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06866B - 一种电缆对绞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对绞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06866B CN110706866B CN201910899561.2A CN201910899561A CN110706866B CN 110706866 B CN110706866 B CN 110706866B CN 201910899561 A CN201910899561 A CN 201910899561A CN 110706866 B CN110706866 B CN 1107068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 main shaft
- take
- mounting plate
- c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41001589086 Bellapiscis medius Speci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10010293 ceram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41001465382 Physalis alkekeng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20347 spindle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BASIC 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2—Stranding-up
- H01B13/0207—Details; Auxiliary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对绞机,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出线主轴部件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板,若干所述导向轮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壁且位于导向轮的下方设置有出线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进线主轴部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导向轮,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侧壁还设置有进线角度调节机构;两个所述转盘之间设置有进线导向调节机构;达到了收线和进线时自动调节线缆的角度,减少线缆断裂现象,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优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缆对绞机。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和通讯电缆是我国出口产品的第二大支柱产品,一根大的电缆由多根或者多对小的电缆以一定的螺旋距离绞合而成,以改善电缆的抗弯曲能力和提高电子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如当需要绞合线缆时,这样用以绞对的机器便应用而生。
现有技术中设计有一种绕线装置,参照图6,其包括机座1和固定设置在机座1上的放线机构2、收线机构3以及牵引机构4,放线机构2和收线机构3分别位于牵引机构4的两侧,放线机构2包括固定在机座1上方的放线箱21、固定设置在放线箱21内的放线轴22和套接在放线轴22上的第一放线盘23;收线机构3包括固定设置在机座1上的收线箱31、固定设置在收线箱31内的收线轴32和套接在收线轴32上的收线盘33,机座1上设置有驱动放线轴22与收线轴32转动的同步电机,牵引机构4包括固定设置在放线箱21上的进线主轴部件41、设置在收线箱31上的出线主轴部件42、设置在进线主轴部件41和出线主轴部件42之间的摇篮组件43,进线主轴部件41和出线主轴部件42均为电机,摇篮组件43包括与进线主轴部件41和出线主轴部件42转轴相固定转盘44、对称固定设置在两个装盘44之间的绞弓431、转动设置在两个转盘44之间的第二放线盘432以及若干牵引导轮433,第一放线盘23与进线主轴部件41之间以及出线主轴部与收线盘33之间均固定设置有导向轮5;工作时第一放线盘23转动并且线缆固定在绞弓431上穿过出线主轴部件42,第二放线盘432通过牵引导轮433放线穿过出线主轴部件42与收线盘33相互固定,放线主轴部件驱动绞弓431进线转动并使第一放线盘23放出的线缆与第二放线盘432放出的线缆相缠绕实现两股线缆的对绞作业。
但是,收线盘33在进行收线时,导向轮5将铰对好的成股牵引至收线盘33上时线缆不能均匀整齐的在收线盘33上进行收卷,使线缆在卷绕过程中由于受力过于集中,容易使线缆的表面变形,影响线缆的质量,在工作中常常需要对线缆进行整理,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样在第一放线盘23进线工程中,由于导向轮5固定设置,而线缆均匀缠绕在第一放线盘23上,线缆在进线时容易与导向轮5相互脱落,结构在很多地方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出线线缆断裂,因此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对绞机,其具有结构稳定可靠,在收线和进线时自动调节线缆的角度,减少线缆断裂现象,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对绞机,包括机座和固定设置在机座上的放线机构、收线机构以及牵引机构,所述放线机构和收线机构分别位于牵引机构的两侧,放线机构包括固定在机座上方的放线箱、固定设置在放线箱内的放线轴和套接在放线轴上的第一放线盘,所述收线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机座上的收线箱、固定设置在收线箱内的收线轴和套接在收线轴上的收线盘;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放线箱上的进线主轴部件、设置在收线箱上的出线主轴部件、设置在进线主轴部件和出线主轴部件之间的摇篮组件,所述摇篮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进线主轴部件和出线主轴部件转轴上的转盘、对称固定设置在两个装盘之间的绞弓、转动设置在两个转盘之间的第二放线盘以及若干牵引导轮,所述第一放线盘与进线主轴部之间以及出线主轴部与收线盘之间均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导向轮,所述出线主轴部件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板,若干所述导向轮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壁且位于导向轮的下方设置有出线角度调节机构;所述放线箱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导向轮,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侧壁还设置有进线角度调节机构;两个所述转盘之间设置有进线导向调节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出线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收线箱外侧壁的出线套筒、转动设置在出线套筒下方的出线转轴、套接在出线转轴上的套环以及与套环固定连接的牵引杆,所述牵引杆的端壁上贯穿设置有供线缆穿设的牵引孔,所述套环内壁与出线转轴外壁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出线转轴的长度方向沿收线盘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壁固定设置有驱动出线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收线时,驱动电机驱动出线转轴进行转动,套接在出线转轴上的套环可沿出线转轴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贯穿出线套筒和牵引孔的线缆可以均匀稳定的向收线盘方向进行卷绕,避免了线缆集中在收线盘的一处进行卷绕,保证收卷线缆时线缆表面不会被拉破或变形,线缆收集更加均匀,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出线套筒的内侧壁且位于其底部以及牵引孔内侧壁且位于其顶部均设置有圆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绞完成的线缆在收线时与出线套筒之间角度发生变化时,圆弧面可以有效避免出线套筒内壁对线缆产生损伤,圆弧面在保证出线套筒工作性能的同时保护了线缆。
进一步地,所述进线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侧壁的第一进线导辊、安装块、转动设置在安装块底部的圆盘、对称固定设置在圆底部的连接杆以及转动设置在连接杆之间的导向轮,所述第一进线导辊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放线盘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放线盘在进线时,线缆与第一进线导辊外壁相抵并绕设过连接杆之间的导向轮最终固定在绞弓上,线缆可在第一进线导辊的外壁进行滑动,同时连接杆之间的导向轮可以随线缆滑动而发生转动,有效提高第一放线盘进线时的稳定性,避免线缆发生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进线导向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两个转盘之间的第二进线导辊、固定设置在两个转盘之间的支撑杆以及转动设置在支撑杆上的牵引导轮,所述第二进线导辊的长度方向沿第二放线盘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放线盘在进线时,线缆可在第二进线导轮上进行滑动,并且通过牵引导轮使其角度发生变化,保证第二放线盘进线处于水平状态,线缆不会与牵引导轮发生脱离,稳定性高,同时有效避免线缆发生断裂。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轮、第一进线导辊、以及第二进线导辊均采用陶瓷材料制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陶瓷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线缆运输时受到的摩擦力,线缆表面不易发生损坏,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进线主轴部件包括左主轴以及左同步电机,所述左同步电机与左主轴连接,所述左主轴与摇篮组件的左部固定连接;所述出线主轴部件包括右主轴以及右同步电机,右同步电机与右主轴连接,右主轴与摇篮组件的右部固定连接;所述机座上设置有同步轴,所述左同步电机与右同步电机均通过同步带与同步轴的两端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同步电机均通过同步带与同步轴连接,同步电机既带动了绞弓进行旋转,从而将线缆铰对成股,另外又通过同步轴保证了旋转的同步性,有利于绞弓稳定的旋转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机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放线盘的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以及驱动支撑板在垂直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安装第二放线盘时,可以先将第二放线盘放置在支撑板上,通过气缸驱动支撑板移动将第二放线盘移动至两个转盘之间并对其进行固定,提高了工作人员操作的便捷性,无需工作人员耗费太大力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对称开设有供第二放线盘边缘处进行插设的稳固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第二放线盘进行安装时,可以将第二放线盘的边缘处插设至稳固槽内,有效避免第二放线盘在支撑板上发生滚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需要进行收线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出线转轴进行转动,套接在出线转轴上的套环可沿出线转轴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贯穿出线套筒和牵引孔的线缆可以均匀稳定的向收线盘方向进行卷绕,避免了线缆集中在收线盘的一处进行卷绕,保证收卷线缆时线缆表面不会被拉破或变形,线缆收集更加均匀,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进线角度调节机构在对第一放线盘进线时,线缆与第一进线导辊外壁相抵并绕设过连接杆之间的导向轮最终固定在绞弓上,线缆可在第一进线导辊的外壁进行滑动,同时连接杆之间的导向轮可以随线缆滑动而发生转动,有效提高第一放线盘进线时的稳定性,避免线缆发生变形;
3、通过进线导向调节机构在对第二放线盘进线时,线缆可在第二进线导轮上进行滑动,并且通过牵引导轮使其角度发生变化,保证第二放线盘进线处于水平状态,线缆不会与牵引导轮发生脱离,稳定性高,同时有效避免线缆发生断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电缆对绞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中一种电缆对绞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心一种绕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座;2、放线机构;21、放线箱、22、放线轴;23、第一放线盘;3、收线机构;31、收线箱;32、收线轴;33、收线盘;4、牵引机构;41、进线主轴部件;411、左主轴;412、左同步电机;42、出线主轴部件;421、右主轴;422、右同步电机;43、摇篮组件;431、绞弓;432、第二放线盘、433、牵引导轮;44、转盘;5、导向轮;6、第一安装板;61、出线角度调节机构;62、出线套筒;621、圆弧面;63、出线转轴;64、套环;65、牵引杆;651、牵引孔;7、第二安装板;71、进线角度调节机构;72、第一进线导辊;73、安装块;74、圆盘;75、连接杆;8、进线导向调节机构;81、第二进线导辊;82、支撑杆;9、同步轴;91、同步带;10、安装机构;101、支撑板;102、气缸;103、稳固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电缆对绞机,参照图1,其包括机座1和固定设置在机座1上的放线机构2、收线机构3以及牵引机构4,放线机构2和收线机构3分别位于牵引机构4的两侧,放线机构2包括固定在机座1上方的放线箱21、固定设置在放线箱21内壁的放线轴22和套接在放线轴22上的第一放线盘23,收线机构3包括固定设置在机座1上的收线箱31、固定设置在收线箱31内的收线轴32和套接在收线轴32上的收线盘33,放线轴22与收线轴32的端部均螺纹连接有用于对第一放线盘23和收线盘33进行固定的固定件,机座1上设置有驱动放线轴22与收线轴32转动的同步电机(图中未标出)。
参照图1,牵引机构4包括固定设置在放线箱21上的进线主轴部件41、固定设置在收线箱31上的出线主轴部件42、设置在进线主轴部件41和出线主轴部件42之间的摇篮组件43,摇篮组件43包括固定设置在进线主轴部件41和出线主轴部件42转轴上的转盘44、对称一体设置在两个装盘之间的绞弓431、通过伸缩杆转动设置在两个转盘44之间的第二放线盘432以及若干牵引导轮433,进线主轴部件41以及出线主轴部件42与转盘44的轴心处相固定,第一放线盘23与进线主轴部之间以及出线主轴部与收线盘33之间均转动设置有若干个导向轮5,第二放线盘432向出线主轴部件42方向输送水平的线缆,绞弓431上设置有若干个对线缆进行限位的铆钉,第一放线盘23上的线缆固定在绞弓431上并向出线主轴部件42方向输送水平的线缆,放线主轴部件驱动绞弓431进线转动并使第一放线盘23放出的线缆与第二放线盘432放出的线缆相缠绕实现两股线缆的对绞作业。
参照图1和图2,收线箱31的侧壁焊固有第一安装板6,若干导向轮5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板6上,第一安装板6的侧壁且位于导向轮5的下方设置有出线角度调节机构61,出线角度调节机构61包括焊固在第一安装板6侧壁供线缆进行穿设的出线套筒62、转动设置在出线套筒62下方的出线转轴63、套接在出线转轴63上的套环64以及与套环64固定连接的牵引杆65,牵引杆65的端壁上贯穿设置有供线缆穿设的牵引孔651,出线转轴63为丝杆,套环64内壁与出线转轴63外壁之间螺纹连接,出线转轴63的长度方向沿收线盘33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第一安装板6的侧壁固定设置有驱动出线转轴63转动的驱动电机(图中未标出);驱动电机驱动套环64沿出线主轴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贯穿出线套筒62和牵引孔651的线缆可以均匀稳定的向收线盘33方向进行卷绕,避免了线缆集中在收线盘33的一处进行卷绕,保证收卷线缆时线缆表面不会被拉破或变形,线缆收集更加均匀,提高工作效率。
参照图2,出线套筒62的内侧壁且位于其底部以及牵引孔651内侧壁且位于其顶部均设置有圆弧面621,圆弧面621在保证出线套筒62工作性能的同时保护了线缆。
参照图1和图3,放线箱21的侧壁焊固有第二安装板7,第二安装板7上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若干导向轮5,第二安装板7的侧壁还设置有进线角度调节机构71,进线角度调节机构71包括栓固在第二安装板7侧壁的第一进线导辊72、安装块73、通过销钉转动设置在安装块73底部的圆盘74、对称一体设置在圆底部的连接杆75以及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连接杆75之间的导向轮5,第一进线导辊72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放线盘23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线缆与第一进线导辊72外壁相抵并绕设过连接杆75之间的导向轮5最终固定在绞弓431上,第一放线盘23在进线时,线缆可在第一进线导辊72的外壁进行滑动,同时连接杆75之间的导向轮5可以随线缆滑动而发生转动,有效提高第一放线盘23进线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4,两个转盘44之间设置有进线导向调节机构8,进线导向调节机构8包括转动设置在两个转盘44之间的第二进线导辊81、栓固在两个转盘44之间的支撑杆82以及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支撑杆82上的牵引导轮433,第二进线导辊81的长度方向沿第二放线盘432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第二放线盘432在进线时,线缆可在第二进线导轮上进行滑动,并且通过牵引导轮433使其角度发生变化,线缆不会与牵引导轮433发生脱离,稳定性较高。
参照图1至4,导向轮5、第一进线导辊72、以及第二进线导辊81均采用陶瓷材料制作,陶瓷材料避免光滑,可以减少线缆传输时表面受到的摩擦力,从而导向轮5不易产生损坏,同时线缆表面不易变形,提高了产品质量。
参照图1和图5,进线主轴部件41包括左主轴411以及左同步电机412,左同步电机412与左主轴411连接,左主轴411与摇篮组件43的左部固定连接;出线主轴部件42包括右主轴421以及右同步电机422,右同步电机422与右主轴421连接,右主轴421与摇篮组件43的右部固定连接,机座1上设置有同步轴9,左同步电机412与右同步电机422均通过同步带91与同步轴9的两端相连接;同步电机既带动了绞弓431进行旋转,从而将线缆铰对成股,另外又通过同步轴9保证了旋转的同步性,有利于绞弓431稳定的旋转运行。
参照图5,机座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放线盘432的安装机构10,安装机构10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101以及驱动支撑板101在垂直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气缸102,气缸102与机座1栓固连接,气缸102的活塞杆与支撑板101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101上对称开设有供第二放线盘432边缘处进行插设的稳固槽103,当需要安装第二放线盘432时,可以先将第二放线盘432放置在支撑板101上,通过气缸102驱动支撑板101移动将第二放线盘432移动至两个转盘44之间并对其进行固定,提高了工作人员操作的便捷性,无需工作人员耗费太大力气。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电缆对绞机,包括机座(1)和固定设置在机座(1)上的放线机构(2)、收线机构(3)以及牵引机构(4),所述放线机构(2)和收线机构(3)分别位于牵引机构(4)的两侧,放线机构(2)包括固定在机座(1)上方的放线箱(21)、固定设置在放线箱(21)内的放线轴(22)和套接在放线轴(22)上的第一放线盘(23),所述收线机构(3)包括固定设置在机座(1)上的收线箱(31)、固定设置在收线箱(31)内的收线轴(32)和套接在收线轴(32)上的收线盘(33);所述牵引机构(4)包括固定设置在放线箱(21)上的进线主轴部件(41)、设置在收线箱(31)上的出线主轴部件(42)、设置在进线主轴部件(41)和出线主轴部件(42)之间的摇篮组件(43),所述摇篮组件(43)包括固定设置在进线主轴部件(41)和出线主轴部件(42)转轴上的转盘(44)、对称固定设置在两个装盘(44)之间的绞弓(431)、转动设置在两个转盘(44)之间的第二放线盘(432)以及若干牵引导轮(433),所述第一放线盘(23)与进线主轴部之间以及出线主轴部与收线盘(33)之间均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导向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主轴部件(42)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板(6),若干所述导向轮(5)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板(6)上,所述第一安装板(6)的侧壁且位于导向轮(5)的下方设置有出线角度调节机构(61),所述出线角度调节机构(61)包括固定设置在收线箱(31)外侧壁的出线套筒(62)、转动设置在出线套筒(62)下方的出线转轴(63)、套接在出线转轴(63)上的套环(64)以及与套环(64)固定连接的牵引杆(65),所述牵引杆(65)的端壁上贯穿设置有供线缆穿设的牵引孔(651),所述套环(64)内壁与出线转轴(63)外壁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出线转轴(63)的长度方向沿收线盘(33)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6)的侧壁固定设置有驱动出线转轴(63)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放线箱(21)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板(7),所述第二安装板(7)上设置有导向轮(5),所述第二安装板(7)的侧壁还设置有进线角度调节机构(71),所述进线角度调节机构(71)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二安装板(7)侧壁的第一进线导辊(72)、安装块(73)、转动设置在安装块(73)底部的圆盘(74)、对称固定设置在圆盘(74)底部的连接杆(75)以及转动设置在连接杆(75)之间的导向轮(5),所述第一进线导辊(72)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放线盘(23)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两个所述转盘(44)之间设置有进线导向调节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对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套筒(62)的内侧壁且位于其底部以及牵引孔(651)内侧壁且位于其顶部均设置有圆弧面(6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对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导向调节机构(8)包括转动设置在两个转盘(44)之间的第二进线导辊(81)、固定设置在两个转盘(44)之间的支撑杆(82)以及转动设置在支撑杆(82)上的牵引导轮(433),所述第二进线导辊(81)的长度方向沿第二放线盘(432)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缆对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5)、第一进线导辊(72)、以及第二进线导辊(81)均采用陶瓷材料制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对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主轴部件(41)包括左主轴(411)以及左同步电机(412),所述左同步电机(412)与左主轴(411)连接,所述左主轴(411)与摇篮组件(43)的左部固定连接;所述出线主轴部件(42)包括右主轴(421)以及右同步电机(422),右同步电机(422)与右主轴(421)连接,右主轴(421)与摇篮组件(43)的右部固定连接;所述机座(1)上设置有同步轴(9),所述左同步电机(412)与右同步电机(422)均通过同步带(91)与同步轴(9)的两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对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放线盘(432)的安装机构(10),所述安装机构(10)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101)以及驱动支撑板(101)在垂直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气缸(1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缆对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01)上对称开设有供第二放线盘(432)边缘处进行插设的稳固槽(10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99561.2A CN110706866B (zh) | 2019-09-23 | 2019-09-23 | 一种电缆对绞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99561.2A CN110706866B (zh) | 2019-09-23 | 2019-09-23 | 一种电缆对绞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06866A CN110706866A (zh) | 2020-01-17 |
CN110706866B true CN110706866B (zh) | 2020-12-15 |
Family
ID=69195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99561.2A Active CN110706866B (zh) | 2019-09-23 | 2019-09-23 | 一种电缆对绞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0686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61073B (zh) * | 2021-02-25 | 2022-09-02 | 通盈电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缆对绞机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837999Y (zh) * | 2005-11-02 | 2006-11-15 | 上海伟业机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电缆绞对机 |
CN103400658A (zh) * | 2013-07-23 | 2013-11-20 | 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绞对角度调整装置的绞对收线机 |
CN203351296U (zh) * | 2013-07-16 | 2013-12-18 | 山西天祥机械有限公司 | 两单线无扭对绞机 |
CN205645401U (zh) * | 2016-04-07 | 2016-10-12 | 东莞市操胜电线电缆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新结构的三倍绞线机 |
CN106486214A (zh) * | 2015-08-28 | 2017-03-08 | 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摇篮式成缆机及其预扭角度调整装置 |
CN207800251U (zh) * | 2018-02-09 | 2018-08-31 | 郑州四通电缆有限公司 | 一种电缆高速对绞装置 |
-
2019
- 2019-09-23 CN CN201910899561.2A patent/CN1107068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837999Y (zh) * | 2005-11-02 | 2006-11-15 | 上海伟业机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电缆绞对机 |
CN203351296U (zh) * | 2013-07-16 | 2013-12-18 | 山西天祥机械有限公司 | 两单线无扭对绞机 |
CN103400658A (zh) * | 2013-07-23 | 2013-11-20 | 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绞对角度调整装置的绞对收线机 |
CN106486214A (zh) * | 2015-08-28 | 2017-03-08 | 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摇篮式成缆机及其预扭角度调整装置 |
CN205645401U (zh) * | 2016-04-07 | 2016-10-12 | 东莞市操胜电线电缆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新结构的三倍绞线机 |
CN207800251U (zh) * | 2018-02-09 | 2018-08-31 | 郑州四通电缆有限公司 | 一种电缆高速对绞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06866A (zh) | 2020-01-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80905A (zh) | 线缆输送张力调节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 |
CN210098828U (zh) | 一种多束线缆同步切割装置 | |
CN110706866B (zh) | 一种电缆对绞机 | |
CN110965380A (zh) | 一种捻绳机加捻调节装置 | |
CN210090761U (zh) | 一种螺旋缠绕式光缆生产设备 | |
CN106443926A (zh) | 一种光缆自动退缆排线设备 | |
CN213415841U (zh) | 一种光纤钢丝加工用收卷设备 | |
CN202849860U (zh) | 金属丝双捻机旋转放线架 | |
CN209591665U (zh) | 一种四倍绞线机 | |
CN211208102U (zh) | 电缆绞制送线机构 | |
CN210012427U (zh) | 一种自动成卷机的排线装置 | |
CN111498583A (zh) | 一种双排多头铜箔绕带装置 | |
CN214882015U (zh) | 一种加弹机并丝装置 | |
US4570428A (en) | Twin track buncher | |
CN210702253U (zh) | 一种金属线材扭绞装置 | |
CN217996350U (zh) | 一种绞对机恒张力收线结构 | |
CN217955550U (zh) | 一种电缆高速绞线机 | |
CN214847931U (zh) | 一种电源线绞合机构 | |
CN217650582U (zh) | 一种包带机的双层缠绕放线装置 | |
CN214108343U (zh) | 拉丝机放线装置 | |
CN217996276U (zh) | 一种双轴多头放线机 | |
CN210944295U (zh) | 一种舞台钢丝引导装置 | |
CN210854755U (zh) | 一种调节铜丝张力的放线架 | |
CN212334207U (zh) | 一种双排多头铜箔绕带装置 | |
CN217322902U (zh) | 一种高速公路机电施工收放线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