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92461B - 一种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92461B
CN110692461B CN201910900415.7A CN201910900415A CN110692461B CN 110692461 B CN110692461 B CN 110692461B CN 201910900415 A CN201910900415 A CN 201910900415A CN 110692461 B CN110692461 B CN 1106924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water
field
ecological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04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92461A (zh
Inventor
汪金平
曹凑贵
郭瑶
金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90041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924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92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24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92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24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01G22/22R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01K61/59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crustaceans, e.g. lobsters or shri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包括:在稻田内部挖建一生态池,生态池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生态池四周筑建内埂,用以分隔生态池与水稻种植区;在稻田四周开挖环形沟,用于稻田水分循环管理;在生态池中进行小龙虾的养殖,水稻种植区用于水稻的栽培。本发明通过在稻田内部挖建生态池以用于小龙虾养殖,替代现有的养殖沟养殖模式,在符合水产养殖占用面积不得超过稻田总面积的10%的国家标准情况下,同时具备了足够的小龙虾养殖空间,能同时保证稻田水稻的产量和小龙虾的产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生态池筑建在稻田内部可消除传统养殖沟养殖模式中稻田肥水外渗的缺陷,降低稻虾田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农业种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
背景技术
稻虾共作模式是将常规水稻田单一的种植模式提升为立体生态的种养结合模式,即在水稻种植期间在稻田养殖小龙虾,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稻田里养小龙虾是一种先进绿色农业种养模式:小龙虾可为稻田除虫除草、松土、增肥,稻田可供小龙虾活动、觅食、避害,二者互利共生,相得益彰。稻虾共作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期,有效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实现“一水两用”、“一地两收”的效果。
当前,稻虾共作普遍采用养殖沟模式,即在稻田四周挖一条宽4~5m、深1.2~1.5m的环形养殖沟供小龙虾活动,很多地方为了追求更高的小龙虾产量,养殖沟宽度往往达到6~8m,甚至10m,这严重影响到了水稻的生产和国家的粮食安全。为此,国家农业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要求稻田水产养殖(对于稻虾共作模式主要指养殖沟面积)占用面积不得超过稻田总面积的10%。
为确保水稻产量,达到国家种养技术标准(养殖沟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10%),基于宽度在4~5m及以上的养殖沟的传统稻虾模式只适用于大面积稻田,对于面积小于6670m2的稻田则不适合发展(否则养殖沟面积易超过稻田面积的10%)。此外,传统稻虾模式小龙虾上市多集中在4~6月份,8~10月小龙虾供给不足,导致小龙虾市场波动大,给养殖户带来市场风险,严重地影响了稻虾共作模式的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包括:
在稻田内部挖建一生态池,生态池面积不超过所述稻田面积的10%;所述生态池四周筑建内埂,用以分隔所述生态池与水稻种植区;
在所述稻田四周开挖环形沟,用于稻田水分循环管理;
在所述生态池中进行小龙虾的养殖,所述水稻种植区用于水稻的栽培。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稻田为面积小于10亩的田块。
作为实施例之一,该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还包括:
6月份,水稻直播或移栽至分蘖期,所述水稻种植区保持浅薄水层,田面水深保持3~5cm;
7月份在水稻分蘖盛期,退水晒田5~7天,晒田结束后灌水,所述水稻种植区田面水深保持在10~20cm,并于生态池内埂开挖连通槽以连通生态池和水稻种植区,方便小龙虾进入稻田活动,实现稻虾共生,时长30~45天;
8月底至9月初,在水稻齐穗开始灌浆结实后,开始逐渐退水,水稻进行湿润灌溉,在水稻收割前7~10天将田面水排干,水稻收获后晒田,晒田10~20天后,待水稻秸秆枯黄后缓慢抬高水稻种植区水位至20~30cm;
10月至11月份,水稻种植区田面水位保持在20~30cm,于生态池内埂开挖连通槽以连通生态池和水稻种植区,让生态池水与水稻种植区田面水持平;
12月份至次年3月份,水稻种植区田面水位控制在40~50cm,使生态池与水稻种植区为一整体;
3月份随气温回升,于晴天田面水位控制在20~30cm以利水温上升,于阴雨天和寒冷天气,田面水位提升至35~45cm进行保温;
4月中旬至退水种稻期间,田面水位保持在50~60cm;
6月份,在水稻种植前7~10天开始缓慢退水,使小龙虾随水退至生态池中,水稻种植区晒田整地进行水稻直播或移栽。
作为实施例之一,该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还包括:
在水稻移栽至水稻齐穗期,生态池水位保持1.2~1.5m左右,并在水稻施肥和打药期间抬升生态池水位防止肥料和药剂随水渗到生态池里;
在水稻齐穗开始灌浆时,开始逐步降低生态池水位,每4~6天排水1次,每次降低水位10~20cm,在水稻收获前1周左右,将生态池水位降低至30~50cm,诱导亲虾入穴、交配和抱卵;水稻收获后3~5天,将水位恢复到1.0~1.5m,淹没生态池大部分区域,诱导抱卵虾提前进入水中孵化和产苗,出早苗;此时,生态池与水稻种植区分开,待水稻种植区灌水20~30cm时连通生态池和水稻种植区进行小龙虾养殖;
生态池里水分可用抽水泵排入稻田水稻种植区,以保持稻田湿润,使水稻进行润湿灌浆;
为保证生态池的生态环境,每隔2~3年排干水1次,晒池7~10天,并用生石灰消毒后再灌水养虾。
作为实施例之一,需要对水稻种植区进行灌溉时,先引水至生态池,提升生态池水位,再从生态池引水至水稻种植区,不足部分由水源区直接引水进入水稻种植区。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生态池及所述水稻种植区中均种植有水草,并且分两个时期种草:
第一次是秋季种草,在9月份在水稻收获后种伊乐藻,所述生态池中的水草种植面积为生态池面积的20~30%,所述水稻种植区中的水草种植面积为水稻种植区田面面积的10~20%;
第二次为春季种草,在退水种稻前在生态池里种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漂浮植物水花生、浮萍、挺水植物慈姑、芦苇的至少一种,水草种植面积为生态池面积的40~60%。
作为实施例之一,水稻种植区内小龙虾的收获时间为每年4~6月和8~9月,生态池内小龙虾的收获时间为每年4~9月。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生态池配备增氧机,在稻季水温过高、水中缺氧及气候突变时开增氧机提高水体的溶氧量。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通过在稻田内部挖建生态池以用于小龙虾养殖,替代现有的养殖沟养殖模式,在符合水产养殖占用面积不得超过稻田总面积的10%的国家标准情况下,同时具备了足够的小龙虾养殖空间,进行小龙虾精养,因而能同时保证稻田水稻的产量和小龙虾的产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而且,由于生态池筑建在稻田内部,可消除传统养殖沟养殖模式中稻田肥水外渗的缺陷,降低稻虾田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而且可充分地利用生态池肥水进行水稻栽培,提高水稻产量。此外,利用生态池种植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可美化稻田景观,发展种养稻田休闲观光产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挖建有生态池的稻田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挖建有生态池的稻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包括:
在稻田1内部挖建一生态池2,生态池2面积不超过所述稻田1面积的10%;所述生态池2四周筑建内埂5,用以分隔所述生态池2与水稻种植区;
在所述稻田1四周开挖环形沟4,用于稻田1水分循环管理;
在所述生态池2中进行小龙虾的养殖,所述水稻种植区用于水稻的栽培。
其中,对于上述稻田1的选择,优选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保水性强、排灌方便的水稻田1。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优选用于面积小于6670m2的稻田1,即所述稻田1为面积小于10亩的田块。
如图1和图2,上述稻田1具有外埂3,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其外埂3按高0.8~1m、顶部宽约1m、坡度为1.5:1进行筑建;外埂3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进行夯实,以防渗水或坍塌。进一步优选地,该外埂3用挡板或塑料农膜包裹,可以防止小龙虾在外埂3上打洞,一方面可减小外埂3宽度,降低稻虾工程对稻田1面积的占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因小龙虾打洞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的风险。另外,如图1,在稻田1的靠近道路并方便机械下田的一侧,建有一个缓坡构成一机耕道8,该缓坡的宽度在3m左右,方便机械下田进行机械化操作。
如图1和图2,上述稻田1仍设置环形沟4,但该环形沟4主要用于稻田1水分的循环管理,以降低稻田1土壤潜育化程度。上述环形沟4优选在外埂3底部开挖,且沿稻田1四周挖建;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环形沟4深30~40cm、宽40~50cm。
上述生态池2建于稻田1内部,其优选配置有独立的排灌系统,例如通过埋设进水管和排水管实现独立排灌,进水管和排水管可采用PVC管。而稻田1本身的进水口6和排水口7的布置优选按高灌低排的格局设置,进水口6和排水口7尽量位于稻田1的两端且成对角设置。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上述生态池2顶面为长方形,其面积为300~500m2,约占稻田1面积的7%~8%。生态池2深约1.5m,坡度2.5:1;内埂5高度约0.3~0.4m,宽度约0.4~0.5m。该生态池2的内埂5可将生态池2与水稻种植区分隔开来,以方便田面耕种和水稻种植。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通过在稻田1内部挖建生态池2以用于小龙虾养殖,替代现有的养殖沟养殖模式,在符合水产养殖占用面积不得超过稻田1总面积的10%的国家标准情况下,同时具备了足够的小龙虾养殖空间,因而能同时保证稻田水稻的产量和小龙虾的产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而且,由于生态池2筑建在稻田1内部,可消除传统养殖沟养殖模式中稻田肥水外渗的缺陷,降低稻虾田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而且可充分地利用生态池肥水进行水稻栽培,提高水稻产量。
基于上述的生态池2养殖模式,可采用如下的稻虾共作水分管理方法:
6月份,水稻直播或移栽至分蘖期,所述水稻种植区保持浅薄水层,田面水深保持3~5cm;
7月份在水稻分蘖盛期,退水晒田5~7天,晒田结束后灌水,所述水稻种植区田面水深保持在10~20cm,并于生态池2的内埂5开挖连通槽以连通生态池2和水稻种植区,方便小龙虾进入稻田活动,实现稻虾共生,时长30~45天;例如,每隔5~8m开挖宽约1米的连通槽;显然地,开挖的连通槽可根据需要随时封堵;
8月底至9月初,在水稻齐穗开始灌浆结实后,开始逐渐退水,水稻进行湿润灌溉,在水稻收割前7~10天将田面水排干,水稻收获后晒田,晒田10~20天后,待水稻秸秆枯黄后缓慢抬高水稻种植区水位至20~30cm;
10月至11月份,水稻种植区田面水位保持在20~30cm,于生态池2的内埂5开挖连通槽以连通生态池2和水稻种植区,让生态池水与水稻种植区田面水持平;
12月份至次年3月份,水稻种植区田面水位控制在40~50cm,使生态池2与水稻种植区为一整体;
3月份随气温回升,于晴天田面水位控制在20~30cm以利水温上升,于阴雨天和寒冷天气,田面水位提升至35~45cm进行保温;
4月中旬至退水种稻期间,田面水位保持在50~60cm;
6月份,在水稻种植前7~10天开始缓慢退水,使小龙虾随水退至生态池2中,水稻种植区晒田整地进行水稻直播或移栽。
基于上述方法,可以实现水稻湿润出苗→浅水分蘖→水层孕穗至抽穗→湿润灌浆的水分管理操作,防止田面发白,能够有效地促进水稻生长,增加水稻抗倒伏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有别于现有的稻季稻田全程淹水的种植方式,本实施例中,采取了稻季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方法,水稻易于生长,扎根深度增加,水稻抗倒伏性得以提高,并且能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同时,适时的排水晒田能有效地减缓稻田土壤次生潜育化的问题;可有效地减少稻虾共作过程中的水分投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保证稻虾共作的生态环保性。
在优化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水稻移栽至水稻齐穗期,生态池2水位保持1.2~1.5m左右,并在水稻施肥和打药期间抬升生态池2水位防止肥料和药剂随水渗到生态池2里;
在水稻齐穗开始灌浆时,开始逐步降低生态池2水位,每4~6天排水1次,每次降低水位10~20cm,在水稻收获前1周左右,将生态池2水位降低至30~50cm,诱导亲虾入穴、交配和抱卵;水稻收获后3~5天,将水位恢复到1.0~1.5m,淹没生态池2的大部分区域,诱导抱卵虾提前进入水中孵化和产苗,出早苗;此时,生态池2与水稻种植区分开,待水稻种植区灌水20~30cm时连通生态池2和水稻种植区进行小龙虾养殖;
生态池2里水分可用抽水泵排入稻田水稻种植区,以保持稻田湿润,使水稻进行润湿灌浆;
为保证生态池2的生态环境,每隔2~3年排干水1次,晒池7~10天,并用生石灰消毒后再灌水养虾,其中,石灰用量优选为控制在100~130kg/667m2
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的生态池2水位调节方式,可达到调节小龙虾生育进程的目的,避免了目前稻虾养殖模式中小龙虾次年集中出苗的问题,有效提高小龙虾产量,利于小龙虾次年分批分次上市,提高小龙虾养殖效益。同时,采用晒池处理的方式,可有效地改善生态池2水质,利于小龙虾产量的提高。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法,需要对水稻种植区进行灌溉时,先引水至生态池2,提升生态池2水位,再从生态池2引水至水稻种植区,不足部分由水源区直接引水进入水稻种植区。基于上述灌溉方式,(1)可解决生态池2因小龙虾投食所导致的肥水问题;(2)生态池2水体的水质得以提高,溶氧量增加,水温得以降低,利于小龙虾的生长;(3)利于生态池2肥水的循环利用,可以减小生态池2排水中的营养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法,所述生态池2及所述水稻种植区中均种植有水草,并且优选为分两个时期种草:
第一次是秋季种草,在9月份在水稻收获后种伊乐藻,所述生态池2中的水草种植面积为生态池2面积的20~30%,所述水稻种植区中的水草种植面积为水稻种植区田面面积的10~20%;
第二次为春季种草,在退水种稻前在生态池2里种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漂浮植物水花生、浮萍、挺水植物慈姑、芦苇的至少一种,水草种植面积为生态池面积的40~60%。
这些水草可为小龙虾提供食源,为小龙虾提供避暑降温的场所,同时也改善了稻田景观,有利于稻田休闲体验观光农业的发展。
本实施例中,水稻种植区内小龙虾的收获时间为每年4~6月和8~9月,生态池2内小龙虾的收获时间为每年4~9月。当小龙虾的规格达到每只30~40g的规格时,可以使用地笼将小龙虾陆续捕捞上市,降低小龙虾的密度,促使虾苗快速生长。6月份水稻直播或移栽之前,适当留存小龙虾用于生态池2养殖;7月至8月多捕公虾留母虾,以便小龙虾繁殖后代,亲虾的留存量为每亩25~30kg。可见,相较于传统的稻虾养殖模式,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延长小龙虾上市时间,从而增加稻虾共作的经济效益。
另外,所述生态池2配备增氧机,在稻季水温过高、水中缺氧及气候突变时开增氧机提高水体的溶氧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稻田内部挖建一生态池,生态池面积不超过所述稻田面积的10%;所述生态池四周筑建内埂,用以分隔所述生态池与水稻种植区;
在所述稻田四周开挖环形沟,用于稻田水分循环管理;
在所述生态池中进行小龙虾的养殖,所述水稻种植区用于水稻的栽培;
需要对水稻种植区进行灌溉时,先引水至生态池,提升生态池水位,再从生态池引水至水稻种植区,不足部分由水源区直接引水进入水稻种植区;
8月底至9月初,在水稻齐穗开始灌浆结实后,开始逐渐退水,水稻进行湿润灌溉,在水稻收割前7~10天将田面水排干;
在水稻移栽至水稻齐穗期,生态池水位保持1.2~1.5m左右,并在水稻施肥和打药期间抬升生态池水位防止肥料和药剂随水渗到生态池里;
在水稻齐穗开始灌浆时,开始逐步降低生态池水位,每4~6天排水1次,每次降低水位10~20cm,在水稻收获前1周左右,将生态池水位降低至30~50cm,诱导亲虾入穴、交配和抱卵;水稻收获后3~5天,将水位恢复到1.0~1.5m,淹没生态池大部分区域,诱导抱卵虾提前进入水中孵化和产苗,出早苗;此时,生态池与水稻种植区分开,待水稻种植区灌水20~30cm时连通生态池和水稻种植区进行小龙虾养殖;
生态池里水分用抽水泵排入稻田水稻种植区,以保持稻田湿润,使水稻进行润湿灌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为面积小于10亩的田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月份,水稻直播或移栽至分蘖期,所述水稻种植区保持浅薄水层,田面水深保持3~5cm;
7月份在水稻分蘖盛期,退水晒田5~7天,晒田结束后灌水,所述水稻种植区田面水深保持在10~20cm,并于生态池内埂开挖连通槽以连通生态池和水稻种植区,方便小龙虾进入稻田活动,实现稻虾共生,时长30~45天;
水稻收获后晒田,晒田10~20天后,待水稻秸秆枯黄后缓慢抬高水稻种植区水位至20~30cm;
10月至11月份,水稻种植区田面水位保持在20~30cm,于生态池内埂开挖连通槽以连通生态池和水稻种植区,让生态池水与水稻种植区田面水持平;
12月份至次年3月份,水稻种植区田面水位控制在40~50cm,使生态池与水稻种植区为一整体;
3月份随气温回升,于晴天田面水位控制在20~30cm以利水温上升,于阴雨天和寒冷天气,田面水位提升至35~45cm进行保温;
4月中旬至退水种稻期间,田面水位保持在50~60cm;
6月份,在水稻种植前7~10天开始缓慢退水,使小龙虾随水退至生态池中,水稻种植区晒田整地进行水稻直播或移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池及所述水稻种植区中均种植有水草,并且分两个时期种草:
第一次是秋季种草,在9月份在水稻收获后种伊乐藻,所述生态池中的水草种植面积为生态池面积的20~30%,所述水稻种植区中的水草种植面积为水稻种植区田面面积的10~20%;
第二次为春季种草,在退水种稻前在生态池里种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漂浮植物水花生、浮萍、挺水植物慈姑、芦苇的至少一种,水草种植面积为生态池面积的40~6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稻种植区内小龙虾的收获时间为每年4~6月和8~9月,生态池内小龙虾的收获时间为每年4~9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池配备增氧机,在稻季水温过高、水中缺氧及气候突变时开增氧机提高水体的溶氧量。
CN201910900415.7A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 Active CN1106924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0415.7A CN110692461B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0415.7A CN110692461B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2461A CN110692461A (zh) 2020-01-17
CN110692461B true CN110692461B (zh) 2021-11-26

Family

ID=69194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0415.7A Active CN110692461B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924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3267A (zh) * 2020-05-22 2020-08-18 南县亮景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
CN112088825A (zh) * 2020-09-15 2020-12-1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稻虾共作养殖系统、养殖方法、应用
CN113396788A (zh) * 2021-06-25 2021-09-17 安徽省鸿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小龙虾与水稻共生养殖系统
CN114342751B (zh) * 2021-09-23 2023-04-14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可提高稻米成熟整齐度的稻虾共作方法
CN114223483A (zh) * 2021-12-14 2022-03-2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一稻两虾稻田综合种养的方法
CN115443866A (zh) * 2022-10-08 2022-12-09 湖南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沟二台三植循环洁水蟹稻共生种养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6329A (zh) * 2014-09-01 2014-12-17 明光市永言水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池塘克氏原螯虾春苗繁育方法
CN105230309A (zh) * 2015-10-31 2016-01-13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下土地利用率的方法
CN106069908A (zh) * 2016-06-21 2016-11-09 苏州市金荒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稻田河虾的养殖方法
CN106577078A (zh) * 2016-12-23 2017-04-26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稻‑虾‑鳅耦合养殖方法及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CN107125175A (zh) * 2017-05-15 2017-09-05 马鞍山农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虾、水稻、白菜型油菜连作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
CN107231988A (zh) * 2017-07-11 2017-10-10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在养殖池塘进行水稻与虾蟹综合种养的方法
CN107836308A (zh) * 2017-12-12 2018-03-27 盱眙小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稻虾的养殖方法
CN108401953A (zh) * 2018-04-09 2018-08-17 武汉金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稻虾共作、连作养殖方法
CN108605873A (zh) * 2016-12-15 2018-10-02 宜宾市翠屏区远鹏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 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CN108782384A (zh) * 2018-05-15 2018-11-13 九江凯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虾稻共作的方法
CN109601292A (zh) * 2018-07-03 2019-04-12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绿色高效虾稻综合种养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6329A (zh) * 2014-09-01 2014-12-17 明光市永言水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池塘克氏原螯虾春苗繁育方法
CN105230309A (zh) * 2015-10-31 2016-01-13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下土地利用率的方法
CN106069908A (zh) * 2016-06-21 2016-11-09 苏州市金荒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稻田河虾的养殖方法
CN108605873A (zh) * 2016-12-15 2018-10-02 宜宾市翠屏区远鹏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 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CN106577078A (zh) * 2016-12-23 2017-04-26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稻‑虾‑鳅耦合养殖方法及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CN107125175A (zh) * 2017-05-15 2017-09-05 马鞍山农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虾、水稻、白菜型油菜连作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
CN107231988A (zh) * 2017-07-11 2017-10-10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在养殖池塘进行水稻与虾蟹综合种养的方法
CN107836308A (zh) * 2017-12-12 2018-03-27 盱眙小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稻虾的养殖方法
CN108401953A (zh) * 2018-04-09 2018-08-17 武汉金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稻虾共作、连作养殖方法
CN108782384A (zh) * 2018-05-15 2018-11-13 九江凯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虾稻共作的方法
CN109601292A (zh) * 2018-07-03 2019-04-12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绿色高效虾稻综合种养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2461A (zh) 2020-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92461B (zh) 一种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
CN108718965B (zh) 一种稻虾共作的稻虾生态种养方法
CN105532342A (zh) 一种稻田有机生态养殖系统
CN110692467B (zh) 一种一稻两虾的种养方法
CN210900695U (zh) 一种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
CN106718451A (zh) 一种水稻与小龙虾共作的养殖方法
CN110476753B (zh) 一种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
CN110692466B (zh) 一种稻虾共作的改土丰产增效方法
CN105918200B (zh) 一种蟹稻共生种养池及其综合调温方法
CN211153375U (zh) 一种稻虾共作的田间结构
CN111887111A (zh) 一种水稻-水芹-红螯螯虾综合种养的方法及系统
CN111742859A (zh) 一种小龙虾秋苗与水稻连作生态循环种养技术
CN114532265A (zh) 一种稻虾繁养分离高效综合种养方法
CN108163987B (zh) 一种农业生产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人工湿地建造方法
CN106962237A (zh) 竹林下黄鳝养殖方法
CN107466622A (zh) 一种莲田养鱼的养殖方法
CN108541534B (zh) 一种田塘兼用水淹防治虫害的稻鲵生态种养方法
CN216701347U (zh) 小龙虾养殖系统
CN110896798A (zh) 一种立体综合种养方法
CN114568235B (zh) 一种稻田鳖、鱼、黄鳝、水芹高效生态种养殖方法
CN110583397A (zh) 一种稻虾共养的方法
CN114403069A (zh) 一种无沟化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CN112042485A (zh) 一种草莓水旱轮作育苗方法
CN112655620A (zh) 一种稻虾种养方法
CN112154949A (zh) 一种高效稻田养虾生态循环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