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9031B - 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79031B
CN110679031B CN201880031995.4A CN201880031995A CN110679031B CN 110679031 B CN110679031 B CN 110679031B CN 201880031995 A CN201880031995 A CN 201880031995A CN 110679031 B CN110679031 B CN 1106790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or
measurement
charging
battery pack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19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79031A (zh
Inventor
咸相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679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9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790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90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battery or load disconnect circui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27Testing of circuit interrupters, switches or circuit-break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6Accumulator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harg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detecting conditions inside cells or batteries, e.g. details of voltage sens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电池组。电池组包括:第一电池接触器和第二电池接触器,所述第一电池接触器和所述第二电池接触器分别具有被电连接到电池的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一端;第一充电接触器和第二充电接触器,所述第一充电接触器和所述第二充电接触器分别具有被电连接到第一电池接触器的另一端和第二电池接触器的另一端的一端;具有分别被电连接到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的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的充电器的第二电力连接器被连接到第一电力连接器;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充电电压未从充电器的电源施加到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之间时,将第一充电接触器和第二充电接触器中的至少一个控制为接通状态或关断状态,并且诊断第一充电接触器和第二充电接触器中的每一个的故障。

Description

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1月29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7-0162224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基于施加到被连接到充电接触器的测量电阻器的电压来诊断充电接触器的故障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最近,对诸如笔记本电脑、摄像机和便携式电话的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并且电动车辆、储能电池、机器人、卫星等已经被认真开发。因此,允许重复的充电和放电的高性能二次电池正在被积极研究。
目前市售的二次电池包括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镍锌电池、锂二次电池等。其中,锂二次电池由于其与镍基二次电池相比几乎不具有记忆效应并且还具有非常低的自放电率和高能量密度而备受关注。
特别地,电池组包括电池模块,在所述电池模块中多个电池单体被电连接,从而满足电动车辆所需的高容量和高功率设计。应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池组可以被电连接到充电站的充电器以利用电力充电。
为此,应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池组可包括被连接到电池模块的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以控制电池模块的输出端子的电连接的电池接触器,以及用于控制电池接触器与被输入充电器的电力的充电端子之间的电连接的充电接触器。
特别地,重要的是,充电接触器被暴露到外部并且还控制被连接到充电器的电力连接器的输入端子的电连接,以便监测充电接触器当前是处于接通状态还是处于关断状态并且诊断充电接触器是否响应于对接通状态或关断状态的控制而实际被控制。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涉及提供一种电池组,当在电池组的第一电力连接器被连接到充电器的第二电力连接器的状态下且接收到充电结束请求信号时,所述电池组可以通过同时控制第一充电接触器和第二充电接触器,诊断第一充电接触器和第二充电接触器中的每一个的故障。
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根据以下详细描述被理解,并且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变得更加显而易见。而且,将容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示出的装置及其组合来实现。
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第一电池接触器和第二电池接触器,该第一电池接触器和第二电池接触器分别具有被电连接到电池的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一端;第一充电接触器和第二充电接触器,该第一充电接触器和第二充电接触器分别具有被电连接到第一电池接触器的另一端和第二电池接触器的另一端的一端;第一测量电阻器、第二测量电阻器和第三测量电阻器,该第一测量电阻器、第二测量电阻器和第三测量电阻器分别被电连接在位于第二充电接触器的一端的第一节点与位于第一充电接触器的一端的第二节点之间、第一节点与位于第一充电接触器的另一端的第三节点之间、以及第一节点与位于第二充电接触器的另一端的第四节点之间;第一电力连接器,所述第一电力连接器具有分别被电连接到第一充电接触器的另一端和第二充电接触器的另一端的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以及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具有分别被电连接到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的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的充电器的第二电力连接器被连接到第一电力连接器并且充电结束请求信号被接收到时,将第一充电接触器和第二充电接触器同时控制为接通状态或关断状态,并且基于分别施加到第一测量电阻器、第二测量电阻器和第三测量电阻器的第一测量电压、第二测量电压和第三测量电压中的至少一个来诊断第一充电接触器和第二充电接触器中的每一个的故障。
优选地,控制单元可以将处于接通状态的第一充电接触器和第二充电接触器控制为关断状态并且诊断第一充电接触器和第二充电接触器的故障。
优选地,控制单元可以基于第三测量电压来诊断第二充电接触器的关断故障并且基于第一测量电压和第二测量电压之间的测量电压差来诊断第一充电接触器的关断故障。
优选地,在第三测量电压低于第二参考电压时,控制单元可以诊断出在第二充电接触器处发生关断故障。
优选地,在第一测量电压和第二测量电压之间的测量电压差小于第一参考电压时,控制单元可以诊断出在第一充电接触器处发生关断故障。
优选地,在诊断出在第一充电接触器和第二充电接触器中的至少一个中发生故障时,控制单元可以输出故障信号。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其可以包括所述电池组的车辆。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通过诊断第一充电接触器和第二充电接触器中的每一个的关断故障并且向外部通知诊断结果来防止因为第一充电接触器和第二充电接触器中的每一个在充电完成之后保持其接通状态而发生的电气事故。
本公开的效果不限于上述内容,并且本文未提及的其他效果可以根据所附权利要求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地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图示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并且与前述公开一起用于提供对本公开的技术特征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因此,本公开不应被解释为限于附图。
图1和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池组和外部设备的功能配置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组在电池组被耦合到充电器的状态下的功能配置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组在电池组与充电器分离的状态下的功能配置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电池组在电池组被耦合到充电器的状态下的功能配置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电池组在电池组与充电器分离的状态下的功能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在描述之前,应当理解的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被解释为限于一般和字典含义,而是在允许发明人适当地定义术语以获得最佳解释的原则的基础上,基于与本公开的技术方面相对应的含义和概念来解释。
因此,本文提出的描述是仅用于说明目的的优选示例,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因此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其他等同和修改。
另外,在描述本公开时,在认为相关已知元件或功能的详细描述使得本公开的关键主题不明确时,详细描述在本文中被省略。
包括诸如“第一”、“第二”等的序数的术语可被用于在各种元件中区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但不旨在通过术语限制元件。
在整个说明书中,在一部分被称为“包括(comprising)”或“包括(including)”任何元件时,这意指该部分可以进一步包括其他元件而不排除其他元件,除非另外特定说明。此外,说明书中描述的术语“控制单元”指代处理至少一个功能或操作的单元并且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整个说明书中,在一部分被称为“连接”到另一部分时,不限于它们“直接连接”的情况,而是还包括它们与插入在它们之间的另一个元素“间接连接”的情况。
在下文中,将对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池组100设备进行描述。
图1和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池组100和充电器CS的功能配置的图。
首先,参考图1,电池组100包括电池模块B、第一电池接触器BC1、第二电池接触器BC2、第一充电接触器CC1、第二充电接触器CC2、第一测量电阻器MR1、第二测量电阻器MR2、第三测量电阻器MR3、第一电力连接器C1、感测单元110、存储器单元120和控制单元130。
电池模块B可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体。如果电池模块B包括被电连接的多个电池单体,则多个电池单体可以彼此串联、并联或串联和并联连接。电池模块B具有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
第一电池接触器BC1的一端被电连接到电池模块B的正电极端子(+)并且第二电池接触器BC2的一端被电连接到电池模块B的负电极端子(-)。
通过这样做,电池模块B可以根据第一电池接触器BC1和第二电池接触器BC2的接通状态或关断状态输出电力或被充电。
稍后说明,通过控制单元130,第一电池接触器BC1和第二电池接触器BC2可以被控制为接通状态或关断状态。
此处,接通状态意指接触器的接触点接触以使接触器的一端和另一端被电连接的状态。而且,关断状态意指接触器的接触点被分离以使接触器的一端和另一端电断连的状态。
第一充电接触器CC1的一端被电连接到第一电池接触器BC1的另一端,并且第二充电接触器CC2的一端被电连接到第二电池接触器BC2的另一端。
另外,第一充电接触器CC1和第二充电接触器CC2的另一端分别被电连接到第一电力连接器C1。更具体地,第一充电接触器CC1的另一端被电连接到在第一电力连接器C1处设置的第一输入端子IT1,第二充电接触器CC2的另一端被电连接到在第一电力连接器C1处设置的第二输入端子IT2。
同时,如果充电器CS的第二电力连接器C2被连接到第一电力连接器C1,则第二电力连接器C2的第一输出端子OT1和第二输出端子OT2可以分别被电连接到第一输入端子IT1和第二输入端子IT2。
因此,在第一电池接触器BC1、第二电池接触器BC2、第一充电接触器CC1和第二充电接触器CC2处于接通状态时,如果第二电力连接器C2被连接到第一电力连接器C1,则充电器CS的电力被供应以对电池模块B充电。
同时,第二节点N2和第三节点N3分别位于第一充电接触器CC1的一端和另一端,并且第一节点N1和第四节点N4分别位于第二充电接触器CC2的一端和另一端。
此时,第一测量电阻器MR1被电连接在第一节点N1与第二节点N2之间,并且第二测量电阻器MR2被电连接在第一节点N1与第三节点N3之间。而且,第三测量电阻器MR3被电连接在第一节点N1与第四节点N4之间并且被并联连接到第二充电接触器CC2。
感测单元110被可操作地耦合到控制单元130。即,感测单元110可以被连接到控制单元130以将电信号传送到控制单元130或者从控制单元130接收电信号。
感测单元110根据预设的周期或控制单元130的感测控制来测量施加在电池模块B的正电极端子(+)与负电极端子(-)之间的电池电压。
此外,感测单元110根据预设的周期或控制单元130的感测控制来测量分别施加到第一测量电阻器MR1、第二测量电阻器MR2和第三测量电阻器MR3的第一测量电压、第二测量电压和第三测量电压。
此外,感测单元110根据预设的周期或控制单元130的感测控制来测量施加在第一输入端子IT1与第二输入端子IT2之间或第一输出端子OT1与第二输出端子OT2之间的充电器CS的充电电压Vc。
此外,感测单元110重复测量流入或流出电池模块B的电池电流。
之后,感测单元110可以将测量信号提供到控制单元130,测量信号表示测量电池电压、第一测量电压、第二测量电压、第三测量电压、充电电压Vc和电池电流。
为此,感测单元110包括被配置为测量电池模块B的电压的电压传感器。此外,感测单元110可以进一步包括被配置为测量电池模块B的电流的电流传感器。
如果从感测单元110接收到测量信号,则控制单元130可以分别确定以下中的每个的数字值:测量电池电压、第一测量电压、第二测量电压、第三测量电压、充电电压Vc和电池电流,并且将数字值存储在存储器单元120中。
存储器单元120是记录、擦除和更新由控制单元130生成的数据的半导体存储设备并且存储用于分别诊断第一充电接触器CC1和第二充电接触器CC2的故障的多个程序代码。另外,存储器单元120可以存储在实现本公开时使用的设置。
存储器单元120不受特定限制,只要它是已知能够记录、擦除和更新数据的半导体存储设备。作为一个示例,存储器单元120可以是DRAM、SDRAM、闪存、ROM、EEPROM、寄存器等。存储器单元120可以进一步包括存储定义控制单元130的控制逻辑的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元件,诸如闪存或硬盘。存储器单元120可以与控制单元130物理分离或者可以与控制单元130集成。
控制单元130基于诊断条件确定是否执行对第一充电接触器CC1和第二充电接触器CC2的故障诊断。
此处,诊断条件可以包括第一电力连接器C1与第二电力连接器C2是否被耦合、充电结束请求信号是否被接收到以及第一电池接触器BC1和第二电池接触器BC2是否处于接通状态中的任一个。
此处,充电结束请求信号可以是从包括根据本公开的电池组的车辆的ECU输出的信号。
如图2所示,如果第一电力连接器C1与第二电力连接器C2被结合、充电结束请求信号被接收到以及第一电池接触器BC1和第二电池接触器BC2处于接通状态,则根据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30确定满足诊断条件。
同时,如果充电结束请求信号被接收到,则控制单元130将输出结束信号输出到充电器CS,使得充电器CS的充电电压Vc不施加在第一输出端子OT1与第二输出端子OT2之间。
控制单元130检查是否接收到充电结束请求信号,并且恰好在电池模块B结束充电之前诊断第一充电接触器CC1和第二充电接触器CC2的故障。即,控制单元130诊断在电池模块B被充电之前保持在接通状态的第一充电接触器CC1和第二充电接触器CC2是否可以被控制为关断状态以便结束电池模块B的充电。
如果满足诊断条件,则控制单元130确定要对第一充电接触器CC1和第二充电接触器CC2进行诊断。之后,控制单元130将第一充电接触器CC1和第二充电接触器CC2中的至少一个控制为接通状态或关断状态,并且基于根据上述控制测量的第一测量电压、第二测量电压和第三测量电压中的至少一个,诊断在第一充电接触器CC1和第二充电接触器CC2中的每个处是否发生故障。
为此,控制单元130被配置为生成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将第一电池接触器BC1、第二电池接触器BC2、第一充电接触器CC1和第二充电接触器CC2中的至少一个控制为接通状态或关断状态。
首先,如图2所示,控制单元130将处于接通状态的第一充电接触器CC1和第二充电接触器CC2两者控制为关断状态。在此之后,控制单元130基于第一测量电压和第二测量电压之间的测量电压差来诊断第一充电接触器CC1的关断故障,并基于第三测量电压来诊断第二充电接触器CC2的关断故障。
此处,关断故障可以意指即使控制单元130将接触器控制为关断,但是接触器保持接通状态的故障。
首先,如果测量电压差低于第一参考电压,则控制单元130可以诊断出在第一充电接触器CC1处已发生关断故障。
相反,如果测量电压差等于或高于第一参考电压,则控制单元130可以诊断出在第一充电接触器CC1处未发生关断故障。
此时,控制单元130计算与连接器条件是第一连接器条件并且接触器条件是第一接触器条件的情况相对应的第一测量电压和第二测量电压之间的测量电压差的理论值,在所述第一连接器条件中具有未对其施加充电电压Vc的第一输出端子OT1和第二输出端子OT2的第二电力连接器C2被耦合到第一电力连接器C1,在所述第一接触器条件中第一电池接触器BC1和第二电池接触器BC2处于接通状态,第一充电接触器CC1和第二充电接触器CC2处于关断状态。
更具体地,控制单元130通过使用电池电流和施加在第一输入端子IT1与第二输入端子IT2之间的电压来计算充电器CS的内阻CR1、和绝缘电阻CR2、绝缘电阻CR3,并且通过计算充电电压Vc和电池电压在第一测量电阻器MR1、第二测量电阻器MR2、第三测量电阻器MR3、电池组100的绝缘电阻、充电器CS的内阻CR1、和绝缘电阻CR2、绝缘电阻CR3之间的分配电压,计算第一连接器条件和第一接触器条件下的第一测量电压和第二测量电压之间的测量电压差的理论值。
另外,控制单元130计算与连接器条件是第二连接器条件并且接触器条件是上述第一接触器条件的情况相对应的第一测量电压和第二测量电压之间的测量电压差的理论值,在所述第二连接器条件中具有对其施加充电电压Vc的第一输出端子OT1和第二输出端子OT2的第二电力连接器C2被耦合到第一电力连接器C1。
更具体地,控制单元130通过使用电池电流和施加在第一输入端子IT1与第二输入端子IT2之间的电压来计算充电器CS的内阻CR1,并且通过计算充电电压Vc和电池电压在第一测量电阻器MR1、第二测量电阻器MR2、第三测量电阻器MR3、电池组100的绝缘电阻、充电器CS的内阻CR1、和绝缘电阻CR2、绝缘电阻CR3之间的分配电压,计算第二连接器条件和第一接触器条件下的第一测量电压和第二测量电压之间的测量电压差的理论值。
之后,控制单元130将第一参考电压设置为低于第一测量电压和第二测量电压之间的测量电压差的计算出的理论值。
通过这样做,控制单元130设置与电池组100的绝缘电阻和连接到电池组100的充电器CS的内阻CR1和绝缘电阻CR2、绝缘电阻CR3相对应的第一参考电压,从而准确地诊断第一充电接触器CC1的故障。
如果第一充电接触器CC1的关断故障被诊断出,则控制单元130输出故障信号以将第一充电接触器CC1的关断故障通知给外部。
同时,如果第三测量电压低于第二参考电压,则控制单元130可以诊断出第二充电接触器CC2处发生了关断故障。
相反,如果第三测量电压等于或高于第二参考电压,则控制单元130可以诊断出在第二充电接触器CC2处未发生关断故障。
此时,控制单元130计算与连接器条件是上述第一连接器条件并且接触器条件是上述第一接触器条件的情况相对应的第三测量电压的理论值。
更具体地,控制单元130通过使用电池电流和施加在第一输入端子IT1与第二输入端子IT2之间的电压来计算充电器CS的内阻CR1、和绝缘电阻CR2、绝缘电阻CR3,并通过计算充电电压Vc和电池电压在第一测量电阻器MR1、第二测量电阻器MR2、第三测量电阻器MR3、电池组100的绝缘电阻、充电器CS的内阻CR1、和绝缘电阻CR2、绝缘电阻CR3之间的分配电压来计算第一连接器条件和第一接触器条件下的第三测量电压的理论值。
另外,控制单元130计算与连接器条件是上述第二连接器条件并且接触器条件对应于上述第一接触器条件的情况相对应的第三测量电压的理论值。
更具体地,控制单元130通过使用电池电流和施加在第一输入端子IT1与第二输入端子IT2之间的电压来计算充电器CS的内阻CR1、和绝缘电阻CR2、绝缘电阻CR3,并通过计算充电电压Vc和电池电压在第一测量电阻器MR1、第二测量电阻器MR2、第三测量电阻器MR3、电池组100的绝缘电阻、充电器CS的内阻CR1、和绝缘电阻CR2、绝缘电阻CR3之间的分配电压,来计算第二连接器条件和第一接触器条件下的第三测量电压的理论值。
之后,控制单元130将第二参考电压设置为低于第三测量电压的计算出的理论值。
通过这样做,控制单元130设置与电池组100的绝缘电阻和连接到电池组100的充电器CS的内阻CR1、和绝缘电阻CR2、绝缘电阻CR3对应的第二参考电压,从而准确地诊断第二充电接触器CC2的故障。
如果诊断出在第二充电接触器CC2处发生了关断故障,则控制单元130输出故障信号以将第二充电接触器CC2的关断故障通知给外部。
同时,控制单元130可以选择性地包括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另一芯片组、逻辑电路、寄存器、通信调制解调器、数据处理设备等以便执行各种控制逻辑。可由控制单元130执行的各种控制逻辑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组合,并且所组合的控制逻辑被写入计算机可读代码系统中并且被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记录介质没有限制,只要它可以被包括在计算机中的处理器访问。作为一个示例,记录介质包括从由ROM、RAM、寄存器、CD-ROM、磁带、硬盘、软盘和光学数据记录设备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在下文中,将对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组100’进行描述。在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组100’中,与根据本公开的先前实施例的电池组100相比,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些组件并且一些组件可以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将不再对相同的特征进行描述。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组100’在电池组100’被耦合到充电器CS的状态下的功能配置的图,并且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组100’在电池组100’与充电器CS分离的状态下的功能配置的图。
参照图3,与根据本发明的先前实施例的电池组100相比,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组10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测量接触器MC1、第二测量接触器MC2和第三测量接触器MC3。
第一测量接触器MC1被电连接在第一测量电阻器MR1与第一节点N1之间。更具体地,第一测量电阻器MR1的一端被电连接到第二节点N2,并且第一测量电阻器MR1的另一端电连接到第一测量接触器MC1的一端。随后,第一测量接触器MC1的另一端被电连接到第一节点N1。也就是说,第一测量电阻器MR1和第一测量接触器MC1被串联地电连接在第一节点N1与第二节点N2之间。
第二测量接触器MC2被电连接在第二测量电阻器MR2与第一节点N1之间。更具体地,第二测量电阻器MR2的一端被电连接到第三节点N3,并且第二测量电阻器MR2的另一端被电连接到第二测量接触器MC2的一端。随后,第二测量接触器MC2的另一端被电连接到第一节点N1。也就是说,第二测量电阻器MR2和第二测量接触器MC2被串联地电连接在第一节点N1与第三节点N3之间。
第三测量接触器MC3被电连接在第三测量电阻器MR3与第一节点N1之间。更具体地,第三测量电阻器MR3的一端被电连接到第四节点N4,并且第三测量电阻器MR3的另一端被电连接到第三测量接触器MC3的一端。随后,第三测量接触器MC3的另一端被电连接到第一节点N1。也就是说,第三测量电阻器MR3和第三测量接触器MC3被串联地电连接在第一节点N1与第四节点N4之间。
上述测量电阻器MR1,...,MR3可以是被用于测量施加到第一充电接触器CC1和第二充电接触器CC2的电压的电阻。被电连接到测量电阻器的测量接触器MC1,...,MC3可用于传导或中断流过测量电阻器的电流。
控制单元130基于充电开始请求信号和充电结束请求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是否被接收来控制第一测量接触器MC1、第二测量接触器MC2和第三测量接触器MC3中的至少一个的操作状态。
此处,充电开始请求信号和充电结束请求信号可以是从包括根据本公开的电池组的车辆的ECU输出的信号。
另外,如果充电开始请求信号从车辆的ECU输出,则如图3所示,充电器CS的第二电力连接器C2和第一电力连接器C1可以处于耦合状态以便启动充电。
如果充电开始请求信号被接收到,则首先,控制单元130将第一测量接触器MC1、第二测量接触器MC2和第三测量接触器MC3的操作状态控制为接通。之后,控制单元130将第一充电接触器CC1和第二充电接触器CC2的操作状态控制为接通。
也就是说,如果充电开始请求信号被接收到,则控制单元130在第一充电接触器CC1和第二充电接触器CC2的操作状态进入接通状态之前,将第一测量接触器MC1、第二测量接触器MC2和第三测量接触器MC3的操作状态控制为接通。
通过这样做,控制单元130可以在充电电流从充电器CS施加到第一充电接触器CC1和第二充电接触器CC2之前,监测施加到第一充电接触器CC1和第二充电接触器CC2的电压。
同时,如果充电结束请求信号从车辆的ECU输出,则可以完成充电,使得第一电力连接器C1和充电器CS的第二电力连接器C2可以处于恰好分离前的状态。
因此,如果充电结束请求信号被接收到,则控制单元130首先将第一充电接触器CC1的操作状态控制为关断。之后,控制单元130基于分别施加到第一测量电阻器MR1和第二测量电阻器MR2的第一测量电压和第二测量电压之间的测量电压差来控制第一测量接触器和第二测量接触器的操作状态。
更具体地,如果第一测量电压与第二测量电压之间的测量电压差等于或大于预设的第一控制电压,则控制单元130将第一测量接触器MC1和第二测量接触器MC2的操作状态控制为关断。
也就是说,如果充电结束请求信号被接收到,则控制单元130将第一充电接触器CC1的操作状态控制为关断,并且如果第一充电接触器CC1的操作状态被控制为关断,则控制单元130将第一测量接触器MC1和第二测量接触器MC2的操作状态控制为关断。
此时,如果第一测量电压与第二测量电压之间的测量电压差等于或大于预设的第一控制电压,则控制单元130可以仅将第二测量接触器MC2的操作状态控制为关断。
以这种方式,如图4所示,如果在控制单元130完成充电时第一电力连接器与充电器的第二电力连接器分离,则控制单元130可以将第一测量接触器MC1和第二测量接触器MC2的操作状态控制为关断,使得没有电压施加到第一输入端子IT1,从而防止用户被在充电过程期间可能暴露到外部的第一输入端子IT1电击。
同时,如果充电结束请求信号被接收到,则控制单元130首先将第二充电接触器CC2的操作状态控制为关断。之后,控制单元130基于施加到第三测量电阻器的第三测量电压来控制第三测量接触器MC3的操作状态。
更具体地,如果第三测量电压等于或大于预设的第二控制电压,则控制单元130将第三测量接触器MC3的操作状态控制为关断。
也就是说,如果充电结束请求信号被接收到,则控制单元130将第二充电接触器CC2的操作状态控制为关断,并且如果第二充电接触器CC2的操作状态被控制为关断,则控制单元130将第三测量接触器MC3的操作状态控制为关断。
以这种方式,如图4所示,如果在控制单元130完成充电时第一电力连接器与充电器的第二电力连接器分离,则控制单元130可以将第三测量接触器MC3的操作状态控制为关断,使得没有电压施加到第二输入端子IT2,从而防止用户被在充电过程期间可能暴露到外部的第二输入端子IT2电击。
在下文中,将对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电池组100”进行描述。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电池组100”中,与根据本公开的先前实施例的电池组100’相比,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些组件并且一些组件可以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将不再对相同的特征进行描述。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组100”在电池组100”被耦合到充电器CS的状态下的功能配置的图,并且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组100”在电池组100”与充电器CS分离的状态下的功能配置的图。
参照图5和图6,与根据本公开的先前实施例的电池组100’相比,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电池组100”可以进一步包括照度感测单元140。
照度感测单元140被安装在第一电力连接器C1的内侧以感测第一电力连接器C1周围的照度。
更具体地,如果第一电力连接器C1和充电器CS的第二电力连接器C2被耦合,则照度感测单元140被安装在被第一电力连接器C1和充电器CS的第二电力连接器C2密封的空间内的第一电力连接器C1的表面上。
同时,第一电力连接器C1可包括连接器盖。
此时,如果连接器盖关闭,则照度感测单元140被安装在第一电力连接器C1的内部空间和由连接器盖密封的空间内的第一电力连接器C1的表面上。
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如果第一电力连接器C1被耦合到充电器CS的第二电力连接器C2或者第一电力连接器C1的连接器盖关闭,则照度感测单元140可以位于没有光被引入的密封的空间中。
通过使用此,控制单元130将由照度感测单元140测量的第一电力连接器C1周围的照度与预设的参考照度进行比较,并且基于比较结果,控制第一测量接触器MC1、第二测量接触器MC2和第三测量接触器MC3中的至少一个的操作状态。
此处,预设的参考照度可以是用于确定第一电力连接器C1的第一输入端子IT1和第二输入端子IT2是否暴露到外部的照度值。
更具体地,如果由照度感测单元140测量的第一电力连接器C1周围的照度等于或大于预设的参考照度,如图6所示,则控制单元130确定第一电力连接器C1与充电器CS的第二电力连接器C2分离或者第一电力连接器C1的连接器盖打开。
也就是说,如果由照度感测单元140测量的第一电力连接器C1周围的照度等于或大于预设的参考照度,则控制单元130确定第一电力连接器C1的第一输入端子IT1和第二输入端子IT2被暴露到外部。
相反,如果由照度感测单元140测量的第一电力连接器C1周围的照度小于预设的参考照度,如图5所示,则控制单元130确定第一电力连接器C1被耦合到充电器CS的第二电力连接器C2或第一电力连接器C1的连接器盖关闭。
也就是说,如果由照度感测单元140测量的第一电力连接器C1周围的照度小于预设的参考照度,则控制单元130确定第一电力连接器C1的第一输入端子IT1和第二输入端子IT2未暴露到外部。
之后,如果由照度感测单元140测量的第一电力连接器C1周围的照度等于或大于预设的参考照度,则控制单元130将第一测量接触器MC1、第二测量接触器MC2和第三测量接触器MC3的操作状态控制为关断。
另外,如果由照度感测单元140测量的第一电力连接器C1周围的照度等于或大于预设的参考照度,则控制单元130将第一充电接触器CC1和第二充电接触器CC2的操作状态控制为关断。
通过这样做,如果第一电力连接器C1的第一输入端子IT1和第二输入端子IT2被暴露到外部,则控制单元130将第一测量接触器MC1、第二测量接触器MC2和第三测量接触器MC3的操作状态控制为关断,从而防止用户被暴露到外部的第一输入端子IT1或第二输入端子IT2电击的事故。
同时,根据本公开的车辆可包括上述根据本公开的电池组。
上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须由装置和方法来实现,而是还可以通过用于实现与本公开的配置相对应的功能的程序或者在其上记录程序的记录介质来实现。根据以上对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执行这样的实施方式。
已经详细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然而,应该理解的是,详细描述和具体示例尽管表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仅以说明的方式给出,因为根据此详细描述,在本公开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显而易见。
另外,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方面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文上述的本公开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改变,并且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且每个实施例可以被部分地或全部地选择性地组合以允许各种修改。

Claims (19)

1.一种电池组,包括:
第一电池接触器和第二电池接触器,所述第一电池接触器和所述第二电池接触器分别具有被电连接到电池的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一端;
第一充电接触器和第二充电接触器,所述第一充电接触器和所述第二充电接触器分别具有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池接触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池接触器的另一端的一端;
第一测量电阻器、第二测量电阻器和第三测量电阻器,所述第一测量电阻器、所述第二测量电阻器和所述第三测量电阻器分别被电连接在位于所述第二充电接触器的一端的第一节点与位于所述第一充电接触器的一端的第二节点之间、所述第一节点与位于所述第一充电接触器的另一端的第三节点之间、以及所述第一节点与位于所述第二充电接触器的另一端的第四节点之间;
第一电力连接器,所述第一电力连接器具有分别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充电接触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充电接触器的另一端的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具有分别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入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子的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的充电器的第二电力连接器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力连接器并且充电结束请求信号被接收到时,将所述第一充电接触器和所述第二充电接触器同时控制为关断状态,并且基于分别施加到所述第一测量电阻器、所述第二测量电阻器和所述第三测量电阻器的第一测量电压、第二测量电压和第三测量电压来诊断所述第一充电接触器和所述第二充电接触器中的每一个的关断故障,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第三测量电压来诊断所述第二充电接触器的关断故障,并且基于所述第一测量电压和所述第二测量电压之间的测量电压差来诊断所述第一充电接触器的关断故障,
其中,在所述第三测量电压低于第二参考电压时,所述控制单元诊断出在所述第二充电接触器处发生关断故障,
其中,在所述第一测量电压和所述第二测量电压之间的所述测量电压差小于第一参考电压时,所述控制单元诊断出在所述第一充电接触器处发生关断故障,
其中,所述第一参考电压与所述电池组的绝缘电阻以及连接到所述电池组的所述充电器的内阻和绝缘电阻对应并且低于所述第一测量电压和所述第二测量电压之间的测量电压差的计算出的理论值,
其中,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与所述电池组的绝缘电阻以及连接到所述电池组的所述充电器的内阻和绝缘电阻对应并且低于所述第三测量电压的计算出的理论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在诊断出在所述第一充电接触器和所述第二充电接触器中的至少一个中发生故障时,所述控制单元输出故障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进一步包括:
第一测量接触器、第二测量接触器和第三测量接触器,所述第一测量接触器、所述第二测量接触器和所述第三测量接触器分别电连接在所述第一测量电阻器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所述第二测量电阻器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和所述第三测量电阻器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是否接收到充电开始请求信号和充电结束请求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来控制所述第一测量接触器、所述第二测量接触器和所述第三测量接触器中的至少一个的操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如果接收到充电开始请求信号,则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测量接触器、所述第二测量接触器和所述第三测量接触器的操作状态控制为接通,并且之后将所述第一充电接触器和所述第二充电接触器的操作状态控制为接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如果接收到充电结束请求信号,则所述控制单元:
将所述第一充电接触器控制为关断状态,并且之后基于所述第一测量电压和所述第二测量电压之间的测量电压差来控制所述第一测量接触器和所述第二测量接触器;和/或
将所述第二充电接触器控制为关断状态,并且之后基于所述第三测量电压来控制所述第三测量接触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如果所述第一测量电压和所述第二测量电压之间的测量电压差等于或大于预设的第一控制电压,则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二测量接触器控制为关断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测量接触器和所述第二测量接触器控制为关断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如果所述第三测量电压等于或大于预设的第二控制电压,则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三测量接触器控制为关断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进一步包括:
照度感测单元,所述照度感测单元被安装在所述第一电力连接器的内侧以感测所述第一电力连接器周围的照度,
其中,如果由所述照度感测单元测量的所述第一电力连接器周围的照度等于或大于预设的参考照度,则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测量接触器、所述第二测量接触器和所述第三测量接触器控制为关断状态,
其中,所述参考照度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力连接器的所述第一输入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子是否暴露到外部的照度值。
10.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
11.一种在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中由控制单元诊断第一充电接触器和第二充电接触器中的每一个的关断故障的方法,包括:
在具有分别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入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子的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的充电器的第二电力连接器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力连接器并且充电结束请求信号被接收到时,将所述第一充电接触器和所述第二充电接触器同时控制为关断状态,并且基于分别施加到所述第一测量电阻器、所述第二测量电阻器和所述第三测量电阻器的第一测量电压、第二测量电压和第三测量电压来诊断所述第一充电接触器和所述第二充电接触器中的每一个的关断故障,
其中,基于所述第三测量电压来诊断所述第二充电接触器的关断故障,并且基于所述第一测量电压和所述第二测量电压之间的测量电压差来诊断所述第一充电接触器的关断故障,
其中,在所述第三测量电压低于第二参考电压时,诊断出在所述第二充电接触器处发生关断故障,
其中,在所述第一测量电压和所述第二测量电压之间的所述测量电压差小于第一参考电压时,诊断出在所述第一充电接触器处发生关断故障,
其中,所述第一参考电压与所述电池组的绝缘电阻以及连接到所述电池组的所述充电器的内阻和绝缘电阻对应并且低于所述第一测量电压和所述第二测量电压之间的测量电压差的计算出的理论值,
其中,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与所述电池组的绝缘电阻以及连接到所述电池组的所述充电器的内阻和绝缘电阻对应并且低于所述第三测量电压的计算出的理论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诊断出在所述第一充电接触器和所述第二充电接触器中的至少一个中发生故障时,输出故障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是否接收到充电开始请求信号和充电结束请求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来控制电连接在所述第一测量电阻器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第一测量接触器、电连接在所述第二测量电阻器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第二测量接触器和电连接在所述第三测量电阻器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第三测量接触器中的至少一个的操作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果接收到充电开始请求信号,则将所述第一测量接触器、所述第二测量接触器和所述第三测量接触器的操作状态控制为接通,并且之后将所述第一充电接触器和所述第二充电接触器的操作状态控制为接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果接收到充电结束请求信号,则
将所述第一充电接触器控制为关断状态,并且之后基于所述第一测量电压和所述第二测量电压之间的测量电压差来控制所述第一测量接触器和所述第二测量接触器;和/或
将所述第二充电接触器控制为关断状态,并且之后基于所述第三测量电压来控制所述第三测量接触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测量电压和所述第二测量电压之间的测量电压差等于或大于预设的第一控制电压,则将所述第二测量接触器控制为关断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第一测量接触器和所述第二测量接触器控制为关断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其中,如果所述第三测量电压等于或大于预设的第二控制电压,则将所述第三测量接触器控制为关断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果由被安装在所述第一电力连接器的内侧的照度感测单元测量的所述第一电力连接器周围的照度等于或大于预设的参考照度,则将所述第一测量接触器、所述第二测量接触器和所述第三测量接触器控制为关断状态,
其中,所述参考照度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力连接器的所述第一输入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子是否暴露到外部的照度值。
CN201880031995.4A 2017-11-29 2018-11-29 电池组 Active CN1106790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62224A KR102256598B1 (ko) 2017-11-29 2017-11-29 배터리 팩
KR10-2017-0162224 2017-11-29
PCT/KR2018/014979 WO2019107978A1 (ko) 2017-11-29 2018-11-29 배터리 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9031A CN110679031A (zh) 2020-01-10
CN110679031B true CN110679031B (zh) 2023-01-10

Family

ID=66664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1995.4A Active CN110679031B (zh) 2017-11-29 2018-11-29 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7212B2 (zh)
EP (1) EP3654440B1 (zh)
JP (1) JP7014381B2 (zh)
KR (1) KR102256598B1 (zh)
CN (1) CN110679031B (zh)
PL (1) PL3654440T3 (zh)
WO (1) WO20191079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56094B1 (ko) * 2017-11-28 2021-05-25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배터리 팩
KR102256100B1 (ko) * 2017-11-29 2021-05-25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배터리 팩
US11545971B2 (en) * 2019-12-17 2023-01-03 Analog Devices International Unlimited Company Aging protection techniques for power switches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05593A (ja) * 2006-06-21 2008-01-10 Sony Corp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電子機器、ならびに制御方法
DE102011004516A1 (de) * 2011-02-22 2012-08-23 Sb Limotive Company Ltd. Schaltung und Verfahren zur Diagnose von Schaltkontakten in einem batteriebetriebenen Straßenfahrzeug
JP2013500548A (ja) * 2009-07-24 2013-01-07 ルノー・エス・アー・エス 電池と車両両の車載電力系統との切断および接続を行なうための装置の動作を診断する方法
JP2013142543A (ja) * 2012-01-06 2013-07-22 Hioki Ee Corp 電圧測定装置および電圧測定方法
JP2014169933A (ja) * 2013-03-04 2014-09-18 Seiko Instruments Inc バッテリ装置
JP2015180182A (ja) * 2014-03-19 2015-10-08 エルエス産電株式会社Lsis Co., Ltd. ケーブル設置型充電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動作方法
CN105137336A (zh) * 2015-07-29 2015-12-09 南通大学 检测电动汽车高压继电器故障的诊断电路及诊断方法
JP2016010263A (ja) * 2014-06-25 2016-01-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システム
JP2016226110A (ja) * 2015-05-28 2016-12-28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充電制御装置
KR101716886B1 (ko) * 2014-11-07 2017-03-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정확한 진단 전압의 측정이 가능한 전기 접촉기 진단 장치
WO2017142385A1 (ko) * 2016-02-19 2017-08-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스위치 부품의 고장 진단 장치 및 방법
KR20170097481A (ko) * 2016-02-18 2017-08-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컨택터의 상태를 진단하는 충방전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7240944A (zh) * 2012-03-01 2017-10-10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开关故障诊断装置、电池组、电力系统以及故障诊断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37211A (ja) * 2006-08-03 2008-02-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の電源装置
JP4996190B2 (ja) 2006-09-29 2012-08-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圧検出装置
JP4942602B2 (ja) * 2007-09-26 2012-05-3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の電源装置
JP4816628B2 (ja) 2007-11-30 2011-11-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充電制御装置
JP5224095B2 (ja) * 2007-12-27 2013-07-03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組電池の電池管理装置
JP5450144B2 (ja) 2010-02-10 2014-03-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の電源装置及びこの電源装置を搭載する車両
JP2012090474A (ja) * 2010-10-21 2012-05-10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電池システム
JP5733786B2 (ja) * 2010-11-02 2015-06-10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システム
KR101182890B1 (ko) * 2010-12-01 2012-09-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충전 제어 시스템
DE102012213159A1 (de) * 2012-07-26 2014-01-30 Robert Bosch Gmbh Batteriesystem mit Batterieschützen und einer Diagnosevorrichtung zum Überwachen des Funktionszustandes der Schütze sowie dazugehöriges Diagnoseverfahren
JP6024468B2 (ja) * 2013-01-17 2016-11-16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車両用充電装置
JP6454466B2 (ja) 2013-11-11 2019-01-1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充電制御装置
JP6589368B2 (ja) 2015-05-20 2019-10-1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の異常を診断する診断方法
KR101780396B1 (ko) * 2015-06-29 2017-09-20 주식회사 코캄일렉트로닉스 배터리 보호 장치 및 방법
JP2017120191A (ja) 2015-12-28 2017-07-0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故障判定装置
KR102519118B1 (ko) * 2016-02-24 2023-04-0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보호 회로
JP6699253B2 (ja) 2016-03-10 2020-05-27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スイッチング素子の短絡故障診断方法およびスイッチング素子のオープン故障診断方法
JP2017175790A (ja) 2016-03-24 2017-09-2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充電コネクタ接続検知装置
JP2017198598A (ja) * 2016-04-28 2017-11-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荷回収装置および電源回収方法
CN109643901B (zh) * 2016-09-07 2023-04-0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蓄电系统
KR102256094B1 (ko) * 2017-11-28 2021-05-25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배터리 팩
KR102256097B1 (ko) * 2017-11-29 2021-05-25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배터리 팩
KR102256099B1 (ko) * 2017-11-29 2021-05-25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배터리 팩
KR102256100B1 (ko) * 2017-11-29 2021-05-25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배터리 팩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05593A (ja) * 2006-06-21 2008-01-10 Sony Corp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電子機器、ならびに制御方法
JP2013500548A (ja) * 2009-07-24 2013-01-07 ルノー・エス・アー・エス 電池と車両両の車載電力系統との切断および接続を行なうための装置の動作を診断する方法
DE102011004516A1 (de) * 2011-02-22 2012-08-23 Sb Limotive Company Ltd. Schaltung und Verfahren zur Diagnose von Schaltkontakten in einem batteriebetriebenen Straßenfahrzeug
JP2013142543A (ja) * 2012-01-06 2013-07-22 Hioki Ee Corp 電圧測定装置および電圧測定方法
CN107240944A (zh) * 2012-03-01 2017-10-10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开关故障诊断装置、电池组、电力系统以及故障诊断方法
JP2014169933A (ja) * 2013-03-04 2014-09-18 Seiko Instruments Inc バッテリ装置
JP2015180182A (ja) * 2014-03-19 2015-10-08 エルエス産電株式会社Lsis Co., Ltd. ケーブル設置型充電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動作方法
JP2016010263A (ja) * 2014-06-25 2016-01-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システム
KR101716886B1 (ko) * 2014-11-07 2017-03-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정확한 진단 전압의 측정이 가능한 전기 접촉기 진단 장치
JP2016226110A (ja) * 2015-05-28 2016-12-28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充電制御装置
CN105137336A (zh) * 2015-07-29 2015-12-09 南通大学 检测电动汽车高压继电器故障的诊断电路及诊断方法
KR20170097481A (ko) * 2016-02-18 2017-08-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컨택터의 상태를 진단하는 충방전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7142385A1 (ko) * 2016-02-19 2017-08-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스위치 부품의 고장 진단 장치 및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54440B1 (en) 2021-11-03
KR102256598B1 (ko) 2021-05-26
US11467212B2 (en) 2022-10-11
US20200174075A1 (en) 2020-06-04
PL3654440T3 (pl) 2022-02-28
JP2020517067A (ja) 2020-06-11
EP3654440A1 (en) 2020-05-20
WO2019107978A1 (ko) 2019-06-06
CN110679031A (zh) 2020-01-10
JP7014381B2 (ja) 2022-02-01
KR20190063267A (ko) 2019-06-07
EP3654440A4 (en) 2020-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7287B (zh) 电池组
CN110537288B (zh) 电池组
CN110582887B (zh) 电池组
CN110679031B (zh) 电池组
CN110637390B (zh) 电池组
CN110574218B (zh) 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8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after: LG Energy Solution,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before: LG CHEM,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