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3666A - 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 Google Patents

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3666A
CN110783666A CN201810860216.3A CN201810860216A CN110783666A CN 110783666 A CN110783666 A CN 110783666A CN 201810860216 A CN201810860216 A CN 201810860216A CN 110783666 A CN110783666 A CN 1107836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strip
strip line
section
phase shifter
slid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602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福伟
刘新明
李茂斌
李渭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6021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8366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8116 priority patent/WO2020024893A1/zh
Priority to EP19843956.4A priority patent/EP3823089A4/en
Publication of CN110783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3666A/zh
Priority to US17/161,550 priority patent/US11870157B2/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18Phase-shifters
    • H01P1/184Strip line phase-shif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3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 H01Q3/3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mechanical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3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 H01Q3/3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electrical means
    • H01Q3/3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electrical means with variable phase-shif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3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 H01Q3/3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electrical means
    • H01Q3/4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electrical means with phasing matri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Waveguide Switches, Polarizers, And Phase Shif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相器及包括所述移相器的电调天线。所述移相器包括腔体、金属带线、滑动介质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将所述金属带线固定于所述腔体内,使得所述金属带线的传输部悬置于腔体内,不需要将金属带线设置于基板上,减少了基板对于信号能量的损耗,并减少由于所述信号能量损耗而产生的热量,降低所述移相器对于散热及内部结构件耐热性能的要求。

Description

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电调天线是覆盖网络的关键设备之一。电调天线通过其中的关键部件移相器实现垂直波束下倾角度的连续可调,使得网络覆盖更加灵活。具体的,电调天线的原理在于改变流经移相器并馈入辐射单元的信号的相位,进而改变天线所形成的垂直波束的下倾角度。因此,移相器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电调天线的性能,特别是移相器模块本体的损耗,将直接影响电调天线的增益和移相器内部结构的散热及其内部结构的耐温可靠性等,因此低损耗移相器的需求已经成为主流趋势之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低损耗的移相器以及电调天线。
包括腔体、金属带线、滑动介质、固定件、信号输入端子及信号输出端子,所述金属带线与所述信号输入端子和所述信号输出端子电连接,所述金属带线包括传输部及与所述传输部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固定部连接,以将所述金属带线固定于所述腔体内,所述传输部悬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滑动介质设于所述腔体内并可相对所述金属带线的传输部移动,通过所述滑动介质相对所述传输部的移动,改变所述信号输出端子输出的信号的功率及相位。
本申请中,通过将所述滑动介质与所述金属带线进行相对移动,以改变所述信号输入端子与信号输出端子之间的传输段上所述滑动介质覆盖的所述金属带线的面积,从而使得所述所述信号输入端子至所述信号输出端子之间的传输段内的介质的等效介电常数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从该所述信号输出端子输出的信号的功率及相位。并且,本申请中,所述金属带线为金属线形成的结构,通过固定件将金属带线固定于腔体内,使得所述金属带线的传输部悬置于腔体内,不需要将金属带线设置于基板上,减少了基板对于信号能量的损耗,并减少由于所述信号能量损耗而产生的热量,并降低所述移相器对于散热及内部结构件耐热性能的要求。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金属带线包括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金属带线的一端抵靠所述腔体的内壁,以使所述金属带线在所述腔体内定位。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将所述金属带线悬置于所述腔体的内部,并限制所述金属带线在所述腔体内进行垂直于所述金属带线方向的移动,使得所述金属带线上传输的信号能够在所述腔体内进行有效传输。
其中,所述腔体包括相对的第一内壁及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金属带线的第一表面相对,所述第二内壁与所述金属带线的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一内壁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金属带线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二内壁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金属带线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的配合,以实现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侧限位或者两侧限位,并通过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二凹槽对所述第一固定件的限位,实现所述金属带线在所述腔体内定位。具体的,限制所述金属带线在腔体内平行所述金属带线平面并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一部分上远离所述金属带线的一端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二部分远离所述金属带线的一端设置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内壁上设置第一凸起,在所述第二内壁上设置第二凸起,并使得所述第一凸起收容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凸起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从而实现金属带线在所述腔体内的定位。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为分开的两个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固定连接以将所述金属带线夹紧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固定件可以为一个或者为沿所述金属带线延伸方向的多个。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输入端子及信号输出端子分布于所述金属带线的同一侧,所述信号输入端子及信号输出端子间隔设于所述金属带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于所述金属带线上,且与所述信号输入端子及信号输出端子位于所述金属带线的同一侧。
通过将所述第一固定件设于所述金属带线上设有所述信号输入端子及信号输出端子的一侧,使得所述第一固定件能够对所述金属带线设有所述信号输入端子及信号输出端子的一端具有较好支承效果,从而避免所述金属带线连接信号输入端子及信号输出端子的一侧受力较大而造成的所述金属带线的不平稳问题。
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输入端子及信号输出端子可以设于所述金属带线的两侧,在所述金属带线的两侧均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件,以保证所述金属带线的平稳。
本申请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设于所述金属带线的第一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金属带线的一端均抵靠所述腔体的内壁,以使所述金属带线在所述腔体内定位。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所述金属带线上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固定件,将使得所述第二固定件远离所述金属带线的一端抵靠所述腔体的内壁,从而实现所述金属带线在所述腔体垂直于所述金属带线方向的定位,限制所述金属带线在腔体内进行垂直于所述金属带线方向的移动。其中,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第一固定件的一侧并与第一固定件间隔设置,从而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能够对所述金属带线的各个位置进行多点支撑,使得所述金属带线在腔体内更加的稳定。
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穿透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所述腔体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开孔相对于的穿孔,限位件穿过所述穿孔及所述开孔,以将所述金属带线固定于所述腔体内,并限制所述金属带线在腔体内任意方向的移动,限制所述金属带线在所述腔体内的位置,保证所述移相器的品质。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为分开的两个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固定连接以将所述金属带线夹紧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
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介质为平板状,所述滑动介质为位于所述金属带线的第一平面或第二平面一侧;或者,所述滑动介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平面一侧及第二平面一侧。本申请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仅在所述金属带线的一面或者相对的两面设置所述滑动介质,以根据需要在移动所述滑动介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得到改变不同的相位。具体的,在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均设置所述滑动介质相较于仅在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一侧设置所述滑动介质来说,移动所述滑动介质相同的距离,该段距离内的所述传输段内介质的介电常数变化较大,即相位变化较大。并且,位于所述金属带线任一表面的所述滑动介质可以为一个整体结构,或者由多个分体结构拼接形成。
进一步的,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将两个所述滑动介质固定在一起,从而能够同步移动两个所述滑动介质,方便操作。
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介质及所述金属带线均包括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及连接所述第一区段及所述第二区段的连接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在垂直于所述金属带线延伸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区段错开;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一区段层叠于所述金属带线的第一区段上并相对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一区段移动,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二区段层叠于所述金属带线的第二区段上并相对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二区段移动;所述第二固定件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垂直于所述金属带线延伸方向上,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一区段位于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二区段的同侧,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一区段的滑动方向上,以限定所述滑动介质相对所述金属带线的行程。
在垂直于所述金属带线延伸方向上,另一个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二区段位于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一区段的同侧,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二区段的滑动方向上,以限定所述滑动介质相对所述金属带线的行程。
本实施方式的所述移相器,所述滑动介质相对所述金属带线时,其相对于所述金属带线的移动距离会受到所述第二固定件的限制,从而防止所述滑动介质从所述金属带线表面脱离而不能调节相位,即保证所述金属带线与所述滑动介质在垂直于所述金属带线方向至少有部分重合,并能够改变所述滑动介质在所述金属带线上的覆盖面积,以改变输出信号的相位。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介质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导槽,所述第二固定件插设于所述导槽内并沿所述导槽移动,所述导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金属带线的方向相同。通过在所述滑动介质上设置所述导槽,避免所述第二固定件对所述滑动介质滑动的影响,并通过所述导槽及所述第二固定件的配合,限定所述滑动介质相对所述金属带线的行程,避免所述滑动介质从所述金属带线上脱离。
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带线的传输部包括金属线弯曲形成的波浪形结构。通过在所述金属带线上设置所述波浪线区段,使得形成所述金属带线的金属线的长度一定时,尽量缩短移相器的长度,使得能够实现精细的移相控制的同时,尽量减小移相器的体积,便于移相器与其它结构进行集成。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带线包括多个子金属带线,各所述子金属带线之间射频连接。
本申请一中实施方式中,所述移相器还包括滑动介质驱动件,所述滑动介质驱动件与所述滑动介质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介质相对所述金属带线进行移动。
所述电调天线包括辐射单元及所述移相器,所述辐射单元与所述移相器的输出端口射频连接,以通过所述移相器改变馈入辐射单元的信号的相位。由于本申请的所述移相器对其中传输的信号能量具有较低的损耗,因而使得通过所述移相器馈入所述辐射单元中的信号具有较大的能量,从而增大所述电调天线的增益。并且,由于所述移相器内由于传输的信号能量损耗产生的热量较少,使得所述电调天线的移相器内各结构的耐温可靠性增强。
其中,所述辐射单元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所述辐射单元与所述移相器的信号输出端口射频连接。并且,所述电调天线中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独立的所述移相器,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申请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述电调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述移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述移相器的金属带线及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述移相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所述移相器的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移相器中金属带线与滑动介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移相器中金属带线与滑动介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调天线1000,电调天线1000包括移相器100以及与移相器100射频连接的辐射单元200,需要通过辐射单元200辐射出去的信号经过移相器100改变至需要的相位,再通过辐射单元200辐射出去。其中,所述射频连接包括电连接或者耦合连接等。其中,辐射单元20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辐射单元200与所述移相器100的信号输出端口射频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移相器100为长条状。所述辐射单元200为五个,且五个所述辐射单元200沿所述移相器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辐射单元200为辐射天线。进一步的,所述电调天线10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独立的所述移相器100,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移相器100包括腔体10、金属带线20、滑动介质30及固定件40。所述移相器100还包括信号输入端子21及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信号输出端子22,所述信号输入端子21及所述信号输出端子22设于所述金属带线20延伸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并与所述金属带线20电连接。所述金属带线20、所述滑动介质30以及信号输入端子21及信号输出端子22均收容于所述腔体10内。所述金属带线20包括固定部以及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传输部,所述固定件40与所述金属带线20的固定部连接,并将金属带线20固定于腔体10内,并使金属带线20的传输部悬置于所述腔体10内,实现金属带线20在腔体10内的稳定的定位,保证移相器100的品质。本实施例中,金属带线20上设有固定件40的区域为所述固定部,所述金属带线20除所述固定部外的其它部分为传输部。所述滑动介质30设于所述金属带线20的表面并可相对所述金属带线20移动,以改变所述信号输入端子21与信号输出端子22之间的传输段上所述滑动介质30覆盖的所述金属带线20的面积,从而使得所述信号输入端子21至所述信号输出端子22之间的传输段内介质的等效介电常数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从该所述信号输出端子22输出的信号的功率及相位。其中,“所述信号输入端子21与信号输出端子22之间的传输段”是指信号从所述信号输入端子21传输至信号输出端子22的信号传输路径。
具体的,需要辐射出去的信号通过所述信号输入端子21传输至所述腔体10中,并通过所述腔体10内的介质进行沿所述金属带线20方向传输至所述信号输出端子22。其中,所述腔体10内的介质包括层叠于所述金属带线20表面的滑动介质30以及位于所述金属带线20周围的空气。当所述滑动介质30沿所述金属带线20进行移动时,所述信号输入端子21至所述信号输出端子22之间的传输段内的介质的等效介电常数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该信号从所述信号输出端子22传输出来的信号的相位发生变化。例如,所述滑动介质30移动前,所述传输段内的介质仅有金属带线20与腔体10之间的的空气;而当所述滑动介质30移动一定距离后,所述滑动介质30移动至该传输段内,从而使得所述传输段内的介质包括滑动介质30以及该传输段内的所述金属带线20与腔体10之间的空气,从而使得所述传输段内的介质的等效介电常数发生变化,,所述信号输出端子22输出的信号的相位即会发生变化。并且,连续的移动所述滑动介质30时,所述传输段内的滑动介质30的面积不断的变化,即使得所述传输段内的介质的等效介电常数发生变化,最终使得所述信号输出端子22输出的信号的相位能够进行连续的变化。因此,本申请中,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移动所述滑动介质30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得辐射出去的信号具有所需的相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相器具有一个信号输入端子21及五个信号输出端子22,所述信号输入端口21及所述信号输出端口22均位于所述金属带线20的一侧。所述信号输入端子21位于所述金属带线20的中间区域,五个所述信号输出端子22分置于所述信号输入端子21的两侧。并且,所述信号输入端子21至每个所述信号输出端子22之间的距离均不相同,从而使得从每个所述信号输出端子22输出的信号的相位均不相同。具体的,五个所述信号输出端子22分别为沿所述金属带线20延伸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子221、第二信号输出端子222、第三信号输出端子223、第四信号输出端子224以及第五信号输出端子225。其中,第一信号输出端子221、第二信号输出端子222、第三信号输出端子223位于所述信号输出端21的一侧,所述第四信号输出端子224以及第五信号输出端子225位于信号输出端21的另一侧。
本申请中,所述金属带线20为金属线或者金属板等金属件加工形成的金属带状结构,金属。通过固定件40将金属带线20固定于腔体10内,使得所述金属带线20的传输部悬置于腔体内,不需要将金属带线设置于基板上,减少了基板对于信号能量的损耗,增大所述电调天线1000的增益。并且,能够减少由于所述信号能量损耗而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所述移相器100对于散热及内部结构件耐热性能的要求,增强所述电调天线1000内各结构的耐温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带线20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带线20可以包括沿多个子金属带线20,多个子金属带线20之间射频连接形成所述金属带线20。
进一步的,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带线20的传输部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间隔设置的波浪线区段23,所述波浪线区段23为金属线或金属板加工形成的波浪形结构。通过将波浪形结构,使得形成所述金属带线20的金属线的长度一定时,尽量缩短移相器100的长度,使得能够实现精细的移相控制的同时,尽量减小移相器100的体积,便于移相器100与其它结构进行集成。
请参阅图2至图4,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40包括一个或多个沿所述金属带线2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固定件41。所述第一固定件41设于所述金属带线20的一侧并与所述金属带线20表面垂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41为一个,且所述第一固定件41固定于所述金属带线20连接所述信号输入端子21及信号输出端子22的一侧,所述信号输入端子21及信号输出端子22穿过所述第一固定件21并与所述辐射单元200进行电连接或者传输连接。所述金属带线20包括第一表面20a及与所述第一表面20a相对的第二表面20b,所述第一固定件41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表面20a的第一部分411,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表面20b的第二部分412。所述第一部分411及所述第二部分412远离所述金属带线20的一端抵靠所述腔体10的内壁,以使所述金属带线20在所述腔体10内定位。即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41将所述金属带线20悬置于所述腔体10的内部,并限制所述金属带线20在所述腔体10内进行垂直于所述金属带线20方向的移动,使得所述金属带线20上传输的信号能够在所述腔体10内进行有效传输。并且,通过将所述第一固定件41固定于所述金属带线20连接有信号输入端子21及信号输出端子22的一侧,使得所述第一固定件41能够对所述金属带线20设有所述信号输入端子21及信号输出端子22的一端具有较好支承效果,从而避免所述金属带线20连接信号输入端子21及信号输出端子22的一侧受力较大而造成的所述金属带线20的不平稳问题。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输入端子21及信号输出端子22可以位于所述金属带线20的两侧,并在所述金属带线20的两侧均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件41,以通过位于金属带线20两侧的所述第一固定件41支承位于金属带线20两侧的信号输入端子21或者信号输出端子22以保证所述金属带线20的平稳。
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固定件41为绝缘材料制成,从而避免所述第一固定件41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41中未与所述金属带线20接触的部分可以为金属材料,或者在绝缘的所述第一固定件41的外表面设有金属层,从而保证不影响对信号传输的同时,能够实现良好的支撑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件41的第一部分411及所述第二部分41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第一固定件41的第一部分411及所述第二部分412为分开的两个部分,所述第一部分411与所述第二部分412固定连接以将所述金属带线20夹紧于所述第一部分411与所述第二部分412之间。具体的,所述第一部分411与所述第二部分412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为焊接、粘贴等方式,或者进行扣合或者通过螺钉固定等各种便于拆分的固定方式。并且,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固定件41可以为一个或者为沿所述金属带线20延伸方向的多个。
请再次参阅图4,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40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固定件42。所述第二固定件4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41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41间隔设置。并且,多个所述第二固定件42分设于所述金属带线20的不同位置。从而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41及第二固定件42能够对所述金属带线20的各个位置进行多点支撑,使得所述金属带线20在腔体10内更加的稳定。所述第二固定件42包括设于所述金属带线20的第一表面20a的第一部分42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表面20b的第二部分422,所述第一部分421与所述第二部分422远离所述金属带线20的一端均抵靠所述腔体10的内壁,以限制所述金属带线20在垂直于其表面方向的位移,即限制图中所示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实现所述金属带线20在所述腔体10内定位,并保持金属带线20在腔体内的稳定。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件42的第一部分411及所述第二部分41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第二固定件42的第一部分411及所述第二部分412也可以为分开的两个部分,所述第一部分411与所述第二部分412之间固定连接以将所述金属带线20夹紧于所述第一部分411与所述第二部分412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件42上设有开孔423,所述开孔423穿透所述第一部分411及所述第二部分412,所述腔体10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开孔423相对于的穿孔13,一限位件50穿过所述穿孔13及所述开孔423,以将所述金属带线20固定于所述腔体10内,并限制所述金属带线20在腔体10内任意方向的移动,保证所述金属带线20在所述腔体10内的稳定,以保证所述移相器100的品质。其中,所述限位件50可以为插销或者螺钉等限位结构。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移相器100也可以仅包括所述第一固定件41或所述第二固定件42,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41或所述第二固定件42将所述金属带线20的各个位置均能够稳定的支撑设置于所述腔体10内。
请参阅图4及图5,本申请中,所述腔体10为长条形的管状结构。本实施例的所述腔体10为方形管。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腔体10也可以为圆柱形管或者其它多边形管。所述腔体10包括相对的第一内壁10a及第二内壁10b,所述第一内壁10a与所述金属带线20的第一表面20a相对;所述第二内壁10b与所述金属带线20的第二表面20b相对。所述第一内壁10a上设有第一凹槽11,所述第二内壁10b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11相对的第二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1的槽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凹槽12的槽口相对。进一步的,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12的槽宽与第一固定件41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凹槽11可以为从第一内壁10a的表面向远离所述金属带线20的方向凹设得到,也可以在所述第一内壁10a的表面向靠近所述金属带线20的方向设置相对间隔设置的凸条13,两个凸条13之间的间隙即为所述第一凹槽11;所述第二凹槽12可以为从第二内壁10b的表面向远离所述金属带线20的方向凹设得到,也可以在所述第二内壁10b的表面向靠近所述金属带线20的方向设置相对间隔设置的凸条13,两个凸条13之间的间隙即为所述第二凹槽12。所述第一固定件41的第一部分411远离所述金属带线20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1内,所述第二固定件41的第二部分412远离所述金属带线20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12内,从而限制金属带线20与所述金属带线20平面平行并垂直于所述金属带线20延伸方向的移动,即限制金属带线20进行图中所示的左右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所述金属带线20在所述腔体10中的定位并使其稳定的设于所述腔体10中。并且,本实施例中,装配得到所述移相器100时,能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41带动所述金属带线20沿所述第一凹槽11及所述第二凹槽12滑动至所述腔体10内,使得所述移相器100结构的装配方式简单。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仅在所述第一内壁10a上设有第一凹槽11,或者在所述第二内壁10b上设置第二凹槽12,以对所述第一固定件41的一侧进行限位,也能够实现所述金属带线20在所述腔体10中的定位并使其稳定的设于所述腔体10中。具体的,所述第一凹槽11及第二凹槽12与所述第一固定件41的配合主要用于限制所述金属带线20在腔体10内平行所述金属带线20平面并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移动,即限制所述金属带线20在图4中左右方向的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所述第一固定件41的第一部分411上远离所述金属带线20的一端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固定件41的第二部分412远离所述金属带线20的一端设置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内壁10a上设置第一凸起,在所述第二内壁10b上设置第二凸起,并使得所述第一凸起收容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凸起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从而实现金属带线在所述腔体内的定位。
请参阅图6,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介质30为平板状,所述滑动介质30位于所述金属带线20的第一表面20a或第二表面20b一侧;或者,所述滑动介质30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表面20a一侧及第二表面20b一侧。本申请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仅在所述金属带线20的一面或者相对的两面设置所述滑动介质30,以根据需要在移动所述滑动介质30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得到改变不同的相位。具体的,在所述第一表面20a及所述第二表面20b均设置所述滑动介质30相较于仅在所述第一表面20a或第二表面20b一侧设置所述滑动介质30来说,移动所述滑动介质30相同的距离,该段距离内的所述传输段内的介质的等效介电常数变化较大,即相位变化较大。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介质30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动介质30通过卡扣或者螺钉固定等方式固定在一起,从而能够同步移动两个所述滑动介质30,以方便操作。并且,位于所述金属带线20任一表面的所述滑动介质30可以为一个整体结构,或者由多个分体结构拼接形成。
所述滑动介质30的长度小于所述金属带线20的长度,当相对所述金属带线20移动所述滑动介质30时,使得位于金属导线20两端的输出信号端子22的相位同时发生改变。例如,当向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子221方向移动所述滑动介质30时,所述信号输入端子21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子221之间的传输段,所述滑动介质30覆盖所述金属带线20的面积增加,从而使得该传输段内的介质的等效介电常数增加;此时,所述信号输入端子21至所述第五信号输出端子225之间的传输段,所述滑动介质30覆盖所述金属带线20的面积会减小,从而使得该传输段内的介质的等效介电常数降低,从而使得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子221与第五信号输出端子225的相位同时发生变化。
请再次参阅图3及图6,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介质30包括第一区段30a、第二区段30b及连接所述第一区段30a及所述第二区段30b的连接区段30c,所述第一区段30a与第二区段30b在垂直于金属带线20的延伸方向上错开。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段30a与第二区段30b及所述连接区段30c连接形成Z字型结构。所述金属带线20包括第一区段20a、第二区段20b及连接所述第一区段20a及所述第二区段20b的连接区段20c,所述第一区段20a与第二区段20b在垂直于金属带线20的延伸方向上错开。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段20a、第二区段20b及所述连接区段20c连接形成Z字型结构。所述滑动介质30的第一区段30a层叠于所述金属带线20的第一区段20a上并相对所述第一区段30a移动,所述滑动介质30的第二区段30b层叠于所述金属带线的第二区段20b上并相对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二区段30b移动。
所述第二固定件42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垂直于所述金属带线20延伸方向上,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固定件42与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一区段30a位于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二区段30b的同侧,所述第二固定件42设置在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一区段30a的滑动方向上,以限定所述滑动介质相对所述金属带线20的行程。具体的,所述第二固定件42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区段30a的行程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二区段30b的一侧,或者,位于所述第一区段30a的行程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二区段30b的一侧。同样的,另一个所述第二固定件42与所述滑动介质30的第二区段30b位于所述滑动介质30的第一区段30a的同侧,所述第二固定件42设置在所述滑动介质30的第二区段30b的滑动方向上,以限定所述滑动介质30相对所述金属带线20的行程。具体的,所述第二固定件42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区段30b的行程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区段30a的一侧,或者,位于所述第二区段30b的行程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一区段30a的一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介质30的第一区段30a包括上端面31及与上端面31相平行的下端面32,所述第二区段30b均包括上端面33及与所述上端面33平行的下端面34。所述第一区段30a及所述第二区段30b的上端面均位于所述下端面的同一侧。换句话说,所述上端面31位于所述下端面32的上方时,所述上端面33也同样位于所述下端面34的上方。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固定件42设于所述金属带线20的第一区段20a,且该所述第二固定件42的外表面与所述滑动介质30的第一区段30a的下表面32接触。并且,该所述第二固定件42沿所述第一区段30a的下表面32移动,其移动区间为所述连接区段30c至所述第一区段30a的远离所述第二区段30b的一端;另一个所述第二固定件42设于所述金属带线20的第二区段20b,且该所述第二固定件42的外表面与所述滑动介质30的第二区段30b的上表面33接触,该所述第二固定件42沿所述第二区段30b的上表面33移动,其移动区间为所述连接区段30c至所述第二区段30b远离所述第一区段30a的一端。
本实施方式的所述移相器100,所述滑动介质30相对所述金属带线20时,其相对于所述金属带线20的移动距离会受到所述第二固定件42的限制,从而防止所述滑动介质30从所述金属带线20表面脱离而不能调节相位,即保证所述金属带线20与所述滑动介质30在垂直于所述金属带线20方向至少有部分重合,并能够改变所述滑动介质30在所述金属带线20上的覆盖面积,以改变输出信号的相位。例如,当所述滑动介质30向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口221方向移动时,移动至一定位置后,沿所述第一区段30a的下表面32相对移动的第二固定件42移动至所述连接区段30c而被所述连接区段30c挡住,从而避免所述滑动介质30进一步的向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口221方向移动而与金属导线20脱离;同样的,当所述滑动介质30向所述第五信号输出端口225方向移动时,移动至一定位置后,沿所述第二区段30b的上表面33相对移动的第二固定件42移动至所述连接区段30c而被所述连接区段30c挡住,从而避免所述滑动介质30进一步的向所述第五信号输出端口225方向移动而与金属导线20脱离。
请参阅图7,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介质30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导槽32,所述第二固定件42插设于所述导槽32内并沿所述导槽32移动,所述导槽3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金属带线20的方向相同。通过在所述滑动介质30上设置所述导槽32,避免所述第二固定件42对所述滑动介质30滑动的影响。同时,通过所述导槽32限制所述滑动介质30相对所述金属带线20的行程,保证所述滑动介质30移动能够部分覆盖所述金属带线20,保证移动所述滑动介质30能够改变不同的信号输出端子22输出的信号的相位。
所述滑动介质30也可以为管状,所述滑动介质30套设于所述金属带线20外。通过管状的所述滑动介质30相对所述金属带线20移动,以改变输出信号的相位。其中,所述管状可以为圆形管、方形管或者截面为其它形状的管状。
请重新参阅图2,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移相器100还包括滑动介质驱动件60,所述滑动介质驱动件60与所述滑动介质30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介质30相对所述金属带线20进行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介质驱动件60为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一端与所述滑动介质30连接,另一端与电动机或者气缸等各种驱动装置连接,从而驱动所述滑动介质30进行连接。
本申请中,所述移相器100的信号传输线路为金属线或金属板等金属件形成的金属带线20,通过固定件40固定并悬置于所述腔体10内,不需要将金属线设置于基板上,减少了基板对于信号能量的损耗,并减少由于所述信号能量损耗而产生的热量,并降低所述移相器100对于散热及内部结构件耐热性能的要求。
以上所述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金属带线、滑动介质、固定件、信号输入端子及信号输出端子,所述金属带线与所述信号输入端子和所述信号输出端子连接,所述金属带线包括传输部及与所述传输部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将所述金属带线固定于所述腔体内,所述传输部悬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滑动介质设于所述腔体内并可相对所述金属带线的传输部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金属带线包括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金属带线的一端抵靠所述腔体的内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包括相对的第一内壁及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金属带线的第一表面相对,所述第二内壁与所述金属带线的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一内壁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金属带线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二内壁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金属带线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端子及信号输出端子分布于所述金属带线的同一侧,所述信号输入端子及信号输出端子间隔设于所述金属带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于所述金属带线上,且与所述信号输入端子及信号输出端子位于所述金属带线的同一侧。
5.如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的所述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设于所述金属带线的第一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金属带线的一端均抵靠所述腔体的内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穿透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所述腔体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开孔相对于的穿孔,限位件穿过所述穿孔及所述开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介质为平板状,所述滑动介质位于所述金属带线的第一平面或第二平面一侧;或者,所述滑动介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平面一侧及第二平面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动介质固定并同步移动。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介质及所述金属带线均包括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及连接所述第一区段及所述第二区段的连接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在垂直于所述金属带线延伸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区段错开;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一区段层叠于所述金属带线的第一区段上并相对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一区段移动,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二区段层叠于所述金属带线的第二区段上并相对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二区段移动;所述第二固定件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垂直于所述金属带线延伸方向上,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一区段位于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二区段的同侧,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一区段的滑动方向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金属带线延伸方向上,另一个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二区段位于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一区段的同侧,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介质的第二区段的滑动方向上。
11.如权利要求7或8的所述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介质上设有导槽,所述第二固定件插设于所述导槽内并沿所述导槽移动,所述导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金属带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部有金属线弯曲形成的波浪线结构。
13.一种电调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辐射单元及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的所述移相器,所述辐射单元与所述移相器连接,所述移相器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经所述辐射单元辐射出去。
CN201810860216.3A 2018-07-31 2018-07-31 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Pending CN1107836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0216.3A CN110783666A (zh) 2018-07-31 2018-07-31 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PCT/CN2019/098116 WO2020024893A1 (zh) 2018-07-31 2019-07-29 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EP19843956.4A EP3823089A4 (en) 2018-07-31 2019-07-29 ELECTRIC TILT DEPHASER AND ANTENNA
US17/161,550 US11870157B2 (en) 2018-07-31 2021-01-28 Phase shifter and remote electrical tilt antenna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0216.3A CN110783666A (zh) 2018-07-31 2018-07-31 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3666A true CN110783666A (zh) 2020-02-11

Family

ID=69230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60216.3A Pending CN110783666A (zh) 2018-07-31 2018-07-31 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70157B2 (zh)
EP (1) EP3823089A4 (zh)
CN (1) CN110783666A (zh)
WO (1) WO202002489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44015A1 (zh) * 2020-06-04 2021-12-09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移相馈电装置和移相器
WO2022141023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悬置带线、移相器及基站
WO2022141467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CN116491022A (zh) * 2020-11-11 2023-07-25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移相器和天线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69380Y (zh) * 2009-02-13 2009-12-23 广东通宇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天线用低损耗功分器
CN205452488U (zh) * 2015-12-31 2016-08-10 广东晖速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五口移相器
CN106921011A (zh) * 2015-12-28 2017-07-04 西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相器及天线
JP2017188750A (ja) * 2016-04-04 2017-10-1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移相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アンテナ装置
CN108232377A (zh) * 2017-12-22 2018-06-29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超宽带690-960MHz移相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30083A1 (en) 2005-05-31 2006-12-07 Powerwave Technologies Sweden Ab Beam adjusting device
SE528903C8 (sv) 2005-05-31 2007-05-15 Powerwave Technologies Sweden Anordning för loboinställning
CN102570033A (zh) * 2011-11-16 2012-07-11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调天线馈电模块
CN203787537U (zh) * 2014-03-27 2014-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调天线移相器
CN104466405A (zh) * 2014-11-11 2015-03-25 李梓萌 一种阵列天线可调移相装置
CN105990633A (zh) * 2015-01-29 2016-10-05 安弗施无线射频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传输线、传输装置以及移相设备
WO2018120618A1 (zh) * 2016-12-27 2018-07-05 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单步式移相器
CN206789668U (zh) * 2017-06-19 2017-12-2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带射频连接器的移相器及天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69380Y (zh) * 2009-02-13 2009-12-23 广东通宇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天线用低损耗功分器
CN106921011A (zh) * 2015-12-28 2017-07-04 西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相器及天线
CN205452488U (zh) * 2015-12-31 2016-08-10 广东晖速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五口移相器
JP2017188750A (ja) * 2016-04-04 2017-10-1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移相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アンテナ装置
CN108232377A (zh) * 2017-12-22 2018-06-29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超宽带690-960MHz移相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44015A1 (zh) * 2020-06-04 2021-12-09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移相馈电装置和移相器
CN116491022A (zh) * 2020-11-11 2023-07-25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移相器和天线设备
CN116491022B (zh) * 2020-11-11 2024-04-23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移相器和天线设备
WO2022141023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悬置带线、移相器及基站
WO2022141467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23089A1 (en) 2021-05-19
EP3823089A4 (en) 2021-08-04
US11870157B2 (en) 2024-01-09
WO2020024893A1 (zh) 2020-02-06
US20210151881A1 (en) 2021-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69457B (zh) 脊间隙波导以及包括其的多层天线阵列
CN110783666A (zh) 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US10062939B2 (en) Phase shifter of the cavity type including a feeding network, a slideable dielectric element and a transformation device, which are mounted within the cavity of the phase shifter
KR101901795B1 (ko) 위상 시프터
KR100601768B1 (ko) 캐비티 부착 슬롯 어레이 안테나
US8063841B2 (en) Wideband high gain dielectric notch radiator antenna
KR20000075673A (ko) 공명 안테나
CN104662737A (zh) 双极化天线
JP6331136B2 (ja) 移相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アンテナ装置
CN107438919B (zh) 天线阵列组件、其构造方法及无线电终端
KR101989841B1 (ko) 누설파 안테나
JP6003811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2017152793A (ja) 移相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アンテナ装置
JP6565838B2 (ja) 導波管型可変移相器および導波管スロットアレーアンテナ装置
JP6331168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6736948B2 (ja) 移相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アンテナ装置
US20090033438A1 (en) Adjustable Phase Shifter For Antenna
WO2021036779A1 (zh) 一种腔体式移相器
KR20000064587A (ko) 플레이너이미터
JP6684446B2 (ja) 移相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アンテナ装置
JP2004040695A (ja) アンテナ装置
CN117766989A (zh) 天线单元、天线阵列和通信设备
JP2016152451A (ja) スロットアンテナ
JP2017139541A (ja) 移相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アンテナ装置
CN116505269A (zh) 用于毫米波的介质谐振器天线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