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22902A - 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 - Google Patents

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22902A
CN110622902A CN201810555279.8A CN201810555279A CN110622902A CN 110622902 A CN110622902 A CN 110622902A CN 201810555279 A CN201810555279 A CN 201810555279A CN 110622902 A CN110622902 A CN 110622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membrane
culture tank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552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其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AN SHUIZA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SHUIZA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SHUIZA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WAN SHUIZA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5527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229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22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29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5Filters for aquaria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包含一养殖槽、一废液收集槽、一抽水泵浦、一漩涡分离器、多个液泡分离器、一过滤膜单元及一曝气单元,该养殖槽底板的出水口周侧呈斜坡状,该养殖槽的溢流水通过漩涡分离器的离心重力达成初步固液分离后,再由抽水泵浦泵至液泡分离器内续行固液分离,所分离出的水体再回流至养殖槽,而该养殖槽底部积聚的污泥则在曝气单元的扰动下,能借着斜坡面推向出水口,并利用液位差形成自动补水流入该过滤膜单元的膜过滤室,以进行膜过滤分离,最后再回流至养殖槽内循环使用,本发明能有效截除水中蛋白质,以延长膜使用寿命,且能提供良好循环水质、以提高饲养物存活率。

Description

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有效截除水中蛋白质,以延长膜使用寿命,且能提供良好循环水质、以提高饲养物存活率的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超集约式养殖系统是将养殖池与水处理系统相连所形成的封闭系统,养殖水通过水处理系统进行水质净化后,再重新回流入养殖池内,使水质不断更新,以达到节约水资源和减少水体污染的目的。如本案的发明人先前所申请的台湾申请案号第101149697号「高密度养殖循环水的处理设备」发明专利申请案,就揭露了在养殖槽一侧增设一循环水处理槽,该循环水处理槽具有一硝化反应室及一膜过滤室,由养殖槽所溢流出的养殖水在进入该硝化反应室时,便能利用其内的包埋式硝化菌来同步进行硝化/反硝化作用,用以脱去水中的氨氮及硝酸、亚硝酸氮,同时,在负压吸力的驱动下,使脱除氨氮后的水体能借着真空压力差,在该膜过滤室中进行固液分离,最后再抽送回养殖槽内,以形成循环水使用。
虽然,前述专利申请案利用包埋式硝化菌能脱去水中蛋白质(氨氮),但进行硝化/反硝化反应所需时间较长,且鱼体所分泌黏液易积聚在滤膜表面,造成膜通量的快速衰竭,为此,本案发明人又在过滤膜单元一侧增设一液泡分离器,(详参中国台湾申请案号第102113702号「循环水系统的液泡分离器」发明专利申请案),使养殖水在尚未进行膜过滤之前,能通过泡沫吸附分离方式来预先去除水体中的胶状黏液与悬浮微粒,防止过滤膜单元的滤膜被鱼体所分泌的黏液堵塞,以维持滤膜应有的固液分离效能。上述的机构配设在经过申请人一段时间的操作使用后,证明液泡分离器已经能够完全地取代以往硝化菌的脱除氨氮作用,因此,基于空间有效利用与规划,申请人目前已将硝化处理槽移除,然而,此举却衍生新的问题;主因在于原有硝化反应室内的包埋式硝化菌除了脱除氨氮外,尚兼具有预过滤作用,一旦将包埋式硝化菌移除后,养殖槽内表体积较大的残饵、鱼虾排泄物及固体悬浮颗粒(SS),很容易积卡在液泡分离器的入水口,或微细气泡产生单元内部,造成其喷口的堵塞,进而丧失液泡分离效果。
而且,虽然水体中的黏液、残饵、排泄物与悬浮颗粒能积聚在气泡表面并向上推升,进而排出外界,但仍有小部份比重较大的固体杂质积聚在液泡分离器底部,而由于整个液泡分离器为密闭状态,故不易清理。
另外,养殖槽底部所沉积的污泥,以及被过滤膜单元所截留的固体废物,通常是比重较重的沉积物质(胶状体、纤维素、残饵和粪便),这些沉积物质通常很难直接排出或清理,只能够在停机换水或鱼只收获后,才能予以排水清除,形成循环过滤上的死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是在该养殖槽和该液泡分离器之间接设一漩涡分离器,通过该漩涡分离器将溢流水先以离心重力作初滤,使溢流水在尚未进行蛋白分离之前,能预先处理比重较重的沉积物质,以解决后续液泡分离器或微细气泡产生单元的喷口容易堵塞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通过该液泡分离器底部排放孔的设置,让沉积于液泡分离器底部比重较重的沉积物质(胶状体、纤维素、残饵和粪便)可快速排出,以解决以往白液泡分离器不易清理的问题。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通过该过滤膜单元的底板的排放孔来排放沉积物质,更通过该排放孔周侧的斜坡面,让沉积物质得自动顺沿着斜波面推向排放孔,且在控制阀的助力操作下,可加快清理速度。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是利用液泡分离器与膜过滤器所生成的循环水在回流入养殖槽后,使膜过滤室水位形成低于该养殖槽的液位差,因此,在无需动力驱动下,养殖槽底部废水便能自动地流动至膜过滤室内进行固液分离,以节省动力源。
另外,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由于养殖水已先经过漩涡分离器沉积大量比重较大的沉积物质(胶状体、纤维素、残饵和粪便),并通过液泡分离器作蛋白分离、去除氨氮,所以水体回流至该养殖槽后,一并再经过该过滤膜单元作固液分离作业,如此同步作业之下,除了降低该过滤膜组的膜耗损之外,也可维持养殖水的良好水质,以更提高养殖物的存活率。
基于此,本发明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包含有:一供容置养殖水的养殖槽,具有多个底板、多个侧板、一由各底板与侧板拼组而成的开放式容水室,及一溢流管,各底板具有一出水孔及一自周侧朝向该出水孔延伸的斜坡面;一漩涡分离器,设置在该养殖槽一侧,具有一入水口及一出水口,该入水口连接于该养殖槽的溢流管,以引接自该溢流管泵送出的溢流水,并通过离心重力作用,来初步分离溢流水中的固体颗粒与液体杂质;一抽水泵浦,设置在该漩涡分离器一侧并接设该出水口,以抽引通过该漩涡分离器后所排出的溢流水;多个液泡分离器,分别具有一筒槽及一位于该筒槽内的微细气泡产生单元,该筒槽具有一与该抽水泵浦出水端连接的进水管及一出水管、至少一自外部导入空气的导气孔、一排沫孔及一位于槽底中央的排放孔,当溢流水被该抽水泵浦泵送入该筒槽内,借着自该导气孔导入该筒槽内的空气和该溢流水充分混合搅拌之后,进而形成带有大量微细气泡的水体,促使水体中的蛋白质、残饵、排泄物与较大颗粒能积聚在气泡表面并向上推升,再经由该排沫孔向上送出,而与气泡到达分离界面后的水体则向下流动,最后通过该出水管再导送至该养殖槽中;一过滤膜单元,具有一与该养殖槽出水孔连接的膜过滤室、多个沉降设置在该膜过滤室中的过滤膜组,各过滤膜组具有一产水管、多个水密地穿设在该产水管上的碟形膜袋及至少一对应该产水管的负压泵浦,使该过滤膜组得以通过该负压泵浦的负压动力,来对由该出水孔排入该膜过滤室内的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并使透析过该膜袋的滤液回送至该养殖槽内循环使用,而水体中所截留下的残饵、鱼虾排泄物及固体悬浮颗粒(SS)则沉积于该膜过滤室底部;及一曝气单元,具有多个曝气管,各曝气管安置在该养殖槽的容水室的周侧,当喷出空气以使得沉积于底部的胶状、固状物质及污泥产生扰动,进一步再借底板的斜坡面导引而推向该出水孔;一废液收集槽,用以承接该液泡分离器的排放孔及该膜过滤室底部所排放出的颗粒较大或比重较大的残饵、鱼虾排泄物及固体悬浮颗粒。
进一步,所述的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还包含有多个基座,该养殖槽通过各底板承坐在各基座顶部,而被支撑定位。
进一步,该养殖槽的各底板组成一槽底,各侧板组成于该槽底的周边而形成一槽壁,且该槽底与该槽壁组成一矩形槽体,该养殖槽还具有多个肋条,各肋条间隔固定在其中两个槽壁的顶端。
进一步,该漩涡分离器具有一外筒、一置于该外筒内且筒高低于外筒的内筒、一设于该外筒底侧的入水口、一设于该内筒底端的出水口,及一位于该外筒底部的排放口,该外筒的侧边具有一开口,该内筒的出水口是自该外筒的开口穿伸出外部,而该入水口是位于该外筒的切边位置,该出水口则远离该入水口,两者呈相对设置,该漩涡分离器的排放孔连接至该废液收集槽。
进一步,各液泡分离器安装在该养殖槽和该过滤膜单元的顶部,且各个液泡分离器之间是以并联方式连接。
进一步,该过滤膜单元还具有一第一底板、一第二底板及多个壁板,该第一底板及该第二底板拼组成一槽底,各壁板围绕在该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周边并形成该膜过滤室,而该第一底板具有一排放孔及一自外周侧朝向该排放孔延伸的斜坡面。
进一步,该过滤膜单元的各过滤膜组间隔安置在该膜过滤室中,且各过滤膜组的产水管集中连接至一出水管路,将溢流水经该出水管路导至该养殖槽内。
进一步,所述的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还包含一支架单元,该支架单元由多个角钢与螺栓所组成,该过滤膜单元通过各角钢支撑而架高设于该养殖槽一侧,该废液收集槽借各角钢锁固而安置在该过滤膜单元正下方。
进一步,该曝气单元还具有多个围绕在该养殖槽外周侧的供气管、多个连接在各供气管之间的空气调节阀以及一与该供气管连接的鼓风机,通过该鼓风机将外部空气引入该供气管,通过该空气调节阀控制空气量,再由该曝气管将气体导入于该养殖槽中,以提供该养殖槽内的水体能有充足的溶氧量。
进一步,该漩涡分离器的外筒上罩设有一滤网。
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后,本发明具有以下功效:
一、有鉴于本发明人相关前案中内表体积较大的残饵、鱼虾排泄物及固体悬浮颗粒,容易积卡在液泡分离器的入水口,或造成微细气泡产生单元的喷口堵塞的问题,在本发明中,溢流水进行液泡分离之前,先经该漩涡分离器作初步分离溢流水中的固体颗粒与液体杂质,通过该漩涡分离器的外筒、内筒借离心重力作初滤,让比重较大的胶状体、纤维素、残饵和粪便向下沉落至底部,以解决液泡分离器的入水口或是微细气泡产生单元的喷口容易造成堵塞的问题。
二、相较于本发明人相关前案该液泡分离器呈密闭状态,导致小部份比重较大的固体杂质仍是沉落到液泡分离器的底部而不易清理的问题,本发明中,通过该液泡分离器底部排放孔的设置,即可适时打开控制阀,让沉积于液泡分离器底部的比重较重的沉积物质(胶状体、纤维素、残饵和粪便)快速排出,以提增蛋白液泡分离的效能。
三、相较于本发明人相关前案其过滤膜单元的沉积物质很难直接排出或清理的问题,本发明除可通过该过滤膜单元的底板的排放孔来排放沉积物质,更通过该排放孔周侧的斜坡面的设置,让沉积物质得自动顺沿着斜波面推向排放孔,且在控制阀的助力操作下,即可顺利排出,并加快清理速度。
四、该液泡分离器与过滤膜单元所生成的循环水在回流入养殖槽后,会使该养殖槽的容水室水位高于该过滤膜单元的膜过滤室水位,如此一来,借着两者的液位高度差,即可使养殖槽底部的污水自动地补送入该膜过滤室内进行固液分离,而无需再借另外的动力源,故可节省动力源。
五、由于养殖水已先经过漩涡分离器沉积大量比重较大的沉积物质(胶状体、纤维素、残饵和粪便),并通过液泡分离器作蛋白分离、去除氨氮,所以水体回流至该养殖槽后,一并再经过该过滤膜单元作固液分离作业,如此同步作业之下,除了降低该过滤膜组的膜耗损之外,也可维持养殖水的良好水质,以更提高养殖物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的一实施例的设备系统图。
图2为该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的实体机构组合正视图。
图3为该养殖槽的立体图。
图4为该漩涡分离的组合剖视图。
图5为该漩涡分离的断面剖视图。
图6为该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的实体机构组合侧视图。
图7为该养殖槽、该过滤膜单元及该曝气单元的组合顶视图。
图8为该养殖槽的底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该过滤膜组的膜袋的局部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0 水产养殖系统 10 养殖槽
101 槽底 102 槽壁
11 底板 111 出水孔
112 斜坡面 113 网管
12 侧板 13 容水室
14 基座 15 肋条
16 溢流管 20 漩涡分离器
21 外筒 22 内筒
23 入水口 24 出水口
25 排放口 26 滤网
30 液泡分离器 31 筒槽
311 进水管 312 出水管
313 导气孔 314 排沫孔
315 排放孔 316 臭氧产生单元
33 微细气泡产生单元 40 过滤膜单元
401 槽底 402 槽壁
41 第一底板 411 排放孔
412 斜坡面 42 第二底板
43 壁板 44 膜过滤室
45 过滤膜组 451 产水管
452 膜袋 453 滤液通道
46 负压泵浦 47 出水管路
50 曝气单元 51 供气管
52 空气调节阀 53 曝气管
54 鼓风机 60 抽水泵浦
70 废液收集槽 80 支架单元
81 角钢 82 螺栓
A、B、C 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所示 ,本发明的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的一实施例,所述水产养殖系统100包含有一养殖槽10、一漩涡分离器20、多个液泡分离器30、一过滤膜单元40、一曝气单元50、一抽水泵浦60及一废液收集槽70。
参照图3、图6所示 ,该养殖槽10,供容置养殖水,具有多个底板11、多个侧板12、一由各底板11及侧板12拼组成的开放式容水室13,及一垂设在该容水室13的溢流管16,再如图7所示,各底板11具有一出水孔111及一自周侧朝向该出水孔111延伸的斜坡面112,该斜坡面112的斜度有助于水体中比重较重的胶状体、纤维素、残饵和粪便自然引流至出水孔111,且在该出水孔111上可再增设一布满穿孔的网管113,以防止养殖槽10内较小鱼虾自该出水孔111窜逃出。此外,还包含有多个基座14,该养殖槽10的各底板11承坐在各基座14顶部,而被支撑定位且垫高。本案中各底板11组成一槽底101,各侧板12组成于该槽底101的周边而形成一槽壁102,且该槽底101与该槽壁102组成一矩形槽体,该养殖槽10还具有多个肋条15,各肋条15间隔固定在其中两个槽壁102的顶端,用为支撑与补强,并可供自动洒饵系统、水质监控系统或远距监视设备架设于其上。
参照图1、图4所示,该漩涡分离器20,设置在该养殖槽10一侧,并具有一外筒21、一置于该外筒21内且筒高低于外筒21的内筒22、一设于该外筒21底侧的入水口23、一设于该内筒22底端的出水口24,及一位于该外筒21底部的排放口25。如图5所示,由于,该漩涡分离器20的入水口23是位于该外筒21的外周切边位置,该出水口24则远离该入水口23,两者呈相对设置,因此,来自于该养殖槽10的水体经由该入水口23泵送入该外筒21之后,水流将沿着该内筒22周围环绕而形成离心式快速旋动(如图4、图5中实线箭头所示),此时,水体中比重较重的胶状体、纤维素、残饵和粪便则下沉至该排放口25,并借一控制阀A适时地排放至该废液收集槽70,而向上浮升的水体则自该内筒22顶部溢流入筒内(如图4、图5中虚线箭头所示),并经由该出水口24向外导出。另外,可在该漩涡分离器20的外筒21顶部罩设一滤网26,以防止异物掉入该漩涡分离器20的筒内。
参照图1、图6所示,每一个液泡分离器30,邻近该养殖槽10且位于该养殖槽10上方,具有一筒槽31及一位于该筒槽31内的微细气泡产生单元33,该筒槽31具有一与该抽水泵浦60出水端连接的进水管311及一出水管312、至少一自外部导入空气的导气孔313、一排沫孔314及一位于槽底中央的排放孔315。当溢流水被该抽水泵浦60泵送入该筒槽31内,借着自该导气孔313导入该筒槽31内的空气和该溢流水充分混合搅拌之后,进而形成带有大量微细气泡的水体,促使水体中的蛋白质、残饵、排泄物与较大颗粒能积聚在气泡表面并向上推升,再经由该排沫孔314向上汇送至该废液收集槽70内,而与气泡到达分离界面后的水体则向下流动形成一股循环水,最后通过该出水管312再回流到该养殖槽10中循环使用。该液泡分离器30的结构与操作方式、功能大致上与本案发明人先前技术中国台湾第102113702号发明申请案中的液泡分离器相同,差异之处只在于,借着该液泡分离器30底部有排放孔315的设置,可让沉积在槽底且比重较重的胶状体、纤维素、残饵和粪,能够配合一控制阀B控制而向下直接排放送至该废液收集槽70。本实施例中,该液泡分离器30是绘示出三组,各液泡分离器30安装在该养殖槽10和该过滤膜单元40的顶部,且该液泡分离器30之间是以并联方式连接。另外,该液泡分离器30的导气孔313还连接有一位于外部的臭氧产生单元316,以适时地将臭氧(O3)打入该容水室13内进行杀菌。
参照图1、图6、图7所示,该过滤膜单元40,位于该废液收集槽70上方并与该养殖槽10约略等高度,并具有一第一底板41、一第二底板42、多个壁板43、一与该养殖槽10的出水孔111连接的膜过滤室44,及多个沉降设置在该膜过滤室44中的过滤膜组45,该第一底板41及该第二底板42拼组成一槽底401,各壁板43围绕在该第一底板41和第二底板42周边以组成一槽壁402,而该第一底板41具有一排放孔411及一自外周侧朝向该排放孔411延伸的斜坡面412(该第一底板41的结构相同于前述养殖槽10的底板11,请详参图8)。参图9,各过滤膜组45为圆型平板膜,并具有至少一产水管451、多个水密地穿设在该产水管451上的碟形膜袋452,及多个对应各产水管451的负压泵浦46,每个膜袋452中央形成有与该产水管451连通的滤液通道453,该过滤膜组45得以通过该负压泵浦46的负压吸力,来对由该出水孔111排入该膜过滤室44内的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再通过一出水管路47连接于各产水管451,使透析过该膜袋452的滤液经由该出水管路47回送至该养殖槽10内,以形成另一股循环水再使用,而浓缩的养殖废水则再配合一控制阀C以排放至该废液收集槽70,如此周而复始,以作连续式循环过滤该养殖水。
进一步说明的是,一旦该液泡分离器30与过滤膜单元40所生成的循环水在回流入养殖槽10后,会使养殖槽10的容水室13水位高于该过滤膜单元40的膜过滤室44水位,如此一来,借着两者的液位高度差,即可使养殖槽10底部的污水自动地补送入该膜过滤室44内进行固液分离,而无需再借另外的动力源。该过滤膜组45的结构与操作方式、功能大致上与本案发明人先前技术中国台湾第101149697号发明申请案中的过滤膜单元相同,此不再详述。
续参照图7所示,该曝气单元50,具有多个装设在该养殖槽10外周侧的供气管51、多个连接在各供气管51之间的空气调节阀52、多个与该供气管51连通并安置在该养殖槽10内的曝气管53,以及一与该供气管51连接的鼓风机54,通过该鼓风机54将外部空气引入该供气管51,通过该空气调节阀52控制空气量,再由该曝气管53导入空气于该养殖槽10中,以提供该养殖槽10内的水体能有充足的溶氧量。本实施例中,各曝气管53排列在该养殖槽10的周侧,当喷出空气以使得沉积于底部的胶状、固状物质及污泥产生扰动,进一步再借底板11的斜坡面112导引而推向该出水孔111,避免槽底淤积之外,更有助于槽底的清理作用。
该废液收集槽70,用以承接该漩涡分离器20的排放口25、该液泡分离器30的排放孔315及该膜过滤室44底部的排放孔411所排放出的较大颗粒或比重较大的残饵、鱼虾排泄物及固体悬浮颗粒。
如图6所示,本发明还包含一支架单元80,该支架单元80由多个角钢81与螺栓82所组成,该过滤膜单元40通过各角钢81支撑而架高设于该养殖槽10一侧,该废液收集槽70借各角钢81锁固而安置在该过滤膜单元40正下方。另外,参图1,该养殖槽10的底板11、侧板12以及该过滤膜单元40的第一底板41、第二底板42及壁板43的组合方式,亦是利用多个角钢81、螺栓82配合各式尺寸的多个垫体(图未示)予以水密锁结而成。
因此,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在养殖水的循环过程中,经由该溢流管16将较高水位的养殖水溢流至该漩涡分离器20的入水口23,再参图4、图5,水流沿着该内筒22周围环绕而形成离心式快速流动,此时水体中比重较重的胶状体、纤维素、残饵和粪便沿着管壁而自然下沉至该排放口25,进而导入该废液收集槽70,而比重较轻而向上浮升的水体则自该内筒22顶部溢流入筒内,并经由连接该出水口24的该抽水泵浦60抽送至该液泡分离器30,溢流水先经过该微细气泡产生单元33利用水与气体的充分搅拌混合,借泡沫和水的比重差而分离,且泡沫产生张力使得水中悬浮的胶状体、纤维素、氨氮、残饵和粪便则随着泡沫往上浮升,进而经由排沫孔314排放至废液收集槽70,而到达分离界面的水体则经由该出水管312回流至该养殖槽10内再利用,如此,通过该液泡分离器30的处理下,即可去除养殖水中的胶状黏液,以分离其中的氨氮,进而提高养殖物的存活率。再参图1、图6,而沉积于该筒槽31底部的较重的残饵、粪便,则能适时地再经过该排放孔315排放至该废液收集槽70。
另一股循环水的过滤路径,如图1、图6所示,是将该养殖槽10内沉积于槽底的比重较重的胶状体、纤维素、残饵和粪便及污泥,通过出水孔111排放至该过滤膜单元40的膜过滤室44内,通过多组过滤膜组45进行固液分离,以去除养殖水中的胶状黏液,而滤水将自该产水管451产出并且导送至该养殖槽10内使用,截留在膜过滤室44内的鱼虾残饵、粪便则再通过控制阀C而适时地排送至废液收集槽70,如此而复始作连续式循环处理该养殖水。
归纳前述,再将本发明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的使用功效条列整理如下:
一、有鉴于本发明人相关前案中内表体积较大的残饵、鱼虾排泄物及固体悬浮颗粒(SS),容易积卡在液泡分离器的入水口,或造成微细气泡产生单元的喷口堵塞的问题,在本发明中,溢流水进行液泡分离之前,先经该漩涡分离器20作初步分离溢流水中的固体颗粒与液体杂质,通过该漩涡分离器20的外筒21、内筒22借离心重力作初滤,让比重较大的胶状体、纤维素、残饵和粪便向下沉落至底部,以解决液泡分离器的入水口或是微细气泡产生单元的喷口容易造成堵塞的问题。
二、相较于本发明人相关前案该液泡分离器呈密闭状态,导致小部份比重较大的固体杂质仍是沉落到液泡分离器的底部而不易清理的问题,本发明中,通过该液泡分离器30底部排放孔315的设置,即可适时打开控制阀B,让沉积于液泡分离器30底部的比重较重的沉积物质(胶状体、纤维素、残饵和粪便)快速排出,以提增蛋白液泡分离的效能。
三、相较于本发明人相关前案其过滤膜单元的沉积物质很难直接排出或清理的问题,本发明除可通过该过滤膜单元40的底板41的排放孔411来排放沉积物质,更通过该排放孔411周侧的斜坡面412的设置,让沉积物质得自动顺沿着斜波面412推向排放孔,且在控制阀C的助力操作下,即可顺利排出,并加快清理速度。
四、该液泡分离器30与过滤膜单元40所生成的循环水在回流入养殖槽10后,会使该养殖槽10的容水室13水位高于该过滤膜单元40的膜过滤室44水位,如此一来,借着两者的液位高度差,即可使养殖槽10底部的污水自动地补送入该膜过滤室44内进行固液分离,而无需再借另外的动力源,故可节省动力源。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供容置养殖水的养殖槽,具有多个底板、多个侧板、一由各底板与侧板拼组而成的开放式容水室,及一溢流管,各底板具有一出水孔及一自周侧朝向该出水孔延伸的斜坡面;
一漩涡分离器,设置在该养殖槽一侧,具有一入水口及一出水口,该入水口连接于该养殖槽的溢流管,以引接自该溢流管泵送出的溢流水,并通过离心重力作用,来初步分离溢流水中的固体颗粒与液体杂质;
一抽水泵浦,设置在该漩涡分离器一侧并接设该出水口,以抽引通过该漩涡分离器后所排出的溢流水;
多个液泡分离器,分别具有一筒槽及一位于该筒槽内的微细气泡产生单元,该筒槽具有一与该抽水泵浦出水端连接的进水管及一出水管、至少一自外部导入空气的导气孔、一排沫孔及一位于槽底中央的排放孔,当溢流水被该抽水泵浦泵送入该筒槽内,借着自该导气孔导入该筒槽内的空气和该溢流水充分混合搅拌之后,进而形成带有大量微细气泡的水体,促使水体中的蛋白质、残饵、排泄物与较大颗粒能积聚在气泡表面并向上推升,再经由该排沫孔向上送出,而与气泡到达分离界面后的水体则向下流动,最后通过该出水管再导送至该养殖槽中;
一过滤膜单元,具有一与该养殖槽出水孔连接的膜过滤室、多个沉降设置在该膜过滤室中的过滤膜组,各过滤膜组具有一产水管、多个水密地穿设在该产水管上的碟形膜袋及至少一对应该产水管的负压泵浦,使该过滤膜组得以通过该负压泵浦的负压动力,来对由该出水孔排入该膜过滤室内的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并使透析过该膜袋的滤液回送至该养殖槽内循环使用,而水体中所截留下的残饵、鱼虾排泄物及固体悬浮颗粒则沉积于该膜过滤室底部;及
一曝气单元,具有多个曝气管,各曝气管安置在该养殖槽的容水室的周侧,当喷出空气以使得沉积于底部的胶状、固状物质及污泥产生扰动,进一步再借底板的斜坡面导引而推向该出水孔;
一废液收集槽,用以承接该液泡分离器的排放孔及该膜过滤室底部所排放出的颗粒较大或比重较大的残饵、鱼虾排泄物及固体悬浮颗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多个基座,该养殖槽通过各底板承坐在各基座顶部,而被支撑定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养殖槽的各底板组成一槽底,各侧板组成于该槽底的周边而形成一槽壁,且该槽底与该槽壁组成一矩形槽体,该养殖槽还具有多个肋条,各肋条间隔固定在其中两个槽壁的顶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漩涡分离器具有一外筒、一置于该外筒内且筒高低于外筒的内筒、一设于该外筒底侧的入水口、一设于该内筒底端的出水口,及一位于该外筒底部的排放口,该外筒的侧边具有一开口,该内筒的出水口是自该外筒的开口穿伸出外部,而该入水口是位于该外筒的切边位置,该出水口则远离该入水口,两者呈相对设置,该漩涡分离器的排放孔连接至该废液收集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液泡分离器安装在该养殖槽和该过滤膜单元的顶部,且各个液泡分离器之间是以并联方式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过滤膜单元还具有一第一底板、一第二底板及多个壁板,该第一底板及该第二底板拼组成一槽底,各壁板围绕在该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周边并形成该膜过滤室,而该第一底板具有一排放孔及一自外周侧朝向该排放孔延伸的斜坡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过滤膜单元的各过滤膜组间隔安置在该膜过滤室中,且各过滤膜组的产水管集中连接至一出水管路,将溢流水经该出水管路导至该养殖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支架单元,该支架单元由多个角钢与螺栓所组成,该过滤膜单元通过各角钢支撑而架高设于该养殖槽一侧,该废液收集槽借各角钢锁固而安置在该过滤膜单元正下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曝气单元还具有多个围绕在该养殖槽外周侧的供气管、多个连接在各供气管之间的空气调节阀以及一与该供气管连接的鼓风机,通过该鼓风机将外部空气引入该供气管,通过该空气调节阀控制空气量,再由该曝气管将气体导入于该养殖槽中,以提供该养殖槽内的水体能有充足的溶氧量。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漩涡分离器的外筒上罩设有一滤网。
CN201810555279.8A 2018-06-01 2018-06-01 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 Pending CN1106229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55279.8A CN110622902A (zh) 2018-06-01 2018-06-01 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55279.8A CN110622902A (zh) 2018-06-01 2018-06-01 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22902A true CN110622902A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67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55279.8A Pending CN110622902A (zh) 2018-06-01 2018-06-01 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229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06044A (zh) * 2023-07-20 2023-08-18 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山东省淡水渔业监测中心) 一种高效养殖用废水循环处理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06044A (zh) * 2023-07-20 2023-08-18 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山东省淡水渔业监测中心) 一种高效养殖用废水循环处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32025B2 (en) Scalable fish rearing raceway system
CN105613389B (zh) 一种对虾养殖系统
CN101669455B (zh) 一种多功能循环水处理设备
CN200976785Y (zh) 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
KR101189747B1 (ko) 수조식 양식장용 급배수 정화 시스템
JP2014209899A (ja) 省エネルギー陸上養殖方法及び陸上養殖施設
US6065430A (en) Fish culturing system
TWI613961B (zh) 循環水系統之液泡分離器
KR101555134B1 (ko) 순환여과식 사육조
CN110622902A (zh) 超集约式水产养殖系统
CN216890484U (zh) 一种渔业循环水处理系统
CN115104569A (zh) 一种涡流式循环水养殖设备
TW201828809A (zh) 超集約式水產養殖系統
CN110117138B (zh) 一种养殖污水循环过滤处理装置
JP3045661B2 (ja) 飼育濾過装置
KR200281395Y1 (ko) 토네이도(Tornado) 방식 원심분리 장치에 의한 해수의순환여과장치.
CN111606381A (zh) 一种用于污水生物处理的泥水分离装置和方法
JP2002223665A (ja) 液循環装置及び魚介類の飼育装置
CN205902659U (zh) 利用循环水体进行水产养殖的设施
CN220571343U (zh) 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
CN215403705U (zh) 厌氧氨氧化排水除杂装置
CN109329177A (zh) 循环水养鱼池
CN219069177U (zh) 一种用于鳜鱼的循环水孵化驯化系统
CN212687818U (zh) 多任务增益水质改善装置
CN214167535U (zh) 水产暂养设备的循环水过滤装置和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