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07097A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07097A
CN110707097A CN201910899031.8A CN201910899031A CN110707097A CN 110707097 A CN110707097 A CN 110707097A CN 201910899031 A CN201910899031 A CN 201910899031A CN 110707097 A CN110707097 A CN 1107070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port
display
display module
driving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90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07097B (zh
Inventor
金慧俊
王听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9903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070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07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7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07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70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01L27/124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for preventing breakage, peeling or short circui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00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i.e. testing of parts without further processing to modify the parts as such;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1L22/30Structural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 H01L22/32Additional lead-in metallisation on a device or substrate, e.g. additional pads or pad portions, lines in the scribe line, sacrificed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8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atteries
    • H01L23/60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ostatic charges or discharges, e.g. Faraday shie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显示面板、驱动芯片和柔性电路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绑定区设有第一传输端口和与第一传输端口电连接的传输走线,传输走线接地;沿第一方向,第一传输端口位于驱动芯片的至少一侧;沿第二方向,传输走线位于驱动芯片远离显示区的一侧;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当将柔性电路板绑定在衬底基板上后,第一传输端口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从而使传输走线接地,因此可以使驱动芯片下方的静电通过传输走线导出,避免在进行信赖性测试或在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对显示面板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显示装置。因此,对显示装置的静电防护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的全面屏显示面板,为了增加屏占比,边框越做越窄,因此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设置静电防护结构。而在显示面板制造或者使用过程中,均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静电电流,使显示面板受到外部或内部静电袭击,导致显示面板损坏或造成显示不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在绑定区设置相互电连接的第一传输端口和传输走线,且柔性电路板绑定在衬底基板上后,第一传输端口与柔性电路板的接地端连接,从而使传输走线接地,因此可以使驱动芯片下方的静电通过传输走线导出,避免在进行信赖性测试或在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对显示面板造成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驱动芯片和柔性电路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所述绑定区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绑定区用于绑定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包括输入引脚;
所述绑定区包括绑定引脚,所述绑定引脚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驱动芯片的两侧;所述绑定引脚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绑定引脚还与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入引脚电连接;
所述绑定区设有第一传输端口和与所述第一传输端口电连接的传输走线,所述传输走线接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传输端口位于所述驱动芯片的至少一侧;沿第二方向,所述传输走线位于所述驱动芯片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当将所述柔性电路板绑定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后,所述第一传输端口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在绑定区设置相互电连接的第一传输端口和传输走线,且柔性电路板绑定在衬底基板上后,第一传输端口与柔性电路板的接地端连接,从而使传输走线接地,因此可以使驱动芯片下方的静电通过传输走线导出,避免在进行信赖性测试或在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对显示面板造成影响。
(2)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将绑定引脚合理的设置在驱动芯片的左右两侧,可以充分利用显示面板边框上的空间,而且可以减小甚至省掉绑定引脚设置在驱动芯片下方时对下边框的占用面积,有利于实现窄台阶和窄边框的设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所提供的阵列基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中绑定区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绑定区的另一种结构放大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绑定区的又一种结构放大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绑定区的再一种结构放大图;
图7所示为图6所示显示模组沿BB’的一种截面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对位标记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传输走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其中,各实施例之间的相同之处不再一一赘述。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所提供的阵列基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1,阵列基板100包括基板10,基板10上设置有绑定区101和显示区102;沿Y轴延伸方向上,沿绑定区101靠近显示区102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柔性电路板103和驱动芯片104,为了增加屏占比,显示面板的边框很窄,因此显示面板边框处无足够的空间设置静电防护结构,在面板工作期间,面板内部的元器件产生的静电或者面板外部的静电,使显示面板受到外部或内部静电袭击,导致显示面板损坏或造成显示不良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在绑定区设置相互电连接的第一传输端口和传输走线,且柔性电路板绑定在衬底基板上后,第一传输端口与柔性电路板的接地端连接,从而使传输走线接地,因此可以使驱动芯片下方的静电通过传输走线导出,避免在进行信赖性测试或在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对显示面板造成影响。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2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2中绑定区230的一种局部放大图,请参见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200,包括:显示面板210、驱动芯片240和柔性电路板;显示面板210包括衬底基板(图中未示出);
显示面板210包括显示区211和围绕显示区211的非显示区212,非显示区212包括绑定区230,绑定区230位于衬底基板上;绑定区230用于绑定柔性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和驱动芯片240;驱动芯片240包括输入引脚241;
绑定区230包括绑定引脚231,绑定引脚231沿第一方向位于驱动芯片240的两侧;绑定引脚231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可选的,绑定引脚231通过异方性导电胶和柔性电路板的金手指电连接;绑定引脚231还与驱动芯片240的输入引脚241电连接;
绑定区230设有第一传输端口232和与第一传输端口232电连接的传输走线233,传输走线233接地;沿第一方向,第一传输端口232位于驱动芯片240的至少一侧;沿第二方向,传输走线233位于驱动芯片240远离显示区211的一侧;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当将柔性电路板绑定在衬底基板上后,第一传输端口232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具体地,请参见图2和图3,该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200包括显示面板210、驱动芯片240和柔性电路板,显示面板210包括衬底基板,且显示面板210设有显示区211和围绕显示区211的非显示区212,非显示区212包括位于衬底基板上的绑定区230,绑定区230用于绑定柔性电路板和驱动芯片240,在图2所示视角下,绑定区230位于显示区211的下侧的非显示区212内,且驱动芯片240上设置有输入引脚241;绑定区230包括绑定引脚231,在图2所示视角下,绑定引脚231位于驱动芯片240的两侧,且绑定引脚231分别与柔性电路板和驱动芯片240的输入引脚241电连接,实现驱动芯片240与柔性电路板之间的连接。本申请通过将绑定引脚231合理的设置在驱动芯片240的左右两侧,可以充分利用显示面板210边框上的空间,而且可以减小甚至省掉绑定引脚231设置在驱动芯片240下方时对下边框的占用面积,有利于实现窄台阶和窄边框的设计。
请继续参见图3,该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200中,还在绑定区230设置第一传输端口232和传输走线233,第一传输端口232与传输走线233电连接,沿第一方向,第一传输端口232位于驱动芯片240的至少一侧,沿第二方向,传输走线233位于驱动芯片240的远离显示区211的一侧,在图2所示视角下,第一方向为行方向,第二方向为列方向,将柔性电路板绑定在衬底基板上后,第一传输端口232与柔性电路板的接地端电连接,传输走线233通过第一传输端口232与柔性电路板的接地端电连接,可选的,柔性电路板的金手指可以通过异方性导电胶与第一传输端口232电连接,为第一传输端口232传输接地信号,第一传输端口232与传输走线233电连接,也即传输走线233为接地线,如此,可以通过该传输走线233将驱动芯片240下方的静电导出,从而避免在进行信赖性测试或在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对显示面板210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仅示意性给出了第一传输端口232设置在驱动芯片240的左侧的一种结构,事实上,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传输端口232还可设置在驱动芯片240的右侧,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而且,本申请对绑定引脚231的形状、数量和尺寸等也仅为示意性说明,其形状、数量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本申请的附图仅为示意性说明,不代表实际的形状、尺寸和数量。此外,图2中的绑定引脚231所处的位置也仅为示意性说明,除图2所示设置方式外,也可以使绑定引脚231整体位于驱动芯片240的侧面,当绑定引脚231整体位于驱动芯片240的侧面时,在图2和图3所示视角下,绑定引脚231的底部与驱动芯片240的底部平齐或高于驱动芯片240的底部,如此,则可以完全省掉绑定引脚231对底边框的占用面积,进一步有利于实现窄边框。
可选地,请参见图4,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绑定区230的另一种结构放大图,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200中,绑定区230还设有第二传输端口234,第二传输端口234的形状与第一传输端口232的形状相同;第二传输端口234位于传输走线233远离第一传输端口232的一侧。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还在绑定区230设置第二传输端口234,并将第二传输端口234设置在传输走线233远离第一传输端口232的一侧,在图4所示视角下,第一传输端口232和第二传输端口234分别位于驱动芯片240的左右两侧,并且使第二传输端口234的形状、大小等均与第一传输端口232相同,如此,可以使第二传输端口234与第一传输端口232在同一制作过程中形成,有利于降低制作难度,简化制作工艺。当然,使第二传输端口234与第一传输端口232的形状相同,仅是本申请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传输端口234与第一传输端口232的形状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4,第二传输端口234与传输走线233电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还将第二传输端口234与传输走线233之间进行电连接,也就是说,传输走线233分别与第一传输端口232和第二传输端口234电连接,而第一传输端口232和第二传输端口234均与柔性电路板的接地端电连接,因此,第一传输端口232和第二传输端口234可以同时将传输走线233上的静电导出,如此,可以使传输走线233释放静电的速度更快,有利于提高静电导出效果。此外,本实施例的结构还可以作为面板切割的警戒线,当对衬底基板215进行切割时,可能会由于工艺误差或切割误差等因素切割到传输走线233,从而使第一传输端口232和第二传输端口234之间的电阻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第一传输端口232和第二传输端口234之间的电阻大小,判断是否存在衬底基板215切割破损的情况,如未切割前测量第一传输端口232和第二传输端口234之间的电阻为R1,切割后测量第一传输端口232和第二传输端口234之间的电阻为R2,如果不考虑误差原因,R1不等于R2,则说明存在切割破损或者切割位置偏离实际设定位置的问题。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4,显示面板210还包括至少一切割边213,切割边213位于绑定区230远离显示区211的一侧,第一传输端口232到切割边213的距离d1与第二传输端口234到切割边213的距离d2相等;传输走线233到切割边213的距离d3,均大于等于第一传输端口232到切割边213的距离d1。可选地,显示面板210上至少包括一切割边213,且切割边213位于绑定区230远离显示区211的一侧,在图4所示视角下,切割边213位于显示模组200的最下边,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传输端口232和第二传输端口234的形状、大小均相等,第一传输端口232和第二传输端口234到切割边213的最短距离d1和d2相等,此处第一传输端口232和第二传输端口234到切割边的最短距离,指的是第一传输端口232和第二传输端口234靠近切割边213的边缘到切割边的垂直距离,同时使传输走线233到切割边213的最短距离d3,大于等于第一传输端口232到切割边213的距离d1,如此设置,可以尽量增加传输走线233到切割边213的距离d3,当切割过程中由于对位误差等因素造成切割破损时,有利于避免对传输走线233造成损伤,从而避免对传输走线233的静电引导效果造成影响。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4,沿第二方向,绑定引脚231的高度d5大于第一传输端口232和第二传输端口234的高度d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即图4所示视角下的列方向上,绑定引脚231的高度d5大于第一传输端口232和第二传输端口234的高度d4,如此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间给绑定引脚231与驱动芯片240之间的连接走线,满足走线需求,避免供绑定引脚231与驱动芯片240之间的连接走线设置的空间有限而导致多条走线之间发生短路,引起显示异常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请参见图5,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绑定区的又一种结构放大图,沿第二方向,绑定引脚231的高度d5等于第一传输端口232和第二传输端口234的高度d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即图5所示视角下的列方向上,绑定引脚231的高度d5等于第一传输端口232和第二传输端口234的高度d4,设置第一传输端口232、第二传输端口234和绑定引脚231的形状、高度等相同,可以使第一传输端口232、第二传输端口234和所有的绑定引脚231都在同一道工艺中形成,有利于简化制作工艺并降低制作难度。
可选地,请参见图6,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绑定区的再一种结构放大图,显示模组200还包括沿传输走线233的延伸方向排列的导电衬垫260,导电衬垫260与传输走线233电连接,且导电衬垫260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传输走线233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所限定的范围内。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200中还设置有多个导电衬垫260,导电衬垫260沿传输走线233的延伸方向排列,导电衬垫260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传输走线233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所限定的范围内,而且,导电衬垫260与传输走线233电连接,也即多个导电衬垫260通过传输走线233形成相互并联的结构,从而有利于减小接触电阻。
可选地,请参见图7,图7所示为图6所示显示模组200沿BB’的一种截面图,沿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导电衬垫260位于传输走线233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导电衬垫260与传输走线233之间包括至少一层绝缘层270,导电衬垫260通过贯穿绝缘层270的连接过孔261与传输走线233电连接。具体地,沿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导电衬垫260位于传输走线233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导电衬垫260与传输走线233之间包括至少一层绝缘层270,如此,要使导电衬垫260与传输走线233之间电连接,则需要在传输走线233与导电衬垫260之间的绝缘层270上形成连接过孔261,使导电衬垫260与传输走线233通过连接过孔261进行电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传输走线233与导电衬垫260之间设置绝缘层270,使传输走线233被绝缘层270覆盖,防止传输走线233暴露在空气中,从而避免传输走线233被空气中的水汽腐蚀,影响静电导出效果。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7,显示模组200还包括导电胶带280,导电胶带280与驱动芯片240的外壳连接;导电胶带280还与导电衬垫260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200还包括导电胶带280,导电胶带280分别与驱动芯片240的外壳和导电衬垫260连接,由于导电衬垫260与传输走线233电连接,因此,驱动芯片240的外壳通过导电胶带280、导电衬垫260与传输走线233电连接,从而可通过导电胶带280和导电衬垫260将驱动芯片240外壳上的静电传输至传输走线233,经传输走线233输出至柔性电路板的接地端,有利于避免驱动芯片240外壳的静电无法导出而对显示区211的显示画面造成影响的问题或者对驱动芯片240造成影响,从而有利于提高产品良率。
可选地,请参见图3,传输走线233呈直线结构,且传输走线233与第一传输端口232远离显示区211的一端连接。具体地,传输走线233呈直线结构,且传输走线233与第一传输端口232远离显示区211的一端连接,如图2,传输走线233整体位于驱动芯片240的下方,如此,传输走线233只占用驱动芯片240下侧的空间,而不用占用驱动芯片240两侧的空间,有利于节省侧边空间,从而为绑定引脚231与输入引脚241之间的连接走线留出更多的空间,满足走线需求,避免供绑定引脚231与驱动芯片240之间的连接走线设置的空间有限而导致多条走线之间发生短路,引起显示异常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请参见图8,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对位标记29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显示模组200还包括至少一个对位标记290,对位标记290位于第一传输端口232和/或第二传输端口234靠近驱动芯片240的一侧;对位标记290在显示面板2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驱动芯片240和传输走线233在显示面板2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均不交叠。具体地,显示模组200还包括对位标记290,将柔性电路板进行绑定时,可以通过对位标记290使柔性电路板中的金手指与衬底基板215上的绑定引脚231准确对位,从而实现柔性电路板的绑定,本实施例中,可以在驱动芯片240的一个侧面设置对位标记290,也可以在驱动芯片240的两个侧面都设置对位标记290,也即对位标记290位于第一传输端口232和/或第二传输端口234靠近驱动芯片240的一侧,使得柔性电路板进行绑定时,柔性电路板的两侧分别与绑定引脚231准确对位。
通常情况下,对位标记290为与绑定引脚231材质相同的金属导电材质,如此可以使得对位标记290和绑定引脚231在同一道工序中制备形成,有利于简化制备工艺,因此,为了避免对位标记290对信号传输造成影响,本实施例设置对位标记290在显示面板2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驱动芯片240和传输走线233在显示面板2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均不交叠,如此,即可避免在显示模组200工作过程中,对位标记290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从而造成显示模组200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所示对位标记290的形状、位置仅仅是一种示意性说明,事实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对位标记290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如十字形、L形或方形等,此外,在驱动芯片240的两侧均设置对位标记290时,两侧的对位标记290的形状可以设置为相同的形状或不同的形状,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请参见图9,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传输走线233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传输走线233为半包围驱动芯片240的折线结构。具体地,传输走线233还可以为半包围驱动芯片240的折线结构,如图9,传输走线233包括位于驱动芯片240下侧的第一部分235、包围驱动芯片240的左右两侧的第二部分236以及与第二部分236连接并与第一部分235平行的第三部分237,如此,第三部分237位于驱动芯片240的左右两侧,传输走线233通过第三部分237与第一传输端口232和/或第二传输端口234电连接,如此,传输走线233的第二部分236、第三部分237分别与第一传输端口232和/或第二传输端口234形成一个可容纳对位标记290的容纳区,优选地,将对位标记290置于容纳区后,设置对位标记290到切割边213的最短距离与第一传输端口232和第二传输端口234到切割边213的最短距离相等,如此,在对柔性电路板进行绑定时,可以使柔性电路板与绑定引脚231的对位更加准确,避免对位不准确造成信号串扰的问题,从而使柔性电路板向驱动芯片240传输信号的稳定性更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300,请参见图10,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3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300包括显示模组200,该显示模组200为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任一显示模组200。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3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模组2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3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在绑定区设置相互电连接的第一传输端口和传输走线,且柔性电路板绑定在衬底基板上后,第一传输端口与柔性电路板的接地端连接,从而使传输走线接地,因此可以使驱动芯片下方的静电通过传输走线导出,避免在进行信赖性测试或在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对显示面板造成影响。
(2)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将绑定引脚合理的设置在驱动芯片的左右两侧,可以充分利用显示面板边框上的空间,而且可以减小甚至省掉绑定引脚设置在驱动芯片下方时对下边框的占用面积,有利于实现窄台阶和窄边框的设计。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驱动芯片和柔性电路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所述绑定区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绑定区用于绑定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包括输入引脚;
所述绑定区包括绑定引脚,所述绑定引脚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驱动芯片的两侧;所述绑定引脚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绑定引脚还与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入引脚电连接;
所述绑定区设有第一传输端口和与所述第一传输端口电连接的传输走线,所述传输走线接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传输端口位于所述驱动芯片的至少一侧;沿第二方向,所述传输走线位于所述驱动芯片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当将所述柔性电路板绑定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后,所述第一传输端口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绑定区还设有第二传输端口,所述第二传输端口的形状与所述第一传输端口的形状相同;
所述第二传输端口位于所述传输走线远离所述第一传输端口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输端口与所述传输走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切割边,所述切割边位于所述绑定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一传输端口到所述切割边的距离与所述第二传输端口到所述切割边的距离相等;
所述传输走线到所述切割边的距离,均大于等于所述第一传输端口到所述切割边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绑定引脚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传输端口和所述第二传输端口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绑定引脚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传输端口和所述第二传输端口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沿所述传输走线的延伸方向排列的导电衬垫,所述导电衬垫与所述传输走线电连接,且所述导电衬垫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传输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所限定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导电衬垫位于所述传输走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导电衬垫与所述传输走线之间包括至少一层绝缘层,所述导电衬垫通过贯穿所述绝缘层的连接过孔与所述传输走线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导电胶带,所述导电胶带与所述驱动芯片的外壳连接;所述导电胶带还与所述导电衬垫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走线呈直线结构,且所述传输走线与所述第一传输端口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端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走线为半包围所述驱动芯片的折线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对位标记,所述对位标记位于所述第一传输端口和/或第二传输端口靠近所述驱动芯片的一侧;
所述对位标记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驱动芯片和所述传输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均不交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位标记到切割边的最短距离与所述第一传输端口和所述第二传输端口到切割边的最短距离相等。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1910899031.8A 2019-09-23 2019-09-23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7070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9031.8A CN110707097B (zh) 2019-09-23 2019-09-23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9031.8A CN110707097B (zh) 2019-09-23 2019-09-23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7097A true CN110707097A (zh) 2020-01-17
CN110707097B CN110707097B (zh) 2021-11-19

Family

ID=69195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9031.8A Active CN110707097B (zh) 2019-09-23 2019-09-23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07097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9290A (zh) * 2020-04-26 2020-07-1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33259A (zh) * 2020-10-09 2020-12-25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与主控芯片信号格式的匹配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345321A (zh) * 2020-03-02 2021-09-03 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柔性显示器
CN113362731A (zh) * 2021-06-02 2021-09-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走线、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39101A (zh) * 2021-07-20 2021-10-22 南昌勤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93334A (zh) * 2021-11-30 2022-02-25 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静电隔离方法
CN114270251A (zh) * 2020-06-15 2022-04-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011671A1 (zh) * 2022-07-11 2024-01-1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绑定装置、显示装置
WO2024021073A1 (zh) * 2022-07-25 2024-02-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55873A (ko) * 2004-11-19 2006-05-24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일체형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7342284A (zh) * 2017-08-14 2017-11-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8681116A (zh) * 2018-05-21 2018-10-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检测治具及检测控制方法
CN110018598A (zh) * 2019-04-10 2019-07-1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55873A (ko) * 2004-11-19 2006-05-24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일체형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7342284A (zh) * 2017-08-14 2017-11-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8681116A (zh) * 2018-05-21 2018-10-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检测治具及检测控制方法
CN110018598A (zh) * 2019-04-10 2019-07-1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5321A (zh) * 2020-03-02 2021-09-03 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柔性显示器
CN111399290A (zh) * 2020-04-26 2020-07-1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70251A (zh) * 2020-06-15 2022-04-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70251B (zh) * 2020-06-15 2023-10-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33259A (zh) * 2020-10-09 2020-12-25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与主控芯片信号格式的匹配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362731A (zh) * 2021-06-02 2021-09-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走线、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62731B (zh) * 2021-06-02 2023-09-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走线、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39101A (zh) * 2021-07-20 2021-10-22 南昌勤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39101B (zh) * 2021-07-20 2023-05-16 南昌勤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93334A (zh) * 2021-11-30 2022-02-25 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静电隔离方法
WO2024011671A1 (zh) * 2022-07-11 2024-01-1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绑定装置、显示装置
WO2024021073A1 (zh) * 2022-07-25 2024-02-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7097B (zh) 2021-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07097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286535B (zh)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557527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EP3920671B1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display device, circuit board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thereof
KR20210024437A (ko) 좁은 하부 베젤을 갖는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전자 기기
CN206961822U (zh) 芯片的封装结构及印刷电路板
US11765828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lectronic devic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29921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9804149U (zh) 驱动芯片及显示面板
CN112533367B (zh) 柔性电路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213876254U (zh) 阵列基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1511100A (zh) 柔性电路板及制作方法、电子装置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8718481B (zh) 一种引脚结构及显示面板的绑定结构
US11475811B2 (en) Flexible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40344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3133188B (zh) 柔性电路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00328172A1 (en) Driving chip and display panel
WO2021218571A1 (zh) 电路板结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制备方法
CN213241110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WO2024046064A1 (zh) 柔性线路板、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20156595A2 (zh) 柔性电路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电路板结构及其显示面板
CN210245029U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CN112992879A (zh) 阵列基板、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CN113658974B (zh) 一种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测试方法、显示装置
CN213691251U (zh)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