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6707A - 一种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6707A
CN110576707A CN201910882338.7A CN201910882338A CN110576707A CN 110576707 A CN110576707 A CN 110576707A CN 201910882338 A CN201910882338 A CN 201910882338A CN 110576707 A CN110576707 A CN 110576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tire
transverse groove
central
circum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823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76707B (zh
Inventor
陈飞
李翠
蔡莹莹
余本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Giti Radial Ti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Giti Radial Ti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Giti Radial Ti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Giti Radial Ti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8233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767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76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6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76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6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包括胎面,所述胎面沿轮胎周向开设有周向沟槽、沿轮胎宽度方向开设有横向沟槽,所述横向沟槽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侧肩部横向沟槽、内侧中央横向沟槽、中央横沟槽、外侧中央横向沟槽以及外侧肩部横向沟槽。本发明通过在轮胎胎面上沿着周向开设多条周向槽、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开设多条横向沟槽,使得轮胎胎面保持花纹块较大、沟深较深等特征,以使得该轮胎具有良好的通过性能、排水性能及抓地性能;同时,通过将各个横向沟槽在轮胎胎面上整体布局合理、各个横向沟槽的形状及角度合理配置,降低轮胎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的目的,使其满足全路况类型轮胎噪音限值的规定。

Description

一种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路况轮胎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
背景技术
节能环保是对当代轮胎的要求,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是交通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试验表明,轮胎噪声是构成汽车行驶噪声的主要因素之一。当汽车行驶速度大于50km/h时,轮胎噪声逐渐显现;当车速超过80km/h时,轮胎噪声则成为汽车行驶噪声的主要成分。并且,车速越快、负荷越大,轮胎噪声的能量级就越高,在汽车行驶噪声中所占比例也就越大。
轮胎作为车辆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部件,其噪声辐射及振动特性直接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平稳性。目前,我国实施的标签法规定了不同类别轮胎的噪音限值,而目前国内全路况类型轮胎产品大多无法满足标签法限值要求,因此降低此类产品的噪音是大势所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包括胎面,所述胎面沿轮胎周向开设有周向沟槽、沿轮胎宽度方向开设有横向沟槽,所述周向沟槽与所述横向沟槽将胎面划分成若干个花纹块;所述周向沟槽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侧肩部周向槽、内侧中央周向槽、外侧中央周向槽以及外侧肩部周向槽;
所述横向沟槽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侧肩部横向沟槽、内侧中央横向沟槽、中央横沟槽、外侧中央横向沟槽以及外侧肩部横向沟槽;
所述内侧肩部横向沟槽和所述外侧肩部横向沟槽均为包括深沟槽与浅沟槽的两段式横向沟槽;
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和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均为喇叭形横向沟槽;
所述中央横沟槽为包括折形横沟与贯通横沟的横向沟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央横沟槽位于所述内侧中央周向槽与所述外侧中央周向槽之间;
中央横沟槽的所述贯通横沟两端分别与所述内侧中央周向槽、所述外侧中央周向槽相连通,且中央横沟槽的所述折形横沟横跨所述贯通横沟并将所述贯通横沟截成两段。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贯通横沟的深度小于所述折形横沟的深度,且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所述贯穿横沟靠近轮胎内侧的一段中心线之间形成夹角β;
所述夹角β的取值范围为30°<β<7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与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均为两段式喇叭形横向沟槽;
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的小端开口宽度与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的小端开口宽度均为D1、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的大端开口宽度与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的大端开口宽度均为D2,且小端开口宽度D1与大端开口宽度D2之间存在的关系。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的小端开口与所述内侧中央周向槽的一侧相连通、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的大端开口与所述内侧肩部周向槽的一侧相连通,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的小端开口在上、大端开口在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的小端开口与所述外侧中央周向槽的一侧相连通、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的大端开口与所述外侧肩部周向槽的一侧相连通,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的大端开口在上、下端开口在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小端开口段靠近内侧中央周向槽的一段中心线之间、以及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小端开口段靠近外侧中央周向槽的一段中心线之间均形成夹角δ1,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大端开口段靠近内侧中央周向槽的一段中心线之间、以及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大端开口段靠近外侧中央周向槽的一段中心线之间均形成夹角δ2
所述夹角δ1与所述夹角δ2之间存在δ1>δ2且δ12≤20°的关系。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侧肩部横向沟槽的深沟槽一端与所述内侧肩部周向槽的一侧相连、所述外侧肩部横向沟槽的深沟槽一端与所述外侧肩部周向槽的一侧相连,且所述内侧肩部横向沟槽的深沟槽一端在上、所述外侧肩部横向沟槽的深沟槽一端在下;
所述深沟槽的深度H1与所述浅沟槽的深度H2之间存在的关系。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内侧肩部横向沟槽的所述深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和外侧肩部横向沟槽的所述深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均为L1、内侧肩部横向沟槽的所述浅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和外侧肩部横向沟槽的所述浅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均为L2
所述深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1与所述浅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2之间存在的关系。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内侧肩部横向沟槽的所述浅沟槽靠近内侧肩部周向槽的一段中心线之间、以及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外侧肩部横向沟槽的所述浅沟槽靠近外侧肩部周向槽的一段中心线之间均形成夹角α1,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内侧肩部横向沟槽的所述深沟槽靠近内侧肩部周向槽的一段中心线之间、以及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外侧肩部横向沟槽的所述深沟槽靠近外侧肩部周向槽的一段中心线之间均形成夹角α2
所述夹角α1与所述夹角α2之间存在α1>α2且α12≤20°的关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轮胎胎面上沿着周向开设多条周向槽、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开设多条横向沟槽,使得轮胎胎面保持花纹块较大、沟深较深等特征,以使得该轮胎能够使用各种不同的路面,并具有良好的通过性能、排水性能及抓地性能;同时,通过将各个横向沟槽在轮胎胎面上整体布局合理、各个横向沟槽的形状及角度合理配置,以达到在保持轮胎原有性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轮胎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的目的,使其满足全路况类型轮胎噪音限值的规定,提高了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平稳性。
具体是:(1)通过将中央横沟槽设置成包括贯通沟槽与折形横沟槽的两段式结构,并限定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贯穿横沟靠近轮胎内侧的一段中心线之间形成的夹角β在30°<β<70°范围内,达到降低轮胎胎面沿周向中间位置接地时产生的噪音;
(2)通过限定中央横向沟槽的小端开口宽度D1与大端开口宽度D2之间的比值在0.3-0.7范围内,并限定夹角δ1与夹角δ2之间存在δ1>δ2且δ12≤20°的关系,降低了轮胎在内侧肩部周向槽与内侧中央周向槽之间的接地面、外侧中央周向槽与外侧肩部周向槽之间的接地面在行驶接地时产生的噪音;
(3)通过限定深沟槽的深度H1与浅沟槽的深度H2之间的比值在0.3-0.7范围内,并限定深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1与浅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2之间的比值在0.5-0.9范围内、夹角α1与夹角α2之间的差值α12≤20°,降低了轮胎在内侧肩部周向槽靠近轮胎内侧的接地面、以及外侧肩部周向槽靠近轮胎外侧的接地面在行驶接地时产生的噪音;
(4)通过限定角度β与α1、α2、δ1、δ2方向相反,在保持β、α1、α2、δ1及δ2取值范围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降低轮胎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使得该全路况轮胎能够满足标签法对全路况轮胎噪音限值的规定,改善轮胎在不同车速行驶时产生的噪音,降低全路况轮胎的噪音能量级,提高轮胎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轮胎胎面的局部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轮胎胎面的局部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轮胎胎面的局部示意图三。
图中:
1-内侧肩部周向槽、2-内侧中央周向槽、3-外侧中央周向槽、4-外侧肩部周向槽;
5-内侧肩部横向沟槽、6-内侧中央横向沟槽、7-中央横沟槽、8-外侧中央横向沟槽、9-外侧肩部横向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包括胎面,所述胎面沿轮胎周向开设有周向沟槽、沿轮胎宽度方向开设有横向沟槽,所述周向沟槽与所述横向沟槽将胎面划分成若干个花纹块;所述周向沟槽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侧肩部周向槽1、内侧中央周向槽2、外侧中央周向槽3以及外侧肩部周向槽4;所述横向沟槽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侧肩部横向沟槽5、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中央横沟槽7、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以及外侧肩部横向沟槽9;所述内侧肩部横向沟槽5和所述外侧肩部横向沟槽9均为包括深沟槽与浅沟槽的两段式横向沟槽;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和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均为喇叭形横向沟槽;
所述中央横沟槽7为包括折形横沟与贯通横沟的横向沟槽。
通过在轮胎胎面上沿着周向开设内侧肩部周向槽1、内侧中央周向槽2、外侧中央周向槽3以及外侧肩部周向槽4,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开设内侧肩部横向沟槽5、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中央横沟槽7、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以及外侧肩部横向沟槽9,使得周向槽与横向沟槽依次限定出若干个内侧肩部块、内侧靠中央块、中间块、外侧靠中央块以及外侧肩部块,使得轮胎胎面保持花纹块较大、沟深较深等特征,以使得该轮胎能够使用各种不同的路面,并具有良好的通过性能、排水性能及抓地性能;同时,通过将内侧肩部横向沟槽5和外侧肩部横向沟槽9均设置为包括深沟槽与浅沟槽的两段式横向沟槽、将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和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均设置为喇叭形横向沟槽、并将中央横沟槽7设置为包括折形横沟与贯通横沟的横向沟槽,使得各个横向沟槽在轮胎胎面上整体布局合理、各个横向沟槽的形状合理配置,以达到在保持轮胎原有性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轮胎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的目的,即降低轮胎噪声的能量级,使其满足全路况类型轮胎噪音限值的规定。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中央横沟槽7位于所述内侧中央周向槽2与所述外侧中央周向槽3之间;中央横沟槽7的所述贯通横沟两端分别与所述内侧中央周向槽2、所述外侧中央周向槽3相连通,且中央横沟槽7的所述折形横沟横跨所述贯通横沟并将所述贯通横沟截成两段。
所述贯通横沟的深度小于所述折形横沟的深度,且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所述贯穿横沟靠近轮胎内侧的一段中心线之间形成夹角β;所述夹角β的取值范围为30°<β<70°。
通过将中央横沟槽7设置成包括贯通沟槽与折形横沟槽的结构,并限定贯通横沟的深度小于折形横沟的深度,可确保轮胎良好的排水性能与抓地性能,同时,通过限定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贯穿横沟靠近轮胎内侧的一段中心线之间形成夹角β在30°<β<70°范围内,即合理设置中央横沟槽7的结构组成并合理配置其角度,来达到降低轮胎胎面沿周向中间位置接地时产生的噪音。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与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均为两段式喇叭形横向沟槽;
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的小端开口与所述内侧中央周向槽2的一侧相连通、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的大端开口与所述内侧肩部周向槽1的一侧相连通,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的小端开口在上、大端开口在下。
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的小端开口与所述外侧中央周向槽3的一侧相连通、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的大端开口与所述外侧肩部周向槽4的一侧相连通,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的大端开口在上、下端开口在下。
通过将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与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设置成关于中心对称的两横向沟槽,在确保轮胎在行驶过程中良好排水性能与抓地性能的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轮胎在内侧肩部周向槽1与内侧中央周向槽2之间的接地面、外侧中央周向槽3与外侧肩部周向槽4之间的接地面在行驶接地时产生的噪音。
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的小端开口宽度与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的小端开口宽度均为D1、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的大端开口宽度与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的大端开口宽度均为D2。为更进一步降低轮胎在内侧肩部周向槽1与内侧中央周向槽2之间的接地面、外侧中央周向槽3与外侧肩部周向槽4之间的接地面在行驶接地时产生的噪音,通过限定小端开口宽度D1与大端开口宽度D2之间存在的关系。
请参见下表一:
由表一可知:当将小端开口宽度D1与大端开口宽度D2之间的比值限定在0.3-0.7之间时,轮胎行驶时产生的噪音较小,进一步降低了轮胎在内侧肩部周向槽1与内侧中央周向槽2之间的接地面、外侧中央周向槽3与外侧肩部周向槽4之间的接地面在行驶接地时产生的噪音,即进一步改善了轮胎整体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噪音的情况。
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小端开口段靠近内侧中央周向槽2的一段中心线之间、以及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小端开口段靠近外侧中央周向槽3的一段中心线之间均形成夹角δ1,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大端开口段靠近内侧中央周向槽2的一段中心线之间、以及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大端开口段靠近外侧中央周向槽3的一段中心线之间均形成夹角δ2。为更进一步降低轮胎在内侧肩部周向槽1与内侧中央周向槽2之间的接地面、外侧中央周向槽3与外侧肩部周向槽4之间的接地面在行驶接地时产生的噪音,通过限定所述夹角δ1与所述夹角δ2之间存在δ1>δ2且δ12≤20°的关系。
请参见下表二:
由表二可知:当将夹角δ1与夹角δ2之间限定为δ1>δ2且δ12≤20°时,轮胎行驶时产生的噪音较小,又进一步降低了轮胎在内侧肩部周向槽1与内侧中央周向槽2之间的接地面、外侧中央周向槽3与外侧肩部周向槽4之间的接地面在行驶接地时产生的噪音,即又进一步改善了轮胎整体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噪音的情况。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内侧肩部横向沟槽5的深沟槽一端与所述内侧肩部周向槽1的一侧相连、所述外侧肩部横向沟槽9的深沟槽一端与所述外侧肩部周向槽4的一侧相连,且所述内侧肩部横向沟槽5的深沟槽一端在上、所述外侧肩部横向沟槽9的深沟槽一端在下;所述深沟槽的深度H1与所述浅沟槽的深度H2之间存在的关系。
通过将内侧肩部横向沟槽5与外侧肩部横向沟槽9关于中心对称设置,可确保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抓地性能与排水性能,同时,请参见表三:
由表三可知:通过限定深沟槽的深度H1与浅沟槽的深度H2之间的比值在0.3-0.7范围内时,轮胎行驶时产生的噪音较小,降低了轮胎在内侧肩部周向槽1靠近轮胎内侧的接地面、以及外侧肩部周向槽4靠近轮胎外侧的接地面在行驶接地时产生的噪音,进而改善了轮胎整体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噪音的情况。
内侧肩部横向沟槽5的所述深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和外侧肩部横向沟槽9的所述深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均为L1、内侧肩部横向沟槽5的所述浅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和外侧肩部横向沟槽9的所述浅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均为L2。为更进一步降低轮胎在内侧肩部周向槽1靠近轮胎内侧的接地面、以及外侧肩部周向槽4靠近轮胎外侧的接地面在行驶接地时产生的噪音,通过限定所述深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1与所述浅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2之间存在的关系。
请参见表四:
由表四可知:通过限定深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1与浅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2之间的比值在0.5-0.9范围内时,轮胎行驶时产生的噪音较小,进一步降低了轮胎在内侧肩部周向槽1靠近轮胎内侧的接地面、以及外侧肩部周向槽4靠近轮胎外侧的接地面在行驶接地时产生的噪音,进一步改善了轮胎整体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噪音的情况。
并且,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内侧肩部横向沟槽5的所述浅沟槽靠近内侧肩部周向槽1的一段中心线之间、以及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外侧肩部横向沟槽9的所述浅沟槽靠近外侧肩部周向槽4的一段中心线之间均形成夹角α1,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内侧肩部横向沟槽5的所述深沟槽靠近内侧肩部周向槽1的一段中心线之间、以及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外侧肩部横向沟槽9的所述深沟槽靠近外侧肩部周向槽4的一段中心线之间均形成夹角α2
为更进一步降低轮胎在内侧肩部周向槽1靠近轮胎内侧的接地面、以及外侧肩部周向槽4靠近轮胎外侧的接地面在行驶接地时产生的噪音,通过限定夹角α1与夹角α2之间存在α1>α2且α12≤20°的关系。
请参见表五:
由表五可知:通过限定夹角α1与夹角α2之间的差值α12≤20°时,轮胎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均小于74dB,即轮胎在此时产生的噪音较小,又进一步降低了轮胎在内侧肩部周向槽1靠近轮胎内侧的接地面、以及外侧肩部周向槽4靠近轮胎外侧的接地面在行驶接地时产生的噪音,即又进一步改善了轮胎整体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噪音的情况。
本发明通过将内侧肩部横向沟槽5和外侧肩部横向沟槽9设置为包括深沟槽与浅沟槽的两段式横向沟槽、将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和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设置为两段式的喇叭形横向沟槽、并将中央横沟槽7设置为包括折形横沟与贯通横沟的横向沟槽,使得贯通横沟也呈两段式横向沟槽,并对各横向沟槽的角度进行合理的配置,降低了轮胎在整个接地面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极大的改善了轮胎整体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另外,通过设置与轮胎周向中心线靠近轮胎外侧所成的角度α1、α2、δ1及δ2为正值、使得与轮胎周向中心线靠近轮胎内侧所成的角度β为负值,即限定角度α1、α2、δ1及δ2与角度β之间的方向相反时,请参见下表六:
由表六可知:当角度β与α1、α2、δ1、δ2方向相反时,轮胎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均小于74dB;而当角度β与α1、α2、δ1、δ2方向相同时,轮胎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均大于74dB。通过对比可知,在限定β、α1、α2、δ1及δ2取值范围不变的情况下,使得角度β与α1、α2、δ1、δ2方向相反时,轮胎在此时产生的噪音较小,有利于降低轮胎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进而使得该全路况轮胎能够满足标签法对全路况轮胎噪音限值的规定,进一步改善轮胎在不同车速行驶时产生的噪音,降低全路况轮胎的噪音能量级,提高轮胎的使用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包括胎面,所述胎面沿轮胎周向开设有周向沟槽、沿轮胎宽度方向开设有横向沟槽,所述周向沟槽与所述横向沟槽将胎面划分成若干个花纹块;所述周向沟槽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侧肩部周向槽(1)、内侧中央周向槽(2)、外侧中央周向槽(3)以及外侧肩部周向槽(4);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沟槽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侧肩部横向沟槽(5)、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中央横沟槽(7)、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以及外侧肩部横向沟槽(9);
所述内侧肩部横向沟槽(5)和所述外侧肩部横向沟槽(9)均为包括深沟槽与浅沟槽的两段式横向沟槽;
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和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均为喇叭形横向沟槽;
所述中央横沟槽(7)为包括折形横沟与贯通横沟的横向沟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横沟槽(7)位于所述内侧中央周向槽(2)与所述外侧中央周向槽(3)之间;
中央横沟槽(7)的所述贯通横沟两端分别与所述内侧中央周向槽(2)、所述外侧中央周向槽(3)相连通,且中央横沟槽(7)的所述折形横沟横跨所述贯通横沟并将所述贯通横沟截成两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横沟的深度小于所述折形横沟的深度,且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所述贯穿横沟靠近轮胎内侧的一段中心线之间形成夹角β;
所述夹角β的取值范围为30°<β<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与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均为两段式喇叭形横向沟槽;
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的小端开口宽度与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的小端开口宽度均为D1、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的大端开口宽度与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的大端开口宽度均为D2,且小端开口宽度D1与大端开口宽度D2之间存在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的小端开口与所述内侧中央周向槽(2)的一侧相连通、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的大端开口与所述内侧肩部周向槽(1)的一侧相连通,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的小端开口在上、大端开口在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的小端开口与所述外侧中央周向槽(3)的一侧相连通、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的大端开口与所述外侧肩部周向槽(4)的一侧相连通,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的大端开口在上、下端开口在下。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小端开口段靠近内侧中央周向槽(2)的一段中心线之间、以及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小端开口段靠近外侧中央周向槽(3)的一段中心线之间均形成夹角δ1,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所述内侧中央横向沟槽(6)大端开口段靠近内侧中央周向槽(2)的一段中心线之间、以及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所述外侧中央横向沟槽(8)大端开口段靠近外侧中央周向槽(3)的一段中心线之间均形成夹角δ2
所述夹角δ1与所述夹角δ2之间存在δ1>δ2且δ12≤20°的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肩部横向沟槽(5)的深沟槽一端与所述内侧肩部周向槽(1)的一侧相连、所述外侧肩部横向沟槽(9)的深沟槽一端与所述外侧肩部周向槽(4)的一侧相连,且所述内侧肩部横向沟槽(5)的深沟槽一端在上、所述外侧肩部横向沟槽(9)的深沟槽一端在下;
所述深沟槽的深度H1与所述浅沟槽的深度H2之间存在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其特征在于:内侧肩部横向沟槽(5)的所述深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和外侧肩部横向沟槽(9)的所述深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均为L1、内侧肩部横向沟槽(5)的所述浅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和外侧肩部横向沟槽(9)的所述浅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均为L2
所述深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1与所述浅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2之间存在的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内侧肩部横向沟槽(5)的所述浅沟槽靠近内侧肩部周向槽(1)的一段中心线之间、以及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外侧肩部横向沟槽(9)的所述浅沟槽靠近外侧肩部周向槽(4)的一段中心线之间均形成夹角α1,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内侧肩部横向沟槽(5)的所述深沟槽靠近内侧肩部周向槽(1)的一段中心线之间、以及所述轮胎沿周向的中心线与外侧肩部横向沟槽(9)的所述深沟槽靠近外侧肩部周向槽(4)的一段中心线之间均形成夹角α2
所述夹角α1与所述夹角α2之间存在α1>α2且α12≤20°的关系。
CN201910882338.7A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 Active CN1105767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2338.7A CN110576707B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2338.7A CN110576707B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6707A true CN110576707A (zh) 2019-12-17
CN110576707B CN110576707B (zh) 2024-05-10

Family

ID=68812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82338.7A Active CN110576707B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7670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5348A (zh) * 1998-10-30 2001-12-05 倍耐力轮胎公司 尤其用于卡车及类似车辆的汽车轮胎
CN102653215A (zh) * 2011-03-02 2012-09-0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2991278A (zh) * 2011-09-16 2013-03-2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5270097A (zh) * 2014-05-29 2016-01-2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207416447U (zh) * 2017-11-15 2018-05-29 青岛励扬橡胶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运动型车辆轮胎
CN108422813A (zh) * 2018-03-15 2018-08-21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低噪音充气轮胎
CN108501626A (zh) * 2018-06-05 2018-09-07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弹石降噪性能的ht公路型综合型轮胎
CN108602390A (zh) * 2016-02-10 2018-09-28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9649088A (zh) * 2019-01-16 2019-04-19 宁夏神州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低滚阻轮胎
CN211032052U (zh) * 2019-09-18 2020-07-17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5348A (zh) * 1998-10-30 2001-12-05 倍耐力轮胎公司 尤其用于卡车及类似车辆的汽车轮胎
CN102653215A (zh) * 2011-03-02 2012-09-0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2991278A (zh) * 2011-09-16 2013-03-2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5270097A (zh) * 2014-05-29 2016-01-2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8602390A (zh) * 2016-02-10 2018-09-28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207416447U (zh) * 2017-11-15 2018-05-29 青岛励扬橡胶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运动型车辆轮胎
CN108422813A (zh) * 2018-03-15 2018-08-21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低噪音充气轮胎
CN108501626A (zh) * 2018-06-05 2018-09-07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弹石降噪性能的ht公路型综合型轮胎
CN109649088A (zh) * 2019-01-16 2019-04-19 宁夏神州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低滚阻轮胎
CN211032052U (zh) * 2019-09-18 2020-07-17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6707B (zh) 2024-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82321B (zh) 充气轮胎
EP3028878A1 (en) Pneumatic tire
JP5478284B2 (ja) タイヤ
CN202429000U (zh) 轿车子午线轮胎胎面花纹
CN105437874A (zh) 一种新型对称花纹的轮胎
EP2907676B1 (en) Pneumatic tire
CN211032052U (zh) 一种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
JP5862837B2 (ja) オールシーズンタイヤ
CN110576707A (zh) 一种低噪音的全路况轮胎
CN103596776B (zh) 充气轮胎
JPH11245627A (ja)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CN214928748U (zh) 一种中长途低滚阻全轮位轮胎花纹
CN201863651U (zh) 轿车子午线轮胎胎面
JP4241366B2 (ja) 車両用タイヤ
CN212446982U (zh) 一种胎面结构及轮胎
CN203902167U (zh) 载重汽车全轮位轮胎胎面花纹
CN205365090U (zh) 一种新型对称花纹的轮胎
JPS62194909A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220904580U (zh) 一种多节距低胎噪越野轮胎
CN214492410U (zh) Uhp非对称花纹及uhp轮胎
CN215204318U (zh) 一种轮胎花纹及轮胎
CN211730936U (zh) 一种汽车轮胎花纹
CN220662183U (zh) 一种高抓地低噪音的汽车轮胎
CN107415597B (zh) 一种子午线轮胎胎面花纹结构的设计方法
CN220242901U (zh) 一种防滑轮胎花纹结构及轮胎、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