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0870A - 前防钻撞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前防钻撞保护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50870A CN110650870A CN201880033587.2A CN201880033587A CN110650870A CN 110650870 A CN110650870 A CN 110650870A CN 201880033587 A CN201880033587 A CN 201880033587A CN 110650870 A CN110650870 A CN 1106508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underrun protector
- reinforcing member
- rear side
- front underru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56—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truck collisions, e.g. bumpers; Arrangements on high-riding vehicles, e.g. lorries, for preventing vehicles or objects from running thereund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前防钻撞保护器(1),具有:在被安装于车辆的情况下,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前侧部(11);被设置在比前侧部(11)靠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的位置的后侧部(12);以及被固定在后侧部(12)的加强构件(15),在加强构件(15)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形成有凹部(154),在所述加强构件(15)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形成有具有与被形成在一端的凹部(154)所具有的轮廓线相同形状的轮廓线的凸部(15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的前防钻撞保护器。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在车辆的前方下部安装有前防钻撞保护器(front underrunprotector)。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设置有加强构件的前防钻撞保护器,该加强构件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凹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4-2438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被设置在前防钻撞保护器上的加强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有凹部的情况下,产生了如下问题:从被用作材料的1片金属板切取加强构件时,发生材料的浪费。
因此,本公开是鉴于这些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备不易发生材料的浪费的加强构件的前防钻撞保护器。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案中,提供一种前防钻撞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在被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在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前侧部、被设置在比所述前侧部靠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的位置的后侧部、以及被固定于所述后侧部的加强构件,在所述加强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形成有凹部;在所述加强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形成有具有与被形成在所述一端的所述凹部所具有的轮廓线相同形状的轮廓线的凸部。
另外,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也可以具有曲线状的轮廓线。另外,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也可以具有圆弧形状的轮廓线。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后侧部为具有上表面、后表面以及下表面的コ字形状;所述加强构件具有与所述后侧部的上表面相接触的加强部上表面、与所述后侧部的下表面相接触的加强部下表面、以及与所述后侧部的后表面相接触的加强部后表面;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被形成在所述加强部后表面。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凹部被形成在所述加强构件的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一端,所述凸部被形成在所述加强构件的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一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在前防钻撞保护器的加强构件中,实现不易发生材料的浪费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将本实施方式的前防钻撞保护器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
图2示出从车辆后方侧观察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前防钻撞保护器中的加强构件附近的结构。
图3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前防钻撞保护器的结构。
图4示出从金属板切取加强构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前防钻撞保护器1的结构]
图1是示出将本实施方式的前防钻撞保护器1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的图。图2是示出从车辆后方侧观察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前防钻撞保护器1中的加强构件15附近的结构的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前防钻撞保护器1的结构的图。图4是示出从金属板4切取加强构件15的状态的图。
前防钻撞保护器1是用于在从前方冲撞车辆时吸收撞击、降低对车辆的影响的构件。前防钻撞保护器1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延伸,被设置在车辆的前方下部。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前防钻撞保护器1经由支架3被固定于车辆的侧框架2。侧框架2是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多个部件。
在前防钻撞保护器1上设置有2个加强构件15,前防钻撞保护器1在设置有加强构件15的位置,经由支架3被固定于侧框架2。
前防钻撞保护器1具有前侧部11、后侧部12以及加强构件15。前防钻撞保护器1通过连接具有截面コ字形状的前侧部11和具有截面コ字形状的后侧部12而形成,在内部具有空间。在被安装在车辆上时,前侧部11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延伸。前侧部11具有向车辆的后方侧开放的截面コ字形状,是前防钻撞保护器1的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前方侧的构件。
前侧部11具有前面板部111、上面板部112以及下面板部113。前面板部111、上面板部112以及下面板部113分别是长方形状的板。前面板部111的长度方向为与车辆的车宽方向相同的方向。上面板部112的长度方向为与车辆的车宽方向相同的方向。上面板部112从前面板部111的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上端朝向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延伸。上面板部112被形成为相对于前面板部111正交。
下面板部113的长度方向为与车辆的车宽方向相同的方向。下面板部113从前面板部111的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下端朝向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延伸。下面板部113被形成为相对于前面板部111正交。
后侧部12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延伸,被设置在比前侧部11靠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的位置。后侧部12具有朝向车辆的前方侧开放的截面コ字形状。
后侧部12具有后面板部121、上面板部122以及下面板部123。后面板部121、上面板部122以及下面板部123分别为长方形状的板。后面板部121的长度方向为与车辆的车宽方向相同的方向。上面板部122的长度方向为与车辆的车宽方向相同的方向。上面板部122从后面板部121的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上端朝向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延伸。上面板部122被形成为相对于后面板部121正交。
下面板部123的长度方向为与车辆的车宽方向相同的方向。下面板部123从后面板部121的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下端朝向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延伸。下面板部123被形成为相对于后面板部121正交。
通过焊接来连接前侧部11的上面板部112和后侧部12的上面板部122。另外,通过焊接来连接前侧部11的下面板部113和后侧部12的下面板部123。
[加强构件15的结构]
加强构件15是用于提高前防钻撞保护器1的强度的构件。如图1~图3所示,加强构件15被固定于后侧部12。如图2所示,加强构件15具有朝向车辆的前方开放的截面コ字形状。加强构件15具有后面板部151、上面板部152、下面板部153、凹部154以及凸部155。
后面板部151的长度方向为与车辆的车宽方向相同的方向。上面板部152的长度方向为与车辆的车宽方向相同的方向。上面板部152从后面板部151的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上端朝向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延伸。上面板部152被形成为相对于后面板部151正交。
下面板部153的长度方向为与车辆的车宽方向相同的方向。下面板部153从后面板部151的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下端朝向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延伸。下面板部153被形成为相对于后面板部151正交。加强构件15的后面板部151与后侧部12的后面板部121相接触。另外,加强构件15的上面板部152与后侧部12的上面板部122相接触。另外,加强构件15的下面板部153与后侧部12的下面板部123相接触。
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加强构件15在前防钻撞保护器1上设置2个。加强构件15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上被设置在与侧框架2和支架3对应的位置。在加强构件15的后面板部151连接有支架3。
凹部154是被形成在加强构件15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凹部。具体而言,凹部154被形成在后面板部15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更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凹部154被形成在加强构件15的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一端。
另外,凸部155被形成在加强构件15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为具有与凹部154所具有的轮廓线相同形状的轮廓线的凸部。具体而言,凸部155被形成在与后面板部151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凹部154一侧的一端相反侧的另一端。更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凸部155被形成在加强构件15的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一端。
加强构件15在加强构件15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具有这样的凹部154以及凸部155,因此在以与后侧部12相接触的方式固定了加强构件15时,加强构件15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轮廓线成为凹部154的轮廓线和凸部155的轮廓线的形状。
因此,在前防钻撞保护器1中,例如在从车辆前方向前防钻撞保护器1施加载荷时,相比于加强构件1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为直线的情况,前防钻撞保护器1能够扩展后侧部12的变形范围,能够分散在后侧部12中加强构件1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在的部分产生的应力。结果,前防钻撞保护器1的强度提高。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凸部155所具有的轮廓线的形状与凹部154所具有的轮廓线的形状相同,因此,例如如图4所示,加强构件15能够从1片金属板4相邻地切取多个加强构件15。并且,在从金属板4切取加强构件15后,通过将上面板部152和下面板部153弯折成相对于后面板部151正交,从而能够制造图1和图2所示的截面コ字形状的加强构件15。
因此,对于加强构件15,例如相比于在加强构件15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形成有凹部的情况,或者在加强构件15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形成有凸部的情况,从1个金属板4切取多个加强构件15时,不容易发生材料的浪费。
另外,凹部154和凸部155具有曲线状的轮廓线。由于凹部154和凸部155具有曲线状的轮廓线,从而相比于凹部154和凸部155仅由直线状的轮廓线构成的情况,例如凹部154和凸部155为三角形状的情况,前防钻撞保护器1能够分散在后侧部12中加强构件1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在的部分产生的应力。结果,前防钻撞保护器1的强度提高。
另外,凹部154和凸部155具有圆弧形状的轮廓线。圆弧形状为圆或椭圆的弧部分的形状。由于凹部154和凸部155具有圆弧形状的轮廓线,从而能够使在后侧部12中加强构件15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在的部分产生的应力沿着凹部154和凸部155的轮廓线均等地分散。结果,前防钻撞保护器1的强度进一步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前防钻撞保护器1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前防钻撞保护器1具有:在被安装于车辆的情况下,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前侧部11;被设置在比前侧部11靠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的位置的后侧部12;以及被固定于后侧部12的加强构件15。另外,前防钻撞保护器1在加强构件15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形成有凹部154,在加强构件15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形成有具有与被形成在一端的凹部154所具有的轮廓线相同形状的轮廓线的凸部155。
本实施方式的前防钻撞保护器1以这样的方式在加强构件15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形成有凹部154,在加强构件15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形成有凸部155。因此,例如在从车辆的前方向前防钻撞保护器1施加荷重时,前防钻撞保护器1能够使在加强构件15的两端所在的部分产生的应力分散。结果,前防钻撞保护器1的强度提高。另外,前防钻撞保护器1在从被用作材料的1片金属板4切取加强构件15时,不易发生材料的浪费。
以上,针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的技术性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范围,在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例如,装置的拆分、整合的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针对其全部或者一部分,能够以任意单位功能性地或物理性地拆分、整合而构成。另外,通过多个实施方式的任意组合而产生的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组合而产生的新的实施方式的效果同时具有原实施方式的效果。
本申请基于2017年05月24日提交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7-103023),其内容作为参照引用至此。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公开,实现能够有效地切取板状的原材料来进行制造的效果,在将制造原价抑制得较低以降低产品成本并且有助于节约资源这一点上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前防钻撞保护器
11…前侧部
111…前面板部
112…上面板部
113…下面板部
12…后侧部
121…后面板部
122…上面板部
123…下面板部
15…加强构件
151…后面板部
152…上面板部
153…下面板部
154…凹部
155…凸部
2…侧框架
3…支架
4…金属板
Claims (5)
1.一种前防钻撞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被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在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前侧部,
被设置在比所述前侧部靠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的位置的后侧部,以及
被固定在所述后侧部的加强构件;
在所述加强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形成有凹部;
在所述加强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形成有具有与被形成在所述一端的所述凹部所具有的轮廓线相同形状的轮廓线的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钻撞保护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具有曲线状的轮廓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防钻撞保护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具有圆弧形状的轮廓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前防钻撞保护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侧部为具有上表面、后表面以及下表面的コ字形状;
所述加强构件具有与所述后侧部的上表面相接触的加强部上表面、与所述后侧部的下表面相接触的加强部下表面、以及与所述后侧部的后表面相接触的加强部后表面;
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被形成在所述加强部后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前防钻撞保护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被形成在所述加强构件的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一端;
所述凸部被形成在所述加强构件的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一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03023A JP6904060B2 (ja) | 2017-05-24 | 2017-05-24 | フロント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 |
JP2017-103023 | 2017-05-24 | ||
PCT/JP2018/018681 WO2018216546A1 (ja) | 2017-05-24 | 2018-05-15 | フロント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50870A true CN110650870A (zh) | 2020-01-03 |
Family
ID=64395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33587.2A Withdrawn CN110650870A (zh) | 2017-05-24 | 2018-05-15 | 前防钻撞保护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04060B2 (zh) |
CN (1) | CN110650870A (zh) |
WO (1) | WO201821654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082884A1 (ja) | 2017-10-24 | 2019-05-02 |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 錫又は錫合金めっき液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09968A (ja) * | 2002-06-10 | 2004-01-15 | Kyoho Mach Works Ltd | バンパ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4175306A (ja) * | 2002-11-28 | 2004-06-24 | Press Kogyo Co Ltd | バンパ類の補強兼連結装置 |
CN101356077A (zh) * | 2006-01-13 | 2009-01-28 |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防钻撞装置安装结构 |
JP2012096694A (ja) * | 2010-11-03 | 2012-05-24 | Sumitomo Light Metal Ind Ltd | 凹凸部を有する板材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車両パネル及び積層構造体 |
WO2015190303A1 (ja) * | 2014-06-13 | 2015-12-17 | アイシン高丘株式会社 | 車体部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22851B2 (ja) * | 2003-02-12 | 2009-02-12 | 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 フロント・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 |
JP2010241247A (ja) * | 2009-04-03 | 2010-10-28 | Press Kogyo Co Ltd | トラック用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構造 |
JP5831811B2 (ja) * | 2012-03-27 | 2015-12-09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構造 |
-
2017
- 2017-05-24 JP JP2017103023A patent/JP6904060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5-15 CN CN201880033587.2A patent/CN110650870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8-05-15 WO PCT/JP2018/018681 patent/WO201821654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09968A (ja) * | 2002-06-10 | 2004-01-15 | Kyoho Mach Works Ltd | バンパ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4175306A (ja) * | 2002-11-28 | 2004-06-24 | Press Kogyo Co Ltd | バンパ類の補強兼連結装置 |
CN101356077A (zh) * | 2006-01-13 | 2009-01-28 |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防钻撞装置安装结构 |
JP2012096694A (ja) * | 2010-11-03 | 2012-05-24 | Sumitomo Light Metal Ind Ltd | 凹凸部を有する板材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車両パネル及び積層構造体 |
WO2015190303A1 (ja) * | 2014-06-13 | 2015-12-17 | アイシン高丘株式会社 | 車体部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8197082A (ja) | 2018-12-13 |
JP6904060B2 (ja) | 2021-07-14 |
WO2018216546A1 (ja) | 2018-1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202275B1 (ko) | 언더런 프로텍터의 지지 구조 | |
JP6156291B2 (ja) | 車両用ドア構造 | |
JP6484190B2 (ja) | バンパ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 | |
JP2008049871A (ja) | 車両用ニープロテクタ構造 | |
CN105383425A (zh) | 车辆的冲击吸收盒 | |
JP2018008564A (ja) | 車両用バンパー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 | |
CN111163997B (zh) | 车身下部结构 | |
US10494029B2 (en) |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 |
CN110650870A (zh) | 前防钻撞保护器 | |
JP2018118697A (ja) |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 |
JP6748589B2 (ja) | 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の取付構造 | |
WO2015119106A1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
DE112016004830T5 (de) | Vordere Karosseriestruktur eines Kraftfahrzeuges | |
JP6658493B2 (ja) | 車両側部構造 | |
CN109591898A (zh) | 车辆下部构造 | |
CN109955903B (zh) | 车身侧部构造 | |
JP2015186929A (ja) | 車両用衝撃吸収構造体 | |
JP6596466B2 (ja) | 車両用パネル構造 | |
JP2008012946A (ja) | 車室材構造 | |
JP6525243B2 (ja) | 車両のハイルーフ取付構造 | |
CN110198884B (zh) | 车辆用车身结构 | |
CN108407891A (zh) | 支撑架及车辆 | |
CN211336193U (zh) | 发动机罩缓冲块支架以及汽车 | |
EP3932750A1 (en) | Structural member for vehicle | |
CN212243251U (zh) | 一种防护装置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