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41164A - 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其的空气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其的空气调节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41164A CN110741164A CN201880039395.2A CN201880039395A CN110741164A CN 110741164 A CN110741164 A CN 110741164A CN 201880039395 A CN201880039395 A CN 201880039395A CN 110741164 A CN110741164 A CN 1107411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oll
- injection
- refrigerant
- compression chamber
- compres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15—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where only one member is mov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46—Details concerning the involute wraps or their base, e.g. geometry
- F04C18/0253—Details concerning the base
- F04C18/0261—Details of the ports, e.g. location, number, geometr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46—Details concerning the involute wraps or their base, e.g. geometry
- F04C18/0269—Details concerning the involute wraps
- F04C18/0292—Ports or channels located in the wrap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8—Hermetic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8/00—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8/18—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characterised by varying the volume of the working chamber
- F04C28/22—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characterised by varying the volume of the working chamber by changing the eccentricity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007—Injection of a fluid in the working chamber for sealing, cooling and lubrica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4—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 F04C29/042—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by injecting a flui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12—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0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compressor of rotary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10/00—Fluid
- F04C2210/26—Refrigerants with particular properties, e.g. HFC-134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30—Casings or hous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40—Electric mot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60—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其的空气调节器,可以包括:驱动马达,其设置在机壳的内部空间;旋转轴,其结合于所述驱动马达;框架,其设置在所述驱动马达的下侧;第一涡旋盘,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下侧并在其一侧面形成有第一涡卷部;第二涡旋盘,其形成有与第一涡卷部啮合的第二涡卷部,所述旋转轴以在半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涡卷部重叠的方式偏心结合于所述第二涡卷部,所述第二涡旋盘相对于第一涡旋盘进行回旋运动来在所述第二涡旋盘和第一涡旋盘之间形成压缩室,所述压缩室连接于所述制冷循环的蒸发器的出口侧;以及注入部,其一端从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分支,其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一涡旋盘并连接于所述压缩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其的空气调节器,尤其,涉及一种压缩部位于电动部下侧的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所述涡旋式压缩机的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器是,根据用途和目的而将室内的空气保持在适当状态的家用电器。这种空气调节器驱动用于执行制冷剂的压缩、冷凝、膨胀以及蒸发过程的制冷循环,由此可以执行室内空间的制冷或制热运转。根据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分离是否,这种空气调节器可以划分为:室内机和室外机分离的分离式空气调节器;以及室内机和室外机结合为一个装置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
室外机包括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室内机包括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空气调节器可以驱动成能够切换到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当空气调节器以制冷模式运行时,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而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相反,当空气调节器以制热模式运行时,室外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而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
通常,当外部空气的条件欠佳时,空气调节器的制冷或制热性能可能会受到限制。例如,当设置有空气调节器的区域的外部空气温度非常高或非常低时,空气调节器为了获得所需的制冷或制热性能,需要确保足够的制冷剂循环量。为此,在设置有大容量的压缩机的情况下,存在有空气调节器的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将会增加的问题。
鉴于此,可以在不增加压缩机的容量的情况下,使从压缩机吐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在制冷循环的中间旁通并注入到压缩室的中间。这称为注入(injection)循环,并且已知有应用了这种注入循环的空气调节器和应用于该注入循环型的空气调节器中的涡旋式压缩机。
如已知那样,涡旋式压缩机是,与多个涡旋盘(scroll)啮合而进行相对回旋运动,并且在两侧涡旋盘之间形成有由吸入室、中间压力室、吐出室构成的压缩室的压缩机。与其他类型的压缩机相比,这种涡旋式压缩机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压缩比,并且制冷剂的吸入、压缩、吐出行程平稳地延续,从而可以获得稳定的扭矩。因此,涡旋式压缩机广泛应用于空调装置等中的制冷剂的压缩。最近,提出了一种通过降低偏心负载来使运转速度形成为180Hz以上的高效涡旋式压缩机。
涡旋式压缩机可以分为低压式和高压式,在低压式中,吸入管与形成低压部的机壳的内部空间连通,在高压式中,吸入管直接与压缩室连通。因此,低压式中,驱动部设置于作为低压部的吸入空间,而在高压型中,驱动部设置于作为高压部的吐出空间。
这种涡旋式压缩机可以根据驱动部和压缩部的位置划分为上部压缩式和下部压缩式,如果压缩部位于比驱动部更靠上侧的位置,则称为上部压缩式,相反地,如果压缩部位于比驱动部更靠下侧的位置,则称为下部压缩式。
在涡旋式压缩机中,通常,随着压缩室的压力上升,回旋涡旋盘在远离固定涡旋盘(或者,也包括可以上下移动的非回旋涡旋盘)的方向上受到气体力。所以,当回旋涡旋盘远离固定涡旋盘时,压缩室之间发生泄漏,由此压缩损失将会增加。
鉴于此,在涡旋式压缩机中,应用将密封构件插入于固定涡卷部和回旋涡卷部的前端面的尖端密封方式,或者应用在回旋涡旋盘或固定涡旋盘的背面形成构成为中间压力或吐出压力的背压室,并且以该背压室的压力将回旋涡旋盘或固定涡旋盘施压于相对侧涡旋盘的背压方式。
如上所述,应用于注入循环的涡旋式压缩机和空气调节器的现有技术有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0-0096791号(涡旋式压缩机及应用其的制冷设备)和韩国授权专利第101382007号(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其的空气调节器)等。
然而,这些现有技术都应用于上部压缩式的涡旋式压缩机,其存在有压缩机的结构自身复杂,基于压缩机的运行速度的供油不恒定,并且制造成本过高的问题。
此外,对于上部压缩式的涡旋式压缩机,在其特征上是所注入的制冷剂从压缩室的上侧朝向下侧注入的结构,因此,在防止液体制冷剂流入到压缩室的方面上存在有限制。即,上部压缩式得涡旋式压缩机中,在其下部设置有主框架,固定涡旋盘设置于主框架的上侧,回旋涡旋盘配置在主框架和固定涡旋盘之间。因此,在注入孔形成于主框架的情况下,该注入孔需要穿过回旋涡旋盘的端板部,从而这可能不是实际上能够实现的结构。因此,注入孔通常贯通构成压缩室的上侧的固定涡旋盘而形成。然而,当注入孔从压缩室的上侧贯通时,在制冷剂经由该注入孔而注入到压缩室的过程中,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一起注入到压缩室,因此存在有发生压缩损失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涡旋式压缩机的空气调节器,其通过简化压缩机的结构来可以降低压缩机的制造成本及应用该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的制造成本。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涡旋式压缩机的空气调节器,其通过与压缩机的运行速度无关地提高供油性能来可以提高压缩机的性能及应用该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的性能。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涡旋式压缩机的空气调节器,其可以有效地抑制液体制冷剂流入到应用于注入循环的压缩机的中间压力室。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可以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其内部空间连通结合有与制冷循环装置的冷凝器的入口侧相连接的吐出管;驱动马达,其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部空间;旋转轴,其结合于所述驱动马达;框架,其设置于所述驱动马达的下侧;第一涡旋盘,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下侧,并且在所述第一涡旋盘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一涡卷部;第二涡旋盘,其形成有与第一涡卷部啮合的第二涡卷部,所述旋转轴以在半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涡卷部重叠的方式偏心地结合于所述第二涡卷部,所述第二涡旋盘通过相对于第一涡旋盘进行回旋运动来在所述第二涡旋盘和第一涡旋盘之间形成压缩室,所述压缩室连接于所述制冷循环的蒸发器出口侧;以及注入部,其一端从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分支,其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一涡旋盘并连接于所述压缩室。
这里,所述注入部可以包括:注入管,其一端从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分支,而另一端贯通结合于所述机壳;以及注入流路,其连接于所述注入管的另一端,并且贯通所述第一涡旋盘的内部并与所述压缩室连通。
另外,所述注入流路可以包括:第一流路,在所述第一涡旋盘的外周面沿中心方向形成;以及第二流路,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流路,而另一端与所述压缩室连通,其内径小于第一流路的内径。
另外,在所述第一涡旋盘还形成有旁通孔,所述旁通孔用于在最终的压缩室之前排出所述压缩室中被压缩的制冷剂,所述注入部的出口可以连通于压力低于连通有所述旁通孔的压缩室的其他压缩室连通。
另外,在所述框架和第二涡旋盘之间形成有背压室,在所述第一涡旋盘形成有供油通路,所述供油通路连通于所述背压室和压缩室之间,所述注入部的出口可以连通于压力低于连通有所述供油通路的压缩室的其他压缩室。
另外,所述注入部的出口可以与吸入到所述压缩室的制冷剂结束吸入之后的压缩室连通。
另外,所述注入部可以由多个构成,多个所述注入部可以以旋转轴的旋转角为基准形成于不同的角度。
另外,多个所述注入部可以分别与彼此形成不同压力的压缩室连通。
另外,多个所述注入部由第一注入部和第二注入部构成,所述第一注入部可以与吸入到所述压缩室的制冷剂结束吸入之前的压缩室连通,而所述第二注入部可以与吸入到所述压缩室的制冷剂结束吸入之后的压缩室连通。
此外,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可以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其内部空间连通结合有连接于制冷循环装置的冷凝器入口侧的吐出管;驱动马达,其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部空间;旋转轴,其结合于所述驱动马达;框架,其设置于所述驱动马达的下侧;第一涡旋盘,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下侧,并且在所述第一涡旋部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一涡卷部;第二涡旋盘,其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涡卷部啮合的第二涡卷部,所述第二涡旋盘通过相对于第一涡旋盘进行回旋运动来在所述第二涡旋盘和第一涡旋盘之间形成压缩室,所述压缩室连接于所述制冷循环的蒸发器出口侧;以及注入部,其一端从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分支,其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一涡旋盘并连接于所述压缩室。
此外,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可以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部;第一膨胀部,其连接于所述冷凝部的出口;注入(injection)热交换部,其连接于第一膨胀部的出口;第二膨胀部,其连接于所述注入热交换部的出口;蒸发部,其连接于所述第二膨胀部的出口;以及压缩机,具备:连接于所述蒸发部的出口的吸入部;连接于所述冷凝部的入口的吐出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注入连接部的出口的注入部,所述压缩机由前述的涡旋式压缩机构成。
这里,在所述压缩机的吐出部和冷凝部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制冷剂转换部,所述制冷剂转换部用于转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另外,所述注入热交换部可以包括:注入膨胀部;以及内部热交换部,其用于使流过所述注入膨胀部的制冷剂与流过所述第一膨胀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另外,所述注入热交换部由串联连接的多个构成,多个所述注入热交换部分别可以包括所述注入膨胀部和内部热交换部。
另外,多个所述注入热交换部可以与彼此具有不同压力的压缩室连通。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缩机构成为,由两个一对涡旋盘所构成的压缩部位于比电动部更靠下侧的位置,因此简化了压缩机的结构,从而能够降低压缩机的制造成本及应用该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的制造成本。
此外,如上所述,压缩部位于比电动部更靠下侧的位置,因此与压缩机的运行速度无关地提高了供油性能,从而能够提高压缩机的性能及应用该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的性能。
此外,前述的压缩部中,在构成压缩室的底面的涡旋盘中也形成有注入流路,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液体制冷剂流入到压缩室,从而能够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和具备该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下部压缩式涡旋式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压缩部的横剖视图,
图3是为说明图1中的滑动部而示出的旋转轴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1中的背压室和压缩室之间的供油通路和注入流路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中的制热运转的系统流程图,
图6是表示图5中的空气调节器的内部热交换器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5中的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时的制冷剂特性值变化的P-H曲线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下部压缩式涡旋式压缩机中的用于说明具备多个注入部的压缩部的俯视图,
图9是沿图8中的“Ⅴ-Ⅴ”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应用了图8中的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空气调节器的制热运转的系统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空气调节器中的内部热交换器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0的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时的制冷剂特性值变化的P-H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所示的一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涡旋式压缩机的空气调节器。作为参考,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缩机是,压缩部位于比电动部更靠下侧的下部压缩式涡旋式压缩机中的旋转轴和回旋涡卷部在同一平面上重叠的类型的下部压缩式涡旋式压缩机。已知这种类型的涡旋式压缩机适用于高温高压缩比条件下的制冷循环。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下部压缩式涡旋式压缩机的纵剖视图,图2是示出图1中的压缩部的横剖视图,图3是为说明图1中的滑动部而示出的旋转轴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图1中的背压室和压缩室之间的供油通路和注入流路的纵剖视图。
参照图1,根据本实施例的下部压缩式涡旋式压缩机1中,机壳10的内部可以设置有电动部20,所述电动部20构成驱动马达并产生旋转力,在电动部20的下侧可以存在有规定的空间(以下,中间空间)10a并设置有压缩部30,所述压缩部30接收该电动部20的旋转力而压缩制冷剂。
机壳10可以由圆筒壳体(shell)11、上部壳体12以及下部壳体13构成,所述圆筒壳体11形成密闭容器,所述上部壳体12覆盖圆筒壳体11的上部并与所述圆筒壳体11一起形成密闭容器,所述下部壳体13覆盖圆筒壳体11的下部并与所述圆筒壳体11一起形成密闭容器,同时形成储油空间10c。
制冷剂吸入管15贯通圆筒壳体11的侧面并直接与压缩部30的吸入室连通,在上部壳体12的上部可以设置有与机壳10的上侧空间10b连通的制冷剂吐出管16。制冷剂吐出管16相当于从压缩部30吐出到机壳10的上侧空间10b的被压缩的制冷剂向外部排出的通路,制冷剂吐出管16可以插入至机壳10的上侧空间10b的中间为止,使得上侧空间10b能够形成一种油分离空间。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用于对混合于制冷剂中的油进行分离的油分离器(未图示)可以在包括上侧空间10b的机壳10的内部、或者在上侧空间10b内与制冷剂吸入管16连接而设置。
电动部20由定子21和在该定子21的内侧进行旋转的转子22构成。定子21在其内周面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齿部和狭槽(slot),所述齿部和所述狭槽构成多个线圈绕组部(未标附图标记),线圈25卷绕在多个所述线圈绕组部,并且,将定子21的内周面和转子22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与线圈绕组部组合而形成第二制冷剂流路PG2。由此,经由后述的第一制冷剂流路PG1而被吐出到电动部20和压缩部30之间的中间空间10c的制冷剂,将会经由形成于电动部20的第二制冷剂流路PG2而移动到在该电动部20的上侧形成的上侧空间10b。
并且,在定子21的外周面,沿着圆周方向可形成有多个半月型(D-cut)面21a,在半月型切口面21a和圆筒壳体11的内周面之间可以形成有用于使油流过的第一油流路PO1。由此,在上侧空间10b中从制冷剂分离出的油经由第一油流路PO1和后述的第二油流路PO2而移动到下侧空间10c。
在定子21的下侧,隔开规定的间隔而构成压缩部30的框架31可以固定结合于机壳10的内周面。框架31可以通过对其外周面进行热压或焊接的方法来固定结合于圆筒壳体11的内周面。
并且,在框架31的边缘形成有呈环状的框架侧壁部(第一侧壁部)311,在第一侧壁部311的外周面沿着圆周方向可以形成有多个连通槽311b。该连通槽311b与后述的第一涡旋盘32的连通槽322b一起形成第二油流路PO2。
此外,在框架31的中心形成有第一轴承部312,所述第一轴承部312对后述的旋转轴50的主轴承部51进行支撑,第一轴承孔312a可以沿着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轴承部312而形成,使得旋转轴50的主轴承部51可旋转地插入于所述第二支撑空并在半径方向上被支撑。
并且,在框架31的底面,固定涡旋盘(以下,第一涡旋盘)32可以隔着偏心结合于旋转轴50的回旋涡旋盘(以下,第二涡旋盘)33而设置。第一涡旋盘32可以固定地结合于框架31,但是,也可以以沿着轴方向可以进行移动的方式相结合。
另一方面,在第一涡旋盘32中,固定端板部(以下,第一端板部)321形成为大致的圆盘形状,在第一端板部321的边缘可形成有与框架31的底面边缘相结合的涡旋盘侧壁部(以下,第二侧壁部)322。
在第二侧壁部322的一侧贯通形成有用于使制冷剂吸入管15和吸入室彼此连通的吸入口324,在第一端板部321的中央部可以形成有吐出口325,所述吐出口325与吐出室连通而吐出被压缩的制冷剂。可以只形成有一个吐出口325,以与后述的第一压缩室V1和第二压缩室V2都连通,但是,也可以形成第一吐出口325a和第二吐出口325b,以能够分别单独地与第一压缩室V1和第二压缩室V2连通。
并且,在第二侧壁部322的外周面形成有前述的连通槽322b,该连通槽322b与第一侧壁部311的连通槽311b一起形成用于将回收的油引导至下侧空间10c的第二油流路PO2。
此外,在第一涡旋盘32的下侧可结合有用于将从压缩室V吐出的制冷剂引导至后述的制冷剂流路的吐出盖34。吐出盖34可以形成为,在其内部空间中容纳吐出口325a、325b的同时容纳第一制冷剂流路PG1,所述第一制冷剂流路PG1将经由该吐出口325a、325b而从压缩室V吐出的制冷剂引导至机壳10的上侧空间10b,更确切地说,引导至电动部20和压缩部30之间的空间。
这里,第一制冷剂流路PG1可以形成为,从流路分离单元40的内侧(即,位于以流路分离单元40为基准的内侧)的旋转轴50侧依次贯通固定涡旋盘32的第二侧壁部322和框架31的第一侧壁部311。由此,前述的第二油流路PO2在流路分离单元40的外侧与第一油流路PO1连通。
并且,在第一端板部321的顶面可形成有固定涡卷部(以下,第一涡卷部)323,所述固定涡卷部323与后述的回旋涡卷部(以下,第二涡卷部)332啮合而形成压缩室V。稍后将与第二涡卷部332一起说明第一涡卷部323。
此外,在第一端板部321的中心形成有对后述的旋转轴50的副轴承部52进行支撑的第二轴承部326,在第二轴承部326可以形成有第二轴承孔326a,所述第二轴承孔326a沿着轴方向贯通所述第二轴承部326并在半径方向上对副轴承部52进行支撑。
此外,在第一端板部321形成有用于预先使被压缩的制冷剂的一部进行分旁通的旁通孔381,在旁通孔381的出口端设置有旁通阀385。沿着压缩室V的行进方向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形成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旁通孔381,使得该旁通孔381位于吸入室和吐出室之间。并且,旁通孔381的间隔可以形成为,从压缩梯度较大的压缩室V2越朝向吐出侧越变窄。
另一方面,在第二涡旋盘33中,回旋端板部(以下,第二端板部)331可以形成为大致的圆盘形状。在第二端板部331的底面可形成有与第一涡卷部322啮合而形成压缩室的第二涡卷部332。
第二涡卷部332可以与第一涡卷部323一起形成为渐开线形状,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各种形状。例如,如图2所示,第二涡卷部332可以具有将直径和圆点彼此不同的多个圆弧相连接的形状,并且最外围的曲线可以形成为具有长轴和短轴的大致的椭圆形状。第一涡卷部323也可以以与上述类似的方式形成。
在第二端板部331的中央部,可形成有沿着轴方向贯通的旋转轴结合部333,所述旋转轴结合部333构成第二涡卷部332的内侧端部,后述的旋转轴50的偏心部53可旋转地插入并结合于所述旋转轴结合部333。
旋转轴结合部333的外周部与第二涡卷部332连接,从而在压缩过程中与第一涡卷部322一起形成压缩室V。
此外,旋转轴结合部333以在同一平面上与第二涡卷部332重叠的高度形成,旋转轴50的偏心部53可以配置于在同一平面上与第二涡卷部332重叠的高度。由此,制冷剂的排斥力和压缩力以第二端板部为基准施加于同一平面,同时彼此抵消,从而可以防止第二涡旋盘33因压缩力和排斥力的作用而倾斜。
此外,旋转轴结合部333中,在与第一涡卷部323的内侧端部相对的外周部形成有与后述的第一涡卷部323的凸起部328啮合的凹陷部335。该凹陷部335的一侧中,在沿着压缩室V的形成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从旋转轴结合部333的内周部到外周部的厚度增加的增厚部335a。这由于即将吐出前的第一压缩室V1的压缩路径变长,结果,能够将第一压缩室V1的压缩比增加到接近第二压缩室V2的压力比。第一压缩室V1是形成在第一涡卷部323的内侧面和第二涡卷部332的外侧面之间的压缩室,后面将会与第二压缩室V2区分进行说明。
在凹陷部335的另一侧形成具有圆弧形状的圆弧压缩面335b。圆弧压缩面335b的直径由第一涡卷部323的内侧端部厚度(即,吐出端的厚度)和第二涡卷部332的回旋半径而决定,如果增加第一涡卷部323的内侧端部厚度,则圆弧压缩面335b的直径也会变大。由此,圆弧压缩面335b周围的第二涡卷部厚度也会增加,从而可以确保耐久性,并且由于压缩路径变长,因此,也能相应地增加第二压缩室V2的压缩比。
此外,在与旋转轴结合部333相对应的第一涡卷部323的内侧端部(吸入端或起始端)附近,形成有向旋转轴结合部333的外周部侧凸出的凸起部328,在凸起部328可以形成有接触部328a,所述接触部328a从该凸起部328凸出并与凹陷部335啮合。即,第一涡卷部323的内侧端部可以形成为具有比其他部分更厚的厚度。由此,第一涡卷部323中的受到最大压缩力的内侧端部的涡卷部的强度增加,从而可以提高耐久性。
另一方面,压缩室V可以形成在第一端板部321和第一涡卷部323之间、以及第二涡卷部332和第二端板部331之间,并且可以沿着涡卷部的行进方向连续地形成吸入室、中间压力室、吐出室。
如图2所示,压缩室V可以由第一压缩室V1和第二压缩室V2构成,所述第一压缩室V1形成在第一涡卷部323的内侧面和第二涡卷部332的外侧面之间,所述第二压缩室V2形成在第一涡卷部323的外侧面和第二涡卷部332的内侧面之间。
即,第一压缩室V1包括形成在两个接触点P11、P12之间的压缩室,所述接触点P11、P12由第一涡卷部323的内侧面和第二涡卷部332的外侧面相接触而形成,第二压缩室V2包括形成在两个接触点P21、P22之间的压缩室,所述接触点P21、P22由第一涡卷部323的外侧面和第二涡卷部332的内侧面相接触而形成。
这里,对于吐出前的第一压缩室V1而言,偏心部的中心(即、旋转轴结合部的中心O)分别与两个接触点P11、P12连接后形成两条线,当所述两条线所构成的角度中的具有较大值的角度设为α时,至少在开始吐出之前满足α<360°,两个接触点P11、P12的法向矢量之间的距离l也具有大于0的值。
由此,与具有由渐开线曲线构成的固定涡卷部和回旋涡卷部的情况相比,吐出之前的第一压缩室具有更小的体积,因此,即使在不增加第一涡卷部323和第二涡卷部332的尺寸的情况下,也都可以提高第一压缩室V1的压缩比和第二压缩室V2的压缩比。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第二涡旋盘33可以设置成能够在框架31和固定涡旋盘32之间进行回旋。并且,在第二涡旋盘33的顶面和与其相对应的框架31的底面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二涡旋盘33进行自转的十字环35,在比十字环35更靠内侧的位置可以设置有用于形成后述的背压室S1的密封构件36。
并且,在密封构件36的外侧,通过设置于第二涡旋盘32的供油孔321a来形成中间压力空间。该中间压力空间在与中间压力室V连通,并且随着填充中间压力的制冷剂而可以用作背压室。因此,以密封构件36为中心形成于内侧的背压室称为第一背压室S1,形成于外侧的中间压力空间可以称为第二背压室S2。结果,背压室S1是以密封构件36为中心由框架31的底面和第二涡旋盘33的顶面形成的空间,关于该背压室S1将与后述的密封构件一起再次说明。
另一方面,流路分离单元40设置于中间空间10a,所述中间空间10a是形成在电动部20的底面和压缩部30的顶面之间的经由空间,所述流路分离单元40用于防止由压缩部30吐出的制冷剂与从作为油分离空间的电动部20的上侧空间10b移动到作为储油空间的压缩部30的下侧空间10c的油发生干涉。
为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流路分离单元40包括流路引导件,所述流路引导件将第一空间10a划分为用于使制冷剂进行流动的空间(以下,制冷剂流动空间)和用于油进行流动的空间(以下,油流动空间)。流路引导件可以仅利用该流路引导件自身来将第一空间10a划分为制冷剂流动空间和油流动空间,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组合多个流路引导件而启动流路引导件的作用。
根据本实施例的流路分离单元由第一流路引导件410和第二流路引导件420构成,所述第一流路引导件410设置于框架31并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流路引导件420设置于定子21并向下延伸。第一流路引导件410和第二流路引导件420在轴方向上重叠,由此能够将中间空间10a划分为制冷剂流动空间和油流动空间。
这里,第一流路引导件410形成为环形,并固定结合于框架31的顶面,第二流路引导件420可以插入于定子21并从用于绝缘绕组线圈的绝缘体延伸而形成。
第一流路引导件410由第一环壁部411、第二环壁部412以及环形表面部413形成,所述第一环壁部411从外侧向上延伸,所述第二环壁部412从内侧向上延伸,所述环形表面部413沿着半径方向延伸,使得第一环壁部411和第二环壁部412之间相连接。第一环壁部411形成为高于第二环壁部412,在环形表面部413可以形成有制冷剂通孔,所述制冷剂通孔用于使从所述压缩部30连通到中间空间10a的制冷剂孔相连通。
另外,第一平衡锤261位于第二环壁部412的内侧(即,在旋转轴方向上),第一平衡锤261结合于转子22或旋转轴50而进行旋转。此时,第一平衡锤261可以进行旋转的同时搅拌制冷剂,但是,第二环壁部412通过防止制冷剂朝向第一平衡锤261侧移动,来可以抑制制冷剂被第一平衡锤261搅拌。
第二流路引导件420可以由第一延伸部421和第二延伸部422构成,所述第一延伸部421从绝缘体的外侧向下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422从绝缘体的内侧向下延伸。第一延伸部421形成为在轴方向上与第一环壁部411重叠,并且起到分隔为制冷剂流动空间和油流动空间的作用。尽管可以根据需要不形成第二延伸部422,但是优选地,即使形成所述第二延伸部422,也在轴方向上不与第二环壁部412重叠,或者即使重叠,也在半径方向上隔开足够的间隔而形成,以使制冷剂可以充分进行流动。
另一方面,旋转轴50的上部压入结合于转子22的中心,而其下部结合于压缩部30,从而可以在半径方向上被支撑。由此,旋转轴50将电动部20的旋转力传递到压缩部30的回旋涡旋盘33。所以,偏心结合于旋转轴50的第二涡旋盘33相对于第一涡旋盘32进行回旋运动。
在旋转轴50的下半部可以形成有主轴承部(以下,第一轴承部)51,所述主轴承部51插入于框架31的第一轴承孔312a而在半径方向上被支撑;在第一轴承部51的下侧可以形成有副轴承部(以下,第二轴承部)52,所述副轴承部52插入于第一涡旋盘32的第二轴承孔326a而在半径方向上被支撑。并且,在第一轴承部51和第二轴承部52之间可以形成有偏心部53,所述偏心部53插入结合于旋转轴结合部333。
第一轴承部51和第二轴承部52形成在同轴线上以具有同一轴中心,偏心部53可以相对于第一轴承部51或第二轴承部52沿半径方向偏心地形成。第二轴承部52也可以相对于第一轴承部51偏心地形成。
偏心部53应该形成为其外径小于第一轴承部51的外径且大于第二轴承部52的外径,由此,有利于使旋转轴50分别穿过各个轴承孔312a、326a和旋转轴结合部333并结合。然而,在偏心部53未与旋转轴50一体地形成而是利用单独的轴承形成时,即使第二轴承部52的外径不小于偏心部53的外径,也可以插入并结合于旋转轴50。
并且,可以在旋转轴50的内部沿着轴方向形成有用于向各个轴承部和偏心部供给油的油供给流路50a。随着压缩部30位于比电动部20更靠下侧的位置,油供给流路50a可以形成为从旋转轴50的下端大致到定子21的下端、或者中间高度、或者比第一轴承部31的上端更高的位置为止的凹槽。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沿着轴方向贯通旋转轴50而形成。
并且,在旋转轴50的下端(即,第二轴承部52的下端),可以结合有用于泵送填充于下侧空间10c中的油的供油器(oil feeder)60。供油器60可以由供油管61和阻挡构件62构成,所述供油管61插入结合于旋转轴50的油供给流路50a,所述阻挡构件62容纳供油管61并用于阻挡异物侵入。供油管61可以设置成贯通吐出盖34并浸入于下侧空间10c的油中。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旋转轴50的各轴承部51、52和偏心部53形成有滑动部供油通路F1,所述滑动部供油通路F1连接于油供给流路50a并用于向各个滑动部供给油。
滑动部供油通路F1由多个供油孔511、521、531和多个供油槽512、522、532构成,多个所述供油孔511、521、531从油供给流路50a朝向旋转轴50的外周面贯通,多个所述供油槽512、522、532在各个轴承部5152和偏心部53的外周面与供油孔511、521、531分别连通并润滑各个轴承部5152和偏心部53。
例如,在第一轴承部51形成有第一供油孔511和第一供油槽521,在第二轴承部52形成有第二供油孔521和第二供油槽522,并且,在偏心部53形成有第三供油孔531和第三供油槽532。第一供油槽521、第二供油槽522以及第三供油槽532分别沿着轴方向或倾斜方向形成为长槽形状。
另外,在第一轴承部51和偏心部53之间形成有环形的第一连接槽541,在偏心部53和第二轴承部52之间形成有环形的第二连接槽542。该第一连接槽541与第一供油槽521的下端连通,第二连接槽542与第二供油槽522的上端连接。因此,经由第一供油槽521而对第一轴承部51进行润滑的油的一部分将会流入到第一连接槽541而聚集,该油流入到第一背压室S1而形成吐出压的背压力。此外,经由第二供油槽522而对第二轴承部52进行润滑的油和经由第三供油槽532而对偏心部53润滑的油聚集到第二连接槽542,从而经由旋转轴结合部333的前端面和第一端板部321之间而流入到压缩部30。
并且,朝向第一轴承部51的上端方向吸入的少量的油从框架31的第一轴承部312上端流向轴承面的外侧,并且沿着该第一轴承部312流向框架31的顶面31a,之后经由在框架31的外周面(或者,从顶面连通到外周面的槽)和连续形成于第一涡旋盘32外周面的油流路PO1、PO2而回收到下侧空间10c。
另外,与制冷剂一起从压缩室V吐出到机壳10的上侧空间10b的油,在机壳10的上侧空间10b中与制冷剂分离,并且所述油经由形成于电动部20外周面的第一油流路PO1和形成于压缩部30外周面的第二油流路PO2而回收到下侧空间10c。此时,流路分离单元40设置在电动部20和压缩部30之间,在上侧空间10b中与制冷剂分离并移动到下侧空间10c的油不会与从压缩部20吐出并移动到上侧空间10b的制冷剂发生干涉,由此不会再混合,因此,经由彼此不同的通路PO1、PO2、PG1、PG2,油可以移动到下侧空间10c,制冷剂可以移动到上侧空间10b。
另一方面,在第二涡旋盘33形成有压缩室供油通路F2,所述压缩室供油通路F2用于将经由油供给流路50a而吸入的油供给到压缩室V。压缩室供油通路F2与前述的滑动部供油通路F1连接。
压缩室供油通路F2可以由第一供油通路371和第二供油通路372构成,所述第一供油通路371连通在油供给流路50a和构成中间压力空间的第二背压室S2之间,所述第二供油通路372连通在第二背压室S2和压缩室V的中间压力室之间。
当然,压缩室供油通路也可以形成为,从油供给流路50a直接连通于中间压力室,而不经由第二背压室S2。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单独地设置用于使第二背压室S2和中间压力室V连通的制冷剂流路,并且需要单独地设置用于向位于第二背压室S2的十字环35供给油的油流路。由此,通路的数量增加,加工变得复杂。因此,为了通过使制冷剂流路和油流路单一化来减少通路的数量,如本实施例所示,优选地,可以使油供给流路50a和第二背压室S2连通,使第二背压室S2与中间压力室V连通。
为此,第一供油通路371包括:第一回旋通路部371a,其从第二端板部331的底面沿着厚度方向形成到中间;第二回旋通路部371b,其从第一回旋通路部371a朝向第二端板部331的外周面而形成;第三回旋通路部371c,其从第二回旋通路部371b朝向第二端板部331的顶面贯通而形成。
另外,第一回旋通路部371a形成在属于第一背压室S1的位置,第三回旋通路部371c形成在属于第二背压室S2的位置。并且,减压杆375插入于第二回旋通路部371b,以能够降低从第一背压室S1经由该第一供油通路371而移动到第二背压室S2的油的压力。由此,第二回旋通路部371b的除了减压杆375之外的截面积形成为大于第一回旋通路部371a或第三回旋通路部371c、第二回旋通路部371b。
这里,当第三回旋通路部371c的端部位于十字环35的内侧(即,十字环35和密封构件36之间)时,经由该第一供油通路371而进行移动的油被十字环35堵住,从而无法顺利地移动到第二背压室S2。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第四回旋通路部371d可以从第三回旋通路部371c的端部朝向第二端板部331的外周面形成。如图4所示,第四回旋通路部371d可以以槽的形式形成在第二端板部331的顶面,也可以以孔的形式形成在第二端板部331的内部。
第二供油通路372中,第一固定通路部372a从第二侧壁部322的顶面沿着厚度方向形成,第二固定通路部372b从第一固定通路部372a沿着半径方向形成,并且形成有从第二固定通路部372b连通到中间压力室V的第三固定通路部372c。
附图中未标记的70是储油器。
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的下部压缩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动作如下。
即,当对电动部20施加电源时,转子21和旋转轴50产生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随着旋转轴50进行旋转,偏心结合于该旋转轴50的回旋涡旋盘33借助十字环35进行回旋运动。
然后,从机壳10的外部经由制冷剂吸入管15而供给的制冷剂流入压缩室V,随着回旋涡旋盘33的回旋运动而使压缩室V的体积减小,在该制冷剂被压缩后,被压缩的制冷剂经由吐出口325a、325b向吐出盖34的内部空间吐出。
然后,向吐出盖34的内部空间吐出的制冷剂在该吐出盖34的内部空间进行循环而降低噪声,之后移动到框架31和定子21之间的空间,该制冷剂经由定子21和转子22之间的间隔而移动到电动部20的上侧空间。
然后,在电动部20的上侧空间从制冷剂分离出油后,制冷剂经由制冷剂吐出管16而排出到机壳10的外部,相反,油经由机壳10的内周面和定子21之间的流路、以及机壳10的内周面和压缩部30的外周面之间的流路而回收到机壳10的储油空间、即下侧空间10c,上述一系列过程将重复进行。
此时,下侧空间10c中的油经由旋转轴50的油供给流路50a而被吸入,该油经由各个供油孔511、521、531和供油槽512、522、532而分别对第一轴承部51、第二轴承部52以及偏心部53进行润滑。
其中,经由第一供油孔511和第一供油槽521而对第一轴承部51进行润滑的油将会聚集到第一轴承部51和偏心部53之间的第一连接槽541,并且该油流入到第一背压室S1。该油几乎形成为吐出压,由此第一背压室S1的压力也几乎形成为吐出压。因此,第二涡旋盘33的中心部侧可以通过吐出压在轴方向上被支撑。
另一方面,第一背压室S1的油因所述第一背压室S1和第二背压室S2之间的压力差而经过第一供油通路371并移动到第二背压室S2。此时,在形成第一供油通路371的第二回旋通路部371b设置有减压杆375,从而将朝向第二背压室S2的油的压力降低到中间压力。
另外,移动到第二背压室(中间压力空间)S2的油在对第二涡旋盘33的边缘部进行支撑,同时通过与中间压力室V之间的压力差来经由第二供油通路372而移动到中间压力室V。然而,在压缩机的运转期间,若中间压力室V的压力高于第二背压室S2的压力,则制冷剂经由第二供油通路372而从中间压力室V移动到第二背压室S2侧。换言之,第二供油通路372起到,通过第二背压室S2的压力和中间压力室V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来使制冷剂和油进行交叉移动的通路的作用。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设置有制冷循环装置,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可以利用进行循环的制冷剂的相变化来实施制冷或制热。
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部、膨胀部、蒸发部以及注入部,所述冷凝部连接于压缩机的吐出侧并对被压缩的制冷剂进行冷凝,所述膨胀部对在冷凝部中被冷凝的制冷剂进行膨胀,所述蒸发部对在膨胀部中膨胀的制冷剂进行蒸发,并且连接于压缩机的吸入侧,所述注入部设置在膨胀部和蒸发部之间,并且将在膨胀部中被膨胀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注入到压缩机的中间压力室而非是蒸发部。稍后,在说明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时再说明这种制冷循环装置,首先,说明应用于本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下部压缩式涡旋式压缩机中的注入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下部压缩式的涡旋式压缩机在特征上,压缩部30位于机壳10(即,圆筒壳体11)的下半部,其中,构成压缩室的第一涡旋盘31将会形成压缩部30的下部。因此,如图5所示,圆筒壳体11的下端周围形成有注入管连接孔11a,后述的注入管(更确切地说,连接管)L4可以插入结合于所述注入管连接孔11a,为了在该注入管L4和圆筒壳体11之间进行焊接,中间构件11b可以与注入管连接孔11a结合。由此,即使注入管L4与压力较高的机壳10的内部空间连通,也能抑制制冷剂泄漏。
另外,在第一涡旋盘32的第一端板部321形成有注入流路391,以经由圆筒壳体11的注入连接孔11a而与后述的注入部连通。注入流路391由第一流路391a和第二流路391b构成,所述第一流路391a从第一端板部321的外周面朝向中心沿着半径方向形成,所述第二流路391b从第一流路391a的中心侧端部贯通到中间压力室Vm。
这里,第二流路391b的出口端也可以形成为与吸入室Vs连通,但在这种情况下,经由注入流路391而注入的制冷剂(以下,注入制冷剂)的压力与经由吸入口324而吸入的制冷剂(以下,吸入制冷剂)相比相对较高,从而可能会导致吸入损失。因此,第二流路391b的出口端可以优选与与吸入室Vs相比具有较高压力的中间压力室Vm连通。
另外,第二流路391b的出口端尽可能地形成于吐出口周围,由此能够减小压缩损失,但是,通常可以优选地形成为与压力低于旁通孔381的中间压力室Vm连通。然而,在沿着压缩室V的路径形成有多个旁通孔381的情况下,第二流路391b的出口端可以不必与压力低于旁通孔381的中间压力室连通。即,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流路391b可以在多个旁通孔381之间连通于中间压力室Vm。
另一方面,应用了具有如上所述的注入部的下部压缩式涡旋式压缩机的空气调节器的制冷循环装置如下。
即,如上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由压缩部、冷凝部、膨胀部、蒸发部、注入部构成。这里,压缩部可以由压缩机1构成,冷凝部可以由冷凝器2和冷凝风扇2a构成,膨胀部可以由第一膨胀阀3a和第二膨胀阀3b构成,蒸发部可以由蒸发器4构成,注入部可以由注入膨胀阀5和注入热交换器6构成。
并且,这些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膨胀阀3a和第二膨胀阀3b、蒸发器4、注入膨胀阀5以及注入热交换器6利用对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引导的制冷剂配管L来连接成闭环,其中,注入膨胀阀5和注入热交换器6利用旁通管L3和注入管L4来连接于制冷剂配管L,由此形成注入循环。
这里,注入膨胀阀5可以由阀构成,所述阀能够通过调节其开合度来调整膨胀程度。
另外,在压缩机1的吐出侧和冷凝器2的入口之间设置有用于转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制冷剂转换阀7。因此,当空气调节器进行制冷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可以用作冷凝器,室内热交换器可以用作蒸发器。另一方面,当空气调节器进行制热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可以用作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可以用作蒸发器。
如上所述,压缩机1可以由下部压缩式轴贯通涡旋式压缩机构成,所述压缩机1的压缩部30位于比电动部20更靠下侧的位置,旋转轴50贯通结合于构成回旋涡旋盘的第二涡旋盘33。在上述说明中,已详细说明了压缩机。
冷凝器2、第一膨胀阀3a、第二膨胀阀3b以及蒸发器4是公知的构成,因此省略对其详细说明。然而,注入膨胀阀5由阀构成,所述阀能够通过调节其开合度的量来控制制冷剂的流通量,注入热交换器6可以应用于具有外部管和内部管的双管热交换器。
如图6所示,注入热交换器6中,外部管6a的入口可以利用第一制冷剂配管L1连接到第一膨胀阀3a的出口,外部管6a的出口可以利用第二制冷剂配管L2连接到第二膨胀阀3b的入口。
此外,注入热交换器6的内部管6b的入口连接于从第一制冷剂配管L1分支的旁通管L3,内部管6b的出口可以利用注入管L4来与后述的压缩机1的注入流路391连接。
并且,前述的注入膨胀阀5可以连接设置于旁通管L3的中间。
因此,流过第一膨胀阀3a的同时被第一次膨胀了的液体制冷剂流入到外部管6a,该制冷剂在移动到第二膨胀阀3b的过程中旁通到分支出的旁通管L3,从而经过注入膨胀阀5。流过注入膨胀阀5的制冷剂在该注入膨胀阀5中被第二次膨胀,并且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处于混合了的状态。
流过该注入膨胀阀5的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流入到注入热交换器6的内部管6b,流入到该内部管6b的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与外部管6a中的第一次膨胀了的高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从该外部管6a的制冷剂吸收热量而转化为气体制冷剂,该第二次膨胀了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后述的注入管L4被引导至注入流路391,并注入到中间压力室Vm。
参照图5和图7,对在空气调节器中进行循环的制冷剂系统的压焓图(P-H线图)。这是制热运转的标准,因此,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2进行运转,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4进行运转。
即,吸入至压缩机1的制冷剂(A状态)在压缩机1中被压缩,并且与经由注入流路L4而注入到压缩机1的制冷剂进行混合。混合了的制冷剂呈B状态。将制冷剂从A状态压缩到B状态的过程称为“一级压缩”。
处于B状态的制冷剂再次被压缩,该制冷剂呈C状态。将制冷剂从B状态压缩到C状态为止的过程称为“二级压缩”。另外,制冷剂以C状态被吐出,并流入到起到冷凝器2的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若从冷凝器2排出则呈D状态。
流过冷凝器2的制冷剂经过第一膨胀阀3a而被“第一次膨胀”,由此处于D状态,该第一次膨胀了的制冷剂在流过注入热交换器6的外部管6a之后,大部分的制冷剂(循环制冷剂)沿着朝向第二膨胀阀3b的方向进行移动,而一部分制冷剂(注入制冷剂)在注入膨胀阀5打开的同时向旁通管L3旁通。此时,循环制冷剂在流过注入热交换器6的外部管6a的同时与流过注入热交换器6的内部管6b的注入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由此再次被冷凝为E状态,这称为“第二次冷凝”。另一方面,注入制冷剂经过注入膨胀阀5被“注入膨胀”成G状态,然后流过注入热交换器6的内部管6b的同时被“注入蒸发”,从而确保了过热度。
经过第二膨胀阀3b的循环制冷剂流过蒸发器4并形成为A状态,并且经由吸入管15而吸入到压缩机1的吸入室Vs,相反,经过注入热交换器的注入制冷剂经由注入管L4而注入到压缩机的中间压力室Vm,上述一系列过程将重复进行。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的涡旋式压缩机中,制冷剂从制冷循环经由吸入管15而引导至第一涡旋盘32的吸入槽324,并且,该制冷剂经由吸入槽而流过吸入室Vs并流入到中间压力室Vm,通过第二涡旋盘33的回旋运动来移动到该第二涡旋盘33和第一涡旋盘32之间的中央的同时被压缩,之后,从吐出室Vd经由第一涡旋盘32的吐出口325而吐出到吐出盖34的内部空间,并且,该制冷剂经由第一制冷剂通路PG1而排出到机壳10的中间空间10a,然后,经由第二制冷剂通路PG2移动到上侧空间10b,而后,经由吐出管16排出到制冷循环,上述一系列过程将重复进行。
此时,从压缩机1吐出的气体制冷剂在流过冷凝器2之后,转换为液体制冷剂并流过第一膨胀阀3a,流过该第一膨胀阀3a的液体制冷剂在经过注入热交换器(过冷却装置)6之后,其至少一部分向旁通管L3旁通,并且该注入制冷剂经过注入膨胀阀5再次流过注入热交换器6,而且经由注入管L4而注入到压缩机1的中间压力室Vm。
然而,注入制冷剂在流过注入膨胀阀5的同时被膨胀,并且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处于混合的状态,该注入制冷剂流过注入热交换器6的内部管6b的同时从经由该注入热交换器6的外部管6a而朝向蒸发器方向进行移动的循环制冷剂中吸收热量。因此,注入制冷剂转化为气体制冷剂,并且经由注入管L4移动到注入流路391,相反,循环制冷剂以过冷却至更低的温度状态向蒸发器4移动。
这里,流入到注入流路391的注入制冷剂沿着第一涡旋盘32的第一流路391a和第二流路391b进行移动,并流入到中间压力室Vm。此时,第一涡旋盘32中,随着在该第一涡旋盘32的顶面形成压缩室V,第一涡旋盘本身被压缩热加热。另外,第一涡旋盘32还会被向吐出盖34的内部空间吐出的制冷剂加热,由此第一涡旋盘32整体上加热到高温状态。因此,注入制冷剂在流过第一涡旋盘32的第一流路391a和第二流路391b的过程中,与第一涡旋盘32进行热交换,并且因传导(heat conduction:热传导)而被加热,因此增加了针对注入制冷剂的过热度,从而能够降低液体制冷剂流入到压缩室的风险。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该涡旋式压缩机的空气调节器的另一实施例如下。
即,在前述实施例中,形成了一个注入部。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注入部由两个注入部构成,即由第一注入部和第二注入部构成。当然,注入部也可以由两个以上构成,这种情况下也与前述的由两个构成的情况大同小异。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基本构成与前述的实施例相同。但是,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压缩机中,第一注入流路395和第二注入流路396分别形成于第一涡旋盘32的第一端板部321。
这里,第一注入流路395由第一流路395a和第二流路395b构成,第二注入流路396由第一流路396a和第二流路396b构成,第一注入流路395的第二流路(第一注入侧第二流路)395b的出口和第二注入流路396的第二流路(第二注入侧第二流路)396b的出口可以分别与不同的中间压力室Vm1和Vm2连通。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所示,第一注入侧第二流路395b的出口可以形成为位于吸入行程结束之前,第二注入侧第二流路396b的出口可以形成为位于吸入行程结束之后,更确切地说,第一注入侧第二流路395b和第二注入侧第二流路396b之间的旋转角β沿着制冷剂的压缩行进方向形成大致的150~200°范围内的相位差,优选可以形成大致170°左右的相位差。
此外,第一注入部和第二注入部的基本构成与前述的注入部的基本构成类似。例如,如图10所示,第一注入部8由第一注入膨胀阀81和第一注入热交换器82构成,第二注入部9可以由第二注入膨胀阀91和第二注入热交换器92构成。第一注入热交换器82和第二注入热交换器92与前述的注入热交换器6相同地,均可以由双管结构形成。
并且,连接于第一注入热交换器82的第一注入管L41与第一注入流路395相连接,连接于第二注入热交换器92的第二注入管L42与第二注入流路396相连接。
这里,在冷凝器2中,以蒸发器方向为基准,第一注入部8位于第二注入部9的上游侧(即,冷凝器2侧)。因此,在第一注入部8的上游侧连接有第一膨胀阀3a,在第二注入部9的下游侧连接有第二膨胀阀3b。
并且,第一注入管L41与第一注入热交换器82的内部管(以下,第一内部管)82b连接,与第一内部管82b一起构成第一注入热交换器82的外部管(以下,第一外部管)82a利用第一旁通管L31来连接于第一注入膨胀阀81的出口。
并且,第二注入管L42与第二注入热交换器92的内部管(以下,第二内部管)92b连接,与第二内部管92b一起构成第二注入热交换器92的外部管(以下,第二外部管)92a利用第二旁通管L32来连接于第二注入膨胀阀91的出口。第二注入膨胀阀91的入口与第一外部管82a的出口连接。
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实施例的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该涡旋式压缩机的空气调节器的运转与前述的实施例大同小异。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注入部由多个构成,因此,以制冷剂的压缩行进方向为基准,制冷剂首先经由与上游侧连通的第一注入部8而注入,制冷剂最后经由连通于下游侧的第二注入部9而注入。
由此,在吸入和吐出制冷剂的一个循环中,两次的注入隔开规定间隔而进行,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缩性能。针对这些的效果,可以通过图12所示的P-H线图确认到。这些由前述的实施例中的P-H曲线图的说明代替。
以上进行说明的仅仅是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的实施例,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可以做出各种修改的范围内将具有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Claims (15)
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在所述机壳的内部空间连通结合有吐出管,所述吐出管连接于制冷循环装置的冷凝器的入口侧;
驱动马达,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内部空间;
旋转轴,结合于所述驱动马达;
框架,设置于所述驱动马达的下侧;
第一涡旋盘,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下侧,在所述第一涡旋盘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一涡卷部;
第二涡旋盘,形成有与第一涡卷部啮合的第二涡卷部,所述旋转轴以在半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涡卷部重叠的方式偏心结合于所述第二涡卷部,所述第二涡旋盘相对于第一涡旋盘进行回旋运动来在所述第二涡旋盘和所述第一涡旋盘之间形成压缩室,所述压缩室连接于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蒸发器的出口侧;以及
注入部,所述注入部的一端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分支,所述注入部的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一涡旋盘并连接于所述压缩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入部包括:
注入管,所述注入管的一端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分支,所述注入管的另一端贯通结合于所述机壳;以及
注入流路,连接于所述注入管的另一端,并且贯通所述第一涡旋盘的内部并与所述压缩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入流路包括:
第一流路,从所述第一涡旋盘的外周面沿着中心方向形成;以及
第二流路,所述第二流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室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流路的内径小于第一流路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涡旋盘还形成有旁通孔,所述旁通孔在最终的压缩室之前排出所述压缩室中被压缩的制冷剂,
所述注入部的出口连通于压力低于连通有所述旁通孔的压缩室的其他压缩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架和所述第二涡旋盘之间形成有背压室,
在所述第一涡旋盘形成有供油通路,所述供油通路连通于所述背压室和所述压缩室之间,
所述注入部的出口连通于压力低于连通有所述供油通路的压缩室的其他压缩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入部的出口与吸入到所述压缩室的制冷剂结束吸入之后的压缩室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入部由多个构成,多个所述注入部以旋转轴的旋转角为基准形成于不同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注入部分别与彼此形成不同压力的压缩室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注入部包括第一注入部和第二注入部,
所述第一注入部与吸入到所述压缩室的制冷剂结束吸入之前的压缩室连通,
所述第二注入部与吸入到所述压缩室的制冷剂结束吸入之后的压缩室连通。
10.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在所述机壳的内部空间连通结合有吐出管,所述吐出管连接于制冷循环装置的冷凝器的入口侧;
驱动马达,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内部空间;
旋转轴,结合于所述驱动马达;
框架,设置于所述驱动马达的下侧;
第一涡旋盘,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下侧,在所述第一涡旋盘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一涡卷部;
第二涡旋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涡卷部啮合的第二涡卷部,所述第二涡旋盘相对于第一涡旋盘进行回旋运动来在所述第二涡旋盘和所述第一涡旋盘之间形成压缩室,所述压缩室连接于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蒸发器的出口侧;以及
注入部,所述注入部的一端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分支,所述注入部的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一涡旋盘并连接于所述压缩室。
11.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凝部;
第一膨胀部,连接于所述冷凝部的出口;
注入热交换部,连接于第一膨胀部的出口;
第二膨胀部,连接于所述注入热交换部的出口;
蒸发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膨胀部的出口;以及
压缩机,具备连接于所述蒸发部的出口的吸入部、连接于所述冷凝部的入口的吐出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注入连接部的出口的注入部,
所述压缩机由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缩机的吐出部和冷凝部之间还设置有制冷剂转换部,所述制冷剂转换部转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入热交换部包括:
注入膨胀部;以及
内部热交换部,使流过所述注入膨胀部的制冷剂与流过所述第一膨胀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入热交换部由串联连接的多个构成,
多个所述注入热交换部分别包括所述注入膨胀部和所述内部热交换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注入热交换部与彼此具有不同压力的压缩室连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7-0078851 | 2017-06-22 | ||
KR1020170078851A KR102332212B1 (ko) | 2017-06-22 | 2017-06-22 | 스크롤 압축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공기 조화기 |
PCT/KR2018/006961 WO2018236143A1 (ko) | 2017-06-22 | 2018-06-20 | 스크롤 압축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공기 조화기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41164A true CN110741164A (zh) | 2020-01-31 |
CN110741164B CN110741164B (zh) | 2021-11-12 |
Family
ID=62712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39395.2A Active CN110741164B (zh) | 2017-06-22 | 2018-06-20 | 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其的空气调节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90931B2 (zh) |
EP (1) | EP3418574B1 (zh) |
KR (2) | KR102332212B1 (zh) |
CN (1) | CN110741164B (zh) |
WO (1) | WO201823614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62257A (zh) * | 2021-02-19 | 2022-08-30 |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涡旋压缩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221009B2 (en) * | 2019-07-17 | 2022-01-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croll compressor with a lubrication arrangement |
KR102318551B1 (ko) * | 2020-04-20 | 2021-10-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압축기 |
KR102448868B1 (ko) * | 2020-04-20 | 2022-09-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압축기 |
KR102697606B1 (ko) * | 2022-08-12 | 2024-08-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스크롤 압축기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215697A (ja) * | 2007-03-02 | 2008-09-1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3032321A (zh) * | 2011-10-04 | 2013-04-1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涡旋式压缩机以及包括该涡旋式压缩机的空调 |
CN105026763A (zh) * | 2013-07-02 | 2015-11-04 | 汉拿伟世通空调有限公司 | 涡旋式压缩机 |
CN105370573A (zh) * | 2014-08-08 | 2016-03-0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涡旋压缩机 |
CN105697369A (zh) * | 2014-12-16 | 2016-06-2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涡旋式压缩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31544B1 (ko) * | 2004-11-03 | 2006-10-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스크롤 압축기의 바이패스 장치 |
US20070092390A1 (en) * | 2005-10-26 | 2007-04-26 | Copeland Corporation | Scroll compressor |
US7674098B2 (en) * | 2006-11-07 | 2010-03-09 | Scroll Technologies | Scroll compressor with vapor injection and unloader port |
KR101576459B1 (ko) | 2009-02-25 | 2015-12-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스크롤 압축기 및 이를 적용한 냉동기기 |
JP5445180B2 (ja) * | 2010-02-02 | 2014-03-1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圧縮機 |
KR101382007B1 (ko) | 2012-08-01 | 2014-04-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스크롤 압축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 조화기 |
JP6399637B2 (ja) * | 2014-02-28 | 2018-10-03 | 株式会社Soken | 圧縮機 |
JP6460595B2 (ja) * | 2014-12-04 | 2019-01-3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圧縮機 |
KR101702736B1 (ko) * | 2015-01-12 | 2017-02-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 |
-
2017
- 2017-06-22 KR KR1020170078851A patent/KR10233221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
- 2018-06-19 EP EP18178417.4A patent/EP3418574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6-20 WO PCT/KR2018/006961 patent/WO2018236143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6-20 CN CN201880039395.2A patent/CN110741164B/zh active Active
- 2018-06-22 US US16/016,303 patent/US10590931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1-23 KR KR1020210162702A patent/KR10237967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215697A (ja) * | 2007-03-02 | 2008-09-1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3032321A (zh) * | 2011-10-04 | 2013-04-1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涡旋式压缩机以及包括该涡旋式压缩机的空调 |
CN105026763A (zh) * | 2013-07-02 | 2015-11-04 | 汉拿伟世通空调有限公司 | 涡旋式压缩机 |
CN105370573A (zh) * | 2014-08-08 | 2016-03-0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涡旋压缩机 |
CN105697369A (zh) * | 2014-12-16 | 2016-06-2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涡旋式压缩机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62257A (zh) * | 2021-02-19 | 2022-08-30 |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涡旋压缩机 |
CN114962257B (zh) * | 2021-02-19 | 2024-06-11 |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涡旋压缩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41164B (zh) | 2021-11-12 |
WO2018236143A1 (ko) | 2018-12-27 |
EP3418574A1 (en) | 2018-12-26 |
US10590931B2 (en) | 2020-03-17 |
EP3418574B1 (en) | 2021-05-19 |
KR102379672B1 (ko) | 2022-03-28 |
KR20210148024A (ko) | 2021-12-07 |
KR102332212B1 (ko) | 2021-11-29 |
KR20190000035A (ko) | 2019-01-02 |
US20180372100A1 (en) | 2018-1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41164B (zh) | 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其的空气调节器 | |
EP2055956B1 (en) | Multistage compressor | |
KR101576459B1 (ko) | 스크롤 압축기 및 이를 적용한 냉동기기 | |
US9239053B2 (en) | Hermetically sealed scroll compressor | |
US8408024B2 (en) | Fluid machin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 |
US20110138831A1 (en) |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 |
JP4837094B2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流体機械 | |
EP2497955B1 (en) | Heat pump device, two-stage compresso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heat pump device | |
US8419395B2 (en) |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 |
JP6302813B2 (ja)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WO2012004992A1 (ja) | ロータリ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US20130081424A1 (en) | Scroll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the same | |
EP2835496A1 (en) |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the same | |
KR102565824B1 (ko) | 스크롤 압축기 | |
KR100725893B1 (ko) | 스크롤형 유체기계 | |
JP6998531B2 (ja)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
EP2871365A2 (en) | Scroll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the same | |
US20130136640A1 (en) | Positiv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 | |
EP2527591B1 (en) | Positive displacement expand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using the positive displacement expander | |
CN114026328A (zh) | 涡旋压缩机及使用了该涡旋压缩机的空调机 | |
US11168687B2 (en) | Scroll compressor | |
WO2022185365A1 (ja)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2023038681A (ja)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117989131A (zh) | 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 |
JP2014101804A (ja) |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