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76785Y - 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 - Google Patents
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0976785Y CN200976785Y CNU2006200647347U CN200620064734U CN200976785Y CN 200976785 Y CN200976785 Y CN 200976785Y CN U2006200647347 U CNU2006200647347 U CN U2006200647347U CN 200620064734 U CN200620064734 U CN 200620064734U CN 200976785 Y CN200976785 Y CN 200976785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nd
- pipe
- self
- water
- filter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包括养殖池、过滤系统和若干根管道,所述过滤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截污池、过滤池和清水池,通过管道将过滤系统与养殖池相互连通形成循环水处理系统。利用虹吸原理,在充气的同时,让气体推动水循环,使得整个池水在循环流动过程中,能够不断收集隔离过滤残饵与粪便等污染物,在进排水的同时利用虹吸和反冲等方法完成迅速排污及对循环过滤系统的清洗,从而保证了最佳循环过滤排污净化水体的效果,也减少了换水频率与换水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系统,尤指一种能够自循环过滤排污的养殖池。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观赏鱼(特别是金鱼)集约化养殖池都采用棋盘式养殖池,养殖一定时间后,养殖池中积累的污染物如人工投饵、残饵以及鱼体新陈代谢所排泄的其他废物等有机物的分解都会败坏水质,进而对鱼体产生应激,使得鱼体的抵抗力下降,各种寄生虫和有害细菌相继滋生而导致鱼病的爆发,给养殖者带来极大的损失。这样养殖者不得不依靠大量频繁的换水洗池来改善养殖水质,增加了养殖成本。
为了克服现有的养殖池经过一定时间养殖后废物得不到及时排出而沉积池底,导致养殖水体的恶化必须频繁大量换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仅能够快速收集、隔离和排出污染物,而且还能减少换水次数和换水量,极大地提高了养殖密度的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够快速收集、隔离和排出污染物,而且还能减少换水次数和换水量,极大地提高了养殖密度的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包括养殖池、过滤系统和若干根管道,所述过滤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截污池、过滤池和清水池,通过管道将过滤系统与养殖池相互连通形成循环水处理系统。
所述管道包括有排污管、循环管、虹吸排污管和以气带水管。其中,所述养殖池和截污池之间通过排污管相互连通;所述截污池和过滤池之间通过循环管相互连通;所述清水池和养殖池之间通过以气带水管相互连通。
所述截污池内进一步设置有虹吸排污管,所述虹吸排污管由相互套合的内管和外管组成,其中,内管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另一端与外管连通;所述外管的下端开有若干圈小孔。
所述以气带水管内设置有一个与气泵相连接的电石,通过电石曝气来促进水循环。
所述截污池和过滤池中设置有过滤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利用虹吸原理,在充气的同时,气体推动水循环,使得整个池水在循环流动过程中,能够不断收集隔离过滤残饵与粪便等污染物,在进排水的同时利用虹吸和反冲等方法完成迅速排污及对循环过滤系统的清洗。从而保证了最佳循环过滤排污净化水体的效果,也减少了换水频率与换水量,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效益,还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养殖池采用圆弧角设计,便于水体的循环流动。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加容易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的具体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的A-A方向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的B-B方向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的C-C方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包括养殖池10和过滤系统200,养殖池10和过滤系统200通过若干根管道相互贯通,其中,过滤系统200包括截污池20、过滤池30和清水池40,污水依序通过截污池20和过滤池30进行两次过滤,再通过清水池40回流至养殖池10中,通过自循环隔离和排出污染物,节约了频繁换水的运营成本。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养殖池10通过进水管101进水,其底部采用弧面漏斗型设计,便于水体的循环流动,使得残饵和粪便等污染物在重力作用和循环水流产生向心力的带动下富集于池中心漏斗处。该养殖池10的池底预埋排污管2,所述排污管2一端连结养殖池10的中心漏斗处,另一端通向截污池20,使得养殖池10的残饵和污染物经过排污管2进入截污池20内。
参照图3和图4所示,截污池20中通过过滤底板将截污池20分隔为两层,过滤底板的上层层叠有滤料,其下层为经过滤后的污染物,通过截污池20将养殖池10中流入的大部分污染物进行初步过滤。该截污池20内设置有循环管3和虹吸排污管4,该循环管3两端设有两弯头,其一端伸入截污池20的池底,另一端通入过滤池30中。虹吸排污管4竖直插入截污池20的滤料层中,由相互套设的内管40和外管41组成,其中,内管40的一端从池底伸出,并与外界相连通,另一端与外管41连通;而外管41两端封闭,且其在截污池20中的竖直高度略高于内管40的高度,使得内管40和外管41中的水能够保持相联通,外管41的下端开有若干圈小孔410,进水时,在小孔的附近产生一定的压强,通过虹吸的方式使水产生定向流动的动力,将水池中的水和细小污染物一起吸入虹吸排污管4中,经外管41流入内管40,最后排出池外。当滤料层中积聚的污染物较多,大大影响到整个截污池20的水质时,可拔掉循环管3和虹吸排污管4即可排出截污池20和过滤池30池底的污染物,对滤料进行反冲洗,清洗整个过滤系统,达到快速排污的目的。
同样,参照图4所示,过滤池30通过过滤底板将其分隔为两层,其中上层层叠有滤料,下层主要为过滤后的污染物。过滤池30与清水池40之间的间壁低于其外侧壁一定高度,相差大约8-15cm,使得两个池的水保持相通。清水池40内设置有以气带水管5。其中,以气带水管5一端伸入清水池40中,另一端通入养殖池10中,以气带水管5下还设有电石51,所述电石51通过一气管与气泵52连接,电石51上分布有数排吸孔(未标示),通过气泵52驱动电石51曝气,使电石51附近的氧气排出,电石51附近产生一定的吸力,驱动电石51附近的水由以气带水管5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即将清水池40中的水导向养殖池10中。
在本实用新型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中,通过排污管2将养殖池10和截污池20相互连通,截污池20中一方面通过循环管3与过滤池30保持相通,另一方面通过虹吸排污管4将污染物排出池外,过滤池30与清水池40的水保持相通,通过以气带水管5将清水池40中的水引入养殖池10中,使得过滤养殖池中能够实现自循环排污系统。
以下描述本实用新型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的虹吸反冲洗过程:
参照图4所示,对养殖池10吸污时,污染物在重力作用和循环水流产生向心力的带动下富集于养殖池10的池中心漏斗处,然后通过伸入养殖池10池底的循环管3将污染物引入截污池20内,截污池20中的污染物经过滤料层进行的层层过滤后,再由虹吸排污管4的外管41底端的小孔410吸至内管40中,再由内管40排出池外,从而达到对养殖池10和截污池20吸污和反冲洗的目的。
参照图4所示,对过滤池30进行吸污时,只需将插入截污池20内的循环管3拔掉,过滤池30底部的水被引入截污池20中,污水由虹吸排污管4的外管41引入内管40中,再由内管40排出。
当拔开虹吸排污管4的内、外管和循环管3的外接口即可实现全系统泄水。
在本实用新型中,养殖池10的底部高度最好高于过滤系统中各水池的底部,使得养殖池中的水能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地流入过滤系统中,保持自循环排污过滤系统的良好运作。
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为一个自循环过滤系统,水循环系统如下所述:
首先,打开进水管101的阀门,进水管101即向养殖池10进水,养殖池10的水由池底的排污管2流至截污池20,引导至截污池20的底部,污水在截污池20内从下至上进行初滤,截留较大污染物进行隔离后,经循环管3流至过滤池30,在过滤池30再次过滤,滤除细小有机碎屑。通过截污池20和过滤池30依序进行两次过滤,然后,经过滤池30过滤后的水通过以气带水管5回流至养殖池10。养殖池10的水再由池底的循环管3回流至截污池20,以此循环,将养殖池10内的残饵、鱼体新陈代谢排泄物等及时排出池外,不必通过大量的换水洗池来改善养殖水质。
在选取滤材时,综合考虑过滤材料的材质、清洗滤床的面积以及有益细菌的易附着等因素,选用网片作为初滤材料,石英沙作主要过滤材料。
另外,过滤池和截污池底部均采用斜面设计,由过滤池以气带水管处向截污池虹吸排污管处倾斜,使得污染物较为集中,更容易向外排出过滤。进水管可分为两路,一路进水管装于养殖池上方,用于加水和清洗养殖池;另一路位于过滤池上方,此条管路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压,以便在加水时能搅动石英砂,起到对过滤系统清洗的作用。
整个系统利用虹吸原理,在充气的同时,气体推动水循环,使得整个池水在循环流动过程中,能够不断收集隔离过滤残饵与粪便等污染物,在进排水的同时利用虹吸和反冲洗等方法完成迅速排污及对循环过滤系统的清洗。从而保证了最佳循环过滤排污净化水体的效果,也减少了换水频率与换水量,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效益,还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养殖池采用圆弧角设计,便于水体的循环流动。
Claims (10)
1.一种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包括养殖池、过滤系统和若干根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截污池、过滤池和清水池,通过管道将过滤系统与养殖池相互连通形成循环水处理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包括有排污管、循环管、虹吸排污管和以气带水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和截污池之间通过排污管相互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池和过滤池之间通过循环管相互连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和养殖池之间通过以气带水管相互连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池内进一步设置有虹吸排污管。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气带水管内设置有一个与气泵相连接的电石,通过电石曝气来促进水循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排污管由相互套合的内管和外管组成,其中,内管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另一端与外管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下端开有若干圈小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池和过滤池中设置有过滤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6200647347U CN200976785Y (zh) | 2006-09-25 | 2006-09-25 | 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6200647347U CN200976785Y (zh) | 2006-09-25 | 2006-09-25 | 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0976785Y true CN200976785Y (zh) | 2007-11-21 |
Family
ID=38977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62006473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76785Y (zh) | 2006-09-25 | 2006-09-25 | 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0976785Y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63588A (zh) * | 2010-06-11 | 2010-10-20 | 韶关市力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养殖水二次过滤系统 |
CN101653105B (zh) * | 2009-09-08 | 2011-09-07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一种节水型海水鱼类养殖水净化装置及其方法 |
CN102334459A (zh) * | 2010-07-20 | 2012-02-01 | 上海海洋大学 | 一种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 |
CN103960190A (zh) * | 2013-02-06 | 2014-08-06 | 李锡达 | 货柜模组生态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
CN105393975A (zh) * | 2015-12-14 | 2016-03-16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简易循环水对虾养殖池水处理系统 |
CN105454143A (zh) * | 2014-09-12 | 2016-04-06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封闭循环水系统养殖池全自动定时排污方法及装置 |
CN109220978A (zh) * | 2018-11-12 | 2019-01-18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梯田式养殖池塘底层与上层水体循环交换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CN109275617A (zh) * | 2018-11-16 | 2019-01-29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一种水产养殖水污分离及水循环利用系统 |
CN110367182A (zh) * | 2019-05-14 | 2019-10-25 | 杭州泉之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水族养殖生态净化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
CN110558258A (zh) * | 2019-10-09 | 2019-12-13 |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一种鱼苗开口饵料红线虫的室内暂养装置及其暂养方法 |
CN115024250A (zh) * | 2022-06-07 | 2022-09-09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中大规格海马大规模养殖时节饵省工的投喂方法 |
-
2006
- 2006-09-25 CN CNU2006200647347U patent/CN200976785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53105B (zh) * | 2009-09-08 | 2011-09-07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一种节水型海水鱼类养殖水净化装置及其方法 |
CN101863588A (zh) * | 2010-06-11 | 2010-10-20 | 韶关市力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养殖水二次过滤系统 |
CN102334459A (zh) * | 2010-07-20 | 2012-02-01 | 上海海洋大学 | 一种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 |
CN102334459B (zh) * | 2010-07-20 | 2013-05-01 | 上海海洋大学 | 一种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 |
CN103960190A (zh) * | 2013-02-06 | 2014-08-06 | 李锡达 | 货柜模组生态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
CN105454143A (zh) * | 2014-09-12 | 2016-04-06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封闭循环水系统养殖池全自动定时排污方法及装置 |
CN105454143B (zh) * | 2014-09-12 | 2018-04-24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封闭循环水系统养殖池全自动定时排污装置 |
CN105393975A (zh) * | 2015-12-14 | 2016-03-16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简易循环水对虾养殖池水处理系统 |
CN105393975B (zh) * | 2015-12-14 | 2018-12-21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简易循环水对虾养殖池水处理系统 |
CN109220978A (zh) * | 2018-11-12 | 2019-01-18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梯田式养殖池塘底层与上层水体循环交换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CN109275617A (zh) * | 2018-11-16 | 2019-01-29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一种水产养殖水污分离及水循环利用系统 |
CN110367182A (zh) * | 2019-05-14 | 2019-10-25 | 杭州泉之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水族养殖生态净化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
CN110558258A (zh) * | 2019-10-09 | 2019-12-13 |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一种鱼苗开口饵料红线虫的室内暂养装置及其暂养方法 |
CN115024250A (zh) * | 2022-06-07 | 2022-09-09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中大规格海马大规模养殖时节饵省工的投喂方法 |
CN115024250B (zh) * | 2022-06-07 | 2023-06-06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中大规格海马大规模养殖时节饵省工的投喂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0976785Y (zh) | 自吸排污过滤养殖池 | |
CN102090353B (zh) | 一种大容积立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 |
CN105613389B (zh) | 一种对虾养殖系统 | |
CN1120658C (zh) | 封闭循环养殖方法 | |
CN110547238B (zh) | 一种水产养殖生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018941A (zh) | 一种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及浮箱 | |
CN111279967A (zh) | 一种南美白对虾工程化海水循环养殖系统 | |
CN105961311A (zh) | 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装置 | |
CN115053853A (zh) | 一种新型高效生态漂浮水产苗种流水培育养殖系统 | |
CN211141839U (zh) | 池塘尾水生态处理系统 | |
CN111517567B (zh) | 一种具有自动清堵功能的生态环境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 |
CN211832439U (zh) | 一种循环分区分层净化养殖池塘 | |
CN2730125Y (zh) | 水平压差增氧净水循环养殖池 | |
CN110122398B (zh) | 一种易位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 | |
CN113336332A (zh) | 一种基于远程操控的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06651233U (zh) | 一种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及浮箱 | |
CN106745683A (zh) | 一种模块化生物过滤箱 | |
JP3045661B2 (ja) | 飼育濾過装置 | |
CN209931253U (zh) | 一种循环水养殖用集污排污装置 | |
CN109111018B (zh) | 一种苗圃用废水的处理再利用方法 | |
CN206227390U (zh) | 一种工厂化养虾双排式弧形筛污清分离系统 | |
CN219972046U (zh) | 用于处理养殖尾水的多重净化系统 | |
CN220875561U (zh) | 一种飘浮水产养殖设备 | |
CN220283703U (zh) | 一种环道微流水净化池 | |
CN109329177A (zh) | 循环水养鱼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21 Termination date: 20140925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