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89948A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89948A
CN110689948A CN201910863687.4A CN201910863687A CN110689948A CN 110689948 A CN110689948 A CN 110689948A CN 201910863687 A CN201910863687 A CN 201910863687A CN 110689948 A CN110689948 A CN 1106899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data
error rate
data frame
comp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636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小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usoft Medical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usoft Medical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usoft Medical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usoft Medical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636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899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89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899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3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images
    • G16H3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images for handling medical images, e.g. DICOM, HL7 or PAC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其中,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CT设备的数据传输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探测器发送的扫描数据;对扫描数据进行组帧,得到数据帧;在数据帧中添加纠错编码,并将添加有纠错编码的数据帧传输给计算机。数据传输系统在将数据帧传输给计算机之前,在数据帧中添加了纠错编码,从而计算机可根据纠错编码计算数据传输的误码率,若误码率较大,计算机无能力对数据帧进行纠错的情况下,数据传输系统才需重新传输当前数据帧给计算机,而在计算机有能力对数据帧进行纠错的情况下,数据传输系统无需重新传输当前数据帧给计算机,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及时性。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利用X射线对人体等扫描对象的断层进行扫描。由于人体等扫描对象的疏密程度不同,因此对X射线等扫描射线的穿透率不同。CT设备的探测器将接收到的穿透扫描对象的X射线转换成电信号后,通过CT设备的数据传输系统传输给计算机(影像重建工作站),进行断层图像重建,即能得到断层图像,供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然而,数据传输系统将CT设备的数据传输给计算机的过程中,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滑环会受到电磁干扰、机械振动的影响,使得其传输信道可靠性变差,致使计算机接收到的数据存在误码。
目前,为了解决数据传输的误码问题,一般采用自动重传请求(ARQ)的方式,参见图1A,当计算机检测到接收的数据帧存在传输误码时,通过滑环的命令通道返回一个重传请求信号至数据传输系统,以触发数据传输系统重新传输该数据帧,直到传输无误。现有技术的数据传输方式,一方面数据传输的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因数据传输系统无法及时传输下一时刻的数据帧,使得数据传输的连续性和实时性较差,会影响图像重建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以提高CT设备数据传输的效率、连续性和实时性。
具体地,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CT设备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CT设备还包括探测器;
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探测器发送的扫描数据;
对所述扫描数据按照设定帧结构进行组帧,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帧;
针对每个数据帧,在所述数据帧中添加纠错编码,并将添加有纠错编码的数据帧传输给计算机,以使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纠错编码计算数据传输的误码率;
接收所述计算机发送的反馈指令,根据所述反馈指令传输待传输的数据帧;所述反馈指令根据所述误码率生成。
第二方面,提供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计算机;
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传输系统传输的添加有纠错编码的数据帧;
根据所述纠错编码计算数据传输的误码率;
根据所述误码率生成反馈指令,并将所述反馈指令发送至所述数据传输系统。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CT设备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CT设备还包括探测器;
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探测器发送的扫描数据;
组帧单元,用于对所述扫描数据按照设定帧结构进行组帧,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帧;
编码单元,用于针对每个数据帧,在所述数据帧中添加纠错编码;
传输单元,用于将添加有纠错编码的数据帧传输给计算机,以使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纠错编码计算数据传输的误码率;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计算机发送的反馈指令时,调用所述编码单元和所述传输单元,以根据所述反馈指令传输待传输的数据帧;所述反馈指令根据所述误码率生成。
第四方面,提供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计算机;
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数据传输系统传输的添加有纠错编码的数据帧;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纠错编码计算数据传输的误码率,并根据所述误码率生成反馈指令;
发送单元,用于并将所述反馈指令发送至所述数据传输系统。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数据传输系统在将数据帧传输给计算机之前,在数据帧中添加了纠错编码,从而计算机可根据纠错编码计算数据传输的误码率,且仅在误码率不在预设范围内时,也即计算机无能力对数据帧进行纠错的情况下,数据传输系统才需将已将传输过的数据帧重传给计算机;而在计算机有能力对数据帧进行纠错的情况下,数据传输系统无需重新传输当前数据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及时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A为现有技术中数据传输系统与计算机的数据传输交互过程的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CT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B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C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A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参见图1B,为本申请一个例子中的CT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CT设备100包括扫描架11、辐射源12、探测器13和承载台15。探测器13可以是一个弧形探测器,该弧形探测器13包括多个探测模块,每个探测模块包括传感器阵列。扫描架11形成有用于接收扫描对象14的开口111。辐射源12和探测器13相对设置在扫描架11的开口111两侧。扫描对象14,例如患者,放置于承载台15上,与承载台15一起可位于开口111内。辐射源12和探测器13相对于扫描架11和扫描对象14旋转进行扫描。数据传输系统是探测器11与计算机之间的电路接口,用于对探测模块采集的多路模拟电信号处理后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图像重建。
图2A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数据传输系统,参见图2A所示,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0、在CT设备扫描过程中,接收探测器发送的扫描数据。
探测器会将不同时刻采集到的扫描数据依次发送给数据传输系统。其中,扫描数据包括X射线投影数据、CT设备的状态数据和管理数据。
步骤220、对扫描数据按照设定帧结构进行组帧,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帧。
步骤220中,所谓数据组帧,也即针对一次数据采集,各个探测模块发送的扫描数据,将其中的X射线投影数据、状态数据和管理数据按照设定帧结构进行组帧。该设定帧结构表征数据帧的数据结构排列顺序,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置,例如,设置设定帧结构为X射线投影数据、状态数据和管理数据,从而组帧后得到的数据帧的数据结构排列顺序依次为X射线投影数据、状态数据和管理数据。
步骤230、针对每个数据帧,在数据帧中添加纠错编码。
其中,纠错编码,可以但不限于使用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编码、Reed-Solomon(里德-所罗门码)编码等。纠错编码的位数和添加至数据帧中的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置,例如,生成5位数的纠错编码,并将该5位纠错编码添加至数据帧的末尾。
步骤240、将添加有纠错编码的数据帧传输给计算机。以使计算机根据纠错编码计算数据传输的误码率。
步骤250、接收计算机发送的反馈指令,根据反馈指令传输待传输的数据帧。
其中,反馈指令由计算机根据误码率生成。
步骤240中,若误码率在预设范围内,存在两种情况:情况一、误码率较小,说明数据传输系统传输给计算机的数据帧存在误码,但是误码位数较少;情况二、误码率几乎为零,说明数据传输系统传输给计算机的数据帧不存在误码。
针对情况一,此时计算机有能力对该数据帧进行纠错,数据传输系统无需重新传输该数据帧给计算机,计算机则反馈数据传输指令给数据传输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则获取步骤220生成的下一组数据帧作为待传输的数据帧,并添加纠错编码后传输给计算机;
针对情况二,数据传输系统同样无需重新传输该数据帧给计算机,计算机则反馈数据传输指令给数据传输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可获取步骤220生成的下一组数据帧作为待传输的数据帧,并添加纠错码后传输给计算机;
若误码率不在预设范围内,说明数据传输系统传输给计算机的数据帧存在误码,且误码的位数较多,计算机没有能力对该数据帧进行纠错,计算机则反馈重传指令给数据传输系统,数据传输系统需要重新传输最近一次传输的数据帧给计算机,也即数据传输系统获取最近一次传输的数据帧作为待传输的数据帧,并添加纠错码后传输给计算机。
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系统在将数据帧传输给计算机之前,在数据帧中添加了纠错编码,从而计算机可根据纠错编码计算数据传输的误码率,且仅在误码率不在预设范围内时,也即计算机无能力对数据帧进行纠错的情况下,数据传输系统才需将已经传输过的数据帧重传给计算机;而在计算机有能力对数据帧进行纠错的情况下(误码率在预设范围内,但不为零),数据传输系统无需重新传输已经传输过的数据帧给计算机,一方面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及时性,另一方面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在图2A示出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基础上,图2B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B,步骤220之前,方法还包括:
步骤211、对扫描数据进行放大处理。
由于探测器输出的模拟电信号(扫描数据)很弱,对扫描数据进行放大处理有利于后续处理。
步骤212、对多个探测模块发送的扫描数据进行同步处理。
为了实现扫描数据的正确组帧,需要对扫描数据进行同步处理,以消除针对一次数据采集,多个探测模块数据采集的时间差。具体的,可以但不限于采用FIFO(先入先出队列)方法,对多个探测模块的扫描数据进行同步处理,得到同步的扫描数据,具体实现过程此处不再赘诉。
步骤220中,则对经过同步处理的扫描数据进行组帧。
在图2A示出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基础上,图2C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C,步骤240之后,还包括:
步骤241、缓存数据帧。
步骤241中缓存的数据帧可以是添加有纠错编码的数据帧,可以但不限于将CT设备执行一次扫描协议的该数据帧缓存于DDR(双倍数据速率)等高速存储器。当传输给计算机的数据帧存在误码,且误码的位数较多时,参见图2C,使用步骤250’替换步骤250。
步骤250’、在接收到计算机发送的重传指令时,从缓存的数据帧中获取最近一次传输的数据帧。
由于缓存的数据帧为添加有纠错编码的数据帧,因此步骤250’中获得最近一次传输的数据帧后可直接发送给计算机,而无需重复添加纠错码的步骤。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将步骤220获得的数据帧进行缓存,在接收到计算机发送的重传指令时,则从缓存的数据帧中获取最近一次传输的数据帧,然后返回步骤230,在数据帧中添加纠错编码后再重传给计算机。
本实施例中,需要重传数据时,数据传输系统可从高速存储器获取数据帧,从而无需再次采集扫描数据,避免病人重复检查,减少伤害。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计算机,参见图3,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接收数据传输系统传输的添加有纠错编码的数据帧。
步骤302、根据纠错编码计算数据传输的误码率。
步骤303、根据误码率生成反馈指令,并将反馈指令发送至数据传输系统。
步骤303中,若误码率在预设范围内,存在两种情况:情况一、误码率较小,说明计算机接收到的数据帧存在误码,但是误码位数较少,计算机有能力对该数据帧进行纠错,计算机则生成数据传输指令的反馈指令,用于指示数据传输系统传输下一组数据帧;情况二、误码率几乎为零,说明计算机接收到的数据帧不存在误码,数据帧正常传输给计算机,计算机同样生成数据传输指令的反馈指令。
若误码率即不在预设范围内,说明计算机接收到的数据帧存在误码,且该误码的位数较多,计算机没有能力对该数据帧进行纠错,则生成重传指令的反馈指令,用于指示数据传输系统重新传输该数据帧。
本实施例中,若接收到的数据帧存在误码,计算机优先自动纠错少量的数据误码,仅在超出纠错能力时,才请求数据传输系统重新发送数据帧,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连续性、实时性和效率,进而可提高图像重建的质量。
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实施例通过数据传输系统与计算机的交互,示出了数据传输的过程,参见图4,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数据传输系统接收探测器发送的扫描数据。
步骤402、数据传输系统对扫描数据进行组帧,得到数据帧。
步骤403、数据传输系统在数据帧中添加纠错编码。
步骤404、数据传输系统将添加有纠错编码的数据帧传输给计算机。
步骤405、计算机接收添加有纠错编码的数据帧。
步骤406、计算机根据纠错码计算数据传输的误码率。
步骤407、计算机判断误码率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时,根据纠错编码对数据帧进行纠错,并将数据传输指令反馈给数据传输系统;误码率在第二预设范围内时,将数据传输指令反馈给数据传输系统;误码率不在预设范围内时,发送重传指令给数据传输系统。
其中,预设范围包括第一预设范围和第二预设范围;预设范围的下限值等于第二预设范围的下限值,预设范围的上限值等于第一预设范围的上限值,第二预设范围的上限值小于第一预设范围的下限值。
重复执行步骤401~407,直至完成扫描协议。其中,步骤401~407的具体实现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示出的对应步骤的实现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与前述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发明还提供了数据传输装置的实施例。
图5A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模块示意图,该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CT设备的数据传输系统,如图5A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接收单元51、组帧单元52、编码单元53和传输单元54。
接收单元51用于在CT设备扫描过程中,接收探测器发送的扫描数据。
组帧单元52用于对扫描数据按照设定帧结构进行组帧,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帧。
在一个例子中,对扫描数据进行组帧之前,组帧单元52还用于:
对多个探测模块发送的扫描数据进行同步处理。
编码单元53,用于针对每个数据帧,在数据帧中添加纠错编码。
传输单元54用于将添加有纠错编码的数据帧传输给计算机,以使计算机根据纠错编码计算数据传输的误码率。
其中,传输单元54可以但不限于采用滑环实现。
接收单元51还用于在接收到计算机发送的反馈指令时,调用编码单元53和传输单元54,以根据反馈指令传输数据帧;反馈指令根据误码率生成。
在图5A示出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基础上,图5B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模块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B,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缓存单元55。
缓存单元55用于缓存数据帧。其中,缓存单元55可以但不限于采用DDR(双倍数据速率)实现其功能。
编码单元53还用于在接收到计算机发送的重传请求时,从缓存单元55获取缓存的数据帧作为待传输的数据帧,并在待传输的数据帧中添加纠错编码,然后通过传输单元54传输给计算机。
图6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模块示意图,该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计算机,如图6所示,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接收单元61和处理单元62。
接收单元61用于接收数据传输系统传输的添加有纠错编码的数据帧。
处理单元62用于根据纠错编码计算数据传输的误码率,并根据误码率生成反馈指令。
当误码率在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处理单元62生成数据传输指令的反馈指令,处理单元62还用于根据纠错编码对数据帧进行纠错。
当误码率在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处理单元62生成数据传输指令的反馈指令。
当误码率不在第一预设范围内,且不在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处理单元62生成重传指令的反馈指令。
发送单元63,用于并将反馈指令发送至所述数据传输系统。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公开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图7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子设备70的框图。图7显示的电子设备7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70可以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例如其可以为服务器设备。电子设备7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71、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72、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72和处理器71)的总线73。
总线73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存储器7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7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7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723。
存储器72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724的程序工具725(或实用工具),这样的程序模块724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处理器7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2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电子设备7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7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75进行。并且,模型生成的电子设备7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76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76通过总线73与模型生成的电子设备7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模型生成的电子设备7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磁盘阵列)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电子设备的若干单元/模块或子单元/模块,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单元/模块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单元/模块来具体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CT设备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CT设备还包括探测器;
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探测器发送的扫描数据;
对所述扫描数据按照设定帧结构进行组帧,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帧;
针对每个数据帧,在所述数据帧中添加纠错编码,并将添加有纠错编码的数据帧传输给计算机,以使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纠错编码计算数据传输的误码率;
接收所述计算机发送的反馈指令,根据所述反馈指令传输待传输的数据帧;所述反馈指令根据所述误码率生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包括多个探测模块;
对所述扫描数据进行组帧,得到所述数据帧之前,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多个探测模块发送的扫描数据进行同步处理;
对所述扫描数据按照设定帧结构进行组帧,包括:
对经过同步处理的扫描数据按照设定帧结构进行组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误码率不在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所述反馈指令为重传指令,根据所述反馈指令传输待传输的数据帧之前,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获取最近一次传输的数据帧作为待传输的数据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缓存所述数据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误码率不在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所述反馈指令为重传指令,根据所述反馈指令传输待传输的数据帧之前,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从缓存的数据帧中获取最近一次传输的数据帧作为所述待传输的数据帧。
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计算机;
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传输系统传输的添加有纠错编码的数据帧;
根据所述纠错编码计算数据传输的误码率;
根据所述误码率生成反馈指令,并将所述反馈指令发送至所述数据传输系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误码率生成反馈指令,包括:
判断所述误码率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或第二预设范围内;
当所述误码率在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生成数据传输指令的反馈指令,并根据所述纠错编码对所述数据帧进行纠错;
当所述误码率在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生成数据传输指令的反馈指令;
当所述误码率不在第一预设范围内,且不在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生成重传指令的反馈指令;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的上限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下限值。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CT设备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CT设备还包括探测器;
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探测器发送的扫描数据;
组帧单元,用于对所述扫描数据按照设定帧结构进行组帧,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帧;
编码单元,用于针对每个数据帧,在所述数据帧中添加纠错编码;
传输单元,用于将添加有纠错编码的数据帧传输给计算机,以使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纠错编码计算数据传输的误码率;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计算机发送的反馈指令时,调用所述编码单元和所述传输单元,以根据所述反馈指令传输待传输的数据帧;所述反馈指令根据所述误码率生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误码率不在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所述反馈指令为重传指令,所述编码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最近一次传输的数据帧作为待传输的数据帧,并在所述待传输的数据帧中添加纠错编码。
10.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计算机;
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数据传输系统传输的添加有纠错编码的数据帧;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纠错编码计算数据传输的误码率,并根据所述误码率生成反馈指令;
发送单元,用于并将所述反馈指令发送至所述数据传输系统。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误码率生成反馈指令时,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误码率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或第二预设范围内;
当所述误码率在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生成数据传输指令的反馈指令,并根据所述纠错编码对所述数据帧进行纠错;
当所述误码率在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生成数据传输指令的反馈指令;
当所述误码率不在第一预设范围内,且不在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生成重传指令的反馈指令;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的上限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下限值。
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1910863687.4A 2019-09-12 2019-09-12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6899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3687.4A CN110689948A (zh) 2019-09-12 2019-09-12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3687.4A CN110689948A (zh) 2019-09-12 2019-09-12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89948A true CN110689948A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09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63687.4A Pending CN110689948A (zh) 2019-09-12 2019-09-12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89948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2726A (en) * 1992-01-31 1996-03-26 Nellcor Incorporated Serial layered medical network
JP2007228488A (ja) * 2006-02-27 2007-09-06 Kyocera Corp データ再送制御方法、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再送制御装置
US20090125778A1 (en) * 2005-12-15 2009-05-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sid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eception-side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8103667A1 (zh) * 2016-12-09 2018-06-14 杭州古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2726A (en) * 1992-01-31 1996-03-26 Nellcor Incorporated Serial layered medical network
US20090125778A1 (en) * 2005-12-15 2009-05-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sid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eception-side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07228488A (ja) * 2006-02-27 2007-09-06 Kyocera Corp データ再送制御方法、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再送制御装置
WO2018103667A1 (zh) * 2016-12-09 2018-06-14 杭州古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运红: "短波通信链路建模与性能分析",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15 September 2018 (2018-09-15), pages 1 - 4 *
杜庆伟 等: "混合自动重传技术", 《无线通信中的移动计算》 *
杜庆伟 等: "混合自动重传技术", 《无线通信中的移动计算》, 30 June 2016 (2016-06-30), pages 243 *
王雷 等: "《实用医学影像设备与临床诊断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pages: 63 - 6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1762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ortable x-ray system
US7433446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program, and image capturing system
US712028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digital X-ray images
US6292919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ing data in an imaging system
JP4631201B2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US20030066016A1 (en) Methodology for detecting lost packets
US2005024932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rror-tolerant data transfer for a CT system
CN109658473B (zh) 主动降低数据链路负载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JP2012110709A (ja) ディジタル放射線画像内に対象向きデータを含めかつこれを訂正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1214252A (zh) Ct数据的采集方法及装置、图像重建方法及系统
CN110689948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JP5589235B2 (ja) 無線リンク用の同期方法およびかかる方法を用いるx線システム
JPH0884725A (ja) スリップリング式x線ct装置
CN209285552U (zh) 一种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
US2010005813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therefor
US20170294033A1 (en) Dose efficient x-ray detector and method
CN110164529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6636582B2 (en) Multiple energy x-ray imaging techniques
JP2018089307A (ja) 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用制御装置
CN11094249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WO2021193190A1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放射線撮像装置、放射線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JP2019141114A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及び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US2022026203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ng tumor and radiotherapy system
CN110584690B (zh) Ct图像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ct系统
CN111093507B (zh) X射线成像部件通信系统和协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