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2727A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2727A
CN110632727A CN201810584365.1A CN201810584365A CN110632727A CN 110632727 A CN110632727 A CN 110632727A CN 201810584365 A CN201810584365 A CN 201810584365A CN 110632727 A CN110632727 A CN 110632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optical axis
mark
lens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843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2727B (zh
Inventor
田中武彦
吴雨榕
虞建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843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272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84450 priority patent/WO201923321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2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2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2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27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包括:准备彼此分离的第一和第二镜头部件;对第一和第二镜头部件进行预定位;基于主动校准来调整和确定第一和第二镜头部件的相对位置;以及粘结第一和第二镜头部件,二者固定并保持在主动校准所确定的相对位置。其中,第一镜片具有标记且该标记可在以所述光轴标定镜片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呈现;以及在预定位步骤中,拍摄所述光轴标定镜片,根据所拍摄的图像中呈现的标记来识别第一光轴位置,并且根据所识别的第一光轴位置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进行预定位。本发明还提供了摄像模组组装方法以及相应的光学镜头和摄像模组。本发明可以保证镜头进行预定位时能有一稳定的上料位置;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提升产品良率。

Description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被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用于帮助使用者获取影像(例如视频或者图像)的摄像模组的相关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进步,并且在近年来,摄像模组在诸如医疗、安防、工业生产等诸多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满足越来越广泛的市场需求,高像素、小尺寸、大光圈是现有摄像模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然而,要在同一摄像模组实现高像素、小尺寸、大光圈三个方面的需求是有很大难度的。例如,手机的紧凑型发展和手机屏占比的增加,让手机内部能够用于摄像模组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市场对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容易理解,摄像模组的占用空间越小,则其成像质量就约难以提升。
目前在紧凑型摄像模组(例如用于手机的摄像模组)领域,往往需要考虑到光学成像镜头的品质和模组封装过程中的制造误差。具体来说,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制造过程中,影响镜头解像力因素来自于各元件及其装配的误差、镜片间隔元件厚度的误差、各镜片的装配配合的误差以及镜片材料折射率的变化等。其中,各元件及其装配的误差包含各镜片单体的光学面厚度、镜片光学面矢高、光学面面型、曲率半径、镜片单面及面间偏心,镜片光学面倾斜等误差,这些误差的大小取决于模具精度与成型精度控制能力。镜片间隔元件厚度的误差取决于元件的加工精度。各镜片的装配配合的误差取决于被装配元件的尺寸公差以及镜头的装配精度。镜片材料折射率的变化所引入的误差则取决于材料的稳定性以及批次一致性。上述各个元件影响解像力的误差存在累积恶化的现象,这个累计误差会随着透镜数量的增多而不断增大。现有解像力解决方案为对于对各相对敏感度高的元件的尺寸进行公差控制、镜片回转进行补偿提高解像力,但是由于高像素大光圈的镜头较敏感,要求公差严苛,如:部分敏感镜头1um镜片偏心会带来9′像面倾斜,导致镜片加工及组装难度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在组装过程中反馈周期长,造成镜头组装的过程能力指数(CPK)低、波动大,导致不良率高。且如上所述,因为影响镜头解像力的因素非常多,存在于多个元件中,每个因素的控制都存在制造精度的极限,如果只是单纯提升各个元件的精度,提升能力有限,提升成本高昂,而且不能满足市场日益提高的成像品质需求。
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校准工艺调整和确定上、下子镜头的相对位置,然后将上、下子镜头按照所确定的相对位置粘结在一起,进而制造出完整的光学镜头或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这种解决方案能够提升大批量生产的光学镜头或摄像模组的过程能力指数(CPK);能够使得对物料(例如用于组装光学镜头或摄像模组的子镜头或感光组件)的各个元件的精度及其装配精度的要求变宽松,进而降低光学成像镜头以及摄像模组的整体成本;能够在组装过程中对摄像模组的各种像差进行实时调整,降低不良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成像品质。
然而,对镜头的光学系统本身进行主动校准是一种新的生产工艺,在生产效率、自动化、安全措施等方面均有待完善。例如,目前主动校准工艺需要由操作人员根据经验对上、下子镜头进行预定位,使上、下子镜头组成的光学系统可以进行成像,然后再采集光学系统的实际成像结果,根据实际成像结果绘制解像力离焦曲线,以及根据解像力离焦曲线分析光学系统在当前状态下的成像品质。如果当前状态下的成像品质不能达标,则需要调整上、下子镜头的相对位置,然后再重复上述过程,这样不断循环,直至成像品质达标。需要注意,当使用标板和感光芯片分别作为主动校准的测试光路的物方和像方时,对于上、下子镜头的每一个相对位置,解像力离焦曲线的绘制均需要沿着光路移动感光芯片,记录一系列位置的实测解像力,因此主动校准过程中的每一次循环均会消耗一定的时间。并且,主动校准是一种个性化的校准,即每一组上、下子镜头的调整路径都是不一致的,换句话说要将光学系统的状态调整至成像品质达标需要经过多次试错。以上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基于主动校准工艺的光学镜头的生产效率降低,不利于大规模量产。需注意在工业界,同一规格的摄像模组(例如手机摄像模组)的产量可以高达千万甚至上亿量级,因此生产效率往往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包括:准备彼此分离的第一镜头部件和第二镜头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镜片,所述第二镜头部件包括第二镜筒和安装在所述第二镜筒内的至少一个第二镜片;对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进行预定位,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镜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镜片共同构成可成像的光学系统;基于主动校准来调整和确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相对位置;以及通过第一连接胶材粘结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使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固定并保持在主动校准所确定的相对位置;其中,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镜片中具有至少一个光轴标定镜片,所述光轴标定镜片具有标记且该标记可在以所述光轴标定镜片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呈现;以及所述预定位步骤包括:拍摄所述光轴标定镜片,根据所拍摄的图像中呈现的所述标记来识别第一光轴位置,并且根据所识别的第一光轴位置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进行预定位。
其中,所述第一光轴位置是所述第一镜头部件的光轴在主动校准设备可识别的基准平面上的投影位置。
其中,所述预定位步骤还包括:将光源和感光芯片布置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两侧形成测试光路;根据所述感光芯片所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光学信息特征来寻找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光学中心,进而计算出第二光轴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光轴位置是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光轴在所述基准平面的投影位置,所述光学信息特征包括光强二维分布、光强空间频率和光强峰值中的一项或多项;以及使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移动,直至所识别的第一光轴位置与所计算的第二光轴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
其中,所述预定位步骤还包括:将目标物和感光芯片布置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两侧形成测试光路;根据所述感光芯片的实测解像力最大的位置来确定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光学中心所在位置,进而计算出第二光轴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光轴位置是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光轴在所述基准平面的投影位置;以及使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移动,直至所识别的第一光轴位置与所计算的第二光轴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
其中,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第二镜头部件具有第三标记且该第三标记可在以所述第二镜头部件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呈现;以及所述预定位步骤还包括:拍摄所述第二镜头部件,根据所拍摄的图像中呈现的所述第三标记来识别第二光轴位置,并且根据所识别的第一光轴位置与所述第二光轴位置,对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进行预定位。
其中,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标记为位于所述光轴标定镜片的光学面的凸起部或凹陷部。
其中,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凸起部或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光学面的中心。
其中,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光学面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标记位于所述入光面或所述出光面。
其中,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标记呈锥形;以及所述预定位步骤还包括:根据所拍摄的图像中呈现的所述标记的尖顶和所述标记的根部轮廓识别出第一光轴倾角,并且根据所识别出的第一光轴位置和所识别出的第一光轴倾角来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进行预定位。
其中,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光学面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标记包括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分别位于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
其中,所述预定位步骤还包括:根据所拍摄的图像中呈现的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识别出第一光轴倾角,并且根据所识别出的第一光轴位置和所识别出的第一光轴倾角来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进行预定位,其中所述第一光轴倾角是所述第一镜头部件的光轴与所述基准平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
其中,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标记是非可见光标记,该非可见光标记可在非可见光波段的光源的照射下,呈现于以所述光轴标定镜片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
其中,所述预定位步骤还包括:在所述非可见光波段的光源的照射下拍摄所述光轴标定镜片,根据所拍摄的图像中呈现的所述标记来识别第一光轴位置,并且根据所识别的第一光轴位置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进行预定位。
其中,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第二镜头部件具有第三标记且该第三标记可在以所述第二镜头部件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呈现;以及所述预定位步骤还包括:拍摄所述第二镜头部件,根据所拍摄的图像中呈现的所述第三标记来识别第二光轴位置,并且根据所识别的第一光轴位置与所述第二光轴位置,对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进行预定位。
其中,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第一镜头部件还包括第一镜筒,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镜片安装于所述第一镜筒内侧。
其中,所述主动校准步骤还包括: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测解像力,通过夹持或吸附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或所述第二镜头部件,来调节并确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主动校准步骤还包括:沿着所述基准平面移动第一镜头部件,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测解像力,确定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之间的沿着所述平面的移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其中所述移动包括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的转动。
其中,所述主动校准步骤中,所述移动还包括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的平移或旋转。
其中,所述主动校准步骤还包括: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测解像力,调节并确定所述第一光轴倾角和所述第二光轴倾角。
其中,所述主动校准步骤还包括:沿着所述基准平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镜头部件,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测解像力,确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之间的在所述基准平面的法线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其中,所述预定位步骤中,使所述第一镜头部件的底面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隙;以及所述粘结步骤中,所述第一连接胶材布置于所述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组装方法,包括:利用前述光学镜头组装方法组装光学镜头;以及将所述光学镜头安装于感光组件得到摄像模组。
其中,将所述光学镜头安装于感光组件的步骤包括:通过第二连接胶材将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底面与所述感光组件的顶面粘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包括:第一镜头部件,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镜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镜片中具有至少一个光轴标定镜片,所述光轴标定镜片具有标记且该标记可在以所述光轴标定镜片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呈现;第二镜头部件,其包括第二镜筒和安装在所述第二镜筒内的至少一个第二镜片,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镜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镜片共同构成可成像的光学系统;以及第一连接胶材,其粘结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并在固化后支撑和固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相对位置,并且所述第一镜头部件的光轴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光轴之间具有不为零的夹角。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胶材适于使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相对位置保持在主动校准所确定的相对位置,其中所述主动校准是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际成像结果来对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标记为位于所述光轴标定镜片的光学面的凸起部或凹陷部。
其中,所述凸起部或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光学面的中心。
其中,所述光学面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标记位于所述入光面或所述出光面。
其中,所述标记呈锥形,并且所述标记的尖顶和所述标记的根部轮廓可在以所述光轴标定镜片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呈现。
其中,所述光学面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标记包括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分别位于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
其中,所述标记是非可见光标记,该非可见光标记可在非可见光波段的光源的照射下,呈现于以所述光轴标定镜片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
其中,所述第二镜头部件具有第三标记且该第三标记可在以所述第二镜头部件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呈现。
其中,所述第一镜头部件还包括第一镜筒,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镜片安装于所述第一镜筒内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前述光学镜头;以及感光组件,所述光学镜头安装于所述感光组件。
其中,所述感光组件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光轴之间具有不为零的夹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列至少一个技术效果:
1、本发明可以保证镜头进行预定位时能有一稳定的上料位置。
2、本发明可以提高光学镜头或摄像模组的生产效率以及提升产品良率,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3、本发明可以在光学镜头或摄像模组生产的过程中进行监控以检测产品制造时的质量。
附图说明
在参考附图中示出示例性实施例。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和附图应被视作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图1A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彼此分离的第一镜头部件100 和第二镜头部件200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1B示出了图1A所示第一镜头部件100的俯视示意图;
图1C示出了图1A所示第二镜头部件200的俯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主动校准的示意图;
图3A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镜头部件100的剖面示意图;
图3B示出了图3A所示第一镜头部件100在倾斜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3C示出了图3A所示第一镜头部件100在水平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
图3D示出了图3A所示第一镜头部件100在倾斜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
图4A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4B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完成的光学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5A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5B示出了图5A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镜头部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镜头部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摄像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8A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主动校准中相对位置调节方式;
图8B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主动校准中的旋转调节;
图8C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主动校准中的增加了v、w方向调节的相对位置调节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主体也可被称作第二主体。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物体的厚度、尺寸和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以”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用语“基本上”、“大约”以及类似的用语用作表近似的用语,而不用作表程度的用语,并且旨在说明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或计算值中的固有偏差。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包括步骤S10~S40。步骤S10~S40分别如下。
步骤S10,准备彼此分离的第一镜头部件100和第二镜头部件200。图1A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彼此分离的第一镜头部件100和第二镜头部件200的纵剖面示意图。图1B示出了图1A所示第一镜头部件100的俯视示意图。图1C示出了图1A所示第二镜头部件200的俯视示意图。参考图1A-C,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包括第一镜筒102 和安装在第一镜筒102内侧的一个第一镜片101。所述第二镜头部件 200包括第二镜筒202和安装在所述第二镜筒202内的多个(本实施例中为五个)第二镜片201。其中,所述第一镜片201为光轴标定镜片,所述光轴标定镜片具有标记且该标记109可在以所述光轴标定镜片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呈现。
步骤S20,对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进行预定位,使所述第一镜片101与所述五个第二镜片201共同构成可成像的光学系统。所述预定位步骤可以包括:拍摄所述光轴标定镜片,根据所拍摄的图像中呈现的所述标记来识别第一光轴位置,并且根据所识别的第一光轴位置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进行对位(由于“对位”过程是一种未经光学主动校准的机械定位,因此精度有限。因此本文中,“对位”可以理解为“预定位”,在“预定位”完成后,还需进一步进行光学主动校准以确定最终定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轴位置是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的光轴在主动校准设备可识别的基准平面上的投影位置。该基准平面例如可以是水平面,第一镜头部件100可以位于第二镜头部件200上方。当基准平面为xoy平面时,第一光轴位置可以表示为(x,y)坐标值。所述预定位步骤还可以包括:将测试光源和感光芯片301布置于第二镜头部件200(即由第二镜片202 组成的子光学系统)的两侧(例如上侧和下侧)形成测试光路;根据所述感光芯片所接收到的光信号来寻找所述五个第二镜片202所构成的子光学系统的光学中心(即第二镜头部件200的光学中心)位置,然后根据所找到的第二镜头部件200的光学中心相对于所述感光芯片 301中心的偏移来计算第二光轴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光轴位置是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光轴在所述基准平面的投影位置;以及使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在所述基准平面上平移,直至所识别的第一光轴位置与所计算的第二光轴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当基准平面为xoy 平面时,第二光轴位置也可以表示为(x,y)坐标值。需注意,本步骤中,计算第二光轴位置可以是基于主动校准设备的软件进行计算,这种计算例如可以理解为根据感光芯片实际接收到的光信号的能量值来判断光学系统的光学中心位置。它与基于图像识别的第一光轴位置的识别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第二光轴位置的方法可以包括:由测试光路中的感光芯片接收通过第二镜头部件的光信号,根据光信号强度(即光强)在感光芯片表面的二维空间分布获取光信号的峰值点,该峰值点可以被认为是由第二镜头部件所成的模糊像的中心,即第二光轴位置。如果已知感光芯片相对于基准平面的位置(例如感光芯片的几何中心相对于基准平面原点的位置),那么就可以根据所找到的第二镜头部件光学中心位置相对于感光芯片的几何中心的偏移,来计算出第二光轴位置。
具体来说,感光芯片是由阵列排布的像素组成的,因此位于感光芯片上的光学信息是能被检测到的(例如光强最大的位置是可以被检测到的),另外由于轴对称镜片(第二镜片通常均为轴对称镜片)的光学中心不发生折射,且由于非中心光线斜射及渐晕现象,只要使光线射出第二镜头部件后不为平行光束,那么在感光芯片表面,对应于第二镜头部件的光学中心的位置的光强最大(例如光学中心可以是整个感光芯片所有区域的光强最大位置,也可以是感光芯片局部区域内的峰值点)。因此根据光强最大的像素所在的位置,可以确定第二镜头部件的光学中心的位置,进而确定该光学中心相对于感光芯片几何中心的偏移,此时只要感光芯片相对于基准平面原点的位置是已知的,就可以计算出第二光轴位置(例如第二光轴相对于基准平面原点的位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移动感光芯片来使第二镜头部件的光学中心和感光芯片的几何中心重叠。其中当感光芯片的几何中心的光强达到峰值时,可以认为所述光学中心和感光芯片的几何中心重叠。此时,根据感光芯片的几何中心与相对于基准平面原点的偏移,即可计算出第二光轴位置(例如第二光轴相对于基准平面原点的位置)。
需要注意,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基于感光芯片的光强最大位置来确定第二镜头部件的光学中心位置,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基于感光芯片可以获得光线通过第二镜头部件后的多种光学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光信号强度分布、光空间频率(例如光强在空间的变化率)以及光强峰值等多种光信号特征。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利用这些光信号特征中的一项或者多项组合,来识别第二镜头部件的光学中心位置。例如可以先根据光学中心的物理特性(例如光学中心的光不发生折射)来确定基于一项或多项所述光信号特征的判定条件,然后基于感光芯片实际感测的光信号来找出符合上述判定条件的位置,从而确定第二镜头部件的光学中心的位置。
进一步地,光学中心的物理特性还包括:光学中心的解像力优于非光学中心。因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测试光源和第二镜头部件之间设置标板(即目标物),然后移动第二镜头部件和感光芯片z 方向(指光学镜头的光轴方向)的相对位置,使得标板上的标靶可以在感光芯片上成像,最后基于实际成像结果找出感光芯片上实测解像力最佳的位置并根据这个位置得出所述第二光轴位置。其中实测解像力可以是实测SFR(SpatialFrequency Response)值或 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值。
步骤S30,基于主动校准来调整和确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的相对位置。本步骤中,主动校准是根据测试光路的实际成像结果分析光学系统在当前状态下的成像品质(例如可以根据解像力离焦曲线分析光学系统在当前状态下的成像品质),然后基于成像品质对第一镜头部件100和第二镜头部件200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直至光学系统在当前状态下的成像品质达标。
步骤S40,通过第一连接胶材粘结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使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 固定并保持在主动校准所确定的相对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标记和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利用机器自动化地进行上料和下料。其中上料可以是将物料(即彼此分离的第一镜头部件100和第二镜头部件200)移动至主动校准设备,下料可以是将成品移出主动校准设备。其中主动校准设备可以包括摄取机构,该摄取机构可以是夹具也可以是吸附机构。第一镜头部件100可以是被摄取机构所摄取并在预定位和主动校准过程中进行移动的主要部件。第二镜头部件200可以是静止的(例如可以被固定于一个固定平台)。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镜头部件200也可以是可移动的。
上述实施例中,利用位于第一镜片101的标记109进行图像识别以获得第一光轴位置,并且根据所识别的第一光轴位置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进行对位,可以使预定位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并且有助于提高主动校准的效率,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因此非常适合于进行大规模量产。具体来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果由操作人员根据经验进行预定位,可能会导致同一批次产品的预定位结果出现不一致的问题。预定位结果是主动校准的初始状态,对于同一批次产品,如果每组第一镜头部件100、第二镜头部件200的预定位的状态参差不齐,将给后续的主动校准带来困难,例如可能会导致主动校准过程中的相对位置调整次数增加,或者导致移动轨迹增加。而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可以使预定位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在统计意义上缩短主动校准所消耗的时间,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尤其是在主动校准的自由度较多时,这一优势将更加明显。
另一方面,利用位于第一镜片101的标记109进行图像识别可以更准确地获得第一光轴位置。如果采用传统镜片(即无标记的镜片),对第一镜头部件100进行拍摄后,往往只能根据镜筒与镜片的边界轮廓线进行图像识别。然而镜片和镜筒的组装往往具有公差,有时镜片的中轴线可能会偏离镜筒的机械中轴线。因此,利用位于第一镜片101 的标记进行图像识别可以更准确地获得第一光轴位置,进而提高主动校准的效率,从而提升生产效率。例如,在一个比较例中,通过激光测高来识别第一镜头部件100的姿态。激光测高通常测量镜筒的顶面的多个点的位置,然后根据这些点的位置识别第一镜头部件100的姿态。然而,如前文所述,镜片和镜筒的组装往往具有公差,有时镜片的中轴线可能会偏离镜筒的机械中轴线,因此基于镜筒顶面的姿态测量可能是不准确的。再者,通过激光测高来识别第一镜头部件100的姿态并将其调整为水平状态需要较多的步骤和时间,不利于提高主动校准的效率。
需注意,所述第一镜片101的个数也可以是多个,其中至少具有一个是具有所述标记109的镜片。为便于描述,本文中有时将这个具有标记的镜片称为光轴标记镜片。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主动校准的示意图。主动校准的光路依次包括光源800、标板700(本实施例中标板700被作为目标物)、第一镜头部件100、第二镜头部件200以及感光组件300。所述感光组件300中具有感光芯片301。其中第一镜头部件100被摄取机构500所摄取,并可在摄取机构500的带动下移动。摄取机构500例如可以是夹取机构(例如夹具)。摄取机构500可以是六轴可调的。第二镜头部件200可以由固定机构600固定。该固定机构600的中央可以具有通光孔,以避免遮挡光路。感光组件300可以固定于一平台,该平台可以是六轴平台400(即六轴可调的平台)。
进一步地,步骤S30中,所述的主动校准可以在多个自由度上对第一镜头部件100和第二镜头部件200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图8A 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主动校准中相对位置调节方式。在该调节方式中,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也可以是第一镜片101)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沿着x、y、z方向移动(即该实施例中的相对位置调整具有三个自由度)。其中z方向为沿着光轴的方向,x,y 方向为垂直于光轴的方向。x、y方向均处于一个调整平面P内,在该调整平面P内平移均可分解为x、y方向的两个分量。
图8B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主动校准中的旋转调节。在该实施例中,相对位置调整除了具有图8A的三个自由度外,还增加了旋转自由度,即r方向的调节。本实施例中,r方向的调节是在所述调整平面P内的旋转,即围绕垂直于所述调整平面P的轴线的旋转。
进一步地,图8C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主动校准中的增加了v、w方向调节的相对位置调节方式。其中,v方向代表xoz平面的旋转角,w方向代表yoz平面的旋转角,v方向和w方向的旋转角可合成一个矢量角,这个矢量角代表总的倾斜状态。也就是说,通过 v方向和w方向调节,可以调节第一镜头部件100相对于第二镜头部件200的倾斜姿态(也就是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的光轴相对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的光轴的倾斜)。
上述x、y、z、r、v、w六个自由度的调节均可能影响到所述光学系的成像品质(例如影响到解像力的大小)。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相对位置调节方式可以是仅调节上述六个自由度中的任一项,也可以其中任两项或者更多项的组合。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动校准步骤中,所述移动还包括在所述调整平面上的平移,即x、y方向上的运动。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校准还包括: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测解像力(指根据光学系统的实际成像结果所测得的解像力),调节并确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的轴线的夹角,即w、v方向上的调节。所组装的光学镜头或摄像模组中,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 的轴线之间可以具有不为零的夹角。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校准还包括:沿着垂直于所述调整平面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即z方向上的调节),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测解像力,确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之间的在垂直于所述调整平面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位步骤中,使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的底面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隙;以及所述粘结步骤中,所述第一连接胶材布置于所述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动校准步骤中,可以固定第二镜头部件200,通过夹具夹持第一镜头部件100,在与夹具连接的六轴运动机构的带动下,移动第一镜头部件100,从而实现第一镜头部件100和第二镜头部件200之间的上述六个自由度下的相对移动。其中,夹具可以承靠于或部分承靠于第一镜头部件100的侧面,从而将第一镜头部件100 夹起。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镜片101的曲率可以大于第二镜片201 的曲率,以使第一镜头部件100对位置改变的敏感度大于第二镜头部件200,从而便于主动校准。例如可以减小主动校准过程中的第一镜头部件100的行程,或者增强主动校准的调节能力(即增强对制造和组装环节中的各种误差进行补偿的能力,调节能力更大意味着可以对更大的误差进行补偿,从而使光学系统可以达到设计要求)。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准备步骤(即步骤S10) 中,所述标记可以是位于所述光轴标定镜片的光学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可以位于所述光学面的中心。需注意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标记也可以是位于所述光轴标定镜片的光学面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可以位于所述光学面的中心。上述凸起部或凹陷部可以在设置在第一镜头部件正上方的摄像机所拍摄的图片中呈现,从而识别出所述第一光轴位置。并且上述凸起部位于光学面的中心,不会影响成像质量。特别地,在进行成像时,经过凸起标记的光线经过了更多的镜片路程,减少了光线通过量,因此还有使得中心变暗的效果,带来了摄像模组中对于OTP烧录中的色彩、亮度平衡的效果。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准备步骤(即步骤S10) 中,图3A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镜头部件100的剖面示意图。所述光学面包括入光面101a和出光面101b,所述标记109可以位于所述入光面101a。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记109也可以位于所述出光面101b。
进一步地,图3B示出了图3A所示第一镜头部件100在倾斜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图3C示出了图3A所示第一镜头部件100在水平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图3D示出了图3A所示第一镜头部件100在倾斜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准备步骤(即步骤S10)中,所述标记呈锥形。所述预定位步骤(即步骤S20)还包括:根据所拍摄的图像中呈现的所述标记的尖顶109c和所述标记的根部轮廓109d识别出第一光轴倾角,并且根据所识别出的第一光轴位置和所识别出的第一光轴倾角来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进行对位。其中所述第一光轴倾角可以是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的光轴与所述基准平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参考图3A-D,在水平状态下,标记的尖顶 109c处于标记的根部轮廓109d的中心,在倾斜状态下,标记的尖顶 109c偏离于标记的根部轮廓109d的中心。拍摄第一镜头部件100的俯视图像,根据所拍摄图像中标记的尖顶109c相对于标记的根部轮廓 109d的偏离程度,基于一定的算法可以计算出标记109的倾斜程度,从而得出第一镜片101的倾斜程度。这种倾斜程度可以表示为所述第一光轴倾角。
本实施例中,可以使得预定位结果具有更好的一致性,更有助于提高主动校准的效率,从而提升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记109可以是位于所述光轴标定镜片的光学面的凸起部,该凸起部的轴向尺寸(例如高度) 小于等于20μm,径向尺寸(例如直径)小于等于30μm。此处轴向尺寸是指沿着光学镜头的光轴方向的尺寸,径向尺寸是指垂直于光学镜头的光轴方向的尺寸。当凸起部为圆锥形时,径向尺寸为该圆锥形的根部轮廓的直径。
进一步地,图4A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剖面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可以没有第一镜筒102,即所述第一镜片101可以单独构成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第一镜片101可以包括光学面和光学面周围的结构面,所述结构面的顶面和侧面可以附着遮光层以形成光阑。
进一步地,图4B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完成的光学镜头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准备步骤(即步骤S10)中,所述光学面包括入光面101a和出光面101b,所述标记109包括第一标记109a和第二标记109b,所述第一标记109a和所述第二标记109b分别位于所述入光面101a和所述出光面101b。所述预定位步骤(即步骤S20)还包括:根据所拍摄的图像中呈现的所述第一标记109a和所述第二标记109b识别出第一光轴倾角,并且根据所识别出的第一光轴位置和所识别出的第一光轴倾角来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进行对位,其中所述第一光轴倾角是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的光轴与所述基准平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其中,第一光轴倾角可以根据所拍摄图像中的第一标记109a的尖顶和/或根部轮廓、以及第二标记109b的尖顶和/或根部轮廓的偏离程度,基于一定的算法计算得出。本实施例中,可以使得预定位结果具有更好的一致性,更有助于提高主动校准的效率,从而提升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位步骤(即步骤S20)还包括:根据所述感光芯片所接收到的光信号,来计算第二光轴倾角,其中所述第二光轴倾角是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光轴与所述基准平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以及保持所识别的第一光轴位置与所计算的第二光轴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调整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 或所述第一镜头部件的姿态,直至所识别的第一光轴倾角与所计算的第二光轴倾角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本实施例中,可以使得预定位结果具有更好的一致性,更有助于提高主动校准的效率,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感光芯片所接收的光信号的各种光学信息特征来计算所述第二光轴倾角。这里二维空间分布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芯片表面的光强空间分布、光强空间频率(光强在二维空间的变化率)和光强峰值中一项或多项。利用感光芯片接收的光学信息特征来计算第二光轴倾角,可以抑制或排除第二镜片和第二镜筒组装过程中所引入组装误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多点激光测高的方法来计算所述第二光轴倾角。其中用于激光测高的多个点可以分布在第二镜筒的顶面。
进一步地,图5A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的剖面示意图。图5B示出了图5A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镜头部件的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准备步骤(即步骤S10)中,所述标记 109是非可见光标记(例如紫外标记),该非可见光标记可在非可见光波段(例如紫外波段)的光源的照射下,呈现于以所述光轴标定镜片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所述预定位步骤(即步骤S20)还包括:在所述非可见光波段的光源的照射下拍摄所述光轴标定镜片,根据所拍摄的图像中呈现的所述标记来识别第一光轴位置,并且根据所识别的第一光轴位置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进行对位。本实施例可以使预定位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并且有助于提高主动校准的效率,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因此非常适合于进行大规模量产。进一步地,变形的实施例中,所述非可见光标记的形状可以是十字标记109(叉形标记)、圆点形标记109、方框形标记109等等。所述非可见光标记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只要该标记可以在图像中被识别即可。
进一步地,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镜头部件的俯视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准备步骤(步骤S10)中,所述第二镜头部件可以具有第三标记且该第三标记可在以所述第二镜头部件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呈现。所述预定位步骤(步骤S20)还包括:拍摄所述第二镜头部件,根据所拍摄的图像中呈现的所述第三标记来识别第二光轴位置,并且根据所识别的第一光轴位置与所述第二光轴位置,对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进行对位。其中,第二镜筒可以是注塑成型的。第二镜头部件的标记可以是位于第二镜筒顶面的浇口202a。所述浇口202a对应于成型材料的注入口(例如液态成型材料注入模具中成型腔的入口)。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镜筒的外侧面可以具有缺口202b(有时称为切口),该切口是切除第二镜筒侧面的切口而形成的。由于第二镜筒的外侧面的缺口202b也可以在第二镜筒的俯视图像中被识别,因此也可以将该缺口202b也可以被作为所述第三标记。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校准步骤可以还包括: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测解像力,通过夹持或吸附所述第一镜头部件 100和/或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来调节并确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 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的相对位置关系。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校准步骤可以还包括:沿着所述基准平面移动第一镜头部件100,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测解像力,确定所述第一镜片101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之间的沿着所述平面的移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其中所述移动包括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的转动。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校准步骤中,所述移动还包括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的平移或旋转。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校准步骤可以还包括: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测解像力,调节并确定所述第一光轴倾角和所述第二光轴倾角。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校准步骤可以还包括:沿着所述基准平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测解像力,确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之间的在所述基准平面的法线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位步骤中,可以使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的底面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隙;并且,所述粘结步骤中,所述第一连接胶材布置于所述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组装方法,包括:利用前文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组装光学镜头;以及将所述光学镜头安装于感光组件300得到摄像模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光学镜头安装于感光组件300的步骤包括:通过第二连接胶材将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的底面与所述感光组件300的顶面粘合;并且所述第二连接胶材与所述第一连接胶材同步固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包括:第一镜头部件100,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镜片101,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镜片 101中具有至少一个光轴标定镜片,所述光轴标定镜片具有标记109 且该标记可在以所述光轴标定镜片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呈现;第二镜头部件200,其包括第二镜筒202和安装在所述第二镜筒202内的至少一个第二镜片201,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镜片101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镜片201共同构成可成像的光学系统;第一连接胶材,其粘结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并在固化后支撑和固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的相对位置,并且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的光轴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的光轴之间具有不为零的夹角。所述第一连接胶材适于使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 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的相对位置保持在主动校准所确定的相对位置,其中所述主动校准是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际成像结果来对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中,第一光轴位置和第二光轴位置可以是错开的。其中所述第一光轴位置是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的光轴在主动校准设备可识别的基准平面上的投影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光轴位置是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的光轴在所述基准平面的投影位置或者是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在所述基准平面的投影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记可以是位于所述光轴标定镜片的光学面的凸起部或凹陷部。所述凸起部或所述凹陷部可以位于所述光学面的中心。所述光学面可以包括入光面101a和出光面101b,所述标记 109可以位于所述入光面或所述出光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记可以呈锥形,并且所述标记的尖顶109c 和所述标记的根部轮廓109d可在以所述光轴标定镜片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呈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面包括入光面101a和出光面101b,所述标记109可以包括第一标记109a和第二标记109b,所述第一标记109a和所述第二标记109b分别位于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记109是非可见光标记,该非可见光标记可在非可见光波段的光源的照射下,呈现于以所述光轴标定镜片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具有第三标记且该第三标记可在以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呈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可以还包括第一镜筒 102,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镜片101安装于所述第一镜筒102内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其包括:前文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光学镜头300以及感光组件301。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摄像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光学镜头安装于所述感光组件300。所述感光组件300中包含感光芯片301。第二镜头部件200可以包括马达200a(或其他类型的光学致动器)。第二镜筒202可以安装于(例如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马达 200a的载体内。所述感光组件300的轴线可以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 的光轴之间具有不为零的夹角。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 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35)

1.一种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彼此分离的第一镜头部件和第二镜头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镜片,所述第二镜头部件包括第二镜筒和安装在所述第二镜筒内的至少一个第二镜片;
对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进行预定位,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镜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镜片共同构成可成像的光学系统;
基于主动校准来调整和确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相对位置;以及
通过第一连接胶材粘结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使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固定并保持在主动校准所确定的相对位置;
其中,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镜片中具有至少一个光轴标定镜片,所述光轴标定镜片具有标记且该标记可在以所述光轴标定镜片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呈现;以及
所述预定位步骤包括:拍摄所述光轴标定镜片,根据所拍摄的图像中呈现的所述标记来识别第一光轴位置,并且根据所识别的第一光轴位置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进行预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轴位置是所述第一镜头部件的光轴在主动校准设备可识别的基准平面上的投影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位步骤还包括:
将光源和感光芯片布置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两侧形成测试光路;
根据所述感光芯片所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光学信息特征来寻找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光学中心,进而计算出第二光轴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光轴位置是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光轴在所述基准平面的投影位置,所述光学信息特征包括光强二维分布、光强空间频率和光强峰值中的一项或多项;以及
使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移动,直至所识别的第一光轴位置与所计算的第二光轴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位步骤还包括:
将目标物和感光芯片布置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两侧形成测试光路;
根据所述感光芯片的实测解像力最大的位置来确定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光学中心所在位置,进而计算出第二光轴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光轴位置是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光轴在所述基准平面的投影位置;以及
使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移动,直至所识别的第一光轴位置与所计算的第二光轴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第二镜头部件具有第三标记且该第三标记可在以所述第二镜头部件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呈现;以及
所述预定位步骤还包括:拍摄所述第二镜头部件,根据所拍摄的图像中呈现的所述第三标记来识别第二光轴位置,并且根据所识别的第一光轴位置与所述第二光轴位置,对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进行预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标记为位于所述光轴标定镜片的光学面的凸起部或凹陷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凸起部或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光学面的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光学面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标记位于所述入光面或所述出光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标记呈锥形;以及
所述预定位步骤还包括:根据所拍摄的图像中呈现的所述标记的尖顶和所述标记的根部轮廓识别出第一光轴倾角,并且根据所识别出的第一光轴位置和所识别出的第一光轴倾角来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进行预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光学面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标记包括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分别位于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位步骤还包括:根据所拍摄的图像中呈现的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识别出第一光轴倾角,并且根据所识别出的第一光轴位置和所识别出的第一光轴倾角来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进行预定位,其中所述第一光轴倾角是所述第一镜头部件的光轴与所述基准平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标记是非可见光标记,该非可见光标记可在非可见光波段的光源的照射下,呈现于以所述光轴标定镜片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位步骤还包括:在所述非可见光波段的光源的照射下拍摄所述光轴标定镜片,根据所拍摄的图像中呈现的所述标记来识别第一光轴位置,并且根据所识别的第一光轴位置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进行预定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第二镜头部件具有第三标记且该第三标记可在以所述第二镜头部件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呈现;以及
所述预定位步骤还包括:拍摄所述第二镜头部件,根据所拍摄的图像中呈现的所述第三标记来识别第二光轴位置,并且根据所识别的第一光轴位置与所述第二光轴位置,对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进行预定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第一镜头部件还包括第一镜筒,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镜片安装于所述第一镜筒内侧。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校准步骤还包括: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测解像力,通过夹持或吸附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或所述第二镜头部件,来调节并确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校准步骤还包括:沿着所述基准平面移动第一镜头部件,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测解像力,确定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之间的沿着所述平面的移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其中所述移动包括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的转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校准步骤中,所述移动还包括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的平移或旋转。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校准步骤还包括: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测解像力,调节并确定所述第一光轴倾角和所述第二光轴倾角。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校准步骤还包括:沿着所述基准平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镜头部件,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测解像力,确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之间的在所述基准平面的法线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位步骤中,使所述第一镜头部件的底面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隙;以及
所述粘结步骤中,所述第一连接胶材布置于所述间隙。
22.一种摄像模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如权利要求1-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组装光学镜头;以及
将所述光学镜头安装于感光组件得到摄像模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摄像模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光学镜头安装于感光组件的步骤包括:通过第二连接胶材将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底面与所述感光组件的顶面粘合。
24.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镜头部件,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镜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镜片中具有至少一个光轴标定镜片,所述光轴标定镜片具有标记且该标记可在以所述光轴标定镜片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呈现;
第二镜头部件,其包括第二镜筒和安装在所述第二镜筒内的至少一个第二镜片,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镜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镜片共同构成可成像的光学系统;以及
第一连接胶材,其粘结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并在固化后支撑和固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相对位置,并且所述第一镜头部件的光轴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光轴之间具有不为零的夹角。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胶材适于使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相对位置保持在主动校准所确定的相对位置,其中所述主动校准是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际成像结果来对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为位于所述光轴标定镜片的光学面的凸起部或凹陷部。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或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光学面的中心。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面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标记位于所述入光面或所述出光面。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呈锥形,并且所述标记的尖顶和所述标记的根部轮廓可在以所述光轴标定镜片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呈现。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面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标记包括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分别位于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
31.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是非可见光标记,该非可见光标记可在非可见光波段的光源的照射下,呈现于以所述光轴标定镜片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
32.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具有第三标记且该第三标记可在以所述第二镜头部件为被拍摄物的图像中呈现。
33.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头部件还包括第一镜筒,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镜片安装于所述第一镜筒内侧。
34.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24-3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以及
感光组件,所述光学镜头安装于所述感光组件。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组件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光轴之间具有不为零的夹角。
CN201810584365.1A 2018-06-08 2018-06-08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Active CN1106327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84365.1A CN110632727B (zh) 2018-06-08 2018-06-08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PCT/CN2019/084450 WO2019233213A1 (zh) 2018-06-08 2019-04-26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84365.1A CN110632727B (zh) 2018-06-08 2018-06-08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2727A true CN110632727A (zh) 2019-12-31
CN110632727B CN110632727B (zh) 2023-07-28

Family

ID=68967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84365.1A Active CN110632727B (zh) 2018-06-08 2018-06-08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3272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8732A (zh) * 2020-03-27 2020-06-19 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的制造方法
CN111951340A (zh) * 2020-08-26 2020-11-17 珠海广浩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光学视觉标定的方法
CN112230413A (zh) * 2020-10-30 2021-01-15 深圳市劢科隆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校准光学轴的微型显微结构及校准方法
CN115136052A (zh) * 2020-01-15 2022-09-30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分体式变焦镜头、摄像模组及相应的组装方法
CN116610038A (zh) * 2023-07-18 2023-08-18 苏州然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角度识别的光学镜片柔性装夹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4013A (zh) * 2006-11-02 2008-05-07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识别标记的镜片
CN101276042A (zh) * 2007-03-29 2008-10-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摄影透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复合透镜
CN102576140A (zh) * 2009-09-30 2012-07-11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透镜组装方法、透镜组装体以及具备透镜组装体的摄像装置
US20150146289A1 (en) * 2013-09-11 2015-05-28 Swarovski-Optik Kg. Adjustment turret
CN206254081U (zh) * 2016-09-01 2017-06-16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吸附镜头的吸嘴及使用该吸嘴的治具
WO2017139825A1 (de) * 2016-02-19 2017-08-24 Sticht Technologie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fertigen von linsenpaketen
CN207336902U (zh) * 2017-08-11 2018-05-08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
CN208506341U (zh) * 2018-06-08 2019-02-1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4013A (zh) * 2006-11-02 2008-05-07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识别标记的镜片
CN101276042A (zh) * 2007-03-29 2008-10-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摄影透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复合透镜
CN102576140A (zh) * 2009-09-30 2012-07-11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透镜组装方法、透镜组装体以及具备透镜组装体的摄像装置
US20150146289A1 (en) * 2013-09-11 2015-05-28 Swarovski-Optik Kg. Adjustment turret
WO2017139825A1 (de) * 2016-02-19 2017-08-24 Sticht Technologie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fertigen von linsenpaketen
CN206254081U (zh) * 2016-09-01 2017-06-16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吸附镜头的吸嘴及使用该吸嘴的治具
CN207336902U (zh) * 2017-08-11 2018-05-08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
CN208506341U (zh) * 2018-06-08 2019-02-1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36052A (zh) * 2020-01-15 2022-09-30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分体式变焦镜头、摄像模组及相应的组装方法
CN115136052B (zh) * 2020-01-15 2023-12-26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分体式变焦镜头、摄像模组及相应的组装方法
CN111308732A (zh) * 2020-03-27 2020-06-19 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的制造方法
CN111951340A (zh) * 2020-08-26 2020-11-17 珠海广浩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光学视觉标定的方法
CN111951340B (zh) * 2020-08-26 2024-05-07 珠海广浩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光学视觉标定的方法
CN112230413A (zh) * 2020-10-30 2021-01-15 深圳市劢科隆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校准光学轴的微型显微结构及校准方法
CN112230413B (zh) * 2020-10-30 2022-07-19 深圳市劢科隆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校准光学轴的微型显微结构及校准方法
CN116610038A (zh) * 2023-07-18 2023-08-18 苏州然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角度识别的光学镜片柔性装夹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6610038B (zh) * 2023-07-18 2023-09-26 苏州然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角度识别的光学镜片柔性装夹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2727B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2727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208506341U (zh) 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
CN111034169B (zh) 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US20180059354A1 (en) Miniature active alignment lens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TWI720343B (zh) 攝像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US7587803B2 (en)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amera module
CN110824653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09773474B (zh) 光学组件的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
CN114598859A (zh) 待组装镜头组件的可校准性预判方法及摄像模组组装方法
CN110998405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14439827A (zh) 摄像模组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
CN114813051A (zh) 基于逆投影mtf检测的镜头组装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210139159A (ko) 다수의 렌즈 요소를 정렬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81721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 plurality of microlenses
CN111736286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生产管理方法
CN110554471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WO2019228348A1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12540436B (zh) 分体式镜头及其第一镜头部分、测试方法、组装方法和摄像模组
WO2019233213A1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10542969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JP2020530592A (ja) 光学レンズ、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CN113824853B (zh) 摄像模组组装方法和设备
WO2014208371A1 (ja) 非球面レンズ、該非球面レンズ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るレンズユニットならびにレンズ成形金型
JP2010235393A (ja) レンズ成形用金型およびレンズ成形装置ならびにレン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