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3351A - 液体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3351A
CN110613351A CN201810630329.4A CN201810630329A CN110613351A CN 110613351 A CN110613351 A CN 110613351A CN 201810630329 A CN201810630329 A CN 201810630329A CN 110613351 A CN110613351 A CN 110613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ntainer body
container
pumping device
water pu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303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向阳
南春来
罗金柳生
唐小玲
刘云祥
柳维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303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133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13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33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6Filters or strainers for coffee or tea makers ; Holders therefor
    • A47J31/0615Filters or strainers for coffee or tea makers ; Holders therefor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making tea or the like, e.g. where the infusion liquid is kept a certain time in the filter before flowing ou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0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with dispensing means for adding a measured quantity of ingredients, e.g. coffee, water, sugar, cocoa, milk, tea
    • A47J31/407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with dispensing means for adding a measured quantity of ingredients, e.g. coffee, water, sugar, cocoa, milk, tea with ingredient-containing cartridges; Cartridge-perfor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4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6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 A47J31/462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with an intermediate liquid storage tank
    • A47J31/467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with an intermediate liquid storage tank for the infu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其上设有容器开口和出水结构;容器盖,可打开或关闭地安装在容器开口处;泡制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容器本体内;抽水装置,安装在容器本体或容器盖上,位于泡制组件外;抽水通道,设在容器本体与抽水装置之间;出水通道,设在抽水装置与泡制组件之间;抽水装置可通过出水和抽水通道将容器本体内的水抽到泡制组件内。该案可等壶内的水温适宜时再启动抽水装置以进行淋茶,以使不同类的茶叶均能以最佳温度进行淋茶,这样可确保茶汤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同时本申请在不加热时也可进行淋茶,扩大了产品的应用范围,又使抽水装置独立于泡制组件安装,从而可在拆装泡制组件时减少抽水装置不必要的重复拆装。

Description

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大多数能够冲茶或淋茶的茶壶而言,都是在壶体内设置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容纳腔,然后将该容纳腔的水加热沸腾,然后通过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汽来增大独立空间内的压力,然后迫使容纳腔内的水和蒸汽通过一个导流管流入到滤筒内,然后在滤筒内实现淋茶。但该种淋茶结构,一方面需要壶体能够加热,因而需要为壶体配备加热装置,另一方面对于不同茶叶而言,其最佳的淋茶温度也不一样,但目前容纳腔内的水只有沸腾后才能够进入到滤筒内进行淋茶,因而淋茶时水的温度较高且温度不好控制,因而无法根据茶叶的类型合理控制淋茶时水的温度,这就无法充分发挥茶汤的营养价值,从而降低了茶水的口感。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具有新的淋茶结构的液体加热容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上设置有容器开口和出水结构;容器盖,能够打开或关闭地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容器开口处;泡制组件,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内;抽水装置,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或所述容器盖上,位于所述泡制组件外;抽水通道,所述抽水通道的一端位于所述容器本体内,所述抽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抽水装置连接;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抽水装置连接,所述出水通道的另一端对应所述泡制组件设置;其中,所述抽水装置能够通过所述抽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将所述容器本体内的水抽送到所述泡制组件内。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容器盖、泡制组件和抽水装置、抽水通道以及出水通道,其中容器本体用于盛装茶水等液体,以进行泡茶或淋茶,而容器盖用于打开和关闭容器本体的容器开口,而泡制组件安装在容器本体内,用于装茶叶,抽水装置设置在容器本体内,用于将容器本体内的水通过出水通道和抽水通道抽送到泡制组件内,然后喷淋到泡制组件内的茶叶上,以实现淋茶。该种淋茶方式,容器本体内的水通过抽水装置抽送到泡制组件内,因而,在具体淋茶时,可等到容器本体内的水的温度与茶叶的类型相适配时才启动抽水装置以将水抽送到泡制组件内并喷淋到茶叶上,这样便能够合理控制淋茶时水的温度,以使水温与茶叶的类型相互适应,这样即可使不同类型的茶叶均能够以最佳温度进行淋茶,从而便能够确保茶叶内的营养物质不会被破坏,以确保茶汤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同时,该种设置,由于并不需要通过加热容器本体内的水来产生蒸汽而实现淋茶,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可将温度适宜的热水直接加入到容器本体内,这样便可不通过加热的方式实现淋茶,也即该种方式使得不能加热的茶壶等也能够进行淋茶,从而扩大了产品的应用范围。另外该种设置抽水装置设置在容器本体或容器盖上,位于泡制组件外使得抽水装置能够独立于泡制组件,即使得抽水装置和泡制组件能够各自独立安装,这样便使得抽水装置和泡制组件能够单独分开进行拆装,而不需要将抽水装置和泡制组件进行捆绑拆装,而液体加热容器在淋茶或泡茶时,需要经常增减茶叶,以及清洗泡制组件,因此泡制组件需要经常拆装,而抽水装置和泡制组件能够各自独立安装,因而在拆卸泡制组件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是否拆卸抽水装置,这样便可减少抽水装置不必要的多次重复拆装,从而可提高产品使用时的便利性,减少零部件的拆装工作量,以提升用户体验。此外,由于泡制组件需经常清洗,而若将抽水装置设置在泡制组件内,则清洗泡制组件时,水极易浸入到抽水装置,而影响抽水装置的性能,而抽水装置一般又具有较高的防水要求,因此将抽水装置设置在泡制组件内,会极大地增大抽水装置损坏的概率,降低抽水装置的使用寿命,而通过将抽水装置设置在泡制组件外,比如内置在容器本体的内壁内或者内置在容器盖内,则能够提高抽水装置的防水性能,确保抽水装置的使用寿命。
其中,通过在容器本体的侧壁上设置出水结构,能够通过出水结构来进行容器本体内的茶水等的倒出,这样在倒出茶水等时,便不用打开容器盖,取出泡制组件等,因而能够使茶水等的倒出更加方便。
其中,这里说明一下,本申请中的泡制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除了用于泡茶淋茶之外,还可以用于冲淋咖啡或者用于其它饮品材料的冲泡等,即本申请中的液体加热容器和泡制组件不限于只用于茶叶的冲泡,用户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任何其它饮品材料的冲泡。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散水件,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或所述容器盖或所述泡制组件上,所述散水件的一端伸入到所述泡制组件内,所述散水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通道远离所述抽水装置的一端连接;其中,所述散水件上设置有多个散水孔。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通过散水件将抽水装置抽入到泡制组件的水分散开后通过散水孔喷淋到茶叶上,这样散水件便能够将抽水装置抽送的水大面积喷洒出去,以防止水只能够淋到某个局部区域,这样即可通过散水件将抽水装置抽送的水较均匀地淋到茶叶上,进而便能够提高淋茶效果,以提高茶水的口感。其中,具体地,散水件即可安装在容器本体上,也可安装在容器盖上,当然也可直接安装在泡制组件上,具体地,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散水件的安装位置。此外,散水件的一端与出水通道连接,而散水件的另一端即可伸入到泡制组件内,也可在泡制组件上开设一个开孔,以将散水件对应泡制组件的开口设置。但优选地,散水件的另一端直接伸入到泡制组件内,这样可防止散水件的水外泄,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其中,优选地,所述散水件优选为喷头或花洒或莲蓬头,或者所述散水件为类似喷头、花洒和莲蓬头的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抽水装置和所述散水件均设置在所述容器盖上,或所述抽水装置和所述散水件均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抽水装置和散水件优选设置在同一部件上,比如都设置在容器本体上或都设置在容器盖上,这样可在同一部件上实现抽水和水的输送,从而便可防止容器盖和容器本体因抽水装置和散水件而相互牵制,因而即可使产品的结构更加合理简单。
当然,在其它技术方案中,散水件也可设置在泡制组件上,即也可将泡制组件和散水件设置成一体,但这样会增大泡制组件的结构,而泡制组件需要经常拆装,因此将泡制组件和散水件设置成一体,会降低泡制组件的拆装便利性,增大泡制组件的清洗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抽水通道为一抽水管,所述抽水管远离所述抽水装置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和/或所述出水通道为一出水管。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抽水装置可通过抽水管来进行抽水,而出水管用于在抽水装置抽水后将抽送的水输出到散水件,这样便可通过散水件将容器本体内的水抽送到泡制组件内,以进行淋茶。而抽水管远离抽水装置的一端延伸至容器本体的底部,这样能够提高抽水管的长度,以使抽水装置在容器本体内的水很少时也能够进行抽水淋茶。而通过将抽水通道设置成抽水管,将出水通道设置成出水管使得抽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结构比较简单,因而能够降低产品的加工难度,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当然,在其它方案中,抽水通道和出水通道也可是直接在容器本体或容器盖的壁内加工出的通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抽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容器盖的壁内,或所述抽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壁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将抽水装置安装在容器盖的壁内或者容器本体的壁内,能够实现抽水装置的隐藏安装,因而一方面可防止抽水装置外露而降低产品的美观,另一方面可对抽水装置进行隐藏保护,比如增大抽水装置的防水、防尘性能,进而可使抽水装置经久耐用,并延长抽水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抽水管和/或所述出水管为软质管,所述抽水管和/或所述出水管预埋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或容器盖的壁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软质管使得抽水管和/或出水管具有一定的弹性,因而能够使抽水管和/或出水管能够更加灵活的进行移动,而抽水管和/或出水管预埋安装在容器本体或容器盖的壁内,能够通过容器本体或容器盖对抽水管和/或出水管进行封闭保护,以降低抽水管和/或出水管损坏的概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内或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外;供电装置,与所述抽水装置连接,用于为所述抽水装置和/或所述加热装置供电;控制装置,与所述抽水装置和所述加热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抽水装置和所述加热装置的工作。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设置加热装置能够加热容器本体内的水。其中,加热装置优选设置在容器本体内,这样便可通过加热装置直接加热水,从而便不用加热容器本体。当然,加热装置也可设置在容器本体外来进行加热。而供电装置用于为产品供电,比如为加热装置、抽水装置的工作提供能源。其中,供电装置可以是电池,也可以是低压电源或是经电路板转换过的低压电或是无线供电设备等。而控制装置用于与抽水装置和加热装置等连接,用于控制抽水装置和加热装置等的工作,具体地,比如控制抽水装置和加热装置的启停、工作模式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启停开关,与所述抽水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抽水装置的启停;和/或第二启停开关,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启停;和/或选择面板,与所述抽水装置和/或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所述选择面板上设置有选择开关,任一所述选择开关均对应设置有一工作模式,启动任一所述选择开关能够控制所述抽水装置和/或所述加热装置按照与启动的所述选择开关相对应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容器本体、容器盖或是底座上对应抽水装置和加热装置均设置一个启停开关,这样便可通过启停开关来控制抽水装置和加热装置的启停,以使用户能够随时开启或关闭抽水装置和加热装置。而通过设置选择面板,可通过选择面板上的选择开关来开启或关闭抽水装置和/或加热装置,并控制抽水装置和/或加热装置按照与选择开关对应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这样用户在泡茶时,只需要启动相应的选择开关即可使产品按照预定工作模式进行工作。而设置选择面板,为用户提供了多个可供选择的工作模式,使得用户能够利用现成的多种工作模式来控制加热装置和抽水装置的工作,这样便可避免用户不知道如何设置工作模式或者只能利用单一工作模式进行控制的问题。同时,该种设置,由于选择开关对应的工作模式为预先设定的,因此使得每一选择开关的功能均能够与对应的工作模式相互匹配,这样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茶叶的种类选择出与茶叶相匹配的最佳工作模式以及根据用户的喜好习惯烹饪出最符合用户的口感的茶汤。
具体地,比如,可在选择面板上根据茶叶的种类分别设定多个选择开关,比如红茶开关,绿茶开关,或者根据茶汤的口感设置多个选择开关,比如浓汤开关,清汤开关等。当然,也可根据常规的加热方式或者抽水方式分别对应抽水装置和加热装置分别设置一些加热模式选择开关或者抽水模式选择开关,加热模式选择开关如大火开关、小火开关、中火开关,而抽水模式选择开关如速淋开关、慢淋开关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设定面板,用于设定工作模式,并能够控制所述抽水装置和/或所述加热装置按照所述设定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和/或语音操作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语音信号,并能够根据所述语音信号进行相应的操作。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设定面板使得用户能够自行设定工作模式,这样便可弥补选择面板上的工作模式单一、工作模式的数量有限等缺陷。具体地,设定面板即可设定新的工作模式,也可修改选择面板上的工作模式。而语音操作模块能够获取并识别用户的语音信息,从而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语音来操作产品的工作,比如操作加热装置、抽水装置的启停、控制加热装置、抽水装置的工作模式,以及设定或者修改工作模式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温度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检测和/或显示所述容器本体内的水的温度;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能够通过所述温度装置检测的所述容器本体内的水的温度控制所述抽水装置和所述加热装置的工作。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通过温度装置来检测和/或显示容器本体内的水的温度,这样一方面使得用户能够知道容器本体内的水温,另一方面,还可将温度装置与控制装置等连接,从而使得产品能够根据容器本体的水温来控制产品的工作,比如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等,或者控制抽水装置的开始抽水温度或者抽水时间的长短等,这样便能够根据水的温度更加合理控制产品的工作,以进一步确保茶汤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泡制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泡制组件固定安装在容器本体内,比如可在泡制组件的开口的边缘上设置翻边,这样便能够通过翻边将泡制组件支撑安装在容器本体的容器开口处,并能够同时通过容器盖压住翻边,以实现对泡制组件的进一步限位安装。当然,泡制组件也可通过其它安装方式固定安装在容器本体内。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泡制组件能够升降地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泡制组件能够在容器本体内升降,从而在具体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泡制组件在容器本体中的安装高度,具体地,比如可将泡制组件下降到容器本体内的液面以下进行泡茶,而在泡好茶以后,可将泡制组件向容器开口处调高一点,以使泡制组件和容器本体中的液体分离,这样便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这样在用户具体泡茶时,使得用户可通过升降泡制组件来调整泡茶的时间,以防止茶叶浸泡时间过长。此外,泡制组件能够升降,且出水通道的出口对应泡制组件设置,因此抽水装置还能够将容器本体内的水引入到泡制组件中,这样在具体使用液体加热容器时,便可将泡制组件上升到液面以上,然后结合抽水装置的使用以实现淋茶,具体地,比如可将泡制组件上升到容器本体内的液面高度以上,然后即可通过抽水装置将容器本体内的水,直接抽送到泡制组件内,并直接淋到泡制组件内的茶叶等上,这样即可实现淋茶。该种设置,通过将泡制组件升降地安装在容器本体内,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泡制组件的安装高度,从而一方面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泡茶的时长,另一当面使得泡制组件能够与抽水装置配合而实现淋茶功能,这就使得该液体加热容器既能够用于泡茶又能够用于淋茶。此外,该种设置在实现泡茶和淋茶的转换时,只需要将泡制组件的安装位置调节高一点即可,而不需要多余的额外操作,因而还使得液体加热容器的淋茶和泡茶的转换更加方便快捷。
其中,在泡制组件升降时,出水通道的出口或者散水件即可随泡制组件一起升降,以防止泡制组件与出水通道的出口或者散水件分离,当然,出水通道的出口或者散水件也可固定在容器本体内的固定位置,但需要确保泡制组件上升后,出水通道的出口或者散水件内的水能够喷淋到泡制组件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容器盖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泡制组件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安装孔伸出到所述容器盖外;其中,所述连接杆上沿所述连接杆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扣,所述容器盖的所述安装孔的边缘上设置有第二卡扣,任一所述第一卡扣均能够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扣配合,以使所述连接杆能够升降地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或所述容器盖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通过一连接杆来实现泡制组件在容器本体内的安装,同时可通过拉动连接杆来使泡制组件上下升降,以调节泡制组件的安装位置,而在将泡制组件调节到所需高度时,可通过将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以实现泡制组件的固定。而通过设置安装孔,使得连接杆能够伸出到容器盖外,这样用户在液体加热容器外即可实现对连接杆的升降操作,从而在具体升降泡制组件时,便不需要打开容器盖,因而能够提高泡制组件升降操作的便利性。具体地,可在连接杆的不同高度位置上设置第一卡扣,这样在安装连接杆时,便能够通过不同高度位置的第一卡扣与容器盖上的第二卡扣进行卡扣配合,以实现连接杆在容器盖上的升降安装,这样便能够实现连接杆的上下升降,进而便可带动泡制组件上下进行升降。
其中,在一具体方案中,所述第一卡扣为设置在连接杆的侧壁上,且沿连接杆的周向设置的环形卡槽,所述第二卡扣为多个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向分布在所述安装孔的边缘上的弹性柱塞;其中,多个所述弹性柱塞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能够卡入到任一所述环形卡槽内,以实现所述连接杆在不同高度位置上的安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由于弹性柱塞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可在安装孔的边缘设置一圈弹性柱塞,并在连接杆的不同高度位置上设置环形卡槽,这样在具体调节连接杆的高度,以进行连接杆的升降时,只需要上下拉动连接杆即可,而在连接杆的高度位置调节好后,将多个弹性柱塞卡入到对应高度位置上的环形卡槽即可实现连接杆在升降后的固定。该种设置,可通过多个弹性柱塞与不同高度位置的环形卡槽实现连接杆的升降安装,因此,在使用时,可随意上下升降调节杆,以实现泡制组件的升降。
其中,在另一具体方案中,所述连接杆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卡扣为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二卡扣包括设置在安装孔的边缘上的止位部和避空槽,转动所述连接杆,使所述限位凸起对应所述止位部设置时,所述止位部能够与所述限位凸起干涉,以固定住所述连接杆,转动所述连接杆,使所述限位凸起对应所述避空槽设置时,所述避空槽能够避让开所述限位凸起,以使所述连接杆在安装孔内上下滑动升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为能够伸长或缩短的伸缩杆。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连接杆也可为一个能够伸缩地且安装在容器本体与泡制组件之间的伸缩杆,这样便可通过伸缩杆的伸缩来实现泡制组件在容器本体内的升降,同时,可在伸缩杆上设置一个锁紧结构,以便能够在伸缩杆伸缩后,将伸缩杆的长度固定,以实现泡制组件的固定安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伸出所述容器盖的一端上设置有提手。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通过提手来操作连接杆的升降,进而实现对泡制组件的升降操作,而设置提手一方面便于用户对连接杆的操作,防止连接杆在升降时打滑。此外,设置提手也便于用户握住连接杆而上下升降连接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伸出所述容器盖的一端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的长度大于所述安装孔的长度,和/或所述限位结构的宽度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宽度。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限位结构的长度和/或宽度大于安装孔的长度和/或宽度,使得限位结构无法通过安装孔而进入到容器本体内,这样便可防止连接杆直接掉入到容器本体内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泡制组件包括:滤筒,能够放入到所述容器本体内,所述滤筒的底壁和/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滤孔;滤筒盖,能够放入到所述容器本体内,能够打开或关闭地安装在所述滤筒的开口上;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滤筒上或所述滤筒盖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泡制组件设置成带盖的滤筒,此时泡制组件包括滤筒和滤筒盖,其中,滤筒用于装茶叶等,而滤筒盖用于关闭或打开滤筒的开口。其中,连接杆的一端即可安装在滤筒上,也可安装在滤筒盖上,具体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装。但优选地,连接杆的一端安装在滤筒盖上。当然,在其它技术方案中,也可将泡制组件设置成不带盖的滤筒结构,此时,泡制组件只包括一个单独的滤筒,而不包括盖。此外,可在滤筒的底壁和/或侧壁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滤孔,这样即可通过该滤孔在泡茶时将水引入到滤筒内,以实现泡茶。其中,优选地,滤筒的底壁和/或侧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滤孔,这样便能够通过滤筒的侧壁和底壁同时向滤筒内进水。当然,也可只在滤筒的侧壁或底壁上设置滤孔,或者只在滤筒盖上设置滤孔。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不在滤筒上设置滤孔,在滤筒盖和/或滤筒的开口处设置缺口,这样泡茶时水便能够通过滤筒盖和/或滤筒的开口处的缺口进行进水,以实现泡茶。
其中,优选地,所述滤筒的底壁和所述滤筒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滤孔,该种设置能够使滤孔的数量较多,因而在泡茶时,水能够快速地进入到滤筒内,以提高泡茶的速度。同时,该种设置,在泡茶好以后,将滤筒提起时,滤筒内的水也能够快速地流出滤筒,以防止茶水滞留在滤筒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滤孔的横截面的面积在大于等于0.2mm2或小于等于7.1mm2的范围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滤孔的孔径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会导致茶叶露出滤筒,过小会导致茶叶堵塞滤孔,或者进出水过慢的情况发生,因此,滤孔的横截面的面积优选在大于等于0.2mm2或小于等于7.1mm2的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杆安装在所述滤筒上时,所述连接杆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滤筒上,或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滤筒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杆安装在所述滤筒盖上时,所述连接杆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滤筒盖上,或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滤筒盖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连接杆的一端即可安装在滤筒上,也可安装在滤筒盖上,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装。而连接杆的一端安装在滤筒上时,连接杆与滤筒即可安装成一体式结构,也可拆卸地连接,而连接杆与滤筒安装成一体式结构,能够提高连接杆与滤筒的强度,且也使得连接杆与滤筒可一体制成。而连接杆与滤筒可拆卸连接,能够在连接杆与滤筒污损后对连接杆或滤筒进行单独维修与更换,因而能够提高产品维修和清洗的便利性。而在连接杆的一端安装在滤筒盖上时,连接杆与滤筒盖即可安装成一体式结构,也可拆卸地连接,而连接杆与滤筒盖安装成一体式结构,能够提高连接杆与滤筒盖的强度,且也使得连接杆与滤筒盖可一体制成。而连接杆与滤筒盖可拆卸连接,能够在连接杆与滤筒盖污损后对连接杆或滤筒盖进行单独维修与更换,因而能够提高产品维修和清洗的便利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容器本体为透明体,和/或所述容器盖为透明盖;和/或所述泡制组件和/或所述容器本体和/或所述容器盖上设置有透明区,或所述泡制组件为全透明结构或部分透明结构,和/或所述容器本体为全透明结构或部分透明结构,和/或所述容器盖为全透明结构或部分透明结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容器本体设置成透明体,将容器盖设置成透明盖,这样在泡茶和淋茶时能够通过容器本体和容器盖看到容器本体内的情况,从而可提高淋茶或泡茶时的观赏性。而通过在泡制组件,比如滤筒或滤筒盖上以及容器本体和/或容器盖设置透明区,从而能够通过该透明区看清容器本体和泡制组件内部的情况,比如能够观看滤筒内的茶叶情况,也能够在淋茶或泡茶时观看具体的淋茶和泡茶过程。而在为了看清滤筒的内部的原则下,既可将泡制组件、容器本体以及容器盖设置成全透明结构,也可将泡制组件、容器本体以及容器盖设置成部分透明结构,具体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泡制组件的透明情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抽水装置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上或所述容器盖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抽水装置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容器本体上或容器盖上,使得抽水装置能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更换以及维修,因而能够在长时间使用后确保抽水装置的干净卫生,以及提高产品的维修便利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容器本体上设置有手柄。其中,通过设置手柄能够使容器本体更便利的进行移动,从而更利于倒茶、清洗等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容器本体能够放置在所述底座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底座一方面能够提供一个放置容器本体的平台,另一方面可通过底座为加热装置提供电源,或者通过底座来控制容器本体的具体工作,比如控制加热功率,加热时间等。当然,在容器本体内没有设置加热装置时也可通过底座来加热容器本体。
其中,具体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操作面板、控制板、外壳、电源等结构。
其中,优选地,所述抽水装置为抽水泵,因为抽水泵为比较常见的抽水用的设备,因而比较好采购,此外抽水泵的抽水性能等都较好,因而也能够确保抽水装置的质量。进一步地,所述抽水装置为微型抽水泵。
其中,优选地,所述液体加热容器为茶壶或者咖啡壶,当然,液体加热容器也可为除茶壶和咖啡壶之外的其它产品。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容器本体,12手柄,14出水结构,2容器盖,3泡制组件,4抽水装置,5抽水通道,6出水通道,7散水件,8供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容器盖2、泡制组件3、抽水装置4、抽水通道5和出水通道6,其中,容器本体1上设置有容器开口和出水结构14;容器盖2能够打开或关闭地安装在容器本体1的容器开口处;泡制组件3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容器本体1内;抽水装置4安装在容器本体1或容器盖2上,位于泡制组件3外;抽水通道5的一端位于容器本体1内,抽水通道5的另一端与抽水装置4连接;出水通道6的一端与抽水装置4连接,出水通道6的另一端对应泡制组件3设置;其中,抽水装置4能够通过抽水通道5和出水通道6将容器本体1内的水抽送到泡制组件3内。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容器盖2、泡制组件3和抽水装置4、抽水通道5以及出水通道6,其中容器本体1用于盛装茶水等液体,以进行泡茶或淋茶,而容器盖2用于打开和关闭容器本体1的容器开口,而泡制组件3安装在容器本体1内,用于装茶叶,抽水装置4设置在容器本体1内,用于将容器本体1内的水通过出水通道6和抽水通道5抽送到泡制组件3内,然后喷淋到泡制组件3内的茶叶上,以实现淋茶。该种淋茶方式,容器本体1内的水通过抽水装置4抽送到泡制组件3内,因而,在具体淋茶时,可等到容器本体1内的水的温度与茶叶的类型相适配时才启动抽水装置4以将水抽送到泡制组件3内并喷淋到茶叶上,这样便能够合理控制淋茶时水的温度,以使水温与茶叶的类型相互适应,这样即可使不同类型的茶叶均能够以最佳温度进行淋茶,从而便能够确保茶叶内的营养物质不会被破坏,以确保茶汤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同时,该种设置,由于并不需要通过加热容器本体1内的水来产生蒸汽而实现淋茶,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可将温度适宜的热水直接加入到容器本体1内,这样便可不通过加热的方式实现淋茶,也即该种方式使得不能加热的茶壶等也能够进行淋茶,从而扩大了产品的应用范围。另外该种设置抽水装置4设置在容器本体1或容器盖2上,位于泡制组件3外使得抽水装置4能够独立于泡制组件3,即使得抽水装置4和泡制组件3能够各自独立安装,这样便使得抽水装置4和泡制组件3能够单独分开进行拆装,而不需要将抽水装置4和泡制组件3进行捆绑拆装,而液体加热容器在淋茶或泡茶时,需要经常增减茶叶,以及清洗泡制组件3,因此泡制组件3需要经常拆装,而抽水装置4和泡制组件3能够各自独立安装,因而在拆卸泡制组件3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是否拆卸抽水装置4,这样便可减少抽水装置4不必要的多次重复拆装,从而可提高产品使用时的便利性,减少零部件的拆装工作量,以提升用户体验。此外,由于泡制组件3需经常清洗,而若将抽水装置4设置在泡制组件3内,则清洗泡制组件3时,水极易浸入到抽水装置4,而影响抽水装置4的性能,而抽水装置4一般又具有较高的防水要求,因此将抽水装置4设置在泡制组件3内,会极大地增大抽水装置4损坏的概率,降低抽水装置4的使用寿命,而通过将抽水装置4设置在泡制组件3外,比如内置在容器本体1的内壁内或者内置在容器盖2内,则能够提高抽水装置4的防水性能,确保抽水装置4的使用寿命。
其中,通过在容器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出水结构14,能够通过出水结构14来进行容器本体1内的茶水等的倒出,这样在倒出茶水等时,便不用打开容器盖2,取出泡制组件3等,因而能够使茶水等的倒出更加方便。
其中,这里说明一下,本申请中的泡制组件3和液体加热容器除了用于泡茶淋茶之外,还可以用于冲淋咖啡或者用于其它饮品材料的冲泡等,即本申请中的液体加热容器和泡制组件3不限于只用于茶叶的冲泡等,用户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任何其它饮品材料的冲泡。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散水件7,安装在容器本体1或容器盖2或泡制组件3上,散水件7的一端伸入到泡制组件3内,散水件7的另一端与出水通道6远离抽水装置4的一端连接;其中,散水件7上设置有多个散水孔。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通过散水件7将抽水装置4抽入到泡制组件3的水分散开后通过散水孔喷淋到茶叶上,这样散水件7便能够将抽水装置4抽送的水大面积喷洒出去,以防止水只能够淋到某个局部区域,这样即可通过散水件7将抽水装置4抽送的水较均匀地淋到茶叶上,进而便能够提高淋茶效果,以提高茶水的口感。其中,具体地,散水件7即可安装在容器本体1上,也可安装在容器盖2上,当然也可直接安装在泡制组件3上,具体地,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散水件7的安装位置。此外,散水件7的一端与出水通道6连接,而散水件7的另一端即可伸入到泡制组件3内,也可在泡制组件3上开设一个开孔,以将散水件7对应泡制组件3的开口设置。但优选地,散水件7的另一端直接伸入到泡制组件3内,这样可防止散水件7的水外泄,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散水件7优选为喷头或花洒或莲蓬头,或者散水件7为类似喷头、花洒和莲蓬头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抽水装置4和散水件7均设置在容器盖2上,或抽水装置4和散水件7均设置在容器本体1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抽水装置4和散水件7优选设置在同一部件上,比如都设置在容器本体1上或都设置在容器盖2上,这样可在同一部件上实现抽水和水的输送,从而便可防止容器盖2和容器本体1因抽水装置4和散水件7而相互牵制,因而即可使产品的结构更加合理简单。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散水件7也可设置在泡制组件3上,即也可将泡制组件3和散水件7设置成一体,但这样会增大泡制组件3的结构,而泡制组件3需要经常拆装,因此将泡制组件3和散水件7设置成一体,会降低泡制组件3的拆装便利性,增大泡制组件3的清洗难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抽水通道5为一抽水管,抽水管远离抽水装置4的一端延伸至容器本体1的底部,和/或出水通道6为一出水管。
在该些实施例中,抽水装置4可通过抽水管来进行抽水,而出水管用于在抽水装置4抽水后将抽送的水输出到散水件7,这样便可通过散水件7将容器本体1内的水抽送到泡制组件3内,以进行淋茶。而抽水管远离抽水装置4的一端延伸至容器本体1的底部,这样能够提高抽水管的长度,以使抽水装置4在容器本体1内的水很少时也能够进行抽水淋茶。而通过将抽水通道5设置成抽水管,将出水通道6设置成出水管使得抽水通道5和出水通道6的结构比较简单,因而能够降低产品的加工难度,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当然,在其它方案中,抽水通道5和出水通道6也可是直接在容器本体1或容器盖2的壁内加工出的通道。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抽水装置4设置在容器盖2的壁内,或抽水装置4设置在容器本体1的壁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将抽水装置4安装在容器盖2的壁内或者容器本体1的壁内,能够实现抽水装置4的隐藏安装,因而一方面可防止抽水装置4外露而降低产品的美观,另一方面可对抽水装置4进行隐藏保护,比如增大抽水装置4的防水、防尘性能,进而可使抽水装置4经久耐用,并延长抽水装置4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抽水管和/或出水管为软质管,抽水管和/或出水管预埋安装在容器本体1或容器盖2的壁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软质管使得抽水管和/或出水管具有一定的弹性,因而能够使抽水管和/或出水管能够更加灵活的进行移动,而抽水管和/或出水管预埋安装在容器本体1或容器盖2的壁内,能够通过容器本体1或容器盖2对抽水管和/或出水管进行封闭保护,以降低抽水管和/或出水管损坏的概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加热装置,设置在容器本体1内或设置在容器本体1外;供电装置8,与抽水装置4连接,用于为抽水装置4和/或加热装置供电;控制装置,与抽水装置4和加热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抽水装置4和加热装置的工作。
在该些实施例中,设置加热装置能够加热容器本体1内的水。其中,加热装置优选设置在容器本体1内,这样便可通过加热装置直接加热水,从而便不用加热容器本体1。当然,加热装置也可设置在容器本体1外来进行加热。而供电装置8用于为产品供电,比如为加热装置、抽水装置4的工作提供能源。其中,供电装置8可以是电池,也可以是低压电源或是经电路板转换过的低压电或是无线供电设备等。而控制装置用于与抽水装置4和加热装置等连接,用于控制抽水装置4和加热装置等的工作,具体地,比如控制抽水装置4和加热装置的启停、工作模式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启停开关,与抽水装置4连接,用于控制抽水装置4的启停;和/或第二启停开关,与加热装置连接,用于控制加热装置的启停;和/或选择面板,与抽水装置4和/或加热装置连接,选择面板上设置有选择开关,任一选择开关均对应设置有一工作模式,启动任一选择开关能够控制抽水装置4和/或加热装置按照与启动的选择开关相对应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容器本体1、容器盖2或是底座上对应抽水装置4和加热装置均设置一个启停开关,这样便可通过启停开关来控制抽水装置4和加热装置的启停,以使用户能够随时开启或关闭抽水装置4和加热装置。而通过设置选择面板,可通过选择面板上的选择开关来开启或关闭抽水装置4和/或加热装置,并控制抽水装置4和/或加热装置按照与选择开关对应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这样用户在泡茶时,只需要启动相应的选择开关即可使产品按照预定工作模式进行工作。而设置选择面板,为用户提供了多个可供选择的工作模式,使得用户能够利用现成的多种工作模式来控制加热装置和抽水装置4的工作,这样便可避免用户不知道如何设置工作模式或者只能利用单一工作模式进行控制的问题。同时,该种设置,由于选择开关对应的工作模式为预先设定的,因此使得每一选择开关的功能均能够与对应的工作模式相互匹配,这样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茶叶的种类选择出与茶叶相匹配的最佳工作模式以及根据用户的喜好习惯烹饪出最符合用户的口感的茶汤。
具体地,比如,可在选择面板上根据茶叶的种类分别设定多个选择开关,比如红茶开关,绿茶开关,或者根据茶汤的口感设置多个选择开关,比如浓汤开关,清汤开关等。当然,也可根据常规的加热方式或者抽水方式分别对应抽水装置4和加热装置分别设置一些加热模式选择开关或者抽水模式选择开关,加热模式选择开关如大火开关、小火开关、中火开关,而抽水模式选择开关如速淋开关、慢淋开关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设定面板,用于设定工作模式,并能够控制抽水装置4和/或加热装置按照设定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和/或语音操作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语音信号,并能够根据语音信号进行相应的操作。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设定面板使得用户能够自行设定工作模式,这样便可弥补选择面板上的工作模式单一、工作模式的数量有限等缺陷。具体地,设定面板即可设定新的工作模式,也可修改选择面板上的工作模式。而语音操作模块能够获取并识别用户的语音信息,从而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语音来操作产品的工作,比如操作加热装置、抽水装置4的启停、控制加热装置、抽水装置4的工作模式,以及设定或者修改工作模式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温度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检测和/或显示容器本体1内的水的温度;其中,控制装置能够通过温度装置检测的容器本体1内的水的温度控制抽水装置4和加热装置的工作。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通过温度装置来检测和/或显示容器本体1内的水的温度,这样一方面使得用户能够知道容器本体1内的水温,另一方面,还可将温度装置与控制装置等连接,从而使得产品能够根据容器本体1的水温来控制产品的工作,比如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等,或者控制抽水装置4的开始抽水温度或者抽水时间的长短等,这样便能够根据水的温度更加合理控制产品的工作,以进一步确保茶汤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泡制组件3固定安装在容器本体1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泡制组件3固定安装在容器本体1内,比如可在泡制组件3的开口的边缘上设置翻边,这样便能够通过翻边将泡制组件3支撑安装在容器本体1的容器开口处,并能够同时通过容器盖2压住翻边,以实现对泡制组件3的进一步限位安装。当然,泡制组件3也可通过其它安装方式固定安装在容器本体1内。
在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泡制组件3能够升降地安装在容器本体1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泡制组件3能够在容器本体1内升降,从而在具体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泡制组件3在容器本体1中的安装高度,具体地,比如可将泡制组件3下降到容器本体1内的液面以下进行泡茶,而在泡好茶以后,可将泡制组件3向容器开口处调高一点,以使泡制组件3和容器本体1中的液体分离,这样便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这样在用户具体泡茶时,使得用户可通过升降泡制组件3来调整泡茶的时间,以防止茶叶浸泡时间过长。此外,泡制组件3能够升降,且出水通道6的出口对应泡制组件3设置,因此抽水装置4还能够将容器本体1内的水引入到泡制组件3中,这样在具体使用液体加热容器时,便可将泡制组件3上升到液面以上,然后结合抽水装置4的使用以实现淋茶,具体地,比如可将泡制组件3上升到容器本体1内的液面高度以上,然后即可通过抽水装置4将容器本体1内的水,直接抽送到泡制组件3内,并直接淋到泡制组件3内的茶叶等上,这样即可实现淋茶。该种设置,通过将泡制组件3升降地安装在容器本体1内,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泡制组件3的安装高度,从而一方面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泡茶的时长,另一当面使得泡制组件3能够与抽水装置4配合而实现淋茶功能,这就使得该液体加热容器既能够用于泡茶又能够用于淋茶。此外,该种设置在实现泡茶和淋茶的转换时,只需要将泡制组件3的安装位置调节高一点即可,而不需要多余的额外操作,因而还使得液体加热容器的淋茶和泡茶的转换更加方便快捷。
其中,在泡制组件3升降时,出水通道6的出口或者散水件7即可随泡制组件3一起升降,以防止泡制组件3与出水通道6的出口或者散水件7分离,当然,出水通道6的出口或者散水件7也可固定在容器本体1内的固定位置,但需要确保泡制组件3上升后,出水通道6的出口或者散水件7内的水能够喷淋到泡制组件3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容器盖2上设置有安装孔,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泡制组件3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安装孔伸出到容器盖2外;其中,连接杆上沿连接杆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扣,容器盖2的安装孔的边缘上设置有第二卡扣,任一第一卡扣均能够与第二卡扣卡扣配合,以使连接杆能够升降地安装在容器本体1或容器盖2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通过一连接杆来实现泡制组件3在容器本体1内的安装,同时可通过拉动连接杆来使泡制组件3上下升降,以调节泡制组件3的安装位置,而在将泡制组件3调节到所需高度时,可通过将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以实现泡制组件3的固定。而通过设置安装孔,使得连接杆能够伸出到容器盖2外,这样用户在液体加热容器外即可实现对连接杆的升降操作,从而在具体升降泡制组件3时,便不需要打开容器盖2,因而能够提高泡制组件3升降操作的便利性。具体地,可在连接杆的不同高度位置上设置第一卡扣,这样在安装连接杆时,便能够通过不同高度位置的第一卡扣与容器盖2上的第二卡扣进行卡扣配合,以实现连接杆在容器盖2上的升降安装,这样便能够实现连接杆的上下升降,进而便可带动泡制组件3上下进行升降。
其中,在一具体方案中,第一卡扣为设置在连接杆的侧壁上,且沿连接杆的周向设置的环形卡槽,第二卡扣为多个沿安装孔的周向分布在安装孔的边缘上的弹性柱塞;其中,多个弹性柱塞靠近连接杆的一端能够卡入到任一环形卡槽内,以实现连接杆在不同高度位置上的安装。
在该些实施例中,由于弹性柱塞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可在安装孔的边缘设置一圈弹性柱塞,并在连接杆的不同高度位置上设置环形卡槽,这样在具体调节连接杆的高度,以进行连接杆的升降时,只需要上下拉动连接杆即可,而在连接杆的高度位置调节好后,将多个弹性柱塞卡入到对应高度位置上的环形卡槽即可实现连接杆在升降后的固定。该种设置,可通过多个弹性柱塞与不同高度位置的环形卡槽实现连接杆的升降安装,因此,在使用时,可随意上下升降调节杆,以实现泡制组件3的升降。
其中,在另一具体方案中,连接杆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孔内,第一卡扣为设置在连接杆的侧壁上的限位凸起,第二卡扣包括设置在安装孔的边缘上的止位部和避空槽,转动连接杆,使限位凸起对应止位部设置时,止位部能够与限位凸起干涉,以固定住连接杆,转动连接杆,使限位凸起对应避空槽设置时,避空槽能够避让开限位凸起,以使连接杆在安装孔内上下滑动升降。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杆为能够伸长或缩短的伸缩杆。
在该些实施例中,连接杆也可为一个能够伸缩地且安装在容器本体1与泡制组件3之间的伸缩杆,这样便可通过伸缩杆的伸缩来实现泡制组件3在容器本体1内的升降,同时,可在伸缩杆上设置一个锁紧结构,以便能够在伸缩杆伸缩后,将伸缩杆的长度固定,以实现泡制组件3的固定安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杆伸出容器盖2的一端上设置有提手。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通过提手来操作连接杆的升降,进而实现对泡制组件3的升降操作,而设置提手一方面便于用户对连接杆的操作,防止连接杆在升降时打滑。此外,设置提手也便于用户握住连接杆而上下升降连接杆。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杆伸出容器盖2的一端上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的长度大于安装孔的长度,和/或限位结构的宽度大于安装孔的宽度。
在该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的长度和/或宽度大于安装孔的长度和/或宽度,使得限位结构无法通过安装孔而进入到容器本体1内,这样便可防止连接杆直接掉入到容器本体1内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泡制组件3包括:滤筒,能够放入到容器本体1内,滤筒的底壁和/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滤孔;滤筒盖,能够放入到容器本体1内,能够打开或关闭地安装在滤筒的开口上;其中,连接杆的一端安装在滤筒上或滤筒盖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泡制组件3设置成带盖的滤筒,此时泡制组件3包括滤筒和滤筒盖,其中,滤筒用于装茶叶等,而滤筒盖用于关闭或打开滤筒的开口。其中,连接杆的一端即可安装在滤筒上,也可安装在滤筒盖上,具体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装。但优选地,连接杆的一端安装在滤筒盖上。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将泡制组件3设置成不带盖的滤筒结构,此时,泡制组件3只包括一个单独的滤筒,而不包括盖。此外,可在滤筒的底壁和/或侧壁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滤孔,这样即可通过该滤孔在泡茶时将水引入到滤筒内,以实现泡茶。其中,优选地,滤筒的底壁和/或侧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滤孔,这样便能够通过滤筒的侧壁和底壁同时向滤筒内进水。当然,也可只在滤筒的侧壁或底壁上设置滤孔,或者只在滤筒盖上设置滤孔。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不在滤筒上设置滤孔,在滤筒盖和/或滤筒的开口处设置缺口,这样泡茶时水便能够通过滤筒盖和/或滤筒的开口处的缺口进行进水,以实现泡茶。
其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滤筒的底壁和滤筒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滤孔,该种设置能够使滤孔的数量较多,因而在泡茶时,水能够快速地进入到滤筒内,以提高泡茶的速度。同时,该种设置,在泡茶好以后,将滤筒提起时,滤筒内的水也能够快速地流出滤筒,以防止茶水滞留在滤筒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滤孔的横截面的面积在大于等于0.2mm2或小于等于7.1mm2的范围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滤孔的孔径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会导致茶叶露出滤筒,过小会导致茶叶堵塞滤孔,或者进出水过慢的情况发生,因此,滤孔的横截面的面积优选在大于等于0.2mm2或小于等于7.1mm2的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杆安装在滤筒上时,连接杆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滤筒上,或连接杆与滤筒为一体式结构;连接杆安装在滤筒盖上时,连接杆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滤筒盖上,或连接杆与滤筒盖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些实施例中,连接杆的一端即可安装在滤筒上,也可安装在滤筒盖上,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装。而连接杆的一端安装在滤筒上时,连接杆与滤筒即可安装成一体式结构,也可拆卸地连接,而连接杆与滤筒安装成一体式结构,能够提高连接杆与滤筒的强度,且也使得连接杆与滤筒可一体制成。而连接杆与滤筒可拆卸连接,能够在连接杆与滤筒污损后对连接杆或滤筒进行单独维修与更换,因而能够提高产品维修和清洗的便利性。而在连接杆的一端安装在滤筒盖上时,连接杆与滤筒盖即可安装成一体式结构,也可拆卸地连接,而连接杆与滤筒盖安装成一体式结构,能够提高连接杆与滤筒盖的强度,且也使得连接杆与滤筒盖可一体制成。而连接杆与滤筒盖可拆卸连接,能够在连接杆与滤筒盖污损后对连接杆或滤筒盖进行单独维修与更换,因而能够提高产品维修和清洗的便利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容器本体1为透明体,和/或容器盖2为透明盖;和/或泡制组件3和/或容器本体1和/或容器盖2上设置有透明区,或泡制组件3为全透明结构或部分透明结构,和/或容器本体1为全透明结构或部分透明结构,和/或容器盖2为全透明结构或部分透明结构。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将容器本体1设置成透明体,将容器盖2设置成透明盖,这样在泡茶和淋茶时能够通过容器本体1和容器盖2看到容器本体1内的情况,从而可提高淋茶或泡茶时的观赏性。而通过在泡制组件3,比如滤筒或滤筒盖上以及容器本体1和/或容器盖2设置透明区,从而能够通过该透明区看清容器本体1和泡制组件3内部的情况,比如能够观看滤筒内的茶叶情况,也能够在淋茶或泡茶时观看具体的淋茶和泡茶过程。而在为了看清滤筒的内部的原则下,既可将泡制组件3、容器本体1以及容器盖2设置成全透明结构,也可将泡制组件3、容器本体1以及容器盖2设置成部分透明结构,具体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泡制组件3的透明情况。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抽水装置4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容器本体1上或容器盖2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抽水装置4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容器本体1上或容器盖2上,使得抽水装置4能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更换以及维修,因而能够在长时间使用后确保抽水装置4的干净卫生,以及提高产品的维修便利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容器本体1上设置有手柄12。其中,通过设置手柄12能够使容器本体1更便利的进行移动,从而更利于倒茶、清洗等操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底座(图中未示出),容器本体1能够放置在底座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底座一方面能够提供一个放置容器本体1的平台,另一方面可通过底座为加热装置提供电源,或者通过底座来控制容器本体1的具体工作,比如控制加热功率,加热时间等。当然,在容器本体1内没有设置加热装置时也可通过底座来加热容器本体1。
其中,具体地,底座上设置有操作面板、控制板、外壳、电源等结构。
其中,优选地,抽水装置4为抽水泵,因为抽水泵为比较常见的抽水用的设备,因而比较好采购,此外抽水泵的抽水性能等都较好,因而也能够确保抽水装置4的质量。进一步地,抽水装置4为微型抽水泵。
其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为茶壶或者咖啡壶,当然,液体加热容器也可为除茶壶和咖啡壶之外的其它产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上设置有容器开口和出水结构;
容器盖,能够打开或关闭地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容器开口处;
泡制组件,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内;
抽水装置,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或所述容器盖上,位于所述泡制组件外;
抽水通道,所述抽水通道的一端位于所述容器本体内,所述抽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抽水装置连接;
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抽水装置连接,所述出水通道的另一端对应所述泡制组件设置;
其中,所述抽水装置能够通过所述抽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将所述容器本体内的水抽送到所述泡制组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水件,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或所述容器盖或所述泡制组件上,所述散水件的一端伸入到所述泡制组件内,所述散水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通道远离所述抽水装置的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散水件上设置有多个散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水通道为一抽水管,所述抽水管远离所述抽水装置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和/或所述出水通道为一出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内或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外;
供电装置,与所述抽水装置连接,用于为所述抽水装置和/或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控制装置,与所述抽水装置和所述加热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抽水装置和所述加热装置的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启停开关,与所述抽水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抽水装置的启停;和/或
第二启停开关,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启停;和/或
选择面板,与所述抽水装置和/或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所述选择面板上设置有选择开关,任一所述选择开关均对应设置有一工作模式,启动任一所述选择开关能够控制所述抽水装置和/或所述加热装置按照与启动的所述选择开关相对应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检测和/或显示所述容器本体内的水的温度;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能够通过所述温度装置检测的所述容器本体内的水的温度控制所述抽水装置和所述加热装置的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泡制组件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安装孔伸出到所述容器盖外;
其中,所述连接杆上沿所述连接杆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扣,所述容器盖的所述安装孔的边缘上设置有第二卡扣,任一所述第一卡扣均能够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扣配合,以使所述连接杆能够升降地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或所述容器盖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伸出所述容器盖的一端上设置有提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泡制组件包括:
滤筒,能够放入到所述容器本体内,所述滤筒的底壁和/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滤孔;
滤筒盖,能够放入到所述容器本体内,能够打开或关闭地安装在所述滤筒的开口上;
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滤筒上或所述滤筒盖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本体为透明体,和/或所述容器盖为透明盖;和/或
所述泡制组件和/或所述容器本体和/或所述容器盖上设置有透明区,或所述泡制组件为全透明结构或部分透明结构,和/或所述容器本体为全透明结构或部分透明结构,和/或所述容器盖为全透明结构或部分透明结构。
CN201810630329.4A 2018-06-19 2018-06-19 液体加热容器 Pending CN1106133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0329.4A CN110613351A (zh) 2018-06-19 2018-06-19 液体加热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0329.4A CN110613351A (zh) 2018-06-19 2018-06-19 液体加热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3351A true CN110613351A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20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30329.4A Pending CN110613351A (zh) 2018-06-19 2018-06-19 液体加热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13351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76912A2 (en) * 2004-03-15 2005-09-21 I-Ray SU Beverage filter cartridge and filter basket assembly
CN201153800Y (zh) * 2008-01-18 2008-11-26 浙江工业大学 自动茶艺泡茶机
CN201879473U (zh) * 2010-10-25 2011-06-29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豆浆过滤装置
CN202234775U (zh) * 2011-08-18 2012-05-30 倪波昌 一种带滤网的电热水壶
CN203138080U (zh) * 2013-01-16 2013-08-21 张鸣元 一种养生壶
CN206275594U (zh) * 2016-08-29 2017-06-27 中山市美扬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茶壶
CN107997523A (zh) * 2017-12-12 2018-05-08 广东龙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泡茶的茶壶
CN208876113U (zh) * 2018-06-19 2019-05-21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容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76912A2 (en) * 2004-03-15 2005-09-21 I-Ray SU Beverage filter cartridge and filter basket assembly
CN201153800Y (zh) * 2008-01-18 2008-11-26 浙江工业大学 自动茶艺泡茶机
CN201879473U (zh) * 2010-10-25 2011-06-29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豆浆过滤装置
CN202234775U (zh) * 2011-08-18 2012-05-30 倪波昌 一种带滤网的电热水壶
CN203138080U (zh) * 2013-01-16 2013-08-21 张鸣元 一种养生壶
CN206275594U (zh) * 2016-08-29 2017-06-27 中山市美扬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茶壶
CN107997523A (zh) * 2017-12-12 2018-05-08 广东龙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泡茶的茶壶
CN208876113U (zh) * 2018-06-19 2019-05-21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00086B1 (en) Electric coffee maker for the production of espresso coffee
EP1337171B1 (en) Tea brew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2397005A (zh) 一种具有快速卸压功能的电压力锅
CN210446648U (zh) 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08309054B (zh) 多功能咖啡机
WO2020238240A1 (zh) 烹饪器具、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附件以及控制方法
CN110074674A (zh) 一种智能饮茶机
CN205729101U (zh) 一种具有磨豆和冲泡功能的滴漏式咖啡机
CN110613348B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110613351A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8876113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11155113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和烹饪器具
CN112006523B (zh) 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0989673U (zh) 具有喷淋功能的烹饪装置
CN211380742U (zh) 烹饪器具
CN108261114A (zh) 料理机和养生机
CN110613343B (zh) 泡制组件及液体加热容器
CN209136246U (zh) 一种锅体加热式烹调器
CN210643670U (zh) 食物闷煮机
CN216293763U (zh) 电茶壶
CN110613340B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10446664U (zh) 烹饪器具
CN210673046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以及烹饪器具
CN216090083U (zh) 一种咖啡机
CN208876142U (zh) 液体加热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