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9579B -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99579B CN112399579B CN201910759305.3A CN201910759305A CN112399579B CN 112399579 B CN112399579 B CN 112399579B CN 201910759305 A CN201910759305 A CN 201910759305A CN 112399579 B CN112399579 B CN 1123995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ymbol
- candidate
- candidate resource
- resource
- candidate resourc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800 disod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713 feedback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3748 Device issu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能够解决当重传次数大于1时,即使多个候选资源相互冲突不可能同时调用,也需要为多个候选资源分别预留反馈信息,从而导致反馈信息冗余和资源浪费的问题,能够提高通信效率,可应用于LTE、NR、V2X等通信系统中。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其中,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中存在取值大于1的重复因子。然后,终端设备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半静态(semi-persisten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机制中,通常为同一个数据块,如一个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TB)的多次重传设置1个反馈比特,以指示该数据块是否传输成功,其中,多次重传可以由一个下行控制信令(downlink control infomation,DCI)调度。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多个候选资源,如用于指示PDSCH时域位置的R集合中多个r各自对应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以及多个候选资源中的每个候选资源均会占用不同的时间单元,比如时隙(slot),通过K1集合中多种取值配置,上述多个候选资源会对应同一个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用于承载相应的HARQ-ACK比特。网络设备根据待发送的数据块大小和数量,选择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块。若终端设备在选择的候选资源上成功接收到数据块,则在该候选资源对应反馈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肯定确认(acknowledgment,ACK),否则发送否定确认(negative acknowledgment,NACK)。当然,对于空闲的候选资源,即不存在数据传输的候选资源,终端设备也需要向网络设备发送NACK。
容易理解,在多个候选资源中任意两个候选资源之间存在冲突因而不会同时调用的情况下,如多个候选资源在时域上存在交叠,可以为该多个候选资源只预留1个反馈比特,即存在冲突的多个候选资源可以对应同一个反馈比特,以减少反馈信息的数据量,降低反馈资源开销,提高通信效率。然而,判断多个候选资源中任意两个候选资源之间是否冲突是基于网络设备下发的候选资源的配置信息完成的,而该配置信息指示的候选资源只是针对单次传输的。也就是说,判断多个候选资源中任意两个候选资源之间是否冲突并没有考虑单次传输不冲突,但多次重传冲突的情况,从而导致在多次重传场景下,仍然可能存在多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冗余和资源浪费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能够解决当重传次数大于1时,即使多个候选资源相互冲突不可能同时调用,也需要为所有候选资源分别预留反馈信息,从而导致反馈信息冗余和资源浪费的问题,能够提高通信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其中,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中存在取值大于1的重复因子。然后,终端设备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
本申请提供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能够根据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其中,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中存在取值大于1的重复因子。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判断在多次重传场景下,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之间是否冲突,并根据冲突判断结果为至少两个候选资源预留反馈信息,以降低实际需要的反馈信息的数据量,从而降低反馈资源开销,提高通信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终端设备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然后,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其中,第二结束符号为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之后,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结束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最后,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其中,当候选资源为PDSCH时,传输时机可以为PDSCH时机(PDSCH occasion)。
示例性的,每个PDSCH时机可能对应一个或者多个反馈信息比特,对应多个反馈信息比特的情况可能为,一个TB被划分为多个码块(code block,CB),每个码块对应一个反馈信息比特,从而可以支持仅重传该TB中的部分码块节省资源开销;或者为,一个TB被划分为多个码字(codeword,CW),每个码字对应一个反馈信息比特,从而可以支持仅重传该TB中的部分码字节省资源开销。
可选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若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多个时间单元中的每个时间单元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任一候选资源在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或者,可选地,若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
示例性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第二结束符号为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相应地,上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结束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可以包括:若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一条件,则终端设备将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条件可以包括: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小于或等于第二结束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终端设备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然后,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其中,第二起始符号为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大的符号。之后,终端设备根据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起始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最后,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若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可选地,若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
示例性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可以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第二起始符号为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相应地,上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起始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可以包括:若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二条件,则终端设备将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二条件可以包括: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大于或等于第二起始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容易理解,上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多个候选资源中任意两个候选资源之间在时域上存在交叠。示例性地,多个候选资源中的每个候选资源均可以对应一个或者多个传输时机,且一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多个传输时机中的每个传输时机可以对应不同的时间间隔,也就是K1集合中的一个值。其中,时间间隔为承载反馈信息的时间单元与多个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间间隔的时间单元数量。在同一个时间间隔的情况下,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多个候选资源中任意两个候选资源之间存在交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若配置了多于两个候选资源,可能需要多次执行上述操作。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经过上述一轮操作,将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时机之后,候选资源集合中除去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后还包括第三候选资源和第四候选资源。进一步的,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三候选资源和第四候选资源各自的第一结束符号位置,确定第三结束符号位置,第三结束符号位置为第三候选资源和第四候选资源各自的第一结束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第一结束符号,然后根据第三结束符号确定第二传输时机。以此类推,直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的所有候选资源均对应了一个传输时机为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其中,RRC信令携带有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或者,可选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其中,DCI信令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其中,RRC信令携带有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配置信息均用于指示各自对应的候选资源所占用的时域位置的起始符号位置和结束符号位置。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其中,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中存在取值大于1的重复因子。然后,网络设备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网络设备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可以包括:网络设备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然后,网络设备根据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其中,第二结束符号为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之后,网络设备根据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结束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最后,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若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任一候选资源在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或者,可选地,若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
示例性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第二结束符号为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相应地,上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结束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可以包括:若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一条件,则网络设备将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条件可以包括: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小于或等于第二结束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网络设备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可以包括:网络设备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然后,网络设备根据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其中,第二起始符号为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大的符号。之后,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起始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最后,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若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可选地,若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
示例性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第二起始符号为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相应地,上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起始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可以包括:若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二条件,则网络设备将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二条件可以包括: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大于或等于第二起始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容易理解,上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多个候选资源中任意两个候选资源之间存在交叠,如在时域上交叠。示例性地,多个候选资源中的每个候选资源均可以对应一个或者多个传输时机,且每个传输时机可以对应不同的时间间隔。其中,时间间隔为承载反馈信息的时间单元与多个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间间隔的时间单元数量。在同一个时间间隔的情况下,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多个候选资源中任意两个候选资源之间存在交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若配置了多于两个候选资源,可能需要多次执行上述操作。示例性的,当网络设备经过上述一轮操作,将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时机之后,候选资源集合中还包括第三候选资源和第四候选资源。进一步的,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三候选资源和第四候选资源各自的第一结束符号位置,确定第三结束符号位置,第三结束符号位置为第三候选资源和第四候选资源各自的第一结束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第一结束符号,然后根据第三结束符号确定第二传输时机。以此类推,直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的所有候选资源均对应了一个传输时机为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其中,RRC信令携带有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或者,可选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其中,DCI信令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其中,RRC信令携带有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配置信息均用于指示各自对应的候选资源所占用的时域位置的起始符号位置和结束符号位置。
第二方面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其中,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其中,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中存在取值大于1的重复因子。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其中,第二结束符号为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结束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若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任一候选资源在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或者,可选地,若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
示例性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第二结束符号为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相应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一条件,则将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条件可以包括: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小于或等于第二结束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其中,第二起始符号为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大的符号。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起始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若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可选地,若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
示例性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第二起始符号为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相应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二条件,则将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二条件可以包括: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大于或等于第二起始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容易理解,上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多个候选资源中任意两个候选资源之间存在交叠,如在时域上交叠。示例性地,多个候选资源中的每个候选资源均可以对应一个或者多个传输时机,且每个传输时机可以对应不同的时间间隔。其中,时间间隔为承载反馈信息的时间单元与多个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间间隔的时间单元数量。在同一个时间间隔的情况下,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多个候选资源中任意两个候选资源之间存在交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配置了多于两个候选资源,处理模块可能需要多次执行上述操作。示例性的,当处理模块经过上述一轮操作,将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时机之后,候选资源集合中还包括第三候选资源和第四候选资源。进一步的,处理模块还可以根据第三候选资源和第四候选资源各自的第一结束符号位置,确定第三结束符号位置,第三结束符号位置为第三候选资源和第四候选资源各自的第一结束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第一结束符号,然后根据第三结束符号确定第二传输时机。以此类推,直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的所有候选资源均对应了一个传输时机为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其中,RRC信令携带有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或者,可选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其中,DCI信令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其中,RRC信令携带有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配置信息均用于指示各自对应的候选资源所占用的时域位置的起始符号位置和结束符号位置。
可选地,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设置于该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其中,收发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其中,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中存在取值大于1的重复因子。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其中,第二结束符号为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结束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若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任一候选资源在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或者,可选地,若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
示例性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可以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第二结束符号为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相应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一条件,则将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条件可以包括: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小于或等于第二结束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其中,第二起始符号为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大的符号。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起始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若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可选地,若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
示例性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第二起始符号为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相应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二条件,则将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二条件可以包括: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大于或等于第二起始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容易理解,上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多个候选资源中任意两个候选资源之间存在交叠,如在时域上交叠。示例性地,多个候选资源中的每个候选资源均可以对应一个或者多个传输时机,且每个传输时机可以对应不同的时间间隔。其中,时间间隔为承载反馈信息的时间单元与多个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间间隔的时间单元数量。在同一个时间间隔的情况下,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多个候选资源中任意两个候选资源之间存在交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配置了多于两个候选资源,可能需要多次执行上述操作。示例性的,当处理模块经过上述一轮操作,将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时机之后,候选资源集合中还包括第三候选资源和第四候选资源。进一步的,处理模块还可以根据第三候选资源和第四候选资源各自的第一结束符号位置,确定第三结束符号位置,第三结束符号位置为第三候选资源和第四候选资源各自的第一结束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第一结束符号,然后根据第三结束符号确定第二传输时机。以此类推,直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的所有候选资源均对应了一个传输时机为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其中,RRC信令携带有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或者,可选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其中,DCI信令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
可选地,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设置于该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其中,RRC信令携带有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配置信息均用于指示各自对应的候选资源所占用的时域位置的起始符号位置和结束符号位置。
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收发器。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或输入/输出端口。所述收发器可以用于该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
在本申请中,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也可以为设置于上述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内部的芯片或芯片系统。
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和输入/输出端口,所述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涉及的处理功能,所述输入/输出端口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涉及的收发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涉及功能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六方面所述的芯片系统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半静态反馈机制的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的确定方法的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的确定方法的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的确定方法的示意图三;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的确定方法的示意图四;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WiFi系统,V2X通信系统、设备间(device-todevie,D2D)通信系统、车联网通信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如新空口(newradio,NR)系统,及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系统等。
本申请将围绕可包括多个设备、组件、模块等的系统来呈现各个方面、实施例或特征。应当理解和明白的是,各个系统可以包括另外的设备、组件、模块等,并且/或者可以并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所有设备、组件、模块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这些方案的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地”、“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information)”,“信号(signal)”,“消息(message)”,“信道(channel)”、“信令(singall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的(of)”,“相应的(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时候下标如W1可能会笔误为非下标的形式如W1,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部分场景以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应当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中,相应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对应功能的名称进行替代。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以图1中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所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如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其中,网络设备,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以及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以及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其中,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中存在取值大于1的重复因子。基于该方案,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均能够根据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判断在多次重传场景下,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之间是否冲突,并根据冲突判断结果为至少两个候选资源预留反馈信息,以降低实际需要的反馈信息的数据量,从而降低反馈资源开销,提高通信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所示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还可以执行其他功能。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待发送的数据包的大小、数量和重传次数,从上述多个候选资源中调度实际用于数据传输的候选资源上,在下行链路(downlink,DL)上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相应地,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待发送的数据包的大小、数量和重传次数,从上述多个候选资源中选择实际用于数据传输的候选资源上,在DL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述数据包。以及,在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述数据包之后,终端设备还需要在与实际调度的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资源上,在上行链路(uplink,UL)上向网络设备发送在实际调度的候选资源上接收的数据包对应的反馈信息。相应地,在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述数据包之后,网络设备还需要在与实际调度的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资源上,在UL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与在实际调度的候选资源上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反馈信息。
又例如,发送终端可以根据待发送的数据包的大小、数量和重传次数,从上述多个候选资源中调度实际用于数据传输的候选资源上,在侧行链路(sidelink,SL)上向接收终端发送数据包。相应地,接收终端也可以根据待发送的数据包的大小、数量和重传次数,从上述多个候选资源中选择实际用于数据传输的候选资源上,在SL上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上述数据包。以及,在接收终端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上述数据包之后,接收终端还需要在与实际调度的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资源上,在该SL上向发送终端发送在实际调度的候选资源上接收的数据包对应的反馈信息。相应地,在发送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上述数据包之后,发送终端还需要在与实际调度的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资源上,在该SL上接收接收终端发送的与在实际调度的候选资源上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反馈信息。其中,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在上述DL或SL上传输的数据包是否接收成功,具体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ACK、NACK、信道质量信息(channel quality infomation,CQI)等。
其中,上述网络设备为位于上述通信系统的网络侧,且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的芯片或芯片系统。该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如家庭网关、路由器、服务器、交换机、网桥等,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或者transmission point,TP)等,还可以为5G,如,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具有基站功能的路边单元(road sideunit,RSU)等。
上述终端设备为接入上述通信系统,且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或可设置于该终端的芯片或芯片系统。该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装置、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具有终端功能的RSU等。本申请的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作为一个或多个部件或者单元而内置于车辆的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车辆通过内置的所述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可以实施本申请提供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
应理解,图1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和/或,其他终端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可以是用于上述通信系统中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如终端设备之间,如车到任意物体(vehicle toeverything,V2X)系统中车载终端与其他终端之间,以及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如蜂窝网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通信。
图2为可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的一种通信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通信装置200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者其他具有终端功能或网络设备功能的部件。如图2所示,通信装置200可以包括处理器201,存储器202、收发器203。其中,处理器201与存储器202、收发器203耦合,如相互之间可以通过通信总线连接。
下面结合图2对通信装置20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201是通信装置200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201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其中,处理器20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202内的数据,执行通信装置200的各种功能。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2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例如图2中所示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200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2中所示的处理器201和处理器204。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通信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2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通信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通信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通信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202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和处理器201集成在一起。
其中,所述存储器2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201来控制执行。上述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下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收发器203,用于与其他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当然,收发器203还可以用于与通信网络通信。收发器203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实现接收功能,以及发送单元实现发送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示出的通信装置2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通信装置的限定,实际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将结合图3-图7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可以适用于上述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之间,或者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
如图3所示,该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
S3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其中,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中存在取值大于1的重复因子。
其中,上述重复因子可以是重复次数,也可以是与重传次数之间存在映射关系的其他信息,如重传次数索引、重传等级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应理解,重复因子指示了用于承载同一数据信息比特或者系统信息比特的物理时域资源的数量;每个物理时域资源均可以对应各自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以用于数据解调;不同的物理时域资源可以占用不重叠的时域资源;不同的物理时域资源之间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不同的物理时域资源也可以对应不同的准共址(quasi-co-location,QCL)接收假设;物理时域资源的位置基于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此外,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可以视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时域资源池。在一些通信系统中,如蜂窝网系统,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待发送数据块的大小、数量,也可以根据业务需求或者调度需求从该资源池中选择候选资源,向终端设备发送待发送数据块。在另一些通信系统中,如车联网系统,发送终端可以根据待发送数据块的大小、数量,从该资源池中选择候选资源,向接收终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块。下面以蜂窝网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为例,详细说明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的配置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S3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repitition factor)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相应地,上述S301,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其中,DCI信令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
或者,可选地,上述S3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相应地,上述S301,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其中,RRC信令携带有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信令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中,通过如下任一方式下发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增加重复因子字段(下文简称为指示方式1)、复用现有字段指示重复因子(下文简称为指示方式2)、增加信令(下文简称为指示方式3)。下面以蜂窝网中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作为候选资源为例,说明上述三种指示方式。
对于指示方式1,可以在DCI信令中用于指示候选资源的时域位置的字段(field),如起始和长度指示值(start and length indicator value,SLIV)字段中增加用于指示重复因子的字段。
示例性地,表1示出了指示方式1的示例一。如表1所示,每行包括PDSCH索引和PDSCH配置信息。其中,每个PDSCH索引对应表1中的一行PDSCH配置信息。该PDSCH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映射类型(类型A或类型B)字段和SLIV字段。该SLIV字段可以标记为{K0,S,L,N}。其中,K0为下发PDSCH配置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与该PDSCH配置信息对应的PDSCH之间的时隙偏移量(slot offset),S为PDSCH包含的首个符号在一个时隙中的符号偏移量(symbol offset),也就是首个符号的符号编号,L为该PDSCH在一个时隙中的符号长度,也就是该PDSCH包含的符号数,N为重传次数。
例如,PDSCH索引=0对应的{K0,S,L,N}的取值为{0,3,2,2}。也就是说,该PDSCH的第1次传输的时隙与下发PDSCH索引和PDSCH配置信息的DCI信令的时隙为同一时隙,且该第1次传输的起始符号为符号3(时隙中第一个符号编号为0),结束符号为符号4,重传次数为2。在一些实施例中,假定该2次重传均在同一个时隙内,则第2次传输占用的符号为:符号5和符号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假定该2次传输分别位于不同时隙内,且第1次传输位于时隙i中,则第1次传输占用时隙i中的符号3和符号4,第2次传输占用时隙i+1中的符号3和符号4。上述各次传输均假定了各次传输之间的时域间隔l为0个符号,即连续传输,也可以假定各次传输之间的时域间隔l为n个符号,比如n=1。在一些实施例中,假定该2次重传均在同一个时隙内,则第2次传输占用的符号为:符号6和符号7。
又例如,PDSCH索引=1对应的{K0,S,L,N}的取值为{0,8,4,4}。也就是说,该PDSCH的第1次传输的时隙与下发PDSCH索引和PDSCH配置信息的DCI信令的时隙为同一时隙,且该第1次传输的起始符号为符号8,结束符号为符号11,重传次数为4。假定该4次传输分别位于不同时隙内,且第1次传输位于时隙i中,则第1次传输占用时隙i中的符号8至符号11,第2次传输占用时隙i+1中的符号8至符号11,第3次传输占用时隙i+2中的符号8至符号11,第4次传输占用时隙i+3中的符号8至符号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假定该4次传输中存在跨时隙传输,且第1次传输位于时隙i中,则第1次传输占用时隙i中的符号8至符号11,第2次传输占用时隙i中的符号12和符号13,以及时隙i+1中的符号0和符号1,第3次传输占用时隙i+1中的符号2至符号5,第4次传输占用时隙i+1中的符号6至符号9。其中,第2次传输为跨时隙传输,也可以将该跨时隙传输视为被时隙边界分割的2次传输。具体地,第1次传输占用时隙i中的符号8至符号11,第2次传输占用时隙i中的符号12和符号13,第3次传输占用时隙i+1中的符号0和符号1,第4次传输占用时隙i+1中的符号2至符号5,第5次传输占用时隙i+1中的符号6至符号9。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次传输均假定了各次传输之间的时域间隔l为0个符号,即连续传输,也可以假定各次传输之间的时域间隔l为n个符号。例如,当n=1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假定该4次传输中存在可以跨时隙的传输,且第1次传输位于时隙i中,则第1次传输占用时隙i中的符号8至符号11,第2次传输占用时隙i中的符号13,以及时隙i+1中的符号0至符号2,第3次传输占用时隙i+1中的符号4至符号7,第4次传输占用时隙i+1中的符号9至符号12;或者,第2次传输占用时隙i+1中的符号0至符号3,第3次传输占用时隙i+1中的符号5至符号8,第4次传输占用时隙i+1中的符号10至符号13。
表1
PDSCH索引 | 映射类型 | K0 | S | L | N |
0 | 类型B | 0 | 3 | 2 | 2 |
1 | 类型B | 0 | 8 | 4 | 4 |
示例性地,表2示出了指示方式1的示例二。与表1不同,表2中的每一行中的SLIV字段为{K0,S,L,C}。其中,C为重传等级(category of transimmsion)或重传次数索引,该重传等级或重传次数索引与重传次数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表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重传等级与重传次数之间的映射关系表。如表3所示,重传次数可以为集合{1,2,4,8}中的一个取值。如表2所示,PDSCH索引=0和PDSCH索引=1对应的重传次数分别为2和4,各个PDSCH索引值对应的各次传输占用的时域位置与表1所示示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表2
PDSCH索引 | 映射类型 | K0 | S | L | C |
0 | 类型B | 0 | 3 | 2 | 1 |
1 | 类型B | 0 | 8 | 4 | 2 |
表3
C | N |
0 | 1 |
1 | 2 |
2 | 4 |
3 | 8 |
示例性地,表4示出了指示方式1的示例三。与表1和表2不同,表4中的每一行中的SLIV字段包括的参数为{K0,S,L},且还额外需要配置表5用于指示重复因子,重复因子取值可以为集合{1,2,4,8}中的一个取值。调度PDSCH的DCI中需要包括两个字段分别指示表4中的一个PDSCH索引以及表5中的一个重复因子索引。
表4
PDSCH索引 | 映射类型 | K0 | S | L |
0 | 类型B | 0 | 3 | 2 |
1 | 类型B | 0 | 8 | 4 |
表5
重复因子索引 | N |
0 | 1 |
1 | 2 |
2 | 4 |
3 | 8 |
对于指示方式2,可以复用DCI信令中用于指示候选资源的空间相关性信息,如准共址(quasi co-location,QCL)信息的传输配置指示(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indicator,TCI)字段的取值,间接指示重复因子。表6和表7各示出了一种利用TCI状态数与重复因子的映射关系的示例。如表6所示,TCI索引=0的TCI配置共计有2个TCI状态,则其对应的重传次数=2,TCI索引=1的TCI配置共计有4个TCI状态,则其对应的重传次数=4。如表7所示,TCI索引=0的TCI配置共计有2个TCI状态,则其对应的重传等级=1,TCI索引=1的TCI配置共计有4个TCI状态,则其对应的重传等级=2。重传等级与重传次数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考上述表3,此处不再赘述。
表6
TCI索引 | TCI状态组合 | N |
0 | TCI状态1+TCI状态2 | 2 |
1 | TCI状态1+TCI状态2+TCI状态1+TCI状态2 | 4 |
表7
TCI索引 | TCI状态组合 | F |
0 | TCI状态1+TCI状态2 | 1 |
1 | TCI状态1+TCI状态2+TCI状态1+TCI状态2 | 2 |
对于指示方式3,可以新增一条用于指示重复因子的RRC信令、DCI信令或其他信令,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上述DCI信令、RRC信令或其他信令,下发上述表1-表2、或表4-表5、或表6-表7中任一PDSCH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例如可以直接下发具体的配置参数,如表1中的{K0,S,L,N}、表2中的{K0,S,L,C},也可以只下发索引值,如表1或表2中的PDSCH索引,以及表4或表5中的TCI索引,本申请对于候选资源的重复因子和配置参数的下发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下面以DCI信令为例说明上述候选资源的配置场景。
示例性地,图4为一种半静态反馈机制的场景示意图。如图4所示,假定网络设备在时隙i+1下发承载有PDSCH1的配置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1,在时隙i下发承载有PDSCH2的配置信息的DCI2。其中,DCI1对应的K0=1,K1=1,重传次数=2,DCI2对应的K0=1,K1=3,重传次数=1,则在PDSCH1(包括时隙i+2和时隙i+3)上发送的数据块1,以及在PDSCH2上发送的数据块2对应的反馈信息可以在时隙i+4上的PUCCH上反馈。其中,对于一个PDSCH,K0表示调度该PDSCH的DCI所在时隙与该PDSCH所在时隙之间的时隙偏移量,且K0、S、L,且所有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K0,S,L}组成R集合,以及K1表示该PDSCH占用的最后一个时隙与用于承载反馈信息的时隙之间的时隙偏移量,所有候选资源的K1取值组成一个K1集合。关于R集合中的K0、S、L,以及K1集合可以参考现有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此外,上述候选资源可以适用于蜂窝网中的PDSCH,也可以适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在V2X系统中,网络设备也可以向终端设备(包括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下发多个候选物理侧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
S302,终端设备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S302,终端设备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可以包括:
步骤一,终端设备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
步骤二,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其中,第二结束符号为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
步骤三,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结束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
步骤四,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可选地,上述步骤一中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
若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可以为:任一候选资源在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任一候选资源在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或者,可选地,若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
示例性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第二结束符号为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相应地,上述步骤三,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结束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可以包括:
若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一条件,则终端设备将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条件可以包括: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小于或等于第二结束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若配置了多于两个候选资源,可能需要多次执行上述操作。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经过上述一轮操作,将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时机之后,候选资源集合中还包括第三候选资源和第四候选资源。进一步的,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三候选资源和第四候选资源各自的第一结束符号位置,确定第三结束符号位置,第三结束符号位置为第三候选资源和第四候选资源各自的第一结束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第一结束符号,然后根据第三结束符号确定第二传输时机。以此类推,直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的所有候选资源均对应了一个传输时机为止。
示例性的,上述多次操作中,给定一个承载HARQ-ACK反馈信息的时隙,根据某一个K1取值可以确定该K1取值对应的时隙内所有的PDSCH时机,进而确定HARQ-ACK反馈比特。若K1配置了多个取值,则对于每个K1取值,均需要执行上述操作确定每个取值对应的时隙内所有的PDSCH时机,进而确定每个K1取值对应的HARQ-ACK反馈比特。上述操作假设了PDSCH不会跨时隙调度。
其中,时间单元可以为完整时隙(full slot),也可以为短时隙(short slot,又称为mini slot),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下文示例均以完整时隙(下文简称为时隙)进行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详细说明第一结束符号的确定方法,以及如何根据第一结束符号确定第二结束符号和传输时机,进而确定反馈信息。
示例性地,表8示出了指示方式1的示例四。如表8所示,PDSCH索引=0的PDSCH0占用符号2-符号13,PDSCH索引=1的PDSCH1占用符号2-符号5,PDSCH索引=2的PDSCH2占用符号6-符号9,PDSCH索引=3的PDSCH3占用符号10-符号13。
表8
PDSCH索引 | 映射类型 | K0 | S | L | N |
0 | 类型B | 0 | 2 | 12 | 4 |
1 | 类型B | 0 | 2 | 4 | 1 |
2 | 类型B | 0 | 6 | 4 | 2 |
3 | 类型B | 0 | 10 | 4 | 2 |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假定表8中的L表示N次重传的总长度,且4个候选PDSCH上的N次重传均限定在同一个时隙内完成,则如图5所示,以一个特定slot为例,对于PDSCH0,第1次至第4次传输(分别对应图5中的n=1至n=4)分别占用该时隙的符号2-符号4、符号5-符号7、符号8-符号10、符号11-符号13,即PDSCH0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符号13,其占用的第一个符号为符号2。同理,对于PDSCH1,只有1次传输,占用该时隙的符号2-符号5,即PDSCH1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符号5,其占用的第一个符号为符号2。对于PDSCH2,第1次和第2次传输分别占用该时隙的符号6-符号7、符号8-符号9,即PDSCH2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符号9,其占用的第一个符号为符号6。对于PDSCH3,第1次和第2次传输分别占用该时隙的符号10-符号11、符号12-符号13,即PDSCH3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符号13,其占用的第一个符号为符号10。也就是说,PDSCH0-PDSCH3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依次为:符号13、符号5、符号9和符号13,则第二结束符号为上述4个第一结束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也就是第二结束符号为PDSCH1的第一结束符号,即符号5。
然后,以PDSCH1为第一候选资源,分别以PDSCH0、PDSCH2、PDSCH3为第二候选资源,分别判断PDSCH1与PDSCH0、PDSCH1与PDSCH2,以及PDSCH1与PDSCH3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示例性地,参考图5,PDSCH0占用的第一个符号,即符号2小于或等于第二结束符号,即符号5,也就是说PDSCH1与PDSCH0满足第一条件,因此PDSCH1与PDSCH0对应同一个传输时机,可以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示例性地,参考图5,PDSCH2占用的第一个符号,即符号6,大于第二结束符号,即符号5,也就是说PDSCH1与PDSCH2不满足第一条件,因此PDSCH1与PDSCH2对应不同的传输时机,不能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同理可知,PDSCH1与PDSCH3也对应不同的传输时机,不能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确定反馈信息的方法可以迭代执行,直到所有候选资源所对应的传输时机确定完毕为止。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经过上一轮操作之后,上述多个候选资源中还有PDSCH2与PDSCH3共计2个候选资源没有确定对应的传输时机。因此,还可以PDSCH2与PDSCH3作为新的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再次进行上述步骤一至步骤四。容易理解,PDSCH2与PDSCH3不满足第一条件,分别对应不同的传输时机,不能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
进一步的,若K1集合中配置了多个K1取值,则图5所示的确定反馈信息的方法可以在每个K1取值对应的时隙内迭代执行。
综上可知,PDSCH0与PDSCH1可以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PDSCH2和PDSCH3需要分别预留一组反馈信息,即PDSCH0-PDSCH3共计需要预留3组反馈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假定表8中的L表示N次重传中每次重传的长度,且对于每个候选PDSCH,不同传输可占用不同时隙中的相同符号,则如图6所示,对于PDSCH0,第1次至第4次传输(分别对应图6中的n=1至n=4)分别占用时隙i的符号2-符号13、时隙i+1的符号2-符号13、时隙i+2的符号2-符号13、时隙i+3的符号2-符号13,即PDSCH0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符号13,其占用的第一个符号包括符号2。同理,对于PDSCH1,只有1次传输,占用时隙i+3的符号2-符号5,即PDSCH1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符号5,其占用的第一个符号包括符号2。对于PDSCH2,第1次和第2次传输分别占用时隙i+2的符号6-符号9、时隙i+3的符号6-符号9,即PDSCH2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符号9,其占用的第一个符号包括符号6。对于PDSCH3,第1次和第2次传输分别占用时隙i+2的符号10-符号13、时隙i+3的符号10-符号13,即PDSCH3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符号13,其占用的第一个符号包括符号10。也就是说,PDSCH0-PDSCH3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依次为:符号13、符号5、符号9和符号13,则第二结束符号为上述4个第一结束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也就是第二结束符号为PDSCH1的第一结束符号,即符号5。
然后,以PDSCH1为第一候选资源,分别以PDSCH0、PDSCH2、PDSCH3为第二候选资源,分别判断PDSCH1与PDSCH0、PDSCH1与PDSCH2,以及PDSCH1与PDSCH3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示例性地,参考图6,PDSCH0占用的第一个符号,即符号2小于或等于第二结束符号,即符号5,也就是说PDSCH1与PDSCH0满足第一条件,因此PDSCH1与PDSCH0对应同一个传输时机,可以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示例性地,参考图6,PDSCH2占用的第一个符号,即符号6大于第二结束符号,即符号5,也就是说PDSCH1与PDSCH2不满足第一条件,因此PDSCH1与PDSCH2对应不同的传输时机,不能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的确定反馈信息的方法可以迭代执行,直到所有候选资源所对应的传输时机确定完毕为止。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经过上一轮操作之后,上述多个候选资源中还有PDSCH2与PDSCH3共计2个候选资源没有确定对应的传输时机。因此,还可以PDSCH2与PDSCH3作为新的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再次执行上述步骤一至步骤四。容易理解,PDSCH2与PDSCH3不满足第一条件,分别对应不同的传输时机,不能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
综上可知,PDSCH0与PDSCH1对应同一个传输时机,可以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而PDSCH2和PDSCH3需要分别预留一组反馈信息,即PDSCH0-PDSCH3共计需要预留3组反馈信息。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假定表8中的各PDSCH的占用的第二时间单元为时隙i+3,L表示N次重传中每次重传的长度,且对于每个候选PDSCH,N次重传可以跨时间单元,且相邻两次传输需要占用连续符号,则如图7所示,对于PDSCH0,第1次至第4次传输(分别对应图7中的n=1至n=4)分别占用时隙i的符号2-符号13、时隙i+1的符号0-符号11、时隙i+1的符号12-时隙i+2的符号9、时隙i+2的符号10-时隙i+3的符号7,即PDSCH0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符号7,其占用的第一个符号为符号0。同理,对于PDSCH1,只有1次传输,占用时隙i+3的符号2-符号5,即PDSCH1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符号5,其占用的第一个符号为符号2。对于PDSCH2,第1次和第2次传输分别占用时隙i+3的符号6-符号9、时隙i+3的符号10-符号13,即PDSCH2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符号13,其占用的第一个符号为符号6。对于PDSCH3,第1次和第2次传输分别占用时隙i+2的符号10-符号13、时隙i+3的符号0-符号3,即PDSCH3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符号3,其占用的第一个符号为符号0。也就是说,PDSCH0-PDSCH3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依次为:符号7、符号5、符号13和符号3,则第二结束符号为上述4个第一结束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也就是第二结束符号为PDSCH3的第一结束符号,即符号3。
然后,以PDSCH3为第一候选资源,以PDSCH0、PDSCH1、PDSCH2为第二候选资源,分别判断PDSCH3与PDSCH0、PDSCH3与PDSCH1,以及PDSCH3与PDSCH2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示例性地,参考图7,PDSCH0占用的第一个符号,即符号0小于或等于第二结束符号,即符号3,也就是说PDSCH3与PDSCH0满足第一条件,因此PDSCH3与PDSCH0对应同一个传输时机,可以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同理可知,PDSCH1占用的第一个符号,即符号2小于或等于第二结束符号,即符号3,也就是说PDSCH3与PDSCH1满足第一条件,因此PDSCH3与PDSCH1对应同一个传输时机,可以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示例性地,参考图7,PDSCH2占用的第一个符号,即符号6大于第二结束符号,即符号3,也就是说PDSCH3与PDSCH2不满足第一条件,因此PDSCH3与PDSCH2对应不同的传输时机,不能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
综上可知,PDSCH0、PDSCH1、PDSCH3对应同一个传输时机,可以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而PDSCH2需要预留另一组反馈信息,即PDSCH0-PDSCH3共计需要预留2组反馈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可以为:与该任一候选资源占用的第一个时间单元中的第一个符号之间的符号偏移量为L*N+s*(N-1)-1的符号。其中,L为该任一候选资源上的一次传输占用的符号长度,N为重复因子对应的重传次数,s为相邻两次传输之间间隔的符号数,即前一次传输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与后一次传输占用的第一个符号之间间隔的符号数。容易理解,若相邻两次传输占用的符号连续,即前一次传输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与后一次传输占用的第一个符号连续,则s=0。也就是说,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符号编号为:[S1+L*N+s*(N-1)-1]%S。其中,S1为该任一候选资源占用的第一个时间单元中的第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S为一个时间单元包含的符号总数,如对于一个正常循环前缀(normal prefix,NCP)的完整时隙,S=14。
下面以PDSCH0为例,并结合表8,以及图5-图7分别予以说明。其中,时间单元为时隙,N=4,S=14,S1=2。
示例性地,针对图5所示场景,一次传输占用的符号长度L=3,s=0,则第一结束符号与S1之间的符号偏移量为:3*4+0*(4-1)-1=11个符号,第一结束符号的符号编号为:[2+3*4+0*(4-1)-1]%14=13。
示例性地,针对图6所示场景,一次传输占用的符号长度L=12,s=2,则第一结束符号与S1之间的符号偏移量为:12*4+2*(4-1)-1=53个符号,第一结束符号的符号编号为:[2+12*4+2*(4-1)-1]%14=13。
示例性地,针对图7所示场景,一次传输占用的符号长度L=12,s=0,则第一结束符号与S1之间的符号偏移量为:12*4+0*(4-1)-1=47个符号,第一结束符号的符号编号为:[2+12*4+0*(4-1)-1]%14=7。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S302,终端设备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可以包括:
步骤五,终端设备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
步骤六,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其中,第二起始符号为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大的符号。
步骤七,终端设备根据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起始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
步骤八,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可选地,上述步骤五中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
若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可选地,若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
示例性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可以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第二起始符号为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相应地,上述步骤七,终端设备根据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起始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可以包括:
若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二条件,则终端设备将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二条件可以包括: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大于或等于第二起始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下面结合表8、图5-图7,详细说明第一起始符号的确定方法,以及如何根据第一起始符号确定第二起始符号和传输时机,进而确定反馈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假定表8中的L表示N次重传的总长度,且4个候选PDSCH上的N次重传均限定在同一个时隙内完成,则如图5所示,对于PDSCH0,第1次至第4次传输(分别对应图5中的n=1至n=4)分别占用该时隙的符号2-符号4、符号5-符号7、符号8-符号10、符号11-符号13,即PDSCH0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符号2,其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包括符号13。同理,对于PDSCH1,只有1次传输,占用该时隙的符号2-符号5,即PDSCH1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符号2,其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包括符号5。对于PDSCH2,第1次和第2次传输分别占用该时隙的符号6-符号7、符号8-符号9,即PDSCH2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符号6,其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包括符号9。对于PDSCH3,第1次和第2次传输分别占用该时隙的符号10-符号11、符号12-符号13,即PDSCH3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符号10,其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包括符号13。也就是说,PDSCH0-PDSCH3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依次为:符号2、符号2、符号6和符号10,则第二起始符号为上述4个第一起始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大的符号,也就是第二起始符号为PDSCH3的第一起始符号,即符号10。
然后,以PDSCH3为第一候选资源,分别以PDSCH0、PDSCH1、PDSCH2为第二候选资源,分别判断PDSCH3与PDSCH0、PDSCH3与PDSCH1,以及PDSCH3与PDSCH2是否满足第二条件。示例性地,参考图5,PDSCH0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即符号13大于或等于第二起始符号,即符号10,也就是说PDSCH3与PDSCH0满足第二条件,因此PDSCH3与PDSCH0对应同一个传输时机,可以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示例性地,参考图5,PDSCH1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即符号5小于第二起始符号,即符号10,也就是说PDSCH3与PDSCH1不满足第二条件,因此PDSCH3与PDSCH1对应不同的传输时机,不能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同理可知,PDSCH3与PDSCH2对应不同的传输时机,不能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确定反馈信息的方法可以迭代执行,直到所有候选资源所对应的传输时机确定完毕为止。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经过上一轮操作之后,上述多个候选资源中还有PDSCH1与PDSCH2共计2个候选资源,则可以PDSCH1与PDSCH2作为新的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再次执行上述步骤五至步骤八。参考上述操作可知,PDSCH1与PDSCH2不满足第二条件,分别对应两个传输时机,不能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
综上可知,PDSCH0与PDSCH3可以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PDSCH1和PDSCH2需要分别预留一组反馈信息,即PDSCH0-PDSCH3共计需要预留3组反馈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假定表8中的L表示N次重传中每次重传的长度,且对于每个候选PDSCH,每次重传均需要占用不同时隙中的相同符号,则如图6所示,对于PDSCH0,第1次至第4次传输(对应图6中的n=1至n=4)分别占用时隙i的符号2-符号13、时隙i+1的符号2-符号13、时隙i+2的符号2-符号13、时隙i+3的符号2-符号13,即PDSCH0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符号2,其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包括符号13。同理,对于PDSCH1,只有1次传输,占用时隙i+3的符号2-符号5,即PDSCH1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符号2,其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包括符号5。对于PDSCH2,第1次和第2次传输分别占用时隙i+2的符号6-符号9、时隙i+3的符号6-符号9,即PDSCH2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符号6,其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包括符号9。对于PDSCH3,第1次和第2次传输分别占用时隙i+2的符号10-符号13、时隙i+3的符号10-符号13,即PDSCH3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符号10,其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包括符号13。也就是说,PDSCH0-PDSCH3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依次为:符号2、符号2、符号6和符号10,则第二起始符号为上述4个第一起始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大的符号,也就是第二起始符号为PDSCH3的第一起始符号,即符号10。
然后,以PDSCH3为第一候选资源,分别以PDSCH0、PDSCH1、PDSCH2为第二候选资源,分别判断PDSCH3与PDSCH0、PDSCH3与PDSCH1,以及PDSCH3与PDSCH2是否满足第二条件。示例性地,参考图6,PDSCH0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即符号13大于或等于第二起始符号,即符号10,也就是说PDSCH3与PDSCH0满足第二条件,因此PDSCH3与PDSCH0对应同一个传输时机,可以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示例性地,参考图6,PDSCH1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即符号5小于第二起始符号,即符号10,也就是说PDSCH3与PDSCH1不满足第二条件,因此PDSCH3与PDSCH1对应不同的传输时机,不能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同理可知,PDSCH2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即符号9小于第二起始符号,即符号10,也就是说PDSCH3与PDSCH2不满足第二条件,因此PDSCH3与PDSCH2对应不同的传输时机,不能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的确定反馈信息的方法可以迭代执行,直到所有候选资源所对应的传输时机确定完毕为止。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经过上一轮操作之后,上述多个候选资源中还有PDSCH1与PDSCH2共计2个候选资源,则可以PDSCH1与PDSCH2作为新的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再次执行上述步骤五至步骤八。参考上述操作可知,PDSCH1与PDSCH2不满足第二条件,分别对应两个传输时机,不能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
综上可知,PDSCH0与PDSCH3对应同一个传输时机,可以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而PDSCH1和PDSCH2需要分别预留一组反馈信息,即PDSCH0-PDSCH3共计需要预留3组反馈信息。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假定表8中的各PDSCH的占用的第二时间单元为时隙i+3,L表示N次重传中每次重传的长度,且对于每个候选PDSCH,N次重传可以跨时间单元,且相邻两次传输需要占用连续符号,则如图7所示,对于PDSCH0,第1次至第4次传输(对应图7中的n=1至n=4)分别占用时隙i的符号2-符号13、时隙i+1的符号0-符号11、时隙i+1的符号12-时隙i+2的符号9、时隙i+2的符号10-时隙i+3的符号7,即PDSCH0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符号0,其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为符号7。同理,对于PDSCH1,只有1次传输,占用时隙i+3的符号2-符号5,即PDSCH1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符号2,其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包括符号5。对于PDSCH2,第1次和第2次传输分别占用时隙i+3的符号6-符号9、时隙i+3的符号10-符号13,即PDSCH2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符号6,其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包括符号13。对于PDSCH3,第1次和第2次传输分别占用时隙i+2的符号10-符号13、时隙i+3的符号0-符号3,即PDSCH3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符号0,其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为符号3。也就是说,PDSCH0-PDSCH3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依次为:符号0、符号2、符号6和符号0,则第二起始符号为上述4个第一起始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大的符号,也就是第二起始符号为PDSCH2的第一起始符号,即符号6。
然后,以PDSCH2为第一候选资源,分别以PDSCH0、PDSCH2、PDSCH3为第二候选资源,分别判断PDSCH2与PDSCH0、PDSCH2与PDSCH1,以及PDSCH2与PDSCH3是否满足第二条件。示例性地,参考图7,PDSCH0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即符号7大于或等于第二起始符号,即符号6,也就是说PDSCH2与PDSCH0满足第二条件,因此PDSCH2与PDSCH0对应同一个传输时机,可以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PDSCH1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即符号5小于第二起始符号,即符号6的符号,也就是说PDSCH2与PDSCH1不满足第二条件,因此PDSCH2与PDSCH1对应不同的传输时机,不能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同理可知,PDSCH3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即符号3小于第二起始符号,即符号6,也就是说PDSCH3与PDSCH2不满足第二条件,因此PDSCH3与PDSCH2对应不同的传输时机,不能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的确定反馈信息的方法可以迭代执行,直到所有候选资源所对应的传输时机确定完毕为止。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经过上一轮操作之后,上述多个候选资源中还有PDSCH1与PDSCH3共计2个候选资源,则可以PDSCH1与PDSCH3作为新的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再次执行上述步骤五至步骤八。参考上述操作可知,PDSCH1与PDSCH3不满足第二条件,分别对应两个传输时机,不能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
综上可知,PDSCH0、PDSCH2、PDSCH3对应同一个传输时机,可以对应同一组反馈信息,而PDSCH1需要预留另一组反馈信息,即PDSCH0-PDSCH3共计需要预留2组反馈信息。
应理解,同一个传输时机,如上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多个候选资源中,任意两个候选资源之间存在交叠。其中,“交叠”是指该同一个传输时机对应的多个候选资源中任意两个候选资源之间在时域位置上存在交集,如包含相同符号。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传输时机可以对应PDSCH0和PDSCH1,其中,PDSCH0和PDSCH1均包括符号2-符号5。或者,第一传输时机可以对应PDSCH0和PDSCH3,其中,PDSCH0和PDSCH3均包括符号10-符号1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多个候选资源中的每个候选资源均可以对应一个或者多个传输时机,每个传输时机对应不同的时间间隔,该时间间隔为承载反馈信息的时间单元与多个候选资源所占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间间隔的时间单元数量,在同一个所述时间间隔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多个候选资源中任意两个候选资源之间存在交叠。例如,如图8所示,R集合的配置对应下表9,可见存在4个候选资源,每个候选资源分别对应一个重传次数N,则可能的PDSCH所占用的资源如图8所示。假设K1的取值为{1,2},且N次传输跨时隙,以及承载反馈信息的时隙为i+3,则需要分别针对K1的两个取值确定各候选PDSCH时机。具体为,对于K1=2,即PDSCH0的结束符号位于时隙i+1的情况,PDSCH0的结束符号根据PDSCH索引0对应的配置参数以及相应的重传次数N=4,可以确定其结束符号为7,PDSCH1的结束符号根据PDSCH索引1对应的配置参数以及相应的重传次数N=1,可以确定其结束符号为5,PDSCH2的结束符号根据PDSCH索引2对应的配置参数以及相应的重传次数N=2,可以确定其结束符号为13,PDSCH3的结束符号根据PDSCH索引3对应的配置参数以及相应的重传次数N=2,可以确定其最后一个时隙内的结束符号为3,则PDSCH3对应的结束符号的符号编号在K1=2对应的时隙内是最小的,以其为基准判断第一传输时机所对应的候选资源。具体地,PDSCH0的最后一个slot内的起始符号的符号编号小于PDSCH3的结束符号的符号编号,所以PDSCH0对应第一传输时机,PDSCH1仅占用一个时隙,则其起始符号的符号编号小于PDSCH3的结束符号的符号编号,所以PDSCH1也对应第一传输时机,而PDSCH索引2的起始符号的符号编号大于PDSCH3的结束符号的符号编号,则第一传输时机对应PDSCH0、PDSCH1和PDSCH3。R集合中排除PDSCH0、PDSCH1和PDSCH3之后仅剩余PDSCH2,则第二传输时机对应PDSCH2。依据上述分析可知,该承载HARQ-ACK反馈的时隙i+3上会反馈两组HARQ-ACK比特,各自对应第一传输时机和第二传输时机,比如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第一组HARQ-ACK比特,第二传输时机对应第二组HARQ-ACK比特。
表9
PDSCH索引 | 映射类型 | K0 | S | L | N |
0 | 类型B | 0 | 2 | 12 | 4 |
1 | 类型B | 0 | 2 | 4 | 1 |
2 | 类型B | 0 | 6 | 4 | 2 |
3 | 类型B | 0 | 10 | 4 | 2 |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反馈时隙,即时隙i+3可以是根据配置其他PDSCH,如PDSCH4的DCI所在时隙、DCI指示的K0和K1取值确定的反馈时隙。也就是说,根据网络调度信息,已经确定需要在时隙i+3上反馈PDSCH4对应的HARQ-ACK比特。时隙i+3可以是根据配置PDSCH0-3中任意一个或多个PDSCH的DCI所在时隙、DCI指示的K0和K1取值确定的反馈时隙。在此情况下,终端设备还需要在已确定的反馈时隙,即时隙i+3上发送表9所示的各PDSCH对应的HARQ-ACK比特。其原因在于:网络设备已经通过其他DCI配置了表9中的部分或全部PDSCH,但是由于信道质量较差、干扰严重等原因,导致终端设备没有收到用于配置表9中的部分或全部PDSCH的DCI,但是网络并不知道这一点,需要终端设备在反馈时隙中反馈表9中的所有PDSCH对应的HARQ-ACK比特,以告知网络设备是否配置了表9中的PDSCH,以及配置了哪些PDSCH,并据此对已经配置、且终端设备反馈NACK的PDSCH进行重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重复因子对应的重传次数是指网络设备调度的重传次数。在实际的数据传输过程中,重传次数还可以进一步根据帧结构,如上下行子帧配比或上下行符号配比进行调整。示例性地,当1个时隙内有一些符号可以被配置为用于上行传输的上行符号,当某一次重复传输的PDSCH占用了该上行子帧或符号时,可以丢弃掉包含该上行子帧或符号的重复传输,则实际的重传次数会发生变化。例如,参考表8和图5,PDSCH0共计包括4次传输,假定第3次传输(对应n=3)占用的符号8和符号9被配置为上行符号,则丢弃第3次传输。此外,对于包含上行符号的传输之后的其他传输,如第4次传输(对应n=4),可以丢弃,也可以恢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当第4次传输丢弃时,实际重传次数为2,当第4次重传没有丢弃时,实际重传次数为3。
S303,网络设备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S303,网络设备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可以包括:
步骤九,网络设备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
步骤十,网络设备根据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其中,第二结束符号为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
步骤十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结束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
步骤十二,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若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或者,可选地,若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
示例性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第二结束符号为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相应地,上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结束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可以包括:若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一条件,则网络设备将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条件可以包括: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小于或等于第二结束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S303,网络设备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可以包括:
步骤十三,网络设备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
步骤十四,网络设备根据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其中,第二起始符号为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大的符号。
步骤十五,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起始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
步骤十六,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若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可选地,若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
示例性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第二起始符号为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相应地,上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起始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可以包括:若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二条件,则网络设备将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二条件可以包括: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大于或等于第二起始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S303与S302的区别仅在于执行主体不同。因此,S3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S302的相关描述,如步骤九至步骤十六可以分别参考步骤一至步骤八,S303中涉及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也可以分别参考S302中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S303可以在S302之后执行,也可以在S302之前执行,还可以在执行S301之前执行,只要在执行S305,网络设备在调用的多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资源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之前执行完毕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S301-S303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可以理解为:在为可能发生的数据传输任务配置多个数据传输资源(如多个候选资源)场景下,预先为配置的多个数据传输资源确定反馈信息。例如,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一个包含有多个数据传输资源的资源池,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基于S301-S303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预先为该资源池中的多个数据传输资源确定并保存多个数据传输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的数量和反馈顺序,以便在数据传输发生时用于发送或接收反馈信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S301-S303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也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已经确定有多个数据块需要传输,且为该多个数据块调度了多个候选资源的场景下,实时确定分别用于承载该多个数据块的多个候选资源,以及该多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的数量和反馈顺序,并在之后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或接收反馈信息。因此,当网络设备需要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块时,如需要向终端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传输块(transmissionblock,TB),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还需要执行如下步骤:
S304,网络设备在调用的多个候选资源上向终端设备发送多个数据块。相应地,终端设备在调用的多个候选资源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多个数据块。
S305,终端设备在调用的多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反馈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在调用的多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资源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
S304-S305的具体实现方式,例如R集合中{K0,S,L}、K1集合、反馈信息的传输顺序等,可以参考现有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图3-图8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以下结合图9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该通信装置可适用于图1所示出的通信系统中,执行图3所示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为了便于说明,图9仅示出了该通信装置的主要部件。
如图9所示,通信装置900包括:处理模块901和收发模块902。
其中,收发模块902,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其中,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中存在取值大于1的重复因子。处理模块901,用于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其中,第二结束符号为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结束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处理模块901,还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若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或者,可选地,若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
示例性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第二结束符号为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相应地,处理模块901,还用于若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一条件,则将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条件可以包括: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小于或等于第二结束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其中,第二起始符号为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大的符号。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起始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处理模块901,还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若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可选地,若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
示例性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第二起始符号为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相应地,处理模块901,还用于若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二条件,则将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二条件可以包括: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大于或等于第二起始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902,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其中,RRC信令携带有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或者,可选地,收发模块902,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其中,DCI信令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900还可适用于图1所示出的通信系统中,执行图3所示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中网络设备的功能。
其中,收发模块902,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其中,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中存在取值大于1的重复因子。处理模块901,用于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其中,第二结束符号为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结束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处理模块901,还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若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或者,可选地,若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
示例性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可以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第二结束符号为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相应地,处理模块901,还用于若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一条件,则将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条件可以包括: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小于或等于第二结束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其中,第二起始符号为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大的符号。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以及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第二起始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处理模块901,还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若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可选地,若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任一候选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
示例性地,上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第二起始符号为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相应地,处理模块901,还用于若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二条件,则将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时机。其中,第二条件可以包括: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大于或等于第二起始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的指示信息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902,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其中,RRC信令携带有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或者,可选地,收发模块902,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其中,DCI信令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
可选地,通信装置9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图9中未示出),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901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通信装置90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装置900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设置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通信装置9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可适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和输入/输出端口,所述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涉及的处理功能,所述输入/输出端口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涉及的收发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涉及的功能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如电路)、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但也可能表示的是一种“和/或”的关系,具体可参考前后文进行理解。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6)
1.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中存在取值大于1的重复因子;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重复因子和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重复因子和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重复因子和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二结束符号为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所述第二结束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
若所述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或者,
若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所述第二结束符号为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所述第二结束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包括:
若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和所述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一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和所述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所述第一传输时机;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所述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结束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所述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重复因子和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重复因子和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二起始符号为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大的符号;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所述第二起始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
若所述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
若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所述第二起始符号为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所述第二起始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包括:
若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和所述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二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和所述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所述第一传输时机;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
所述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起始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所述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多个候选资源中任意两个候选资源之间存在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其中,所述RRC信令携带有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其中,所述DCI信令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
9.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中存在取值大于1的重复因子;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重复因子和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重复因子和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重复因子和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二结束符号为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所述第二结束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
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
若所述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或者,
若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所述第二结束符号为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所述第二结束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包括:
若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和所述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一条件,则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和所述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所述第一传输时机;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所述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结束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所述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重复因子和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重复因子和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二起始符号为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大的符号;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所述第二起始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
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
若所述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
若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所述第二起始符号为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所述第二起始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包括:
若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和所述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二条件,则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和所述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所述第一传输时机;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
所述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起始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所述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9-10、12-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多个候选资源中任意两个候选资源之间存在交叠。
16.根据权利要求9-10、12-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其中,所述RRC信令携带有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或者,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其中,所述DCI信令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其中,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中存在取值大于1的重复因子;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重复因子和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重复因子和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二结束符号为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所述第二结束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
若所述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或者,
若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所述第二结束符号为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和所述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一条件,则将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和所述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所述第一传输时机;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所述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结束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所述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重复因子和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二起始符号为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大的符号;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所述第二起始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
若所述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
若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所述第二起始符号为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和所述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二条件,则将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和所述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所述第一传输时机;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
所述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起始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所述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23.根据权利要求17-18、20-2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多个候选资源中任意两个候选资源之间存在交叠。
24.根据权利要求17-18、20-2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其中,所述RRC信令携带有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其中,所述DCI信令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其中,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中存在取值大于1的重复因子;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重复因子和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重复因子和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二结束符号为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结束符号的位置,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所述第二结束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
若所述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或者,
若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为: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所述第二结束符号为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结束符号;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和所述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一条件,则将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和所述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所述第一传输时机;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所述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第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结束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所述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重复因子和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二起始符号为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大的符号;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起始符号的位置,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除所述第二起始符号对应的候选资源之外的其他候选资源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位置,确定第一传输时机;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资源;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中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
若所述任一候选资源跨多个时间单元,则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多个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中符号编号最小的符号;或者,
若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只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则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为:所述任一候选资源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第一个符号。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包括第一候选资源和第二候选资源;所述第二起始符号为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对应的第一起始符号;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和所述第二候选资源满足第二条件,则将所述第一候选资源和所述第二候选资源确定为所述第一传输时机;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
所述第二候选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上占用的最后一个符号的符号编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起始符号的符号编号的符号;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为根据所述第二候选资源对应的重复因子和配置信息确定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31.根据权利要求25-26、28-2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时机对应的多个候选资源中任意两个候选资源之间存在交叠。
32.根据权利要求25-26、28-2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其中,所述RRC信令携带有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其中,所述DCI信令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候选资源各自对应的重复因子。
3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
34.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和输入/输出端口,所述处理器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涉及的处理功能,所述输入/输出端口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涉及的收发功能。
3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
3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59305.3A CN112399579B (zh) | 2019-08-16 | 2019-08-16 |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PCT/CN2020/108748 WO2021031961A1 (zh) | 2019-08-16 | 2020-08-12 |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59305.3A CN112399579B (zh) | 2019-08-16 | 2019-08-16 |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99579A CN112399579A (zh) | 2021-02-23 |
CN112399579B true CN112399579B (zh) | 2024-05-17 |
Family
ID=74602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59305.3A Active CN112399579B (zh) | 2019-08-16 | 2019-08-16 |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399579B (zh) |
WO (1) | WO202103196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028166B2 (en) * | 2020-09-04 | 2024-07-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eedback triggered Tx/Rx for a UE based on multiple ACK/NACK |
US11641664B2 (en) * | 2021-02-18 | 2023-05-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 repetitions |
CN115915452A (zh) * | 2021-09-30 | 2023-04-0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行为确定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
CN117998598A (zh) * | 2022-11-01 | 2024-05-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24860A1 (zh) * | 2015-08-10 | 2017-02-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31920A (zh) * | 2017-03-24 | 2018-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2019
- 2019-08-16 CN CN201910759305.3A patent/CN112399579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8-12 WO PCT/CN2020/108748 patent/WO202103196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24860A1 (zh) * | 2015-08-10 | 2017-02-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R1-1906958 eURLLC scheduling amp * |
HARQ".3GPP tsg_ran\wg1_rl1.2019,正文第2节.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99579A (zh) | 2021-02-23 |
WO2021031961A1 (zh) | 2021-02-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440706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UCCH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HARQ-ACK reporting with processing time reduction | |
US10547494B2 (en) | Unlicensed spectrum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 |
CN112399579B (zh) |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11200871B (zh) | 接收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0611958A (zh) | 传输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1865511B (zh) | 传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0741587A (zh) | 上行链路资源的策略性映射 | |
US20160338023A1 (en) |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license assisted access (laa) | |
EP3050236B1 (en) | Bundling harq feedback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1092695B (zh) | 重传次数确定方法、指示方法、装置、终端、通信节点及介质 | |
US10085158B2 (en) |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 |
CN112398592B (zh) | 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
US2017030330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Buffer Status Report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20220253A1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 |
US20180041314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 |
US20220368505A1 (en) | Data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 |
JP7352647B2 (ja) | 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ならびにデバイス、記憶媒体および端末 | |
EP3955492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8401291B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21062824A1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通信设备 | |
CN109802800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
WO2022151073A1 (zh) | 上行确认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2087799B (zh) | 反馈资源的配置方法及终端装置 | |
CN110547038B (zh) | 通信系统 | |
WO2024065486A1 (zh) | Harq-ack码本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