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91285A - 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91285A
CN108391285A CN201710063491.8A CN201710063491A CN108391285A CN 108391285 A CN108391285 A CN 108391285A CN 201710063491 A CN201710063491 A CN 201710063491A CN 108391285 A CN108391285 A CN 1083912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l end
srb
drb
relaying
interfa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34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91285B (zh
Inventor
陈玉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0634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91285B/zh
Priority to EP23186746.6A priority patent/EP4250867A3/en
Priority to EP18748677.4A priority patent/EP3579642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75326 priority patent/WO201814129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391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91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91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91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0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at the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中继UE(无法转发远端UE数据及信令的问题。所述通信方法包括:远端UE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其中,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远端UE支持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功能;所述远端UE根据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第一预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

Description

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万物互联需求的发展,3GPP对机器类型通信(MTC,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进行了标准化,R12和R13的eMTC工作基本已经完成,NB-IoT(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的标准化工作目前尚在进行。其中R13eMTC在支持低成本的基础上,增加了覆盖增强的支持以及带宽受限的支持。一般来说,eMTC 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的收发射频能力限制在1.4MHz,而NB-IoT设备的射频收发带宽限制在180kHz。eNB和eMTC/NB-IoT UE之间通常通过数据传输的多次重复达到覆盖增强的目的。考虑到eMTC/NB-IoT设备低成本特性,通常希望尽可能延长eMTC/NB-IoT设备的使用寿命。而覆盖增强会导致数据包的多次重复传输,从而快速耗费掉UE的电量。除了eMTC设备以及NB-IoT设备,可穿戴式(Wearables)设备也具备类似的应用需求,如低成本,低功率消耗/节电,高数据率等。
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是支持可穿戴/eMTC/NB-IoT设备(简称remote UE或远端UE)通过D2D(Device-to-Device,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式接入到网络,即远端UE可以连接到UE充当的中继节点(简称中继UE或relay UE),与中继UE之间以D2D方式通信,并通过中继UE与网络通信。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的D2D通信包括但不限于sidelink/PC5通信、WLAN、BlueTooth。对于远端UE通过sidelink/PC5接入中继UE的场景,如何使中继UE支持转发远端UE数据及信令,现有技术尚未提供系统完善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中继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无法转发远端UE数据及信令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包括:远端UE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其中,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远端UE支持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功能;所述远端UE根据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第一预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
可选的,所述远端UE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包括:所述远端UE直接从基站接收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或者所述远端UE通过中继UE接收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
可选的,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包括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的配置信息包括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包括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远端UE SRB ID、远端UE S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远端UE 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所述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远端UEUu DRB ID、远端UE Uu D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远端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远端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所述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PC5承载ID、PC5逻辑信道ID、PC5承载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PC5承载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可选的,所述远端UE根据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第一预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远端UE基于所述配置,通过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配置信息设置在所述远端UE中,用于进行SRB配置;所述第一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远端UE SRB的ID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PC5承载ID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PC5逻辑信道ID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PC5逻辑信道对应的RLC AM配置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PC5逻辑信道对应的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包括:中继UE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Uu接口配置消息,其中,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远端UE的D2D通信功能,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功能;所述中继UE根据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以及第二预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
可选的,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包括: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和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远端UE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包括:隧道DRB配置消息和/或隧道S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Uu D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SRB配置消息;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以在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建立、修改或删除隧道SRB和/或隧道DRB;所述隧道DRB或所述隧道SRB用于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
可选的,所述隧道DRB配置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隧道D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中继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隧道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隧道DRB的ID信息、隧道D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隧道DRB对应的QCI信息、隧道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逻辑信道组标识ID;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远端UE ID信息、远端UE SRB的ID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远端UESRB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ID、远端UE 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所述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远端UEID信息、远端UE Uu DRB的ID信息、远端UE Uu DRB对应的QCI信息、远端UE Uu D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远端UE Uu DRB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ID、远端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远端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所述中继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中继UE Uu DRB的ID信息、中继UE Uu DRB对应的QCI信息、中继UE Uu D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中继UE Uu DRB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ID、中继UE Uu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中继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可选的,所述隧道SRB配置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隧道S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中继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隧道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隧道SRB的ID信息、隧道S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隧道SRB对应的QCI信息、隧道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逻辑信道组标识ID。
可选的,所述中继UE SRB配置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中继UE SRB相关的配置消息、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消息;所述中继UE Uu DRB配置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中继UE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包括:基站向中继UE发送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Uu接口配置消息,或向远端UE发送PC5接口配置消息;其中,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远端UE的D2D通信功能,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功能;所述基站通过所述中继UE与所述远端UE进行通信。
可选的,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包括: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和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或者所述远端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包括:隧道DRB配置消息和/或隧道S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Uu D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SRB配置消息;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以在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建立、修改或删除隧道SRB和/或隧道DRB;所述隧道DRB或所述隧道SRB用于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
可选的,所述隧道DRB配置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隧道D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中继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所述隧道SRB配置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隧道S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中继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隧道SRB包括:所述远端UE SRB和/或所述中继UE SRB;所述隧道DRB包括:所述远端UE Uu DRB和/或所述中继UE Uu DRB和/或所述远端UE SRB。
可选的,所述隧道DRB不存在对应的EPS承载。
可选的,所述中继UE Uu DRB中承载所述中继UE Uu DRB中的数据、和/或所述远端UE Uu DRB、和/或所述远端UE SRB;所述中继UE SRB中承载所述中继UE SRB中的信令、和/或所述远端UE SRB。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包括:中继UE基于支持所述远端UE的D2D通信的配置进行远端UE Uu DRB和/或远端UE SRB转发;所述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隧道DRB配置、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隧道SRB配置、所述中继UEUu DRB配置、所述中继UE SRB配置、和/或所述中继UE与所述远端UE之间的PC5接口配置。
可选的,在远端UE Uu DRB的转发中,所述中继UE在接收到数据之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远端UE,并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向所述远端UE发送。
可选的,所述中继UE基于如下至少一种映射关系进行远端UE Uu DRB的转发:
远端UE Uu D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隧道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远端UE Uu D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中继UE Uu 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远端UE Uu D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PC承载ID或PC5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PC5承载ID或PC5逻辑信道ID与隧道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PC5承载ID或PC5逻辑信道ID与中继UE Uu 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所述中继UE基于如下至少一种映射关系进行远端UE SRB的转发:
远端UE S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隧道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远端UE S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隧道SRB之间的映射关系;
远端UE S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中继UE Uu 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远端UE S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中继UE SRB之间的映射关系;
远端UE S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PC5承载ID或PC5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PC5承载ID或PC5逻辑信道ID与隧道SRB之间的映射关系;
PC5承载ID或PC5逻辑信道ID与中继UE SRB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所述映射关系由所述基站指定,或者通过查询QCI(QoS ClassIdentifier,服务质量等级标识)和PPPP(Prose Per Packet Priority)之间的映射表获取。
可选的,所述中继UE基于支持所述远端UE的D2D通信的配置进行远端UE Uu DRB和/或远端UE SRB转发包括:在对应的Uu接口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下行数据;所述根据接收的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远端UE包括:根据接收的下行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目的UE;根据所述中继UE处远端UE的配置信息,将从所述基站接收的下行数据映射到相应的PC5接口上。
可选的,所述中继UE基于支持所述远端UE的D2D通信的配置进行远端UE Uu DRB和/或远端UE SRB转发包括:在对应的PC5接口接收来自远端UE的上行数据;所述根据接收的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远端UE包括:根据接收的上行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源UE;根据所述中继UE处远端UE的配置信息,将从所述源UE接收的上行数据映射到相应的隧道DRB或隧道SRB或中继UE Uu DRB或中继UE SRB上。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装置,包括:远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其中,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远端UE支持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功能;远端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第一预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
可选的,所述远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直接从基站接收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或者通过中继UE接收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
可选的,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包括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的配置信息包括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包括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远端UE SRB ID、远端UE S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远端UE 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远端UE Uu 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所述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远端UEUu DRB ID、远端UE Uu D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远端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远端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所述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PC5承载ID、PC5逻辑信道ID、PC5承载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PC5承载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装置,包括:中继接收单元,用于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Uu接口配置消息,其中,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远端UE的D2D通信功能,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功能;中继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以及第二预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
可选的,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包括: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和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或者所述远端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DRB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远端UE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包括:隧道DRB配置消息和/或隧道S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Uu D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SRB配置消息;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以在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建立、修改或删除隧道SRB和/或隧道DRB;所述隧道DRB或所述隧道SRB用于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装置,包括:基站发送单元,用于向中继UE发送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Uu接口配置消息,或向远端UE发送PC5接口配置消息;其中,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远端UE的D2D通信功能,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功能;基站通信单元,用于通过所述中继UE与所述远端UE进行通信。
可选的,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包括: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和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包括:隧道DRB配置消息和/或隧道S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Uu D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SRB配置消息;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以在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建立、修改或删除隧道SRB和/或隧道DRB;所述隧道DRB或所述隧道SRB用于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转发装置,包括:中继转发单元,用于基于支持所述远端UE的D2D通信的配置进行远端UE Uu DRB和/或远端UE SRB转发;所述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隧道DRB配置、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隧道SRB配置、所述中继UE Uu DRB配置、所述中继UE SRB配置、和/或所述中继UE与所述远端UE之间的PC5接口配置。
可选的,所述中继转发单元,具体用于:在接收到数据之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远端UE,并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向所述远端UE发送。
可选的,所述中继转发单元,具体用于:在对应的Uu接口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下行数据;所述根据接收的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远端UE包括:根据接收的下行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目的UE;根据所述中继UE处远端UE的配置信息,将从所述基站接收的下行数据映射到相应的PC5接口上。
可选的,所述中继转发单元,具体用于:在对应的PC5接口接收来自远端UE的上行数据;所述根据接收的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远端UE包括:根据接收的上行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源UE;根据所述中继UE处远端UE的配置信息,将从所述源UE接收的上行数据映射到相应的隧道DRB或隧道SRB或中继UE Uu DRB或中继UE SRB上。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远端UE能够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然后根据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第一预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由于该PC5接口配置消息可用于配置所述远端UE支持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功能,中继UE即可转发远端UE的信令及数据,从而使远端UE可以通过中继UE接入通信网络,也大大降低了远端UE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的又一种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发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隧道DRB中仅承载远端UE SRB的一种示意图;
图5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隧道DRB中承载远端UE SRB和中继UE SRB的一种示意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隧道DRB中仅承载远端UE Uu DRB的一种示意图;
图6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隧道DRB中承载远端UE Uu DRB和中继UE Uu DRB的一种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包括:
S11,远端UE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其中,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远端UE支持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功能;
S12,所述远端UE根据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第一预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远端UE能够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然后根据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第一预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由于该PC5接口配置消息可用于配置所述远端UE支持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功能,中继UE即可转发远端UE的信令及数据,从而使远端UE可以通过中继UE接入通信网络,也大大降低了远端UE的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UE包括但不限于可穿戴UE,MTC,IoT设备等。
具体的,在步骤S11中,所述远端UE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可包括:所述远端UE直接从基站接收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或者所述远端UE通过中继UE接收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由于PC5接口配置消息主要传输一些信令,数据量小,因此远端UE也可以不通过中继UE而直接从基站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
可选的,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可包括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也就是该PC5接口配置消息可以用来配置远端UE SRB以便传输信令,也可以用来配置远端UE Uu DRB以便传输数据。
具体而言,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可选的,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远端UE SRB ID、远端UE S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远端UE 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远端UE Uu 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具体而言,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远端UE Uu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可选的,所述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远端UE Uu DRB ID、远端UE Uu D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远端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远端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可选的,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所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PC5承载ID、PC5逻辑信道ID、PC5承载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PC5承载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接收了基站或者中继UE发送的PC5接口配置消息之后,远端UE即可根据第一预配置信息和/或接收到的PC5接口配置消息进行相应的配置。在进行配置时,可以根据相应的PC5接口配置消息的不同进行不同的配置。例如,当PC5接口配置消息为配置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的配置信息时,可以利用第一预配置信息与该PC5接口配置消息完成远端UE SRB的配置。当PC5接口配置消息为配置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的配置信息时,可以利用该PC5接口配置消息完成远端UE Uu DRB的配置。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预配置信息设置在所述远端UE中,用于进行SRB配置。可选的,所述第一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远端UE SRB的ID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PC5承载ID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PC5逻辑信道ID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PC5逻辑信道对应的RLC AM配置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PC5逻辑信道对应的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控制面承载与数据面承载的配置可以先后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还可以彼此之间可以有时间交错,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先配置一部分远端UE SRB,再配置远端UE Uu DRB,然后再接着配置远端UE Uu DRB等。
进一步的,所述远端UE根据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第一预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UE基于所述配置,通过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可选的,远端UE和基站之间的通信可以包含数据,RRC信令以及NAS消息等。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相应的,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包括:
S21,中继UE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Uu接口配置消息,其中,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远端UE的D2D通信功能,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功能;
S22,所述中继UE根据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以及第二预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中继UE能够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Uu接口配置消息,然后根据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以及第二预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从而使所述中继UE支持与远端UE的D2D进行通信,并将通信信息与基站进行转发。
可选的,在步骤S21中,中继UE接收的PC5接口配置消息可以包括中继UE PC5接口传输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和中继UE PC5接口传输远端UE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配置信息可包括:所述远端UE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可包括所述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在步骤S22中,中继UE接收的Uu接口配置消息可以包括:隧道DRB配置消息和/或隧道S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Uu D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SRB配置消息。具体的,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可以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以在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建立、修改或删除隧道SRB和/或隧道DRB;其中,所述隧道DRB或所述隧道SRB用于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所述第二预配置信息设置在中继UE中,用于进行相应的SRB配置。
可选的,对于隧道DRB,所述隧道DRB配置消息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隧道D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中继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
具体而言,所述隧道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隧道DRB的ID信息、隧道D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隧道DRB对应的QCI信息、隧道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逻辑信道组标识ID;
具体而言,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远端UE ID信息、远端UE SRB的ID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ID、远端UE 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具体而言,所述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远端UE ID信息、远端UE Uu DRB的ID信息、远端UE Uu DRB对应的QCI信息、远端UE Uu D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远端UE Uu DRB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ID、远端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远端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具体而言,所述中继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中继UE UuDRB的ID信息、中继UE Uu DRB对应的QCI信息、中继UE Uu D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中继UE Uu DRB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ID、中继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中继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可选的,对于隧道SRB,所述隧道SRB配置消息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隧道S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中继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
具体而言,所述隧道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隧道SRB的ID信息、隧道S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隧道SRB对应的QCI信息、隧道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逻辑信道组标识ID。
可选的,对于中继UE SRB,所述中继UE SRB配置消息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中继UE SRB相关的配置消息、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消息。
具体而言,所述中继UE Uu DRB配置消息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中继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
相应的,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包括:
S31,基站向中继UE发送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Uu接口配置消息,或向远端UE发送PC5接口配置消息;其中,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远端UE的D2D通信功能,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功能;
S32,所述基站通过所述中继UE与所述远端UE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基站能够向中继UE发送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Uu接口配置消息,或向远端UE发送PC5接口配置消息,然后通过所述中继UE与所述远端UE进行通信;这样,由于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能够配置所述中继UE与远端UE的D2D通信功能,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能够配置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功能,从而使所述中继UE支持与远端UE的D2D进行通信,大大降低了远端UE的功耗。
可选的,PC5接口配置消息可包括: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和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或者所述远端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可包括:隧道DRB配置消息和/或隧道S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Uu D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SRB配置消息;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以在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建立、修改或删除隧道SRB和/或隧道DRB;所述隧道DRB或所述隧道SRB可用于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
具体而言,所述隧道DRB配置消息可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隧道D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中继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
具体而言,所述隧道SRB配置消息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隧道S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中继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隧道SRB可包括:所述远端UE SRB和/或所述中继UE SRB;所述隧道DRB包括:所述远端UE Uu DRB和/或所述中继UE Uu DRB和/或所述远端UE SRB。可选的,所述隧道DRB不存在对应的EPS承载。
可选的,所述中继UE Uu DRB中可以承载所述中继UE Uu DRB中的数据、和/或所述远端UE Uu DRB、和/或所述远端UE SRB;所述中继UE SRB中可以承载所述中继UE SRB中的信令、和/或所述远端UE SRB。
相应的,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包括:
S41,中继UE基于支持所述远端UE的D2D通信的配置进行远端UE Uu DRB和/或远端UE SRB转发;所述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隧道DRB配置、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隧道SRB配置、所述中继UE Uu DRB配置、所述中继UE SRB配置、和/或所述中继UE与所述远端UE之间的PC5接口配置。
具体的,在远端UE Uu DRB的转发中,所述中继UE在接收到数据之后,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远端UE,并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向所述远端UE发送。
可选的,所述对象指示信息可以为UE ID,该UE ID可以是基站为远端UE分配的UEID、或中继UE为远端UE分配的UE ID;也可以使用远端UE在中继UE下的一个序号来隐式标识远端UE。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所述中继UE基于如下至少一种映射关系进行远端UE Uu DRB的转发:
远端UE Uu D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隧道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远端UE Uu D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中继UE Uu 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远端UE Uu D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PC承载ID或PC5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PC5承载ID或PC5逻辑信道ID与隧道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PC5承载ID或PC5逻辑信道ID与中继UE Uu 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所述中继UE基于如下至少一种映射关系进行远端UE SRB的转发:
远端UE S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隧道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远端UE S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隧道SRB之间的映射关系;
远端UE S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中继UE Uu 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远端UE S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中继UE SRB之间的映射关系;
远端UE S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PC5承载ID或PC5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PC5承载ID或PC5逻辑信道ID与隧道SRB之间的映射关系;
PC5承载ID或PC5逻辑信道ID与中继UE SRB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所述映射关系由所述基站指定,或者通过查询QCI和PPPP(Prose PerPacket Priority)之间的映射表获取。其中,QCI和PPPP之间的映射表可以通过managementobject(MO)的形式下发给中继UE,也可以预配置在中继UE上。
具体而言,对于下行信息,在步骤S41中,所述中继UE基于支持所述远端UE的D2D通信的配置进行远端UE Uu DRB和/或远端UE SRB转发可包括:
在对应的Uu接口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下行数据;
所述根据接收的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远端UE包括:根据接收的下行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目的UE;
根据所述中继UE处远端UE的配置信息,将从所述基站接收的下行数据映射到相应的PC5接口上。
具体而言,对于上行信息,在步骤S41中,所述中继UE基于支持所述远端UE的D2D通信的配置进行远端UE Uu DRB和/或远端UE SRB转发可包括:
在对应的PC5接口接收来自远端UE的上行数据;
所述根据接收的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远端UE包括:根据接收的上行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源UE;
根据所述中继UE处远端UE的配置信息,将从所述源UE接收的上行数据映射到相应的隧道DRB或隧道SRB或中继UE Uu DRB或中继UE SRB上。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支持远端UE的Uu SRB在中继UE和基站之间的转发,本发明提出了隧道SRB的概念。所述隧道SRB处于中继UE和基站之间,由基站进行配置和管理。隧道SRB中可以仅承载远端UE的SRB,如图5a)所示;也可以承载远端UE和中继UE的SRB,如图5b)所示。
eNB在发送给中继UE进行隧道SRB配置的消息中包含如下至少之一:对隧道SRB、远端UE SRB、中继UE SRB的配置信息,其中隧道SRB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隧道SRB的ID信息、隧道S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隧道SRB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ID、隧道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等;远端UE和/或中继UE SRB的配置信息,包括SRB的ID信息、S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SRB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ID、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等。
所述eNB发送给中继UE进行隧道SRB配置的消息中包含如下至少一种SRB:SRB0、SRB1和SRB2。所述隧道SRB可以配置成承载所有远端UE的对应SRB。即:隧道SRB 0承载远端UE的SRB 0,隧道SBR 1承载远端UE的SRB 1,隧道SRB 2承载远端UE的SRB 2。
进一步的,eNB向远端UE和中继UE发送配置消息,用来配置远端UE SRB和PC5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上述RLC AM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RLC AM模式序列号长度,轮询重传定时器(t-PollRetransmit),轮询协议数据单元(pollPDU),轮询字节数(pollByte),最大重传阈值(maxRetxThreshold)(又称为最大重传次数),重排序定时器(t-Reordering),状态禁止定时器(t-StatusProhibit);RLC UM模式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任意组合:非确认模式序列号域长(sn-FieldLength),重排序定时器(t-Reordering)。
进一步的,远端UE的下行SRB和上行SRB可以在中继UE处进行转发。
对下行SRB,基于如上所述的隧道SRB和远端UE Uu SRB的配置信息,中继UE在Uu接口上接收到隧道SRB上的内容之后,通过数据包头中的UE ID来判断目的UE;通过数据包头中的隧道SRB ID(或逻辑信道ID)或远端UE Uu SRB ID(或逻辑信道ID)和PC5接口承载ID(或逻辑信道ID)之间的映射关系来将内容映射到合适的PC5接口承载上。
对上行SRB,除了如上所述的隧道SRB和远端UE Uu SRB的配置信息之外,基站还向中继UE配置远端UE Uu SRB ID(或逻辑信道ID)或PC5承载ID(或PC5逻辑信道ID)和隧道SRB之间的映射关系。中继UE在接收到PC5接口上的内容之后,通过数据包头中的源UE ID来判断是哪个UE上发的内容,通过数据包头中的远端UE Uu SRB ID(或逻辑信道ID)或PC5承载ID(或逻辑信道ID)和隧道SRB之间的映射关系将内容映射到相应的隧道SRB上。
可选的,本发明所提出的隧道DRB可以有两种实现方法。如图6a)所示,eNB和中继UE之间建立了一个隧道DRB仅用于转发远端UE的数据;如图6b)所示,eNB和中继UE之间建立了一个隧道DRB用于转发远端UE和中继UE的数据。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描述了eNB触发建立该隧道DRB的流程。如图6所示,假设远端UE和中继UE已经建立了PC5连接,且远端UE已经在核心网完成附着流程。
eNB触发隧道DRB的建立流程,并将远端UE的Uu DRB、或远端UE和中继UE的Uu DRB添加到新建的隧道DRB中。该新建消息中应包含至少如下之一但不限于对隧道DRB和远端UE的Uu DRB、或远端UE和中继UE Uu DRB的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隧道DRB的ID信息、隧道D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隧道DRB对应的QCI信息、逻辑信道组标识ID、隧道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等;包括但不限于远端UE和/或中继UE Uu DRB的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Uu DRB的ID信息、Uu DRB对应的QCI信息、Uu D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逻辑信道组标识ID、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等。
可选地,上述RLC AM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RLC AM模式序列号长度,轮询重传定时器(t-PollRetransmit),轮询协议数据单元(pollPDU),轮询字节数(pollByte),最大重传阈值(maxRetxThreshold)(又称为最大重传次数),重排序定时器(t-Reordering),状态禁止定时器(t-StatusProhibit);RLC UM模式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任意组合:非确认模式序列号域长(sn-FieldLength),重排序定时器(t-Reordering)。
进一步的,eNB触发隧道DRB的建立流程其原因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情况:
情况一:MME发起了为远端UE、或远端UE和/或中继UE建立EPS bearer的申请(E-RAB Setup Request),其中携带了该EPS bearer的QoS信息。eNB判断目前没有满足该QoS需求的隧道DRB,则触发隧道DRB的建立流程,并将该远端UE、或远端UE和/或中继UE的该EPSbearer对应的Uu DRB添加到新建的隧道DRB中。
情况二:eNB将某个远端UE、或远端UE和/或中继UE的某个Uu DRB映射到一个新的隧道DRB中。其原因可能是由于MME发起了远端UE、或远端UE和/或中继UE的EPS bearer的修改流程从而使得原有的隧道DRB不再能满足其QoS需求。
实施例二
如图6a)和图6b),本实施例描述了eNB触发修改隧道DRB的流程。
eNB触发隧道DRB的修改流程,该修改消息中应包含对隧道DRB、或远端UE的UuDRB、或远端UE和中继UE Uu DRB的配置信息,包括至少如下之一但不限于隧道DRB的ID信息、隧道D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隧道DRB对应的QCI信息、逻辑信道组标识ID、隧道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等;包括但不限于远端UE和/或中继UEUu DRB的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Uu DRB的ID信息、Uu DRB对应的QCI信息、Uu D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逻辑信道组标识ID、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等。
可选地,上述RLC AM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RLC AM模式序列号长度,轮询重传定时器(t-PollRetransmit),轮询协议数据单元(pollPDU),轮询字节数(pollByte),最大重传阈值(maxRetxThreshold)(又称为最大重传次数),重排序定时器(t-Reordering),状态禁止定时器(t-StatusProhibit);RLC UM模式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任意组合:非确认模式序列号域长(sn-FieldLength),重排序定时器(t-Reordering)。
eNB触发隧道DRB的修改流程其原因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情况:
情况一:MME发起了为远端UE、或远端UE和/或中继UE建立EPS bearer的申请,其中携带了该EPS bearer的QoS信息。eNB收到该请求之后,判断存在满足该QoS需求的隧道DRB,则触发隧道DRB的修改流程,进行远端UE Uu DRB、或远端UE和/或中继UE Uu DRB的添加。
情况二:MME发起了为远端UE、或远端UE和/或中继UE修改EPS bearer的申请,其中携带了该EPS bearer的最新QoS信息。eNB收到该请求之后,判断修改该隧道DRB的配置信息,触发隧道DRB的修改流程,进行远端UE的Uu DRB、或远端UE和/或中继UE Uu DRB的修改。或者,eNB收到该请求之后,判断将该远端UE的Uu DRB、或远端UE和/或中继UE的Uu DRB配置到一个不同的隧道DRB中,则触发隧道DRB的修改流程,删除远端UE的Uu DRB、或远端UE和/或中继UE的Uu DRB与隧道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情况三:MME发起了为远端UE、或远端UE和/或中继UE释放EPS bearer的申请。eNB收到该请求之后,判断该隧道DRB中仍然有其他Uu DRB的存在,则触发隧道DRB的修改流程进行远端UE、或远端UE和/或中继UE Uu DRB的删除。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描述了eNB触发隧道DRB的释放流程。
eNB发现隧道DRB中所有的远端UE Uu DRB、或远端UE和/或中继UE Uu DRB都已经删除,则释放隧道DRB。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描述中继UE对远端UE的DL(下行)数据如何进行转发并进行QoS管理。
方法一中,基于如上所述的隧道DRB和远端UE Uu DRB的配置信息,中继UE在Uu接口上接收到隧道DRB上的数据之后,通过数据包头中的UE ID来判断目的UE;通过隧道DRB或者远端UE Uu DRB对应的QCI然后查表获得在PC5接口上的PPPP(Prose Per PacketPriority)值。然后在对应的PC5接口承载上下发。其中QCI和PPPP之间的映射表通过management object(MO)的形式下发给中继UE。
方法二中,除了如上所述的隧道DRB和远端UE Uu DRB的配置信息之外,基站还向中继UE配置远端UE Uu DRB(或逻辑信道)对应的PC5接口承载/逻辑信道ID。中继UE在Uu口上接收到隧道DRB上的数据之后,通过数据包头中的UE ID来判断目的地址;通过远端UE UuDRB的ID(或逻辑信道ID)和PC接口承载/或逻辑信道ID之间的映射关系来将数据映射到合适的PC5接口承载上。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描述中继UE对远端UE的UL数据如何进行转发并进行QoS管理。
方法一中,基于如上所述的隧道DRB和远端UE Uu DRB的配置信息,中继UE在接收到PC5接口上的数据之后,通过数据包中的源UE ID来判断是哪个UE上发的数据,通过PPPP值和隧道DRB QCI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数据映射到相应的隧道DRB上。其中QCI和PPPP之间的映射表通过management object(MO)的形式下发给中继UE。
方法二中,除了如上所述的隧道DRB和远端UE Uu DRB的配置信息之外,基站还向中继UE配置远端UE Uu DRB(逻辑信道ID)/或PC5逻辑信道ID和隧道DRB之间的映射关系。中继UE在接收到PC5接口上的数据之后,通过数据包中的源UE ID来判断是哪个UE上发的数据,通过远端UE Uu DRB ID(逻辑信道ID)或PC5逻辑信道ID和隧道DRB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数据映射到相应的隧道DRB上。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描述了eNB触发建立隧道SRB的流程。eNB触发隧道SRB的建立流程,并将远端UE的SRB、或远端UE和中继UE的SRB添加到新建的隧道SRB中。该新建消息中应包含至少如下之一但不限于对隧道SRB和远端UE的SRB、或远端UE和中继UE SRB的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隧道SRB的ID信息、隧道S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隧道SRB对应的QCI信息、逻辑信道组标识ID、隧道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等;包括但不限于远端UE和/或中继UE SRB的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远端UE ID、远端UE和或/中继UE SRB的ID信息、远端UE和/或中继UE SRB对应的QCI信息、远端UE和/或中继UE S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逻辑信道组标识ID、远端UE和/或中继UE 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等。
可选地,上述RLC AM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RLC AM模式序列号长度,轮询重传定时器(t-PollRetransmit),轮询协议数据单元(pollPDU),轮询字节数(pollByte),最大重传阈值(maxRetxThreshold)(又称为最大重传次数),重排序定时器(t-Reordering),状态禁止定时器(t-StatusProhibit);RLC UM模式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任意组合:非确认模式序列号域长(sn-FieldLength),重排序定时器(t-Reordering)。
进一步的,eNB触发隧道DRB的建立流程其原因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情况:eNB将某个远端UE、或远端UE和/或中继UE的某个SRB映射到一个新的隧道SRB中。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描述中继UE对远端UE的DL(下行)RRC信令如何进行转发并进行QoS管理。
除了如上所述的隧道SRB和远端UE SRB的配置信息之外,基站还向中继UE配置远端UE SRB(或逻辑信道)对应的PC5接口承载/逻辑信道ID。中继UE在Uu口上接收到隧道SRB上的RRC信令之后,通过数据包头中的UE ID来判断目的地址;通过远端UE SRB的ID(或逻辑信道ID)和PC接口承载/或逻辑信道ID之间的映射关系来将RRC信令映射到合适的PC5接口承载上。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描述中继UE对远端UE的UL RRC信令如何进行转发并进行QoS管理。
除了如上所述的隧道SRB和远端UE SRB的配置信息之外,基站还向中继UE配置远端UE SRB(逻辑信道ID)/或PC5逻辑信道ID和隧道SRB之间的映射关系。中继UE在接收到PC5接口上的RRC信令之后,通过数据包中的源UE ID来判断是哪个UE上发的RRC信令,通过远端UE SRB ID(逻辑信道ID)或PC5逻辑信道ID和隧道SRB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数据映射到相应的隧道SRB上。
相应的,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装置,包括:
远端接收单元71,用于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其中,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远端UE支持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功能;
远端配置单元72,用于根据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第一预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装置,远端UE能够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然后根据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第一预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由于该PC5接口配置消息可用于配置所述远端UE支持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功能,中继UE即可转发远端UE的信令及数据,从而使远端UE可以通过中继UE接入通信网络,也大大降低了远端UE的功耗。
可选的,远端接收单元71,具体用于:直接从基站接收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或者通过中继UE接收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
可选的,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包括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的配置信息包括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包括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远端UE SRB ID、远端UE S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远端UE 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远端UE Uu 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所述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远端UE Uu DRB ID、远端UE Uu D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远端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远端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所述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PC5承载ID、PC5逻辑信道ID、PC5承载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PC5承载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相应的,如图8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装置,包括:
中继接收单元81,用于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Uu接口配置消息,其中,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远端UE的D2D通信功能,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功能;
中继配置单元82,用于根据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以及第二预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装置,中继UE能够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Uu接口配置消息,然后根据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以及第二预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从而使所述中继UE支持与远端UE的D2D进行通信,并将通信信息与基站进行转发。
可选的,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包括: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和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远端UE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包括:隧道DRB配置消息和/或隧道S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Uu D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SRB配置消息;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以在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建立、修改或删除隧道SRB和/或隧道DRB;所述隧道DRB或所述隧道SRB用于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
相应的,如图9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装置,包括:
基站发送单元91,用于向中继UE发送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Uu接口配置消息,或向远端UE发送PC5接口配置消息;其中,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远端UE的D2D通信功能,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功能;
基站通信单元92,用于通过所述中继UE与所述远端UE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装置,基站能够向中继UE发送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Uu接口配置消息,或向远端UE发送PC5接口配置消息,然后通过所述中继UE与所述远端UE进行通信;这样,由于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能够配置所述中继UE与远端UE的D2D通信功能,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能够配置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功能,从而使所述中继UE支持与远端UE的D2D进行通信,大大降低了远端UE的功耗。
可选的,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包括: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和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
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包括:隧道DRB配置消息和/或隧道S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Uu D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SRB配置消息;
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以在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建立、修改或删除隧道SRB和/或隧道DRB;所述隧道DRB或所述隧道SRB用于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转发装置,包括:
中继转发单元,用于基于支持所述远端UE的D2D通信的配置进行远端UE Uu DRB和/或远端UE SRB转发;所述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隧道DRB配置、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隧道SRB配置、所述中继UE Uu DRB配置、所述中继UE SRB配置、和/或所述中继UE与所述远端UE之间的PC5接口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发装置,中继转发单元,用于基于支持所述远端UE的D2D通信的配置进行远端UE Uu DRB和/或远端UE SRB转发,从而使所述中继UE支持与远端UE的D2D进行通信,大大降低了远端UE的功耗。
可选的,所述中继转发单元,具体用于:在接收到数据之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远端UE,并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向所述远端UE发送。
可选的,所述中继转发单元,具体用于:
在对应的Uu接口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下行数据;
所述根据接收的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远端UE包括:根据接收的下行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目的UE;
根据所述中继UE处远端UE的配置信息,将从所述基站接收的下行数据映射到相应的PC5接口上。
可选的,所述中继转发单元,具体用于:
在对应的PC5接口接收来自远端UE的上行数据;
所述根据接收的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远端UE包括:根据接收的上行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源UE;
根据所述中继UE处远端UE的配置信息,将从所述源UE接收的上行数据映射到相应的隧道DRB或隧道SRB或中继UE Uu DRB或中继UE SRB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44)

1.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远端UE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其中,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远端UE支持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功能;
所述远端UE根据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第一预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UE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包括:
所述远端UE直接从基站接收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或者所述远端UE通过中继UE接收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包括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的配置信息包括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
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包括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远端UE SRB ID、远端UE S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远端UE 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远端UE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所述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远端UE Uu DRB ID、远端UEUu D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远端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远端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所述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PC5承载ID、PC5逻辑信道ID、PC5承载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PC5承载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UE根据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第一预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UE基于所述配置,通过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配置信息设置在所述远端UE中,用于进行SRB配置;
所述第一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远端UE SRB的ID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PC5承载ID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PC5逻辑信道ID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PC5逻辑信道对应的RLC AM配置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PC5逻辑信道对应的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8.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UE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Uu接口配置消息,其中,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远端UE的D2D通信功能,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功能;
所述中继UE根据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以及第二预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包括:所述中继UE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和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DRB相关的配置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SRB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
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包括:隧道DRB配置消息和/或隧道S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Uu D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SRB配置消息;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以在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建立、修改或删除隧道SRB和/或隧道DRB;所述隧道DRB或所述隧道SRB用于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DRB配置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隧道D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中继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隧道DRB的ID信息、隧道D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隧道DRB对应的QCI信息、隧道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逻辑信道组标识ID;
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远端UE ID信息、远端UE SRB的ID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ID、远端UE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远端UE 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所述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远端UE ID信息、远端UE UuDRB的ID信息、远端UE Uu DRB对应的QCI信息、远端UE Uu D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远端UE Uu DRB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ID、远端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远端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所述中继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中继UE Uu DRB的ID信息、中继UE Uu DRB对应的QCI信息、中继UE Uu D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中继UE Uu DRB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ID、中继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中继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SRB配置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隧道S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中继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隧道SRB的ID信息、隧道S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信息、隧道SRB对应的QCI信息、隧道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逻辑信道组标识ID。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UE SRB配置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中继UE SRB相关的配置消息、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消息;
所述中继UE Uu DRB配置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中继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
17.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向中继UE发送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Uu接口配置消息,或向远端UE发送PC5接口配置消息;其中,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远端UE的D2D通信功能,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功能;
所述基站通过所述中继UE与所述远端UE进行通信。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包括: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和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或者所述远端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
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包括:隧道DRB配置消息和/或隧道S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UuD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SRB配置消息;
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以在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建立、修改或删除隧道SRB和/或隧道DRB;所述隧道DRB或所述隧道SRB用于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隧道DRB配置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隧道D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中继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
所述隧道SRB配置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隧道SRB相关的配置信息、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中继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SRB包括:所述远端UE SRB和/或所述中继UE SRB;所述隧道DRB包括:所述远端UE Uu DRB和/或所述中继UE Uu DRB和/或所述远端UE SRB。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DRB不存在对应的EPS承载。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UE Uu DRB中承载所述中继UE Uu DRB中的数据、和/或所述远端UE Uu DRB、和/或所述远端UE SRB;
所述中继UE SRB中承载所述中继UE SRB中的信令、和/或所述远端UE SRB。
23.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UE基于支持所述远端UE的D2D通信的配置进行远端UE Uu DRB和/或远端UE SRB转发;所述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隧道DRB配置、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隧道SRB配置、所述中继UE Uu DRB配置、所述中继UE SRB配置、和/或所述中继UE与所述远端UE之间的PC5接口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远端UE Uu DRB的转发中,所述中继UE在接收到数据之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远端UE,并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向所述远端UE发送。
25.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UE基于如下至少一种映射关系进行远端UE Uu DRB的转发:
远端UE Uu D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隧道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远端UE Uu D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中继UE Uu 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远端UE Uu D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PC承载ID或PC5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PC5承载ID或PC5逻辑信道ID与隧道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PC5承载ID或PC5逻辑信道ID与中继UE Uu 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26.按照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UE基于如下至少一种映射关系进行远端UE SRB的转发:
远端UE S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隧道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远端UE S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隧道SRB之间的映射关系;
远端UE S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中继UE Uu 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远端UE S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中继UE SRB之间的映射关系;
远端UE SRB ID或逻辑信道ID与PC5承载ID或PC5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PC5承载ID或PC5逻辑信道ID与隧道SRB之间的映射关系;
PC5承载ID或PC5逻辑信道ID与中继UE SRB之间的映射关系。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关系由所述基站指定,或者通过查询QCI和PPPP之间的映射表获取。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UE基于支持所述远端UE的D2D通信的配置进行远端UE Uu DRB和/或远端UE SRB转发包括:
在对应的Uu接口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下行数据;
所述根据接收的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远端UE包括:根据接收的下行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目的UE;
根据所述中继UE处远端UE的配置信息,将从所述基站接收的下行数据映射到相应的PC5接口上。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UE基于支持所述远端UE的D2D通信的配置进行远端UE Uu DRB和/或远端UE SRB转发包括:
在对应的PC5接口接收来自远端UE的上行数据;
所述根据接收的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远端UE包括:根据接收的上行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源UE;
根据所述中继UE处远端UE的配置信息,将从所述源UE接收的上行数据映射到相应的隧道DRB或隧道SRB或中继UE Uu DRB或中继UE SRB上。
30.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远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其中,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远端UE支持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功能;
远端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第一预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直接从基站接收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或者通过中继UE接收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包括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的配置信息包括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和/或
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包括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远端UE SRB ID、远端UE S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远端UE 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远端UE UuS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所述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远端UE Uu DRB ID、远端UEUu DRB对应的逻辑信道ID、远端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远端UE Uu DRB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所述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PC5承载ID、PC5逻辑信道ID、PC5承载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确认模式RLC AM配置信息、PC5承载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非确认模式RLC UM配置信息、优先保证比特率PBR、桶大小持续时间BSD。
35.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接收单元,用于接收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Uu接口配置消息,其中,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远端UE的D2D通信功能,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功能;
中继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以及第二预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包括:所述中继UE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和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DRB相关的配置信息;或者所述远端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SRB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
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Uu DRB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远端UE 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及对应的PC5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包括:隧道DRB配置消息和/或隧道S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Uu D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SRB配置消息;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以在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建立、修改或删除隧道SRB和/或隧道DRB;所述隧道DRB或所述隧道SRB用于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
39.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发送单元,用于向中继UE发送PC5接口配置消息和/或Uu接口配置消息,或向远端UE发送PC5接口配置消息;其中,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远端UE的D2D通信功能,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功能;
基站通信单元,用于通过所述中继UE与所述远端UE进行通信。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PC5接口配置消息包括: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 SRB相关的配置信息和所述中继UE PC5接口传输所述远端UEUu DRB相关的配置信息;
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包括:隧道DRB配置消息和/或隧道S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UuDRB配置消息和/或中继UE SRB配置消息;
所述Uu接口配置消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UE,以在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建立、修改或删除隧道SRB和/或隧道DRB;所述隧道DRB或所述隧道SRB用于所述中继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
41.一种数据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转发单元,用于基于支持所述远端UE的D2D通信的配置进行远端UE Uu DRB和/或远端UE SRB转发;所述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隧道DRB配置、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隧道SRB配置、所述中继UE Uu DRB配置、所述中继UE SRB配置、和/或所述中继UE与所述远端UE之间的PC5接口配置。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转发单元,具体用于:在接收到数据之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远端UE,并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向所述远端UE发送。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转发单元,具体用于:
在对应的Uu接口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下行数据;
所述根据接收的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远端UE包括:根据接收的下行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目的UE;
根据所述中继UE处远端UE的配置信息,将从所述基站接收的下行数据映射到相应的PC5接口上。
44.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转发单元,具体用于:
在对应的PC5接口接收来自远端UE的上行数据;
所述根据接收的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远端UE包括:根据接收的上行数据中携带的对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源UE;
根据所述中继UE处远端UE的配置信息,将从所述源UE接收的上行数据映射到相应的隧道DRB或隧道SRB或中继UE Uu DRB或中继UE SRB上。
CN201710063491.8A 2017-02-03 2017-02-03 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3912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3491.8A CN108391285B (zh) 2017-02-03 2017-02-03 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EP23186746.6A EP4250867A3 (en) 2017-02-03 2018-02-05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EP18748677.4A EP3579642B1 (en) 2017-02-03 2018-02-05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device-to-device system
PCT/CN2018/075326 WO2018141294A1 (zh) 2017-02-03 2018-02-05 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3491.8A CN108391285B (zh) 2017-02-03 2017-02-03 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91285A true CN108391285A (zh) 2018-08-10
CN108391285B CN108391285B (zh) 2023-05-05

Family

ID=63039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3491.8A Active CN108391285B (zh) 2017-02-03 2017-02-03 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2) EP4250867A3 (zh)
CN (1) CN108391285B (zh)
WO (1) WO2018141294A1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91757A1 (zh) * 2019-03-28 2020-10-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连接方法和终端
WO2020221015A1 (zh) * 2019-04-30 2020-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直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1159906A1 (zh) * 2020-02-13 2021-08-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sidelink中继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329431A (zh) * 2019-03-28 2021-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424654A (zh) * 2019-04-01 2021-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3498113A (zh) * 2020-04-03 2021-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临近服务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543367A (zh) * 2020-04-20 2021-10-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43207A (zh) * 2020-04-20 2021-10-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3543169A (zh) * 2020-04-20 2021-10-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3573422A (zh) * 2020-04-28 2021-10-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远端终端的连接管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3573327A (zh) * 2020-04-28 2021-10-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远端ue的传输方法、配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228022A1 (zh) * 2020-05-12 2021-11-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CN113852927A (zh) * 2018-12-17 2021-12-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连接方法和终端
CN113973284A (zh) * 2020-07-24 2022-0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侧行链路信令无线承载配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257808A1 (zh) * 2021-06-07 2022-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服务节点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5127B (zh) * 2019-12-19 2022-07-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901784A (zh) 2020-02-13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10352767A1 (en) * 2020-05-11 2021-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adaptation protocol layer configuration
CN113810923A (zh) * 2020-06-11 2021-12-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承载配置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21248402A1 (zh) * 2020-06-11 2021-12-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连接方法及装置
US20220303820A1 (en) * 2020-07-24 2022-09-22 Apple Inc. Providing Data Forwarding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Devices
CN114071490A (zh) * 2020-07-30 2022-0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终端
WO2024035776A1 (en) * 2022-08-09 2024-02-15 Ofinno, Llc Sidelink radio link managem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35084A1 (en) * 2014-11-10 2016-05-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indicating a ciphering indication for a sidelink radio bearer in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WO2016163430A1 (ja) * 2015-04-10 2016-10-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及び制御方法
CN106160951A (zh) * 2015-04-09 2016-11-2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中继用户设备和远端用户设备之间的d2d通信的方法
CN106162512A (zh) * 2015-04-09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承载控制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7572B (zh) * 2013-09-10 2019-06-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组数据聚合协议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US10602550B2 (en) * 2015-07-23 2020-03-24 Apple Inc. Layer 2 relay protocols and mobility relay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35084A1 (en) * 2014-11-10 2016-05-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indicating a ciphering indication for a sidelink radio bearer in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6160951A (zh) * 2015-04-09 2016-11-2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中继用户设备和远端用户设备之间的d2d通信的方法
CN106162512A (zh) * 2015-04-09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承载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16163430A1 (ja) * 2015-04-10 2016-10-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及び制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R2-165242 "Reference models for Evolved ProSe UE-to-Network Relay"", 《3GPP TSG_RAN\WG2_RL2》 *
ERICSSON: "R2-165242 "Reference models for Evolved ProSe UE-to-Network Relay"", 《3GPP TSG_RAN\WG2_RL2》, 13 August 2016 (2016-08-13) *
HUAWEI: "R2-167883 "Summary of email discussion [95bis#15][LTE/FeD2D] Bearer modelling and adaptation layer"", 《3GPP TSG_RAN\WG2_RL2》 *
HUAWEI: "R2-167883 "Summary of email discussion [95bis#15][LTE/FeD2D] Bearer modelling and adaptation layer"", 《3GPP TSG_RAN\WG2_RL2》, 4 November 2016 (2016-11-04) *
PANASONIC R AMP等: "R2-153261 "Simultaneous Uu and PC5 link and SRB DRB mapping"", 《3GPP TSG_RAN\WG2_RL2》 *
PANASONIC R AMP等: "R2-153261 "Simultaneous Uu and PC5 link and SRB DRB mapping"", 《3GPP TSG_RAN\WG2_RL2》, 14 August 2015 (2015-08-14) *
ZTE CORPORATION: "R2-168147 "Discussion on layer 2 ProSe UE-to-network relay for feD2D"", 《3GPP TSG_RAN\WG2_RL2》 *
ZTE CORPORATION: "R2-168147 "Discussion on layer 2 ProSe UE-to-network relay for feD2D"", 《3GPP TSG_RAN\WG2_RL2》, 4 November 2016 (2016-11-04) *
ZTE CORPORATION: "R2-168149 "Discussion on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and bearer setup"", 《3GPP TSG_RAN\WG2_RL2》 *
ZTE CORPORATION: "R2-168149 "Discussion on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and bearer setup"", 《3GPP TSG_RAN\WG2_RL2》, 4 November 2016 (2016-11-04), pages 2 *

Cited B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2927A (zh) * 2018-12-17 2021-12-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连接方法和终端
WO2020191757A1 (zh) * 2019-03-28 2020-10-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连接方法和终端
CN113329431A (zh) * 2019-03-28 2021-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665753B2 (en) 2019-03-28 2023-05-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adio bear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1405964B2 (en) 2019-03-28 2022-08-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adio bear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3329431B (zh) * 2019-03-28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终端、存储介质及芯片
CN113424654A (zh) * 2019-04-01 2021-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3424654B (zh) * 2019-04-01 2022-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20221015A1 (zh) * 2019-04-30 2020-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直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1159906A1 (zh) * 2020-02-13 2021-08-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sidelink中继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498113A (zh) * 2020-04-03 2021-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临近服务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498113B (zh) * 2020-04-03 2023-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临近服务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543367A (zh) * 2020-04-20 2021-10-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43367B (zh) * 2020-04-20 2024-04-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43207B (zh) * 2020-04-20 2024-02-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WO2021213206A1 (zh) * 2020-04-20 2021-10-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WO2021213373A1 (zh) * 2020-04-20 2021-10-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3543169A (zh) * 2020-04-20 2021-10-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3543207A (zh) * 2020-04-20 2021-10-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WO2021218785A1 (zh) * 2020-04-28 2021-11-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远端ue的传输方法、配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573327A (zh) * 2020-04-28 2021-10-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远端ue的传输方法、配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573422A (zh) * 2020-04-28 2021-10-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远端终端的连接管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3573327B (zh) * 2020-04-28 2023-11-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远端ue的传输方法、配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573422B (zh) * 2020-04-28 2023-10-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远端终端的连接管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1228022A1 (zh) * 2020-05-12 2021-11-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CN113973284B (zh) * 2020-07-24 2023-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侧行链路信令无线承载配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017348A1 (zh) * 2020-07-24 2022-0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侧行链路信令无线承载配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973284A (zh) * 2020-07-24 2022-0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侧行链路信令无线承载配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257808A1 (zh) * 2021-06-07 2022-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服务节点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79642A4 (en) 2020-10-21
EP3579642B1 (en) 2023-08-30
EP3579642A1 (en) 2019-12-11
EP4250867A3 (en) 2023-10-18
CN108391285B (zh) 2023-05-05
EP4250867A2 (en) 2023-09-27
WO2018141294A1 (zh) 2018-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91285A (zh) 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8307472B (zh) 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TWI611717B (zh) 在d2d通訊系統中執行邏輯通道優先權排序的方法及其裝置
US11770865B2 (en) Relay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y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9729566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EP360625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eated transmission
TWI608748B (zh) 在d2d通信系統中執行緩衝區狀態報告的方法及其裝置
CN110035564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0602555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layer-2 entities for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TWI725153B (zh) 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以及中繼終端設備
TWI804992B (zh) 層2使用者設備透過網路中繼進行信令傳輸的方法
US1066000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354108B1 (en) Method for handling an id collision for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9565703A (zh) 用于管理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0679190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中继ue来分配侧链路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9119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JP2019516293A (ja) ウェアラブルデバイスをlteマスターueと共にグループ化する手順
WO2016161764A1 (zh) 一种中继承载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JP6682018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転送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EP2887751B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backhaul link, and proxy device
EP3451580A3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packet routing
US1118493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 bearer configuration of a relay user equipment
CN107925625A (zh) D2d通信系统中指示用于中继数据的优先级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4258104A (zh) 层2用户设备通过网络中继进行信令传输的方法
CN114467288A (zh)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