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1958A - 传输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传输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1958A
CN110611958A CN201910760656.6A CN201910760656A CN110611958A CN 110611958 A CN110611958 A CN 110611958A CN 201910760656 A CN201910760656 A CN 201910760656A CN 110611958 A CN110611958 A CN 1106119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symbol
time
repeated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06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敏
韩祥辉
郝鹏
李儒岳
石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76065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119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11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195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5174 priority patent/WO2021031804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包括:接收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根据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Description

传输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例如涉及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5G)中,为了保证覆盖引入基于动态调度的时隙聚合(Slot-basedaggregation)和免调度的时隙聚合(Slot-based repetition),也就是指终端利用多个时隙重复发送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并且TB在每个时隙上有相同的时频资源分配。
随着5G的发展,为了支持超高可靠性和超低时延传输的特征,需要对基于动态调度的时隙聚合和免调度的时隙重复进行增强,因此引入在同一个时隙内有一次或大于一次的重复发送一个TB,或者在连续可获得的多个时隙上跨时隙重复发送同一个TB的技术。但无论是动态调度还是免调度的重复发送同一个TB时,都可能出现某次重复传输的时域符号与子帧格式发生碰撞的情况。此时如何确定重复传输的方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在需要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时,确定了每次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使得基站和终端能够在确定的传输资源上实现信息的重复发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包括:
接收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
根据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包括:
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
根据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资源配置装置,包括:
配置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
资源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资源配置装置,包括:
配置确定模块,设置为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
资源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任一实施例中终端执行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任一实施例中基站执行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任一实施例中终端执行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任一实施例中基站执行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的传输资源配置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的传输资源配置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的传输资源配置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资源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资源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各种信息的传输主要发生在基站和终端之间,基站或终端根据预先配置的传输资源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获取传输资源,从而可以在确定的传输资源上进行各种信息的传输。这里的基站和终端可以为多种形式的通信节点,例如可以为宏基站、微基站、中继节点、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等,或者可以将基站和终端称为下行节点和上行节点。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使用下行信道传输下行控制信息或下行业务信息的节点统称为基站,而将使用上行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息或上行业务信息的节点统称为终端。
在5G技术中,引入了基于动态调度的时隙聚合和免调度的时隙聚合,使得终端可以利用多个时隙重复发送TB,并且TB在每个时隙上有相同的时频资源分配。而当为了支持超高可靠性和超低时延传输,在时隙聚合后的资源上需要对同一个TB进行多次的重复发送。但对于终端而言,传输上行信息所使用的资源是上行资源,而目前的无线帧结构中,一个时隙中的多个符号可能包括上行符号、下行符号和灵活符号,而在终端所需传输的上行信息仅能使用上行符号和部分灵活符号,当需要重复发送的上行信息遇到不可发送上行信息的资源,将发生碰撞,此时将无法确定重复发送上行信息所使用的资源,而这是将重复发送应用于时隙聚合时存在的重要问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终端重复发送的信息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为例进行说明,但重复发送的信息还可以为其他控制信道、随机接入信道、数据信道,例如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S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US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等。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0,接收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
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简称终端。基站为基站和终端配置各种传输资源,以及向终端发送各种配置信息,以使基站和终端确定传输所使用的资源和所需执行的各种测量或传输指令。基站向终端发送的各种信息通过下行信道进行传输,而终端向基站发送的各种信息通过上行信道进行传输。无论基站和终端之间传输哪种信息,基站和终端均需要确定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从而才能使得基站和终端在确定的传输资源上完成待传输信息的发送和接收。
对于终端而言,在需要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时,或者需要接收基站重复发送的待传输信息时,需要首先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而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是由基站配置的,因此终端首先需要接收基站发送的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然后终端就能够根据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基站和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输所使用的资源的调度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需要基站利用物理层信令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明确指示可使用的传输资源的调度方式,称为动态调度方式,另一种为基站利用高层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和/或DCI明确指示可使用的传输资源的调度方式,称为免调度传输。无论动态调度还是免调度,当确定需要在时域上多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时,终端都会接收到基站发送的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是用于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的相关信息。
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两种不同的信息组合方式,一种信息组合方式为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起始符号(S)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L),其中起始符号(S)表示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域起始符号位置,时域持续长度(L)表示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在时域上占用的符号长度,起始符号(S)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L)可以分别独立指示,例如一共占用8bit。另一种信息组合方式为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的指示值(Start and length Indicator Value,SLIV),通过对SLIV的解析可以获得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域起始符号(S)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L)。另外,基站还需要确定待传输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K)。
步骤S1020,根据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在接收到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后,终端还需要确定待传输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待传输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同样由基站指示,然后终端即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其中,由于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那么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已经被确定,而重复发送的待传输信息的时域持续长度原则上均与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域持续长度相同,那么第二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理论上应该从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结束符号后的第一个符号开始,但是考虑到不同的帧结构具有不同的符号配置,因此从第一次重复待传输信息的结束符号后的符号开始,连续的与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相同的多个符号并不一定能够传输待传输信息,也就是可能存在碰撞符号。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帧结构中的符号配置方式,确定各次实际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每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需要跳过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
而根据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均根据待传输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K)和第一次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持续长度符号数(L)确定。根据K*L可以得到理论上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这是在不考虑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的情况下,确定的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需的总符号长度数。但由于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的存在,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待传输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确定所有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总符号长度数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另一种是根据待传输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总符号长度数不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具体使用哪种方式,可以由基站进行配置或者根据待传输信息的类型等信息确定,或者在系统中预设。而上述两种不同的确定传输资源的方式,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详细说明。
那么在确定了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后,实际上就可以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若待传输信息为基站所需发送的下行信息,那么基站可以根据确定的传输资源发送待传输信息,并将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使终端能够确定基站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而若待传输信息为终端所需发送的上行信息,那么基站需要将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使终端能够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并且基站也需要根据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终端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在接收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后,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根据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从而在需要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时,确定了每次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使得基站和终端能够在确定的传输资源上实现信息的重复发送。
根据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总符号长度数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另一种是总符号长度数不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下面分别以具体的实施例对上述两种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0,接收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
步骤S2020,根据待传输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确定所有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总符号长度数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后,根据待传输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确定所有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其中总符号长度数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在本实施例中,总符号长度数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也就是总符号长度数是名义上的总符号长度数,而传输待传输信息实际使用的符号长度数是实际传输了待传输信息的符号长度数。
步骤S2030,从起始符号开始,依次确定每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其中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符号数与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数之和为总符号长度数。
在确定了所有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后,即可开始确定每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而每次重复发送需要跳过不可发送待传输信息的符号,在可以发送待传输信息的符号上发送待传输信息。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符号数与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数之和为总符号长度数。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需要跳过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那么理论上确定的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次数中,不一定每次都能够完成待传输信息的发送,因此可以将原有的待传输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作为名义重复发送次数。原有的待传输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是根据待传输信息的重复传输需求确定的。待传输信息的各次名义重复发送在时域上是连续的,也就是这里将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计入到名义重复发送的时域符号内。各次名义重复发送从基站通知的起始符号开始,依次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而实际发送待传输资源的次数称为实际重复发送次数,从起始符号开始,跳过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依次确定每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实际重复发送次数可以与名义重复发送次数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在不同帧结构配置的情况下,各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具有不同的配置,下面以具体的配置实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进行说明。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的传输资源配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共示出时隙n和时隙n+1两个时隙,每个时隙包括14个符号。对于动态调度传输资源的传输方式,帧结构为半静态帧结构,其中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D符号)、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U符号)和灵活符号(F符号)。假设待传输信息为PUSCH,名义重复发送次数为4次,并且4次名义重复在时域上是连续的,其中在时域上连续是指在可获得的时隙上是连续的。其中待传输的PUSCH的第一个符号承载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其余符号承载数据。对于半静态帧结构,从起始符号开始,依次确定每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并跳过与不可承载待传输信息的符号和保护间隔符号。可获得的时隙是指有足够的UL符号或者灵活符号数,这些符号数大于等于传输一次重复发送和保护间隔所需的符号数。
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PUSCH的起始符号为时隙n的第5个符号,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为6个符号。其中,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PUSCH就是指第一次名义重复发送PUSCH。那么根据PUSCH的4次名义重复发送,可以计算出总符号长度数为24个符号,即每个名义重复的时域长度等于6个符号。其中这24个符号包括可传输PUSCH的符号和不可传输PUSCH的符号。图3中示出4次名义重复发送对应的符号。从图3中可以看出,名义重复#1发送占用时隙n的第5个符号到时隙n的第10个符号,由于这些符号均为F符号或U符号,因此可以承载所需传输的PUSCH,也就是名义重复#1发送可以完成PUSCH的发送,名义重复#1的发送实际上就是实际重复#1。
名义重复#2发送占用时隙n的第11个符号到时隙n+1的第2个符号,跨越了时隙边界,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将名义重复#2根据时隙边界分割为两次重复。即实际重复#2是名义重复#2根据时隙边界分割后的第一次重复,其中实际重复#2的发送占用时隙n的第11个符号到时隙n的第14个符号,不包括不可传输的符号。虽然实际重复#2仅占用了4个符号,但可以通过速率匹配等方式,使得实际重复#2占用的4个符号承载同一个PUSCH。而时隙n+1的第1个符号和第2个符号为D符号,无法传输PUSCH,因此名义重复#2根据时隙边界分割后的第二次重复不能发送PUSCH。其中,名义重复#2根据时隙边界分割后的两次重复的时域长度总和等于名义重复#2的时域持续长度。
图3是以具体的资源分配方式进行的说明,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中若第p次名义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跨时隙边界,则将第p次名义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根据时隙边界分割为两次重复发送。其中,分割后的两次重复发送中的任一次重复发送包括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数小于预设门限,则不可以发送待传输信息;分割后的两次重复发送中的任一次重复发送包括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则作为一次实际重复发送。其中,p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图3中时隙n+1的第1个符号和第2个符号为D符号,无法传输PUSCH,因此名义重复#2根据时隙边界分割后的第二次重复不能发送PUSCH。该预设门限例如是传输PUSCH所需的最少符号数。
名义重复#3发送占用时隙n+1的第3个符号到时隙n+1的第8个符号,其中时隙n+1的第3个符号和第4个符号为D和F符号,时隙n+1的第5个符号至第7个符号为F符号,时隙n+1的第8个符号为U符号。名义重复#3发送未跨时隙边界,但名义重复#3的第1个符号为D符号无法发送PUSCH,第2个符号虽然为F符号,但上下行传输之间需要一定时间的保护间隔(gap),在本实施例中以保护间隔为1个符号为例,那么名义重复#3发送的第2个符号将作为保护间隔无法发送PUSCH。因此名义重复#3的后4个符号能够发送PUSCH。因此将名义重复#3的后4个符号作为实际重复#3占用的符号,即可以承载PUSCH的符号数大于预设门限,则实际重复#3可以发送PUSCH,并且实际重复#3虽然仅占用了4个符号,但可以通过速率匹配等方式,使得实际重复#3占用的4个符号承载同一个PUSCH。
名义重复#4占用时隙n+1的第9个符号到时隙n+1的第14个符号,全部为U符号。因此名义重复#4可以承载所需传输的PUSCH,也就是名义重复#4可以完成PUSCH的发送,将名义重复#4的发送实际上就是实际重复#4。
对于图3中的名义重复#1、名义重复#3和名义重复#4,由于使用的传输资源均未跨时隙边界,因此无需进行分割。并且对于名义重复#1和名义重复#4不包括不可以传输PUSCH的符号,所以直接将名义重复#1和名义重复#4分别作为实际重复#1和实际重复#4发送。但是对于名义重复#3对应的时域位置上包含不可传输PUSCH的符号,所以需要跳过这些不可传输PUSCH的符号,即名义重复#3中只有可以传输PUSCH的符号上来承载实际重复#3的发送,所以各次实际重复发送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对应的名义重复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长度,也即各次实际重复发送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名义重复发送对应的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也即若第j次名义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不跨时隙边界,则将第j次名义重复发送作为第k次实际重复发送,且第k次实际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j次名义重复发送对应的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其中,j和k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其中第j次名义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是可以包括不可传输符号的,而第k次实际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是不包括不可传输符号的。也就是对于实际发送待传输信息的符号只包含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并且都不会判定为孤立符号。因此图3所示配置方式中,共有4次实际重复发送:实际重复#1、实际重复#2、实际重复#3和实际重复#4发送了PUSCH,共使用了20个有效符号进行PUSCH的传输。
图3中的帧结构为半静态帧结构,另外帧结构还包括动态帧结构,也就是部分F符号可以被重新配置成其他传输方向的符号类型,那么就需要判断F符号是否被指示为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的传输资源配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共示出时隙n和时隙n+1两个时隙,每个时隙包括14个符号。对于免调度传输资源的传输方式,当帧结构为半静态帧结构,则重复发送的资源配置方式与图3中相同。而若帧结构为动态帧结构,仍假设待传输信息为PUSCH,名义重复发送次数为4次。其中待传输的PUSCH的第一个符号承载DMRS,其余符号承载数据。对于动态帧结构,从起始符号开始,依次确定每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并跳过不可承载待传输信息的符号、被指示为不可承载待传输信息的灵活符号、下行符号和保护间隔符号。下面对动态帧结构情况下PUSCH的重复发送资源配置进行说明。
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PUSCH的起始符号为时隙n的第5个符号,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为6个符号。其中,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PUSCH就是指第一次名义重复发送PUSCH。那么根据PUSCH的4次名义重复发送,可以计算出总符号长度数为24个符号。其中这24个符号包括可传输PUSCH的符号和不可传输PUSCH的符号。图4中示出4次名义重复发送对应的符号。从图4中可以看出,名义重复#1发送占用时隙n的第5个符号到时隙n的第10个符号,由于这些符号均为F符号或U符号,因此可以承载所需传输的PUSCH,也就是名义重复#1可以完成PUSCH的发送,名义重复#1实际上就是实际重复#1。
名义重复#2占用时隙n的第11个符号到时隙n+1的第2个符号,跨越了时隙边界,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将名义重复#2根据时隙边界分割为两次重复。如图4所示,其中实际重复#2是上述两次重复中的第一次重复,其中实际重复#2的发送占用时隙n的第11个符号到时隙n的第14个符号,不包括不可传输的符号。虽然实际重复#2仅占用了4个符号,但可以通过速率匹配等方式,使得实际重复#2占用的4个符号承载同一个PUSCH。而时隙n+1的第1个符号和第2个符号为D符号,无法传输PUSCH,因此名义重复#2根据时隙分割后的第二次重复不能发送PUSCH。即可以承载PUSCH的符号数小于预设门限,该预设门限例如是传输PUSCH所需的最少符号数。其中,名义重复#2根据时隙边界分割后的两次重复的时域长度总和等于名义重复#2的时域持续长度。
名义重复#3占用时隙n+1的第3个符号到时隙n+1的第8个符号,其中时隙n+1的第3个符号为D符号,时隙n+1的第4个符号至第7个符号为F符号,时隙n+1的第8个符号为U符号。时隙n+1的第4个符号至第6个符号虽然为F符号,但被动态帧结构(Slot FormatIndicator,SFI)指示为传输下行信息的符号,相当于变为D符号。那么名义重复#3未跨时隙边界,但名义重复#3的第1个符号为D符号无法发送PUSCH,第2个符号至第4个符号SFI指示为传输下行信息的符号,也无法发送PUSCH,第5个符号虽然为F符号,但上下行传输之间需要一定时间的保护间隔(gap),在本实施例中以保护间隔为1个符号为例,那么名义重复#3的第5个符号将作为保护间隔无法发送PUSCH。因此名义重复#3只有最后1个符号能够发送PUSCH,但这1个符号为孤立符号,将无法承载所需发送的PUSCH,因此名义重复#3无法完成PUSCH的发送,名义重复#3对应的时域符号上都不能发送PUSCH。
名义重复#4占用时隙n+1的第9个符号到时隙n+1的第14个符号,全部为U符号。因此名义重复#4可以承载所需传输的PUSCH,也就是名义重复#4可以完成PUSCH的发送,名义重复#4实际上就是实际重复#3。也就是对于实际发送待传输信息的符号只包含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并且都不会判定为孤立符号,因此图4所示配置方式中,共有3次实际重复发送:实际重复#1、实际重复#2和实际重复#3,共使用了16个有效符号进行PUSCH的传输。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10,接收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
步骤S5020,根据待传输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总符号长度数不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后,根据待传输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其中总符号长度数不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在本实施例中,总符号长度数不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也就是总符号长度数是实际上的总符号长度数。
步骤S5030,从起始符号开始,依次确定每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其中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符号数为总符号长度数。
在确定了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后,即可开始确定每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其中第一次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即为从起始符号开始,持续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而从第二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开始,当遇到不可发送待传输信息的符号时,将延后至紧邻不可发送待传输信息的符号之后的符号开始继续传输。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符号数为总符号长度数。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的传输资源配置示意图,如图6所示,
共示出时隙n和时隙n+1两个时隙,每个时隙包括14个符号。帧结构可以为半静态帧结构,或动态帧结构。假设待传输信息为PUSCH,重复发送次数为2次。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指示重复#1的起始符号为时隙n的第5个符号,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为6个符号。那么重复#1发送占用时隙n的第5个符号到时隙n的第10个符号,由于这些符号均为F符号或U符号,因此可以承载所需传输的PUSCH。重复#2从时隙n的第11个符号开始,到时隙n的第14个符号,而后一个符号即时隙n+1的第1个符号为D符号,无法发送PUSCH,因此将延后至时隙n的第14个符号后的第一个可以发送PUSCH的符号。而从时隙n的第11个符号开始,到时隙n的第14个符号包括4个符号,能够通过速率匹配等方式发送PUSCH,即进行了重复#2。但此时重复#1和重复#2共占用了10个符号,并未达到根据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的总符号长度数。因此还需要在延后的可用符号中选择两个符号作为重复#3。在图6中的半静态帧结构中,由于时隙n+1的第1、2、3个符号为D符号,而时隙n+1的第4个符号需要作为保护间隔,均无法发送PUSCH,因此可以将时隙n+1的第5个符号和第6个符号作为重复#3所使用的传输资源,虽然只有2个符号,但也可以通过速率匹配方式发送PUSCH,即进行了重复#3。而在图5所示的动态帧结构中,由于时隙n+1的第4个符号和第5个符号均被SFI指示为下行传输,第6个符号需要作为保护间隔,因此可以将时隙n+1的第7个符号和第8个符号作为重复#3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因此图6所示配置方式中,共有3次重复发送,共使用了12个有效符号进行PUSCH的传输。
对于图5所示实施例,也就是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总符号长度数不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的情况,还可以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在时域上占用的时间窗。时间窗表示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的传输资源在时域上的传输窗口,包括时间窗的起点和终点,当超过时间窗传输就会停止。由于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中已经指示了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那么实际上时间窗就是要再包括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结束符号。
时间窗由基站确定,终端接收基站通过RRC信令或DCI信令发送的用于指示时间窗的时频资源信息。用于指示时间窗的时频资源信息可以包括下述组合一至组合六中的任一种组合方式:
组合一: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结束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以及符号索引。
组合二: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结束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
组合三: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结束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符号索引。
组合四: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SLIV、结束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以及符号索引。
组合五: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SLIV、结束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
组合六: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SLIV、结束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符号索引。
在一实施例中,在组合一或组合四中,结束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就是具体的时隙位置,不会限制具体的结束符号位置,因为还有符号索引来指示具体的结束符号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在组合二或组合五中,结束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用于指示最后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资源不能超过结束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的最后一个符号。例如结束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隙包括14个符号,那么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在结束时隙的第14个符号之前结束,包含第14个符号。
在一实施例中,在组合三或组合六中,结束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符号索引用于指示重复传输待传输信息的可用总符号数,可用总符号数不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例如结束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符号索引为30个符号,那么就是指示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总长度为30个符号,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
在一实施例中,时间窗由基站确定,终端接收基站通过RRC信令或DCI信令发送的时间窗,也就是时间窗可以通过RRC信令或DCI信令独立指示。其中指示方式可以是以下任一种:方式1:RRC信令中新引入一个域来指示时间窗,通过使能或去使能该域来表示是否通知时间窗。方式2:DCI信令中新引入一个域来指示时间窗,或者重用DCI信令中已有的域,例如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标识(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 Identity,HARQ ID)、新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NDI)域来发送时间窗。
在一实施例中,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在时域上占用的时间窗仅用于免调度待传输信息的重复发送。以待传输信息为PUSCH为例,其中第一次重复发送的时隙索引是根据定时(slot offset K2)决定的。结束位置的时隙索引是最后一次发送PUSCH所在的具体时隙索引,结束位置的符号索引是左右依次发送PUSCH所在的具体符号索引。如表1所示,行索引等于1是,结束位置的时隙索引等于2表示结束位置的时隙索引是slot2,结束位置的符号索引等于4表示结束位置的符号索引是符号4。
表1
在一实施例中结束位置的时隙索引也可以是相比第一次重复发送所在时隙索引的时域时隙偏置,例如表1中,行索引等于1时,结束位置的时隙索引等于2表示结束位置的时隙索引是第一次重复发送的时隙索引(K2)+2,例如第一次重复发送在时隙1,那么结束位置的时隙索引是1+2=3,即在时隙3上。类似的,结束位置的符号索引也可以是相比第一次重复发送的起始或结束位置的符号索引的偏置。
表1中的时域资源信息由层配置及高层信令联合指示,可以是由高层配置及动态控制信令联合指示。需要说明的是,高层配置的时域资源分配参数还可以包含其他的控制域,此处不再赘述。
图2和图5分别示出了根据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两种方式,传输方式一是总符号长度数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传输方式二是总符号长度数不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而具体采用哪种传输方式进行待传输信息的传输,需要由基站通过一定的方法与终端进行交互。基站和终端之间可以通过下述三种方式的任一种来确定所采用的的传输方式。
方式一:终端接收基站通过RRC信令或DCI信令发送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传输方式指示,传输方式指示包括: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的指示或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不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的指示。
其中,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下述组合方式中的任一种:
组合方式一: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传输方式指示。
组合方式二: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SLIV、传输方式指示。
组合方式三: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传输方式指示根据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的大小确定。例如当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某个数值或门限时,采用传输方式一,当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大于某个数值或门限时,采用传输方式二,反之亦然。其中某个数值或门限由RRC信令或DCI信令通知。
组合方式四: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待传输信息的传输类型,传输方式指示根据待传输信息的传输类型确定。其中以待传输信息为PUSCH为例,当PUSCH映射类型为类型A(tpye A)时采用传输方式一,当PUSCH映射类型为类型B(type B)时采用传输方式二,反之亦然。其中typeA和typeB的主要区别是起始的符号位置以及时域持续长度有不同的要求。例如PUSCH映射类型A是指起始符号只能从某个时隙的首个即第1个符号开始,时域长度最少是4个符号;PUSCH映射类型B是指起始符号可以从某个时隙的任意一个符号开始,时域长度最少可以是1个符号。
组合方式五: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SLIV,传输方式指示根据SLIV的值的大小确定。例如当SLIV的取值小于或等于某个数值或门限时,采用传输方式一,当SLIV的取值大于某个数值或门限时,采用传输方式二,反之亦然。其中某个数值或门限由RRC信令或DCI信令通知。
以待传输信息为PUSCH为例,其中第一次重复发送的时隙索引是根据定时(slotoffset K2)决定的。如表2所示,行索引等于1是,方式指示为1表示采用传输方式一,方式指示为0表示不能使用该参数,也就是表示采用传输方式二。或者还可以是方式指示1表示采用传输方式二而方式指示为0表示采用传输方式一。
表2
方式二:接收基站通过RRC信令或DCI信令发送的传输方式指示,传输方式指示包括: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的指示或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不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的指示。例如采用RRC信令choice结构选择一种方式,或者使能或去使能方式一。若RRC参数没有配置默认使用第一方式,第一方式为传输方式一或传输方式二。
方式三:根据待传输信息的传输类型确定传输方式指示;其中当待传输信息的传输类型为基于动态调度的传输时,传输方式指示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当待传输信息的传输类型为免调度的传输时,传输方式指示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不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或者还可以采用相反的指示方式,也即当待传输信息的传输类型为基于动态调度的传输时,传输方式指示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不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当待传输信息的传输类型为免调度的传输时,传输方式指示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包括不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010,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
步骤S7020,根据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设备,简称基站。基站为基站和终端配置各种传输资源,以及向终端发送各种配置信息,以使基站和终端确定传输所使用的资源和所需执行的各种测量或传输指令。基站向终端发送的各种信息通过下行信道进行传输,而终端向基站发送的各种信息通过上行信道进行传输。无论基站和终端之间传输哪种信息,基站和终端均需要确定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从而才能使得基站和终端在确定的传输资源上完成待传输信息的发送和接收。
对于基站而言,在需要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时,或者需要接收基站重复发送的待传输信息时,需要首先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而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是由基站配置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然后基站就能够根据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的具体处理方法与图1所示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类似,其区别仅在于图1所示实施例中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是终端从基站接收的,而本实施例中是由基站自身配置的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的具体配置方法和根据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传输资源的方法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已经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由于根据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也包括两种不同的信息组合方式,因此在基站侧还可以实现如图2-图6任一实施例中所示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其区别仅在于图2-图6所示实施例是由终端进行处理的,而在本实施例中是由基站进行处理的。图2-图6所示实施例中终端接收的基站发送的各种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变为由基站向终端发送的相应信息,但各种信息的具体结构以及根据各种信息所进行的处理都是相同的,此处也不再赘述。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资源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资源配置装置包括:配置接收模块81,设置为接收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资源确定模块82,设置为根据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资源配置装置用于实现图1所示实施例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资源配置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资源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资源配置装置包括:配置确定模块91,设置为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资源确定模块92,设置为根据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资源配置装置用于实现图7所示实施例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资源配置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终端包括处理器101、存储器102、发送器103和接收器104;终端中处理器1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0中以一个处理器101为例;终端中的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2、发送器103和接收器104;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0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10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图1-图6实施例中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传输资源配置装置中的配置确定模块81和资源确定模块82)。处理器1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终端至少一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图1-图6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
存储器1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发送器103为能够将射频信号发射至空间中的模块或器件组合,例如包括射频发射机、天线以及其他器件的组合。接收器104为能够从空间中接收将射频信号的模块或器件组合,例如包括射频接收机、天线以及其他器件的组合。
图1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基站包括处理器111、存储器112、发送器113和接收器114;基站中处理器11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1中以一个处理器111为例;基站中的处理器111和存储器112、发送器113和接收器114;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1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11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图7实施例中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传输资源配置装置中的配置接收模块91和资源确定模块92)。处理器11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1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基站至少一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图7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
存储器11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基站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1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发送器113为能够将射频信号发射至空间中的模块或器件组合,例如包括射频发射机、天线以及其他器件的组合。接收器114为能够从空间中接收将射频信号的模块或器件组合,例如包括射频接收机、天线以及其他器件的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根据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根据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终端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Set 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光盘(Compact Disc,CD))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Claims (39)

1.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
根据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包括:
根据所述待传输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和所述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确定所有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所述总符号长度数包括不可传输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符号;
从所述起始符号开始,依次确定每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其中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符号数与不可传输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符号数之和为所述总符号长度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待传输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作为名义重复发送次数,其中各名义重复发送在时域上是连续的,所述各名义重复的时域长度等于所述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
从所述起始符号开始,跳过不可传输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符号,依次确定每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名义重复发送在时域上可获得的时隙上是连续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第j次名义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不跨时隙边界,则将第j次名义重复发送作为第k次实际重复发送,且第k次实际重复发送不包含不可传输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符号,所述第k次实际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其中,j、k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第p次名义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跨时隙边界,则将第p次名义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根据所述时隙边界分割为两次重复发送,其中,p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两次重复发送的时域长度等于所述第p次名义重复发送的时域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p次名义重复发送根据时隙边界分割后的两次重复发送中,将包括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门限的重复发送作为第q次实际重复发送,在包括可传输待传输信息的符号数小于预设门限的重复发送中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其中,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包括:
根据所述待传输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和所述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确定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所述总符号长度数不包括不可传输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符号;
从所述起始符号开始,依次确定每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其中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符号数为所述总符号长度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在时域上占用的时间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时间窗的时域资源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指示所述时间窗的时域资源信息包括下述组合一至组合六中的任一种组合方式:
组合一: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结束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以及符号索引;
组合二: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结束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
组合三: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结束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符号索引;
组合四: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的指示值SLIV、结束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以及符号索引;
组合五: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SLIV、结束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
组合六: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SLIV、结束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符号索引。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组合二或所述组合五中,所述结束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用于指示最后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资源不能超过所述结束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的最后一个符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组合三或所述组合六中,所述结束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符号索引用于指示重复传输所述待传输信息的可用总符号数,所述可用总符号数不包括不可传输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符号。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基站通过RRC信令或DCI信令发送的所述时间窗。
15.根据权利要求9~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窗用于免调度待传输信息的重复发送。
16.根据权利要求2~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帧结构为半静态帧结构,则从所述起始符号开始,依次确定每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包括:
从所述起始符号开始,依次确定每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并跳过与不可承载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符号和保护间隔符号。
17.根据权利要求2~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帧结构为动态帧结构,则从所述起始符号开始,依次确定每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包括:
从所述起始符号开始,依次确定每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并跳过不可承载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符号、被指示为不可承载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灵活符号和保护间隔符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SLIV。
20.根据权利要求1~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基站通过RRC信令或DCI信令发送的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传输方式指示,所述传输方式指示包括: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包括不可传输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符号的指示或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不包括不可传输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符号的指示。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
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所述传输方式指示;
或者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SLIV、所述传输方式指示;
或者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所述传输方式指示根据所述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的大小确定;
或者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时隙索引、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映射类型,所述传输方式指示根据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映射类型确定;
或者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SLIV,所述传输方式指示根据所述SLIV的值的大小确定。
22.根据权利要求1~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基站通过RRC信令或DCI信令发送的传输方式指示,所述传输方式指示包括: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包括不可传输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符号的指示或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不包括不可传输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符号的指示。
23.根据权利要求1~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待传输信息的传输类型确定传输方式指示;
其中当所述待传输信息的传输类型为基于动态调度的传输时,所述传输方式指示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包括不可传输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符号;
当所述待传输信息的传输类型为免调度的传输时,所述传输方式指示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不包括不可传输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符号。
24.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
根据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包括:
根据所述待传输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和所述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确定所有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所述总符号长度数包括不可传输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符号;
从所述起始符号开始,依次确定每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其中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符号数与不可传输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符号数之和为所述总符号长度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待传输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作为名义重复发送次数,其中各名义重复发送在时域上是连续的,所述各名义重复的时域长度等于所述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
从所述起始符号开始,跳过不可传输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符号,依次确定每次实际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名义重复发送在时域上可获得的时隙上是连续的。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包括:
根据所述待传输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和所述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确定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总符号长度数,所述总符号长度数不包括不可传输所述待传输信息的符号;
从所述起始符号开始,依次确定每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其中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符号数为所述总符号长度数。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在时域上占用的时间窗。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时间窗的时域资源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RRC信令或DCI信令向终端发送所述时间窗。
32.根据权利要求29~3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窗用于免调度待传输信息的重复发送。
33.根据权利要求24~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
34.根据权利要求24~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SLIV。
35.一种传输资源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
资源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36.一种传输资源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确定模块,设置为确定重复发送待传输信息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次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的起始符号和时域持续长度符号数;
资源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确定重复发送所述待传输信息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3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23中任一所述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
3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24~34中任一所述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
3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4中任一所述的传输资源配置方法。
CN201910760656.6A 2019-08-16 2019-08-16 传输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6119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0656.6A CN110611958A (zh) 2019-08-16 2019-08-16 传输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PCT/CN2020/105174 WO2021031804A1 (zh) 2019-08-16 2020-07-28 传输资源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0656.6A CN110611958A (zh) 2019-08-16 2019-08-16 传输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1958A true CN110611958A (zh) 2019-12-24

Family

ID=68890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0656.6A Pending CN110611958A (zh) 2019-08-16 2019-08-16 传输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11958A (zh)
WO (1) WO2021031804A1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5444A (zh) * 2020-01-03 2020-06-02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225816A (zh) * 2020-02-05 2021-08-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271680A (zh) * 2020-02-14 2021-08-17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Pusch传输的配置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72494A (zh) * 2020-03-31 2021-10-01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的信道接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3676921A (zh) * 2020-05-13 2021-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usch传输参数的确定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22062861A1 (zh) * 2020-09-28 2022-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芯片
WO2022068798A1 (zh) * 2020-09-29 2022-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67867A1 (en) * 2020-10-03 2022-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gaps between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repetitions
CN114337955A (zh) * 2020-09-30 2022-04-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151383A1 (zh) * 2021-01-15 2022-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2150985A1 (zh) * 2021-01-12 2022-07-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重复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65981A1 (zh) * 2021-02-08 2022-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2188737A1 (zh) * 2021-03-12 2022-09-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23193634A1 (zh) * 2022-04-07 2023-10-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27757A1 (en) * 2017-01-06 2019-10-24 Idac Holdings, Inc. URLLC AND eMBB DATA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S
US11025456B2 (en) * 2018-01-12 2021-06-01 Apple Inc. Time 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5444B (zh) * 2020-01-03 2022-08-30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225444A (zh) * 2020-01-03 2020-06-02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225816A (zh) * 2020-02-05 2021-08-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225816B (zh) * 2020-02-05 2023-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271680A (zh) * 2020-02-14 2021-08-17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Pusch传输的配置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271680B (zh) * 2020-02-14 2022-10-21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Pusch传输的配置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72494A (zh) * 2020-03-31 2021-10-01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的信道接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3472494B (zh) * 2020-03-31 2023-10-13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的信道接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3676921A (zh) * 2020-05-13 2021-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usch传输参数的确定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22062861A1 (zh) * 2020-09-28 2022-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芯片
CN114337950A (zh) * 2020-09-29 2022-04-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68798A1 (zh) * 2020-09-29 2022-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37955A (zh) * 2020-09-30 2022-04-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67867A1 (en) * 2020-10-03 2022-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gaps between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repetitions
WO2022150985A1 (zh) * 2021-01-12 2022-07-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重复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51383A1 (zh) * 2021-01-15 2022-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2165981A1 (zh) * 2021-02-08 2022-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2188737A1 (zh) * 2021-03-12 2022-09-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23193634A1 (zh) * 2022-04-07 2023-10-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31804A1 (zh) 2021-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11958A (zh) 传输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JP7375837B2 (ja) 低複雑度の狭帯域端末のための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手順でのharqメッセージに割り当てられたリソースを示すための方法
AU2018430965B2 (en)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resource pool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2210691B1 (ko) 슬롯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CN110149661B (zh) 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10185674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107555A (zh) 传输信道的传输和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99156B (zh) 用于自主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20160338023A1 (en)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license assisted access (laa)
CN111092695B (zh) 重传次数确定方法、指示方法、装置、终端、通信节点及介质
EP3709745B1 (en)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606104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KR20210132696A (ko) 제어 정보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전자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US11843562B2 (en) ENodeB, user equipmen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7098233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87433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11953466A (zh) 一种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US11140658B2 (en) Method for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receiving and controlling, transmitt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WO2018209803A1 (zh)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KR20220125299A (ko) 다중 우선순위 채널 다중화
CN111935835A (zh) 一种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12399579B (zh)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0890953B (zh) 使用免授权频段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18141126A1 (zh) 信道探测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13632406B (zh) 数据传输方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