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5349A - 防凝露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防凝露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5349A
CN110715349A CN201911028854.XA CN201911028854A CN110715349A CN 110715349 A CN110715349 A CN 110715349A CN 201911028854 A CN201911028854 A CN 201911028854A CN 110715349 A CN110715349 A CN 1107153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ensation
spoiler
heat exchange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288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锦国
强峰
刘伯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110288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153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15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53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凝露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存在温差易在吸风装置壳壁上产生凝露的技术问题。该防凝露结构包括设置于换热器与吸风装置之间的气流通路上的扰流装置,扰流装置能使经过换热器不同部位换热后存在温差的空气在流经吸风装置之前经扰流装置的混合区进行混合;该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防凝露结构;该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本发明使得经过换热器不同部位换热后产生的温度不均的空气在扰流装置的混合区中混合,混合后的空气能够大大降低温差,混合后的空气再流经吸风装置时与吸风装置的壳壁温度一致便难以产生凝露,防止凝露经吸风装置进入室内降低使用者的舒适感。

Description

防凝露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凝露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室内机由于满足市场需求,一般壳体较小,为满足能效要求,增大换热面积,通常采用吸风式V型蒸发器。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吸风式V型蒸发器或其他类型吸风式蒸发器,通常其换热翅片部件距离风机位置不均,导致风机部件运行风场不同,空气由吸风口经过蒸发器至风机部件的过程中空气换热时间不同,从而导致其温度不同,如温度较低的空气经过风机部件通过热传导将温度传递给蜗壳,温度较高的空气再经过蜗壳时由于温度差便会在蜗壳上形成凝露水,因此,蜗壳上存在凝露水的根本原因是经换热器换热后存在温差的空气进入到风机部件中;在风机部件的作用下凝露由出风口附着在风机叶片上甚至进入风道、室内,造成空调室内机组异常,影响空调使用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凝露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存在温差易在吸风装置上产生凝露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凝露结构,包括设置于换热器与吸风装置之间的气流通路上的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能使经过所述换热器不同部位换热后存在温差的空气在流经所述吸风装置之前经所述扰流装置的混合区进行混合。
优选的,所述扰流装置包括多块允许空气通过的扰流板,且相邻所述扰流板之间形成所述混合区。
优选的,多块所述扰流板沿气流流动方向间隔布置。
优选的,每块所述扰流板沿垂直于气流流动的方向延伸。
优选的,每个所述扰流板上均密布有多个扰流孔。
优选的,相邻所述扰流板上的所述扰流孔交错设置。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为V型蒸发器,且所述扰流装置设置于所述V型蒸发器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混合区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换热器的靠近所述吸风装置的端部换热后的空气至少能经过沿气流流动方向位于末端的所述混合区。
优选的,所述扰流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相邻所述扰流板之间间距的调节机构。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板,且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可拆卸固定所述扰流板的导槽。
优选的,所述导槽的槽口设置有向内缩进的抵接部,且所述扰流板的固定端设置有与所述导槽相适配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能滑入所述导槽中并通过所述抵接部将所述扰流板固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换热器、吸风装置和上述防凝露结构。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为蒸发器,所述扰流装置固定于机壳体上,且所述扰流装置的延伸长度随所述机壳体至所述蒸发器之间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增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凝露结构,在换热器与吸风装置的气流通路上增加扰流装置,使得经过换热器不同部位换热后产生的温度不均的空气在扰流装置的混合区中混合,混合后的空气能够大大降低温差,混合后的空气再流经吸风装置时与吸风装置的壳壁温度一致便难以产生凝露,防止凝露经吸风装置进入室内降低使用者的舒适感。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由于具有上述防凝露结构,故该空调室内机同样能够防止吸风装置中产生凝露,提升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由于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故该空调器同样能够防止吸风装置中产生凝露,提升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扰流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扰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扰流装置;11、扰流板;111、扰流孔;12、调节板;121、导槽;13、混合区;2、蒸发器;3、风机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图1中能看到扰流装置的侧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凝露结构,包括设置于换热器与吸风装置之间的气流通路上的扰流装置1,其中上述吸风装置可以为包括风机叶片和蜗壳等的风机部件3或其他能够产生气流通路的装置;
扰流装置1能使经过换热器不同部位换热后存在温差的空气在流经吸风装置之前经扰流装置1的混合区13进行混合。
在设置扰流装置1之前,由于风机部件3在与其距离不均处产生的风场不同,在换热器不同部位的空气换热时间不同,如图1所示,在换热器不同部位A、B、C处,由于其距离风机部件3的位置不同,受不同风场的影响下A处换热时间较长,C处换热时间较短,A、B、C三处换热后空气的温度不同,C处空气先到达风机部件3的蜗壳中与蜗壳之间发生热传导,A处空气再流经风机部件3时,由于A处空气和与蜗壳进行热传导的C处空气温度不同,因此当A处空气流经蜗壳时便会发生凝露。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防凝露结构,在换热器与吸风装置的气流通路上增加扰流装置1,使得经过换热器不同部位换热后产生的温度不均的空气在扰流装置1的混合区13中混合,混合后的空气能够大大降低温差,混合后的空气再流经吸风装置时与吸风装置的壳壁温度一致便难以产生凝露,防止吸风装置机组异常,防止凝露经吸风装置进入室内降低使用者的舒适感。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更优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所示,扰流装置1包括多块允许空气通过的扰流板11,且相邻扰流板11之间形成混合区13。
多块扰流板11之间的间距空间形成上述混合区13,换热器不同部位换热后的空气进入扰流板11之间形成的混合区13后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混合,从而减小了空气的温差。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扰流板11包括6块,6块扰流板11形成了五级空气混合区13,随着气流的流动方向设置于末端的混合区13空气混合效果更好。
应当理解的是,扰流板11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增减,每增减一块扰流板11,则增加一个空气混合区13。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更优实施方式,多块扰流板11沿气流流动方向间隔布置。随着气流流动方向,空气经过越来越多的混合区13混合效果更好。
为了提高空气的混合效果,每块扰流板11沿垂直于气流流动的方向延伸。扰流板11的面积越大,单位时间内能够发生混合的空气体积越大,有利于提高空气混合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更优实施方式,每个扰流板11上均密布有多个扰流孔111。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扰流孔111以圆形孔为例,但不局限该形状。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更优实施方式,相邻扰流板11上的扰流孔111交错设置。相邻的扰流板11之间所开的孔位相互错开,防止空气进入混合区13后立即原流动方向流出,能够一定程度上延长空气在混合区13所在的时间,提高混合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更优实施方式,换热器为V型蒸发器,且扰流装置1设置于V型蒸发器的两侧。
为了增大换热面积,换热器采用V型蒸发器,扰流装置1设置于V型蒸发器的两侧,可使蒸发器2不同部位换热后的空气能够尽快进入到扰流装置1中进行混合,提高混合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更优实施方式,混合区13的数量为多个,也即,扰流板11的数量为三块或三块以上,参照图1所示,换热器的靠近吸风装置的端部换热后的空气至少能经过沿气流流动方向位于末端的混合区13,上述设置能够保证经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尽可能全部流经扰流装置1的混合区13进行混合,防止换热器的靠近吸风装置的端部换热后的空气未经混合后流入吸风装置中。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扰流装置1运行原理如下:由于蒸发器2与风机部件3距离不均,导致风机部件3运行时,风场不同,其经过蒸发器2的A、B、C三点的空气换热时间不同,从而导致其温度不同,在无扰流板11时其A、B、C三部分存在温差的空气先后遇到风机部件3时在风机的蜗壳表面形成凝露水,将扰流装置1安装在蒸发器2同一平面的两侧,其蒸发器2换热后的空气无法直接到达风机部件3,必须经过扰流装置1,增加扰流板11后,由于扰流板11上开有孔位,相邻两块扰流板11孔位错开,能够在两相邻扰流板11之间形成混合区13,经过蒸发器2换热后的空气通过扰流板11在混合区13中相互混合,从而使得空气从扰流装置1出来后温差消除,故经过风机部件3无凝露,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六块扰流板11,其混合区13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混合区,每增加或减少一块扰流板11即增加或减少一个混合区13,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减混合区13的数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扰流装置1还包括用于调节相邻扰流板11之间间距的调节机构。
设置调节机构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扰流板11之间的间距,也即,能够调节混合区13的大小,从而调节扰流装置1对空气的混合程度,更加适用不同尺寸的空调室内机或其他使用环境。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更优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所示,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板12,且调节板1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可拆卸固定扰流板11的导槽121。
调节板12可通过螺栓或螺钉的方式可拆卸固定在壳体上,或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通过选择在多个导槽121中可拆卸固定扰流板11或不设置扰流板11来调节扰流板11的块数或扰流板11的间距,上述结构操作简单,便于使用。
其中,上述导槽121的长度方向沿扰流板11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了良好的固定效果,导槽121的长度不小于扰流板11的延伸长度。
为了防止扰流板11从导槽121中脱落,保证更为稳定的固定效果,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2所示,导槽121的槽口设置有向内缩进的抵接部,且扰流板11的固定端设置有与导槽121相适配的卡接部,卡接部能滑入导槽121中并通过抵接部将扰流板11固定。
具体的,如图2所示,调节板12上的导槽121的端口处设置有由两侧向内缩进的抵接台,扰流板11的与导槽121相适配的固定端设置有用于卡接固定在导槽121中的卡接台,当将扰流板11的卡接台滑入导槽121中后,抵接台能抵接并限制卡接台防止其从导槽121中脱出。上述结构的导槽121与扰流板11相互配合,能够方便地将扰流板11固定于调节板12上,且结构稳定。
实施例3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换热器、吸风装置和上述防凝露结构。上述吸风装置可以为风机部件3,或其他可以使空气进入蒸发器2并形成气流通路的装置。
由于具有上述防凝露结构,故该空调室内机同样能够防止吸风装置中产生凝露,提升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换热器为蒸发器2,优选的,为增大换热面积,蒸发器2为V型蒸发器,参照图1所示,扰流装置1固定于机壳体上,且扰流板11的延伸长度随机壳体至蒸发器2之间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增长。
上述扰流板11的形状随机壳体至蒸发器2的距离合理设置,能够保证经蒸发器2换热后的空气更多的进入扰流装置1,防止空气未经混合直接进入吸风装置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
由于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故该空调器同样能够防止吸风装置中产生凝露,提升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换热器与吸风装置之间的气流通路上的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能使经过所述换热器不同部位换热后存在温差的空气在流经所述吸风装置之前经所述扰流装置的混合区进行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装置包括多块允许空气通过的扰流板,且相邻所述扰流板之间形成所述混合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多块所述扰流板沿气流流动方向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扰流板沿垂直于气流流动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扰流板上均密布有多个扰流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扰流板上的所述扰流孔交错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V型蒸发器,且所述扰流装置设置于所述V型蒸发器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区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换热器的靠近所述吸风装置的端部换热后的空气至少能经过沿气流流动方向位于末端的所述混合区。
9.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相邻所述扰流板之间间距的调节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板,且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可拆卸固定所述扰流板的导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的槽口设置有向内缩进的抵接部,且所述扰流板的固定端设置有与所述导槽相适配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能滑入所述导槽中并通过所述抵接部将所述扰流板固定。
12.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吸风装置和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防凝露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蒸发器,所述扰流装置固定于机壳体上,且所述扰流装置的延伸长度随所述机壳体至所述蒸发器之间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增长。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1911028854.XA 2019-10-28 2019-10-28 防凝露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ending CN1107153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8854.XA CN110715349A (zh) 2019-10-28 2019-10-28 防凝露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8854.XA CN110715349A (zh) 2019-10-28 2019-10-28 防凝露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5349A true CN110715349A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13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28854.XA Pending CN110715349A (zh) 2019-10-28 2019-10-28 防凝露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1534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2979A (zh) * 2014-02-08 2015-08-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05650844A (zh) * 2014-11-10 2016-06-0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及其防凝露结构和方法
CN106482231A (zh) * 2015-08-27 2017-03-08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混流空调
CN107143913A (zh) * 2016-11-29 2017-09-0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空调室内机
WO2018036135A1 (zh) * 2016-08-23 2018-03-0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正负离子发生器和空调器
CN211084236U (zh) * 2019-10-28 2020-07-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防凝露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2979A (zh) * 2014-02-08 2015-08-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05650844A (zh) * 2014-11-10 2016-06-0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及其防凝露结构和方法
CN106482231A (zh) * 2015-08-27 2017-03-08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混流空调
WO2018036135A1 (zh) * 2016-08-23 2018-03-0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正负离子发生器和空调器
CN107143913A (zh) * 2016-11-29 2017-09-0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空调室内机
CN211084236U (zh) * 2019-10-28 2020-07-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防凝露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41329U (zh) 空气式放射空调机
CN211084236U (zh) 防凝露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6839086B (zh) 一种风机盘管机组
CN210320308U (zh) 空调器
CN212108932U (zh) 导风板和嵌入式空调机
CN110715349A (zh) 防凝露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4141724U (zh) 空调器
CN112539466B (zh) 导风机构和空调室内机
CN212108931U (zh) 导风板和嵌入式空调机
JP7280063B2 (ja) 吹出ボックス装置
CN111189213A (zh) 一种可防回风的面板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4791523U (zh) 空调器
CN21768536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97692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CN21781705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715175U (zh) 立式空调器
CN220541221U (zh) 风管机
CN218915118U (zh) 立式空调器
CN21768536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29597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54459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756516U (zh) 立式柜机和空调器
CN21681437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693441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7031407U (zh) 新风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