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6205A - 一种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6205A
CN110786205A CN201911254487.5A CN201911254487A CN110786205A CN 110786205 A CN110786205 A CN 110786205A CN 201911254487 A CN201911254487 A CN 201911254487A CN 110786205 A CN110786205 A CN 1107862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er
tree
chopped
cultivation method
tre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544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晓星
张清洋
朱星考
胡建平
陈丽
练长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yuan County Edible Fungus Authority
Original Assignee
Qingyuan County Edible Fungus Author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yuan County Edible Fungus Authority filed Critical Qingyuan County Edible Fungus Authority
Priority to CN2019112544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862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86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62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具体涉及香菇栽培技术领域,所述剁花栽培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选场、做樯、剁花、遮衣、倡花、开衣和惊蕈,其中,所述剁花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种整根木头结构,根据树木直径的大小沿着树木纵向两边剁出两排或三排花口,花口上下两排呈品字形排列,其中,每一排相邻两个花口之间的距离为15‑20cm;树木纵向上设有多个水口,所述水口为两边向内凹的钝角口,与花口方向一致,树木端部设有流水口。本发明通过特有的树木结构以及栽培方法,充分地利用了自然环境,减少人力和设备的成本,实现了高产高品的香菇的原生态栽培。

Description

一种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以树木为基质的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下面的背景技术用于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而不能被认为是现有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按栽培基质不同主要分为代料栽培和段木栽培两种,其基本原理均是食用菌利用基质中的成分转化为营养物质来满足生长需求,以纤维素和木质素作为碳源,以韧皮部和木质细胞的原生质作为氮源,以导管中的有机或无机盐作为矿物质源。
代料栽培是将秸秆、玉米芯、棉籽壳、桑树枝等农作物下脚料包装成袋形成灭菌后,再接种食用菌种,是一种新型环保、不消耗大量木材资源的栽培技术,但由于与木材性质有明显差异,其栽培周期比段木栽培短,食用菌营养成富集时间短,品质比段木栽培差,产量上也没有得到明显提升,且基质材料用量大,同时又消耗大量包装辅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
现有的段木栽培技术一般是通过在段木上打孔接种,在通过人工管理段木,操作较代料栽培简单,其木材特有的水分、密度、纹理等结构特征,使栽培周期相对较长,营养成分能够得到良好富集,香菇品质高,但产量较低,且随着食用菌栽培规模的发展,此法对木材的需求不断加大,由此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因此正逐渐被代料栽培所取代。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除了香菇本身的食用价值,人们开始意识到香菇中一些物质成分拥有巨大的药用价值,例如提取物香菇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提高免疫和刺激干扰素形成等功能,有越来越多有关香菇提取物的药品、营养液和保健食品的推出,可见香菇研究的火爆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香菇现有的生产方式生产的香菇产量、品质都比较低。
人们再次把注意力汇集到段木剁花法这一古老的技艺,段木剁花技术源自于浙江龙泉、庆元、景宁三县,随着菇民的迁徙和文化的汇流,这一技术手法逐渐遍布全国甚至日韩,日本称其为“铊目法”。在近代由于段木剁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代料栽培技术的发展、高产量以及可实现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普及,这一技术淡出人们的视野。
但是随着研究的渗入,人们发现剁花法砍伐的树木并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随着一棵庞然大物的轰然倒塌并不意味着对于生态的破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百年树木,在森林生态的角度下是一位有丰功伟绩老臣的离去,在微生态的角度下是一座生态王国的建立,其运转时间可以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再者,袋料栽培技术需要在孢子接种后进行精细化管理如水分湿度、温度等条件,往往需要保温车间和温控湿控装置,增加了人工运营和设备购买成本。而树木剁花技术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干预,自成一体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通过其特有的段木结构进行自我水分调节,往往需要3-4年达到产量巅峰,且其后几年产量呈现70%-80%递减,依旧具有产出能力。
人们在追求到了数量的情况下,始追求质量,而树木剁花栽培法所生产的野生香菇无外界干预生产环境完全在自然条件下,有关研究表明同等条件下野生香菇所含有的香菇多糖远多于人工培育条件下的香菇。
树木剁花技术的实现一直以当地菇民的剁花经验为主,缺少量化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因此有必要产生新的香菇栽培技术,以低成本实现高品质高产量的香菇产出的目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
作为优选,所述方法包括:提供一种树木结构,先沿着树木纵向两边剁两排或三排花口,花口上下两排呈品字形排列,其中,每一排相邻两个花口之间的距离为15-20cm;树木纵向上设有多个水口,所述水口为两边向内凹的钝角口,与花口方向一致,所述树木端部设有流水口。
花口的剁花方法包括垂直剁花法、斜剁花法和穿山甲鳞剁花。树木的花口需一定程度的向坡下倾斜;材质越硬、水分越少的树木,为了更好的保存水分,花口越要倾斜。花口之间的间隔15~20cm,具体也与树木材质的软硬有关,材质越硬,花口距离越近。
作为优选,所述花口的剁口方向与海平面呈90°垂直,剁口与海平面呈垂直角度可以增加天然水分的流入且同时又不至于淤积腐烂段木。
作为优选,当月均降水量50毫米以下的时候,选择含水量50%以上的树木用于剁花;作为优选,当树木与海平面的角度为0°时候,花口深度需要穿过树皮到木质部,亦称之为“垂直剁花法”(如图2A)
作为优选,当月均降水量150毫米以上的时候,选择含水量45%以下的树木作树木;作为优选,当树木与海平面的角度为大于10°小于70°时候,花口深度需要穿过树皮到达韧皮部,亦称之为“斜剁花法”(如图2B),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斜剁花法”并非指花口剁花方向不垂直于海平面,而是在树木结构上一种直观的表现形态。
作为优选,当树木含水量为45-55%,当树木与海平面的角度为大于10°小于 70°时候,花口深度到达树皮内,亦称之为“穿山甲鳞剁花”(如图2C)。干旱的季节,通常选枫树、杜英等树木作为段木,因为此类树种含水量稍高,可在一定时间内腐烂;在多雨的冬季,通常选择红栲作为段木;其它树种一般没有过高的要求。树皮厚的树种较树皮薄的树种出菇晚,但是所产香菇质量更好。根据树木的胸径确定花口的排列行数,一般胸径25cm以上的树木,一边各剁两排花口,两排花口交错排列,花口的倾斜程度与坡度和材质的软硬有关。一些水分含量少、胸径达到30~40cm的树木,其树皮较硬,难以一刀砍到木质部,便采用穿山甲鳞式的花口样式,这种花口分布密集,倾斜程度最大,利于接收储存外界水分,花口深度可穿过树皮到达韧皮部的2/3处,花口之间间隔1.5cm。现例举一些树木对应剁花方式的选择,胸径40cm以上的红栲一般均采用穿山甲鳞花口;枫树水分含量较高,为了减缓腐烂速度,更长时间的出菇,花口垂直树干,花口较深,砍到木质部内2.3~2.4mm处,一般胸径20cm的枫树花口之间间隔22cm;栎树花口根据坡度有一定程度的倾斜,花口深度为木质部内约2mm处;一般胸径7~8 cm的栎树两花口间隔15cm;东南石栎花口根据坡度有一定程度的倾斜,花口深度为木质部内约8~10mm处;板栗树水分含量较枫树少,花口需要一定程度的倾斜利于储水树龄较小的板栗、栲树,花口深度为木质部内约1mm处;树龄较大的板栗、栲树,花口深度为木质部内约2.6mm处。
作为优选,所述水口:a.两口面所成夹角为75°;b.口面斜面长5mm;c.水口相邻间隔为3m-4m;d.水口长度为第一排花口顶端到最后一排花口末端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流水口设置在树木端口两侧,切口方向与海平面呈0°,深度为2cm。水口发挥储蓄部分水分的功能,流水口能更好使树木自发地调节内部的水分含量。
作为优选,所述的树木先自上而下去除树干上大部分的枝丫,保留2-3分枝,再砍倒树干。每年冬至(12月下旬)到立春(2月上旬),最迟清明前(4月上旬),利用地形,从下而上,定向将树木砍倒。树木落土时,材质较硬的树木最好整根与地面接触,而且摆放在坡度越小的地方,这样便于均匀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加速菌种发菌速度;材质娇嫩、水分较多的树木与地面连接2~3个点,其余部位下方清除杂草,使树木与土壤不接触即可。
本发明的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选场、做樯、剁花、遮衣、倡花、开衣,所述“剁花”手法采用上文提到的手法。
作为优选,所述的选场选择海拔300-700m之间,冬季平均温度11-21℃夏季平均气温19-28℃、郁闭度为0.7,雨量丰富年降水量达1600-2000毫米、土质肥沃富含腐殖质且靠近水源的沙质壤土。香菇的适宜生长温度为5℃~20℃,大山中野生香菇一般在风雪或冰冻气温回升后大量生长。菇场必选在树木丰富,山势开阔,空气流通,坐北朝南,冬季阳光充足、温暖,夏季凉爽,日夜温差大,段木长势旺盛、营养丰富的山腰处。同时,菇场选择也要注意靠近水源,这样操作方便,节省劳力,综合经济效益较好。林分选择:枫树、栲树、板栗、米槠均是菇民常用作段木的树种;林内除了段木分布外,需要有杂木生长用于遮荫。所选林地不能全部成林,各年龄段的不同树种需均匀分布,通常50~100棵树/亩的林地,需有成年树30~50棵,这样既有利于树木的遮荫,又有利于幼树的生长。香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是阔叶树,所以基础条件还是要有丰富的林木资源。阔叶林除几种含有杀菌成分的树种外,基本都能栽培香菇,但因剁花法属自然状态下的出菇,产量性状就与树种有很大的关系,常将其分别列为上等树、中等树、下等树。例如红栲为上等菇树,而橄榄(山杜英)出菇虽快,剁花也易成功,但产量及质量均不如前者。大部分菇场除栽培香菇外,从未进行过伐木、砍樵、造林等人工作业,林地内随处都有老朽腐木,且腐木上有香菇生长,林地腐殖层深厚、落叶腐烂快,唯有此类深山老林资源丰富,最符合剁花法栽培要求。
光照适宜:菇山上不但需要适宜的树种,还需要各类长势较好的树种为香菇创造优越的生长环境。由于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孢子萌发需在暗光或弱光下进行,因此需要生长良好的遮荫木材为段木遮挡光照。而香菇是需光性真菌,强度适合的漫散光是香菇生长的必要条件。虽然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但在完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香菇子实体不能形成,即使已经形成的子实体也会停止生长,而散光则能刺激原基和子实体的形成,因此菇场要选在夏季荫凉,冬季光照充足的地方。
通风良好:剁花法香菇栽培一定要在通风良好地方。通风良好的菇场,孢子流动性强,香菇成活机率高,树木不容易腐烂,出菇时间长。香菇属好气性菌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吸收空气中的O2,排出CO2。当空气不流通,CO2积累过多,O2不足时,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都有抑制作用从而出现盖小、柄长的畸形菇。同时,空气不流通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加速树木腐烂,影响出菇时长。因此,不论发菌还是出菇必须选择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这样既有利于香菇的生长,同时也有利于孢子的成活、降低树木的腐烂速度。
气候良好:根据一些植物生长、气候来判断,如盛长凤尾藓类植物、继木之山场,气候良好;凡林地蕨类植物生长旺盛者,土瘦干燥,不宜栽培香菇。以枫树抽芽较早为“好”,伐后萌芽有力,更新速度快,凡此类山,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有效积温大于背阴山场;山场落叶层薄,黄泥透面山水“好”,头年落叶,次年烂掉,说明冬季气温、光照等适宜香菇菌丝发育;最好的山场,在泥面会有一层锡箔样的腐殖层,但这种山场是很难遇到的;山场地面上有沙样的岩石,土壤肥力不足。
作为优选,所述的做樯与常规伐木不同,要先爬上树干去其枝丫,留下少量枝丫和尾枝,使树干既能蒸发多余的水分,又能在缺少水分时吸收空气或土壤中的水分。若不先剔除枝桠,树木难以充分触地而吸水保湿,同时,先剔枝桠也可避免巨大的树枝在伐倒时,压坏幼林,含水量较多的树木朝山坡上倒,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利于调节树木内的水分平衡。树木砍倒后,在菇树上留一部分枝叶,继续发挥蒸腾水分作用,以调节树木干湿程度,适宜香菇孢子的自然繁殖,称为“抽水”。树木大的分枝去掉后,根据不同树种的水分保持情况留下少量枝杈,既可蒸发树干中的多余水分,也可吸水保湿,一般留枝留在头部,两边或上方。枫树水分含量较多,树梢部位保留3根分枝,去掉分枝梢头;栲树一类水分适中的树种,在树梢的部位留1~2分枝,去掉分枝梢头;板栗一类水分含量较少的树种,树梢部位仅保留1根分枝即可,去掉分枝梢头。
作为优选,所述的遮衣是利用树木周围的植被以及枯落物对树木进行遮盖,遮阴度为70%。剁花之后,以一定数量的树枝、树叶等物覆盖树木,防止烈日暴晒,这一环节叫“遮衣”。遮衣一般用树木上去掉的枝条,不同树种遮衣厚度不同,落叶树种遮衣的厚度要大于常绿树种,遮七分,留三分孔隙,因为几乎为自然条件情况下栽培,遮衣能避免树木过度干燥,由此保持相对稳定的湿度。遮衣要均匀覆盖,先粗后细,厚薄适度,蔽阳通风,保持水分,让其发菌。
作为优选,所述的倡花是在做樯一年之后,检查发菌情况,处理不好的树木,清理四周杂草。做樯一年之后,有些树种段木在适宜的小环境下,菌丝生长发育比较快,树木上就有少量香菇生长,称之为“倡花”。保留刚长出的小香菇,使其孢子和菌丝能向附近其它树木延伸。从遮衣之后到开衣这段时间主要是整理遮衣,检查发菌情况,提高产菌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开衣指做樯两年之后,揭去树木遮盖的枝叶,将四周的枝叶清理焚烧。开衣要把遮盖在树木上的枝叶揭去,让菌丝进一步萌发,长出更多的子实体,同时为了防止野生动物采食,还需在附近设下陷阱保护菌。
在一些优选方案中,当遇到菌丝发育良好而不出菇的情况,可以采用惊蕈的方法。用振动的方法刺激菌丝体,使菌丝断裂,调整改善菌丝对氧气的需求,促使其形成子实体,达到出菇的目的,这就叫“惊樯”或“惊蕈”,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用木杵同时敲击两侧花口,各敲击一次,力度保证能震荡到树木内的菌丝又不能太大力伤害树皮。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香菇原生态栽培的树木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树木纵向两边具有两排或三排花口,所述花口上下两排呈品字形排列,其中,每一排相邻两个花口之间的距离为15-20cm;树木纵向上设有多个水口,所述水口为两边向内凹的钝角口,与花口方向一致,所述树木端部设有流水口。
作为优选,所述花口的剁口方向与海平面呈90°垂直。
作为优选,当月均降水量50毫米以下的时候,所述树木为含水量50%以上的树木。
作为优选,当月均降水量150毫米以上的时候,所述树木为含水量45%以下的树木。
作为优选,当所述树木与海平面的角度为0°的时候,所述花口深度穿过所述树木的树皮到达木质部。
作为优选,当所述树木与海平面的角度为大于10°小于70°的时候,所述花口深度穿过所述树木的树皮。
作为优选,当所述树木含水量为45-55%,所述树木与海平面的角度为大于10°小于70°的时候,所述花口深度穿过所述树木的树皮到达形成层。
作为优选,所述水口:
a.两口面所成夹角为75°;
b.口面斜面长5mm;
c.水口相邻间隔为3m-4m;
d.水口长度为第一排花口顶端到最后一排花口末端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流水口设置在树木端口的两侧,切口方向与海平面呈0°,深度为2cm。
作为优选,所述树木先自上而下去除树干上大部分的枝丫,保留顶部2-3分枝。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以及一种用于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的树木结构,本申请通过特有的树木结构以及栽培方法,充分地利用了自然环境,减少人力和设备的成本,实现了高产高品的香菇的原生态栽培。
附图说明
图1为树木剁花立体图;
图2A为垂直剁花的树木结构剖面图;
图2B为斜剁花的树木结构剖面图;
图2C为穿山甲鳞的树木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栽培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选场、做樯、剁花、遮衣、倡花、开衣。选场选择海拔300-700m之间,冬季平均温度11-21℃夏季平均气温19-28℃、郁闭度为0.7,雨量丰富年降水量达1600-2000毫米、土质肥沃富含腐殖质且靠近水源的沙质壤土。
选择含水量40-45%的且胸径40-50cm的红栲作为段木,采用穿山甲鳞剁花法在树木两边间隔15cm各剁两排花口,花口深入到树皮内,花口上下两排呈品字形排列,树木上设有若干水口,水口为两边向内凹的钝角口,与花口方向一致,侧面设有流水口。所述水口:a.两口面所成夹角为75°;b.口面斜面长5mm;c.水口相邻间隔为3m-4m;d.水口长度为第一排花口顶端到最后一排花口末端的距离。流水口设置在树木端口两侧,切口方向与海平面呈0°,深度为2cm。
做樯先自上而下去除树干上大部分的枝丫,保留2-3分枝,再砍倒树干。利用段木周围的植被以及枯落物对段木进行遮盖,遮阴度为70%。在做樯一年之后,检查发菌情况,处理不好的段木,清理四周杂草。做樯两年之后,揭去段木遮盖的枝叶,将四周的枝叶清理焚烧。实验组中包括三组平行实验,其后给出的数据均采用平均值。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栽培方法包括选场、做樯、剁花、遮衣、倡花、开衣都与实施例 1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做樯的树木为含水量为40-50%且胸径40-50cm的板栗,所述花口间隔为15c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栽培方法包括选场、做樯、遮衣、倡花、开衣都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做樯的树木为含水量50%以上且胸径为40-50cm的枫树,采用垂直剁花法,所述花口间隔为15cm。
表1不同树种含水量
Figure BDA0002309858950000081
表2不同树种作为段木平均年产量(单位KG干重)
实验组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第一年 0.52 0.63 0.49
第二年(当旺) 6.38 1.75 5.27
第三年 4.60 2.26 3.89
第四年 1.22 2.00 0.50
第五年 0.50 1.33 0.10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树木因为本身含水量的不同其对应剁花方式不同,含水量比较低的树木适用于穿山甲鳞式剁花法,含水量较低其本身木质部有机物累积较多,产菇年份也会对应延长;含水量较多的树木适用于垂直剁花方法和斜剁花法。当旺指产菇量最多的那一年通常在第二年。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栽培方法包括选场、做樯、剁花、遮衣、倡花、开衣都与实施例 1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花口间隔为5c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栽培方法包括选场、做樯、剁花、遮衣、倡花、开衣都与实施例 1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花口间隔为10cm。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栽培方法包括选场、做樯、剁花、遮衣、倡花、开衣都与实施例 1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花口间隔为18cm。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栽培方法包括选场、做樯、剁花、遮衣、倡花、开衣都与实施例 1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花口间隔为20cm。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栽培方法包括选场、做樯、剁花、遮衣、倡花、开衣都与实施例 1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花口间隔为30cm。
表3不同实施例花口间隔的香菇平均当旺年产量(单位KG干重)
实验组 实施例1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当旺年产量 6.38 4.89 6.59 5.69 5.87 1.23
表4不同实施例花口间隔的香菇总产量(单位KG干重)
实验组 实施例1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总产量 13.22 9.81 10.40 14.08 13.65 6.17
从表3可以看出花口间距的不同会明显影响产率,实施例1、6、7在间距为15-20cm时较高,间距过大导致菌丝不能很好的在段木延伸,会延迟当旺来临的年限产率较低,因此实施例8最低;结合表3和表4,实施例4、5当旺年产量与实施例1、6、7相近甚至高过,但香菇的总产量降低,同时花口间隔较小,花口数量增加,加重了工作量,综上所述,花口间距优选15-20cm。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栽培方法包括选场、做樯、遮衣、倡花、开衣都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点在于采用垂直剁花法,所述剁花的花口垂直深入到树木形成层。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的栽培方法包括选场、做樯、遮衣、倡花、开衣都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点在于采用垂直剁花法,所述剁花的花口垂直深入到树木木质部。
表5不同实施例花口深度的香菇平均当旺年产量(单位KG干重)
案例 实施例1 实施例9 实施例10
当旺年产量 6.38 3.25 4.25
从表5中看出水分含量比较低的树木例如实验组所用的红栲,当花口深度深入到树皮为最佳,菌种可以顺利入侵段木内部即可。
对照例1
本对照例为打孔段木栽培技术,其余实施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点在于利用打孔机钻取直径1cm深度5mm的洞眼作为剁花的替代。
结合下表我们可以发现,树木剁花栽培法对照打孔段木栽培法,打孔段木栽培法当旺年产量高于剁花法但是后续几年其总产量急速降低,而剁花树木栽培方法在当旺年后甚至会有“二旺、三旺”这取决于木材胸径大小和含水量高低,当旺之后的几年时间内会以上一年产量的70%-80%的比率持续出菇。
表6不同实施例栽培技术(单位KG干重)
Figure BDA000230985895000011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一种树木结构,先沿着树木纵向两边剁两排或三排花口,花口上下两排呈品字形排列,其中,每一排相邻两个花口之间的距离为15-20cm;树木纵向上设有多个水口,所述水口为两边向内凹的钝角口,与花口方向一致,所述树木端部设有流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口的剁口方向与海平面呈90°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月均降水量50毫米以下的时候,选择含水量50%以上的树木用于剁花。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月均降水量150毫米以上的时候,选择含水量45%以下的树木用于剁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砍伐后的树木与海平面的角度为0°的时候,花口深度需要穿过树皮到木质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树木与海平面的角度为大于10°小于70°的时候,花口深度需要穿过树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树木含水量为45-55%,树木与海平面的角度为大于10°小于70°的时候,花口深度需要穿过树皮到达形成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口:
a.两口面所成夹角为75°;
b.口面斜面长5mm;
c.水口相邻间隔为3m-4m;
d.水口长度为第一排花口顶端到最后一排花口末端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口设置在树木端口的两侧,切口方向与海平面呈0°,深度为2c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木先自上而下去除树干上大部分的枝丫,保留顶部2-3分枝,再砍倒树干。
CN201911254487.5A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 Pending CN1107862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4487.5A CN110786205A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4487.5A CN110786205A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6205A true CN110786205A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47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54487.5A Pending CN110786205A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862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3535A (zh) * 2022-09-20 2022-12-02 庆元县食用菌产业中心(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 一种用于香菇菌种的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7693A (zh) * 2008-11-20 2010-04-28 东北林业大学 仿野生地栽黑木耳生产技术
CN104686191A (zh) * 2014-12-31 2015-06-10 天津市金三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香菇出菇移植的方法
CN105409575A (zh) * 2014-09-17 2016-03-23 青岛诚一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山地香菇的栽培方法
CN105900665A (zh) * 2016-05-18 2016-08-31 江苏道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棚内铁皮石斛与灵芝立体种植的方法
CN108142206A (zh) * 2017-12-29 2018-06-12 谢远泰 一种杂树蔸短椴木人工栽培茶树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7693A (zh) * 2008-11-20 2010-04-28 东北林业大学 仿野生地栽黑木耳生产技术
CN105409575A (zh) * 2014-09-17 2016-03-23 青岛诚一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山地香菇的栽培方法
CN104686191A (zh) * 2014-12-31 2015-06-10 天津市金三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香菇出菇移植的方法
CN105900665A (zh) * 2016-05-18 2016-08-31 江苏道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棚内铁皮石斛与灵芝立体种植的方法
CN108142206A (zh) * 2017-12-29 2018-06-12 谢远泰 一种杂树蔸短椴木人工栽培茶树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寿橙著: "《中国香菇栽培史》", 31 May 2013, 西泠印社出版社 *
张素祥 罗宽华: "《香菇》", 31 March 1980, 广东科技出版社 *
李志超等编著: "《食用菌名特产品栽培新技术》", 31 May 2005,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龙泉、李师頤: "《改良段木种菰术》", 30 April 1939, 中国农业书局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3535A (zh) * 2022-09-20 2022-12-02 庆元县食用菌产业中心(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 一种用于香菇菌种的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CN115413535B (zh) * 2022-09-20 2024-04-30 庆元县食用菌产业中心(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 一种用于香菇菌种的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96288B (zh) 一种林下仿野生生态栽培桑黄的方法
CN101803524B (zh) 四倍体刺槐硬枝扦插繁殖方法
CN101816251B (zh) 一种四倍体刺槐扦插繁殖方法
CN111837783B (zh) 一种油茶大杯苗培育方法
CN103918486A (zh) 一种双季槐栽培管理方法
CN102771297B (zh) 一种栓皮栎幼苗的培育方法
CN113141964B (zh) 一种亚热带地区长效碳中和林的种植方法
CN101707964A (zh) 大乌芦叶樱桃及滕县大红樱桃拱棚半遮荫绿枝扦插繁殖方法
CN105309201B (zh) 一种茯苓生料栽培的方法
CN110663487A (zh) 一种中药材循环种植方法
CN105941066A (zh) 一种预防梨树主干病害的梨树栽培方法
CN108887077B (zh) 一种高效育种的野生赤灵芝栽培方法
CN108174737A (zh) 一种油茶栽培修剪方法
CN103039271B (zh) 在活体乔木或树桩上种植灵芝的方法
CN105230431B (zh) 一种速生树种超短轮伐期扦插造林栽培方法
CN107094576A (zh) 一种高效繁殖北美红杉扦插苗方法
CN108718892B (zh) 提高高原酿酒葡萄中花色苷和总酚类含量的种植方法
CN108094046B (zh) 一种人工林下仿野生袋料桑黄栽培方法
CN108551974A (zh) 一种黑木耳的野生栽培方法
CN110786205A (zh) 一种香菇原生态剁花栽培方法
CN108142207B (zh) 一种自然林下仿野生袋料桑黄栽培方法
CN116267415A (zh) 一种利用竹片制备竹荪栽培培养基的方法
CN103782789A (zh) 无瓣海桑幼苗培育方法
CN107439295A (zh) 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果树、茶树、松柏间作的种植方法
Rédei et al. Ecology and management of black walnut (Juglans nigra L.) in Hunga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