反射镜靠近所述第一透光区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活动连接;
驱动所述感光器件和/或导光件运动至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第二位置,包括:
驱动所述反射镜绕所述反射镜靠近所述第一透光区的一端转动,直至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第二位置;
驱动所述感光器件和/或所述导光件运动至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第一位置,包括:
驱动所述反射镜绕所述反射镜靠近所述第一透光区的一端转动,直至所述导光件相对于所述感光器件位于第一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感光设备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为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所述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一基板和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基板为透光基板;
在所述感光器件透过第二透光区发射或者采集光线阶段,还包括:
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区不显示画面。
CN201911097061.3A 2019-11-11 2019-11-11 感光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Active CN1108091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7061.3A CN110809108B (zh) 2019-11-11 2019-11-11 感光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7061.3A CN110809108B (zh) 2019-11-11 2019-11-11 感光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9108A CN110809108A (zh) 2020-02-18
CN110809108B true CN110809108B (zh) 2021-06-22

Family

ID=69501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97061.3A Active CN110809108B (zh) 2019-11-11 2019-11-11 感光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091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0264B (zh) * 2022-06-21 2023-12-26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成像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9422A (zh) * 2016-09-05 2016-1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组件和照明装置
CN107134256A (zh) * 2017-05-03 2017-09-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7293570A (zh) * 2017-05-12 2017-10-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600465A (zh) * 2018-06-30 2018-09-28 上海爱优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屏下摄像头的终端设备
CN110198407A (zh) * 2019-06-26 2019-09-0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拍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9933B (zh) * 2013-04-28 2014-12-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双向摄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93793B (zh) * 2013-05-31 2016-06-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6096729U (zh) * 2016-09-23 2017-04-12 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手机用前后置一体式光学变焦镜头模组
CN207268807U (zh) * 2017-08-10 2018-04-24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景摄像模组
CN107659760A (zh) * 2017-10-25 2018-02-02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7321403U (zh) * 2017-11-01 2018-05-04 信丰世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用前后置一体式光学变焦摄像头
CN110266851B (zh) * 2019-06-26 2021-05-0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及摄像头模组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9422A (zh) * 2016-09-05 2016-1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组件和照明装置
CN107134256A (zh) * 2017-05-03 2017-09-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7293570A (zh) * 2017-05-12 2017-10-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600465A (zh) * 2018-06-30 2018-09-28 上海爱优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屏下摄像头的终端设备
CN110198407A (zh) * 2019-06-26 2019-09-0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拍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9108A (zh) 202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0044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light sensors and displays
TWI679630B (zh) 顯示裝置及顯示模組
CN115616820B (zh) 防窥显示屏、电子设备及防窥方法
CN113630486B (zh) 电子设备及显示屏
CN110809108B (zh) 感光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215835423U (zh) 电子设备
KR20220169516A (ko)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219832689U (zh) 发光显示设备
JP2005109903A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CN111308782B (zh) 电子设备
JP513212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2071888A (zh) 显示屏、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8039213U (zh) 显示面板和包括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
US20240081133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4007424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7768383U (zh) 电子装置
US20240019750A1 (en)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30003684A (ko)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230001065A (ko)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240010614A (ko) 전자 장치
CN115148766A (zh) 半导体设备及制造方法、显示设备及光电转换设备
CN11747973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94485A (zh)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715475A (zh) 防窥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4374750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