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21240B - 夹具处置器具 - Google Patents

夹具处置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21240B
CN110621240B CN201880031521.XA CN201880031521A CN110621240B CN 110621240 B CN110621240 B CN 110621240B CN 201880031521 A CN201880031521 A CN 201880031521A CN 110621240 B CN110621240 B CN 1106212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side
distal end
pieces
jig
proximal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15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21240A (zh
Inventor
土屋修二
伊藤宏治
铃木一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621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1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21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12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2Clamps or clips, e.g. for the umbilical cor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8Wound clamps or clips, i.e. not or only partly penetrating the tissue ; Devices for bringing together the edges of a wound
    • A61B17/083Clips, e.g. resili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wound clamps, e.g. containing only one clamp or staple; Wound clamp magaz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clamps or clips
    • A61B17/128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clamps or clip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0029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ounted on or guided by flexible, e.g. catheter-like, means
    • A61B2017/00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ounted on or guided by flexible, e.g. catheter-like, means adapted to be inserted through a working channel of an end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46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with a releasable handle; with handle and operating part separable
    • A61B2017/00473Distal part, e.g. tip or he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2017/120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haemostasis, for prevention of blee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2901Details of shaft
    • A61B2017/2902Details of shaft characterized by features of the actuating r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2926Details of heads or jaws
    • A61B2017/2932Transmission of forces to jaw members
    • A61B2017/2933Transmission of forces to jaw members camming or guiding means
    • A61B2017/2936Pins in guiding slo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2926Details of heads or jaws
    • A61B2017/2932Transmission of forces to jaw members
    • A61B2017/2944Translation of jaw memb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夹具处置器具,该夹具处置器具在一旦应用夹具之后,能够可靠地保持其状态,并且能够在任意时刻取下留置在生物体内的夹具。夹具处置器具具备:夹具主体,其具有两个夹具片,两个夹具片分别具有胴体部及臂部,胴体部具有形成于基端侧的固定孔、及形成于比固定孔靠顶端侧、且从基端侧的胴体部的宽度方向边部朝向顶端侧的胴体部的宽度方向中央倾斜延伸的移动孔;容纳管,其内部容纳两个夹具片的胴体部;止挡件,其贯通两个夹具片的固定孔并安装于夹具主体;以及固定销,其贯通两个夹具片的移动孔,且两端部固定在容纳管的对置的位置。

Description

夹具处置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物体内的伤口的闭合及止血等的内窥镜用的夹具处置器具。
背景技术
内窥镜用的夹具处置器具用于通过使夹具的臂部从插入到生物体内的内窥镜的顶端突出,并用夹具的臂部的顶端部对伤口及出血部位等处置部进行结扎,来进行伤口的闭合及止血等。
作为这种夹具处置器具,如专利文献1~5所示,公知有能够自由地开闭夹具的臂部的夹具处置器具。通过利用这些公知的专利文献1~5的技术,例如,能够在患者体内自由地开闭夹具的臂部并重新抓住处置部,因此能够在处置部的准确位置应用夹具进行止血等处置。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506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921173号公报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9339270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6/036725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2895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一旦通过夹具对处置部进行结扎,夹具就留置在患者体内。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使在由于操作失误等使夹具的结扎位置与应结扎的位置偏离而留置夹具的情况、以及在充分地解决了止血等之后不需要留置夹具的情况等下,夹具也留在生物体内,必须等患者的生物体组织发生变化使夹具自然脱落,即,不能在任意时刻取下夹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一旦应用夹具之后能够可靠地保持其状态、并且能够在任意时刻取下留置在生物体内的夹具的夹具处置器具。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夹具处置器具,具备:
夹具主体,其具有两个夹具片,两个夹具片分别具有胴体部及臂部,两个夹具片的臂部相互对置并从各自的胴体部向顶端侧延伸,两个夹具片的胴体部具有形成于基端侧的固定孔、及形成于比固定孔靠顶端侧、且从基端侧的胴体部的宽度方向边部朝向顶端侧的胴体部的宽度方向中央倾斜延伸的移动孔;
容纳管,其内部容纳两个夹具片的胴体部;
止挡件,其贯通两个夹具片的同定孔并安装于夹具主体;以及
固定销,其贯通两个夹具片的移动孔,且两端部固定在容纳管的对置的位置,
随着夹具主体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两个夹具片的臂部打开,随着夹具主体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两个夹具片的臂部闭合。
在此,优选的是,两个夹具片各自的移动孔具有从基端侧的胴体部的宽度方向边部朝向顶端侧的胴体部的宽度方向中央倾斜延伸的基端侧区域、及位于顶端侧的胴体部的宽度方向中央、并从基端侧区域朝向顶端侧延伸的顶端侧区域,
以固定销的位置沿着两个夹具片的移动孔的基端侧区域相对地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的方式使两个夹具片的胴体部移动,两个夹具片的臂部打开,以固定销的位置沿着两个夹具片的移动孔的基端侧区域相对地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的方式使两个夹具片的胴体部移动,两个夹具片的臂部闭合。
另外,优选的是,固定销的位置从两个夹具片的移动孔的基端侧区域向顶端侧区域相对移动,两个夹具片的臂部成为闭合状态。
另外,优选的是,在容纳管上形成有开口部,
随着夹具主体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止挡件移动至开口部的位置并嵌合于开口部,夹具主体被锁定于容纳管。
另外,优选的是,固定销的位置相对移动至两个夹具片的移动孔的顶端侧区域的最顶端部,夹具主体在两个夹具片的臂部处于闭合状态下被锁定于容纳管。
另外,优选的是,具备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在顶端侧具有卡止部,卡止部以可拆装的方式卡止于夹具主体的两个夹具片的胴体部的基端侧,而且所述连结部件在基端侧固定有操作线的顶端部,并将夹具主体和操作线连结,
两个夹具片分别具有形成于胴体部的固定孔的基端侧、并沿胴体部的宽度方向延伸、而且被卡止部卡止的连结用孔,连结用孔具有向基端侧开放的通过口,
两个夹具片的臂部从打开状态逐渐闭合,两个夹具片的连结用孔的通过口的重叠部分(overlap)逐渐变大且通过口的开口直径变大,
在两个夹具片的臂部处于闭合状态下,夹具主体被锁定于容纳管,两个夹具片的连结用孔的通过口的开口直径变为最大,随着连结部件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卡止部通过通过口并脱落,两个夹具片与连结部件的卡止被解除,夹具主体与操作线分离。
另外,优选的是,具备在顶端侧具有保持部的容纳管保持器具,
保持部具有以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的两个以上的保持部件,两个以上的保持部件分别具有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延伸的延伸部和从延伸部的顶端部朝向顶端侧以相互离开的方式延伸的爪部,
在容纳管的基端侧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凹部,
连结部件在卡止部与操作线之间具有连结部件主体,该连结部件主体具有比两个以上的保持部件的延伸部与爪部之间的内径大的外径,
连结部件主体插通于两个以上的保持部件之间,两个以上的保持部件的延伸部被连结部件主体以相互离开的方式按压扩展,两个以上的保持部件的爪部与容纳管的凹部卡止,容纳管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容纳管保持器具的顶端部,
随着连结部件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连结部件主体的顶端部向比两个以上的保持部件的延伸部与爪部之间靠基端侧移动,延伸部由于弹性力而相互接近,两个以上的保持部件的爪部与容纳管的凹部的卡合被解除,容纳管与容纳管保持器具分离。
另外,优选的是,在容纳管与容纳管保持器具分离的状态下,止挡件的外侧面被按压,止挡件与开口部的嵌合被解除,夹具主体与容纳管的锁定被解除,随着夹具主体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两个夹具片的臂部从闭合状态逐渐打开并成为打开状态。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直到通过由夹具主体、容纳管、止挡件及固定销构成的夹具单元对处置部进行结扎为止的期间,能够利用两个夹具片重新抓住处置部,在通过夹具单元对处置部进行结扎之后,夹具主体与容纳管被锁定,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持处置部被夹具单元结扎的状态。另外,在夹具单元留置于处置部之后,能够在任意时刻解除夹具主体与容纳管的锁定并从处置部取下夹具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夹具处置器具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透视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夹具处置器具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夹具片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容纳管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A是表示止挡件的第一止挡件部件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B是表示止挡件的施力部件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C是表示止挡件的第二止挡件部件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固定销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连结部件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容纳管保持器具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两个夹具片的臂部处于打开状态的本发明的夹具处置器具的外观的局部侧视图。
图10是表示两个夹具片的臂部从打开状态成为闭合状态的中途状态的本发明的夹具处置器具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夹具单元与容纳管保持器具分离的状态的本发明的夹具处置器具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夹具拆卸装置的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13A是表示两个夹具片的臂部处于闭合状态的夹具单元的外观的局部侧视图。
图13B是图13A所示的止挡件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14A是表示夹具主体与容纳管的锁定被解除的状态的夹具单元的外观的局部侧视图。
图14B是图14A所示的止挡件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15是表示两个夹具片的臂部回到打开状态的夹具单元的外观的局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夹具处置器具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夹具处置器具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透视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夹具处置器具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方向设为两个夹具片的臂部对置的方向(垂直于图13A的纸面的方向),将第二方向设为与第一方向及容纳管的轴向双方正交的方向(垂直于图9的纸面的方向)。另外,在夹具处置器具中,将处置部一侧设为顶端侧,将操作者一侧设为基端侧。
此外,在所有的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本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的厚度及长度等尺寸根据需要而适当地从实际尺寸变更。
图1及图2所示的夹具处置器具10具备夹具单元12和处置器具主体14。通过操作者的操作,夹具处置器具10例如从设置在内窥镜的操作部的处置器具插入口插入,从插入到患者体内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面所设置的处置器具导出口突出并利用夹具单元12对处置部进行结扎。
夹具单元12具备夹具主体16、容纳管18、止挡件20及固定销22。
夹具主体16具有由第一夹具片24A及第二夹具片24B构成的两个夹具片。
图3是表示第一夹具片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第一夹具片24A具有胴体部26和臂部28。
胴体部26为平板状,在胴体部26上形成有固定孔30、移动孔32以及连结用孔34。
固定孔30为圆形状,在胴体部26的基端侧,形成于胴体部26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方向及臂部28的延伸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央部。
移动孔32在胴体部26的比固定孔30靠顶端侧形成为从基端侧的胴体部26的一侧的宽度方向边部朝向顶端侧的胴体部26的宽度方向中央倾斜延伸。更详细而言,移动孔32具有从基端侧的胴体部26的一侧的宽度方向边部朝向顶端侧的胴体部26的宽度方向中央以一定角度倾斜延伸的曲线或直线的基端侧区域、及位于顶端侧的胴体部26的宽度方向中央、并从基端侧区域朝向顶端侧延伸的直线状的顶端侧区域。
连结用孔34在胴体部26的固定孔30的基端侧形成为沿胴体部26的宽度方向延伸。更详细而言,连结用孔34沿着胴体部26的宽度方向以成为以固定孔30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式以一定角度弯曲延伸。另外,在连结用孔34中,形成有向基端侧开放的通过口34A。通过口34A在胴体部26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从连结用孔34朝向基端部侧切掉胴体部26的一部分而形成。
在胴体部26的一个面的顶端侧,形成有用于配置臂部28的基座部36。基座部36为了易于将臂部28配置于胴体部26而形成为其厚度比胴体部26的除基座部36以外的部分的厚度厚。
臂部28从胴体部26向顶端侧延伸。更详细而言,臂部28从基座部36的顶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向顶端侧延伸。臂部28具有形成于臂部28的顶端部的第一爪部38A。第一爪部38A通过以一定角度向胴体部26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弯折臂部28的顶端部而形成。
第二夹具片24B是与第一夹具片24A同样的结构,在其胴体部26,在分别与第一夹具片24A的固定孔30、移动孔32、连结用孔34及基座部36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固定孔30、移动孔32、连结用孔34及基座部36。另外,在第二夹具片24B的臂部28的顶端部,在与第一夹具片24A的第一爪部38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二爪部38B。第一爪部38A及第二爪部38B是夹着处置部进行结扎的部分。
两个夹具片24A、24B以固定孔30为中心相互重合胴体部26的另一个面、即未形成基座部36侧的平坦面而配置。由此,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臂部28相互对置并从各自的胴体部26向顶端侧延伸,两个夹具片24A、24B的第一爪部38A及第二爪部38B配置为相互对置。
接着,图4是表示容纳管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容纳管18为筒状,具有容纳管主体40和容纳部42。
在容纳管18的基端侧、即容纳管主体40的基端侧的内周面上,整周形成有凹部44(参见图11)。
容纳部42从容纳管主体40朝向顶端侧而设置,容纳管主体40与容纳部42形成为一体。容纳部42具有第一容纳部件46A和第二容纳部件46B。
第一容纳部件46A及第二容纳部件46B以相互对置的方式从容纳管主体40朝向顶端侧并列延伸。第一容纳部件46A与第二容纳部件46B在第二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进行配置。即,在容纳管18的两侧面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孔部48。孔部48具有基端侧的第一孔部48A和顶端侧的第二孔部48B。第一孔部48A的第二方向的大小形成为稍微大于将两个夹具片24A、24B的除基座部36以外的胴体部26重合时的厚度,第二孔部48B的第二方向的大小形成为稍微大于将两个夹具片24A、24B的基座部36重合时的厚度。
在容纳管18的第一容纳部件46A及第二容纳部件46B的第二方向上的两侧面的基端侧的位置,形成有大致D字状的第一开口部50A及第二开口部50B(参见图2)。第一开口部50A及第二开口部50B的大致D字状的曲线部分朝向基端侧。另外,在第一容纳部件46A及第二容纳部件46B的第二方向上的侧面的顶端侧,形成有圆形状的第一插通孔52A及第二插通孔52B。
容纳管18起如下作用:随着夹具主体16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使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胴体部26从其内部通过两侧面的孔部48而露出,而且,随着夹具主体16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在其内部使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胴体部26通过两侧面的孔部48而容纳于内部。
接着,图5A、图5B及图5C分别为表示止挡件的第一止挡件部件、施力部件及第二止挡件部件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如图5A、图5B及图5C所示,止挡件20具有第一止挡件部件54、第二止挡件部件56及施力部件58。
第一止挡件部件54具有贯通销60和第一嵌合部62A。
贯通销60为棒状,贯通于两个夹具片24A、24B的固定孔30。
第一嵌合部62A形成于贯通销60的一个端部。从第二方向观察第一嵌合部62A时的外侧面的形状为沿容纳管18的轴向延伸的椭圆形。第一嵌合部62A具有第一嵌合部件64A和第二嵌合部件66A,第一嵌合部件64A及第二嵌合部件66A形成为一体。第一嵌合部件64A的第二方向的高度形成为比第二嵌合部件66A的第二方向的高度高。从第二方向观察第一嵌合部件64A时的外侧面的形状为与从第二方向观察容纳管18的第一开口部50A时的形状相同的大致D字状,第一嵌合部件64A形成为嵌合于容纳管18的第一开口部50A的尺寸。
第二止挡件部件56具有与第一止挡件部件54的第一嵌合部62A相同形状的第二嵌合部62B。即,第二嵌合部62B具有相当于第一嵌合部62A的第一嵌合部件64A及第二嵌合部件66A的第一嵌合部件64B及第二嵌合部件66B。另外,第二嵌合部62B具有形成于与第一止挡件部件54对置的内侧面的中央部的凹部68。第二止挡件部件56的凹部68的内径形成为稍微大于第一止挡件部件54的贯通销60的直径。
容纳管18的第一开口部50A及第二开口部50B在夹具主体16被锁定于容纳管18的状态下形成在分别与第一嵌合部62A及第二嵌合部62B对应的容纳管18的两侧面的位置。
施力部件58配置在第一止挡件部件54与第二止挡件部件56之间,对第一止挡件部件54和第二止挡件部件56向远离的方向施力。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施力部件58具有两个板簧70A、70B。从第二方向分别观察两个板簧70A、70B时的形状为其形状及外径与从第二方向观察第一嵌合部62A及第二嵌合部62B时的形状及外径大致相同的椭圆形,在其中央部,形成有供第一止挡件部件54的贯通销60贯通的贯通孔72。两个板簧70A、70B在椭圆形的延伸方向的中央部以一定的曲率弯曲,以其凸侧的面对置的方式重合并配置在第一止挡件部件54与第二止挡件部件56之间。
第一止挡件部件54的贯通销60按顺序插通于板簧70A的贯通孔72、两个夹具片24A、24B的固定孔30、板簧70B的贯通孔72。另外,贯通销60的另一个端部以第一止挡件部件54和第二止挡件部件56可沿着贯通销60的轴向移动的方式插入第二止挡件部件56的第二嵌合部62B的凹部68。
在夹具主体16被锁定于容纳管18之前的状态下,止挡件20在容纳管18内被两个板簧70A、70B向第一止挡件部件54与第二止挡件部件56远离的方向施力,第一止挡件部件54及第二止挡件部件56的两端部抵接于容纳管18的对置的内周面。由此,止挡件20贯通两个夹具片24A、24B的固定孔30并安装于夹具主体16。
接着,图6是表示固定销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如图6所示,固定销22为棒状,贯通于两个夹具片24A、24B的移动孔32。另外,固定销22的两端部插通于容纳管18的第一容纳部件46A的第一插通孔52A及第二容纳部件46B的第二插通孔52B,并固定在容纳管18的内周面的对置的位置。
随着夹具主体16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以与固定销22相连的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胴体部26的移动孔32的位置沿着基端侧区域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的方式,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胴体部26移动并自容纳管18的两侧面的孔部48露出,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臂部28打开。另外,随着夹具主体16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以与固定销22相连的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胴体部26的移动孔32的位置沿着基端侧区域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的方式,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胴体部26移动并从容纳管18的两侧面的孔部48容纳于内部,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臂部28闭合。
构成夹具单元12的夹具主体16、容纳管18、止挡件20及固定销22例如由不锈钢、钛、钴铬合金等材料形成。因此,即使在将夹具单元12留置在患者体内之后,该患者也能够接受MRI(核磁共振成像法)诊断。
接着,处置器具主体14具备插入部74和未图示的操作部。
插入部74具备线圈护套76、操作线78、连结部件80以及筒状的容纳管保持器具82。
线圈护套76是具有挠性的管状部件,例如,由PTFE(聚四氟乙烯)等的氟树脂、或HDPE(高密度聚乙烯)等的树脂材料形成。
接着,操作线78例如由金属制的单线或捻线形成。操作线78以可沿着线圈护套76的轴向移动的方式插通于线圈护套76内部,进而从线圈护套76的两端部向顶端侧及基端侧延伸。操作线78的直径形成为稍微大于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连结用孔34的通过口34A完全重叠时的最大开口直径。
通过操作者操作处置器具主体14的操作部,操作线78在线圈护套76内向顶端侧或基端侧移动。即,能够从基端侧向顶端侧推出操作线78、或者从顶端侧向基端侧拉动操作线78。
图7是表示连结部件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如图7所示,连结部件80具有连结部件主体84和卡止部86,例如,由具有生物体适应性的各种树脂形成。连结部件80在夹具主体16被锁定于容纳管18之前的状态下容纳于容纳管18的内部。
连结部件主体84是圆筒形状,在其基端侧固定有操作线78的顶端部。即,连结部件主体84设置在卡止部86与操作线78之间。连结部件主体84的外径形成为比容纳管18的内径小。
卡止部86是顶端部为钩状的部件,从连结部件主体84朝向顶端侧延伸。连结部件主体84与卡止部86形成为一体。
卡止部86的钩状的顶端部插入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胴体部26的连结用孔34内,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连结用孔34被卡止部86卡止,卡止部86以与夹具主体16拆装自如的方式被卡止。
这样,卡止部86以可拆装的方式卡止于夹具主体16的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胴体部26的基端侧,在连结部件80的基端侧固定有操作线78的顶端部,通过连结部件80将夹具主体16和操作线78连结。
随着操作线78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连结部件80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随着连结部件80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夹具主体16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另外,随着操作线78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连结部件80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随着连结部件80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夹具主体16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
图8是表示容纳管保持器具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如图8所示,容纳管保持器具82具有筒状的保持器具主体88和保持容纳管18的保持部90。
保持部90设于保持器具主体88的顶端侧,具有两个以上的保持部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三个保持部件92A、92B、92C。三个保持部件92A、92B、92C以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从保持器具主体88朝向顶端侧延伸。另外,三个保持部件92A、92B、92C分别具有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延伸的延伸部94和从延伸部94的顶端部朝向顶端侧以相互离开的方式延伸的爪部96。
三个保持部件92A、92B、92C的延伸部94与爪部96之间的内径在未对三个保持部件92A、92B、92C施加有外力的状态下形成为比连结部件80的连结部件主体84的外径小。即,连结部件主体84在未对三个保持部件92A、92B、92C施加有外力的状态下具有比三个保持部件92A、92B、92C的延伸部94与爪部96之间的内径大的外径。另外,容纳管保持器具82的内径形成为比连结部件主体84的外径大。
在夹具主体16被锁定于容纳管18之前的状态下,连结部件主体84插通于三个保持部件92A、92B、92C之间,三个保持部件92A、92B、92C的延伸部94被连结部件主体84以相互离开的方式按压扩展,三个保持部件92A、92B、92C的爪部96与容纳管主体40的凹部44卡止。由此,容纳管18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容纳管保持器具82的顶端部。
接着,处置器具主体14的操作部具有未图示的操作部主体及滑动件等。
操作部主体的顶端部安装在线圈护套76的基端部。
滑动件是使操作线78相对于线圈护套76向顶端侧或基端侧移动的部分,以可相对于操作部主体向顶端侧或基端侧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滑动件的顶端部固定有操作线76的基端部。
通过操作者操作处置器具主体14的操作部,当滑动件相对于操作部主体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时,操作线78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当滑动件相对于操作部主体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时,操作线78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
接着,对夹具处置器具1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通过夹具单元12对处置部进行结扎时的动作。在以下说明中,设为未图示的内窥镜的插入部已插入患者体内。
首先,通过操作者的操作,从未图示的内窥镜的处置器具插入口插入夹具处置器具10的插入部74,夹具处置器具10的插入部74的顶端部、更准确地说夹具单元12的顶端部从内窥镜的处置器具导出口突出。
接着,通过操作者操作处置器具主体14的操作部,操作线78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
随着操作线78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连结部件80及夹具主体16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随着夹具主体16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以固定销22的位置沿着两个夹具片24A、24B的移动孔32的基端侧区域相对地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的方式,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胴体部26移动,如图9所示,夹具主体16的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臂部28成为打开状态。
接着,通过操作者的操作,插入部74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打开状态的两个夹具片24A、24B的顶端部压接于处置部。
接着,在打开状态的两个夹具片24A、24B的顶端部压接于处置部的状态下,通过操作者操作处置器具主体14的操作部,操作线78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
随着操作线78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连结部件20及夹具主体16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另外,随着夹具主体16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如图10所示,以固定销22的位置沿着两个夹具片24A、24B的移动孔32的基端侧区域相对地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的方式,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胴体部26移动,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臂部28从打开状态逐渐闭合。
在夹具主体16被锁定于容纳管18之前的状态下,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臂部28能够开闭。
即,随着连结部件80及夹具主体16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以固定销22的位置沿着两个夹具片24A、24B的移动孔32的基端侧区域相对地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的方式,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胴体部26移动,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臂部28从打开状态(完全打开状态)逐渐闭合并最终成为闭合状态(完全闭合状态)。
当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臂部28从打开状态逐渐闭合时,除基座部36以外的胴体部26从外部容纳于容纳管18的第一孔部48A内,基座部36从外部容纳于容纳管18的第二孔部48B内。另外,当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臂部28从打开状态逐渐闭合时,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连结用孔34的通过口34A的重叠部分逐渐变大且开口直径变大。
当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臂部28成为闭合状态时,除基座部36以外的胴体部26整体容纳于容纳管18的第一孔部48A内,而且,基座部36整体容纳于容纳管18的第二孔部48B内。即,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胴体部26容纳于容纳管18内。
另一方面,随着连结部件80及夹具主体16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以固定销22的位置沿着两个夹具片24A、24B的移动孔32的基端侧区域相对地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的方式,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胴体部26移动,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臂部28从闭合状态逐渐打开并最终成为打开状态。
当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臂部28从闭合状态逐渐打开时,胴体部26的一部分从容纳管18的孔部48内向外部露出。另外,当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臂部28从闭合状态逐渐打开时,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连结用孔34的通过口34A的重叠部分逐渐变小且开口直径变小。
当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臂部28成为打开状态时,胴体部26的一部分从容纳管18的孔部48内向外部露出。
这样,在夹具主体16被锁定于容纳管18之前的状态下,能够开闭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臂部28并通过两个夹具片24A、24B的第一爪部38A及第二爪部38B重新抓住处置部,因此能够准确地抓住目标处置部。
接着,在通过两个夹具片24A、24B的第一爪部38A及第二爪部38B抓住处置部的状态下,操作线78从顶端侧向基端侧进一步移动。
于是,连结部件80及夹具主体16从顶端侧向基端侧进一步移动,以固定销22的位置从两个夹具片24A、24B的移动孔32的基端侧区域向顶端侧区域相对移动的方式,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胴体部26移动,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臂部28成为闭合状态。当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臂部28成为闭合状态时,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连结用孔34的通过口34A完全重叠且开口直径变为最大。
接着,在两个夹具片24A、24B处于闭合状态下,操作线78从顶端侧向基端侧进一步移动。
于是,连结部件80及夹具主体16从顶端侧向基端侧进一步移动,以固定销22的位置相对移动至两个夹具片24A、24B的移动孔32的顶端侧区域的最顶端部的方式,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胴体部26移动,止挡件20的第一嵌合部62A及第二嵌合部62B分别嵌合于容纳管18的第一开口部50A及第二开口部50B并卡止。
更详细而言,以固定销22的位置相对移动到两个夹具片24A、24B的移动孔32的顶端侧区域的最顶端部的方式,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胴体部26移动,第一嵌合部62A及第二嵌合部62B分别移动至容纳管18的第一开口部50A及第二开口部50B的位置,并被两个板簧70A、70B向第一止挡件部件54与第二止挡件部件56远离的方向施力,第一嵌合部62A的第一嵌合部件64A及第二嵌合部62B的第一嵌合部件64B分别嵌合于第一开口部50A及第二开口部50B。由此,第一嵌合部件64A、64B的外侧面向容纳管18的外部露出。
在第一嵌合部件64A、64B分别嵌合于第一开口部50A及第二开口部50B的情况下,第二嵌合部件66A、66B的外侧面抵接于容纳管18的内壁面。即,第二嵌合部件66A、66B在第一嵌合部件64A、64B分别嵌合于第一开口部50A及第二开口部50B的情况下发挥作用,以使第一止挡件部件54及第二止挡件部件56不会跳出到容纳管18外部。
由此,夹具主体16在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臂部28处于闭合状态下被锁定于容纳管18,通过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臂部28的第一爪部38A及第二爪部38B对处置部进行结扎。
接着,在夹具主体16被锁定于容纳管18的状态下,即,在通过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臂部28的第一爪部38A及第二爪部38B对处置部进行结扎的状态下,操作线78从顶端侧向基端侧进一步移动。
于是,连结部件80从顶端侧向基端侧进一步移动,随着连结部件80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连结部件80的卡止部86的钩状的顶端部被两个夹具片20A、20B的连结用孔34的通过口34A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按压而弹性变形,并通过通过口34A而脱落。由此,两个夹具片20A、20B与连结部件80的卡止被解除,夹具主体16与操作线78分离。
接着,随着连结部件80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连结部件主体84的顶端部向比三个保持部件92A、92B、92C的延伸部94与爪部96之间靠基端侧移动,延伸部94由于弹性力而相互接近,三个保持部件92A、92B、92C的爪部96与容纳管18的凹部44的卡合被解除,容纳管18与容纳管保持器具82分离。由此,在处置部被夹具单元12结扎的状态下,夹具单元12留置在处置部。
然后,通过操作者的操作,在处置器具主体14的插入部74插入内窥镜内部的状态下,从患者体内拉拔并取出内窥镜的插入部。此外,在对多个处置部进行结扎的情况下,反复进行上述动作。
接着,对从处置部取下夹具单元12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夹具拆卸装置的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通过操作者的操作,图12所示的夹具拆卸装置100例如从设置在内窥镜的操作部的处置器具插入口插入,从插入到患者体内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面所设置的处置器具导出口突出,解除留置于处置部的夹具单元12的锁定。
夹具拆卸装置100具有插入部102、把持部104、压出部106及未图示的操作部。
插入部102具备线圈护套108、管护套110以及操作线112。
线圈护套108及管护套110是具有挠性的管状部件,例如,由PTFE(聚四氟乙烯)等氟树脂、或HDPE(高密度聚乙烯)等树脂材料形成。
线圈护套108以可沿着管护套110的轴向移动的方式插通于管护套110的内部。
接着,操作线112例如由金属制的单线或捻线形成。操作线112以可沿着线圈护套108的轴向移动的方式插通于线圈护套108的内部。
通过操作者操作夹具拆卸装置100的操作部,操作线112在线圈护套108内向顶端侧或基端侧移动。即,能够从基端侧向顶端侧推出操作线112、或者从顶端侧向基端侧拉动操作线112。
接着,把持部104具有两个把持臂114A、114B。
两个把持臂114A、114B以相互对置的方式固定于线圈护套108的顶端部,而且,在未施加有外力的状态下,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以相互离开的方式延伸。两个把持臂114A、114B分别具有形成于顶端侧的爪部116A、116B。两个把持臂114A、114B的爪部116A、116B是夹持第一止挡件部件54及第二止挡件部件56的两端部进行按压的部分,通过以一定角度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弯折两个把持臂114A、114B各自的顶端侧而形成。
随着线圈护套108向顶端侧或基端侧移动,两个把持臂114A、114B能够开闭。
即,随着线圈护套108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两个把持臂114A、114B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两个把持臂114A、114B被管护套110的顶端侧的端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而弹性变形,两个把持臂114A、114B从打开状态(完全打开状态)逐渐闭合并最终成为闭合状态(完全闭合状态)。
另一方面,随着线圈护套108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两个把持臂114A、114B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两个把持臂114A、114B由于弹性力而从闭合状态逐渐打开并最终成为打开状态。
接着,压出部106为圆筒形状,固定于操作线112的顶端部。压出部106的外径形成为比线圈护套108及容纳管18的内径小。
随着操作线112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压出部106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利用其顶端部从容纳管18压出夹具主体16的基端部。
把持部104及压出部106例如由不锈钢、钛、钴铬合金等材料形成。
在卸下夹具单元12的情况下,首先,通过操作者的操作,从内窥镜的处置器具插入口插入夹具拆卸装置100的插入部102,夹具拆卸装置100的插入部102的顶端部、更准确地说夹具拆卸装置100的顶端部的把持部104及压出部106从内窥镜的处置器具导出口突出。
接着,在容纳管18与容纳管保持器具82分离的状态下,即,在夹具单元12结扎留置于处置部的状态下,通过操作者操作夹具拆卸装置100的操作部,夹具拆卸装置100的把持部104的两个把持臂114A、114B成为打开状态。
接着,打开状态的把持部104的两个把持臂114A、114B逐渐闭合,如图13A及图13B所示,止挡件20的第一止挡件部件54及第二止挡件部件56的两端部、即止挡件20的第一嵌合部62A及第二嵌合部62B的外侧面被把持部104的两个把持臂114A、114B的爪部116A、116B从贯通销60的轴向的两侧夹持并按压,止挡件20的第一嵌合部62A及第二嵌合部62B各自与容纳管18的第一开口部50A及第二开口部50B的嵌合被解除,夹具主体16与容纳管18的锁定被解除。
更详细而言,利用把持部104的两个把持臂114A、114B的爪部116A、116B按压第一止挡件部件54及第二止挡件部件56的两端部,两个板簧70A、70B被压缩而弹性变形,第一止挡件部件54与第二止挡件部件56相接近。第一嵌合部件64A、64B的外侧面移动至容纳管18的内周面的位置,第一嵌合部62A及第二嵌合部62B各自与容纳管18的第一开口部50A及第二开口部50B的嵌合被解除,夹具主体16与容纳管18的锁定被解除。
接着,在夹具主体16与容纳管18的锁定被解除的状态下,通过操作者操作夹具拆卸装置100的操作部,操作线112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
于是,夹具拆卸装置100的压出部106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压出部106的顶端部抵接于夹具主体16的基端部。随着压出部106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的进一步移动,如图14A及图14B所示,利用压出部106向顶端侧压出夹具主体16的基端部。
随着夹具主体16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止挡件20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而且,以固定销22的位置沿着两个夹具片24A、24B的移动孔32相对地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的方式,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胴体部26移动,如图15所示,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臂部28从闭合状态逐渐打开并最终成为打开状态。由此,从处置部取下夹具单元12。
然后,通过操作者的操作,在夹具拆卸装置100的插入部102插入内窥镜内部的状态下,从患者体内拉拔并取出内窥镜的插入部。例如,在通过夹具拆卸装置100的把持部104夹持第一止挡件部件54及第二止挡件部件56的两端部的状态下,从患者体内拉拔内窥镜的插入部,从处置部取下的夹具单元12也同时被取出到患者体外。此外,在从处置部取下多个夹具单元12的情况下,反复进行上述动作。
在夹具处置器具10中,在直到通过夹具单元12对处置部进行结扎为止的期间,能够利用两个夹具片24A、24B重新抓住处置部,在通过夹具单元12对处置部进行结扎之后,夹具主体16与容纳管18被锁定,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持处置部被夹具单元12结扎的状态。另外,在夹具单元12留置于处置部之后,能够在任意时刻解除夹具主体16与容纳管18的锁定并从处置部取下夹具单元12。
此外,容纳管18的第一开口部50A及第二开口部50B、以及止挡件20的第一嵌合部件64A及第二嵌合部件66B的形状并不限于大致D字状,只要能够将容纳管18和止挡件20嵌合,其形状就不受任何限定。另外,也可以在容纳管18上仅形成一个开口部,而且,仅在止挡件20的一个止挡件部件上设置嵌合部件,并将容纳管18的一个开口部和止挡件20的一个止挡件部件的嵌合部件嵌合。
连结部件80的卡止部86的顶端部并不限于钩状,只要能够将两个夹具片24A、24B的连结用孔34和卡止部86卡止,其顶端部的形状就不受任何限定。
容纳管保持器具82的保持部90并不限于两个以上的保持部件,只要能够将容纳管18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容纳管保持器具82的顶端部,其结构就不受任何限定。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进行各种改进、变更。
符号说明
10 夹具处置器具
12 夹具单元
14 处置器具主体
16 夹具主体
18 容纳管
20 止挡件
22 固定销
24A 第一夹具片
24B 第二夹具片
26 胴体部
28 臂部
30 固定孔
32 移动孔
34 连结用孔
34A 通过口
36 基座部
38A 第一爪部
38B 第二爪部
40 容纳管主体
42 容纳部
44、68 凹部
46A 第一容纳部件
46B 第二容纳部件
48 孔部
48A 第一孔部
48B 第二孔部
50A 第一开口部
50B 第二开口部
52A 第一插通孔
52B 第二插通孔
60 贯通销
62A 第一嵌合部
62B 第二嵌合部
64A、64B 第一嵌合部件
66A、66B 第二嵌合部件
70A、70B 板簧
72 贯通孔
74、102 插入部
76、108 线圈护套
78、112 操作线
80 连结部件
82 容纳管保持器具
84 连结部件主体
86 卡止部
88 保持器具主体
90 保持部
92A、92B、92C 保持部件
94 延伸部
96 爪部
100 夹具拆卸装置
104 把持部
106 压出部
110 管护套
114A、114B 把持臂
116A、116B 爪部

Claims (5)

1.一种夹具处置器具,具备:
夹具主体,其具有两个夹具片,所述两个夹具片分别具有胴体部及臂部,所述两个夹具片的所述臂部相互对置并从各自的所述胴体部向顶端侧延伸,所述两个夹具片的所述胴体部具有形成于基端侧的固定孔、及形成于比所述固定孔靠顶端侧、且从基端侧的所述胴体部的宽度方向边部朝向顶端侧的所述胴体部的宽度方向中央倾斜延伸的移动孔;
容纳管,其内部容纳所述两个夹具片的所述胴体部;
止挡件,其贯通所述两个夹具片的所述固定孔并安装于所述夹具主体;以及
固定销,其贯通所述两个夹具片的所述移动孔,且两端部固定在所述容纳管的对置的位置,
所述两个夹具片各自的所述移动孔具有从基端侧的所述胴体部的所述宽度方向边部朝向顶端侧的所述胴体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中央倾斜延伸的基端侧区域、及位于顶端侧的所述胴体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中央、并从所述基端侧区域朝向顶端侧延伸的顶端侧区域,
随着所述夹具主体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以所述固定销沿着所述两个夹具片的所述移动孔的所述基端侧区域相对地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的方式使所述两个夹具片的所述胴体部移动,所述两个夹具片的所述臂部打开,随着所述夹具主体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以所述固定销沿着所述两个夹具片的所述移动孔的所述基端侧区域从所述两个夹具片的所述移动孔的所述基端侧区域向所述顶端侧区域相对地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的方式使所述两个夹具片的所述胴体部移动,所述两个夹具片的所述臂部闭合,
在所述容纳管上形成有开口部,
随着所述夹具主体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所述止挡件移动至所述开口部的位置并嵌合于所述开口部,所述夹具主体被锁定于所述容纳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固定销的位置相对移动至所述两个夹具片的所述移动孔的所述顶端侧区域的最顶端部,所述夹具主体在所述两个夹具片的所述臂部处于闭合状态下被锁定于所述容纳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具处置器具,其中,
具备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在顶端侧具有卡止部,所述卡止部以可拆装的方式卡止于所述夹具主体的所述两个夹具片的所述胴体部的基端侧,而且所述连结部件在基端侧固定有操作线的顶端部,并将所述夹具主体和所述操作线连结,
所述两个夹具片分别具有形成于所述胴体部的所述固定孔的基端侧、并沿所述胴体部的宽度方向延伸、而且被所述卡止部卡止的连结用孔,所述连结用孔具有向基端侧开放的通过口,
所述两个夹具片的所述臂部从打开状态逐渐闭合,所述两个夹具片的所述连结用孔的所述通过口的重叠部分逐渐变大且通过口的开口直径变大,
在所述两个夹具片的所述臂部处于闭合状态下,所述夹具主体被锁定于所述容纳管,所述两个夹具片的所述连结用孔的所述通过口的开口直径变为最大,随着所述连结部件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所述卡止部通过所述通过口并脱落,所述两个夹具片与所述连结部件的卡止被解除,所述夹具主体与所述操作线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处置器具,其中,
具备在顶端侧具有保持部的容纳管保持器具,
所述保持部具有以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的两个以上的保持部件,所述两个以上的保持部件分别具有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延伸的延伸部和从所述延伸部的顶端部朝向顶端侧以相互离开的方式延伸的爪部,
在所述容纳管的基端侧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凹部,
所述连结部件在所述卡止部与所述操作线之间具有连结部件主体,该连结部件主体具有比所述两个以上的保持部件的延伸部与爪部之间的内径大的外径,
所述连结部件主体插通于所述两个以上的保持部件之间,所述两个以上的保持部件的延伸部被所述连结部件主体以相互离开的方式按压扩展,所述两个以上的保持部件的爪部与所述容纳管的凹部卡止,所述容纳管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容纳管保持器具的顶端部,
随着所述连结部件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所述连结部件主体的顶端部向比所述两个以上的保持部件的延伸部与爪部之间靠基端侧移动,所述延伸部由于弹性力而相互接近,所述两个以上的保持部件的所述爪部与所述容纳管的所述凹部的卡合被解除,所述容纳管与所述容纳管保持器具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具处置器具,其中,
在所述容纳管与所述容纳管保持器具分离的状态下,所述止挡件的外侧面被按压,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开口部的嵌合被解除,所述夹具主体与所述容纳管的锁定被解除,随着所述夹具主体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所述两个夹具片的所述臂部从所述闭合状态逐渐打开并成为所述打开状态。
CN201880031521.XA 2017-06-21 2018-04-11 夹具处置器具 Active CN1106212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1184 2017-06-21
JP2017121184 2017-06-21
PCT/JP2018/015159 WO2018235402A1 (ja) 2017-06-21 2018-04-11 クリップ処置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21240A CN110621240A (zh) 2019-12-27
CN110621240B true CN110621240B (zh) 2022-09-20

Family

ID=64737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1521.XA Active CN110621240B (zh) 2017-06-21 2018-04-11 夹具处置器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4904B2 (zh)
EP (1) EP3643255B1 (zh)
JP (1) JP6815506B2 (zh)
CN (1) CN110621240B (zh)
WO (1) WO20182354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76862B2 (en) * 2018-12-28 2021-08-03 Olympus Corporation Clip unit, medical instrument, and attaching method of medical instrument
EP3725242B1 (en) * 2019-04-17 2023-11-29 Micro-Tech (Nanjing) Co., Ltd. Medical device for causing the hemostasis of a blood vessel
EP3725244A1 (en) * 2019-04-17 2020-10-21 Micro-Tech (Nanjing) Co., Ltd. Medical device for causing the hemostasis of a blood vessel
EP4225161A1 (en) * 2020-10-08 2023-08-16 Conmed Corpor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pplying a hemostatic clip assembly
CN114681144A (zh) * 2020-12-30 2022-07-01 沛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夹合组织的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2827A (zh) * 2013-05-07 2015-09-0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处理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21173B1 (zh) 1970-01-29 1974-05-30
FR2381594A1 (fr) 1977-02-24 1978-09-22 Centre Techn Ind Mecanique Procede d'usinage electrochimique d'alliages polyphasiques
US7131977B2 (en) * 2002-08-27 2006-11-07 Pilling Weck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a clip
US7452327B2 (en) 2003-09-30 2008-11-18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Through the scope tension member release clip
JP4910879B2 (ja) 2007-05-22 2012-04-04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医用クリップ装置、その弾性クリップユニット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チューブユニット
EP2630923B1 (en) * 2008-06-19 2015-02-11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Hemostatic clipping devices
US8257387B2 (en) * 2008-08-15 2012-09-04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Method of transferring pressure in an articulating surgical instrument
JP5486983B2 (ja) * 2010-03-29 2014-05-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結紮装置
EP2615987B1 (en) * 2010-09-14 2014-05-14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Release mechanism for hemostasis clip
CN108742757B (zh) 2010-10-11 2021-08-27 库克医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可拆卸可枢转夹爪的医疗装置
WO2013067662A1 (zh) * 2011-11-11 2013-05-16 Zhu Jian 一种夹持或结扎装置
CN102626335B (zh) * 2012-04-16 2014-04-09 常州市久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四连杆结构的止血夹
EP2995264B1 (en) 2013-05-07 2018-03-21 Olympus Corporation Clip unit
WO2014181676A1 (ja) * 2013-05-07 2014-11-13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処置具
CN104869921B (zh) * 2013-05-17 2017-03-1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处理器具
CN203802522U (zh) * 2014-04-11 2014-09-03 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止血夹
CN103989500B (zh) 2014-05-23 2015-11-18 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止血夹
CN105935304B (zh) * 2016-03-30 2018-05-04 北京龙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止血夹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2827A (zh) * 2013-05-07 2015-09-0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处理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235402A1 (ja) 2018-12-27
JPWO2018235402A1 (ja) 2020-03-19
EP3643255B1 (en) 2023-11-01
US20200100791A1 (en) 2020-04-02
EP3643255A1 (en) 2020-04-29
US11284904B2 (en) 2022-03-29
JP6815506B2 (ja) 2021-01-20
EP3643255A4 (en) 2020-07-01
CN110621240A (zh) 2019-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21240B (zh) 夹具处置器具
JP5750620B2 (ja) 内視鏡処置具
US7842045B2 (en) Single fire vascular clip applier with disposable jaw
JP5750624B2 (ja) 内視鏡処置具
EP3517056A1 (en) Ligation clip with tissue rentention features
CN110769764B (zh) 夹具处置器具
JP2014531250A (ja) 手動外科用結紮クリップアプライヤ
WO2014181675A1 (ja) クリップユニット
US20190321047A1 (en) Ligation clip with retention features
CN112969418A (zh) 夹具单元及内窥镜夹具
CN108289687B (zh) 连接件、医疗用夹具装置及医疗用夹具装置的制造方法
JP6784516B2 (ja) クリップユニット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クリップユニット係合方法
CN110769765B (zh) 夹具处置器具
US20220047269A1 (en) Clip applier
CN113226200A (zh) 结扎装置、供给器以及连结方法
GB2487971A (en) Skin suturing device which can secure a drain
WO2020121523A1 (ja) アプリケータ、医療機器、および医療機器の装着方法
WO2020157855A1 (ja) クリップカートリッジ、医療機器、および医療機器の装着方法
JP2002360591A (ja) 内視鏡用クリップ装置
CN217066505U (zh) 医疗设备
JP2022179466A (ja) クリップユニットおよびクリップアプリケ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