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0131A -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50131A
CN110750131A CN201910883089.3A CN201910883089A CN110750131A CN 110750131 A CN110750131 A CN 110750131A CN 201910883089 A CN201910883089 A CN 201910883089A CN 110750131 A CN110750131 A CN 1107501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ing state
wearable device
value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830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辛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8308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501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50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01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61B5/02416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using photoplethysmograph signals, e.g. generated by infrared radiation
    • A61B5/02427Details of sensor
    • A61B5/02433Details of sensor for infrared radi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02Sensor mounted on worn i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02Sensor mounted on worn items
    • A61B5/681Wristwatch-typ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58Monitoring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properties or parameters of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of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e.g. monitoring of power, currents, temperature, humidity, position,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可以包括:根据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确定可穿戴设备的预设温度阈值;检测可穿戴设备的温度值,在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发射功率。以解决终端设备在其耗电量较大的场景中,出现温度升高,导致用户皮肤低温烫伤,影响用户体验感的问题。

Description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终端设备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进步,通信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和长足的进步,而随着通信技术的提高,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沟通工具。其中,可穿戴设备由于其便携性和实用性赢得了大多数用户的青睐。
然而,可穿戴设备由于其体积的限制,其在内部的印刷线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面积较小,对于较大的耗电场景(例如:带有通话或者上网功能的场景)往往会引起可穿戴设备的多个处理器、射频电路等多个器件迅速升温,由于可穿戴设备与用户的皮肤紧密接触,一旦可穿戴设备温度上升较快,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引起用户的皮肤低温烫伤等严重后果,降低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终端设备在其耗电量较大的场景中,出现温度升高,导致用户皮肤低温烫伤,影响用户体验感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
根据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确定可穿戴设备的预设温度阈值;
检测可穿戴设备的温度值,在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发射功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该装置可以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确定可穿戴设备的预设温度阈值;
调控模块,用于检测可穿戴设备的温度值,在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发射功率。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示的温度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则令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示的温度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模式确定与佩戴模式对应的预设温度阈值,接着,一旦检测到可穿戴设备内部温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时,调整发射功率以降低温度,防止因可穿戴设备升温过高导致烧伤用户的可能。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的应用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的实现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的实现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针对相关技术出现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终端设备在其耗电量较大的场景中,出现温度升高,导致用户皮肤低温烫伤,影响用户体验感的问题。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的应用架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0、温度检测单元20、处理器30、电源管理单元40(Power Management Unit,PMU)和传感器组50。
其中,通信单元10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器、放大器(Amplifier,PA)、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收发信号的器件,可以进行无线通信,例如:可以通过与处理器30等器件配合,实现拨打电话、接听电话、视频通话、上网等功能。
温度检测模块20,可以包括温敏电阻等测温器件,设置在靠近产热量较大的区域(例如:PMU、PA、处理器等部分),可以利用温敏电阻等测温器件采集到该区域对应的电参数值。这里,该温度检测模块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温度检测子模块,分别设置在终端设备1不同的产热区域。
处理器30,可以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中央处理器、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Processor,AP)、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 Unit,MCU)、无线连接芯片。这里,处理器30可以通过与通信单元10实现拨打电话、接听电话、视频通话、上网等功能。以及,根据检测到终端设备所处的佩戴状态,调控通信单元10的发射功率,以控制终端设备的温度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阈值。
电源管理单元40PMU,可以为终端设备10内部各个器件供电,这里,也是终端设备10中主要的产热区域之一。
传感器组50,可以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计(PhotoPlethysmo Graphy,PPG)、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或超声波模组、电容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陀螺仪。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传感器组50获取到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和/或终端设备的传感器的检测数据,以确定终端设备所处的佩戴状态。这里,生物特征数据包括:心率数据和/或血氧浓度数据;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终端设备的电容值、终端设备的运动轨迹数据、终端设备中目标应用程序的运行功耗值、终端设备与用户之间的压力值和/或距离值。
其中,利用PPG传感器可以检测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例如:心率数据、血氧浓度数据等,进一步地,可以通过PPG传感器检测经过人体血液和组织吸收后的反射光强度的不同,描记出血管容积在心动周期内的变化,从得到的脉搏波形中计算出心率数据。
或者,利用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用户与终端设备10之间的压力值,从而确定终端设备10所处的佩戴状态。
或者,利用红外传感器和/或超声波模组可以检测用户与终端设备10之间的距离值,接着,根据该距离值与预设距离值确定终端设备10所处的佩戴状态。
或者,用户在佩戴终端设备时,可以改变终端设备不同部位的电容值,与其他物体与终端设备接触的电容值不一样,由此可以通过利用电容传感器获取到的电容值确定终端设备10所处的佩戴状态。
或者,还可以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判断终端设备10是否有运动轨迹。一般在用户佩戴终端设备10时往往会存在运动轨迹,由此,可以通过是否存在运动轨迹确定终端设备10所处的佩戴状态。
由此,根据上述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确定终端设备10所处的佩戴状态,其中,佩戴状态可以包括第一佩戴状态和第二佩戴状态,第一佩戴状态和第二佩戴状态对应不同的预设温度阈值;获取终端设备在目标时刻的温度值;在温度值高于与第一佩戴状态或第二佩戴状态对应的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降低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以控制温度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阈值。
这样,通过第一佩戴状态和第二佩戴状态对应不同的预设温度阈值,可以实现在终端设备与用户相接触的第一佩戴状态时,采用较低的预设温度阈值,一旦检测到终端设备内部温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时,调整发射功率以降低温度,防止因终端设备升温过高导致烧伤用户的可能。
另外,在终端设备与用户不接触的第二佩戴状态时,采用较高的预设温度阈值,在检测到终端设备内部温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时,进行调整发射功率的措施,以减少降低发射功率的性能被牺牲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终端设备的通信体验。
由此,根据第一佩戴状态和第二佩戴状态采取不同的发射功率调整策略,既通过调整发射功率避免了温度过高的烫伤用户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通信的性能,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需要提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终端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其中,可穿戴设备具体可以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安全帽、智能手套、可穿戴医疗设备等等。该可穿戴设备可以检测终端设备所处的佩戴模式,且佩戴模式会影响控制可穿戴设备温度、发射功率等参数的准确性。
基于上述架构,下面以可穿戴设备为例,并结合图2-图4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温度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步骤210-步骤220,具体如下所示:
步骤210,根据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确定可穿戴设备的预设温度阈值。
其中,检测可穿戴设备所处的佩戴状态,佩戴状态可以包括第一佩戴状态和第二佩戴状态,其中,第一佩戴状态和第二佩戴状态对应不同的预设温度阈值。
在该步骤中,主要涉及两个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如何确定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第二个关键点:在佩戴状态中确定是第一佩戴状态还是第二佩戴状态,接着,查找到与已确定的佩戴状态对应的预设温度阈值。
这里,首先介绍一下,第一个关键点,确定可穿戴设备所处的佩戴状态。
具体地,根据关于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可穿戴设备的工作数据以及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的检测数据中的至少一者,确定可穿戴设备所处的佩戴状态。
其中,生物特征数据包括:心率数据和/或血氧浓度数据。
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电容值、可穿戴设备的运动轨迹数据、可穿戴设备中目标应用程序的运行功耗值、可穿戴设备与用户之间的压力值和/或距离值。
可穿戴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可穿戴设备是否运行目标应用程序、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预设目标状态、阅读模式、游戏模式、电影模式、待机模式。
其中,该预设目标预设状态包括可穿戴设备与预设紧急联系人和/或公共求救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对象通信的状态。
这里,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确定可穿戴设备所处的佩戴状态之前,还可以包括:将可穿戴设备的工作模式与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程序相关联,接着,根据检测到运行的应用程序,将与该应用程序对应的佩戴状态确定为可穿戴设备所处的佩戴状态。
举例说明:将游戏模式和/或通话模式设定为特定程序(或者特定公祖模式),将特定程序与第二佩戴状态进行关联,在检测到可穿戴设备运行特定程序时,确定可穿戴设备所处的佩戴状态为第一佩戴状态;反之,在检测到可穿戴未运行这些特定程序时,可以确定可穿戴设备所处的佩戴状态为第二佩戴状态。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检测到可穿戴设备运行目标应用程序的情况下,检测可穿戴设备所处的佩戴状态;其中,目标应用程序的运行功耗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功耗值。
例如:在检测到可穿戴设备运行通话应用程序(或者进行网络通信的应用程序)时,检测可穿戴设备所处的佩戴状态,这里,在运行通话运行应用程序时,其运行功耗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功耗值,会使可穿戴设备产生大量的热量,温度上升较快,如果没有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调控,就会引起用户的皮肤低温烫伤等严重后果。
第二个关键点,在佩戴状态中确定是第一佩戴状态、第二佩戴状态或者第三佩戴状态,然后查找到与确定的佩戴状态对应的预设温度阈值,以便后面根据该预设温度阈值,确定是否调整可穿戴设备的发射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佩戴状态包括第一佩戴状态(例如:可穿戴设备与用户相接触的状态)和第二佩戴状态(可穿戴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内的状态及不接触状态)。
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佩戴状态的情况下,预设温度阈值为第一温度阈值;
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佩戴状态的情况下,预设温度阈值为第二温度阈值;
其中,第一温度阈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
在第一佩戴状态和第二佩戴状态中,确定当前可穿戴设备处于两者中的哪一个佩戴状态,且确定预设温度阈值之后,执行步骤220。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如下至少一种方式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所处第一佩戴状态;反之,若不满足第一佩戴状态,其他情况均可以划分到第二佩戴状态。
方式一:获取利用PPG传感器采集的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例如:心率数据、血氧浓度数据等。
进一步地,可以通过PPG传感器检测经过人体血液和组织吸收后的反射光强度的不同,描记出血管容积在心动周期内的变化,从得到的脉搏波形中计算出心率数据。
在心率数据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和/或血氧浓度数据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穿戴设备所处第一佩戴状态。
方式二:获取压力传感器采集的用户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压力值。
这里,在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时,可穿戴设备与人体之间有一定压力存在,通过获取的压力值与第三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在压力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穿戴设备所处第一佩戴状态。
方式三:获取红外传感器和/或超声波模组采集的用户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值。
接着,将该距离值与第四预设距离值进行比较,在距离值大于或者等于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穿戴设备所处第一佩戴状态。
方式四:获取可穿戴设备的电容值。
这里,在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时,可以改变可穿戴设备不同部位的电容值,由于,人体在和可穿戴设备接触时的电容值与其他物体和可穿戴设备接触的电容值不一样,由此,可以将利用电容传感器获取到的电容值与第五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在该电容值满足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穿戴设备所处第一佩戴状态。
方式五:根据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获取的运动数据,确定可穿戴设备是否有运动轨迹。
一般在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时往往会存在运动轨迹,由此,可以通过获取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采集的运动数据与第六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在该运动数据满足第六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穿戴设备所处第一佩戴状态。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也提供了佩戴状态中第三佩戴状态即预设目标状态(又称紧急状态)下,调控可穿戴设备的发射功率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检测到可穿戴设备运行目标应用程序,且处于预设目标状态的情况下,暂停获取可穿戴设备的温度值;以及,调整可穿戴设备的发射功率至可穿戴设备允许发射功率的最大值。
举例说明,在用户通过通话应用程序拨打紧急电话,例如110、112、119等公共救援电话时,可以暂停获取可穿戴设备在目标时刻的温度值,并调整可穿戴设备的发射功率至可穿戴设备允许发射功率的最大值,以减少降低发射功率的性能被牺牲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可穿戴设备的通信体验。
这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先检测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第三佩戴状态,若未处于第三佩戴状态,则确定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佩戴状态还是第二佩戴状态。
步骤220,检测可穿戴设备的温度值,在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发射功率。
这里,通过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发射功率,以控制温度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阈值。
进一步地,根据温度值与预设温度阈值之间的差值,调整可穿戴设备的工作参数,降低发射功率。
例如:检测到10点的第一时刻温度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即两者的温度差值为8摄氏度,在温度差值与调整功率参数值的预设关联列表中,查找8摄氏度对应的调整功率参数值4分贝毫瓦(dbm),则降低PA发射功率4dbm。待3分钟后,再次获取第二时刻温度值,且判断第二时刻温度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若仍然高于预设温度阈值3摄氏度,则在预设关联列表中获取温度差值3摄氏度对应的调整功率参数值2dbm,降低PA的发射功率2dbm,直至温度值低于预设温度阈值。
由此,通过佩戴状态中每个佩戴状态对应不同的预设温度阈值,实现在检测到可穿戴设备与用户相接触的第一佩戴状态时,采用较低的预设温度阈值,一旦检测到可穿戴设备内部温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时,调整发射功率以降低温度,防止因可穿戴设备升温过高导致烧伤用户的可能。
另外,在检测到可穿戴设备与用户不接触的第二佩戴状态时,采用较高的预设温度阈值,在检测到可穿戴设备内部温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时,进行调整发射功率的措施,以减少降低发射功率的性能被牺牲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可穿戴设备的通信体验。
接着,在检测到可穿戴设备与用户处于第三佩戴状态时,暂停获取温度值;以及,调整可穿戴设备的发射功率至允许发射功率的最大值,在紧急时刻保证了通信的性能。
综上,根据佩戴状态中不同的佩戴状态采取不同的发射功率调整策略,既通过调整发射功率避免了温度过高的烫伤用户的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通信的性能,以提升用户体验感。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基于上述内容,下面以可穿戴设备为能够拨打电话以及上网的智能手表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实施例1: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的实现过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温度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步骤310-步骤380,具体如下所示:
步骤310,检测到智能手表运行目标应用程序。
其中,目标应用程序的运行功耗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功耗值。
举例说明:检测智能手表是否执行通话、或者上网等操作(该操作为运行功耗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功耗值即容易使智能手表温度上升的场景),若确定智能手表执行上述操作,则进入温度检测状态。
步骤320,在温度检测状态的情况下,检测智能手表所处的佩戴状态。
其中,佩戴状态包括第一佩戴状态和第二佩戴状态,其中,
第一佩戴状态为智能手表与用户相接触的状态。例如:智能手表固定于使用人的腕部、手臂、腿部等人体部分。
第二佩戴状态为智能手表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内的状态。例如:未与使用人有紧密固定、或远离人体,其中,用户手持智能手表的表带均属于第二佩戴状态。
第一佩戴状态对应的预设温度阈值为第一温度阈值;第二佩戴状态对应的预设温度阈值为第二温度阈值;第一温度阈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关于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和/或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判断智能手表所处第一佩戴状态或者第二佩戴状态。
其中,生物特征数据包括:心率数据和/或血氧浓度数据;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智能手表的电容值、智能手表的运动轨迹数据、智能手表中目标应用程序的运行功耗值、智能手表与用户之间的压力值和/或距离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如下至少一种方式判断智能手表是否所处第一佩戴状态;反之,若不满足第一佩戴状态,其他情况均可以划分到第二佩戴状态。
方式一:获取利用PPG传感器采集的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例如:心率数据、血氧浓度数据等。
进一步地,可以通过PPG传感器检测经过人体血液和组织吸收后的反射光强度的不同,描记出血管容积在心动周期内的变化,从得到的脉搏波形中计算出心率数据。
在心率数据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和/或血氧浓度数据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智能手表所处第一佩戴状态。
方式二:获取压力传感器采集的用户与智能手表之间的压力值。
这里,在用户佩戴智能手表时,智能手表与人体之间有一定压力存在,通过获取的压力值与第三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在压力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智能手表所处第一佩戴状态。
方式三:获取红外传感器和/或超声波模组采集的用户与智能手表之间的距离值。
接着,将该距离值与第四预设距离值进行比较,在距离值大于或者等于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智能手表所处第一佩戴状态。
方式四:获取智能手表的电容值。
这里,在用户佩戴智能手表时,可以改变智能手表不同部位的电容值,由于,人体在和智能手表接触时的电容值与其他物体和智能手表接触的电容值不一样,由此,可以将利用电容传感器获取到的电容值与第五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在该电容值满足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智能手表所处第一佩戴状态。
方式五:根据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获取的运动数据,确定智能手表是否有运动轨迹。
一般在用户佩戴智能手表时往往会存在运动轨迹,由此,可以通过获取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采集的运动数据与第六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在该运动数据满足第六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智能手表所处第一佩戴状态。
这里,除了上述根据关于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和/或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判断智能手表所处第一佩戴状态或者第二佩戴状态之外,还可以直接查询智能手表当前所处的佩戴状态,确定智能手表是否处于第一佩戴状态或者第二佩戴状态,即智能手表中的其他应用程序也有可能检测智能手表当前的佩戴状态,由此,可以直接查找智能手表的存储器中的状态记录,从而确定智能手表当前的佩戴状态。
步骤330,在确定智能手表所处第一佩戴状态的情况下,获取第一佩戴状态对应的第一温度阈值。
步骤340:在确定智能手表所处第二佩戴状态的情况下,获取第二佩戴状态对应的第二温度阈值。
其中,第一温度阈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
这里,在智能手表处于第一佩戴状态时,对智能手表的温度要求较高,不能有较高的热量对人体产生危害;相反,在智能手表未处于第二佩戴状态时,可以适当放宽对温度的要求。
由此,根据第一佩戴模式和第二佩戴模式采取不同的发射功率调整策略,既通过调整发射功率避免了温度过高的烫伤用户的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通信的性能,以提升用户体验感。
步骤350:获取智能手表在目标时刻的温度值。
步骤360:判断该温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
其中,在确定智能手表所处第一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将温度值与第一温度阈值进行比较;或者,在确定智能手表所处第二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将温度值与第二温度阈值进行比较。
步骤370:在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降低智能手表的发射功率,以控制温度值小于预设温度阈值。
其中,在确定智能手表所处第一佩戴状态,且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降低智能手表的发射功率,使得温度值逐渐降至第一温度阈值以下;或者,在确定智能手表所处第二佩戴状态,且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降低智能手表的发射功率,使得温度值逐渐降至第二温度阈值以下。
具体地,计算温度值与预设温度阈值之间的温度差值;根据温度差值对应的调整功率参数值,降低智能手表的发射功率。
例如:在温度值28摄氏度,预设温度阈值20摄氏度时,两者的温度差值为8摄氏度,在温度差值与调整功率参数值的预设关联列表中,查找8摄氏度对应的调整功率参数值4dbm,将智能手表的发射功率降低4dbm。
这里,实时获取温度值,并将实时获取的温度值与佩戴状态对应的预设温度阈值进行比较,若温度值未及时降低,则继续降低PA发射功率。
例如:检测到10点的第一时刻温度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即两者的温度差值为8摄氏度,在温度差值与调整功率参数值的预设关联列表中,查找8摄氏度对应的调整功率参数值4dbm,则降低PA的发射功率4dbm,待3分钟后,再次获取第二时刻温度值,且判断第二时刻温度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若仍然高于预设温度阈值3摄氏度,则在预设关联列表中获取温度差值3摄氏度对应的调整功率参数值2dbm,降低PA的发射功率2dbm,直至温度值低于预设温度阈值。
步骤380:在温度值小于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结束流程。
其中,在确定智能手表所处第一佩戴状态,且温度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降低智能手表的发射功率;或者,在确定智能手表所处第二佩戴状态,且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降低智能手表的发射功率。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除了根据关于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和/或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的检测数据确定佩戴状态之外,可以根据智能手表的工作模式确定佩戴状态。其中,工作模式包括:智能手表是否运行目标应用程序,和/或智能手表是否处于预设目标状态。预设目标状态(又称紧急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暂停获取温度值;以及,调整智能手表的发射功率至智能手表允许发射功率的最大值,以保证通讯质量。具体步骤结合图4进行详细说明。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的实现过程示意图。
如图4所示,温度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步骤410-步骤480,具体如下所示:
涉及步骤410与上述步骤310相似,详情请参照上述步骤310中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20,在温度检测状态的情况下,检测智能手表所处的佩戴状态。
佩戴状态包括第一佩戴状态、第二佩戴状态和第三佩戴状态。
其中,第一佩戴状态为智能手表与用户相接触的状态。例如:智能手表固定于使用人的腕部、手臂、腿部等人体部分。
第二佩戴状态为智能手表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内的状态。例如:未与使用人有紧密固定、或远离人体,其中,用户手持智能手表的表带均属于第二佩戴状态。
第三佩戴状态即预设目标状态(又称紧急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暂停获取温度值;以及,调整智能手表的发射功率至允许发射功率的最大值。
这里,首先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智能手表是否处于第三佩戴状态:
检测智能手表是否处于与预设紧急联系人和/或公共求救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对象通信的状态。
举例说明,在用户通过通话应用程序拨打紧急电话,例如110、112、119等公共救援电话时,可以暂停获取智能手表在目标时刻的温度值,并调整智能手表的发射功率至智能手表允许发射功率的最大值,以减少降低发射功率的性能被牺牲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智能手表的通信体验。
若处于第三佩戴状态,则暂停获取温度值;以及,调整智能手表的发射功率至允许发射功率的最大值。反之,若未处于第三佩戴状态,则确定是否处于第一佩戴状态或者第二佩戴状态,具体确定方式参照上述步骤320中涉及的确定第一佩戴状态和/或第二佩戴状态的过程。
其次,涉及步骤430-步骤480与上述步骤330-步骤380相似,详情请参照上述步骤330-步骤380中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实施例1和2,可以通过佩戴状态中每个佩戴状态对应不同的预设温度阈值,实现在检测到智能手表与用户相接触的第一佩戴状态时,采用较低的预设温度阈值,一旦检测到智能手表内部温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时,调整发射功率以降低温度,防止因智能手表升温过高导致烧伤用户的可能。
另外,在检测到智能手表与用户不接触的第二佩戴状态时,采用较高的预设温度阈值,在检测到智能手表内部温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时,进行调整发射功率的措施,以减少降低发射功率的性能被牺牲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智能手表的通信体验。
接着,在检测到智能手表与用户处于第三佩戴状态时,暂停获取温度值;以及,调整智能手表的发射功率至允许发射功率的最大值,在紧急时刻保证了通信的性能。
综上,根据佩戴状态中不同的佩戴状态采取不同的发射功率调整策略,既通过调整发射功率避免了温度过高的烫伤用户的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通信的性能,以提升用户体验感。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温度控制装置50可以包括:
处理模块501,用于根据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确定可穿戴设备的预设温度阈值;
调控模块502,用于检测可穿戴设备的温度值,在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发射功率。
其中,处理模块501具体用于,根据关于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可穿戴设备的工作模式以及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的检测数据中的至少一者,确定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基于佩戴状态确定预设温度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的佩戴状态包括第一佩戴状态和第二佩戴状态;
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佩戴状态的情况下,预设温度阈值为第一温度阈值;
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佩戴状态的情况下,预设温度阈值为第二温度阈值;
其中,第一温度阈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佩戴状态,且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按照第一预设参数降低发射功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佩戴状态,且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按照第二预设参数降低发射功率。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调控模块502具体用于,在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温度值与预设温度阈值之间的温度差值,调整可穿戴设备的工作参数,降低发射功率。
可以通过佩戴状态中每个佩戴状态对应不同的预设温度阈值,实现在检测到可穿戴设备与用户相接触的第一佩戴状态时,采用较低的预设温度阈值,一旦检测到可穿戴设备内部温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时,调整发射功率以降低温度,防止因可穿戴设备升温过高导致烧伤用户的可能。
另外,在检测到可穿戴设备与用户不接触的第二佩戴状态时,采用较高的预设温度阈值,在检测到可穿戴设备内部温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时,进行调整发射功率的措施,以减少降低发射功率的性能被牺牲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可穿戴设备的通信体验。
由此,根据佩戴状态中不同的佩戴状态采取不同的发射功率调整策略,既通过调整发射功率避免了温度过高的烫伤用户的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通信的性能,以提升用户体验感。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可穿戴设备6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601、网络模块602、音频输出单元603、输入单元604、传感器605、显示单元606、用户输入单元607、接口单元608、存储器609、处理器610、以及电源6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可穿戴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可穿戴设备的限定,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处理器610,用于根据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确定可穿戴设备的预设温度阈值;检测可穿戴设备的温度值,在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发射功率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佩戴状态中不同的佩戴状态采取不同的发射功率调整策略,既通过调整发射功率避免了温度过高的烫伤用户的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通信的性能,以提升用户体验感。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6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资源接收后,给处理器6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资源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6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6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可穿戴设备通过网络模块6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603可以将射频单元601或网络模块6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609中存储的音频资源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603还可以提供与可穿戴设备6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6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6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6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7041和麦克风6042,图形处理器6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资源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607上。经图形处理器6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6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601或网络模块602进行发送。麦克风60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资源。处理后的音频资源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6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可穿戴设备6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6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6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可穿戴设备6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6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可穿戴设备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60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6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606可包括显示面板6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6061。
用户输入单元6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可穿戴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607包括触控面板6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6072。触控面板6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6071上或在触控面板60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6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610,接收处理器6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6071。除了触控面板6071,用户输入单元6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6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6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60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6061上,当触控面板6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6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6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6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6中,触控面板6071与显示面板6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可穿戴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6071与显示面板6061集成而实现可穿戴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608为外部装置与可穿戴设备6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资源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6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资源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可穿戴设备6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可穿戴设备6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资源。
存储器6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资源。存储器6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资源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资源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资源(比如音频资源、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6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610是可穿戴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可穿戴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09内的资源,执行可穿戴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资源,从而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6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6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610中。
可穿戴设备6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6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6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610逻辑连接,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可穿戴设备60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控制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安全帽、智能手套、可穿戴医疗设备等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预设温度阈值;
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温度值,在所述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降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发射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预设温度阈值,具体包括:
根据关于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工作模式以及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的检测数据中的至少一者,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
基于所述佩戴状态确定所述预设温度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佩戴状态包括第一佩戴状态和第二佩戴状态;
在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佩戴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预设温度阈值为第一温度阈值;
在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第二佩戴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预设温度阈值为第二温度阈值;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佩戴状态,且所述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按照第一预设参数降低所述发射功率;
在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第二佩戴状态,且所述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按照第二预设参数降低所述发射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降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射频模组的发射功率,具体包括:
在所述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温度值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之间的温度差值,调整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工作参数,降低所述发射功率。
6.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预设温度阈值;
调控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温度值,在所述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降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发射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关于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工作模式以及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的检测数据中的至少一者,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
基于所述佩戴状态确定所述预设温度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佩戴状态包括第一佩戴状态和第二佩戴状态;
在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佩戴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预设温度阈值为第一温度阈值;
在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第二佩戴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预设温度阈值为第二温度阈值;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佩戴状态,且所述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按照第一预设参数降低所述发射功率;
在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第二佩戴状态,且所述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按照第二预设参数降低所述发射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调控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温度值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之间的温度差值,调整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工作参数,降低所述发射功率。
CN201910883089.3A 2019-09-18 2019-09-18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7501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3089.3A CN110750131A (zh) 2019-09-18 2019-09-18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3089.3A CN110750131A (zh) 2019-09-18 2019-09-18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0131A true CN110750131A (zh) 2020-02-04

Family

ID=69276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83089.3A Pending CN110750131A (zh) 2019-09-18 2019-09-18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5013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0758A (zh) * 2020-12-21 2021-04-23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17582A (zh) * 2021-04-28 2021-06-25 上海跳与跳信息技术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13311887A (zh) * 2020-02-26 2021-08-27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温度保护方法
CN114253405A (zh) * 2020-09-22 2022-03-2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佩戴检测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95943A (zh) * 2021-12-21 2023-06-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测温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2198A (zh) * 2014-07-04 2014-09-17 时云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特征指标采集系统及其采集方法
CN104167788A (zh) * 2014-08-11 2014-11-26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nfc天线给无线穿戴设备充电的无线充电装置
CN105387945A (zh) * 2015-12-11 2016-03-0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状态设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05867563A (zh) * 2015-01-22 2016-08-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210972A (zh) * 2015-04-29 2016-12-07 深圳市慧之星计算机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耳机
CN106371985A (zh) * 2015-07-24 2017-02-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783644A (zh) * 2016-08-28 2018-03-09 上海卓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2198A (zh) * 2014-07-04 2014-09-17 时云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特征指标采集系统及其采集方法
CN104167788A (zh) * 2014-08-11 2014-11-26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nfc天线给无线穿戴设备充电的无线充电装置
CN105867563A (zh) * 2015-01-22 2016-08-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210972A (zh) * 2015-04-29 2016-12-07 深圳市慧之星计算机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耳机
CN106371985A (zh) * 2015-07-24 2017-02-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387945A (zh) * 2015-12-11 2016-03-0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状态设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07783644A (zh) * 2016-08-28 2018-03-09 上海卓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1887A (zh) * 2020-02-26 2021-08-27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温度保护方法
CN114253405A (zh) * 2020-09-22 2022-03-2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佩戴检测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90758A (zh) * 2020-12-21 2021-04-23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90758B (zh) * 2020-12-21 2022-04-22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17582A (zh) * 2021-04-28 2021-06-25 上海跳与跳信息技术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16295943A (zh) * 2021-12-21 2023-06-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测温方法
CN116295943B (zh) * 2021-12-21 2024-02-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测温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50131A (zh)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459797B (zh) 一种折叠屏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381165B (zh) 一种皮肤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427873B (zh) 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210011541A1 (en) Processing Method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0007758B (zh) 一种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7734170B (zh) 一种通知消息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穿戴设备
CN111324235A (zh) 一种屏幕刷新频率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881782B (zh) 一种视频通话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443815A (zh) 一种振动提醒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825223A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智能眼镜
CN110442261B (zh) 电子设备及其触控操作检测方法
CN108540642B (zh) 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638437A (zh) 基于心率监测的控制方法、终端、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089935B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管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328132B (zh) 一种发射功率的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819331B (zh) 一种视频通话方法、装置、移动终端
CN109858447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1443764A (zh) 一种分离状态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874111B (zh) 一种电池过放电保护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089799B (zh) 一种屏边控件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431249B (zh) 一种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170355A (zh) 一种按键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66298B (zh) 通信频段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210197B (zh) 屏幕灵敏度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