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0264B - 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成像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成像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0264B
CN115050264B CN202210708195.XA CN202210708195A CN115050264B CN 115050264 B CN115050264 B CN 115050264B CN 202210708195 A CN202210708195 A CN 202210708195A CN 115050264 B CN115050264 B CN 1150502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sensitive
module
display
display panel
modu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081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50264A (zh
Inventor
杜伟俊
刘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081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502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50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0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50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0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成像控制方法、电子设备。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显示面板非出光侧的感光结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感光结构包括至少两组感光模组,沿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感光模组与第二显示区域至少部分交叠;感光模组包括感光面,感光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调。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的感光结构包括至少两组感光模组,并且感光模组与第二显示区域至少部分交叠,通过增加感光模组的数量保证显示面板的光线采集效果,并且感光模组的感光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进一步提升显示模组的光线采集效果以及光学识别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成像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成像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全面屏几乎占据了消费品市场中很大的比例,并且成为开发方向的一个热门话题。以手机为例,智能手机使用越来越广泛,功能也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的电子设备。
虽然全面屏产品有诸多好处,但是也为手机设计带来了众多问题,例如屏下摄像头产品存在拍摄效果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成像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优化显示模组的光线采集效果以及光学识别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非出光侧的感光结构;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感光结构包括至少两组感光模组,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所述感光模组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感光模组包括感光面,所述感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调。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的成像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成像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待成像物体的位置信息确定感光结构中不同感光模组的启动信息;
根据所述启动信息控制至少两个所述感光模组启动以对所述待成像物体成像;
获取不同感光模组的成像信息并对不同的成像信息进行融合得到所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位于显示面板非出光侧的感光结构,同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区,并且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通过设置的感光结构包括至少两组感光模组,并且感光模组与第二显示区域至少部分交叠,通过增加感光模组的数量保证显示面板的光线采集效果,并且感光模组的感光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进一步提升显示模组的光线采集效果以及光学识别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沿B-B’方向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3沿B-B’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3沿B-B’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3沿B-B’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3沿B-B’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图3沿B-B’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1为图3沿B-B’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沿C-C’方向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4为图3沿B-B’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D区域的一种放大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D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示意图;
图17为图3沿B-B’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成像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成像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成像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成像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成像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能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本发明意在覆盖落入所对应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及其等同物范围内的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实施方式,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所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00’和一个感光结构200’,感光结构200’用于采集外界的光线,同时感光结构200’位于显示面板100’非出光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显示区100A’和透光区100B’,透光区100B’与感光结构200’至少存在部分交叠,保证外界光线经过透光区100B’传输至感光结构200’。由于在透光区100B’内存在一些遮光元件,例如像素电路或者金属走线等,会影响感光结构200’对光线的采集,即整体上影响显示模组的光线采集效果。
基于上述基本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显示面板非出光侧的感光结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感光结构包括至少两组感光模组,沿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感光模组与第二显示区域至少部分交叠;感光模组包括感光面,感光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感光结构包括至少两组感光模组,并且感光模组与第二显示区域至少部分交叠,即增加感光模组的数量保证显示面板的光线采集效果以及光学识别效果,并且感光模组的感光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进一步提升显示模组的光线采集效果以及光学识别效果。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沿B-B’方向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3沿B-B’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参考图3至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包括显示面板100以及位于显示面板100非出光侧的感光结构200;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显示区100A和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区100B,第二显示区100B的透光率大于第一显示区100A的透光率;感光结构200包括至少两组感光模组210,沿显示模组10的厚度方向h,感光模组210与第二显示区域100B至少部分交叠;感光模组210包括感光面211,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调。
其中,显示模组10包括显示面板100和感光结构200,感光结构200用于采集和获取外界的光线,示例性的,感光结构200可以是实现屏下摄像、用户指纹或面部识别等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具体的,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显示区100A和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区100B,参考图3所示,以包括两个第二显示区100B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二显示区100B的具体数量不进行限定。其中,第二显示区100B的透光率大于第一显示区100A的透光率,即第一显示区100A可以用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第二显示区100B可以用于保证显示面板100对外界光线的获取同时兼顾显示功能,即第二显示区100B可以为透明显示区。
进一步的,感光结构200包括至少两组感光模组210,参考图3、图5和图6所示,以感光结构200包括两组感光模组210为例进行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对感光模组210的具体数量不进行限定。沿显示模组10的厚度方向h,感光模组210与第二显示区域100B至少部分交叠,即保证外界光线可以通过第二显示区100B传输至感光模组210处,实现显示模组10对外界光线的获取。通过增加感光模组210的数量,相比于感光结构200只包括一个感光模组210,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更好的获取外界的光线,即可以减少外界光线受显示面板100中遮光元件的遮光或反射的影响,从而保证感光结构200对外界光线的获取量,进一步提升光学识别效果,例如成像效果或者指纹识别效果。示例性的,参考图4所示,显示面板100可以在不同位置处设置多个第二显示区域100B,并且在第二显示区100B与感光模组210至少部分交叠,即显示面板100远离出光一侧设置多个感光模组,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二显示区100B和感光模组210的设置位置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具体的,参考图6所示,显示面板100中包括驱动基板110和发光元件130,驱动基板110可以包括像素驱动电路120,以及叠层设置的基板、缓冲层、栅绝缘层、层间介质层、绝缘中间层、钝化层以及平坦化层等绝缘层。像素驱动电路120可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并且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源极、栅极和漏极等。发光元件130包括阴极层、阳极层和发光层等。并且通过连接金属131实现发光元件130与像素驱动电路120的电连接。在上述显示面板100所包括的器件中包括遮光器件或遮光连接线,当遮光器件或遮光连接线位于第二显示区100B时,会影响感光模组210对外界光线的获取。示例性的,图6中以像素驱动电路120外置于第一显示区100A,并且连接金属131延伸至第二显示区100B,用于保证第二显示区100B的显示发光。连接金属131的材质可以是氧化铟锡,即半透明材质,影响感光结构200对外界光线的获取,本发明实施例仅以连接走线131进行举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即在存在上述减少外界光线传输至感光模组210的情况,或外界光线传输至感光模组210的效果不佳的情况,可以通过增加感光模组210的数量,从而保证感光模组210对外界光线获取的效果。
进一步的,参考图5和图6所示,感光模组210包括感光面211,当外界光线传输至感光面211可以保证感光模组210获取到外界的光线。具体的,在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进行调整时,可以更好的保证感光模组210在不同感光场景下,调整感光面211更多的接收外界的光线,进一步保证感光结构200对外界光线的获取。
需要说明的是,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调,可以是仅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调,显示模组210中的其他结构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固定;也可以是包括感光面211在内的显示模组210整体与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调,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设置的感光结构包括至少两组感光模组,即增加感光模组的数量保证显示面板的光线采集效果以及光学识别效果,并且感光模组的感光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进一步提升显示模组的光线采集效果以及光学识别效果,保证光学识别精度较高,例如成像精度较高或者指纹识别精度较高。
图7为图3沿B-B’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图8为图3沿B-B’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参考图3、图7和图8所示,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a可调;和/或,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L可调。
其中,在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进行调整时,可以更好的保证感光模组210在不同感光场景下,调整感光面211更多的接收外界的光线,进一步保证感光结构200对外界光线的获取以及光学识别效果。具体的,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可以通过调整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夹角a或者距离L,实现不同的相对位置关系。
进一步的,参考图7所示,通过调整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夹角a,实现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多样的相对位置关系,保证在不同感光场景下,感光面211可以获取更多的外界光线。并且,图7中仅仅以调整一个感光模组210中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夹角a,还可以同时调整多个感光模组210中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夹角a,并且还可以保证不同感官模组210中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夹角a数值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即可以根据实际的感光场景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进一步的,参考图8所示,通过调整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距离L,实现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多样的相对位置关系,保证在不同感光场景下,通过调整感光面211实现不同景深的成像效果。并且,图8中仅仅以调整一个感光模组210中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距离L,还可以同时调整多个感光模组210中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距离L,并且还可以保证不同感官模组210中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距离L数值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即可以根据实际的感光场景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并且,还可以在调整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夹角a的同时,调整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距离L,实现多样的调整方式,保证适应多样的感光场景,提升显示模组10的光线采集效果。
图9为图3沿B-B’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图10为图3沿B-B’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参考图3、图9和图10所示,同一感光场景下,任意两个感光模组210的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L相同,且存在两个感光模组210的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a不同。
其中,感光场景是指显示模组10在获取外界光线的场景,示例性的,在拍摄模式下获取外界的拍摄场景,在指纹识别时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进一步的,在同一感光场景下,不同位置处的感光模组210获取外界光线的程度不一致,即感光面211采集的外界光线程度不一致,为保证在同一感光场景下,显示模组10中任一感光面211均保证较好的光线采集效果,对不同位置处的感光面211进行调节。
具体的,参考图9所示,以两个感光模组210为例进行说明,两个感光模组210的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夹角a分别为a1和a2,夹角a1和夹角a2数值大小不同,但在感光面211的中心位置处距离显示面板100之间的距离L相同,即在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L相同时,存在不同位置处的感光模组210的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a不同,换句话说,不同位置处的感光模组210的旋转程度不同,可以保证不同位置的感光模组210获取更多的外界光线,进而保证显示模组10更好的光线采集效果。
进一步的,参考图10所示,以两个感光模组210为例进行说明,两个感光模组210的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距离L分别为L1和L2,距离L1和距离L2数值大小不同,但在感光面211的中心位置处距离显示面板100之间的夹角a相同。通过上述对感光模组210中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距离L的调整,可以满足在显示模组10在光线采集时不同景深的要求,保证显示模组10具备更好的光线采集效果。
图11为图3沿B-B’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沿C-C’方向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参考图3、图11至图13所示,第二显示区100B包括第一子显示区100B1和第二子显示区100B2,第一子显示区100B1和第二子显示区100B2关于显示面板100的中心b中心对称;感光模组210包括第一感光模组210A和第二感光模组210B,沿显示模组10的厚度方向h,第一感光模组210A与第一子显示区100B1至少部分交叠,第二感光模组210B与第二子显示100B2至少部分交叠;第一感光模组210A的感光面211A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第二感光模组210B的感光面211B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α+β=180°。
具体的,第二显示区100B包括第一子显示区100B1和第二子显示区100B2,感光模组210包括第一感光模组210A和第二感光模组210B,第一子显示区100B1和第一感光模组210A存在部分交叠,即第一感光模组210A通过第一子显示区100B1获取外界的光线,第二子显示区100B2和第二感光模组210B存在部分交叠,即第二感光模组210B通过第二子显示区100B2获取外界的光线,并且第一子显示区100B1和第二子显示区100B2呈现中心对称分布,同时第一感光模组210A和第二感光模组210B与关于显示面板100的中心b中心对称。
进一步的,参考图11所示,中心对称的第一感光模组210A的感光面211A和第二感光模组210B的感光面211B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a为互补的关系。具体的,第一感光模组210A的感光面211A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第二感光模组210B的感光面211B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α+β=180°。在满足夹角a为互补时,可以更好的保证显示模组10对光线的获取,并且两个感光面211之间相对位置为一个在左上方,一个在右上方,参考图11中感光面211A和感光面211B,即感光面211朝向第二显示区100B进行偏转,保证显示面板100更好的成像效果。
进一步的,参考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显示区100B还包括第三子显示区100B3,并且第一子显示区100B1和第二子显示区100B2关于第三子显示区100B3对称。同时,第一感光模组210A和第二感光模组210B之间还可以存在第三感光模组210C,且第三感光模组210C与第三子显示100B3至少部分交叠。第一感光模组210A和第二感光模组210B仍保持中心对称的关系,并且第一感光模组210A的感光面211A和第二感光模组210B的感光面211B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a仍为互补的关系。进一步的,第三感光模组210C的感光面211C与显示面板100可以保持平行的关系,或者感光面211C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间距可以保持恒定,保证感光模组210可以接受全方位角度下的光线。并且第三感光模组210C可以作为第一感光模组210A和第二感光模组210B调整时的参考基准,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三感光模组210C的功能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感光模组210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大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第一工作模式下感光模组210的开启数量大于第二工作模式下感光模组210的开启数量。
其中,感光模组210可以包括两种工作模式,并且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要高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以感光模组为成像模组为例,第一工作模式可以是指需要高清成像下感光模组210的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可以是指需要普通成像下感光模组210的工作模式。对感光模组210进行调控,实现不同的工作模式。
示例性的,参考图7和图8所示,以感光结构200包括两个感光模组210为例进行说明,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即普通成像需求的情况下,仅开启一个感光模组210进行与显示面板100之间角度a和/或距离L的调控。参考图9、图10和图11所示,同样以感光结构200包括两个感光模组210为例进行说明,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即高清成像需求的情况下,两个感光模组210均进行与显示面板100之间角度a和/或距离L的调控。通过调整感光模组210开启的数量,实现感光模组210不同的工作模式,保证显示模组10可以灵活的适应多样式场景需求。
继续参考图3、图7、图9、图11和图13所示,感光模组210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大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a可调,且第一工作模式下感光模组210中感光面211的旋转步进值小于第二工作模式下感光模组210中感光面211的旋转步进值。
其中,感光模组210可以包括两种工作模式,并且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要高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以感光模组210为成像模组为例,第一工作模式可以是指需要高清成像下感光模组210的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可以是指需要普通成像下感光模组210的工作模式。对感光模组210进行调控,实现不同的工作模式。
进一步的,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和第二工作模式下,调节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a不同的旋转步进值,其中,步进值是指夹角a的调整程度,示例性的,步进值为5°即夹角a每次以5°为基准进行转动调节,本发明实施例对步进值的具体数值不进行限定。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高于第二工作模式下的感光精度,即可以通过调整感光模组210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下的步进值,实现感光精度的调节。具体的,第一工作模式下感光模组210中感光面211的旋转步进值小于第二工作模式下感光模组210中感光面211的旋转步进值,示例性的,第一工作模式下感光面211的旋转步进值为5°,第二工作模式下感光面211旋转步进值为10°,即满足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大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
图14为图3沿B-B’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参考图5和图14所示,感光模组210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大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L可调,且第一工作模式下感光模组210中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L小于第二工作模式下感光模组210中感光面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L。
其中,感光模组210可以包括两种工作模式,并且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要高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以感光模组为成像模组为例,第一工作模式可以是指需要高清成像下感光模组210的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可以是指需要普通成像下感光模组210的工作模式。对感光模组210进行调控,实现不同的工作模式。
进一步的,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和第二工作模式下,调节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L可以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对距离L的具体数值不进行限定。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高于第二工作模式下的感光精度,即可以通过调整感光模组210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下的距离L的不同,实现感光精度的调节。示例性的,参考图5,第一工作模式下感光模组210中感光面211距离显示面板10的距离L3,参考图14所示,第二工作模式下感光模组210中感光面211距离显示面板10的距离L4,并且距离L4大于距离L3,即第一工作模式下感光模组210中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L小于第二工作模式下感光模组210中感光面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L,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即高清成像模式下,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的距离更小,成像区域小,成像精度高,进而满足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大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
图15为图14中D区域的一种放大示意图,图16为图14中D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示意图,参考图15和图16所示,感光模组210包括感光模组本体212以及与感光模组本体212连接的驱动机构(图中未具体示出),驱动机构用于调整感光模组本体212的姿态。
具体的,参考图15和图16所示,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感光模组本体212进行与显示面板100相对位置的调节,其中,用于驱动感光模组本体212的驱动机构没有在图中画出,该驱动机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示例性的,参考图15所示,驱动机构驱动感光模组本体212沿显示面板10厚度方向进行上下调节,即调整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距离L。参考图16所示,驱动机构驱动感光模组本体212进行旋转,即调整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夹角a。通过驱动机构实行感光模组本体212多样化的姿态,更好的满足显示模组10对光线的采集。
进一步的,驱动机构与感光模组本体212的端部212A连接。
具体的,参考图15和图16所示,感光模组210还包括感光模组本体212的端部212A,并且驱动机构通过与端部212A连接,保证驱动感光模组210进行调整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的距离L,或者调整感光面211与显示面板100的夹角a,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进一步的,通过设置驱动机构与感光模组本体212的端部212A连接,可以在感光模组本体212的端部212A设置连接部,连接部的设置不会影响感光面211的设置方式以及设置面积,保证光学识别效果的同时保证感光模组本体212与驱动机构的连接方式简单。
图17为图3沿B-B’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参考图17所示,显示模组10还包括位于第二显示区100B的走线结构140以及位于走线结构140与感光结构200之间的遮光层150,遮光层150包括遮光区150A以及位于相邻两个遮光区150A之间的镂空区150B;沿显示面板100的厚度方向h,遮光区150A与至少两条走线结构140投影交叠,镂空区150B与感光结构200至少部分交叠。
具体的,位于第二显示区100B的走线结构140会影响与第二显示区100B存在交叠感光结构200对外界光线的获取,即走线结构140一般为金属走线,并且会在外界光线传输中存在衍射,进而影响显示模组10光线采集的效果。参考图17所示,走线结构140可以是信号传输信和数据传输线等,本发明实施例对走线结构140具体设置类型不进行限定。为了避免上述衍射效果的产生,显示模组10在走线结构140与感光结构200之间设置遮光层150,用于遮挡走线结构140,并且对遮光层150遮挡的走线结构140的数量不进行具体的限定,进而保证显示模组10更好的光线采集的效果。
进一步的,遮光层150包括遮光区150A和镂空区150B,遮光区150A与走线结构14的投影交叠,即保证遮光层150对走线结构140的遮挡,避免出现光线衍射的情况。镂空区150B与感光结构200至少部分交叠,即保证感光结构200可以更多的获取外界的光线,保证感光结构200光线采集量,进而保证显示模组10更好的光线采集的效果,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成像效果。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该电子设备1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10,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结构以及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可以为图18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还包括感光结构200,感光结构200对应第二显示区100B中设置。其中,感光结构200可包括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任意感光元件,通过将感光结构200与第二显示区100B对应设置,在具有显示功能的同时,保证感光结构200可以正常接收光线,正常工作。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的成像控制方法,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成像控制方法流程图,如图19所示,该成像控制方法包括:
S110、根据待成像物体的位置信息确定感光结构中不同感光模组的启动信息。
其中,待成像物体的位置信息是指待成像物体与显示面板不同位置之间的距离,即待成像物体与显示面板中的各个感光模组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确实待成像物体的位置信息,可以启动不同位置处的感光模组,进而保证感光模组可以获取更加准直的待成像物体的位置信息。
S120、根据启动信息控制至少两个感光模组启动以对待成像物体成像。
其中,在获取的启动信息时,启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感光模组对待成像物体的光线进行采集。相比于原有的显示模组仅包括一个感光模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更好的通过感光模组启动以对待成像物体成像。并且可以通过调控不同感光模组的位置关系,实现进一步提升显示模组的光线采集效果。
S130、获取不同感光模组的成像信息并对不同的成像信息进行融合得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信息。
其中,将不同位置处的感光模组对待成像物体采集的信息进行融合,保证显示模组更好的更准确的反馈待成像物体的显示图像信息。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成像控制方法,可以根据启动信息控制至少两个感光模组启动以对待成像物体成像,并且可以通过调控不同感光模组的位置关系,实现进一步提升显示模组的光线采集效果。即设置至少两组感光模组,即增加感光模组的数量保证显示面板的光线采集效果,并且感光模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进一步提升显示模组的光线采集效果。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成像控制方法流程图,如图19所示,该成像控制方法包括:
S210、根据待成像物体的位置信息确定感光结构中不同感光模组的启动信息。
S220、同一感光场景下,根据启动信息控制至少两个感光模组旋转以对待成像物体成像;任意两个感光模组的感光面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相同,且存在两个感光模组的感光面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同。
其中,感光场景是指显示模组在获取外界光线的场景,示例性的,在拍摄模式下获取外界的拍摄场景,在指纹识别时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进一步的,在同一感光场景下,不同位置处的感光模组获取外界光线的程度不一致,即感光面采集的外界光线程度不一致,为保证在同一感光场景下,显示模组中任一感光面均保证较好的光线采集效果,对不同位置处的感光面进行调节。
示例性的,以两个感光模组为例进行说明,根据启动信息控制两个感光模组的感光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夹角不同,但在感光面的中心位置处距离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相同。即在感光面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相同时,存在不同位置处的感光模组的感光面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同,换句话说,不同位置处的感光模组的旋转程度不同,可以保证不同位置的感光模组获取更多的外界光线,进而保证显示模组更好的光线采集效果。
S230、获取不同感光模组的成像信息并对不同的成像信息进行融合得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信息。
综上,在同一感光场景下,可以根据启动信息控制至少两个感光模组旋转以对待成像物体成像,即通过调整感光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夹角或者调整感光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升显示模组的光线采集效果。
进一步的,同样以两个感光模组为例进行说明,根据启动信息控制两个感光模组的感光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大小不同,但在感光面的中心位置处距离显示面板之间的夹角相同。通过上述对感光模组中感光面与显示面板之间距离的调整,可以满足在显示模组在光线采集时景深的要求,保证显示模组更好的光线采集效果。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成像控制方法流程图,参考图21所示,并且感光模组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大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该成像控制方法包括:
S310、根据待成像物体的位置信息确定感光结构中不同感光模组的启动信息。
S320、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根据启动信息控制第一数量的感光模组启动以对待成像物体成像。
S330、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根据启动信息控制第二数量的感光模组启动以对待成像物体成像;第一数量大于第二数量。
其中,感光模组可以包括两种工作模式,并且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要高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即第一工作模式可以是指需要高清成像下感光模组的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可以是指需要普通成像下感光模组210的工作模式。对感光模组进行调控,实现不同的工作模式。
进一步的,根据启动信息控制不同数量的感光模组进行开启,可以保证不同的感光精度要求,进而第一工作模式下开启的感光模组的数量大于第二工作模式下开启的感光模组的数量,即第一数量大于第二数量。
示例性的,以感光结构包括两个感光模组为例进行说明,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即普通成像需求的情况下,仅开启一个感光模组。同样以感光结构包括两个感光模组为例进行说明,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即高清成像需求的情况下,两个感光模组均被开启。通过调整感光模组开启的数量,实现感光模组不同的工作模式,保证显示模组可以灵活的适应多样是场景需求。
S340、获取不同感光模组的成像信息并对不同的成像信息进行融合得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信息。
综上,可以根据启动信息控制不同数量的感光模组进行开启,实现感光模组不同的工作模式,即通过对感光模组开启的数量进行调控,进一步提升显示模组的光线采集效果。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成像控制方法流程图,参考图22所示,并且感光模组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大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该成像控制方法包括:
S410、根据待成像物体的位置信息确定感光结构中不同感光模组的启动信息。
S420、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根据启动信息控制至少两个感光模组每次旋转第一角度以对待成像物体多次成像。
S430、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根据启动信息控制至少两个感光模组每次旋转第二角度以对待成像物体多次成像;第一角度小于第二角度。
其中,感光模组包括两种工作模式,并且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要高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即第一工作模式可以是指需要高清成像下感光模组的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可以是指需要普通成像下感光模组的工作模式。对感光模组进行调控,实现不同的工作模式。
进一步的,根据启动信息控制感光模组以不同的角度进行旋转,可以保证不同的感光精度要求,进而第一工作模式下感光模组旋转的角度小于第二工作模式下感光模组旋转的角度,即第一角度小于第二角度。
示例性的,第一角度为5°,第二角度为10°,即第一工作模式下感光面以5°为基准进行上下转动,第二工作模式下感光面以10°为基准进行上下转动,即满足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大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
S440、获取不同感光模组的成像信息并对不同的成像信息进行融合得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信息。
综上,可以根据启动信息控制感光模组以不同的角度进行旋转,实现感光模组不同的工作模式,即通过对感光模组开启的数量进行调控,进一步提升显示模组的光线采集效果。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成像控制方法流程图,参考图23所示,并且感光模组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大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该成像控制方法包括
S510、根据待成像物体的位置信息确定感光结构中不同感光模组的启动信息。
S520、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根据启动信息控制至少两个感光模组的感光面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呈第一距离以对待成像物体成像。
S530、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根据启动信息控制至少两个感光模组的感光面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呈第二距离以对待成像物体成像;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其中,感光模组包括两种工作模式,并且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要高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即第一工作模式可以是指需要高清成像下感光模组的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可以是指需要普通成像下感光模组的工作模式。对感光模组进行调控,实现不同的工作模式。
进一步的,根据启动信息控制感光模组中感光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可以保证不同的感光精度要求,进而第一工作模式下感光模组的感光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工作模式下感光模组的感光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即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示例性的,第一距离为L1,第二角度为L2,并且L1小于L2,即第一工作模式下感光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为L1,第二工作模式下感光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为L2,即满足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大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
S540、获取不同感光模组的成像信息并对不同的成像信息进行融合得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信息。
综上,可以根据启动信息控制感光模组中感光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不同的距离,实现感光模组不同的工作模式,即通过对感光模组开启的数量进行调控,进一步提升显示模组的光线采集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5)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非出光侧的感光结构;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感光结构包括至少两组感光模组,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所述感光模组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感光模组包括感光面,所述感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调;
同一感光场景下,任意两个所述感光模组的感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相同,且存在两个所述感光模组的感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可调;
和/或,所述感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一子显示区和第二子显示区,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和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关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中心中心对称;
所述感光模组包括第一感光模组和第二感光模组,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感光模组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二感光模组与所述第二子显示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第一感光模组的感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感光模组的感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
其中,α+β=1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模组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大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
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感光模组的开启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感光模组的开启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模组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大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
所述感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可调,且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感光模组中所述感光面的旋转步进值小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感光模组中所述感光面的旋转步进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模组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大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
所述感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可调,且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感光模组中感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感光模组中感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模组包括感光模组本体以及与所述感光模组本体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调整所述感光模组本体的姿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感光模组本体的端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走线结构以及位于所述走线结构与所述感光结构之间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包括遮光区以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遮光区之间的镂空区;
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遮光区与至少两条所述走线结构投影交叠,所述镂空区与所述感光结构至少部分交叠。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11.一种显示模组的成像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待成像物体的位置信息确定感光结构中不同感光模组的启动信息;
根据所述启动信息控制至少两个所述感光模组启动以对所述待成像物体成像;
获取不同感光模组的成像信息并对不同的成像信息进行融合得到所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启动信息控制至少两个所述感光模组启动以对所述待成像物体成像,包括:
同一感光场景下,根据所述启动信息控制至少两个所述感光模组旋转以对所述待成像物体成像;任意两个所述感光模组的所述感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相同,且存在两个所述感光模组的所述感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模组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大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
根据所述启动信息控制至少两个所述感光模组启动以对所述待成像物体成像,包括: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根据所述启动信息控制第一数量的所述感光模组启动以对所述待成像物体成像;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根据所述启动信息控制第二数量的所述感光模组启动以对所述待成像物体成像;所述第一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数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模组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大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
根据所述启动信息控制至少两个所述感光模组启动以对所述待成像物体成像,包括: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根据所述启动信息控制至少两个所述感光模组每次旋转第一角度以对所述待成像物体多次成像;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根据所述启动信息控制至少两个所述感光模组每次旋转第二角度以对所述待成像物体多次成像;所述第一角度小于所述第二角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模组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大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感光精度要求;
根据所述启动信息控制至少两个所述感光模组启动以对所述待成像物体成像,包括: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根据所述启动信息控制至少两个所述感光模组的感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呈第一距离以对所述待成像物体成像;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根据所述启动信息控制至少两个所述感光模组的感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呈第二距离以对所述待成像物体成像;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CN202210708195.XA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成像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0502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8195.XA CN115050264B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成像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8195.XA CN115050264B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成像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0264A CN115050264A (zh) 2022-09-13
CN115050264B true CN115050264B (zh) 2023-12-26

Family

ID=83163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08195.XA Active CN115050264B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成像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5026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9108A (zh) * 2019-11-11 2020-02-18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感光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11290153A (zh) * 2020-04-14 2020-06-1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11766740A (zh) * 2020-06-23 2020-10-1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953879A (zh) * 2020-08-31 2020-1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及照片拍摄方法
CN112331086A (zh) * 2020-12-01 2021-02-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应用方法、显示装置
CN113594224A (zh) * 2021-07-30 2021-11-02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141131A (zh) * 2021-12-07 2022-03-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内置摄像头的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1616B (zh) * 2019-03-01 2023-09-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PL3832992T3 (pl) * 2019-12-05 2023-01-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zenośne urządzenie komunikacyjne zawierające wyświetlacz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9108A (zh) * 2019-11-11 2020-02-18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感光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11290153A (zh) * 2020-04-14 2020-06-1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11766740A (zh) * 2020-06-23 2020-10-1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953879A (zh) * 2020-08-31 2020-1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及照片拍摄方法
CN112331086A (zh) * 2020-12-01 2021-02-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应用方法、显示装置
CN113594224A (zh) * 2021-07-30 2021-11-02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141131A (zh) * 2021-12-07 2022-03-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内置摄像头的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0264A (zh) 202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47978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s well as electronic device
US11216057B2 (en)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EP3605207B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6087648A (en) Active matrix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7118060A1 (zh) 指纹识别装置及其制作方法、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US11100304B2 (en)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JPH1197690A (ja) イメージセンサおよびイメージセンサ一体型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
CN101515094B (zh) 液晶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EP3822738B1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11495048B2 (en) Fingerprint sensing module
US2022008637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imaging method thereof
CN109031823B (zh) 显示屏、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9031825B (zh) 阵列基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136880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050264B (zh) 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成像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JPH11160729A (ja) 画像読み取り機能付き液晶表示素子及び画像読み取り方法
CN109765724A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205401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0884552B2 (en) Touch panel with sensor elements
US6943070B2 (en)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25025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ris recognition
CN113299225B (zh) 驱动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4551554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4087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895475B (zh) 一种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