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7196A - 蓄热燃烧氧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热燃烧氧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7196A
CN110637196A CN201980001606.8A CN201980001606A CN110637196A CN 110637196 A CN110637196 A CN 110637196A CN 201980001606 A CN201980001606 A CN 201980001606A CN 110637196 A CN110637196 A CN 1106371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frame
harmful gas
closing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16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7196B (zh
Inventor
金垠渊
金裕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Kai X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KC Cottr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Kai X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Kai X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Kai X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637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7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7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71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7/00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 F23G7/06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 F23G7/061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with supplementary heating
    • F23G7/065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with supplementary heating using gaseous or liquid fuel
    • F23G7/066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with supplementary heating using gaseous or liquid fuel preheating the waste gas by the heat of the combustion, e.g. recuperation type incinerator
    • F23G7/068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with supplementary heating using gaseous or liquid fuel preheating the waste gas by the heat of the combustion, e.g. recuperation type incinerator using regenerative heat recovery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44Details; Accessories
    • F23G5/442Waste feed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15/00Heating of air supplied for combustion
    • F23L15/02Arrangements of re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2209/00Specific waste
    • F23G2209/14Gaseous waste or fum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蓄热燃烧氧化装置。在本发明的蓄热燃烧氧化装置中,当向设置有蓄热部件的本体的一个区域排出净化气体时,排出净化气体的区域的有害气体管被第一开闭单元封闭。而且,若通过第一开闭单元关闭有害气体管,则向第一开闭单元的外部强制排出残留于第一开闭单元的气体,因此,有害气体无法流入到排出净化气体的区域。由此,防止所排出的净化气体与有害气体混合,因此,产品的可靠性将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蓄热燃烧氧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有害气体的流入的开闭单元的结构得到改善的蓄热燃烧氧化装置。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指具有0.02psi以上的蒸气压或者沸点小于100℃的碳氢化合物,若在大气中与含氮化合物共存,则会通过阳光的作用发生光化学反应,从而生成臭氧及光化学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环境并引发呼吸器官的障碍和致癌物质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基于这种理由,产业现场使用用于去除包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有害气体的多种方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去除方法是在约为800℃的高温条件下直接燃烧去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燃烧氧化方法。在燃烧氧化方法的情况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高温条件下燃烧,因此,所排出的净化气体也处于高温状态。但是,若无法使用所排出的净化气体的废热,则会浪费能量,因此,在回收净化气体的废热之后,普遍使用对所流入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预热的蓄热燃烧氧化装置。
在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618718号(2016年04月29日)中揭示的以往的蓄热燃烧氧化装置中,本体110的内部被区分为多个区域121、122、123、124、125,各个区域121、122、123、124、125分别与使有害气体通过的有害气体流入管151、使净化气体通过的净化气体排出管154及使吹扫气体通过的吹扫气体供给管157相连通。而且,各个有害气体流入管151、各个净化气体排出管154及各个吹扫气体供给管157分别通过阀单元160独立开闭。
在如上所述的以往的蓄热燃烧氧化装置中,有害气体有可能向相互接触的有害气体流入管151的内部面与阀单元160的开闭板165的边缘面之间泄漏。因此,在有害气体流入管151被阀单元160封闭的状态下,有害气体可通过有害气体流入管151向本体110流入,因此,所排出的净化气体有可能与有害气体一同排出。因此,产品的可靠性将会降低。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解决如上所述的所有现有技术的问题的蓄热燃烧氧化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蓄热燃烧氧化装置,即,当有害气体通过的有害气体管被封闭时,可通过防止有害气体通过有害气体管向本体流入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蓄热燃烧氧化装置包括:本体,内部上侧部位为使有害气体流入并进行燃烧的燃烧室,内部下侧部位被划分成多个区域;蓄热部件,分别设置于上述本体的上述区域,用于对热量进行蓄热;有害气体管,上侧分别与上述本体的上述区域相连通,使有害气体通过上述蓄热部件来向上述燃烧室流入;净化气体管,上侧分别与上述本体的上述区域相连通,引导通过有害气体的燃烧来在上述燃烧室生成之后通过有害气体不经过的上述蓄热部件的净化气体向上述本体的外部排出;吹扫气体管,一侧分别与上述本体的上述区域相连通,引导吹扫气体通过有害气体及净化气体不经过的上述蓄热部件来向上述燃烧室流入;以及第一开闭单元、第二开闭单元及第三开闭单元,用于开闭上述有害气体管、上述净化气体管及上述吹扫气体管,上述第一开闭单元的上侧及下侧分别与上述有害气体管的上侧部位及下侧部位相连通,在中心部侧形成空间,若通过上述第一开闭单元关闭上述有害气体管,则向外部强制排出存在于上述第一开闭单元的空间的气体。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蓄热燃烧氧化装置中,当向设置有蓄热部件的本体的一个区域排出净化气体时,排出净化气体的区域的有害气体管被第一开闭单元封闭。而且,若通过第一开闭单元关闭有害气体管,则向第一开闭单元的外部强制排出残留于第一开闭单元的气体,因此,有害气体无法流入到排出净化气体的区域。由此,防止所排出的净化气体与有害气体混合,因此,产品的可靠性将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蓄热燃烧氧化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3为图1的要部简要正面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下部本体的简要俯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开闭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6及图7为图5的“A-A”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0:本体
120:蓄热部件
141:有害气体管
143:净化气体管
150:第一开闭单元
151:框架
153:开闭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注意,在本说明书中,在向各个附图的结构要素赋予附图标记的过程中,即使出现在不同的附图之中,尽可能对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另一方面,在本说明书中叙述的术语的含义可以如下解释。
只要在文脉上并未明确表示,单数的表现包括复数的表现,“第一”、“第二”等的术语仅用于区分两种结构要素,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些术语。
应当理解,“包括”或“具有”等的术语意味着并不预先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这些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应当理解,术语“至少一个”包括可从一个以上的相关项目揭示的所有组合。例如,“第一项目、第二项目及第三项目中的至少一个”的含义不仅意味着第一项目、第二项目或第三项目,而且还意味着可从第一项目、第二项目及第三项目中的2个以上揭示的所有项目的组合。
应当理解,术语“和/或”包括可从一个以上的相关项目揭示的所有组合。例如,“第一项目、第二项目和/或第三项目”的含义不仅意味着第一项目、第二项目或第三项目,而且还意味着可从第一项目、第二项目或第三项目中的2个以上揭示的所有项目。
应当理解,当一个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相连接或设置”时,可以与其他结构要素直接连接或设置,也可以在中间存在其他结构要素。相反,当一个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直接连接”时,在中间不存在其他结构要素。另一方面,说明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表现,即,“在......之间”和“正好在......之间”、“与......相邻”或“直接与......相邻”等也应做相同的解释。
另一方面,当一个结构要素“形成于、结合于、设置于”其他结构要素时,应当解释为,一个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额外形成、结合或设置,也可以是一个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形成为一体。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蓄热燃烧氧化装置。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蓄热燃烧氧化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3为图1的要部简要正面剖视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蓄热燃烧氧化装置可包括在内部形成空间的本体110。在本体110的内部上侧部位可形成使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的有害气体流入并燃烧的燃烧室111a,在内部下侧部位可形成设置有蓄热部件120的蓄热室。
本体110可包括相互结合的上部本体111和下部本体115,上部本体111的内部为燃烧室111a,下部本体115的内部为上述蓄热室。在此情况下,在上部本体111的部位可以设置用于燃烧有害气体的如燃烧器的加热单元。
作为下部本体115的内部的蓄热室以本体110的中心为基准,能够以放射状划分形成多个区域。更具体地,下部本体115的内部可被划分成2n-1个(n为2以上的自然数)区域,也可被划分成2n个(n为2以上的自然数)。
当下部本体115的内部被划分为2n-1个区域时,有害气体可以通过n-1个区域。而且,通过有害气体的燃烧来生成的燃烧室111a的净化气体可以通过与有害气体所经过的区域的数量相同的n-1个区域,后述吹扫气体可通过一个区域。
而且,当下部本体115的内部被划分为2n的区域时,有害气体可以通过n-1个区域。而且,通过有害气体的燃烧来生成的燃烧室111a的净化气体可以通过与有害气体所经过的区域的数量相同的n-1个区域,吹扫气体可通过一个区域。
与形成于下部本体115的内部的区域的数量无关,净化气体可以通过有害气体所经过的区域,吹扫气体可以通过有害气体及净化气体不经过的区域。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蓄热燃烧氧化装置中,以下部本体115的内部被划分为n=3的五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参照图4)为例示出。
可以在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设置由陶瓷材料形成的蓄热部件120,有害气体、净化气体及吹扫气体通过蓄热部件120。
蓄热部件120可通过上面开放的四角桶形状的中空体的多个单位蓄热部件120a形成,以使有害气体、净化气体及吹扫气体可通过蓄热部件120。即,多个单位蓄热部件120a形成行和列来配置,形成行和列来配置的多个单位蓄热部件120a可层叠形成蓄热部件120。气体通过单位蓄热部件120a的内部,因此,单位蓄热部件120a的内部为气孔。
在下部本体115的内部可设置用于将下部本体115的内部划分成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隔板117,隔板117可以被下部本体115支撑。而且,蓄热部件120的下面可被网眼结构的支撑板(未图示)支撑并与下部本体115的下面隔开设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蓄热燃烧氧化装置中,下部本体115的内部被划分成五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因此,n=3。因此,有害气体可以通过两个区域,净化气体可以通过有害气体不经过的两个区域,吹扫气体可以通过有害气体及净化气体不经过的一个区域。
优选地,以下部本体115的中心为基准,有害气体所通过的区域与净化气体所通过的区域大致对称。而且,有害气体、净化气体及吹扫气体可以依次在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移动并通过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即,有害气体、净化气体及吹扫气体可以依次通过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并进行旋转,优选地,有害气体、净化气体及吹扫气体的循环方向相同。
可在本体110的外部下侧设置第一气罐131,向第一气罐131使有害气体流入及净化气体并暂时被划分并储存。第一气罐131的内部形成同心圆并呈内侧与外侧被划分的形态,在产业现场发生的有害气体收容储存于第一气罐131的外侧部位之后,可通过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蓄热部件120并向燃烧室111a流入,通过有害气体的燃烧生成的燃烧室111a的净化气体可通过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蓄热部件120在第一气罐131的内侧部位收容储存之后向外部排出。有害气体及净化气体被划分储存于第一气罐131的内部,因此,不会相互混合。
在第一气罐131的内侧部位可收容储存有害气体,在外侧部位可收容储存净化气体。
在本体110与第一气罐131的外侧部位之间可以设置有害气体管141,使得储存于第一气罐131的外侧部位的有害气体通过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蓄热部件120来向燃烧室111a流入。有害气体管141的数量与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数量相对应,上端部侧可以分别与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侧相连通,下端部可以与第一气罐131的外侧部相连通。
可以在本体110与第一气罐131的内侧部位之间设置净化气体管143,使得燃烧室111a的净化气体通过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蓄热部件120向第一气罐131的内侧部位排出。净化气体管143的数量与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数量相对应,上端部侧可以与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相连通,下端部可以与第一气罐131的内侧部位相连通。
在本体110的外部下面侧可以设置吹扫气体供给模块,使得吹扫气体通过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蓄热部件120来向燃烧室111a流入,上述吹扫气体供给模块可以包括第二气罐135及吹扫气体管145。
第二气罐135可呈环形状,从而可以包围有害气体管141及净化气体管143。吹扫气体管145的数量与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数量相对应,一端部侧可以分别与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侧相连通,另一端部可以与第二气罐135相连通。
根据本体110,更具体地,可在第二气罐135的内侧分别设置与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相连通的连通管147。各个连通管147可以分别与有害气体管141的上端部相连通,并可以分别与净化气体管143的上端部相连通,且可以分别与吹扫气体管145的一端部相连通,上述有害气体管141与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相连通。因此,有害气体及吹扫气体可通过连通管147向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流入,燃烧室111a的净化气体可通过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向连通管147排出。
可在有害气体管141、净化气体管143及吹扫气体管145分别设置第一开闭单元150、第二开闭单元171及第三开闭单元175,第一开闭单元150、第二开闭单元171及第三开闭单元175可以分别独立地开闭有害气体管141、净化气体管143及吹扫气体管145。
因此,有害气体通过第一开闭单元150选择性地通过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蓄热部件120来向燃烧室111a流入,净化气体通过第二开闭单元171选择性地通过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蓄热部件120来向第一气罐131排出,吹扫气体可以选择性地通过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蓄热部件120来向燃烧室111a流入。
有害气体管141、净化气体管143及吹扫气体管145可以呈剖面形状的四边形。
参照图1至图4,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蓄热燃烧氧化装置的动作。图4为图2所示的下部本体的简要俯视图。
以下,以下部本体115的中心为基准,有害气体、净化气体及吹扫气体向作为顺时针方向的正方向循环并依次通过设置于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蓄热部件120。
如图4所示,下部本体115的内部被划分为5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因此,n=3。因此,有害气体及净化气体分别通过两个区域,可分别通过对称的区域。
第一开闭单元150至第三开闭单元175均将封闭的状态作为初始状态。
在初始状态下,调节第一开闭单元150a、150b及第二开闭单元171c、171d来分别开放有害气体管141a、141b及净化气体管143c、143d,以使有害气体及净化气体分别通过区域115a、115b及区域115c、115d。
因此,有害气体通过区域115a、115b向燃烧室111a流入,向燃烧室111a流入的有害气体沿着燃烧室111a的一侧面和上面及另一侧面移动并被燃烧来变成净化气体之后,通过区域115c、115d排出。在此情况下,区域115c、115d的蓄热部件120与净化气体进行热交换来进行蓄热。
在这种状态下,若开放第三开闭单元175e,则吹扫气体通过吹扫气体管145e向区域115e流入,由此,残留于区域115e的有害气体与吹扫气体一同向燃烧器111a流入。因此,区域115e处于净化的状态。在此情况下,优选地,吹扫气体向位于有害气体经过的最后端的区域115a与净化气体经过的最前端的区域115d之间的区域115e流入。吹扫气体可以为净化空气。
若区域115e处于净化的状态,则第三开闭单元175e被封闭。之后,通过第二开闭单元171e及第二开闭单元171c开放净化气体管143e开放且关闭净化气体管143c,通过第一开闭单元150c及第一开闭单元150a开放有害气体管141c且关闭有害气体管141a。因此,有害气体通过区域115b、115c向燃烧室111a流入,净化气体通过区域115d、115e排出。区域115e通过吹扫气体处于净化的状态,因此,通过区域115e排出的净化气体不会与有害气体相混合。
在这种状态下,若开放第三开闭单元175a,则吹扫气体通过吹扫气体管145a向区域115a流入,因此,残留于区域115a的有害气体与吹扫气体一同向燃烧室111a流入,从而,区域115a处于净化的状态。
之后,依次通过第二开闭单元171a及第二开闭单元171d开放净化气体管143a且关闭净化气体管143d,通过第一开闭单元150d及第一开闭单元150b开放有害气体管141d且关闭有害气体管141b。因此,有害气体通过区域115c、115d向燃烧室111a流入,净化气体通过区域115e、115a排出。区域115a通过吹扫气体处于净化的状态,因此,通过区域115a排出的净化气体不会与有害气体相混合。
通过反复进行如上所述的动作,有害气体与净化气体一同排出,蓄热部件120通过净化气体进行蓄热。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蓄热燃烧氧化装置中,本体110可呈多边形,蓄热部件120可呈与各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相对应的形状。
排出净化气体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有害气体管141被封闭。即,排出净化气体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有害气体管141被第一开闭单元150封闭。但是,若有害气体在设置有第一开闭单元150的有害气体管141的部位泄漏,则有害气体可以向排出净化气体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流入,因此,净化气体可与有害气体混合后排出。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蓄热燃烧氧化装置中,为了防止所排除的净化气体与有害气体相混合,当通过第一开闭单元150关闭有害气体管141时,可以通过泄漏等向外部强制排出残留于第一开闭单元150的有害气体。
第一开闭单元150的上侧及下侧可分别与有害气体管141的上侧部位及下侧部位相连通,在中心部侧可形成密封的空间。因此,若通过第一开闭单元150关闭有害气体管141,则可以向外部强制排出包括残留于第一开闭单元150的密封的空间的气体。
参照3至图7,说明第一开闭单元150。图5为图2所示的开闭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6及图7为图5的“A-A”线剖视图。
如图所示,第一开闭单元150可包括框架151及开闭部件153。
框架151可呈六面体形状,剖面形状可以与有害气体管141的剖面形状相对应。框架151的上面及下面可以开放,有害气体管141的上侧部位及下侧部位可以分别与框架151的开放的上面及开放的下面相连通。因此,有害气体管141的上侧部位和下侧部位以框架151位介质相互连通。
六面体具有4个侧板。但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框架151具有3个侧板,1个侧面可以开放。
开闭部件153可通过框架151的开放的侧面向框架151的内部插入,能够以出入框架151的形态进行直线运动。因此,开闭部件153可以连通或阻断框架151的上面侧与下面侧。
在开闭部件153的内部可形成通过框架151的侧面密封的空间153a,若框架151的上面侧和下面侧被开闭部件153阻断,则残留于开闭部件153的空间153a的气体可以向框架151的外侧排出。
开闭部件153可包括开闭板154和连接板155。
一对开闭板154相向并具有间隔,向框架151的开放的侧面插入并能够以出入框架151的形态进行直线运动。连接板155位于框架151的开放的侧面来向框架151的外侧露出,并可以与一对开闭板154连接成一体。因此,若开闭部件153向框架151的内部插入并阻断框架151的上侧部位和下侧部位,则通过开闭板154和连接板155形成的开闭部件153的空间153a被框架151的侧面密封。而且,若框架151的上侧部位与下侧部位被开闭部件153阻断,则向外部强制排出残留于密封的开闭部件153的空间153a的气体。
在框架151的相向的侧板的内部面,导轨151a可以相向地形成,导轨151a向形成于一对开闭板154的两侧的间隔插入。由此,开闭板154处于向导轨151a插入并被支撑的形态,因此,导轨151a引导开闭板154的直线运动并进行支撑。
在与框架151的开放的侧面相向的框架151的侧板的内部面可形成插入轨道151b。而且,当框架151的上面侧和下面侧被开闭部件153阻断时,可向形成于与插入轨道151b相向的一对开闭板154的面之间的间隔插入插入轨道151b。因此,框架151的上面侧和下面侧可以被开闭部件153稳定地阻断。
插入轨道151b可以与导轨151a连续形成。
在框架151的一侧板可形成排出孔151c,当框架151的上侧部位和下侧部位被导轨151a阻断时,排出孔151c向外部排出存在于通过框架151的侧板密封的开闭部件153的空间153a的气体。排出孔151c的一侧可以与开闭部件153的空间153a相连通,另一侧可以与泵161相连通。
因此,当向形成于本体110的一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排出净化气体时,排出净化气体的区域的有害气体管141被第一开闭单元150封闭。但是,若有害气体管141被第一开闭单元150封闭,则通过框架151密封的开闭部件153的空间153a的气体通过泵161向第一开闭单元150的外侧排出。因此,即使第一气罐131的有害气体通过有害气体管141与第一开闭单元150的接触部位或第一开闭单元150的多个部件的接触部位泄漏并向密封的开闭部件153的空间153a流入,也会通过排出孔151c向外部排出,因此,有害气体无法向排出净化气体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流入。因此,防止从本体110向第一气罐131侧排出的净化气体与有害气体相混合。
第一开闭单元150还可包括上侧连接管158及下侧连接管159。
上侧连接管158及下侧连接管159可分别与框架151的开放的上面及开放的下面相连通,上侧连接管158及下侧连接管159可分别与有害气体管141的上侧部位及下侧部位相连通。
为了在框架151稳定地设置上侧连接管158及下侧连接管159,在框架151的上面及下面可分别形成分别插入上侧连接管158的下端部及下侧连接管159的上端部并结合的槽形状的插入槽151d。
有害气体管141与上侧连接管158的接触部位、有害气体管141与下侧连接管159的接触部位、框架151与上侧连接管158的接触部位、框架151与下侧连接管159的接触部位及框架151与开闭部件153的接触部位可以被密封。
图5的未说明的附图标记165为用于使开闭部件153进行直线运动的如气缸的驱动部。而且,第二开闭单元171及第三开闭单元175也可以与第一开闭单元150相同或类似。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蓄热燃烧氧化装置中,当向设置有蓄热部件120的本体110的一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排出净化气体时,排出净化气体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有害气体管141被第一开闭单元150封闭。而且,若有害气体管141被第一开闭单元150封闭,则向第一开闭单元150强制排出残留于第一开闭单元150的气体,从而无法流入到排出净化气体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由此,防止所排出的净化气体与有害气体相混合。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及附图,在不超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领域中,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进行多种置换、变形及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通过后述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呈现,尤其,从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含义、范围及其等价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形态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蓄热燃烧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本体,内部上侧部位为使有害气体流入并进行燃烧的燃烧室,内部下侧部位被划分成多个区域;
蓄热部件,分别设置于上述本体的上述区域,用于对热量进行蓄热;
有害气体管,上侧分别与上述本体的上述区域相连通,使有害气体通过上述蓄热部件来向上述燃烧室流入;
净化气体管,上侧分别与上述本体的上述区域相连通,引导通过有害气体的燃烧来在上述燃烧室生成之后通过有害气体不经过的上述蓄热部件的净化气体向上述本体的外部排出;
吹扫气体管,一侧分别与上述本体的上述区域相连通,引导吹扫气体通过有害气体及净化气体不经过的上述蓄热部件来向上述燃烧室流入;以及
第一开闭单元、第二开闭单元及第三开闭单元,用于开闭上述有害气体管、上述净化气体管及上述吹扫气体管,
上述第一开闭单元的上侧及下侧分别与上述有害气体管的上侧部位及下侧部位相连通,在中心部侧形成空间,
若通过上述第一开闭单元关闭上述有害气体管,则向外部强制排出存在于上述第一开闭单元的空间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燃烧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有害气体管的剖面呈四边形,
上述第一开闭单元包括:
框架,呈六面体形状,上面及下面开放并分别与上述有害气体管的上侧部位及下侧部位相连通,具有1个开放的侧面和3个侧板;以及
开闭部件,能够以在上述框架出入的形态进行直线运动,用于使上述框架的上面侧与下面侧相连通或被阻断,在内部形成通过上述框架的侧板密封的空间,
若上述框架的上面侧与下面侧被上述开闭部件阻断,则向外部强制排出存在于通过上述框架的侧板密封的上述开闭部件的空间中的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燃烧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框架的相向的侧板的内部面,引导上述开闭部件的直线运动的导轨相向地形成,
上述开闭部件的侧面侧向上述导轨插入并被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燃烧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框架的开放的侧面相向的侧板的内部面形成插入轨道,
当上述框架的上面侧与下面侧被上述开闭部件阻断时,向与上述插入轨道相向的上述开闭部件的面插入上述插入轨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燃烧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闭部件包括:
一对开闭板,相向并具有间隔,以能够进行直线运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框架的内部;以及
连接板,用于连接上述一对开闭板,向上述框架的外侧露出,
若上述框架的上面侧与下面侧被上述开闭部件阻断,则通过上述一对开闭板和上述连接板形成的空间被上述框架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燃烧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架的上面及下面分别与上侧连接管及下侧连接管相连通,
在上述框架的上面及下面分别形成分别插入上述上侧连接管的下端部及上述下侧连接管的上端部并结合的槽形状的插入槽,
上述上侧连接管及上述下侧连接管分别与上述有害气体管的上侧部位及下侧部位相连通,
在上述框架的一侧板形成排出孔,上述排出孔用于向外部排出在通过上述框架的侧板密封的上述开闭部件的空间残留的气体。
CN201980001606.8A 2018-04-25 2019-03-11 蓄热燃烧氧化装置 Active CN1106371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47794A KR101917714B1 (ko) 2018-04-25 2018-04-25 축열 연소산화장치
KR10-2018-0047794 2018-04-25
PCT/KR2019/002791 WO2019208925A1 (ko) 2018-04-25 2019-03-11 축열 연소산화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7196A true CN110637196A (zh) 2019-12-31
CN110637196B CN110637196B (zh) 2021-09-03

Family

ID=64397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1606.8A Active CN110637196B (zh) 2018-04-25 2019-03-11 蓄热燃烧氧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604922B1 (zh)
JP (1) JP6843404B2 (zh)
KR (1) KR101917714B1 (zh)
CN (1) CN110637196B (zh)
WO (1) WO20192089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59998B1 (ko) * 2022-11-30 2023-07-27 주식회사 조일플랜트 밸브 개폐식 가스 분배 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56591A1 (en) * 2003-06-19 2004-12-23 Vat Holding Ag Regulating slide valve
CN203703207U (zh) * 2014-01-08 2014-07-09 点夺机电工程江苏有限公司 管道隔断阀
KR101524635B1 (ko) * 2015-03-20 2015-06-03 주식회사 켄텍 리크 저감용 패킹을 사용한 축열식 소각로 포핏 밸브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축열식 소각로
CN205155194U (zh) * 2015-11-09 2016-04-13 东莞市汇成真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尺寸双阀门板的真空阀门
KR101618718B1 (ko) * 2014-12-23 2016-05-10 주식회사 태종이엔씨 축열 연소산화장치
KR101754215B1 (ko) * 2017-01-26 2017-07-06 (주) 환경과에너지 하나의 개폐유닛으로 유해가스관 및 청정가스관을 개폐하는 축열 연소산화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5139A (en) * 1981-08-03 1983-11-15 Eastman Kodak Company Automatic sliding gate valve
US5692892A (en) * 1996-06-12 1997-12-02 Houston; Reagan Continuous flow rotary valve for regenerative fume incinerators
KR200176872Y1 (ko) * 1999-10-21 2000-04-15 윤정희 제수밸브
KR200257082Y1 (ko) * 2001-09-24 2001-12-29 이종대 급수용 차단밸브
CN101400927B (zh) * 2006-02-06 2011-06-29 Z&J技术有限公司 滑阀
CA2987762C (en) * 2015-06-03 2021-10-12 Emerson Vulcan Holding Llc Knife gate valve lin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56591A1 (en) * 2003-06-19 2004-12-23 Vat Holding Ag Regulating slide valve
CN203703207U (zh) * 2014-01-08 2014-07-09 点夺机电工程江苏有限公司 管道隔断阀
KR101618718B1 (ko) * 2014-12-23 2016-05-10 주식회사 태종이엔씨 축열 연소산화장치
KR101524635B1 (ko) * 2015-03-20 2015-06-03 주식회사 켄텍 리크 저감용 패킹을 사용한 축열식 소각로 포핏 밸브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축열식 소각로
CN205155194U (zh) * 2015-11-09 2016-04-13 东莞市汇成真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尺寸双阀门板的真空阀门
KR101754215B1 (ko) * 2017-01-26 2017-07-06 (주) 환경과에너지 하나의 개폐유닛으로 유해가스관 및 청정가스관을 개폐하는 축열 연소산화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04922B1 (en) 2022-02-16
JP6843404B2 (ja) 2021-03-17
EP3604922A4 (en) 2020-05-13
EP3604922A1 (en) 2020-02-05
WO2019208925A1 (ko) 2019-10-31
CN110637196B (zh) 2021-09-03
KR101917714B1 (ko) 2018-11-13
JP2020519834A (ja) 2020-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52236B1 (ko) 순환 작동형 밸브를 구비한 급배기 분배실과 이를 구비한 축열식 연소산화장치
CN110637196B (zh) 蓄热燃烧氧化装置
KR101618718B1 (ko) 축열 연소산화장치
KR101406023B1 (ko) 연소실로부터 분리되고 모듈화된 축열실을 가지는 축열식 열산화장치
EP3467381B1 (en) Exhaust gas denitration device, incinerator and exhaust gas denitration method
CN103501874B (zh) 二氧化碳分离回收装置
KR101560256B1 (ko) 축열 연소산화장치
KR20190091111A (ko) 공동적 활성탄 재생 및 이를 통한 통합 에너지 재활용 시스템
KR101763661B1 (ko) 축열식 선택적 촉매환원장치
KR101754212B1 (ko) 하나의 개폐유닛으로 유해가스관, 청정가스관 및 퍼지가스관을 개폐하는 축열 연소산화장치
KR101045419B1 (ko) 축열 연소산화장치
JP5050224B2 (ja) 排ガス処理装置及び処理方法
KR101754215B1 (ko) 하나의 개폐유닛으로 유해가스관 및 청정가스관을 개폐하는 축열 연소산화장치
KR100470040B1 (ko) 분리조립형 풍향전환장치를 가진 사각형 축열식 연소장치및 그 풍향전환방법
DE19747905C1 (de) Vorrichtung zur Reinigung von schadstoffhaltigem Abgas
TW202111261A (zh) 蓄熱燃燒氧化裝置
KR101560254B1 (ko) 축열 연소산화장치
KR101451390B1 (ko) 레일구동형 댐퍼가 구비된 축열식 연소산화장치
US8985151B1 (en) Multi-stream rotary fluid distribution system
KR101490658B1 (ko) 축열 연소산화장치
KR200264444Y1 (ko) 분리조립형 풍향전환장치를 가진 사각형 축열식연소장치
KR101721762B1 (ko) 가스의 누설을 방지할 수 있는 축열 연소산화장치
KR101580576B1 (ko) 축열 연소산화장치
KR101496134B1 (ko) 축열 연소산화장치
US5309851A (en) 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 with gate manifold pressur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