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92554B - 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92554B
CN110692554B CN201911056478.5A CN201911056478A CN110692554B CN 110692554 B CN110692554 B CN 110692554B CN 201911056478 A CN201911056478 A CN 201911056478A CN 110692554 B CN110692554 B CN 1106925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rice field
eels
crayfish
month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64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92554A (zh
Inventor
杨代勤
苏应兵
陈芳
袁汉文
易提林
魏红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engda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tz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tz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gtz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05647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925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92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2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92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2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01G22/22R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01K61/59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crustaceans, e.g. lobsters or shri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60Floating cultivation devices, e.g. rafts or floating fish-far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包括:养殖稻田的选择与改造;小龙虾的养殖:在3月底4月初,水温达到18℃以上后,将小龙虾苗投放,在5月中旬开始起捕,捕大留小,在6月中下旬水温达到28℃以上停止捕捞;将水放出使稻田围沟水位低于稻田平面后,并于稻田上移栽水稻苗;黄鳝的养殖:6月中旬前在稻田围沟架设养殖黄鳝网箱,7月上中旬晴天投放黄鳝种苗进行养殖,10月中下旬起捕黄鳝,将养殖网箱拆除;通过黄鳝对小龙虾苗种密度的控制:在每年10月中下旬,将黄鳝投放到稻田围沟内,翌年5月份起捕虾笼内的小龙虾,6月下旬小龙虾养殖结束时将稻田内黄鳝全部捕出;本发明将鳝、虾、稻结合起来种养,可全年在稻田进行养殖。

Description

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业科学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虾稻综合种养是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此模式没有充分发挥稻田的效益,其主要缺点为:
(1)小龙虾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最佳生长温度为23℃~27℃,高于28℃或低于18℃会打洞穴居,停止生长。因此小龙虾在我国主养区的长江中下游稻田每年生长时间仅为3月~6月,7月后因高温小龙虾会蛰伏,其在稻田养殖时间每年只有4个月左右,虾稻田内开挖的养殖小龙虾的围沟在7月后就闲置没有得到利用了;
(2)小龙虾在稻田中繁殖速度快,养殖过一季小龙虾的稻田,留存的小龙虾在秋季会自然繁殖,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每亩可产虾苗1万尾以上,其密度过高。如不进行控制,会导致翌年5月~6月捕捞的商品虾规格大多在个体重25g以下,其销售价格较个体重30g以上的虾低一半左右。即使小龙虾高密度的产量较低密度高一些,但养殖效益还是较低。而相近的现有技术鳝稻种养模式,又将7月之前的稻田养殖围沟闲置了,养殖效益也没有最大化。
因此,开发一种能充分利用了稻田养殖围沟的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本发明将鳝、虾、稻结合起来种养,可全年在稻田进行养殖,通过黄鳝控制小龙虾苗种密度,提高小龙虾养成规格,可充分发挥稻田综合种养的收益。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养殖稻田的选择与改造:在稻田四周开挖“回”型围沟并进行消毒处理;
步骤2、小龙虾的养殖:在3月底4月初,水温达到18℃以上后,将小龙虾苗种投放到稻田的围沟内,按照虾稻共作养殖方法进行养殖和管理,在5月中旬开始起捕,捕大留小,在6月中下旬水温达到28℃以上,小龙虾穴居打洞后停止捕捞;
步骤3、水稻的移栽:将水放出使稻田围沟水位低于稻田平面后,并于稻田上移栽水稻苗;
步骤4、黄鳝的养殖:6月中旬前在稻田围沟架设养殖网箱,并在网箱中放置水花生草,水花生面积占网箱面积的2/3,7月上中旬晴天投放黄鳝种苗,按照池塘网箱养殖方法进行养殖,10月中下旬围沟内小龙虾通过自繁殖有大量虾苗时,起捕黄鳝,然后将所述网箱拆除,为小龙虾苗冬春季培育腾出水体空间;
步骤5、通过黄鳝对小龙虾苗种密度的控制:在每年10月中下旬,将黄鳝投放到稻田围沟内,期间不专门针对黄鳝投喂饲料,翌年5月份起小龙虾,发现虾笼内有黄鳝钻入,仍然将其放回稻田中,直到6月下旬小龙虾养殖结束时将稻田内黄鳝全部捕出。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投放小龙虾苗种前,每亩稻田用生石灰75~100kg彻底消毒,且所述养殖稻田的进水口用55~65目的网袋过滤。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每亩稻田投放个体重4~6g的小龙虾苗4000~5000尾。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将水放出使稻田围沟水位低于稻田平面15cm~25cm。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每口网箱投放个体重47~53g的种苗180~220尾。网箱养殖方法包括:架设养殖网箱,每亩稻田的围沟架设网箱8~12口,所述养殖网箱顶部要高出水面1.2m~1.8m;所述养殖网箱架设完毕后,将水花生移植到所述养殖网箱内,所述水花生覆盖网箱内面积达到2/3以上。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所述黄鳝投放到稻田围沟的具体操作为:将体重规格45~55g的黄鳝按每亩8~12尾均匀地投放到稻田围沟内。本申请人通过实验发现此比例为最佳最科学的比例,按此比例将黄鳝投放到稻田中与小龙虾混养,通过黄鳝控制小龙虾的苗种密度,可提高商品小龙虾养成规格,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稻田综合种养的效益。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将鳝、虾、稻结合起来种养,可全年在稻田进行养殖,充分利用了稻田养殖围沟。较虾稻种养模式,每亩可增加产值2万元左右,增加纯效益0.7万元左右;较稻鳝种养模式,黄鳝销售价按每500克30元算,每亩可增加产值0.7万元左右,增加纯效益0.3万元左右。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步骤5中通过黄鳝对小龙虾苗种密度的控制,将温和的肉食鱼类-黄鳝与小龙虾合理混养,通过黄鳝捕食小龙虾,来控制小龙虾的密度,可以提高小龙虾的养成规格,在不增加虾稻种养模式的设施及投资情况下,每亩增加效益0.13万元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以江汉平原地区为例,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黄鳝孵化设备的制作与安装
鳝虾稻综合种养稻田改造与虾稻共养稻田要求一样,在冬季进行,开挖4m宽、1.5m深养殖围沟,平整稻田,建设好配套的进排水设施。在3月底投放小龙虾苗种前,每亩(667m2)稻田用生石灰75~100kg泼洒彻底消毒,清除稻田内自存的黄鳝、泥鳅等野杂鱼,进水口用60目的网袋过滤,防止稻田进水时带入野杂鱼。
二、小龙虾的养殖
在3月底4月初,水温达到18度以上后,开始投放小龙虾苗种,每亩稻田投放个体重5g的小龙虾苗,约4500尾。按照虾稻共作养殖规程进行养殖和管理,在5月中旬开始起捕,捕大留小,在6月下旬水温达到28℃以上时,小龙虾开始穴居打洞,几乎没有虾钻入虾笼时停止捕捞。
三、水稻的移栽
停止捕捞后,将水放出使稻田围沟水位低于稻田平面20cm左右,开始准备移栽水稻。
四、黄鳝的养殖
黄鳝生长的最佳季节是在水温达到28℃以上的7~10月,此季是虾稻共作的稻田养殖围沟闲置时间。此段时间养殖黄鳝不仅与小龙虾不争水体资源,而且可以养殖一季黄鳝,能充分发挥稻田的效益。
黄鳝养殖用网箱养殖方法,在6月中旬(投放黄鳝种苗前的一段时间均可)架设养殖网箱,网箱之间间距2m,单个网箱面积4m2,规格为长2m,宽2m,高2m。1亩稻田围沟架设网箱10口。为保证养殖期间黄鳝不逃出,网箱顶部要高出水面1.5m,较池塘网箱养鳝高出水面的0.5m多1m。网箱架设完毕后,将水花生移植到网箱内,水花生覆盖网箱内面积要达到2/3以上。
选择在7月上中旬晴天投放黄鳝种苗,种苗可以为野生种苗,也可为人工繁育的种苗,每口网箱投放个体重50g左右的种苗10kg,约200尾。养殖方法按照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操作规程进行。10月下旬,见到围沟内小龙虾通过自繁殖有大量虾苗时,黄鳝养殖结束。并及时起捕黄鳝销售,将养殖黄鳝网箱拆除,为小龙虾苗冬春季培育腾出水体空间。
五、通过黄鳝对小龙虾苗种密度的控制
养殖过一季小龙虾的稻田,留存的小龙虾在秋季会自然繁殖,导致其苗种密度过高。为有效控制小龙虾苗密度,可将温和的肉食鱼类-黄鳝与其合理混养,通过黄鳝捕食控制小龙虾。其方法是在每年10月中下旬,将体重规格50g左右的黄鳝按每亩10尾均匀地投放到稻田围沟内,期间不专门针对黄鳝投喂饲料,5月份起捕小龙虾,发现虾笼内有黄鳝钻入,仍然将其放回稻田中,直到6月下旬小龙虾养殖结束时将稻田内黄鳝全部捕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以江汉平原地区为例,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黄鳝孵化设备的制作与安装同实施例1。
二、小龙虾的养殖
在3月底4月初,水温达到18度以上后,开始投放小龙虾苗种,每亩稻田投放个体重4g的小龙虾苗,约5000尾。按照虾稻共作养殖规程进行养殖和管理,在5月中旬开始起捕,捕大留小,在6月下旬水温达到28℃以上时,小龙虾开始穴居打洞,几乎没有虾钻入虾笼时停止捕捞。
三、水稻的移栽
停止捕捞后,将水放出使稻田围沟水位低于稻田平面15cm左右,开始准备移栽水稻。
四、黄鳝的养殖
黄鳝养殖用网箱养殖方法,在6月中旬(投放黄鳝种苗前的一段时间均可)架设养殖网箱,网箱之间间距2m,单个网箱面积4m2,规格为长2m,宽2m,高2m。1亩稻田围沟架设网箱8口。为保证养殖期间黄鳝不逃出,网箱顶部要高出水面1.2m。网箱架设完毕后,将水花生移植到网箱内,水花生覆盖网箱内面积要达到2/3以上。
选择在7月上中旬晴天投放黄鳝种苗,种苗可以为野生种苗,也可为人工繁育的种苗,每口网箱投放个体重47g左右的种苗,约220尾。养殖方法按照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操作规程进行。10月下旬,见到围沟内小龙虾通过自繁殖有大量虾苗时,黄鳝养殖结束。并及时起捕黄鳝销售,将养殖黄鳝网箱拆除。
五、通过黄鳝对小龙虾苗种密度的控制
养殖过一季小龙虾的稻田,留存的小龙虾在秋季会自然繁殖,导致其苗种密度过高。有效控制小龙虾苗密度,可将温和的肉食鱼类-黄鳝与其合理混养,通过黄鳝捕食控制小龙虾,其方法是:
在每年10月中下旬,将体重规格45g左右的黄鳝按每亩12尾均匀地投放到稻田围沟内,期间不专门针对黄鳝投喂饲料,5月份起捕小龙虾,发现虾笼内有黄鳝钻入,仍然将其放回稻田中,直到6月下旬小龙虾养殖结束时将稻田内黄鳝全部捕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以江汉平原地区为例,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黄鳝孵化设备的制作与安装同实施例1。
二、小龙虾的养殖
在3月底4月初,水温达到18度以上后,开始投放小龙虾苗种,每亩稻田投放个体重6g的小龙虾苗,约4000尾。按照虾稻共作养殖规程进行养殖和管理,在5月中旬开始起捕,捕大留小,在6月下旬水温达到28℃以上时,小龙虾开始穴居打洞,几乎没有虾钻入虾笼时停止捕捞。
三、水稻的移栽
停止捕捞后,将水放出使稻田围沟水位低于稻田平面25cm左右,开始准备移栽水稻。
四、黄鳝的养殖
黄鳝养殖用网箱养殖方法,在6月中旬(投放黄鳝种苗前的一段时间均可)架设养殖网箱,网箱之间间距2m,单个网箱面积4m2,规格为长2m,宽2m,高2m。1亩稻田围沟架设网箱12口。为保证养殖期间黄鳝不逃出,网箱顶部要高出水面1.8m。网箱架设完毕后,将水花生移植到网箱内,水花生覆盖网箱内面积要达到2/3以上。
选择在7月上中旬晴天投放黄鳝种苗,种苗可以为野生种苗,也可为人工繁育的种苗,每口网箱投放个体重53g左右的种苗,约180尾。养殖方法按照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操作规程进行。10月下旬,见到围沟内小龙虾通过自繁殖有大量虾苗时,黄鳝养殖结束。并及时起捕黄鳝销售,将养殖黄鳝网箱拆除。
五、通过黄鳝对小龙虾苗种密度的控制
养殖过一季小龙虾的稻田,留存的小龙虾在秋季会自然繁殖,导致其苗种密度过高。有效控制小龙虾苗密度,可将温和的肉食鱼类-黄鳝与其合理混养,通过黄鳝捕食控制小龙虾,其方法是:
在每年10月中下旬,将体重规格55g左右的黄鳝按每亩8尾均匀地投放到稻田围沟内,期间不专门针对黄鳝投喂饲料,5月份起捕小龙虾,发现虾笼内有黄鳝钻入,仍然将其放回稻田中,直到6月下旬小龙虾养殖结束时将稻田内黄鳝全部捕出。
对比例1
该对比例为现有技术中的虾稻种养模式。
对比例2
该对比例为现有技术中的稻鳝种养模式。
实验例1
对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小龙虾与黄鳝的养殖产量及效益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256677040000081
由表1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将鳝、虾、稻结合起来种养,可全年在稻田进行养殖,充分利用了稻田养殖围沟。可以提高小龙虾和黄鳝的年产量,具体地:
对比例1中的虾稻混养模式,由于受水稻栽种、生长等因素影响,会造成小龙虾在高温季节处于不利生长环境中,会造成相应亩产量不高。虾稻模式小龙虾主要生长与出产期为每年3-6月份,待水稻栽种后的7-9月为了便于水稻分蘖及生长,会将养殖池塘水位降低并维持在低水位状态,而此阶段正处于高温季节,低水位遇上高温会严重影响小龙虾脱壳及生长。等到水稻收割完成田面上水后,小龙虾就将面临孵化、产籽等,而随之是气温逐渐降低,小龙虾9-10月的第二季生长也会受影响,因此第二季虾也就很难有产量。小龙虾的亩产量通常在160-200斤。
对比例2的鳝稻模式中,黄鳝的亩产量950-1000斤。
本发明的实施1-实施例3,较虾稻种养模式,每亩可增加产值2万元左右,增加纯效益0.7万元左右;较稻鳝种养模式,黄鳝销售价按每500克30元算,每亩可增加产值0.7万元左右,增加纯效益0.3万元左右。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步骤5中通过黄鳝对小龙虾苗种密度的控制时,可将温和的肉食鱼类-黄鳝与小龙虾合理混养,通过黄鳝捕食控制小龙虾来控制小龙虾的密度,以提高小龙虾的养成规格,一方面不需要专门饲喂黄鳝的饲料,同时无需增加其他设施及投资,且控制了小龙虾苗种密度,提高了小龙虾的养成规格,每500克的销售价格平均提高5元左右。每亩增加效益0.13万元左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养殖稻田的选择与改造:在稻田四周开挖“回”型围沟并进行消毒处理;
步骤2、小龙虾的养殖:在3月底4月初,水温达到18℃以上后,将小龙虾苗种置于虾笼内,并投放所述虾笼于所述围沟内,按照虾稻共作养殖方法进行养殖和管理,在5月中旬开始起捕,捕大留小,在6月中下旬水温达到28℃以上,小龙虾穴居打洞后停止捕捞;
步骤3、水稻的移栽:将水放出使稻田围沟水位低于稻田平面后,并于稻田上移栽水稻苗;
步骤4、黄鳝的养殖:6月中旬前在稻田围沟架设养殖网箱,7月上中旬晴天投放黄鳝种苗,按照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方法进行养殖,10月中下旬围沟内小龙虾通过自繁殖有大量虾苗时,起捕黄鳝,然后将所述网箱拆除,为小龙虾苗冬春季培育腾出水体空间;
步骤5、通过黄鳝对小龙虾苗种密度的控制:在每年10月中下旬,将黄鳝投放到稻田围沟内,期间不专门针对黄鳝投喂饲料,翌年5月份起捕小龙虾,发现虾笼内有黄鳝钻入,仍然将其放回稻田中,直到6月下旬小龙虾养殖结束时将稻田内黄鳝全部捕出;
所述步骤5中所述黄鳝投放到稻田围沟的具体操作为:将体重规格45~55g的黄鳝按每亩8~12尾均匀地投放到稻田围沟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投放小龙虾苗种前,每亩稻田用生石灰75~100kg彻底消毒,且所述养殖稻田的进水口用55~65目的网袋过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每亩稻田投放个体重4~6g的小龙虾苗4000~5000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将水放出使稻田围沟水位低于稻田平面15cm~25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网箱养殖方法包括:架设养殖网箱,每亩稻田的围沟架设网箱8~12口,所述养殖网箱顶部要高出水面1.2m~1.8m;所述养殖网箱架设完毕后,将水花生移植到所述养殖网箱内,所述水花生覆盖网箱内面积达到2/3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每口网箱投放个体重47~53g的种苗180~220尾。
CN201911056478.5A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 Active CN1106925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6478.5A CN110692554B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6478.5A CN110692554B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2554A CN110692554A (zh) 2020-01-17
CN110692554B true CN110692554B (zh) 2021-12-24

Family

ID=69203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6478.5A Active CN110692554B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925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2711A (zh) * 2020-11-23 2021-02-1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一种提高蟹池网箱套养黄鳝成活率和产量的养殖方法
CN113455427A (zh) * 2021-08-04 2021-10-01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稻虾田内散养黄鳝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08157A (ko) * 2012-07-11 2014-01-21 서영철 벌의 영양성분이 함께 첨가되는 식품의 제조방법
CN103461225B (zh) * 2013-07-30 2015-12-23 仙桃市强农水产专业合作社 黄鳝网箱人工仿生态苗种繁育方法
CN104322337B (zh) * 2014-11-19 2017-03-29 浙江德清泰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鳝稻共生的养殖方法
CN106342618A (zh) * 2016-08-31 2017-01-25 陈冬林 一种稳粮增渔稻田养殖中华草龟的方法
CN107873440A (zh) * 2017-11-07 2018-04-06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稻‑鳝‑虾‑鳖共作的方法
CN109315326A (zh) * 2018-11-21 2019-02-12 江西和乐园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小龙虾养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2554A (zh) 2020-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30834B (zh) 一种新型虾稻轮作的种养方法
CN105360021B (zh) 一种小龙虾温室育苗装置及稻田种养循环方法
CN105393985A (zh) 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
CN105379646A (zh) 一种小龙虾养殖池塘种植水稻的方法
CN106941988B (zh) 一种虾、水稻、大麦连作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
CN107125175A (zh) 一种虾、水稻、白菜型油菜连作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
CN111480604A (zh) 一种绿色高效稻田共作轮养虾蟹的方法
CN110692467A (zh) 一种一稻两虾的种养方法
CN105918200B (zh) 一种蟹稻共生种养池及其综合调温方法
CN113647349B (zh) 一种基于无沟化稻田改造的稻虾综合种养方法
CN110692554B (zh) 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
CN106614181A (zh) 稻蟹共生养殖方法
CN107047412A (zh) 一种虾、水稻、紫云英连作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
CN109997753A (zh) 一种稻田生态小龙虾养殖方法
CN104521654B (zh) 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
CN113349122B (zh) 一种红壳色文蛤和脊尾白虾池塘混养高产的方法
CN107047413A (zh) 一种虾、水稻、早熟白菜连作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
CN111657081A (zh) 一种稻、虾、鳝、泥鳅、甲鱼、鱼腥草、螺、贝的综合种养的方法
CN111771648A (zh) 一种藕塘套养小龙虾和加州鲈的方法
CN111264323A (zh) 一种稻田虾生态养殖方法
CN105210939B (zh) 基于深水型混养网箱的青虾-匙吻鲟-蕹菜河道养殖方法
CN114946723A (zh) 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池塘精养方法
CN109699534B (zh) 一种泥鳅苗种养殖的方法
CN113207773A (zh) 一种生物控制稻田自繁小龙虾苗种的方法
CN112262797A (zh) 一种巨首楔蚌的人工繁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6

Address after: No. 88 Huandong 1st Road, Fengjing Town,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0000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Chengda Bio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34023 No. 1 South Ring Road, Hubei, Jingzhou

Patentee before: Yangtze University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