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2299B - 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62299B
CN110662299B CN201810714704.3A CN201810714704A CN110662299B CN 110662299 B CN110662299 B CN 110662299B CN 201810714704 A CN201810714704 A CN 201810714704A CN 110662299 B CN110662299 B CN 1106622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gical channel
data packet
sending
logical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147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62299A (zh
Inventor
范强
酉春华
刘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1470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622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62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2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62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2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端UE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空中接口Uu逻辑信道;根据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在所述Uu逻辑信道和所述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本申请实现了PC5+Uu的重复传输,从而提供更多重复传输的资源,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之间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通信。一种是UE之间直接通信的PC5方式,此时通过侧链(side link,SL)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LCH)传输;另一种是通过基站进行通信的空中接口Uu方式,此时通过Uu LCH传输。
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可靠性的需求,提出了PC5重复(duplication)传输。具体的,对数据包进行复制,并将复制后的数据包分别通过多个SL LCH进行传输。由于不同SLLCH 对应的传输资源不同,因此通过PC5重复传输可以增加传输成功的概率。
目前,PC5口重复传输可以实现较高可靠性的传输,例如90%可靠性的传输,进一步可靠性的要求已经难以满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用以实现PC5+Uu的重复传输,从而提供更多重复传输的资源,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发送端用户设备UE,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空中接口Uu逻辑信道;
根据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在所述Uu逻辑信道和所述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
在上述方案中,根据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在配置的Uu逻辑信道和所述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实现了发送端UE PC5+Uu的重复传输,从而提供更多重复传输的资源,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关联关系为预配置的关联关系。
在上述方案中,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为预配置的关联关系,可以避免由于配置关联关系所带来的传输资源的消耗,节省了资源。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关联关系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关联关系。
在上述方案中,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由网络设备配置,可以提高关联关系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u逻辑信道的标识和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上述方案中,配置消息中包括Uu逻辑信道的标识和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实现了关联关系的配置,可以节省信元,进而可以节省空口资源。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服务质量QoS参数。
在上述方案中,配置消息中包括QoS参数,在PC5+Uu口重复传输时,可以满足数据包的不同QoS需求。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根据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在所述Uu逻辑信道和所述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包括:
确定待发送数据包的QoS是否满足所述QoS参数的条件;
当满足时,在所述Uu逻辑信道和该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QoS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近距通信数据包可靠性PPPR,近距通信数据包优先级PPPP,和QoS流标识QFI。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Uu逻辑信道关联一个或多个SL逻辑信道。
上述方案中,考虑到第一Uu逻辑信道的数量可能远小于SL逻辑信道的数量,通过Uu逻辑信道与多个SL逻辑信道关联,可以实现多个SL逻辑信道共享一个Uu逻辑信道,即该多个 SL逻辑信道中的各SL逻辑信道传输的数据包的复制包均可以在该Uu逻辑信道上进行传输,从而能够在Uu逻辑信道数量远少于SL逻辑信道数量的情况下,提供有效的Uu+SL的重复传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在所述Uu逻辑信道上发送所述数据包,包括:
在所述数据包中增加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 SL逻辑信道;
将增加所述标识信息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以通过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给接收端UE。
上述方案中,数据包中增加用于指示与所述Uu逻辑信道相关联的SL逻辑信道,指示所述数据包与共享所述Uu逻辑信道的多个SL逻辑信道中具体的哪个SL逻辑信道的数据包重复,使得接收端UE的多个SL逻辑信道能够共享同一个Uu逻辑信道,以进行PC+Uu的重复传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接收端用户设备UE,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空中接口Uu逻辑信道;
在所述Uu逻辑信道上接收数据包;
在侧链SL逻辑信道上接收数据包;
根据Uu逻辑信道和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将关联的所述Uu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和所述在SL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发送到同一锚点协议层实体。
在上述方案中,根据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将网络设备配置的Uu 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和所述在SL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发送到同一锚点协议层实体,实现了接收端UE PC5+Uu的重复传输,从而提供更多重复传输的资源,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关联关系为预配置的关联关系。
在上述方案中,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为预配置的关联关系,可以避免由于配置关联关系所带来的传输资源的消耗,节省了资源。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关联关系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关联关系。
在上述方案中,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由网络设备配置,可以提高关联关系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u逻辑信道的标识和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上述方案中,配置消息中包括Uu逻辑信道的标识和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实现了关联关系的配置,可以节省信元,进而可以节省空口资源。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Uu逻辑信道关联一个或多个SL逻辑信道。
上述方案中,通过Uu逻辑信道与多个SL逻辑信道关联,可以实现多个SL逻辑信道共享一个Uu逻辑信道,即该多个SL逻辑信道中的各SL逻辑信道传输的数据包的复制包均可以在该Uu逻辑信道上进行传输,从而能够在Uu逻辑信道数量远少于SL逻辑信道数量的情况下,提供有效的Uu+SL的重复传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Uu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包括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
上述方案中,数据包中包括用于指示与所述Uu逻辑信道相关联的SL逻辑信道,指示所述数据包与共享所述Uu逻辑信道的多个SL逻辑信道中具体的哪个SL逻辑信道的数据包重复,使得接收端UE的多个SL逻辑信道能够共享同一个Uu逻辑信道,以进行PC+Uu的重复传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向发送端用户设备UE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空中接口Uu 逻辑信道;
在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接收所述发送端UE发送的数据包;
根据第一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以及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二Uu逻辑信道;
向接收端UE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
在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向所述接收端UE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上述方案中,根据第一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以及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二Uu逻辑信道;在第二Uu逻辑信道向接收端UE 发送在第一Uu逻辑信道接收发送端UE发送的数据包,实现了网络设备对于PC5+Uu的重复传输的支持。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发送端UE发送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
向所述接收端UE发送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
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关联的 SL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服务质量QoS参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QoS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近距通信数据包可靠性PPPR,近距通信数据包优先级PPPP,和QoS流标识QFI。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一个或多个SL逻辑信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在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接收的数据包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 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还包括: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关联一个或多个SL逻辑信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在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向所述接收端UE发送的数据包包括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 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发送端用户设备UE,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空中接口Uu逻辑信道;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在所述Uu逻辑信道和所述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关联关系为预配置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关联关系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且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u逻辑信道的标识和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服务质量QoS参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待发送数据包的QoS是否满足所述QoS参数的条件;
当满足时,在所述Uu逻辑信道和该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QoS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近距通信数据包可靠性PPPR,近距通信数据包优先级PPPP,和QoS流标识QFI。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Uu逻辑信道关联一个或多个SL逻辑信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Uu逻辑信道上发送所述数据包,具体包括:
在所述数据包中增加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 SL逻辑信道;
将增加所述标识信息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以通过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给接收端UE。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
上述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通信装置,其有益效果可以参照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接收端用户设备UE,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空中接口Uu逻辑信道;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Uu逻辑信道上接收数据包;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侧链SL逻辑信道上接收数据包;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Uu逻辑信道和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将关联的所述Uu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和所述在SL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发送到同一锚点协议层实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关联关系为预配置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关联关系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且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u逻辑信道的标识和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Uu逻辑信道关联一个或多个SL逻辑信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Uu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包括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
上述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通信装置,其有益效果可以参照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发送端用户设备UE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空中接口Uu逻辑信道;
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接收所述发送端UE发送的数据包;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以及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二Uu逻辑信道;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接收端UE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向所述接收端UE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发送端UE发送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
向所述接收端UE发送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
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关联的 SL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服务质量QoS参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QoS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近距通信数据包可靠性PPPR,近距通信数据包优先级PPPP,和QoS流标识QFI。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一个或多个SL逻辑信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在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接收的数据包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 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关联一个或多个SL逻辑信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在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向所述接收端UE发送的数据包包括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 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
上述第六方面以及第六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通信装置,其有益效果可以参照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发送端用户设备UE,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接收端用户设备UE,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即执行指令),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发送端UE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发送端UE实施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即执行指令),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接收端UE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接收端UE实施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即执行指令),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网络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网络设备实施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架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端UE PC5口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UE PC5口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PC5重复传输的示意图;
图3A-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PC5+Uu重复传输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PC5+Uu重复传输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应用架构中可以包括:发送端UE、接收端UE和网络设备。其中,接收端UE和发送端UE可以统称为UE。发送端UE和接收端UE之间可以通过PC5口进行通信,即发送端UE可以通过PC5口的SL逻辑信道将数据包直接发送至接收端UE,中间不需要网络设备的转发。发送端UE与接收端UE之间也可以通过Uu口进行通信,即发送端UE可以通过Uu口的Uu逻辑信道将数据包发送至网络设备,由网络设备通过Uu口的Uu逻辑信道将该数据包转发至接收端UE。
其中,所述UE,也可以称为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多媒体设备、流媒体设备、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s,MID)或穿戴式智能设备等互联网设备等。
所述网络设备具体可以为基站。基站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或者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也称为新空口(new radio,NR))中的基站可以称为5G基站(gNodeB,gNB),或者中继站,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接入网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接入网设备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端UE和接收端UE是相对概念,当UE1向UE2发送时,UE1可以认为是发送端UE,UE2可以认为是接收端UE。当UE2向UE1发送时,UE2可以认为是发送端UE,UE1可以认为是接收端UE。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方案适用于发送端UE和接收端UE既可以进行直接通信又可以通过网络设备进行间接通信的场景,PC5仅作为直接通信接口的名称,SL逻辑信道也仅作为该直接通信接口下逻辑信道的名称,Uu仅作为间接通信接口的名称,Uu逻辑信道也仅作为该间接通信接口下逻辑信道的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任何发送端UE与接收端UE之间可以进行直接通信和间接通信的通信网络,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 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网络,NR-V2X网络。可选的,发送端UE PC5口的协议栈可以如图2A所示,接收端UE PC5口的协议栈可以如图2B所示,dest_id做为Destination Layer2-ID的缩写,可以表示应用(application,也可以称为业务(service))的标识,V2X网络中dest_id可以为V2X碰撞预警应用(或业务)或V2X车队管理应用(或业务)的标识等,src_id做为Source Layer-2ID的缩写,可以表示发送端UE的标识。目前,在图2A和图2B的基础上,PC5口的重复传输可以如图2C所示。具体的,对于标识为src_id 1的发送端UE,dest_id 1对应的PDCP实体将两个重复的数据包分别发送至两个SL RLC实体,这两个SL RLC实体分别通过对应的SL LCH将数据包通过MAC实体和物理层(PHYsical, PHY)实体发送至接收端UE,为方便表述,在本发明的附图中PHY实体未体现。对于接收端 UE,MAC实体接收到这两个重复的数据包后,通过两个SL LCH发送至对应的两个SL RLC实体,再由这两个SL RLC实体发送至src_id 1+dest_id 1对应的PDCP实体。
本申请实施例主要针对图1所示应用架构中,PC5口+Uu口重复(duplication)传输的场景,即发送端UE在Uu逻辑信道和SL逻辑信道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接收端UE在Uu逻辑信道和SL逻辑信道上接收重复的数据包。这里,重复的数据包是指数据包的数据部分相同。其中,发送端UE可以在锚点协议层实体将重复的数据包分别发送至锚点协议层的下一层协议层实体。接收端UE锚点协议层的下一层协议层实体可以将重复的数据包发送至锚点协议层实体。可选的,锚点协议层具体可以为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之上的协议层。进一步可选的,锚点协议层可以为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服务数据适配(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或者除现有协议层之外的新增协议层(例如,可以称为汇聚层)。可选的,该新增协议层可以位于 SDAP层之上。需要说明的是,重复的数据包可以由锚点协议层实体复制得到,或者,也可以由锚点协议层之上的协议层实体复制得到。
例如,当锚点协议层为PDCP层时,如图3A所示,对于发送端UE,PDCP实体将重复的数据包分别发送给Uu RLC实体和SL RLC实体,Uu RLC实体在发送端UE与网络设备之间的UuLCH1 将数据包经由MAC实体发送给网络设备,SL RLC实体通过发送端UE与接收端UE之间的SL LCH1 将数据包经由MAC实体发送给接收端UE。对于网络设备,将Uu LCH1接收到的数据包,在网络设备与接收端UE之间的Uu LCH2发送至接收端UE。对于接收端UE,MAC实体将在与SL LCH1 对应的SL LCH2上接收的数据包发送至SL RLC实体,并由SL RLC实体发送至PDCP2实体, MAC实体将在与Uu LCH1对应的Uu LCH2上接收的数据包发送至Uu RLC实体,并由UuRLC 实体发送至PDCP实体。需要说明的是,图3A中,Uu RLC实体可以与Uu逻辑信道一一对应, SL RLC实体可以与SL逻辑信道一一对应。
例如,当锚点协议层为SDAP层时,如图3B所示,对于发送端UE,SDAP实体将重复的数据包分别发送给Uu PDCP实体和SL PDCP实体,Uu PDCP实体将数据包发送至对应的UuRLC 实体,SL PDCP实体将数据包发送至对应的SL RLC实体,Uu RLC实体在发送端UE与网络设备之间的Uu LCH1将数据包经由MAC实体发送给网络设备,RL RLC实体通过发送端UE与接收端UE之间的SL LCH1将数据包经由MAC实体发送给接收端UE。对于网络设备,将Uu LCH1接收到的数据包,在网络设备与接收端UE之间的Uu LCH2发送至接收端UE。对于接收端UE,MAC实体将在与SL LCH1对应的SL LCH2上接收的数据包发送至SL RLC实体,SL RLC实体将数据包发送至对应的SL PDCP实体,由SL PDCP体发送至SDAP实体,MAC实体将在与Uu LCH1对应的Uu LCH2上接收的数据包发送至Uu RLC实体,Uu RLC实体将数据包发送至对应的UuPDCP实体,由Uu PDCP体发送至SDAP实体。需要说明的是,图3B中,Uu PDCP实体可以与 UuRLC实体一一对应,SL PDCP实体可以与SL RLC实体一一对应,Uu RLC实体可以与Uu逻辑信道一一对应,SL RLC实体可以与SL逻辑信道一一对应。
例如,当锚点协议层为新增协议层且新增协议层位于SDAP层之上时,如图3C所示,对于发送端UE,新增协议层实体将重复的数据包分别发送给Uu SDAP实体和SL SDAP实体,Uu SDAP实体将数据包发送至对应的Uu PDCP实体,Uu PDCP实体将数据包发送至对应的UuRLC 实体,由Uu RLC实体在发送端UE与网络设备之间的Uu LCH1将数据包经由MAC实体发送给网络设备,SL SDAP实体将数据包发送至对应的SL PDCP实体,SL PDCP实体将数据包发送至对应的SL RLC实体,由RL RLC实体通过发送端UE与接收端UE之间的SL LCH1将数据包经由MAC实体发送给接收端UE。对于网络设备,将Uu LCH1接收到的数据包,在网络设备与接收端UE之间的Uu LCH2发送至接收端UE。对于接收端UE,MAC实体将在与SL LCH1对应的 SLLCH2上接收的数据包发送至SL RLC实体,SL RLC实体将数据包发送至对应的SL PDCP实体,SL PDCP实体将数据包发送至对应的SL SDAP实体,由SL SDAP体发送至新增协议层实体,MAC实体将在与Uu LCH1对应的Uu LCH2上接收的数据包发送至Uu RLC实体,Uu RLC实体将数据包发送至对应的Uu PDCP实体,Uu PDCP实体将数据包发送至对应的Uu SDAP实体,由UuSDAP体发送至新增协议层实体。需要说明的是,图3C中,Uu SDAP实体可以与Uu PDCP 实体一一对应,SL SDAP实体可以与SL PDCP实体一一对应,Uu PDCP实体可以与Uu RLC实体一一对应,SL PDCP实体可以与SL RLC实体一一对应,Uu RLC实体可以与Uu逻辑信道一一对应,SL RLC实体可以与SL逻辑信道一一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图3A-图3C中SL LCH1的标识可以与SL LCH2的标识相同。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401,网络设备向发送端UE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Uu 逻辑信道。
本步骤中,网络设备向发送端UE配置第一Uu逻辑信道,以便于发送端UE可以使用第一 Uu逻辑信道通过Uu口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向发送端UE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对于第一配置信息的具体形式,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不作限定,例如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可以为位图信息,通过位图的方式配置第一Uu逻辑信道。又例如,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标识,可以通过包括第一Uu逻辑信道的标识的方式配置第一Uu逻辑信道。
步骤402,所述发送端UE根据第一Uu逻辑信道和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在所述第一 Uu逻辑信道和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
本步骤中,重复的数据中,在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上发送的数据包可以发送至网络设备,以便由网络设备转发至接收端UE;在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上发送的数据包可以不经过网络设备的转发,直接发送至接收端UE。
可选的,所述关联关系可以为预配置的关联关系,或者,也可以由网络设备配置。当由网络设备配置时,网络设备可以向发送端UE发送用于配置第一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的配置信息。可选的,用于配置第一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的配置信息,可以为与步骤401中的第一配置信息不同的配置信息,也可以为与步骤401 中的配置信息相同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第一Uu逻辑信道和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具体可以通过第一Uu逻辑信道的标识与SL逻辑信道的标识的关联关系体现。当通过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第一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时,进一步可选的,第一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的标识和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目前,用于配置Uu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通常包括Uu逻辑信道的标识。这里,第一配置信息中包括述第一Uu逻辑信道的标识和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通过在现有配置Uu逻辑信道或UuRLC 实体的配置信息中增加用于携带SL逻辑信道的标识的信元的方式,实现了关联关系的配置,可以节省信元,进而可以节省空口资源。可选的,也可以在配置SL逻辑信道或SL RLC实体的配置信息中增加用于携带Uu逻辑信道的标识的信元。
进一步可选的,由于逻辑信道与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因此,第一Uu逻辑信道的标识可以替换为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的标识, SL逻辑信道的标识可以替换为侧链无线承载(sidelink radio bearer,SLRB)的标识,从而提高设计的灵活性。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相同类型的标识来体现第一Uu逻辑信道与 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也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标识来体现第一Uu逻辑信道与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例如,可以通过第一Uu逻辑信道的标识和SL逻辑信道的标识来体现。又例如,可以通过第一Uu逻辑信道对应的DRB的标识和SL逻辑信道的标识来体现。
可选的,第一Uu逻辑信道和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具体可以为一对一关联关系或一对多关联关系。可选的,一个第一Uu逻辑信道可以与一个或多个SL逻辑信道关联。考虑到第一Uu逻辑信道的数量可能远小于SL逻辑信道的数量,通过第一Uu逻辑信道与多个SL逻辑信道关联,可以实现多个SL逻辑信道共享一个第一Uu逻辑信道,即该多个SL逻辑信道中的各SL逻辑信道传输的数据包的复制包均可以在该第一Uu逻辑信道上进行传输,从而能够在第一Uu逻辑信道数量远少于SL逻辑信道数量的情况下,提供有效的Uu+SL的重复(duplication)传输。例如,假设SL LCH1和SL LCH2可以共享第一Uu LCH1,则发送端UE 既可以在SL LCH1和第一Uu LCH1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发送端UE又可以在SL LCH2和第一 UuLCH1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换言之,UE通过Uu LCH1发送的数据包可能是通过SL LCH1 发送的数据包的复制包,也可能是通过SL LCH2发送的数据包的复制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端UE(或者,接收端UE)不同应用对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假设应用1、应用2和应用3对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均包括标识1,且第一Uu逻辑信道和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中包括第一Uu LCH1与标识1关联,则应用1、应用2和应用3中标识为标识1的SL逻辑信道可以共享第一Uu LCH1。
可选的,多个SL逻辑信道共享第一Uu逻辑信道的具体方式可以包括:同一应用的多个 SL逻辑信道共享第一Uu逻辑信道;和/或,不同应用的多个SL逻辑信道共享第一Uu逻辑信道。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上发送所述数据包,可以包括:在所述数据包中增加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相关联的SL逻辑信道;将增加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以通过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给接收端UE。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具体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
可选的,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可以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包括:
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
具体的,当不同应用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不同,且同一应用的多个SL逻辑信道共享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时,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
可选的,当不同应用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相同,且同一应用的多个SL逻辑信道共享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时,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目标应用的标识和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
可选的,当不同应用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相同,且不同应用同一标识的SL逻辑信道共享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时,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所述目标应用的标识。
可选的,为了便于接收端UE识别发送端UE,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所述发送端 UE的标识。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发送端UE在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上发送的所述数据包中不包括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时,可以由网络设备将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增加至所述数据包中,从而可以节省空口资源,在此情形下,当发送端UE的标识发生改变后,发送端UE可以通过RRC消息或MAC层控制单元(MAC CE)通知网络设备,便于网络设备将变化后的UE标识增加至所述数据包中。
这里,所述目标应用可以理解为重复的数据包对应的应用或业务,即重复的数据包为目标应用/业务发送的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共享或者不共享时,均可以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本申请对此并不作限定。
可选的,当重复的数据包的个数为N(N为大于1整数)时,所述发送端UE根据第一Uu逻辑信道和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在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和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具体可以包括:所述发送端UE的锚点协议层实体,将重复的N个数据包分别发送至所述发送端UE的m个Uu第一协议层实体和n个SL第一协议层实体;其中,m、n均为大于1的整数,且m+n等于N;所述m个Uu第一协议层实体和n个SL第一协议层实体分别对所述数据包进行发送。其中,所述第一协议层为所述锚点协议层之下的协议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可以包括在所述数据包第二协议层的包头中。所述第二协议层可以为所述锚点协议层之下,且所述第一协议层之上的协议层;或者,所述第二协议层与所述锚点协议层或所述第一协议层相同。
其中,根据重复的数据包的个数不同、第一Uu逻辑信道与SL逻辑信道关联关系的不同以及用于发送重复的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个数的不同,可选的,用于发送重复的数据包的逻辑信道具体可以为如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重复的数据包的个数为2,用于发送重复的数据包的逻辑信道具体可以为1个第一Uu逻辑信道和1个SL逻辑信道。例如,2个重复的数据包分别通过第一Uu LCH1和SLLCH1 发送。此时,可以理解为第一Uu LCH1与SL LCH1关联。
第二种,重复的数据包的个数等于N(其中,N大于2),用于发送重复的数据包的逻辑信道具体可以为1个第一Uu逻辑信道和N-1个SL逻辑信道。例如,3个重复的数据包分别通过第一Uu LCH1、SL LCH1和SL LCH2发送。此时,可以理解为第一Uu LCH1与SL LCH1关联,SLLCH1与SL LCH2关联。其中,SL LCH1与SL LCH2关联,可以理解为PC5口的重复传输。
第三种,重复的数据包的个数等于N(其中,N大于2),用于发送重复的数据包的逻辑信道具体可以为1个SL逻辑信道和N-1个第一Uu逻辑信道。例如,3个重复的数据包分别通过第一Uu LCH1、第一Uu LCH2和SL LCH1发送。此时,可以理解为SL LCH1分别与第一 UuLCH1和第一Uu LCH2关联。
第四种,重复的数据包的个数等于N(其中,N大于3),用于发送重复的数据包的逻辑信道具体可以为m个第一Uu逻辑信道和n个SL逻辑信道,m、n均大于1,且m+n等于N。例如,4个重复的数据包分别通过第一Uu LCH1、第一Uu LCH2、SL LCH1和SL LCH2发送。此时,可以理解为第一Uu LCH1和SL LCH1关联,第一Uu LCH2和SL LCH2关联;或者,第一Uu LCH1和第一Uu LCH2均与SL LCH1关联,SL LCH1与SL LCH2关联。其中,SL LCH1 与SL LCH2关联,可以理解为PC5口的重复(duplication)传输。
可选的,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参数。所述 QoS参数具体可以为任何能够反映QoS需求的参数。可选的,所述QoS参数可以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近距通信数据包可靠性(prose per packet reliability,PPPR),近距通信数据包优先级(prose per packet priority,PPPP),和QoS流标识(QoS flow id,QFI) 等。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根据第一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在所述第一 Uu逻辑信道和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包括:确定待发送数据包的QoS是否满足所述QoS参数的条件;当满足时,在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和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QoS参数具体可以为QoS参数值,所述满足所述QoS参数条件,具体可以为:数据包的QoS参数值等于/大于等于/大于/小于/小于等于配置信息中包括QoS参数值。 QoS参数条件取大于还是小于,取决于QoS参数的具体内容,例如如果是PPPR,PPPR取值越小反应数据包的可靠性要求越高,则适用于小于等于/等于/小于。再如,QoS参数是反应数据包传输可靠性要求的参数,但是参数取值越大反应数据包传输可靠性要求越大,则QoS参数条件适用于大于等于/等于/大于。例如,假设配置信息中指示PPPR=1,协议预定义当数据包的PPPR值等于1时进行重复传输,则当检测到待发送数据包PPPR=1时,对该数据包进行重复传输,即对该数据包进行复制,在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和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的 SL逻辑信道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再例如,假设配置信息中指示PPPR=2,协议预定义当数据包PPPR值不大于2时进行重复传输,则当检测到待发送数据包PPPR=1或2时,对该数据包进行重复传输。
可选的,所述QoS参数具体可以为QoS参数值范围,所述满足所述QoS参数条件具体可以为:数据包的QoS参数值在配置信息中包括的QoS参数值范围内,或者数据包的QoS参数值在配置信息中包括的QoS参数值范围外。例如,假设配置信息中指示PPPR范围为1~3,则当检测到待发送数据包PPPR值为1或2或3时,对该数据包进行重复传输。
这里,通过第一配置信息中还包括QoS参数,在PC5+Uu口重复传输时,可以满足数据包的不同QoS需求。
可选的,当待发送数据包的QoS满足不了所述QoS参数时,可以不进行PC5+Uu的重复传输,即仅在SL逻辑信道上发送数据包,而不在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上发送该SL逻辑信道上发送的数据包的复制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Uu逻辑信道与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可以理解为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到SL逻辑信道,或者也可以理解为SL逻辑信道关联到第一Uu逻辑信道。可选的,第一 Uu逻辑信道与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也可以描述成第一Uu逻辑信道与SL逻辑信道的对应关系,具体可以理解为第一Uu逻辑信道对应到SL逻辑信道,或者也可以理解为SL逻辑信道对应到第一Uu逻辑信道。或者,可选的,第一Uu逻辑信道与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也可以描述成第一Uu逻辑信道与SL逻辑信道的绑定关系,具体可以理解为第一Uu逻辑信道绑定到SL逻辑信道,或者也可以理解为SL逻辑信道绑定到第一Uu逻辑信道。上述第一Uu逻辑信道可以通过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的标识,或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对应的DRB的标识表示;上述SL逻辑信道可以通过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或所述SL逻辑信道对应的SLRB的标识表示。
步骤403,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接收所述发送端UE发送的数据包。
本步骤中,网络设备在第一Uu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所述发送端UE发送的数据包具体可以为步骤402中发送端UE在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上发送的重复的数据包。
步骤404,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一Uu逻辑信道和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以及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二Uu逻辑信道。
本步骤中,第一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具体可以表示所述发送端UE 的不同第一Uu逻辑信道与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例如,发送端UE的第一UuLCH1与 SL LCH1关联,第一Uu LCH1与SL LCH2关联。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具体可以表示接收端UE的不同第二Uu逻辑信道与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例如,接收端UE的第二Uu LCH1与SL LCH3关联,第二Uu LCH1与SL LCH4关联。需要说明的是,第一Uu逻辑信道的标识与第二Uu逻辑信道的标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UuLCH1 的标识与第二Uu LCH1的标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与第二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SLLCH1 的标识与SL LCH3的标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到多个SL逻辑信道时,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步骤402 中发送端UE在数据包中增加的第一标识信息,确定第二Uu逻辑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到多个SL逻辑信道时,网络设备也可以不根据第一标识信息来确定第二Uu逻辑信道,例如,在发送端UE发送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与接收端UE接收该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相同,并且,第一Uu逻辑信道与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与第二Uu逻辑信道与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相同的场景下,网络设备可以不根据第一标识信息来确定第二Uu逻辑信道。
由于发送端UE发送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与接收端UE接收该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是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的,例如,发送端UE发送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与接收端UE接收该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可以相同,因此网络设备步骤403在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接收所述发送端UE发送的数据包之后,可以根据第一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以及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接收端UE的第二Uu逻辑信道。其中,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可以用于所述接收端UE接收网络设备步骤403接收到的数据包。所述接收端UE的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接收到的数据包与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对应的SL逻辑信道接收到的数据包,可以为重复的数据包。
可选的,与第一Uu逻辑信道类似,第二Uu逻辑信道和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具体可以通过第二Uu逻辑信道的标识与SL逻辑信道的标识的关联关系体现。类似的,第二Uu逻辑信道的标识可以替换为DRB的标识,SL逻辑信道的标识可以替换为SLRB的标识,从而提高设计的灵活性。
与第一Uu逻辑信道和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类似,第二Uu逻辑信道和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具体可以为一对一关联关系或一对多关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发送端UE对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假设发送端UE1、发送端UE2和发送端UE3对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包括标识1,且第二Uu逻辑信道和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中包括第一Uu LCH1与标识1关联,则发送端UE1、发送端UE2和发送端UE3中标识为标识1的SL逻辑信道可以共享第二Uu LCH1。
可选的,多个SL逻辑信道共享第二Uu逻辑信道的具体方式可以包括:同一发送端UE的同一应用的多个SL逻辑信道共享第二Uu逻辑信道;和/或,同一发送端UE的不同应用的多个SL逻辑信道共享第二Uu逻辑信道;和/或,不同发送端UE的不同应用的多个SL逻辑信道共享第二Uu逻辑信道;和/或,不同发送端UE的同一应用的多个SL逻辑信道共享第二Uu逻辑信道。
可选的,第一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可以为预配置的关联关系,或者也可以为网络设备配置的关联关系,或者还可以为根据实际需求动态生成的关联关系等。当第一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不为预配置的关联关系时,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一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配置给发送端UE。类似的,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可以为预配置的关联关系,或者也可以为网络设备配置的关联关系,或者还可以为根据实际需求动态生成的关联关系等。当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 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不为预配置的关联关系时,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 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配置给接收端UE。
步骤405,所述网络设备向接收端UE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二Uu逻辑信道。
本步骤中,网络设备向接收端UE配置第二Uu逻辑信道,以便于接收端UE可以使用第二 Uu逻辑信道通过Uu口从网络设备接收数据。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向接收端UE发送第二配置信息。对于第二配置信息的具体形式,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不作限定,例如第二配置信息具体可以为位图信息,通过位图的方式配置第二Uu逻辑信道。又例如,第二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标识,可以通过包括第二Uu逻辑信道的标识的方式配置第二Uu逻辑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405与步骤401-步骤404之间,并没有先后顺序的限制。
步骤406,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向所述接收端UE发送所述数据包。
本步骤中,可选的,在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向所述接收端UE发送的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相关联的SL逻辑信道。其中,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具体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
可选的,当不同发送端UE的逻辑信道的标识不同,同一发送端UE的不同应用的逻辑信道的标识不同,且同一发送端UE的同一应用的多个SL逻辑信道共享第二Uu逻辑信道时,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
可选的,当不同发送端UE的逻辑信道的标识不同,同一发送端UE的不同应用的逻辑信道的标识相同,且同一发送端UE的同一应用的多个SL逻辑信道共享第二Uu逻辑信道时,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和目标应用的标识。
可选的,当不同发送端UE的逻辑信道的标识不同,同一发送端UE的不同应用的逻辑信道的标识相同,且同一发送端UE的不同应用的同一SL逻辑信道共享第二Uu逻辑信道时,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目标应用的标识。
可选的,当不同发送端UE的逻辑信道的标识相同,同一发送端UE的不同应用的逻辑信道的标识不同,且同一发送端UE的同一应用的多个SL逻辑信道共享第二Uu逻辑信道时,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和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
可选的,当不同发送端UE的逻辑信道的标识相同,同一发送端UE的不同应用的逻辑信道的标识相同,且同一发送端UE的同一应用的多个SL逻辑信道共享第二Uu逻辑信道时,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和目标应用的标识。
可选的,当不同发送端UE的逻辑信道的标识相同,同一发送端UE的不同应用的逻辑信道的标识相同,且同一发送端UE的不同应用的同一SL逻辑信道共享第二Uu逻辑信道时,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和目标应用的标识。
可选的,当不同发送端UE的逻辑信道的标识相同,同一发送端UE的不同应用的逻辑信道的标识相同,且不同发送端UE的同一应用的同一SL逻辑信道共享第二Uu逻辑信道时,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共享或者不共享时,均可以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本申请对此并不作限定。
这里,所述目标应用可以理解为重复的数据包对应的应用,即重复的数据包为发送给目标应用的数据包。
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类似,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可以包括在所述数据包第二协议层的包头中。所述第二协议层可以为所述锚点协议层之下,且所述第一协议层之上的协议层;或者,所述第二协议层与所述锚点协议层或所述第一协议层相同。
对于不同场景下,第二标识信息与第一标识信息的关系进行如下说明:
场景1,发送端UE通过第一Uu逻辑信道发送的重复的数据包中未增加第一标识信息,由网络设备在该数据包中增加标识信息后,通过第二Uu逻辑信道发送给接收端UE。此时,通过第二Uu逻辑信道发送给接收端UE的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标识信息即为网络设备增加的标识信息。
场景2,发送端UE通过第一Uu逻辑信道发送的重复的数据包中增加了第一标识信息,由网络设备在第一标识信息中增加信息、替换信息或删除信息后,通过第二Uu逻辑信道发送给接收端UE。此时,通过第二Uu逻辑信道发送给接收端UE的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标识信息即为网络设备在第一标识信息中增加、替换或删除信息后得到的信息。
场景3,发送端UE通过第一Uu逻辑信道发送的重复的数据包中增加了第一标识信息,由网络设备通过第二Uu逻辑信道将该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端UE。此时,通过第二Uu逻辑信道发送给接收端UE的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标识信息即为发送端UE增加的第一标识信息。
可选的,当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的标识与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的标识不同时,所述网络设备可以将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的标识替换为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的个数可以与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的个数相同,也可以不同。当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的个数小于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的个数时,所述网络设备可以将所述发送端UE在多个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上发送的重复数据包,在一个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上发送给接收端UE。当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的个数大于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的个数时,所述网络设备可以将所述发送端UE在一个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上发送的重复数据包,在多个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上发送给接收端UE。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与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之间可以不存在关联关系。例如,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可以共享,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可以不共享,网络设备在接收到共享同一第一Uu逻辑信道的重复的数据包后,可以根据第一Uu逻辑信道与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确定出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再根据第二Uu逻辑信道与SL 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确定出第二Uu逻辑信道。再例如,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可以由2个SL 逻辑信道共享,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可以由3个逻辑信道共享。
步骤407,所述接收端UE在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上接收数据包。
步骤408,所述接收端UE在SL逻辑信道上接收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403-步骤407与步骤408之间并没有先后顺序的限制。
步骤409,所述接收端UE根据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将关联的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和所述SL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发送到同一锚点协议层实体。
本步骤中,所述接收端UE可以根据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和所述SL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为重复的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和所述SL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发送到同一锚点协议层实体。
可选的,所述接收端UE可以根据数据包中的第二标识信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
可选的,当重复的数据包的个数为N(N为大于1整数)时,所述接收端UE根据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将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和所述SL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发送到同一锚点协议层实体具体可以包括:所述接收端UE的m个Uu第一协议层实体以及n个SL第一协议层实体分别接收重复的数据包,并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接收端UE的锚点协议层实体。其中,m、n均为大于1的整数,且m+n小于或等于N;所述第一协议层为所述锚点协议层之下的协议层。
其中,根据重复的数据包的个数不同、第二Uu逻辑信道与SL逻辑信道关联关系的不同以及用于接收重复的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个数的不同,可选的,用于接收重复的数据包的逻辑信道具体可以为如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重复的数据包的个数为2,用于接收重复的数据包的逻辑信道具体可以为1个第二Uu逻辑信道和1个SL逻辑信道。例如,2个重复的数据包分别通过第二Uu LCH1和SLLCH1 接收。此时,可以理解为第二Uu LCH1与SL LCH1关联。
第二种,重复的数据包的个数等于N(其中,N大于2),用于接收重复的数据包的逻辑信道具体可以为1个第二Uu逻辑信道和N-1个SL逻辑信道。例如,3个重复的数据包分别通过第二Uu LCH1、SL LCH1和SL LCH2接收。此时,可以理解为第二Uu LCH1与SL LCH1关联,SLLCH1与SL LCH2关联。其中,SL LCH1与SL LCH2关联,可以理解为PC5口的重复传输。
第三种,重复的数据包的个数等于N(其中,N大于2),用于接收重复的数据包的逻辑信道具体可以为1个SL逻辑信道和N-1个第二Uu逻辑信道。例如,3个重复的数据包分别通过第二Uu LCH1、第二Uu LCH2和SL LCH1接收。此时,可以理解为SL LCH1分别与第二 UuLCH1和第二Uu LCH2关联。
第四种,重复的数据包的个数等于N(其中,N大于3),用于接收重复的数据包的逻辑信道具体可以为m个第二Uu逻辑信道和n个SL逻辑信道,m、n均大于1,且m+n等于N。例如,4个重复的数据包分别通过第二Uu LCH1、第二Uu LCH2、SL LCH1和SL LCH2接收。此时,可以理解为第二Uu LCH1和SL LCH1关联,第二Uu LCH2和SL LCH2关联;或者,第二Uu LCH1和第二Uu LCH2均与SL LCH1关联,SL LCH1与SL LCH2关联。其中,SL LCH1 与SL LCH2关联,可以理解为PC5口的重复(duplication)传输。
可选的,锚点协议层实体在接收到重复的数据包后,可以进行重复性检测。以PDCP层为锚点进行数据包复制和数据包重复性检测为例进行如下说明:对于发送端UE,PDCP实体从上层接收到PDCP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后,为其添加PDCP头部(header),生成PDCP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PDCP header中包含PDCP序列号(sequence numer,SN);对PDCP PDU进行复制,并分别通过第一Uu LCH和第一UuLCH 对应的SL LCH传输出去。对于接收端UE,当PDCP实体从RLC实体接收到PDCP PDU后,根据PDCP header中携带的SN判断两个PDCP PDU是否为重复的数据包,如果SN相同,则为重复的数据包,可以只保留一个PDCP PDU,并解析后递交给上层。
本实施例中,通过发送端UE根据第一Uu逻辑信道和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在第一 Uu逻辑信道和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网络设备在第一Uu 逻辑信道接收发送端UE发送的数据包,根据第一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以及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二Uu逻辑信道,并在所述第二 Uu逻辑信道向所述接收端UE发送所述数据包;接收端UE根据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将第二Uu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和SL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发送到同一锚点协议层实体,实现了SL逻辑信道+Uu逻辑信道的重复传输,从而实现了PC5+Uu 的重复传输。
假设网络设备为基站,锚点协议层为PDCP层,发送端UE和接收端UE的协议栈分别如图 2A和2B所示,发送端UE的标识为src_id 1,目标应用的标识为dest_id 1,Uu LCH i的LCID为Uu LCID i,SL LCH i的LCID为SL LCID i,i等于x、x1、x2、x’、x1’、x2’、 y、y1、y2、y’、y1’、y2’,分别进行如下举例。
举例1
以不共享第一Uu逻辑信道和第二Uu逻辑信道,且第一Uu逻辑信道、第二Uu逻辑信道的个数均为1个为例,重复传输示意图可以如图5所示。如图5所示,第一Uu逻辑信道为 UuLCH x,第二Uu逻辑信道为Uu LCH x’。其中,发送端UE中Uu LCID x与dest_id 1+SL LCID y关联,接收端UE中Uu LCID x’与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关联。当需要进行重复传输时,发送端UE可以将来自于dest_id 1的PDCP实体的数据包进行复制后,分别递交到相应的Uu RLC实体和SL RLC实体,并分别通过Uu口和PC5口传输出去。网络设备收到发送端UE从Uu LCH x发送的数据包后,可以将数据包转发给接收端UE,相应LCID域设置为x’。接收端UE从Uu LCH x’和SL LCH y接收到数据包后,经过对应的RLC实体处理后,递交到与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对应的PDCP实体进行处理。
举例2
以不共享第一Uu逻辑信道和第二Uu逻辑信道,且第一Uu逻辑信道、第二Uu逻辑信道的个数均为2个为例,重复传输示意图可以如图6所示。如图6所示,第一Uu逻辑信道为 UuLCH x1和Uu LCH x2,第二Uu逻辑信道为Uu LCH x1’和Uu LCH x2’。其中,发送端 UE中UuLCID x1与dest_id 1+SL LCID y1关联,Uu LCID x2与dest_id 1+SL LCID y2关联,接收端UE中Uu LCID x1’与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1关联,Uu LCID x2’与 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2关联。当需要进行重复传输时,发送端UE可以将来自于 dest_id 1的PDCP实体的数据包进行复制后,分别递交到相应的Uu RLC实体和SL RLC实体,并分别通过Uu口和PC5口传输出去。网络设备收到发送端UE从Uu LCH x1和Uu LCH x2发送的数据包后,可以将数据包转发给接收端UE,相应逻辑信道标识LCID域可以由x1设置为 x1’,由x2设置为x2’。接收端UE从Uu LCH x1’、Uu LCH x2’、SL LCH y1和SL LCH y2 接收到数据包后,经过对应的RLC实体处理后,递交到与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1 对应的PDCP实体进行处理。这里,也可以认为递交到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2对应的PDCP实体。
举例3
以不共享第一Uu逻辑信道,共享第二Uu逻辑信道,且第一Uu逻辑信道、第二Uu逻辑信道的个数均为1个为例,重复传输示意图可以如图7所示。如图7所示,第一Uu逻辑信道为Uu LCH x,第二Uu逻辑信道为Uu LCH x’。其中,发送端UE中Uu LCID x与dest_id 1+SLLCID y关联,接收端UE中Uu LCID x’与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以及src_id m+dest_id m+SL LCID m关联,其中,src_id m+dest_id m+SL LCID m表示的SL LCH与src_id1+dest_id 1+SL LCID y表示的SL LCH不同。当需要进行重复传输时,发送端UE将来自于dest_id 1的PDCP实体的数据包进行复制后,递交到相应的Uu RLC实体和SL RLC实体,并分别通过Uu口和PC5口传输出去。网络设备收到发送端UE从Uu LCH x发送的数据包后,可以在数据包中增加“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标识信息,并将LCID域设置为x’之后,转发给接收端UE。接收端UE的Uu LCID x’对应的Uu RLC实体解析完数据包后,根据“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标识信息将数据包递交到对应的PDCP实体进行处理。
举例4
以不共享第一Uu逻辑信道,共享第二Uu逻辑信道,且第一Uu逻辑信道、第二Uu逻辑信道的个数均为2个为例,重复传输示意图可以如图8所示。如图8所示,第一Uu逻辑信道为Uu LCH x1和Uu LCH x2,第二Uu逻辑信道为Uu LCH x1’和Uu LCH x2’。其中,发送端UE中UuLCID x1与dest_id 1+SL LCID y1关联,Uu LCID x2与dest_id 1+SL LCID y2 关联,接收端UE中Uu LCID x1’与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1以及src_id m+dest_id m1+SLLCID m关联,Uu LCID x2’与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2关联,其中,src_id m+dest_id m+SL LCID m表示的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1表示的SL LCH不同。当需要进行重复传输时,发送端UE可以将来自于dest_id 1的PDCP实体的数据包进行复制后,分别递交到相应的Uu RLC实体和SL RLC实体,并分别通过Uu口和PC5口传输出去。网络设备收到发送端UE从Uu LCH x1发送的数据包后,可以在数据包中增加“src_id 1+dest_id 1+SL LCIDy1”标识信息,并将LCID域设置为x1’之后,转发给接收端UE。网络设备收到发送端 UE从UuLCH x2发送的数据包后,可以在数据包中增加“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2”标识信息,并将LCID域设置为x2’之后,转发给接收端UE。接收端UE的Uu LCID x1’对应的Uu RLC实体解析完数据包后,根据“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1”标识信息将数据包递交到对应的PDCP’实体进行处理。接收端UE的Uu LCID x2’对应的Uu RLC实体解析完数据包后,根据“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2”标识信息将数据包递交到PDCP’实体进行处理。
举例5
以共享第一Uu逻辑信道,不共享第二Uu逻辑信道,且第一Uu逻辑信道、第二Uu逻辑信道的个数均为1个为例,重复传输示意图可以如图9所示。如图9所示,第一Uu逻辑信道为Uu LCH x,第二Uu逻辑信道为Uu LCH x’。其中,发送端UE中Uu LCID x与dest_id 1+SLLCID y,以及dest_id n+SL LCID n关联,接收端UE中Uu LCID x’与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关联,其中,dest_id n+SL LCID n表示的SL LCH与dest_id 1+SL LCID y表示的SL LCH不同。当需要进行重复传输时,发送端UE将来自于dest_id 1的PDCP实体的数据包进行复制后,递交到相应的Uu RLC实体和SL RLC实体,且递交至Uu RLC实体的数据包增加了“dest_id 1+SL LCID y”的标识信息,并分别通过Uu口和PC5口传输出去。网络设备收到发送端UE从Uu LCH x发送的数据包后,根据“dest_id 1+SL LCID y”的标识信息将LCID 域设置为x’之后,转发给接收端UE。接收端UE从Uu LCH x’和SL LCH y接收到数据包后,经过对应的RLC实体处理后,递交到与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对应的PDCP实体进行处理。
举例6
以共享第一Uu逻辑信道,不共享第二Uu逻辑信道,且第一Uu逻辑信道、第二Uu逻辑信道的个数均为2个为例,重复传输示意图可以如图10所示。如图10所示,第一Uu逻辑信道为Uu LCH x1和Uu LCH x2,第二Uu逻辑信道为Uu LCH x1’和Uu LCH x2’。其中,发送端UE中Uu LCID x1与dest_id 1+SL LCID y1以及dest_id n+SL LCID n关联,Uu LCID x2 与dest_id 1+SL LCID y2关联,接收端UE中Uu LCID x1’与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1关联,Uu LCID x2’与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2关联,其中,dest_id n+SL LCID n表示的SL LCH与dest_id 1+SL LCID y1表示的SL LCH不同。当需要进行重复传输时,发送端UE可以将来自于dest_id 1的PDCP实体的数据包进行复制后,分别递交到相应的Uu RLC实体和SL RLC实体,且递交至Uu LCID x1对应的Uu RLC实体的数据包增加了“dest_id 1+SL LCID y1”的标识信息,递交至Uu LCID x2对应的Uu RLC实体的数据包增加了“dest_id1+SL LCID y2”的标识信息,并分别通过Uu口和PC5口传输出去。网络设备收到发送端UE从Uu LCH x1发送的数据包后,根据“dest_id 1+SL LCID y1”的标识信息将LCID域设置为x1’之后,转发给接收端UE。网络设备收到发送端UE从Uu LCH x2发送的数据包后,根据“dest_id 1+SL LCID y2”的标识信息将LCID域设置为x2’之后,转发给接收端UE。接收端UE从UuLCH x1’、 Uu LCH x2’、SL LCH y1和SL LCH y2接收到数据包后,经过对应的RLC实体处理后,递交到PDCP实体进行处理。
举例7
以共享第一Uu逻辑信道和第二Uu逻辑信道,且第一Uu逻辑信道、第二Uu逻辑信道的个数均为1个为例,重复传输示意图可以如图11所示。如图11所示,第一Uu逻辑信道为 UuLCH x,第二Uu逻辑信道为Uu LCH x’。其中,发送端UE中Uu LCID x与dest_id 1+SL LCIDy,以及dest_id n+SL LCID n关联,接收端UE中Uu LCID x’与src_id 1+dest_id 1+SLLCID y,以及dest_id m+SL LCID m关联,其中,dest_id n+SL LCID n表示的SL LCH与dest_id 1+SL LCID y表示的SL LCH不同,dest_id m+SL LCID m表示的SL LCH与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表示的SL LCH不同。当需要进行重复传输时,发送端UE将来自于dest_id 1 的PDCP实体的数据包进行复制后,递交到相应的Uu RLC实体和SL RLC实体,且递交至Uu RLC 实体的数据包增加了“dest_id 1+SL LCID y”的标识信息,并分别通过Uu口和PC5口传输出去。网络设备收到发送端UE从Uu LCH x发送的数据包后,根据“dest_id 1+SL LCID y”的标识信息在数据包中增加“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的标识信息,并将LCID域设置为x’之后,转发给接收端UE。接收端UE的Uu LCID x’对应的Uu RLC实体解析完数据包后,根据“src_id 1+dest_id 1+SL LCID y”标识信息将数据包递交到对应的PDCP实体进行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举例1-举例7中,以发送端UE发送数据包的第一Uu逻辑信道的标识,与接收端UE接收该数据包的第二Uu逻辑信道的标识为例,从而需要在网络设备设置数据包的LCID域。当发送端UE发送数据包的第一Uu逻辑信道的标识,与接收端UE接收该数据包的第二Uu逻辑信道的标识可以相同时,则不需要在网络设备设置数据包的LCID域。举例1- 举例7中,以发送端UE发送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与接收端UE接收该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相同为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PC5+Uu的重复传输可以与PC5的重复传输结合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以接收端UE与发送端UE与同一基站进行通信为例,发送端UE与接收端UE也可以与不同基站进行通信,此时可以在基站之间交互关联关系。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应用于发送端UE,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201和发送单元1202。其中,
接收单元120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空中接口Uu 逻辑信道;
发送单元1202,用于根据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在所述Uu逻辑信道和所述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关联关系为预配置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关联关系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且接收单元1201还用于: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u逻辑信道的标识和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服务质量QoS参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发送单元1202,具体用于:确定待发送数据包的QoS是否满足所述QoS参数的条件;当满足时,在所述Uu逻辑信道和该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QoS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近距通信数据包可靠性PPPR,近距通信数据包优先级PPPP,和QoS流标识QFI。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Uu逻辑信道关联一个或多个SL逻辑信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发送单元1202,用于在所述Uu逻辑信道上发送所述数据包,具体包括:在所述数据包中增加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将增加所述标识信息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以通过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给接收端UE。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Uu逻辑信道即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Uu逻辑信道,本实施例中的配置信息即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配置信息,本实施例中的Uu逻辑信道与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即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Uu逻辑信道与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本实施例中的标识信息即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标识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在发送端UE侧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应用于接收端UE,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301和处理单元1302。其中,
接收单元130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空中接口Uu 逻辑信道;
接收单元1301,还用于在所述Uu逻辑信道上接收数据包;
接收单元1301,还用于在侧链SL逻辑信道上接收数据包;
处理单元1302,用于根据Uu逻辑信道和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将关联的所述Uu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和所述在SL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发送到同一锚点协议层实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关联关系为预配置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关联关系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且接收单元1301还用于: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u逻辑信道的标识和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Uu逻辑信道关联一个或多个SL逻辑信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Uu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包括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Uu逻辑信道即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Uu逻辑信道,本实施例中的配置信息即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配置信息,本实施例中的Uu逻辑信道与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即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二Uu逻辑信道与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本实施例中的标识信息即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标识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在接收端UE侧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发送单元1401、接收单元1402 和处理单元1403。其中,
发送单元1401,用于向发送端用户设备UE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空中接口Uu逻辑信道;
接收单元1402,用于在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接收所述发送端UE发送的数据包;
处理单元1403,用于根据第一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以及第二Uu 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二Uu逻辑信道;
发送单元1401,还用于向接收端UE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
发送单元1401,还用于在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向所述接收端UE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发送单元1401还用于:
向所述发送端UE发送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
向所述接收端UE发送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
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关联的 SL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服务质量QoS参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QoS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近距通信数据包可靠性PPPR,近距通信数据包优先级PPPP,和QoS流标识QFI。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一个或多个SL逻辑信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在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接收的数据包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关联一个或多个SL逻辑信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在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向所述接收端UE发送的数据包包括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 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在网络设备侧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以上装置中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装置中的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各个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又可以成为处理器,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实现或者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再如,当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以上任一接收单元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从其它装置接收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接收单元是该芯片用于从其它芯片或装置接收信号的接口电路。以上发送单元是用于实现发送控制的单元,该控制发送的功能可以以软件或硬件的形式实现,并通过其所在网络设备或UE的发送装置将控制发送的信号发送出去。
请参考图15,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可以为以上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操作。如图15所示,该用户设备包括:天线1510、射频部分1520、信号处理部分1530。天线1510与射频部分1520连接。在下行方向上,射频部分1520通过天线1510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将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发送给信号处理部分1530进行处理。在上行方向上,信号处理部分1530对用户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部分1520,射频部分1520对用户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510 发送给网络设备。
信号处理部分1530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子系统,用于实现对数据各通信协议层的处理;还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子系统,用于实现对用户设备操作系统以及应用层的处理;此外,还可以包括其它子系统,例如多媒体子系统,周边子系统等,其中多媒体子系统用于实现对用户设备相机,屏幕显示等的控制,周边子系统用于实现与其它设备的连接。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为单独设置的芯片。可选的,以上用于用户设备的装置可以位于该调制解调子系统。
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1531,例如,包括一个主控CPU和其它集成电路。此外,该调制解调子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元件1532和接口电路1533。存储元件1532 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但用于执行以上方法中用户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程序可能不存储于该存储元件1532中,而是存储于调制解调子系统之外的存储器中,使用时调制解调子系统加载使用。接口电路1533用于与其它子系统通信。以上用于用户设备的装置可以位于调制解调子系统,该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通过芯片实现,该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用户设备执行的任一种方法的各个步骤,接口电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在一种实现中,用户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用于用户设备的装置包括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存储元件可以为处理元件处于同一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内存储元件。
在另一种实现中,用于执行以上方法中用户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程序可以在与处理元件处于不同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外存储元件。此时,处理元件从片外存储元件调用或加载程序于片内存储元件上,以调用并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
在又一种实现中,用户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调制解调子系统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或者这些类集成电路的组合。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用户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该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由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可见,以上用于用户设备的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用户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用户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用户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
请参考图16,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操作。如图16所示,该网络设备包括:天线1610、射频装置160、基带装置 1630。天线1610与射频装置1620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620通过天线1610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信息,将用户设备发送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630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630对用户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620,射频装置1620对用户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610发送给用户设备。
基带装置163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1631,例如,包括一个主控CPU和其它集成电路。此外,该基带装置1630还可以包括存储元件1632和接口1633,存储元件1632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接口1633用于与射频装置1620交互信息,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以上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可以位于基带装置1630,例如,以上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可以为基带装置1630上的芯片,该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网络设备执行的任一种方法的各个步骤,接口电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在一种实现中,网络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包括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存储元件可以为处理元件处于同一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内存储元件,也可以为与处理元件处于不同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外存储元件。
在另一种实现中,网络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基带装置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或者这些类集成电路的组合。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网络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例如,基带装置包括该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由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可见,以上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网络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网络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以上网络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图12、图13和图14所述的通信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 (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Claims (56)

1.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发送端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空中接口Uu逻辑信道;
根据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在所述Uu逻辑信道和所述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
所述在所述Uu逻辑信道上发送所述数据包,包括:
在所述数据包中增加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
将增加所述标识信息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以通过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给接收端U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为预配置的关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关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u逻辑信道的标识和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服务质量QoS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在所述Uu逻辑信道和所述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包括:
确定待发送数据包的QoS是否满足所述QoS参数的条件;
当满足时,在所述Uu逻辑信道和该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oS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近距通信数据包可靠性PPPR,近距通信数据包优先级PPPP,和QoS流标识QFI。
8.根据权利要求1-4、6、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u逻辑信道关联一个或多个SL逻辑信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
10.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接收端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空中接口Uu逻辑信道;
在所述Uu逻辑信道上接收数据包;
在侧链SL逻辑信道上接收数据包;
根据Uu逻辑信道和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将关联的所述Uu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和所述SL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发送到同一锚点协议层实体;
所述Uu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包括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为预配置的关联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关联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u逻辑信道的标识和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u逻辑信道关联一个或多个SL逻辑信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发送端UE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
16.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发送端用户设备UE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空中接口Uu逻辑信道;
在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接收所述发送端UE发送的数据包;
根据第一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以及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二Uu逻辑信道;
向接收端UE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
在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向所述接收端UE发送所述数据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发送端UE发送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
向所述接收端UE发送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
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服务质量QoS参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oS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近距通信数据包可靠性PPPR,近距通信数据包优先级PPPP,和QoS流标识QFI。
21.根据权利要求16-18、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一个或多个SL逻辑信道。
22.根据权利要求16-18、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关联一个或多个SL逻辑信道。
23.根据权利要求16-18、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接收的数据包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
25.根据权利要求16-18、20、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向所述接收端UE发送的数据包包括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
27.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发送端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空中接口Uu逻辑信道;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在所述Uu逻辑信道和所述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Uu逻辑信道上发送所述数据包,具体包括:
在所述数据包中增加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
将增加所述标识信息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以通过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给接收端UE。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为预配置的关联关系。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且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关联关系。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u逻辑信道的标识和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
31.根据权利要求27-3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服务质量QoS参数。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待发送数据包的QoS是否满足所述QoS参数的条件;
当满足时,在所述Uu逻辑信道和该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上发送重复的数据包。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QoS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近距通信数据包可靠性PPPR,近距通信数据包优先级PPPP,和QoS流标识QFI。
34.根据权利要求27-30、3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u逻辑信道关联一个或多个SL逻辑信道。
35.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
36.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接收端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空中接口Uu逻辑信道;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Uu逻辑信道上接收数据包;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侧链SL逻辑信道上接收数据包;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Uu逻辑信道和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将关联的所述Uu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和所述在SL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发送到同一锚点协议层实体;所述Uu逻辑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包括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为预配置的关联关系。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且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关联关系。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u逻辑信道的标识和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
40.根据权利要求36-3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u逻辑信道关联一个或多个SL逻辑信道。
41.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SL逻辑信道的标识,发送端UE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
42.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发送端用户设备UE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空中接口Uu逻辑信道;
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接收所述发送端UE发送的数据包;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以及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二Uu逻辑信道;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接收端UE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向所述接收端UE发送所述数据包。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发送端UE发送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
向所述接收端UE发送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和侧链SL逻辑信道的关联关系。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
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
45.根据权利要求42-4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服务质量QoS参数。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QoS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近距通信数据包可靠性PPPR,近距通信数据包优先级PPPP,和QoS流标识QFI。
47.根据权利要求42-44、4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一个或多个SL逻辑信道。
48.根据权利要求42-44、4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关联一个或多个SL逻辑信道。
49.根据权利要求42-44、4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接收的数据包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
51.根据权利要求42-44、46、5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向所述接收端UE发送的数据包包括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传输所述数据包的重复数据包的SL逻辑信道。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Uu逻辑信道关联的SL逻辑信道的标识,所述发送端UE的标识,目标应用的标识。
53.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发送端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4.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接收端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0至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5.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6至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6.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714704.3A 2018-06-29 2018-06-29 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6622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14704.3A CN110662299B (zh) 2018-06-29 2018-06-29 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14704.3A CN110662299B (zh) 2018-06-29 2018-06-29 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2299A CN110662299A (zh) 2020-01-07
CN110662299B true CN110662299B (zh) 2022-02-18

Family

ID=69027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14704.3A Active CN110662299B (zh) 2018-06-29 2018-06-29 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622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180178A1 (en) * 2020-04-03 2023-06-08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aging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543207B (zh) * 2020-04-20 2024-02-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3810923A (zh) * 2020-06-11 2021-12-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承载配置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22067512A1 (zh) * 2020-09-29 2022-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23004642A1 (zh) * 2021-07-28 2023-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5905B (zh) * 2016-05-20 202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消息发送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WO2019141371A1 (en) * 2018-01-19 2019-07-25 Nokia Technologies Oy Multi-connectivity based on a first sidelink connection and a second connection via base st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10366140B (zh) * 2018-04-11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2299A (zh)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62299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U2022287633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2019520727A (ja) 中継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US20220132307A1 (en) Procedures enabling v2x unicast communication over pc5 interface
US11259362B2 (en) Method for repeatedly transmitting data and device
CN110971349B (zh) 一种重复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WO2021036910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431894B (zh) 资源调度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385173B (zh) D2d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US990075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MBMS counting in LTE
CN113691359B (zh) 用于复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20147054A1 (zh) 一种数据复制传输的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374736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4389782B (zh) 基于复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20147040A1 (zh) 数据复制传输配置方法、装置、芯片及计算机程序
WO202222850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220954A1 (zh) 通信方法、终端、通信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WO2022237763A1 (zh) 信道监听方法与装置、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517449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7859385A (zh) 针对sl的复制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455533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