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75739A - 多轿厢电梯装置以及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轿厢电梯装置以及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75739A
CN110775739A CN201910347356.5A CN201910347356A CN110775739A CN 110775739 A CN110775739 A CN 110775739A CN 201910347356 A CN201910347356 A CN 201910347356A CN 110775739 A CN110775739 A CN 1107757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on mode
hall
car
displa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73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75739B (zh
Inventor
森和久
堂园美礼
野口直昭
安部贵
齐藤勇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75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5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75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57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多轿厢电梯装置以及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轿厢电梯装置构成为具备:在各楼层具有一对门厅门的升降通道;能在升降通道内在上下方向上循环移动而设的多对轿厢;控制升降通道内的多对轿厢的移动的控制部;设于各楼层的门厅呼叫操作部;设于各楼层并构成为进行用于通知门厅门当中被调配轿厢的门厅门的显示的显示部,控制部在使多对轿厢全都在一个方向上循环移动通常运转模式、和设为仅使多对轿厢当中的一对往复移动而使其他轿厢停靠的状态的缩减运转模式的任意一方下控制多对轿厢的移动,显示部在仅使一对轿厢在缩减运转模式下往复移动的情况下,以与多个轿厢在通常运转模式下循环移动的情况不同的显示模式通知被调配轿厢的门厅门。

Description

多轿厢电梯装置以及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个轿厢在升降通道内循环移动的多轿厢电梯装置以及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与多个轿厢在升降通道内循环移动的多轿厢电梯装置相关的技术,有在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在该公报中记载为“控制组件220可以构成为在2个动作模式中的1个动作模式下使电梯系统动作,在第1动作模式下,电梯轿厢在第1机井的第1垂直方向上移动,在第2机井的另外的垂直方向上移动,电梯轿厢至少经由2个移送通道在机井之间被移送。”,进而记载为“机井B内的电梯轿厢210D在电梯系统通过控制组件220在第2动作模式下被操作时,被操作得能在机井B的两方的垂直方向(即向上以及向下)上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093595(A1)号
这样的循环式的多轿厢电梯装置在各楼层具有一对门厅门,以第1动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针对向上方移动的轿厢的门厅门和针对向下方移动的轿厢的门厅门被决定为一对门厅门当中的任一者。但在第2动作模式下,有针对向上方移动的轿厢的门厅门和针对向下方移动的轿厢的门厅门交换的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是切换动作模式的情况下也能使乘客没有混乱而有效果地认识目标的门厅门的多轿厢电梯装置以及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例如采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结构。
本申请包含解决上述课题的多种手段,若举出其一例,多轿厢电梯装置具备:在各楼层具有一对门厅门的升降通道;设置为能在所述升降通道内在上下方向上循环移动的多对轿厢;控制所述升降通道内的所述多对轿厢的移动的控制部;设于所述各楼层的门厅呼叫操作部;设于所述各楼层并构成为进行用于通知所述门厅门当中被调配轿厢的门厅门的显示的显示部,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使所述多对轿厢全都在一个方向上循环移动的通常运转模式、和设为仅使所述多对轿厢当中一对在升降通道内在上下方向上往复移动而使其他轿厢停靠在所述升降通道的上部和下部的状态的缩减运转模式的任意一模式下,控制所述多对轿厢的移动,所述显示部构成为在仅使所述一对轿厢在所述缩减运转模式下往复移动的情况下,以与所述多个轿厢在所述通常运转模式下循环移动的情况不同的显示模式通知被调配所述轿厢的门厅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多轿厢电梯装置以及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即使是动作模式切换的情况,也能使乘客没有混乱而有效果地认识目标的门厅门。
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楼层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装置的缩减运转模式的概略结构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装置的缩减运转模式时的楼层的概略结构图。
图5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楼层的概略结构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楼层的概略结构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装置的缩减运转模式时的楼层的概略结构图。
图9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楼层的概略结构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楼层的概略结构图。
图1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装置的缩减运转模式的概略结构图。
图1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装置的缩减运转模式时的楼层的概略结构图。
图14是说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装置中的运转模式的切换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楼层的概略结构图。
图1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楼层的概略结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2、3 多轿厢电梯装置
10 升降通道
11、12 门厅门
51a、51b 第1显示部
52、52a、52b 第2显示部
53、53a、53b 门厅呼叫操作部
55 门厅门识别标识
56 门厅呼叫操作显示部
56a 登记部
56b 显示部
60、60’、60” 控制装置
61、61’、61” 轿厢驱动控制部
62 运转模式判定部
63、63’、63” 门厅功能控制部
64、64’、64” 输入输出控制部
A1、A2、B1、B2、C1、C2 轿厢
F1、F2、F3、F4 楼层
x 循环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详细说明运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对同样的构成要素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多轿厢电梯装置的结构>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概略结构图。另外,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楼层的概略结构图。这些图中所示的多轿厢电梯装置1具有:在建筑物的上下方向上贯通而设的升降通道10;和设置为在升降通道10内能循环移动的多对(这里作为一例是3对)轿厢A1-A2、B1-B2、C1-C2。另外,多轿厢电梯装置1具有:设于升降通道10的外侧的各楼层F1~F4的门厅装置50(参考图2);和控制轿厢A1~C2的运行的控制装置60。它们的结构如下那样。
[升降通道10]
升降通道10具备通到建筑物的各楼层(例如楼层F1~F4)的一对门厅门11、12。这些门厅门11、12在各个楼层F1~F4例如朝向同一方向相邻配置。另外,在图1的概略结构图中,为了说明升降通道10内的各轿厢A1~C2的设置状态,为了方便而图示为一对门厅门11、12在夹着升降通道10的左右背靠背配置的状态。这样的门厅门11、12配置在与轿厢门20对置的位置。另外,门厅门11、12只要在不与未图示的导轨等结构物干涉的位置配置成与轿厢门20对应即可。因此门厅门11、12也可以如图1所示那样配置在夹着升降通道10的位置,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位置。这里为了使说明简单,设为一对门厅门11、12朝向同一方向相邻配置来进行说明。
[轿厢A1~C2]
各轿厢A1~C2分别具备轿厢门20。各轿厢门20在各楼层F1~F4与各门厅门11、12卡合,成为追随轿厢门20的开闭而门厅门11、12开闭的结构。在各轿厢A1~C2内设有目的地层操作部以及显示部等,但在此说明省略。
接下来,升降通道10内的轿厢A1~C2的设置状态若取一对轿厢A1-A2为例则如下那样。即,一对轿厢A1-A2分别抓住张紧架设在一对驱动滑轮31a和下部滑轮31b的无端状的第1主索41A、和张紧架设在一对驱动滑轮32a和下部滑轮32b的无端状的第2主索42A。一对轿厢A1-A2在抓住第1主索41A以及第2主索42A的状态下配置在成为对称的位置,以使得作为相互的平衡重发挥功能。
同样地,一对轿厢B1-B2抓住另外的第1主索41B和第2主索42B,以使得相互作为平衡重发挥功能。另外,一对轿厢C1-C2抓住再另外的第1主索41C和第2主索42C,以使得相互作为平衡重发挥功能。另外,3根第1主索41A、41B、41C分别被分配到设于同轴上的3个驱动滑轮31a当中的1个和设于同轴上的3个下部滑轮31b当中的1个而张紧架设。同样地,3根第2主索42A、42B、42C分别被分配到设于同轴上的3个驱动滑轮32a当中的1个和设于同轴上的3个下部滑轮32b当中的1个而张紧架设。
以上那样设置的3对轿厢A1-A2、B1-B2、C1-C2成为如下结构:通过3个驱动滑轮31a以及3个驱动滑轮32a各自的驱动而以受到限制的范围的各速度在升降通道10内在相同轨道上循环移动,在相同轨道上停止。另外,成为通过驱动滑轮31a、32a的旋转方向的控制而循环方向能反转的结构。
[门厅装置50]
门厅装置50具备设于各楼层F1~F4的一对门厅门11、12的外侧的第1显示部51a、51b、第2显示部52a、52b以及门厅呼叫操作部53a、53b。
-第1显示部51a、51b-
第1显示部51a、51b构成为进行用于通知门厅门11、12当中调配轿厢A1~C2的门厅门的显示,例如设于各门厅门11、12的上部。这些第1显示部51a、51b作为一例而分别具备上升显示部501u和下降显示部501d。上升显示部501u以及下降显示部501d分别是给定符号标记形状的点亮构件。例如上升显示部501u是表示轿厢A1~C2的上升的三角形的点亮构件,下降显示部501d是表示轿厢A1~C2的下降的倒三角形的点亮构件。
这当中,设于门厅门11侧的第1显示部51a的上升显示部501u构成为在轿厢A1~C2当中向上方移动的轿厢被调配到门厅门11的定时点亮。另外,设于门厅门11侧的第1显示部51a的下降显示部501d构成为在轿厢A1~C2当中向下方移动的轿厢被调配到门厅门11的定时点亮。
同样地,设于门厅门12侧的第1显示部51b的上升显示部501u构成为在轿厢A1~C2当中向上方移动的轿厢被调配到门厅门12的定时点亮。另外,设于门厅门12侧的第1显示部51b的下降显示部501d构成为在轿厢A1~C2当中向下方移动的轿厢被调配到门厅门12的定时点亮。
以上那样的各上升显示部501u以及下降显示部501d被接下来说明的控制装置60单独控制点亮以及熄灭。并且特别地,上升显示部501u以及下降显示部501d是对应于以后说明的运转模式的差异以不同显示模式被控制点亮以及熄灭的结构。这样的各上升显示部501u以及下降显示部501d的点亮以及熄灭的过程的细节在以后的控制装置60的结构中进行说明。
-第2显示部52a、52b-
第2显示部52a、52b构成为进行用于通知门厅门11、12当中轿厢A1~C2被调配的门厅门的显示,例如在各门厅门11、12的两旁设于乘客易于目视的高度位置。这些第2显示部52a、52b例如是平板显示器。这样的第2显示部52a、52b构成为进行用于通知2个门厅门11、12当中轿厢A1~C2的任一者被调配的门厅门的显示。
各第2显示部52a、52b的显示被接下来说明的控制装置60单独控制。并且特别地,各第2显示部52a、52b是对应于以后说明的运转模式的差异而以不同的显示模式进行显示的控制的结构。这样的第2显示部52a、52b的显示的细节在以后的控制装置60的结构中进行说明。
-门厅呼叫操作部53a、53b-
门厅呼叫操作部53a、53b例如在各门厅门11、12的两旁设于乘客易于操作的高度位置。这些门厅呼叫操作部53a、53b是用于将轿厢A1~C2的任一者叫到设有门厅门11、12的楼层F1~F4的操作按钮。
这些门厅呼叫操作部53a、53b作为一例而构成为分别具备上升操作部503u和下降操作部503d,指定叫来的轿厢A1~C2的移动方向。上升操作部503u以及下降操作部503d分别是兼作给定符号标记形状的点亮显示构件的触摸式的操作部或按压按钮式的操作部。
例如上升操作部503u是兼作表示轿厢A1~C2的上升的三角形的点亮显示构件的按压按钮式的操作部,下降操作部503d是兼作表示轿厢A1~C2的下降的倒三角形的点亮显示构件的按压按钮式的操作部。这些上升操作部503u以及下降操作部503d成为在它们被操作的定时点亮的结构。
这样的兼作点亮显示构件的上升操作部503u以及下降操作部503d被接下来说明的控制装置60单独控制点亮以及熄灭。并且特别地,上升操作部503u以及下降操作部503d的点亮以及熄灭是对应于以后说明的运转模式的差异而以不同的显示模式被控制的结构。这样的兼作点亮显示构件的上升操作部503u以及下降操作部503d的点亮以及熄灭的过程的细节在以后的控制装置60的结构中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60]
控制装置60用于控制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运行,例如由计算机构成。计算机是用作所谓的计算机装置的硬件。计算机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进而,计算机具备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网络接口。另外,由控制装置60所具备的各部实施的控制的过程是保存于ROM的程序、或从外部装置载入RAM并保存的程序。
这样的控制装置60具备:通过驱动滑轮31a、32a的驱动控制轿厢A1~C2的移动的3个轿厢驱动控制部61;运转模式判定部62;门厅功能控制部63;和输入输出控制部64。
-轿厢驱动控制部61-
3个轿厢驱动控制部61当中的1个构成为使张紧架设一对轿厢A1-A2所抓住的第1主索41A以及第2主索42A的1组驱动滑轮31a、32a同步来进行驱动控制。以下同样地,另1个轿厢驱动控制部61构成为使张紧架设第1主索41B以及第2主索42B的1组驱动滑轮31a、32a同步,再1个轿厢驱动控制部61构成为使张紧架设第1主索41C以及第2主索42C的1组驱动滑轮31a、32a同步来进行驱动控制。
特别地,该轿厢驱动控制部61构成为以通常运转模式和缩减运转模式这2个运转模式控制3组驱动滑轮31a、31b的驱动。
这当中,所谓通常运转模式,如图1所示那样,是使3对轿厢A1-A2、B1-B2、C1-C2全都向一个方向循环移动的运转模式。在此,作为通常运转模式的一例,设为在顺时针的循环方向x上使3对轿厢A1-A2、B1-B2、C1-C2的全部循环移动。在该情况下,图2所示的门厅门11、12当中面对时左侧的门厅门11成为上行专用的门,面对时右侧的门厅门12成为下行专用的门。
另一方面,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缩减运转模式的概略结构图。如该图所示那样,所谓缩减运转模式,是使3对轿厢A1-A2、B1-B2、C1-C2当中仅一对轿厢A1-A2在升降通道10内在上下方向上往复移动的运转模式。并且其是使剩余的2对轿厢B1-B2、C1-C2行驶停止并停靠在升降通道10的上部和下部的状态的运转模式。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缩减运转模式时的楼层的概略结构图。在缩减运转模式时,图4所示的门厅门11、12分别成为上行用以及下行用的门。
回到图3,使缩减运转模式下设为行驶停止的2对轿厢B1-B2、C1-C2停靠的位置是设于升降通道10的上部的避让部10a和设于升降通道10的下部的避让部10b。这些避让部10a、10b是不会妨碍1对轿厢A1-A2在缩减运转模式下停靠的最下部的楼层F1与最上部的楼层F4之间的移动的位置。因此,在停靠于楼层F4的轿厢A1、A2的上部设置例如使以通常速度移动的轿厢A1、A2停靠在楼层F4的情况下所需的间隔[D1],上部的避让部10a设定在该间隔[D1]更上方。另外,在停靠于楼层F1的轿厢A1、A2的下部设置例如使以通常速度移动的轿厢A1、A2停靠在楼层F1的情况下所需的间隔[D2],下部的避让部10b设定在该间隔[D2]的更下方。
以上那样的各轿厢驱动控制部61对驱动滑轮31a、32a的驱动控制基于运转模式判定部62中的判定结果、门厅呼叫操作部53a、53b的操作以及轿厢A1~C2内的目的地层操作部(图示省略)的操作,遵循来自以后说明的输入输出控制部64的指示而实施。
-运转模式判定部62-
运转模式判定部62构成为判定是否在通常运转模式与缩减运转模式之间切换基于轿厢驱动控制部61的轿厢A1~C2的运转模式。运转模式判定部62的运转模式的切换的判定例如如下那样实施。
作为第1例,运转模式判定部62的运转模式的切换的判定基于轿厢A1~C2的驱动状况而实施。在该情况下,运转模式判定部62在例如轿厢驱动控制部61对驱动滑轮31a、32a的驱动频度、或门厅呼叫操作部53a、53b的操作频度低于给定值的情况下,进行将驱动滑轮31a、31b的驱动从通常运转模式切换为缩减运转模式的判断。另外,运转模式判定部62通过与之相反的判断来进行将驱动滑轮31a、31b的驱动从缩减运转模式切换到通常运转模式的判断。由此,能不给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利用者带来压力地实施缩减运转模式下的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运行,能谋求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运行成本的削减。
作为第2例,运转模式判定部62的运转模式的切换的判定基于为了轿厢A1~C2的移动而使用的电力的电源类别来实施。在该情况下,例如在设置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建筑物设置自家发电装置,在用于使多轿厢电梯装置1可动的电力的提供源从由电力公司提供的通常电源切换为自家发电装置的情况下,运转模式判定部62进行将驱动滑轮31a、31bB的驱动从通常运转模式切换为缩减运转模式的判断。另外,运转模式判定部62通过与之相反的判断来进行将驱动滑轮31a、31b的驱动从缩减运转模式切换为通常运转模式的判断。由此,在电力提供受到限制的紧急情况时,能限制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运行来抑制电力消耗。
作为第3例,运转模式判定部62的运转模式的切换的判定基于来自用于进行运转模式的切换的输入部的输入来实施。在该情况下,在省略这里的图示的输入部中被输入将运转模式从通常运转模式切换为缩减运转模式的指示、或与之相反的指示的情况下,运转模式判定部62判断运转模式的切换,以遵循该输入。由此,能在例如不使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运行停止而使一对轿厢A1-A2驱动的状态下,实施剩余的轿厢B1-B2、C1-C2的维护。
除了以上以外,运转模式判定部62的运转模式的切换的判定也可以基于预先设定的时间来实施。例如可以是如下结构:在设置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建筑物是写字楼,在决定的时间带轿厢A1~C2的调配以及移动的需要较多的情况下,实施运转模式判定部62的运转模式的切换的判定,使得在该时间带成为通常运转模式,在该时间带以外成为缩减运转模式。
另外,运转模式判定部62可以构成为实施以上说明的多个示例的判定当中1个判定,或组合几个判定或全部判定来实施。
-门厅功能控制部63-
门厅功能控制部63用于控制设于各楼层F1~F4的门厅装置50。即,门厅功能控制部63对设于门厅门11、12的外侧的门厅呼叫操作部53a、53b的操作进行控制。另外,门厅功能控制部63对第1显示部51a、51b、第2显示部52a、52b以及门厅呼叫操作部53a、53b的点亮、熄灭以及显示进行控制。
即,该门厅功能控制部63构成为以与通常运转模式和缩减运转模式分别对应的不同操作模式来控制门厅呼叫操作部53a、53b的操作。另外门厅功能控制部63构成为以与通常运转模式和缩减运转模式分别对应的不同显示模式对第1显示部51a、51b、第2显示部52a、52b、以及门厅呼叫操作部53a、53b的点亮、熄灭以及显示进行控制。
如之前使用图2说明的那样,在通常运转模式时中,门厅门11、12当中面对时左侧的门厅门11成为上行专用的门,面对时右侧的门厅门12成为下行专用的门。因此,作为与通常运转模式对应的操作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仅使与门厅门11对应而设的门厅呼叫操作部53a的上升操作部503u和与门厅门12对应而设的门厅呼叫操作部53b的下降操作部503d发挥功能。
另外,作为与通常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能在之前说明的定时仅点亮与门厅门11对应而设的第1显示部51a的上升显示部501u以及门厅呼叫操作部53a的上升操作部503u。另外,门厅功能控制部63能在之前说明的定时仅点亮与门厅门12对应而设的第1显示部51b的下降显示部501d以及门厅呼叫操作部53b的下降操作部503d。
另一方面,如之前使用图4说明的那样,在缩减运转模式时,门厅门11、12分别成为上行用以及下行用的门。因此,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操作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使与门厅门11对应而设的门厅呼叫操作部53a和与门厅门12对应而设的门厅呼叫操作部53b联动。
另外,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能点亮与门厅门11以及门厅门12对应而设的第1显示部51a、51b的上升显示部501u以及下降显示部501d,进而能点亮门厅呼叫操作部53a、53b的上升操作部503u以及下降操作部503d。门厅功能控制部63在使它们在之前说明的定时点亮的情况下,为了更加提高视觉辨识性,例如设为使之亮灭、或者用不同于与通常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情况的颜色使之点亮的结构。
进而,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使与门厅门11、12分别对应而设的各第2显示部52a、52b实施显示。例如在通过门厅呼叫操作部53a、53b的操作在对门厅门12调配了向上行方向移动的轿厢A2的情况下,门厅功能控制部63使与门厅门12对应的第2显示部52b亮灭显示示意上行的符号标记。
通过如此实施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控制,与通常运转模式的情况比较,成为乘客易于确认设为目标的门厅门的结构。另外,以上那样的门厅功能控制部63可以分别单独设于各楼层F1~F4。
-输入输出控制部64-
输入输出控制部64遵循运转模式判定部62中的判定来对各轿厢驱动控制部61指示通常运转模式或缩减运转模式下的驱动滑轮31a、31b的驱动。另外,输入输出控制部64遵循运转模式判定部62中的判定来对门厅功能控制部63指示基于与通常运转模式或缩减运转模式的任一者对应的操作模式的驱动、以及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另外,输入输出控制部64可以分别单独设于各楼层F1~F4。
图5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图所示的控制方法通过由构成控制装置60的CPU使控制装置60执行保存在ROM或RAM的程序来实现。以下使用图5的流程图以及之前的图1~图4来说明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控制方法。
首先,在刚开始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运行后的步骤S1,输入输出控制部64开始使轿厢A1~C2仅向一方的循环方向x循环移动的通常运转模式下的运行。在接下来的步骤S2,输入输出控制部64判断是否有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运行结束的指示,在判断为有运行结束的指示(是)的情况下,使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运行结束。另一方面,输入输出控制部64在判断为没有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运行结束的指示(否)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3。
在步骤S3,运转模式判定部62判断是否实施向缩减运转模式的切换。该判断例如按作为上述第1例~第3例而说明的那样实施。然后在判断为不进行切换(否)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只要判断为没有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运行结束的指示(否),就继续通常运转模式下的运转。另一方面,运转模式判定部62在判断为实施向缩减运转模式的切换(是)的情况下,前进到接下来的步骤S4。
在步骤S4,输入输出控制部64对控制轿厢B1-B2、C1-C2的驱动的2个轿厢驱动控制部61指示使轿厢B1-B2、C1-C2移动到待机位置并停止的驱动的实施。2个轿厢驱动控制部61遵循该指示而使轿厢B1-B2、C1-C2移动到待机位置并停止。
接下来在步骤S5,输入输出控制部64对控制轿厢A1-A2的驱动的轿厢驱动控制部61许可轿厢A1-A2的反向运转。
接下来在步骤S6,输入输出控制部64对门厅功能控制部63指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操作模式和显示模式的切换。
之后,在步骤S7,输入输出控制部64使仅轿厢A1-A2的往复运转开始。
接下来在步骤S8,输入输出控制部64判断是否有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运行结束的指示,在判断为有指示(是)的情况下,使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运行结束。另一方面,输入输出控制部64在判断为没有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运行结束的指示(否)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9。
在步骤S9,运转模式判定部62判断是否实施向通常运转模式的切换。该判断如上述那样实施。然后在判断为不进行切换(否)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8,只要判断为没有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运行结束的指示(否),就继续缩减运转模式下的运转。另一方面,运转模式判定部62在判断为实施向通常运转模式的切换(是)的情况下,前进到下一步骤S10。
在步骤S10,输入输出控制部64对各轿厢驱动控制部61指示轿厢的反向运转的禁止。
接下来在步骤S11,输入输出控制部64对门厅功能控制部63指示与通常运转模式对应的操作模式和显示模式的切换。之后返回步骤S1,输入输出控制部64开始通常运转模式下的运行。
<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多轿厢电梯装置1是在通常运转模式和缩减运转模式下以不同的显示模式控制门厅装置50的各显示部中的显示的结构。由此,在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运转模式从通常运转模式切换为缩减运转模式的情况下,日常利用在通常运转模式下运行的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乘客易于察觉到运转模式的变更,能没有混乱而有效率地队识目标的门厅门。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楼层的概略结构图,图6A是说明与通常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图,图6B是说明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图。如这些图所示那样,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的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门厅装置50a可以是在一对门厅门11、12共享第2显示部52和门厅呼叫操作部53的结构。
在该情况下,控制门厅装置50a的门厅功能控制部63(参考图1、图3)在通常运转模式和缩减运转模式下以同样的操作模式控制门厅呼叫操作部53。即,在通常运转模式和缩减运转模式下,使门厅呼叫操作部53的上升操作部503u和下降操作部503d两方发挥功能。
另一方面,门厅功能控制部63构成为在与通常运转模式和缩减运转模式分别对应的不同显示模式下控制第1显示部51a、51b、第2显示部52以及门厅呼叫操作部53的点亮、熄灭以及显示。
即,如图6A所示那样,在通常运转模式时,门厅门11、12当中面对时左侧的门厅门11成为上行专用的门,面对时右侧的门厅门12成为下行专用的门。在该情况下,作为与通常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设置为能仅使与门厅门11对应而设的第1显示部51a的上升显示部501u、与门厅门12对应而设的第1显示部51b的下降显示部501d、公共设置的门厅呼叫操作部53的上升操作部503u以及下降操作部503d在之前说明的定时点亮。
与此相对,如图6B所示那样,在缩减运转模式时,门厅门11、12分别成为上行用以及下行用的门。因此,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能使与门厅门11以及门厅门12对应而设的第1显示部51a、51b的上升显示部501u以及下降显示部501d点亮,进而能使公共设置的门厅呼叫操作部53的上升操作部503u以及下降操作部503d点亮。门厅功能控制部63在使它们在之前说明的定时点亮的情况下,为了更加提高视觉辨识性,例如设为使之亮灭、或者用不同于与通常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情况的颜色使之点亮的结构。
进而,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使在门厅门11、12公共设置的第2显示部52实施显示。例如在通过门厅呼叫操作部53的操作而对门厅门12调配了上行的轿厢A2的情况下,门厅功能控制部63使第2显示部52亮灭显示示意对门厅门12调配了设为目标的轿厢A2的符号标记(例如向右的箭头)。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多轿厢电梯装置1通过如此实施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控制,与通常运转模式的情况比较,成为乘客易于确认设为目标的门厅门的结构。其结果,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即使是切换了动作模式的情况,乘客也能没有混乱而有效果地认识目标的门厅门。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楼层的概略结构图,图7A是说明与通常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图,图7B是说明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图。如这些图所示那样,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的多轿厢电梯装置1具备接近配置的多个升降通道10。在此示出2个升降通道10相邻配置的状态。这些各升降通道1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分别具备一对门厅门11、12,在各自的内部收容设置为能在上下方向上循环移动的多对轿厢。即,该多轿厢电梯装置1成为设有2组在一个方向上循环移动的多对轿厢的结构。这样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的多轿厢电梯装置1可以按每个多对轿厢的组具备控制装置60。
另外,多个升降通道10不需要分别是独立的升降通道10,也可以是一体形成的空间。另外,2组轿厢也可以在通常运转模式下向相反方向循环移动。这里为了使说明简单,2组轿厢设为在通常运转模式下顺时针循环移动来进行说明。
设于这样的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门厅装置50b具备第1显示部51a、51b、门厅门识别标识55和对各门厅门11、12公共的门厅呼叫操作显示部56。它们如下那样构成。
[门厅装置50b]
-第1显示部51a、51b-
第1显示部51a、51b与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是相同结构,设于各门厅门11、12的上部。
-门厅门识别标识55-
门厅门识别标识55用于识别两对各门厅门11、12的各自,例如显示对各门厅门11、12赋予的编号。在图示的示例中,门厅门识别标识55成为在两对各门厅门11、12将1~4的编号作为门厅门识别标识55而赋予并进行显示的结构。
-门厅呼叫操作显示部56-
门厅呼叫操作显示部56具有能进行输入的登记部56a和显示部56b。这样的门厅呼叫操作显示部56例如由带触控面板的平板显示器构成,或者可以由构成登记部56a的输入部和构成显示部56b的显示器部构成。
这当中,登记部56a用于登记叫来的轿厢的目的地层,成为能输入轿厢能移动的楼层的结构。另外,显示部56b构成为进行指定被调配向在登记部56a登记的目的地层移动的轿厢的门厅门的显示。另外,构成为在显示部56b进行表示向在登记部56a登记的目的地层移动的轿厢抵达指定的门厅门的顺序的显示。
在该情况下,门厅功能控制部63(参考图1、图3)构成为在通常运转模式和缩减运转模式下,如下那样控制门厅装置50b。
即,如图7A所示那样,在通常运转模式时,在两对门厅门11、12,分别面对时左侧的门厅门11成为上行专用的门,面对时右侧的门厅门12成为下行专用的门。在该情况下,作为与通常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能仅使与门厅门11对应而设的第1显示部51a的上升显示部501u以及与门厅门12对应而设的第1显示部51b的下降显示部501d在之前说明的定时点亮。
另外,作为与通常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使门厅呼叫操作显示部56的显示部56b显示被调配向在登记部56a登记的目的地层移动的轿厢的门厅门的指定(图示的示例中是门No.3)、和抵达顺序(图示的示例中是次序2)。
另一方面,如图7B所示那样,在缩减运转模式时,该多轿厢电梯装置1使例如2组轿厢当中的1组运转停止,仅使1组轿厢运转。在该情况下,优选通过使接近门厅呼叫登记装置56设置的1组轿厢运转来谋求利用者的便利性。另外,在该情况下,也优选通过仅使靠近到电梯门厅的通路的轿厢运转来谋求利用者的便利性。在该情况下,两对门厅门11、12当中的一对门厅门11、12(接近门厅呼叫登记装置56或接近到电梯门厅的通路而配置的一对门厅门11、12)分别成为上行用以及下行用的门。因此,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能仅使与一对门厅门11以及门厅门12对应而设的第1显示部51a、51b的上升显示部501u以及下降显示部501d点亮。门厅功能控制部63在使它们在之前说明的定时点亮的情况下,为了更加提高视觉辨识性,例如设为使之亮灭、或者用不同于与通常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情况的颜色使之点亮的结构。
进而,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使门厅呼叫操作显示部56的显示部56b中的门厅门的指定(图示的示例中是门No.2)的显示亮灭。另外,使显示部56b显示示意运转模式的切换引起的门的变更的警告。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多轿厢电梯装置1通过如此实施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控制,与通常运转模式的情况比较,成为乘客易于确认设为目标的门厅门的结构。其结果,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切换动作模式的情况下,乘客能没有混乱而有效果地认识目标的门厅门。
《第2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装置2的缩减运转模式时的楼层的概略结构图。该图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多轿厢电梯装置2与第1实施方式的多轿厢电梯装置1不同之处在于,缩减运转模式时的控制装置60’(参考图1)所进行的控制的结构。该控制装置60’具备:通过驱动滑轮31a、32a的驱动来控制轿厢A1~C2的移动的3个轿厢驱动控制部61’;运转模式判定部62;门厅功能控制部63’;和输入输出控制部64’。
[控制装置60’]
-轿厢驱动控制部61’-
轿厢驱动控制部61’构成为在缩减运转模式下控制一对轿厢A1-A2的往复移动时,基于仅门厅呼叫操作部53a的操作来仅调配预先设定的一方的轿厢A1。其他与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结构同样。在该情况下,通过基于配置于接近到电梯门厅的通路一侧的门厅呼叫操作部53a的操作来调配一对轿厢A1-A2当中的接近到配置有门厅门11、12的电梯门厅的通路一侧的轿厢A1,能谋求利用者的便利性,因而优选。
-运转模式判定部62-
运转模式判定部62是与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结构同样的结构。
-门厅功能控制部63’-
门厅功能控制部63’仅缩减运转模式时的门厅装置50的控制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如图8所示那样,在缩减运转模式时,仅对与预先设定的一方的轿厢A1对应的门厅门11调配轿厢A1。因此,门厅门11成为上行用以及下行用的门。因此,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操作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可以设为仅能操作与门厅门11对应而设的门厅呼叫操作部53a,或者可以使设于门厅门11、12的门厅呼叫操作部53a、53b的操作联动。
另外,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能使与门厅门11对应而设的第1显示部51a以及门厅呼叫操作部53a点亮。门厅功能控制部63’在使它们在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定时点亮的情况下,为了更加提高视觉辨识性,例如设为使之亮灭、或者用不同于与通常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情况的颜色使之点亮的结构。
进而,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使与门厅门11对应而设的第2显示部52a实施显示。例如在通过门厅呼叫操作部53a的操作而向门厅门11调配了在下行方向上移动的轿厢A1的情况下,门厅功能控制部63’使与门厅门11对应的第2显示部52a亮灭显示示意下行的符号标记。另外,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可以是使与门厅门12对应而设的第2显示部52b显示缩减运转中的警告的结构。
通过如此地实施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控制,与通常运转模式的情况比较,成为乘客易于确认设为目标的门厅门的结构。
-输入输出控制部64’-
输入输出控制部64’遵循运转模式判定部62中的判定来对各轿厢驱动控制部61’指示通常运转模式或缩减运转模式下的驱动滑轮31a、31b的驱动。另外,输入输出控制部64’遵循运转模式判定部62中的判定来对门厅功能控制部63’指示基于与通常运转模式或缩减运转模式的任一者对应的不同的操作模式的驱动、以及不同的显示模式下的显示。
图9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装置2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图所示的控制方法与使用图5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步骤S5a,其他步骤与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同样。
即,在步骤S5a,输入输出控制部64′对控制轿厢A1-A2的驱动的轿厢驱动控制部61’许可轿厢A1-A2的反向运转。另外,与此同时,输入输出控制部64’构成为仅许可基于设于门厅门11的门厅呼叫操作部53a的操作的轿厢A1的调配登记。
<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多轿厢电梯装置2也是在通常运转模式和缩减运转模式下以不同的显示模式控制门厅装置50的各显示部中的显示的结构。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日常利用在通常运转模式下运行的多轿厢电梯装置2的乘客易于察觉到运转模式的变更,能没有混乱而有效果地认识目标的门厅门。另外,进一步地,在缩减运转模式下,决定为仅调配一对轿厢A1-A2当中的一方,若乘客或大楼的利用者周知该情形,则乘客就不再需要在意门厅是哪一处。另外,由于不需要使没有进行调配的一侧门厅门(例如门厅门12)以及显示装置(例如第1显示装置51b)点亮或显示,因此能谋求缩减运转模式下的运行成本的进一步的减低。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楼层的概略结构图,是说明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图。如该图所示那样,多轿厢电梯装置2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同样,是一对门厅门11、12共享门厅装置50a的第2显示部52和门厅呼叫操作部53的结构。
在该情况下,控制门厅装置50a的门厅功能控制部63’(图1、图3参考)在通常运转模式和缩减运转模式下以同样的操作模式控制门厅呼叫操作部53。即,在通常运转模式和缩减运转模式下,使门厅呼叫操作部53的上升操作部503u和下降操作部503d两方发挥功能。
另一方面,门厅功能控制部63’构成为在与通常运转模式和缩减运转模式分别对应的不同显示模式下控制第1显示部51a、51b、第2显示部52以及门厅呼叫操作部53的点亮、熄灭以及显示。
这当中,通常运转模式时的控制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与此相对,门厅功能控制部63’如图10所示那样,在缩减运转模式时,仅使门厅门11成为上行用以及下行用的门。在该情况下,优选调配一对轿厢A1-A2当中的接近到配置有门厅门11、12的电梯门厅的通路的一侧的轿厢A1这点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因此,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能使与门厅门11对应而设的第1显示部51a点亮。门厅功能控制部63’在使第1显示部51a在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定时点亮的情况下,为了更加提高视觉辨识性,例如设为使之亮灭、或者用不同于与通常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情况的颜色使之点亮的结构。
进而,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使第2显示部52实施显示。例如在通过门厅呼叫操作部53的操作而向门厅门11调配了在下行方向上移动的轿厢A1的情况下,门厅功能控制部63’使第2显示部52亮灭显示示意对门厅门11调配了设为目标的轿厢A1的符号标记(例如向左箭头)。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多轿厢电梯装置2通过如此地实施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控制,与通常运转模式的情况比较,成为乘客易于确认设为目标的门厅门的结构。因此,这样的结构也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在切换动作模式的情况下,乘客能没有混乱而有效果地认识目标的门厅门。另外,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能谋求缩减运转模式下的运行成本的进一步的减低。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楼层的概略结构图,是说明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图。如该图所示那样,多轿厢电梯装置2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同样,可以具备多个升降通道10和多组轿厢,进而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同样的门厅装置50b。另外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的多轿厢电梯装置2可以按每一多对轿厢的组具备控制装置60’。
在该情况下,门厅功能控制部63’(参考图1、图3)在通常运转模式下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同样地控制门厅装置50b。
另外,在缩减运转模式时,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同样,例如使2组轿厢当中的1组运转停止,仅使1组轿厢运转。在该情况下,在两对门厅门11、12当中的一对门厅门11、12中,仅其一方的门厅门11成为上行用以及下行用的门。为此,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能仅点亮与一个门厅门11对应而设的第1显示部51a的上升显示部501u以及下降显示部501d。门厅功能控制部63’在使它们在之前说明的定时点亮的情况下,为了更加提高视觉辨识性,例如设为使之亮灭、或者用不同于与通常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情况的颜色使之点亮的结构。
进而,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使门厅呼叫操作显示部56的显示部56b中的门厅门的指定(图示的示例中是门No.1)的显示亮灭,另外,使显示部56b显示示意运转模式的变更的警告。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多轿厢电梯装置2通过这样实施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控制,与通常运转模式的情况比较,成为乘客易于确认设为目标的门厅门的结构。另外该结构也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在切换动作模式的情况下,乘客能没有混乱而有效果地认识目标的门厅门。另外,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在缩减运转模式下乘客也能容易地认识门厅门。
《第3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装置3的缩减运转模式的概略结构图。另外,图1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装置3的缩减运转模式时的楼层的概略结构图。这些图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多轿厢电梯装置3与第1实施方式的多轿厢电梯装置1的不同之处在于,缩减运转模式时的控制装置60”的控制的结构。这样的控制装置60”具备:通过驱动滑轮31a、32a的驱动来控制轿厢A1~C2的移动的3个轿厢驱动控制部61”;运转模式判定部62;门厅功能控制部63”;和输入输出控制部64”。
[控制装置60”]
-轿厢驱动控制部61”-
轿厢驱动控制部61”构成为在缩减运转模式下控制一对轿厢A1-A2的往复移动时,对在各楼层F1~F4的门厅呼叫操作部53a、53b指定的轿厢的移动方向与通常运转模式下的轿厢的循环方向一致的门厅门11或门厅门12调配一对轿厢A1-A2当中的一方。
以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想定在实施轿厢A1-A2的往复运转的缩减运转模式时楼层F4的乘客M通过门厅呼叫操作部53b的操作来进行指定下行方向的轿厢的呼叫的操作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轿厢驱动控制部61”不管轿厢A1、A2与楼层F4的距离如何,都对在通常运转模式下的顺时针的循环移动中调配下行的轿厢的门厅门12调配轿厢A2。在该情况下,轿厢驱动控制部61”可以构成为即使是已经对楼层F4调配了轿厢A1的状态,也无视其而对在通常运转模式下调配下行的轿厢的门厅门12调配轿厢A2。
-运转模式判定部62-
运转模式判定部62是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同样的结构。
-门厅功能控制部63”-
门厅功能控制部63”仅缩减运转模式时的门厅装置50的控制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即,如图13所示那样,在第3实施方式中,即使是缩减运转模式时,也是门厅门11、12当中面对时左侧的门厅门11成为上行专用的门,面对时右侧的门厅门12成为下行专用的门。因此,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操作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与通常运转模式时同样,都是仅使与门厅门11对应而设的门厅呼叫操作部53a的上升操作部503u和与门厅门12对应而设的门厅呼叫操作部53b的下降操作部503d发挥功能。
另外,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与通常运转模式时同样,能仅使与门厅门11对应而设的第1显示部51a的上升显示部501u以及门厅呼叫操作部53a的上升操作部503u在之前说明的定时点亮。另外,门厅功能控制部63”能仅使与门厅门12对应而设的第1显示部51b的下降显示部501d以及门厅呼叫操作部53b的下降操作部503d在之前说明的定时点亮。其中,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在使它们在之前说明的定时点亮的情况下,为了更加提高视觉辨识性,例如设为使之亮灭、或者用不同于与通常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情况的颜色使之点亮的结构。
进而,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也可以使与门厅门11、12分别对应而设的各第2显示部52a、52b实施通知缩减运转的显示。
通过如此地实施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控制,与通常运转模式的情况比较,成为乘客易于确认设为目标的门厅门的结构。
-输入输出控制部64”-
输入输出控制部64”遵循运转模式判定部62中的判定来对各轿厢驱动控制部61”指示通常运转模式或缩减运转模式下的驱动滑轮31a、31b的驱动。另外,输入输出控制部64’遵循运转模式判定部62中的判定来对门厅功能控制部63”指示与通常运转模式或缩减运转模式的任一者对应的不同的显示模式下的显示。
图14是说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装置3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图所示的控制方法与使用图5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不同之处仅在于步骤S5b,其他步骤都与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同样。
即,在步骤S5b,输入输出控制部64”对控制轿厢A1-A2的驱动的轿厢驱动控制部61”许可轿厢A1-A2的反向运转。另外,与此同时,输入输出控制部64”对基于门厅呼叫操作部53a、52b的操作的轿厢A1、A2的调配登记进行限制。即,在通过门厅呼叫操作部53a的操作而操作了在上行方向上移动的轿厢的呼叫的情况下,输入输出控制部64”对调配登记进行限制,使得对门厅门11调配轿厢A1。另外,在通过门厅呼叫操作部53b的操作而操作了在下行方向上移动的轿厢的呼叫的情况下,输入输出控制部64”对调配登记进行限制,使得对门厅门12调配轿厢A2。
<第3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说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多轿厢电梯装置3也是在通常运转模式和缩减运转模式下以不同的显示模式控制门厅装置50的各显示部中的显示的结构。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日常利用通常运转模式下运行的多轿厢电梯装置3的乘客易于察觉到运转模式的变更。另外,即使是使轿厢A1、A2往复运转的缩减运转模式,也由于与通常运转模式时同样地进行轿厢A1、A2的调配,因此能不给运转模式的变更带来影响地利用多轿厢电梯装置3。
另外,本第3实施方式的多轿厢电梯装置3中的门厅装置50可以是在与上行专用的门厅门11对应的第1显示部51a仅设置上升显示部501u、在门厅呼叫操作部53a仅设置上升操作部503u的结构。同样地,也可以是在与下行专用的门厅门12对应的第1显示部51b仅设置下降显示部501d、仅设置门厅呼叫操作部53b的下降操作部503d的结构。
《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图1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楼层的概略结构图,是说明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图。如该图所示那样,多轿厢电梯装置3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同样,可以是一对门厅门11、12共享门厅装置50a的第2显示部52和门厅呼叫操作部53的结构。
在该情况下,控制门厅装置50a的门厅功能控制部63”(参考图12)在通常运转模式和缩减运转模式下使门厅呼叫操作部53的上升操作部503u和下降操作部503d两方发挥功能。
另一方面,门厅功能控制部63”构成为在与通常运转模式和缩减运转模式分别对应的不同显示模式下控制第1显示部51a、51b、第2显示部52以及门厅呼叫操作部53的点亮、熄灭以及显示。
这当中,通常运转模式时的控制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与此相对,门厅功能控制部63”如图15所示那样,在缩减运转模式时使第1显示部51a、51b的上升显示部501u或下降显示部501d点亮的情况下,为了更加提高视觉辨识性,例如设为使之亮灭、或者用不同于与通常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情况的颜色使之点亮的结构。
进而,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使第2显示部52实施显示。例如在通过门厅呼叫操作部53的操作而向门厅门12调配了在下行方向上移动的轿厢A2的情况下,门厅功能控制部63”使第2显示部52亮灭显示示意对门厅门12调配了设为目标的轿厢A2的符号标记(例如向右箭头)。
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多轿厢电梯装置3通过如此地实施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控制,与通常运转模式的情况比较,成为乘客易于确认设为目标的门厅门的结构。另外,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能不给运转模式的变更带来影响地利用多轿厢电梯装置3。
另外,本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多轿厢电梯装置3中的门厅装置50a可以是在与上行专用的门厅门11对应的第1显示部51a仅设置上升显示部501u的结构。同样地,可以是在与下行专用的门厅门12对应的第1显示部51b仅设置下降显示部501d的结构。
《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图1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楼层的概略结构图,是说明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图。如该图所示那样,多轿厢电梯装置3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同样,具备多个升降通道10和多组轿厢,进而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同样的门厅装置50b。另外,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的多轿厢电梯装置3可以按每一多对轿厢的组而具备控制装置60”。
在该情况下,门厅功能控制部63”(参考图12)在通常运转模式下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同样地控制门厅装置50b。
另外,在缩减运转模式时,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同样,例如使2组轿厢当中的1组运转停止,仅使1组轿厢运转。在该情况下,在两对门厅门11、12当中的一对门厅门11、12中,一方的门厅门11成为上行专用的门,另一方的门厅门12成为下行用的门。因此,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在使第1显示部51a的上升显示部501u或第1显示部51b的下降显示部501d点亮的情况下,为了更加提高视觉辨识性,例如设为使之亮灭、或者用不同于与通常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情况的颜色使之点亮的结构。
进而,作为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门厅功能控制部63”使门厅呼叫操作显示部56的显示部56b中的门厅门的指定(图示的示例中是门No.2)的显示亮灭,另外,使显示部56b显示示意运转模式的变更的警告。
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多轿厢电梯装置3通过如此实施与缩减运转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的控制,与通常运转模式的情况比较,成为乘客易于确认设为目标的门厅门的结构。另外,这样的结构也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在切换动作模式的情况下,乘客也能没有混乱而有效果地认识目标的门厅门。另外,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能不给运转模式的变更带来影响地利用多轿厢电梯装置3。
另外,本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多轿厢电梯装置3中的门厅装置50b可以是在与上行专用的门厅门11对应的第1显示部51a仅设置上升显示部501u的结构。同样地,可以是在与下行专用的门厅门12对应的第1显示部51b仅设置下降显示部501d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进一步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局限于具备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能将某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能在某实施方式的结构加进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能对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他的结构的追加、削除、置换。

Claims (10)

1.一种多轿厢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各楼层具有一对门厅门的升降通道;
设置为能在所述升降通道内在上下方向上循环移动的多对轿厢;
控制所述升降通道内的所述多对轿厢的移动的控制部;
设于所述各楼层的门厅呼叫操作部;
设于所述各楼层并构成为进行用于通知所述门厅门当中被调配轿厢的门厅门的显示的显示部,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使所述多对轿厢全都在一个方向上循环移动的通常运转模式、和设为仅使所述多对轿厢当中的一对在升降通道内在上下方向上往复移动而使其他轿厢停靠在所述升降通道的上部和下部的状态的缩减运转模式的任意一模式下,控制所述多对轿厢的移动,
所述显示部构成为在仅使所述一对轿厢在所述缩减运转模式下往复移动的情况下,以与所述多个轿厢在所述通常运转模式下循环移动的情况不同的显示模式通知被调配所述轿厢的门厅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轿厢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缩减运转模式下控制所述一对轿厢的往复移动时,基于在所述门厅呼叫操作部的操作,来对进行了所述门厅呼叫操作的所述楼层调配所述一对轿厢当中的仅预先设定的一方的轿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轿厢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厅呼叫操作部构成为指定所述轿厢的移动方向,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缩减运转模式下控制所述一对轿厢的往复移动时,对设于所述楼层的一对门厅门当中的在所述门厅呼叫操作部指定的所述轿厢的移动方向与所述通常运转模式下的所述轿厢的循环方向一致的门厅门调配所述一对轿厢当中的一方的轿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轿厢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多个所述升降通道,并具备设置为能在各所述升降通道内在上下方向上循环移动的多对轿厢,
所述门厅呼叫操作部和所述显示部在设于所述各楼层的多对所述门厅门公共设置,
所述门厅呼叫操作部构成为兼作登记所述轿厢的目的地层的登记部,
所述显示部构成为进行表示所述多对门厅门当中的被调配向在所述门厅呼叫操作部登记的目的地层移动的轿厢的门厅门的显示。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轿厢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轿厢电梯装置还具备基于所述轿厢的驱动状况来判断是使所述控制部的运转模式成为所述通常运转模式还是成为所述缩减运转模式的运转模式判定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轿厢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轿厢电梯装置还具备基于为了所述轿厢的移动而使用的电力的电源类别来判断是使所述控制部的运转模式成为所述通常运转模式还是成为所述缩减运转模式的运转模式判定部。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轿厢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轿厢电梯装置具备:
用于进行基于所述控制部的运转模式的切换的输入部;和
基于来自所述输入部的输入来判断是使基于所述控制部的运转模式成为所述通常运转模式还是成为所述缩减运转模式的运转模式判定部。
8.一种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轿厢电梯装置具备:
在各楼层具有一对门厅门的升降通道;
设置为能在所述升降通道内在上下方向上循环移动的多对轿厢;
控制所述升降通道内的所述多对轿厢的移动的控制部;
设于所述各楼层的门厅呼叫操作部;和
设于所述各楼层并构成为进行用于通知所述门厅门当中被调配轿厢的门厅门的显示的显示部,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多对轿厢全都在一个方向上循环移动的通常运转模式、和设为仅使所述多对轿厢当中的一对在升降通道内在上下方向上往复移动而使其他轿厢停靠在所述升降通道的上部和下部的状态的缩减运转模式的任意一模式下,控制所述多对轿厢的移动,
所述显示部在仅使所述一对轿厢在所述缩减运转模式下往复移动的情况下,以与所述多个轿厢在所述通常运转模式下循环移动的情况不同的显示模式通知被调配所述轿厢的门厅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缩减运转模式下控制所述一对轿厢的往复移动时,基于在所述门厅呼叫操作部的操作来对进行了所述门厅呼叫操作的所述楼层调配所述一对轿厢当中的仅预先设定的一方的轿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缩减运转模式下控制所述一对轿厢的往复移动时,对设于所述楼层的一对门厅门当中的在门厅呼叫操作部指定的所述轿厢的移动方向与所述通常运转模式下的所述轿厢的循环方向一致的门厅门调配所述一对轿厢当中的一方的轿厢。
CN201910347356.5A 2018-07-31 2019-04-26 多轿厢电梯装置以及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7757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4510A JP7082005B2 (ja) 2018-07-31 2018-07-31 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および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8-144510 2018-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5739A true CN110775739A (zh) 2020-02-11
CN110775739B CN110775739B (zh) 2022-04-08

Family

ID=69383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7356.5A Active CN110775739B (zh) 2018-07-31 2019-04-26 多轿厢电梯装置以及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82005B2 (zh)
CN (1) CN1107757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08803B1 (ko) * 2021-09-13 2023-12-04 현대엘리베이터주식회사 엘리베이터 승강장 호출 입력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77615A (ja) * 1994-04-11 1995-10-24 Hitachi Ltd 昇降機システム
JP2002087713A (ja) * 2000-09-07 2002-03-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1323408A (zh) * 2007-06-12 2008-12-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多轿厢电梯
CN103764532A (zh) * 2011-09-06 2014-04-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子化电梯
CN104418185A (zh) * 2013-09-06 2015-03-1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装置及电梯的运转模式的变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1834B2 (ja) * 1990-09-20 1995-07-05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循環式エレベータの昇降路及び配置構造
JPH04169484A (ja) * 1990-10-15 1992-06-17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エレベータの行先階表示装置
JPH0859139A (ja) * 1994-08-26 1996-03-05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
JP2006188310A (ja) 2005-01-04 2006-07-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717301B2 (ja) 2013-07-19 2015-05-1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装置
WO2017093595A1 (en) 2015-11-30 2017-06-08 Kone Corporation Adjustable multicar elevato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77615A (ja) * 1994-04-11 1995-10-24 Hitachi Ltd 昇降機システム
JP2002087713A (ja) * 2000-09-07 2002-03-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1323408A (zh) * 2007-06-12 2008-12-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多轿厢电梯
CN103764532A (zh) * 2011-09-06 2014-04-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子化电梯
CN104418185A (zh) * 2013-09-06 2015-03-1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装置及电梯的运转模式的变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82005B2 (ja) 2022-06-07
JP2020019617A (ja) 2020-02-06
CN110775739B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00475B1 (en) Elevator system
JP5091875B2 (ja) 呼びに関連するエレベータかご識別
JP5761454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JP2005119875A (ja) 建物内の区間運転のための昇降機設備、この昇降機設備の区間運転方法、及び、昇降機設備の改良方法
JP2006027902A (ja) 互いに隣接して配置される少なくとも3つの垂直エレベータ昇降路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設備およびそのようなエレベータ昇降路の動作方法
US7392883B2 (en) 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
CN110775742B (zh) 多轿厢电梯以及轿厢移动控制方法
EP3231754A1 (en) Method, program and mobile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system
JPWO2005092762A1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KR20130069216A (ko) 엘리베이터 조작 상황 인지 시스템
CN110775739B (zh) 多轿厢电梯装置以及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
WO2016042617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WO2016199187A1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11042490A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10775768A (zh) 多轿厢电梯以及轿厢移动控制方法
EP3835246A1 (en) Improved passenger interface for shuttle elevator system
KR20080010310A (ko) 승강 설비의 현대화 방법
JP2012180160A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
JP2012180185A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装置
JP2016160003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点検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ドア点検方法
CN110775746B (zh) 多轿厢电梯以及多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
JP648531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群管理システム、並びに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351847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災害発生時のエレベータ避難運転方法
CN112449631A (zh) 多轿厢电梯
JP2009007102A (ja) エレベータの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