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1343U - 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71343U
CN220571343U CN202322017800.1U CN202322017800U CN220571343U CN 220571343 U CN220571343 U CN 220571343U CN 202322017800 U CN202322017800 U CN 202322017800U CN 220571343 U CN220571343 U CN 2205713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ter
culture pond
impurities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1780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茂春
林献策
于乃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201780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713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713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713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养殖池中的残饵及动物粪便等杂质沉淀后,通过池底部的集污盘,排入沉降管。沉降管直径比较大,控制管中水流速度,以利于杂质沉降。水流流经沉降管的途中,比水重的杂质逐渐沉淀到管底流动,比水轻的杂质在管上部流动。进入四通管时,比水重的杂质下沉至尾水管,比水轻的杂质上浮到竖管上端。水流到达竖管上端时,通过溶气泵重新回到养殖池。尾水管中比水重的杂质,流经竖流沉淀器,竖流沉淀器的底部阀门常开,收集的杂质能及时排出,以减少杂质溶解量。整个过程仅溶气泵为额外的动力源,其余水流流动的动力通过水位的液压差提供,依靠重力沉降杂质,可大幅降低能耗及粪便碎裂造成水质的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通过人为控制繁殖、培育进而收获水生动植物,水产养殖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渔业快速稳定发展的主要力量。
基于水资源利用率情况,可将水产养殖模式分为粗放型、半粗放养殖、集约型养殖。前两种养殖模式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自然环境资源依赖较多,且极其造成养殖水体污染,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循环水养殖利用物理过滤、生物过滤、消毒、增氧等处理,将处理后的水重新输入养殖池,进而循环再利用的一种技术。但是,目前现有的循环水养殖需要大量的动力能源来对养殖水进行处理,存在养殖尾水处理效率低、循环水溶氧量不足、耗能大等问题。
有鉴于此,如何减少能耗、提高尾水处理效率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包括:
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包括池壁及设置于所述池壁下端部的集污盘,所述集污盘设置有排污口,所述集污盘从所述池壁至所述排污口逐渐朝向远离水面方向倾斜;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包括与所述排污口相连的沉降管、连接于所述沉降管远离所述排污口的一端的四通管、连接于所述四通管的上端口的竖管、连接于所述四通管的下端口的尾水管、以及连接于所述四通管的侧边端口的排水管;其中,所述沉降管连接于所述四通管的另一侧边端口,所述竖管的水流通过溶气泵导通至所述养殖池,所述溶气泵与竖管相连处低于所述养殖池的水位。
进一步地,集污系统还包括进水口与所述尾水管相连的竖流沉淀器,所述竖流沉淀器的底部阀门为常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沉降管的流通量大于所述排污口的流通量,和/或,所述竖管的流通量为所述尾水管的3至6倍。
进一步地,所述沉降管中水流速小于0.3m/s。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包括横向管和竖向管,所述横向管与所述四通管相连,所述横向管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沉降管的出水口,所述横向管与所述竖向管为可拆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四通管连通沉降管至尾水管的侧壁为斜坡。
进一步地,所述溶气泵的出水口连接有伸入养殖池内的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端部弯折使得出水口水平设置、且与养殖池侧壁成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池的顶端沿侧壁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周侧罩设有集水罩,所述集水罩内设置有导通外界的水位管,所述水位管的顶端相对于所述集水罩的底部的距离能够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溶气泵的进水端还连通有三通管的一端,所述三通管的另两端分别导通空气供应端与纯氧供应端、且均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竖管与所述溶气泵相连的管口与所述竖管的顶部之间设置有泡沫收集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通过集污盘的第一次沉淀收集,有效的将含由残饵及动物粪便等杂质的废水集中到排污口排出,减少杂质溶解,提高养殖池内水质质量。废水经过沉降管的自然沉淀以及四通管的一次固液分离,从而便于进一步的对尾水进行集中处理。整个集污过程中,仅溶气泵为额外的动力源,其余动力均为水位压差提供,大大的减少了水循环过程中的能耗。
(2)本实用新型的集污系统还设置有与尾水管相连的竖流沉淀器,对尾水进行二次固液分离,便于后续对分离后的固体及液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达到高效集污以及节约能耗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溶气泵的出水口连接有伸入养殖池内的回水管,回水管的端部弯折使得出水口水平设置、且与养殖池侧壁成锐角,从而使得进水水流沿固定方向流动,进而在养殖池内形成旋转流动,加速了养殖池内杂质的沉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养殖池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溶气泵与竖管的装配关系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层排污组件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竖管与泡沫收集杯的装配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竖流沉淀器的连接关系图。
图示说明:
养殖池-10;池壁-11;集污盘-12;排污口-13;缺口-14;回水管-15;
沉降管-21;四通管-22;斜坡-221;竖管-23;尾水管-24;排水管-25;横向管-251;竖向管-252;溶气泵-26;三通管-27;
竖流沉淀器-30,竖流沉淀器进水口-31;竖流沉淀器出水口-32;竖流沉淀器尾水口-33;
表面集污组件-40;集水罩-41;水位管-42;
泡沫收集杯-5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包括养殖池10和分离组件,养殖池10包括池壁11及设置于池壁下端部的集污盘12,集污盘12上设置有排污口13,集污盘12从池壁11朝向排污口13倾斜,即养殖池的底端呈锥形,以便于沉淀在养殖池底部的残饵及动物粪便等杂质更集中于排污口排出,减少杂质溶解,提高养殖池内水质质量。本实施例中,排污口13位于集污盘12的中心。
分离组件包括与排污口13相连的沉降管21、连接于沉降管21远离排污口13的一端的四通管22、连接于四通管22上端口的竖管23、连接于四通管22下端口的尾水管24、以及连接于四通管22侧边端口的排水管25;沉降管21连接于四通管22的另一侧边端口,竖管23的水流通过溶气泵26导通至养殖池10,溶气泵26与竖管23相连处低于养殖池内的水位。
从排污口13排出的固液混合物(粪便和残余残饵等杂质含量高的废水)进入沉降管21,在横管21中,比水重的污物一面随水横向流动,一面向下沉降,渐次分层在横管21中,比水重的污物一面随水横向流动,一面向下沉降,渐次分层。最终,重于水的杂质逐渐沉淀到沉降管21管底并随着水流继续朝向四通管22方向移动,最后进入四通管22时下沉至尾水管24。而经过杂质沉淀后的水流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改善后的水流进入竖管23,并通过溶气泵26重新回到养殖池10。整个过程仅溶气泵26为额外的动力源,其余水流流动的动力通过水位的液压差提供。集污盘12的第一次沉淀收集,有效的将含由残饵及动物粪便等杂质的废水集中到排污口及时排出,减少杂质和水接触的时间,以减少杂质溶解量。废水经过沉降管21的自然沉淀以及四通管22的一次固液分离,从而便于进一步的对尾水进行集中处理,无需全水大循环。
参阅图2,溶气泵26的出水口连接有伸入养殖池10内的回水管15,回水管15的端部弯折使得出水口水平设置、且与养殖池的池壁11形成的角度β成锐角,从而使得进水水流沿固定方向流动,进而在养殖池内形成旋转流动,加速了养殖池内杂质的沉淀。
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沉降管21为水平放置,沉降管中水流速控制在小于0.3m/s,例如通过使用大管径的沉降管,以减小水流的流速。沉降管21的管径流通量大于排污口13的流通量,有效的减缓了废水的流动速度,便于杂质的沉淀。四通管22连通沉降管21至尾水管24的侧壁为斜坡221,坡度221比较大以减少杂质粘附在管壁上,使得杂质更易进入尾水管24,从而提高了固液分离的效果,使得进入竖管23的水流的水质更好。优选的,竖管23的流通量为尾水管24的2至4倍。
排水管25和沉降管21连通四通管22的两相对侧壁,排水管25的排水管包括横向管251和竖向管252,横向管251与22四通管相连,横向管251的水平高度低于沉降管21的出水口,横向管251与竖向管252为可拆洗连接。当需要清洗养殖池时,将竖向管252从横向管251上拆离,以使得从沉降管21流出的水流从竖向管252与横向管251的连接处排出。
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溶气泵26的进水端还连通有三通管27的一端,三通管27的另两端分别导通空气供应端与纯氧/臭氧/氮气等供应端、且均设置有阀门,打开不同的阀门则可以加入不同的气体。由于溶气泵26的进水端连接的是竖管23,进水端的压力较小,形成负压,容易吸入气体(空气/氧气/氮气/臭氧),气体经过溶气泵26时,泵的叶片将气体打散,从而使得气体快速均匀的溶于水中,提高了回流进养殖池的水流的含氧量或其他其他含量,阀门的开闭可以是手动控制也可以采用控制器定时开闭。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养殖池内设置溶氧传感器,通过控制器对溶氧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控制阀门的开闭。
参阅图4结合参阅图1,养殖池的侧壁顶端还设置有表层排污组件40,池壁11的顶端沿侧壁开设有缺口14,表层排污组件40包括罩设在缺口14周侧的集水罩41以及设置于集水罩41内且与外界导通的水位管42,集水罩41的底部设置有与水位管配合的通孔。水位管42的可以导通至外界,将表面污物直接排掉亦可导通沉降管21,进入循环。集水罩41的顶端不低于池壁11的顶端,水位管42的顶端距离集水罩41的底部的距离可调节,通过水位管42的高低来调节养殖池10的水位,养殖池10内的表层杂质或泡沫亦通过缺口14排出至集水罩41,并通过水位管42排出。可以理解的是,水位管42的上端部相对于集水罩41的底部的距离可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水位管的外周周向设置有橡胶圈,通过橡胶圈与通孔的配合实现水位管42的固定,调节时,直接用力拉动水位管42位于通孔的两侧,即可调节;再例如,水位管42与通孔为螺旋固定,通过更换不同高度的水位管即可调节出水高度,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参阅图5,进一步地,可以在竖管23与溶气泵26相连的管口与竖管的顶部之间设置泡沫收集杯51。在四通管22处,重于水的杂质下沉至尾水管,轻于水的物质(例如泡沫)则随着水流进入竖管23内到达竖管水位的最顶部,即位于溶气泵进水端的上方,不断的聚集并从泡沫收集杯排出竖管23。
参阅图6并结合参阅图1,尾水管24还连接有竖流沉淀器33。具体的,竖流沉淀器进水口31与尾水管24相连,杂质含量高的尾水进入竖流沉淀器31,经过竖流沉淀器的二次固液分离,水质较为好的部分水流从竖流沉淀器出水口32流出至生化池或其他处理模块,而经过竖流沉淀器分离出来的固定杂质则竖流沉淀器尾水口33排出。竖流沉淀器尾水口33可以为常开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竖流沉淀器尾水口33也可以为常闭式的,杂质堆积到一定量后,手动打开排出。本实施例中,竖流沉淀器尾水口33为常开式,以便沉淀的杂质能及时排出,以减少杂质和水接触的时间,减少溶解量。本实施例中,竖流沉降器尾水口33接排污泥管,排污管翻转向上后有二处出口,较低出口有一手动阀,常态关闭,只在清洗排污泥时开启;另一上位出口,常开,配合水位调整,使分离排污泥的作用连续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通过集污盘12的第一次沉淀收集,有效的将含由残饵及动物粪便等杂质的废水集中到排污口12排出;废水经过沉降管21的自然沉淀以及四通管22的一次固液分离,水质好的部分水流回流至养殖池,少部分尾水进入竖流沉淀器30进行二次固液分离,分离出来的液体和固体再进行下一步的处理。从而实现了对杂质的高效精确的收集,避免了养殖池内的所有的水进行更换循环,耽误养殖周期。整个集污过程中,仅溶气泵为额外的动力源,其余动力均为水位压差提供,大大的减少了水循环过程中的能耗。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包括池壁及设置于所述池壁下端部的集污盘,所述集污盘设置有排污口,所述集污盘从所述池壁至所述排污口逐渐朝向远离水面方向倾斜;
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包括与所述排污口相连的沉降管、连接于所述沉降管远离所述排污口的一端的四通管、连接于所述四通管的上端口的竖管、连接于所述四通管的下端口的尾水管、以及连接于所述四通管的侧边端口的排水管;
其中,所述沉降管连接于所述四通管的另一侧边端口,所述竖管的水流通过溶气泵导通至所述养殖池,所述溶气泵与竖管相连处低于所述养殖池表层的水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口与所述尾水管相连的竖流沉淀器,所述竖流沉淀器的底部阀门为常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管的流通量大于所述排污口的流通量,和/或,所述竖管的流通量为所述尾水管的3至6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管中水流速小于0.3m/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包括横向管和竖向管,所述横向管与所述四通管相连,所述横向管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沉降管的出水口,所述横向管与所述竖向管为可拆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管连通沉降管至尾水管的侧壁为斜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泵的出水口连接有伸入养殖池内的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端部弯折使得出水口水平设置、且与养殖池侧壁成锐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的顶端沿侧壁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周侧罩设有集水罩,所述集水罩内设置有导通外界的水位管,所述水位管的顶端相对于所述集水罩的底部的距离能够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泵的进水端还连通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另两端分别导通空气供应端与纯氧供应端、且均设置有阀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与所述溶气泵相连的管口与所述竖管的顶部之间设置有泡沫收集杯。
CN202322017800.1U 2023-07-30 2023-07-30 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 Active CN2205713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7800.1U CN220571343U (zh) 2023-07-30 2023-07-30 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7800.1U CN220571343U (zh) 2023-07-30 2023-07-30 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71343U true CN220571343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19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17800.1U Active CN220571343U (zh) 2023-07-30 2023-07-30 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713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29925U (zh) 气浮过滤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08835001B (zh) 一种气体旋流集污的养殖池系统
CN211091384U (zh) 一种低能耗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7948624U (zh) 一种基于生物絮团异位处理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10547238A (zh) 一种水产养殖生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751085B (zh) 一种基于微藻膜生物反应器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
CN207031206U (zh) 一种室内海产养殖水循环系统
CN210275583U (zh) 工厂化循环水对虾养殖中污物及死虾虾壳的分离收集装置
CN108835002B (zh) 一种冷水鱼节水减排养殖池系统
CN109748419A (zh) 一种污水处理反应器
CN106386636A (zh) 一种池塘水可循环过滤的整体养殖方法和系统
CN220571343U (zh) 一种养殖池高效集污系统
CN210538147U (zh) 一种用于鹅舍的水循环系统
CN209732327U (zh) 颗粒粪便分离机构
CN217184440U (zh) 一种循环水高密度养鱼系统
CN201148357Y (zh) 循环养殖水体气浮净化设备
CN207632577U (zh) 一种高效竖流式沉淀池
CN215774987U (zh) 一种应用于水产养殖的水面及水下废弃物自动收集系统
CN110089479A (zh) 一种水产品循环水培养实验室养殖装置
CN209619067U (zh) 渔业养殖尾水净化装置
CN211703351U (zh) 一种工厂化立体循环水蟹类健康养殖的水净化系统
CN2813590Y (zh) 中小型一体式高浊高藻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09098453U (zh) 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装置
CN208995346U (zh) 一种养猪场粪水处理系统
CN216627138U (zh) 内循环养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