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3207B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3207B
CN113543207B CN202010717121.3A CN202010717121A CN113543207B CN 113543207 B CN113543207 B CN 113543207B CN 202010717121 A CN202010717121 A CN 202010717121A CN 113543207 B CN113543207 B CN 1135432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object
target
termin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direct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171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3207A (zh
Inventor
赵亚利
王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1/08836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1213373A1/zh
Priority to US17/919,991 priority patent/US20230171823A1/en
Priority to EP21791855.6A priority patent/EP4142354A4/en
Publication of CN113543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3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3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32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75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to or through Device to Device [D2D] links, e.g. direct-mode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58Management thereof based on metrics o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 H04W28/0967Quality of Service [QoS]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将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发送给目标终端;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目标对象为承载、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目标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上述方案,能够保证L2中继正常工作,提高了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背景技术
为了扩展覆盖,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引入层二(L2)中继。L2中继可以是一个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
对于终端对网络中继(UE-to-Network Relay),L2中继和网络之间的接口使用终端和网络之间的接口(即Uu接口),和被中继UE(本申请中简称远端UE)之间的接口使用直接通信接口。L2中继和网络之间的链路对远端UE而言可以称为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BH)。
目前UE作为L2中继的场景下,如何实现直接通信接口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回程链路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端到端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至少两者之间的映射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以解决现有的UE作为L2中继的场景下,没有实现直接通信接口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回程链路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端到端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至少两者之间的映射的方案,无法保证L2中继正常工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确定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发送给目标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目标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可选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体现形式可以是如下之一: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对应的的目标对象标识的组合;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对应的的目标对象标识的组合;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的组合;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的组合。
具体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包括:单播、组播或者广播。
可选地,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体现形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Uu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
Uu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第一终端的用户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终端的用户标识。
可选地,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体现形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Uu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
Uu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体现形式还包括:
目标对象类型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类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对象是否为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
具体地,所述用户标识包括: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
可选地,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基于上行传输方向和下行传输方向分别维护。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发送给目标终端,包括:
通过端到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通知给目标终端。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地,在所述目标配置信息中包括:服务质量QoS参数时,所述信息传输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QoS参数,在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进行划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通过端到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的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
接收第二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无线资源控制PC5-RRC信令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无线资源控制PC5-RRC信令发送给第二终端。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之前,还包括:
与第二终端建立直接通信接口PC5-S连接。
具体地,所述PC5-S连接的建立方式包括以下一项:
采用中继系统专用的PC5-S消息进行PC5-S连接;或者,
在PC5-S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增加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C5-S连接建立的目的是请求第二终端作为第一终端到网络的中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通过端到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的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无线资源控制PC5-RRC信令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无线资源控制PC5-RRC信令发送给第一终端。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确定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网络设备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之前,还包括:
确定第一终端的数据和/或控制信息在回程链路上使用回程链路的默认目标对象进行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发送给目标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目标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一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收发机接收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二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收发机接收网络设备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发送给目标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目标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一终端,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二终端,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方案,通过由网络设备确定L2中继的场景下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端到端的目标对象至少两者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能够保证L2中继正常工作,提高了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蜂窝网络通信示意图;
图2表示直接通信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表示UE-to-Network Relay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5表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详细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6表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详细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7表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详细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模块示意图;
图1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图;
图1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模块示意图之一;
图1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图之一;
图1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模块示意图之二;
图1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对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一些概念进行说明如下。
一、蜂窝网络通信
传统的无线通信采用蜂窝网络通信方式,即终端和网络设备通过终端和网络之间的接口(即Uu接口)进行上下行数据/控制信息的传输,具体的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
二、直接通信
直接通信是指邻近的终端可以在近距离范围内通过直接通信链路(也称为Sidelink或者PC5链路)进行数据/控制信息传输的方式。Sidelink链路对应的无线接口称为直接通信接口(也称为Sidelink接口或者PC5接口),具体的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
三、L2中继
为了扩展网络覆盖,可以考虑引入L2中继。L2中继本身可以是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对于终端对网络中继(UE-to-Network Relay),L2中继和网络之间的接口使用Uu接口,和被中继UE(本申请中简称远端UE)之间的接口使用直接通信接口(也成为Sidelink接口或者PC5接口)。L2中继和网络之间的链路对远端UE而言可以称为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UE-to-Network Relay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
L2中继场景下的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分为三类:
1、直接通信接口承载、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即远端UE和中继UE之间的承载、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
2、远端UE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承载、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即远端和网络设备之间建立的端到端承载、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
3、远端UE在Uu接口回程链路的承载、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即中继UE和网络设备之间用于承载远端UE数据/控制信息的承载、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承载、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承载和逻辑信道都是一一对应的,逻辑信道有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UE作为L2中继的场景下,如何实现直接通信接口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回程链路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端到端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至少两者之间的映射的方案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步骤41,确定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步骤42,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发送给目标终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目标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也就是说,当网络设备确定得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后,可以将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只发送给第一终端,也可以将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只发送给第二终端,还可以同时将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发送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即第二终端为中继终端(中继UE),该第一终端可以看作是远端终端(远端UE)。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说的承载和逻辑信道都是一一对应的,即承载可以用逻辑信道进行表示。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A11、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具体地,该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指的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即中继UE和远端UE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该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指的是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
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以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为例: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可以包括:直接通信接口承载和回程链路承载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以所述目标对象为RLC信道为例,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可以包括: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和回程链路RLC信道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以所述目标对象为RLC层逻辑信道为例,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可以包括:直接通信接口RLC层逻辑信道和回程链路RLC层逻辑信道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A12、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具体地,该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指的是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
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以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为例: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可以包括:直接通信接口承载和端到端承载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以所述目标对象为RLC信道为例,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可以包括: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和端到端RLC信道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以所述目标对象为RLC层逻辑信道为例,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可以包括:直接通信接口RLC层逻辑信道和端到端RLC层逻辑信道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A13、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以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为例: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可以包括:端到端承载和回程链路承载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以所述目标对象为RLC信道为例,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可以包括:端到端RLC信道和回程链路RLC信道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以所述目标对象为RLC层逻辑信道为例,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可以包括:端到端RLC层逻辑信道和回程链路RLC层逻辑信道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A14、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以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为例: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可以包括:端到端承载、回程链路承载以及直接通信接口承载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以所述目标对象为RLC信道为例,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可以包括:端到端RLC信道、回程链路RLC信道以及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以所述目标对象为RLC层逻辑信道为例,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可以包括:端到端RLC层逻辑信道、回程链路RLC层逻辑信道以及直接通信接口RLC层逻辑信道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说的第四映射关系可以指的是上述提到的三个目标对象中两两目标对象的映射关系,也可以直接就是三个目标对象的映射关系。
具体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体现形式可以是如下之一: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对应的目标对象标识的组合;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对应的目标对象标识的组合;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的组合;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的组合。
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承载的情况下,直接通信接口承载的体现形式可以是如下之一:
A21、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承载对应的直接通信无线承载标识的组合;
例如,该直接通信无线承载标识可以为SLRB ID。
A22、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直接通信接口承载对应的直接通信无线承载标识的组合;
具体地,该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包括:单播、组播或者广播。
A23、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的组合;
例如,该逻辑信道标识可以为LCID。
A24、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直接通信接口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的组合。
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RLC信道的情况下,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的体现形式可以是如下之一: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对应的RLC信道标识的组合;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对应的RLC信道标识的组合;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的组合;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的组合。
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RLC层逻辑信道的情况下,直接通信接口RLC层逻辑信道的体现形式可以是如下之一: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RLC层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的组合;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直接通信接口RLC层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的组合;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逻辑信道标识的组合;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逻辑信道标识的组合。
具体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体现形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Uu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
Uu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第一终端的用户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终端的用户标识。
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承载的情况下,端到端承载的体现形式可以是如下之一:
A31、Uu接口的承载标识;
例如,该Uu接口的承载标识可以为Uu接口的承载对应的RB ID。
A32、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
例如,该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可以为Uu接口的逻辑信道对应的LCID。
A33、Uu接口的承载标识、第一终端的用户标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终端的用户标识可以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
A34、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终端的用户标识。
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RLC信道的情况下,端到端RLC信道的体现形式可以是如下之一:
Uu接口的RLC信道标识;如:该Uu接口的RLC信道标识可以为Uu接口的RLC信道对应的RB ID。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如:该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可以为Uu接口的逻辑信道对应的LCID。
Uu接口的RLC信道标识、第一终端的用户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终端的用户标识。
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RLC层逻辑信道的情况下,端到端RLC层逻辑信道的体现形式可以是如下之一: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终端的用户标识。
具体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体现形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Uu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
Uu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
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承载的情况下,回程链路承载的体现形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A41、Uu接口的承载标识;
A42、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
A43、Uu接口的承载标识、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可以为C-RNTI。
A44、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
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RLC信道的情况下,回程链路RLC信道的体现形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Uu接口的RLC信道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
Uu接口的RLC信道标识、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
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RLC层逻辑信道的情况下,回程链路RLC层逻辑信道的体现形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既有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也有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因此为了区分这两种类型的目标对象,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体现形式还包括:
目标对象类型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类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对象是否为回程链路目标对象。如:承载类型指示信息,所述承载类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承载是否为回程链路承载;RLC信道类型指示信息,所述RLC信道类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RLC信道是否为回程链路RLC信道;RLC层逻辑信道类型指示信息,所述RLC层逻辑信道类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逻辑信道是否为回程链路RLC层逻辑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因数据传输是分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的,因此,网络设备需要基于上行传输方向和下行传输方向分别对第一目标映射关系进行维护,即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基于上行传输方向和下行传输方向分别维护,以保证上下行数据传输时目标对象映射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上行传输还是下行传输,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连接建立之后,第一终端直接通信接口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或RLC信道标识均由网络设备进行分配。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步骤41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通过端到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通知给目标终端。
具体地,该RRC信令可以为RRC重配信令。
需要说明的是,当网络设备只将第一目标映射关系通知给第一终端的情况下,进一步,第一终端还需要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无线资源控制(PC5-RRC)信令将该第一目标映射关系通知给第二终端;当网络设备只将第一目标映射关系通知给第二终端的情况下,进一步,第二终端还需要通过PC5-RRC信令将该第一目标映射关系通知给第一终端;还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还可以分别通过端到端RRC信令将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分别通知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在此种情况下,便不需要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的相互传递了。
还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通过RRC信令进行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的发送,还是通过PC5-RRC信令进行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的发送,该RRC信令(或PC5-RRC信令)中可以携带相应的配置信息,具体地因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的具体内容不同,RRC信令(或PC5-RRC信令)中携带的配置信息也会不同,下面分别对RRC信令(或PC5-RRC信令)中携带的配置信息进行具体说明如下。
A51、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或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以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承载为例,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承载和回程链路承载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或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承载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RLC信道(或者所述RLC层逻辑信道)时,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或者所述RLC层逻辑信道)和回程链路RLC信道(或者所述RLC层逻辑信道)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或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或者所述RLC层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RLC信道(或者所述RLC层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A52、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或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以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承载为例,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承载和端到端承载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或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承载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以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为例,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和端到端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或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A53、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或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以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承载为例,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承载和回程链路承载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或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承载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以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为例,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和回程链路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或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A54、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或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以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承载为例,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承载、回程链路承载以及直接通信接口承载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或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承载的配置信息、端到端承载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时,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回程链路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以及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或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端到端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配置信息可以为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配置信息、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配置信息、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配置信息/物理层(Physical,PHY)层配置信息等。
需要说明的是,当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的RRC信令中携带目标配置信息时,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之间发送的通知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的PC5-RRC信令也携带与RRC信令中相同的目标配置信息;当网络设备发送的RRC信令中不携带目标配置信息时,第二终端在和第一终端交互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的PC5-RRC信令中也不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目标配置信息中包括服务质量(QoS)参数时,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信息传输方法,还包括:
网络设备将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QoS参数,在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进行划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划分方式取决于网络设备的具体实现。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获取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之前,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需要先建立直接通信接口(PC5-S)连接。
具体地,所述PC5-S连接的建立方式包括以下一项:
A61、采用中继系统专用的PC5-S消息进行PC5-S连接;
A62、在PC5-S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增加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C5-S连接建立的目的是请求第二终端作为第一终端到网络的中继。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第二终端能够实现中继的功能,在第二终端获取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之前,第二终端确定第一终端的数据和/或控制信息在回程链路上使用回程链路的默认目标对象进行传输。所述目标对象可以为承载、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
下面以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为例,分别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情况一、网络设备确定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后,仅将该映射关系通知给远端UE,且中继连接建立后中继数据传输为上行数据传输,具体实现流程如图5所示。
步骤S51、远端UE和中继UE建立PC5-S连接;
具体的,远端UE首先执行中继UE选择,然后远端UE和中继UE建立PC5-S连接。在PC5-S连接建立过程中指示所述PC5-S连接是用于UE-to-Network中继的。具体指示方式可以有如下两种:
-引入专用于中继连接建立的PC5-S消息;
-在现有直接通信接口PC5-S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增加指示信息,指示所述PC5-S连接建立是用于UE-to-Network中继的。
步骤S52、远端UE通过中继UE建立和网络设备的端到端连接;
具体的,在远端UE和中继UE建立PC5-S连接之后,远端UE会触发NAS过程,通过中继UE和网络设备建立端到端连接。在远端UE和网络设备建立端到端连接并获取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之前:
-远端UE的数据在Uu接口回程链路上使用回程链路默认目标对象(defaultBH目标对象)。
-中继UE和网络设备的适配层的PDU头中包含的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为所述传输方向上所述远端UE和中继UE之间PC5-S连接建立过程中分配的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或逻辑信道标识。
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承载的情况下,在远端UE和网络设备建立端到端连接并获取直接通信接口承载和回程链路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之前:远端UE的数据在Uu接口回程链路上使用回程链路默认承载(default BH承载);中继UE和网络设备的适配层的PDU头中包含的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为所述传输方向上所述远端UE和中继UE之间PC5-S连接建立过程中分配的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承载或逻辑信道标识。
在所述目标对象为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的情况下,在远端UE和网络设备建立端到端连接并获取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和回程链路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之前:远端UE的数据在Uu接口回程链路上使用回程链路默认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中继UE和网络设备的适配层的PDU头中包含的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为所述传输方向上所述远端UE和中继UE之间PC5-S连接建立过程中分配的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标识。
步骤S53、网络设备确定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映射关系的具体体现形式具体体现形式可以是如下之一:
B11、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B12、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标识和回程链路逻辑信道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承载的情况下,所述步骤S53可以为:网络设备确定直接通信接口承载和回程链路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的具体体现形式具体体现形式可以是如下之一:直接通信接口承载标识和回程链路承载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标识和回程链路逻辑信道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所述目标对象为RLC信道的情况下,该步骤S53可以为:网络设备确定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和回程链路RLC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的具体体现形式具体体现形式可以是如下之一: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标识和回程链路RLC信道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标识和回程链路逻辑信道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所述目标对象为RLC层逻辑信道的情况下,该步骤S53可以为:网络设备确定直接通信接口RLC层逻辑信道和回程链路RLC层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的具体体现形式具体体现形式可以是: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标识和回程链路逻辑信道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承载标识(或者RLC信道标识或者RLC层逻辑信道标识)如下:
回程链路承载标识(或者RLC信道标识或者RLC层逻辑信道标识)为回程链路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对应的RB ID;
直接通信接口承载标识(或者RLC信道标识或者RLC层逻辑信道标识)可以是如下之一:
B21、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对应的SLRB ID的组合;
B22、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直接通信接口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对应的SLRB ID的组合,其中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为单播、组播或者广播。
其中,所述逻辑信道标识分别如下:
回程链路逻辑信道标识为回程链路逻辑信道对应的LCID;
直接通信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可以是如下之一:
B31、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对应的LCID的组合;
B32、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直接通信接口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对应的LCID的组合,其中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为单播、组播或者广播。
在远端UE和网络设备建立端到端连接后,无论上行还是下行,远端UE和网络设备的端到端连接建立后远端UE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或RLC信道标识)均是由网络设备分配的。
步骤S54、网络设备通过中继UE向远端UE发送端到端的RRC重配信令;
所述RRC重配信令中包含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所述RRC重配信令中包含直接通信接口承载和回程链路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RRC重配信令中包含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和回程链路RLC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RRC重配信令中包含直接通信接口RLC层逻辑信道和回程链路RLC层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映射关系指示时可以区分上行传输方向、下行传输方向分别指示。
此外,所述RRC重配信令中还可以携带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比如SDAP/PDCP/RLC/MAC/PHY配置等)。
为了实现远端UE和网络设备之间端到端的QoS管理,若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包含QoS参数,则所述网络设备还需要将远端UE和网络设备之间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QoS参数在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进行划分。具体划分算法取决于网络实现。比如,假设远端UE和网络设备之间端到端QoS参数中的时延要求PDB,所述网络设备可以将该时延要求分为两部分:直接通信接口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的PDB1和回程链路(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的PDB2,保证PDB1+PDB2=PDB。
步骤S55、远端UE向中继UE通过PC5-RRC转发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承载的情况下,该步骤S55可以为:远端UE向中继UE通过PC5-RRC转发直接通信接口承载和回程链路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所述目标对象为RLC信道的情况下,该步骤S55可以为:远端UE向中继UE通过PC5-RRC转发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和回程链路RLC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所述目标对象为RLC层逻辑信道的情况下,该步骤S55可以为:远端UE向中继UE通过PC5-RRC转发直接通信接口RLC层逻辑信道和回程链路RLC层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步骤S56、S57和S58:远端UE通过直接通信接口向中继UE发送上行数据,中继UE根据上行方向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映射关系,确定具体所采用的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并使用映射后的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将远端UE的数据发送给网络设备。
例如: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承载的情况下,该步骤S56、S57和S58可以为:远端UE通过直接通信接口向中继UE发送上行数据,中继UE根据上行方向上直接通信接口承载和回程链路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具体所采用的回程链路承载,并使用映射后的回程链路承载将远端UE的数据发送给网络设备。
在所述目标对象为RLC信道的情况下,该步骤S56、S57和S58可以为:远端UE通过直接通信接口向中继UE发送上行数据,中继UE根据上行方向上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和回程链路RLC信道的映射关系,确定具体所采用的回程链路RLC信道,并使用映射后的回程链路RLC信道将远端UE的数据发送给网络设备。
在所述目标对象为RLC层逻辑信道的情况下,该步骤S56、S57和S58可以为:远端UE通过直接通信接口向中继UE发送上行数据,中继UE根据上行方向上直接通信接口RLC层逻辑信道和回程链路RLC层逻辑信道的映射关系,确定具体所采用的回程链路RLC层逻辑信道,并使用映射后的回程链路RLC层逻辑信道将远端UE的数据发送给网络设备。
情况二、网络设备确定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后,将该映射关系同时通知给远端UE和中继UE,且中继连接建立后中继数据传输为上行数据传输,具体实现流程如图6所示。
情况二和情况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步骤S64和步骤S65。因此此种情况下,仅针对步骤S64和步骤S65进行描述,其他步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步骤S64和步骤S65没有先后顺序要求,哪个步骤先执行均可。
步骤S64、网络设备通过中继UE向远端UE发送端到端的RRC重配信令;
所述RRC重配信令中包含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所述RRC重配信令中包含直接通信接口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和回程链路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映射关系指示时可以区分上行传输方向、下行传输方向分别指示。
此外,所述RRC重配信令中还可以携带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比如SDAP/PDCP/RLC/MAC/PHY配置等)。
为了实现远端UE和网络设备之间端到端的QoS管理,若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包含QoS参数,则所述网络设备还需要将远端UE和网络设备之间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QoS参数在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进行划分。具体划分算法取决于网络实现。比如,假设远端UE和网络设备之间端到端QoS参数中的时延要求PDB,所述网络设备可以将该时延要求分为两部分:直接通信接口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的PDB1和回程链路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的PDB2,保证PDB1+PDB2=PDB。
步骤S65、网络设备向中继UE发送端到端的RRC重配信令;
所述RRC重配信令为中继UE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消息。所述RRC重配信令中包含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
例如: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承载的情况下,所述RRC重配信令中包含直接通信接口承载和回程链路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RLC信道的情况下,所述RRC重配信令中包含直接通信接口RLC信道和回程链路RLC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RLC层逻辑信道的情况下,所述RRC重配信令中包含直接通信接口RLC层逻辑信道和回程链路RLC层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映射关系指示时可以区分上行传输方向、下行传输方向分别指示。
此外,所述RRC重配信令中还可以携带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比如SDAP/PDCP/RLC/MAC/PHY配置等)。
为了实现远端UE和网络设备之间端到端的QoS管理,若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包含QoS参数,则所述网络设备还需要将远端UE和网络设备之间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QoS参数在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进行划分。具体划分算法取决于网络实现。比如,假设远端UE和网络设备之间端到端QoS参数中的时延要求PDB,所述网络设备可以将该时延要求分为两部分:直接通信接口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的PDB1和回程链路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的PDB2,保证PDB1+PDB2=PDB。
情况三、网络设备确定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后,仅将该映射关系通知给远端UE,且中继连接建立后中继数据传输为下行数据传输,具体实现流程如图7所示。
情况三和情况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步骤S76、步骤S77和步骤S78。因此此种情况中,仅针对步骤S76、步骤S77和步骤S78进行描述,其他步骤不再赘述。
步骤S76、S77和S78:网络设备通过中继UE向远端UE发送所述网络设备和远端UE之间端到端的下行数据。中继UE需要执行下行方向上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和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映射。并使用映射后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将网络设备的数据发送给远端UE。
情况四、网络设备确定远端UE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远端UE在Uu接口的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后,将该映射关系同时通知给远端UE和中继UE。且中继连接建立后中继数据传输为下行数据传输。
此种情况下,包括8个步骤,其中,前五个步骤和情况二的步骤S61-S65完全相同,后三个步骤与情况三中的步骤S76-S78完全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了一种中继场景下各段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RLC层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保证远端UE可以通过中继UE能够和网络进行正常的数据传输,提高了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包括:
步骤81,接收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通过端到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的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
接收第二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无线资源控制PC5-RRC信令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无线资源控制PC5-RRC信令发送给第二终端。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之前,还包括:
与第二终端建立直接通信接口PC5-S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PC5-S连接的建立方式包括以下一项:
采用中继系统专用的PC5-S消息进行PC5-S连接;或者,
在PC5-S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增加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C5-S连接建立的目的是请求第二终端作为第一终端到网络的中继。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终端实施例是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一一对应的第一终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第一终端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包括:
步骤91,接收网络设备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通过端到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的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无线资源控制PC5-RRC信令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无线资源控制PC5-RRC信令发送给第一终端。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确定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网络设备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之前,还包括:
确定第一终端的数据和/或控制信息在回程链路上使用回程链路的默认目标对象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终端实施例是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一一对应的第二终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第二终端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100,包括:
确定模块101,用于确定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第一发送模块102,用于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发送给目标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目标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具体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体现形式可以是如下之一: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对应的目标对象标识的组合;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对应的目标对象标识的组合;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的组合;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的组合。
具体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包括:单播、组播或者广播。
具体地,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体现形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Uu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
Uu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第一终端的用户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终端的用户标识。
具体地,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体现形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Uu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
Uu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体现形式还包括:
目标对象类型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类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对象是否为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
可选地,所述用户标识包括: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
具体地,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基于上行传输方向和下行传输方向分别维护。
具体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102,用于:
通过端到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通知给目标终端。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地,在所述目标配置信息中包括:服务质量QoS参数时,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第一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QoS参数,在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进行划分。
需要说明的是,该网络设备实施例是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一一对应的网络设备,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网络设备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110,包括处理器111、收发机112、存储器113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13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11上运行的程序;其中,收发机112通过总线接口与处理器111和存储器113连接,其中,所述处理器111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通过所述收发机112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发送给目标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目标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1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1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1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11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13可以存储处理器11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具体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体现形式可以是如下之一: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对应的目标对象标识的组合;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对应的目标对象标识的组合;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的组合;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的组合。
具体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包括:单播、组播或者广播。
具体地,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体现形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Uu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
Uu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第一终端的用户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终端的用户标识。
具体地,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体现形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Uu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
Uu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体现形式还包括:
目标对象类型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类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对象是否为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
可选地,所述用户标识包括: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
具体地,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基于上行传输方向和下行传输方向分别维护。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111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所述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发送给目标终端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端到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通知给目标终端。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地,在所述目标配置信息中包括:服务质量QoS参数时,所述处理器111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还执行下列过程:
将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QoS参数,在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进行划分。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简称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中的基站(NodeB,简称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ng-NB(NextGeneration Node B)或者集中控制单元(Central Unit,CU)或者分布式控制单元(Distribute Unit,DU)等,在此并不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应用于网络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120,所述终端为第一终端,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12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收模块121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用于实现:
接收网络设备通过端到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的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收模块121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用于实现:
接收第二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无线资源控制PC5-RRC信令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收模块121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无线资源控制PC5-RRC信令发送给第二终端。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接收模块121接收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之前,还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与第二终端建立直接通信接口PC5-S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PC5-S连接的建立方式包括以下一项:
采用中继系统专用的PC5-S消息进行PC5-S连接;或者,
在PC5-S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增加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C5-S连接建立的目的是请求第二终端作为第一终端到网络的中继。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终端实施例是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一一对应的第一终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第一终端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130,所述终端130为第一终端,包括处理器131、收发机132、存储器133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33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31上运行的程序;其中,收发机132通过总线接口与处理器131和存储器133连接,其中,所述处理器131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收发机132接收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3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3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3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3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发送端,用户接口134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处理器13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33可以存储处理器13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131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网络设备通过端到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的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131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第二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无线资源控制PC5-RRC信令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131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还执行下列过程:
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无线资源控制PC5-RRC信令发送给第二终端。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地,在所述接收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之前,所述处理器131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还执行下列过程:
与第二终端建立直接通信接口PC5-S连接。
具体地,所述PC5-S连接的建立方式包括以下一项:
采用中继系统专用的PC5-S消息进行PC5-S连接;或者,
在PC5-S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增加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C5-S连接建立的目的是请求第二终端作为第一终端到网络的中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应用于第一终端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140,所述终端为第二终端,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14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收模块141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用于实现:
接收网络设备通过端到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的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收模块141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用于实现:
接收第一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无线资源控制PC5-RRC信令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接收模块141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终端,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无线资源控制PC5-RRC信令发送给第一终端。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终端,还包括:
映射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确定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接收模块141接收网络设备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之前,还包括:
承载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终端的数据和/或控制信息在回程链路上使用回程链路的默认目标对象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终端实施例是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一一对应的第二终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第二终端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150,包括处理器151、收发机152、存储器153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53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51上运行的程序;其中,收发机152通过总线接口与处理器151和存储器153连接,其中,所述处理器151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收发机152接收网络设备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5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5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5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5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发送端,用户接口154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处理器15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53可以存储处理器15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151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网络设备通过端到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的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151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第一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无线资源控制PC5-RRC信令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151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还执行下列过程:
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无线资源控制PC5-RRC信令发送给第一终端。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151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还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确定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网络设备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之前,所述处理器151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还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第一终端的数据和/或控制信息在回程链路上使用回程链路的默认目标对象进行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应用于第二终端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9)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发送给目标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目标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体现形式可以是如下之一: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对应的目标对象标识的组合;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对应的目标对象标识的组合;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的组合;
直接通信接口源标识、直接通信接口目标标识、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类型包括:单播、组播或者广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体现形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Uu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
Uu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第一终端的用户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终端的用户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体现形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Uu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
Uu接口的目标对象标识、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
Uu接口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体现形式还包括:
目标对象类型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类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对象是否为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标识包括: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基于上行传输方向和下行传输方向分别维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发送给目标终端,包括:
通过端到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通知给目标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配置信息中包括:服务质量QoS参数时,所述信息传输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QoS参数,在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进行划分。
15.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通过端到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的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
接收第二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无线资源控制PC5-RRC信令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无线资源控制PC5-RRC信令发送给第二终端。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24.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25.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26.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2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之前,还包括:
与第二终端建立直接通信接口PC5-S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5-S连接的建立方式包括以下一项:
采用中继系统专用的PC5-S消息进行PC5-S连接;或者,
在PC5-S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增加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C5-S连接建立的目的是请求第二终端作为第一终端到网络的中继。
29.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通过端到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的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35.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无线资源控制PC5-RRC信令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36.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无线资源控制PC5-RRC信令发送给第一终端。
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38.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39.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40.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的情况下,所述PC5-RRC信令中还携带目标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端到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4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第一目标映射关系确定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
4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网络设备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之前,还包括:
确定第一终端的数据和/或控制信息在回程链路上使用回程链路的默认目标对象进行传输。
43.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发送给目标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目标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44.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一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收发机接收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45.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二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收发机接收网络设备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4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7.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发送给目标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目标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48.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49.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映射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和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和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端到端的目标对象、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以及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以及RLC层逻辑信道中的一项;所述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对象,所述回程链路的目标对象为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于承载第一终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目标对象,所述端到端的目标对象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目标对象;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
CN202010717121.3A 2020-04-20 2020-07-23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Active CN1135432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88362 WO2021213373A1 (zh) 2020-04-20 2021-04-20 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US17/919,991 US20230171823A1 (en) 2020-04-20 2021-04-20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EP21791855.6A EP4142354A4 (en) 2020-04-20 2021-04-20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3400 2020-04-20
CN2020103134003 2020-04-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3207A CN113543207A (zh) 2021-10-22
CN113543207B true CN113543207B (zh) 2024-02-09

Family

ID=78124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17121.3A Active CN113543207B (zh) 2020-04-20 2020-07-23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71823A1 (zh)
EP (1) EP4142354A4 (zh)
CN (1) CN113543207B (zh)
WO (1) WO20212133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67263A (zh) * 2021-12-28 2023-06-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65428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标识与出口pc5 rlc信道的映射关系的配置方法
WO2024065441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通信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8042536A (zh) * 2022-11-11 2024-05-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52759A (zh) * 2015-08-07 2018-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7889080A (zh) * 2016-09-29 2018-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远端用户设备移动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91285A (zh) * 2017-02-03 2018-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8809897A (zh) * 2017-04-28 2018-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发现及中继转发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417695A (zh) * 2017-01-10 2019-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路径转换方法及设备
CN110139322A (zh) * 2018-02-08 2019-08-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57677B2 (en) * 2015-10-16 2019-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with evolv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WO2018076288A1 (zh) * 2016-10-28 2018-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662299B (zh) * 2018-06-29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901784A (zh) * 2020-02-13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52759A (zh) * 2015-08-07 2018-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7889080A (zh) * 2016-09-29 2018-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远端用户设备移动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17695A (zh) * 2017-01-10 2019-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路径转换方法及设备
CN108391285A (zh) * 2017-02-03 2018-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8809897A (zh) * 2017-04-28 2018-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发现及中继转发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139322A (zh) * 2018-02-08 2019-08-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13373A1 (zh) 2021-10-28
EP4142354A1 (en) 2023-03-01
US20230171823A1 (en) 2023-06-01
CN113543207A (zh) 2021-10-22
EP4142354A4 (en) 2023-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43207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JP7259049B2 (ja) 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力制御装置
US9949245B2 (e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implemen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US11997758B2 (en) Command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149219B2 (en) User terminal, cellular base station, and processor
JP6794547B2 (ja) 無認可スペクトルのack/nack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および関連デバイス
US2023000956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ed to multi-link devic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20230345558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EP3086603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EP4266746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412410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re network device
US10880937B2 (e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connecting a user equipment with a radio access network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10075634A1 (en) Handover method,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terminal
EP348722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3624361A1 (en) Method for indicating the number of transmission ports of ue, ue and network device
KR20210074331A (ko)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21078170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4021072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1259234B2 (en) Path switch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WO2020166031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263742B2 (en) Coordinat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apparatus
WO2023115301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395366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WO202318546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104652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