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3655A - 增强元件、增强的结构元件的系统以及用于增强结构元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增强元件、增强的结构元件的系统以及用于增强结构元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53655A
CN110753655A CN201880040506.1A CN201880040506A CN110753655A CN 110753655 A CN110753655 A CN 110753655A CN 201880040506 A CN201880040506 A CN 201880040506A CN 110753655 A CN110753655 A CN 110753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reinforcing element
adhesive
shoulder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05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53655B (zh
Inventor
N·芒津格
D·苏瓦伊
U·莱茵格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ka Technology AG
Original Assignee
Sika Technology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921554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0753655(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ka Technology AG filed Critical Sika Technology AG
Publication of CN110753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3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53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3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62D27/026Connections by glue bo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tanding Axle, Rod, Or Tube Structures Coupled By Welding, Adhesion, Or Deposition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增强结构元件的增强元件,所述增强元件在外侧具有至少一个通道。所述增强元件的外侧在所述通道的旁边形成凸肩。此外增强元件设置用于在增强元件在结构元件中的粘接方面形成敞开的系统,其中,在增强元件在结构元件中的使用状态下,在增强元件的凸肩和结构元件之间形成空间,所述空间相对于结构元件的邻接的空腔是敞开的。

Description

增强元件、增强的结构元件的系统以及用于增强结构元件的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元件、一种增强的结构元件的系统以及一种用于增强结构元件的方法。所讨论的增强元件尤其是用于应用在车辆车身中的增强元件。
背景技术
结构元件、例如运输和运送工具的主体和/或框架、尤其是水上或陆地车辆或飞机的主体和/或框架在许多情况下包括具有空腔的结构件,以便能够实现轻量化构造。但是,这些空腔是引起各种问题的原因。根据空腔的类型,必须将其密封,以防止导致结构元件腐蚀的湿气和灰尘进入。通常还期望显著增强空腔和因此结构元件,但是要保持低重量。通常还需要使空腔稳定,从而使结构元件稳定,以减少噪声,否则该噪声会沿空腔或通过空腔传播。这些空腔中的许多空腔形状不规则或范围狭窄,因此很难正确密封、增强和阻尼。
因此,特别是在汽车工程中,然而也在航空和航海建造中,使用密封元件(隔板)以密封和/或声学隔离空腔,或使用增强元件(加强件)以增强空腔。
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汽车的车身。该车身10包括具有空腔的各种结构件,例如支柱14和支撑或支杆12。这种具有空腔的结构元件12、14通常使用密封和/或增强元件16密封和/或加强。
在图2a和2b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增强的结构元件的已知的系统。该结构元件12、14具有空腔,其中布置有增强元件16。根据图2a和2b的系统分别具有用于在增强元件16和结构元件12、14之间引入粘合剂8的组件。
在图2a中该用于引入粘合剂的系统包括填充开口2,该填充开口被设置为结构元件12、14中的孔。该系统还包括用于在增强元件16的外侧上分布粘合剂的通道3。此外,增强元件16包括密封件20,其界定在增强元件16的外侧和结构元件12、14之间的封闭空间。然后,该封闭空间通过填充开口2被粘合剂填充,粘合剂借助于通道3被有效地分布在该空间中。还设有检查开口5,借助该检查开口可以检查粘合剂是否填充了整个空间。
图2b示意性地示出用于利用粘合剂8填充增强元件16和结构元件12、14之间的空隙的已知的替代系统。这里,粘合剂通过增强元件16上的填充开口7被供给。然后,粘合剂8通过增强元件16中的管路4的系统引入到在增强元件16和结构元件12、14之间的空间中。这里,增强元件16还包括密封件20,其限定了用于粘合剂8的空间。参照图2a和2b描述的系统此外在专利申请WO 2008/077944A1中公开了。
这种已知的增强元件和用于增强结构元件的系统的缺点在于,增强元件必须相对复杂和精确地制造。这特别是必要的,因为增强元件和结构元件必须限定用于引入粘合剂的可靠的封闭空间。因此,必须以较小的公差来制造增强元件和结构元件,这更昂贵。此外,这种系统需要的粘合剂的量比增强元件和结构元件的粘合实际所需的粘合剂量大,这是因为增强元件和/或其密封件与结构元件之间的整个空间必须填充粘合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增强元件或一种增强的结构元件的系统,从而使得增强元件和用于增强结构元件的系统都可以更经济地制成并且设计成更加易于处理的。
该目的首先通过一种用于增强结构元件的增强元件来实现,该增强元件在外侧具有至少一个通道。在此,所述增强元件的外侧在所述通道的旁边形成凸肩。另外,增强元件设置用于形成在增强元件在结构元件中的粘接方面敞开的系统,其中,在增强元件在结构元件中的使用状态下,在增强元件的凸肩和结构元件之间形成空间,所述空间相对于结构元件的邻接的空腔是敞开的。
上述目的还通过一种增强的结构元件的系统来实现,该系统包括:具有空腔的结构元件;增强元件,其设置在结构元件的空腔中并且在增强元件的外侧上具有至少一个通道,所述增强元件的外侧在所述通道的旁边形成凸肩;和粘合剂,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通道中且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凸肩上,并且粘合剂将增强元件与结构元件粘接,其中,增强元件的外侧的直接邻接凸肩的连接区域没有粘合剂,其中,在凸肩和结构元件之间的第一空间和在连接区域和结构元件之间的第二空间是彼此相对敞开的。
在此提出的解决方案的优点在于,为了将增强元件粘接在结构元件中,不需要设置用于粘合剂的、不透流体地封闭的空间,而是可以使用更具成本效益且易于处理的开放式系统,而无需不透流体地封闭空隙。因此,可以使用没有密封的增强元件,这对应于显著的成本优势。
此外,本发明甚至允许将具有相对较大的制造公差的部件彼此粘接,因为不需要提供用于粘合剂的、不透流体地封闭的空间。相对于已知系统,这也对应于显著的成本优势,因为它允许以较大的制造公差来更经济地制造系统的各种不同元件。
此外,粘接过程更容易实现,因为借此可以避免给封闭的腔室填充粘合剂所带来的困难(特别是通过粘合剂将封闭的空腔中的空气挤出)。
本发明的核心构思是通过使用合适的粘合剂可以使用开放式系统(敞开的系统)来将增强元件粘结在结构元件中。已经观察到,通过使用合适的粘合剂可以形成自密封系统,只要提供增强元件的具有在这方面合适尺寸的通道和凸肩即可。
此处的粘合剂被配置为使得当其冷却时,它在未凝固状态和凝固状态之间表现出急剧的转变。这使得这里描述的开放式系统中的部件可以用这种合适的粘合剂粘合。
在此,通道的尺寸设置成使得流过通道的粘合剂相对较慢地冷却。这尤其是通过将通道的表面设计成与通道的体积相比较小来实现。
相反,在凸肩和结构元件之间的区域中,粘合剂的冷却更快。这特别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这一点:在这个区域中一个表面与这个区域的体积相比构造得比较大。
这种布置导致粘合剂在凸肩上比在通道中更快地凝固,因此导致可靠的自封闭系统。
通过在结构元件的外侧上适当地设置通道,然后可以将引入到通道中的粘合剂分配在增强元件与结构元件之间的空隙中,以及通过在通道旁边适当地设置凸肩区域,将创建一个自封闭系统。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概念“敞开的/开放的”或“开放式系统”是指“液体可渗透的”或“未密封的”。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道宽度在5至300mm之间,优选在10至70mm之间,更优选在10至30mm之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道深度在0.5至10mm之间,优选在1至8mm之间,更优选在2至5mm之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道长度在50至500mm之间,优选在70至400mm之间,更优选在100至300mm之间。
以这种方式确定通道尺寸的优点在于,粘合剂在流过通道时被缓慢冷却,使得粘合剂分布在通道的整个长度上,以便可靠地将增强元件粘接在结构元件中。
取决于粘合剂的组成和应用参数(例如温度或挤出速率),可以将通道尺寸在所述范围内调整以达到最佳结果。在此期望的是,当在增强元件与结构元件之间的空隙中实现了期望的粘合剂分布时,粘合剂才在通道中完全冷却或凝固。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道具有V形的或U形的或多角的或半圆形的形状。
可以根据粘合剂应流过通道的速率和/或粘合剂要在通道中冷却并凝固的速率来选择通道的合适横截面形状。原则上,粘合剂和增强元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粘合剂的冷却越快。因此,粘合剂在半圆形形状中比在四边形横截面形状中冷却得慢。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通道具有一个基本上W形的横截面。特别是与此同时通道的底部具有一个凸起。在此,这样的凸起可以成形为倒圆的、波形的、有棱角的或者不规则的。
通道的这样的基本上W形的横截面具有以下优点:与没有通道底部的这样的凸起的通道相比,由此能够减少所需的粘合剂量。
通道可以具有一个恒定不变的横截面,然而在一个备选的实施例中通道也可以具有非恒定不变的横截面。与此同时,不仅通道的长度、宽度,而且深度都可以构造为非恒定不变的。因此例如还能够实现以下通道,该通道在端部没有在该通道的中间(例如在填充开口下部)那么深,或者实现以下通道,该通道在俯视图中具有一个椭圆的造型。
当然,通道不必在其整个长度上直线地延伸,而是也可以设计为弯曲的或者设计有数个方向变化。
一般来说,通道用于将粘合剂粗略地分布在第一与第二车身件之间为粘合而设置的中间区域中。因此根据相应应用的要求,一个其他的通道几何形状能够是有益的。
在一种实施例中,通道横向于或基本横向于增强元件的纵向延伸。
在一替代实施例中,通道沿着或基本上沿着增强元件的纵向延伸。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通道完全环绕增强元件延伸,因此自身是闭合的。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道具有分支。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道包括主通道和与主通道连接的侧面通道。
在增强元件的外侧上的一个或多个通道的布置和设计取决于应当在哪个位置上增强元件与结构元件粘接。为此目的,可以提供完全环绕增强元件的通道,可以提供彼此分开设计的多个通道,或者也可以提供具有分支和/或侧面通道的通道。特别地,可以使用侧面通道来增加增强元件与结构元件之间的粘接面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与通道宽度在相同的方向上测量的凸肩宽度小于30mm,优选地小于20mm,更优选地小于10mm,更优选地小于5mm。
设置这样尺寸的凸肩具有以下优点:由此可以实现结构元件以需要少量粘合剂的方式与增强元件粘接。此外,这导致了增强元件的更大的造型自由度,因为凸肩之外的区域并不设置用于将增强元件与结构元件粘接,因此不需要具有任何预定的造型。
在一个替代实施例中,与通道宽度在相同的方向上测量的凸肩宽度在30至150mm之间,优选地在40至120mm之间,更优选地在50至100mm之间。
相反,为凸肩提供这种尺寸的优点在于:由此可以实现将结构元件与增强元件粘结,该粘结具有较大的粘结面,从而导致结构元件和增强元件之间在机械上更稳定的连接。
因此可以根据要求和初始状况选择凸肩的一个适当的宽度。为了保证粘合剂的扩散停止在凸肩上,例如可以通过相应地调整粘合剂成分,或者通过粘合剂引入通道时变化的粘合剂温度或者挤出速率,或者通过调整凸肩与结构元件之间的间距来影响粘合剂的凝固性能。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与通道宽度在相同的方向上测量的连接区域宽度大于1mm,优选地大于20mm,更优选地大于30mm,更优选地大于40mm。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凸肩和连接区域位于同一平面中。
在替代实施例中,凸肩和连接区域不位于同一平面中。
因为连接区域没有被粘合剂覆盖,所以如何设计该连接区域对于粘接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在增强元件的凸肩和结构元件之间形成的空间相对于结构元件的邻接的空腔是敞开的。
增强元件的连接区域可以根据结构元件和/或其空腔的几何形状适当地构造。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凸肩与结构元件之间的间距在0.5至5mm之间,优选地在0.8至4mm之间,更优选地在1mm至3mm之间。
在凸肩和结构元件之间的这种尺寸的间距确保了粘合剂在结构元件与增强元件之间的空腔区域中比在通道的区域中更快地冷却并且因此更快地凝固,结果使得粘合剂通过结构元件和增强元件之间的通道分布,但是在凸肩区域中冷却并凝固并且因此将通道相对于结构元件的空腔密封。
凸肩和结构元件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粘合剂的组成和施加参数而不同地选择,以便在该区域中实现期望的粘合剂密封效果。凸肩和结构元件之间的该间距也可以用于影响增强元件和结构元件之间的粘接面积,其中较大的间距将导致较大的粘接面积,较小的间距将导致较小的粘接面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增强元件或结构元件具有用于将粘合剂引入通道中的填充开口。
这种填充开口的优点是可以将粘合剂直接引入通道中。
在一种优选的改进方案中,填充开口直接通入通道中。在此,填充开口可以相对于通道的长度和/或宽度居中设置。
此外,填充开口可以布置在也具有通道的增强元件中,或者填充开口可以布置在结构元件中。原则上,填充开口的布置取决于在使用状态下(尤其是在要引入粘合剂的情况下)元件是如何可接近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增强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增强元件固定在结构元件中的元件。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元件构造为夹子。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增强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增强元件支撑在结构元件中的元件。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元件被构造为结构元件中的突起。
这种用于将增强元件固定和支撑在结构元件中的元件具有的优点是,在粘合剂凝固和/或固化之前,增强元件保持在结构元件中的预定位置上。
上述目的还通过一种用于增强结构元件的方法来实现,一种用于增强结构元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具有空腔的结构元件;
在结构元件的空腔中设置增强元件,该增强元件在增强元件的外侧上具有至少一个通道,所述增强元件的外侧在所述通道的旁边形成凸肩;
将粘合剂引入通道中;和
粘合剂至少部分地在通道中扩散并且至少部分地在凸肩上扩散,以将增强元件与结构元件粘接,
粘合剂的扩散停止在凸肩上。
该方法又具有以下优点,即,由此使得能够提供将增强元件与结构元件粘接的开放式系统,该系统比具有密封件的封闭系统能够更经济地制造并且更容易处理。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粘合剂在所述凸肩上的凝固而所述粘合剂的扩散停止在凸肩上。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使用至少120℃、优选至少140℃、更优选至少160℃的温度来固化粘合剂。
例如可以在一个通常在车身阴极浸入式涂漆(KTL)后使用的烤箱中进行粘合材料的固化。在这样的烤箱中温度通常在120℃与220℃之间。这样的温度特别适合于能够结合本发明使用的粘合剂的固化。由于车身连同设置在其中的增强元件和凝固的粘合剂无论如何都要经过浸漆和随后的热应用的工艺流程以使涂漆固化,所以在浸漆后为了使粘合剂固化,烤箱中这个热应用的利用是特别有益的。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引入通道中时粘合剂由泵从粘合剂容器中输送。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引入通道中时粘合剂通过结构元件中的填充开口被输送。
在结构元件中设置填充开口的优点在于,可以更经济地设计增强元件,因为在该实施例中不需要在增强元件中设置填充开口和管路。
在替代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粘合剂在引入通道中时通过增强元件中的填充开口和管路被输送。
在增强元件中设置填充开口和管路的优点在于,在结构元件中根本不需要设置用于引入粘合剂的开口。
根据应用领域和要求,在这里可以选择一种或另一种用粘合剂填充增强元件和结构元件之间的空隙的方式。
增强元件可以由任何期望的材料组成。优选的材料是:塑料、尤其是聚氨酯、聚酰胺、聚酯和聚烯烃,优选在高温下稳定的聚合物、例如聚苯醚、聚砜或聚醚砜,它们特别是已经发泡的;金属,尤其是铝和钢;或生长的有机材料,特别是木质或其他(压制的)纤维材料,或玻璃类型的材料或陶瓷材料;也可以是这种类型的发泡材料;或这些材料的任何组合。特别优选使用聚酰胺,特别是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11、聚酰胺12或其混合物。与纤维例如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的组合也是可能的。
此外,增强元件可以具有任何期望的构造和任何期望的结构。它可以是例如实心的、空心的或发泡的,或具有网格状的结构。增强元件的表面通常可以是光滑的、粗糙的或有纹理的。
粘合剂
下述粘合剂成分是一种示例性的粘合剂,其可结合本发明使用。
根据表1制作一种热固化的、单组分的环氧树脂成分。
Figure BDA0002323051320000091
Figure BDA0002323051320000101
表1,使用的原材料。
粘度改进剂(“D-1”)的制作
将150g Poly-THF 2000(OH-值57mg/g KOH)和150Liquiflex H(OH-值46mg/gKOH)在真空下在105℃中烘干30分钟。在温度降到90℃以后,添加61.5g IP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0.14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在真空下在90℃中进行反应直到2.0小时后NCO(异氰酸酯基)-含量稳定在3.10%为止(计算的NCO-含量:3.15%)。接着添加96.1g腰果酚作为封闭剂。在105℃中在真空下继续搅拌,直到能够证明没有自由的NCO为止。这样将生成物用作粘度改进剂D-1。为此使用以下原材料:
Figure BDA0002323051320000102
母料制作
将聚酯多元醇在高出其软化点77℃约40℃中(约100至140℃)在约30分钟期间与液体环氧树脂混合,直到产生透明的混合体(基于母料的总重的约重量百分比为33的聚酯多元醇)为止。接着将母料的温度降到约100℃。
热固化的单组分环氧树脂成分的制作
将环氧树脂成分的其余的成分-优选在约50至90℃中-混合为一种均匀的物质。混合物均匀后,就添加液态形式的母料(母料温度100℃)并且立刻进行混合。
在60℃的温度中和以50毫升/分钟的注射速度注射热固化的单组分环氧树脂成分。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实施例并参考示意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细节和优点。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车身的示意图;
图2a和2b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结构元件中的示例性增强元件的示意图;
图3a至3c是示例性增强元件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c是结构元件中的示例性增强元件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5a至5c是将粘合剂示例性引入到增强元件与结构元件之间的空隙中的示意图;和
图6是引入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3a至3c中示出示例性的增强元件16的多个不同实施例。每个这样的增强元件16具有纵轴线21。在增强元件16的外侧设置至少一个通道3。此外,增强元件16分别在通道3旁边具有凸肩6,并且连接区域15直接邻接该凸肩6设置。
在图3a中示出的示例性增强元件包括通道3,其完全环绕增强元件16并且自身是闭合的。此外,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通道3横向于增强元件16的纵轴线21设置。
在根据图3b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增强元件具有两个通道3,这些通道分别完全环绕增强元件16。此外,两个环绕的通道3通过侧面通道彼此连接。
增强元件16的在图3c中示出的实施例具有完全环绕增强元件16的通道3。与根据图3a的实施例不同,在根据图3c的实施例中的环绕的通道3在增强元件16的每个纵向侧上还具有侧面通道,以便能够将粘合剂更广泛地分布在增强元件16上。
图4a至4c示出填充开口2和通道3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这些图分别示出了穿过结构元件12、14和设置在结构元件中的增强元件16的横截面的细节。
在图4a中通道3构造成具有矩形横截面。在该实施例中,填充开口2设置在结构元件12、14中,用于利用粘合剂填充通道3。
此外,图4a示出了分别在测量通道宽度17、通道深度18、填充开口2的直径22、在凸肩6与结构元件12、14之间的间距9以及凸肩宽度26时所沿的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凸肩6构造成直接邻接通道3,并且连接区域15自身构造成直接邻接凸肩6。
在图4b中示出与填充开口2和通道3有关的另一实施例。与图4a中的实施例不同,在该实施例中填充开口2设置在通道3中。在这种情况下,管路4穿过增强元件16的内部并到达填充开口2,以便从增强元件中的填充开口(未示出)引导粘合剂(未示出)进入通道3。该管路4具有直径23。再次,通道3构造成具有矩形横截面。凸肩6布置成直接邻接通道3,而连接区域15邻接凸肩6布置。
图4c表示另一示例性实施例。通道3在此具有半圆形的横截面。此外,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再次在结构元件12、14中设置有填充开口2,用于利用粘合剂填充通道3。
图5a至图5c示出了将粘合剂8引入到增强元件16与结构元件12、14之间的空隙中的示例性过程。图5a示出了在开始引入粘合剂8之后不久的状态。图5b示出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中已经被引入的粘合剂8主要沿着通道3扩散并且在该状态中同时不断地引入新的粘合剂8。最后,图5c示出了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中粘合剂8全部被引入到空隙中,并且增强元件16已经以指定的方式与结构元件12、14粘合在一起。
粘合剂8通过填充开口2被引入到通道3中。液体粘合剂8主要在通道3的方向上扩散并且至少部分地流到增强元件16的凸肩6上。由于在凸肩6和结构元件12、14之间的间距小于在通道3的底部与结构元件12、14之间的间距,因而在凸肩6的区域中的粘合剂8比在通道3的区域中冷却得更快并且由于在凸肩6的区域中的冷却而凝固。这导致粘合剂8在凸肩6的区域中的自密封功能。这里的系统构造成使得粘合剂8不会流动越过凸肩6的区域,从而连接区域15保持没有粘合剂8。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检查开口5,该检查开口允许检查粘合剂8在增强元件16与结构元件12、14之间的中间区域中的扩散进程。
在图5a和5b中,粘合剂8尚未扩散到检查开口5。相反,图5c示出了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中粘合剂8以预定方式填充在增强元件16和结构元件12、14之间的空隙并且在此到达检查开口5。
图6中示出一个装置,其用于将粘合剂引入结构元件12、14与增强元件(在该图示中不可见)之间的中间区域中。在此,泵25将粘合剂从粘合剂容器24中通过结构元件12、14中的填充开口2输送到结构元件与增强元件之间的中间区域中。为了检查粘合剂在该中间区域中的分布进度,在结构元件12、14中设有检查开口5。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增强结构元件(12、14)的增强元件(16),所述增强元件在外侧上具有至少一个通道(3),所述增强元件(16)的外侧在所述通道(3)的旁边形成凸肩(6),其特征在于,增强元件(16)设置用于形成在增强元件(16)在结构元件(12、14)中的粘接方面敞开的系统,其中,在增强元件(16)在结构元件(12、14)中的使用状态下,在增强元件(16)的凸肩(6)和结构元件(12、14)之间形成空间,所述空间相对于结构元件(12,14)的邻接的空腔是敞开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元件,其特征在于,通道宽度(17)在5mm至300mm之间和/或通道深度(18)在0.5mm到10mm之间和/或通道长度在50mm至500mm之间。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3)的横截面具有V形的或U形的或多角的或半圆形的形状。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3)横向于所述增强元件(16)的纵轴线(21)延伸。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3)完全环绕所述增强元件(16)并且因此本身是闭合的。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3)具有分支,和/或通道(3)具有主通道和与主通道连接的侧面通道。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强元件,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通道宽度(17)在相同方向上测量的凸肩(6)宽度小于30mm。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强元件,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通道宽度(17)在相同方向上测量的连接区域(15)宽度大于1mm。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肩(6)和所述连接区域(15)位于同一个平面中。
10.一种增强的结构元件(12、14)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具有空腔的结构元件(12、14);
增强元件(16),其设置在结构元件(12、14)的空腔中并且在增强元件(16)的外侧上具有至少一个通道(3),所述增强元件(16)的外侧在所述通道(3)的旁边形成凸肩(6);和
粘合剂(8),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通道(3)中且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凸肩(6)上,并且粘合剂将增强元件(16)与结构元件(12、14)粘接,
其特征在于,增强元件(16)的外侧的直接邻接凸肩(6)的连接区域(15)没有粘合剂(8),其中,在凸肩(6)和结构元件(12、14)之间的第一空间和在连接区域(15)和结构元件(12、14)之间的第二空间是彼此相对敞开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凸肩(6)与结构元件(12、14)之间的间距(9)在0.5mm与5mm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元件(16)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构成。
13.一种用于增强结构元件(12、14)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具有空腔的结构元件(12、14);
在结构元件(12、14)的空腔中设置增强元件(16),该增强元件(16)在增强元件(16)的外侧上具有至少一个通道(3),并且所述增强元件(16)的外侧在所述通道(3)的旁边形成凸肩(6);
将粘合剂(8)引入通道(3)中;和
粘合剂(8)至少部分地在通道(3)中扩散并且至少部分地在凸肩(6)上扩散,以将增强元件(16)与结构元件(12、14)粘接,
其特征在于,粘合剂(8)的扩散停止在凸肩(6)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凸肩(6)上的粘合剂的凝固使粘合剂(8)的扩散停止在凸肩(6)上,和/或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使用至少120℃的温度来固化粘合剂(8)。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粘合剂(8)引入通道(3)中时通过泵(25)从粘合剂容器(24)中输送粘合剂,和/或粘合剂(8)在引入通道(3)中时通过结构元件(16)中的填充孔(2)输送,和/或粘合剂(8)在引入通道中(3)时通过增强元件(16)中的填充开口(7)和管路(4)输送。
CN201880040506.1A 2017-06-22 2018-06-21 增强元件、增强的结构元件的系统以及用于增强结构元件的方法 Active CN1107536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7177306 2017-06-22
EP17177306.2 2017-06-22
PCT/EP2018/066620 WO2018234475A1 (de) 2017-06-22 2018-06-21 Verstärkungselement, system eines verstärkten strukturelementes und verfahren zur verstärkung eines strukturelement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3655A true CN110753655A (zh) 2020-02-04
CN110753655B CN110753655B (zh) 2022-10-28

Family

ID=59215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0506.1A Active CN110753655B (zh) 2017-06-22 2018-06-21 增强元件、增强的结构元件的系统以及用于增强结构元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535307B2 (zh)
EP (1) EP3642098B1 (zh)
CN (1) CN110753655B (zh)
WO (1) WO20182344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96694A1 (de) * 2017-11-15 2019-05-23 Sika Technology Ag Vorrichtung zur verstärkung eines strukturelementes
EP3793825A4 (en) * 2018-05-14 2022-01-05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GLUED CONNEC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74954A1 (en) * 2001-05-08 2002-11-28 L&L Products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CN101128308A (zh) * 2005-02-25 2008-02-20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粘接的混合结构
US20080217960A1 (en) * 2006-12-05 2008-09-11 Stefan Kochert Reinforcing component
CN102137786A (zh) * 2008-09-01 2011-07-27 Sika技术股份公司 使用粘结条或粘结块的粘合

Family Cites Families (6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11330C2 (de) 1979-03-22 1984-03-22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uenchen Verbinder zum Aufbauen von Hohlrohrrahmengestellen
GB2101257B (en) 1981-06-19 1985-07-24 Barry Wootton Staynes Joining tubular members
JPS59219511A (ja) 1983-05-27 1984-12-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二部材の接着結合構造
CA2135335A1 (en) 1991-12-16 1995-05-10 Bruce Norman Grev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losure panels using thermosetting hot melt adhesives
US5228259A (en) 1992-04-29 1993-07-20 Ford Motor Company Space frame connector
US5755486A (en) * 1995-05-23 1998-05-26 Novamax Technologies Holdings, Inc. Composite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member
EP0897439B1 (en) * 1996-05-10 2003-04-02 Henkel Kommanditgesellschaft auf Aktien Internal reinforcement for hollow structural elements
US6079180A (en) * 1998-05-22 2000-06-27 Henkel Corporation Laminate bulkhead with flared edges
US6272809B1 (en) 1998-09-09 2001-08-14 Henkel Corporation Three dimensional laminate beam structure
US6276105B1 (en) * 1999-01-11 2001-08-21 Henkel Corporation Laminate reinforced beam with tapered polymer layer
US6131897A (en) 1999-03-16 2000-10-17 L & L Products, Inc.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s
DE19929057B4 (de) 1999-06-25 2005-03-31 Daimlerchrysler Ag Fahrzeugtragstruktur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MXPA02007795A (es) * 2000-02-11 2005-06-06 L & L Products Inc Sistema estructural de refuerzo para vehiculos automotrices.
US6467834B1 (en) * 2000-02-11 2002-10-22 L&L Products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system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JP2002012167A (ja) * 2000-04-26 2002-01-15 Neoex Lab Inc 中空構造物の補強構造とその補強具
US6321793B1 (en) * 2000-06-12 2001-11-27 L&L Products Bladder system for reinforcing a portion of a longitudinal structure
US6494525B1 (en) 2000-09-15 2002-12-17 Sika Corporation Side impact reinforcement
US6471285B1 (en) * 2000-09-29 2002-10-29 L&L Products, Inc. Hydroform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system
US6378933B1 (en) * 2000-11-06 2002-04-30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Reinforced vehicle framing
DE10112688A1 (de) * 2001-03-16 2002-09-26 Sika Ag, Vormals Kaspar Winkler & Co Vorrichtung zur Verstärkung eines Hohlteils eines Fahrzeugs
US6786533B2 (en) * 2001-09-24 2004-09-07 L&L Products, Inc.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system having modular segmented characteristics
US6793274B2 (en) * 2001-11-14 2004-09-21 L&L Products, Inc. Automotive rail/fra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US6742258B2 (en) 2001-11-30 2004-06-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of hydroforming articles and the articles formed thereby
CA2472727C (en) * 2002-01-22 2010-10-26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Reinforced structural bod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043815B2 (en) 2002-01-25 2006-05-16 L & L Products, Inc. Method for applying flowable materials
US7077460B2 (en) * 2002-04-30 2006-07-18 L&L Products, Inc. Reinforcement system utilizing a hollow carrier
US6883858B2 (en) * 2002-09-10 2005-04-26 L & L Products, Inc.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membe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for
US20040255546A1 (en) 2003-06-18 2004-12-23 Daniel Sophiea Method of forming a structural member
US7513564B2 (en) * 2003-07-01 2009-04-07 Honda Motor Co., Ltd. Skeleton structural member for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DE10336494A1 (de) 2003-08-08 2005-03-03 Veritas Ag Kupplung zum Verbinden von Leitungen
US7360552B2 (en) 2004-04-23 2008-04-22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Injectable structural adhesive
GB2415658A (en) 2004-06-21 2006-01-04 L & L Products Inc An overmoulding process
BRPI0608031A2 (pt) 2005-02-28 2009-11-03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método para fabricação de um conjunto de veìculo de transporte
GB0600901D0 (en) * 2006-01-17 2006-02-22 L & L Products Inc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einforcement of hollow profiles
CN1807958A (zh) 2006-01-23 2006-07-26 李富春 压力注塑的热熔密封式管道接口及其密封方法
US7913467B2 (en) 2006-07-25 2011-03-29 Zephyros, Inc.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s
EP1932648A1 (en) 2006-12-15 2008-06-18 Sika Technology AG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material, insert, and reinforced cavity comprising same
EP1946995A1 (de) 2006-12-22 2008-07-23 Sika Technology AG Verstärkungssystem zur Verstärkung eines Hohlraumes eines Bauelements
US20080296164A1 (en) * 2007-06-02 2008-12-04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Reinforcement Element for a Vehicle Hollow Body
EP2062928A1 (de) * 2007-11-21 2009-05-27 Sika Technology AG Schlagzähigkeitsverbesserer für Epoxidharzzusammensetzungen
EP2165919A1 (de) * 2008-09-19 2010-03-24 Sika Technology AG Verstärkte Struktur eines Fahrzeugs
US8430448B2 (en) 2008-11-07 2013-04-30 Zephyros, Inc. Hybrid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EP2251250A1 (en) 2009-05-05 2010-11-17 Sika Technology AG Bonding with adhesive beads or plots
EP2454432B1 (en) * 2009-07-17 2020-03-11 Cooper-Standard Automotive, Inc. Co-extruded u-channel with integrated glassrun
EP2289771B2 (en) * 2009-08-27 2017-10-11 Sika Technology AG Structural reinforcer with bonding material on orthoganal surfaces
DE102009029657A1 (de) 2009-09-22 2011-03-24 Deere & Company, Moline Knotenelement für eine Fahrzeugrahmenstruktur
DE102009057734A1 (de) * 2009-12-10 2011-06-16 Daimler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Rohbaus eines Kraftwagens sowie Rohbau für einen Kraftwagen
GB201006478D0 (en) 2010-04-19 2010-06-02 Zephyros Inc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gng to automobile components
KR101326837B1 (ko) * 2011-12-07 2013-11-07 기아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프레임 실링 유닛
US9555608B2 (en) 2013-02-22 2017-01-31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of forming an injection-bonded joint
GB201318595D0 (en) 2013-10-21 2013-12-04 Zephyros Inc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laminates
DE102015002262A1 (de) 2014-02-27 2015-08-27 Imperia Gesellschaft für angewandte Fahrzeugentwicklung 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Leichtbauteils
US10597094B2 (en) * 2014-04-09 2020-03-24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frame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CN109080735B (zh) 2014-05-16 2022-05-03 迪根特技术公司 用于载具底盘的模块化成形节点及其使用方法
US9719255B1 (en) * 2014-06-19 2017-08-01 Mohammad Reza Ehsani Buckling reinforcement for structural members
US10960929B2 (en) * 2014-07-02 2021-03-30 Divergen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ehicle subassembly and fabrication
DE102014217724A1 (de) 2014-09-04 2016-03-1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lebstoffverteilvor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m Verkleben von Hohlprofilen mit einer Klebstoffverteilvorrichtung
US11565757B2 (en) * 2017-04-21 2023-01-31 Sika Technology Ag Reinforcement element
EP3486145B1 (de) * 2017-11-15 2022-01-19 Sika Technology Ag System eines verstärkten strukturelementes
EP3486146B1 (de) * 2017-11-15 2021-04-14 Sika Technology Ag Vorrichtung zur verstärkung und abdichtung eines strukturelementes
EP3486144B1 (de) * 2017-11-15 2022-01-19 Sika Technology Ag System eines verstärkten strukturelementes eines kraftfahrzeuges
EP3486147B1 (de) * 2017-11-15 2021-01-13 Sika Technology Ag Vorrichtung zur verstärkung eines strukturelementes
EP3517412A1 (de) * 2018-01-25 2019-07-31 Sika Technology Ag System eines verstärkten elementes eines kraftfahrzeuges
EP3712041B1 (de) * 2019-03-19 2022-01-19 Sika Technology Ag Verstärkungseleme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74954A1 (en) * 2001-05-08 2002-11-28 L&L Products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CN101128308A (zh) * 2005-02-25 2008-02-20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粘接的混合结构
US20080217960A1 (en) * 2006-12-05 2008-09-11 Stefan Kochert Reinforcing component
CN102137786A (zh) * 2008-09-01 2011-07-27 Sika技术股份公司 使用粘结条或粘结块的粘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42098A1 (de) 2020-04-29
US11535307B2 (en) 2022-12-27
CN110753655B (zh) 2022-10-28
EP3642098B1 (de) 2022-11-16
US20230090942A1 (en) 2023-03-23
WO2018234475A1 (de) 2018-12-27
US20200361544A1 (en) 2020-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90942A1 (en) Reinforcing element, system of a reinforced structural element and method for reinforcing a structural element
CN110770113A (zh) 机动车中的车身件的连接
KR102207471B1 (ko) 주입-접착 결합물을 형성하는 방법 및 구조물 조립체
EP2236358B1 (de) Element zur Abdichtung oder Verstärkung eines Hohlraumes und Verfahren zur Einbringung eines Durchdringungselementes in ein solches Element
EP3797060B1 (de) Dämmelement
EP3445642B1 (de) Dämmelement
US10828810B2 (en)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vehicle body element and vehicle body element
US11332199B2 (en) Device for reinforcing, sealing or damping a structural element
EP3844052B1 (de) System zu dämmung eines strukturelementes
CN117460662A (zh) 机动车辆中车身元件的连接
DE102013205381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serverbundbauteils mit Anbauelement
EP3844051B1 (de) System zu dämmung eines strukturelementes
US20210221444A1 (en) Device for reinforcing, sealing or damping a structural element
EP4101739A1 (de) Dämmelement
WO2023213451A1 (de) Dämmelement
EP4306389A1 (de) Dämmelement
DE102017218720A1 (de) Funktionalisierung von Profilen mittels thermoplastischem Injektions- oder Gussverfahr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