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3450A - 一种油茶壳制备食用菌栽培基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茶壳制备食用菌栽培基质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63450A CN110663450A CN201910748066.1A CN201910748066A CN110663450A CN 110663450 A CN110663450 A CN 110663450A CN 201910748066 A CN201910748066 A CN 201910748066A CN 110663450 A CN110663450 A CN 1106634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mellia oleifera
- shells
- saponin
- tannin
- culture med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茶壳制备食用菌栽培基质的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本发明食用菌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油茶果壳与单宁皂素降解菌剂搅拌均匀,加水调整水分含量至55wt%‑60wt%,放置处理后得到具有较低单宁皂素含量的预处理油茶壳;将所述预处理油茶壳单独或与其他食用菌栽培基质混合,作为提高食用菌氨基酸含量和产量的栽培基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栽培基质能显著提高食用菌的菌丝萌发速度、产量和氨基酸含量,从而提高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有油茶壳的食用菌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Camellia spp.Abel)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是山茶属植物中最具生产价值的油用树种。随着茶油加工产业的发展,中国现有油茶栽培面积约550万hm2,年产副产物油茶果壳近800万吨。油茶果壳主要成分为纤维素(13.87-20.95%)、半纤维素(34.21-49.34%)、木质素(30.07-36.23%)和矿物质元素。目前这些废弃物无序地丢弃在路边,在雨水冲刷下流入水域,严重污染水体;或作为燃料燃烧,污染大气,造成生物质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食用菌(Edible Fungi)生产原料以阔叶木屑为主,每年要消耗大量的阔叶林木资源。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林木砍伐受到严格限制,使许多以阔叶材为原料的食用菌的生产受到限制。油茶果壳与阔叶木材的组成相似,都含有纤维素、木质素和多聚戊糖等食用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使得其可能成为阔叶材的替代原料,但是油茶果壳中含有单宁(约2.26%)、皂素 (约5%)等组分,会对食用菌生长起抑制作用且会影响食用菌品质和口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油茶壳的食用菌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使用该栽培基质栽培食用菌,能显著提高食用菌的菌丝萌发速度、产量和氨基酸含量,从而提高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油茶壳制备食用菌栽培基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油茶果壳与单宁皂素降解菌剂搅拌均匀,加水调整水分含量至55wt%-60wt%,放置处理后得到具有较低单宁皂素含量的预处理油茶壳;
将所述预处理油茶壳单独或与其他食用菌栽培基质混合,作为提高食用菌氨基酸含量和产量的栽培基质。
作为优选,所述油茶果壳在与单宁皂素降解菌剂搅拌均匀前先破碎并过8-10mm筛。
作为优选,所述预处理油茶壳中的皂素含量≤1wt%,有机质含量≥50wt%,C/N比为100-120。
作为优选,所述食用菌为所有可以用油茶壳栽培的木腐菌和草腐菌。
进一步优选,所述食用菌包括海鲜菇、秀珍菇、香菇、木耳、金针菇、大球盖菇、羊肚菌、干巴菌、灵芝。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将油茶壳进行预处理后皂素含量和单宁含量大幅降低,能够有效提高食用菌菌丝萌发速度,缩短食用菌栽培期,降低生产成本,并显著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氨基酸含量,提高食用菌营养品质和口感;充分利用茶油加工剩余物油茶果壳的理化特性,食用菌栽培简单高效,成本低。
本发明预先将油茶果壳粉碎并过筛,形成具有特定粒径的油茶果壳原料,更有利于菌剂对目标物的降解。
本发明将油茶果壳与单宁皂素降解菌剂搅拌均匀后加水调整水分含量至55wt%-60wt%,能够有效保证单宁皂素降解菌的活性,水分过高或过低都会大大降低单宁皂素降解菌的活性,导致单宁皂素降解效率的大大降低。
作为优选,所述油茶果壳和单宁皂素降解菌剂的质量比为 100︰(3-5)。
作为优选,所述单宁皂素降解菌剂包括皂素降解菌剂和丹宁降解菌剂,所述皂素降解菌剂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301、Meyerozymaguilliermondii S302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丹宁降解菌剂包括泡盛曲霉(Aspergillusawamori)T301。
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30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 2018年5月31日,保藏编号:CGMCCNO.15834,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电话:010-64807355,电子邮件:cgmcc@im.ac.cn。
所述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S302,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2018年5月31 日,保藏编号:CGMCC NO.15835,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电话:010-64807355,电子邮件:cgmcc@im.ac.cn。
所述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T30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2018年5 月31日,保藏编号:CGMCC NO.15862,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电话:010-64807355,电子邮件:cgmcc@im.ac.cn。
作为优选,当所述皂素降解菌剂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S301、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S302中的一种,所述丹宁降解菌剂为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T301 时,所述皂素降解菌剂与丹宁降解菌剂的体积比为(1-5)﹕(1-5);当所述皂素降解菌剂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S301、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S302中的两种时,所述丹宁降解菌剂为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T301 时,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S301、 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S302、泡盛曲霉(Aspergillusawamori) T301的体积比为(1-5)﹕(1-5)﹕(1-5)。
本发明采用的三种菌株对单宁、皂素具有显著的降解作用,对单宁和皂素的降解率达68%以上,最高可达98.6%,本发明通过控制油茶果壳和单宁皂素降解菌剂的比例,以及菌剂的组分和各组分的配比,有利于提高菌剂对单宁、皂素的降解。
作为优选,所述放置处理为在(30±10)℃条件下放置3-7 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制备方法简单高效,制备成本低,使用本发明的栽培基质对食用菌进行栽培,能够有效提高食用菌菌丝生长速度,缩短栽培时间,提高食用菌产量、营养价值和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油茶果壳风干、粉碎后过10mm筛,取筛下物得油茶果壳粉,在油茶果壳粉中加入占其3wt%的解淀粉芽孢杆菌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301和占其1wt%的泡盛曲霉 (Aspergillus awamori)T301,加水翻堆混合均匀,使含水量调整至60wt%,在30℃条件下放置3天,得到皂素含量为0.82%、有机质含量80.65%、C/N为114的预处理油茶壳;
(2)以上述预处理油茶壳作为栽培基质栽培秀珍菇。
对比例1
油茶果壳处理过程中未加单宁皂素降解菌剂,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油茶果壳风干、粉碎后过8mm筛,取筛下物得油茶果壳粉,在油茶果壳粉中加入占其2wt%的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S302和占其2wt%的泡盛曲霉(Aspergillusawamori)T301,加水翻堆混合均匀,使含水量调整至55wt%,在25℃条件下放置7天,得到皂素含量为0.81wt%、有机质含量 79.82wt%、C/N为116的预处理油茶壳;
(2)以上述预处理油茶壳作为栽培基质栽培秀珍菇。
对比例2
油茶果壳处理过程中未加单宁皂素降解菌剂,其他与实施例 2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油茶果壳风干、粉碎后过10mm筛,取筛下物得油茶果壳粉,在油茶果壳粉中加入占其3wt%的解淀粉芽孢杆菌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301、占其1wt%的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S302和占其1wt%的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T301,加水翻堆混合均匀,使含水量调整至56wt%,在40℃条件下放置5天,得到皂素含量为0.43%、有机质含量 77.98%、C/N为114.2的预处理油茶壳;
(2)以上述预处理油茶壳作为栽培基质栽培秀珍菇。
对比例3
油茶果壳处理过程中未加单宁皂素降解菌剂,其他与实施例 3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油茶果壳风干、粉碎后过8mm筛,取筛下物得油茶果壳粉,在油茶果壳粉中加入占其2wt%的解淀粉芽孢杆菌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301、占其2wt%的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S302和占其1wt%的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T301,加水翻堆混合均匀,使含水量调整至56wt%,在35℃条件下放置5天,得到皂素含量为0.32%、有机质含量 78.65%、C/N为114的预处理油茶壳;
(2)以上述预处理油茶壳作为栽培基质栽培秀珍菇。
对比例4
油茶果壳处理过程中未加单宁皂素降解菌剂,其他与实施例 4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油茶果壳风干、粉碎后过10mm筛,取筛下物得油茶果壳粉,在油茶果壳粉中加入占其1wt%的解淀粉芽孢杆菌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301、占其3wt%的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S302和占其1wt%的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T301,加水翻堆混合均匀,使含水量调整至55,在30℃条件下放置3天,得到皂素含量为0.40%、有机质含量78.88%、 C/N为115的预处理油茶壳;
(2)以上述预处理油茶壳作为栽培基质栽培秀珍菇。
对比例5
油茶果壳处理过程中未加单宁皂素降解菌剂,其他与实施例 5相同。
对比例6
采用棉籽壳基质栽培秀珍菇。
记录实施例1和对比例中秀珍菇栽培的过程中的生长指标并记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对比例1A、对比例1B中秀珍菇的生长指标
由表1可知,实施例1与对比例1相比,秀珍菇发菌速度较棉籽壳基质快0.23cm/d,较未处理油茶壳基质快0.07cm/d,秀珍菇的产量比棉籽壳基质高133.4g/袋,比未处理油茶壳基质高 115.2g/袋,氨基酸含量比棉籽壳基质高出11.5g/100g,比未处理油茶壳基质高出7.05g/100g;
实施例2与对比例2相比,秀珍菇发菌速度较棉籽壳基质快 0.27cm/d,较未处理油茶壳基质快0.06cm/d,秀珍菇的产量比棉籽壳基质高94.57/袋,比未处理油茶壳基质高97.19g/袋,氨基酸含量比棉籽壳基质高出7.66g/100g,比未处理油茶壳基质高出 0.5g/100g;
实施例3与对比例3相比,秀珍菇发菌速度较棉籽壳基质快 0.32cm/d,较未处理油茶壳基质快0.1cm/d,秀珍菇的产量比棉籽壳基质高106.61g/袋,比未处理油茶壳基质高94.84g/袋,氨基酸含量比棉籽壳基质高出8.19g/100g,比未处理油茶壳基质高出 1.5g/100g;
实施例4与对比例4相比,秀珍菇发菌速度较棉籽壳基质快 0.35cm/d,较未处理油茶壳基质快0.22cm/d,秀珍菇的产量比棉籽壳基质高102.16g/袋,比未处理油茶壳基质高97.2g/袋,氨基酸含量比棉籽壳基质高出11.08g/100g,比未处理油茶壳基质高出 6.79g/100g;
实施例5与对比例5相比,秀珍菇发菌速度较棉籽壳基质快0.29cm/d,较未处理油茶壳基质快0.18cm/d,秀珍菇的产量比棉籽壳基质高112g/袋,比未处理油茶壳基质高108g/袋,氨基酸含量比棉籽壳基质高出8.79g/100g,比未处理油茶壳基质高出 5.87g/100g。
本发明中的栽培基质除了可以用于栽培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秀珍菇和香菇,还可以栽培海鲜菇、木耳、金针菇、大球盖菇、羊肚菌、干巴菌、灵芝等多种食用菌,预处理后的油茶壳可以单独用于栽培食用菌,也可以与其他栽培基质配合使用栽培食用菌,均能有效提高食用菌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氨基酸含量、营养价值和口感。
本处实施例对本发明要求保护的技术范围中点值未穷尽之处以及在实施例技术方案中对单个或者多个技术特征的同等替换所形成的新的技术方案,同样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同时本发明方案所有列举或者未列举的实施例中,在同一实施例中的各个参数仅仅表示其技术方案的一个实例(即一种可行性方案),而各个参数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配合与限定关系,其中各参数在不违背公理以及本发明述求时可以相互替换,特别声明的除外。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油茶壳制备食用菌栽培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油茶果壳与单宁皂素降解菌剂搅拌均匀,加水调整水分含量至55wt%-60wt%,放置处理后得到具有较低单宁皂素含量的预处理油茶壳;
将所述预处理油茶壳单独或与其他食用菌栽培基质混合,作为提高食用菌氨基酸含量和产量的栽培基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茶壳制备食用菌栽培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油茶壳中的皂素含量≤1wt%,有机质含量≥50wt%,C/N比为100-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茶壳制备食用菌栽培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为所有可以用油茶壳栽培的木腐菌和草腐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茶壳制备食用菌栽培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茶果壳和单宁皂素降解菌剂的质量比为100︰(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茶壳制备食用菌栽培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宁皂素降解菌剂包括皂素降解菌剂和丹宁降解菌剂,所述皂素降解菌剂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301、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S302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丹宁降解菌剂包括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T301,三者均已于2018年5月3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分别为CGMCCNO.15834、CGMCC NO.15835和CGMCC NO.1586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油茶壳制备食用菌栽培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皂素降解菌剂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301、Meyerozymaguilliermondii S302中的一种,所述丹宁降解菌剂为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T301时,所述皂素降解菌剂与丹宁降解菌剂的体积比为(1-5)﹕(1-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油茶壳制备食用菌栽培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皂素降解菌剂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301、Meyerozymaguilliermondii S302中的两种时,所述丹宁降解菌剂为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T301时,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301、Meyerozymaguilliermondii S302、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T301的体积比为(1-5)﹕(1-5)﹕(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茶壳制备食用菌栽培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处理为在(30±10)℃条件下放置3-7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48066.1A CN110663450A (zh) | 2019-08-14 | 2019-08-14 | 一种油茶壳制备食用菌栽培基质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48066.1A CN110663450A (zh) | 2019-08-14 | 2019-08-14 | 一种油茶壳制备食用菌栽培基质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63450A true CN110663450A (zh) | 2020-01-10 |
Family
ID=69068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48066.1A Pending CN110663450A (zh) | 2019-08-14 | 2019-08-14 | 一种油茶壳制备食用菌栽培基质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66345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43247A (zh) * | 2021-05-20 | 2021-08-13 | 郴州皓翔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油茶林下套种食用菌的栽培基质及制备方法 |
CN114027101A (zh) * | 2021-12-07 | 2022-02-11 |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一种灵芝栽培培养基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38054A (zh) * | 2018-03-01 | 2018-07-31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一种油茶果壳制备栽培基质的方法 |
CN108865926A (zh) * | 2018-06-07 | 2018-11-23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一种单宁和皂素降解微生物菌剂 |
CN109136122A (zh) * | 2018-07-06 | 2019-01-04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一种降解皂素和单宁的复合微生物菌剂 |
CN109437989A (zh) * | 2018-10-12 | 2019-03-08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一种利用山核桃壳为原料制备栽培基质的方法 |
CN110115197A (zh) * | 2019-05-28 | 2019-08-13 | 贵州省贵福菌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油茶菇栽培基及其制备方法 |
-
2019
- 2019-08-14 CN CN201910748066.1A patent/CN11066345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38054A (zh) * | 2018-03-01 | 2018-07-31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一种油茶果壳制备栽培基质的方法 |
CN108865926A (zh) * | 2018-06-07 | 2018-11-23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一种单宁和皂素降解微生物菌剂 |
CN109136122A (zh) * | 2018-07-06 | 2019-01-04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一种降解皂素和单宁的复合微生物菌剂 |
CN109437989A (zh) * | 2018-10-12 | 2019-03-08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一种利用山核桃壳为原料制备栽培基质的方法 |
CN110115197A (zh) * | 2019-05-28 | 2019-08-13 | 贵州省贵福菌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油茶菇栽培基及其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方海兰等: "《城市土壤生态功能与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 31 January 2014,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 "《食用菌机械化生产实用技术》", 31 March 2009,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43247A (zh) * | 2021-05-20 | 2021-08-13 | 郴州皓翔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油茶林下套种食用菌的栽培基质及制备方法 |
CN114027101A (zh) * | 2021-12-07 | 2022-02-11 |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一种灵芝栽培培养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08812B (zh) | 一种利用山核桃生产加工废弃物制作平菇栽培料的方法 | |
Harith et al. | Cultivation of Flammulina velutipesmushroom using various agro-residues as a fruiting substrate | |
CN103497023B (zh) | 一种利用山核桃生产加工废弃物制作秀珍菇栽培料的方法 | |
Atila |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mycelial growth and yield of Ganoderma lucidum (Curt.: Fr.) Karst. on different lignocellulosic wastes | |
CN103524178B (zh) | 一种利用山核桃生产加工废弃物制作金针菇栽培料的方法 | |
CN103508783B (zh) | 一种利用山核桃生产加工废弃物制作姬菇栽培料的方法 | |
CN103387448A (zh) | 一种金针菇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 |
Fan et al. | Effect of caffeine and tannins on cultivation and fructification of Pleurotus on coffee husks | |
Wang et al. | Tricholoma matsutake: an edible mycorrhizal mushroom of high socioeconomic relevance in China | |
Rugolo et al. | Evaluation of Pleurotus ostreatus basidiomes production on Pinus sawdust and othe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wastes from patagonia, Argentina | |
CN110663450A (zh) | 一种油茶壳制备食用菌栽培基质的方法 | |
Atila | A useful way to dispose of phenolic-rich agro-industrial wastes: Mushroom cultivation | |
CN102241546A (zh) | 一种栽培优质黑木耳的组合物及应用 | |
CN111990167A (zh) | 一种平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 |
CN112624844A (zh) | 含有坚果壳及笋壳的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36512B (zh) | 灵芝培养料及制作方法 | |
CN108083929A (zh) | 一种预处理含腐植酸的矿物煤、制备方法、腐植酸有机肥 | |
CN103435399B (zh) | 一种毛木耳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 |
CN103992957B (zh) | 一株梨树枝条降解真菌及其菌剂 | |
Kuhar et al. | Conditions affecting lingzhi or reishi medicinal mushroom Ganoderma lucidum (Agaricomycetes) basidiome quality, morphogenesis, and biodegradation of wood by-products in Argentina | |
Jandaik et al. | Comparativ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attributes of lingzhi or reishi medicinal mushroom, Ganoderma lucidum (higher Basidiomycetes)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in India | |
CN109757302B (zh) | 一种香菇抗病害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986845B (zh) | 利用银耳段木废料栽培香菇的培养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 |
Kumar et al. | Enzyme profile of shiitake mushroom strains grown on wheat straw | |
CN113564058B (zh) | 一种利用食品废弃物促进粗毛革孔菌生产漆酶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