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09645B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09645B
CN110709645B CN201780091134.0A CN201780091134A CN110709645B CN 110709645 B CN110709645 B CN 110709645B CN 201780091134 A CN201780091134 A CN 201780091134A CN 110709645 B CN110709645 B CN 1107096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unit
adjustment unit
blowing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11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09645A (zh
Inventor
梅景悠平
栗原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709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9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09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96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3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not covered by group F24F2110/00

Abstract

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送风单元,其将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吹出口向空调对象空间送出;上下风向调节部,其调整从吹出口送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在上下方向的角度;左右风向调节部,其调整从吹出口送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在左右方向的角度;以及控制部,其控制上下风向调节部和左右风向调节部各自的角度,控制部针对被分割为多个区域的空调对象空间,控制上下风向调节部和左右风向调节部并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各自的角度连续变化,以便以多个区域为单位切换空气的吹出方向。

Description

空调机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改变空气向空调对象空间吹出的方向的结构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公知有具备设置于壳体的下表面侧的中央部的吸入口、和以包围吸入口的四周的方式设置的四个吹出口,并将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四个吹出口向室内送出的室内机(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公开的空调机具有:检测身体温度的红外线传感器、和分别设置于四个吹出口的第一风门及第二风门。第一风门变更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左右方向。第二风门变更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纵向方向。
专利文献1公开的空调机,作为空调模式具有:使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均匀化的温度均匀化模式、和对存在于空调对象空间内的人体的周围集中进行空气调节的定点空调模式。该空调机基于通过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而获得的检测信息和运转信息,来选择定点空调模式和温度均匀化模式中的任一模式。
温度均匀化模式是使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在其整个区域均匀化的运转模式。温度均匀化模式在各吹出口将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分别设定为“摆动”,从而使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均匀化,以便获得舒适的空气调节状态的模式。
定点空调模式是对存在于空调对象空间内的人的周围集中进行空气调节,并排除对没有人的部分浪费的空气调节的空调模式。定点空调模式在区分为多个区域的空调对象空间中,计算出处于各区域的人的数量,并根据计算出的数量控制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从而使节能性提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94389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空调机中,当在空调对象空间的多个区域中的各区域存在相同数量的人的情况下,设定为温度均匀化模式。而且空调机在温度均匀化模式中,使第一风门向左右方向摆动,使第二风门向上下方向摆动。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空调机中,如果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各自摆动的时机不一致,则有可能在区域之间在风量上产生差异。因此,有可能产生风量多的区域和风量少的区域,从而产生温度不均。希望在空调对象空间的任何地方都实现使用者追求的细致的空调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所做出的,提供一种抑制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不均,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送风单元,其将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吹出口向空调对象空间送出;上下风向调节部,其设置于所述吹出口,对从所述吹出口送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在上下方向的角度进行调整;左右风向调节部,其设置于所述吹出口,对从所述吹出口送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在左右方向的角度进行调整;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上下风向调节部和所述左右风向调节部各自的角度,所述控制部针对被分割为多个区域的所述空调对象空间控制所述上下风向调节部和所述左右风向调节部,使所述上下方向和所述左右方向各自的角度连续变化,以便以所述多个区域为单位切换空气的吹出方向,所述控制部使所述上下风向调节部和所述左右风向调节部联动并进行控制,以使空气的吹出方向的轨迹相对于所述多个区域描绘8字形。
根据本发明,针对被分割为多个区域的空调对象空间,室内机使上下风向和左右风向连续变化,以多个区域为单位切换空气的吹出方向,因此能够对空调对象空间均匀地进行空气调节。其结果,在空调对象空间中抑制温度不均,从而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一个构成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下表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室内机时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虚线AA处的室内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机的一个构成例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控制部的一个构成例的框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上下风向调节部的一个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上下风向调节部变更了风向的角度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图3所示的左右风向调节部的一个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左右风向调节部变更了风向的角度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进行的风向控制方法的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风向控制的过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进行的风向控制的过程的图。
图13是从下表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时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空调机中将空调对象空间分割为多个区域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进行的风向控制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在多个区域中有人区域为一个的情况下的图。
图1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在多个区域中有人区域为两个的情况下的图。
图1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在有人的两个区域之间隔着无人区域的情况下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进行的风向控制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20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在多个区域中有人区域为一个的情况。
图21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对于三个吹出口的每一个汇总示出了多个区域有无有人区域的图。
图2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在多个区域中没有无人区域的情况下的图。
图23是从下表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时的俯视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进行的风向控制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在多个区域中存在与其他区域的地板温度相比地板温度较低的区域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在多个区域中存在与其他区域的地板温度相比地板温度较高的区域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对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一个构成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下表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室内机时的俯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虚线AA处的室内机的剖视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1中,图1所示的室内机30是四向顶棚盒式室内机。室内机30具有长方体形状的壳体。室内机30嵌入至成为空调对象空间的房间的天花板。如图2所示,室内机30的下表面31是矩形,并且下表面31从天花板向室内侧露出。在室内机30的下表面31的中央设置有矩形的吸入口3。在吸入口3设置有格子状的框,但省略了图示框。沿着吸入口3的外周的四个边,在吸入口3的外侧设置有四个吹出口2a~2d。
如图1所示,在吹出口2a~2d的每一个分别设置有上下风向调节部4a~4d。上下风向调节部4a~4d调整从吹出口2a~2d向室内送出的空气在上下方向的角度。另外,在吹出口2a~2d分别设置有图3所示的左右风向调节部6。左右风向调节部6调整从吹出口2a~2d的各吹出口向室内送出的空气在左右方向的角度。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室内机30的下表面31设置有测量室内的空气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单元5。
在本实施方式1中,左右方向是指分别以吹出口2a~2d为基准相对于空调对象空间水平的方向。另外,上下方向是指分别以吹出口2a~2d为基准与上述水平方向垂直的方向。
如图3所示,室内机30具有上部壳体32a和下部壳体32b。室内机30是能够分离为上部壳体32a和下部壳体32b的结构。在上部壳体32a设置有送风单元8和负载侧热交换器7。在下部壳体32b设置有吸入口3、吹出口2a~2d、左右风向调节部6以及上下风向调节部4a~4d。在下部壳体32b的吸入口3设置有湿度检测单元10。湿度检测单元10测量从室内吸入至吸入口3的空气的湿度。图3所示的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若送风单元8旋转,则将空气从吸入口3向室内机30吸入。吸入至室内机30的空气与在负载侧热交换器7流动的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之后,从吹出口2a~2d返回室内。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机的一个构成例的制冷剂回路图。如图4所示,空调机1具有室外机20和图1~3所示的室内机30。室外机20具有压缩机21、四通阀22、热源侧热交换器23以及膨胀阀24。室内机30除了具有图3所示的负载侧热交换器7和送风单元8之外,还具有图4所示的控制部33。制冷剂回路25是经由制冷剂配管连接有压缩机21、四通阀22、热源侧热交换器23、膨胀阀24以及负载侧热交换器7的结构。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控制部的一个构成例的框图。控制部33具有存储程序的存储器35和按照程序执行处理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36。控制部33经由信号线与温度检测单元5、湿度检测单元10、送风单元8、压缩机21、四通阀22以及膨胀阀24连接。控制部33经由信号线与驱动上下风向调节部4a~4d的驱动部37连接。另外,控制部33经由信号线与驱动多个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驱动部38连接。在图1~图4中省略了图示驱动部37和38。
在此,对上下风向调节部4a~4d和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上下风向调节部的一个构成例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上下风向调节部变更了风向的角度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6和图7中为了简化说明而示意地示出结构。由于上下风向调节部4a~4d是相同的结构,因此使用上下风向调节部4a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上下风向调节部4a具有上下叶片41和轴部42。如图6所示,上下叶片41是长方形的板状部件。上下叶片4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与图1所示的吹出口2a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相等。在上下叶片41中,在与室内相反的一侧的边缘平行地安装有轴部42。轴部42与驱动部37连接。控制部33经由驱动部37使轴部42旋转,从而使上下叶片41的前端沿上下方向摇动。
图7表示从横向观察成为空调对象空间的房间的情况。控制部33经由驱动部37将上下叶片41的前端设定在上下方向的多个位置中的任意位置。在本实施方式1中多个位置是指上侧45、下侧47以及中间46这三个部位。中间46是上侧45与下侧47之间的位置。另外,图7用虚线表示将空调对象空间假想地分割为区域y1~y3这三个区域的状态。图7表示以吹出口2a为基准,在距吹出口2a的距离较长的方向(附图所示的Y轴方向)上依次分配区域y1、y2以及y3的情况。空调对象空间沿附图所示的Y轴方向分割的区域的数量并不限于三个。
在图7中,在上下叶片41处于上侧45的位置的情况下,从吹出口2a流入室内的空气主要沿着图7所示的箭头51流动。在该情况下,空气主要从吹出口2a流入区域y1。另外,在上下叶片41处于中间46的位置的情况下,从吹出口2a流入室内的空气主要沿着图7所示的箭头52流动。在该情况下,空气主要从吹出口2a流入区域y2。在上下叶片41处于中间46的位置的情况下,从吹出口2a流入室内的空气主要沿着图7所示的箭头53流动。在该情况下,空气主要从吹出口2a流入区域y1。这样,控制部33能够以区域y1、y2以及y3的区域为单位设定空气的吹出方向。
在此,以上下叶片41为一片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与上下叶片41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设置有多个上下叶片41。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流入每个区域的空气的密度。对此具体地进行说明。在将空气的吹出方向设定为区域y2的情况下,控制部33将两片上下叶片41中的一方的上下叶片41设定在中间46的位置。而且,控制部33将另一方的上下叶片41设定在阻止从吹出口2a流出的空气流入区域y1的位置。由此,从吹出口2a流入区域y2的空气的密度变高。
图8是表示图3所示的左右风向调节部的一个构成例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左右风向调节部变更了风向的角度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8和图9中为了简化说明示意地示出结构。分别设置于吹出口2a~2d的左右风向调节部6是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此使用设置于吹出口2a的左右风向调节部6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左右风向调节部6具有左右叶片61a、61b和轴部63。左右叶片61a和61b通过铰链62与图1所示的室内机30内的未图示的壳体连接。如图8所示,左右叶片61a和61b是矩形的板状部件。在左右叶片61a和61b,在与室内相反的一侧的前端的上部安装有轴部63。轴部63与驱动部38连接。左右叶片61a和61b通过轴部63连接,因此按照轴部63的动作而联动。控制部33经由驱动部38使轴部63沿左右方向摇动,从而左右叶片61a和61b的前端沿左右方向摇动。图8示出左右叶片为两片的情况,但左右叶片的片数也可以为三片以上。
图9示意地示出从图8所示的左右风向调节部观察空调对象空间的状态。图9用虚线表示以吹出口2a为基准,将空调对象空间在水平方向上假想地分割为区域x1、x2-1、x2-2以及x3这四个区域的状态。在此,以将区域分割为四个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将空调对象空间分割为区域x1、x2以及x3这三个区域。将空调对象空间沿水平方向分割的区域的数量不限于三个或四个。
控制部33经由驱动部38将左右叶片61a和61b的前端设定在左右方向的多个位置中的任一位置。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多个位置设为四种情况。在此参照图9对四个位置中的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这两个部位的情况进行说明,并省略对左侧位置与右侧位置之间的两个部位的中间位置的说明。
在图9中用实线表示左右叶片61a和61b处于左侧位置的情况。在左右叶片61a和61b处于左侧位置的情况下,从吹出口2a流入室内的空气沿着用实线表示的箭头流动。在该情况下,空气主要从吹出口2a流入区域x1。另外,在图9中用虚线表示左右叶片61a和61b处于右侧位置的情况。在左右叶片61a和61b处于右侧位置的情况下,从吹出口2a流入室内的空气沿着用虚线表示的箭头流动。在该情况下,空气主要从吹出口2a流入区域x3。这样,控制部33能够以区域x1、区域x2-1、x2-2以及x3的区域为单位设定空气的吹出方向。
接下来,参照图5对控制部33进行的控制的内容进行说明。控制部33控制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25中循环的制冷循环。控制部33按照空调机1的运转状态,控制四通阀22的流路。具体而言,在空调机1进行制冷运转时,控制部33控制四通阀22的流路,以使从压缩机21排放的制冷剂流入热源侧热交换器23,并使从负载侧热交换器7流出的制冷剂返回压缩机21的吸入口侧。在空调机1进行制热运转时,控制部33控制四通阀22的流路,以使从压缩机21排放的制冷剂流入负载侧热交换器7,并使从热源侧热交换器23流出的制冷剂返回压缩机21的吸入口侧。
控制部33控制压缩机21的运转频率和膨胀阀24的开度,以便从温度检测单元5取得的测量值进入对设定温度规定的范围。控制部33控制压缩机21的运转频率和膨胀阀24的开度,以便从湿度检测单元10取得的测量值进入对设定湿度规定的范围。
另外,控制部33控制上下风向调节部4a~4d和多个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风向的角度。控制部33的存储器35按照每个吹出口2a~2d,存储表示将空调对象空间假想地分割而成的多个区域的图的区域图。区域图的一个例子是组合了图7所示的区域y1~y3和图9所示的区域x1~x3的图。若对于上下风向和左右风向设定自动运转,则控制部33控制上下风向调节部4a~4d和多个左右风向调节部6,并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各自的角度连续变化,以便在区域单位中切换空气的吹出方向。
另外,参照图1~图5以控制部33设置于室内机3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控制部33也可以设置于室外机20。以膨胀阀24设置于室外机2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膨胀阀24也可以设置于室内机3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以控制部33进行四个吹出口2a~2d的风向控制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成为风向控制的对象的吹出口也可以是一个。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为了简化说明,在此以与吹出口2a对置的空调对象空间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0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进行的风向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10所示,空调对象空间由图7所示的区域y1~y3和图9所示的区域x1~x3组合而成,并分割为十二个区域。图10是吹出口2a中的空调对象空间的区域图的一个例子。图10所示的十二个区域沿以吹出口2a为基准而距离增大的方向、和以吹出口2a为基准水平的方向分割而形成。将图9所示的区域名称与图7所示的区域名称组合,从而将图10所示的各区域的坐标表示为(x,y)。若举出具体例子,则在上下叶片41为上侧45,左右叶片61a和61b为左侧的情况下,空气的吹出方向的区域坐标成为(x1,y3)。
控制部33的存储器35针对吹出口2a~2d分别存储图10所示的各区域的坐标、和上下风向调节部4a及左右风向调节部6各自的控制内容。控制内容是指上下叶片41的角度和左右叶片61a、61b的角度的信息。若对于上下风向和左右风向设定自动运转,则控制部33联动地控制上下风向调节部4a和左右风向调节部6,以便对于图10所示的多个区域,以多个区域为单位切换空气的吹出方向。作为自动运转的设定方法的一个例子,存在使用者操作未图示的遥控器来向控制部33输入指示自动运转这一主旨的方法。以下,将以区域为单位切换空气的吹出方向的运转称为摆动运转。
图10的箭头表示本实施方式1中的风向切换的一个例子。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风向控制的过程的图。图11的上层表示上下风向调节部的上下叶片41的位置的次序,图11的下层表示左右风向调节部的左右叶片61a和61b的位置的次序。在图11的上层,对于上下叶片41的位置,上侧45表示为U,下侧47表示为D,中间46表示为M。在图11的下层,对于左右叶片61a和61b的位置,左侧表示为L,右侧表示为R。在左右叶片61a和61b位于中间的情况下,在图11的下层中,将吹出方向的区域x2-1和x2-2合并,并将其位置表示为M。
若控制部33根据图11所示的过程进行使上下风向调节部4a和左右风向调节部6同步联动的一系列控制,则在空调对象空间中,空气的吹出方向按照图10所示的箭头的顺序进行切换。从图11所示的过程的左端到右端是一系列的控制。控制部33以一定的周期进行一系列的控制。在一个周期中,空气的吹出方向按照图10所示的箭头55→56→57→58的顺序进行切换。若参照图10,则在一个周期中,空气的吹出方向的轨迹相对于空调对象空间描绘8字形。
控制部33使上下风向调节部4a和左右风向调节部6各自的角度连续变化,以使空气的吹出方向的轨迹相对于多个区域描绘8字形。在该情况下,作为空调对象空间,不仅在一个吹出口2a产生的气流到达的多个区域被全部网罗,而且能够缩短风吹到一个区域的时间。其结果,能够提供降低了温度不均的空调对象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若输入自动运转的指示,则控制部33进行上述风向控制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1的风向控制开始的契机并不限于使用者输入的情况。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空调机1的运转状态为制冷运转的情况下,若温度检测单元5测量的温度未进入对设定温度规定的范围,则控制部33开始上述的风向控制。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空调机1的运转状态为制冷运转的情况下,若湿度检测单元10测量的湿度未进入对设定湿度规定的范围,则控制部33开始上述的风向控制。
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的室内机30针对空调对象空间控制上下风向调节部4a和左右风向调节部6并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各自的角度连续变化,以便以多个区域为单位切换空气的吹出方向。
根据本实施方式1,针对被分割为多个区域的空调对象空间,室内机30使上下风向和左右风向连续变化,并以多个区域为单位切换空气的吹出方向,因此能够对空调对象空间均匀地进行空气调节。其结果,在空调对象空间中抑制温度不均,从而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由于在整个空调对象空间中风量变得更均匀,因此使用者感到不舒适的吹风感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果控制部33对四个吹出口2a~2d中的上下风向调节部4a~4d和左右风向调节部6进行上述的控制,则能够对整个房间均匀地进行空气调节。抑制房间整体的温度不均,无论在房间的何处,使用者感到不舒适的吹风感都会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形成有将空调对象空间沿以吹出口2a为基准而距离增大的方向、和相对于吹出口2a水平的方向分割而成的多个区域。不仅根据水平方向,而且根据距吹出口2a的距离,将空调对象空间分割成多个区域。因此通过控制部33进行以区域为单位切换空气的吹出方向的控制,从而能够实现更细致的空气调节。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通过使上下风向调节部4a~4d和多个左右风向调节部6联动,来消除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不均并降低使用者的吹风感。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提供在制热运转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温度不均的空调对象空间。
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结构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空调机1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省略对结构的说明。有时在制热运转时,从空调机1的室内机30排出的温热空气容易停留在天花板面,从而成为头热脚冷。作为防止这样的状态的方法的一个例子,对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此,以在吹出口2a的风向控制的情况对空调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进行的风向控制的过程的图。图12的上层表示上下风向调节部的上下叶片41的位置的次序,图12的下层表示左右风向调节部的左右叶片61a和61b的位置的次序。
在图12的上层所示的过程中,如虚线框所示,存在上下叶片41的位置变为下侧47的比例较高的区域。另一方面,如图12的下层所示,左右叶片61a和61b进行摆动运转,上述摆动运转针对以吹出口2a为基准沿水平方向分割出的多个区域,以区域为单位切换空气的吹出方向。若比较图12的上层的虚线框与图12的下层,则在左右叶片61a和61将空气的吹出方向朝向中间M的区域x2后,上下叶片41的位置变为下侧47。
如参照图12说明的那样,在进行制热运转时,在使左右风向调节部6进行摆动运转的状态下,控制部33针对上下风向调节部4a进行增加空气的吹出方向朝向下侧47的时间的比例的控制。在图12所示的过程中,在左右风向调节部6位于中间时,控制部33控制上下风向调节部4a以使空气的吹出方向变为下侧。
控制部33在使左右风向位于中间后进行使上下风向朝向下侧的控制,由此暖空气容易到达处于室内的使用者的脚下,从而能够降低室内的上下方向的温度不均。在空调机1进行制热运转时,使空气的吹出方向沿左右方向摆动,并在上下方向上增加朝向下方的时间的比例,由此能够防止天花板侧的热滞留,从而对整个房间均匀地进行空气调节。此外,如果控制部33控制为在使左右风向位于中间后风量变为最大,则能够期望降低室内的上下方向的温度不均的效果增大。
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的室内机30在制热运转时在针对以吹出口2a为基准的区域y1~y3切换空气的吹出方向的整体时间中,使区域y1的时间的比例大于其他区域y2和y3的时间的比例。
根据本实施方式2,空调机1在制热运转时,对于空气的吹出方向,通过进行增加上下方向的下侧的比例并在左右方向上摆动的控制,从而能够针对空调对象空间均匀地进行空气调节。其结果,在空调对象空间中,能够改善上下方向的温度不均,兼得舒适性和节能性。空调机1通过分别对四个吹出口2a~2d进行与上述控制相同的控制,从而能够对房间均匀地进行空气调节。其结果,能够降低室内的上下方向的温度不均,兼得舒适性和节能性。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1和2的空调机通过使上下风向调节部4a~4d和多个左右风向调节部6联动,来降低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不均,从而实现使用者的舒适性的提高。本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具有检测在空调对象空间中人所处的位置的人体位置检测单元,并进行向人自动吹风的控制。根据人的不同,体感温度存在差异,因此本实施方式3适用于需要从空调机吹风的人。
对本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3中,省略对与实施方式1和2相同的结构的详细的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和2不同的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3是从下表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时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空调机中,将空调对象空间分割为多个区域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在室内机30a的下表面31设置有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1。在图13所示的室内机30a中,在下表面31,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1设置于温度检测单元5的对角的位置。设置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1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图13所示的位置。控制部33通过信号线与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1连接。在本实施方式3中,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1为红外线传感器。
如图14所示,将室内机30a的吹出口2a~2d各自的空调对象空间分割为九个区域。图14所示的虚线框表示吹出口2c处的空调对象空间的九个区域。将室内机30a的整个空调对象空间分割为9×4=36个区域。控制部33的存储器35存储图14所示的区域图。
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1在用距设定于室内机30a的基准位置的距离和方位角确定的每个位置测量辐射温度。具有用距基准位置的距离和方位角确定的位置的间隔越小、测量精度越高的优点,但也存在测量所需的时间变长的缺点。在本实施方式1中,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1在图14所示的每个区域测量多个部位的辐射温度。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将测量区域设为区域单位,能够抑制测量所需的时间变长的情况。另外,通过在各区域进行多个部位测量,从而防止测量精度变差。
作为辐射温度的测量方法的一个例子,对吹出口2c处的空调对象空间的情况进行说明。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1对于区域x1,按照(x1,y1)→(x1,y2)→(x1,y3)的顺序对各区域中的多个部位的辐射温度进行测量。接着,与区域x1相同,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1按照区域x2→区域x3的顺序对各区域中的多个部位的辐射温度进行测量。
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1若从控制部33接收启动的指示,则在三十六个区域单位中测量多个部位的辐射温度。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1将使测量对象的区域、和在测量对象的区域中所测量的多个部位的辐射温度的信息组合而成的辐射温度数据向控制部33输出。
控制部33若从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1接收辐射温度数据,则对辐射温度数据与图14所示的区域图进行对比,生成表示以区域为单位是否有人的人体位置分布。控制部33参照生成的人体位置分布,使上下风向调节部4a~4d和多个左右风向调节部6联动并进行控制,以使在多个区域中的人体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到有人的区域单位中切换空气的吹出方向。
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1设置于室内机30a的下表面31的角部,但是如图14所示,控制部33从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1接收的辐射温度数据的各区域的位置被修正为以室内机30a的中心为基准的位置。对各区域中是否有人的判定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控制部33计算辐射温度数据所包含的多个辐射温度的平均值,如果平均值为阈值以上,则判定对象的区域判定为有人,如果平均值小于阈值,则判定对象的区域判定为无人。该阈值是成为表示辐射温度的测量值是否为由从人体释放的辐射热引起的温度的基准的值。该阈值储存于存储器35。以下在多个区域中将有人的区域称为有人区域,将没有人的区域称为无人区域。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进行的风向控制的过程的流程图。图16~图1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空调对象空间中有人区域不同的情况的例子的图。在图16~图18中,用圆圈表示人的位置。在图16~图18中,为了简化说明而省略了将区域划分为y1~y3的情况。
如图15所示,若输入对上下风向和左右风向设定自动运转这一主旨的指示(步骤S101),则控制部33启动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1(步骤S102)。若控制部33从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1收集各区域的辐射温度数据,则针对吹出口2a~2d各自的空调对象空间生成人体位置分布(步骤S103)。在步骤S104~步骤S109中,控制部33对每个吹出口2a~2d进行步骤S105的判定,并根据判定结果,进行步骤S106~步骤S108中的任一处理。参照图16~图18对吹出口2c的情况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在多个区域中有人区域为一个的情况下的图。在图16所示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105的结果,控制部33进入步骤S106的处理。控制部33使上下风向调节部4c的风向摆动,使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风向朝向有人区域x1(步骤S106)。在步骤S106中,也可以构成为:即使针对图14所示的y1~y3的区域,在以区域为单位控制空气的吹出方向的情况下,控制部33也将上下风向调节部4c的风向固定在有人区域。在该情况下,在空气的吹出方向中,将左右方向固定在有人区域x1,将上下方向在有人区域摆动或固定,由此能够自动地向人吹风。
图1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在多个区域中有人区域为两个的情况下的图。在图17所示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105的结果,控制部33进入步骤S107的处理。控制部33使上下风向调节部4c的风向摆动,使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风向在有人区域x1与x2之间摆动(步骤S107)。在步骤S107中也可以构成为:即使针对y1~y3的区域,在以区域为单位控制空气的吹出方向的情况下,控制部33也将上下风向调节部4c的风向固定在有人区域。在该情况下,在空气的吹出方向中,使左右方向在有人区域x1和x2摆动,并使上下方向在有人区域摆动或固定,由此能够自动地向人吹风。
图1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将无人区域夹在有人的两个区域之间的情况下的图。在图18所示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105的结果,控制部33进入步骤S107的处理。控制部33使上下风向调节部4c的风向摆动,使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风向在有人区域x1与x3之间摆动(步骤S107)。在步骤S107中也可以构成为:即使针对y1~y3的区域,在以区域为单位控制空气的吹出方向的情况下,控制部33也将上下风向调节部4c的风向固定在有人区域。在该情况下,在空气的吹出方向中,使左右方向在有人区域x1~x3摆动,并使上下方向在有人区域摆动或固定,从而能够自动地向人吹风。
在图15所示的步骤S105的判定中,在未检测到有人区域的情况下,控制部33固定上下风向调节部4c的风向,并使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风向摆动(步骤S108)。对尽管在空调对象空间未检测出有人区域,但控制部33还使左右风向调节部6摆动运转的理由进行说明。通过预先使吹出口2c的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均匀,从而在使用者从其他吹出口2a、2b或2d的空调对象空间移动到吹出口2c的空调对象空间后,不会使使用者感到不舒适。
另外,在步骤S108中也可以构成为:控制部33在固定上下风向调节部4c的风向时,固定在与同吹出口2c相邻的吹出口2a和2d中的任意一个吹出口中的上下风向调节部相同的方向。在该情况下,在吹出口2a和2d中的任意一个吹出口的空调对象空间中存在使用者的情况下,在以室内机30a为圆的中心的同心圆的带状区域中温度的均匀性提高。例如,在吹出口2a的空调对象空间的区域y2中存在使用者的情况下,吹出口2a和2c各自的空调对象空间的区域y2的温度的均匀性提高。
在图15所示的过程中,若控制部33针对吹出口2a~2d的所有的吹出口的空调对象空间,进行在有人区域单位中切换空气的吹出方向的控制(步骤S109),则返回步骤S102。通过控制部33以一定的周期反复进行步骤S102~S109,因此即使使用者在室内移动,也能够持续进行将空气的吹出方向切换到使用者移动的目的地的区域的控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以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1将使测量对象的区域、和在测量对象的区域中所测量的多个部位的辐射温度的信息组合而成的辐射温度数据向控制部33输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代替辐射温度而为是否有人的信息。在该情况下,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1将使测量对象的区域、和测量对象的区域是否有人的信息组合而成的人体有无数据向控制部33输出。控制部33若从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1接收人体有无数据,则将人体有无数据与区域图进行对比,生成表示以区域为单位是否有人的人体位置分布即可。
对于本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1的室内机30a来说,控制部33使上下风向调节部4a~4d和左右风向调节部6联动,并将空气的吹出方向朝向空调对象空间的多个区域中的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1检测出有人的区域。
根据本实施方式3,控制部33从空调对象空间的多个区域中确定有人区域,针对有人区域进行上下风向和左右风向的联动控制,由此能够自动地将风吹到有人的区域。其结果,能够自动地进行对人的吹风。另外,对于要求来自空调机的吹风的人提高舒适性。通过不向没有人的区域吹风,从而提高节能性。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在上下风向调节部4a~4d和多个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联动控制的基础上,还进行确定人体的位置并自动地对人吹风的控制。本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自动地控制风向,以使风不吹向处于空调对象空间的人。由于根据人的不同,体感温度存在差异,因此本实施方式4适用于对风直接从空调吹来感到不舒适的人。
本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与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空调机相比,仅控制方法不同,因此省略对本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的结构的说明。
对本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进行的风向控制的过程的流程图。图20~图2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的空调对象空间中有人区域不同的情况的例子的图。在图20~图22中,用圆圈表示人的位置。在图20~图22中,为了简化说明而省略了将区域划分为y1~y3的情况。此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在图19所示的过程中,步骤S101~步骤S105与参照图15说明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图19所示的步骤S103中,控制部33针对吹出口2a~2d各自的空调对象空间生成人体位置分布。接着,控制部33对每个吹出口2a~2d进行步骤S105的判定,并根据判定结果进行步骤S111~步骤S113中的任一处理。参照图20~图22主要对吹出口2c的情况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2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在多个区域中有人区域为一个的情况下的图。在图20所示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105的结果,控制部33进入步骤S111的处理。控制部33使上下风向调节部4c的风向固定在上侧或无人区域,并使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风向朝向无人区域(步骤S111)。
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表示控制部33使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风向朝向无人区域x2和x3中的无人区域x3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在成为空气的吹出方向的区域x3与有人区域x1之间存在无人区域x2,因此将空气送出至远离有人区域x1的区域x3。其结果,能够进一步降低处于区域x1的使用者的吹风感。
这样,在空气的吹出方向中,将左右方向固定在无人区域x3,并固定上下方向,由此能够使风自动地不吹向使用者。即使对于步骤S105的判定结果为有人区域的数量为多个且有无人区域的情况,控制部33也使上下风向调节部4c的风向固定在上侧或无人区域,并使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风向朝向无人区域(步骤S112)。在该情况下能够获得与步骤S111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控制部33在进行吹出口2c的风向控制时,也可以参照与吹出口2c相邻的吹出口2a和2d各自的空调对象空间中的有人区域。参照图21对该情况进行说明。图21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对于三个吹出口的每一个汇总示出了多个区域有无有人区域的图。在图19所示的步骤S103中,控制部33生成吹出口2a~2d的人体位置分布并存储于存储器35。此时的人体位置分布为图21。但在图21中省略了图示吹出口2b的人体位置分布。
图21表示对于吹出口2a的空调对象空间,区域x3是有人区域,区域x1和x2是无人区域。另外,图21表示对于吹出口2c的空调对象空间,区域x2是有人区域,区域x1和x3是无人区域。图21表示对于吹出口2d的空调对象空间,区域x2是有人区域,区域x1和x3是无人区域。
对于吹出口2c,若步骤S105的判定结果是判定为有人区域为一个,则控制部33使上下风向调节部4c的风向固定在上侧或无人区域,并使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风向朝向无人区域(步骤S111)。在步骤S111中,控制部33在使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风向朝向无人区域时,可以考虑选择区域x1和x3中的任一个。此时,控制部33通过参照图21所示的人体位置分布,可知吹出口2a的区域x3为有人区域,与此相对地吹出口2d的区域x1为无人区域。在吹出口2c的有人区域x2与吹出口2a的有人区域x3之间只有一个无人区域,但在吹出口2c的有人区域x2与吹出口2d的有人区域x2之间有两个无人区域。在该情况下,控制部33在区域x1和x3中选择区域x3作为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风向目的地。
这样,控制部33在进行吹出口2c的风向控制时,不仅基于吹出口2c的人体位置分布,还基于相邻的吹出口2a和2d的人体位置分布,将有人的比例最低的区域选择为空气的吹出方向。其结果,从室内机30向有人的比例最低的区域送出空气,从而能够抑制风直接吹向使用者。
图2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在多个区域中没有无人区域的情况下的图。在图19所示的步骤S105中,若判定为无人区域为零,则控制部33进入步骤S113的处理。控制部33使上下风向调节部4c的风向固定在上侧,并使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风向摆动(步骤S113)。图22表示控制部33使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风向在区域x1~x3之间摆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上下风向调节部4c的风向为上侧,因此从吹出口2c送出的空气如在天花板爬行那样流动,因此能够抑制风直接吹向使用者。另外,由于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风向摆动,因此分散空气的流动,从而能够防止风集中吹向一个区域。
如参照图20~图22说明的那样,控制部33将上下风向调节部4c的风向固定在上侧或无人区域,并将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风向朝向远离有人区域的无人区域,由此能够抑制风吹向使用者。
对于本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1的室内机30a来说,控制部33使上下风向调节部4a~4d和左右风向调节部6联动,并使空气的吹出方向朝向空调对象空间的多个区域中的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1检测出无人的区域。
根据本实施方式4,控制部33从空调对象空间的多个区域中确定无人区域,针对无人区域进行上下风向和左右风向的联动控制,由此能够自动地使风吹向没有人的区域。其结果,使得能够自动地不对人直接地进行吹风。另外,对于对风直接从空调机吹来感到不舒适的人来说,吹风感降低,舒适性提高。
实施方式5
实施方式3和4的空调机在进行上下风向调节部4a~4d和多个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联动控制的基础上,还进行确定人体的位置,使风吹向人,或者使风不吹向人的控制。本实施方式5的空调机自动地检测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不均,并提供温度均匀且没有温度不均的空调空间。
对本实施方式5的空调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5中省略对与实施方式1~3相同的结构的详细的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3不同的方面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23是从下表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时的俯视图。如图23所示,在室内机30b的下表面31设置有辐射温度检测单元12。在图23所示的室内机30b中,在下表面31,辐射温度检测单元12设置于温度检测单元5的对角的位置。设置辐射温度检测单元12的位置并不局限于图13所示的位置。控制部33通过信号线与辐射温度检测单元12连接。在本实施方式5中,辐射温度检测单元12为红外线传感器。
即使对于本实施方式5的室内机30b,也如参照图14说明的那样,将吹出口2a~2d的各自的空调对象空间分割为九个区域。辐射温度检测单元12在由距设定于室内机30b的基准位置的距离和方位角所确定的每个位置测量地板的辐射温度。在本实施方式5中,辐射温度检测单元12在图14所示的每个区域测量多个部位的辐射温度。辐射温度检测单元12若从控制部33接收启动的指示,则在三十六个区域单位中测量多个部位的辐射温度。辐射温度检测单元12将使测量对象的区域、和在测量对象的区域中所测量的多个部位的辐射温度的信息组合而成的辐射温度数据向控制部33输出。
控制部33若从辐射温度检测单元12接收辐射温度数据,则对比辐射温度数据和图14所示的区域图,对每个区域计算辐射温度数据所包括的多个辐射温度的平均值。对于各区域的辐射温度,控制部33将计算出的平均值设为该区域的地板温度。控制部33将各区域的地板温度记述在图14所示的区域图中,从而生成地板温度分布。
在空调机1的运转状态为制热运转的情况下,控制部33参照地板温度分布,使上下风向调节部4a~4d和多个左右风向调节部6联动并进行控制,以使空气的吹出方向朝向多个区域中的地板温度最低的区域。另外,在空调机1的运转状态为制冷运转的情况下,控制部33参照地板温度分布,使上下风向调节部4a~4d和多个左右风向调节部6联动并进行控制,以使空气的吹出方向朝向多个区域中的地板温度最高的区域。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5的空调机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进行的风向控制的过程的流程图。图2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在多个区域中存在与其他区域的地板温度相比地板温度较低的区域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在多个区域中存在与其他区域的地板温度相比地板温度较高的区域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25和图26中为了简化说明而省略了将区域划分为y1~y3的情况。
如图24所示,若输入对上下风向和左右风向设定自动运转这一主旨的指示(步骤S101),则控制部33启动辐射温度检测单元12(步骤S121)。控制部33若从辐射温度检测单元12收集各区域的辐射温度数据,则针对吹出口2a~2d的各自的空调对象空间,生成地板温度分布(步骤S122)。在步骤S123~步骤S126中,控制部33对每个吹出口2a~2d进行步骤S124的判定,并根据判定结果,进行步骤S125和步骤S126中的任一处理。
首先,参照图25说明在空调机1的运转状态为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室内机30b对吹出口2c进行的风向控制。根据图24所示的步骤S124的判定,若判定为空调机1的运转状态为制热运转,则控制部33进入步骤S125。在步骤S125中,控制部33参照地板温度分布,使上下风向调节部4c和左右风向调节部6联动并进行控制,以使空气的吹出方向朝向多个区域中地板温度最低的区域。图25表示用点图案示出的区域x1与其他区域x2和x3相比温度较低。
在图25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在步骤S125中,控制部33使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风向朝向区域x1,并使上下风向调节部4c的风向摆动。在步骤S125中,也可以构成为:即使对于图14所示的y1~y3的区域,当以区域为单位控制空气的吹出方向的情况下,控制部33也将上下风向调节部4c的风向固定在地板温度低的区域。
在空调机1的运转状态为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在空气的吹出方向中,将左右方向固定在地板温度最低的区域x1,并将上下方向在多个区域摆动或者固定在地板温度最低的区域。其结果,能够使暖热空气优先吹向地板温度最低的区域。
接下来,参照图26说明在空调机1的运转状态为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室内机30b对吹出口2a和2c进行的风向控制。在图24所示的过程中,在吹出口2a的情况下(步骤S123),根据步骤S124的判定,若判定为空调机1的运转状态为制冷运转,则控制部33进入步骤S126。在步骤S126中,控制部33参照地板温度分布,使上下风向调节部4a和左右风向调节部6联动并进行控制,以使空气的吹出方向朝向多个区域中的地板温度最高的区域。图26表示在吹出口2a的多个区域中,用点图案表示的区域x3与其他区域x1和x2相比温度较高。
在图26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在步骤S126中,控制部33使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风向朝向区域x3,并使上下风向调节部4a的风向摆动。在步骤S126中,也可以构成为:即使对于图14所示的y1~y3的区域,当以区域为单位控制空气的吹出方向的情况下,控制部33也将上下风向调节部4a的风向固定在地板温度高的区域。
接着,在图24所示的步骤S123中,对吹出口2c的情况下的风向控制进行说明。图26表示在吹出口2c的多个区域中,用点图案表示的区域x1与其他区域x2和x3相比温度较高。在步骤S126中,控制部33使左右风向调节部6的风向朝向区域x3,并使上下风向调节部4c的风向摆动。在步骤S126中,也可以构成为:即使对于图14所示的y1~y3的区域,当以区域为单位控制空气的吹出方向的情况下,控制部33也将上下风向调节部4a的风向固定在地板温度高的区域。
在空调机1的运转状态为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在空气的吹出方向中,将左右方向固定在地板温度最高的区域,并使上下方向在多个区域摆动或者固定在地板温度最高的区域。其结果,能够使冷空气优先吹向地板温度最高的区域。这样,无论空调机1的运转状态为制热运转和制冷运转中的哪一种情况,都能够自动地对存在温度不均的部位集中地进行空气调节。
对于本实施方式5的空调机1的室内机30b来说,控制部33在制冷运转时,使空气的吹出方向朝向多个地板温度中的地板温度最高的区域,在制热运转时,使空气的吹出方向朝向多个地板温度中的地板温度最低的区域。
根据本实施方式5,控制部33检测空调对象空间的多个区域的地板温度的温度不均,并联动地控制上下风向和左右风向,以使空气的吹出方向朝向地板温度相对最不同的区域。因此,在空调对象空间中,能够更快地降低温度不均,从而使温度变得均匀。另外,空调机1通过分别对四个吹出口2a~2d进行与上述控制相同的控制,从而能够更快地使房间整体的温度变得均匀。并且,空调机1能够缩短使制热能力或制冷能力提高的时间,并能够兼得节能性。
上述的实施方式1~5的空调机的结构和动作是一个例子,也可以组合这些实施方式的结构和动作。
附图标记说明
1…空调机;2a~2d…吹出口;3…吸入口;4a~4d…上下风向调节部;5…温度检测单元;6…左右风向调节部;7…负载侧热交换器;8…送风单元;10…湿度检测单元;11…人体位置检测单元;12…辐射温度检测单元;20…室外机;21…压缩机;22…四通阀;23…热源侧热交换器;24…膨胀阀;25…制冷剂回路;30、30a、30b…室内机;31…下表面;32a…上部壳体;32b…下部壳体;33…控制部;35…存储器;36…CPU;37、38…驱动部;41…上下叶片;42…轴部;45…上侧;46…中间;47…下侧;51~53、55~58…箭头;61a、61b…左右叶片;62…铰链;63…轴部。

Claims (7)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送风单元,其将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吹出口向空调对象空间送出;
上下风向调节部,其设置于所述吹出口,对从所述吹出口送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在上下方向的角度进行调整;
左右风向调节部,其设置于所述吹出口,对从所述吹出口送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在左右方向的角度进行调整;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上下风向调节部和所述左右风向调节部各自的角度,
所述控制部针对被分割为多个区域的所述空调对象空间控制所述上下风向调节部和所述左右风向调节部,使所述上下方向和所述左右方向各自的角度连续变化,以便以所述多个区域为单位切换空气的吹出方向,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上下风向调节部和所述左右风向调节部联动并进行控制,以使空气的吹出方向的轨迹相对于所述多个区域描绘8字形。
2.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送风单元,其将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吹出口向空调对象空间送出;
上下风向调节部,其设置于所述吹出口,对从所述吹出口送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在上下方向的角度进行调整;
左右风向调节部,其设置于所述吹出口,对从所述吹出口送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在左右方向的角度进行调整;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上下风向调节部和所述左右风向调节部各自的角度;
人体位置检测单元,其以在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分割出的多个区域为单位检测是否有人;以及
温度检测单元,其测量从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吸入的空气的温度,
所述控制部针对所述空调对象空间控制所述上下风向调节部和所述左右风向调节部,使所述上下方向和所述左右方向各自的角度连续变化,以便以所述多个区域为单位切换空气的吹出方向,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上下风向调节部和所述左右风向调节部联动,使空气的吹出方向朝向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所述人体位置检测单元检测为无人的区域,
在进行制冷运转时,在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测量的温度未进入对设定温度规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上下风向调节部和所述左右风向调节部各自的角度。
3.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送风单元,其将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吹出口向空调对象空间送出;
上下风向调节部,其设置于所述吹出口,对从所述吹出口送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在上下方向的角度进行调整;
左右风向调节部,其设置于所述吹出口,对从所述吹出口送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在左右方向的角度进行调整;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上下风向调节部和所述左右风向调节部各自的角度;以及
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分割出的多个区域是沿以所述吹出口为基准而距离增大的方向、和相对于该基准水平的方向分割而构成的,
所述控制部针对所述空调对象空间控制所述上下风向调节部和所述左右风向调节部,使所述上下方向和所述左右方向各自的角度连续变化,以便以所述多个区域为单位切换空气的吹出方向,
在进行制热运转时,所述控制部对于沿以所述吹出口为基准而距离增大的方向分割出的多个区域,在以区域为单位切换空气的吹出方向的整体的时间中,使该距离离所述基准最近的区域的时间的比例大于其他区域的时间的比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以所述多个区域为单位检测是否有人的人体位置检测单元,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上下风向调节部和所述左右风向调节部联动,使空气的吹出方向朝向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所述人体位置检测单元检测为有人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测量从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吸入的空气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单元,
在进行制冷运转时,在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测量的温度未进入对设定温度规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上下风向调节部和所述左右风向调节部各自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区域是沿以所述吹出口为基准而距离增大的方向、和相对于该基准水平的方向分割而构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检测从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吸入的空气的湿度的湿度检测单元,
在进行制冷运转时,在所述湿度检测单元测量的湿度未进入对设定湿度规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上下风向调节部和所述左右风向调节部各自的角度。
CN201780091134.0A 2017-06-15 2017-06-15 空调机的室内机 Active CN1107096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22081 WO2018229923A1 (ja) 2017-06-15 2017-06-15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9645A CN110709645A (zh) 2020-01-17
CN110709645B true CN110709645B (zh) 2021-03-23

Family

ID=64660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1134.0A Active CN110709645B (zh) 2017-06-15 2017-06-15 空调机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12866B2 (zh)
EP (1) EP3450868B1 (zh)
JP (1) JPWO2018229923A1 (zh)
CN (1) CN110709645B (zh)
WO (1) WO20182299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9179B (zh) * 2019-11-11 2022-03-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2611093B (zh) * 2020-12-18 2022-04-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3007801B (zh) * 2021-03-15 2022-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系统
CN113531811B (zh) * 2021-07-09 2022-11-1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KR20230015147A (ko) * 2021-07-22 2023-01-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KR20230038970A (ko) * 2021-09-13 2023-03-21 주식회사 엠아이디자인 송풍기
CN114963444B (zh) * 2022-05-17 2023-05-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43449A (ja) * 1986-12-06 1988-06-15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89024A (zh) * 1992-12-28 1994-07-06 新典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依人体位置适应控制的送风装置
CN101403512A (zh) * 2007-10-05 2009-04-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空调机的风向控制方法以及致动器的控制方法
WO2017022114A1 (ja) * 2015-08-06 2017-02-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87553A (ja) 1989-01-13 1990-07-23 Sharp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2513064B2 (ja) * 1989-04-27 1996-07-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H086186Y2 (ja) 1990-02-13 1996-02-2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227611B2 (ja) * 1991-10-23 2001-11-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JP2957378B2 (ja) 1993-05-18 1999-10-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4178572B2 (ja) 1997-12-15 2008-11-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807305B2 (ja) 2001-12-28 2006-08-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487809B2 (ja) * 2005-01-12 2010-06-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7024453A (ja) 2005-07-21 2007-02-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5009049B2 (ja) * 2007-05-23 2012-08-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123680B2 (ja) * 2008-01-31 2013-01-2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エリア空調方法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2010210132A (ja) 2009-03-10 2010-09-24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11099609A (ja) * 2009-11-05 2011-05-19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6368571B2 (ja) * 2014-07-17 2018-08-01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987882B2 (ja) * 2014-09-30 2016-09-0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6767688B2 (ja) * 2015-05-20 2020-10-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室内空調システム
JP2017058062A (ja) * 2015-09-16 2017-03-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102600975B1 (ko) * 2016-12-21 2023-11-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43449A (ja) * 1986-12-06 1988-06-15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89024A (zh) * 1992-12-28 1994-07-06 新典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依人体位置适应控制的送风装置
CN101403512A (zh) * 2007-10-05 2009-04-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空调机的风向控制方法以及致动器的控制方法
WO2017022114A1 (ja) * 2015-08-06 2017-02-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50868A1 (en) 2019-03-06
CN110709645A (zh) 2020-01-17
EP3450868A4 (en) 2019-06-26
JPWO2018229923A1 (ja) 2019-12-26
US20200363091A1 (en) 2020-11-19
WO2018229923A1 (ja) 2018-12-20
EP3450868B1 (en) 2020-09-16
US11512866B2 (en) 2022-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09645B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US11473805B2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JP4478099B2 (ja) 空気調和機
US10274220B2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107576021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JP4478082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JP680899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5987882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KR20140132854A (ko) 공기조화장치
KR100443479B1 (ko) 공기조화기
JP7163662B2 (ja)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7206684B2 (ja)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KR100504587B1 (ko) 공기조화기
KR20200136706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동작방법
AU2020348064B2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JP7439426B2 (ja)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
WO2022157966A1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US11060753B2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JP2013050249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2024054733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7209485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AU2020349932A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JP2020125881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2023105865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2000291993A (ja) 天井カセット形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