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9431A -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9431A
CN113329431A CN202110681509.7A CN202110681509A CN113329431A CN 113329431 A CN113329431 A CN 113329431A CN 202110681509 A CN202110681509 A CN 202110681509A CN 113329431 A CN113329431 A CN 1133294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bearer
terminal
sidelink
sidelink radio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15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9431B (zh
Inventor
徐海博
肖潇
姚楚婷
王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29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9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9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94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以提高侧行链路业务的可靠性,该方法包括:第二终端确定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通信时使用的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其中,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用于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用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针对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ime evolution,LTE)系统或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终端和基站之间的通信接口可以称为Uu口,终端之间的通信接口可以称为PC5接口。PC5接口一般用于V2X,或者D2D等可以在设备间进行直联通信的场景。PC5接口上的终端之间的链路称为侧行链路(Sidelink)。在PC5接口上,终端之间可以通过侧行链路无线承载(Sidelink Radio Bearer,SL RB)来传输数据和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
终端与基站利用Uu口通信时,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实体支持确认传输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其中,确认传输模式需要数据接收方向数据发送方反馈RLC层的状态报告。所述状态报告用于向数据发送方指示哪些数据已经成功接收,哪些数据还未成功接收。
目前在LTE系统中,由于V2X业务支持广播传输,即发送方终端可以以广播方式在侧行链路上向接收方终端发送业务。这时接收方终端可以无需向发送方终端反馈RLC状态报告,因此,在LTE系统中不支持RLC AM。而NR PC5接口上支持单播传输的V2X业务,且NR中V2X业务的可靠性比LTE中V2X业务的可靠性要求高,因此,如何提高V2X业务的高可靠通信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提高侧行链路业务的可靠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包括:第二终端确定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通信时使用的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其中,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用于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用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针对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现有技术中第一终端并不知道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因此,第一终端无法确定其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是针对哪个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针对第一终端发送的不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可能发生冲突或接收错误。随着第一终端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增加,侧行链路通信的可靠性无法满足。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确定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通信时使用的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并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这样便于第一终端确定使用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以及如果第一终端在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接收到第一RLC状态报告,第一终端可以根据上述关联确定该第一RLC状态报告是针对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从而可以保证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可以支持RLC层AM的传输方式,便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根据第一RLC状态报告确定是否重传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保证了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还用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还用于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针对第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第二RLC状态报告。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为单向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第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至少一个第一RLC实体和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工作模式为确认模式AM,且至少一个第一RLC实体与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关联。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第二PDCP实体,至少一个第二RLC实体和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RLC层工作模式为AM,且至少一个第二RLC实体关联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二消息。其中,第二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或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服务质量QoS信息。应理解,该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建立或配置或更新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这样便于第二终端明确建立或配置或更新的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请求配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至少包括QoS信息。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四消息。该第四消息包括QoS信息,以及与QoS信息关联的用于配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一配置信息。应理解,第一配置信息即为第二终端从网络设备处获取的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配置信息。这样便于网络设备确定请求建立的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满足的QoS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消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一映射关系。其中,第一映射关系包括QoS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QoS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二终端确定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通信时使用的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包括:第二终端根据第四消息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这样便于第二终端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消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或,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第四消息还包括第二映射关系。其中,第二映射关系包括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二终端确定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通信时使用的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包括:第二终端根据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使得第二终端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的方式灵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确定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通信时使用的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包括:第二终端根据第二消息和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其中,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QoS信息,以及QoS信息关联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应理解,该第二配置信息即为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三映射关系。其中,第三映射关系包括QoS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QoS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二终端根据第二消息和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包括:第二终端根据第三映射关系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配置信息还包括第四映射关系。其中,第四映射关系包括: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二终端根据第二消息和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包括:第二终端根据第四映射关系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终端自主确定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应理解,如果第二终端自主确定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时,则第二终端可以从网络设备获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信息,也即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不发送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这样如果第二终端确定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信息和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信息相同,则可以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具体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包括: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包括: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和/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丰富了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的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具体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这样便于第一终端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确定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通信时使用的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包括: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与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相同,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与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相同,第二终端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第三消息中还包括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与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相同,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与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相同;预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五映射关系,其中,第五映射关系包括:QoS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QoS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二终端确定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通信时使用的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包括:第二终端根据第五映射关系,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源地址信息、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目的地址信息、指示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RLC层工作模式为AM模式的指示信息;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以下信息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源地址信息、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目的地址信息。便于网络设备确定建立的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以及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RLC层工作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源地址信息、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目的地址信息,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三配置信息,第三配置信息属于第一配置信息或第二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终端配置第二终端的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一RLC实体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二RLC实体互为关联RLC实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一RLC实体向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二RLC实体发送第一RLC状态报告以及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RLC状态报告为针对第二终端接收的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或,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一RLC实体向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二RLC实体发送第二RLC状态报告以及第三指示信息。其中,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RLC状态报告为第一终端发送的针对第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终端确定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发生变化。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或网络设备发送第五消息,第五消息用于指示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的变化。由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则当映射到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发生变化,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也需要更新,这样便于第一终端或网络设备及时更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确定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发生变化,包括: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六消息,第六消息用于指示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发生变化。一方面第二终端可以自主增大或减小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另一方面第一终端也可以自主增大或减小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在由第一终端自主增大或减小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时,第一终端需要及时通知第二终端,以便第二终端及时调整映射到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包括: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信时使用的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用于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用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针对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第一终端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RLC状态报告为针对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还用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还用于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针对第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第二RLC状态报告。第一终端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通过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发送针对第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第二RLC状态报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配置第一终端的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一RLC实体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二RLC实体互为关联RLC实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的第二消息: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或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服务质量QoS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具体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或,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具体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与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相同,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与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源地址信息、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目的地址信息,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三配置信息。应理解,第三配置信息属于第一配置信息或第二配置信息。具体的此处第一配置信息或第二配置信息的内容可以参考第一方面中相关地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第三配置信息可以和第一配置信息或第二配置信息相同。当然第三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配置信息或第二配置信息中第一终端配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时需要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发生变化的第六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七消息,该第七消息包括第一侧行链路业务的QoS信息以及以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第一侧行链路业务的QoS信息对应的源地址信息和目的地址信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已经建立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八消息,第八消息包括: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源地址信息、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目的地址信息或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配置信息。当第一终端确定存在需要传输的侧行链路业务数据时,可以将已经建立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的标识发送给网络设备,这样便于网络设备为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分配相同的标识。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包括: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项或多项:映射到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服务质量QoS信息,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和承载类型指示,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工作模式,承载类型指示用于指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为双向承载;第二终端根据第一消息建立或配置侧行链路无线承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该方法通过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消息,这样第二终端可以根据第一消息,建立满足QoS信息要求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从而保证在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传输的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可以满足QoS信息要求,以便可靠的传输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且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为双向承载,则第二终端便可以确定该侧行链路业务承载不仅可以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且该侧行链路业务承载还可以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针对该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或者第二终端便可以确定该侧行链路业务承载不仅可以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且该侧行链路业务承载还可以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针对该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RLC层工作模式为确认模式AM,至少一个RLC实体与一个逻辑信道关联;RLC层工作模式为非确认传输模式UM,至少两个RLC实体与一个逻辑信道关联。应理解,RLC层工作模式为确认模式AM时,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至少一个RLC实体且该至少一个RLC实体与一个逻辑信道关联。RLC层工作模式为UM时,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至少两个RLC实体,且该至少两个RLC实体与一个逻辑信道关联。
应理解,如果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一个逻辑信道,则要求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通过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建的连接对应的标识来识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的标识在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的连接内是唯一的;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的连接通过第一标识识别。这样可以准确识别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逻辑信道,避免导致发送的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和接收的RLC状态报告映射错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标识为第一终端的层2标识和第二终端的层2标识的组合。这样便可以确定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用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传输侧行链路业务数据或者RLC状态报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两个逻辑信道;RLC层工作模式为AM,至少一个RLC实体关联两个逻辑信道;RLC层工作模式为UM,至少两个RLC实体中的任一个RLC实体与两个逻辑信道中的一个逻辑信道关联。应理解,RLC层工作模式为AM时,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至少一个RLC实体。RLC层工作模式为UM时,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至少两个RLC实体。如果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两个逻辑信道,则该两个逻辑信号中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是由第一终端指向第二终端。另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是由第二终端指向第一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两个逻辑信道中的任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在一组源信息和目的信息组合内是唯一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逻辑信道中的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在第一源信息和第一目的信息组合内是唯一的,第一源信息为第一终端的源层2标识,第一目的信息为第二终端的源层2标识;两个逻辑信道中的另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在第二源信息和第二目的信息组合内是唯一的,第二源信息为第二终端的源层2标识,第二目的信为第一终端的源层2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两个逻辑信道中任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用于第一终端通过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令,和用于第二终端通过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终端获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终端根据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配置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其中,第二配置信息中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PDCP实体的配置信息,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的配置信息,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一个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终端获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终端根据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配置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其中,第二配置信息中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PDCP实体的配置信息,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的配置信息,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两个逻辑信道中的任一个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任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信息用于第二终端通过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令,和用于第一终端通过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获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为第二终端配置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或者,第二终端从预配置信息中获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消息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两个逻辑信道中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映射至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信息,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消息和第三消息还包括第一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三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acket DataUnit,PDU)和第一组合信息。其中,第一组合信息包括第一标识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一组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一组合信息指示第一MAC SDU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MAC SDU。第一MACSDU为包含在第一MAC PDU中与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对应的MAC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MAC PDU和第二组合信息,第二组合信息中包含第一标识和一组逻辑信道标识;第二组合信息指示第二MAC SDU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MAC SDU。其中,第二MAC SDU为包含在第二MAC PDU中与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一个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MAC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MAC PDU,和第三信息组合,第三信息组合包含源信息,目的信息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两组逻辑信道中第一组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三信息组合指示第一MAC SDU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MAC SDU。其中,第一MAC SDU为包含在第一MAC PDU中与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所述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所述两个逻辑信道中的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对应的MAC SDU。源信息为第一终端的源层2标识,目的信息为第二终端的源层2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MAC PDU,和第四信息组合,第四信息组合指示第二媒体接入控制业务数据单元MAC SDU为所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MAC SDU。第二MAC SDU为包含在第二MAC PDU中与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所述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所述两个逻辑信道中的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对应的MAC SDU;源信息为第二终端的源层2标识,目的信息为第一终端的源层2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终端确定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发生变化;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或网络设备发送第五消息,第五消息用于指示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的变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终端确定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发生变化,包括: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六消息,第六消息用于指示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的变化。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包括:第一终端确定建立或配置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映射到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服务质量QoS信息,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和承载类型指示,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工作模式,承载类型指示用于指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为双向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六消息,第六消息用于指示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的变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五消息,第五消息用于指示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的变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根据第五消息,增加或减少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的变化。
应理解,在第六方面中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两个逻辑信道或一个逻辑信道的描述可以参考第三方面中相同地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包括第三配置信息的第四消息。其中,第三配置信息的内容属于第一配置信息或第二配置信息。其中,关于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第三方面中相同地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MAC PDU和第一组合信息。其中,第一MAC PDU和第一组合信息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第三方面中相同地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MAC PDU和第二组合信息。其中,第二MAC PDU和第二组合信息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第三方面中相同地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MAC PDU和第三信息组合。其中,第一MAC PDU和第三组合信息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第三方面中相同地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MAC PDU,和第四信息组合。其中,第二MAC PDU和第四组合信息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第三方面中相同地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可以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因此也能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可以为第二终端,也可以为可以支持第二终端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装置,例如应用于第二终端中的芯片。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上述方法。
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其中,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通信时使用的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通信单元,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其中,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用于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用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针对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还用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还用于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针对第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第二RLC状态报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为单向承载。
其中,关于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二消息。其中,第二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或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服务质量QoS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请求配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至少包括QoS信息。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四消息。该第四消息包括QoS信息,以及与QoS信息关联的用于配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一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消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一映射关系。其中,第一映射关系包括QoS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QoS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四消息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消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或,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第四消息还包括第二映射关系。其中,第二映射关系包括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二消息和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其中,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QoS信息,以及QoS信息关联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三映射关系。其中,第三映射关系包括QoS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QoS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三映射关系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配置信息还包括第四映射关系。其中,第四映射关系包括: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四映射关系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自主确定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具体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包括: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包括: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和/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具体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与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相同,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与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相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第三消息中还包括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与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相同,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与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相同;预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五映射关系,其中,第五映射关系包括:QoS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QoS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源地址信息、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目的地址信息、指示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RLC层工作模式为AM模式的指示信息;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以下信息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源地址信息、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目的地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源地址信息、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目的地址信息,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三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配置第二终端的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一RLC实体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二RLC实体互为关联RLC实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利用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一RLC实体向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二RLC实体发送第一RLC状态报告以及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RLC状态报告为针对第二终端接收的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或,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一RLC实体向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二RLC实体发送第二RLC状态报告以及第三指示信息。其中,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RLC状态报告为第一终端发送的针对第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发生变化。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一终端或网络设备发送第五消息,第五消息用于指示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的变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六消息,第六消息用于指示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发生变化。这样便于处理单元,根据第六消息确定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发生变化。
另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可以是第二终端,也可以是第二终端内的芯片。当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是第二终端时,该通信单元可以为收发器。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指令。该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第二终端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当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是第二终端内的芯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通信单元可以统称为:通信接口。例如,通信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执行存储单元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以使该第二终端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该存储单元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第二终端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可选的,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相互耦合。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可以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因此也能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可以为第一终端,也可以为可以支持第一终端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装置,例如应用于第一终端中的芯片。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上述方法。
一种示例,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信时使用的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用于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用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针对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RLC状态报告为针对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还用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还用于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针对第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第二RLC状态报告。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通过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发送针对第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第二RLC状态报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配置第一终端的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一RLC实体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二RLC实体互为关联RLC实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的第二消息: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或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服务质量QoS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具体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或,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具体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与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相同,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与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源地址信息、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目的地址信息,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三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发生变化的第六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七消息,该第七消息包括第一侧行链路业务的QoS信息以及以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第一侧行链路业务的QoS信息对应的源地址信息和目的地址信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已经建立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的标识;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八消息,第八消息包括: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源地址信息、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目的地址信息或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配置信息。
另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可以是第一终端,也可以是第一终端内的芯片。当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是第一终端时,该通信单元可以为收发器。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指令。该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第一终端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当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是第一终端内的芯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通信单元可以统称为:通信接口。例如,通信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执行存储单元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以使该第一终端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该存储单元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第一终端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可选的,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相互耦合。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可以实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因此也能实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可以为第二终端,也可以为可以支持第二终端实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装置,例如应用于第二终端中的芯片。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上述方法。
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项或多项:映射到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服务质量QoS信息,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和承载类型指示,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工作模式,承载类型指示用于指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为双向承载;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消息建立或配置侧行链路无线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RLC层工作模式为确认模式AM,至少一个RLC实体与一个逻辑信道关联;RLC层工作模式为非确认传输模式UM,至少两个RLC实体与一个逻辑信道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的标识在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的连接内是唯一的;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的连接通过第一标识识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标识为第一终端的层2标识和第二终端的层2标识的组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两个逻辑信道;RLC层工作模式为AM,至少一个RLC实体关联两个逻辑信道;RLC层工作模式为UM,至少两个RLC实体中的任一个RLC实体与两个逻辑信道中的一个逻辑信道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两个逻辑信道中的任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在一组源信息和目的信息组合内是唯一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逻辑信道中的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在第一源信息和第一目的信息组合内是唯一的,第一源信息为第一终端的源层2标识,第一目的信息为第二终端的源层2标识;两个逻辑信道中的另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在第二源信息和第二目的信息组合内是唯一的,第二源信息为第二终端的源层2标识,第二目的信为第一终端的源层2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两个逻辑信道中任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用于第一终端通过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令,和用于第二终端通过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获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终端根据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配置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其中,第二配置信息中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PDCP实体的配置信息,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的配置信息,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一个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获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终端根据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配置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其中,第二配置信息中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PDCP实体的配置信息,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的配置信息,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两个逻辑信道中的任一个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任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信息用于第二终端通过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令,和用于第一终端通过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为第二终端配置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或者,通信单元,具体用于从预配置信息中获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两个逻辑信道中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映射至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信息,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消息和第三消息还包括第一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具体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三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MAC PDU和第一组合信息。其中,第一组合信息包括第一标识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一组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一组合信息指示第一MAC SDU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MAC SDU;其中,第一MAC SDU为包含在第一MAC PDU中与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一组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MAC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MAC PDU和第二组合信息,第二组合信息中包含第一标识和一组逻辑信道标识;第二组合信息指示第二MACSDU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MAC SDU;其中,第二MAC SDU为包含在第二MAC PDU中与一组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MAC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MAC PDU,和第三信息组合,第三信息组合包含源信息,目的信息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两组逻辑信道中第一组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三信息组合指示第一MAC SDU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MACSDU;其中,第一MAC SDU为包含在第一MAC PDU中与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一组逻辑信道的标识对应的MAC SDU;源信息为第一终端的源层2标识,目的信息为第二终端的源层2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MAC PDU,和第四信息组合,第四信息组合包含源信息,目的信息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两组逻辑信道中第二组逻辑信道的标识;第四信息组合指示第二MAC SDU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MAC SDU;其中,第二MAC SDU为包含在第二MAC PDU中与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对应的MAC SDU;源信息为第二终端的源层2标识,目的信息为第一终端的源层2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发生变化;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或网络设备发送第五消息,第五消息用于指示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的变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六消息,第六消息用于指示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的变化。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六消息确定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的变化。
另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可以是第二终端,也可以是第二终端内的芯片。当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是第二终端时,该通信单元可以为收发器。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指令。该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第二终端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当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是第二终端内的芯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通信单元可以统称为:通信接口。例如,通信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执行存储单元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以使该第二终端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该存储单元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第二终端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可选的,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相互耦合。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可以实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因此也能实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可以为第一终端,也可以为可以支持第一终端实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装置,例如应用于第一终端中的芯片。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上述方法。
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包括: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建立或配置侧行链路无线承载。通信单元,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映射到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服务质量QoS信息,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和承载类型指示,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工作模式,承载类型指示用于指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为双向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六消息,第六消息用于指示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的变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五消息,第五消息用于指示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的变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五消息,增加或减少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的变化。
应理解,在第八方面中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两个逻辑信道或一个逻辑信道的描述可以参考第三方面中相同地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包括第三配置信息的第四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MAC PDU和第一组合信息。其中,第一MAC PDU和第一组合信息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第三方面中相同地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MAC PDU和第二组合信息。其中,第二MAC PDU和第二组合信息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第三方面中相同地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MAC PDU和第三信息组合。其中,第一MAC PDU和第三组合信息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第三方面中相同地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MAC PDU,和第四信息组合。其中,第二MAC PDU和第四组合信息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第三方面中相同地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用于请求配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至少包括QoS信息。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第四消息,其中,该第四消息包括QoS信息,以及与QoS信息关联的用于配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一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消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一映射关系。其中,第一映射关系包括QoS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QoS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消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或,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第四消息还包括第二映射关系。其中,第二映射关系包括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应理解,在由第二终端自主分配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的第四消息中可以不携带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但是如果第二终端自主分配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中的一个,则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中携带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中的另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源地址信息、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目的地址信息、指示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RLC层工作模式为AM模式的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五消息,第五消息用于指示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的变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根据第五消息增大或减少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可以实现第九方面或第九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因此也能实现第九方面或第九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为可以支持网络设备实现第九方面或第九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装置,例如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上述方法。
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包括: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用于请求配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至少包括QoS信息。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四消息,其中,该第四消息包括QoS信息,以及与QoS信息关联的用于配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一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消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一映射关系。其中,第一映射关系包括QoS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QoS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消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或,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第四消息还包括第二映射关系。其中,第二映射关系包括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源地址信息、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目的地址信息、指示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RLC层工作模式为AM模式的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五消息,第五消息用于指示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的变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五消息增大或减少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
另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内的芯片。当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是网络设备时,该通信单元可以为收发器。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指令。该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网络设备实现第九方面或第九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当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是网络设备内的芯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通信单元可以统称为:通信接口。例如,通信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执行存储单元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以使该网络设备实现第九方面或第九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该存储单元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网络设备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可选的,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相互耦合。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四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九方面至第九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
第十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
第十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
第二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九方面或第九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
第二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第二终端用于执行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第一终端用于执行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用于执行第九方面及第九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
第二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第二终端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第一终端用于执行第四方面及第四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
第二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
第二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
第二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实现如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
第二十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实现如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
第二十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实现如第九方面或第九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
第二十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模块,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九方面的方法,该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可以与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九方面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
第二十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通信接口用于与所述芯片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第三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通信接口用于与芯片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第三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通信接口用于与芯片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第三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通信接口用于与芯片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第三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第九方面或第九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通信接口用于与芯片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芯片还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上述提供的任一种装置或计算机存储介质或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或通信系统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对应方案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单向承载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双向承载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六;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七;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八;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九;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十;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十一;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十二;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终端,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ime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系统、设备对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网络系统或者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系统以及5G通信系统、车联网系统等。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提供的方法应用于NR系统或5G网络中为例进行说明。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本文中的映射,关联可以具有相同的含义。
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前,首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名词:
1)、侧行链路(Sidelink,SL)是指:针对终端和终端之间直接通信定义的。也即终端和终端之间不通过基站转发而直接通信的链路。
2)、Sidelink资源是指:终端之间在侧行链路上进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和控制信息传输时使用的资源。
3)、侧行链路业务数据是指:任意两个终端在侧行链路上传输的业务数据或者控制信息。
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终端10、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20。应理解,在图1中示出了1个第一终端10以及第二终端20。
其中,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之间具有用于直连通信的第一接口,该第一接口可以称为PC5接口。PC5接口上用于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通信的传输链路可以称为侧行链路。
其中,PC5接口可以采用专用频段(如5.9GHz)。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在PC5接口通信时使用的链路可以称为侧行链路。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之间可以建立一个或多个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该一个或多个无线承载可以分别用于在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之间传输数据和控制信息(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PC5接口上的无线承载可以称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SL RB)。SL RB包括SL信令无线承载(Signalling Radio Bearer,SRB)和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Bearer,DRB)。SRB是系统的信令消息实际传输的通道。例如,用于传输RRC信令,DRB是用户数据实际传输的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由源地址、目的地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相关的信息识别。其中,源地址为在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传输的侧行链路业务的发送方的信息。目的地址为在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传输的侧行链路业务的接收方的信息。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相关的信息可以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标识的任一个或多个。
例如,如果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用于第一终端10向第二终端20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则该源地址为第一终端10的层2标识,目的地址为第二终端20的层2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还包括:为第一终端10提供的网络设备30和为第二终端20提供服务的网络设备40。
应理解,如图2所示,为第一终端10和为第二终端20提供服务的网络设备30和网络设备40可以为同一个网络设备30。
其中,第一终端10与网络设备30,第二终端20与网络设备40之间的接口可以称为第二接口。例如,第二接口可以为Uu接口,采用蜂窝网频段(如1.8GHz)。
上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的名称仅是个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的名称不作限定。
鉴于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由源地址、目的地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相关的信息识别,本申请实施例中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类型可以分为双向承载和单向承载。
双向承载顾名思义一个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既可以用于发送方在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也可以用于发送方在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接收针对该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应理解,发送方在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接收方可以在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发送方在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接收针对该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接收方可以在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针对该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
或者,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还可以用于发送方在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也可以用于发送方在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针对该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应理解,如果发送方在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意味着接收方可以在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发送方在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针对该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意味着接收方可以在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接收针对该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
例如,如果一个侧行链路无线承载A为双向承载则这个侧行链路无线承载A既可以用于第一终端10向第二终端20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A,也可以用于第一终端10接收第二终端20在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A上发送的针对侧行链路业务数据A的RLC状态报告。或者,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A用于第二终端20向第一终端10发送第一终端10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B,也可以用于接收第一终端10在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A上发送的针对侧行链路业务数据B的RLC状态报告。
单向承载顾名思义,一个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可以用于发送方在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意味着接收方可以在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或用于发送方在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针对在其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接收到的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意味着接收方可以在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接收针对其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的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
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之间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为单向承载的示意图,则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之间可以配置至少两个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例如,侧行链路无线承载1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2。其中,侧行链路无线承载1用于第一终端10向第二终端20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A。侧行链路无线承载2用于第二终端20向第一终端10发送针对侧行链路业务数据A的RLC状态报告。
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之间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为双向承载。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核心网。网络设备30和网络设备40可以与该核心网连接。核心网可以是4G核心网(例如,核心分组网演进(Evolved PacketCore,EPC))或者5G核心网(5G Core,5GC)、或未来的各种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应理解,网络设备30和网络设备40可以连接至同一个核心网。当然,网络设备30和网络设备40也可以连接至不同的核心网。
以核心网可以是4G核心网为例,网络设备30或网络设备40可以为4G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或eNodeB)。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为可以与eNB进行信息传输的终端。eNB通过S1接口接入EPC网。
以核心网可以5G核心网为例,网络设备30或网络设备40可以为NR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The 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为可以与gNB进行信息传输的终端。gNB通过NG接口接入5GC。
当然,网络设备30或网络设备40还可以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协议基站,或者可以为非3GPP协议基站。
其中,网络设备30与第一终端10或网络设备40与第二终端30之间具有第一传输链路。例如,第一传输链路可以为Uu链路。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30可以在sidelink上彼此传输侧行链路业务。第一终端10可以在Uu链路上向网络设备30传输上行(Uplink,UL)Uu业务,也可以在Uu链路上接收网络设备30发送的下行(Downlink,DL)Uu业务。
终端20,是一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终端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以及终端设备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终端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车载设备(例如,汽车、自行车、电动车、飞机、船舶、火车、高铁等)、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家居设备(例如,冰箱、电视、空调、电表等)、智能机器人、车间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或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飞行设备(例如,智能机器人、热气球、无人机、飞机)等。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应用的场景中终端设备为经常工作在地面的终端设备,例如车载设备。在本申请中,为了便于叙述,部署在上述设备中的芯片,例如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基带芯片等,或者其他具备通信功能的芯片也可以称为终端。
终端可以是具有相应通信功能的车辆,或者车载通信装置,或者其它嵌入式通信装置,也可以是用户手持通信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
作为示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网络设备为与终端配合使用的一种可以用于发射或接收信号的实体。例如,可以是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还可以是LTE中的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通过该小区使用的传输资源(例如,时域资源,或者,频域资源,或者,时频资源)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对应的小区,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和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如图5所示,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10、第二终端20、网络设备30和网络设备40的硬件结构可以参考如图5所示的结构。该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41,通信线路44以及至少一个收发器43。
处理器4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44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收发器43,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
可选的,该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42。
存储器4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44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4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4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41用于执行存储器4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4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5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5中的处理器41和处理器4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下面将结合图6至图17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中各个网元之间的消息名字或消息中各参数的名字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是其他的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借鉴或参考,例如,相同或相似的步骤,方法实施例、通信系统实施例和装置实施例之间,均可以相互参考,不予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中由第二终端执行的步骤也可以由应用于第二终端中的芯片来执行。由第一终端执行的步骤也可以由应用于第一终端中的芯片来执行。下述实施例以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由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来执行为例。
实施例一
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交互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第二终端确定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通信时使用的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其中,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用于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用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针对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状态报告。
应理解,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RLC层工作模式为确认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模式,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分别为单向承载。
其中,确认模式指针对接收到的RLC协议数据单元PDU,接收方需要向发送方反馈RLC状态报告。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RLC实体和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至少一个第二RLC实体和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还可以包括:第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实体,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还可以包括第二PDCP实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至少一个RLC实体具有如下释义: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可以仅包括一个RLC实体,该一个RLC实体用于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或者RLC状态报告。当为了保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可靠传输,一个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可以配置数据包复制功能(Packet Duplication)。这种情况下,一个侧行链路无线承载需要具有至少两个RLC实体,该至少两个RLC实体其中一个RLC实体用于传输侧行链路业务数据,至少两个RLC实体中除该RLC实体之外的其余RLC实体用于传输对该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复制得到的侧行链路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还用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用于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针对第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第二RLC状态报告。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RLC状态报告用于确认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接收状态。也即RLC状态报告用于接收方向发送方指示是否正确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也即哪些侧行链路业务数据被成功接收,哪些侧行链路业务数据未被成功接收。例如,在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的第一RLC状态报告用于指示是否正确接收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在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的第二RLC状态报告用于指示是否正确接收第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
步骤102、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
作为一种具体实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
应理解,第一消息可以为Sidelink RRC重配置消息或者Sidelink RRC重配置完成消息。
步骤103、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一消息。
步骤104、第一终端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RLC状态报告为针对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现有技术中第一终端并不知道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因此,第一终端无法确定其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是针对哪个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针对第一终端发送的不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可能发生冲突或接收错误。随着第一终端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增加,侧行链路通信的可靠性无法满足。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确定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通信时使用的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并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这样便于第一终端确定使用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以及如果第一终端在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接收到第一RLC状态报告,第一终端可以根据上述关联确定该第一RLC状态报告是针对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从而可以保证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可以支持RLC层AM的传输方式,便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根据第一RLC状态报告确定是否重传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保证了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步骤101之前,还包括:
步骤105、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消息。其中,第二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或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信息。
示例性的,第二消息可以为侧行链路RRC消重配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QoS信息可以为具体的QoS参数集合,也可以为QoS参数集合的索引。QoS参数集合中的QoS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保证的传输速率,最大的传输速率,时延要求,可靠性要求,优先级,通信距离。QoS参数集合的索引包括5G服务质量指示(5G QoSidentification,5QI)、PC5服务质量指示(PC5 QoS identification,PQI)、服务质量流指示(QoS Flow Identification,QFI)。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个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映射的QoS信息包括一组QoS参数。如果映射到一个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映射的QoS信息包括一组QoS参数,则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映射的QoS信息时,应该指出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映射的QoS信息包括一组QoS参数。例如,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信息包括至少一个QFI1、QFI2和QFI3。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信息时,要指示出QFI1,QFI2和QFI3属于一个组,或者说三个QFI需要映射到同一个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此外,后续第二终端请求网络设备建立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时,也需要向网络设备指示出QFI1,QFI2和QFI3属于一个组,或者说三个QFI需要映射到同一个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
应理解,上述QFI1,QFI2,QFI3也可以是QoS参数集合1,QoS参数集合2,QoS参数集合3。
其中,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用于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步骤105之前还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建立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
示例性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建立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用于配置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请求消息。该用于配置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请求消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映射到第一侧行无线承载的QoS信息,和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配置信息。第二终端根据用于配置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请求消息建立和/或配置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
其中,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第二终端侧配置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需要的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配置信息中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一PDCP实体的配置,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一RLC实体的配置,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工作模式。应理解,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RLC层工作模式可以为AM模式。
示例性的,第一PDCP实体的配置包括用于配置第一PDCP实体的信息。例如,第一PDCP实体的配置可以包括PDCP实体发送相关的参数和接收相关的参数,也可以包括PDCP实体接收相关的参数。第一RLC实体的配置包括用于配置第一RLC实体的信息。例如,第一RLC实体的配置可以包括RLC实体发送相关的参数和接收相关的参数,也可以只包括RLC实体接收相关的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映射到第一侧行无线承载的QoS信息,和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配置信息可以由第一终端接入的网络设备为第一终端配置。当然该第一终端也可以从第一终端的预配置信息中获取映射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信息,和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应理解,该第一侧行无线承载的标识或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可以由第一终端自主分配,也可以由第一终端接入的网络设备分配,也可以由预配置信息配置。
步骤106、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二消息。
应理解,第二终端在接收到第二消息之后,便可以根据第二消息配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
下述实施例将介绍第二终端根据第二消息如何配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
示例1)、第二终端与网络设备交互建立。
继续结合图7,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步骤106之后,还包括:
步骤107、第二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请求网络设备配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第三消息至少包括QoS信息。
应理解,步骤107和步骤108中的网络设备为第二终端接入的网络设备,第二终端接入的网络设备和第一终端接入的网络设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第二终端可以在Uu链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步骤108、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三消息。应理解,在步骤108之后,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第四消息。
步骤109、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四消息。其中,第四消息包括QoS信息,以及与QoS信息关联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
示例性的,第一配置信息中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PDCP实体的配置信息,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RLC实体的配置信息,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
在第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四消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一映射关系。其中,第一映射关系包括QoS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QoS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相应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101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二终端根据第四消息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
应理解,如果第二终端请求网络设备建立一个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则如果第四消息中携带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则第二终端便可以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如果第四消息中包括第一映射关系,则第二终端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
可以理解的是,因为第一映射关系包括QoS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QoS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则表示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与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具有相同的QoS信息,则第二终端可以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三消息还包括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则第四消息还包括第二映射关系。其中,第二映射关系包括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101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二终端根据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其中,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包括: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包括: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和/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映射关系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示例2)、第二终端通过预配置信息建立。
继续结合图7,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101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二终端根据第二消息和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其中,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QoS信息,以及与QoS信息关联的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应理解,此处的预配置信息为第二终端中的预配置信息。
示例性的,第二配置信息中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PDCP实体的配置信息,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RLC实体的配置信息,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一配置信息中的信息元素完全相同。但是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一配置信息中相同元素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第一配置信息中关于第二PDCP实体的配置和第二配置信息中关于第二PDCP实体的配置中定时器的值不同。
示例性,PDCP实体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PDCP序列号(sequencenumber,SN)的长度、丢弃计时器的长度、头压缩算法、重排序计时器的长度、指示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是否进行完整性保护的指示信息、指示该无线承载是否进行加密的指示信息、指示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是否允许乱序递交的指示信息。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RLC实体的配置是RLCAM还是RLCUM、RLCSN的长度、重组计时器的长度。如果RLC实体的配置为RLCAM,还包括:状态报告禁止计时器的长度、轮询重传计时器的长度、轮询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Unit,PDU)的个数、轮询的字节数、最大重传次数。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PrioritisedBitRate,PBR)、令牌桶大小(bucketSizeDuration),该逻辑信道所属的逻辑信道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三映射关系。其中,第三映射关系包括QoS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QoS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根据第二消息和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包括:第二终端根据第三映射关系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四映射关系。其中,第四映射关系包括: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二终端根据第二消息和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包括:第二终端根据第四映射关系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具体包括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具有映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指: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相同。或者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三配置信息中还可以携带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或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这样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便可以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三配置信息由第二终端通过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一终端。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三配置信息中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PDCP实体的配置信息,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RLC实体的配置信息。其中,第三配置信息中包含的第二PDCP实体的配置信息可以只包含PDCP实体的接收参数的配置信息,第三配置信息中包含的第二RLC实体的配置信息可以只包含RLC实体的接收参数的配置信息。
应理解,上述示例介绍了第二终端接入的网络设备为第二终端分配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也可以由第二终端自主分配。即第二终端自主确定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终端自主确定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的实施例中第四消息或第二终端的预配置信息中可以不携带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此外,如果第四消息中只携带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则第二终端可以自主确定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如果第四消息中只携带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则第二终端可以自主确定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具体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与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相同,判断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与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或者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逻辑信道标识与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判断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与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
应理解,上述示例中,第一终端在请求第二终端配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已建立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另一个示例中,如果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已经建立了两个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分别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1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2。如果第一终端有新的侧行链路业务数据需要传输给第二终端,则第一终端可以先请求网络设备发送用于建立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配置信息,以使得第一终端先与第二终端之间建立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在建立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之后,第一终端可以请求第二终端再次建立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这时,如果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一配置信息由第二终端的网络设备发送,则网络设备可以为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分配相同的标识信息,或者网络设备可以为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和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分配相同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与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相同,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与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相同,则步骤101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二终端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第三消息中还包括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与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相同,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与至少一个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相同。预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五映射关系。其中,第五映射关系包括:QoS信息与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QoS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相应的,步骤10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二终端根据第五映射关系,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图8或图9,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110、第二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源地址信息、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目的地址信息、指示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RLC层工作模式为AM模式的指示信息。
其中,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源地址信息用于确定在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的第一RLC状态报告或第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发送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目的地址信息用于确定接收第一RLC状态报告或第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接收方。
步骤111、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源地址信息、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目的地址信息、指示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RLC层工作模式为AM模式的指示信息。
应理解,第二终端在步骤110中向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三消息中。当然,第二终端在步骤110中向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也可以携带在第三消息以外的其他消息中单独发送给网络设备。
应理解,通过执行步骤110和步骤111网络设备便可以确定第二终端请求建立的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接收方是哪个终端,以及发送方是哪个终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源地址信息可以为第二终端的层2标识(Source Layer 2ID)或第二终端的层2标识的索引。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目的地址信息可以为第一终端的层2标识或第一终端的层2标识的索引。
步骤112、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以下信息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源地址信息、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目的地址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图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113、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源地址信息、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目的地址信息,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三配置信息,第三配置信息属于第一配置信息或第二配置信息。
应理解,步骤113中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一消息中,当然也可以通过单独的消息发送给第一终端。
应理解,第三配置信息可以为第一配置信息或第二配置信息。由于第一配置信息或第二配置信息中不仅包括配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时第二终端需要的配置信息,还包括配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时第一终端需要的配置信息,因此,第三配置信息还可以为配置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时第一终端需要的配置信息。
在再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6,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114、第二终端配置第二终端的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一RLC实体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二RLC实体互为关联RLC实体。
相应的,在又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15、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一RLC实体向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二RLC实体发送第一RLC状态报告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或者,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一RLC实体向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第二RLC实体发送第二RLC状态报告以及第三指示信息。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RLC状态报告为针对第二终端接收的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RLC状态报告为第一终端发送的针对第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
应理解,第一终端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之后,则第一终端可以利用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并通过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针对第一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第一RLC状态报告。或者第二终端可以利用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并通过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接收第一终端在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的针对第二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第二RLC状态报告。
结合图6,如图13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116、第二终端确定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发生变化。
本申请实施例中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发生变化指: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增加或减少。QoS流与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可以由网络设备配置,或者在预配置信息中配置。当有新的QoS流的业务到达时,相应的会增加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当有QoS流的业务结束时,相应的会减少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
示例性的,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116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六消息,该第六消息用于指示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发生变化。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六消息。这样第二终端通过第六消息便可以确定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发生变化,由于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和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关联,则第二终端可以确定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发生变化。
另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116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二终端自主增加或减少映射到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
步骤117、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或网络设备发送第五消息,第五消息用于指示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的变化。
应理解,通过步骤117第一终端或网络设备可以即使增加或者减少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
应理解,如果第五消息指示第一终端或网络设备增加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则第一终端或网络设备增加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如果第五消息指示第一终端或网络设备减少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则第一终端或网络设备减少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或第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增加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减少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均当前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为基准。
实施例二
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包括:
步骤201、第一终端确定建立或配置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
步骤202、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映射到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服务质量QoS信息,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和承载类型指示,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工作模式,承载类型指示用于指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为双向承载。
应理解,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为建立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则第一终端要配置第一终端侧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第二终端配置第二终端侧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因此,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时,第一终端已完成由第一终端对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配置或者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时,第一终端正配置侧行链路无线承载。
例如,第一消息可以为Sidelink RRC重配置消息。
示例性的,第一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PDCP实体的配置信息,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的配置信息,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的标识。
步骤203、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消息。
步骤204、第二终端根据第一消息建立或配置侧行链路无线承载。
应理解,由于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建立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也即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两端分别由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配置,因此,第一终端配置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中由第一终端进行配置的部分,第二终端根据第一消息建立或配置由第二终端对侧行链路无线承载进行配置的部分。其中,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为双向承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该方法通过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消息,这样第二终端可以根据第一消息,建立满足QoS信息要求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从而保证在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传输的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可以满足QoS信息要求,以便可靠的传输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且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为双向承载,则第二终端便可以确定该侧行链路业务承载不仅可以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且该侧行链路业务承载还可以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针对该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或者第二终端便可以确定该侧行链路业务承载不仅可以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且该侧行链路业务承载还可以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针对该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
示例1,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一个RLC实体或者两个RLC实体关联一个逻辑信道。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RLC层工作模式为AM时,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一个RLC实体。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RLC层工作模式为UM时,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两个RLC实体。
如果侧行链路无线承载配置了包复制功能,则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2个RLC实体(如果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RLC层工作模式为AM),每个RLC实体关联一个逻辑信道,或者4个RLC实体(如果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RLC层工作模式为UM),并且其中一个用于发送的RLC实体和一个用于接收的RLC实体关联一个逻辑信道。由于RLC层工作模式不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的RLC实体的数量可能存在差异,下述将分情况详细介绍:
情况1)、RLC层工作模式为AM,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至少一个RLC实体,且至少一个RLC实体与一个逻辑信道关联。
该至少一个RLC实体既可以用于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也可以用于接收针对该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或者该至少一个RLC实体既可以用于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也可以用于发送针对该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与该至少一个RLC实体关联的一个逻辑信道既可以用于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也可以用于接收针对该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或者,与该至少一个RLC实体关联的一个逻辑信道既可以用于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也可以用于发送针对该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
应理解,该至少一个RLC实体中包括发送原始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实体,和发送复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实体。当然,该至少一个RLC实体可以仅包括发送原始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实体。例如,至少一个RLC实体包括RLC实体1和RLC实体2,该RLC实体1用于发送原始侧行链路业务数据,RLC实体2用于发送复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
情况2)、RLC层工作模式为非确认传输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至少两个RLC实体,且至少两个RLC实体与一个逻辑信道关联。
应理解,UM指接收方可以不向发送方反馈RLC状态报告。
如果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至少两个RLC实体,则该至少两个RLC实体中至少存在一个RLC实体用于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以及至少存在一个RLC实体用于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由于无论是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时,可以对该侧行链路业务数据进行复制,因此,至少两个RLC实体中还存在用于发送复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实体,同样至少两个RLC实体中还存在用于接收复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实体。与该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一个逻辑信道既用于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也可以用于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
例如,至少两个RLC实体包括RLC实体11、RLC实体12、RLC实体13以及RLC实体14。其中,RLC实体11用于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A,RLC实体12用于发送对复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A。RLC实体13用于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B,RLC实体14用于接收复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B。本申请实施例中原始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和复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的标识在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的连接内是唯一的;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的连接通过第一标识识别。示例性的,第一标识为第一终端的层2标识和第二终端的层2标识的组合。再一个示例,第一标识还可以为专门定义的用于识别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间单播连接的ID。
如图1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205、第二终端获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205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具体实现:第二终端从第二终端接入的网络设备处获取第二配置信息,或者第二终端可以从预配置信息中获取第二配置信息。应理解,预配置信息中包括至少一个QoS信息与至少一个侧行链路配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具体的,第二终端从第二终端接入的网络设备处获取第二配置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二终端获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为第二终端配置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此外,在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消息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或两个逻辑信道中的其中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映射至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信息,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消息和第三消息还包括第一标识。
应理解,对于图15中第三消息包括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对于图16中第三消息包括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两个逻辑信道的标识。
步骤206、第二终端根据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配置侧行链路无线承载。
其中,第二配置信息中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PDCP实体的配置信息,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的配置信息,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的标识。
应理解,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可以由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自主分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图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207、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MAC PDU和第一组合信息,第一组合信息包括第一标识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一个逻辑信道标识。
其中,第一组合信息指示第一MAC SDU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MAC SDU,第一MACSDU为包含在第一MAC PDU中与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对应的MAC SDU。
步骤208、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MAC PDU和第一组合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图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209、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MAC PDU和第二组合信息,第二组合信息中包含第一标识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
其中,第二组合信息指示第二MAC SDU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MAC SDU。第二MACSDU为包含在第二MAC PDU中与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一个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MAC SDU。
步骤210、第一终端接收第二MAC PDU和第二组合信息。
示例2)、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一个RLC实体(如果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RLC层工作模式为AM)关联两个逻辑信道,或者两个RLC实体(如果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RLC层工作模式为AM)关联两个逻辑信道。
应理解,该两个逻辑信道中一个逻辑信道用于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下述简称:发送逻辑信道),另一个逻辑信道用于接收针对该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下述简称:接收逻辑信道)。或者,发送逻辑信道还用于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接收逻辑信道还用于发送针对该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
应理解,如果侧行链路无线承载配置了包复制功能,则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2个RLC实体(如果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RLC层工作模式为AM)每个RLC实体关联两个逻辑信道,或者4个RLC实体(如果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RLC层工作模式为UM),并且其中一个用于发送的RLC实体和一个用于接收的RLC实体关联两个逻辑信道。
情况3)、RLC层工作模式为AM,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至少一个RLC实体,且至少一个RLC实体关联两个逻辑信道。该两个逻辑信道中一个用于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另一个逻辑信道用于接收针对该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或者,两个逻辑信道中一个用于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另一个逻辑信道用于发送针对接收到的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至少一个RLC实体可以用于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也可以用于接收针对该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或者,至少一个RLC实体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以及用于发送针对该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状态报告。
应理解,如果侧行链路无线承载配置了包复制功能,该至少一个RLC实体包括用于发送原始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实体以及用于发送复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实体,用于接收复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实体。
情况4)、RLC层工作模式为UM,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包括至少两个RLC实体,且至少两个RLC实体中的任一个RLC实体与两个逻辑信道中的一个逻辑信道关联。该至少两个RLC实体中存在一个RLC实体用于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存在另一个RLC实体用于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该两个逻辑信道中一个用于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另一个逻辑信道用于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其中,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实体与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逻辑信道关联,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实体与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逻辑信道关联。
应理解,如果侧行链路无线承载配置了包复制功能,该至少两个RLC实体还包括用于发送复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实体,或者用于接收复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的RLC实体。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两个逻辑信道中的任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在一组源信息和目的信息组合内是唯一的。
示例性的,两个逻辑信道中的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在第一源信息和第一目的信息组合内是唯一的,第一源信息为第一终端的源层2标识,第一目的信息为第二终端的源层2标识。也即由第一终端在该一个逻辑信道上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由第二终端在该一个逻辑信道上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
示例性的,两个逻辑信道中的另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在第二源信息和第二目的信息组合内是唯一的,第二源信息为第二终端的源层2标识,第二目的信为第一终端的源层2标识。也即由第二终端在该另一个逻辑信道上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由第一终端在该另一个逻辑信道上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两个逻辑信道中任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第一终端通过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令,和第二终端通过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令。
参考图16,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211、第二终端获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
具体的,实现过程可以参考步骤205处的描述。
步骤212、第二终端根据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配置侧行链路无线承载。
其中,第二配置信息中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PDCP实体的配置信息,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的配置信息,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两个逻辑信道中的任一个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任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
应理解,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该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两个逻辑信道中的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和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可以分别由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自主分配,或者全部由第一终端分配,或者全部由第二终端分配。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配置信息用于第二终端通过侧行链路无线承载发送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令,和用于第一终端通过侧行链路无线承载接收侧行链路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令。
应理解,如果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两个逻辑信道的标识或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由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自主分配,则网络设备在第二消息中可以不携带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两个逻辑信道的标识或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如果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由第二终端或第一终端自主分配,则网络设备在第二消息中可以携带两个逻辑信道的标识或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如果两个逻辑信道的标识或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由第二终端或第一终端自主分配,则网络设备在第二消息中可以携带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
应理解,如果网络设备未在第二消息中携带两个逻辑信道的标识或一个逻辑信道的标识、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则终端可以自主分配。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由第二终端或第一终端自主分配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或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的标识的情况下,第二终端或第一终端还可以将自主分配的标识通知给各自的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图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213、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MAC PDU,和第三信息组合。其中,第三信息组合包含源信息,目的信息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两个逻辑信道中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第三信息组合指示第一MAC SDU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MAC SDU。
其中,第一MAC SDU为包含在第一MAC PDU中与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两个逻辑信道中的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对应的MAC SDU。源信息为第一终端的源层2标识,目的信息为第二终端的源层2标识。
步骤214、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MAC PDU,和第三信息组合。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图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215、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MAC PDU,和第四信息组合,第四信息组合包含源信息,目的信息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两个逻辑信道中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
其中,第四信息组合指示第二媒体接入控制业务数据单元MAC SDU为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MAC SDU。第二MAC SDU为包含在第二MAC PDU中与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RLC实体或至少两个RLC实体关联的两个逻辑信道中的第二逻辑信道的标识对应的MACSDU。源信息为第二终端的源层2标识,目的信息为第一终端的源层2标识。
步骤216、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MAC PDU,和第四信息组合。
结合图15或图16,如图1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217、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四消息,其中,第四消息包括第三配置信息,第三配置信息中可以只包括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PDCP实体和至少一个RLC实体用于接收的参数配置。
步骤218、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四消息。
在再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219、第二终端确定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发生变化。
例如,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增加或者减少。
示例性的,一种示例,第二终端可以自主增加或者减少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另一示例,步骤219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二终端根据来自第一终端的第六消息确定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发生变化。其中,第六消息用于指示映射到第一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上的QoS流的变化。
步骤220、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或网络设备发送第五消息,第五消息用于指示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QoS流的变化。
应理解,在步骤220之后,还可以包括:第一终端或网络设备根据第五消息增加或者减少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发送第五消息,便于第一终端或网络设备及时增加或者减少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例如,如果第五消息指示增加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则第一终端或网络设备增加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如果第五消息指示减少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则第一终端或网络设备减少映射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流。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网络设备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括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网络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上面结合图6至图17,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执行上述方法的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进行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方法和装置可以相互结合和引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中由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
下面以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8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01,以及通信单元102。
一种示例,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为第二终端,或者为应用于第二终端中的芯片。在这种情况下,通信单元102,用于支持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二终端执行的步骤102。处理单元101,用于支持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二终端执行的步骤101。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通信单元102,还用于支持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二终端执行的步骤106、步骤107、步骤109、步骤110、步骤112、步骤113、步骤117。处理单元101,还用于支持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二终端执行的步骤114、步骤115、步骤116。
另一种示例,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为第二终端,或者为应用于第二终端中的芯片。在这种情况下,通信单元102,用于支持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二终端执行的步骤203。处理单元101,用于支持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二终端执行的步骤204。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通信单元102,还用于支持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二终端执行的步骤205、步骤208、步骤209、步骤211、步骤214、步骤215以及步骤217、步骤220。处理单元101,还用于支持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二终端执行的步骤206、步骤212以及步骤219。
再一种示例,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为第一终端,或者为应用于第一终端中的芯片。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单元101,用于支持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执行的步骤104。通信单元102,用于支持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执行的步骤103。
通信单元102,还用于支持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执行的步骤105。
又一种示例,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为第一终端,或者为应用于第一终端中的芯片。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单元101,用于支持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执行的步骤201。通信单元102,用于支持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执行的步骤202。
通信单元102,还用于支持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执行的步骤207、步骤210、步骤213、步骤216、步骤218。
又一种示例,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为网络设备,或者为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在这种情况下,通信单元102,用于支持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108。
通信单元102,还用于支持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111。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8所示的装置为网络设备或者为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时,该装置可以不包括处理单元101。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9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的一种可能的逻辑结构示意图。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包括:处理模块112和通信模块113。处理模块112用于对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模块112用于执行在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进行信息/数据处理的步骤。通信模块113用于支持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进行信息/数据发送或者接收的步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111,用于存储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示例性的,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为第二终端,或者为应用于第二终端中的芯片。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模块113,用于支持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二终端执行的步骤102。处理模块112,用于支持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1。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通信模块113,还用于支持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二终端执行的步骤106、步骤107、步骤109、步骤110、步骤112、步骤113、步骤117。处理模块112,还用于支持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二终端执行的步骤114、步骤115、步骤116。
示例性的,当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为第二终端,或者为应用于第二终端中的芯片。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模块113,用于支持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二终端执行的步骤203。处理模块112,用于支持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204。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通信模块113,还用于支持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二终端执行的步骤205、步骤208、步骤209、步骤211、步骤214、步骤215以及步骤217、步骤220。处理模块112,还用于支持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二终端执行的步骤206、步骤212以及步骤219。
再一种示例,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为第一终端,或者为应用于第一终端中的芯片。在这种情况下,处理模块112,用于支持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执行的步骤104。通信模块113,用于支持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执行的步骤103。
通信模块113,还用于支持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执行的步骤105。
又一种示例,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为第一终端,或者为应用于第一终端中的芯片。在这种情况下,处理模块112,用于支持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执行的步骤201。通信模块113,用于支持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执行的步骤202。
通信模块113,还用于支持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执行的步骤207、步骤210、步骤213、步骤216、步骤218。
又一种示例,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为网络设备,或者为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模块113,用于支持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108。
通信模块113,还用于支持该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111。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9所示的装置为网络设备或者为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时,该装置可以不包括处理模块112。
其中,处理模块11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113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111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112为处理器41或处理器45,通信模块113为收发器43时,存储模块111为存储器42时,本申请所涉及的无线承载的配置装置可以为图5所示的通信设备。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150的结构示意图。芯片150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处理器1510和通信接口1530。
可选的,该芯片150还包括存储器1540,存储器154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510提供操作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54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540存储了如下的元素,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1540存储的操作指令(该操作指令可存储在操作系统中),执行相应的操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网络设备所用的芯片的结构类似,不同的装置可以使用不同的芯片以实现各自的功能。
处理器1510控制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网络设备中任一个的处理操作,处理器1510还可以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
存储器154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51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54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on-volatile randomaccess memory,NVRAM)。例如应用中存储器1540、通信接口1530以及存储器1540通过总线系统1520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152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20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520。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510中,或者由处理器1510实现。处理器151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51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5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540,处理器1510读取存储器154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接口1530用于执行图6-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网络设备的接收和发送的步骤。处理器1510用于执行图6-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网络设备的处理的步骤。
以上通信单元可以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或通信接口,用于从其它装置接收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通信单元是该芯片用于从其它芯片或装置接收信号或发送信号的接口电路或通信接口。
在上述实施例中,存储器存储的供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可以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事先写入在存储器中,也可以是以软件形式下载并安装在存储器中。
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disk,SSD)等。
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第二终端或者应用于第二终端中的芯片执行实施例中的步骤101以及步骤102、步骤106、步骤107、步骤109、步骤110、步骤112、步骤113、步骤114、步骤115、步骤116、步骤117。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第二终端或者应用于第二终端中的芯片执行实施例中的步骤203、步骤204、步骤205、步骤206、步骤208、步骤209、步骤211、步骤212、步骤214、步骤215以及步骤217、步骤219、步骤220。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第一终端或者应用于第一终端中的芯片执行实施例中的步骤103、步骤104、步骤105。
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第一终端或者应用于第一终端中的芯片执行实施例中的步骤201、步骤202、步骤207、步骤210、步骤213、步骤216、步骤218。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网络设备或者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执行实施例中的步骤108、步骤111。
前述的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第二终端或者应用于第二终端中的芯片执行实施例中的步骤101以及步骤102、步骤106、步骤107、步骤109、步骤110、步骤112、步骤113、步骤114、步骤115、步骤116、步骤117。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第二终端或者应用于第二终端中的芯片执行实施例中的步骤203、步骤204、步骤205、步骤206、步骤208、步骤209、步骤211、步骤212、步骤214、步骤215以及步骤217、步骤219、步骤220。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第一终端或者应用于第一终端中的芯片执行实施例中的步骤103、步骤104、步骤步骤105。
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第一终端或者应用于第一终端中的芯片执行实施例中的步骤201、步骤202、步骤207、步骤210、步骤213、步骤216、步骤218。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网络设备或者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执行实施例中的步骤108、步骤111。
一方面,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应用于第二终端中,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指令,以执行实施例中的步骤101以及步骤102、步骤106、步骤107、步骤109、步骤110、步骤112、步骤113、步骤114、步骤115、步骤116、步骤117。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应用于第二终端中,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指令,以执行实施例中步骤203、步骤204、步骤205、步骤206、步骤208、步骤209、步骤211、步骤212、步骤214、步骤215以及步骤217、步骤219、步骤220。
一方面,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应用于第一终端中,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指令,以执行实施例中的步骤103、步骤104、步骤105。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应用于第一终端中,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指令,以执行实施例中步骤201、步骤202、步骤207、步骤210、步骤213、步骤216、步骤218。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应用于网络设备中,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指令,以执行实施例中步骤108、步骤111。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简称SSD))等。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一终端之间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承载类型指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工作模式,所述承载类型指示用于指示所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类型;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建立或配置所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工作模式为确认传输模式A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承载类型指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工作模式为非确认传输模式UM,所述承载类型指示用于指示所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为双向承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映射到所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服务质量流指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的标识;所述逻辑信道的标识由所述第一终端自主分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消息还包括:映射到所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QoS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目的地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接口为PC5口。
12.一种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681509.7A 2019-03-28 2020-03-30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终端、存储介质及芯片 Active CN1133294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5793.6A CN111757341A (zh) 2019-03-28 2019-03-28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19102457936 2019-03-28
PCT/CN2020/082010 WO2020192783A1 (zh) 2019-03-28 2020-03-30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2080003444.4A CN112335280A (zh) 2019-03-28 2020-03-30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3444.4A Division CN112335280A (zh) 2019-03-28 2020-03-30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9431A true CN113329431A (zh) 2021-08-31
CN113329431B CN113329431B (zh) 2022-03-29

Family

ID=7260862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45793.6A Pending CN111757341A (zh) 2019-03-28 2019-03-28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2110681509.7A Active CN113329431B (zh) 2019-03-28 2020-03-30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终端、存储介质及芯片
CN202080003444.4A Pending CN112335280A (zh) 2019-03-28 2020-03-30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45793.6A Pending CN111757341A (zh) 2019-03-28 2019-03-28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3444.4A Pending CN112335280A (zh) 2019-03-28 2020-03-30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11405964B2 (zh)
EP (2) EP4391702A2 (zh)
JP (1) JP7270766B2 (zh)
KR (1) KR20210142723A (zh)
CN (3) CN111757341A (zh)
AU (1) AU2020247240B2 (zh)
CA (1) CA3135319A1 (zh)
SG (1) SG11202110785XA (zh)
WO (1) WO202019278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3600A (zh) * 2021-11-22 2021-12-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65995A1 (zh) * 2017-03-13 2018-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基站
CN110891324B (zh) * 2018-09-07 2023-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rrc连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757341A (zh) * 2019-03-28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432291B2 (en) * 2019-06-21 2022-08-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scheme on group based identity and scrambling for UE cooperation transmission
WO2021138878A1 (zh) * 2020-01-09 2021-07-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侧行链路承载的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和介质
WO2024029888A1 (ko) * 2022-08-01 2024-02-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ue-to-ue relay 에서 베이러 설정에 관련된 릴레이 ue의 동작 방법
WO2024029967A1 (ko) * 2022-08-03 2024-02-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ue-to-ue relay 에서 end to end 베이러 설정에 관련된 타겟 릴레이 ue의 동작 방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1285A (zh) * 2017-02-03 2018-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WO2019031862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CQUIRING MODIFIED SYSTEM INFORMATION AND DEVICE SUPPORTING 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22068C2 (sv) * 1999-07-15 2004-01-1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od och anordning för att åstadkomma radioaccessbärartjänster
JP2013118486A (ja) 2011-12-02 2013-06-13 Nec Corp 回線中継装置、tdm回線迂回システムおよびtdm回線迂回制御方法
CN104012012A (zh) * 2011-12-20 2014-08-27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提供邻近服务的网络发起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0320915B2 (en) * 2013-05-14 2019-06-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P session continuity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148285B1 (en) * 2015-09-25 2019-04-1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radio bearer mapping for proximity services ue to network relay with associated priority signalling
CN108923894B (zh) * 2017-03-23 2023-04-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存储介质和系统
US11012194B2 (en) 2017-08-10 2021-05-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delink data duplication
US11102839B2 (en) * 2018-11-02 2021-08-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icast sidelink establishment
JP7033158B2 (ja) * 2019-03-14 2022-03-09 華碩電腦股▲ふん▼有限公司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サイドリンク論理チャネル確立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1757341A (zh) * 2019-03-28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536262A (zh) * 2019-04-30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1285A (zh) * 2017-02-03 2018-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WO2019031862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CQUIRING MODIFIED SYSTEM INFORMATION AND DEVICE SUPPORTING IT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R2-1807228 "Running CR for introduction of 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on for LTE"", 《3GPP TSG_RAN\WG2_RL2》 *
HUAWEI等: "R2-1818199 "Discussion on RLC mode for NR sidelink"", 《3GPP TSG_RAN\WG2_RL2》 *
LENOVO等: "R2-1817118 "Discussion on QoS management for NR V2X"", 《3GPP TSG_RAN\WG2_RL2》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3600A (zh) * 2021-11-22 2021-12-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3873600B (zh) * 2021-11-22 2024-05-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52398A1 (en) 2022-02-09
KR20210142723A (ko) 2021-11-25
US20220400524A1 (en) 2022-12-15
JP2022527772A (ja) 2022-06-06
JP7270766B2 (ja) 2023-05-10
EP4391702A2 (en) 2024-06-26
CN112335280A (zh) 2021-02-05
CN113329431B (zh) 2022-03-29
US20220015160A1 (en) 2022-01-13
AU2020247240A1 (en) 2021-11-11
AU2020247240B2 (en) 2023-03-09
EP3952398B1 (en) 2024-03-13
US11405964B2 (en) 2022-08-02
EP3952398A4 (en) 2022-05-18
WO2020192783A1 (zh) 2020-10-01
CA3135319A1 (en) 2020-10-01
SG11202110785XA (en) 2021-10-28
US11665753B2 (en) 2023-05-30
AU2020247240A9 (en) 2022-01-13
CN111757341A (zh) 2020-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29431B (zh)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终端、存储介质及芯片
US20190166526A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fronthaul interface, method for performing access for a u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handover for a ue, data forward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11586886B (zh) 一种无线回传链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0143690A1 (zh)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终端及通信装置
WO2023001307A1 (zh) 旁链路通信方法及设备
RU2750155C1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ы обмена сообщениями в сети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9041078A (zh) 一种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148123B (zh) 一种无线回传处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1867149B (zh) 一种无线承载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944625B2 (en) Bear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s
WO2020156185A1 (zh) 一种调度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RU2785091C1 (ru) Систем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конфигурации радиоканала-носителя
CN113518476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424621A (zh) 一种缓冲区状态报告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836333A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22141332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24674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818567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164614A1 (zh) 一种辅助信息及其传递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66794B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WO2021128222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499942A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