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位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定位设备的功耗主要消耗在定位以及调制解调器(Modem)上报定位信息两部分,通常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的工作电流为30毫安(mA)以上,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芯片定位的工作电流为50毫安(mA)以上,Modem上报功耗为100毫安(mA)以上,减少不必要的定位和上报次数是降低定位类设备功耗的关键。
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在识别到定位设备运动时,计算定位设备的运动时间,并根据运动时间周期性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设备静止时,不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然而当定位设备就在用户身边且用户随着定位设备一起运动时或者定位设备在小范围运动时,定位设备进行定位和上报是没有意义的,会带来不必要的功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定位方法及相关设备,能够减少定位类设备不必要的定位和上报次数,以降低定位类设备功耗。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方法,该方法包括:
定位设备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
所述定位设备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和/或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对比关系。
在上述方法中,定位设备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通过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来判定该定位设备是否在用户身边且与用户随行,或者通过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对比关系,来判定该定位设备是否一直在小范围运动,然后根据判定结果选择性的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该定位设备的位置。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减少定位类设备不必要的定位和上报次数,以降低定位类设备功耗。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设备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
在定位设备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定位设备只在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才会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扫描的次数,从而降低了定位设备功耗。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所述定位设备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包括:
在当前扫描到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的情况下,所述定位设备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用户随行状态,如果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则认为不为用户随行状态,因此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如果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认为为用户随行状态,因此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避免了持续进行定位和上报而带来较大功耗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所述定位设备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包括:
在当前扫描到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情况下,所述定位设备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用户随行状态,如果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则认为不为用户随行状态,因此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如果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认为为用户随行状态,因此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避免了持续进行定位和上报而带来较大功耗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对比关系;所述定位设备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包括:
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
在当前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度的情况下,所述定位设备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如果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度则认为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因此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如果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则认为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因此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避免了持续进行定位和上报而带来较大功耗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对比关系;所述定位设备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包括:
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
在当前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的情况下,所述定位设备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如果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度则认为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因此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如果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则认为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因此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避免了持续进行定位和上报而带来较大功耗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
所述定位设备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
定位设备周期性地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
所述定位设备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包括:
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所述定位设备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其中,每个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根据所述每个周期内的扫描到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确定的,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为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所述第二周期为所述第一周期的前一个周期。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和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该定位设备的位置,以保证定位设备在进入用户随行状态后进行过一次定位和上报,这样可以根据定位设备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所述定位设备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之前,还包括:
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为用户随行状态,且定位设备在第二周期内不为用户随行状态,那么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需进行一次定位和上报,这样可以根据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的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对比关系;所述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所述定位设备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之前,还包括:
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则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若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其中,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为所述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的方案和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的方案结合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若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不为相对静止状态,或者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且在第二周期内定位设备不为相对静止状态,则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如果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且在第二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则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避免了持续进行定位和上报而带来较大功耗开销,也能根据定位设备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对比关系;
所述定位设备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
定位设备周期性地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
所述定位设备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包括:
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所述定位设备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其中,每个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根据所述每个周期内的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确定的,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为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所述第二周期为所述第一周期的前一个周期,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为所述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和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该定位设备的位置,以保证定位设备在进入小范围运动状态后进行过一次定位和上报,这样可以根据定位设备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所述定位设备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之前,还包括:
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为小范围运动状态,且定位设备在第二周期内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那么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需进行一次定位和上报,这样可以根据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的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相同,则所述定位设备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若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不为相对静止状态,或者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且在第二周期内定位设备不为相对静止状态,则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如果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且在第二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则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避免了持续进行定位和上报而带来较大功耗开销,也能根据定位设备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设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
所述定位设备根据所述累计转弯角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在上述方法中,定位设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通过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来判定该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然后根据判定结果选择性的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该定位设备的位置。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减少定位类设备不必要的定位和上报次数,以降低定位类设备功耗。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设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包括:
在定位设备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定位设备只在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才会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确定的次数,从而降低了定位类设备功耗。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设备根据所述累计转弯角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包括:
在当前的累计转弯角小于预设角度的情况下,所述定位设备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如果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小于预设角度则认为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因此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如果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则认为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因此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避免了持续进行定位和上报而带来较大功耗开销。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设备根据所述累计转弯角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包括:
在当前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的情况下,所述定位设备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如果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小于预设角度则认为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因此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如果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则认为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因此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避免了持续进行定位和上报而带来较大功耗开销。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设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包括:
定位设备周期性地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
所述定位设备根据所述累计转弯角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包括:
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所述定位设备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其中,每个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根据所述每个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确定的,所述第二周期为所述第一周期的前一个周期。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和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该定位设备的位置,以保证定位设备在进入小范围运动状态后进行过一次定位和上报,这样可以根据定位设备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所述定位设备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之前,还包括:
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为小范围运动状态,且定位设备在第二周期内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那么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需进行一次定位和上报,这样可以根据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的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所述定位设备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之前,还包括:
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则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根据累计转弯角的方案和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的方案结合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结合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实现两种方式的互补,避免出现误判的情况。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大小关系之前,还包括:
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则执行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大小关系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的方案、根据累计转弯角的方案和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的方案结合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结合三种方案的优缺点,实现三种方案的互补,避免出现误判的情况。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之前,还包括:
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是否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则执行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不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则判定定位设备不为用户随行状态,若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则再根据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用户随行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相同,则所述定位设备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若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不为相对静止状态,或者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且在第二周期内定位设备不为相对静止状态,则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如果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且在第二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则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避免了持续进行定位和上报而带来较大功耗开销,也能根据定位设备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设备,该定位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设备,该定位设备包括实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中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模块。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定位设备将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的方案、根据累计转弯角的方案和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的方案结合,来判定该定位设备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然后根据判定结果选择性的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该定位设备的位置,从而够减少定位类设备不必要的定位和上报次数,以降低定位类设备功耗。
附图说明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用到的附图进行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设备定位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方法流程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设备处于用户随行状态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设备处于小范围运动状态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定位方法流程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定位方法流程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定位方法流程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定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定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定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定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设备定位的系统架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定位设备101和预先绑定的设备102。
定位设备101可以是具备部分计算功能、可连接智能终端或各类终端设备的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以手表、腕带、鞋、袜子、眼镜、头盔、头带、耳机、项链、智能服装、书包、拐杖、配饰等形式存在的可穿戴设备;也可以是移动电话、平板设备、具备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车载通信模块等。预先绑定的设备102为与定位设备101进行绑定的设备,预先绑定的设备102可以是通信终端、移动设备、移动终端、无线通信设备、便携式终端、用户装置等计算机网络中处于网络最外围的设备。定位设备101可以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预先绑定的设备102可以接收定位设备101的定位结果。例如,用户可以将定位设备101放在可活动的关注物上(关注物可以是宠物、小孩、老人、汽车等),用户携带预先绑定的设备102,当定位设备101随着关注物一起运动离开用户视线之外时,定位设备101向预先绑定的设备102的位置信息,用户可以根据预先绑定的设备102接收到的定位设备101的位置信息,来确定关注物的当前位置。例如,用户养了一只宠物狗,用户给宠物狗佩戴有项圈形式的定位设备101,并将自己的手机和定位设备101进行绑定,以作为预先绑定的设备102,定位设备101可以将宠物狗的位置信息发送至用户的手机,这样当出现宠物狗走失等情况下,用户可以根据手机接收到的宠物狗的位置信息找到宠物狗。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方法,该方法可以基于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图来实现,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201:定位设备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
具体来说,定位设备可以是实时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定位设备也可以是周期性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还可以是设置触发条件,当满足触发条件时,执行定位设备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当不满足触发条件时,不执行定位设备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例如,在定位设备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其中,处于运动状态即为上述触发条件。定位设备在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会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定位设备在处于非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即定位设备的位置是不变的)不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这样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扫描的次数,从而这降低了定位类设备的功耗。要识别定位设备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可以是通过定位设备自身去识别是否处于运动状态,例如,通过定位设备上的传感器(如陀螺仪、GPS等传感器)来识别。还可以通过外部设备来识别定位设备是否处于运动状态,然后将识别结果通过有线或无线传送的方式发送给定位设备。
可选的,定位设备设有扫描模块,用于采集无线设备信息,例如,蓝牙信号、WiFi信号、蜂窝网络信号等等;可以理解,当该无线设备信号为蓝牙信号时,该扫描模块可以为蓝牙模块,通过蓝牙模块扫描相比其他无线装置具有功耗低的优点;当该无线设备信号为WiFi信号时,该采集模块可以为WiFi模块,通过WiFi模块扫描相比其他无线装置具有扫描速度快和扫描距离长的优点,其余依次类推。
步骤S202:所述定位设备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具体来说,用户可以选择一用户设备来与定位设备进行绑定,以作为预先绑定的设备。对于用户设备和定位设备之间的绑定方式可以不做特殊限度。用户设备与定位设备可以是通过用户手动设置的方式进行绑定,例如,可以是在定位设备和用户设备安装应用程序APP,将定位设备靠近用户设备之后,用户在用户设备的应用程序APP上操作搜索并且绑定定位设备。用户设备与定位设备也可以是通过智能识别而自动绑定,例如,用户将定位设备和用户设备同时放在一个手上,通过定位设备和用户设备同时对用户的手部姿势进行识别,若定位设备和用户设备两者识别结果相同,则将定位设备和用户设备自动绑定。定位设备可以通过设置GPS等定位模块获取定位设备的位置信息。
在定位设备随着关注物一起运动的过程中,有些场景下定位设备进行定位和上报是没有意义的。例如,场景一,如果预先绑定的设备在定位设备旁边,且预先绑定的设备随着定位设备一起运动,即为用户跟关注物一起运动(此种场景定义定位设备为用户随行状态),处于用户随行状态的定位设备进行定位和上报是没有意义的。例如,请参阅图3,用户为了防止宠物狗走失,给宠物狗佩戴项圈形式的定位设备,并用手机作为预先绑定的设备,在用户牵绳遛狗时,因为用户和宠物狗一直在一起,此时,用户不需要通过定位设备来获知宠物狗的位置信息,定位设备此时如果进行定位和上报宠物狗的位置信息是没有意义的。再如,场景二,如果定位设备在小范围运动,即为用户和关注物之间的距离变化不大(此种场景定义定位设备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处于小范围运动状态的定位设备位置变化不大,只需进行一次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即可,定位设备多次进行定位和上报是没有意义的。例如,请参阅图4,用户和宠物狗都呆在家里客厅,宠物狗一直在客厅内活动,用户不需要通过定位设备来获知宠物狗的位置信息,定位设备此时如果进行定位和上报宠物狗的位置信息是没有意义的。
综上可知,减少处于用户随行状态和/或小范围活动状态的定位设备的定位和上报次数,可以降低定位类设备功耗。以下定义用户随行状态和小范围活动状态为相对静止状态,例如,当定位设备处于用户随行状态时,则认定该定位设备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当定位设备处于小范围活动状态时,则认定该定位设备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当定位设备同时处于用户随行状态和小范围活动状态时,则认定该定位设备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如图8所示,定位设备101可以包括识别模板1011、扫描模块1012、分析模块1013和定位上报模块1014,识别模板1011用于识别定位设备是否处于运动状态。扫描模块1012用于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分析模块1013用于根据目标信息分析定位设备是否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定位上报模块1014用于根据分析模块1013的分析结果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目标信息来判定定位设备的状态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下面例举基于目标信息进行判定的几种可选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目标信息包括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基于该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可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用户随行状态,下面提供几种具体的可选方案。
可选方案A、所述定位设备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包括:
在当前扫描到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的情况下,所述定位设备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在当前扫描到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情况下,所述定位设备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该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可以只包括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该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还可以包括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和其他的无线设备信号。在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和其他的无线设备信号的情况下,在定位设备确定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之前,定位设备要确定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是否包括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可选的,定位设备要确定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是否包括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方法可以如下:定位设备比较当前的无线设备的MAC地址和预先绑定的设备的MAC地址;若当前的无线设备的MAC地址包括预先绑定的设备的MAC地址,则确定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
在当前扫描到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时,即认为定位设备不在用户身边,判定定位设备不为用户随行状态,定位设备需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定位设备可以按照现有的定位和上报方式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定位设备的位置。在当前扫描到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时,即代表预先绑定的设备在定位设备旁边,且预先绑定的设备随着定位设备一起运动,判定定位设备为用户随行状态,定位设备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避免了持续进行定位和上报而带来较大功耗开销。例如,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包括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当前扫描到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RSSI>X dbm时(其中,X为预设强度),判定定位设备为用户随行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强度为预先设置的用于参考对比的信号值,该信号值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例如,可以对多个蓝牙设备进行测试,统计出两个蓝牙设备的距离在5米左右时,其中一个蓝牙设备能够接收到的另外一个蓝牙设备的信号,如果大量统计结果显示5米左右对应的蓝牙信号在某个数值附近,则将该数值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强度。而在当前扫描到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等于预设强度的情况下,定位设备的判定结果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一种情况可以是在当前扫描到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等于预设强度时,判定定位设备不为用户随行状态;另外一种情况可以是在当前扫描到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等于预设强度时,判定定位设备为用户随行状态。
可选方案B、本申请实施例扫描无线设备信号是周期性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定位设备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包括:
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所述定位设备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其中,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
具体的说,定位设备周期性地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第一周期为当前的扫描周期,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为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第二周期为第一周期的前一个周期。定位设备根据所述每个周期内的扫描到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确定每个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例如,定位设备根据第一周期内的扫描到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确定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定位设备根据第二周期内的扫描到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确定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
预设结果为预先设置的当前周期内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结果是当前周期内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而在当前周期内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情况下,定位设备处于用户随行状态,也可以认为预设结果是定位设备处于用户随行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时,即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不是用户随行状态,则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定位设备的位置。当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时,即定位设备在第二周期内不为用户随行状态,并在第一周期内进入用户随行状态,则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定位设备的位置,从而保证定位设备在进入相对静止状态后进行过一次定位和上报,这样可以根据定位设备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例如,用户在遛狗时,宠物狗突然跑到用户视线之外的地方,定位设备此时的判定结果是不为用户随行状态,故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宠物狗的位置信息,用户可以根据宠物狗的位置信息寻找宠物狗。在用户寻找宠物狗的过程中,当用户靠近宠物狗时,定位设备会判定为用户随行状态,如果此时出现用户视线被障碍物阻挡而不能发现宠物狗的情况,通过定位设备在进入用户随行状态后会进行一次定位和上报,这样用户可以根据定位设备的最后一次定位和上报的宠物狗的位置信息,来进一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发现宠物狗。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相同,则所述定位设备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若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和第二周期内均为用户随行状态,那么在第一周期之前的周期内,处于用户随行状态的定位设备已进行过一次定位和上报,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不进行定位和上报,这样尽可能地减少定位和上报的次数,从而降低了定位类设备功耗。即在定位设备进入相对静止状态后只需进行一次定位和上报。
第二种方式,目标信息包括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对比关系,基于该对比关系可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下面提供几种具体的可选方案。
可选方案C、所述定位设备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包括:
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在当前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度的情况下,所述定位设备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在当前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的情况下,所述定位设备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具体的说,若定位设备为小范围运动状态,那么定位设备在小范围内两次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应是较高的。在当前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度时,判定定位设备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定位设备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定位设备可以按照现有的定位和上报方式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定位设备的位置。在当前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时,判定定位设备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定位设备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避免了持续进行定位和上报而带来较大功耗开销。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相似度为预先设置的用于参考对比的参考值,该参考值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例如,可以让定位设备在直径约10米左右的圆形区域内运动,并测得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值,然后在不同的位置分别如上测量以得到多组相似度值,如果大量统计结果显示定位设备在10米左右的圆形区域内运动对应相似度值大约某个数值,则将该数值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相似度。而在当前的相似度等于预设相似度的情况下,定位设备的判定结果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一种情况可以是在当前的相似度等于预设相似度时,判定定位设备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另外一种情况可以是在当前的相似度等于预设相似度时,判定定位设备为小范围运动状态。
可选方案D、本申请实施例扫描无线设备信号是周期性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定位设备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包括:
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所述定位设备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其中,若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
具体的说,定位设备周期性地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第一周期为当前的扫描周期,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为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第二周期为第一周期的前一个周期,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为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定位设备根据每个周期内的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确定每个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例如,定位设备根据第一周期内的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第二周期内的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确定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
预设结果为预先设置的当前周期内的相似度与预设相似度的大小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结果是当前周期内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而在当前周期内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的情况下,定位设备处于小范围运动状态,也可以认为预设结果是定位设备处于小范围运动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时,即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则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定位设备的位置。当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时,即定位设备在第二周期内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并在第一周期内进入小范围运动状态,则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定位设备的位置,从而保证定位设备在进入小范围运动状态后进行过一次定位和上报,这样可以根据定位设备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例如,用户在遛狗时,宠物狗突然跑到用户视线之外的地方,定位设备此时的判定结果是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故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宠物狗的位置信息,用户可以根据宠物狗的位置信息寻找宠物狗,在用户寻找宠物狗的过程中,若宠物狗突然进入房屋内并且房屋内活动时,定位设备会判定为小范围运动状态,此时,若通过定位设备在进入小范围运动状态后进行一次定位和上报,用户可以根据定位设备的最后一次定位和上报的宠物狗的位置信息,找到宠物狗所在的房屋,并寻回宠物狗。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相同,则所述定位设备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若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和第二周期内均为小范围运动状态,那么在第一周期之前的周期内,小范围运动状态的定位设备已进行过一次定位和上报,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不进行定位和上报,这样尽可能地减少定位和上报的次数,从而降低了定位类设备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扫描无线设备信号是周期性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本申请还提供了确定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的一具体实施方式:比较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确定相同无线设备个数;根据相同无线设备个数和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总个数,确定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可选的,可以通过公式1-1计算相似度。
在公式1-1中,k为相同无线设备个数,Num为无线设备总个数,S为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值。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为1-S,故S越小则代表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越高,则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为小范围运动状态。例如,当S小于0.2时,则判定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为小范围运动状态。
第三种方式,目标信息包括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和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对比关系,基于该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和该对比关系可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用户随行状态和小范围运动状态,即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下面提供几种具体的可选方案。
可以是将可选方案A与可选方案C或者可选方案D进行叠加,或者将可选方案B与可选方案C或者可选方案D进行叠加。例如,在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时,可以是先通过可选方案A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用户随行状态,再通过可选方案C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在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时,也可以是先通过可选方案C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再通过可选方案A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用户随行状态,但是因为出现定位设备为用户随行状态的概率要大于出现定位设备为小范围运动状态的概率,故先通过可选方案A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用户随行状态,若判定定位设备为用户随行状态,则不执行通过可选方案C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若判定定位设备不为用户随行状态,则通过可选方案C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这样能够尽可能地提前结束判定流程,从而降低了定位类设备功耗。
可选方案E、本申请实施例扫描无线设备信号是周期性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定位设备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可以具体通过步骤2021-2022来实现。
步骤2021: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其中,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
步骤2022: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则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其中,若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
可选的,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所述定位设备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相同,则所述定位设备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具体的说,定位设备周期性地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第一周期为当前的扫描周期,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为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第二周期为第一周期的前一个周期,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为所述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定位设备根据每个周期内的扫描到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和相似度确定每个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例如,定位设备将根据第一周期内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的方案和根据第一周期内的相似度的方案结合,来确定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
预设结果为预先设置的当前周期内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以及当前周期内的相似度与预设相似度的大小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结果是当前周期内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或者当前周期内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而在当前周期内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或者当前周期内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的情况下,定位设备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也可以认为预设结果是定位设备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定位设备根据判定结果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首先根据第一周期内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来确定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其中,若第一周期内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即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用户随行状态,则确定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若第一周期内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则确定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其中,若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即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则确定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若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度,代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不为相对静止状态,则定位设备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定位设备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时,即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不为相对静止状态,则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定位设备的位置。当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时,即定位设备在第二周期内不为相对静止状态,并在第一周期内进入相对静止状态,则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定位设备的位置,从而保证定位设备在进入相对静止状态后进行过一次定位和上报,这样可以根据定位设备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相同,则所述定位设备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若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和第二周期内均为相对静止状态,那么在第一周期之前的周期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定位设备已进行过一次定位和上报,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不进行定位和上报,这样尽可能地减少定位和上报的次数,从而降低了定位类设备功耗。即在定位设备进入相对静止状态后只需进行一次定位和上报。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根据两个周期内的判定结果进行定位和上报的一具体实施方式:
步骤S301:在定位设备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周期性地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
步骤S302:定位设备根据第一周期内的目标信息确定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
步骤S303:确定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是否为预设结果;
步骤S304: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则设置第一周期内的状态标志为TURE,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则设置第一周期内的状态标志为FALSE。
步骤S305:在第一周期内的状态标志为TURE的情况下,确定第二周期内的状态标志是否为FALSE。
步骤S306:在第一周期内的状态标志为FALSE,或者第一周期内的状态标志为TURE且第二周期内的状态标志为FALSE的情况下,所述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具体的说,目标信息包括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和/或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第一周期为当前的扫描周期,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为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第二周期为第一周期的前一个周期,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为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
预设结果为预先设置的当前周期内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以及当前周期内的相似度与预设相似度的大小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结果是当前周期内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或者当前周期内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而在当前周期内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或者当前周期内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的情况下,定位设备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也可以认为预设结果是定位设备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则设置第一周期内的状态标志为FALSE,即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不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则所述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则设置第一周期内的状态标志为TURE,即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在第一周期内的状态标志为TURE的情况下,若第二周期内的状态标志为TURE,即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和在第二周期内均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则所述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即结束流程。在第一周期内的状态标志为TURE的情况下,若第二周期内的状态标志为FALSE,即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且定位设备在第二周期内不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则所述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可选的,若第一周期内的状态标志为TURE,则根据第二周期内的状态标志设置第一周期内的上传标志,其中,若第二周期内的状态标志为FALSE,则设置第一周期内的上传标志为TURE,若第二周期内的状态标志为TURE,则设置第一周期内的上传标志为FALSE;若第一周期内的上传标志为TURE,则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定位设备的位置,若第一周期内的上传标志为FALSE,则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不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定位设备的位置。
在图2所描述的方法中,定位设备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根据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的方案来判定该定位设备是否为用户随行状态,或者根据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对比关系的方案来判定该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然后根据判定结果选择性的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该定位设备的位置。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减少定位类设备不必要的定位和上报次数,以降低定位类设备功耗。
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方法,该方法可以基于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图来实现,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401:定位设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
具体来说,定位设备可以是实时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定位设备也可以是周期性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还可以是设置触发条件,当满足触发条件时执行定位设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当不满足触发条件时,不执行定位设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例如,在定位设备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其中,处于运动状态即为上述触发条件。定位设备在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会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在定位设备在处于非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即定位设备的位置是不变的)不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这样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确定的次数,从而这降低了定位类设备的功耗。要识别定位设备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可以是通过定位设备自身去识别是否处于运动状态,例如,通过定位设备上的传感器(如陀螺仪、GPS等传感器)来识别。还可以通过外部设备来识别定位设备是否处于运动状态,然后将识别结果通过有线或无线传送的方式发送给定位设备。
预设时间段为预先设置的时长值,该时长值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例如,可以让不同的关注物分别携带定位设备,检测不同的关注物沿着直径约10米左右的圆形轨迹运动一圈的时长值,如果大量统计结果显示不同的关注物运动一圈的时长值均小于某个数值,则将该数值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时间段。
定位设备要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可以是定位设备设有传感器(如姿态传感器等),通过传感器进行姿态识别,以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例如,所述定位设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可以具体通过步骤4011-4012来实现。
步骤4011:计算定位设备预设时间段内每一秒的角度变化值θn,其中,预设时间段包括N秒,θn为第n秒的角度变化值,1≤n≤N。
步骤4012:根据θn计算累计转弯角F(θ),其中,F(θ)=θ1+θ2+......+θN。
具体的说,例如,当预设时间段为5分钟时,F(θ)=θ1+θ2+......+θ300。
步骤S402:所述定位设备根据所述累计转弯角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具体来说,若定位设备在小范围内活动,在预设时间段内定位设备的活动轨迹中会有多次的转弯变向,这样定位设备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势必会较大,故根据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能够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例如,当用户和宠物狗都在家里客厅,且宠物狗一直在客厅内绕圈运动时,宠物狗上的定位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势必会较大。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可以判定定位设备的状态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下面提供几种具体的可选方案。
可选方案F、所述定位设备根据所述累计转弯角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包括:
在当前的累计转弯角小于预设角度的情况下,所述定位设备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在当前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的情况下,所述定位设备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具体的说,在当前的累计转弯角小于预设角度时,判定定位设备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定位设备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定位设备可以按照现有的定位和上报方式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定位设备的位置。在当前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时,判定定位设备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定位设备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避免了持续进行定位和上报而带来较大功耗开销。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角度为预先设置的用于参考对比的角度值,该角度值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例如,可以让不同的关注物分别携带定位设备在直径约10米左右的圆形区域内运动5分钟,并测得不同的关注物累计转弯角,如果大量统计结果显示不同的关注物在直径约10米左右的圆形区域内5分钟的累计转弯角大于某个数值,则将该数值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角度。而在当前的累计转弯角等于预设角度的情况下,定位设备的判定结果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一种情况可以是在当前的累计转弯角等于预设角度时,判定定位设备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另外一种情况可以是当前的累计转弯角等于预设角度时,判定定位设备为小范围运动状态。
可选方案G、本申请实施例确定累计转弯角是周期性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定位设备根据所述累计转弯角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可以具体通过步骤4021-4022来实现。
步骤4021: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大小关系。
步骤4022: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所述定位设备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其中,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
具体的说,定位设备周期性地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第一周期为当前周期,第二周期为第一周期的前一个周期,一个周期的时长是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间段的时长的。根据每个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确定每个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例如,定位设备根据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确定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定位设备根据第二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确定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
预设结果为预先设置的当前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大小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结果是当前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而在当前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的情况下,定位设备处于小范围运动状态,也可以认为预设结果是定位设备处于小范围运动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时,即定位设备在当前周期内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则定位设备需要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定位设备的位置。当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时,即定位设备在第二周期内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并在第一周期内进入小范围运动状态,则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定位设备的位置,从而保证定位设备在进入小范围运动状态后进行过一次定位和上报,这样可以根据定位设备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相同,则所述定位设备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若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和第二周期内均为小范围运动状态,那么在第一周期之前的周期内,小范围运动状态的定位设备已进行过一次定位和上报,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不进行定位和上报,这样尽可能地减少定位和上报的次数,从而降低了定位类设备功耗。
可选方案H、本申请实施例确定累计转弯角是周期性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定位设备根据所述累计转弯角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可以具体通过步骤4023-4027来实现。
步骤4023: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大小关系。
步骤4024: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则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
步骤4025: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所述定位设备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其中,若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
具体的说,定位设备周期性地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第一周期为当前周期,第二周期为第一周期的前一个周期,一个周期的时长是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间段的时长的。根据每个周期内的累计转弯角和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确定每个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例如,定位设备将根据第一周期内的累计转弯角的方案和根据第一周期内的相似度的方案结合,来确定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
预设结果为预先设置的当前周期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大小关系、以及当前周期内的相似度与预设相似度的大小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结果是当前周期内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且当前周期内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而在当前周期内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且当前周期内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的情况下,定位设备处于小范围运动状态,也可以认为预设结果是定位设备处于小范围运动状态。
如上所介绍的,定位设备可以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的方案来确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定位设备也可以根据累计转弯角的方案来确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但是两种方案均在各自的优缺点,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根据累计转弯角的方案和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的方案结合来确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结合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实现两种方式的互补。
具体的说,在根据累计转弯角的方案确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中,当定位设备的移动速度很快时,定位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也会大于预设角度,从而被判定为小范围运动状态,但是,因为定位设备的移动速度很快,故被判定为小范围运动状态的定位设备也可能在离预先绑定的设备距离较远的位置,此时也是需要定位设备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的(例如,定位设备在预先绑定的设备的外围且离预先绑定的设备较远的位置做快速绕圈运动),例如,宠物狗在大范围的绕圈快速奔跑。而在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的方案确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中,当用户的关注物携带有其他无线设备时(其他无线设备为除了定位设备和预先绑定的设备之外的无线设备),即有非预先绑定的设备随行时,会提高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会使得非小范围运动状态被误判为小范围运动状态,例如,当宠物狗身上携带有其他无线设备,这些其他设备的信号会一直被定位设备扫描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根据累计转弯角的方案和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的方案结合来确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当定位设备的移动速度很快,且定位设备不是在小范围内运动时,那么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会小于预设相似度,这样定位设备不会被误判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当有定位设备有非预先绑定的设备随行,且定位设备不是在小范围内活动时,那么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会小于预设角度,这样定位设备也不会被误判为小范围运动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根据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大小关系来判定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其中,若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小于预设角度,则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若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则再根据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来判定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其中,若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度,则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若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则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小范围运动状态。
通过两种方案结合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可以是先根据累计转弯角的方案进行判定,若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再根据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的方案进行判定,若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则确定无线设备为小范围运动状态。还可以是先根据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的方案进行判定,若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再根据累计转弯角的方案进行判定,若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则确定无线设备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因为出现有非预先绑定的设备随行而被误判的概率通常要大于出现定位设备的移动速度很快而被误判的概率,故先根据累计转弯角的方案进行判定,再根据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的方案进行判定无线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这样可以尽可能地提前结束判定流程,从而降低了定位类设备功耗。
如上所介绍的,相对静止状态除了包括小范围运动状态,相对静止状态还包括用户随行状态,故在可选方案H的基础上还可以将根据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的方案结合,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大小关系之前,还包括:
步骤4026: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是否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
步骤4027:若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则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则执行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的步骤。
具体的说,首先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是否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若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再根据第一周期内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来判定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是否为用户随行状态,其中,若第一周期内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即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用户随行状态,则判定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若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不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或者若第一周期内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则根据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大小关系来判定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其中,若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小于预设角度,则判定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不为相对静止状态。若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则再根据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来判定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其中,若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度,即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不为用户随行状态或者小范围运动状态,则判定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不为相对静止状态,若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即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则判定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的方案、根据累计转弯角的方案和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的方案结合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结合三种方案的优缺点,实现三种方案的互补,避免出现误判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也可以将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的方案和根据累计转弯角的方案结合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如下:
可选方案H、本申请实施例确定累计转弯角是周期性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定位设备根据所述累计转弯角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可以具体通过步骤4027-4029来实现。
步骤4027: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
步骤4028: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则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关系。
步骤4029: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所述定位设备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其中,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
具体的说,定位设备周期性地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第一周期为当前周期,第二周期为第一周期的前一个周期,一个周期的时长是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间段的时长的。根据每个周期内的累计转弯角和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确定每个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例如,定位设备将根据第一周期内的累计转弯角的方案和根据第一周期内的强度的方案结合,来确定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
预设结果为预先设置的当前周期内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以及当前周期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大小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结果是当前周期内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或者当前周期内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而在当前周期内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或者当前周期内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的情况下,定位设备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也可以认为预设结果是定位设备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根据第一周期内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来确定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若第一周期内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即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用户随行状态,则确定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若第一周期内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则确定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关系,其中,若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即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则确定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若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累计转弯角小于预设角度,代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不为相对静止状态,则定位设备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定位设备的位置。通过将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的方案和根据累计转弯角的方案结合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结合两种方案的优缺点,实现两种方案的互补。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时,定位设备则需同时根据第一周期内和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定位设备的位置。当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时,即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且在第二周期内定位设备不为相对静止状态,则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定位设备的位置,从而保证定位设备在进入相对静止状态后进行过一次定位和上报,这样可以根据定位设备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
可选的,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但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相同时,即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和第二周期内均为相对静止状态,那么在第一周期之前的周期内,处于小范围运动状态的定位设备已进行过一次定位和上报,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不进行定位和上报,这样尽可能地减少定位和上报的次数,从而降低了定位类设备功耗。
如图7所示,本申请中还提供了一种将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的方案、根据累计转弯角的方案和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的方案结合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的较优实施例,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501:在定位设备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
步骤S502:确定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是否包括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其中,若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且当前扫描到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当前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
步骤S503:若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不包括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则所述定位设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
步骤S504:所述定位设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大小关系,其中,若当前的累计转弯角小于预设角度,则当前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
步骤S505:若当前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则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其中,若当前扫描到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则当前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若当前扫描到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当前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结果是指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在定位设备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而定位设备在处于非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即定位设备的位置是不变的)不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这样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扫描的次数,从而这降低了定位类设备的功耗。
定位设备确定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是否包括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在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且当前扫描到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情况下,定位设备为用户随行状态,即判定结果是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在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不包括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或者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但当前扫描到的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的情况下,定位设备不为用户随行状态,则执行所述定位设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的步骤,即根据累计转弯角的方案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
所述定位设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大小关系,在当前的累计转弯角小于预设角度的的情况下,定位设备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即判定结果是定位设备不为相对静止。在当前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的情况下,则执行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的步骤,进一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
在当前扫描到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的情况下,定位设备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即判定结果是定位设备不为相对静止。在当前扫描到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情况下,定位设备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即判定结果是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
在图6所描述的方法中,定位设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通过累计转弯角来判定该定位设备是否处于小范围运动状态,然后根据判定结果选择性的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该定位设备的位置。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减少定位类设备不必要的定位和上报次数,以降低定位类设备功耗。
请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设备103,定位设备103包括扫描模块1031和发送模块1032,定位设备103的各个单元的详细描述如下。
扫描模块1031,用于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
发送模块1032,用于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和/或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对比关系。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扫描模块1031,用于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具体为:用于在定位设备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所述发送模块1032,用于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具体为:用于在当前扫描到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的情况下,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所述发送模块1032,用于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具体为:用于在当前扫描到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情况下,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对比关系;所述发送模块1032,用于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具体为:用于确定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在当前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度的情况下,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对比关系;所述发送模块1032,用于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具体为:用于确定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在当前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的情况下,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
所述扫描模块1031,用于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具体为:用于周期性地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
所述发送模块1032,用于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具体为:用于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其中,每个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根据所述每个周期内的扫描到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确定的,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为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所述第二周期为所述第一周期的前一个周期。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对比关系;所述定位设备103还包括分析模块,所述分析模块,用于在所述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之前,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则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若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其中,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为所述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对比关系;所述扫描模块1031,用于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具体为:用于周期性地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
所述发送模块1032,用于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具体为:用于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其中,每个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根据所述每个周期内的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确定的,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为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所述第二周期为所述第一周期的前一个周期,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为所述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发送模块1032,还用于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相同,则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图9所示的定位设备中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及有益效果还可以对应参照图2和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设备104,定位设备104包括转弯角确定模块1041和发送模块1042,定位设备104的各个单元的详细描述如下。
转弯角确定模块1041,用于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
发送模块1042,用于根据所述累计转弯角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转弯角确定模块1041,用于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具体为:用于在定位设备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发送模块1042,用于根据所述累计转弯角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具体为:用于在当前的累计转弯角小于预设角度的情况下,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发送模块1042,用于根据所述累计转弯角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具体为:用于在当前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的情况下,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转弯角确定模块1041,用于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具体为:用于周期性地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
所述发送模块1042,用于根据所述累计转弯角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具体为:用于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其中,每个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根据所述每个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确定的,所述第二周期为所述第一周期的前一个周期。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还包括第一分析模块,所述第一分析模块,用于在所述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之前,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大小关系;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则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若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还包括第二分析模块,所述第二分析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大小关系之前,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则执行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大小关系的步骤。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还包括第三分析模块,所述第三分析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之前,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是否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若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则执行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的步骤。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发送模块1042,还用于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相同,则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图10所示的定位设备中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及有益效果还可以对应参照图6和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设备40,该设备40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通信接口403,所述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通信接口403通过总线404相互连接。
存储器402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402用于相关计算机程序及数据。通信接口403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处理器40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401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定位设备40中的处理器401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4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403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和/或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对比关系。
在上述设备中,定位设备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通过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来判定该定位设备是否在用户身边且与用户随行,或者通过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对比关系,来判定该定位设备是否一直在小范围运动,然后根据判定结果选择性的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该定位设备的位置。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减少定位类设备不必要的定位和上报次数,以降低定位类设备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具体为:
在定位设备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定位设备只在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才会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扫描的次数,从而降低了定位设备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所述通过所述通信接口403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具体为:
在当前扫描到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通信接口403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用户随行状态,如果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则认为不为用户随行状态,因此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如果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认为为用户随行状态,因此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避免了持续进行定位和上报而带来较大功耗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所述通过所述通信接口403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具体为:
在当前扫描到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情况下,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用户随行状态,如果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则认为不为用户随行状态,因此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如果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认为为用户随行状态,因此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避免了持续进行定位和上报而带来较大功耗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对比关系;所述通过所述通信接口403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具体为:
确定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
在当前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度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通信接口403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如果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度则认为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因此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如果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则认为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因此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避免了持续进行定位和上报而带来较大功耗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对比关系;所述通过所述通信接口403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具体为:
确定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
在当前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的情况下,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如果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度则认为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因此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如果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则认为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因此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避免了持续进行定位和上报而带来较大功耗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
所述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具体为:
周期性地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
所述通过所述通信接口403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具体为:
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通过所述通信接口403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其中,每个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根据所述每个周期内的扫描到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确定的,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为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所述第二周期为所述第一周期的前一个周期。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和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该定位设备的位置,以保证定位设备在进入用户随行状态后进行过一次定位和上报,这样可以根据定位设备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在通过所述通信接口403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之前,还执行:
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为用户随行状态,且定位设备在第二周期内不为用户随行状态,那么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需进行一次定位和上报,这样可以根据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的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对比关系;所述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在通过所述通信接口403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之前,还执行:
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则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若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其中,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为所述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的方案和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的方案结合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若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不为相对静止状态,或者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且在第二周期内定位设备不为相对静止状态,则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如果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且在第二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则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避免了持续进行定位和上报而带来较大功耗开销,也能根据定位设备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对比关系;
所述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具体为:
周期性地扫描周围环境中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
所述通过所述通信接口403根据目标信息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具体为:
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通过所述通信接口403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其中,每个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根据所述每个周期内的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确定的,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为当前的无线设备信号,所述第二周期为所述第一周期的前一个周期,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为所述历史上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和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该定位设备的位置,以保证定位设备在进入小范围运动状态后进行过一次定位和上报,这样可以根据定位设备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在通过所述通信接口403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之前,还执行:
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为小范围运动状态,且定位设备在第二周期内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那么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需进行一次定位和上报,这样可以根据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的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执行: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相同,则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若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不为相对静止状态,或者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且在第二周期内定位设备不为相对静止状态,则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如果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且在第二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则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避免了持续进行定位和上报而带来较大功耗开销,也能根据定位设备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
图11所示的定位设备中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及有益效果还可以对应参照图2和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设备50,该设备50包括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和通信接口503,所述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和通信接口503通过总线504相互连接。
存储器502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402用于相关计算机程序及数据。通信接口503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处理器50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401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定位设备50中的处理器501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5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503根据所述累计转弯角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在上述设备中,定位设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通过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来判定该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然后根据判定结果选择性的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该定位设备的位置。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减少定位类设备不必要的定位和上报次数,以降低定位类设备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具体为:
在定位设备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定位设备只在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才会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确定的次数,从而降低了定位类设备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通信接口503根据所述累计转弯角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具体为:
在当前的累计转弯角小于预设角度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通信接口503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如果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小于预设角度则认为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因此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如果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则认为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因此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避免了持续进行定位和上报而带来较大功耗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通信接口503根据所述累计转弯角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具体为:
在当前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的情况下,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如果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小于预设角度则认为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因此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如果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则认为为小范围运动状态,因此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避免了持续进行定位和上报而带来较大功耗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具体为:
周期性地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
所述通过所述通信接口503根据所述累计转弯角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具体为:
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通过所述通信接口503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其中,每个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根据所述每个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确定的,所述第二周期为所述第一周期的前一个周期。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和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该定位设备的位置,以保证定位设备在进入小范围运动状态后进行过一次定位和上报,这样可以根据定位设备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在通过所述通信接口503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之前,还执行:
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为小范围运动状态,且定位设备在第二周期内不为小范围运动状态,那么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需进行一次定位和上报,这样可以根据定位设备在第一周期内的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为预设结果,或者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不同,则在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之前,还执行:
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大于预设角度,则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与所述第二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根据累计转弯角的方案和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的方案结合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小范围运动状态,结合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实现两种方式的互补,避免出现误判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大小关系之前,还执行:
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则执行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累计转弯角与预设角度的大小关系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的方案、根据累计转弯角的方案和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的方案结合来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结合三种方案的优缺点,实现三种方案的互补,避免出现误判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之前,还执行:
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是否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则执行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周期内的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大小关系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不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则判定定位设备不为用户随行状态,若所述第一周期内扫描到的无线设备信号包括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则再根据预先绑定的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用户随行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执行:
若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为所述预设结果但所述第一周期内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周期内的判定结果相同,则不向所述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所述定位设备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判定定位设备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若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不为相对静止状态,或者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且在第二周期内定位设备不为相对静止状态,则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如果在第一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且在第二周期内定位设备为相对静止状态,则不进行定位和上报定位结果,避免了持续进行定位和上报而带来较大功耗开销,也能根据定位设备最后一次的定位和上报,来确定定位设备的位置。
图12所示的定位设备中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及有益效果还可以对应参照图6和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定位设备上运行时,图2和图5或者图6和图7所示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定位设备将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强度的方案、根据累计转弯角的方案和根据无线设备信号的相似度的方案结合,来判定该定位设备是否为相对静止状态,然后根据判定结果选择性的向预先绑定的设备发送该定位设备的位置,从而够减少定位类设备不必要的定位和上报次数,以降低定位类设备功耗。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计算机程序相关的硬件完成,该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