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8476A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8476A
CN113518476A CN202010281627.4A CN202010281627A CN113518476A CN 113518476 A CN113518476 A CN 113518476A CN 202010281627 A CN202010281627 A CN 202010281627A CN 113518476 A CN113518476 A CN 113518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uplink data
data
reques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816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酉春华
徐小英
曾清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816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8476A/zh
Priority to EP21784430.7A priority patent/EP4124155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86272 priority patent/WO202120427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8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8476A/zh
Priority to US17/961,104 priority patent/US20230041246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4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using triggered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通信方法及装置,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当终端从第二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移动到第一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并且有要传输的数据时,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决策是否向核心网设备请求切换数据通道,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灵活性。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的用于请求恢复暂停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以便第二网络设备确定是否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或者,确定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当终端有数据要传输时,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可以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网络设备和核心网设备之间可以建立数据通道,此时,终端处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ed,RRC-connected)状态。终端将要发送的数据携带在RRC消息中发送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后,通过数据通道将该数据发送给核心网设备。通信结束后,处于RRC-connected状态的终端,可以通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RRC连接释放消息从RRC-connected状态转换为无线资源控制非激活(radioresource control inactive,RRC-inactive)状态。
后续,若终端从该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移动到另一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时,终端又有数据需要传输,终端会将要传输的数据发送给另一个网络设备。另一个网络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后,会请求核心网设备与该另一个网络设备建立数据通道,并请求核心网设备释放与网络设备的数据通道。也就是说,另一个网络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后,会请求核心网设备切换数据通道。然而,终端的移动具有随机性,终端下一次有要传输的数据时,终端还处于本次传输数据时的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当终端每次移动到一个新的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并且有要传输的数据时,新的网络设备没有必要每次都向核心网设备请求切换数据通道。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通信方法及装置,当终端从一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移动到另一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并且有要传输的数据时,该一个网络设备可以决策是否向核心网设备请求切换数据通道,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灵活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暂停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该第二网络设备为该终端的前服务网络设备,该第二请求消息包括该上行数据的信息;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或者,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终端的上下文。
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来自终端的第一请求消息后,可以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以便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请求消息确定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或者以便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请求消息确定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如此,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二请求消息决策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或者,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二请求消息决策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提高了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处理上行数据的灵活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该上行数据的信息用于该第二网络设备确定是否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终端的上下文,该上行数据的信息用于该第二网络设备确定是否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终端的上下文。基于上述方法,上行数据的信息用于第二网络设备确定是否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上行数据的信息决策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该上行数据的信息用于该第二网络设备确定是否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终端的上下文,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上行数据的信息决策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如此,提高了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处理上行数据的灵活性。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该上行数据的数据量、或该上行数据对应的源逻辑信道标识;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上行数据到达该第一网络设备,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上行数据未包括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多种信息决策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或者决策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该终端的缓冲区状态报告,该缓冲区状态报告用于指示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该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基于上述方法,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以便第二网络设备根据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确定是否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以便第二网络设备根据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确定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网络设备具备为该终端配置授权的能力。基于上述方法,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以便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三指示信息确定是否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以便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三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该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该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保留该第一数据通道。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络设备在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释放第一数据通道,在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保留第一数据通道。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保留该第一数据通道。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络设备在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释放第一数据通道,在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保留第一数据通道。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保留该第一数据通道。基于上述方法,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时,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释放第一数据通道也可以保留第一数据通道。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该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或者,该第一响应消息包括该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基于上述方法,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终端上报或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两种方式获取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以便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是否为终端配置授权。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响应消息还包括业务模型信息,该业务模型信息用于指示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该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该终端的数据到达周期、该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块大小、该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该终端的到达定时。基于上述方法,第一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业务模型的信息,以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业务模型的信息为终端配置授权。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响应消息还用于建立该第一网络设备和该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该上行数据,该通信隧道与该源逻辑信道标识有对应关系。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第一响应消息建立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以便后续第一网络设备通过该通信隧道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网络设备与该终端建立RRC连接。基于上述方法,当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与终端建立RRC连接,以便接收来自终端的剩余上行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响应消息;该第二响应消息包括源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的配置和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以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终端的上下文对接收到的终端处理后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终端处理前的上行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该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或者,该第二响应消息还包括该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基于上述方法,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终端上报或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两种方式获取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以便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是否为终端配置授权。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响应消息还包括业务模型信息,该业务模型信息用于指示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该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该终端的数据到达周期、该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块大小、或该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该终端的到达定时。基于上述方法,第二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业务模型的信息,以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业务模型的信息为终端配置授权。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响应消息还用于指示建立该第一网络设备和该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该上行数据,该通信隧道的标识与该源逻辑信道标识有对应关系。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第二响应消息建立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以便后续第一网络设备通过该通信隧道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复用在一个消息中。基于上述方法,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同时接收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节约信令开销。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二请求消息,该第二请求消息包括上行数据的信息,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该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的前服务网络设备;该第二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请求消息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二请求消息,该第二请求消息包括上行数据的信息,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该第二网络设备为该终端的前服务网络设备;该第二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请求消息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终端的上下文。
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二请求消息后,可以根据第二请求消息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根据第二请求消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如此,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二请求消息决策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或者,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二请求消息决策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提高了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处理上行数据的灵活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该上行数据的数据量、或该上行数据对应的源逻辑信道标识;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上行数据到达该第一网络设备,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上行数据未包括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该终端向该第一网络设备请求恢复暂停的RRC连接。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多种信息决策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或者决策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
结合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确定是否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第二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确定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
结合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网络设备具备为该终端配置授权的能力。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三指示信息确定是否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第二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三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
结合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该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该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保留该第一数据通道。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络设备在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释放第一数据通道,在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保留第一数据通道。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保留该第一数据通道。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络设备在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释放第一数据通道,在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保留第一数据通道。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保留该第一数据通道。基于上述方法,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时,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释放第一数据通道也可以保留第一数据通道。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该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或者,该第一响应消息包括该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基于上述方法,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终端上报或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两种方式获取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以便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是否为终端配置授权。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响应消息还包括业务模型信息,该业务模型信息用于指示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该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该终端的数据到达周期、该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块大小、该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该终端的到达定时。基于上述方法,第一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业务模型的信息,以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业务模型的信息为终端配置授权。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响应消息还用于建立该第一网络设备和该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该上行数据,该通信隧道的标识与该源逻辑信道标识有对应关系。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第一响应消息建立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以便后续第一网络设备通过该通信隧道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二响应消息;该第二响应消息包括源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的配置和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以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终端的上下文对接收到的终端处理后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终端处理前的上行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该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或者,该第二响应消息还包括该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基于上述方法,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终端上报或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两种方式获取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以便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是否为终端配置授权。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响应消息还包括业务模型信息,该业务模型信息用于指示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该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该终端的数据到达周期、该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块大小、该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该终端的到达定时。基于上述方法,第二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业务模型的信息,以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业务模型的信息为终端配置授权。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响应消息还用于建立该第一网络设备和该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该上行数据,该通信隧道的标识与该源逻辑信道标识有对应关系。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第二响应消息建立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以便后续第一网络设备通过该通信隧道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复用在一个消息中。基于上述方法,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同时接收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节约信令开销。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相应的单元或部件。该装置包括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方式实现。该装置例如可以为终端、或者为可支持终端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相应的单元或部件。该装置包括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方式实现。该装置例如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为可支持网络设备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装置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芯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芯片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装置和/或上述第四方面所述的装置,或者该系统包括上述第五方面所述的装置和/或上述第六方面所述的装置,或者该系统包括上述第七方面所述的装置和/或上述第八方面所述的装置。
可以理解的,上述提供的任一种通信装置、芯片、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通信系统等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网元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暂停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该第一网元根据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向第二网元发送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的信息。
上述第十六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一网元接收到来自终端的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可以根据该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向第二网元发送该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以便第二网元根据上行数据的信息获取终端的上下文。第二网元获取到终端的上下文才能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相比于第二网元只能将上行数据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进行处理来说,提高了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处理上行数据的灵活性。
结合第十六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该上行数据的数据量、或该上行数据对应的源逻辑信道标识;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上行数据到达该第一网元,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上行数据未包括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元可以根据多种信息决策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
结合第十六方面和第十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网元接收来自该终端的缓冲区状态报告,该缓冲区状态报告用于指示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该第一网元向该第二网元发送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基于上述方法,第一网元还可以向第二网元发送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以便第二网元根据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
结合第十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阈值,该第一网元接收来自该第二网元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网元与该终端建立RRC连接。基于上述方法,当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阈值时,第二网元还可以指示第一网元与终端建立RRC连接,以便第一网元接收来自终端的剩余上行数据。
结合第十六方面和第十六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网元接收来自该第二网元的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基于上述方法,第一网元还可以接收来自第二网元的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以便第一网元根据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对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
结合第十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第二网元和该第一网元之间的通信隧道的指示信息,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该上行数据。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元还可以向第一网元指示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之间的通信隧道,以便第一网元通过该通信隧道向第二网元发送上行数据。
结合第十六方面和第十六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网元接收来自该第二网元的该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网元删除该上行数据;该第一网元根据该第三消息删除该上行数据。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元还可以指示第一网元删除上行数据,如此,第一网元可以在不能解析出上行数据时,删除上行数据,节约第一网元的存储资源。
结合第十六方面和第十六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复用在一个消息中。基于上述方法,第一网元可以同时接收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节约了信令开销。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该第二网元根据该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获取终端的上下文。
上述第十七方面的方法,第二网元可以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并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获取终端的上下文。第二网元获取到终端的上下文才能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相比于第二网元只能将上行数据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进行处理来说,提高了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处理上行数据的灵活性。
结合第十七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该上行数据的数据量、或该上行数据对应的源逻辑信道标识;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上行数据到达该第一网元,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上行数据未包括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元可以根据多种信息决策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
结合第十七方面和第十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网元接收来自该第一网元的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用于指示该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元还可以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以便第二网元根据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
结合第十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阈值,该第二网元向该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网元与该终端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基于上述方法,当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阈值时,第二网元还可以指示第一网元与终端建立RRC连接,以便第一网元接收来自终端的剩余上行数据。
结合第十七方面和第十七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的配置和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元可以获取源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的配置和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如此,第二网元可以根据源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的配置和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提高了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处理上行数据的灵活性。
结合第十七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网元向该第一网元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该终端的上下文中的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元还可以将终端的上下文中的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发送给第一网元,以便第一网元根据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对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
结合第十七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第二网元和该第一网元之间的通信隧道的指示信息,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该上行数据。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元还可以向第一网元指示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之间的通信隧道,以便第一网元通过该通信隧道向第二网元发送上行数据。
结合第十七方面和第十七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网元未获取到该终端的上下文,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网元向该第一网元发送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网元删除该上行数据。基于上述方法,第二网元在未获取到终端的上下文时,还可以指示第一网元删除上行数据。因为第二网元未获取到终端的上下文,也不可能向第一网元发送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如此,第一网元不可能解析出上行数据,所以第二网元指示第一网元删除上行数据,可以节约第一网元的存储资源。
结合第十七方面和第十七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复用在一个消息中。基于上述方法,第一网元可以同时接收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节约了信令开销。
第十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该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暂停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该发送单元,用于根据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向第二网元发送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的信息。
结合第十八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该上行数据的数据量、或该上行数据对应的源逻辑信道标识;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上行数据到达该通信装置,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上行数据未包括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
结合第十八方面和第十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该终端的缓冲区状态报告,该缓冲区状态报告用于指示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该发送单元,还用于向该第二网元发送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结合第十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阈值,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该第二网元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该通信装置与该终端建立RRC连接。
结合第十八方面和第十八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该第二网元的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
结合第十八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第二网元和该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隧道的指示信息,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该上行数据。
结合第十八方面和第十八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该第二网元的该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用于指示该通信装置删除该上行数据;该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该第三消息删除该上行数据。
结合第十八方面和第十八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复用在一个消息中。
第十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该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该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该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获取终端的上下文。
结合第十九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该上行数据的数据量、或该上行数据对应的源逻辑信道标识;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上行数据到达该第一网元,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上行数据未包括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
结合第十九方面和第十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该第一网元的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用于指示该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
结合第十九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该发送单元,用于若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阈值,向该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网元与该终端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
结合第十九方面和第十九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的配置和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
结合第十九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该发送单元,用于向该第一网元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该终端的上下文中的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
结合第十九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通信装置和该第一网元之间的通信隧道的指示信息,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该上行数据。
结合第十九方面和第十九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未获取到该终端的上下文,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该发送单元,用于向该第一网元发送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网元删除该上行数据。
结合第十九方面和第十九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复用在一个消息中。
第二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装置实现上述第十六方面、或第十六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二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装置实现上述第十七方面、或第十七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二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第十六方面、或第十六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二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第十七方面、或第十七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二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十六方面、或第十六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二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十七方面、或第十七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二十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十六方面、或第十六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二十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十七方面、或第十七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二十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芯片实现上述第十六方面、或第十六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二十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芯片实现上述第十七方面、或第十七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三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第十八方面所述的装置和/或上述第十九方面所述的装置,或者该系统包括上述第二十方面所述的装置和/或上述第二十一方面所述的装置,或者该系统包括上述第二十二方面所述的装置和/或上述第二十三方面所述的装置。
可以理解的,上述提供的任一种通信装置、芯片、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通信系统等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过程的示意图一;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架构示意图;
图1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过程的示意图二;
图1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四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示意图;
图1F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六;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七;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八;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一;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A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100的架构示意图。图1A中,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设备101、网络设备102,终端103-终端105以及核心网设备106。
网络设备101与网络设备102连接,二者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网络设备101还可以为终端103和终端104提供无线接入服务,网络设备102还可以为终端105提供无线接入服务。具体来说,每个网络设备都对应一个服务覆盖区域,进入该区域的终端可通过Uu口与网络设备通信,以此来接收网络设备提供的无线接入服务。例如,终端103可以向网络设备101发送上行数据,网络设备101可以向终端103发送下行数据。
网络设备101基于终端103与核心网设备106建立数据通道1,网络设备101通过该数据通道1向核心网设备106发送来自终端103的数据,或者接收来自核心网106的数据,网络设备101称为终端103的锚节点(anchor node)。网络设备101基于终端104与核心网设备106建立数据通道2,网络设备101通过该数据通道2向核心网设备106发送来自终端104的数据,或者接收来自核心网106的数据,网络设备101称为终端104的锚节点。网络设备102基于终端105与核心网设备106建立数据通道3,网络设备102通过该数据通道3向核心网设备106发送来自终端105的数据,或者接收来自核心网106的数据,网络设备102称为终端105的锚节点。
网络设备101或网络设备102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新无线(new radio,NR)中的基站(gNodeB或gNB)或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iving point/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后续演进的基站,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等。基站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小站,中继站,或,气球站等。多个基站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同一种技术的网络,也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不同技术的网络。基站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共站或非共站的TRP。网络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以下以网络设备101或网络设备102为基站为例进行说明。网络设备101或网络设备102可以为同一类型的基站,也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基站。基站可以与终端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中继站与终端进行通信。终端可以与不同技术的多个基站进行通信,例如,终端可以与支持LTE网络的基站通信,也可以与支持5G网络的基站通信,还可以支持与LTE网络的基站以及5G网络的基站的双连接。
终端103-终端105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终端、车载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终端、辅助驾驶中的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终端、智慧城市(smartcity)中的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终端有时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车载终端、工业控制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机器终端、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中,终端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核心网设备106可以是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实体。UPF主要负责用户数据的转发和接收。UPF可以接收来自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的下行数据,然后通过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将该下行数据传输给终端。UPF还可以通过RAN接收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然后将该上行数据转发到DN。
应注意,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100仅用于举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其他设备,同时也可根据具体需要来确定网络设备、终端和核心网设备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过程可以如图1B所示。图1B中,终端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实体、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实体、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实体和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实体。网络设备包括PDCP层实体、RLC层实体、MAC层实体和PHY实体。以终端103向网络设备101发送用户面的上行数据为例,终端103有用户面的上行数据到达时,终端103中的PDCP层实体使用PDCP配置对该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递交给终端103中的RLC层实体。终端103中的RLC层实体使用RLC配置对经过PDCP层实体处理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递交给终端103中的MAC层实体。终端103中的MAC层实体使用MAC配置对经过PDCP层实体和RLC层实体处理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包括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 channel identity,LCID)的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并将MAC PDU递交给终端103中的PHY实体。终端103中的PHY实体使用PHY配置对MAC PDU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MAC PDU发送给网络设备101。其中,终端103中的PDCP层实体根据PDCP配置对该上行数据进行处理是指:终端103中的PDCP层实体在该上行数据对应的PDCP字头中添加PDCP序列号(serial number,SN)长度,加密等操作。终端103中的RLC层实体根据RLC配置对经过PDCP层实体处理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是指:终端103中的RLC层实体在经过PDCP层实体处理的上行数据对应的RLC字头中添加RLC SN长度等操作。
网络设备101中的PHY实体接收到该处理后的MAC PDU后,使用PHY配置对处理后的MAC PDU进行处理得到MAC PDU,并将MAC PDU递交给网络设备101中的MAC层实体。网络设备101中的MAC层实体使用MAC配置对MAC PDU进程处理,得到经过终端103中的PDCP层实体和RLC层实体处理的上行数据,并将经过终端103中的PDCP层实体和RLC层实体处理的上行数据递交给网络设备101中的RLC层实体。网络设备101中的RLC层实体使用RLC配置对经过终端103中的PDCP层实体和RLC层实体处理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经过终端103中的PDCP层实体处理的上行数据,并将经过终端103中的PDCP层实体处理的上行数据递交给网络设备101中的PDCP层实体。网络设备101中的PDCP层实体使用PDCP配置对经过终端103中的PDCP层实体处理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上述用户面上行数据。后续,网络设备101将该上行数据发送给核心网设备106。网络设备101中的RLC层实体根据RLC配置对经过终端103中的PDCP层实体和RLC层实体处理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是指:网络设备101中的RLC层实体将经过终端103中的PDCP层实体和RLC层实体处理的上行数据对应的字头中的RLC SN长度剥除等操作。网络设备101中的PDCP层实体根据PDCP配置对经过终端103中的PDCP层实体处理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是指:网络设备101中的PDCP层实体将经过终端103中的PDCP层实体处理的上行数据对应的字头中的PDCP SN长度剥除,解密等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1和/或网络设备102可以是CU-DU分离的架构。也就是说,网络设备101和/或网络设备102可以包括一个CU以及一个或多个DU。其中,CU主要用于负责集中式无线资源和连接管理控制,具备无线高层协议栈功能,例如,PDCP层功能等。DU具备分布式用户面处理功能,主要具备物理层功能和实时性需求较高的层2功能,例如,DU具备PHY功能、MAC层功能和RLC层功能等。
以网络设备101为CU-DU分离架构为例,网络设备101的架构可以如图1C所示。图1C中,网络设备101包括CU 1011、DU 1012以及DU 1013。其中,DU 1012和DU 1013可以与终端连接,例如,DU 1012与终端103连接,DU 1013与终端104连接。CU 1011可以与其他网络设备连接,例如,CU 1011与网络设备102连接。CU 1011还可以与核心网设备连接,例如,CU 1011还可以与核心网设备106连接。
可选的,每个DU和CU之间建立有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隧道协议(GPRS tunnelling protocol,GTP)隧道,该GTP隧道用于传输DU与CU之间的用户面数据。例如,CU 1011与DU 1012建立有GTP隧道1,GTP隧道1用于传输CU1011与DU 1012之间的用户面数据。CU 1011与DU 1013建立有GTP隧道2,GTP隧道2用于传输CU 1011与DU 1013之间的用户面数据。
应理解,图1C所示的CU-DU架构仅用于举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CU-DU架构可根据具体需要来确定CU、DU的数量,同时,上述CU 1011、DU 1012以及DU 1013可以部署在同一个设备中,也可以部署在不同的设备中,不予限制。
若网络设备101和/或网络设备102为CU-DU分离架构,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传输用户面数据的过程可以如图1D所示。图1D中,终端包括PDCP层实体、RLC层实体、MAC层实体和PHY实体。面向终端时,DU包括RLC层实体、MAC层实体和PHY实体;面向CU时,DU包括F1应用协议(F1application protocol,F1AP)层实体、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controltransmission protocol,SCTP)层实体、网络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层实体、L2层(layer 2)实体和L1层(layer 1)实体。CU包括F1AP层实体、SCTP层实体、IP层实体、L2层实体和L1层实体。以终端103经DU 1012向CU 1011发送用户面上行数据为例,终端103有用户面上行数据到达时,可以按照上述终端103向网络设备101发送用户面上行数据的方法,终端103将处理后的MAC PDU发送给DU 1012。DU 1012中的PHY实体接收到该处理后的MACPDU后,可以按照上述网络设备101中的PHY实体、MAC层实体和RLC层实体处理数据的方法处理接收到的该处理后的MAC PDU,得到经过终端103中的PDCP层实体处理的上行数据,并通过DU 1012和CU 1011之间的GTP隧道将经过终端103中的PDCP层实体处理的上行数据发送给CU 1011。CU 1011接收到该经过终端103中的PDCP层实体处理的上行数据后,可以按照上述网络设备101中的PDCP层实体处理数据的方法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得到上述用户面上行数据。后续,CU 1011将该上行数据发送给核心网设备106。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可以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将上行数据发送给网络设备。
示例性地,随机接入过程可以包括四步随机接入过程和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终端可以通过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消息(Msg3)将上行数据发送给网络设备;或者,终端也可以通过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A(MsgA)将上下数据发送给网络设备。
其中,四步随机接入过程可以如图1E所示,四步随机接入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随机接入请求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preamble)。其中,该随机接入请求又被称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1消息或消息1(Msg1)。
步骤a2:网络设备在检测到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后,向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其中,随机接入响应又被称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2消息或消息2(Msg2)。
步骤a3: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RAR,并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令。其中,该上行信令又被称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3消息或消息3(Msg3)。其中,Msg3可以包括上行数据。
步骤a4:网络设备接收Msg3,并向终端发送竞争解决消息。相应地,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接收竞争解决消息。如果根据竞争解决消息确定赢得了此次随机接入冲突,则可以确定随机接入成功;否则,终端确定此次随机接入失败,可以再次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其中,竞争解决消息又被称为第4消息或消息4(Msg4)。
其中,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可以如图1F所示,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此处,随机接入请求也可以称为消息A(MsgA)。随机接入请求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和上行信令,相当于上述图1E中的Msg1和Msg3,也可以理解为,是将Msg1和Msg3“一起发送”。
步骤b2,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的随机接入请求,并向终端发送消息B(MsgB)。
此处,MsgB即针对随机接入请求的响应信息,也可以称为消息B,包括针对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响应信息和针对上行信令的响应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图1A中的各网元,例如网络设备102或终端103,可以是一个设备内的一个功能模块。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例如手机中的通信芯片,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
例如,图1A中的各网元均可以通过图2中的通信装置200来实现。图2所示为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2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01,通信线路202,存储器2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204。
处理器2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2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例如总线。
通信接口2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接口,RAN接口,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接口等。
存储器2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202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存储器通常可以具有非易失性。其中,存储器2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所涉及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2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201用于执行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2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2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2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2中的处理器201和处理器207。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2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205和输入设备206。输出设备205和处理器2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205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206和处理器2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206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上述的通信装置200可以是一个通用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设备。在具体实现中,通信装置200可以是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嵌入式设备或有图2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通信装置200的类型。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中各个网元之间的消息名字或消息中各参数的名字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是其他的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或“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本申请中的“第一网络设备”等具有不同编号的网络设备,该编号仅为用于上下文行文方便,不同的次序编号本身不具有特定技术含义,比如,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等,可以理解为是一系列网络设备中的一个或者任一个。可理解,在具体实施时,不同编号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同一种类型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这些步骤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步骤或者各种步骤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本申请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部步骤。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步骤301-步骤303。
步骤301:终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其中,终端可以为图1A中的终端103-终端105中的任一终端。当终端为图1A中的终端103或终端104,第一网络设备为图1A中的网络设备101,当终端为图1A中的终端105,第一网络设备为图1A中的网络设备102。
可选的,终端处于RRC非激活(RRC-inactive)状态。终端的前服务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换句话说,第二网络设备保存有终端的上下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与核心网设备有基于该终端的数据通道。其中,当第一网络设备为图1A中的网络设备101时,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图1A中的网络设备102,当第一网络设备为图1A中的网络设备102时,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图1A中的网络设备101。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在处于RRC连接(RRC-connected)状态时,可以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RRC释放消息;终端可以根据该RRC释放消息暂停与第二网络设备的RRC连接进入RRC非激活(RRC-inactive)状态。其中,RRC释放消息包括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用于标识终端的上下文。该第一标识可以是终端此次接收该RRC释放消息时,第二网络设备分配的,也可以终端之前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RRC释放消息时分配的。该第一标识是不同网络设备下的多个小区中的唯一标识,例如,该第一标识为resume ID。
可选的,该RRC释放消息还包括源RRC重配置。终端接收到该RRC释放消息后,存储该源RRC重配置。源RRC重配置为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分配的。源RRC重配置包括源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配置、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源DRB配置包括源DRB与源PDCP的映射关系,和源DRB与源RLC的映射关系。源PDCP配置包括源PDCPSN的长度。源RLC配置包括源RLC SN的长度或者模式指示,例如,确认模式(AM)或非确认模式(UM)等。源RRC重配置用于终端下一次传输上行数据时,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
可选的,终端具有移动性,当终端从第二网络设备的服务覆盖区域移动到第一网络设备的服务覆盖区域,并且终端有上行数据到达时,终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其中,该上行数据可以为用户面上行数据,第一请求消息可以用于请求恢复暂停的RRC连接。该第一请求消息可以为RRC恢复请求(RRC resume request),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上述第一标识。终端还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终端可以同时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终端还可以将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分开分发送。当终端同时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时,该上行数据和第一请求消息复用在一个消息中,或者该上行数据封装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例如,终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该上行数据。
可以理解的,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是经过终端的PDCP层实体、RLC层实体、MAC层实体和PHY实体处理后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行数据和第一请求消息复用在一个消息中。第一请求消息是终端根据公用的PDCP配置、公用的RLC配置、公用的MAC配置和公用的PHY配置处理后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的。上行数据是终端根据源RRC重配置中,该上行数据所属的DRB对应的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进行处理的。后续,根据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处理后的数据再根据公用的MAC配置和公用的PHY配置处理后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的MAC PDU至少包括两个MA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其中一个MAC SDU封装了上行数据,其中另一个MAC SDU封装了第一请求消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上行数据封装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终端根据源RRC重配置中,该上行数据所属的DRB对应的源PDCP配置对该上行数据处理后,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放入第一请求消息中;终端根据公用的PDCP配置、公用的RLC配置、公用的MAC配置和公用的PHY配置处理该第一请求消息,并将处理后的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用的PDCP配置、公用的RLC配置、公用的MAC配置和公用的PHY配置是终端、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都知道的配置。例如,公用的PDCP配置、公用的RLC配置、公用的MAC配置和公用的PHY配置预配置在终端、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中,或者,公用的PDCP配置、公用的RLC配置、公用的MAC配置和公用的PHY配置是终端、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接收到的或协议规定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是终端和第二网络设备的专用配置,也就是说,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之前,是不知道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的。
可选的,第一请求消息,或者,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在终端发起的随机过程中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例如,第一请求消息,或者,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是通过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消息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的。又例如,第一请求消息,或者,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是通过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A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的。
可选的,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一标识。
可选的,终端还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缓冲区状态报告。该缓冲区状态报告用于指示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用于指示剩余上行数据的大小和/或剩余上行数据中的数据包的数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缓冲区状态报告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总量。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缓冲区状态报告包括剩余上行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组(logical channelgroup,LCG)中,每个LCH的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示例性的,以剩余上行数据对应LCG 1和LCG 2,LCG 1包括LCH 1和LCH 2,LCG 2包括LCH 3为例,缓冲区状态报告可以如表1所示。表1中,LCH 1的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为20bytes,LCH 2的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为80bytes,LCH 3的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为50bytes,则LCG 1中的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为100bytes(20bytes+80bytes),LCG 2的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为50bytes,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总量为150bytes(100bytes+50bytes)。
表1
Figure BDA0002446784810000181
需要说明的是,表1仅是缓冲区状态报告的示例,缓冲区状态报告还可以是其他形式,不予限制。
可选的,终端还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配置授权(configured grant,CG)的能力。该终端的CG的能力用于指示终端是否支持CG。
步骤302: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一请求消息,并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
其中,第二请求消息可以用于请求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或者,第二请求消息可以用于请求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第二请求消息包括上行数据的信息。第二请求消息可以携带在获取UE上下文的请求(Retrieve UEContext Request)消息中。
其中,核心网设备可以是图1A中的核心网设备106。第一数据通道用于第二网络设备向核心网设备转发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第一数据通道用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要发送给终端的数据。此时,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的锚节点。
可选的,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上行数据的信息用于第二网络设备确定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上行数据的信息用于第二网络设备确定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
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接收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其中,上行数据和第一请求消息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1中所述,不予赘述。
第一网络设备对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和第一请求消息的处理过程如下: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上行数据和第一请求消息复用在一个消息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公用的PDCP配置、公用的RLC配置、公用的MAC配置和公用的PHY配置对接收到的根据公用的PDCP配置、公用的RLC配置、公用的MAC配置和公用的PHY配置处理后的第一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请求消息;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公用的MAC配置和公用的PHY配置对接收到的根据源PDCP配置、源RLC配置、公用的MAC配置和公用的PHY配置处理后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根据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因为第一网络设备不知道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因此不能得到该上行数据。第一网络设备想要得到该上行数据需要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该上行数据封装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公用的PDCP配置、公用的RLC配置、公用的MAC配置和公用的PHY配置对接收到的根据公用的PDCP配置、公用的RLC配置、公用的MAC配置和公用的PHY配置处理后的第一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因为第一网络设备不知道源PDCP配置,因此不能得到该上行数据。第一网络设备想要得到该上行数据需要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
可以理解的,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上行数据和第一请求消息复用在一个消息中时,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封装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时,以及第一网络设备未接收到该上行数据时,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的过程不同,而且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的内容也不同。具体的,可以如下述示例1-示例3所示。
示例1:上行数据和第一请求消息复用在一个消息中时,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其中,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确定上行数据的信息;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包括上行数据的信息。
其中,上行数据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和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上行数据到达了第一网络设备;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行数据是通过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消息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的;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行数据是通过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A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的;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发起的是数据提前传送(early datatransmission,EDT),以便第二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网络设备是否接收到该上行数据。EDT可以表示终端在向第一网络设备发起的随机过程中,携带了上行数据。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上行数据未包括在第一请求消息中,以便第二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网络设备需要的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
其中,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可以用于指示上行数据的大小和/或上行数据中数据包的数量,以便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包括上行数据的数据总量。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包括上行数据对应的LCG中,每个LCH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示例性的,以上行数据对应LCG 1和LCG 2,LCG 1包括LCH 1,LCG 2包括LCH 2和LCH 3为例,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可以如表2所示。表2中,LCH 1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为80bytes,LCH 2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为30bytes,LCH 3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为50bytes,则LCG 1中的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为80bytes,LCG 2的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为80bytes(30bytes+50bytes),上行数据的数据总量为160bytes(80bytes+80bytes)。
表2
Figure BDA0002446784810000201
需要说明的是,表2仅是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示例,上行数据的数据量还可以是其他形式,不予限制。
其中,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包括在上行数据对应的MAC PDU中,因此,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公用的MAC配置和公用的PHY配置对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根据源PDCP配置、源RLC配置、公用的MAC配置和公用的PHY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可以用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
示例2:该上行数据封装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时,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其中,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上行数据的信息;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包括上行数据的信息。
其中,上行数据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和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和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示例1中所述,不予赘述。
其中,第四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上行数据包括在第一请求消息中,以便第二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网络设备需要的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
示例3:第一网络设备未接收到上行数据时,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其中,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上行数据的信息;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包括上行数据的信息。
其中,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上行数据未到达第一网络设备;或者,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行数据未通过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消息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或者,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行数据未通过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A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或者,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发起的是非EDT,以便第二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网络设备是否接收到该上行数据。非EDT可以表示终端在向第一网络设备发起的随机过程中,未携带上行数据。
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还接收来自终端的缓冲区状态报告。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缓冲区状态报告和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1中所述,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若缓冲区状态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总量,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总量。若缓冲区状态报告包括剩余上行数据对应的LCG中,每个LCH的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总量,或者,剩余上行数据对应的LCG中,每个LCH的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
需要说明的是,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一网络设备和终端建立RRC连接,以便终端将剩余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
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还接收来自终端的终端的CG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为终端配置CG。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终端的CG能力指示终端支持CG,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为终端配置CG。
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为终端配置CG,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具备为终端配置CG的能力。
可选的,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一标识。
步骤303: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二请求消息,并根据第二请求消息确定是否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或者,根据第二请求消息确定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
其中,第二请求消息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2中所述,不予赘述。
首先,介绍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请求消息确定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的具体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上述示例1,有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1: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或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网络设备确定释放第一数据通道;或者,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保留第一数据通道。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负载等确定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例如,若第二网络设备的负载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释放第一数据通道;若第二网络设备的负载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保留第一数据通道。
情况2:上行数据的信息至少包括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释放第一数据通道;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保留第一数据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上述示例2,有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3: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或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网络设备确定释放第一数据通道;或者,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保留第一数据通道。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负载等确定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例如,若第二网络设备的负载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释放第一数据通道;若第二网络设备的负载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保留第一数据通道。
情况4:上行数据的信息至少包括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释放第一数据通道;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保留第一数据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上述示例3,第二网络设备确定释放第一数据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了情况1或情况3所示的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或者,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释放第一数据通道;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保留第一数据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了情况1或情况3所示的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第二网络设备确定释放第一数据通道;或者,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保留第一数据通道。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负载等确定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例如,若第二网络设备的负载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释放第一数据通道;若第二网络设备的负载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保留第一数据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了情况2或情况4所示的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或者,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释放第一数据通道;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保留第一数据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了情况2或情况4所示的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或者,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释放第一数据通道;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保留第一数据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了情况2或情况4所示的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释放第一数据通道;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保留第一数据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了示例3所示的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和/或第三指示信息,第二网络设备确定释放第一数据通道。
可选的,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请求消息确定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后,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第二网络设备确定释放第一数据通道,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释放第一数据通道;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保留第一数据通道,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保留第一数据通道。
可选的,第一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终端的CG的能力、业务模型信息或终端在第二网络设备下的CG的配置信息。其中,业务模型信息用于指示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终端的数据到达周期、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块大小、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终端的到达定时。后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为终端配置CG,当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为终端配置CG时,可以参考终端在第二网络设备下的CG的配置信息为终端配置CG;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业务模型信息确定可能的终端的数据到达周期、可能的终端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块大小、或可能的终端的到达定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时,第一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终端的CG的能力、业务模型信息和终端在第二网络设备下的CG的配置信息,以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上述信息为终端配置CG。
可选的,第一响应消息还用于建立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上行数据,例如,该通信隧道为Xn GTP-U隧道。该通信隧道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该通信隧道与源LCID有对应关系。当该通信隧道的个数为一个时,该通信隧道与一个或多个源LCID对应,当该通信隧道的个数为多个时,该多个通信隧道中的每个通信隧道与一个或多个源LCID对应,不同的通信隧道对应的源LCID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该对应关系可以预置在第二网络设备中。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该通信隧道与源LCID有对应关系,所以第二网络设备知道源LCID才可以建立该通信隧道。例如,当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时,第一响应消息还用于建立该通信隧道。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响应消息还包括通信隧道的标识,该通信隧道的标识与源LCID有对应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响应消息还包括通信隧道的地址,该通信隧道的地址与源LCID有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二网络设备确定释放第一数据通道,第一响应消息还包括终端的上下文,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以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获取上述上行数据,并把上行数据发送给核心网设备。进一步可选的,第二网络设备把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后,释放本地存储的终端的上下文。
对应的,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响应消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释放第一数据通道,第一网络设备建立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二数据通道。第二数据通道用于第一网络设备向核心网设备转发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第二数据通道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要发送给终端的数据。第一网络设备建立了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二数据通道,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的锚节点。后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数据通道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上述上行数据。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发送RRC释放消息,以释放第一网络设备和终端的RRC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响应消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保留第一数据通道,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进一步的,第一网络设备通过上述通信隧道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述上行数据。可以理解的,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可以是从终端处接收到并且第一网络设备没有处理的上行数据。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可以根据终端的上下文处理该上行数据,并把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发送给核心网设备。后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RRC释放消息,RRC释放消息用于通知终端的RRC状态为RRC非激活状态或RRC空闲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还可以是从终端处接收到并且根据终端的上下文处理后的数据。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可以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发送给核心网设备。
下面介绍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请求消息确定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的具体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上述示例1,以及除了示例1所示的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的情况:第二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或者,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不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剩余存储资源等确定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例如,若第二网络设备的剩余存储资源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不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若第二网络设备的剩余存储资源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第二网络设备将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后,释放终端的上下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上述示例2,以及除了示例2所示的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的情况:第二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或者,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不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剩余存储资源等确定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例如,若第二网络设备的剩余存储资源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不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若第二网络设备的剩余存储资源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第二网络设备将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后,释放终端的上下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上述示例3,以及除了示例3所示的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和/或第三指示信息的情况:第二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了示例1或示例2所示的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第二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终端的上下文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了示例1或示例2所示的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第二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二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的第一标识确定终端的上下文,并将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阈值、上述第二阈值、上述第三阈值或上述第四阈值可以是预设置的,也可以是用户根据需要设置的,不予限制。
可选的,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请求消息确定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后,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消息。第二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第二响应消息包括终端的上下文;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不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第二响应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不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
可选的,第二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终端的CG的能力、业务模型信息或终端在第二网络设备下的CG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第二响应消息还用于建立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响应消息包括终端的CG的能力、业务模型信息或终端在第二网络设备下的CG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的情况,以及第二响应消息还用于建立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的情况可以参考上述第一响应消息中的介绍,不予赘述。
可选的,第二响应消息为获取UE上下文的响应(Retrieve UE Context Response)消息。
可以理解的,若第二响应消息包括终端的上下文,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释放第一数据通道;若第二响应消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不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保留第一数据通道。
对应的,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响应消息包括源PDCP配置,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源PDCP配置获取上行数据。后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与核心网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并通过第二数据通道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或者,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其中,第二数据通道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第一响应消息中的描述,不予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响应消息包括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获取上行数据。后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与核心网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并通过第二数据通道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或者,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响应消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不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第一网络设备删除本地存储的上行数据;或者,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重新发送上行数据的指示信息;或者,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进一步的,第一网络设备通过上述通信隧道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述上行数据。可以理解的,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可以是从终端处接收到并且第一网络设备没有处理的上行数据。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可以根据终端的上下文处理该上行数据,并把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发送给核心网设备。后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RRC释放消息,RRC释放消息用于通知终端的RRC状态为RRC非激活状态或RRC空闲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在预设时间内未收到第二响应消息,第一网络设备删除本地存储的上行数据;或者,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重新发送上行数据的指示信息;或者,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进一步的,第一网络设备通过上述通信隧道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述上行数据。可以理解的,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可以是从终端处接收到并且第一网络设备没有处理的上行数据。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可以根据终端的上下文处理该上行数据,并把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发送给核心网设备。后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RRC释放消息,RRC释放消息用于通知终端的RRC状态为RRC非激活状态或RRC空闲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用于请求第二网络设备释放第一数据通道,以及请求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这种情况下,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请求消息确定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以及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上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网络设备释放第一数据通道,以及上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中的介绍,不予赘述。
基于图3所示的方法,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来自终端的第一请求消息后,可以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以便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请求消息确定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或者以便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请求消息确定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如此,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二请求消息决策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或者,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二请求消息决策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提高了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处理上行数据的灵活性。
图3所示的方法为第二网络设备决策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或者决策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除此之外,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决策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或者决策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具体的,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步骤401-步骤402。
步骤401:终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步骤401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1中的介绍,不予赘述。
步骤402: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一请求消息,并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或者,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
其中,核心网设备可以是图1A中的核心网设备106。第二数据通道用于第一网络设备向核心网设备转发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第二数据通道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要发送给终端的数据。若第一网络设备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了第二数据通道,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的锚节点。
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还接收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其中,上行数据和第一请求消息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1中所述,不予赘述。第一网络设备对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处理过程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2中所述,不予赘述。
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还接收来自终端的缓冲区状态报告。缓冲区状态报告用于指示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缓冲区状态报告和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2中所述,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一网络设备和终端建立RRC连接,以便终端将剩余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
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还接收来自终端的终端的CG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为终端配置CG。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终端的CG能力指示终端支持CG,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为终端配置CG。
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为终端配置CG,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具备为终端配置CG的能力。
可以理解的,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上行数据和第一请求消息复用在一个消息中时,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封装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时,第一网络设备未接收到该上行数据时,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的缓冲区状态报告时,以及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的终端的CG的能力时,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的过程不同,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的过程不同。
首先,介绍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的具体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数据和第一请求消息复用在一个消息中时,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其中,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确定上行数据的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根据上行数据的信息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
其中,上行数据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和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和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2中所述,不予赘述。
第一网络设备根据上行数据的信息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有如下两种情况:
情况5: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或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中的至少一项,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或者,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负载等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例如,若第一网络设备的负载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若第一网络设备的负载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
情况6:上行数据的信息至少包括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上行数据封装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时,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其中,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上行数据的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根据上行数据的信息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
其中,上行数据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和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和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2中所述,不予赘述。
第一网络设备根据上行数据的信息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有如下两种情况:
情况7: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或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中的至少一项,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或者,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负载等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例如,若第一网络设备的负载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若第一网络设备的负载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
情况8:上行数据的信息至少包括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一网络设备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未接收到上行数据时,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其中,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上行数据的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根据上行数据的信息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
其中,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2中所述,不予赘述。在这种情况线下,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了情况5或情况7所示的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一网络设备还根据缓冲区状态报告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在这种情况下,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了情况5或情况7所示的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一网络设备还根据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或者,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负载等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例如,若第一网络设备的负载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若第一网络设备的负载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了情况5或情况7所示的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一网络设备还根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和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在这种情况下,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了情况6或情况8所示的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缓冲区状态报告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在这种情况下,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了情况6或情况8所示的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一网络设备还根据缓冲区状态报告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在这种情况下,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一网络设备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了情况6或情况8所示的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一网络设备还根据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在这种情况下,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一网络设备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了情况6或情况8所示的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一网络设备还根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和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在这种情况下,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了情况6或情况8所示的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一网络设备还根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和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在这种情况下,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一网络设备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了示例3所示的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一网络设备还根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和/或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
下面介绍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的具体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数据和第一请求消息复用在一个消息中时,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其中,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确定上行数据的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根据上行数据的信息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
其中,上行数据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和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和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2中所述,不予赘述。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或者,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剩余存储资源等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例如,若第一网络设备的剩余存储资源大于或等于第五阈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若第以网络设备的剩余存储资源小于或等于第五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不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
除了上述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为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或者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和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为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为终端配置CG,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不为终端配置CG,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或者,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上行数据封装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时,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其中,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是否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上行数据的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根据上行数据的信息确定是否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
其中,上行数据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和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和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2中所述,不予赘述。
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或者,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剩余存储资源等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例如,若第一网络设备的剩余存储资源大于或等于第五阈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若第以网络设备的剩余存储资源小于或等于第五阈值,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不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
除了上述上行数据的信息之外,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为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或者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和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为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为终端配置CG,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不为终端配置CG,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或者,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未接收到上行数据时,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其中,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上行数据的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根据上行数据的信息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
其中,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2中所述,不予赘述。在这种情况线下,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阈值、上述第二阈值、上述第三阈值或上述第五阈值可以是预设置的,也可以是用户根据需要设置的,不予限制。
基于图4所示的方法,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来自终端的第一请求消息后,可以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或者,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如此,提高了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处理上行数据的灵活性。
进一步的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时,或者,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时,或者,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通信消息。具体的,如图5所示,图4所示的方法还包括步骤403。
步骤403: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通知消息。
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时,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时,以及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时,通知消息的功能不同。具体的,通知消息的介绍如下所示:
情况9: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该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的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
其中,第一数据通道用于第二网络设备向核心网设备转发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第一数据通道用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要发送给终端的数据。此时,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的锚节点。后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数据通道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上述上行数据。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发送RRC释放消息,以暂停第一网络设备和终端的RRC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释放第一数据通道成功。该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终端的上下文,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以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获取上述上行数据,并把上行数据发送给核心网设备。可以理解的,第二网络设备把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后,释放本地存储的终端的上下文。
情况10: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该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保留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
其中,第一数据通道用于第二网络设备向核心网设备转发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第一数据通道用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要发送给终端的数据。此时,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的锚节点。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用于建立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该通信隧道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3中所述,不予赘述。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进一步的,第一网络设备通过上述通信隧道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述上行数据。可以理解的,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可以是从终端处接收到并且第一网络设备没有处理的上行数据。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可以根据终端的上下文处理该上行数据,并把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发送给核心网设备。后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RRC释放消息,RRC释放消息用于通知终端的RRC状态为RRC非激活状态或RRC空闲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还可以是从终端处接收到并且根据终端的上下文处理后的数据。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可以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发送给核心网设备。
可以理解的,该上行数据也可以包括在通知消息中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
情况11: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该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该通知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以便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标识确定终端的上下文。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包括终端的上下文。后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的上下文获取上行数据。
可选的,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或者,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源PDCP配置获取上行数据。后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与核心网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并通过第二数据通道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或者,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其中,第二数据通道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3中所述,不予赘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获取上行数据。后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与核心网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并通过第二数据通道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或者,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
可选的,若第一网络设备在预设时间内未收到该响应消息,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删除本地存储的上行数据;或者,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重新发送上行数据的指示信息;或者,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进一步的,第一网络设备通过上述通信隧道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述上行数据。可以理解的,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可以是从终端处接收到并且第一网络设备没有处理的上行数据。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可以根据终端的上下文处理该上行数据,并把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发送给核心网设备。后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RRC释放消息,RRC释放消息用于通知终端的RRC状态为RRC非激活状态或RRC空闲状态。
可以理解的,若通知消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释放第一数据通道。
可选的,上述三种情况中的响应消息还包括终端的CG的能力、业务模型信息或终端在第二网络设备下的CG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终端的CG的能力、业务模型信息、或终端在第二网络设备下的CG的配置信息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3中所述,不予赘述。后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为终端配置CG,当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为终端配置CG时,可以参考终端在第二网络设备下的CG的配置信息为终端配置CG;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业务模型信息确定可能的终端的数据到达周期、可能的终端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块大小、或可能的终端的到达定时。
基于图5所示的方法,第一网络设备在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时,或者,第一网络设备在确定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时,或者,第一网络设备在确定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通信消息,从而可以通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第一数据通道,或者通知第二网络设备保留第一数据通道,或者通知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
可以理解的,图3所示方法中的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CU-DU分离的架构。第一网络设备为CU-DU分离的架构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可以使得第二网络设备决策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或者决策是否向第一网络设备的CU发送终端的上下文。具体的,如图6所示,该通信方法包括步骤601-步骤604。
步骤601:终端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其中,终端可以为图1A中的终端103-终端104中的任一终端。第一网元为图1C中的DU 1012或DU 1013。
可选的,终端处于RRC非激活(RRC-inactive)状态。终端的前服务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换句话说,第二网络设备保存有终端的上下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与核心网设备有基于该终端的数据通道。其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图1A中的网络设备102。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在处于RRC连接(RRC-connected)状态时,可以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RRC释放消息;终端可以根据该RRC释放消息暂停与第二网络设备的RRC连接进入RRC非激活(RRC-inactive)状态。其中,RRC释放消息包括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用于标识终端的上下文。该第一标识可以是终端此次接收该RRC释放消息时,第二网络设备分配的,也可以终端之前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RRC释放消息时分配的。该第一标识是不同网络设备下的多个小区中的唯一标识,例如,该第一标识为resume ID。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网络设备可以用第二网元替代。第二网元可以是图1C中的CU 1011。当第二网络设备用第二网元替代时,终端在接收该RRC释放消息之前,处于第三网元的服务覆盖区域。第三网元与第二网元不同。例如,若第二网元为图1C中的DU 1012,第三网元为图1C中的DU 1013;若第二网元为图1C中的DU 1013,第三网元为图1C中的DU1012。图6所示的方法以终端的前服务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为例进行介绍,终端在接收该RRC释放消息之前,处于第三网元的服务覆盖区域的情况,可以参考图6所示方法,不予赘述。
可选的,该RRC释放消息还包括源RRC重配置。终端接收到该RRC释放消息后,终端存储源RRC重配置。源RRC重配置为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分配的。源RRC重配置包括源DRB配置、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源DRB配置包括源DRB与源PDCP的映射关系,和源DRB与源RLC的映射关系。源PDCP配置包括源PDCP SN的长度。源RLC配置包括源RLC SN的长度或者模式指示,例如,确认模式(AM)或非确认模式(UM)等。源RRC重配置用于终端下一次传输上行数据时,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
可选的,终端具有移动性,当终端从第二网络设备的服务覆盖区域移动到第一网元的服务覆盖区域,并且终端有上行数据到达时,终端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其中,该上行数据可以为用户面上行数据,第一请求消息可以用于请求恢复暂停的RRC连接。该第一请求消息可以为RRC恢复请求(RRC resume request),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上述第一标识。终端还可以向第一网元发送该上行数据。终端可以同时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终端还可以将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分开分发送。当终端同时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时,该上行数据和第一请求消息复用在一个消息中,或者该上行数据封装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例如,终端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该上行数据。
可以理解的,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是经过终端的PDCP层实体、RLC层实体、MAC层实体和PHY实体处理后发送给第一网元。这一过程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1中,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是经过终端的PDCP层实体、RLC层实体、MAC层实体和PHY实体处理后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的描述,不予赘述。
可选的,第一请求消息,或者,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在终端发起的随机过程中发送给第一网元。例如,第一请求消息,或者,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是通过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消息发送给第一网元的。又例如,第一请求消息,或者,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是通过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A发送给第一网元的。
可选的,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一标识。
可选的,终端还可以向第一网元发送缓冲区状态报告。该缓冲区状态报告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1中所述,不予赘述。
可选的,终端还可以向第一网元发送终端的CG的能力。该终端的CG的能力用于指示终端是否支持CG。
步骤602:第一网元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一请求消息,并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
可选的,第一网元还可以接收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其中,上行数据和第一请求消息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步骤601中所述,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若上行数据和第一请求消息复用在一个消息中,第一网元可以根据公用的RLC配置、公用的MAC配置和公用的PHY配置对接收到的根据公用的PDCP配置、公用的RLC配置、公用的MAC配置和公用的PHY配置处理后的第一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得到根据公用PDCP配置处理后的第一请求消息;第一网元可以根据公用的MAC配置和公用的PHY配置对接收到的根据源PDCP配置、源RLC配置、公用的MAC配置和公用的PHY配置处理后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根据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以及源LCID。因为第一网元不知道源RLC配置,因此不能得到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第一网元想要得到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需要通过第二网元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
需要说明的是,若该上行数据封装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第一网元可以根据公用的RLC配置、公用的MAC配置和公用的PHY配置对接收到的根据公用的PDCP配置、公用的RLC配置、公用的MAC配置和公用的PHY配置处理后的第一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得到根据公用的PDCP配置处理后的第一请求消息。后续,第一网元可以将根据公用的PDCP配置处理后的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给第二网元,以便第二网元根据公用的PDCP配置对根据公用的PDCP配置处理后的第一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请求消息。
可以理解的,第一网元接收到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上行数据和第一请求消息复用在一个消息中时,第一网元接收到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封装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时,以及第一网元未接收到该上行数据时,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的内容不同。具体的,可以如下述示例4-示例6所示。
示例4:上行数据和第一请求消息复用在一个消息中时,第一网元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其中,第一网元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第一网元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确定上行数据的信息;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
其中,上行数据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和上行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的数量信息。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上行数据到达了第一网元;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行数据是通过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消息发送给第一网元的;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行数据是通过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A发送给第一网元的;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发起的是EDT,以便第二网元确定第一网络设备是否接收到该上行数据。上行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的数量信息用于指示上行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的数量。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和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2中所述,不予赘述。
示例5:该上行数据封装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时,第一网元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其中,第一网元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第一网元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上行数据的信息;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
其中,上行数据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和上行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的数量信息。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和上行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的数量信息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示例4中所述,不予赘述。
其中,第四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上行数据包括在第一请求消息中,以便第二网元确定第二网元需要的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
示例6:第一网元未接收到上行数据时,第一网元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其中,第一网元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第一网元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上行数据的信息;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
其中,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上行数据未到达第一网元;或者,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行数据未通过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消息发送给第一网元;或者,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行数据未通过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A发送给第一网元;或者,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发起的是非EDT,以便第二网元确定第一网元是否接收到该上行数据。
可选的,第一网元还接收来自终端的缓冲区状态报告。缓冲区状态报告用于指示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可以与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一起发送给第二网元,也可以分开发送,不予限制。缓冲区状态报告和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2中所述,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一网元和终端建立RRC连接,以便终端将剩余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第一网元。例如,若所述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一网元接收来自第二网元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网元与终端建立RRC连接。
可选的,第一网元还接收来自终端的终端的CG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网元还向第二网元发送终端的CG的能力,以便第二网元可以根据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为终端配置CG。
步骤603:第二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并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
其中,第二请求消息可以用于请求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或者,第二请求消息可以用于请求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二网元发送终端的上下文。第二请求消息包括上行数据的信息。第二请求消息可以携带在获取UE上下文的请求(Retrieve UE Context Request)消息中。其中,核心网设备可以是图1A中的核心网设备106。第一数据通道用于第二网络设备向核心网设备转发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第一数据通道用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要发送给终端的数据。此时,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的锚节点。
可选的,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上行数据的信息用于第二网络设备确定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二网元发送终端的上下文,上行数据的信息用于第二网络设备确定是否向第二网元发送终端的上下文。
可选的,第二网元还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二网元可以指示第一网元和终端建立RRC连接。例如,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网元与终端建立RRC连接。
可选的,第二网元还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终端的CG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网元可以根据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为终端配置CG。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终端的CG能力指示终端支持CG,第二网元确定为终端配置CG。
可选的,第二网元确定为终端配置CG,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元具备为终端配置CG的能力。
可选的,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一标识。
步骤604: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元的第二请求消息,并根据第二请求消息确定是否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或者,根据第二请求消息确定是否向第二网元发送终端的上下文。
其中,第二请求消息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步骤603中所述,不予赘述。
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请求消息确定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的具体过程,以及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请求消息确定是否向第二网元发送终端的上下文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3中对应的介绍,不予赘述。不同的是,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请求消息确定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后,第二网络设备是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响应消息;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请求消息确定是否向第二网元发送终端的上下文后,第二网络设备是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二响应消息。第一响应消息和第二响应消息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3中对应的介绍,不予赘述。
对应的,第二网元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或者,第二网元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响应消息。
可以理解的,第一响应消息/第二响应消息的功能不同,第二网元接收到第一响应消息/第二响应消息后的处理方式不同。具体的,第二网元接收到第一响应消息/第二响应消息后的处理方式可以如下所示:
方式1:第一响应消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释放第一数据通道,第二网元建立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二数据通道。
其中,第二数据通道用于第二网元向核心网设备转发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第二数据通道用于第二网元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要发送给终端的数据。
可选的,第二网元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后,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用于指示第二网元和第一网元之间的通信隧道的指示信息,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上行数据,例如,该通信隧道为GTP隧道。该通信隧道可以是新建的通信隧道,也可以是之前建立的通信隧道。该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网元的IP地址、该通信隧道的隧道端点标识(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TEID)和源LCID。该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源DRB标识。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一条通信隧道,也可以指示多条通信隧道。当该指示信息指示多条通信隧道时,第二网元可以使用全部的通信隧道接收第一网元发送的上行数据,也可以使用部分的通信隧道接收第一网元发送的上行数据。第二网元还可以根据上行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的数量,或者终端的上下文中的逻辑信道的数量确定该通信隧道的数量。
可选的,当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终端的上下文时,第二网元还可以向第一网元发送源RLC配置,以便第一网元根据源RLC的配置,得到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该RLC配置可以是源LCID对应的源RCL配置。后续,第二网元可以通过该通信隧道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第二网元接收到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后,可以根据源PDCP配置得到上行数据,并通过第二数据通道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第二网元还可以通过第一网元向终端发送RRC释放消息,以暂停第二网元和终端的RRC连接。
方式2:第一响应消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保留第一数据通道,第二网元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网元从第一网元获取上行数据。示例性的,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用于指示第二网元和第一网元之间的通信隧道的指示信息,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第二网元通过该通信隧道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上行数据。该指示信息和通信隧道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方式1中所述。
可选的,当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终端的上下文时,第二网元还可以向第一网元发送源RLC配置,以便第一网元根据源RLC的配置,得到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该RLC配置可以是源LCID对应的源RCL配置。后续,第二网元可以通过该通信隧道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第二网元接收到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后,可以根据源PDCP配置得到上行数据,并通过第二网元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后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网元和第一网元向终端发送RRC释放消息,RRC释放消息用于通知终端的RRC状态为RRC非激活状态或RRC空闲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的上行数据可以是从终端处接收到并且第一网元没有处理的上行数据。第二网元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可以根据终端的上下文处理该上行数据,并把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发送给核心网设备。
方式3:第二响应消息包括源PDCP配置,第二网元根据源PDCP配置获取上行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网元从第一网元获取上行数据。示例性的,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用于指示第二网元和第一网元之间的通信隧道的指示信息,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上行数据。该指示信息和通信隧道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方式1中所述。第二网元可以通过该通信隧道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第二网元接收到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后,可以根据源PDCP配置得到上行数据。后续,第二网元可以与核心网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并通过第二数据通道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或者,第二网元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
方式4:第二响应消息包括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源RLC配置,以便第一网元根据源RLC配置得到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第二消息还可以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网元和第一网元之间的通信隧道的指示信息,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上行数据。该指示信息和通信隧道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方式1中所述。第二网元可以通过该通信隧道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第二网元接收到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后,可以根据源PDCP配置得到上行数据。后续,第二网元可以与核心网建立第二数据通道,并通过第二数据通道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或者,第二网元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
方式5:第二响应消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确定不向第二网元发送终端的上下文,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网元删除本地存储的上行数据;或者,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网元向终端发送重新发送上行数据的指示信息;或者,第三消息指示第一网元将从终端处接收到并且第一网元没有处理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第二网元。第二网元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将该上行数据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可以根据终端的上下文处理该上行数据,并把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发送给核心网设备。
可以理解的,若第二网元在预设时间内未收到第二响应消息,第二网元也可以向第一网元发送上述第三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用于请求第二网络设备释放第一数据通道,以及请求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二网元发送终端的上下文。这种情况下,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请求消息确定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以及是否向第二网元发送终端的上下文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上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网络设备释放第一数据通道,以及上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二网元发送终端的上下文中的介绍,不予赘述。
基于图6所示的方法,第一网元在接收到来自终端的第一请求消息后,可以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第二网元接收到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后,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以便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请求消息确定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或者以便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请求消息确定是否向第二网元发送终端的上下文。如此,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二请求消息决策是否释放第一数据通道,或者,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二请求消息决策是否向第二网元发送终端的上下文,提高了第二网元和第二网络设备处理上行数据的灵活性。
可以理解的,图4或图5所示方法中的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CU-DU分离的架构。第一网络设备为CU-DU分离的架构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可以使得第第一网络设备的CU决策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或者决策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具体的,如图7所示,该通信方法包括步骤701-步骤703。
步骤701:终端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步骤702:第一网元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一请求消息,并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
步骤701-步骤702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步骤601-步骤602中所述,不予赘述。
步骤703:第二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并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确定是否与核心网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或者,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
其中,核心网设备可以是图1A中的核心网设备106。第二数据通道用于第二网元向核心网设备转发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第二数据通道用于第二网元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要发送给终端的数据。
可选的,第二网元还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二网元可以指示第一网元和终端建立RRC连接。例如,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网元与终端建立RRC连接。
可选的,第二网元还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终端的CG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网元可以根据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为终端配置CG。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终端的CG能力指示终端支持CG,第二网元确定为终端配置CG。
综上所述,第二网元可以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确定是否与核心网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或者,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第二网元也可以根据第一请求消息、上行数据的信息和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确定是否与核心网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或者,根据第一请求消息、上行数据的信息和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第二网元也可以根据第一请求消息、上行数据的信息和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与核心网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或者,根据第一请求消息、上行数据的信息和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第二网元还可以根据第一请求消息、上行数据的信息、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和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与核心网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或者,根据第一请求消息、上行数据的信息、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和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具体的,可以参考上述步骤402中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以及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中对应的描述,不予赘述。
基于图7所示的方法,第一网元在接收到来自终端的第一请求消息后,可以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第二网元接收到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后,可以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确定是否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或者,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确定是否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如此,提高了第二网元和第二网络设备处理上行数据的灵活性。
进一步的可选的,第二网元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时,或者,第二网元确定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时,或者,第二网元确定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第二网元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通信消息。具体的,如图8所示,图7所示的方法还包括步骤704。
步骤704:第二网元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通知消息。
第二网元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时,第二网元确定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时,以及第二网元确定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时,通知消息的功能不同。具体的,通知消息的介绍如下所示:
情况12:第二网元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该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的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
其中,第一数据通道用于第二网络设备向核心网设备转发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第一数据通道用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要发送给终端的数据。此时,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的锚节点。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网元还可以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释放第一数据通道成功。该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终端的上下文,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以便第二网元获取上行数据,并把上行数据发送给核心网设备。可以理解的,第二网络设备把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第二网元后,释放本地存储的终端的上下文。
可选的,第二网元还向第一网元发送用于指示第二网元和第一网元之间的通信隧道的指示信息,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上行数据,例如,该通信隧道为GTP隧道。该通信隧道可以是新建的通信隧道,也可以是之前建立的通信隧道。该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网元的IP地址、该通信隧道的TEID和源LCID。该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源DRB标识。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一条通信隧道,也可以指示多条通信隧道。当该指示信息指示多条通信隧道时,第二网元可以使用全部的通信隧道接收第一网元发送的上行数据,也可以使用部分的通信隧道接收第一网元发送的上行数据。第二网元还可以根据上行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的数量,或者终端的上下文中的逻辑信道的数量确定该通信隧道的数量。
可选的,该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终端的上下文时,第二网元还可以向第一网元发送源RLC配置,以便第一网元根据源RLC的配置,得到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该RLC配置可以是源LCID对应的源RCL配置。后续,第二网元可以通过该通信隧道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第二网元接收到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后,可以根据源PDCP配置得到上行数据,并通过第二数据通道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第二网元还可以通过第一网元向终端发送RRC释放消息,以释放第二网元和终端的RRC连接。
情况13:第二网元确定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该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保留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
其中,第一数据通道用于第二网络设备向核心网设备转发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第一数据通道用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要发送给终端的数据。此时,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的锚节点。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网元还可以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用于建立第二网元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上行数据,例如,该通信隧道为Xn GTP-U隧道。该通信隧道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该通信隧道与源LCID有对应关系。当该通信隧道的个数为一个时,该通信隧道与一个或多个源LCID对应,当该通信隧道的个数为多个时,该多个通信隧道中的每个通信隧道与一个或多个源LCID对应,不同的通信隧道对应的源LCID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该对应关系可以预置在第二网络设备中。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该通信隧道与源LCID有对应关系,所以第二网络设备知道源LCID才可以建立该通信隧道。例如,当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上行数据对应的源LCID时,该响应消息还用于建立该通信隧道。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响应消息包括通信隧道的标识,该通信隧道的标识与源LCID有对应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响应消息包括通信隧道的地址,该通信隧道的地址与源LCID有对应关系。
可选的,该响应消息还包括终端的上下文。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网元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之后,第二网元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可选的,第二网元从第一网元获取上行数据。示例性的,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用于指示第二网元和第一网元之间的通信隧道的指示信息,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上行数据。该指示信息和通信隧道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情况12中所述。该响应消息包括终端的上下文时,第二网元还可以向第一网元发送源RLC配置,以便第一网元根据源RLC的配置,得到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该RLC配置可以是源LCID对应的源RCL配置。后续,第二网元可以通过第二网元与第一网元之间的通信隧道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第二网元接收到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后,可以根据源PDCP配置得到上行数据,并通过第二网元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后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网元和第一网元向终端发送RRC释放消息,RRC释放消息用于通知终端的RRC状态为RRC非激活状态或RRC空闲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的上行数据可以是从终端处接收到并且第一网元没有处理的上行数据。第二网元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可以根据终端的上下文处理该上行数据,并把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发送给核心网设备。
可以理解的,该上行数据也可以包括在通知消息中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
情况14:第二网元确定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该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二网元发送终端的上下文。该通知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以便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标识确定终端的上下文。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网元还可以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包括终端的上下文。后续,第二网元和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终端的上下文获取上行数据。
可选的,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或者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第二网元从第一网元获取上行数据。示例性的,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用于指示第二网元和第一网元之间的通信隧道的指示信息,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上行数据。该指示信息和通信隧道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情况12中所述。第二网元可以通过该通信隧道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第二网元接收到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后,可以根据源PDCP配置得到上行数据。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PDCP配置和源RLC配置,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源RLC配置,以便第一网元根据源RLC配置得到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第二消息还可以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网元和第一网元之间的通信隧道的指示信息,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上行数据。该指示信息和通信隧道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情况12中所述。第二网元可以通过该通信隧道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第二网元接收到根据源PDCP配置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后,可以根据源PDCP配置得到上行数据。
可选的,若第二网元在预设时间内未收到该响应消息或第二网元接收到的响应消息中不包括终端的上下文,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网元删除本地存储的上行数据;或者,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网元向终端发送重新发送上行数据的指示信息;或者,第三消息指示第一网元将从终端处接收到并且第一网元没有处理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第二网元。第二网元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将该上行数据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可以根据终端的上下文处理该上行数据,并把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发送给核心网设备。
可以理解的,若第二网元确定不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第二网元也可以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三消息。
可以理解的,若通知消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二网元发送终端的上下文,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释放第一数据通道。
可选的,上述三种情况中的响应消息还包括终端的CG的能力、业务模型信息或终端在第二网络设备下的CG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终端的CG的能力、业务模型信息或终端在第二网络设备下的CG的配置信息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3中所述,不予赘述。后续,第二网元可以根据终端的CG的能力确定是否为终端配置CG,当第二网元确定为终端配置CG时,可以参考终端在第二网络设备下的CG的配置信息为终端配置CG;第二网元可以根据业务模型信息确定可能的终端的数据到达周期、可能的终端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块大小、或可能的终端的到达定时。
基于图8所示的方法,第二网元在确定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时,或者,第二网元在确定不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第二数据通道时,或者,第二网元在确定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终端的上下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通信消息,从而可以通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第一数据通道,或者通知第二网络设备保留第一数据通道,或者通知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二网元发送终端的上下文。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操作,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比如,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一种通信装置9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90可以为第一网络设备或者第一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或其他可实现上述第一网络设备功能的组合器件、部件等,该通信装置9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功能。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图9所示的通信装置90包括:接收单元901和发送单元902。
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暂停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
发送单元902,用于根据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该第二网络设备为该终端的前服务网络设备,该第二请求消息包括该上行数据的信息。
其中,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或者,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向该通信装置90发送该终端的上下文。
可选的,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该上行数据的信息用于该第二网络设备确定是否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向该通信装置90发送该终端的上下文,该上行数据的信息用于该第二网络设备确定是否向该通信装置90发送该终端的上下文。
可选的,该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该上行数据的数据量、或该上行数据对应的源逻辑信道标识;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上行数据到达该通信装置90,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上行数据未包括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
可选的,接收单元901,还用于接收来自该终端的缓冲区状态报告,该缓冲区状态报告用于指示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该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可选的,该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通信装置90具备为该终端配置授权的能力。
可选的,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接收单元901,还用于接收来自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该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该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保留该第一数据通道。
可选的,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该接收单元901,还用于接收来自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保留该第一数据通道。
可选的,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接收单元901,还用于接收来自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保留该第一数据通道。
可选的,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该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或者,该第一响应消息包括该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
可选的,该第一响应消息还包括业务模型信息,该业务模型信息用于指示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该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该终端的数据到达周期、该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块大小、该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该终端的到达定时。
可选的,该第一响应消息还用于建立该通信装置90和该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该上行数据,该通信隧道与该源逻辑信道标识有对应关系。
可选的,如图10所示,通信装置90还包括处理单元903;若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处理单元903,用于与该终端建立RRC连接。
可选的,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第二网络设备向该通信装置90发送终端的上下文,接收单元901,还用于接收来自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响应消息;该第二响应消息包括源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的配置和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
可选的,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该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或者,该第二响应消息还包括该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
可选的,该第二响应消息还包括业务模型信息,该业务模型信息用于指示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该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该终端的数据到达周期、该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块大小,或该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该终端的到达定时。
可选的,该第二响应消息还用于指示建立该通信装置90和该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该上行数据,该通信隧道的标识与该源逻辑信道标识有对应关系。
可选的,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复用在一个消息中。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操作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9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通信装置90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形式。
比如,图2中的处理器2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通信装置9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示例性的,图10中的接收单元901、发送单元902和处理单元903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10中的处理单元903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10中的接收单元901和发送单元9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中的通信接口204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90可执行上述的通信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比如,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1示出了一种通信装置11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10可以为第二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或其他可实现上述第二网络设备功能的组合器件、部件等,该通信装置11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二网络设备的功能。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图11所示的通信装置110包括:接收单元1101和处理单元1102。
接收单元11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二请求消息,该第二请求消息包括上行数据的信息,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通信装置110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该通信装置110为终端的前服务网络设备;处理单元1102,用于根据该第二请求消息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
接收单元11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二请求消息,该第二请求消息包括上行数据的信息,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通信装置110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该通信装置110为该终端的前服务网络设备;处理单元1102,用于根据该第二请求消息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终端的上下文。
可选的,该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该上行数据的数据量、或该上行数据对应的源逻辑信道标识;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上行数据到达该第一网络设备,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上行数据未包括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该终端向该第一网络设备请求恢复暂停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
可选的,该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可选的,该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网络设备具备为该终端配置授权的能力。
可选的,如图12所示,通信装置110还包括发送单元1103;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通信装置110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发送单元1103,用于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该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通信装置110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该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通信装置110保留该第一数据通道。
可选的,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通信装置110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发送单元1103,用于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通信装置110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通信装置110保留该第一数据通道。
可选的,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通信装置110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发送单元1103,用于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通信装置110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通信装置110保留该第一数据通道。
可选的,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该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或者,该第一响应消息包括该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
可选的,该第一响应消息还包括业务模型信息,该业务模型信息用于指示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该通信装置110评估的该终端的数据到达周期、该通信装置110评估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块大小、该通信装置110评估的该终端的到达定时。
可选的,该第一响应消息还用于建立该第一网络设备和该通信装置110之间的通信隧道,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该上行数据,该通信隧道的标识与该源逻辑信道标识有对应关系。
可选的,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通信装置110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发送单元1103,用于向该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二响应消息;该第二响应消息包括源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的配置和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
可选的,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该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或者,该第二响应消息还包括该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
可选的,该第二响应消息还包括业务模型信息,该业务模型信息用于指示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该通信装置110评估的该终端的数据到达周期、该通信装置110评估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块大小、该通信装置110评估的该终端的到达定时。
可选的,该第二响应消息还用于建立该第一网络设备和该通信装置110之间的通信隧道,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该上行数据,该通信隧道的标识与该源逻辑信道标识有对应关系。
可选的,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复用在一个消息中。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操作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11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通信装置110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形式。
比如,图2中的处理器2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通信装置11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示例性的,图12中的接收单元1101、处理单元1102和发送单元1103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12中的处理单元11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12中的接收单元1101和发送单元1103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中的通信接口204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110可执行上述的通信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比如,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3示出了一种通信装置13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30可以为第一网元或者第一网元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或其他可实现上述第一网元功能的组合器件、部件等,该通信装置13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网元的功能。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图13所示的通信装置130包括:接收单元1301和发送单元1302。
接收单元1301,用于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暂停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
发送单元1302,用于根据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向第二网元发送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的信息。
可选的,该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该上行数据的数据量、或该上行数据对应的源逻辑信道标识;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上行数据到达该通信装置130,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上行数据未包括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
可选的,接收单元1301,还用于接收来自该终端的缓冲区状态报告,该缓冲区状态报告用于指示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发送单元1302,还用于向该第二网元发送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可选的,若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阈值,接收单元1301,还用于接收来自该第二网元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该通信装置130与该终端建立RRC连接。
可选的,接收单元1301,还用于接收来自该第二网元的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
可选的,该第二消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第二网元和该通信装置130之间的通信隧道的指示信息,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该上行数据。
可选的,如图14所示,通信装置130还包括处理单元1303;接收单元1301,还用于接收来自该第二网元的该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用于指示该通信装置130删除该上行数据;处理单元1303,用于根据该第三消息删除该上行数据。
可选的,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复用在一个消息中。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操作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13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通信装置130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形式。
比如,图2中的处理器2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通信装置13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示例性的,图14中的接收单元1301、发送单元1302和处理单元1303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14中的处理单元1303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14中的接收单元1301和发送单元13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中的通信接口204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130可执行上述的通信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比如,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5示出了一种通信装置15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50可以为第二网元或者第二网元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或其他可实现上述第二网元功能的组合器件、部件等,该通信装置15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二网元的功能。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图15所示的通信装置150包括:接收单元1501和处理单元1502。
接收单元15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
处理单元1502,用于根据该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获取终端的上下文。
可选的,该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该上行数据的数据量、或该上行数据对应的源逻辑信道标识;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上行数据到达该第一网元,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上行数据未包括在该第一请求消息中。
可选的,接收单元1501,还用于接收来自该第一网元的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用于指示该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
可选的,如图16所示,通信装置150还包括:发送单元1503;发送单元1503,用于若该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阈值,向该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网元与该终端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
可选的,该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的配置和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
可选的,发送单元1503,还用于向该第一网元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该终端的上下文中的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
可选的,该第二消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通信装置150和该第一网元之间的通信隧道的指示信息,该通信隧道用于传输该上行数据。
可选的,通信装置150未获取到该终端的上下文,发送单元1503,还用于向该第一网元发送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网元删除该上行数据。
可选的,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复用在一个消息中。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操作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15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通信装置150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形式。
比如,图2中的处理器2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通信装置15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示例性的,图16中的接收单元1501、处理单元1502和发送单元1503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16中的处理单元15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16中的接收单元1501和发送单元1503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中的通信接口204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150可执行上述的通信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17示出了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通信系统170中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701、网络设备1702和终端1703。需要说明的是,图17仅为示例性附图,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图17所示通信系统170包括的网元以及网元的个数。
其中,网络设备1701具有上述图9或图10所示通信装置90的功能,可以用于接收来自终端1703的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并根据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向网络设备1702发送第二请求消息。
网络设备1702具有上述图11或图12所示通信装置110的功能,可以接收来自网络设备1701的第二请求消息,并根据该第二请求消息释放该第一数据通道;或者,可以接收来自网络设备1701的第二请求消息,并根据该第二请求消息向网络设备1701发送该终端1703的上下文。
终端1703可以用于向网络设备1701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该通信系统170对应网元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18示出了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8所示,该通信系统180中可以包括:网元1801、网元1802和终端1803。需要说明的是,图18仅为示例性附图,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图18所示通信系统180包括的网元以及网元的个数。
其中,网元1801具有上述图13或图14所示通信装置130的功能,可以接收来自终端1803的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并根据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向网元1802发送该第一请求消息和该上行数据的信息。
网元1802具有上述图15或图16所示通信装置150的功能,可以接收来自网元1801的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并根据该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的信息获取终端1803的上下文。
终端1803可以用于向网元1801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该通信系统180对应网元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操作,“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6)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暂停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和所述上行数据,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的前服务网络设备,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括所述上行数据的信息;
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或者,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终端的上下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所述上行数据的信息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确定是否释放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或者,
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终端的上下文,所述上行数据的信息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确定是否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终端的上下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所述上行数据的数据量、或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源逻辑信道标识;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数据到达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数据未包括在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缓冲区状态报告,所述缓冲区状态报告用于指示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
所述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具备为所述终端配置授权的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
所述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或者,
所述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保留所述第一数据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
所述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或者,
所述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保留所述第一数据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或者,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保留所述第一数据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或者,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还包括业务模型信息,所述业务模型信息用于指示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所述终端的数据到达周期、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块大小、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所述终端的到达定时。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还用于建立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所述通信隧道用于传输所述上行数据,所述通信隧道与源逻辑信道标识有对应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建立RRC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包括源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的配置和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或者,所述第二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响应消息还包括业务模型信息,所述业务模型信息用于指示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所述终端的数据到达周期、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块大小,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所述终端的到达定时。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响应消息还用于指示建立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所述通信隧道用于传输所述上行数据,所述通信隧道的标识与源逻辑信道标识有对应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和所述上行数据复用在一个消息中。
1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括上行数据的信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的前服务网络设备;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释放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或者,
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括上行数据的信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的前服务网络设备;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终端的上下文。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上行数据的数据量、或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源逻辑信道标识;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数据到达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数据未包括在第一请求消息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请求恢复暂停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具备为所述终端配置授权的能力。
22.根据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所述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或者,
所述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保留所述第一数据通道。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所述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或者,
所述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保留所述第一数据通道。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或者,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保留所述第一数据通道。
25.根据权利要求22-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或者,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还包括业务模型信息,所述业务模型信息用于指示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所述终端的数据到达周期、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块大小、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所述终端的到达定时。
27.根据权利要求22-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还用于建立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所述通信隧道用于传输所述上行数据,所述通信隧道的标识与源逻辑信道标识有对应关系。
28.根据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包括源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的配置和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或者,所述第二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响应消息还包括业务模型信息,所述业务模型信息用于指示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所述终端的数据到达周期、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块大小、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所述终端的到达定时。
31.根据权利要求28-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响应消息还用于建立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所述通信隧道用于传输所述上行数据,所述通信隧道的标识与源逻辑信道标识有对应关系。
32.根据权利要求19-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请求消息和所述上行数据复用在一个消息中。
3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一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暂停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和所述上行数据,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的前服务网络设备,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括所述上行数据的信息;
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或者,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终端的上下文。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所述上行数据的信息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确定是否释放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或者,
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终端的上下文,所述上行数据的信息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确定是否向所述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终端的上下文。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所述上行数据的数据量、或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源逻辑信道标识;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数据到达所述通信装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数据未包括在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
36.根据权利要求33-3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缓冲区状态报告,所述缓冲区状态报告用于指示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
所述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37.根据权利要求34-3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装置具备为所述终端配置授权的能力。
38.根据权利要求35-3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
所述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或者,
所述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保留所述第一数据通道。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
所述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或者,
所述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保留所述第一数据通道。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释放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或者,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保留所述第一数据通道。
41.根据权利要求38-4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或者,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还包括业务模型信息,所述业务模型信息用于指示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所述终端的数据到达周期、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块大小、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所述终端的到达定时。
43.根据权利要求38-42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还用于建立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所述通信隧道用于传输所述上行数据,所述通信隧道与源逻辑信道标识有对应关系。
44.根据权利要求36或3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与所述终端建立RRC连接。
45.根据权利要求33-3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通信装置发送终端的上下文,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包括源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的配置和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或者,所述第二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
47.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响应消息还包括业务模型信息,所述业务模型信息用于指示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所述终端的数据到达周期、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块大小、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评估的所述终端的到达定时。
48.根据权利要求45-4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响应消息还用于指示建立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隧道,所述通信隧道用于传输所述上行数据,所述通信隧道的标识与源逻辑信道标识有对应关系。
49.根据权利要求33-4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和所述上行数据复用在一个消息中。
5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括上行数据的信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通信装置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所述通信装置为终端的前服务网络设备;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释放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或者,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括上行数据的信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所述通信装置为所述终端的前服务网络设备;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终端的上下文。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数据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上行数据的数据量、或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源逻辑信道标识;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数据到达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数据未包括在第一请求消息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请求恢复暂停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
52.根据权利要求50或5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53.根据权利要求50-52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具备为所述终端配置授权的能力。
54.根据权利要求51-5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通信装置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所述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装置释放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或者,
所述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装置保留所述第一数据通道。
55.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通信装置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所述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装置释放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或者,
所述剩余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装置保留所述第一数据通道。
56.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通信装置释放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通道,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装置释放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或者,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装置保留所述第一数据通道。
57.根据权利要求54-5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或者,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还包括业务模型信息,所述业务模型信息用于指示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所述通信装置评估的所述终端的数据到达周期、所述通信装置评估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块大小、所述通信装置评估的所述终端的到达定时。
59.根据权利要求54-5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还用于建立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隧道,所述通信隧道用于传输所述上行数据,所述通信隧道的标识与源逻辑信道标识有对应关系。
60.根据权利要求51-5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包括源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的配置和源无线链路控制的配置。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或者,所述第二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终端的配置授权的能力。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响应消息还包括业务模型信息,所述业务模型信息用于指示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所述通信装置评估的所述终端的数据到达周期、所述通信装置评估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块大小、所述通信装置评估的所述终端的到达定时。
63.根据权利要求60-62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响应消息还用于建立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隧道,所述通信隧道用于传输所述上行数据,所述通信隧道的标识与源逻辑信道标识有对应关系。
64.根据权利要求50-6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请求消息和所述上行数据复用在一个消息中。
6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18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6.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8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281627.4A 2020-04-10 2020-04-10 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35184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1627.4A CN113518476A (zh) 2020-04-10 2020-04-10 通信方法及装置
EP21784430.7A EP4124155A4 (en) 2020-04-10 2021-04-09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PCT/CN2021/086272 WO2021204270A1 (zh) 2020-04-10 2021-04-09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7/961,104 US20230041246A1 (en) 2020-04-10 2022-10-06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1627.4A CN113518476A (zh) 2020-04-10 2020-04-10 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8476A true CN113518476A (zh) 2021-10-19

Family

ID=78022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81627.4A Pending CN113518476A (zh) 2020-04-10 2020-04-10 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41246A1 (zh)
EP (1) EP4124155A4 (zh)
CN (1) CN113518476A (zh)
WO (1) WO20212042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19437A (zh) * 2022-05-17 2023-11-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通道应用列表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8176B (zh) * 2016-04-26 2022-12-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恢复标识的获取、发送方法及装置、ue、接入网设备
WO2018214052A1 (en) * 2017-05-24 2018-1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in inactive state
CN109699050B (zh) * 2017-10-24 2022-02-18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非激活态终端恢复连接的方法、基站、设备及系统
CN111713122B (zh) * 2018-02-15 2024-02-0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提高数据传输安全性的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节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41246A1 (en) 2023-02-09
WO2021204270A1 (zh) 2021-10-14
EP4124155A1 (en) 2023-01-25
EP4124155A4 (en) 2023-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00118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324848B (zh) 信息处理方法、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8053852A1 (zh) 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90166526A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fronthaul interface, method for performing access for a u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handover for a ue, data forward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KR20220140605A (ko) Sidelink 릴레이 통신 방법, 장치, 설비 및 매체
CN113329431B (zh)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终端、存储介质及芯片
CN113366810A (zh) 一种映射方法、节点、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396927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3382421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199575A1 (en) Node handover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8605258A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基站及可穿戴设备
CN113661733A (zh) 用于核心网络节点间的切换
US2023004124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247418A1 (en) Network edge comput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230199600A1 (e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ssistance information
EP413203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511034B (zh) 一种调度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135329B (zh) 参数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867149B (zh) 一种无线承载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23510974A (ja) 第2ネットワーク装置、端末装置及び方法
CN111866794B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5066930B (zh) 一种网络设备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JPWO2014181439A1 (ja) 通信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22027653A1 (zh) 信息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24823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