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7662B - 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17662B CN110717662B CN201910925911.8A CN201910925911A CN110717662B CN 110717662 B CN110717662 B CN 110717662B CN 201910925911 A CN201910925911 A CN 201910925911A CN 110717662 B CN110717662 B CN 1107176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cessing
- target
- area
- processing resources
-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7
- 230000007115 recruit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8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46 outsourc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5—Human resources
- G06Q10/1053—Employment or hir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目标节点和各预设区域位置信息、不同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以及各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目标区域以及各自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根据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目标节点和各目标区域中各处理节点区块位置信息以及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在目标区域中确定目标处理节点;将待处理任务发送给目标处理节点。上述技术方案,考虑了不同区域处理资源执行待处理任务的难易程度,保证了任务完成效果;在处理节点构成处理节点区块时,还能避免区块中处理节点间任务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飞速发展的制造和服务行业用工需求,未来在国内市场,蓝领招聘市场将占据整个招聘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目前市场上大中型制造业主要以劳务派遣、外包等合作方式将招聘压力转嫁给了劳务公司,劳务公司则主要依赖中介机构批量招工。工厂招聘多年来进步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是大中型制造业用工不稳定,瞬时需求过大(动辄一天要数百人),而传统招聘网站只能提供简历,无论是中介机构还是劳务公司都无力完成线上到线下的转化过程,所以只能依赖直接供人的线下渠道。
通常,中介机构接收到劳务公司的招聘需求信息之后,会通过内部系统按照招聘企业与线下门店的距离远近进行招聘任务分配,接收到的招聘任务的线下门店即可开展招聘工作。但是,此种任务分配方式可能导致各个招聘门店之间的任务资源不均衡,尤其是地理位置邻近的各个招聘门店之间的任务资源不均衡,也没有考虑到招聘门店密度及距离对招聘工作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优化现有技术中的任务分配方式,避免出现任务分配不均衡的现象,保证任务的完成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任务分配方法,包括:
根据一个或多个目标节点发布的一个或多个待处理任务,确定与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
根据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所述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预设区域的位置信息、不同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以及各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域,以及各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根据各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所述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各处理节点区块的位置信息以及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在每个所述目标区域中确定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以及所述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其中,每个所述预设区域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处理节点区块,每个所述处理节点区块中包括至少一个处理节点;
分别将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目标处理节点。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任务分配装置,包括:
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目标节点发布的一个或多个待处理任务,确定与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
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所述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预设区域的位置信息、不同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以及各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域,以及各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目标处理节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所述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各处理节点区块的位置信息以及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在每个所述目标区域中确定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以及所述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其中,每个所述预设区域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处理节点区块,每个所述处理节点区块中包括至少一个处理节点;
任务分配模块,用于分别将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目标处理节点。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任务分配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任务分配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接收到目标节点发布的待处理任务后,首先确定出与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然后根据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目标节点与各预设区域的位置关系、不同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以及各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域,以及各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再根据各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目标节点与目标区域中各处理节点区块的位置关系以及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在每个目标区域中确定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目标处理节点,最后将该待处理任务发送给这些目标处理节点,以使这些目标处理节点的处理资源执行该待处理任务。上述技术方案,考虑到了不同区域内处理资源执行待处理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在确定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目标区域以及各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时不仅仅参考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还结合不同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保证了不同区域内目标处理节点的任务完成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确定出与待处理任务匹配的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之后,从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确定出与待处理任务匹配的目标处理节点,相对于只根据目标节点与各个处理节点的绝对距离来确定目标处理节点的技术方案,在多个处理节点距离较近构成处理节点区块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同一个目标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只能分配到特定的处理节点,进而使节点区块中各个处理节点之间任务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任务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的一种处理节点区块划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任务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任务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任务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可适用于存在处理节点集群时,将目标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分配给与目标节点匹配的各处理节点去完成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务分配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一般可集成在计算机设备中。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
S110、根据一个或多个目标节点发布的一个或多个待处理任务,确定与每个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
目标节点,指的是发布任务的节点,或者称为发布任务的主体,例如是发布任务的企业等。处理资源,指的是执行任务的个体资源,例如是服务人员等。其中,目标节点发布的任务指的是需要一个或多个处理资源来完成的任务。
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指的是完成待处理任务所需要的处理资源的数量。其中,该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为理论值,具体与待处理任务中包括的子任务数量,以及设定的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有关,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指的是完成待处理任务中的一个子任务所需的处理资源数量。通常,设定的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为1:1,待处理任务中包括的子任务数量为100,则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为100。当待处理任务为招聘任务时,其包括的子任务数量具体指的是招聘人数,处理资源可以具体指的是招聘服务人员。
S120、根据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预设区域的位置信息、不同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以及各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域,以及各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预设区域,指的是根据预设划分标准划分的区域,每个预设区域中包括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区块的区域。其中,本实施例对预设划分标准不作具体限定,例如,预设划分标准可以是根据区域与目标节点的距离进行划分,假设划分两个预设区域,具体可以将距离目标节点第一预设距离(如50公里之内)的区域划分为第一预设区域,将距离目标节点第二预设距离(如50公里之外)的区域划分为第二预设区域。
处理节点区块指的是具有至少一个处理节点的区块。当多个处理节点集中分布时,即可将这些处理节点划分至一个处理节点区块中。
处理节点,指的是为完成目标节点发布的任务而提供处理资源的节点,例如是提供服务人员的公司等,尤其指的是属于同一母公司的各个子公司。其中,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数量不一定相同,而且,处理节点的分布可能分散,也可能集中,根据市场需求具体确定。
具体的,在S120之前,还包括:将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区块划分至至少一个预设区域。
典型的,根据处理节点区块的地理位置信息,确定每个处理节点区块位于的预设区域,并将该处理节点区块划分至对应的预设区域中。
具体的,在S120之前,还包括:将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划分成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区块。
可选的,根据处理节点密度划分处理节点区块,例如通过密度聚类DBSCAN算法进行处理节点区块划分。典型的,可以按照处理节点的密集程度以及相邻处理节点之间的距离进行划分,采用密度聚类的方式,将不同距离之间的处理节点串联起来,构成处理节点区块。
如图2所示,A、B、C、D四个处理节点集群,集群A与集群C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的阈值,集群A与集群B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的阈值,因此可以将集群A、集群B、集群C划分至一个处理节点区块中,但是集群A、集群B、集群C中任意一个集群与集群D的距离都超过设定的阈值,因此,不将集群D划分至包括集群A、集群B和集群C的处理节点区块中。
进一步的,如果确定存在至少一个新的处理节点,则将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新的处理节点的至少两个处理节点,重新划分成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区块。
每当任务分配系统中录入新的处理节点时,都会重新进行处理节点区块划分。例如是,每日的凌晨自动核验是否有新的处理节点录入,如有,则重新对所有的处理节点进行区块划分,其中,一些处理节点的区块划分情况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意义为预设区域内完成待处理任务中的一个子任务所需的处理资源数量。以待处理任务为招聘任务为例,某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为2:1,则表示该区域内招聘一个人员所需处理资源的数量为两个。典型的,预设区域与目标节点距离越远,其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就越大。
在S120中,首先根据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预设区域的位置信息、不同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各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以及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确定与分配待处理任务的各个目标区域,以及每个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也即每个目标区域中实际需要的处理资源数量)。
其中,处理节点区块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为处理节点区块中包括的各个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的累加和;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为预设区域中包括的各个处理节点区块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的累加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将S120具体为:
将各个预设区域按照距离目标节点由近到远进行排序;
按顺序依次获取一个预设区域作为当前处理预设区域;
根据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以及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并根据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更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
将当前处理预设区域作为目标区域,直至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更新至零。
当接收到目标节点发布的待处理任务时,获取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和各预设区域的位置信息,分别计算各预设区域与目标节点之间的距离,并将各预设区域按照其与目标节点之间的距离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排序。
按顺序依次获取一个预设区域作为当前处理预设区域,比较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和之前设定的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如果二者相同,则直接比较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与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如果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小于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则将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作为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将当前处理预设区域作为目标区域,并将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更新为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与前处理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的差值;如果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大于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则将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作为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将当前处理预设区域作为目标区域,并将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更新为零。
然后,按顺序依次获取下一个预设区域作为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直至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更新至零,此时,即可确定出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各个目标区域,以及各个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比较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和之前设定的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如果二者不同,则需要对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进行换算处理,换算成与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匹配的实际需要数量,之后再计算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将根据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以及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并根据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更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具体为:
根据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将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换算成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
如果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小于等于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则将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为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如果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大于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则将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确定为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将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更新为所述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与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的差值,并根据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将所述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换算回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
在获取一个预设区域作为当前处理预设区域之后:首先,将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换算成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为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和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的乘积;其次,比较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与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的大小,在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小于等于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时,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即为其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在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大于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时,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即为其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再次,对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进行更新处理,将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更新为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与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的差值;最后,将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换算回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为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和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的商值。
按顺序依次获取下一个预设区域作为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直至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更新至零,此时,即可确定出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各个目标区域,以及各个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值得指出的是,在将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换算回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时,如果商值不是整数,为了保证待处理任务的完成效果,可以对商值进行向上取整,将商值的取整结果作为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例如,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为59,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为2:1,则直接计算得到的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为29.5,对其进行向上取整,将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确定为30。
例如:目标节点B发布了一个待处理任务,待处理任务的子任务数量为100。任务分配系统中包括10个处理节点区块,分别为Y1(处理资源数量为40),Y2(处理资源数量为30)、Y3(处理资源数量为50)、Y4(处理资源数量为20)、Y5(处理资源数量为45)、Y6(处理资源数量为70)、Y7(处理资源数量为40)、Y8(处理资源数量为80)、Y9(处理资源数量为40)、Y10(处理资源数量为60)。
假设:根据目标节点A与各个处理节点区块的距离,按距离由近到远进行排序处理,得到排序后的处理节点区块为Y1、Y2、Y3、Y4、Y5、Y6、Y7、Y8、Y9、Y10。
将这10个处理节点划分至两个预设区域,其中,第一预设区域内的处理节点区块包括Y1和Y2,第二预设区域内的处理节点区块包括Y3、Y4、Y5、Y6、Y7、Y8、Y9和Y10。
再假设:设定的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为1:1,则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为100。第一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任务数量的比值为1:1,第二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任务数量的比值为2:1。
第一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为Y1和Y2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之和,计算得出第一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为70。第一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为Y3、Y4、Y5、Y6、Y7、Y8、Y9和Y10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之和,计算得出第一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为405。
首先,选取第一预设区域为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将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100换算为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100(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100和第一预设区域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任务数量的比值1:1的乘积),比较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与第一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第一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70小于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100,则第一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为其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70,将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更新为30(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100与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70的差值),并将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30换算回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30(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30和第一预设区域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任务数量的比值1:1的商值)。
将第一预设区域确定为目标区域,并判断出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不等于零,则继续选取第二预设区域为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将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30换算为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60(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30和第二预设区域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任务数量的比值2:1的乘积),比较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与第二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第二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405大于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60,则第二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为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60,将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更新为0(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60与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60的差值),并将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0换算回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0(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0和第二预设区域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任务数量的比值1:1的商值)。
将第二预设区域确定为目标区域,并判断出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等于零,循环终止。
至此,确定出与目标节点B发布的待处理任务对应的目标区域为第一预设区域和第二预设区域,其中,第一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为70,第二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60。
S130、根据各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目标区域中的各处理节点区块的位置信息以及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在每个目标区域中确定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以及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
在确定出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各个目标区域,以及各个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之后,即可针对每个目标区域,分别确定出其包括的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各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以及目标处理处理节点区块中的各个目标处理节点。
在一个目标区域中,可能所有的处理节点区块都是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也可能部分处理节点区块是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在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可能所有的处理节点都是目标处理节点,也可能部分处理节点是目标处理节点。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将根据各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目标区域中的各处理节点区块的位置信息以及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在每个目标区域中确定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具体为:
如果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等于目标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则将目标区域中的各处理节点区块作为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并将各处理节点区块中的各处理节点作为目标处理节点;
如果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小于目标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则根据目标区域中各处理节点区块与目标节点距离的远近,目标区域中各处理节点区块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以及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在目标区域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
在一个目标区域中确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时,首先判断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与目标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目标区域中的所有处理节点区块均为目标处理节点区块,进而,目标区域中所有处理节点区块中的所有处理节点均为目标处理节点;如果不相等,则需要根据目标区域中各处理节点区块与目标节点的远近、目标区域中各处理节点区块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以及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在目标区域中确定出各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其中,该目标区域中目标处理节点区块的数量与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相关。
接续前例,第一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与其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相等,则第一预设区域中的处理节点区块Y1和Y2均为目标处理节点区块,Y1和Y2中的各个处理节点均为目标处理节点。第二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与其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不相等,则需要根据其包括的各处理节点区块与目标节点的远近以及第二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确定出各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将根据目标区域中各处理节点区块与目标节点距离的远近,目标区域中各处理节点区块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以及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在目标区域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具体为:
将各个处理节点区块按照距离所述目标节点由近到远进行排序;
按顺序依次获取一个处理节点区块作为当前处理节点区块;
将所述当前处理节点区块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累加至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中,并将当前处理节点区块作为目标处理节点区块,直至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大于或等于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计算目标区域中各处理节点区块与目标节点之间的距离(例如根据处理节点区块中心点的经纬度信息计算其与目标节点之间的距离),并将各处理节点区块按照其与目标节点之间的距离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排序。
按顺序依次获取一个处理节点区块作为当前处理节点区块,获取当前处理节点区块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并将该处理资源数量累加至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中,同时将当前处理节点区块作为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其中,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的初始值为零。
再按顺序依次获取下一个处理节点区块作为当前处理节点区块,直至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大于或等于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此时,即可确定出目标区域中的各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
进一步的,如果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等于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则将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各个处理节点作为目标处理节点;
如果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大于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则将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分成确认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和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其中,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为在目标区域中距离目标节点最远的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
将确认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各处理节点作为目标处理节点;
根据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与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的差值,以及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的区块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并根据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各处理节点的历史任务统计值的大小,以及区块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在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
具体的,在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等于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的情况下,各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所有处理节点均为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目标处理节点。
具体的,在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大于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的情况下,各个确认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所有处理节点均为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目标处理节点;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处理节点可能全部为目标处理节点,也可能部分为目标处理节点,与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的区块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有关。
其中,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的区块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的计算方式如下:
首先计算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与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的差值,然后计算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与所述差值的差,此时的计算结果即为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的区块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接续前例,累加第二预设区域中排序后的处理节点区块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直至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60。得到的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为Y3和Y4,由于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为70(50与20之和),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70大于第二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60,所以将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分成确认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和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也即Y3为确认目标处理节点区块,Y4为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
由此,确认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各处理节点均为目标处理节点。也即,处理节点区块Y3中的各处理节点均为目标处理节点。
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也即处理节点区块Y4)中的处理节点可能全部为目标处理节点,也可能部分为目标处理节点,与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的区块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有关。其中,处理节点区块Y4的区块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为:20-(70-60)=10。
进而,即可根据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各处理节点的历史任务统计值的大小,以及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的区块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在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确定出各个目标处理节点。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将根据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各处理节点的历史任务统计值的大小,以及区块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在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具体为:
将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各处理节点按历史任务统计值由小到大进行排序;其中,历史任务统计值在处理节点接收待处理任务之后更新;
按顺序依次获取一个处理节点作为当前处理节点;
将当前处理节点的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累加至节点处理资源统计值中,并将当前处理节点作为目标处理节点,直至节点处理资源统计值大于或等于区块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处理节点的历史任务统计值,统计的是设定时间段内一个处理节点已被分配待处理任务的数量。可选的,设定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为处理节点被划分至一个处理节点区块中的时刻,结束时间点为当前时刻。
根据处理节点的历史任务统计值,可以分析出同一个处理节点区块中各个处理节点被分配任务的情况。为了避免出现同一处理节点区块中各个处理节点任务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同一处理节点区块中历史任务统计值较小的处理节点会优先被分配任务。每当一个处理节点成功被分配任务之后,其历史任务统计值更新,例如是每成功被分配一次任务,历史任务统计值加一。
首先,将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各处理节点按历史任务统计值由小到大进行排序。
然后,按顺序依次获取一个处理节点作为当前处理节点,获取当前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并将该处理资源数量累加至节点处理资源统计值中,同时将当前处理节点作为目标处理节点。其中,节点处理资源统计值的初始值为零。
再按顺序依次获取下一个处理节点作为当前处理节点,直至节点处理资源统计值大于或等于区块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此时,即可确定出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各个目标处理节点。
接续前例,假设处理节点区块Y4中包括两个处理节点,分别为M1(处理资源数量为10)和M2(处理资源数量为10),按历史任务统计值由小到大进行排序为M1、M2。
累加处理节点区块Y4中排序后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数量,直至大于等于区块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10,得到的目标处理节点为M1。
至此,得到与目标节点B发布的待处理任务对应的各个目标处理节点,分别为Y1、Y2和Y3中包括的所有处理节点,以及Y4中包括的处理节点M1。这些分配到待处理任务的处理节点的历史任务统计值加一。
在确定存在至少一个新的处理节点的情况下,会对所有的处理节点重新进行处理节点区块划分。重新进行处理节点区块划分之后,各个处理节点区块中的处理节点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没有发生变化。
进一步的,在重新划分成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区块之后,还包括:
如果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新增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则对所述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各个处理节点的历史任务统计值进行初始化处理。
在重新进行处理节点区块划分之后,如果一个处理节点区块中新增了处理节点,指的是新增了至少一个原本不属于该处理节点区块的处理节点,可以是新增了系统新录入的处理节点,也可以是新增了原本属于其他处理节点区块的处理节点,则对该处理节点区块中的各个处理节点的历史任务统计值进行初始化,例如是置零处理。
S140、分别将每个待处理任务发送给对应的目标处理节点。
在确定了与每个待处理任务对应的目标处理节点之后,将待处理任务发送至对应的目标处理节点,以使目标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接收到待处理任务后去执行任务。
在将待处理任务发送至对应的目标处理节点之后,还可以将目标处理节点的名称及ID与待处理任务进行关联,并记录在任务分配表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接收到目标节点发布的待处理任务后,首先确定出与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然后根据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目标节点与各预设区域的位置关系、不同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以及各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域,以及各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再根据各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目标节点与目标区域中各处理节点区块的位置关系以及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在每个目标区域中确定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目标处理节点,最后将该待处理任务发送给这些目标处理节点,以使这些目标处理节点的处理资源执行该待处理任务。
上述技术方案,考虑到了不同区域内处理资源执行待处理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在确定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目标区域以及各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时不仅仅参考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还结合不同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保证了不同区域内目标处理节点的任务完成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确定出与待处理任务匹配的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之后,从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确定出与待处理任务匹配的目标处理节点,相对于只根据目标节点与各个处理节点的绝对距离来确定目标处理节点的技术方案,在多个处理节点距离较近构成处理节点区块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同一个目标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只能分配到特定的处理节点,进而使节点区块中各个处理节点之间任务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确定的与不同目标节点发布的不同待处理任务对应的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和/或目标处理节点允许出现重合现象。例如,与目标节点A发布的待处理任务对应的目标处理节点包括a、b、c、d、e、f和g,同时,与目标节点B发布的待处理任务对应的目标处理节点包括h、i、j、k、l、g、f和e,也即目标处理节点e、f、g可以同时接收多个目标节点发布的多个待处理任务,并且,目标处理节点e、f、g的处理资源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目标节点发布的多个待处理任务。
实施例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任务分配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针对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提供具体的实施方式,其中,在本应用场景中目标节点为目标工厂,待处理任务为招聘订单,处理节点为线下招聘门店,处理资源为招聘服务人员。相应的,处理节点区块为门店区块。
在本应用场景下,可以开发一个订单分配系统(相当于实施例一种的任务分配系统),用于向线下招聘门店分配招聘订单。其中,订单分配系统为每个线下招聘门店分配ID,并将每个线下招聘门店的位置信息(例如是经纬度信息)进行保存。在将各个线下招聘门店划分至不同的门店区块中之后,即可确定出各个门店区块的位置信息(例如是门店区块中心点的经纬度信息)。线下招聘门店的店长在其门店中添加招聘服务人员账号(例如是招聘服务人员的手机号),招聘服务人员登录系统后即可查看分配的招聘订单,系统根据每个线下招聘门店下招聘服务人员账号的数量确定每个线下招聘门店中的招聘服务人员数量。
同时,系统对各个门店区块进行区域划分,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服务人员比值(招聘服务人员需求数量与招聘子人数的比值)。目标工厂距离门店区块越近,其门店区块所属区域的服务人员比值越小,例如是1:1,目标工厂距离门店区块越远,其门店区块所属区域的服务人员比值越大,例如是2:1或3:1等。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根据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预设区域的位置信息、不同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以及各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域,以及与各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之前,还包括:
判断出每个所述招聘订单对应的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二等级。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
S210、判断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是否为第二等级,若是,则执行S220,若否,则执行S260。
其中,目标工厂指的是用工不稳定、可能瞬时需求很大的招工工厂,在其有招工需求时自行发布或通过劳务公司发布招聘订单给招聘中介机构。
招聘中介机构的运营人员接收到招聘订单后,将招聘订单录入订单分配系统,以使订单分配系统根据招聘订单确定出与该订单匹配的招聘服务人员的需求数量。
具体的,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可以根据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记录确定。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将判断每个所述招聘订单对应的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具体为:
按照设定时间段内的每个工厂的历史输送用户的总在职时长的大小顺序,将各个工厂进行排序;
按照工厂排序,计算与每个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其中,与目标工厂对应的所述累积总在职时长,为排序在所述目标工厂之前的各个工厂以及所述目标工厂的总在职时长的累加和;
计算所述设定时间段内的各个工厂的历史输送用户的总在职时长累加和;根据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判断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
首先,统计出设定时间段(例如是最近30天)内,每个工厂的历史输送用户中的在职人员,再根据各个在职人员的在职时长分别计算出每个工厂的历史输送用户的总在职时长,并将各个工厂按照总在职时长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然后,按照工厂排序,将从排名第一的工厂到目标工厂的所有工厂的总在职时长进行累加,累加和即为目标工厂的累积总在职时长;最后,计算所有工厂的历史输送用户的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目标工厂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中占比,即为判断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的依据。
进一步的,可以将根据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判断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具体为:
如果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属于第一占比范围,则判断出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一等级;
如果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属于第二占比范围,则判断出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二等级;
如果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属于第三占比范围,则判断出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三等级;
其中,第一占比范围、第二占比范围和第三占比范围中包括的占比值依次递增。
例如,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在前70%(第一占比范围为0-70%),则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一等级,第一等级代表历史输送用户数量较大;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在前70%-90%(第二占比范围为70%-90%),则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二等级,第二等级代表历史输送用户数量一般;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在后10%(第三占比范围为90%-100%),则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三等级,第三等级代表历史输送用户数量很少。
举个例子,截止到今天,线下门店历史输送人员中共有1000个在职人员,假设这1000个在职人员在最近30天的每人平均在职时长为10天,历史输送用户的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为1000*10=10000天。这1000个在职人员分布在5个工厂中,其中工厂X1的总在职时长为5000天,工厂X2的总在职时长为2000天,工厂X3的总在职时长为1500天,工厂X4的总在职时长为1000天,工厂X5的总在职时长为500天。
其中,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中的占比在前70%的工厂为第一等级;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中的占比在前70%-90%的工厂为第二等级;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中的占比在后10%的工厂为第三等级。
由此得出:
工厂X1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中的占比为5000/10000=50%,工厂X1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一等级;
工厂X2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中的占比为(5000+2000)/10000=70%,工厂X2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一等级;
工厂X3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中的占比为(5000+2000+1500)/10000=85%,工厂X3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二等级;
工厂X4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中的占比为(5000+2000+1500+1000)/10000=95%,工厂X4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三等级;
工厂X5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中的占比为(5000+2000+1500+1000+500)/10000=100%,工厂X5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三等级。
典型的,可以定期维护各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例如每天更新一次,并记录保存。当接收到目标工厂的招聘订单时,直接查询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量等级即可。
上述确定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的技术方案,与根据目标工厂的历史用工输送量排名占比确定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的技术方案相比,好处在于:判断得到的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更加准确。
假设,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为10000天,工厂X1累积总在职时长为7000天,工厂X2累积总在职时长为500天,工厂X3累积总在职时长为400天,工厂X4累积总在职时长为300天……如果按照历史用工输送量排名占比确定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则由于工厂X2历史用工输送量排名为第二,根据排名占比确定用工输送等级时,很有可能将工厂X2的用工输送等级确定为第一等级,事实上工厂X2历史用工输送量其实并不多,进而此时确定的用工输送等级并不准确。然而,根据上述确定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的技术方案时,虽然按照累积总在职时长排序工厂X2的排名与工厂X1排名相邻,但工厂X2的工输送等级与工厂X1的工输送等级并不会相同,以此确定的用工输送等级能够更加准确地与实际用工输送量匹配。
S220、根据一个或多个目标工厂发布的一个或多个招聘订单,确定与每个招聘订单匹配的招聘服务人员初始总需求数量。
其中,招聘总人数在招聘订单中为已知信息。根据设定的招聘服务人员需求数量与招聘子人数的比值,以及招聘总人数,即可计算得到招聘服务人员初始总需求数量。
S230、根据招聘服务人员初始总需求数量、目标工厂的位置信息、各预设区域的位置信息、不同预设区域内招聘服务人员需求数量与招聘子人数的比值以及各预设区域具备的招聘服务人员数量,确定与招聘订单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域,以及各目标区域的区域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
预先将系统中的各个线下招聘门店划分成至少一个门店区块,一个门店区块具备的招聘服务人员的数量即为该门店区块包括的各个线下招聘门店具备的招聘服务人员的总和。将各个门店区块划分至不同的预设区域,一个预设区域具备的招聘服务人员的数量即为该预设区域内包括的各个线下招聘门店具备的招聘服务人员的总和。
不同预设区域内的线下招聘门店与目标工厂的距离远近不同,故不同预设区域内的招聘服务人员完成目标工厂的招聘订单的难易程度不同。例如,距离目标工厂距离较近的线下招聘门店中每一个招聘服务人员可以招聘一个工人,距离目标工厂距离较近的线下招聘门店中每两个招聘服务人员才可以招聘一个工人。因此,引入预设区域内招聘服务人员需求数量与招聘子人数的比值这一参数,用于确定不同预设区域内的招聘服务人员需求数量。
具体的,可以根据招聘服务人员初始总需求数量、目标工厂与各预设区域的位置关系、不同预设区域内招聘服务人员需求数量与招聘子人数的比值以及各预设区域具备的招聘服务人员数量,确定与招聘订单对应的各个目标区域,以及各目标区域的区域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
首先,根据目标工厂与各个预设区域之间的距离计算出一个预设区域的排序列表;其次,顺序选取一个预设区域作为当前处理预设区域,根据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招聘服务人员需求数量与招聘子人数的比值将招聘服务人员初始总需求数量换算成招聘服务人员实际总需求数量,并根据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具备的招聘服务人员数量与招聘服务人员实际总需求数量的大小关系,确定出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同时,将招聘服务人员实际总需求数量,更新为招聘服务人员实际总需求数量与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的差值,并根据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招聘服务人员需求数量与招聘子人数的比值,将招聘服务人员实际总需求数量换算回招聘服务人员初始总需求数量;最后,将当前处理预设区域作为目标区域,顺序选取下一个预设区域作为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直至招聘服务人员初始总需求数量等于零。
S240、根据各目标区域的区域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目标工厂的位置信息、各目标区域中的各门店区块的位置信息以及各线下招聘门店具备的招聘服务人员数量,在每个目标区域中确定与招聘订单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门店区块,以及目标门店区块中的至少一个目标线下招聘门店。
在确定出与招聘订单对应的各个目标区域,以及各个目标区域的区域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之后,即可在每个目标区域中分别确定出该目标区域中包括的目标门店区块以及目标门店区块中的目标线下招聘门店。
当目标区域的区域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等于目标区域具备的招聘服务人员数量时,目标区域中的各门店区块均为目标门店区块,各门店区块中的各线下招聘门店均为目标线下招聘门店。
当目标区域的区域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小于目标区域具备的招聘服务人员数量时,根据目标区域中各门店区块与目标工厂距离的远近,目标区域中各门店区块具备的招聘服务人员数量以及目标区域的区域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在目标区域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门店区块。
具体的,将各个门店区块按照距离所述目标工厂由近到远进行排序,按顺序依次获取一个门店区块作为当前处理门店区块,将当前处理门店区块具备的招聘服务人员数量累加至区块招聘服务人员统计值中,并将当前处理门店区块作为目标门店区块,直至区块招聘服务人员统计值大于或等于目标区域的区域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
当区块招聘服务人员统计值等于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时,目标门店区块中的各个线下招聘门店均为目标线下招聘门店。
当区块招聘服务人员统计值大于目标区域的区域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时,则将目标门店区块分成确认目标门店区块和待定目标门店区块,其中,待定目标门店区块为在目标区域中距离目标工厂最远的一个目标门店区块,也即最后确定的一个目标门店区块。
其中,确认目标门店区块中的各线下招聘门店均为目标线下招聘门店;在待定目标门店区块中,需要根据区块招聘服务人员统计值与目标区域的区域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的差值,以及待定目标门店区块具备的招聘服务人员数量,确定待定目标门店区块的区块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并根据待定目标门店区块中各线下招聘门店的历史任务统计值的大小,以及区块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确定其包括的各个目标线下招聘门店。
具体的,待定目标门店区块的区块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的计算方式如下:首先计算区块招聘服务人员统计值与目标区域的区域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的差值,然后计算待定目标门店区块具备的招聘服务人员数量与所述差值的差,此时的计算结果即为待定目标门店区块的区块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
进一步的,根据待定目标门店区块内各个线下招聘门店的历史任务统计值的大小,计算出一个线下招聘门店的排序列表,然后按顺序累加每个线下招聘门店具备的招聘服务人员数量,一直到满足待定目标门店区块的区块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为止,以此确定出待定目标门店区块中的各个目标线下招聘门店。
此时,系统可以将确定的目标线下招聘门店的名称和ID返回至系统的前端显示界面,以使运营人员可以看到该招聘订单应该发送至哪些线下招聘门店。
S250、分别将每个招聘订单发送给对应的目标线下招聘门店。
系统自动将每个招聘订单与其对应的目标线下招聘门店的ID进行关联和发送,并记录在订单分配表中。当目标线下招聘门店的招聘服务人员登录系统后,即可接收到相应目标工厂的招聘订单,进而以此为依据开展招聘工作。
值得指出的是,当与目标工厂A的招聘订单对应的目标线下招聘门店,和与目标工厂B的招聘订单对应的目标线下招聘门店有重合时,重合的目标线下招聘门店的招聘服务人员登录系统后,可以同时查看到目标工厂A和目标工厂B的招聘订单,可以同时为目标工厂A和目标工厂B开展招聘工作。
S260、根据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执行与所述用工输送等级匹配的订单分配方案。
本实施例仅提出了针对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二等级的目标工厂的订单分配方案,针对其他用工输送等级的目标工厂的订单分配方案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未尽详细解释之处,请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类型为第二类型的情况下,首先根据招聘服务人员初始总需求数量以及不同预设区域内招聘服务人员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确定出与目标工厂招聘订单匹配的目标区域以及各个目标区域的区域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如果目标区域具备的招聘服务人员数量大于该目标区域的区域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则根据该目标区域内各个门店区块与目标工厂的距离,在该目标区域中确定出部分目标门店区块;如果目标门店区块具备的招聘服务人员数量大于该目标门店区块的区块招聘服务人员实际子需求数量,则根据该目标门店区块中各个线下招聘门店的历史任务统计值,在该目标门店区块中确定出部分目标处理节点。
相对于只根据目标工厂与各个线下招聘门店的绝对距离来确定目标线下招聘门店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将各个线下招聘门店进行区域区块划分,首先确定被分配订单的预设区域,然后在预设区域中确定被分配订单的门店区块,再次在门店区块中确定被分配订单的线下招聘门店,在此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不同区域内的招聘服务人员完成招聘任务的难易程度,还能够避免了同一个目标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只能分配到特定的处理节点的问题,实现了门店区块中各个线下招聘门店之间的订单分配均衡。
实施例三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任务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可适用于存在处理节点集群时,将目标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分配给与目标节点匹配的各处理节点去完成的情况,该装置可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一般可集成在计算机设备中。
如图4所示,该任务分配装置具体包括: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确定模块310、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确定模块320、目标处理节点确定模块330和任务分配模块340。其中,
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确定模块310,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目标节点发布的一个或多个待处理任务,确定与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
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确定模块320,用于根据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所述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预设区域的位置信息、不同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以及各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域,以及各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目标处理节点确定模块330,用于根据各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所述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各处理节点区块的位置信息以及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在每个所述目标区域中确定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以及所述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其中,每个所述预设区域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处理节点区块,每个所述处理节点区块中包括至少一个处理节点;
任务分配模块340,用于分别将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目标处理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接收到目标节点发布的待处理任务后,首先确定出与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然后根据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目标节点与各预设区域的位置关系、不同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以及各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域,以及各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再根据各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目标节点与目标区域中各处理节点区块的位置关系以及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在每个目标区域中确定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目标处理节点,最后将该待处理任务发送给这些目标处理节点,以使这些目标处理节点的处理资源执行该待处理任务。
上述技术方案,考虑到了不同区域内处理资源执行待处理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在确定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目标区域以及各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时不仅仅参考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还结合不同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保证了不同区域内目标处理节点的任务完成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确定出与待处理任务匹配的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之后,从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确定出与待处理任务匹配的目标处理节点,相对于只根据目标节点与各个处理节点的绝对距离来确定目标处理节点的技术方案,在多个处理节点距离较近构成处理节点区块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同一个目标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只能分配到特定的处理节点,进而使节点区块中各个处理节点之间任务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具体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确定模块320包括:区域排序单元、区域选取单元、区域处理判断单元和区域循环单元,其中;
区域排序单元,用于将各个所述预设区域按照距离所述目标节点由近到远进行排序;
区域选取单元,用于按顺序依次获取一个预设区域作为当前处理预设区域;
区域处理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以及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并根据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更新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
区域循环单元,用于将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作为目标区域,直至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更新至零。
进一步的,区域处理判断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将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换算成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如果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小于等于所述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则将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为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如果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大于所述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则将所述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确定为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将所述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更新为所述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与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将所述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换算回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
具体的,目标处理节点确定模块330包括目标处理节点区块第一确定单元和目标处理节点区块第二确定单元,其中;
目标处理节点区块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等于所述目标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则将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各处理节点区块作为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并将所述各处理节点区块中的各处理节点作为目标处理节点;
目标处理节点区块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小于所述目标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则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各处理节点区块与所述目标节点距离的远近,所述目标区域中各处理节点区块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以及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在所述目标区域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
进一步的,目标处理节点区块第二确定单元,具体包括:区块排序子单元、区块选取子单元和区块循环处理子单元,其中;
区块排序子单元,用于将各个处理节点区块按照距离所述目标节点由近到远进行排序;
区块选取子单元,用于按顺序依次获取一个处理节点区块作为当前处理节点区块;
区块循环处理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当前处理节点区块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累加至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中,并将所述当前处理节点区块作为目标处理节点区块,直至所述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进一步的,目标处理节点区块第二确定单元,具体包括:
目标处理节点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等于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则将所述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各个处理节点作为目标处理节点;
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划分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大于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则将所述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分成确认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和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其中,所述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为在所述目标区域中距离所述目标节点最远的一个所述目标处理节点区块;
目标处理节点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确认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各处理节点作为目标处理节点;
目标处理节点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与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的差值,以及所述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与所述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的区块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并根据所述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各处理节点的历史任务统计值的大小,以及所述区块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在所述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
进一步的,目标处理节点第三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各处理节点按历史任务统计值由小到大进行排序;其中,所述历史任务统计值在处理节点接收待处理任务之后更新;按顺序依次获取一个处理节点作为当前处理节点;将所述当前处理节点的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累加至节点处理资源统计值中,并将所述当前处理节点作为目标处理节点,直至所述节点处理资源统计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区块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具体的,上述装置还包括:处理节点区块划分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所述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预设区域的位置信息、不同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以及各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域,以及与各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之前,将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划分成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区块。
进一步的,上述装置还包括:处理节点区块重新划分模块,用于如果确定存在至少一个新的处理节点,则将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新的处理节点的至少两个处理节点,重新划分成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区块。
进一步的,上述装置还包括:历史任务统计值初始化模块,用于在重新划分成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区块之后,如果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新增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则对所述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各个处理节点的历史任务统计值进行初始化处理。
具体的,所述目标节点为目标工厂,所述待处理任务为招聘订单,所述处理节点为线下招聘门店,所述处理资源为招聘服务人员。
进一步的,上述装置还包括:用工输送等级判断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所述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预设区域的位置信息、不同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以及各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域,以及与各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之前,判断出每个所述招聘订单对应的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二等级。
进一步的,用工输送等级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按照设定时间段内的每个工厂的历史输送用户的总在职时长的大小顺序,将各个工厂进行排序;
按照工厂排序,计算与每个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其中,与目标工厂对应的所述累积总在职时长,为排序在所述目标工厂之前的各个工厂以及所述目标工厂的总在职时长的累加和;
计算所述设定时间段内的各个工厂的历史输送用户的总在职时长累加和;
根据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判断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
具体的,如果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属于第一占比范围,则判断出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一等级;
如果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属于第二占比范围,则判断出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二等级;
如果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属于第三占比范围,则判断出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三等级;
其中,第一占比范围、第二占比范围和第三占比范围中包括的占比值依次递增。
上述任务分配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任务分配方法,具备执行任务分配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10,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410为例;
存储器420;
所述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
所述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410、存储器420、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5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420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任务分配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4所示的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确定模块310、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确定模块320、目标处理节点确定模块330和任务分配模块340)。处理器4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计算机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一种任务分配方法。
存储器4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20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4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计算机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44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五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任务分配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一个或多个目标节点发布的一个或多个待处理任务,确定与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
根据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所述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预设区域的位置信息、不同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以及各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域,以及各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根据各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所述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各处理节点区块的位置信息以及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在每个所述目标区域中确定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以及所述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其中,每个所述预设区域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处理节点区块,每个所述处理节点区块中包括至少一个处理节点;
分别将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目标处理节点。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还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任务分配方法的技术方案。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任务分配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6)
1.一种任务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一个或多个目标节点发布的一个或多个待处理任务,确定与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
根据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所述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预设区域的位置信息、不同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以及各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域,以及各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根据各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所述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各处理节点区块的位置信息以及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在每个所述目标区域中确定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以及所述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其中,每个所述预设区域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处理节点区块,每个所述处理节点区块中包括至少一个处理节点;
分别将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目标处理节点;
其中,根据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所述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预设区域的位置信息、不同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以及各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域,以及各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包括:
将各个所述预设区域按照距离所述目标节点由近到远进行排序;
按顺序依次获取一个预设区域作为当前处理预设区域;
根据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将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换算成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
如果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小于等于所述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则将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为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如果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大于所述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则将所述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确定为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将所述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更新为所述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与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将所述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换算回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以更新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之后,包括:
将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作为目标区域,直至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更新至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所述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各处理节点区块的位置信息以及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在每个所述目标区域中确定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包括:
如果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等于所述目标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则将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各处理节点区块作为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并将所述各处理节点区块中的各处理节点作为目标处理节点;
如果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小于所述目标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则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各处理节点区块与所述目标节点距离的远近,所述目标区域中各处理节点区块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以及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在所述目标区域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各处理节点区块与所述目标节点距离的远近,所述目标区域中各处理节点区块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以及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在所述目标区域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包括:
将各个处理节点区块按照距离所述目标节点由近到远进行排序;
按顺序依次获取一个处理节点区块作为当前处理节点区块;
将所述当前处理节点区块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累加至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中,并将所述当前处理节点区块作为目标处理节点区块,直至所述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各处理节点区块与所述目标节点距离的远近,所述目标区域中各处理节点区块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以及所述目标区域的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在所述目标区域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包括:
如果所述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等于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则将所述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各个处理节点作为目标处理节点;
如果所述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大于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则将所述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分成确认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和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其中,所述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为在所述目标区域中距离所述目标节点最远的一个所述目标处理节点区块;
将所述确认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各处理节点作为目标处理节点;
根据所述区块处理资源统计值与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的差值,以及所述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与所述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的区块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并根据所述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各处理节点的历史任务统计值的大小,以及所述区块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在所述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各处理节点的历史任务统计值的大小,以及所述区块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在所述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包括:
将所述待定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各处理节点按历史任务统计值由小到大进行排序;其中,所述历史任务统计值在处理节点接收待处理任务之后更新;
按顺序依次获取一个处理节点作为当前处理节点;
将所述当前处理节点的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累加至节点处理资源统计值中,并将所述当前处理节点作为目标处理节点,直至所述节点处理资源统计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区块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所述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预设区域的位置信息、不同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以及各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域,以及与各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之前,还包括:
将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划分成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区块,将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区块划分至至少一个预设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确定存在至少一个新的处理节点,则将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新的处理节点的至少两个处理节点,重新划分成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区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重新划分成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区块之后,还包括:
如果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新增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则对所述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各个处理节点的历史任务统计值进行初始化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节点为目标工厂,所述待处理任务为招聘订单,所述处理节点为线下招聘门店,所述处理资源为招聘服务人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所述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预设区域的位置信息、不同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以及各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域,以及与各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之前,还包括:
判断出每个所述招聘订单对应的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二等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每个所述招聘订单对应的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包括:
按照设定时间段内的每个工厂的历史输送用户的总在职时长的大小顺序,将各个工厂进行排序;
按照工厂排序,计算与每个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其中,与目标工厂对应的所述累积总在职时长,为排序在所述目标工厂之前的各个工厂以及所述目标工厂的总在职时长的累加和;
计算所述设定时间段内的各个工厂的历史输送用户的总在职时长累加和;
根据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判断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判断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包括:
如果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属于第一占比范围,则判断出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一等级;
如果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属于第二占比范围,则判断出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二等级;
如果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属于第三占比范围,则判断出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三等级;
其中,第一占比范围、第二占比范围和第三占比范围中包括的占比值依次递增。
14.一种任务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目标节点发布的一个或多个待处理任务,确定与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
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所述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预设区域的位置信息、不同预设区域内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以及各预设区域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域,以及各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目标处理节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所述目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各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各处理节点区块的位置信息以及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在每个所述目标区域中确定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以及所述目标处理节点区块中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其中,每个所述预设区域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处理节点区块,每个所述处理节点区块中包括至少一个处理节点;
任务分配模块,用于分别将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目标处理节点;
其中,所述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确定模块包括:区域排序单元、区域选取单元、区域处理判断单元,
所述区域排序单元,用于将各个所述预设区域按照距离所述目标节点由近到远进行排序;
所述区域选取单元,用于按顺序依次获取一个预设区域作为当前处理预设区域;
所述区域处理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将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换算成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
如果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小于等于所述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则将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确定为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如果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内具备的处理资源数量大于所述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则将所述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确定为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
将所述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更新为所述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与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的区域处理资源实际子需求数量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当前处理预设区域处理资源需求数量与子任务数量的比值,将所述处理资源实际总需求数量换算回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以更新所述处理资源初始总需求数量。
15.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25911.8A CN110717662B (zh) | 2019-09-27 | 2019-09-27 | 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25911.8A CN110717662B (zh) | 2019-09-27 | 2019-09-27 | 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17662A CN110717662A (zh) | 2020-01-21 |
CN110717662B true CN110717662B (zh) | 2022-10-28 |
Family
ID=69211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25911.8A Active CN110717662B (zh) | 2019-09-27 | 2019-09-27 | 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1766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25733B (zh) * | 2020-05-29 | 2024-01-19 | 杭州弧途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商圈地理位置汇聚兼职信息的方法 |
CN112085378B (zh) * | 2020-09-04 | 2023-02-03 |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67025A1 (zh) * | 2016-03-28 | 2017-10-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任务调度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0070289A (zh) * | 2019-04-19 | 2019-07-30 | 苏州达家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0163474A (zh) * | 2019-04-12 | 2019-08-23 |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任务分配的方法及设备 |
-
2019
- 2019-09-27 CN CN201910925911.8A patent/CN1107176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67025A1 (zh) * | 2016-03-28 | 2017-10-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任务调度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0163474A (zh) * | 2019-04-12 | 2019-08-23 |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任务分配的方法及设备 |
CN110070289A (zh) * | 2019-04-19 | 2019-07-30 | 苏州达家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17662A (zh) | 2020-0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70289B (zh) | 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0474504B2 (en) | Distributed node intra-group task scheduling method and system | |
CN107016449B (zh) | 一种基于跨企业动态计划排程的智能制造方法 | |
US20010049619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cating specific appointment time windows in a service industry | |
CN110689265A (zh) | 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4102544A (zh) | 混合云环境下多QoS约束的并行任务调度成本优化方法 | |
CN106650993B (zh) | 一种基于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的动态资源优化方法 | |
CN111191846A (zh) | 一种面向客户复杂定制需求的油缸产品排产优化装置 | |
CN110717662B (zh) | 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165808A (zh) | 一种电力通信网现场运维工单派发方法 | |
CN111507557A (zh) | 一种基于多角色的工作平台任务分配方法及系统 | |
WO2018180743A1 (ja) | 作業管理装置、作業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 |
JP2019008501A (ja) | 生産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生産管理方法 | |
CN110648076A (zh) | 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660261B (zh) | 生产订单信息处理方法、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116562477A (zh) | 工作组排产方案选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240220894A1 (en) | Work management platform | |
US20240220893A1 (en) | Work management platform | |
CN101071489A (zh) | 工作流管理系统及实现工作过程自动化的方法 | |
CN110705865A (zh) | 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091797A (zh) | 智能派工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4862223A (zh) | 一种机器人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815092B (zh) | 一种物品生产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Suma et al. | Study on multi-task oriented service composition and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customer order scheduling problem using fuzzy min-max algorithm | |
CN117035246A (zh) | 装维工单的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