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94871B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94871B
CN110594871B CN201810517668.1A CN201810517668A CN110594871B CN 110594871 B CN110594871 B CN 110594871B CN 201810517668 A CN201810517668 A CN 201810517668A CN 110594871 B CN110594871 B CN 1105948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unit
conditioning system
adjusting device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176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94871A (zh
Inventor
石原洋纪
土井隆司
田中俊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1766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948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94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94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94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948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24F2013/247Active noise-suppression

Abstract

一种空调系统,有助于对引入空调对象空间内的新风的量、温度和湿度等进行综合调节。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包括新风调节模块和室内机组,所述新风调节模块包括新风入口、排风口、与所述新风入口连通的室内出风口、与所述排风口连通的室内进风口以及风扇,所述室内出风口与所述室内机组通过主送风管道连通,其中,所述室内机组包括室内机、送风末端和风路调节装置,所述室内机和所述送风末端以并联方式与所述主送风管道连通,所述风路调节装置通过调节开度来调节由所述风扇送入所述室内机和所述送风末端的风量。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系统,尤其涉及具有引新风功能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应对环境变化,人们常常希望空调系统具有更多的功能。
例如,为了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以往有人提出了同时包括换气装置和空调室内机的空调系统,其中,换气装置可将室外空气(新风)引入室内,空调室内机可对室内的空气进行温度、湿度等的调节。
不过,在上述空调系统中,换气装置与空调室内机通常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换气装置不能利用空调室内机对引入的新风进行温度和湿度等的调节,同样地,空调室内机不能对由换气装置引入的新风的量进行调节。
因此,在上述空调系统的情况下,存在不方便对引入室内的新风的量、温度和湿度等进行综合调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有助于对引入空调对象空间内的新风的量、温度和湿度等进行综合调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新风调节模块和室内机组,所述新风调节模块包括新风入口、排风口、与所述新风入口连通的室内出风口、与所述排风口连通的室内进风口以及风扇,所述室内出风口与所述室内机组通过主送风管道连通,其中,所述室内机组包括室内机、送风末端和风路调节装置,所述室内机和所述送风末端以并联方式与所述主送风管道连通,所述风路调节装置通过调节开度来调节由所述风扇送入所述室内机和所述送风末端的风量。
此处,所谓“送风末端”,是指格栅和散流器等与空调对象空间连通的通风部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风路调节装置通过调节开度来调节由风扇送入室内机和送风末端的风量”并不意味着必须设置与送风末端对应的风路调节装置,例如,在由新风调节模块的风扇朝主送风管道吹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在送风末端的上游侧设置有室内机以及与该室内机对应的风路调节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对该风路调节装置的开度进行调节,自然能对送入室内机下游侧的送风末端的风量进行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包括新风调节模块和室内机组,新风调节模块具有向室内机组送风的风扇,室内机组包括以并联方式与主送风管道连通的室内机和送风末端,并且,室内机组包括风路调节装置,该风路调节装置通过调节开度来调节由风扇送入室内机和送风末端的风量,因此,能方便地调节送入室内机的新风量,能对引入空调对象空间内的新风的量、温度和湿度等进行综合调节,藉此,容易提高朝空调对象空间送出的送出风的舒适度。
此外,根据情况,在无需对引入空调对象空间的新风的温度、湿度等进行调节时,无需启动室内机(例如不冷不热的中间季节),可利用送风末端直接将新风引入空调对象空间,藉此,与利用室内机将新风引入空调对象空间的情况相比,能节约能源,且能将新风快速引入空调对象空间。
此外,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在所述主送风管道上以并联方式连通有至少两台所述室内机和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末端,所述风路调节装置包括:与至少一台所述室内机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风路调节装置;以及与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末端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风路调节装置,所述第一风路调节装置和所述第二风路调节装置进行联动控制。
此处,所谓“联动控制”,是指例如在对第一风路调节装置进行控制而使送入室内机的风量增大(或减小)的同时,对第二风路调节装置进行控制而使送入送风末端的风量减小(或增大)。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调系统,通过对第一风路调节装置和第二风路调节装置进行联动控制,能避免因主送风管道内的风压不均匀而产生的噪音,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并且,在与第一风路调节装置对应的室内机不工作的情况下,通过对第一风路调节装置进行控制以使送入不工作的室内机的风量减小或为零,能避免该室内机的部件因送入室内机的风量过大而出现损坏等。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空调系统中,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风路调节装置包括与所述室内机一一对应的所述第一风路调节装置以及与所述送风末端一一对应的所述第二风路调节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调系统,与仅设置一个风路调节装置的情况相比,能精细地控制各室内机所需的新风量,因此,能向配置有多台室内机的不同空调对象空间或相同空调对象空间内的不同地方分别提供合适的空气,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并且,通过对第一风路调节装置进行控制以使送入不工作的室内机的风量减小或为零,能避免该室内机的部件因送入室内机的风量过大而出现损坏等。
此外,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所述室内机组包括相对于所述主送风管道并联的多个工作组,所述多个工作组分别包括所述室内机、所述送风末端和所述风路调节装置,所述室内机经由第一分支管道与所述主送风管道连通,所述送风末端经由第二分支管道与所述第一分支管道连通,所述风路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支管道与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的交汇处。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调系统,与仅设置一个风路调节装置的情况相比,能方便地确保多个工作组各自的室内机所需的新风量,因此,能向配置有多台室内机的不同空调对象空间或相同空调对象空间内的不同地方分别提供合适的空气,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空调系统中,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风路调节装置是三通阀。在这种情况下,可进一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三通阀构造成能对进入所述室内机和所述送风末端的风量比例进行调节。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调系统,能以简单的结构确保多个工作组各自所需的新风量,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根据配置有多台室内机的不同空调对象空间或相同空调对象空间内的不同地方的实际需求自由调节朝空调对象空间送出的风量。
此外,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回风口,所述回风口与所述室内进风口连通。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调系统,有助于排出空调对象空间内的浊气,且有助于平衡空调对象空间内的风压。
此外,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所述室内机包括混风风阀,所述混风风阀对所述室内机的出风处新风和内循环风的比例进行调节。
此处,所谓“内循环风”,是指从空调对象空间吸入室内机、经室内机处理后送回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调系统,能精确地控制室内机的出风处新风和内循环风的比例,因此,能向空调对象空间提供合适的空气,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空调系统中,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回风口设置有格栅和/或初效过滤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调系统,有助于减少或避免经由回风口进入空调对象空间的灰尘等,改善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质量,并且,有助于避免因经由回风口进入新风调节模块内的灰尘等而对新风调节模块内的部件(例如纸热交换器等)造成损伤等影响。
此外,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检测装置和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对所述风路调节装置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调系统,例如,在将风压检测装置用作检测装置的情况下,在风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显示某处风压过大时,通过利用控制部使新风调节模块的风扇产生的风送入送风末端或使送入送风末端的风量增大,能自动避免或减小因风压不均匀而产生的噪音(例如因风量集中于某台室内机而导致过大噪音),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此外,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所述新风调节模块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使从所述新风入口流向所述室内出风口的空气与从所述室内进风口流向所述排风口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调系统,能对送入室内机和送风末端的新风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空调系统中,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回风口设有开度可调的风阀。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调系统,例如,在从某个回风口吸入的空气的温度、湿度等不合适时,可利用风阀将该回风口关闭,藉此,能提高新风调节模块的工作效率。
此外,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所述新风调节模块包括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利用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新风调节模块和所述室内机共用一个制冷剂回路。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调系统,能利用热交换器对引入到新风调节模块的新风进行制冷、制热、除湿等预处理,且有助于简化控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包括新风调节模块和室内机组,新风调节模块具有向室内机组送风的风扇,室内机组包括以并联方式与主送风管道连通的室内机和送风末端,并且,室内机组包括风路调节装置,该风路调节装置通过调节开度来调节由风扇送入室内机和送风末端的风量,因此,能方便地调节送入室内机的新风量,能对引入空调对象空间内的新风的量、温度和湿度等进行综合调节,藉此,容易提高朝空调对象空间送出的送出风的舒适度。此外,根据情况,在无需对引入空调对象空间的新风的温度、湿度等进行调节时,无需启动室内机,可利用送风末端直接将新风引入空调对象空间,藉此,与利用室内机将新风引入空调对象空间的情况相比,能节约能源,且能将新风快速引入空调对象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空调系统所包括的新风调节模块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变形例一的新风调节模块的结构的示意图,且表示普通运转时的状态。
图5是表示本发明变形例一的新风调节模块的结构的示意图,且表示旁通运转时的状态。
图6是表示本发明变形例二的新风调节模块的结构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A 空调系统
10、10A、10B 新风调节模块
11 新风入口
12 排风口
13 室内出风口
14 室内进风口
15 风扇
16 热交换器
17 风扇
18 第一过滤器
19 第二过滤器
20 室内机组
21 室内机
22 送风末端
23 风路调节装置
24 回风口
30 主送风管道
40 分支管道
50 主回风路道
60 回风分支管道
70 送风分支管道
G 工作组
PP 分隔壁
V1、V2 风阀
HT 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一>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空调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空调系统所包括的新风调节模块的结构的示意图。
空调系统1包括新风调节模块10和室内机组20,其中,新风调节模块10包括新风入口11、排风口12、与新风入口11连通的室内出风口13、与排风口12连通的室内进风口14以及风扇15(该风扇15工作时,可将新风从新风入口11引入并从室内进风口14排出),室内出风口14与室内机组20通过主送风管道30连通。并且,室内机组20包括室内机21、送风末端22和风路调节装置23,其中,室内机21和送风末端22以并联方式与主送风管道30连通,风路调节装置23通过调节开度(开度不局限于全开或全关,也包括全开与全关之间的状态)来调节由风扇15送入室内机21和送风末端22的风量。
此处,在新风调节模块10中,排风口12既可直接向室外空间开放,也可经由风管连通至室外,还可通过风管与其它排风系统或排风装置连通,以便进行排风。并且,作为室内机21,可采用挂壁式、吊顶式等各种形式的室内机,其通过未图示的制冷剂配管与未图示的室外机连接,以便对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湿度等进行调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采用吊顶式的室内机)。并且,作为送风末端22,可采用格栅和散流器等。
此外,在主送风管道30上以并联方式连通有多台室内机21和多个送风末端2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送风管道30上以并联方式连通有三台室内机21和两个送风末端22,三台室内机21和两个送风末端22分别通过分支管道40与主送风管道30连通。
此外,在主送风管道30的与各个分支管道40交汇的部分分别设置有风路调节装置2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风管管道30上总共设置有五个风路调节装置23,五个风路调节装置23包括与室内机21一一对应的三个第一风路调节装置以及与送风末端22一一对应的两个第二风路调节装置,其中,第一风路调节装置和第二风路调节装置进行联动控制,例如在对第一风路调节装置进行控制而使送入室内机21的风量增大(或减小)的同时,对第二风路调节装置进行控制而使送入送风末端22的风量减小(或增大)。
此处,作为风路调节装置23,采用的是能对进入室内机21和送风末端22的风量比例进行调节的风阀(开度可调的风阀)。
此外,空调系统1包括未图示的风压检测装置和控制部,其中,风压检测装置既可设置在主送风管道30内,也可设置在分支管道40内,控制部根据风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对风路调节装置23进行控制。例如,在利用风路调节装置23对送入室内机21和送风末端22的风量进行调节时,优先满足室内机21的风量需求。
此外,新风调节模块10还包括热交换器16,热交换器16使从新风入口11流向室内出风口14的空气与从室内进风口13流向排风口12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此处,作为热交换器16,采用全热交换器(纸热交换器)。
此外,新风调节模块10还包括风扇17(该风扇15工作时,可将新风从室内进风口14引入并从排风口12排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新风入口11到室内出风口13的通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器18、热交换器16、第二过滤器19和风扇16。
此外,室内机组20还包括回风口24,回风口24与新风调节模块10的室内进风口14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三个回风口24,三个回风口24经由回风分支管道60以并联的方式与主回风管道50连通,再经由该主回风管道50与新风调节模块10的室内进风口14连通。
此处,在各回风口24处设置有未图示的格栅和初效过滤装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机21还包括未图示的混风风阀,该混风风阀对室内机21的出风处新风(从新风调节模块10的室内出风口13朝室内机21送入的空气)和内循环风(从空调对象空间吸入室内机21的空气)的比例进行调节。
此处,混风风阀设置于室内机21的热交换器的一次侧(即风路中位于热交换器上游侧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包括新风调节模块10和室内机组20,新风调节模块10具有向室内机组20送风的风扇15,室内机组20包括以并联方式与主送风管道30连通的室内机21和送风末端22,并且,室内机组20包括风路调节装置23,该风路调节装置23通过调节开度来调节由风扇15送入室内机21和送风末端22的风量,因此,能方便地调节送入室内机21的新风量,能对引入空调对象空间内的新风的量、温度和湿度等进行综合调节,藉此,容易提高朝空调对象空间送出的送出风的舒适度。
此外,根据情况,在无需对引入空调对象空间的新风的温度、湿度等进行调节时,无需启动室内机21,可利用送风末端22直接将新风引入空调对象空间,藉此,与利用室内机21将新风引入空调对象空间的情况相比,能节约能源,且能将新风快速引入空调对象空间。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在某些室内机21不工作时,通过对与不工作的室内机21对应的第一风路调节装置进行控制以使送入不工作的室内机21的风量减小或为零,能避免该室内机21的部件因送入室内机的风量过大而出现损坏等。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在某些室内机21不工作时,通过对第二风路调节装置进行控制以使送入工作的室内机21的风量减小,还能避免送入工作的室内机的风量过大而导致噪音过大,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包括风压检测装置和控制部,控制部根据风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对风路调节装置12进行控制,因此,例如,在风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显示某处风压过大时,通过利用控制部使新风调节模块10的风扇15产生的风送入送风末端22或使送入送风末端22的风量增大,能自动避免或减小因风压不均匀而产生的噪音(例如因风量集中于某台室内机21而导致过大噪音),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风路调节装置包括与室内机21一一对应的第一风路调节装置以及与送风末端22一一对应的第二风路调节装置,因此,与仅设置一个风路调节装置的情况相比,能精细地控制各室内机21所需的新风量,因此,能向配置有多台室内机的不同空调对象空间或相同空调对象空间内的不同地方分别提供合适的空气,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通过对第一风路调节装置和第二风路调节装置进行联动控制,能避免因主送风管道30内的风压不均匀而产生的噪音,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并且,在与第一风路调节装置对应的室内机21不工作的情况下,通过对第一风路调节装置进行控制以使送入不工作的室内机21的风量减小或消失,能避免该室内机21的部件因送入室内机21的风量过大而出现损坏等。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通过采用能对进入室内机21和送风末端22的风量比例进行调节的风阀作为风路调节装置,能以简单的结构对进入室内机21和送风末端22的风量进行调节,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还包括回风口24,因此,有助于排出空调对象空间内的浊气,且有助于平衡空调对象空间内的风压。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室内机21包括混风风阀,该混风风阀对室内机21的出风处新风和内循环风的比例进行调节,因此,能精确地控制室内机21的出风处新风和内循环风的比例,藉此,能向空调对象空间提供合适的空气,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能利用新风调节模块10和室内机21对送入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进行两次调节,因此,能向空调对象空间提供合适的空气,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在各回风口24处设置有未图示的格栅和初效过滤装置,因此,有助于减少或避免经由回风口24进入空调对象空间的灰尘等,改善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质量,并且,有助于避免因经由回风口24进入新风调节模块10内的灰尘等而对新风调节模块10内的部件(例如纸热交换器等)造成损伤等影响。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新风调节模块10包括热交换器16,该热交换器16使从新风入口11流向室内出风口13的空气与从室内进风口14流向排风口12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因此,能对送入室内机21和送风末端22的新风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实施方式二>
参照图3,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空调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中,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A与上述实施方式一的空调系统1基本相同,因此对与上述实施方式一的空调系统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仅对与上述实施方式一的空调系统1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一不同,室内机组所包括的室内机21、送风末端22和风路调节装置23被分为多个工作组G,每个工作组G均包括室内机21、送风末端22和风路调节装置23。
此处,空调系统1A包括三个工作组G,各工作组G分别包括室内机21、送风末端22和风路调节装置23,并且,各送风末端22经由送风分支管道70与分支管道40连通,在分支管道40与送风分支管道70的交汇处设置有风路调节装置23。具体而言,各工作组G分别包括一台室内机21、一个送风末端22和一个风路调节装置23。
此外,作为风路调节装置23,可采用三通阀和四通阀等,虽然也可选择仅能进行开闭调节(即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不存在过度状态)的三通阀和四通阀等,但优选采用能对进入室内机21和送风末端22的风量比例进行调节的三通阀。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A,能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一的空调系统1基本相同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A,与上述实施方式一的空调系统1不同,能方便地确保多个工作组G各自的室内机21所需的新风量,因此,能向配置有多台室内机21的不同空调对象空间或相同空调对象空间内的不同地方分别提供合适的空气,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A,采用三通阀作为风路调节装置23,因此,能以简单的结构对进入室内机21和送风末端22的风量比例进行调节,避免因主送风管道30内的风压不均匀而产生的噪音。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主送风管道30上以并联方式连通有多台室内机21和多个送风末端22,但并不局限于此,室内机21和送风末端22的数量可根据需要适当变更,例如,也可在主送风管道30上以并联方式仅连通有一台室内机21和一个送风末端22。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新风调节模块10还包括热交换器16,但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情况,也可不设置热交换器16。
例如,可采用图4和图5所示的新风调节模块10A来代替新风调节模块10。与上述新风调节模块10的不同,新风调节模块10A不具有热交换器,并且,新风调节模块10A在其内部具有分隔壁PP,在排风口12处设置有风阀V1,在室内进风口14处设置有风阀V2,通过对风阀V1和风阀V2进行控制,可实现如图4所示的普通运转(此时,风阀V1打开排风口12,风阀V2使室内进风口14与排风口12连通而不与新风入口11连通)、图5所示的新风+内循环运转(此时,风阀V1打开新风入口11,风阀V2使室内进风口14与新风入口11连通而不与排风口12连通)和未图示的内循环运转(此时,风阀V1关闭排风口12,风阀V2使室内进风口14与新风入口11连通而不与排风口12连通)。在这种情况下,能方便地根据实际需要向空调对象空间提供合适的空气,容易提高朝空调对象空间送出的送出风的舒适度。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如图6所示的新风调节模块10B来代替新风调节模块10。新风调节模块10B与新风调节模块10A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从新风入口11到室内出风口13的通路上追加了热交换器HT,具体而言,在从新风入口11到室内出风口13的通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器18、第二过滤器19、热交换器HT和风扇16。采用新风调节模块10B时,也可实现普通运转、旁通运转和内循环运转。在这种情况下,能利用热交换器对引入到新风调节模块的新风进行制冷、制热、除湿等预处理,能方便地根据实际需要向空调对象空间提供合适的空气,容易提高朝空调对象空间送出的送出风的舒适度。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包括风压检测装置,但并不局限于此,空调系统也可在风压检测装置的基础上还包括风量检测装置、噪音检测装置或温度检测装置等,或者也包括风量检测装置、噪音检测装置或温度检测装置等来代替风压检测装置。并且,根据情况,也可省略检测装置,而通过用户等对控制器的手动操作对风路调节装置进行控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室内机21包括混风风阀,但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情况,也可省略混风风阀。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室内机组20还包括多个回风口24,但并不局限于此,回风口24的位置和数量可根据需要适当变更,根据情况,也可在室内机组以外的位置设置回风口,还可不设置回风口24。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回风口24设置有格栅和初效过滤装置,但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情况,也可在回风口24处仅设置格栅和初效过滤装置中的一方,还可不设置格栅和初效过滤装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回风口24处还可设置开度可调的风阀,藉此,例如,在从某个回风口24吸入的空气的温度、湿度等不合适时,可利用风阀将该回风口24关闭,藉此,能提高新风调节模块10的工作效率。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热交换器16,采用的是全热交换器,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采用利用制冷剂进行换热的热交换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新风调节模块和室内机共用一个制冷剂回路(即共用一套室外机),藉此,有助于简化控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一中,风路调节装置包括与室内机21一一对应的第一风路调节装置以及与送风末端22一一对应的第二风路调节装置,但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情况,也可省略部分第一风路调节装置和第二风路调节装置,还可省略全部第一风路调节装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一中,在主送风管道30的与各个分支管道40交汇的部分分别设置有风路调节装置23,但并不局限于此,风路调节装置23只需设置在分支管道40上即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二中,室内机组包括多个工作组G,但并不局限于此,室内机组也可仅包括一个工作组G。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二中,多个工作组G的结构彼此相同,分别包括一台室内机21、一个送风末端22和一个风路调节装置23,但并不局限于此,多个工作组G的结构也可彼此不同。

Claims (13)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新风调节模块(10)和室内机组(20),所述新风调节模块(10)包括新风入口(11)、排风口(12)、与所述新风入口连通的室内出风口(13)、与所述排风口连通的室内进风口(14)以及风扇(15),所述室内出风口(13)与所述室内机组(20)通过主送风管道(30)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组(20)包括室内机(21)、送风末端(22)和风路调节装置(23),
所述室内机(21)和所述送风末端(22)以并联方式与所述主送风管道(30)连通,
所述风路调节装置(23)通过调节开度来调节由所述风扇(15)送入所述室内机(21)和所述送风末端(22)的风量,
在所述主送风管道(30)上以并联方式连通有至少两台所述室内机(21)和至少一个作为所述送风末端(22)的第一送风末端,
所述风路调节装置(23)包括:与至少一台所述室内机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风路调节装置;以及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送风末端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风路调节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路调节装置和所述第二风路调节装置进行联动控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路调节装置(23)包括与所述室内机(21)一一对应的所述第一风路调节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送风末端一一对应的所述第二风路调节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组(20)包括相对于所述主送风管道(30)并联的多个工作组(G),
所述多个工作组分别包括所述室内机(21)、作为所述送风末端(22)的第二送风末端和作为所述风路调节装置(23)的第三风路调节装置,所述室内机(21)经由第一分支管道(40)与所述主送风管道(30)连通,所述第二送风末端经由第二分支管道(70)与所述第一分支管道(40)连通,所述第三风路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支管道(40)与所述第二分支管道(70)的交汇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风路调节装置是三通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通阀构造成能对进入所述室内机(21)和所述送风末端(22)的风量比例进行调节。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回风口(24),
所述回风口(24)与所述室内进风口(14)连通。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21)包括混风风阀,
所述混风风阀对所述室内机(21)的出风处新风和内循环风的比例进行调节。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风口(24)设置有格栅和/或初效过滤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检测装置和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对所述风路调节装置(23)进行控制。
11.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调节模块(10)包括热交换器(16),
所述热交换器(16)使从所述新风入口(11)流向所述室内出风口(13)的空气与从所述室内进风口(14)流向所述排风口(12)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回风口(24),
所述回风口(24)与所述室内进风口(14)连通,
所述回风口(24)设有开度可调的风阀。
13.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调节模块(10)包括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利用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
所述新风调节模块和所述室内机共用一个制冷剂回路。
CN201810517668.1A 2018-05-25 2018-05-25 空调系统 Active CN1105948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17668.1A CN110594871B (zh) 2018-05-25 2018-05-25 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17668.1A CN110594871B (zh) 2018-05-25 2018-05-25 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94871A CN110594871A (zh) 2019-12-20
CN110594871B true CN110594871B (zh) 2022-04-19

Family

ID=68849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17668.1A Active CN110594871B (zh) 2018-05-25 2018-05-25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948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3541B (zh) * 2021-03-22 2022-05-06 南京拓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同时实现节能以及高精密温湿度控制的装置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75477U (zh) * 2012-08-03 2013-01-16 宁波天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厨房用空调
CN105371396A (zh) * 2015-12-31 2016-03-02 张贝 中央加湿系统
CN105674444A (zh) * 2016-03-31 2016-06-1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热回收新风换气空调净化机组
CN206626721U (zh) * 2017-03-15 2017-11-10 卞立群 新型变风量多联空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28012B1 (fr) * 2014-10-31 2016-12-23 Aereco Hub de distribution modulee d'air neuf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75477U (zh) * 2012-08-03 2013-01-16 宁波天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厨房用空调
CN105371396A (zh) * 2015-12-31 2016-03-02 张贝 中央加湿系统
CN105674444A (zh) * 2016-03-31 2016-06-1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热回收新风换气空调净化机组
CN206626721U (zh) * 2017-03-15 2017-11-10 卞立群 新型变风量多联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94871A (zh) 2019-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04688B2 (en) Air handler with return air bypass for improved dehumidification
CA3014479C (en) Integrated heat and energy recovery ventilator system
CN110799793B (zh) 空调机以及空调系统
AU2020259881B2 (en) Fan unit, fan unit system, and air treatment system
CN109556219B (zh) 变风量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KR101497698B1 (ko) 공기조화시스템
US4546694A (en) Blower unit for air-conditioning plant
CN110594871B (zh) 空调系统
CN104515207A (zh) 多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20008211A (ja) 空調システム
KR20050005337A (ko) 복합 공조 및 환기 시스템
JP3753182B1 (ja) 分流式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その制御システム
US20220088994A1 (e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mixing air for a vehicle hvac component
KR101407435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외기 바이패스 장치
US20210003296A1 (en) Method of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of air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ation thereof
WO2005071323A1 (ja) 天吊型空気調和装置
WO2020213655A1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H03164647A (ja) 空気調和機
KR20090115256A (ko) 환기장치
JP7246545B2 (ja) 床吹出装置
CN217584602U (zh) 吹风装置
KR20090105323A (ko)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CN218721938U (zh) 全空气空调系统一体机
WO2023148854A1 (ja) 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KR20090115258A (ko)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