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26140A - 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26140A
CN110626140A CN201910991551.1A CN201910991551A CN110626140A CN 110626140 A CN110626140 A CN 110626140A CN 201910991551 A CN201910991551 A CN 201910991551A CN 110626140 A CN110626140 A CN 110626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pring
pneumatic valve
height
connecting part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915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26140B (zh
Inventor
张晓锋
孙国
于曼华
冯永江
张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lupu (beiji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lupu (beiji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lupu (beiji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lupu (beiji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915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261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26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614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2008 priority patent/WO202107365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26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61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1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B60G17/0152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on a particular type of suspension unit
    • B60G17/015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on a particular type of suspension unit pneumatic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spring, damper or actuator
    • B60G2202/10Type of spring
    • B60G2202/15Fluid spring
    • B60G2202/152Pneumatic sp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8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movement or to the condition of the vehicle and to the end result to be achieved by the control action
    • B60G2800/90System Controller type
    • B60G2800/91Suspension Control
    • B60G2800/914Height Control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将气动阀、空气弹簧布置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气动阀和空气弹簧的位置相适应;且将气动阀的气体输出端与空气弹簧的气体输入端连接;气动阀采集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个运动变量;同时气动阀根据采集到的运动变量和/或运动变量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工作行程,从而使得空气弹簧与气源产生气体流动连接,实现空气弹簧充气;或者,使得空气弹簧与大气之间产生气体流动连接,实现空气弹簧放气,实现高度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悬架系统高度调节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悬架系统主要是通过电控方式或者机械方式,实现高度调节的功能。电控调节方式主要是利用传感器采集高度信号,并将采集到的高度信号发送至中心处理器,由中心处理器计算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发送至相应的执行机构,由该执行机构控制空气弹簧充气或者放气,从而实现高度调节。机械调节方式主要是利用多个机械部件的联动配合来实现,例如在座椅悬架系统中,CN206155232U公开了一种座椅,该座椅通过第一转动板、转动件、限位板、限位销和限位槽之间的相互配合联动实现了对座椅的高度调节,这种高度调节机构虽然能够很好地实现座椅的高度调节功能,但是这种机械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安装维护不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和系统。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气动阀、空气弹簧布置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气动阀和所述空气弹簧的位置相适应;且将所述气动阀的气体输出端与空气弹簧的气体输入端连接;
所述气动阀采集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个运动变量;
同时所述气动阀根据采集到的所述运动变量和/或所述运动变量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工作行程,从而使得所述空气弹簧与气源产生气体流动连接,实现所述空气弹簧充气;或者,使得所述空气弹簧与大气之间产生气体流动连接,实现所述空气弹簧放气,实现高度调节。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至少一个气动阀和空气弹簧;
所述气动阀和所述空气弹簧布置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气动阀和所述空气弹簧的位置相适应;
所述气动阀的气体输出端与所述空气弹簧的气体输入端连接;
所述气动阀,用于采集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个运动变量;同时根据采集到的所述运动变量和/或所述运动变量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工作行程,从而使得所述空气弹簧与气源产生气体流动连接,实现所述空气弹簧充气;或者,使得所述空气弹簧与大气之间产生气体流动连接,实现所述空气弹簧放气,实现高度调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气动阀采集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个运动变量,并根据采集到的运动变量和/或运动变量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工作行程,从而使得空气弹簧充气或者放气,实现高度调节。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电控方式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升了高度调节的灵敏度。另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复杂机械结构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气动阀通过改变自己工作行程的方式即可对位置信息进行采集和控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护,成本低。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系统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第一连接部 110;
第二连接部 120;
上工作行程端 S31;
下工作行程端 S32;
悬浮上限位置 S21;
悬浮下限位置 S22;
平衡上限位置 S11;
平衡下限位置 S12;
总工作行程的平衡位置 S00;
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系统 100;
气动阀 130;
空气弹簧 140;
调节装置 1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包括:
步骤S110,将气动阀、空气弹簧布置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气动阀和空气弹簧的位置相适应;且将气动阀的气体输出端与空气弹簧的气体输入端连接。
在本步骤中,气动阀为线性结构,该气动阀包括驱动杆和阀体,驱动杆在阀体内做往复直线式运动,驱动杆与第一连接部连接,阀体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气动阀与空气弹簧的位置相适应包括气动阀的纵轴线与空气弹簧的纵轴线平行或者重合,或者,气动阀的纵轴线与空气弹簧的纵轴线不平行也不重合。优选地,气动阀的纵轴线与空气弹簧的纵轴线平行或者重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气动阀与空气弹簧的位置不作进一步的限定,只要气动阀能够采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运动变量,空气弹簧能够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之间提供支撑即可。气动阀的气体输出端与空气弹簧的气体输入端连接,使得气动阀与空气弹簧产生气体流动连接,从而实现气动阀控制空气弹簧充气或者放气,实现高度调节。
另外,若第一连接部包括驾驶室,则第二连接部包括底盘车架,即,将气动阀和空气弹簧布置在驾驶室和底盘车架之间。若第一连接部包括车辆底盘,则第二连接部包括车轮,即,将气动阀和空气弹簧布置在车辆底盘和车轮之间。若第一连接部包括座椅的上框架,则第二连接部包括座椅的下框架,即,将气动阀和空气弹簧布置在座椅的上框架和座椅的下框架之间。若第一连接部包括座椅剪刀架的滑动横轴,则第二连接部包括座椅剪刀架的旋转销轴,即,将气动阀和空气弹簧布置在座椅剪刀架的滑动横轴和座椅剪刀架的旋转销轴之间。
步骤S120,气动阀采集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个运动变量。
在本步骤中,运动变量包括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
步骤S130,同时气动阀根据采集到的运动变量和/或运动变量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工作行程,从而使得空气弹簧与气源产生气体流动连接,实现空气弹簧充气;或者,使得空气弹簧与大气之间产生气体流动连接,实现空气弹簧放气,实现高度调节。
在本步骤中,运动变量的变化通过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两个时间上连续的运动变量来确定。气动阀采集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运动变量后,或者,气动阀采集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运动变量的变化后,或者,气动阀采集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运动变量以及运动变量的变化后,气动阀的工作行程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空气弹簧与气源之间产生气体流动连接,实现空气弹簧的充气,或者,使得空气弹簧与大气之间产生气体流动连接,实现空气弹簧的放气,实现高度调节。
由上可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气动阀采集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个运动变量,并根据采集到的运动变量和/或运动变量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工作行程,从而使得空气弹簧充气或者放气,实现高度调节。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电控方式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升了高度调节的灵敏度。另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复杂机械结构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气动阀通过改变自己工作行程的方式即可对位置信息进行采集和控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护,成本低。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运动变量包括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包括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竖直信息,或者,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水平信息,或者,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竖直信息和水平信息;也就是说,不仅可以根据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竖直信息对高度进行调节,而且可以根据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水平信息对高度进行调节,还可以同时根据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竖直信息和水平信息对高度进行调节。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为调整的目标值,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由气动阀的总工作行程提供。优选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按照预设比例与气动阀的总工作行程相对应,例如,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与气动阀的总工作行程的比例为1:1、1:2或者1:3等。本申请对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与气动阀的总工作行程的比例不作进一步限定。该总工作行程由上工作行程端S31和下工作行程端S32界定;气动阀的悬浮上限位置S21处于总工作行程的平衡位置S00与上工作行程端S31之间的范围内,气动阀的悬浮下限位置S22处于总工作行程的平衡位置S00与下工作行程端S32之间的范围内;平衡范围是由悬浮上限位置S21和悬浮下限位置S22限定的总工作行程范围的子范围,该平衡范围由平衡上限位置S11和平衡下限位置S12界定,例如,总工作行程范围包括(-15mm,+15mm),悬浮上限位置S21和悬浮下限位置S22限定的总工作行程范围包括(-10mm,+10mm),平衡范围包括(-5mm,+5mm)。
进一步地,根据位置信息调节高度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若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在平衡范围(S12,S11)内,则气动阀的工作行程不发生变化,因此,气动阀不控制空气弹簧充气或者放气,空气弹簧的高度为预设的基本高度。这种情况下,可以是在平坦路面行驶,无需对空气弹簧的高度进行调节,即可使得舒适性达到最佳。
第二种模式,在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从平衡上限位置S11沿着悬浮上限位置S21的方向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气动阀按照预设的第一气体质量流量控制空气弹簧放气,由于第一气体质量流量较小,因此空气弹簧的高度小幅度降低;或者,在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从平衡下限位置S12沿着悬浮下限位置S22的方向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气动阀按照预设的第一气体质量流量控制空气弹簧充气,由于第一气体质量流量较小,因此空气弹簧的高度小幅度升高;第二种模式,使得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高度保持在平衡范围内,实现悬浮调节,从而使得舒适性达到最佳。
第三种模式,在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从悬浮上限位置S21沿着上工作行程端S31的方向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气动阀按照预设的第二气体质量流量控制空气弹簧放气,其中,第二质量流量大于第一质量流量。由于第二气体质量流量较大,因此空气弹簧快速排气,从而使得空气弹簧的高度快速降低;或者,在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从悬浮下限位置S22沿着下工作行程端S32的方向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气动阀按照预设的第二气体质量流量控制空气弹簧充气,由于第二气体质量流量较大,因此空气弹簧快速充气,从而使得空气弹簧的高度快速升高。第三种模式,实现空气弹簧的快速充排气,减小振动幅度,降低剧烈颠簸路面产生的不适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方法还包括:通过调节装置控制气动阀的工作行程缩短、延长或者保持不变,从而控制空气弹簧充气、放气或者既不充气也不放气,实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的档位和记忆调节。例如调节装置可以包括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手柄和拉索,调节手柄通过拉索与气动阀连接,具体地,调节手柄通过控制拉索的长度改变气动阀的工作行程,从而控制空气弹簧充气或者放气,实现空气弹簧高度的档位调节,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的档位调节;同时通过调节手柄将拉索的长度固定,使得气动阀的工作行程保持不变,从而使得空气弹簧既不充气也不放气,实现空气弹簧高度的记忆调节,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的记忆调节;另外,一旦拉索的长度固定,如上所述,通过气动阀实现在特定位置实现悬浮调节,提升舒适性。第二种调节装置包括电机驱动装置,电机驱动装置通过拉索与气动阀连接,具体地,电机驱动装置通过控制拉索的长度,从而改变气动阀的工作行程,进而控制空气弹簧充气或者放气,实现空气弹簧高度的档位调节,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的档位调节;同时通过电机驱动装置将拉索的长度固定,使得气动阀的工作行程保持不变,从而使得空气弹簧既不充气也不放气,实现空气弹簧高度的记忆调节,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的记忆调节;另外,一旦拉索的长度固定,如上所述,通过气动阀实现在特定位置实现悬浮调节,提升舒适性。第三种调节装置包括电机驱动装置,电机驱动装置直接与气动阀连接,通过电机驱动装置直接改变气动阀的工作行程或者固定在特定位置,进而控制空气弹簧充气、放气或者既不充气也不放气,使得空气弹簧的高度升高、降低或者固定在特定位置,实现空气弹簧高度的档位和记忆调节,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的档位和记忆调节;另外,通过气动阀实现在特定位置实现悬浮调节,提升舒适性。例如,拉索的长度变长时,气动阀的工作行程变短,控制空气弹簧充气;拉索的长度变短时,气动阀的工作行程变长,控制空气弹簧放气,本申请对拉索的长度与气动阀的工作行程不作进一步限定。用户可以通过该调节装置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进行调节,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平衡位置跟随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的变化而变化,气动阀,用于使得第一连接部或者第二连接部在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平衡位置实现悬浮。具体地,调节装置通过气动阀调节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位置信息至特定位置的过程中,气动阀的工作行程缩短或者延长的同时气动阀不断回位,从而使得气动阀的平衡位置相对于自身不发生变化,但是气动阀的平衡位置相对于第一连接部或者第二连接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平衡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气动阀的平衡位置与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平衡位置相适应。例如,若悬架系统为座椅悬架系统,第一连接部包括座椅的上框架,则第二连接部包括座椅的下框架,小明坐在座椅上,将座椅的高度调整为100mm,在气动阀的作用下,此时座椅的悬浮位置范围为(-10mm,+10mm);小红坐在座椅上,将座椅的高度调整为80mm,在气动阀的作用下,此时座椅的悬浮位置范围依旧为(-10mm,+10mm)。由此可见,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平衡位置跟随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的变化而变化,气动阀使得第一连接部或者第二连接部在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平衡位置实现悬浮。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位置信息与气动阀的工作行程的对应比例为1:1时,气动阀的平衡位置为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平衡位置。
实施例二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系统的功能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系统100包括第一连接部110、第二连接部120、至少一个气动阀130和空气弹簧140;气动阀130和空气弹簧140布置在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之间,气动阀130和空气弹簧140的位置相适应;本实施例中的气动阀为线性结构,该气动阀包括驱动杆和阀体,驱动杆在阀体内做往复直线式运动,驱动杆与第一连接部连接,阀体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气动阀与空气弹簧的位置相适应包括气动阀的纵轴线与空气弹簧的纵轴线平行或者重合,或者,气动阀的纵轴线与空气弹簧的纵轴线不平行也不重合。优选地,气动阀的纵轴线与空气弹簧的纵轴线平行或者重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气动阀与空气弹簧的位置不作进一步的限定,只要气动阀能够采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运动变量,空气弹簧能够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之间提供支撑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连接部包括驾驶室,则第二连接部包括底盘车架,即,将气动阀和空气弹簧布置在驾驶室和底盘车架之间。若第一连接部包括车辆底盘,则第二连接部包括车轮,即,将气动阀和空气弹簧布置在车辆底盘和车轮之间。若第一连接部包括座椅的上框架,则第二连接部包括座椅的下框架,即,将气动阀和空气弹簧布置在座椅的上框架和座椅的下框架之间。若第一连接部包括座椅剪刀架的滑动横轴,则第二连接部包括座椅剪刀架的旋转销轴,即,将气动阀和空气弹簧布置在座椅剪刀架的滑动横轴和座椅剪刀架的旋转销轴之间。
气动阀130的气体输出端与空气弹簧140的气体输入端连接;气动阀的气体输出端与空气弹簧的气体输入端连接,使得气动阀与空气弹簧产生气体流动连接,从而实现气动阀控制空气弹簧充气或者放气,实现高度调节。
气动阀130,用于采集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至少一个运动变量;例如,运动变量包括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位置信息。同时气动阀130根据采集到的运动变量和/或运动变量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工作行程,其中,运动变量的变化通过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至少两个时间上连续的运动变量来确定。气动阀130采集到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之间的运动变量后,或者,气动阀130采集到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之间的运动变量的变化后,或者,气动阀130采集到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之间的运动变量以及运动变量的变化后,气动阀130的工作行程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空气弹簧140与气源之间产生气体流动连接,实现空气弹簧140的充气,或者,使得空气弹簧140与大气之间产生气体流动连接,实现空气弹簧140的放气,实现高度调节。
由上可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气动阀采集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个运动变量,并根据采集到的运动变量和/或运动变量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工作行程,从而使得空气弹簧充气或者放气,实现高度调节。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电控方式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升了高度调节的灵敏度。另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复杂机械结构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气动阀通过改变自己工作行程的方式即可对位置信息进行采集和控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护,成本低。
结合图2和图3所示,运动变量包括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包括竖直信息和/或水平信息;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位置信息为调整的目标值,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位置信息由气动阀的总工作行程提供。优选地,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位置信息按照预设比例与气动阀130的总工作行程相对应,例如,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位置信息与气动阀130的总工作行程的比例为1:1、1:2或者1:3等。本申请对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位置信息与气动阀130的总工作行程的比例不作进一步限定。总工作行程由上工作行程端S31和下工作行程端S32界定。
气动阀130的悬浮上限位置S21处于总工作行程的平衡位置S00与上工作行程端S31之间的范围内,气动阀130的悬浮下限位置S22处于总工作行程的平衡位置S00与下工作行程端S32之间的范围内;平衡范围是由悬浮上限位置S21和悬浮下限位置S22限定的总工作行程范围的子范围,该平衡范围由平衡上限位置S11和平衡下限位置S12界定。例如,总工作行程范围包括(-15mm,+15mm),悬浮上限位置S21和悬浮下限位置S22限定的总工作行程范围包括(-10mm,+10mm),平衡范围包括(-5mm,+5mm)。
进一步地,根据位置信息调节高度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若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位置信息在平衡范围(S12,S11)内,则气动阀130的工作行程均不发生变化,因此,气动阀130不控制空气弹簧140充气或者放气,空气弹簧140的高度为预设的基本高度。这种情况下,可以是在平坦路面行驶,无需对空气弹簧的高度进行调节,即可使得舒适性达到最佳。
第二种模式,在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位置信息从平衡上限位置S11沿着悬浮上限位置S21的方向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气动阀130按照预设的第一气体质量流量控制空气弹簧140放气,由于第一气体质量流量较小,因此空气弹簧140的高度小幅度降低;或者,在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位置信息从平衡下限位置S12沿着悬浮下限位置S22的方向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气动阀130按照预设的第一气体质量流量控制空气弹簧140充气,由于第一气体质量流量较小,因此空气弹簧140的高度小幅度升高;第二种模式,使得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高度保持在平衡范围内,实现悬浮调节,从而使得舒适性达到最佳。
第三种模式,在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位置信息从悬浮上限位置S21沿着上工作行程端S31的方向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气动阀130按照预设的第二气体质量流量控制空气弹簧140放气,其中,第二质量流量大于第一质量流量。由于第二气体质量流量较大,因此空气弹簧快速排气,从而使得空气弹簧的高度快速降低;或者,在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位置信息从悬浮下限位置S22沿着下工作行程端S32的方向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气动阀130按照预设的第二气体质量流量控制空气弹簧充气,由于第二气体质量流量较大,因此空气弹簧快速充气,从而使得空气弹簧的高度快速升高。第三种模式,实现空气弹簧的快速充排气,减小振动幅度,降低剧烈颠簸路面产生的不适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系统100还包括调节装置150,调节装置150,用于控制气动阀130的工作行程缩短、延长或者保持不变,从而控制空气弹簧140充气、放气或者既不充气也不放气,实现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位置信息的档位和记忆调节。例如调节装置150可以包括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调节装置150包括调节手柄和拉索,调节手柄通过拉索与气动阀130连接,具体地,调节手柄通过控制拉索的长度改变气动阀130的工作行程,从而控制空气弹簧140充气或者放气,实现空气弹簧140高度的档位调节,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位置信息的档位调节;同时通过调节手柄将拉索的长度固定,使得气动阀130的工作行程保持不变,从而使得空气弹簧140既不充气也不放气,实现空气弹簧140高度的记忆调节,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位置信息的记忆调节;另外,一旦拉索的长度固定,如上所述,通过气动阀130实现在特定位置实现悬浮调节,提升舒适性。第二种调节装置150包括电机驱动装置,电机驱动装置通过拉索与气动阀130连接,具体地,电机驱动装置通过控制拉索的长度,从而改变气动阀130的工作行程,进而控制空气弹簧140充气或者放气,实现空气弹簧140高度的档位调节,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位置信息的档位调节;同时通过电机驱动装置将拉索的长度固定,使得气动阀130的工作行程保持不变,从而使得空气弹簧140既不充气也不放气,实现空气弹簧140高度的记忆调节,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位置信息的记忆调节;另外,一旦拉索的长度固定,如上所述,通过气动阀130实现在特定位置实现悬浮调节,提升舒适性。第三种调节装置150包括电机驱动装置,电机驱动装置直接与气动阀130连接,通过电机驱动装置直接改变气动阀130的工作行程或者固定在特定位置,进而控制空气弹簧140充气、放气或者既不充气也不放气,使得空气弹簧140的高度升高、降低或者固定在特定位置,实现空气弹簧140高度的档位和记忆调节,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位置信息的档位和记忆调节;另外,通过气动阀130实现在特定位置实现悬浮调节,提升舒适性。例如,拉索的长度变长时,气动阀的工作行程变短,控制空气弹簧充气;拉索的长度变短时,气动阀的工作行程变长,控制空气弹簧放气,本申请对拉索的长度与气动阀的工作行程不作进一步限定。用户可以通过该调节装置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进行调节,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之间的平衡位置跟随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位置信息的变化而变化,气动阀130,用于使得第一连接部110或者第二连接部120在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平衡位置实现悬浮。具体地,调节装置150通过气动阀130调节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之间的位置信息至特定位置的过程中,气动阀130的工作行程缩短或者延长的同时气动阀130不断回位,从而使得气动阀130的平衡位置相对于自身不发生变化,但是气动阀130的平衡位置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10或者第二连接部120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平衡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气动阀130的平衡位置与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平衡位置相适应。例如,若悬架系统为座椅悬架系统,第一连接部110包括座椅的上框架,则第二连接部120包括座椅的下框架,小明坐在座椅上,将座椅的高度调整为100mm,在气动阀130的作用下,此时座椅的悬浮位置范围为(-10mm,+10mm);小红坐在座椅上,将座椅的高度调整为80mm,在气动阀130的作用下,此时座椅的悬浮位置范围依旧为(-10mm,+10mm)。由此可见,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平衡位置跟随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位置信息的变化而变化,气动阀130使得第一连接部110或者第二连接部120在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平衡位置实现悬浮。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之间的位置信息与气动阀的工作行程的对应比例为1:1时,气动阀的平衡位置为第一连接部1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0的平衡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系统可以应用在座椅悬架系统、车辆底盘悬架系统以及驾驶室悬架系统等领域,本申请对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系统的应用领域不作进一步的限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气动阀采集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个运动变量,并根据采集到的运动变量和/或运动变量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工作行程,从而使得空气弹簧充气或者放气,实现高度调节。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电控方式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升了高度调节的灵敏度。另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复杂机械结构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气动阀通过改变自己工作行程的方式即可对位置信息进行采集和控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护,成本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个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气动阀、空气弹簧布置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气动阀和所述空气弹簧的位置相适应;且将所述气动阀的气体输出端与空气弹簧的气体输入端连接;
所述气动阀采集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个运动变量;
同时所述气动阀根据采集到的所述运动变量和/或所述运动变量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工作行程,从而使得所述空气弹簧与气源产生气体流动连接,实现所述空气弹簧充气;或者,使得所述空气弹簧与大气之间产生气体流动连接,实现所述空气弹簧放气,实现高度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变量包括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包括竖直信息和/或水平信息;
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为调整的目标值,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由所述气动阀的总工作行程提供,所述总工作行程由上工作行程端和下工作行程端界定;
所述气动阀的悬浮上限位置处于所述总工作行程的平衡位置与所述上工作行程端之间的范围内,所述气动阀的悬浮下限位置处于所述总工作行程的平衡位置与所述下工作行程端之间的范围内;
平衡范围是由所述悬浮上限位置和所述悬浮下限位置限定的所述总工作行程范围的子范围,该平衡范围由平衡上限位置和平衡下限位置界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在所述平衡范围内,则所述气动阀不控制所述空气弹簧充气或者放气,所述空气弹簧的高度为预设的基本高度;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从所述平衡上限位置沿着所述悬浮上限位置的方向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述气动阀按照预设的第一气体质量流量控制所述空气弹簧放气,所述空气弹簧的高度降低;或者,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从所述平衡下限位置沿着所述悬浮下限位置的方向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述气动阀按照所述第一气体质量流量控制所述空气弹簧充气,所述空气弹簧的高度升高;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从所述悬浮上限位置沿着所述上工作行程端的方向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述气动阀按照预设的第二气体质量流量控制所述空气弹簧放气,所述空气弹簧的高度降低;或者,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从所述悬浮下限位置沿着所述下工作行程端的方向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述气动阀按照所述的第二气体质量流量控制所述空气弹簧充气,所述空气弹簧的高度升高;
其中,所述第二气体质量流量大于所述第一气体质量流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调节装置控制所述气动阀的工作行程缩短、延长或者保持不变,从而控制所述空气弹簧充气、放气或者既不充气也不放气,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的档位和记忆调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平衡位置跟随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的变化而变化,所述气动阀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所述平衡位置实现悬浮。
6.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至少一个气动阀和空气弹簧;
所述气动阀和所述空气弹簧布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气动阀和所述空气弹簧的位置相适应;
所述气动阀的气体输出端与所述空气弹簧的气体输入端连接;
所述气动阀,用于采集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个运动变量;同时根据采集到的所述运动变量和/或所述运动变量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工作行程,从而使得所述空气弹簧与气源产生气体流动连接,实现所述空气弹簧充气;或者,使得所述空气弹簧与大气之间产生气体流动连接,实现所述空气弹簧放气,实现高度调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动变量包括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包括竖直信息和/或水平信息;
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为调整的目标值,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由所述气动阀的总工作行程提供,所述总工作行程由上工作行程端和下工作行程端界定;
所述气动阀的悬浮上限位置处于所述总工作行程的平衡位置与所述上工作行程端之间的范围内,所述气动阀的悬浮下限位置处于所述总工作行程的平衡位置与所述下工作行程端之间的范围内;
平衡范围是由所述悬浮上限位置和所述悬浮下限位置限定的总工作行程范围的子范围,该平衡范围由平衡上限位置和平衡下限位置界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在所述平衡范围内,则所述气动阀,用于不控制所述空气弹簧充气或者放气,所述空气弹簧的高度为预设的基本高度;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从所述平衡上限位置沿着所述悬浮上限位置的方向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述气动阀,用于按照预设的第一气体质量流量控制所述空气弹簧放气,所述空气弹簧的高度降低;或者,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从所述平衡下限位置沿着所述悬浮下限位置的方向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述气动阀,用于按照预设的第一气体质量流量控制所述空气弹簧充气,所述空气弹簧的高度升高;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从所述悬浮上限位置沿着所述上工作行程端的方向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述气动阀,用于按照预设的第二气体质量流量控制所述空气弹簧放气,所述空气弹簧的高度降低;或者,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从所述悬浮下限位置沿着所述下工作行程端的方向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述气动阀,用于按照预设的第二气体质量流量控制所述空气弹簧充气,所述空气弹簧的高度升高;
其中,所述第二气体质量流量大于所述第一气体质量流量。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气动阀的工作行程缩短、延长或者保持不变,从而控制所述空气弹簧充气、放气或者既不充气也不放气,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的档位和记忆调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平衡位置跟随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信息的变化而变化,所述气动阀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平衡位置实现悬浮。
CN201910991551.1A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06261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91551.1A CN110626140B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和系统
PCT/CN2020/122008 WO2021073652A1 (zh) 2019-10-18 2020-10-19 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91551.1A CN110626140B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26140A true CN110626140A (zh) 2019-12-31
CN110626140B CN110626140B (zh) 2021-11-09

Family

ID=68975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91551.1A Active CN110626140B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26140B (zh)
WO (1) WO202107365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73652A1 (zh) * 2019-10-18 2021-04-22 安路普(北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和系统
CN113696690A (zh) * 2021-08-27 2021-11-26 东风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空气弹簧的车桥上跳主动限位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0024A (en) * 1990-09-18 1993-01-19 Nissan Motor Co., Ltd. Vehicle height control apparatus
US6633804B2 (en) * 2001-12-27 2003-10-14 Case Corporation Skid steer vehicle with self-leveling suspension
CN102390231A (zh) * 2011-08-23 2012-03-28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车姿调节系统轮胎载荷控制方法
CN104015581A (zh) * 2014-05-20 2014-09-03 江苏大学 一种电控空气悬架车高调节控制方法
CN104709196A (zh) * 2013-12-16 2015-06-17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田间作业机器人的电动升降底盘
CN105857333A (zh) * 2016-05-04 2016-08-17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具有空气悬挂调节系统的车辆的高度调节方法
CN106314060A (zh) * 2016-09-14 2017-01-11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一种电动式主动稳定杆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06419A (ja) * 1988-10-14 1990-04-18 Fuji Heavy Ind Ltd 自動車の車高調整装置
US6679504B2 (en) * 2001-10-23 2004-01-20 Liquidspring Technologies, Inc. Seamless control of spring stiffness in a liquid spring system
CN106218453B (zh) * 2016-08-18 2019-05-10 安路普(北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气悬浮座椅的控制系统及气悬浮座椅
CN110626140B (zh) * 2019-10-18 2021-11-09 安路普(北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和系统
CN110712492B (zh) * 2019-10-18 2021-11-05 安路普(北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高度和阻尼力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0024A (en) * 1990-09-18 1993-01-19 Nissan Motor Co., Ltd. Vehicle height control apparatus
US6633804B2 (en) * 2001-12-27 2003-10-14 Case Corporation Skid steer vehicle with self-leveling suspension
CN102390231A (zh) * 2011-08-23 2012-03-28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车姿调节系统轮胎载荷控制方法
CN104709196A (zh) * 2013-12-16 2015-06-17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田间作业机器人的电动升降底盘
CN104015581A (zh) * 2014-05-20 2014-09-03 江苏大学 一种电控空气悬架车高调节控制方法
CN105857333A (zh) * 2016-05-04 2016-08-17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具有空气悬挂调节系统的车辆的高度调节方法
CN106314060A (zh) * 2016-09-14 2017-01-11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一种电动式主动稳定杆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73652A1 (zh) * 2019-10-18 2021-04-22 安路普(北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和系统
CN113696690A (zh) * 2021-08-27 2021-11-26 东风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空气弹簧的车桥上跳主动限位方法及系统
CN113696690B (zh) * 2021-08-27 2023-08-25 东风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空气弹簧的车桥上跳主动限位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26140B (zh) 2021-11-09
WO2021073652A1 (zh) 2021-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2492B (zh) 一种调节高度和阻尼力的方法及系统
CN210912116U (zh) 一种调节阻尼力和高度的装置、座椅和车辆悬架系统
CN110626140B (zh) 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和系统
CN107310438B (zh) 一种自适应调节的汽车主动减振座椅
CN210912115U (zh) 一种调节阻尼力和高度的装置、座椅和车辆悬架系统
US2021043A (en) Automatic control for vehicle suspension
CN109941055A (zh) 用于车辆的多连杆轴
CN110588457A (zh) 一种高度调节装置、座椅以及车辆悬架系统
CN207984636U (zh)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座椅水平减振系统
CN2830137Y (zh) 汽车悬架多工位高度控制机构
WO2021073649A1 (zh) 一种调节阻尼力和高度的装置、座椅以及车辆悬架系统
CN210912103U (zh) 一种高度调节装置、座椅以及车辆悬架系统
CN103182914B (zh) 用于车辆的车轮悬架
CN109515269B (zh) 一种刚度与阻尼可调式拖拉机驾驶室座椅悬架装置
CN110722953B (zh) 一种调节阻尼器的阻尼力的方法和系统
CN213734699U (zh) 一种车辆容积可变式空气弹簧座椅
CN202368292U (zh) 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系统以及汽车
CN109733144A (zh) 空气悬架系统、空气悬架系统的工作方法和汽车
CN214492648U (zh) 低悬架行程减震座椅
US6783138B2 (en) Actuator for adjusting the ride of a vehicle
CN108790588B (zh) 液压式农业机械车平衡轮及采用该平衡轮的农业机械车
JP3011005B2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208109423U (zh) 一种横向稳定杆侧倾刚度匹配试验装置
KR100398184B1 (ko) 가변 레버비를 갖는 차량용 현가장치
US6916038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