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73556A - 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73556A
CN110773556A CN201911062566.6A CN201911062566A CN110773556A CN 110773556 A CN110773556 A CN 110773556A CN 201911062566 A CN201911062566 A CN 201911062566A CN 110773556 A CN110773556 A CN 1107735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rbage
plate
pipe
receiv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625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73556B (zh
Inventor
王双顶
张舒
刘胜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Lanyou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Lanyou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Lanyou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Lanyou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6256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735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73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3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73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35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5/00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by a single other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34Sorting according to other particular properties
    • B07C5/342Sorting according to other particular properties according to optical properties, e.g. colour
    • B07C5/3422Sorting according to other particular properties according to optical properties, e.g. colour using video scanning devices, e.g. TV-camer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2501/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to be sorted
    • B07C2501/0054Sorting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垃圾接收装置,两个垃圾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不同类型的垃圾,垃圾接收装置上均设置有进料口及出料口,垃圾接收装置的出料口位置分别设置有垃圾预处理装置,垃圾预处理装置用于实施对垃圾接收装置导出的垃圾进行预判断,垃圾预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垃圾接收装置的接收管竖直管口位置的接料板,接料板的一侧通过铰接轴与接收管管壁连接,接料板与转动机构连接,转动机构驱动接料板绕铰接轴位置转动,且使得接料板板面水平及竖直两种状态,当识别的垃圾为该垃圾接收装置设定垃圾后,接收板复位且呈现竖直状态,从而形成对垃圾的避让,以确保垃圾进入垃圾分类装置内进行进一步地分类。

Description

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分类处理是众多发达国家对于垃圾处理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鼓励民众做好垃圾分类是对垃圾预先处理的有效途径,垃圾分类的习惯很多从学前教育开始,譬如东亚的日本及韩国,垃圾分类已经深入民众的内心,俨然成为民众丢垃圾的习惯,而我国的情况较为特殊,人口众多,人口素质差距较大,在实施垃圾预分类时,简单的通过政策,在实际执行时很难操作,因此,政策导向在实施垃圾分类时需要的成本较大,不适宜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现状;
而针对垃圾处理时,工业废料、垃圾等,一般的工矿企业有针对该废料、垃圾进行处理的专用设备,因此工矿企业产生的废料、垃圾处理的方式相对简单,更容易引导规范处理的方式,而针对生活垃圾最为复杂,总体包含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两种,可回收垃圾中整体包含金属、纸张、布料、玻璃及塑料等,不可回收垃圾多包含厨余垃圾、土壤、石块、固体垃圾等不可再利用垃圾,一般的生活小区中安放的垃圾桶多为普通的垃圾分类垃圾桶,上述垃圾桶在对垃圾预分类时,只能通过民众的自觉,因此基本起不到垃圾预分类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能够有效起到地垃圾进行判断分类,起到对民众垃圾分类习惯的引导。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垃圾接收装置,所述两个垃圾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不同类型的垃圾,所述垃圾接收装置上均设置有进料口及出料口,所述垃圾接收装置的出料口位置分别设置有垃圾预处理装置,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用于实施对垃圾接收装置导出的垃圾进行预判断,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垃圾接收装置的接收管竖直管口位置的接料板,所述接料板的一侧通过铰接轴与接收管管壁连接,所述接料板与转动机构连接,转动机构驱动接料板绕铰接轴位置转动,且使得接料板板面水平及竖直两种状态。
本发明还存在以下特征:
所述垃圾耙开机构包括设置在接料板上板面的多组耙开爪,所述耙开爪与连动机构连接,所述连动机构连动耙开爪相向靠近或远离且实施对垃圾包的耙开动作。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设置在铰接轴上的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齿条竖直布置且上端与电缸的活塞杆连接。
所述接料板上开设有多个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与接料板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条形孔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耙开爪设置在滑块上,所述滑块上悬伸设置有导向滑杆,所述导向滑杆长度方向水平且与接料板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接料板的外侧板面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滑杆的杆端与导向板构成滑动配合,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导向弹簧,所述导向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块及导向板抵靠。
所述连动机构包括与滑块连接的连动折板,所述连动折板包含第一竖直板段、倾斜板段及第二竖直板段,所述接料板的外侧板面延伸设置有支架板,所述支架板上滑动设置有驱动支架板,所述驱动支架板上延伸设置有驱动滚轮,所述驱动滚轮的轮面与连动折板的一侧板面抵靠且连动滑块位于条形孔上滑动。
所述齿条的上端与过渡杆,所述过渡杆竖直向上延伸,所述过渡杆滑动设置在过渡管内,所述过渡管的管腔内设置有过渡弹簧,所述过渡弹簧的上下端分别与过渡管的上端及过渡杆上杆端抵靠,所述过渡管的上端与电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过渡管的外壁延伸有抵靠滚轮,所述抵靠滚轮的轮芯水平,所述驱动支架板上延伸设置有驱动斜板,所述驱动斜板与抵靠滚轮抵靠,且连动驱动支架板位于支架板上往复滑动。
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还设置有垃圾扫描机构,所述垃圾扫描机构包括CCD采集摄像头,所述CCD采集摄像头设置在翻转单元上,翻转单元启动且连动CCD采集摄像头指向垃圾预处理装置上的垃圾,所述CCD采集摄像头将采集的图像信号传输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判断图像是否设定的垃圾种类。
所述CCD采集摄像头等距分布至相机壳体内,所述相机壳体的两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式设置在接收管的管壁上,所述接料板的铰接轴轴端设置有连动齿轮,所述相机壳体的转轴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接料板的铰接轴转动且连动相机壳体转动。
所述相机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清除壳体的清灰机构。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垃圾进行整体分类,将垃圾分成可回收及不可回收两种垃圾,将可回收垃圾投入可回收垃圾接收装置内,并且通过垃圾预处理装置实施对垃圾接收装置导出的垃圾进行预判断,垃圾从接收管导入后,接收板转动且板面水平,从而实现对垃圾的接料操作,方便对垃圾进行识别,当识别的垃圾为该垃圾接收装置设定垃圾后,接收板复位且呈现竖直状态,从而形成对垃圾的避让,以确保垃圾进入垃圾分类装置内进行进一步地分类。
附图说明
图1是智能垃圾站的平面示意图;
图2和图3是智能垃圾站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和图5是垃圾接收装置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和图7是单个垃圾接收装置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是垃圾预处理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9和图10是垃圾接收装置及垃圾预处理装置两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垃圾预处理装置中CCD采集摄像头朝上的状态平面图;
图12是垃圾预处理装置中CCD采集摄像头朝下的状态平面图;
图13至图15是垃圾预处理装置中CCD采集摄像头的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垃圾导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17和图18是垃圾导出装置中的垃圾打包机构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的I的放大图;
图20是垃圾交换导料机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1是垃圾交换导料机构移出交换管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22至图24是垃圾交换导料机构的三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垃圾交换导料机构的剖面视图;
图26和图27是垃圾交换导料机构中的第一单向锁止机构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8和图29是垃圾交换导料机构中的第二单向锁止机构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0是该智能垃圾站的逻辑平面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平行”和“垂直”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下面详尽说明该智能垃圾站的具体特征:
下面结合这个智能垃圾站,对本发明的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作详尽的说明:
一种智能垃圾站,包括至少两个垃圾接收装置10,所述两个垃圾接收装置10用于接收不同类型的垃圾,所述垃圾接收装置10上均设置有进料口及出料口,所述垃圾接收装置10的出料口位置分别设置有垃圾预处理装置20,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20用于实施对垃圾接收装置10导出的垃圾进行预判断,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20对垃圾接收装置10导出垃圾与设定的垃圾不符时发出控制信号至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发出通知至设备的显示器,并且进行提醒和/或将不符合设定的垃圾由垃圾导出装置30进行打包导出,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20的出料端与垃圾分类装置40的进料口衔接;
该智能垃圾站设置在各个生活社区的出口位置,方便民众进行垃圾的投放,为适应国情发展,现将智能垃圾站设置有两个投放口,即为两种垃圾袋的垃圾接收装置10,其一为:可回收垃圾接收装置10,其二为:不可回收垃圾接收装置10,民众根据可回收及不可回收两种垃圾进行预先分类,并且投放至该智能垃圾站的垃圾接收装置10的进料口位置处;
结合图1至图5以及图30所示,具体操作时,将可回收垃圾投入可回收垃圾接收装置10内,并且通过垃圾预处理装置20实施对垃圾接收装置10导出的垃圾进行预判断,当识别到的垃圾为可回收垃圾后,通过垃圾分类装置40对可回收垃圾进一步的分类压缩;
将不可回收垃圾投入不可回收垃圾接收装置10内,并且通过垃圾预处理装置20实施对垃圾接收装置40导出的垃圾进行预判断,当识别到的垃圾为不可回收垃圾后,通过垃圾分类装置40对不可回收垃圾进行进一步分类处理;
当可回收及不可回收垃圾分别投错了相应的垃圾接收装置10内后,通过垃圾预处理装置20用于实施对垃圾接收装置10导出的垃圾进行预判断,并且发出通知至垃圾站设置的显示器内,以示提醒,或者以扩音器的形式提醒用户应当正确投放垃圾,或者将不符合设定的垃圾由垃圾导出装置30导出并且进行打包,以提醒用户正确投放垃圾,或者以提醒及垃圾导出装置30将垃圾打包导出方式,将垃圾导出再次提醒用户正确分类;
因此,该垃圾站能够起到对垃圾的预分类,并且一定程度上起到对民众垃圾分类习惯的引导。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20的出料口设置有交换导料机构,所述交换导料机构用于将投放错位的垃圾导送至旁侧的垃圾分类装置40的进料口内;
用户将不可回收垃圾投入了可回收垃圾接收装置10后,通过垃圾预处理装置20进行识别后,通过交换导料机构将不可回收垃圾导入不可回收垃圾分类装置40内进行较为深入的分类,只通过广播或者显示器提醒的方式,来引导用户正确投放,同样地,用户将可回收垃圾投入了不可回收垃圾接收装置10后,通过垃圾预处理装置20进行识别后,通过交换导料机构将可回收垃圾导入可回收垃圾接收装置40内进行较为深入的分类,也是通过广播或者显示器提醒的方式提醒用户进行分类。
具体地,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20上设置有垃圾耙开机构,所述垃圾耙开机构用于投入垃圾接受装置10内打包的垃圾包耙开并分散开来;
存在一部分用户在实施对垃圾分类时,将垃圾统一放入垃圾袋或者垃圾盒内,对此垃圾从垃圾接收装置10内导入后,垃圾预处理装置20无法对塑料袋内的垃圾进行有效的判断,进而无法进行分类处理,因此,通过垃圾耙开机构将接收后的垃圾扯开,并且通过垃圾预处理装置20对耙开的垃圾进行识别,当垃圾中存在不可回收或者可回收垃圾参合在一起后,通过垃圾导出装置30将垃圾再次导出,并且提醒用户重新投放,并且将可回收及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
结合图4至图10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垃圾接收装置10包括接收管11,所述接收管11呈弯管状,所述接收管11的一端管口水平、另一端管口竖直向下,所述接收管11的水平管口端设置有挡板12,所述挡板12的上端板面与接收管11构成转动连接且转动连接轴121水平布置;
用户将垃圾从垃圾接收装置10的接收管11的水平管端投入,并且克服挡板12的重力,使得挡板上端面绕连接轴121转动,从而将垃圾投放至接收管11内,在接收管11上设置挡板12,能够有效避免用户以塑料袋打包的方式将垃圾整体投入接收管11的水平端管口内,尽量让用于以单个导方垃圾的方式导入该接收管11内,以方便垃圾预处理装置20地导入接收管11内的垃圾进行识别,进而起到对垃圾的有效分类。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管11的管壁上设置有耙料杆13,所述耙料杆13设置在转轴上,驱动电机驱动转轴转动,所述转轴的长度方向水平且与挡板12的连轴轴121平行;
为确保导入接收管11内的垃圾有效进入垃圾预处理装置20上,上述的驱动电机驱动耙料杆13转动,从而将堵塞在接收管11管腔内的垃圾导入垃圾预处理装置20上,以实现对导入的垃圾进行有效的识别,以实现对垃圾进行分类。
结合图6中的放大图,为实现对上述电机的开启及关闭,所述连接轴121的一端设置有凸轮122,所述凸轮122的轮缘设置有第一圆弧面1221及第二圆弧面1222,所述第二圆弧面1222的圆心与连接轴121同心布置,所述第一圆弧面1221与连接轴121偏心布置,所述接收管11的外壁旁侧设置有接近开关123,所述接近开关123上设置有杆式触碰开关1231,所述杆式触碰开关1231上设置有复位弹簧1232,所述复位弹簧1232的两端分别与杆式触碰开关1231的杆端及接近开关123的壳体抵靠,所述凸轮122的轮缘与杆式触碰开关1231的杆端抵靠,所述接近开关123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启停;
当用户由接收管11的水平管口投入垃圾时,转动挡板12,使得连接轴121转动,连接轴121转动的过程中,使得凸轮122同步转动,当第一圆弧面1221与杆式触碰开关1231的杆端抵靠,并且压缩复位弹簧1232,直至第二圆弧面1222与杆式触碰开关1231的杆端抵靠,进而压缩至最低位,当杆式触碰开关1231压缩至最低位后,接近开关123使得驱动电机启动,从而持续对垃圾的耙料操作,确保垃圾能够有效的导入垃圾预处理装置20上,当挡板12复位后,使得杆式触碰开关1231复位,进而红丝线对驱动电机的断电。
结合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挡板12的下端面向管腔内延伸设置有半圆形弧形板124,所述半圆形弧形板124沿着挡板12的下端面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接收管11的水平端管口两侧设置有密封胶板125,所述挡板12的外侧板面与密封胶板125抵靠或分离;
所述密封胶板125内嵌入有铁芯1251,所述接收管11下管壁设置有密封挡条126,所述密封档条126与挡板12的下端板面抵靠或分离;
上述的密封胶条125及密封档条126分别设置在接收管11的两侧及下方管壁处,进而实现对接收管11水平管端的密封,避免气味从该位置散发出来。
为实现对垃圾的有效耙料操作,所述耙料杆13沿着转轴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耙料杆13的杆端与弹簧131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131的另一端设置有耙料锤头132;
通过耙料锤头132及弹簧131的连接作用下,使得耙料锤头132与垃圾弹性接触后,能够实现对垃圾的有效耙开,避免垃圾的拥堵,以确保垃圾能够初步分散开来,在弹簧131的弹性撩拨下,可有效实现对聚团的垃圾的撩拨开来。
结合图5至图10所示,为有效实现对接收管11管腔内垃圾的预处理,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20包括设置在垃圾接收装置10的接收管11竖直管口位置的接料板21,所述接料板21的一侧通过铰接轴211与接收管11管壁连接,所述接料板21与转动机构连接,转动机构驱动接料板21绕铰接轴211位置转动,且使得接料板21板面水平及竖直两种状态;
垃圾从接收管11导入后,接收板21转动且板面水平,从而实现对垃圾的接料操作,方便对垃圾进行识别,当识别的垃圾为该垃圾接收装置10设定垃圾后,接收板21复位且呈现竖直状态,从而形成对垃圾的避让,以确保垃圾进入垃圾分类装置40内进行进一步地分类。
结合图7所示,为方便垃圾预处理装置20实施对垃圾较为准确的识别,所述垃圾耙开机构包括设置在接料板21上板面的多组耙开爪22,所述耙开爪22与连动机构连接,所述连动机构连动耙开爪22相向靠近或远离且实施对垃圾包的耙开动作;
当接料板21绕铰接轴211转动时,接料板21的板面水平且实施对导入接料管11内垃圾的接料操作,并且垃圾耙开机构的多组耙开爪22远离,从而实现对垃圾的进一步耙开操作,以确保垃圾识别机构对垃圾的有效识别。
进一步地,结合图8所示,为实现对接料板21的翻转驱动,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设置在铰接轴211上的转动齿轮212,所述转动齿轮212与齿条213啮合,所述齿条213竖直布置且上端与电缸214的活塞杆连接;
铰接轴211转动式设置在接料管11的下端管口的管壁上,通过启动电缸214,从而使得铰接轴211转动,进而使得接料板21呈现水平及竖直两种状态,从而实现对垃圾的接料及卸料两种动作状态。
更进一步地,结合图7和图8所示,所述接料板21上开设有多个条形孔210,所述条形孔210与接料板2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条形孔210内滑动设置有滑块221,所述耙开爪22设置在滑块221上,所述滑块221上悬伸设置有导向滑杆222,所述导向滑杆222长度方向水平且与接料板21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接料板21的外侧板面设置有导向板215,所述导向滑杆222的杆端与导向板215构成滑动配合,所述导向杆222上套设有导向弹簧223,所述导向弹簧223的两端分别与滑块221及导向板215抵靠;
上述的接料板21处在水平的状态且实施对垃圾接料操作时,上述的滑块221沿着条形孔210滑动,并且压缩导向弹簧223,进而实现对耙开爪22远离,从而实现对垃圾向两侧耙开的作用,以实现对垃圾的耙开均料,以确保识别机构对接料板21上垃圾的识别,当接料板21转动,并且使得接料板21竖直时,在导向弹簧223的弹力作用下,进而连动上述的耙开爪22复位。
进一步地,结合图8所示,所述连动机构包括与滑块221连接的连动折板224,所述连动折板224包含第一竖直板段、倾斜板段及第二竖直板段,所述接料板21的外侧板面延伸设置有支架板216,所述支架板216上滑动设置有驱动支架板217,所述驱动支架板217上延伸设置有驱动滚轮218,所述驱动滚轮218的轮面与连动折板224的一侧板面抵靠且连动滑块221位于条形孔210上滑动;
上述的连动折板224整体构成上方开口大、下方开口小的倒“八”字形,上述的驱动支架板217沿着连动折板224延伸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从而使得驱动滚轮218与连动折板224抵靠,从而压缩导向弹簧223,使得耙料爪22沿着条形孔210相互远离,进而实现对垃圾的耙开作用,当驱动支架板217沿着支架板216反向移动的过程中,在 导向弹簧223的弹性力作用改下,连动折板224相互靠近,进而实现对耙开爪22的复位。
所述齿条213的上端与过渡杆23,所述过渡杆23竖直向上延伸,所述过渡杆23滑动设置在过渡管24内,所述过渡管24的管腔内设置有过渡弹簧25,所述过渡弹簧25的上下端分别与过渡管24的上端及过渡杆23上杆端抵靠,所述过渡管24的上端与电缸214的活塞杆连接,所述过渡管24的外壁延伸有抵靠滚轮241,所述抵靠滚轮241的轮芯水平,所述驱动支架板217上延伸设置有驱动斜板2171,所述驱动斜板2171与抵靠滚轮241抵靠,且连动驱动支架板217位于支架板216上往复滑动;
结合图9和图10所示,上述的电缸214通电启动,过渡管24下移,并且连动过渡杆23下移,从而实现对接料板21的翻转,当接料板21翻转至水平状态后,过渡管24继续下移从而压缩过渡弹簧25,使得过渡管24能够继续下移,当过渡管24上的抵靠滚轮241与驱动斜板2171抵靠时,从而使得驱动支架板217沿着驱动支架板217水平方向上滑动,进而实现对连动折板224的打开操作,以实现对耙料爪22的远离,进而实现对垃圾的耙开操作,以确保垃圾识别机构对垃圾的有效识别操作,当电缸214复位后,上述的接料板21复位,进而将接料板21上耙料爪22复位,并且使得接料板21的复位,从而实现对接料板21上垃圾的卸料操作。
结合图11至图15所示,为实现对垃圾的有效识别,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20还设置有垃圾扫描机构,所述垃圾扫描机构包括CCD采集摄像头28,所述CCD采集摄像头28设置在翻转单元上,翻转单元启动且连动CCD采集摄像头28指向垃圾预处理装置20上的垃圾,所述CCD采集摄像头28将采集的图像信号传输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判断图像是否设定的垃圾种类,如若不是设定的垃圾种类,由垃圾导出装置30进行打包导出,如若是设定的垃圾种类,将垃圾导出至垃圾分类装置40内进行分类;
采用工业CCD相机能够实现对垃圾的识别,通过CCD摄像头28实施对接料板21上的垃圾识别,垃圾识别完毕后,将图像信息传输至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判断,与预先导入的图像进行判断,从而控制垃圾导出装置30及垃圾交换导料机构动作,当导入的垃圾为非设定的垃圾后,上述的垃圾导出装置30动作,将垃圾导出并且打包,以提醒用户重新投放,当导入的垃圾为设定的垃圾后,接料板21复位,使得垃圾导入垃圾分类装置40内进行进一步地分类,该作用原理与色选机原理类似,通过工业CCD相机识别完毕后,以启动后续的各个机构动作,进而实现对垃圾的分选。
具体地,结合图4和图6所示,为实现对CCD采集摄像头28的翻转,所述CCD采集摄像头28等距分布至相机壳体281内,所述相机壳体281的两端设置有转轴2811,所述转轴转动式设置在接收管11的管壁上,所述接料板21的铰接轴211轴端设置有连动齿轮210,所述相机壳体281的转轴设置有从动齿轮2812,所述接料板21的铰接轴211转动且连动相机壳体281转动,所述相机壳体281上设置有用于清除壳体的清灰机构;
当电缸214启动时,铰接轴211转动,并且连动相机壳体281同步转动,并且随着接料板21的转动停止而停止,当接料板21转动至水平状态后,CCD采集摄像头28对着接料板21上的垃圾,从而对接料板21上的垃圾进行识别,当识别完毕后,以控制后续的各个机构动作,从而实现对垃圾的后续处理。
为实现对垃圾的导出,所述垃圾导出装置30包括设置在接收管11下方的导出管31,所述导出管31呈人字形,且上导出管31的上端两个管口连接位置设置有闸门32,所述闸门32与导出管31的上端的一个管口构成抵靠或分离配合,所述导出管31的下端出料端设置有垃圾打包机构,所述垃圾打包机构用于实施对垃圾的打包;
当CCD采集摄像头28识别到接料板21上的垃圾存在或者都是非设定的垃圾时,接料板21复位竖直,从而使得额垃圾掉落在导出管31上,导出管31的上端两个管口中的闸门32翻转复位至另外一个管口处,从而使得导出管31从一个管口导出,并且导出至垃圾打包机构内进行再次打包,避免垃圾导出过多出现的混乱问题,当CCD采集摄像头28识别到接料板21上的垃圾都是设定的垃圾时,接料板21启复位,从而使得垃圾卸载至导出管31上端管口位置,闸门32翻转复位,从而使得导入垃圾打包机构内的管口封堵起来,从而导出管31另一个管口内导出至垃圾分类装置40内进行进一步地分类;
结合图14和图15所示,上述的相机壳体281的采集端设置有玻璃面罩282,所述玻璃面罩282上设置有刮料板283,所述相机壳体281翻转且使得玻璃面罩282朝下时,所述刮料板282的端部与玻璃面罩282抵靠,且实施对玻璃面罩282的刮灰操作;
铰接轴211转动能够通过连动齿轮210从动齿轮2812,实现相机壳体281的同步翻转,以使得CCD相机在不适用的状态下倾斜向上,与外界隔离起来,避免污水污染玻璃面罩282,当需要CCD采集图像信息时,CCD采集摄像头28翻转斜向向下,并且指向接料板21上,以实现对垃圾的识别;
上述的CCD采集摄像头28沿着相机壳体28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4个,相机壳体281的开口面倾斜布置,所述玻璃面罩282设置在相机壳体281的倾斜开口面内,所述CCD采集摄像头28的采集端与开口指向平行;
结合图13至图15所示,所述相机壳体281的两侧设置有滑料轨道284,所述滑料轨道284的长度方向与相机壳体281的倾斜开口倾斜方向一致,所述刮料板283的两端通过连接机构滑动设置在滑料轨道284内;
当相机壳体281翻转至玻璃面罩282朝下时,所述刮料板283能够沿着滑料轨道284内移动,由于玻璃面罩282倾斜布置,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滑料轨道284的长度方向上存在分力,进而使得刮料板282的端部与刮料板282的端部与玻璃面罩282抵靠,并且沿着玻璃面罩282滑动,从而实现对玻璃面罩282的自清洁操作;
所述滑料轨道284上设置有滑孔2841,所述滑孔2841为矩形孔且沿着滑料轨道284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刮料板283的两端延伸有支杆2831,所述支杆2831的杆端延伸伸入滑孔2841内,所述支杆2831的延伸端设置有滚动轴承2832,所述滚动轴承2832能够有效减少刮料板283沿着轨道行驶的阻力,进而能够确保刮料板283在无外力驱动下,使得刮料板283沿着玻璃面罩282长度方向移动,以实现对玻璃面罩282的清灰操作;
当相机壳体281翻转至玻璃面罩282朝上时,在刮料板283的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使得刮料板283沿着滑料轨道284长度方向反向移动,以实现对玻璃面罩282的进一步清灰操作;
所述滑孔2841为条形孔,滑孔2841的孔宽度略大于滚动轴承2832的直径,当相机壳体281翻转至玻璃面罩282朝上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使得刮料板283板端的刮料胶条能够进一步提高与玻璃面罩282的挤压压力,进而实现对玻璃面罩282的刮料可靠度。
所述支杆2831上还延伸有连杆2833,所述连杆2833延伸至相机壳体281背面中间位置,所述连杆2833上铰接设置有配重块2834,所述配重块2834能够确保刮料板283沿着滑料轨道284的滑孔2841的正常滑动,进而确保对玻璃面罩282的有效清灰操作。
结合图16所示,为实现对垃圾的分类,所述垃圾打包机构包括垃圾撑袋机构及垃圾袋供料机构,所述垃圾撑袋机构包括第一、第二吸附板331、332,所述第一、第二吸附板331、332板面竖直且相对布置,所述第一、第二吸附板331、332分别分置在导出管31的出口两侧,所述垃圾袋供料机构设置在第一、第二吸附板331、332之间的下方位置,所述第一、第二吸附板331、332相对或相背移动;所述第一、第二吸附板331、332分别通过气管与抽气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吸附板331设置在第一无杆气缸333的活塞上,所述第二吸附板332设置在第二无杆气缸334的活塞上,所述第一无杆气缸333与第二无杆气缸334的杆长方向平行且与导出管31的输送方向垂直;
当导出管31打出垃圾时,上述的第一无杆气缸333与第二无杆气缸334启动,使得垃圾袋撑开,从而实现对垃圾的装载,装载完毕后,垃圾袋从开口处导出,并且提醒用户重新进行投送,以提示用户正确投送垃圾。
进一步地,结合图16所示,为实现对垃圾袋的供料操作,所述垃圾袋供料机构包括设置在导出管31出料口后下方的两根撑料杆34,所述撑料杆34水平且与导出管31输送方向垂直,所述撑料杆34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机构驱动撑料杆34升降且与第一、第二吸附板331、332之间的间隙靠近或远离;
垃圾袋上设置有两个穿孔,垃圾袋码叠在一起,撑料杆34穿置在垃圾袋上的而两个穿孔内,从而实现对垃圾袋的平整支撑,启动一个吸附板动作,从而将撑料杆34上的一个垃圾袋吸附下来,并且升降机构动作,从而使得撑料杆34下降,另外一个吸附板靠近,从而实现对垃圾袋另一侧面的吸附操作,当两个吸附板远离后,从而实现对垃圾袋的撑开操作,方便垃圾能够投入垃圾袋内进行打包,以实现对垃圾的打包,并且在显示器或者扩音喇叭上提示用户对垃圾进行分类,以正确投放垃圾。
所述撑料杆34上滑动设置有抵靠板341,所述抵靠板341沿着两根撑料杆34滑动布置;所述抵靠板341板面竖直且延伸有第一、第二滑动杆342、343,所述第一、第二滑动杆342、343水平且与撑料杆34平行,所述撑料杆34的杆端设置有机架板344,所述第一、第二滑动杆342、343的杆端与机架板344之间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动杆342上套设有弹簧3421,所述弹簧3421的两端分别与抵靠板3411及机架板344抵靠,所述第二滑动杆343与机架板344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所述第二滑动杆343的杆端伸出机架板344一侧板面长度最长时,所述锁止机构实施对第二滑动杆343的锁定;
为实现对垃圾袋的有效供料,以使得垃圾袋以平整的姿态从撑料杆34上拖出,上述的弹簧3421使得抵靠板341始终与垃圾袋一侧面抵靠,以确保垃圾袋平整,当需要安装垃圾袋时,拉动第一、第二滑动杆342、343,使得锁止机构实施对第二滑动杆343的锁定,从而方便将垃圾袋穿套在两个撑料杆34上,当松开锁止机构,使得抵靠板341实施对垃圾袋的抵靠作用,进而将垃圾袋抵靠,并且启动上述的吸附板,从而实现对垃圾袋一侧面的吸附,以将垃圾袋从撑料杆34上扯下。
结合图19所示,为实现对第二滑动杆343的锁止,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板344上的轴承座3441,所述轴承座3441上设置有锁止管3442,所述轴承座3441及锁止管3442同心,所述第二滑动杆343的杆身上垂直设置有锁头杆3431,所述锁止管3442的管内壁设置有供锁头杆3431穿过的避让槽34421,所述第二滑动杆343沿着轴承座3441及锁止管3442构成的管芯滑动,当所述锁头杆3431伸出锁止管3442一端管口后,所述锁止管3442旋转且使得锁头杆3431与锁止管3442的管口抵靠;
当需要更换垃圾袋时,通过拉动第一、第二滑动杆342、343,使得锁头杆3431与锁止管3442的管口抵靠,从而避免第一、第二滑动杆342、343复位,进而可方便将垃圾袋穿套在撑料杆34上,当垃圾袋穿套完毕后,转动锁止管3442,使得锁头杆3431与避让槽34421的槽口对应,在弹簧3421的弹力作用下,从而实现第一、第二滑动杆342、343复位,进而实现对两个撑料杆34的压紧,进而使得垃圾袋展平,以确保对垃圾袋的吸附扯出。
进一步地,为实现对锁止管3442的转动,以实现对第二滑动杆343的锁止及解锁操作,所述锁止管3442的外壁设置有锁定齿圈34422,所述锁定齿圈34422与齿条345配合,所述齿条345长度方向水平且导出管31的导出方向平行,所述齿条345与轨道3451构成滑动配合,所述齿条345的一端与第一连杆345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3452的另一端与调节转盘3453上的第一支杆铰接,所述调节转盘3453上设置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为钝角,所述第二支杆的杆端与第二连杆3454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3454的另一端与调节滑杆3455的一端铰接,所述调节滑杆3455的杆身滑动设置在调节滑槽板3456的条形孔34561内,所述第一连杆3452及第二连杆3454两端的铰接轴水平且与导出管31输送方向垂直;
通过拨动调节滑杆3455,从而实现对齿条345位于轨道3451上的滑动,进而实现对锁止管3442的转动,以实现对第二滑动杆343的滑动复位的解锁及锁止操作。
具体地,所述第一、第二滑动杆342、343伸出机架板344的一端通过拖动手把346连接为一体,所述调节滑槽板3456固定在拖动手把346上,所述调节滑槽板3456的一端设置有复位滑杆347,所述复位滑杆347的杆端于调节滑杆3455的杆身构成滑动配合,所述复位滑杆347与调节滑杆3455垂直,所述复位滑杆347上套设有复位弹簧3471,所述复位弹簧3471的两端分别与调节滑槽板3456及调节滑杆3455抵靠,所述条形孔34561的长度方向与导出管31的长度方向平行。
为实现对撑料杆34的升降操作,所述撑料杆34的杆端通过架板连接为一体,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升降电缸35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升降电缸35的活塞杆竖直布置,以实现对撑料杆34的支撑及下降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实施例,结合图20至图29所示,以实现对相互错位的垃圾进行交换,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20的出料口设置有交换导料机构包括设置在垃圾接收装置10的接收管11出口下方的交换管29,所述交换管29的上设置有两个入口,所述交换管29两个入口设置有拨料辊291,所述拨料辊291辊芯水平且辊身上设置有拨料板292,所述拨料板292的一端面沿着拨料辊291辊长方向布置,驱动单元驱动拨料辊291转动;
当导入垃圾接料装置10内的垃圾为非设定的垃圾后,在上述的接料管11的出口设置交换管29,从而交换管29位置处的拨料辊291,使得导入接料管11下端管口的垃圾从交换管29的一个出口导出至正确设定位置的垃圾分类装置40内进行分类,当导入垃圾接料装置10内为设定的垃圾,垃圾接料管11的垃圾出料口导入交换管29的管口处,启动拨料辊291转动,拨料辊291反向转动,拨料板292驱动垃圾朝向交换管20该垃圾接料装置10所在的垃圾分类装置40内进行进一步地分类操作,从而实现对垃圾的进一步处理加工。
所述拨料板292由多个单元杆构成,所述单元杆沿着拨料辊291的径向方向布置,多个单元杆沿着拨料辊291的长度方向且共面布置;
所述单元杆的杆端设置有拨料簧293,所述拨料簧293的端部设置有拨料头294,所述交换管29的进料口位置设置成扩孔状,所述交换管29的进料口内壁设置有避让该拨料头294的避让开口295;
多个单元杆构成拨料板292能够有效实现对垃圾的耙料操作,并且通过拨料簧293前端设置的拨料头294能够有效实现对垃圾的弹性挤压,确保将垃圾导入至交换管29的管口位置处,进而实现对垃圾的导料操作;
为实现对导入交换管29内垃圾的进一步推送,所述拨料辊291的两端转动式设置在交换管29的管壁上,所述拨料辊291伸出交换管29管壁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杆296连接,所述拨料辊291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杆297连接;
结合图25中的两个放大图,所述第一转动杆296与第一连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连动机构与第一耙料板298连接,所述第一耙料板298横置在交换管29的一个管口内,第一连动机构驱动第一耙料板298位于交换管29的管腔内往复移动,所述拨料辊291与第一转动杆296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锁止机构,所述拨料辊291正传时,所述第一单向锁止机构使得拨料辊291与第一转动杆296锁止且同步转动,所述拨料辊291反转时,所述第一单向锁止机构使得拨料辊291与第一转动杆296解锁且相对转动;
所述第二转动杆297与第二连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连动机构与第二耙料板299连接,所述第二耙料板299横置在交换管29的另一个管口内,第二连动机构驱动第二耙料板299位于交换管29的管腔内往复移动,所述拨料辊291与第二转动杆297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锁止机构,所述拨料辊291反传时,所述第二单向锁止机构使得拨料辊291与第二转动杆297锁止且同步转动,所述拨料辊291正转时,所述第二单向锁止机构使得拨料辊291与第二转动杆297解锁且相对转动;
上述的动力机构驱动拨料辊291转动的过程中,从而将导入交换管29上管口内的垃圾拨动至交换管下端的一个管腔内,上述拨料辊291转动的过程中,拨料辊291一端与第二转动杆297之间通过第二单向锁止机构连接,此时的拨料辊291正转,从而使得第二单向锁止机构与第二转动杆297解锁,进而使得拨料辊291能够位于交换管29上转动,第二转动杆297与拨料辊291之间产生相对转动,从而不影响拨料辊291的正常转动,拨料辊291正向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单元锁止机构使得第一转动杆296与拨料辊291之间锁止,从而使得第一转动杆296与拨料辊291之间同步转动,第一连动机构动作,从而连动第一耙料板298沿着交换管29的下端管腔内移动,进而将垃圾推送出去,以实现对垃圾的推送,实现垃圾交换或者正常导送的功能;
同理,当需要拨料辊291反转时,拨料辊291将垃圾从交换管29的下端的另一个管口导出,拨料辊291反转的过程中,从而使得第二单向锁止机构与第二转动杆297锁止,第二转动杆297与拨料辊291之间同步转动,拨料辊291正向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单元锁止机构使得第一转动杆296与拨料辊291之间解锁,从而使得第一转动杆296与拨料辊291之间相对转动,第一转动杆296停止转动,第二转动杆297转动的过程中,从而连动第二耙料板299沿着交换管29的下端另一个管腔内移动,进而将垃圾推送出去,以实现对垃圾的推送,实现垃圾交换或者正常导送的功能;
上述结构巧妙,通过拨料辊291的正常转动即可实现对垃圾推送的同时,还能减少动力机构的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单向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拨料辊291一端的第一棘爪2911,所述第一棘爪2911的一端与拨料辊291的一端铰接且铰接轴与拨料辊291平行,所述拨料辊291的一端转动式设置有第一棘轮盘2912,所述第一棘轮盘2912的棘齿沿着第一棘轮盘2912的内圈布置,所述第一棘爪2911与第一棘轮盘2912的棘齿配合,所述第一棘轮盘2912与第一转动杆296的一端连接;
上述的拨料辊291正转时,第一棘爪2911与拨料辊291辊端套设的第一棘轮盘2912内圈设置的棘齿抵靠,从而实现第一棘轮盘2912与第一棘爪2911的锁止,进而实现拨料辊291与第一转动杆296的锁止,当第一转动杆296正常转动的过程中,以实现对第一耙料板298的往复推送,将垃圾从交换管29的下端管口推出;
结合图26和图27所示,第一棘爪盘2912内圈设置的棘爪沿着周向方向等距间隔布置,拨料辊291正向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实现第一棘爪2911与第一棘轮盘2912的锁止,当拨料辊291反转时,第一棘爪2911又能与第一棘轮盘2912内圈的棘爪形成避让,从而实现第一单向锁止机构的解锁,以实现拨料辊291与第一转动杆296之间的相对转动;
同理,所述第二单向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拨料辊291另一端的第二棘爪2913,所述第二棘爪2913的一端与拨料辊291的一端铰接且铰接轴与拨料辊291平行,所述拨料辊291的一端转动式设置有第二棘轮盘2914,所述第二棘轮盘2914的棘齿沿着第二棘轮盘2914的内圈布置,所述第二棘爪2913与第二棘轮盘2914的棘齿配合,所述第二棘轮盘2914与第二转动杆297的一端连接;
上述的拨料辊291正向转动时,第二棘爪2913与第二棘轮盘2914内圈的棘齿形成避让,从而使得拨料辊291能够位于第二棘轮盘2914内正常转动,当拨料辊291反转时,第二棘爪2913与第二棘轮盘2914的棘齿抵靠,进而使得拨料辊291与第二棘轮盘2914锁止,从而连动而第二转动杆297同步转动,第二转动杆297同步转动的过程中,以实现对第二耙料板299的往复推送,将垃圾从交换管29的下端另一管口内的垃圾推出;
结合图28和图29所示,第二棘爪盘2914内圈设置的棘爪沿着周向方向等距间隔布置,拨料辊291反向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实现第二棘爪2913与第二棘轮盘2914的锁止,当拨料辊291正转时,第二棘爪2913又能与第二棘轮盘2914内圈的棘爪形成避让,从而实现第二单向锁止机构的解锁,以实现拨料辊291与第二转动杆297之间的相对转动;
为实现第一棘爪2911及第二棘爪2913以竖直的姿态分别导入上述的第一棘轮盘2912内圈的棘齿及第二棘轮盘2914内圈的棘齿内,所述第一棘爪2911的铰接轴上设置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二棘爪2913的铰接轴上设置有第二扭簧;
上述的第一扭簧及第二扭簧使得第一棘爪2911及第二棘爪2913以竖直的姿态分别导入上述的第一棘轮盘2912内圈的棘齿及第二棘轮盘2914内圈的棘齿内,从而实现锁止功能,当上述的拨料辊291反转时,第一棘爪2911的铰接轴扭簧压缩,并且第一棘爪2911与第一棘轮盘2912内圈的棘齿抵靠分离,进而实现解锁,拨料辊291正转时,第二棘爪2913的铰接轴的扭簧压缩,使得第二棘爪2913与第二棘轮盘2914内圈的棘齿分离,从而实现解锁。
为实现对第一棘爪2911及第二棘爪2913转动的避让,所述拨料辊29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缺口291a,所述第一棘爪2911转动式设置在第一缺口291a内,所述拨料辊29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缺口291b,所述第二棘爪2913转动式设置在第二缺口291b内。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拨料辊29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轴承291c,所述第一支撑轴承291c的外圈与第一棘轮盘2912的内圈抵靠;
上述的拨料辊291端部设置的第一支撑轴承291c能够有效实现对第一转动杆296的转动支撑,以实现对第一转动杆296限位的同时,能够有效实现对第一转动杆296的转动支撑;
同理,所述拨料辊29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轴承291d,所述第二支撑轴承291d的外圈与第二棘轮盘2914的内圈抵靠;第二支撑轴承291d能够有效实现对第二转动杆297的转动支撑,提供第二转动杆297稳定有效的转动支撑。
为实现对第一转动杆296及第二转动杆297的转动支撑,所述第一转动杆296转动式设置在第一支架2961上,所述第一支架2961与交换管29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297转动式设置在第二支架2971上,所述第二支架2971与交换管29的外壁连接。
为实现对第一耙料板298的往复推送,所述第一连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转动杆296杆端的第一凸轮2962,所述第一凸轮2962的轮缘与第一连动滚轮2963抵靠,第一连动滚轮2963的滚轮支架设置有第一支撑滑杆2964,所述第一支撑滑杆2964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杆支架2965上,所述第一支撑滑杆2964上套设有第一支撑弹簧2966,所述第一支撑弹簧2966的两端分别与滚轮支架及第一滑杆支架2965抵靠,所述第一支撑滑杆2964的杆端与第一耙料板298连接;
拨料辊291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第一转动杆296的转动,当第一转动杆296转动时,通过第一凸轮2962与第一连动滚轮2963抵靠,从而实现对第一耙料板298的连动,在第一支撑弹簧2966的复位作用下实现第一耙料板298的往复移动,从而实现对交换管29下端一个管腔内垃圾的往复驱动,进而将垃圾从交换管20的下端管腔内的垃圾推出。
所述第二连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转动杆297杆端的第二凸轮2972,所述第二凸轮2972的轮缘与第二连动滚轮2973抵靠,第二连动滚轮2973的滚轮支架设置有第二支撑滑杆2974,所述第二支撑滑杆2974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杆支架2975上,所述第二支撑滑杆2974上套设有第二支撑弹簧2976,所述第二支撑弹簧2976的两端分别与滚轮支架及第二滑杆支架2975抵靠,所述第二支撑滑杆2974的杆端与第二耙料板299连接;
同理,拨料辊291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第二转动杆297的转动,当第二转动杆297转动时,通过第二凸轮2972与第二连动滚轮2973靠,从而实现对第二耙料板299的连动,在第二支撑弹簧2976的复位作用下实现第二耙料板299的往复移动,从而实现对交换管29下端另一个管腔内垃圾的往复驱动,进而将垃圾从交换管20的下端管腔内的垃圾推出。
为实现对第一耙料板298及第二耙料板299水平方向的滑动导向,所述交换管29上设置有第一、第二滑孔2900、2901,所述第一、第二滑孔2900、2901为条形孔且长度方向与交换管29的两个管口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耙料板298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孔2900内,所述第二耙料板299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孔2901内。
所述拨料辊291的杆身上设置有第一齿轮291e,所述第一齿轮291e与第二齿轮291f啮合,所述第二齿轮291f与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与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
下面结合图30所示, 一种垃圾处理方法,所述垃圾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社区的人行出入口位置设置可回收垃圾接收装置10和不可回收垃圾接收装置10两种接料装置;
B、位于可回收垃圾接收装置10和不可回收垃圾接收装置10分贝设置预处理装置20,利用预处理装置20实施对垃圾接收装置10导入的垃圾进行识别;
C、当垃圾预处理装置20识别到可回收垃圾接收装置10内投入了不可回收垃圾时,将不可回收垃圾导出和/或将不可回收垃圾导出至不可回收垃圾接收装置10内;
D、当垃圾预处理装置20识别到可回收垃圾接收装置10内投入的垃圾均为可回收垃圾时,将可回收垃圾导出至垃圾分类装置40内进行进一步地分类处理;
E、当垃圾预处理装置20识别到不可回收垃圾接收装置10内投入了可回收垃圾时,将可收垃圾导出和/或将可回收垃圾导出至可回收垃圾接收装置10内;
F、当垃圾预处理装置20识别到不可回收垃圾接收装置10内投入的垃圾均为不可回收垃圾时,将不可回收垃圾导出至垃圾分类装置40内进行进一步地分类处理;
所述步骤C和步骤E中,将可回收垃圾及不可回收垃圾由垃圾导出装置30打包导出。
当垃圾导出装置30将垃圾导出时,通过显示器或者扩音器提醒用户正确分类。
所述垃圾接收装置10包括接收管11,所述接收管11呈弯管状,所述接收管11的一端管口水平、另一端管口竖直向下,所述接收管11的水平管口端设置有挡板12,所述挡板12的上端板面与接收管11构成转动连接且转动连接轴121水平布置;所述接收管11的管壁上设置有耙料杆13,所述耙料杆13设置在转轴上,驱动电机驱动转轴转动,所述转轴的长度方向水平且与挡板12的连轴轴121平行。
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20包括设置在垃圾接收装置10的接收管11竖直管口位置的接料板21,所述接料板21的一侧通过铰接轴211与接收管11管壁连接,所述接料板21与转动机构连接,转动机构驱动接料板21绕铰接轴211位置转动,且使得接料板21板面水平及竖直两种状态。
所述垃圾耙开机构包括设置在接料板21上板面的多组耙开爪22,所述耙开爪22与连动机构连接,所述连动机构连动耙开爪22相向靠近或远离且实施对垃圾包的耙开动作。
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20还设置有垃圾扫描机构,所述垃圾扫描机构包括CCD采集摄像头28,所述CCD采集摄像头28设置在翻转单元上,翻转单元启动且连动CCD采集摄像头28指向垃圾预处理装置20上的垃圾,所述CCD采集摄像头28将采集的图像信号传输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判断图像是否设定的垃圾种类,如若不是设定的垃圾种类,由垃圾导出装置30进行打包导出,如若是设定的垃圾种类,将垃圾导出至垃圾分类装置40内进行分类。
所述垃圾导出装置30包括设置在接收管11下方的导出管31,所述导出管31呈人字形,且上导出管31的上端两个管口连接位置设置有闸门32,所述闸门32与导出管31的上端的一个管口构成抵靠或分离配合,所述导出管31的下端出料端设置有垃圾打包机构,所述垃圾打包机构用于实施对垃圾的打包。
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20的出料口设置有交换导料机构包括设置在垃圾接收装置10的接收管11出口下方的交换管29,所述交换管29的上设置有两个入口,所述交换管29两个入口设置有拨料辊291,所述拨料辊291辊芯水平且辊身上设置有拨料板292,所述拨料板292的一端面沿着拨料辊291辊长方向布置,驱动单元驱动拨料辊291转动。
所述拨料辊291的两端转动式设置在交换管29的管壁上,所述拨料辊291伸出交换管29管壁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杆296连接,所述拨料辊291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杆297连接;
所述第一转动杆296与第一连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连动机构与第一耙料板298连接,所述第一耙料板298横置在交换管29的一个管口内,第一连动机构驱动第一耙料板298位于交换管29的管腔内往复移动,所述拨料辊291与第一转动杆296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锁止机构,所述拨料辊291正传时,所述第一单向锁止机构使得拨料辊291与第一转动杆296锁止且同步转动,所述拨料辊291反转时,所述第一单向锁止机构使得拨料辊291与第一转动杆296解锁且相对转动;
所述第二转动杆297与第二连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连动机构与第二耙料板299连接,所述第二耙料板299横置在交换管29的另一个管口内,第二连动机构驱动第二耙料板299位于交换管29的管腔内往复移动,所述拨料辊291与第二转动杆297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锁止机构,所述拨料辊291反传时,所述第二单向锁止机构使得拨料辊291与第二转动杆297锁止且同步转动,所述拨料辊291正转时,所述第二单向锁止机构使得拨料辊291与第二转动杆297解锁且相对转动。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垃圾接收装置(10),所述两个垃圾接收装置(10)用于接收不同类型的垃圾,所述垃圾接收装置(10)上均设置有进料口及出料口,所述垃圾接收装置(10)的出料口位置分别设置有垃圾预处理装置(20),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20)用于实施对垃圾接收装置(10)导出的垃圾进行预判断,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20)包括设置在垃圾接收装置(10)的接收管(11)竖直管口位置的接料板(21),所述接料板(21)的一侧通过铰接轴(211)与接收管(11)管壁连接,所述接料板(21)与转动机构连接,转动机构驱动接料板(21)绕铰接轴(211)位置转动,且使得接料板(21)板面水平及竖直两种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耙开机构包括设置在接料板(21)上板面的多组耙开爪(22),所述耙开爪(22)与连动机构连接,所述连动机构连动耙开爪(22)相向靠近或远离且实施对垃圾包的耙开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设置在铰接轴(211)上的转动齿轮(212),所述转动齿轮(212)与齿条(213)啮合,所述齿条(213)竖直布置且上端与电缸(214)的活塞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板(21)上开设有多个条形孔(210),所述条形孔(210)与接料板(2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条形孔(210)内滑动设置有滑块(221),所述耙开爪(22)设置在滑块(221)上,所述滑块(221)上悬伸设置有导向滑杆(222),所述导向滑杆(222)长度方向水平且与接料板(21)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接料板(21)的外侧板面设置有导向板(215),所述导向滑杆(222)的杆端与导向板(215)构成滑动配合,所述导向杆(222)上套设有导向弹簧(223),所述导向弹簧(223)的两端分别与滑块(221)及导向板(215)抵靠。
5.根据权利要4所述的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机构包括与滑块(221)连接的连动折板(224),所述连动折板(224)包含第一竖直板段、倾斜板段及第二竖直板段,所述接料板(21)的外侧板面延伸设置有支架板(216),所述支架板(216)上滑动设置有驱动支架板(217),所述驱动支架板(217)上延伸设置有驱动滚轮(218),所述驱动滚轮(218)的轮面与连动折板(224)的一侧板面抵靠且连动滑块(221)位于条形孔(210)上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213)的上端与过渡杆(23),所述过渡杆(23)竖直向上延伸,所述过渡杆(23)滑动设置在过渡管(24)内,所述过渡管(24)的管腔内设置有过渡弹簧(25),所述过渡弹簧(25)的上下端分别与过渡管(24)的上端及过渡杆(23)上杆端抵靠,所述过渡管(24)的上端与电缸(214)的活塞杆连接,所述过渡管(24)的外壁延伸有抵靠滚轮(241),所述抵靠滚轮(241)的轮芯水平,所述驱动支架板(217)上延伸设置有驱动斜板(2171),所述驱动斜板(2171)与抵靠滚轮(241)抵靠,且连动驱动支架板(217)位于支架板(216)上往复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20)还设置有垃圾扫描机构,所述垃圾扫描机构包括CCD采集摄像头(28),所述CCD采集摄像头(28)设置在翻转单元上,翻转单元启动且连动CCD采集摄像头(28)指向垃圾预处理装置(20)上的垃圾,所述CCD采集摄像头(28)将采集的图像信号传输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判断图像是否设定的垃圾种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CD采集摄像头(28)等距分布至相机壳体(281)内,所述相机壳体(281)的两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式设置在接收管(11)的管壁上,所述接料板(21)的铰接轴(211)轴端设置有连动齿轮,所述相机壳体(281)的转轴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接料板(21)的铰接轴(211)转动且连动相机壳体(281)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壳体(281)上设置有用于清除壳体的清灰机构。
10.智能垃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垃圾站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垃圾预处理装置。
CN201911062566.6A 2019-11-03 2019-11-03 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 Active CN1107735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2566.6A CN110773556B (zh) 2019-11-03 2019-11-03 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2566.6A CN110773556B (zh) 2019-11-03 2019-11-03 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3556A true CN110773556A (zh) 2020-02-11
CN110773556B CN110773556B (zh) 2021-04-06

Family

ID=69388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62566.6A Active CN110773556B (zh) 2019-11-03 2019-11-03 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7355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6323A (zh) * 2020-09-02 2021-01-22 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废铅蓄电池的自动化破碎精细分离处理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61199A (ja) * 1983-09-12 1985-04-08 Hitachi Ltd 圧縮式ごみ処理機
CN103447262A (zh) * 2013-08-28 2013-12-18 常州环视高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自洁式监控摄像装置
CN105712006A (zh) * 2016-04-28 2016-06-29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地生活垃圾收纳装置
CN108706247A (zh) * 2018-06-22 2018-10-26 王远喆 一种自动打分的智能垃圾箱及其运行方法
CN109809060A (zh) * 2019-03-12 2019-05-2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自动分类垃圾桶及其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61199A (ja) * 1983-09-12 1985-04-08 Hitachi Ltd 圧縮式ごみ処理機
CN103447262A (zh) * 2013-08-28 2013-12-18 常州环视高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自洁式监控摄像装置
CN105712006A (zh) * 2016-04-28 2016-06-29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地生活垃圾收纳装置
CN108706247A (zh) * 2018-06-22 2018-10-26 王远喆 一种自动打分的智能垃圾箱及其运行方法
CN109809060A (zh) * 2019-03-12 2019-05-2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自动分类垃圾桶及其管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6323A (zh) * 2020-09-02 2021-01-22 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废铅蓄电池的自动化破碎精细分离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3556B (zh) 202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89889B (zh) 智能垃圾站
CN110789870B (zh) 一种垃圾处理方法
CN110733791B (zh) 一种智能垃圾导出装置
CN108908373A (zh)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机器人
CN110773556B (zh) 智能垃圾预处理装置
CN110697285A (zh)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1634573A (zh) 一种厨余垃圾自动破袋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0527448U (zh) 居住区中垃圾自动分类的垃圾箱
CN210133545U (zh) 一种固态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装置
CN110902210A (zh) 一种小型家用垃圾自动分类机
CN109092854A (zh) 城市垃圾分拣处理系统
CN205788467U (zh) 基于物联网模式的容器智能回收自助终端
CN110733793B (zh) 一种智能垃圾接收装置
CN212197001U (zh) 自动破袋垃圾回收箱
CN110733792B (zh) 一种智能垃圾交换处理装置
CN214086041U (zh) 一种基于传送带分离多项垃圾的自动分类垃圾箱
CN206571107U (zh) 一种多功能垃圾污被服智能收集系统
CN210691448U (zh) 一种智能饮料瓶全面回收设备及其全面回收系统
CN110406857B (zh) 一种自动化垃圾分类设备
CN213678299U (zh) 一种分类垃圾箱箱体
CN211365750U (zh) 易拉罐回收箱
CN110947645A (zh) 一种生活垃圾回收站点的监控装置
CN212314520U (zh) 一种垃圾混投或分装装置
CN211811432U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分类垃圾桶
CN211282284U (zh) 一种垃圾分类投放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