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1446B - 无线装置和无线装置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装置和无线装置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51446B
CN110651446B CN201880033852.7A CN201880033852A CN110651446B CN 110651446 B CN110651446 B CN 110651446B CN 201880033852 A CN201880033852 A CN 201880033852A CN 110651446 B CN110651446 B CN 1106514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ck
synchronization
wireless device
wireless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38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51446A (zh
Inventor
板垣竹识
铃木英之
加藤淳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651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1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51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14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5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 H04J3/0661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using timestamps
    • H04J3/0667Bidirectional timestamps, e.g. NTP or PTP for compensation of clock drift and for compensation of propagation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8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ode; Intranode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高效地向对应设备通知要与所述对应设备同步的时钟是否已被正确同步。该无线设备设置有:主控制单元;无线控制单元;和时钟同步管理单元。在主控制单元中,基于第一时钟(要同步的时钟)来管理时间。在无线控制单元中,基于第二时钟(参考时钟)来管理时间。时钟同步状态由同步管理单元管理。通过帧的发送将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通知给无线连接的另一无线设备。

Description

无线装置和无线装置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无线装置和无线装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存在下面概述的用于同步通过无线LAN连接的两个无线装置的时钟的两种方法(A)和(B)。每个无线装置包括用于管理其主控制部分的时间的时钟(系统时钟)和用于管理其无线控制部分的时间的时钟(设备时钟=NIC时钟)。两个装置的系统时钟通过其无线控制部分来同步。
(A)使用IP层级别的PTP的方法
使用格式基于IEEE 1588PTP(精确时间协议)的帧(即,SYNC帧、FOLLOW_UP帧、PDELAY_Req帧和PDELAY_Resp帧)的该方法包括使经由无线介质交换的帧用于系统时钟同步(参见NPL 1)。这些格式被设计为假定在更高级别的层上提供时间戳,这导致使同步精度恶化的缺点。
(B)使用无线层级别的时钟同步的方法
使用在802.11-2016标准中规定的FTM(精细定时测量)协议的该方法包括首先获得装置之间的设备时钟漂移,以用于在它们之间进行设备时钟同步(参见NPL 2)。此后,设备时钟的时间值反映在系统时钟中。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NPL 1]1588-2008-IEEE Standard for a 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Protocol for Networke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
[NPL 2]IEEE 802.11-2016,IEEE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Local and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 Part 11:Wireless LAN MediumAccess Control(MAC)and Physical Layer(PHY)Specifications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以下条件下实现一个装置的系统时钟与无线连接的另一装置的系统时钟之间的同步:两个装置的设备时钟彼此同步或者可以通过转换精确获取的它们之间的时钟漂移而彼此同步,并且设备时钟和系统时钟设置已被相互反映在每个装置中。
然而,一个装置通常不可能知道其设备时钟和系统时钟设置是否已被反映在另一装置中。这需要每个装置向另一装置无线地发送更高层的消息以与之通信。这里的一个问题是,在无线介质的使用中和在处理器的工作中,生成和发送专用消息都是低效的。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用于一个装置向另一装置高效地通知是否在它们之间正确地同步了同步目标时钟。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概念,提供了一种无线装置,包括:主控制部分,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时钟来管理时间;无线控制部分,被配置为使用第二时钟来管理时间;以及时钟同步管理部分,被配置为管理时钟同步状态。无线控制部分通过帧的发送向无线连接的另一无线装置通知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
本技术的无线装置包括主控制部分、无线控制部分和时钟同步管理部分。主控制部分使用第一时钟来管理时间。无线控制部分使用第二时钟来管理时间。时钟同步管理部分管理时钟同步状态。通过帧的发送向无线连接的另一无线装置通知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
例如,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可包括关于同步状态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同步状态可以或者具有两种类型的状态,即同步和异步,或者具有三种类型的状态,即同步、异步和由于严格的同步标准而不可同步。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预定时间段内第一时钟和第二时钟之间的时钟差的绝对值等于或小于第二阈值,则时钟同步管理部分可以判定达到同步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预定时间段内第一时钟和第二时钟之间的时钟差的绝对值等于或小于第二阈值,并且如果在预定时间段内第二时钟相对于另一无线装置的偏移的绝对值等于或小于第一阈值,则时钟同步管理部分可以判定达到同步状态。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异步状态持续预定时间段,则时钟同步管理部分可以判定达到由于严格的同步标准而不可同步的状态。
作为另一示例,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还可包括用于判定同步状态的标准。作为又一示例,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还可包括关于帧的发送失败概率的信息。作为又一示例,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还可包括关于无线业务量的信息。作为又一示例,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还可包括关于第二时钟与另一无线装置之间的时钟漂移的信息。
作为又一示例,无线控制部分可以通过帧的发送向另一无线装置发送用于将第一时钟与第二时钟相关联的信息。关联信息还可包括关于两个时钟之间的时钟差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关联信息还可包括关于两个时钟之间的时钟粒度比的信息。
作为另一示例,无线控制部分可以发送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作为用于测量无线控制部分相对于另一无线装置的时间的帧的一部分。作为又一示例,无线装置还可包括显示部分,被配置为基于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来显示用户界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异步状态持续预定时间段,则时钟同步管理部分可以使显示部分显示用户界面,该用户界面请求用户判定是否放宽供自身站使用的同步完成判定标准。如果用户接受标准的放宽,则时钟同步管理部分可以改变同步标准。
根据本技术,如上概述,无线控制部分通过帧的发送向无线连接的另一无线装置通知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这使得一个装置可以高效地向另一装置通知是否在它们之间正确地同步了同步目标时钟。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概念,提供了一种无线装置,包括:主控制部分,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时钟来管理时间;以及无线控制部分,被配置为使用第二时钟来管理时间。无线控制部分通过从无线连接的另一无线装置接收帧来检测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该无线装置还包括显示部分,该显示部分被配置为基于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来显示用户界面。
根据本技术,无线装置包括主控制部分和无线控制部分。主控制部分使用第一时钟来管理时间。无线控制部分使用第二时钟来管理时间。无线控制部分通过从无线连接的另一无线装置接收帧来检测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提供了显示装置以基于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来显示用户界面。例如,无线装置还可包括应用部分,该应用部分被配置为进行基于第一时钟的处理。
例如,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可包括关于同步状态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同步状态可以或者具有两种类型的状态,即同步和异步,或者具有三种类型的状态,即同步、异步和由于严格的同步标准而不可同步。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同步状态指示由于严格的同步标准而不可同步的状态,则显示部分可以显示用户界面,该用户界面请求用户判定是否放宽与另一无线装置的同步标准。如果用户接受与另一无线装置的同步标准的放宽,则无线控制部分可以通过帧的发送向另一无线装置通知同步标准的放宽。
根据本技术,如上概述,无线控制部分通过从无线连接的另一无线装置接收帧来检测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然后,基于检测到的信息来显示用户界面。这使得可以适当地向用户通知时钟同步状态。
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技术,一个装置可以向另一装置高效地通知是否在它们之间正确地同步了同步目标时钟。顺便提及,上面概述的有利效果不是对本公开的限制。根据对本公开的阅读,另外的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描绘PTP(精确时间协议)的操作概述的示意图。
图2是描绘FTM(精细定时测量)协议的操作概述的示意图。
图3是描绘FTM动作帧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4是描绘在结合使用802.1AS标准和802.11FTM协议的情况下的扩展FTM动作帧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5是描绘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无线系统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6是描绘在使多个成像设备的快门在定时上同步的情况下的无线系统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7是描绘在为了音频再现而使多个音频设备同步的情况下的无线系统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8是描绘在扬声器和麦克风用于声波距离测量的情况下的无线系统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9是描绘用于使构成通信系统的两个无线装置的系统时钟同步的过程的框图。
图10是描绘使充当主装置的无线装置A中的系统时钟的时间被反映在其设备时钟中的处理的示例性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描绘使充当主装置的无线装置A的设备时钟与充当从装置的无线装置B的设备时钟同步的处理的示例性流程的流程图。
图12是描绘扩展的FTM请求帧的示例性格式的示意图。
图13是描绘扩展的FTM动作帧的示例性格式的示意图。
图14是描绘使充当从装置的无线装置B中的设备时钟的时间被反映在其系统时钟中的处理的示例性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描绘主装置和从装置之间的同步状态管理处理的示例性流程的流程图。
图16是描绘自身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的示例性流程的流程图。
图17是描绘另一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的示例性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描绘在并行进行自身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和另一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的情况下的同步状态管理处理的示例性流程的流程图。
图19是描绘使充当主装置的无线装置A的设备时钟与充当从装置的无线装置B的设备时钟同步的处理的示例性流程的流程图。
图20是描绘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所采用的扩展的FTM请求帧的示例性格式的示意图。
图21是描绘第二实施例所采用的扩展FTM动作帧的示例性格式的示意图。
图22是描绘另一自身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的示例性流程的流程图。
图23是描绘另一另一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的示例性流程的流程图。
图24是描绘用于判定是否放宽同步标准的示例性用户界面(UI)的示意图。
图25是描绘示例性FTM动作帧的示意图,其中“时钟粒度比”信息和“时钟差”信息被包括在帧的供应商特定元素中。
图26是描绘又一自身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的示例性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用于实现本技术的实施例(称为实施例)。将在以下标题下给出描述:
1.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
2.变形
<1.实施例>
[参考标准的说明]
下面说明要参考的标准。IEEE 1588标准“1588-2008-用于网络化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确时钟同步协议的IEEE标准”已被规定为用于在装置之间进行高度精确的时钟同步的校正方法。该标准的协议称为PTP(精确时间协议)。
图1描绘了PTP的操作概述。尽管未在这里详细说明,但是主装置和从装置之间的时钟漂移是使用图1中提到的时间通过以下数学表达式(1)来表达的:
[数学式1]
Figure BDA0002283776150000071
另外,802.1AS标准“802.1AS-2011–用于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标准–用于桥接局域网中的时间敏感的应用的定时和同步”已被定义为用于更高层的标准,在更高层上出于LAN(局域网)目的规定了PTP方法的功能。该标准规定了用于主时钟选择方法和时钟重复方法的算法,这些方法在参考IEEE 1588标准时独立于低层通信方法。该标准还定义了用于提供专用计数机制的接口,所述专用计数机制对于几种低层通信方法更准确地计算时钟漂移。
然后,802.11-2016标准将基于PTP概念的FTM(精细定时测量)协议规定为如下协议,根据该协议,在使用IEEE 802.11无线LAN作为结合802.1AS标准的低层通信方法的情况下在无线装置之间进行高精度同步(时钟漂移检测)。
图2描绘了FTM协议的操作概述。同样使用上述数学表达式(1)来获得主装置(图2中的“响应者”)与从装置(图2中的“发起者”)之间的时钟漂移,其中,将t1至t4分别替换为t1_1至t1_4。
图3描绘了如图2所示的作为用于相对于另一无线装置对一个装置中的无线控制部分的时间进行计数的帧的FTM动作帧的格式。在该格式中,与FTM动作帧的有效负载相对应的部分是“对话令牌”字段和后续字段。“对话令牌”和“跟踪对话令牌”字段用作用于将多次发送的FTM动作帧相关联的索引。
“跟踪对话令牌”字段指示继“跟踪对话令牌”字段之后的“ToD”和“ToA”字段对应于哪个先前发送的FTM动作帧。
“ToD”字段和“ToA”字段是保持值以皮秒为单位的分别与图2中的时间t1_1和时间t4_1相对应的时间信息(时间戳)的48位字段。分别用指示“ToD”时间戳和“ToA”时间戳的最大错误的信息来设置“ToD错误”字段和“ToA错误”字段。
鉴于图3描绘了在单独使用FTM协议的情况下的格式,在结合使用802.1AS标准和802.11FTM协议的情况下采用扩展的FTM动作帧。图4描绘了扩展的FTM动作帧的格式。该格式包括新添加的“供应商特定元素”字段。该元素的目的是保持在重复并发送另一高级主时钟时所需的信息。
[第一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图5描绘了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无线系统10的配置示例。无线系统10配置有无线装置100A和无线装置100B。在本实施例的配置中,无线装置100A是充当时钟主装置的无线装置A,并且无线装置100B是充当时钟从装置的无线装置B。
无线装置100A和100B各自包括主控制部分101、无线控制部分102和显示部分103。主控制部分101对应于装置的主机处理器,并且主要在网络层和更高层上进行通信协议处理,诸如执行应用程序、控制介质接口输入/输出信号以及管理时钟同步。介质接口输入/输出的示例除了操作信号的输入之外还包括音频和视觉输出定时控制。
无线控制部分102是承担主要在数据链路层之下的通信层的所有无线协议功能的功能块,所述功能包括向由主控制部分101生成的高层分组添加数据链路层报头、分析数据链路层报头、调制、解调、纠错编码和解码处理,以及放大。通常,无线控制部分102是独立于主控制部分101并且经由合适的I/O端口与主控制部分101连接的设备。
例如,显示部分103用于呈现用于提示用户进行输入的显示或请求用户的判定的显示(用户界面显示)。顺便提及,显示部分103可能不一定附接到无线装置100A和100B。可替代地,显示部分103可被实现为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与无线装置100A和100B连接的独立显示装置。
无线装置100A和100B各自具有系统时钟(同步目标时钟)。管理主控制部分101的时间的系统时钟由主控制部分101管理和参考。无线控制部分102具有设备时钟(参考时钟)。管理无线控制部分102的时间的设备时钟由无线控制部分102管理和参考。
上述时间t1_1(ToD)和t4_1(ToA)需要尽可能精确地保持无线帧发送时间和无线帧接收开始时间。设备时钟用于无时钟漂移地检测发送定时和接收定时。尽管图5中的配置示例具有单个无线装置作为时钟从装置,但是可能存在涉及两个或更多个无线装置作为时钟从装置的配置。
图6至图8描绘了无线系统10的配置示例,每个示例指示如何实践使用时钟同步的应用。在这些附图中,与图5中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由相似的附图标记标出。图6描绘了在使多个成像设备的快门在定时上同步的情况下的配置示例。图7描绘了在为了音频再现而使多个音频设备同步的情况下的配置示例。图8描绘了在扬声器和麦克风用于声波距离测量的情况下的配置示例。在这些配置示例的每一个中,系统时钟(同步目标时钟)都用于定时获取。
下面参考图9来说明用于使构成通信系统10的两个无线装置100A和100B的系统时钟(同步目标时钟)同步的过程。假设用于连接无线装置100A和100B的操作已经完成,并且假设时钟主装置和时钟从装置的时钟角色已被指派给各个装置。当在下面进行说明时,该过程分为四个处理(a)至(d)。可以顺序地或彼此并行地进行处理(a)至(c)。与处理(a)至(c)并行地执行处理(d)。
[(a)(无线装置A中的)系统时钟到设备时钟的同步处理]
该处理涉及使系统时钟的时间被反映在充当主装置的无线装置A(无线装置100A)侧的设备时钟中。图10描绘了所涉及的处理流程。
(1)首先,主控制部分101读取无线控制部分102侧的设备时钟的计数。
(2)然后,主控制部分101读取系统时钟的计数。
(3)然后,主控制部分101在计算设备时钟和系统时钟之间的时钟差之前使设备时钟和系统时钟在粒度上(即,在单位上)统一。
(4)然后,主控制部分101对时钟差进行校正处理以获得更高的精度。例如,通过初步测量来估计主控制部分101与无线控制部分102之间的接口延迟和处理延迟,并且进行校正处理以预先消除延迟的影响。可以根据需要执行校正处理。
(5)然后,主控制部分101使时钟差作为校正值被反映在无线控制部分102的设备时钟中,以校正设备时钟计数。存在多种反映时钟差的方法:例如,用时钟计数值直接重写设备时钟计数、使用合适的滤波器以多个增量接近正确的时钟计数,或通过调整时钟计数进展的方式逐渐符合正确的时钟计数。
主控制部分101监视并保留在上述步骤(3)中计算出的预定过去时段内的一系列时钟差,作为用于知道装置内部的设备时钟(参考时钟)与系统时钟(同步目标时钟)之间的同步状态的输入信息。在下面要讨论的同步状态管理处理(d)中将使用该信息。
[(b)(无线装置A和无线装置B之间的)设备间时钟同步处理]
该处理涉及使充当主装置的无线装置A(无线装置100A)的设备时钟与充当从装置的无线装置B(无线装置100B)的设备时钟同步。图11描绘了所涉及的处理流程。
该处理基本上符合在图2中概述的FTM协议。与该协议的差异在于,该处理采用具有图12所示的扩展字段的格式的FTM请求帧以及具有图13中的扩展字段的格式的FTM动作帧。在分别生成FTM请求帧和FTM动作帧(以下称为通知帧)时,无线装置A的无线控制部分102和无线装置B的无线控制部分102在它们各自的通知帧中放置关于每个装置中的系统时钟和设备时钟之间的当前同步状态的信息。
用指示“同步”或“异步”状态的信息来设置在图12和图13中描绘的“目标时钟同步状态”字段。用关于用于判定“同步”或“异步”状态的标准的信息来设置“使用的同步标准”字段。用明确指示同步目标时钟的信息来设置“目标时钟标识符”字段。在该实施例中,同步目标时钟被指示为系统时钟。为了确保区别于图4中的格式的兼容性,用除“0”之外的值来设置“类型”字段。
无线装置A和无线装置B的无线控制部分102进行在图11中描绘的处理(FTM协议)。在接收到通知帧时,每个无线控制部分102在接收到的通知帧的扩展字段(参见图12和图13中的“供应商特定字段”字段)中存储所设置的关于另一无线装置中的同步状态的信息。每当接收到通知帧时,就更新存储的信息。
无线装置B的无线控制部分102从无线装置A的无线控制部分102接收FTM动作帧“FTM_2(t1_1,t4_1)”,并作为响应向无线装置A的无线控制部分102发送ACK帧。此后,无线装置B的无线控制部分102计算主装置的设备时钟与从装置的设备时钟之间的偏移。尽管未在这里详细说明,但是用于计算偏移的方法与FTM协议相同。在计算出偏移之后,无线装置B的无线控制部分102根据计算出的偏移来校正设备时钟的计数。
取决于实现方式,可以有两种进行校正的方法。一种方法涉及直接更新设备时钟计数器的计数器值和速度(频率)。在硬件和固件允许这样的过程的情况下,该方法是可行的。另一种方法没有依靠对计数器的直接操纵。相反,该方法包括单独保留用于补偿偏移的转换校正值,并且在读取设备时钟时通过使用校正值来转换读数并返回转换后的值以实现明显校正。即使在计数器不可重写并且自由运行的情况下,该方法也适用。
在计算偏移时,关于计算出的偏移的预定过去时段内的一系列信息被监视并保留作为用于知道装置的设备时钟之间的同步状态的信息。在下面要讨论的同步状态管理处理(d)中将使用该信息。在采用上述方法而不依靠对计数器的直接操纵的情况下,计算出的偏移的绝对值将逐步增加。为了避开该不便,在使用校正转换值进行转换之后,监视并保留相对于时钟值的偏移量,而非计算出的偏移。
[(c)(无线装置B中的)设备时钟到系统时钟的同步处理]
该处理涉及使充当从装置的无线装置B(无线装置100B)获得在其系统时钟中反映的其设备时钟的时间。图14描绘了所涉及的处理流程。基本上,该处理逆转上面描述的“(a)系统时钟到设备时钟的同步处理”的等效操作。
(1)首先,主控制部分101读取系统时钟的计数。
(2)然后,主控制部分101读取无线控制部分102侧的设备时钟的计数。
(3)然后,主控制部分101计算设备时钟与系统时钟之间的时钟差。
(4)然后,主控制部分101对时钟差进行校正处理以获得更高的精度。例如,通过初步测量来估计主控制部分101与无线控制部分102之间的接口延迟和处理延迟,并且进行校正处理以预先消除延迟的影响。可以根据需要执行校正处理。
(5)注意,主控制部分101然后使时钟差被反映为系统时钟中的校正值,以校正系统时钟计数。存在多种反映时钟差的方法:例如,用时钟计数值直接重写系统时钟计数、使用合适的滤波器以多个增量接近正确的时钟计数,或通过调整时钟计数进展的方式逐渐符合正确的时钟计数。
主控制部分101监视并保留在上述步骤(3)中计算出的预定过去时段内的一系列时钟差,作为用于知道装置内部的设备时钟(参考时钟)和系统时钟(同步目标时钟)之间的同步状态的输入信息。在下面要讨论的同步状态管理处理(d)中将使用该信息。
[(d)(无线装置A和无线装置B中的)同步状态管理处理]
由充当主装置的无线装置A(无线装置100A)和充当从装置的无线装置B(无线装置100B)两者与上述处理(a)至(c)并行地进行该处理。在该实施例中,由主控制部分101执行同步状态管理处理。
图15描绘了同步状态管理处理的流程。设置该处理流程的处理周期,以反映验证同步状态的期望周期。例如,根据使用同步验证的结果的应用的要求,可以将处理周期设置为100ms或0.5s。
在步骤ST1中,主控制部分101开始处理。然后,在步骤ST2中,主控制部分101进行自身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这是判定自身站中的系统时钟(同步目标时钟)是否与其设备时钟(参考时钟)完全同步的处理。在充当从装置的无线装置100B(无线装置B)中,用判定设备时钟(参考时钟)是否与主装置侧完全同步的处理来补充自身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
图16描绘了自身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的处理流程。在步骤ST11中,主控制部分101开始处理。然后,在步骤ST12中,主控制部分101判定自身站是否是从装置。如果判定自身站是从装置,则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13。
在步骤ST13中,主控制部分101判定设备时钟是否与主装置侧完全同步。用于该判定的标准要求设备时钟相对于主装置侧的偏移的绝对值在预定时间段内落入第一阈值(对应于设备时钟之间的同步的所需精度)。该时间段可以由使用同步验证的结果的应用自动设置,或者由用户根据需要手动设置。
在判定设备时钟与主装置侧完全同步时,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14。如果在步骤ST12中判定自身站不是从装置,则主控制部分101立即转到步骤ST14。在主装置中,装置之间的设备时钟错误总是被视为零,所以步骤ST13的处理被跳过。
在步骤ST14中,主控制部分101判定自身站中的系统时钟是否与其设备时钟完全同步。用于该判定的标准要求系统时钟和设备时钟之间的时钟差的绝对值在预定时间段内落入第二阈值(对应于装置中的系统时钟和设备时钟之间的所需同步精度)。该时间段可以由使用同步验证的结果的应用自动设置,或者由用户根据需要手动设置。
如果判定自身站中的系统时钟与其设备时钟完全同步,则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5,并将自身站内同步状态更新为“同步”状态。在步骤ST15中的处理之后,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16,并终止处理。
如果在步骤ST13中判定设备时钟未与主装置侧完全同步,或者如果在步骤ST14中判定自身站中的系统时钟未与其设备时钟完全同步,则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17,并将自身站内同步状态更新为“异步”状态。在步骤ST17中的处理之后,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16,并终止处理。
返回图15,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3,并将自身站内同步状态(即,“同步”或“异步”状态)写入到通知帧中的“目标时钟同步状态”字段(参见图12和图13)。另外,在通知帧中,利用作为用于判定设备时钟之间的同步精度的标准的第一阈值来设置“设备间同步精度”字段,并且利用作为用于判定设备时钟与系统时钟之间的同步精度的标准的第二阈值来设置“设备内同步精度”字段。
然后,在步骤ST4中,主控制部分10进行另一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这是判定从另一站接收到的通知帧(参见图12和图13)是否具有写入在“目标时钟同步状态”字段中的“同步”状态作为同步状态的处理。
图17描绘了另一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的处理流程。在步骤S21中,主控制部分101开始处理。然后,在步骤ST22中,主控制部分101判定最近从连接的另一站接收到的“目标时钟同步状态”字段中的信息是否为“同步”状态。
如果判定该字段中的信息为“同步”状态,则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23并将另一站内同步状态更新为“同步”状态。在步骤ST23中的处理之后,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24并终止处理。如果在步骤ST22中判定该信息为“异步”状态,则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25并将另一站内同步状态更新为“异步”状态。在步骤ST25中的处理之后,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24并终止处理。
返回图15,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5并判定自身站内同步状态和另一站内同步状态是否都为“同步”状态。如果判定自身站内同步状态和另一站内同步状态不是都为“同步”状态,则主控制部分101判定自身站中的系统时钟(同步目标时钟)和另一站中的系统时钟不是同步的,并返回到步骤ST2中的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判定自身站内同步状态和另一站内同步状态都为“同步”状态,则主控制部分101判定另一站中的系统时钟(同步目标时钟)和自身站中的系统时钟是同步的,并转到步骤ST6。在步骤ST6中,主控制部分101根据使用需要将同步通知给应用。例如,在快门定时同步的上述示例中,向应用通知快门已准备好被激活。在同步音频再现的上述示例中,向应用通知完成了再现的准备。在声波距离测量的上述示例中,向应用通知完成了用于再现用于距离测量的声波的准备。在步骤ST6中的处理之后,主控制部分101返回到步骤ST2的处理。
顺便提及,在图15的处理流程中,可以彼此并行地执行自身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和另一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尽管未在这里详细说明,但是在图18中描绘了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处理。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在上面说明,无线装置100A(无线装置A)和无线装置100B(无线装置B)各自进行图15所示的同步状态管理处理。因此,无线装置100A(无线装置A)和无线装置100B(无线装置B)各自能够高效地知道系统时钟(同步目标时钟)是否与另一站正确地同步,以及有效地利用关于同步的信息。
[第二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是提供比第一实施例更多的信息以允许更精细调整控制的示例。第二实施例的系统配置和同步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系统配置和同步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参见图5和图9)。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当在下面进行说明时,第二实施例的同步过程分为四个处理(a)至(d)。
[(a)(无线装置A中的)系统时钟到设备时钟的同步处理]
该处理涉及使系统时钟的时间被反映在充当主装置的无线装置A(无线装置100A)侧的设备时钟中。该处理类似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处理(参见图10),因此将不进行进一步讨论。
[(b)(无线装置A和无线装置B之间的)设备间时钟同步处理]
该处理涉及使充当主装置的无线装置A(无线装置100A)的设备时钟与充当从装置的无线装置B(无线装置100B)的设备时钟同步。图19描绘了所涉及的处理流程。
与在图11中描绘的处理流程一样,该处理基本上符合在图2中概述的FTM协议。在第二实施例中,用作通知帧的FTM请求帧和FTM动作帧以具有如图20和图21所示的扩展字段的格式出现。
在第二实施例中,主装置确定第一阈值(用于判定与另一装置中的设备时钟的同步精度的标准)和第二阈值(用于判定装置中的设备时钟和系统时钟之间的同步精度的标准),以供(无线装置A和无线装置B中的)同步状态管理处理中的同步完成判定处理使用。主装置使从装置遵从这样确定的阈值。
在图20和图21中的“所需的同步标准”字段中,利用作为用于判定设备时钟之间的同步精度的标准的第一阈值来设置“设备间同步精度”字段,并且利用作为用于判定设备时钟和系统时钟之间的同步精度的标准的第二阈值来设置“设备内同步精度”字段。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主装置确定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并使从装置遵从这些值。在这里,可以想到,FTM请求帧中的“所需的同步标准”字段中的信息可以与FTM动作帧中的“所需的同步标准”字段中的信息不同。例如,从装置向主装置请求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被插入在FTM请求帧的“所需的同步标准”字段中。
利用指示“同步”、“异步”或“由于严格的同步标准而不可同步”状态的同步状态信息来设置图20和图21中的“目标时钟同步状态”字段。“由于严格的同步标准而不可同步”状态意味着当尽管长期尝试进行同步但未能满足同步判定标准时,请求放宽判定标准。利用明确指示同步目标时钟的信息来设置“目标时钟标识符”字段。在该实施例中,同步目标时钟被指示为系统时钟。为了确保区别于图4中的格式的兼容性,用除“0”之外的值来设置“类型”字段。
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通过FTM的设备时钟同步的精度的目的而交换用于最佳地调整FTM序列执行的频率的信息。该信息被设置在图20和图21中描绘的“业务量信息”、“FTM失败概率”和“参考时钟漂移率”字段中。
利用关于由自身站使用其无线接口处理的业务量(接收和发送)的信息来设置“业务量信息”字段。具体而言,利用指示在最近过去的预定时间段内发送和接收的信息量的信息来设置该字段。该信息用作无线负载的指标。在自身站充当无线从装置的情况下利用该字段,因为只要主装置正在与除自身站之外的一方进行通信,就无法知道无线负载。
利用关于FTM帧发送失败的概率的信息来设置“FTM失败概率”字段。如果FTM帧交换失败,则偏移值不被更新。在某些情况下,参考时钟之间的时钟漂移可能被累积,直到交换成功为止。
利用关于设备时钟之间的时钟漂移(即,关于设备时钟之间的频率偏差)的信息来设置“参考时钟漂移率”。考虑到过去的偏移计算结果的趋势,可以知道时钟彼此偏离的速率。在调整第一阈值中也可以使用该信息。
无线装置A和无线装置B中的无线控制部分102使用“业务量信息”、“FTM失败概率”和“参考时钟漂移率”字段中的信息来进行调整。例如,如图19所示,从装置调整FTM请求帧发送间隔,并且主装置调整每个FTM请求帧的FTM动作帧发送次数和FTM动作帧发送间隔,以增加FTM序列成功率并使时钟偏移最小化。
[(c)(无线装置B中的)设备时钟到系统时钟的同步处理]
该处理涉及使充当从装置的无线装置B(无线装置100B)获得在其系统时钟中反映的其设备时钟的时间。该处理与第一实施例的处理(参见图14)类似,因此将不进行进一步讨论。
[(d)(无线装置A和无线装置B中的)同步状态管理处理]
由充当主装置的无线装置A(无线装置100A)和充当从装置的无线装置B(无线装置100B)两者与上述处理(a)至(c)并行地进行该处理。该同步状态管理处理的父流程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参见图15)。然而,自身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的内容和另一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的内容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不同。
图22描绘了自身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的处理流程。在图22中,与图16中的步骤(第一实施例的自身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的处理流程)相对应的步骤由相似的附图标记标出,并且下面将酌情不再详细讨论。
在第二实施例中,从装置将使用通知帧中的“所需的同步标准”字段从主装置传送的同步判定标准用作在步骤ST13和ST14中使用的同步判定标准(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也就是说,从装置按照由主装置确定的同步判定标准来进行同步判定。
如果在步骤ST13中判定设备时钟未与主装置侧完全同步,或者如果在步骤ST14中判定系统时钟未与自身站中的设备时钟完全同步,则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18,并判定该从装置未能满足同步完成判定标准的状态是否持续。
如果判定该从装置未能满足同步完成判定标准的状态持续,则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19。如果不持续,则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17,并将自身站内同步状态更新为“异步”状态。然后,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16并终止处理。
在步骤ST19中,主控制部分101将自身站内同步状态更新为“由于严格的同步标准而不可同步”状态。在步骤ST19中的处理之后,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16并终止处理。
在将自身站内同步状态更新为“由于严格的同步标准而不可同步”状态的从装置中,主控制部分101通过在图15的处理流程中的步骤ST3中将更新写入到“目标时钟同步状态”字段来向主装置通知更新后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替代地,主控制部分101可以通过将所需的同步判定标准写入到通知帧中的“所需的同步标准”字段来向主装置通知更新后的状态。
图23描绘了另一另一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的处理流程。在图23中,与图17中的步骤(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的处理流程)相对应的步骤由相似的附图标记标出,并且下面将酌情不再详细讨论。
在步骤ST25中的处理之后,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26。在步骤ST26中,主控制部分101判定最近从连接的另一站接收到的“目标时钟同步状态”字段中的信息是否为“由于严格的同步标准而不可同步”。
如果判定信息为“由于严格的同步标准而不可同步”,则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27,使显示部分103显示用于判定是否放宽与另一站的同步标准的用户界面(UI),从而提示用户进行输入。图24描绘了UI显示的示例。
这是如下示例:其中,在当前正在使用“高质量模式”的情况下,请求用户判定是否切换到“标准模式”。在这里,“高质量模式”指的是将以最初的所需同步精度来实现同步的模式。“标准模式”指的是将以放宽的所需同步精度来完成同步的模式。
尽管图24中的示例假设了两种模式(即,“高质量模式”和“标准模式”),但是可以提供与三个或更多个所需的同步精度水平相对应的模式,以及伴随的UI显示,以供用户进行选择。作为另一替代方案,图24中的示例可被布置为显示当前所需的精度值。
返回到图23并且在步骤ST27中的处理之后,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28并且判定是否存在来自用户的输入“接受与另一站的同步标准的放宽”,即,在图24中的UI显示示例中是否选择了“是”。如果判定进行了接受同步标准的放宽的输入,则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29,改变针对连接的另一站的所需同步精度(即,期望由另一站使用的同步完成判定标准),并相应地更新通知帧中的“所需的同步标准”字段的内容。
在步骤ST29中的处理之后,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24并终止处理。如果在步骤ST26中判定信息并非为“由于严格的同步标准而不可同步”,或者如果在步骤ST28中判定未进行接受同步标准的放宽的输入,则主控制部分101立即转到步骤ST24并终止处理。
如在上面说明,除了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类似的有益效果之外,第二实施例还提供了交换FTM序列调整所需的信息和根据需要调整设置的能力。另外,第二实施例向另一装置通知同步精度判定标准以使得另一装置将遵守该标准,并且若由于严格的标准而无法实现同步则将该效果通知给另一装置并请求重新调整标准。
[第三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利用上述第二实施例,允许用户通过用户界面判定是否动态地改变同步判定标准。与第二实施例一样,在除主装置管理判定标准之外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该特征。
第三实施例是基于第一实施例允许用户通过用户界面判定是否动态地改变同步判定标准的示例。第三实施例的系统配置和同步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系统配置和同步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参见图5和图9)。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当在下面进行说明时,第三实施例的同步过程分为四个处理(a)至(d)。
[(a)(无线装置A中的)系统时钟到设备时钟的同步处理]
该处理涉及使系统时钟的时间被反映在充当主装置的无线装置A(无线装置100A)侧的设备时钟中。该处理类似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处理(参见图10),因此将不进行进一步讨论。
[(b)(无线装置A和无线装置B之间的)设备间时钟同步处理]
该处理涉及使充当主装置的无线装置A(无线装置100A)的设备时钟与充当从装置的无线装置B(无线装置100B)的设备时钟同步。该处理也类似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处理(参见图10),因此将不进行进一步讨论。发送和接收的帧的格式也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发送和接收的帧的格式。
[(c)(无线装置B中的)设备时钟到系统时钟的同步处理]
该处理涉及使充当从装置的无线装置B(无线装置100B)获得在其系统时钟中反映的其设备时钟的时间。该处理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处理(参见图14),因此将不进行进一步讨论。
[(d)(无线装置A和无线装置B中的)同步状态管理处理]
由充当主装置的无线装置A(无线装置100A)和充当从装置的无线装置B(无线装置100B)两者与上述处理(a)至(c)并行地进行该处理。
第三实施例基于以下假设:第一阈值(用于判定与另一装置中的设备时钟的同步精度的标准)和第二阈值(用于判定装置中的设备时钟和系统时钟之间的同步精度的标准)将由所涉及的装置自行决定进行设置和管理。另外,在第三实施例中,同步状态管理处理的父流程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参见图15)。然而,自身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即,第三实施例的内部处理)的内容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
图26描绘了由第三实施例进行的自身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的处理流程。在图26中,与图16中的步骤(第一实施例的自身站内同步完成判定处理的处理流程)相对应的步骤由相似的附图标记标出,并且下面将酌情不再详细讨论。
在步骤ST17中的处理之后,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30。在步骤ST30中,主控制部分101判定在判定遵从上述第一阈值或第二阈值中认为标准未得到满足的状态是否持续。
如果判定该状态持续,则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31,使显示部分103显示用于判定是否放宽供自身站使用的同步完成判定标准的用户界面(UI),并提示用户进行输入。UI显示的示例类似于第二实施例的UI显示(参见图24)。
然后,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32,并判定是否存在来自用户的输入“接受同步标准的放宽”,即,在图24中的UI显示示例中是否选择了“是”。如果判定进行了接受同步标准的放宽的输入,则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33,改变供自身站使用的同步完成判定标准,并相应地更新将在下一次和后续发送中使用的通知帧中的“使用的同步标准”字段的内容。
在步骤ST33中的处理之后,主控制部分101转到步骤ST16并终止处理。如果在步骤ST30中判定状态未持续,或者如果在步骤ST32中判定未进行接受同步标准的放宽的输入,则主控制部分101立即转到步骤ST16并终止处理。
如在上面说明,除了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类似的有益效果之外,第三实施例还为所涉及的每个装置提供了管理同步完成判定标准和根据需要和用户授权来调整标准的能力。
下面的表1列出了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的简要概述,并概述了它们之间的差异。
[表1]
Figure BDA0002283776150000221
<2.变形>
上面已经使用其中利用判定标准和调整FTM序列所需的信息来设置通知帧的示例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在设备时钟(参考时钟)和系统时钟(同步目标时钟)之间在可以表示的数字位数方面或在计数粒度方面(即,在单位差异上)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可以用补偿这些差异的附加信息来补充通知帧。
图25描绘了利用“时钟粒度比”信息和“时钟差”信息来设置第二实施例的FTM动作帧中的供应商特定元素的示例。“时钟粒度比”信息指的是系统时钟和设备时钟之间的粒度比。“时钟差”信息指的是在系统时钟和设备时钟之间的粒度比与系统时钟对准之后要补偿的差异。可替代地,这两项附加信息可被包括作为单独的第二供应商特定元素。
上面还已经使用其中用于无线层的同步协议是精细定时测量(FTM)协议的示例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然而,对于该技术,用于无线层的同步协议不限于FTM协议。TM(定时测量)协议也可以服务于该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仅需用TM动作帧替换图11所示的设备间时钟同步处理中的FTM动作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仅通过改变设置有供应商特定元素中的信息的通知帧,本技术同样适用。
上面还已经使用其中通知帧是FTM请求帧和FTM动作帧的示例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然而,通知帧不限于这两种,并且可以是某些其他帧,诸如另一管理帧和公共动作帧。本技术可以与任何类型的帧结合使用,只要它们可以携带等效信息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系统时钟是要经由设备时钟(参考时钟)在两个无线装置之间同步的同步目标时钟。可替代地,诸如用于管理媒体处理部分的时间的时钟之类的某个其他时钟可以用作同步目标时钟,媒体处理部分管理诸如音频媒体和视频媒体之类的媒体。尽管未在这里详细说明,但是除了仅用媒体处理部分的时钟替换主控制部分101的系统时钟之外,这样的媒体处理部分的同步过程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的同步过程。
尽管未在上面讨论,但是通知帧中的供应商特定元素不需要包含结合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说明的所有帧。相反,供应商特定元素可以仅包括这些字段的一部分。
在上述实施例中,充当主装置的无线装置100A的系统时钟被用作整个系统的主时钟。可替代地,可以想到,作为主装置的无线装置100A的设备时钟可被用作主时钟。在这种情况下,无线装置100A可以进行处理(c)来代替上述同步过程中的处理(a)。
尽管未在上面讨论,但是可以结合使用本技术的扩展字段和基于802.1AS标准的扩展FTM动作帧。在这种情况下,连续地排列各个供应商特定元素。
可以优选地以以下配置来实现本技术。
(1)一种无线装置,包括:
主控制部分,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时钟来管理时间;
无线控制部分,被配置为使用第二时钟来管理时间;以及
时钟同步管理部分,被配置为管理时钟同步状态,其中
无线控制部分通过帧的发送向无线连接的另一无线装置通知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
(2)根据上述(1)的无线装置,其中
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包括关于同步状态的信息。
(3)根据上述(2)的无线装置,其中
同步状态或者具有两种类型的状态,即同步和异步,或者具有三种类型的状态,即同步、异步和由于严格的同步标准而不能同步。
(4)根据上述(3)的无线装置,其中,
如果在预定时间段内第一时钟和第二时钟之间的时钟差的绝对值等于或小于第二阈值,则时钟同步管理部分判定达到同步状态。
(5)根据上述(3)的无线装置,其中,
如果在预定时间段内第一时钟和第二时钟之间的时钟差的绝对值等于或小于第二阈值,并且如果在预定时间段内第二时钟相对于另一无线装置的偏移的绝对值等于或小于第一阈值,则时钟同步管理部分判定达到同步状态。
(6)根据上述(3)的无线装置,其中,
如果异步状态持续预定时间段,则时钟同步管理部分判定达到由于严格的同步标准而不能同步的状态。
(7)根据上述(2)至(6)中任一项的无线装置,其中
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还包括用于判定同步状态的标准。
(8)根据上述(2)至(7)中任一项的无线装置,其中
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还包括关于帧的发送失败概率的信息。
(9)根据上述(2)至(8)中任一项的无线装置,其中
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还包括关于无线业务量的信息。
(10)根据上述(2)至(9)中任一项的无线装置,其中
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还包括关于第二时钟与另一无线装置之间的时钟漂移的信息。
(11)根据上述(1)至(10)中任一项的无线装置,其中
无线控制部分通过帧的发送向另一无线装置发送用于将第一时钟与第二时钟相关联的信息,并且
关联信息还包括关于两个时钟之间的时钟差的信息。
(12)根据上述(11)的无线装置,其中
关联信息还包括关于两个时钟之间的时钟粒度比的信息。
(13)根据上述(1)至(12)中任一项的无线装置,其中
无线控制部分发送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作为用于测量无线控制部分相对于另一无线装置的时间的帧的一部分。
(14)根据上述(1)至(13)中任一项的无线装置,还包括:
显示部分,被配置为基于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来显示用户界面。
(15)根据上述(14)的无线装置,其中,
如果异步状态持续预定时间段,则时钟同步管理部分使显示部分显示用户界面,该用户界面请求用户判定是否放宽供自身站使用的同步完成判定标准,如果用户接受标准的放宽,则时钟同步管理部分还改变同步标准。
(16)一种用于无线装置的无线装置处理方法,该无线装置包括:
主控制部分,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时钟来管理时间,
无线控制部分,被配置为使用第二时钟来管理时间,以及
时钟同步管理部分,被配置为管理时钟同步状态,
该无线装置处理方法包括:
使无线控制部分通过帧的发送向无线连接的另一无线装置通知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的步骤。
(17)一种无线装置,包括:
主控制部分,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时钟来管理时间;以及
无线控制部分,被配置为使用第二时钟来管理时间,其中
无线控制部分通过从无线连接的另一无线装置接收帧来检测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并且
该无线装置还包括显示部分,该显示部分被配置为基于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来显示用户界面。
(18)根据上述(17)的无线装置,其中
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包括关于同步状态的信息。
(19)根据上述(18)的无线装置,其中,
如果同步状态指示由于严格的同步标准而不能同步的状态,则显示部分显示用户界面,该用户界面请求用户判定是否放宽与另一无线装置的同步标准,并且如果用户接受与另一无线装置的同步标准的放宽,则无线控制部分通过帧的发送向另一无线装置通知同步标准的放宽。
(20)根据上述(17)至(19)中任一项的无线装置,还包括
应用部分,被配置为进行基于第一时钟的处理。
附图标记列表
10…无线系统
100A、100B…无线装置
101…主控制部分
102…无线控制部分
103…显示部分

Claims (19)

1.一种无线装置,包括:
主控制部分,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时钟来管理时间;
无线控制部分,被配置为使用第二时钟来管理时间;以及
时钟同步管理部分,被配置为管理时钟同步状态,其中
所述无线控制部分通过帧的发送向无线连接的另一无线装置通知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其中
无线控制部分通过帧的发送向另一无线装置发送用于将第一时钟与第二时钟相关联的信息,并且
关联信息还包括关于两个时钟之间的时钟差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中
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包括关于同步状态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装置,其中
同步状态或者具有两种类型的状态,即同步和异步,或者具有三种类型的状态,即同步、异步和由于严格的同步标准而不能同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装置,其中,
如果在预定时间段内第一时钟和第二时钟之间的时钟差的绝对值等于或小于第二阈值,则时钟同步管理部分判定达到同步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装置,其中,
如果在预定时间段内第一时钟和第二时钟之间的时钟差的绝对值等于或小于第二阈值,并且如果在预定时间段内第二时钟相对于另一无线装置的偏移的绝对值等于或小于第一阈值,则时钟同步管理部分判定达到同步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装置,其中,
如果异步状态持续预定时间段,则时钟同步管理部分判定达到由于严格的同步标准而不能同步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装置,其中
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还包括用于判定同步状态的标准。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装置,其中
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还包括关于帧的发送失败概率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装置,其中
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还包括关于无线业务量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装置,其中
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还包括关于第二时钟与另一无线装置之间的时钟漂移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中
关联信息还包括关于两个时钟之间的时钟粒度比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中
无线控制部分发送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作为用于测量无线控制部分相对于另一无线装置的时间的帧的一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还包括:
显示部分,被配置为基于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来显示用户界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装置,其中,
如果异步状态持续预定时间段,则时钟同步管理部分使显示部分显示用户界面,所述用户界面请求用户判定是否放宽供自身站使用的同步完成判定标准,如果用户接受标准的放宽,则时钟同步管理部分还改变同步标准。
15.一种用于无线装置的无线装置处理方法,所述无线装置包括:
主控制部分,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时钟来管理时间,
无线控制部分,被配置为使用第二时钟来管理时间,以及
时钟同步管理部分,被配置为管理时钟同步状态,
所述无线装置处理方法包括:
使无线控制部分通过帧的发送向无线连接的另一无线装置通知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的步骤,其中
无线控制部分通过帧的发送向另一无线装置发送用于将第一时钟与第二时钟相关联的信息,并且
关联信息还包括关于两个时钟之间的时钟差的信息。
16.一种无线装置,包括:
主控制部分,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时钟来管理时间;以及
无线控制部分,被配置为使用第二时钟来管理时间,其中
无线控制部分通过从无线连接的另一无线装置接收帧来检测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
所述无线装置还包括显示部分,所述显示部分被配置为基于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来显示用户界面,
无线控制部分通过从无线连接的另一无线装置接收帧来检测用于将第一时钟与第二时钟相关联的信息,并且
关联信息还包括关于两个时钟之间的时钟差的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装置,其中
关于时钟同步状态的信息包括关于同步状态的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装置,其中,
如果同步状态指示由于严格的同步标准而不能同步的状态,则显示部分显示用户界面,所述用户界面请求用户判定是否放宽与另一无线装置的同步标准,并且如果用户接受与另一无线装置的同步标准的放宽,则无线控制部分通过帧的发送向另一无线装置通知同步标准的放宽。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装置,还包括
应用部分,被配置为进行基于第一时钟的处理。
CN201880033852.7A 2017-06-02 2018-05-17 无线装置和无线装置处理方法 Active CN1106514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0224 2017-06-02
JP2017110224 2017-06-02
PCT/JP2018/019081 WO2018221238A1 (ja) 2017-06-02 2018-05-17 無線機器および無線機器の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1446A CN110651446A (zh) 2020-01-03
CN110651446B true CN110651446B (zh) 2022-09-20

Family

ID=64455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3852.7A Active CN110651446B (zh) 2017-06-02 2018-05-17 无线装置和无线装置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082141B2 (zh)
EP (1) EP3624389B1 (zh)
JP (1) JP7173001B2 (zh)
CN (1) CN110651446B (zh)
AU (1) AU2018276459B2 (zh)
BR (1) BR112019024754A2 (zh)
WO (1) WO20182212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03303A4 (en) * 2017-11-24 2020-12-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ETWORK DEVICE SYNCHRONIZATION PROCESS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0059139A1 (ja) * 2018-09-21 2020-03-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US11432132B2 (en) 2019-02-14 2022-08-30 Motorola Mobility Llc Dropping extraneous discovery messages
CN110113124A (zh) * 2019-04-16 2019-08-09 河南顺博建筑智能化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光纤振动传感系统的时钟同步方法以及装置
CN110213007B (zh) 2019-06-24 2021-08-0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时钟漂移处理的方法、网络功能网元及存储介质
US11115894B2 (en) 2019-08-14 2021-09-07 Motorola Mobility Llc Managing FTM frames of WLAN RTT bursts
EP4042763A4 (en) * 2019-10-04 2023-11-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ON TOOLBOX
RU2738446C1 (ru) 2020-05-18 2020-12-14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МИРЭА-Российский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я сетев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в частности сетевого терминала, 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ети
JP7358315B2 (ja) * 2020-09-16 2023-10-10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の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261164B (zh) * 2020-12-22 2021-03-19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逻辑时钟同步方法、装置及一种中心授时集群
US11968638B2 (en) 2021-05-07 2024-04-23 Cisco Technology, Inc. Providing a clock value to a client device
US20230087308A1 (en) * 2021-09-22 2023-03-23 Cisco Technology, Inc. Timing measurement (tm)/fine timing measurement (ftm) for ranging and timing
US11700590B1 (en) * 2021-12-20 2023-07-11 Cisco Technology, Inc. Mobile time-sync distribu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4475A (zh) * 2011-01-31 2011-06-22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ieee1588的同步系统及其同步方法
EP2541815A1 (en) * 2011-06-28 2013-01-02 Alcatel Lucent Clock synchronization network
CN106131947A (zh) * 2016-09-14 2016-11-16 潘进 一种无线网络设备间时钟同步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72432B2 (en) * 2002-07-05 2006-07-04 Mesh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rrecting the clock drift and maintaining the synchronization of low quality clocks in wireless networks
JP2008064474A (ja) 2006-09-04 2008-03-21 Sharp Corp 時計装置、時計システム、同期方法、時計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JP5359314B2 (ja) 2009-01-27 2013-12-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
JP5609235B2 (ja) 2010-04-26 2014-10-22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時刻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時刻管理方法
JP5569299B2 (ja) * 2010-09-28 2014-08-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並びに同期方法
EP2568631B1 (de) * 2011-09-09 2018-04-2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Synchronisationsnachrichten in einem Kommunikationsnetz
JP2013074527A (ja) * 2011-09-28 2013-04-22 Fujitsu Ltd 伝送装置、伝送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651672B2 (en) * 2012-09-25 2017-05-16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me synchronization
CN104737490B (zh) * 2012-11-28 2017-09-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和时刻同步方法
US9191908B2 (en) * 2013-03-05 201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ing impact of clock drift in wireless devices
US9237546B1 (en) * 2013-10-30 2016-01-1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location of a network devi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692563B2 (en) * 2014-04-14 2017-06-27 Cisco Technology, Inc. Upstream contention measurement reporting and mitigation in DOCSIS remote PHY network environments
US10349367B2 (en) * 2015-03-03 2019-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ynchronizing devices
US20170055235A1 (en) * 2015-08-21 2017-0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viding precision timing protocol (ptp) timing and clock synchronization for wireless multimedia devices
US11197252B2 (en) * 2015-09-28 2021-1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presenting errors
US9867004B2 (en) * 2015-12-23 2018-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Broadcast time-of-departure (TOD) frame format
US9961497B2 (en) * 2016-02-17 2018-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infinite ranging sess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4475A (zh) * 2011-01-31 2011-06-22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ieee1588的同步系统及其同步方法
EP2541815A1 (en) * 2011-06-28 2013-01-02 Alcatel Lucent Clock synchronization network
CN106131947A (zh) * 2016-09-14 2016-11-16 潘进 一种无线网络设备间时钟同步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tributed Clock Synchronization Algorithm for Industrial Networks ";Jin Ho Kim;《2010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Factory Communication Systems Proceedings》;2010052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24389A1 (en) 2020-03-18
AU2018276459A1 (en) 2019-09-26
JP7173001B2 (ja) 2022-11-16
BR112019024754A2 (pt) 2020-06-09
EP3624389B1 (en) 2021-07-21
EP3624389A4 (en) 2020-05-27
US20200127751A1 (en) 2020-04-23
CN110651446A (zh) 2020-01-03
JPWO2018221238A1 (ja) 2020-05-07
AU2018276459B2 (en) 2021-03-11
WO2018221238A1 (ja) 2018-12-06
US11082141B2 (en) 202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51446B (zh) 无线装置和无线装置处理方法
US8731036B2 (en) Packet filter-based clock synchroniz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WO2013056575A1 (zh) 一种1588-2008协议中时钟同步的方法及系统
EP2341744B1 (en) A low-jitter end-to-end latency control scheme for isochronous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transmitter timestamp information
CN102082653B (zh) 一种时钟同步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EP3664375A1 (en)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CN103929293A (zh) 非对称延迟的时间同步方法及系统
US20220007321A1 (en) Network Entities and Methods for a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ime Information
WO2012065334A1 (zh) 在时分复用网络中实现时间同步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JP6227888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同期システム、通信方法
US20200322246A1 (en) Flexible ethernet latency measurement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WO2013082901A1 (zh) 一种1588事件报文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WO2011116699A1 (zh) 一种时钟同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07529163A (ja) 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
US20230048782A1 (en) Synchronization device and synchronization method
WO2018099375A1 (zh) 同步方法、同步装置、同步设备及通信系统
WO2015089848A1 (zh) 精确时钟协议同步方法和节点
US8275001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ing backup receivers to network clocks
JP2001513301A (ja) Stm伝送システムによるatmにおける同期
JP2018088646A (ja) 時刻同期装置及び時刻同期方法
US20170117980A1 (en) Time synchronization for network device
US11064452B2 (en) Wireless apparatus, processing method for a wireless apparatus, and program
KR20190072745A (ko) 안정적인 네트워크 기반 시간동기화 방법
KR20100048124A (ko) 근거리 통신망에서의 시간 동기화 방법
JP2018125768A (ja) データ伝送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