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9765B - 夹具处置器具 - Google Patents

夹具处置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9765B
CN110769765B CN201880039719.2A CN201880039719A CN110769765B CN 110769765 B CN110769765 B CN 110769765B CN 201880039719 A CN201880039719 A CN 201880039719A CN 110769765 B CN110769765 B CN 1107697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side
distal end
moves
arm portions
proximal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97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69765A (zh
Inventor
土屋修二
伊藤宏治
铃木一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769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9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697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97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clamps or clips
    • A61B17/128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clamps or clip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2Clamps or clips, e.g. for the umbilical cor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8Wound clamps or clips, i.e. not or only partly penetrating the tissue ; Devices for bringing together the edges of a wound
    • A61B17/083Clips, e.g. resili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wound clamps, e.g. containing only one clamp or staple; Wound clamp magaz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2Clamps or clips, e.g. for the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27Spring cli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clamps or cli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2017/120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haemostasis, for prevention of bleed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夹具处置器具,该夹具处置器具(10)包括:夹具主体(16),包括互相对置且开闭的两个臂部(20A、20B)及将两个臂部的基端部连接的翻折部(22);紧固环(18),起随着夹具主体(16)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闭合两个臂部(20A、20B)的作用;筒状压管(42),包括至少一个形成在外侧面且在轴方向上延伸的开口部(50),在顶端部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有紧固环(18),随着夹具主体(16)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在内部容纳夹具主体(16);以及连结部件(44),包括以可拆装的方式连接翻折部(22)的顶端部及固定操作线的顶端部的基端部,并且将夹具主体和操作线连结,其中,在一旦适用夹具之后,就能够确实地保持其状态,并且能够以任意的时机拆卸留置在活体内的夹具。

Description

夹具处置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活体内的伤口的梗阻及止血等的内窥镜用的夹具处置器具。
背景技术
内窥镜用的夹具处置器具通过使夹具臂部从插入到活体内的内窥镜顶端突出,用夹具臂部的顶端部对伤口及出血部位等处置部进行结扎,来进行伤口的梗阻及止血等。
作为这种夹具处置器具,能够自由地开闭夹具臂部的夹具处置器具是公知的(参照专利文献1至5)。通过利用这些公知技术,例如,因为能够在患者的体腔内自由地开闭夹具臂部而重新抓住处置部,所以能够在处置部的正确位置上适用夹具而进行止血等处置。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506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921173号公报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9339270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6/036725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2895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一旦通过夹具对处置部进行结扎,夹具就留置在患者的体腔内。因此,具有如下问题,即,即使在由于操作失误等而通过夹具的结扎位置与要结扎的位置偏离而夹具被留置的情况下,以及在十分达到止血等的夹具的目的之后所留置的夹具变为不需要的情况等下,夹具也留在活体内,必须要等待患者的活体组织变化而夹具自然脱落,就是说,不能以任意的时机拆卸夹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具处置器具,通过该夹具处置器具,一旦适用夹具之后,就能够确实地保持其状态,并且能够以任意的时机拆卸留置在活体内的夹具。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夹具处置器具,包括:
夹具主体,包括互相对置且开闭的两个臂部及将两个臂部的基端部连接的翻折部;
紧固环,安装在夹具主体的两个臂部,并且起随着夹具主体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闭合两个臂部的作用;
筒状压管,包括至少一个形成在外侧面且在轴方向上延伸的开口部,在顶端部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有紧固环,并且随着夹具主体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在其内部容纳夹具主体;以及
连结部件,包括以可拆装的方式将翻折部连接的顶端部及将操作线的顶端部固定的基端部,并且将夹具主体和操作线连结,
其中,连结部件容纳在压管内部。
这里,优选的是,连结部件包括从开口部露出至少一部分的露出部,该露出部随着连结部件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而在开口部内沿着轴方向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并且随着连结部件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在开口部内沿着轴方向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
此外,优选的是,开口部从顶端侧依序包括第一开口区域、第二开口区域以及第三开口区域,
随着露出部在第一开口区域内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而两个臂部打开,并且随着露出部在第一开口区域内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两个臂部闭合。
此外,优选的是,随着露出部在第一开口区域内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两个臂部通过紧固环的顶端侧端部向互相接近的方向压紧而弹性变形,两个臂部从打开状态逐渐闭合而成为闭合状态,并且随着露出部在第一开口区域内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而两个臂部由于弹性力从闭合状态逐渐打开而成为打开状态。
此外,优选的是,在露出部移动至第一开口区域和第二开口区域的边界时,紧固环和两个臂部卡止,两个臂部成为闭合状态,夹具主体在两个臂部处于闭合状态时锁定在紧固环。
此外,优选的是,连结部件包括夹持部,该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件及第二夹持部件,该第一夹持部件在第一夹持部件的顶端侧的与第二夹持部件对置的内侧面上包括卡止部,
通过第一夹持部件及第二夹持部件夹持翻折部,并且翻折部和卡止部卡止,从而连结部件和夹具主体卡止,
在夹具主体锁定在紧固环的状态下,随着露出部在第二开口区域内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卡止部越过翻折部的基端侧端部来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第一夹持部件的顶端部从开口部向压管外侧移动,露出部从第二开口区域向第三开口区域内移动,卡止部超过翻折部的基端侧端部,翻折部和卡止部的卡止被解除,从而夹具主体和连结部件分离。
此外,优选的是,在夹具主体和连结部件分离的状态下,随着操作线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而连结部件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夹具主体的基端部由连结部件向顶端侧挤出,从而锁定有夹具主体的紧固环和压管分离。
此外,优选的是,两个臂部分别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包括延伸方向的长度长于紧固环的轴方向的大小的凹部,
在夹具主体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凹部的基端侧的端部移动至超过紧固环的基端侧端部的位置时,两个臂部由于弹性力向互相离开的方向移动,紧固环卡止在凹部,夹具主体锁定在紧固环,
在紧固环和压管分离的状态下,紧固环从两个臂部所对置的方向的外周面的两侧被压扁,凹部的基端侧端部移动至与紧固环的内周面抵接的位置,从而夹具主体和紧固环的锁定被解除,
在夹具主体和紧固环的锁定被解除的状态下,随着紧固环相对于夹具主体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两个臂部从闭合状态打开而成为打开状态。
此外,优选的是,两个臂部分别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包括延伸方向的长度长于紧固环的轴方向的大小的凹部,
在夹具主体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凹部的基端侧端部移动至超过紧固环的基端侧端部的位置时,两个臂部由于弹性力向互相离开的方向移动,紧固环卡止在凹部,夹具主体锁定在紧固环,
在紧固环和压管分离的状态下,两个臂部从所对置的方向的外侧面两侧被压紧,凹部的基端侧端部移动至与紧固环的内周面抵接的位置,从而夹具主体和紧固环的锁定被解除,
在夹具主体和紧固环的锁定被解除的状态下,随着夹具主体相对于紧固环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而两个臂部从闭合状态打开而成为打开状态。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直到通过由夹具主体和紧固环构成的夹具单元对处置部进行结扎为止的期间,能够使用两个臂部重新抓住处置部,并且在通过夹具单元对处置部进行结扎之后,夹具主体和紧固环锁定,因此能够确实地保持通过夹具单元对处置部进行结扎的状态。此外,在夹具单元留置在处置部之后,能够以任意的时机解除夹具主体和紧同环的锁定而从处置部拆卸夹具单元。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夹具主体的两个臂部处于打开状态的本发明的夹具处置器具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部分侧视图。
图1B是沿着图1A的A-A点划线的剖视图。
图2A是表示从其他方向观看图1A所示的夹具处置器具时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部分侧视图。
图2B是沿着图2A的B-B点划线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夹具主体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A的压管的开口部的外观的放大图。
图5A是表示夹具主体锁定在紧固环上的状态的本发明的夹具处置器具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部分侧视图。
图5B是沿着图5A的A-A点划线的剖视图。
图6A是表示从其他方向观看图5A所示的夹具处置器具时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部分侧视图。
图6B是沿着图6A的B-B点划线的剖视图。
图7A是表示从夹具主体分离连结部件的状态的本发明的夹具处置器具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部分侧视图。
图7B是沿着图7A的A-A点划线的剖视图。
图8A是表示从其他方向观看图7A所示的夹具处置器具时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部分侧视图。
图8B是沿着图8A的B-B点划线的剖视图。
图9A是表示夹具单元和压管分离的状态的本发明的夹具处置器具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部分侧视图。
图9B是沿着图9A的A-A点划线的剖视图。
图10A是表示从其他方向观看图9A所示的夹具处置器具时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部分侧视图。
图10B是沿着图10A的B-B点划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沿着图7B的C-C点划线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扣锁钳的顶端部分的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从图11所示的夹具主体锁定在紧固环的状态解除夹具主体和紧固环的锁定的状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圈套器部件的顶端部分的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从图11所示的夹具主体锁定在紧固环的状态解除夹具主体和紧固环的锁定的状态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而对本发明的夹具处置器具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A是表示夹具主体的两个臂部处于打开状态的本发明的夹具处置器具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部分侧视图,图1B是沿着图1A的A-A点划线的剖视图。图2A是表示从其他方向观看图1A所示的夹具处置器具时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部分侧视图,图2B是沿着图2A的B-B点划线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方向设为夹具主体的两个臂部对置的方向(垂直于图1B的纸面的方向),将第二方向设为与第一方向及压管的轴方向的双方正交的方向(垂直于图1A的纸面的方向)。此外,在夹具处置器具中,将处置部一侧设为顶端侧,将操作者一侧设为基端侧。
另外,在所有的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本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的厚度及长度等尺寸根据需要而适当地从实际尺寸变更。
图1A、图1B、图2A及图2B所示的夹具处置器具10包括夹具单元12、处置器具主体14。夹具处置器具10由操作者的操作例如从设置在内窥镜的操作部的处置器具插入口插入,从插入到患者的体腔内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面所设置的处置器具导出口突出来通过夹具单元12对处置部进行结扎。
夹具单元12包括夹具主体16和紧固环18。
图3是表示夹具主体的外观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夹具主体16包括互相对置且开闭的两个臂部及翻折部22,该两个臂部由第一臂部20A及第二臂部20B构成,该翻折部22用于将两个臂部20A、20B的基端部连接。
两个臂部20A及臂部20B和翻折部22分别以在第一臂部20A和翻折部22之间及第二臂部20B和翻折部22之间弯曲的方式一体形成。此外,从第二方向观看翻折部22时的形状是大致C字形状。两个臂部20A及20B互相对置,并且延伸为在外力不被施加的状态下,随着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而互相离开。
第一臂部20A从基端侧依序包括第一凸部24A、第一凹部26A以及第一爪部28A。
第一凸部24A形成在第一臂部20A的基端部和第一凹部26A之间。第一凸部24A包括倾斜部和平坦部,该倾斜部形成为在第一臂部20A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的两端部随着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而宽度方向的大小(尺寸)变大,该平坦部设置在倾斜部的顶端侧且宽度方向的大小为一定。
第一凹部26A形成在第一凸部24A和第一爪部28A之间。第一凹部26A形成为在第一臂部20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宽度方向的大小小于第一凸部24A的平坦部及第一爪部28A的宽度方向的大小。此外,第一凹部26A形成为第一臂部20A的延伸方向的长度稍微长于紧固环18的轴方向的大小。
第一爪部28A形成在第一臂部20A的顶端部。第一爪部28A通过向第二臂部20B的方向以一定角度弯折第一臂部20A的顶端部而形成。
第二臂部20B的结构与第一臂部20A同样,即包括第二凸部24B、第二凹部26B以及第二爪部28B,该第二凸部24B、第二凹部26B以及第二爪部28B分别形成在对应于第一臂部20A的第一凸部24A、第一凹部26A以及第一爪部28A的位置上。
第一凸部24A及第二凸部24B是将紧固环18引导至第一凹部26A及第二凹部26B的部分。第一凹部26A及第二凹部26B是与紧固环18嵌合的部分。第一爪部28A及第二爪部28B是夹着处置部而进行结扎的部分。
接着,如图1B及图2B所示,紧固环18包括紧固环主体30、用来将紧固环18安装在压管42的安装部32。紧固环主体30及安装部32形成为一体。
紧固环主体30是在紧固环18安装在压管42时从压管42的顶端部向顶端侧突出的部分。紧固环主体30的外径形成为与压管42的顶端部的外径大致相同。此外,紧固环主体30的顶端部的内周面沿着全周形成有倾斜部,该倾斜部形成为随着从顶端侧朝向基端侧而内径逐渐变小。
安装部32设置为从紧固环主体30的基端部延伸至基端侧,并是从压管42的顶端部向内部插入的部分。安装部32的外径形成为稍微小于压管42的顶端部的内径。
如图1B及图2B所示,紧固环18在夹具主体16锁定在紧固环18之前的状态下,就是说,在两个臂部20A、20B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安装在夹具主体16的两个臂部20A、20B上。更详细而言,紧固环18安装在比第一臂部20A的第一凸部24A及第二臂部20B的第二凸部24B的基端部靠近基端侧。
紧固环18起如下作用,即,随着夹具主体16相对于紧固环18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而打开两个臂部20A、20B,并且随着夹具主体16相对于紧固环18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闭合两个臂部20A、20B。
构成夹具单元12的夹具主体16及紧固环18例如由不锈钢、钛、钴铬合金等材料形成。因此,即使在将夹具单元12留置在患者的体腔内之后,该患者也能够就诊MRI(磁共振成像)。
接着,处置器具主体14具备插入部34和未图示的操作部。
插入部34具备线圈护套36、管护套38、操作线40、压管42以及连结部件44。
线圈护套36及管护套38是具有挠性的管,例如,由PTFE(聚四氟乙烯)等的氟树脂、或HDPE(高密度聚乙烯)等的树脂材料形成。线圈护套36插通在管护套38内部。如图1B及图2B所示,在线圈护套36的顶端部的外周面上沿着全周形成有凹部46。
接着,操作线40例如由金属制的单线或捻线形成。操作线40以可沿着线圈护套36的轴方向移动的方式插通在线圈护套36内部。
操作线40通过操作者操作夹具处置器具10的操作部,在线圈护套36内向顶端侧或基端侧移动。就是说,能够将操作线40从基端侧向顶端侧挤出,或者将操作线40从顶端侧向基端侧拉动。
接着,压管42是筒状,例如由不锈钢、钛、钴铬合金等材料形成。
压管42的基端部及顶端部的内径及外径形成为大于轴方向中央部的内径及外径。如图1B及图2B所示,在压管42的基端侧的内周面上沿着全周形成有与线圈护套36的凹部46相对应的凸部48。此外,压管42的基端部的内径形成为稍微大于线圈护套36的顶端部的外径。压管42的基端部压入在线圈护套36的顶端部,压管442的凸部48和线圈护套36的凹部46嵌合,从而压管42的基端部安装在线圈护套36的顶端部。此外,在压管42的顶端部上,紧固环18的安装部32从压管42的顶端部插入到内部,从而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有紧固环18。
压管42起随着夹具主体16相对于压管42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将夹具主体16容纳在其内部的作用。
图4是表示图1A的压管的开口部的外观的放大图。
如图4所示,压管42的外侧面形成有向其轴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开口部50。开口部50在压管42的轴方向中央部上从基端侧向顶端侧以直线状延伸。开口部50从顶端侧依序包括第一开口区域50A、第二开口区域50B以及第三开口区域50C。
第一开口区域50A包括开口部50的延伸方向的中央部及比中央部靠近顶端侧的开口区域。第一开口区域50A中央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大小形成为大于比中央部靠近顶端侧的宽度方向上的大小。
第二开口区域50B是形成在第一开口区域50A的基端侧,就是说,形成在第一开口区域50A和第三开口区域之间的开口区域。第三开口区域50C是形成在比第二开口区域50B靠近基端侧的开口区域。第二开口区域50B及第三开口区域50C的宽度方向上的大小形成为与比第一开口区域50A的中央部靠近顶端侧的宽度方向上的大小大致相同。
此外,如图4所示,压管42的外侧面在轴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部52,该开口部52从第一开口区域的顶端部进一步朝向顶端侧以与轴方向有一定角度的方式倾斜并延伸。
接着,如图1B所示,连结部件44包括连结部件主体54和夹持部56,例如,由具有活体适合性的各种树脂形成。连结部件44容纳在压管42内部。在连结部件主体54的基端部,即连结部件44的基端部上固定有操作线40的顶端部。
夹持部56是作为将夹具主体16的翻折部22以可拆装的方式连接的顶端部的部分,设置在连结部件主体54的顶端侧,并且连结部件主体54和夹持部56形成为一体。夹持部56包括第一夹持部件56A及第二夹持部件56B,第一夹持部件56A及第二夹持部件56B以互相对置的方式从连结部件主体54的顶端部向顶端侧并联延伸。此外,第一夹持部件56A和第二夹持部件56B以在第二方向上隔着一定间隔的方式配置。第一夹持部件56A和第二夹持部件56B的间隔形成为与夹具主体16的翻折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大小相同或稍微长。
此外,第一夹持部件56A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形成为稍微短于压管42的开口部50中央部的轴方向上的长度。第一夹持部件56A的宽度方向(第一方向)的大小形成为稍微小于压管42的开口部50中央部(第一开口区域50A)的宽度方向(第一方向)上的大小。此外,第一夹持部件56A的外侧面朝向压管42的开口部50的方向。
如图1B及图2B所示,第一夹持部件56A在与顶端侧的第二夹持部件56B对置的内侧面上包括对夹具主体16的翻折部22进行卡止的卡止部58。卡止部58从第一夹持部件56A向第二夹持部件56B的方向突出,并且包括倾斜部及平坦部,该倾斜部形成为第二方向上的高度随着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而变高,该平坦部设置在倾斜部的顶端侧且高度一定。从第二方向观看卡止部58时的形状与从第二方向观看夹具主体16的翻折部22时的形状同样,即是大致C字形状,并且其外径形成为稍微小于从第二方向观看翻折部22时由翻折部22形成的空间的形状的内径。
通过第一夹持部件56A及第二夹持部件56B从第二方向的两侧夹持夹具主体16的翻折部22,并且从第一夹持部件56A向第二夹持部件56B的方向突出的卡止部58插入在从第二方向观看翻折部22时由翻折部22形成的空间中,翻折部22和卡止部58互相卡止,连结部件44和夹具主体16以可拆装的方式互相卡止。
如上所述,连结部件44的顶端部与翻折部22以可拆装的方式卡止,连结部件44的基端部固定有操作线40的顶端部,从而通过连结部件44而连结夹具主体16和操作线40。
连结部件44随着操作线40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而在压管42内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并且随着操作线40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在压管42内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
此外,连结部件44在第一夹持部件56A和连结部件主体54之间的外侧面上包括从压管42的开口部50露出其至少一部分的露出部60。连结部件44的露出部60的宽度方向(第一方向)的大小形成为稍微小于比压管42的开口部50的中央部靠近顶端侧(第一开口区域)、第二开口区域50B、第三开口区域50C及开口部52的宽度方向上的大小。
在将连结部件44从压管42的顶端部插入在内部的情况下,压管42的外侧面的开口部52成为将连结部件44插入在压管42内时的引导槽。露出部60沿着开口部52的延伸方向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引导至第一开口区域50A的顶端部。
本实施方式的露出部60是针形状的突起,并且在连结部件44在压管42内向轴方向往复移动时在压管42的开口部50(第一开口区域50A、第二开口区域50B及第三开口区域50C)内同样地往复移动。就是说,露出部60随着连结部件44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而在压管42的开口部50内沿着压管42的轴方向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并且随着连结部件44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在压管42的开口部50内沿着压管42的轴方向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露出部60也可以被称为在连结部件44往复移动时防止连结部件44的旋转等的引导部件,并且比开口部50的第一开口区域50A中央部靠近顶端侧的开口区域、第二开口区域50B及第三开口区域50C成为其引导槽。
接着,处置器具主体14的操作部包括未图示的操作部主体及滑动件等。
操作部主体的顶端部安装在线圈护套36的基端部。
滑动件是使操作线40相对于线圈护套36向顶端侧或基端侧移动的部分,以可相对于操作部主体向顶端侧或基端侧滑动的方式设置,并且滑动件的顶端部固定有操作线40的基端部。
通过操作者操作夹具处置器具10的操作部,滑动件相对于操作部主体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使得操作线40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并且滑动件相对于操作部主体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使得操作线40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
下面,对夹具处置器具1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通过夹具单元12对处置部进行结扎的情况的动作。在以下说明中,以未图示的内窥镜的插入部已插入在患者的体腔内为前提。
首先,通过由操作者的操作,从未图示的内窥镜的处置器具插入口插入夹具处置器具10的插入部34,使夹具处置器具10的插入部34的顶端部,更正确地说,使夹具单元12的顶端部从内窥镜的处置器具导出口突出。
接着,通过操作者操作夹具处置器具10的操作部,操作线40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
随着操作线40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而连结部件44及夹具主体16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如图1A、图1B、图2A及图2B所示,夹具主体16的两个臂部20A、20B成为打开状态。
接着,通过由操作者的操作,夹具处置器具10的插入部34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打开状态的两个臂部20A、20B的顶端部压接在处置部。
接着,在打开状态的两个臂部20A、20B的顶端部压接在处置部的状态下,通过操作者操作夹具处置器具10的操作部,操作线40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
随着操作线40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连结部件44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连结部件44的露出部60沿着压管42的开口部50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此外,随着连结部件44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夹具主体16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两个臂部20A、20B通过紧固环18的顶端侧端部向互相接近的方向被压紧而弹性变形,从而两个臂部20A、20B从打开状态逐渐闭合。
在夹具主体16锁定在紧固环18之前的状态下,能够随着连结部件44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就是说,随着露出部60在压管42的第一开口区域50A内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而两个臂部20A、20B打开,并且随着连结部件44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就是说,随着露出部60在压管42的第一开口区域50A内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两个臂部20A、20B闭合。
随着连结部件44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就是说,随着露出部60在压管42的第一开口区域50A内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夹具主体16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两个臂部20A、20B通过紧固环18的顶端侧端部向互相接近的方向被压紧而弹性变形,两个臂部20A、20B从打开状态(完全打开状态)逐渐闭合而最终成为闭合状态(完全闭合状态)。
另一方面,随着连结部件44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就是说,随着露出部60在第一开口区域50A内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而夹具主体16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并且两个臂部20A、20B由于弹性力而从闭合状态逐渐打开而最终成为打开状态。
在夹具主体16向顶端侧或基端侧移动的情况下,两个臂部20A、20B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和紧固环主体30的顶端部的内周面点接触,两个臂部20A、20B沿着紧固环主体30的顶端部的内周面而滑动。
两个臂部20A、20B的第一凸部24A及第二凸部24B的倾斜部及紧固环主体30的顶端部的内周面的倾斜部在两个臂部20A、20B沿着紧固环主体30的顶端部的内周面而滑动的情况下,起如下作用,即,减轻两个臂部20A、20B和紧固环主体30之间的摩擦阻力,且使夹具主体16相对于紧固环18容易向顶端侧或基端侧移动。
如上所述,在夹具主体16锁定在紧固环18之前的状态下,能够开闭两个臂部20A、20B来通过两个臂部20A、20B的第一爪部28A及第二爪部28B重新抓住处置部,因此能够正确地抓住目标的处置部。
接着,在通过两个臂部20A、20B的第一爪部28A及第二爪部28B抓住处置部的状态下,操作线40从顶端侧向基端侧进一步移动。
随之,连结部件44及夹具主体16从顶端侧向基端侧进一步移动,如图5A、图5B、图6A及图6B所示,在露出部60移动至第一开口区域50A和第二开口区域50B的边界时,紧固环18和两个臂部20A、20B卡止,两个臂部20A、20B成为闭合状态。
更详细而言,连结部件44及夹具主体16从顶端侧向基端侧进一步移动,两个臂部20A、20B的凹部,就是说,第一凹部26A及第二凹部26B的基端侧的端部移动至超过紧固环18的基端侧端部的位置时,如图11所示,两个臂部20A、20B由于弹性力而向互相离开的方向(第一方向)移动,如图5B所示,紧固环18嵌合在两个臂部20A、20B的凹部26A、26B而卡止,从而两个臂部20A、20B成为闭合状态。
由此,如图5A、图5B、图6A及图6B所示,夹具主体16以两个臂部20A、20B闭合的状态锁定在紧固环18,通过两个臂部20A、20B的第一爪部28A及第二爪部28B对处置部进行结扎。
接着,在夹具主体16锁定在紧固环18的状态下,就是说,在通过两个臂部20A、20B的第一爪部28A及第二爪部28B对处置部进行结扎的状态下,操作线40从顶端侧向基端侧进一步移动。
随之,连结部件44及夹具主体16从顶端侧向基端侧进一步移动,连结部件44的露出部60在第二开口区域50B内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
随着露出部60在第二开口区域50B内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连结部件44的卡止部58的倾斜部越过夹具主体16的翻折部22的基端侧端部,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第一夹持部件56A的顶端部从压管42的开口部50中央部(第一开口区域)向压管42外侧移动。就是说,第一夹持部件56A的顶端部从开口部50的中央部向压管42外侧被挤出。
露出部60在第二开口区域50B内移动时由作为引导槽的第二开口区域50B限制旋转,因此连结部件44的旋转被限制。由此,以第一夹持部件56A的位置和压管42的开口部50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进行定位,第一夹持部件56A的顶端部能够从压管42的开口部50的中央部(第一开口区域)向压管42外侧移动。
连结部件44及夹具主体16从顶端侧向基端侧进一步移动,如图7A、图7B、图8A及图8B所示,露出部60从第二开口区域50B向第三开口区域50C内移动,卡止部58超过翻折部22的基端侧的端部,翻折部22和卡止部58的卡止被解除,夹具主体16和连结部件44分离。
在翻折部22和卡止部58卡止的状态下,连结部件44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的情况下,卡止部58的倾斜部的倾斜面与翻折部22的基端部的第一夹持部件56A侧端部线接触,卡止部58的倾斜部沿着翻折部22的基端部的第一夹持部件56A侧端部而滑动。
卡止部58的倾斜部在卡止部58沿着翻折部22的基端部的第一夹持部件56A侧端部而滑动的情况下,起如下作用,即,减轻卡止部58的倾斜部和翻折部22之间的摩擦阻力,且使卡止部58相对于翻折部22容易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
接着,在夹具主体16和连结部件44分离的状态下,操作线40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
随着操作线40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而连结部件44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连结部件44的顶端部与夹具主体16的翻折部22的基端部抵接。随着连结部件44从基端侧向顶端侧进一步移动,而通过连结部件44向顶端侧挤出夹具主体16的基端部,如图9A、图9B、图10A及图10B所示,锁定有夹具主体16的紧固环18和压管42分离。由此,在处置部通过夹具单元12结扎的状态下,夹具单元12留置在处置部。
然后,通过由操作者的操作,在夹具处置器具10的插入部34插入在内窥镜内部的状态下,从患者的体腔内拉拔而取出内窥镜的插入部。另外,在对多个处置部进行结扎的情况下,反复进行上述动作。
接着,对从处置部拆卸夹具单元12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使用扣锁钳等扣锁部件拆卸夹具单元12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扣锁钳的顶端部分的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12所示的扣锁钳70具备扣锁部72、插入部74、未图示的操作部。扣锁部72安装在插入部74的顶端部,操作部安装在插入部74的基端部。
扣锁部72包括一对爪部件76A、76B。爪部件76A、76B通过操作者操作操作部而开闭。爪部件76A、76B从基端侧向顶端侧延伸,在其扣锁面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互相对置地配置。
插入部74具备护套78和操作线80。
操作线80以可进退的方式插通在护套78内。扣锁部72安装在护套78的顶端部,扣锁部72的爪部件76A、76B的基端部固定有操作线80的顶端部。
在通过操作者操作操作部,操作线80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时,一对爪部件76A、76B成为闭合状态(扣锁状态)。另一方面,在操作线80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时,一对爪部件76A、76B成为打开状态(非扣锁状态)。
在拆卸夹具单元12的情况下,首先,通过由操作者的操作,从未图示的内窥镜的处置器具插入口插入扣锁钳70的插入部74,扣锁钳70的插入部74的顶端部,更正确而言,扣锁钳70的顶端部的扣锁部72从内窥镜的处置器具导出口突出。
接着,在紧固环18和压管42分离的状态下,就是说,在夹具单元12对处置部进行结扎而留置的状态下,通过操作者操作扣锁钳70的操作部,扣锁钳70的扣锁部72的爪部件76A、76B成为打开状态。接着,打开状态的扣锁部72的爪部件76A、76B逐渐闭合,紧固环18通过扣锁部的爪部件76A、76B从两个臂部20A、20B所对置的方向(第一方向)的外周面两侧抓住而压紧,从第一方向的外周面两侧压扁。
紧固环18从第一方向的外周面两侧压扁,通过紧固环18的内周面而两个臂部20A、20B互相接近,如图13的夹具单元12的剖视图所示,两个臂部20A、20B的凹部,就是说,第一凹部26A及第二凹部26B的基端侧端部移动至与紧固环18的内周面抵接的位置,夹具主体16和紧固环18的锁定被解除。
接着,在夹具主体16和紧固环18的锁定被解除的状态下,紧同环18相对于夹具主体16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例如,在通过扣锁钳70的扣锁部72的爪部件76A、76B而夹持紧固环18的状态下,随着通过操作者的操作来扣锁钳70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紧固环18相对于夹具主体16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
随着紧固环18相对于夹具主体16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两个臂部20A、20B由于弹性力而从闭合状态逐渐打开而最终成为打开状态。由此,夹具单元12从处置部拆卸。
然后,通过由操作者的操作,在扣锁钳70的插入部74插入在内窥镜内部的状态下,从患者的体腔内拉拔而取出内窥镜的插入部。例如,在通过扣锁钳70的扣锁部72的爪部件76A、76B夹持紧固环18的状态下,从患者的体腔内拉拔内窥镜的插入部,从处置部拆卸的夹具单元12也同时取出到患者的体腔外。另外,在从处置部拆卸多个夹具单元12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所述动作。
接着,对使用圈套器部件拆卸夹具单元12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圈套器部件的顶端部分的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14所示的圈套器部件82具备套圈部84、插入部86以及未图示的操作部。套圈部84安装在后述的插通在插入部86内部的操作线90的顶端部,操作部安装在插入部86的基端部。
套圈部84通过弯折线而形成。线的弯折部朝向顶端侧。套圈部84通过操作者操作操作部,而其套圈直径缩放。
插入部86具备护套88和操作线90。
操作线90以可进退的方式插通在护套内。套圈部84安装在护套88的顶端部,并且套圈部84的线两端部固定在操作线90的顶端部。
当通过操作者操作操作部而操作线90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时,套圈部84容纳在护套88内而套圈部84的套圈直径缩小。另一方面,当操作线90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时,套圈部84从护套88的顶端部突出而套圈部84的套圈直径放大。
在拆卸夹具单元12的情况下,首先,通过由操作者的操作,从未图示的内窥镜的处置器具插入口插入圈套器部件82的插入部86,圈套器部件82的插入部86的顶端部,更正确而言,圈套器部件82的顶端部的套圈部84从内窥镜的处置器具导出口突出。
接着,在紧固环18和压管42分离的状态下,就是说,在夹具单元12对处置部进行结扎而留置的状态下,通过操作者操作圈套器部件82的操作部而放大圈套器部件82的套圈部84的套圈直径。接着,套圈部84的所放大的套圈直径逐渐缩小,两个臂部20A、20B由套圈部84夹紧,从两个臂部20A、20B对置的方向(第一方向)的外侧面两侧压紧,向互相接近的方向移动。
两个臂部20A、20B被夹紧而从第一方向的外侧面两侧压紧,两个臂部20A、20B互相接近,如图15的夹具单元12的剖视图所示,两个臂部20A、20B的凹部,就是说,第一凹部26A及第二凹部26B的基端侧的端部移动至与紧固环18的内周面抵接的位置,从而夹具主体16和紧固环18的锁定被解除。
接着,在夹具主体16和紧固环18的锁定被解除的状态下,夹具主体16相对于紧固环18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例如,在通过圈套器部件82的套圈部84而两个臂部20A、20B夹紧的状态下,随着通过操作者的操作而圈套器部件82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而夹具主体16相对于紧固环18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
随着夹具主体16相对于紧固环18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而两个臂部20A、20B由于弹性力而从闭合状态逐渐打开而最终成为打开状态。由此,夹具单元12从处置部拆卸。
然后,通过由操作者的操作而在圈套器部件82的插入部86插入到内窥镜内部的状态下,从患者的体腔内拉拔而取出内窥镜的插入部。例如,在通过圈套器部件82的套圈部84而两个臂部20A、20B夹紧的状态下,从患者的体腔内拉拔内窥镜的插入部,从处置部拆卸的夹具单元12也同时取出到患者的体腔外。另外,在从处置部拆卸多个夹具单元12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所述动作。
在夹具处置器具10中,在直到通过夹具单元12对处置部进行结扎为止的期间,能够通过两个臂部20A、20B重新抓住处置部,并且在通过夹具单元12对处置部进行结扎之后,夹具主体16和紧固环18锁定,因此能够确实地保持通过夹具单元12对处置部进行结扎的状态。此外,在夹具单元12留置在处置部之后,能够以任意的时机解除夹具主体16和紧固环18的锁定而从处置部拆卸夹具单元12。
另外,从第二方向观看夹具主体16的翻折部22及连结部件44的卡止部58时的形状不限定于大致C字形状,只要能够将翻折部22和卡止部58卡止,就对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定。
将夹具主体16和紧固环18卡止的方法不限定于两个臂部20A、20B的第一凹部26A及第二凹部26B和紧固环18的嵌合,只要能够将两者卡止,就对其卡止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就压管42的开口部50而言,只要连结部件44的露出部60的至少一部分露出,而且第一夹持部件56A的顶端侧能够从开口部50向压管42外侧移动,就对其形状及大小等没有特别限定。
将夹具主体16和连结部件44卡止的构件不限定于卡止部58,只要能够将两者卡止,就对其卡止构件没有特别限定。
虽然只在连结部件44的第一夹持部件56A的顶端侧设置有卡止部58,但是也可以在第二夹持部件56B的顶端侧设置卡止部。在此情况下,以第二夹持部件56B的顶端侧能够向压管42外侧挤出的方式,还在压管42的外侧面上与第二夹持部件56B的外侧面对置的位置上设置包括与开口部50的中央部同样的开口区域的开口部。
连结部件44的露出部60只要从压管42的开口部50露出其至少一部分,就对其形状及大小等没有特别限定。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进及变更是显而易见的。
符号说明
10 夹具处置器具
12 夹具单元
14 处置器具主体
16 夹具主体
18 紧固环
20A 第一臂部
20B 第二臂部
22 翻折部
24A 第一凸部
26A 第一凹部
28A 第一爪部
24B 第二凸部
26B 第二凹部
28B 第二爪部
30 紧固环主体
32 安装部
34、74、86 插入部
36 线圈护套
38 管护套
40、80、90 操作线
42 压管
44 连结部件
46 凹部
48 凸部
50、52 开口部
50A 第一开口区域
50B 第二开口区域
50C 第三开口区域
54 连结部件主体
56 夹持部
56A 第一夹持部件
56B 第二夹持部件
58 卡止部
60 露出部
70 扣锁钳
72 扣锁部
76A、76B 爪部件
78、88 护套
82 圈套器部件
84 套圈部

Claims (8)

1.一种夹具处置器具,包括:
夹具主体,包括互相对置且开闭的两个臂部及将所述两个臂部的基端部连接的翻折部;
紧固环,安装在所述夹具主体的所述两个臂部,并且起随着所述夹具主体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闭合所述两个臂部的作用;
筒状压管,包括至少一个形成在外侧面且在轴方向上延伸的开口部,在顶端部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有所述紧固环,并且随着所述夹具主体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在其内部容纳所述夹具主体;以及
连结部件,包括以可拆装的方式将所述翻折部连接的顶端部及将操作线的顶端部固定的基端部,并且将所述夹具主体和所述操作线连结,
其中,所述连结部件容纳在所述压管内部,
所述两个臂部分别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包括延伸方向的长度长于所述紧固环的轴方向的大小的凹部,
所述夹具主体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在所述凹部的基端侧端部移动至超过所述紧固环的基端侧端部的位置时,所述两个臂部由于弹性力而向互相离开的方向移动,所述紧固环卡止在所述凹部,所述夹具主体锁定在所述紧固环,
在所述紧固环和所述压管分离的状态下,所述紧固环从所述两个臂部所对置的方向的外周面的两侧压扁,所述凹部的基端侧端部移动至与所述紧固环的内周面抵接的位置,所述夹具主体和所述紧固环的锁定被解除,
在所述夹具主体和所述紧固环的锁定被解除的状态下,随着所述紧固环相对于所述夹具主体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所述两个臂部从闭合状态打开而成为打开状态。
2.一种夹具处置器具,包括:
夹具主体,包括互相对置且开闭的两个臂部及将所述两个臂部的基端部连接的翻折部;
紧固环,安装在所述夹具主体的所述两个臂部,并且起随着所述夹具主体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闭合所述两个臂部的作用;
筒状压管,包括至少一个形成在外侧面且在轴方向上延伸的开口部,在顶端部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有所述紧固环,并且随着所述夹具主体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在其内部容纳所述夹具主体;以及
连结部件,包括以可拆装的方式将所述翻折部连接的顶端部及将操作线的顶端部固定的基端部,并且将所述夹具主体和所述操作线连结,
其中,所述连结部件容纳在所述压管内部,
所述两个臂部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包括延伸方向的长度长于所述紧固环的轴方向的大小的凹部,
所述夹具主体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在所述凹部的基端侧端部移动至超过所述紧固环的基端侧端部的位置时,所述两个臂部由于弹性力而向互相离开的方向移动,所述紧固环卡止在所述凹部,所述夹具主体锁定在所述紧固环,
在所述紧固环和所述压管分离的状态下,所述两个臂部从所对置的方向的外侧面两侧压紧,所述凹部的基端侧端部移动至与所述紧固环的内周面抵接的位置,所述夹具主体和所述紧固环的锁定被解除,
在所述夹具主体和所述紧固环的锁定被解除的状态下,随着所述夹具主体相对于所述紧固环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所述两个臂部从闭合状态打开而成为打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具处置器具,其中,所述连结部件包括从所述开口部露出至少一部分的露出部,所述露出部随着所述连结部件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而在所述开口部内沿着所述轴方向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并且随着所述连结部件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在所述开口部内沿着所述轴方向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处置器具,其中,所述开口部从顶端侧依序包括第一开口区域、第二开口区域以及第三开口区域,
随着所述露出部在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内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而所述两个臂部打开,并且随着所述露出部在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内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所述两个臂部闭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具处置器具,其中,随着所述露出部在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内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所述两个臂部通过所述紧固环的顶端侧端部向互相接近的方向压紧而弹性变形,所述两个臂部从打开状态逐渐闭合而成为闭合状态,并且随着所述露出部在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内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而所述两个臂部由于弹性力而从所述闭合状态逐渐打开而成为所述打开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具处置器具,其中,在所述露出部移动至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和所述第二开口区域的边界时,所述紧固环和所述两个臂部卡止,所述两个臂部成为所述闭合状态,并且所述夹具主体在所述两个臂部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锁定在所述紧固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具处置器具,其中,所述连结部件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件及第二夹持部件,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在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的顶端侧的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对置的内侧面上包括卡止部,
通过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及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夹持所述翻折部,并且所述翻折部和所述卡止部卡止,从而所述连结部件和所述夹具主体卡止,
在所述夹具主体锁定在所述紧固环的状态下,随着所述露出部在所述第二开口区域内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而所述卡止部越过所述翻折部的基端侧端部来从顶端侧向基端侧移动,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的顶端部从所述开口部向所述压管外侧移动,所述露出部从所述第二开口区域向所述第三开口区域内移动,所述卡止部越过所述翻折部的基端侧的端部,所述翻折部和所述卡止部的卡止被解除,从而所述夹具主体和所述连结部件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具处置器具,其中,在所述夹具主体和所述连结部件分离的状态下,随着所述操作线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而所述连结部件从基端侧向顶端侧移动,通过所述连结部件而所述夹具主体的基端部向顶端侧挤出,从而锁定有所述夹具主体的所述紧固环和所述压管分离。
CN201880039719.2A 2017-06-21 2018-04-11 夹具处置器具 Active CN1107697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1591 2017-06-21
JP2017-121591 2017-06-21
PCT/JP2018/015206 WO2018235404A1 (ja) 2017-06-21 2018-04-11 クリップ処置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9765A CN110769765A (zh) 2020-02-07
CN110769765B true CN110769765B (zh) 2022-12-30

Family

ID=64735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9719.2A Active CN110769765B (zh) 2017-06-21 2018-04-11 夹具处置器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13517B2 (zh)
EP (1) EP3643253A4 (zh)
JP (1) JP6858258B2 (zh)
CN (1) CN110769765B (zh)
WO (1) WO20182354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1287B (zh) * 2020-04-03 2021-03-23 桐庐洲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可调式电凝器
WO2021210364A1 (ja) * 2020-04-17 2021-10-21 国立大学法人愛媛大学 クリップ取り外し装置
AU2022208119A1 (en) * 2021-01-13 2023-08-03 Hangzhou Ags Medtech Co., Ltd. Clip device, clip instrument, and clip unlocking metho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6741A (zh) * 2008-08-29 2010-06-30 Tyco医疗健康集团 内窥镜手术施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21173B1 (zh) 1970-01-29 1974-05-30
FR2381594A1 (fr) 1977-02-24 1978-09-22 Centre Techn Ind Mecanique Procede d'usinage electrochimique d'alliages polyphasiques
DE4319829C1 (de) * 1993-06-16 1994-08-25 Lerch Karl Dieter Set zur Behandlung von Gefäßmißbildungen
JP3776529B2 (ja) * 1996-02-29 2006-05-1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クリップ装置
WO2004082488A1 (ja) * 2003-03-17 2004-09-30 Sumitomo Bakelite Company Limited クリップ及び生体組織のクリップ装置
EP3443915B2 (en) 2003-09-30 2024-01-31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Apparatus for deployment of a hemostatic clip
JP4910879B2 (ja) * 2007-05-22 2012-04-04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医用クリップ装置、その弾性クリップユニット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チューブユニット
JP5045485B2 (ja) * 2008-02-18 2012-10-10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クリップ取付具
CN102076271B (zh) * 2008-05-05 2014-07-09 尼蒂外科设备有限公司 内窥镜压迫夹及其使用系统和方法
JP5681292B2 (ja) 2010-10-11 2015-03-04 クック メディカ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エルエルシー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取り外し可能かつ回動可能なジョーを備えた医療装置
JP5427857B2 (ja) * 2011-09-15 2014-02-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クリップ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結紮装置、並びにクリップ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WO2013067662A1 (zh) * 2011-11-11 2013-05-16 Zhu Jian 一种夹持或结扎装置
JP5750619B2 (ja) 2013-05-07 2015-07-2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クリップユニット
CN103989500B (zh) 2014-05-23 2015-11-18 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止血夹
DE102015002998A1 (de) * 2014-10-09 2016-04-14 Cardiomedical Gmbh Chirurgisches Instrument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6741A (zh) * 2008-08-29 2010-06-30 Tyco医疗健康集团 内窥镜手术施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9765A (zh) 2020-02-07
US11013517B2 (en) 2021-05-25
JP6858258B2 (ja) 2021-04-14
US20200113568A1 (en) 2020-04-16
EP3643253A4 (en) 2020-05-27
EP3643253A1 (en) 2020-04-29
JPWO2018235404A1 (ja) 2020-03-26
WO2018235404A1 (ja) 2018-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71362B (zh) 夹子装置
CN110769765B (zh) 夹具处置器具
US11284904B2 (en) Clip treatment tool
WO2014181676A1 (ja) 内視鏡処置具
US11141167B2 (en) Clip treatment tool
JP6084347B1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CN112969418B (zh) 夹具单元及内窥镜夹具
CN112955081A (zh) 内窥镜夹具
CN113226200B (zh) 结扎装置、供给器以及连结方法
US10905435B2 (en) Endoscope treatment tool
CN113164176A (zh) 医疗设备
US20210290244A1 (en) Cartridge, clip system, and method of mounting clip
CN113365565A (zh) 夹具盒、医疗设备和医疗设备的安装方法
CN217066505U (zh) 医疗设备
CN113164174A (zh) 供给器、医疗设备以及医疗设备的安装方法
CN114340517A (zh) 医疗设备
CN115040188A (zh)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和夹具单元
CN115038392A (zh) 供给器及结扎装置
CN118058792A (zh) 内窥镜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