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3569A - 一体式轮椅床 - Google Patents

一体式轮椅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3569A
CN110613569A CN201910909234.0A CN201910909234A CN110613569A CN 110613569 A CN110613569 A CN 110613569A CN 201910909234 A CN201910909234 A CN 201910909234A CN 110613569 A CN110613569 A CN 110613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gear
hip
fram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92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13569B (zh
Inventor
陈宇
赵锡晋
薛震
龙观富
李舟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092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135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13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3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13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35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006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convertible to stretchers or b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6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converting a lying surface into a chai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rsing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体式轮椅床,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一体式轮椅床包括支架结构部、支撑结构以及升降结构。支架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背部支架、臀部支架及腿部支架。支撑结构包括底架、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底架设置于臀部支架的底部,底架、第一连杆、臀部支架及第二连杆依次铰接围成四边形连杆机构,第一连杆与背部支架固定连接,第二连杆与腿部支架固定连接。升降结构被构造成能够驱动臀部支架朝向靠近和远离底架的方向运动,以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动,以使一体式轮椅床能够在床式状态和椅式状态之间转换。其能够实现床式状态和椅式状态的转换,方便患者使用;形态转换时一体化联动,便于操作。

Description

一体式轮椅床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一体式轮椅床。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行动不便的病患来说,在需要出门活动或往返不同的检查室时主要靠轮椅帮助,但是在把病患从病床上往轮椅上转移的过程中,不但需要耗费较多人力,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现有技术中部分病床在床底部安装有滚轮,在转移病患时会用到这类活动的病床,但是这类病床占用空间大,行动笨拙,且这类病床并不能在形态上实现病床和轮椅的转化,不方便出行。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轮椅床,能够实现床式状态和椅式状态的转换,方便患者使用;形态转换时一体化联动,便于操作。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式轮椅床,包括支架结构部、支撑结构以及升降结构。
支架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背部支架、臀部支架及腿部支架。
支撑结构包括底架、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底架设置于臀部支架的底部,底架、第一连杆、臀部支架及第二连杆依次铰接围成四边形连杆机构,第一连杆与背部支架固定连接,第二连杆与腿部支架固定连接。
升降结构被构造成能够驱动臀部支架朝向靠近和远离底架的方向运动,以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动,以使一体式轮椅床能够在床式状态和椅式状态之间转换。
上述技术方案中,底架、第一连杆、臀部支架及第二连杆依次铰接围成四边形连杆机构,通过将升降结构构造成能够驱动臀部支架朝向靠近和远离底架的方向运动以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动的方式,由于第一连杆和背部支架固定连接、第二连杆与腿部支架固定连接,使得升降过程中背部支架能够随第一连杆转动、腿部支架能够随第二连杆转动,从而能够实现床式状态和椅式状态的转换,方便患者使用。形态转换时,通过升降结构的动力输出带动背部支架和腿部支架一体化联动,便于操作。该一体式轮椅床能兼具病床和轮椅的功能,还能节省空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背部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一齿轮,臀部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腿部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三齿轮,臀部支架连接有与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一体式轮椅床在床式状态和椅式状态之间转换时,背部支架、腿部支架均会与臀部支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通过背部支架的第一齿轮与臀部支架的第二齿轮啮合,有利于提高背部支架与臀部支架相对转动时的稳定性,通过腿部支架的第三齿轮和臀部支架的第四齿轮啮合,有利于提高腿部支架与臀部支架相对转动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支架结构还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背部支架的两侧的背部侧支架、可转动地连接于臀部支架的两侧的臀部侧支架及可转动地连接于腿部支架的两侧的腿部侧支架;处于床式状态时,背部侧支架、臀部侧支架及腿部侧支架处于展开状态;背部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有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的第一支架锥齿轮,背部侧支架设有与第一支架锥齿轮啮合的第一侧支架锥齿轮,用于驱动背部侧支架转动;臀部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有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的第二支架锥齿轮,臀部侧支架设有与第二支架锥齿轮啮合的第二侧支架锥齿轮,用于驱动臀部侧支架转动;腿部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有与第三齿轮传动连接的第三支架锥齿轮,腿部侧支架设有与第三支架锥齿轮啮合的第三侧支架锥齿轮,用于驱动腿部侧支架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各支架上的支架锥齿轮与对应的各侧支架上的侧支架锥齿轮啮合,第一齿轮的转动能够带动背部侧支架转动,第二齿轮的转动能够带动臀部侧支架转动,第三齿轮的转动能够带动腿部侧支架转动。第一支架锥齿轮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第二支架锥齿轮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且第三支架锥齿轮与第三齿轮传动连接,使得一体式轮椅床在床式状态和椅式状态之间转换时,能够利用背部支架和腿部支架转动相对于臀部支架转动时对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的转动驱动作用,带动背部侧支架、臀部侧支架及腿部侧支架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床式状态时各侧支架处于展开状态而加宽床体,病患使用更方便,在椅式状态时各侧支架因联动作用转动折叠而减小床体宽度,更方便出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支架锥齿轮与第一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侧支架锥齿轮位于第一支架锥齿轮的远离臀部支架的一侧,以使椅式状态时,背部侧支架转动至背部支架的靠近底架的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调整侧支架锥齿轮沿预设方向进行转动,以使椅式状态时背部侧支架转动至背部支架的靠近底架的一侧,使得椅式状态时背部侧支架还能够作为推车扶手,使用更加方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支架锥齿轮与第二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二侧支架锥齿轮位于第二支架锥齿轮的远离背部支架的一侧,以使椅式状态时,臀部侧支架转动至臀部支架的远离底架的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调整侧支架锥齿轮沿预设方向进行转动,以使椅式状态时臀部侧支架转动至背部支架的远离底架的一侧,使得椅式状态时臀部侧支架还能够作为座位扶手,使用更加方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三支架锥齿轮与第三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三侧支架锥齿轮位于第三支架锥齿轮的远离臀部支架的一侧,以使椅式状态时,腿部侧支架转动至腿部支架的远离底架的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调整侧支架锥齿轮沿预设方向进行转动,以使椅式状态时腿部侧支架转动至背部支架的远离底架的一侧,使得椅式状态时腿部侧支架还能够作为座位扶手,使用更加方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撑折叠机构和/或第二支撑折叠机构;第一支撑折叠机构可转动地连接于背部支架的底部,第一支撑折叠机构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以使床式状态转换成椅式状态时,第一支撑折叠机构从支撑背部支架转换为折叠于背部支架,第二支撑折叠机构可转动地连接于腿部支架的底部,第二支撑折叠机构与第三齿轮传动连接,以使床式状态转换成椅式状态时,第二支撑折叠机构从支撑腿部支架转换为折叠于腿部支架。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撑折叠机构和第二支撑折叠机构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背部支架的底部及腿部支架的底部,床式状态时能够对背部支架和腿部支架进行支撑,提高床式状态使用的稳定性,椅式状态可通过转动作用分别折叠于背部支架的底部及腿部支架的底部,使椅式状态时空间占用更小、操作更方便。第一支撑折叠机构和第二支撑折叠机构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传动连接,使得一体式轮椅床在床式状态和椅式状态之间转换时,能够利用背部支架和腿部支架转动相对于臀部支架转动时对第一齿轮及第三齿轮的转动驱动作用,以驱动第一支撑折叠机构和第二支撑折叠机构转动而实现折叠,通过升降结构的动力输出一体化联动,便于操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支撑折叠机构及第二支撑折叠机构均包括第一支撑连杆、第二支撑连杆及支撑柱,第一支撑连杆及第二支撑连杆均与支架结构及支撑柱铰接,支撑柱设置于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之间,第一支撑折叠机构的第一支撑连杆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第二支撑折叠机构的第一支撑连杆与第三齿轮传动连接,以使床式状态转换成椅式状态时,第一支撑连杆及第二支撑连杆带动支撑柱折叠于支架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均与支架结构及支撑柱铰接,由于支撑柱设置于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之间,床式状态的支撑作用较好。同时,第一支撑连杆在第一齿轮的传动作用下带动支撑柱进行折叠时,第二支撑连杆伴随进行联动,形态转换时的稳定性也更佳。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背部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齿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第一支撑折叠机构与第一传动齿轮传动连接,腿部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三齿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第二支撑折叠机构与第二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同步带对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的动力进行传递,传动效率高且传动稳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升降结构包括升降输出机构及升降杆,升降杆的两端分别与升降输出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及臀部支架铰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升降杆的两端分别与升降输出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及臀部支架铰接,驱动臀部支架升降的同时能够实现对臀部支架水平方向上的驱动,使得形态转换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能够实现较大角度的转动,以使椅式状态时背部支架和腿部支架具有适当的倾斜角度,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轮椅床的床式状态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轮椅床的床式状态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轮椅床的床式状态在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轮椅床的椅式状态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轮椅床的椅式状态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V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2中V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2中V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2中IX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00-一体式轮椅床;110-支架结构;111-背部支架;1111-第一齿轮;1112-第一支架锥齿轮;1113-第一传动齿轮;112-臀部支架;1121-第二齿轮;1122-第四齿轮;1123-第二支架锥齿轮;113-腿部支架;1131-第三齿轮;1132-第三支架锥齿轮;1133-第二传动齿轮;114-背部侧支架;1141-第一侧支架锥齿轮;115-臀部侧支架;1151-第二侧支架锥齿轮;116-腿部侧支架;1161-第三侧支架锥齿轮;120-支撑结构;121-底架;122-第一连杆;123-第二连杆;124-第一支撑折叠机构;125-第二支撑折叠机构;1261-第一支撑连杆;1262-第二支撑连杆;1263-第三支撑连杆;1264-支撑柱;130-升降结构;131-升降输出机构;132-升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式轮椅床100,包括支架结构110部、支撑结构120以及升降结构130。
请参阅图1-图5,支架结构110包括依次设置的背部支架111、臀部支架112及腿部支架113。
支撑结构120包括底架121、第一连杆122及第二连杆123,底架121设置于臀部支架112的底部,底架121、第一连杆122、臀部支架112及第二连杆123依次铰接围成四边形连杆机构,第一连杆122与背部支架111固定连接,第二连杆123与腿部支架113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可以理解的是,底架121、第一连杆122、臀部支架112及第二连杆123依次铰接围成四边形连杆机构,是指底架121、第一连杆122、臀部支架112及第二连杆123中任意相邻两者之间均进行铰接,当然该铰接方式可以是直接铰接也可以是间接铰接。
示例性的,第一连杆122的一端与底架121铰接,例如第一连杆122与底架121的远离腿部支架113的一端顶部铰接;第一连杆122的另一端与背部支架111固定连接,例如第一连杆122与背部支架111的靠近臀部支架112的一端底部铰接;臀部支架112与背部支架111铰接。第二连杆123的一端与底架121铰接,例如第二连杆123与底架121的远离背部支架111的一端顶部铰接;第二连杆123的另一端与臀部支架112铰接,例如第二连杆123与臀部支架112的靠近腿部支架113的一端底部铰接。
升降结构130被构造成能够驱动臀部支架112朝向靠近和远离底架121的方向运动,以带动第一连杆122和第二连杆123转动,以使一体式轮椅床100能够在床式状态和椅式状态之间转换。
可以理解的是,升降结构130被够造成能够驱动臀部支架112朝向靠近和远离底架121的方向运动,是指升降结构130可以是仅驱动臀部支架112在竖直方向上升降,由于底架121、第一连杆122、臀部支架112及第二连杆123围成四边形连杆机构,在臀部支架112仅能实现升降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连杆122和第二连杆123例如可以采用伸缩杆的形式,用以与臀部支架112的升降进行配合;升降结构130也可以是驱动臀部支架112在竖直方向上升降的过程中,还能带动臀部支架112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一体式轮椅床100的床式状态,如图1-图3所示,即是指背部支架111、臀部支架112及腿部支架113大致共面的状态;一体式轮椅床100的椅式状态,如图4-图5所示,即是指背部支架111的远离臀部支架112的一端向上倾斜且腿部支架113的远离臀部支架112的一端向下倾斜的状态。臀部支架112升降过程中会带动第一连杆122和第二连杆123转动,即第一连杆122和第二连杆123被构造成能够随着臀部支架112的升降进行转动,臀部支架112升起过程中,第一连杆122能够带动背部支架111向上倾斜且第二连杆123能够带动腿部支架113上下倾斜。由于该一体式轮椅床100处于轮椅状态时,需要移动,该底架121的底部设置有脚轮机构,便于进行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上”、“下”、“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轮椅床100,底架121、第一连杆122、臀部支架112及第二连杆123依次铰接围成四边形连杆机构,通过将升降结构130构造成能够驱动臀部支架112朝向靠近和远离底架121的方向运动以带动第一连杆122和第二连杆123转动的方式,第一连杆122和背部支架111固定连接、第二连杆123与腿部支架113固定连接,使得升降过程中背部支架111能够随第一连杆122转动、腿部支架113能够随第二连杆123转动,从而能够实现床式状态和椅式状态的转换,方便患者使用。形态转换时,通过升降结构130的动力输出带动背部支架111和腿部支架113一体化联动,便于操作。该一体式轮椅床100能兼具病床和轮椅的功能,还能节省空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升降结构130被够造成驱动臀部支架112在竖直方向上升降的同时,还能带动臀部支架112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使得形态转换时第一连杆122和第二连杆123能够实现较大角度的转动,以使椅式状态时背部支架111和腿部支架113具有适当的倾斜角度,使用更方便。示例性的,升降结构130包括升降输出机构131及升降杆132,升降杆132的两端分别与升降输出机构131的动力输出端及臀部支架112铰接。
进一步的可选的,升降输出机构131包括转动驱动件、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及丝杆,转动驱动件可以设置摇杆通过手动输出动力、也可以设置驱动电机通过动力机构输出动力。转动驱动件的输出端的轴线与臀部支架112平行,转动驱动件的输出端与第一锥形齿轮同轴设置,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丝杆与第二锥形齿轮同轴设置。升降杆132包括杆套及杆体,杆套与丝杆传动连接,杆体的一端与杆套铰接,杆体的另一端与臀部支架112铰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平行”、“垂直”等相对位置关系并不要求绝对平行、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该设置方式将水平方向的转动作用转换为竖直方向上的升降作用,可调节范围大,驱动方便。同时,由于将转动驱动件的输出端沿水平方向进行设置,在转动驱动件设置为摇杆的情况下,便于在床侧对摇杆进行操作,操作也更为方便。
由于一体式轮椅床100通常在病患使用过程中进行床式状态和椅式状态的转换,要求形态转换过程中背部支架111及腿部支架113相对于臀部支架112的转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6-图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背部支架111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一齿轮1111,第一齿轮1111可选的设置于背部支架111的靠近臀部支架112的一端,臀部支架112可转动地连接有与第一齿轮1111啮合的第二齿轮1121,第二齿轮1121可选的设置于臀部支架112的靠近背部支架111的一端。腿部支架113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三齿轮1131,第三齿轮1131可选的设置于腿部支架113的靠近臀部支架112的一端,第三齿轮1131与第二连杆123的杆体可转动地连接,臀部支架112连接有与第三齿轮1131啮合的第四齿轮1122,第四齿轮1122可选的设置于臀部支架112的靠近腿部支架113的一端。
上述实施方案中,一体式轮椅床100在床式状态和椅式状态之间转换时,背部支架111、腿部支架113均会与臀部支架11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第一齿轮1111和第二齿轮1121的啮合,能够提高背部支架111与臀部支架112之间相对转动时的稳定性。第三齿轮1131和第四齿轮1122的啮合,能够提高腿部支架113与臀部支架112之间相对转动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形态转换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支架结构110还包括背部侧支架114、臀部侧支架115及腿部侧支架116,背部侧支架114可转动地连接于背部支架111的两侧,臀部侧支架115可转动地连接于臀部支架112的两侧,腿部侧支架116可转动地连接于腿部支架113的两侧。床式状态时,背部侧支架114、臀部侧支架115及腿部侧支架116处于展开状态,其是指此时背部支架111、臀部支架112及腿部支架113、背部侧支架114、臀部侧支架115及腿部侧支架116大致地共面,该状态下通过背部侧支架114、臀部侧支架115及腿部侧支架116加宽床体,病患使用更方便。由于背部侧支架114、臀部侧支架115及腿部侧支架116均采用可转动的设置方式,即其能够相对于支架向上或者向下转动实现折叠,从而减小床体宽度,能够避免进出门时受门尺寸的制约,更方便出行。可选的,侧支架进行折叠时,各侧支架与对应的各支架垂直。
请参阅图8-图9,背部支架111可转动地连接有与第一齿轮1111传动连接的第一支架锥齿轮1112,臀部支架112可转动地连接有与第二齿轮1121传动连接的第二支架锥齿轮1123,腿部支架113可转动地连接有与第三齿轮1131传动连接的第三支架锥齿轮1132。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齿轮1111与第一支架锥齿轮1112的传动连接方式,可以是第一齿轮1111和第一支架锥齿轮1112同轴设置的方式,第一齿轮1111将动力传递给转动轴,转动轴带动第一支架锥齿轮1112转动;也可以是第一齿轮1111和第一支架锥齿轮1112设置于不同转动轴的方式,两个转动轴之间通过齿轮、皮带轮、链轮等结构进行传动。当然,第二齿轮1121与第二支架锥齿轮1123的传动连接方式,以及第三齿轮1131与第三支架锥齿轮1132的传动连接方式,同样可选为上述所示例的不同方式。
背部侧支架114设有与第一支架锥齿轮1112啮合的第一侧支架锥齿轮1141,第一侧支架锥齿轮1141的转动轴与背部侧支架114的转动轴共线设置,用于带动背部侧支架114相对于背部支架111进行转动。臀部侧支架115设有与第二支架锥齿轮1123啮合的第二侧支架锥齿轮1151,第二侧支架锥齿轮1151的转动轴与臀部侧支架115的转动轴共线设置,用于带动臀部侧支架115相对于臀部支架112进行转动。腿部侧支架116设有与第三支架锥齿轮1132啮合的第三侧支架锥齿轮1161,第三侧支架锥齿轮1161的转动轴与腿部侧支架116的转动轴共线设置,用于带动腿部侧支架116相对于腿部支架113进行转动。
上述实施方案中,通过各支架上的支架锥齿轮与对应的各侧支架上的侧支架锥齿轮啮合,使得第一齿轮1111的转动能够带动背部侧支架114转动,第二齿轮1121的转动能够带动臀部侧支架115转动,第三齿轮1131的转动能够带动腿部侧支架116转动。一体式轮椅床100在床式状态和椅式状态之间转换时,能够利用背部支架111和腿部支架113转动相对于臀部支架112转动时对第一齿轮1111、第二齿轮1121及第三齿轮1131的转动驱动作用,带动背部侧支架114、臀部侧支架115及腿部侧支架116进行转动,通过升降结构130的动力输出一体化联动实现背部侧支架114、臀部侧支架115及腿部侧支架116的展开及折叠,便于操作。
通过调整各个齿轮的转动方向,使得各侧支架锥齿轮沿预设方向进行转动,以使各侧支架床式状态转换为椅式状态时沿预设方向转动折叠,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的需要。
在床式状态转换为椅式状态时,背部支架111相对于臀部支架112向上转动,在背部支架111和臀部支架112相对转动的过程中,第一齿轮1111能够实现沿如图4所示视角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齿轮1121能够实现沿如图4所示视角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腿部支架113相对于臀部支架112向下转动,在腿部支架113和臀部支架112相对转动的过程中,第三齿轮1131能够实现如图4所示视角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可选的,第一支架锥齿轮1112与第一齿轮1111的转动方向相反,其示例性地第一支架锥齿轮1112与第一齿轮1111分别设置于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通过齿轮啮合实现传动,此时第一支架锥齿轮1112沿如图4所示视角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将第一侧支架锥齿轮1141位于第一支架锥齿轮1112的远离臀部支架112的一侧,以使椅式状态时,背部侧支架114转动至背部支架111的靠近底架121的一侧,使得椅式状态时背部侧支架114还能够作为推车扶手,使用更加方便。
可选的,第二支架锥齿轮1123与第二齿轮1121的转动方向相同,其示例性地将即第二支架锥齿轮1123与第二齿轮1121同轴设置,此时第二支架锥齿轮1123沿如图4所示视角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将第二侧支架锥齿轮1151位于第二支架锥齿轮1123的远离背部支架111的一侧,以使椅式状态时,臀部侧支架115转动至臀部支架112的远离底架121的一侧,使得椅式状态时臀部侧支架115还能够作为座位扶手,使用更加方便。
可选的,第三支架锥齿轮1132与第三齿轮1131的转动方向相同,其示例性地将即第三支架锥齿轮1132与第三齿轮1131同轴设置,此时第二支架锥齿轮1123沿如图4所示视角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将第三侧支架锥齿轮1161位于第三支架锥齿轮1132的远离臀部支架112的一侧,以使椅式状态时,腿部侧支架116转动至腿部支架113的远离底架121的一侧,使得椅式状态时腿部侧支架116还能够作为座位扶手,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支撑结构120还包括第一支撑折叠机构124和/或第二支撑折叠机构125,“A和/或B”即是指即可为A,也可以为B,还可以为A或B。第一支撑折叠机构124可转动地连接于背部支架111的底部,第二支撑折叠机构125可转动地连接于腿部支架113的底部。在床式状态时,第一支撑折叠机构124能够在背部支架111的底部对背部支架111进行支撑,第二支撑折叠机构125能够在腿部支架113的底部对腿部支架113进行支撑,能够提高一体式轮椅床100在床式状态使用的稳定性。可选的,第一支撑折叠机构124和第二支撑折叠机构125的底部均设置有脚轮机构,使得床体状态时一体式轮椅床100也能够方便地被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在椅式状态时,第一支撑折叠机构124能够通过转动折叠于背部支架111的底部,第二支撑折叠机构125能够通过转动折叠于腿部支架113的底部,折叠过程是指各支撑折叠机构的底部到其对应的各支架的距离减小的过程,可选的,折叠完成后第一支撑折叠机构124贴靠于背部支架111的底部,第二支撑折叠机构125贴靠于腿部支架113的底部,使椅式状态时空间占用更小、操作更方便。
第一支撑折叠机构124与第一齿轮1111传动连接,以使床式状态转换成椅式状态时,第一支撑折叠机构124从支撑背部支架111转换为折叠于背部支架111。第二支撑折叠机构125与第三齿轮1131传动连接,以使床式状态转换成椅式状态时,第二支撑折叠机构125从支撑腿部支架113转换为折叠于腿部支架113。
上述实施方案中,一体式轮椅床100在床式状态和椅式状态之间转换时,能够利用背部支架111和腿部支架113转动相对于臀部支架112转动时对第一齿轮1111及第三齿轮1131的转动驱动作用,以驱动第一支撑折叠机构124和第二支撑折叠机构125转动而实现折叠,通过升降结构130的动力输出一体化联动,便于操作。
可选的,第一支撑折叠机构124及第二支撑折叠机构125均包括第一支撑连杆1261、第二支撑连杆1262及支撑柱1264,第一支撑连杆1261及第二支撑连杆1262均与支架结构110及支撑柱1264铰接,支撑柱1264设置于第一支撑连杆1261和第二支撑连杆1262之间,使得床式状态下支撑折叠机构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示例性的,第一支撑连杆1261两个铰接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支撑连杆1262两个铰接点支架的距离,第一支撑连杆1261与支撑柱1264的顶部铰接,第二支撑连杆1262与支撑柱1264的柱体铰接。第一支撑折叠机构124的第一支撑连杆1261与第一齿轮1111传动连接,第二支撑折叠机构125的第一支撑连杆1261与第三齿轮1131传动连接,以使床式状态转换成椅式状态时,第一支撑连杆1261在第一齿轮1111的传动作用下带动支撑柱1264进行折叠,第二支撑连杆1262伴随进行联动,从而通过第一支撑连杆1261及第二支撑连杆1262带动支撑柱1264折叠于支架结构110,使得形态转换时的稳定性也更佳。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连杆1261及第二支撑连杆1262均还包括第三支撑连杆1263,第三支撑连杆1263与支架结构110铰接,第二支撑连杆1262通过与第三支撑连杆1263铰接实现与第三支撑连杆1263的铰接。支撑折叠机构在折叠和展开时通过第一支撑连杆1261、第二支撑连杆1262及第三支撑连杆1263进行配合,形态转换时的稳定性更佳。
采用第一支撑折叠机构124及第二支撑折叠机构125分别对背部支架111及腿部支架113进行支撑时,该第一支撑折叠机构124及第二支撑折叠机构125可选地距离底架121一定距离,如转动连接于对应支架的接近中部的位置或者转动连接于对应支架的自由端,使得支撑效果更好。
示例性的,背部支架111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1113,第一传动齿轮1113与第一齿轮1111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第一支撑折叠机构124与第一传动齿轮1113传动连接,腿部支架113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1133,第二传动齿轮1133与第三齿轮1131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第二支撑折叠机构125与第二传动齿轮1133传动连接。通过同步带对第一齿轮1111和第三齿轮1131的动力进行传递,传动效率高且传动稳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动齿轮1113与第一齿轮1111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其可以是同步带的直接传动连接,即第一传动齿轮1113所在的转动轴和第一齿轮1111所在的转动轴分别设置同步轮实现同步带传动;其也可以是同步带的间接传动连接,例如在背部支架111可转动地并排设置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第一齿轮1111设置于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设置有与第一齿轮1111啮合的齿轮进行传动,第一传动齿轮1113所在的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分别设置同步轮实现同步带传动,提高同步带传动的稳定性。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折叠机构124与第一传动齿轮1113的传动连接可选的也采用间接传动,背部支架111可选的还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三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1113啮合,第一支撑折叠机构124与第三传动齿轮传动连接,从而提高对第一支撑折叠机构124传动的稳定性。当然,第二传动齿轮1133与第三齿轮1131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的方式,以及第二支撑折叠机构125与第二传动齿轮1133的传动连接,同样可选的为上述所示例的传动连接方式。另外,在其他实施方案中,除了采用同步带进行传动之外,还可以采用同步链轮等结构实现较长距离的有效传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轮椅床100,其工作原理如下:
床式状态时,背部支架111、臀部支架112及腿部支架113呈展开的状态。需要转换为椅式状态时,升降结构130驱动臀部支架112升高,臀部支架112升高过程中带动第一连杆122和第二连杆123相对于底架121转动,第一连杆122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背部支架111向上倾斜抬起,第二连杆123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腿部支架113向下倾斜降落,从而转换为椅式状态。一体式轮椅床100能够实现床式状态和椅式状态的转换,方便患者使用。形态转换时,通过升降结构130的动力输出带动背部支架111和腿部支架113一体化联动,便于操作。该一体式轮椅床100能兼具病床和轮椅的功能,还能节省空间。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一体式轮椅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背部支架、臀部支架及腿部支架;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底架、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底架设置于所述臀部支架的底部,所述底架、所述第一连杆、所述臀部支架及所述第二连杆依次铰接围成四边形连杆机构,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背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腿部支架固定连接;以及
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被构造成能够驱动所述臀部支架朝向靠近和远离所述底架的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转动,以使所述一体式轮椅床能够在床式状态和椅式状态之间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臀部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腿部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臀部支架连接有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背部支架的两侧的背部侧支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臀部支架的两侧的臀部侧支架及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腿部支架的两侧的腿部侧支架;处于所述床式状态时,所述背部侧支架、所述臀部侧支架及所述腿部侧支架处于展开状态;
所述背部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的第一支架锥齿轮,所述背部侧支架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架锥齿轮啮合的第一侧支架锥齿轮,用于驱动所述背部侧支架转动;所述臀部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有与所述第二齿轮传动连接的第二支架锥齿轮,所述臀部侧支架设有与所述第二支架锥齿轮啮合的第二侧支架锥齿轮,用于驱动所述臀部侧支架转动;所述腿部支架设有与所述第三齿轮传动连接的第三支架锥齿轮,所述腿部侧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有与所述第三支架锥齿轮啮合的第三侧支架锥齿轮,用于驱动所述腿部侧支架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侧支架锥齿轮位于所述第一支架锥齿轮的远离所述臀部支架的一侧,以使所述椅式状态时,所述背部侧支架转动至所述背部支架的靠近所述底架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侧支架锥齿轮位于所述第二支架锥齿轮的远离所述背部支架的一侧,以使所述椅式状态时,所述臀部侧支架转动至所述臀部支架的远离所述底架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锥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三侧支架锥齿轮位于所述第三支架锥齿轮的远离所述臀部支架的一侧,以使所述椅式状态时,所述腿部侧支架转动至所述腿部支架的远离所述底架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撑折叠机构和/或第二支撑折叠机构;
所述第一支撑折叠机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背部支架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折叠机构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以使所述床式状态转换成所述椅式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折叠机构从支撑所述背部支架转换为折叠于所述背部支架;
所述第二支撑折叠机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腿部支架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折叠机构与所述第三齿轮传动连接,以使所述床式状态转换成所述椅式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折叠机构从支撑所述腿部支架转换为折叠于所述腿部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式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折叠机构及所述第二支撑折叠机构均包括第一支撑连杆、第二支撑连杆及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连杆及所述第二支撑连杆均与所述支架结构及所述支撑柱铰接,所述支撑柱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连杆和所述第二支撑连杆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折叠机构的所述第一支撑连杆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折叠机构的所述第一支撑连杆与所述第三齿轮传动连接,以使所述床式状态转换成所述椅式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连杆及所述第二支撑连杆带动所述支撑柱折叠于所述支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式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折叠机构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腿部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折叠机构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升降输出机构及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升降输出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及所述臀部支架铰接。
CN201910909234.0A 2019-09-24 2019-09-24 一体式轮椅床 Active CN1106135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9234.0A CN110613569B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体式轮椅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9234.0A CN110613569B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体式轮椅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3569A true CN110613569A (zh) 2019-12-27
CN110613569B CN110613569B (zh) 2021-01-01

Family

ID=68924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9234.0A Active CN110613569B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体式轮椅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1356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9231A (zh) * 2020-05-06 2020-08-14 广东博方众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轮椅床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500105A (ja) * 2007-07-08 2011-01-06 バスカール ヴィサール パトワーダン ベッドに変換する、患者用室内便器付き車椅子
CN102961222A (zh) * 2012-06-29 2013-03-13 北京科实医学图像技术研究所 高位电动沙发兼病床
CN203493837U (zh) * 2013-09-12 2014-03-26 昶虹自动化(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轮椅床
CN203943836U (zh) * 2014-05-08 2014-11-19 武汉市中心医院 体位移动护理床
CN203943830U (zh) * 2014-06-22 2014-11-19 枣庄海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病床
CN108186240A (zh) * 2018-03-15 2018-06-22 陈丹 一种病床
CN207768645U (zh) * 2017-06-08 2018-08-28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康复轮椅床
CN108652867A (zh) * 2018-05-31 2018-10-16 绍兴市上虞区中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医疗床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500105A (ja) * 2007-07-08 2011-01-06 バスカール ヴィサール パトワーダン ベッドに変換する、患者用室内便器付き車椅子
CN102961222A (zh) * 2012-06-29 2013-03-13 北京科实医学图像技术研究所 高位电动沙发兼病床
CN203493837U (zh) * 2013-09-12 2014-03-26 昶虹自动化(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轮椅床
CN203943836U (zh) * 2014-05-08 2014-11-19 武汉市中心医院 体位移动护理床
CN203943830U (zh) * 2014-06-22 2014-11-19 枣庄海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病床
CN207768645U (zh) * 2017-06-08 2018-08-28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康复轮椅床
CN108186240A (zh) * 2018-03-15 2018-06-22 陈丹 一种病床
CN108652867A (zh) * 2018-05-31 2018-10-16 绍兴市上虞区中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医疗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9231A (zh) * 2020-05-06 2020-08-14 广东博方众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轮椅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3569B (zh) 2021-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93653B (zh) 一体式联动轮椅床
CN102824254A (zh) 一种辅助护理移乘装置
CN202802005U (zh) 一种辅助护理移乘装置
CN105686746B (zh) 升降装置
CN113749868B (zh) 一种双侧驱动的护理床翻身机构及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
CN109907893A (zh) 多功能轮椅和轮椅床
CN111887893B (zh) 一种胃肠超声造影专用支架
CN110613569B (zh) 一体式轮椅床
CN110721037A (zh) 一种能够自动和手动调节的移乘设备
CN103263326B (zh) 具有分腿功能的护理床
CN211431877U (zh) 一种新型折叠式电动床
CN217611770U (zh) 一种具有床椅转移功能的轮椅
CN217245265U (zh) 一种护理床自延位腹部减压机构及多功能护理床
CN209678915U (zh) 翻身床
CN209270129U (zh) 一种护理床
CN216798065U (zh) 一种护理床折叠机构及多功能护理床
CN219963322U (zh) 一种医疗床
CN111870442B (zh) 一种用于转移失能人群的可折叠轮椅
CN215459489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护理床
CN219557840U (zh) 一种轮椅机构
CN109363852A (zh) 翻身床
CN219803887U (zh) 一种轮椅
CN219835769U (zh) 一种可移动轮椅及其护理床
CN216725022U (zh) 一种养老家居床的翻身结构
CN220308764U (zh) 一种智能侧翻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