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6142U - 液体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76142U
CN208876142U CN201820942926.6U CN201820942926U CN208876142U CN 208876142 U CN208876142 U CN 208876142U CN 201820942926 U CN201820942926 U CN 201820942926U CN 208876142 U CN208876142 U CN 2088761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ssel
filter cylinder
connector
brewed component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429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向阳
南春来
罗金柳生
唐小玲
刘云祥
柳维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429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761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761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761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容器盖,安装在容器本体上,能够打开或关闭容器本体;泡制组件,包括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滤筒,滤筒可拆卸地安装在容器本体内,滤筒的底壁和/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滤孔;引流件,设置在容器本体内,其第一端伸入到容器本体内,其第二端安装在容器本体的内侧壁上,并延伸至滤筒远离容器本体的底壁的一方,引流件能够将容器本体内的水引入到滤筒内。该案使得引流件和泡制组件可相互独立安装,这样在具体使用产品时,便可单独将泡制组件取出来,而不必每次都将泡制组件和引流件一起取出,这样在增减茶叶时便可只取出泡制组件而不取出引流件,这样便可尽量减少引流件的拆装,简化用户的工作量。

Description

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能够淋茶的茶壶而言,都是通过滤筒、连接管和一支撑盘组成淋茶配件,该种淋茶配件的支撑盘和滤筒安装在连接管的两端,其中,支撑盘用于在容器本体内形成一个额外的较为封闭的空间,其与连接管组成一引流结构,以将容器本体内的蒸汽的水引导到滤筒中,而滤筒用于盛装茶叶,以实现淋茶,但该种结构滤筒、连接管和支撑盘一般都安装成整体,即该种结构,支撑盘和连接管等并没有独立安装在容器本体内,其均需要与滤筒进行关联安装,也即连接管和支撑盘组成的引流结构无法独立于滤筒安装在容器本体内,这样在淋茶结束后,也只能统一将滤筒、连接管和支撑盘一起取出来进行清洗等,即该种结构,只能将淋茶的所有配件都取出来,而不能够只单独取出滤筒,这样在增减茶叶等时,便无法只取出滤筒,从而使得增减茶叶较为不便。此外,由于无法单独取出滤筒,因此,在每次使用完滤筒后,都需要将淋茶配件整体取出来,然后在使用时,又将淋茶配件整体安装到容器本体内,这就使得产品在使用时需要多次重复地安装引流结构,从而导致操作过程繁杂,因而不利于用户体验。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滤筒能够单独取出,且引流结构能够独立安装在容器本体内的液体加热容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容器盖,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上,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容器本体;泡制组件,所述泡制组件包括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滤筒,所述滤筒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内,所述滤筒的底壁和/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滤孔;引流件,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内,所述引流件的第一端伸入到所述容器本体内,所述引流件的第二端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内侧壁上,并延伸至所述滤筒远离所述容器本体的底壁的一方,所述引流件能够将所述容器本体内的水引入到所述滤筒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盖装在容器本体上的容器盖和泡制组件以及引流件,其中容器本体用于盛装茶水等液体,以进行泡茶或淋茶,而容器盖用于打开或关闭容器本体。而泡制组件安装在容器本体内,用于装茶叶等原材料,以及实现对茶叶等的浸泡,而引流件的第一端位于容器本体内,引流件的第二端固定安装在容器本体的内侧壁上,并延伸到滤筒的上方,这样引流件便能够将容器本体内的水和蒸汽引入到滤筒内,这样在容器本体内的水被加热后,引流件便能够将容器本体内加热的水引导到滤筒内,以淋到茶叶上,这样即可通过泡制组件和引流件实现淋茶。而该种结构,泡制组件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容器本体内,且引流件固定安装至容器本体的内侧壁,使得引流件和泡制组件能够相互独立安装,即相互之间并没有进行关联安装,这样在具体使用产品时,便可单独将泡制组件取出来,而不必要每次都将泡制组件和引流件一起取出来,这样在增减茶叶时,便可只取出泡制组件,而不取出引流件,这样在继续淋茶时,便只需要安装泡制组件,而不用安装引流件,因而便能够尽量的减少引流件的拆装,以简化用户在淋茶时的工作量,降低产品使用的难度,从而即可提高用户体验。同时,该种结构,引流件能够从容器本体的底部将水引入到滤筒的上方,并淋入到滤筒内,这样使得产品能够实现侧面引流,并从滤筒的上方进水,这样便不需要在滤筒内设置安装喷淋结构,从而可简化滤筒的结构,同时,该种结构能够将引流件偏心安装在容器本体的一侧,从而可将容器本体的另一侧的大部分空间预留出来,以弱化引流件的存在感,这样就会显得容器本体内的空间较大,因而可提高用户体验。
同时,可在滤筒的底壁和/或侧壁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滤孔,这样即可通过该滤孔在泡茶时将水引入到滤筒内,以实现泡茶、淋茶等操作。其中,优选地,滤筒的底壁和/或侧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滤孔,这样便能够通过滤筒的侧壁和底壁同时向滤筒内进水。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泡制组件能够升降地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泡制组件能够在容器本体内升降,从而在具体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泡制组件在容器本体中的安装高度,具体地,比如可将泡制组件下降到容器本体内的液面以下进行泡茶,而在泡好茶以后,可将泡制组件向容器开口处调高一点,以使泡制组件和容器本体中的液体分离,这样便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这样在用户具体泡茶时,使得用户可通过升降泡制组件来调整泡茶的时间,以防止茶叶浸泡时间过长。此外,泡制组件能够升降,且引流件的出口设置在滤筒的上方,因此引流件能够将容器本体内的水引入到泡制组件中,这样在具体使用液体加热容器时,便可将泡制组件上升到液面以上,然后结合引流件的使用以实现淋茶,具体地,比如可将泡制组件上升到容器本体内的液面高度以上,然后即可通过引流件将容器本体内的水,直接引流到泡制组件内,并直接淋到泡制组件内的茶叶等上,这样即可实现淋茶。该种设置,通过将泡制组件升降地安装在容器本体内,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泡制组件的安装高度,从而一方面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泡茶的时长,另一当面使得泡制组件能够与引流件配合而实现淋茶功能,这就使得该液体加热容器既能够用于泡茶又能够用于淋茶。此外,该种设置在实现泡茶和淋茶的转换时,只需要将泡制组件的安装位置调节高一点即可,而不需要多余的额外操作,因而还使得液体加热容器的淋茶和泡茶的转换更加方便快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泡制组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能够带动所述滤筒在所述容器本体内升降,且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能够在所述滤筒升降后固定在所述容器本体上或所述容器盖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泡制组件与容器本体或泡制组件与容器盖之间设置一个连接件,这样一方面可通过该连接件来实现泡制组件在容器本体中的安装。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连接件来实现泡制组件的位置升降,以便能够通过连接件实现泡制组件在容器本体中的安装位置的调节。具体地,比如,连接件可为一个连接杆或为一个绳子,这样便可通过连接杆或一个绳子来实现泡制组件在容器本体内的升降。当然连接件也可以是其它结构,具体地,比如连接件可为设置在容器本体的侧壁上的不同高度位置的多个安装扣,这样便可将泡制组件安装在不同高度位置的安装扣上,以实现泡制组件在容器本体内的升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泡制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容器本体并固定在所述容器本体上,或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容器盖并固定在所述容器盖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通过一连接绳来实现泡制组件在容器本体内的安装,同时可通过拉动连接绳来使泡制组件上下升降,以调节泡制组件在容器本体内的安装位置,而在将泡制组件调节到所需高度时,可通过将连接绳的另一端固定,比如固定在容器本体的外侧壁的某个固定位置上或固定在容器盖的外侧壁的某个固定位置上,这样即可将泡制组件通过连接绳升降后安装在容器本体内的任一高度位置上。此外,通过连接绳实现泡制组件的升降时,能够实现泡制组件的连续升降,即无极升降,因此使得泡制组件的位置更加灵活,因而可随意选取泡制组件的安装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能够伸长或缩短的伸缩杆。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连接件也可为一个能够伸缩地且安装在容器本体与泡制组件之间的伸缩杆,这样便可通过伸缩杆的伸缩来实现泡制组件在容器本体内的升降,同时,可在伸缩杆上设置一个锁紧结构,以便能够在伸缩杆伸缩后,将伸缩杆的长度固定,以实现泡制组件的固定安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底壁上的升降装置,所述滤筒安装在所述升降装置上,并能够在所述升降装置的作用下升降。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也可在容器本体的底部上设置一个升降装置,然后将滤筒安装在升降装置上,这样便能够通过升降装置的升降实现滤筒在容器本体内的升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杆,所述容器盖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泡制组件的一端能够升降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并伸出到所述容器盖外;所述连接杆上沿所述连接杆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扣,所述容器盖上、所述安装孔的边缘上设置有第二卡扣,任一所述第一卡扣均能够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扣配合,以在所述连接杆升降后将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所述容器盖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通过一连接杆来实现泡制组件在容器本体内的安装,同时可通过拉动连接杆来使泡制组件上下升降,以调节泡制组件的安装位置,而在将泡制组件调节到所需高度时,可通过将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以实现泡制组件的固定。而通过设置安装孔,使得连接杆能够伸出到容器本体外,这样用户在液体加热容器外即可实现对连接杆的升降操作,从而在具体升降泡制组件时,便不需要打开容器本体,因而能够提高泡制组件升降操作的便利性。优选地,可在连接杆的不同高度位置上设置第一卡扣,而在容器盖上设置一个第二卡扣,这样在连接杆升降后,便能够通过第二卡扣与不同高度位置的第一卡扣的配合实现连接杆在容器盖上的固定安装,这样便能够在连接杆上下升降后实现连接杆的固定,进而便可将泡制组件安装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上。同时,该种结构,连接杆可升降地安装在容器盖上,使得连接杆能够竖直安装在容器盖上,从而能够使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更加合理和紧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杆能够伸出所述容器盖的一端上设置有提手。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通过提手来操作连接杆的升降,进而实现对泡制组件的升降操作,而设置提手一方面便于用户对连接杆的操作,防止连接杆在升降时打滑。此外,设置提手也便于用户握住连接杆而上下升降连接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扣为设置在连接杆的侧壁上,且沿连接杆的周向设置的环形卡槽,所述第二卡扣为多个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向分布在所述安装孔的边缘上的弹性柱塞;其中,多个所述弹性柱塞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能够卡入到任一所述环形卡槽内,以实现所述连接杆在不同高度位置上的安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由于弹性柱塞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可在安装孔的边缘设置一圈弹性柱塞,并在连接杆的不同高度位置上设置环形卡槽,这样在具体调节连接杆的高度,以进行连接杆的升降时,只需要上下拉动连接杆即可,而在连接杆的高度位置调节好后,将多个弹性柱塞卡入到对应高度位置上的环形卡槽即可实现连接杆在升降后的固定。该种设置,可通过多个弹性柱塞与不同高度位置的环形卡槽实现连接杆的升降安装,因此,在使用时,可随意上下升降调节杆,以实现泡制组件的升降。
其中,优选地,所述连接杆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卡扣为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二卡扣包括设置在安装孔的边缘上的止位部和避空槽,转动所述连接杆,使所述限位凸起对应所述止位部设置时,所述止位部能够与所述限位凸起干涉,以固定住所述连接杆,转动所述连接杆,使所述限位凸起对应所述避空槽设置时,避空槽能够避让开限位凸起,以使连接杆在安装孔内上下滑动升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泡制组件还包括:滤筒盖,能够放入到所述容器本体内,且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滤筒的开口端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滤筒的开口;其中,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滤筒上或所述滤筒盖上,所述引流件的第二端的出口安装在所述滤筒盖上,能够通过所述滤筒盖将所述容器本体内的水引入到所述滤筒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泡制组件设置成带盖的滤筒,此时泡制组件包括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滤筒和滤筒盖,其中,滤筒用于装茶叶等,而滤筒盖用于关闭或打开滤筒的开口。其中,连接件的一端即可安装在滤筒上,也可安装在滤筒盖上,具体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装。但优选地,连接件的一端安装在滤筒盖上。而引流件的出口可优选安装在滤筒盖上,这样能够通过滤筒盖将容器本体内的水引入到滤筒内。
当然,在其它技术方案中,也可将泡制组件设置成不带盖的结构,此时,泡制组件只包括一个单独的滤筒,而不包括盖。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罩体,所述罩体罩设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壁上,所述罩体上设置有进水通道;分流盖,安装在所述滤筒盖上,所述分流盖上设置有多个分流孔;其中,所述引流件为一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罩体连通,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流盖连通。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容器本体的底部上设置一个罩体,然后在滤筒盖上设置一个分流盖,并将罩体和分流盖通过一引流管连接。该结构可通过罩体与容器本体的底壁的配合在容器本体内形成一封闭的较小的空间,而通过该封闭的空间,在容器本体内的水被加热沸腾后,会在罩体内产生越来越多的蒸汽,这样罩体内的压力会逐渐升高,而在罩体内的压力大于某个压力值时,罩体内沸腾的水和蒸汽便会顺着引流管被导入到分流盖内,然后即可从分流盖而被喷洒到滤筒内提前放好的茶叶上,这样即可实现淋茶。其中,引流管用于将罩体内的水或蒸汽导入到分流盖内,而通过设置分流盖能够将引流管引到分流盖内的水大面积喷洒出去,以防止水只能够淋到某个局部区域,这样即可通过分流盖将引流管内的水较均匀地淋到茶叶上,进而便能够提高淋茶效果,以提高茶水的口感。同时,由于罩体的空间较小,因而罩体内的压力能够快速增大,这样便能够确保罩体内的压力,以确保被压入到引流管内的水量,进而便能够确保淋茶效果。此外该种淋茶方式通过水沸腾产生的蒸汽以及压力能够实现水和蒸汽从容器本体下部到滤筒之间的流动,而不需要额外设置泵送结构,从而既能够降低产品的成本,又能够简化产品的结构。
而通过在罩体上设置进水通道能够在淋茶时,使容器本体内的水能够不断地进入到罩体内,以确保罩体内具有足够多的水,从而能够确保淋茶效果。当然,也可不在罩体上设置进水通道,而直接通过罩体与容器本体底部的间隙向罩体内加水,以确保罩体内的水量。
其中,进水通道优选为设置在罩体上的进水孔或进水通道优选为设置在罩体的边缘上的进水缺口。
其中,优选地,所述分流盖优选为喷头或花洒或莲蓬头,或者所述分流盖为类似喷头、花洒和莲蓬头的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安装在所述滤筒上时,所述连接件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滤筒上,或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滤筒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件安装在所述滤筒盖上时,所述连接件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滤筒盖上,或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滤筒盖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连接件的一端即可安装在滤筒上,也可安装在滤筒盖上,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装。而连接件的一端安装在滤筒上时,连接件与滤筒即可安装成一体式结构,也可拆卸地连接,而连接件与滤筒安装成一体式结构,能够提高连接件与滤筒的强度,且也使得连接件与滤筒可一体制成。而连接件与滤筒可拆卸连接,能够在连接件与滤筒污损后对连接件或滤筒进行单独维修与更换,因而能够提高维修和清洗的便利性。而在连接件的一端安装在滤筒盖上时,连接件与滤筒盖即可安装成一体式结构,也可拆卸地连接,而连接件与滤筒盖安装成一体式结构,能够提高连接件与滤筒盖的强度,且也使得连接件与滤筒盖可一体制成。而连接件与滤筒盖可拆卸连接,能够在连接件与滤筒盖污损后对连接件或滤筒盖进行单独维修与更换,因而能够提高维修和清洗的便利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滤孔的横截面的面积在大于等于0.2mm2或小于等于7.1mm2的范围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滤孔的孔径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会导致茶叶露出滤筒,过小会导致茶叶堵塞滤孔,或者进出水过慢的情况发生,因此,滤孔的横截面的面积优选在大于等于0.2mm2或小于等于7.1mm2的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泡制组件上设置有透明区,或所述泡制组件为全透明结构或部分透明结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泡制组件,比如滤筒或滤筒盖上设置透明区,从而能够通过该透明区看清泡制组件内部的情况,比如能够观看滤筒内的茶叶情况,也能够在淋茶或泡茶时观看具体的淋茶和泡茶过程。而在为了看清滤筒的内部的原则下,既可将泡制组件全部设置成透明区,也可将泡制组件设置成部分透明结构,具体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泡制组件的透明情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引流件的第一端伸入到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且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的边缘设置。
在该些实施例中,引流件的第一端伸入到容器本体的底部,使得引流件能够比较深入地安装到容器本体内,这样使得引流件在容器本体内的液面较低时也能够实现淋茶。而引流件的第一端靠近容器本体的底部的边缘设置,能够实现从侧面淋茶,从而能够减少引流件在容器本体内的占用空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引流件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引流件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容器本体内,使得引流件能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拆卸下来进行清洗,以便能够长久地保持引流件的干净卫生。同时,引流件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容器本体内,也使得引流件能够在污损后将其拆卸下来,以对其进行更换维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内或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外。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设置加热装置能够加热容器本体内的水。其中,加热装置优选设置在容器本体内,这样便可通过加热装置直接加热水,从而便不用加热容器本体。当然,加热装置也可设置在容器本体外来进行加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容器本体上设置有手柄。其中,通过设置手柄能够使容器本体更便利的进行移动,从而更利于倒茶、清洗等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容器盖上设置有把手,其中,通过设置把手能够使容器盖更便利的进行移动,从而更利于倒茶、清洗等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容器本体能够放置在所述底座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底座一方面能够提供一个放置容器本体的平台,另一方面可通过底座为加热装置提供电源,或者通过底座来控制容器本体的具体工作,比如控制加热功率,加热时间等。当然,在容器本体内没有设置加热装置时也可通过底座来加热容器本体。
其中,具体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操作面板、控制板、外壳、电源等结构。
其中,优选地,所述液体加热容器为加热杯、茶壶或者咖啡壶,当然,液体加热容器也可为除加热杯、茶壶和咖啡壶之外的其它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容器盖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容器本体,12手柄,2容器盖,22安装孔,24止位部,26避空槽,3泡制组件,32滤筒,322滤孔,34滤筒盖,4引流件,5分流盖,6连接杆,62限位凸起,64提手,7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容器盖2、泡制组件3和引流件4。其中,容器盖2安装在容器本体1上,能够打开或关闭容器本体1;泡制组件3包括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滤筒32,滤筒32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容器本体1内,滤筒32的底壁和/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滤孔322;引流件4设置在容器本体1内,引流件4的第一端伸入到容器本体1内,引流件4的第二端安装在容器本体1的内侧壁上,并延伸至滤筒32远离容器本体1的底壁的一方,引流件4能够将容器本体1内的水引入到滤筒32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盖装在容器本体1上的容器盖2和泡制组件3以及引流件4,其中容器本体1用于盛装茶水等液体,以进行泡茶或淋茶,而容器盖2用于打开或关闭容器本体1。而泡制组件3安装在容器本体1内,用于装茶叶等原材料,以及实现对茶叶等的浸泡,而引流件4的第一端位于容器本体1内,引流件4的第二端固定安装在容器本体1的内侧壁上,并延伸到滤筒32的上方,这样引流件4便能够将容器本体1内的水和蒸汽引入到滤筒32内,这样在容器本体1内的水被加热后,引流件4便能够将容器本体1内加热的水引导到滤筒32内,以淋到茶叶上,这样即可通过泡制组件3和引流件4实现淋茶。而该种结构,泡制组件3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容器本体1内,且引流件4固定安装至容器本体1的内侧壁,使得引流件4和泡制组件3能够相互独立安装,即相互之间并没有进行关联安装,这样在具体使用产品时,便可单独将泡制组件3取出来,而不必要每次都将泡制组件3和引流件4一起取出来,这样在增减茶叶时,便可只取出泡制组件3,而不取出引流件4,这样在继续淋茶时,便只需要安装泡制组件3,而不用安装引流件4,因而便能够尽量的减少引流件4的拆装,以简化用户在淋茶时的工作量,降低产品使用的难度,从而即可提高用户体验。同时,该种结构,引流件4能够从容器本体1的底部将水引入到滤筒32的上方,并淋入到滤筒32内,这样使得产品能够实现侧面引流,并从滤筒32的上方进水,这样便不需要在滤筒32内设置安装喷淋结构,从而可简化滤筒32的结构,同时,该种结构能够将引流件4偏心安装在容器本体1的一侧,从而可将容器本体1的另一侧的大部分空间预留出来,以弱化引流件4的存在感,这样就会显得容器本体1内的空间较大,因而可提高用户体验。
同时,可在滤筒32的底壁和/或侧壁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滤孔322,这样即可通过该滤孔322在泡茶时将水引入到滤筒32内,以实现泡茶、淋茶等操作。其中,优选地,滤筒32的底壁和/或侧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滤孔322,这样便能够通过滤筒32的侧壁和底壁同时向滤筒32内进水。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泡制组件3能够升降地安装在容器本体1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泡制组件3能够在容器本体1内升降,从而在具体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泡制组件3在容器本体1中的安装高度,具体地,比如可将泡制组件3下降到容器本体1内的液面以下进行泡茶,而在泡好茶以后,可将泡制组件3向容器开口处调高一点,以使泡制组件3和容器本体1中的液体分离,这样便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这样在用户具体泡茶时,使得用户可通过升降泡制组件3来调整泡茶的时间,以防止茶叶浸泡时间过长。此外,泡制组件3能够升降,且引流件4的出口设置在滤筒32的上方,因此引流件4能够将容器本体1内的水引入到泡制组件3中,这样在具体使用液体加热容器时,便可将泡制组件3上升到液面以上,然后结合引流件4的使用以实现淋茶,具体地,比如可将泡制组件3上升到容器本体1内的液面高度以上,然后即可通过引流件4将容器本体1内的水,直接引流到泡制组件3内,并直接淋到泡制组件3内的茶叶等上,这样即可实现淋茶。该种设置,通过将泡制组件3升降地安装在容器本体1内,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泡制组件3的安装高度,从而一方面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泡茶的时长,另一当面使得泡制组件3能够与引流件4配合而实现淋茶功能,这就使得该液体加热容器既能够用于泡茶又能够用于淋茶。此外,该种设置在实现泡茶和淋茶的转换时,只需要将泡制组件3的安装位置调节高一点即可,而不需要多余的额外操作,因而还使得液体加热容器的淋茶和泡茶的转换更加方便快捷。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泡制组件3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能够带动滤筒32在容器本体1内升降,且连接件的另一端能够在滤筒32升降后固定在容器本体1上或容器盖2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泡制组件3与容器本体1或泡制组件3与容器盖2之间设置一个连接件,这样一方面可通过该连接件来实现泡制组件3在容器本体1中的安装。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连接件来实现泡制组件3的位置升降,以便能够通过连接件实现泡制组件3在容器本体1中的安装位置的调节。具体地,比如,连接件可为一个连接杆6或为一个绳子,这样便可通过连接杆6或一个绳子来实现泡制组件3在容器本体1内的升降。当然连接件也可以是其它结构,具体地,比如连接件可为设置在容器本体1的侧壁上的不同高度位置的多个安装扣,这样便可将泡制组件3安装在不同高度位置的安装扣上,以实现泡制组件3在容器本体1内的升降。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件为连接绳,连接绳的一端与泡制组件3连接,连接绳的另一端伸出容器本体1并固定在容器本体1上,或连接绳的另一端伸出容器盖2并固定在容器盖2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通过一连接绳来实现泡制组件3在容器本体1内的安装,同时可通过拉动连接绳来使泡制组件3上下升降,以调节泡制组件3在容器本体1内的安装位置,而在将泡制组件3调节到所需高度时,可通过将连接绳的另一端固定,比如固定在容器本体1的外侧壁的某个固定位置上或固定在容器盖2的外侧壁的某个固定位置上,这样即可将泡制组件3通过连接绳升降后安装在容器本体1内的任一高度位置上。此外,通过连接绳实现泡制组件3的升降时,能够实现泡制组件3的连续升降,即无极升降,因此使得泡制组件3的位置更加灵活,因而可随意选取泡制组件3的安装位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件为能够伸长或缩短的伸缩杆。
在该些实施例中,连接件也可为一个能够伸缩地且安装在容器本体1与泡制组件3之间的伸缩杆,这样便可通过伸缩杆的伸缩来实现泡制组件3在容器本体1内的升降,同时,可在伸缩杆上设置一个锁紧结构,以便能够在伸缩杆伸缩后,将伸缩杆的长度固定,以实现泡制组件3的固定安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件为设置在容器本体1的底壁上的升降装置,滤筒32安装在升降装置上,并能够在升降装置的作用下升降。
在该些实施例中,也可在容器本体1的底部上设置一个升降装置,然后将滤筒32安装在升降装置上,这样便能够通过升降装置的升降实现滤筒32在容器本体1内的升降。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连接件为连接杆6,容器盖2上设置有安装孔22,连接杆6远离泡制组件3的一端能够升降地安装在安装孔22内,并伸出到容器盖2外;连接杆6上沿连接杆6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扣,容器盖2上、安装孔22的边缘上设置有第二卡扣,任一第一卡扣均能够与第二卡扣卡扣配合,以在连接杆6升降后将连接杆6固定在容器盖2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通过一连接杆6来实现泡制组件3在容器本体1内的安装,同时可通过拉动连接杆6来使泡制组件3上下升降,以调节泡制组件3的安装位置,而在将泡制组件3调节到所需高度时,可通过将连接杆6的另一端固定,以实现泡制组件3的固定。而通过设置安装孔22,使得连接杆6能够伸出到容器本体1外,这样用户在液体加热容器外即可实现对连接杆6的升降操作,从而在具体升降泡制组件3时,便不需要打开容器本体1,因而能够提高泡制组件3升降操作的便利性。优选地,可在连接杆6的不同高度位置上设置第一卡扣,而在容器盖2上设置一个第二卡扣,这样在连接杆6升降后,便能够通过第二卡扣与不同高度位置的第一卡扣的配合实现连接杆6在容器盖2上的固定安装,这样便能够在连接杆6上下升降后实现连接杆6的固定,进而便可将泡制组件3安装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上。同时,该种结构,连接杆6可升降地安装在容器盖2上,使得连接杆6能够竖直安装在容器盖2上,从而能够使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更加合理和紧凑。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连接杆6能够伸出容器盖2的一端上设置有提手64。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通过提手64来操作连接杆6的升降,进而实现对泡制组件3的升降操作,而设置提手64一方面便于用户对连接杆6的操作,防止连接杆6在升降时打滑。此外,设置提手64也便于用户握住连接杆6而上下升降连接杆6。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该实施例图中未示出)第一卡扣为设置在连接杆6的侧壁上且沿连接杆6的周向设置的环形卡槽,第二卡扣为多个沿安装孔22的周向分布在安装孔22的边缘上的弹性柱塞;其中,多个弹性柱塞靠近连接杆6的一端能够卡入到任一环形卡槽内,以实现连接杆6在不同高度位置上的安装。
在该些实施例中,由于弹性柱塞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可在安装孔22的边缘设置一圈弹性柱塞,并在连接杆6的不同高度位置上设置环形卡槽,这样在具体调节连接杆6的高度,以进行连接杆6的升降时,只需要上下拉动连接杆6即可,而在连接杆6的高度位置调节好后,将多个弹性柱塞卡入到对应高度位置上的环形卡槽即可实现连接杆6在升降后的固定。该种设置,可通过多个弹性柱塞与不同高度位置的环形卡槽实现连接杆6的升降安装,因此,在使用时,可随意上下升降调节杆,以实现泡制组件3的升降。
其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杆6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孔22内,第一卡扣为设置在连接杆6的侧壁上的限位凸起62,第二卡扣包括设置在安装孔22的边缘上的止位部24和避空槽26,转动连接杆6,使限位凸起62对应止位部24设置时,止位部24能够与限位凸起62干涉,以固定住连接杆6,转动连接杆6,使限位凸起62对应避空槽26设置时,避空槽26能够避让开限位凸起62,以使连接杆6在安装孔22内上下滑动升降。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泡制组件3还包括:滤筒盖34,能够放入到容器本体1内,且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滤筒32的开口端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滤筒32的开口;其中,连接件的一端安装在滤筒32上或滤筒盖34上,引流件4的第二端的出口安装在滤筒盖34上,能够通过滤筒盖34将容器本体1内的水引入到滤筒32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泡制组件3设置成带盖的滤筒32,此时泡制组件3包括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滤筒32和滤筒盖34,其中,滤筒32用于装茶叶等,而滤筒盖34用于关闭或打开滤筒32的开口。其中,连接件的一端即可安装在滤筒32上,也可安装在滤筒盖34上,具体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装。但优选地,连接件的一端安装在滤筒盖34上。而引流件4的出口可优选安装在滤筒盖34上,这样能够通过滤筒盖34将容器本体1内的水引入到滤筒32内。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将泡制组件3设置成不带盖的结构,此时,泡制组件3只包括一个单独的滤筒32,而不包括盖。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罩体(图中未示出),罩体罩设在容器本体1的内壁上,罩体上设置有进水通道;如图1所示,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分流盖5,安装在滤筒盖34上,分流盖5上设置有多个分流孔;其中,引流件4为一引流管,引流管的一端与罩体连通,引流管的另一端与分流盖5连通。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容器本体1的底部上设置一个罩体,然后在滤筒盖34上设置一个分流盖5,并将罩体和分流盖5通过一引流管连接。该结构可通过罩体与容器本体1的底壁的配合在容器本体1内形成一封闭的较小的空间,而通过该封闭的空间,在容器本体1内的水被加热沸腾后,会在罩体内产生越来越多的蒸汽,这样罩体内的压力会逐渐升高,而在罩体内的压力大于某个压力值时,罩体内沸腾的水和蒸汽便会顺着引流管被导入到分流盖5内,然后即可从分流盖5而被喷洒到滤筒32内提前放好的茶叶上,这样即可实现淋茶。其中,引流管用于将罩体内的水或蒸汽导入到分流盖5内,而通过设置分流盖5能够将引流管引到分流盖5内的水大面积喷洒出去,以防止水只能够淋到某个局部区域,这样即可通过分流盖5将引流管内的水较均匀地淋到茶叶上,进而便能够提高淋茶效果,以提高茶水的口感。同时,由于罩体的空间较小,因而罩体内的压力能够快速增大,这样便能够确保罩体内的压力,以确保被压入到引流管内的水量,进而便能够确保淋茶效果。此外该种淋茶方式通过水沸腾产生的蒸汽以及压力能够实现水和蒸汽从容器本体1下部到滤筒32之间的流动,而不需要额外设置泵送结构,从而既能够降低产品的成本,又能够简化产品的结构。
而通过在罩体上设置进水通道能够在淋茶时,使容器本体1内的水能够不断地进入到罩体内,以确保罩体内具有足够多的水,从而能够确保淋茶效果。当然,也可不在罩体上设置进水通道,而直接通过罩体与容器本体1底部的间隙向罩体内加水,以确保罩体内的水量。
其中,进水通道优选为设置在罩体上的进水孔或进水通道优选为设置在罩体的边缘上的进水缺口。
其中,优选地,分流盖5优选为喷头或花洒或莲蓬头,或者分流盖5为类似喷头、花洒和莲蓬头的结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件安装在滤筒32上时,连接件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滤筒32上,或连接件与滤筒32为一体式结构;连接件安装在滤筒盖34上时,连接件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滤筒盖34上,或连接件与滤筒盖34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些实施例中,连接件的一端即可安装在滤筒32上,也可安装在滤筒盖34上,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装。而连接件的一端安装在滤筒32上时,连接件与滤筒32即可安装成一体式结构,也可拆卸地连接,而连接件与滤筒32安装成一体式结构,能够提高连接件与滤筒32的强度,且也使得连接件与滤筒32可一体制成。而连接件与滤筒32可拆卸连接,能够在连接件与滤筒32污损后对连接件或滤筒32进行单独维修与更换,因而能够提高维修和清洗的便利性。而在连接件的一端安装在滤筒盖34上时,连接件与滤筒盖34即可安装成一体式结构,也可拆卸地连接,而连接件与滤筒盖34安装成一体式结构,能够提高连接件与滤筒盖34的强度,且也使得连接件与滤筒盖34可一体制成。而连接件与滤筒盖34可拆卸连接,能够在连接件与滤筒盖34污损后对连接件或滤筒盖34进行单独维修与更换,因而能够提高维修和清洗的便利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滤孔322的横截面的面积在大于等于0.2mm2或小于等于7.1mm2的范围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滤孔322的孔径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会导致茶叶露出滤筒32,过小会导致茶叶堵塞滤孔322,或者进出水过慢的情况发生,因此,滤孔322的横截面的面积优选在大于等于0.2mm2或小于等于7.1mm2的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泡制组件3上设置有透明区,或泡制组件3为全透明结构或部分透明结构。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在泡制组件3,比如滤筒32或滤筒盖34上设置透明区,从而能够通过该透明区看清泡制组件3内部的情况,比如能够观看滤筒32内的茶叶情况,也能够在淋茶或泡茶时观看具体的淋茶和泡茶过程。而在为了看清滤筒32的内部的原则下,既可将泡制组件3全部设置成透明区,也可将泡制组件3设置成部分透明结构,具体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泡制组件3的透明情况。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引流件4的第一端伸入到容器本体1的底部,且靠近容器本体1的底部的边缘设置。
在该些实施例中,引流件4的第一端伸入到容器本体1的底部,使得引流件4能够比较深入地安装到容器本体1内,这样使得引流件4在容器本体1内的液面较低时也能够实现淋茶。而引流件4的第一端靠近容器本体1的底部的边缘设置,能够实现从侧面淋茶,从而能够减少引流件4在容器本体1内的占用空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引流件4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容器本体1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引流件4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容器本体1内,使得引流件4能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拆卸下来进行清洗,以便能够长久地保持引流件4的干净卫生。同时,引流件4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容器本体1内,也使得引流件4能够在污损后将其拆卸下来,以对其进行更换维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加热装置,设置在容器本体1内或设置在容器本体1外。
在该些实施例中,设置加热装置能够加热容器本体1内的水。其中,加热装置优选设置在容器本体1内,这样便可通过加热装置直接加热水,从而便不用加热容器本体1。当然,加热装置也可设置在容器本体1外来进行加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容器本体1上设置有手柄12。其中,通过设置手柄12能够使容器本体1更便利的进行移动,从而更利于倒茶、清洗等操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容器盖2上设置有把手,其中,通过设置把手能够使容器盖2更便利的进行移动,从而更利于倒茶、清洗等操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底座7,容器本体1能够放置在底座7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底座7一方面能够提供一个放置容器本体1的平台,另一方面可通过底座7为加热装置提供电源,或者通过底座7来控制容器本体1的具体工作,比如控制加热功率,加热时间等。当然,在容器本体1内没有设置加热装置时也可通过底座7来加热容器本体1。
其中,具体地,底座7上设置有操作面板、控制板、外壳、电源等结构。
其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为加热杯、茶壶或者咖啡壶,当然,液体加热容器也可为除加热杯、茶壶和咖啡壶之外的其它产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本体;
容器盖,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上,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容器本体;
泡制组件,所述泡制组件包括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滤筒,所述滤筒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内,所述滤筒的底壁和/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滤孔;
引流件,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内,所述引流件的第一端伸入到所述容器本体内,所述引流件的第二端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内侧壁上,并延伸至所述滤筒远离所述容器本体的底壁的一方,所述引流件能够将所述容器本体内的水引入到所述滤筒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泡制组件能够升降地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泡制组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能够带动所述滤筒在所述容器本体内升降,且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能够在所述滤筒升降后固定在所述容器本体上或所述容器盖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为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泡制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容器本体并固定在所述容器本体上,或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容器盖并固定在所述容器盖上;或
所述连接件为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底壁上的升降装置,所述滤筒安装在所述升降装置上,并能够在所述升降装置的作用下升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杆,所述容器盖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泡制组件的一端能够升降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并伸出到所述容器盖外;
所述连接杆上沿所述连接杆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扣,所述容器盖上、所述安装孔的边缘上设置有第二卡扣,任一所述第一卡扣均能够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扣配合,以在所述连接杆升降后将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所述容器盖上。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泡制组件还包括:
滤筒盖,能够放入到所述容器本体内,且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滤筒的开口端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滤筒的开口;
其中,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滤筒上或所述滤筒盖上,所述引流件的第二端的出口安装在所述滤筒盖上,能够通过所述滤筒盖将所述容器本体内的水引入到所述滤筒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罩体,所述罩体罩设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壁上,所述罩体上设置有进水通道;
分流盖,安装在所述滤筒盖上,所述分流盖上设置有多个分流孔;
其中,所述引流件为一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罩体连通,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流盖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安装在所述滤筒上时,所述连接件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滤筒上,或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滤筒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连接件安装在所述滤筒盖上时,所述连接件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滤筒盖上,或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滤筒盖为一体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泡制组件上设置有透明区,或所述泡制组件为全透明结构或部分透明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件的第一端伸入到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且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的边缘设置。
CN201820942926.6U 2018-06-19 2018-06-19 液体加热容器 Active CN2088761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42926.6U CN208876142U (zh) 2018-06-19 2018-06-19 液体加热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42926.6U CN208876142U (zh) 2018-06-19 2018-06-19 液体加热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76142U true CN208876142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05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42926.6U Active CN208876142U (zh) 2018-06-19 2018-06-19 液体加热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761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81717U (zh) 一种油汤分离锅
CN201515949U (zh) 一种新型水煲
CN208876142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5963773U (zh) 蒸汽烹饪装置
CN110613348A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8876113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8876148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8876143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9300835U (zh) 茶吧机
CN209047639U (zh) 多功能水槽
CN203724466U (zh) 一种中药煎药壶
CN204233552U (zh) 一种多功能美容喷雾仪
CN209031741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8875922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1441631U (zh) 双层过滤式中药煎制砂锅
CN208875955U (zh) 一种具有雾化清洗功能的茶盘
CN208286869U (zh) 一种咖啡机浸泡结构
CN208876149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4852601U (zh) 一种多功能水龙头
CN110037554A (zh) 一种新型泡茶系统
CN217243809U (zh) 一种具有过滤装置的饮水机
CN211748911U (zh) 一种茶具
CN215383252U (zh) 冲泡装置和饮水设备
CN220024697U (zh) 自带泡茶功能的手冲壶
CN213962987U (zh) 一种多水源净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