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00159B - 一种馈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馈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00159B
CN110800159B CN201780092538.1A CN201780092538A CN110800159B CN 110800159 B CN110800159 B CN 110800159B CN 201780092538 A CN201780092538 A CN 201780092538A CN 110800159 B CN110800159 B CN 1108001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profile
ports
feeding device
power divi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25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00159A (zh
Inventor
解清明
周高楠
梁秋燕
赵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00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01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001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01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02Refracting or diffracting devices, e.g. lens, pris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12Coupling devices having more than two po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12Coupling devices having more than two ports
    • H01P5/16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2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with invariable factor of coupling
    • H01P5/022Transitions between lines of the same kind and shape, but with different dimensions
    • H01P5/026Transitions between lines of the same kind and shape, but with different dimensions between coaxial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2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with invariable factor of coupling
    • H01P5/022Transitions between lines of the same kind and shape, but with different dimensions
    • H01P5/028Transitions between lines of the same kind and shape, but with different dimensions between strip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8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for linking dissimilar lines or devices
    • H01P5/085Coaxial-line/strip-line transi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8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for linking dissimilar lines or devices
    • H01P5/1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for linking dissimilar lines or devices for coupling balanced lines or devices with unbalanced lines or devices
    • H01P5/1007Microstrip transitions to Slotline or finli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02Refracting or diffracting devices, e.g. lens, prism
    • H01Q15/06Refracting or diffracting devices, e.g. lens, prism comprising plurality of wave-guiding channels of different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5/00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providing at least two radiating patterns
    • H01Q25/007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providing at least two radiating patterns using two or more primary active elements in the focal region of a focusing device
    • H01Q25/008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providing at least two radiating patterns using two or more primary active elements in the focal region of a focusing device lens fed multibeam array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Waveguides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馈电设备,该馈电设备包括本体、至少一个第一端口,本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轮廓端口,至少一个第一轮廓端口中的每个第一轮廓端口对应至少一个第一端口中的一个第一端口;每个第一轮廓端口包括至少2个子端口,且每个第一轮廓端口的至少2个子端口通过至少一个功分器与该第一轮廓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连接。在上述实施方案中,把第一轮廓端口分为若干个子端口,并且第一端口与若干个子端口之间通过至少一个功分器连接,使得返回能量更少,且更加均匀的馈入本体中,从而实现本体小型化、低插入损耗。

Description

一种馈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馈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不断升级,多波束、小型化等成为现代天线设计的主要因素。多波束通信网络是利用空间选择性实现多波束天线的主要技术。利用空间选择性的方法可以带来空间复用和降低干扰等好处。目前,多波束通信网络中使用较多的馈电设备为罗特曼(Rotman)透镜。罗特曼透镜具有带宽大、可以平面设计以及波束指向与频率无关等特性,但是由于罗特曼透镜的插入损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馈电设备,用以降低馈电设备的插入损耗。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馈电设备,该馈电设备包括本体、至少一个第一端口,所述本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轮廓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轮廓端口中的每个第一轮廓端口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中的一个第一端口;每个第一轮廓端口包括至少2个子端口,且每个第一轮廓端口的至少2个子端口通过至少一个功分器与该第一轮廓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把第一轮廓端口分为若干个子端口,使得每一个子端口的馈电的宽度均小于原来第一轮廓端口的馈电的宽度,并且第一端口与若干个子端口之间通过至少一个功分器连接,使得返回能量更少,且更加均匀的馈入本体中,从而实现本体小型化、低插入损耗。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馈电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端口,所述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轮廓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轮廓端口中的每个第二轮廓端口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中的一个第二端口;所述每个第二轮廓端口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端口之间通过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连接。使得返回到本体的能量更少,从而减少该本体的插入损耗。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中的每阶阻抗结构沿第二轮廓端口指向第二端口的方向上的长度a满足:所述长度a为所述馈电设备工作频段的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四分之一。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为微带线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或者为带状线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或者为同轴线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如采用微带线制作而成的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冗余端口,其中,所述冗余端口设置在任意两个所述第一轮廓端口之间;或者,所述冗余端口设置在第一轮廓端口与第二轮廓端口之间。通过沉余端口提高廓端口之间的隔离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功分器为微带线功分器,或者带状线功分器或者同轴线功分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馈电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端口,所述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轮廓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轮廓端口中的每个第三轮廓端口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端口中的一个第三端口;所述每个第三轮廓端口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三端口之间通过喇叭型阻抗变换器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馈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切比雪夫阻抗变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馈电设备电磁模型图;
图5为图4所示的B2输入端口回波损耗图;
图6为图4所示的B4输入端口回波损耗图;
图7为图4所示的B2输入端口插入损耗图;
图8为图4所示的B4输入端口插入损耗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馈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馈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馈电设备,该馈电设备包括本体以及至少一种端口。可选的,该端口可以是馈电设备的输入端口和/或输出端口。对应的本体上设置有与每种端口对应的轮廓端口。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轮廓端口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端口,也可以是一个馈电区域,如,轮廓端口可以为本体上的一段弧状区域,或者轮廓端口为本体上一个不规则的馈电区域,在此不做限定。每种端口与其对应的轮廓端口之间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种与其对应的轮廓端口之间通过器件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馈电设备中的一个轮廓端口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子端口,且所述至少两个子端口通过至少一个功分器与一个端口连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子端口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端口,也可以是一个馈电区域,在此不做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馈电设备可以有效的降低馈电设备占用的面积,从而实现馈电设备小型化。可选的,所述的至少一个功分器通过级联的方式连接,如二级级联,三级级联等等,本申请对功分器的个数不做限制,本申请对功分器级联的级数不做限制。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馈电设备可以使得返回能量更少,且信号更加均匀的馈入本体中。
为了准确的描述轮廓端口对应的各种端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以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进行举例说明。其中,第一端口可以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入端口或者输出端口。在第一端口的个数为多个时,还可以一部分第一端口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入端口,一部分第一端口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出端口,其具体所起的作用根据该馈电设备在使用时场景而定。第二端口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出端口或者输入端口。在第二端口的个数为多个时,一部分第二端口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入端口,一部分第二端口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出端口。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体同时具有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时,在第一端口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入端口时,第二端口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出端口,或者在第一端口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出端口时,第二端口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入端口。两个端口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而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的个数为多个时,还可以一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入端口,一部分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出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馈电设备为罗特曼透镜。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馈电设备,下面以图1所示的馈电设备的进行举例说明。该馈电设备包括本体10、第一端口20和第二端口30。本体10包括与第一端口20对应的第一轮廓端口11、与第二端口30对应的第二轮廓端口12。其中,第一端口20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入端口。第二端口30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出端口。第一端口20对应的第一轮廓端口11为轮廓输入端口。第二端口30对应的第二轮廓端口12为轮廓输出端口。轮廓输入端口对应至少两个子端口14。图1所示的馈电设备中,第一轮廓端口11为本体10上一个突出的长度为d1矩形结构,第二轮廓端口12为本体10上一段长度为d2的弧状区域。其中,d1为一个波导波长λg(波导波长是指在电磁波在波导中传播的波长),具体的,该波长为该馈电设备的工作频段的信号的波长,如中心频段的信号的波长。
如图1所示的馈电设备,本体10为一个椭圆形结构。可选的,本体10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如矩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等。图1中的馈电设备包括三个第一端口20以及四个第二端口30,且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列在本体10的长轴线的两侧。与第一端口20对应的第一轮廓端口11的数量为三个,与第二端口30对应的第二轮廓端口为四个。本申请对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数量不做限制,第一端口20和第二端口3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定,且第一端口20和第二端口30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图1所示的馈电设备中每个第一轮廓端口11至少包括两个子端口14,且所述至少两个子端口14通过级联的功分器40与第一端口20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子端口14为一个具体的矩形端口,可选的,子端口14还可以是一个馈电区域,此处不做限制。每个第二轮廓端口12通过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50与每个第二端口30连接。在传播信号时,信号通过第一端口20输入经本体10后从第二端口30输出。
其中,图1所示第一轮廓端口11(即轮廓输入端口)和第二轮廓端口12(即轮廓输出端口)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互换,即直接以本体10的一段长度为d1的弧状结构作为第一轮廓端口11,第二轮廓端口12可以为在本体10上突出的一块长度为d2的矩形结构。当然本申请提供的廓输入端口11或者轮廓输出端口12的还可以是其他具体实现形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降低信号传播时的馈电设备将本体10上的每个第一轮廓端口11划分成至少两个子端口14,即每个第一轮廓端口11包括至少两个子端口14,在子端口14的个数为两个时,通过一个功分器40即可与第一端口20连接,当子端口的个数为多个时,多个子端口14通过级联的功分器40与该第一轮廓端口11对应的第一端口20连接。如图1所示的结构中,每个第一轮廓端口11包括八个子端口14(图1中并未将所有的子端口进行表示,仅仅画出了四个子端口进行示意),并且八个子端口14通过三级级联的功分器40与第一端口20连接,在具体连接时,第一端口20连接一个功分器,功分器的两个支路分别连接一个二级功分器,每个二级功分器的两个支路分别连接一个三级功分器,每个三级功分器的两个支路分别连接一个子端口14,从而实现第一端口20与每个子端口14的连接。由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采用的功分器为二功分器,并且每个功分器将信号均分在两个支路。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图1示出了采用三级级联的功分器40,即图中所示的三级级联的功分器40是多个功分器级联的。在具体设置时,该级联的功分器40可以为二级级联的功分器40、三级级联的功分器40或四级级联的功分器40,采用上述级联的方式,既可以满足降低插入损耗的要求,又可以有效的避免过多的功分器级联造成占用空间较大的情况,从而可以有效的降低馈电设备的尺寸。
该功分器40可以为微带线功分器,或者带状线功分器或者同轴线功分器。采用微带线功分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若干个功分器40进行等相位馈入轮廓输入端口,采用功分器40与馈电的连接方式,使得返回能量更少,且信号更加均匀的馈入本体中,并且采用级联的功分器40连接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馈电设备占用的面积,从而实现馈电设备小型化。
为了现实馈电设备的宽带化,对每个功分器采用切比雪夫阻抗变换。切比雪夫阻抗变换是一种较好的宽带阻抗变换,可以实现很小的回波损耗。如图3为采用切比雪夫阻抗变换把Z0匹配到ZL,其中θ=λg/4,可以实现很小的回波损耗。其中T0……TN和Z1……ZN可用切比雪夫综合公式推出,T0…TN分别表示在不同位置的回波系数,Z1…ZN分别表示各枝节的阻抗(如图3),λg为波导波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更进一步的改善本实施例提供的馈电设备的性能,每个第二轮廓端口12与其对应的第二端口30之间通过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50连接,即第二端口30通过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与第二轮廓端口12连接。其中,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50为沿第二轮廓端口12指向第二端口30的方向阻抗逐渐增大的阻抗变换结构。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50为微带线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或者为带状线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或者为同轴线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请结合图2,该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50为具有三阶阶梯形的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50。可选的,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50中的每阶阻抗结构沿第二轮廓端口12指向第二端口30的方向上长度a满足:长度a为馈电设备工作频段的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四分之一。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端口30与第二轮廓端口12之间采用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50,使得返回到轮廓内的能量更少,从而减小该输出端口的回波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本体10上还设置有多个冗余端口13,其中,冗余端口13可以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轮廓端口11之间,以提高输入端口的隔离度。即可以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轮廓端口11之间设置冗余端口13,并且每个冗余端口13连接一个电阻接地或者多个电阻并联后接地,从而可以吸收传播到冗余端口的电磁波,避免电磁波反射。在采用一个电阻接地时,该电阻为低阻值的电阻,在采用多个电阻并联时,多个电阻可以采用高阻值的电阻,在多个高阻值的电阻并联后,其可以等效成一个低阻值的电阻。例如,冗余端口13接50欧姆电阻接地,此时,在采用低阻值电阻时,该低电阻采用50欧姆,在采用多个高阻值电阻并联时,多个高阻值电阻并联后的电阻值等效为50欧姆。通过采用该方式实现馈电设备小型化,减少第二端口30能量返回,从而减小该端口的回波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冗余端口13还可以设置在第一轮廓端口11与第二轮廓端口12之间,该冗余端口13可以减少该馈电设备上不必要电磁波反射,减少过多的电磁波反射会导致传输信号的紊乱。第一轮廓端口11与第二轮廓端口12之间设置的冗余端口13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如1个或2个或3个冗余端口13,如图1所示,相邻的第一轮廓端口11与第二轮廓端口12之间设置了两个冗余端口13。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馈电设备,下面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馈电设备电磁模型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4,其中,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馈电设备的电磁模型。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该馈电设备的B1~B4分别为输入端口,A1~A8分别为输出端口,D为冗余端口。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馈电设备的本体通过阶梯形的阻抗变换结构分别与输入端口及输出端口连接,在采用上述结构时,馈电设备的尺寸为:长500毫米(水平方向上),宽630毫米(竖直方向上),而现有技术中的馈电设备的尺寸比较大,一般为长860毫米(水平方向上),宽940毫米(竖直方向上),所以本申请将该馈电设备的尺寸从940 mm×860 mm缩小到630mm×500 mm,面积大幅度减小,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馈电设备可以较大幅度的改善馈电设备占用的面积。
其中,对图4所示的馈电设备电磁模型为例进行电磁仿真,该仿真的条件是:本申请实施提供的馈电设备与现有技术中的馈电设备面积相同工作频段相同。考察馈电设备的带宽特性,主要电路指标为回波损耗和插入损耗。如图4所示,由于B1与B4,B2与B3是完全称的,因此,对B2及B4进行电磁仿真,仿真结果如图5~图8,其中,图5为B2输入端口回波损耗对比图,图6为B4输入端口回波损耗对比图,图7为B2输入端口插入损耗对比图,图8为B4输入端口插入损耗对比图。在图5至图8中,虚线为现有技术中的馈电设备的仿真结果,实线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馈电设备的仿真结果。从图5至图8的仿真结果来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馈电设备在输入端口与轮廓输入端口之间分为若干个支路进行馈电,并且输出端口与轮廓输出端口之间采用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使得整个馈电设备在1.4GHz至2GHz内,端口回波损耗(≤-15dB)改善较多,B1/B2/B3/B4端口的插入损耗整体降低近1dB。
通过上述的实施例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馈电设备有效地降低了占用的空间面积,并且降低了插入耗损。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虽然采用第一端口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入端口、第二端口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出端口。但是第一端口也可以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出端口,第二端口也可以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入端口,或者,部分第一端口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入端口,部分第一端口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出端口;部分第二端口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入端口,部分第二端口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出端口。其原理与上述具体的实施例相近似,在此不再详细的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馈电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端口,所述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轮廓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轮廓端口中的每个第三轮廓端口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端口中的一个第三端口;所述每个第三轮廓端口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三端口之间通过喇叭型阻抗变换器连接。具体的,一种情况为:馈电设备包含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对应的,本体上设置了第一轮廓端口和第三轮廓端口,第二种情况为:馈电设备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及第三端口,对应的,本体上设置了第一轮廓端口、第二轮廓端口和第三轮廓端口。
首先针对第一种情况,如图9所示,馈电设备包括本体10以及两种端口,分别为第一端口60及第三端口70,其中,第一端口60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入端口,第三端口70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出端口。其中,针对第一端口60,参考上面以图1为例的馈电设备中对输入端口的描述,在此不再详细赘述。继续参考图9,在本实施例中,轮廓输出端口通过喇叭型阻抗变换器80与第三端口70连接,该喇叭形阻抗变换器也可称为三角形阻抗器。本实施例中的第三端口70可以为一个实际的端口也可以为喇叭形阻抗变换器80的一个区域,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此时,可以理解成本实施例提供的馈电设备的第一端口与第一轮廓端口之间采用功分器40连接,第三轮廓端口通过三角形阻抗器与第三端口连接。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在第一端口60采用功分器40与第一轮廓端口的子端口连接,可以有效的降低馈电设备占用的面积,并且可以有效的降低插入耗损。此外,在该馈电设备中,也可以设置冗余端口,该冗余端口既可以设置在任意两个轮廓输入端口(第一轮廓端口)之间;也可以设置在轮廓输入端口(第一轮廓端口)与轮廓输出端口(第三轮廓端口)之间。其作用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冗余端口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详细的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在图10所示的结构中,虽然采用第一端口60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入端口,第三端口70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出端口,但是也可以采用第一端口60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出端口,第三端口70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入端口。或者第一端口60及第三端口70的个数为多个时,部分第一端口60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入端口,部分第一端口60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出端口。部分第三端口70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入端口,部分第三端口70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出端口等不同的情况 。
针对第二种情况,如图10所示,馈电设备包括本体10以及三个端口:第一端口60、第二端口90及第三端口70,对应的,本体10上设置了第一轮廓端口、第二轮廓端口和第三轮廓端口。
其中,第一端口60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入端口、第二端口90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出端口,第三端口70既可以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入端口也可以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出端口,对应的第一轮廓端口作为轮廓输入端口,第二轮廓端口作为轮廓输出端口,第三轮廓端口既可以为轮廓输入端口也可以为轮廓输出端口。针对第一端口60通过多个功分器与第一轮廓端口连接,第二端口90通过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50与第三轮廓端口连接,且针对其连接方式及效果的描述可以参考图1中所示的馈电设备中对输入端口及输出端口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针对第三端口70,其无论作为输入端口还是输出端口,均通过喇叭型阻抗变换器80与第三轮廓端口连接。该连接方式与现有技术中的馈电设备中的输入端口与轮廓输入端口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详细的赘述。
在该馈电设备中,也可以设置冗余端口,该冗余端口既可以设置在任意两个轮廓输入端口(第一轮廓端口与第一轮廓端口,或者第一轮廓端口和第三轮廓端口)之间;也可以设置在轮廓输入端口(第一轮廓端口或第三轮廓端口)与轮廓输出端口(第二轮廓端口或第三轮廓端口)之间。其作用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冗余端口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详细的赘述。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在输入端口采用功分器40与轮廓输入端口的子端口连接,可以有效的降低馈电设备占用的面积,并且可以有效的降低插入耗损。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图10所示的结构中,第一端口60作为输入端口、第二端口90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出端口,第三端口70既可以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入端口也可以作为该馈电设备的输出端口。但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即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可以采用第一端口60、第二端口90及第三端口70中的任意的端口,在此不再详细的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馈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至少一个第一端口,所述本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轮廓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轮廓端口中的每个第一轮廓端口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中的一个第一端口;每个第一轮廓端口包括至少2个子端口,且每个第一轮廓端口的至少2个子端口通过至少一个功分器与该第一轮廓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连接;
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冗余端口,其中,所述第一轮廓端口为轮廓输入端口,所述第一冗余端口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轮廓端口之间,并且每个所述第一冗余端口连接一个电阻接地或者多个电阻并联后接地;
所述第一轮廓端口为所述本体上一个突出的长度为第一长度的矩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长度为所述馈电设备的工作频段的信号的波长;
所述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轮廓端口,所述第二轮廓端口为轮廓输出端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轮廓端口中的每个第二轮廓端口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中的一个第二端口;所述每个第二轮廓端口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端口之间通过阶梯形阻抗变化结构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馈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中的每阶阻抗结构沿第二轮廓端口指向第二端口的方向上的长度a满足:所述长度a为所述馈电设备工作频段的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四分之一。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馈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为微带线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或者为带状线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或者为同轴线阶梯形阻抗变换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馈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冗余端口,其中,所述第二冗余端口设置在第一轮廓端口与第二轮廓端口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馈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冗余端口,其中,所述第二冗余端口设置在第一轮廓端口与第二轮廓端口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馈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分器为微带线功分器,或者带状线功分器或者同轴线功分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馈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分器为微带线功分器,或者带状线功分器或者同轴线功分器。
9.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馈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端口,所述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轮廓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轮廓端口中的每个第三轮廓端口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端口中的一个第三端口;所述每个第三轮廓端口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三端口之间通过喇叭型阻抗变换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馈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端口,所述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轮廓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轮廓端口中的每个第三轮廓端口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端口中的一个第三端口;所述每个第三轮廓端口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三端口之间通过喇叭型阻抗变换器连接。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馈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端口,所述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轮廓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轮廓端口中的每个第三轮廓端口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端口中的一个第三端口;所述每个第三轮廓端口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三端口之间通过喇叭型阻抗变换器连接。
12.如权利要求6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馈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端口,所述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轮廓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轮廓端口中的每个第三轮廓端口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端口中的一个第三端口;所述每个第三轮廓端口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三端口之间通过喇叭型阻抗变换器连接。
CN201780092538.1A 2017-06-26 2017-06-26 一种馈电设备 Active CN1108001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90037 WO2019000179A1 (zh) 2017-06-26 2017-06-26 一种馈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0159A CN110800159A (zh) 2020-02-14
CN110800159B true CN110800159B (zh) 2021-12-14

Family

ID=64740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2538.1A Active CN110800159B (zh) 2017-06-26 2017-06-26 一种馈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22816B2 (zh)
EP (1) EP3627620B1 (zh)
JP (1) JP6953561B2 (zh)
KR (1) KR102242282B1 (zh)
CN (1) CN110800159B (zh)
WO (1) WO2019000179A1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9034A (zh) * 2011-03-18 2013-12-18 新加坡国立大学 从生物流体中分离目标细胞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0723A (en) * 1983-01-03 1984-12-25 Raytheon Company Parallel plate lens antenna
US5194979A (en) 1991-06-07 1993-03-16 Gte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 Wideband optical amplifier-receiver system
JP3307155B2 (ja) 1995-05-22 2002-07-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高周波フィルタの設計方法および高周波フィルタ
US5677697A (en) * 1996-02-28 1997-10-14 Hughes Electronics Millimeter wave arrays using Rotman lens and optical heterodyne
US5943331A (en) * 1997-02-28 1999-08-2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Orthogonal code synchron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read spectrum CDMA communications
US5936588A (en) 1998-06-05 1999-08-10 Rao; Sudhakar K. Reconfigurable multiple beam satellite phased array antenna
DE102004016982A1 (de) * 2004-04-07 2005-10-27 Robert Bosch Gmbh Wellenleiterstruktur
DE102004059915A1 (de) * 2004-12-13 2006-06-14 Robert Bosch Gmbh Radarsystem
US7724197B1 (en) * 2007-04-30 2010-05-25 Planet Earth Communications, Llc Waveguide beam forming lens with per-port power dividers
US8698689B2 (en) 2008-11-28 2014-04-15 Hitachi Chemical, Ltd. Multi-beam antenna device
CN101707289A (zh) * 2009-11-06 2010-05-12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多波束天线
CN102403576A (zh) * 2011-09-01 2012-04-0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低副瓣罗特曼透镜天线
KR101306784B1 (ko) * 2011-12-30 2013-09-10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비대칭적 구조를 가지는 로트만 렌즈 및 이를 이용한 빔 성형 안테나
JP5966419B2 (ja) * 2012-02-20 2016-08-10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走査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装置
JP2013201686A (ja) 2012-03-26 2013-10-03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ロットマンレンズ
US9715609B1 (en) * 2013-03-11 2017-07-2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System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ing RFID tags
CN103532604B (zh) * 2013-09-30 2016-03-30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光波分复用技术的可编程波束成形网络
EP3120642B1 (en) * 2014-03-17 2023-06-07 Ubiquiti Inc. Array antennas having a plurality of directional beams
CN104091990B (zh) * 2014-07-16 2016-10-19 东南大学 一种多路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功分器
CN105281042B (zh) * 2014-07-16 2023-06-23 中电科微波通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裂缝波导天线、信号传输装置以及信号连续传输系统
CN106662750B (zh) * 2015-02-17 2021-03-12 奥斯特豪特集团有限公司 透视计算机显示系统
CN106257748A (zh) * 2016-08-31 2016-12-28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波束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9034A (zh) * 2011-03-18 2013-12-18 新加坡国立大学 从生物流体中分离目标细胞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27620A1 (en) 2020-03-25
CN110800159A (zh) 2020-02-14
EP3627620B1 (en) 2023-08-02
US11322816B2 (en) 2022-05-03
KR20200017527A (ko) 2020-02-18
JP6953561B2 (ja) 2021-10-27
EP3627620A4 (en) 2020-05-27
US20200136226A1 (en) 2020-04-30
KR102242282B1 (ko) 2021-04-20
JP2020526103A (ja) 2020-08-27
WO2019000179A1 (zh) 2019-01-03
WO2019000179A9 (zh) 2019-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39110B1 (en) Filter feed network and base-station antenna
US10297917B2 (en) Dual KA band compact high efficiency CP antenna cluster with dual band compact diplexer-polarizers for aeronautical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CN105304998B (zh) 一种新型宽带径向曲线渐变脊空间功率分配/合成器
CN109326863B (zh) 一种基于介质基片集成波导的双频滤波功分器
KR102000121B1 (ko) 마이크로스트립 패치 배열 안테나
KR101514155B1 (ko) 도파관 다이플렉서
CN103811833B (zh) 应用于超宽带频道和窄带频道的高隔离槽线双工器
CN104577268A (zh) 平面低通带通三工器
US9929471B2 (en) Very compact TM01 mode extractor
CN103779640B (zh) 微带双通带滤波器
JP2020504582A (ja) ビア・レス・ビームフォーマのための回路及び技術
Reiche et al. A dual circular combined K/Ka-band RF sensing feed chain for multi beam satellite antennas
US11228116B1 (en) Multi-band circularly polarized waveguide feed network
CN105489980A (zh) 高隔离度低通带通三工器
CN113193322A (zh) 一种改进型威尔金森功分器
CN110800159B (zh) 一种馈电设备
CN204375881U (zh) 平面低通带通三工器
Kou et al. A Ku band high power rectangular waveguide directional coupler's design
CN116111312A (zh) 基于主副不同脊波导宽带双定向耦合器及矢量网络分析仪
CN110739517B (zh) 一种一分三路单端-平衡式微波滤波功率分配系统
CN111029741B (zh) 天线阵列结构及通信设备
CN105762477A (zh) 一种多分枝耦合结构的x波段高温超导三工器及制备方法
CN102354806A (zh) 一种宽带天线
CN105322260A (zh) 电磁波模变换器
CN205752478U (zh) 一种多分枝耦合结构的x波段高温超导三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