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63899B - 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63899B
CN110563899B CN201910762989.2A CN201910762989A CN110563899B CN 110563899 B CN110563899 B CN 110563899B CN 201910762989 A CN201910762989 A CN 201910762989A CN 110563899 B CN110563899 B CN 1105638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ant
intermediate product
polymer
solution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29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63899A (zh
Inventor
赵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6298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638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63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63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63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638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 C08F299/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from unsaturated polycondensates
    • C08F299/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from unsaturated polycondensates from polyurethanes
    • C08F299/06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from unsaturated polycondensates from polyurethanes from polyurethanes with side or terminal unsatur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30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34Carboxylic acids; Esters thereof with monohydroxyl compounds
    • C08G18/341Dicarboxylic acids, esters of poly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two carboxylic acid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81Unsaturated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8125Unsaturated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having two or mor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该聚合物的侧链包括甲氧基苯基,该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DDA0003325553900000011
其中,所述n、m均为正整数。该聚合物可以提升显示装置的硬化层的自修复性能,从而提升显示装置的覆盖板的抗摩擦性能,以提高显示装置的良品率。

Description

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柔性可折叠屏幕的覆盖板一般由柔性基底和硬化层两部分组成,其中硬化层采用聚合物制成,具有高硬度和高的耐摩擦性,可以降低外界刺激对柔性可折叠屏幕的影响。
但是,当外界刺激柔性可折叠屏幕,并且该刺激对柔性可折叠屏幕已经产生了影响时,柔性可折叠屏幕的覆盖板中的硬化层的自修复性能也显得尤为重要,即所述用于制成硬化层的聚合物需要具备能够使得所述硬化层实现较强的自修复性能的性质。
综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提升硬化层的自修复性能的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以提高覆盖板的抗摩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所述聚合物的侧链包括甲氧基苯基,使得所述显示装置的覆盖板受到刺激伤害后能够快速恢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柔性可折叠屏幕的覆盖板中的硬化层的自修复性能较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聚合物,所述聚合物的侧链包括甲氧基苯基,所述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021
其中,所述n、m均为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制备上述的聚合物,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所述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进行反应生成第一中间产物,其中,所述第一反应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022
所述第二反应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023
所述第一中间产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024
提供第三反应物,所述第一中间产物和所述第三反应物进行反应生成第二中间产物,其中,所述第三反应物为乙二酸,所述第三反应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025
所述第二中间产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031
其中,所述n、m均为正整数;
所述第二中间产物聚合生成所述聚合物。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进行反应生成第一中间产物的步骤中,所述第一反应物和所述第二反应物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生成所述第一中间产物,所述第一溶剂包括碳酸铯、碘化亚铜、18-冠醚-6以及DMPU。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进行反应生成第一中间产物的步骤中,所述第一反应物的摩尔量和所述第二反应物的摩尔量的比值不小于2:3且不大于2: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在无氧气的环境中进行反应生成所述第一中间产物。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中间产物和所述第三反应物进行反应生成第二中间产物的步骤中,所述第一中间产物和所述第三反应物在第二溶剂中进行反应生成所述第二中间产物,所述第二溶剂包括稀盐酸。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中间产物和所述第三反应物进行反应生成第二中间产物的步骤中,所述第一中间产物的摩尔量和所述第三反应物的摩尔量的比值不小于1:1且不大于30:32。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中间产物进行反应生成所述聚合物的步骤中,所述第二中间产物在第三溶剂中聚合生成所述聚合物,所述第三溶剂包括[Ph3C][B(C6F5)4]的甲苯溶液、C5H5Sc(CH2C6H4NMe2-o)的甲苯溶液。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的聚合物分散性指数为1.485。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硬化层,所述硬化层的组成材料包括聚合物,所述聚合物的侧链包括甲氧基苯基,所述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041
其中,所述n、m均为正整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所述聚合物的侧链包括甲氧基苯基,所述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042
其中,所述n、m均为正整数,本发明通过采用所述聚合物制备显示装置中的覆盖板的硬化层,可以提升所述硬化层的自修复性能,从而提升显示装置的覆盖板的抗摩擦性能,以提高显示装置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用于解释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的第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第一中间产物的化学方程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的第二种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的第三种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第二中间产物的化学方程式。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的第四种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的第五种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聚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的第六种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合物薄膜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靠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中,“上”只是表面在物体上方,具体指代正上方、斜上方、上表面都可以,只要居于物体水平之上即可,“靠近”则是指相比较而言,与目标距离更小的一侧,以上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提供的仅仅是和本发明关系比较密切的结构和/或步骤,省略了一些与发明关系不大的细节,目的在于简化附图,使发明点一目了然,而不是表明实际中装置和/或方法就是和附图一模一样,不作为实际中装置和方法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硬化层,所述硬化层的组成材料包括聚合物。
本发明提供所述的聚合物,所述聚合物的侧链包括甲氧基苯基,所述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061
其中,所述n、m均为正整数。
具体的,所述聚合物的主链为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062
其中,所述n、m均为正整数;所述聚合物的侧链为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063
其中,所述n、m均为正整数,并且所述侧链中的“n”可以与所述主链中的“n”相等;所述侧链中包含甲氧基苯基,所述甲氧基苯基的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064
可以理解的,所述甲氧基苯基包括甲氧基和苯基,所述甲氧基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065
所述苯基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066
其中,所述R为任一官能团或氢原子;所述苯环上除了与所述甲氧基或者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067
连接的碳原子,其他任意位置上的碳原子都可以与所述主链连接,以构成所述聚合物。
可以理解的,所述聚合物的主链可以包括但不限制于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068
其中,所述n、m均为正整数,所述聚合物的侧链还可以包括其他官能团或者碳链,只要符合所述聚合物的侧链包括甲氧基苯基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所述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进行反应生成第一中间产物,其中,所述第一反应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071
所述第二反应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072
所述第一中间产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073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应物和所述第二反应物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生成所述第一中间产物,所述第一溶剂包括碳酸铯、碘化亚铜、18-冠醚-6以及DMPU。
其中,所述碳酸铯可以用作弱碱催化剂,所述碘化亚铜、18-冠醚-6可以用作催化剂,所述DMPU可以用作溶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应物的摩尔量和所述第二反应物的摩尔量的比值可以不小于2:3且不大于2: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应物的摩尔量可以不小于5毫摩且不大于50毫摩,所述第二反应物的摩尔量可以不小于10毫摩且不大于100毫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在无氧气的环境中进行反应生成所述第一中间产物。
可以理解的,所述实施例可以避免氧气对所述的各种催化剂的影响,有利于所述第一反应物和所述第二反应物之间的反应。
其中,所述第一反应物和所述第二反应物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生成所述第一中间产物的化学方程式如图2所示,其中Cs2CO3为碳酸铯的化学式,CuI为碘化亚铜的化学式,18-crown-6为18-冠醚-6的英文名称,所述反应在180℃的环境中进行。
可以理解的,图2所示的反应为取代反应,目的在于将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081
替换至所述第一反应物的两个苯环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S1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将所述第一反应物、所述第二反应物、碳酸铯、碘化亚铜、18-冠醚-6混合,形成第一溶液。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应物的摩尔量可以为10毫摩,所述第二反应物的摩尔量可以为20毫摩,所述碳酸铯的摩尔量可以为12毫摩,所述碘化亚铜的摩尔量可以为0.6毫摩,所述18-冠醚-6的摩尔量可以为0.2毫摩。可以理解的,所述碘化亚铜、18-冠醚-6的摩尔量远小于所述第一反应物、所述第二反应物的摩尔量,可以提高所述第一反应物、所述第二反应物的相对比例,有利于该反应的高效进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应物、所述第二反应物、所述碳酸铯、所述碘化亚铜、所述18-冠醚-6可以加入至一个两口烧瓶中进行混合。可以理解的,所述两口烧瓶中的一个入口可以用于添加物质,另一入口可以用于安装其他辅助装置,例如:冷凝管、排气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两口烧瓶的容积可以为100毫升。
可以理解的,由于所述第一反应物、所述第二反应物已经接触,并且所述第一溶液中也包含了碳酸铯等催化剂,故所述第一溶液中除了包含所述第一反应物、所述第二反应物、碳酸铯、碘化亚铜、18-冠醚-6外,还包含所述第一反应物和所述第二反应物发生反应生成的所述第一中间产物,以及某些可能的副反应对应的生成物。
S102,将DMPU加入至所述第一溶液中,形成第二溶液。
在一实施例中,在进行所述步骤S102之前还可以利用排气管或者其他装置抽出所述第一溶液所处容器中的空气,以及还可以往所述第一溶液所处容器中通入氩气或者其他惰性气体,进一步的,所述抽出所述第一溶液所处容器中的空气的次数可以不小于三次;可以理解的,这样可以保证所述第一溶液所处容器中的空气被排除干净,使得对应的催化剂更好地发挥效果。
同理,所述DMPU应该预先被除去其中的空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DMPU的体积可以为50毫升。
可以理解的,由于DMPU是一种常温下无色或浅黄色的透明液态化学物质,低毒性,且具有极强的溶解性和极好的稳定性,因而此处利用DMPU作为该反应的溶剂可以极大地促进所述第一反应物、所述第二反应物、所述碳酸铯、所述碘化亚铜、所述18-冠醚-6的溶解,并且可以极大地增加所述第一中间产物的产率。
需要注意的是,液态的DMPU中水分的含量不大于0.1%,因此所述DMPU的体积可以理解为单纯的DMPU这种液态物质的体积。
同理,所述第二溶液中除了包含所述第一反应物、所述第二反应物、碳酸铯、碘化亚铜、18-冠醚-6、DMPU外,还包含所述第一反应物和所述第二反应物发生反应生成的所述第一中间产物,以及某些可能的副反应对应的生成物。
S103,将所述第二溶液置于180℃的环境中反应24小时,形成第三溶液。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酒精灯、电热套或者其他加热装置对所述第二溶液进行加热。
可以理解的,对所述第二溶液进行加热,可以促进所述第一反应物和所述第二反应物的反应。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步骤S103的反应体系中设置一温度计或者一传感器,随时获取该反应体系中的实时温度,并同时通过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力度对该体系进行加热,需要注意的是,应确保所述反应体系的温度处于温度计的量程内;或者利用一可以自动识别该体系温度、并且可以根据该体系温度调整加热力度,以使得该体系一直处于180℃的恒温装置;可以理解的,该实施例可以避免因温度过高,从而增加一些副反应、或者对反应物带来损害,该实施例可以保证第一反应物和所述第二反应物的反应质量。
S104,去除所述第三溶液中的杂质,得到所述第一中间产物。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三溶液中的杂质包括所述第三溶液中的除所述第一中间产物外的任何物质;具体的,所述去除所述第三溶液中的杂质的方法包括但不限制于萃取、层析、提纯、沉降、抽提。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步骤S104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41,将所述第三溶液进行萃取,得到第四溶液,所述第四溶液为有机相。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中间产物是有机物,因此用于萃取所述第三溶液的萃取剂可以为有机溶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萃取剂可以为二氯甲烷,二氯甲烷的溶解性极高,并且二氯甲烷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并且可以萃取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物质,因此更有利于萃取得到所述第一中间产物。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1041之前,应该将所述第三溶液冷却至32℃-80℃,再将所述第三溶液倒入冰水中,进一步降低所述第三溶液的温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溶液可以冷却至室温;所述冰水的体积可以为100毫升。
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所述水的温度越低,所述萃取剂的温度就相对高一些,那么两者相比较,所述第三溶液中的有机溶质在所述萃取剂溶解度就更大一些;另一方面,当所述萃取剂为二氯甲烷时,由于长时间加热二氯甲烷会放出有毒气体,有必要降低所述萃取体系的温度。
S1042,将所述第四溶液进行层析,得到所述第一中间产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析可以采用柱层析法;进一步的,所述柱层析法中的固定相可以包括硅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柱层析法中的上样方法可以采用干法,即可以将所述第四溶液溶于硅胶中,通过旋转蒸发仪除去溶剂,再进行上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柱层析法中的洗脱剂可以包括二氯甲烷和正己烷,进一步的,所述二氯甲烷的摩尔量和正己烷的摩尔量的比值可以为1: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产物为白色固体,与所述步骤S101、步骤S102中的第一反应物、所述第二反应物、碳酸铯、碘化亚铜、18-冠醚-6、DMPU的摩尔量或者体积相匹配的,所述第一中间产物的质量为3.2克,产率为59%。
S2,提供第三反应物,所述第一中间产物和所述第三反应物进行反应生成第二中间产物,其中,所述第三反应物为乙二酸,所述第三反应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111
所述第二中间产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112
其中,所述n、m均为正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产物和所述第三反应物在第二溶剂中进行反应生成所述第二中间产物,所述第二溶剂包括稀盐酸。
其中,所述稀盐酸可以用作催化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产物的摩尔量和所述第三反应物的摩尔量的比值可以不小于1:1且不大于15:16。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间产物的摩尔量可以不小于3毫摩且不大于30毫摩,所述第三反应物的摩尔量可以不小于3.1毫摩且不大于31毫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产物和第三反应物在无氧气的环境中进行反应生成所述第二中间产物。
可以理解的,所述实施例可以避免氧气对所述的催化剂的影响,有利于所述第一中间产物和所述第三反应物之间的反应。
其中,所述第一反应物和所述第二反应物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生成所述第一中间产物的化学方程式如图5所示,其中HCl为稀盐酸的化学式,所述反应在80℃的环境中进行,所述反应的进行的时长为12小时。
可以理解的,图5所示的反应为聚合反应,目的在于将所述第三反应物和所述第一中间产物组成一个单体,并以此单体进行聚合,生成所述第二中间产物,以实现形成聚合物。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步骤S2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01,将所述第一中间产物和所述第三反应物混合,形成第五溶液。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产物的摩尔量可以为6毫摩,所述第三反应物的摩尔量可以为6.2毫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产物和所述第三反应物可以加入至一个圆底烧瓶中进行混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圆底烧瓶的容积可以为25毫升。
可以理解的,由于所述第一中间产物、所述第三反应物已经接触,故所述第五溶液中除了包含所述第一中间产物、所述第三反应物外,还包含所述第一中间产物和所述第三反应物发生反应生成的所述第二中间产物,以及某些可能的副反应对应的生成物。
S202,将稀盐酸加入至所述第五溶液中,形成第六溶液。
在一实施例中,在进行所述步骤S202之前还可以往所述第五溶液所处容器中通入氩气或者其他惰性气体以除去氧气;可以理解的,这样可以保证所述第五溶液所处容器中的空气被排除干净,使得对应的催化剂更好地发挥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稀盐酸的体积可以为10毫升,所述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低于20%。
同理,所述第六溶液中除了包含所述第一中间产物、所述第二反应物、稀盐酸外,还包含所述第一中间产物和所述第三反应物发生反应生成的所述第二中间产物,以及某些可能的副反应对应的生成物。
S203,将所述第六溶液置于80℃的环境中反应12小时,形成第七溶液。
其中,对所述第六溶液的加热方式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前文对所述第二溶液的加热方式的相关描述。
S204,去除所述第七溶液中的杂质,得到所述第二中间产物。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七溶液中的杂质包括所述第七溶液中的除所述第二中间产物外的任何物质;具体的,所述去除所述第七溶液中的杂质的方法包括但不限制于萃取、层析、提纯、沉降、抽提。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步骤S204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041,将所述第七溶液进行物理沉降,得到第一固体。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甲醇对所述第七溶液进行物理沉降。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先将所述第七溶液加入至有机溶剂中,用于将所述第七溶液中的第二中间产物以及其他杂质转移到所述有机溶剂;再将包含所述第二中间产物以及其他杂质的有机溶剂滴入至甲醇中,得到所述第一固体,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二中间产物在甲醇中溶解性很差,从而析出,因此其他杂质会保留在甲醇中而被除去。
可以理解的,还利用其他有机物溶剂对所述第七溶液进行物理沉降,只要满足所述第二中间产物在所述有机物溶剂中的溶解度远小于所述杂质在所述有机物溶剂中的溶解度即可。
S2042,将所述第一固体进行抽提,得到所述第二中间产物。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正己烷、丙酮对所述第一固体进行抽提。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先将所述第一固体置于正己烷液体中抽提两天,得到第二固体,再将所述第二固体置于丙酮液体中抽提两天,得到所述第二中间产物。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两次抽提都是将所述第一固体或者第二固体中的杂质提取到所述正己烷液体中或者所述丙酮液体中,以留下所述第二固体或者所述第二中间产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中间产物为无色固体,与所述步骤S201、步骤S202中的第一中间产物、所述稀盐酸的摩尔量或者体积相匹配的,所述第二中间产物的质量为1.8克,产率为49%。
S3,所述第二中间产物聚合生成所述聚合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中间产物在第三溶剂中聚合生成所述聚合物,所述第三溶剂包括[Ph3C][B(C6F5)4]的甲苯溶液、C5H5Sc(CH2C6H4NMe2-o)的甲苯溶液。
其中,所述[Ph3C][B(C6F5)4]的甲苯溶液、所述C5H5Sc(CH2C6H4NMe2-o)的甲苯溶液可以用作催化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的聚合物分散性指数可以为1.485。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二中间产物在不含四氢呋喃的环境中聚合生成所述聚合物。
可以理解的,所述实施例可以避免四氢呋喃对所述的催化剂的影响,有利于所述第二中间产物的聚合反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可以在手套箱中进行。
其中,所述第二中间产物聚合生成所述聚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如图8所示,其中Toluene为甲苯的英文名称,Sc表示C5H5Sc(CH2C6H4NMe2-o)催化体系,[Ph3C][B(C6F5)4]表示[Ph3C][B(C6F5)4]催化体系,所述反应可以在室温下进行。
可以理解的,图8所示的反应为聚合反应,目的在于将所述第二中间产物侧链上的双键加成聚合为聚合体,增加所述第二中间产物的分子量以形成所述聚合物,故所述聚合物为高分子聚合物。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步骤S3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01,将[Ph3C][B(C6F5)4]的甲苯溶液加入到C5H5Sc(CH2C6H4NMe2-o)的甲苯溶液中,形成第八溶液。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Ph3C][B(C6F5)4]的甲苯溶液的体积可以为0.5毫升,所述C5H5Sc(CH2C6H4NMe2-o)的甲苯溶液的体积可以为0.5毫升。
进一步的,所述[Ph3C][B(C6F5)4]的摩尔量可以为0.01毫摩,所述C5H5Sc(CH2C6H4NMe2-o)的摩尔量可以为0.01毫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Ph3C][B(C6F5)4]的甲苯溶液和所述C5H5Sc(CH2C6H4NMe2-o)的甲苯溶液可以加入至一个带有盖子的玻璃管中进行混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带有盖子的玻璃管的容积可以为10毫升。
S302,将C5H5Sc(CH2C6H4NMe2-o)加入至所述第八溶液中,形成第九溶液。
在一实施例中,在进行所述步骤S302的同时还可以磁力搅拌该体系,以保证所述[Ph3C][B(C6F5)4]、C5H5Sc(CH2C6H4NMe2-o)以及甲苯充分混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C5H5Sc(CH2C6H4NMe2-o)的摩尔量可以为0.01毫摩。
进一步的,所述C5H5Sc(CH2C6H4NMe2-o)液体的体积可以为0.5毫升。
S303,将所述第二中间产物溶于甲苯中,形成第十溶液,并将所述第十溶液加入至所述第九溶液中,形成第十一溶液。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十溶液中第二中间产物的浓度可以为0.5mol/L,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中间产物的摩尔量可以为1毫摩。
同理,在进行所述步骤S303之前,可以先将所述第九溶液搅拌5分钟。
S304,将所述第十一溶液搅拌10-15分钟,向所述第十一溶液中加入甲醇,得到第三固体。
可以理解的,在搅拌所述第十一溶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促进所述第二中间产物的聚合反应;所述甲醇的作用是淬灭该反应;当该反应停止后,得到的所述第三固体为白色,所述第三固体包括所述聚合物以及其他杂质。
S305,去除所述第三固体中的杂质,得到所述聚合物。
具体的,所述去除所述第三固体中的杂质的方法包括但不限制于萃取、层析、提纯、沉降、抽提。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抽提的方式去除所述第三固体中的杂质,相关描述可以参考步骤S2042中的相关描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为无色固体,与所述步骤S301、步骤S302、步骤S303中的所述[Ph3C][B(C6F5)4]、C5H5Sc(CH2C6H4NMe2-o)、甲苯以及第二中间产物的摩尔量或者体积相匹配的,所述聚合物的产率为37%,所述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为4897kg/mol,数均分子量可以为3298kg/mol。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聚合物薄膜的制备方法,如图10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聚合物溶于含有光引发剂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得到目标溶液。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可以通过上文所述的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引发剂可以为Irgacure 250,进一步的,所述含有光引发剂的四氢呋喃溶液中,所述光引发剂的质量百分数为3%,所述四氢呋喃的质量百分数为50%。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摇晃或者超声震动所述包含聚合物、光引发剂以及四氢呋喃的溶液,以促进所述聚合物、光引发剂以及四氢呋喃的充分混合,使得该溶液更加均匀,进一步的,所述摇晃或者超声震动的时长可以为1小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溶液为无色粘稠溶液。
S02,将所述目标溶液涂在一衬底表面,形成聚合物薄膜。
可以理解的,在涂所述目标溶液时应该做到均匀涂布,提高所述聚合物薄膜的均匀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衬底可以包括但不限制于玻璃或者耐高温聚酯薄膜。
在一实施例中,将所述目标溶液涂在一衬底表面以后,可以将所述涂有目标溶液的衬底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使得所述目标溶液固化在所述衬底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所述涂有目标溶液的衬底置于40℃的真空环境中干燥两小时,进一步固化所述衬底表面的目标溶液。
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光线照射所述涂有目标溶液的衬底,以得到所述聚合物薄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线可以来自于光密度为100mW/cm2、总光线输出能量为3J/cm2的UV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及聚合物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聚合物的侧链包括甲氧基苯基,所述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GDA0003325553880000171
其中,所述n、m均为正整数,本发明通过采用所述聚合物制备显示装置中的覆盖板的硬化层,可以提升所述硬化层的自修复性能,从而提升显示装置的覆盖板的抗摩擦性能,以提高显示装置的良品率。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及聚合物薄膜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的侧链包括甲氧基苯基,所述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3325553870000011
其中,所述n、m均为正整数。
2.一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所述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进行反应生成第一中间产物,其中,所述第一反应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3325553870000012
所述第二反应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3325553870000013
所述第一中间产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3325553870000014
提供第三反应物,所述第一中间产物和所述第三反应物进行反应生成第二中间产物,其中,所述第三反应物为乙二酸,所述第三反应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3325553870000015
所述第二中间产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3325553870000021
其中,所述n、m均为正整数;
所述第二中间产物聚合生成所述聚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进行反应生成第一中间产物的步骤中,所述第一反应物和所述第二反应物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生成所述第一中间产物,所述第一溶剂包括DMPU。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进行反应生成第一中间产物的步骤中,所述第一反应物的摩尔量和所述第二反应物的摩尔量的比值不小于2:3且不大于2:5。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在无氧气的环境中进行反应生成所述第一中间产物。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中间产物和所述第三反应物进行反应生成第二中间产物的步骤中,所述第一中间产物和所述第三反应物在第二溶剂中进行反应生成所述第二中间产物,所述第二溶剂包括稀盐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中间产物和所述第三反应物进行反应生成第二中间产物的步骤中,所述第一中间产物的摩尔量和所述第三反应物的摩尔量的比值不小于1:1且不大于30:32。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中间产物进行反应生成所述聚合物的步骤中,所述第二中间产物在第三溶剂中聚合生成所述聚合物,所述第三溶剂包括[Ph3C][B(C6F5)4]的甲苯溶液、C5H5Sc(CH2C6H4NMe2-o)的甲苯溶液。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的聚合物分散性指数为1.485。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硬化层,所述硬化层的组成材料包括聚合物,所述聚合物的侧链包括甲氧基苯基,所述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3325553870000031
其中,所述n、m均为正整数。
CN201910762989.2A 2019-08-19 2019-08-19 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5638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2989.2A CN110563899B (zh) 2019-08-19 2019-08-19 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2989.2A CN110563899B (zh) 2019-08-19 2019-08-19 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63899A CN110563899A (zh) 2019-12-13
CN110563899B true CN110563899B (zh) 2022-03-08

Family

ID=68773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2989.2A Active CN110563899B (zh) 2019-08-19 2019-08-19 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6389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6657A (zh) * 2008-03-07 2011-04-13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光学片
JP2015038189A (ja) * 2013-07-18 2015-02-26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体、ディスプレイ用保護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基板、並びに樹脂成形体の自己修復方法
CN105431752A (zh) * 2013-07-31 2016-03-23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相位差膜及具备该相位差膜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09776840A (zh) * 2019-01-30 2019-05-2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盖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035896A (zh) * 2016-12-01 2019-07-19 3M创新有限公司 双重固化保护显示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13388A (ko) * 2016-07-29 2018-0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가복원성 고분자 코팅제, 코팅막, 적층체 및 전자 기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6657A (zh) * 2008-03-07 2011-04-13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光学片
JP2015038189A (ja) * 2013-07-18 2015-02-26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体、ディスプレイ用保護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基板、並びに樹脂成形体の自己修復方法
CN105431752A (zh) * 2013-07-31 2016-03-23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相位差膜及具备该相位差膜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0035896A (zh) * 2016-12-01 2019-07-19 3M创新有限公司 双重固化保护显示膜
CN109776840A (zh) * 2019-01-30 2019-05-2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盖板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63899A (zh) 2019-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99966A (en) Polymer bound calixarenes
WO1998029476A1 (fr)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 polysilanes
EP0196895B1 (en) Polymer bound calixarenes
JP5011350B2 (ja) ポリカルボシラ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Zh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a transition metal-free polymerization route to functional conjugated polydiynes from a haloalkyne-based organic reaction
CN110563899B (zh) 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2608472B (zh) 一种末端功能化聚合物及利用炔铜进行CuAAC聚合的方法
CN112110952B (zh) 一种官能化α-胺基三乙氧基硅烷及其制备方法
Shen et al. Complex of hyperbranched polyethylenimine with cuprous halide as recoverable homogeneous catalyst for th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CN110028639B (zh) 一种光敏感性Zr-B-Si-C陶瓷前驱体及其原位制备方法
CN1709928A (zh) 含硅氧烷的芳炔树脂
Ye et al. Alkali-promoted tandem polymerization of nucleophilic acetylide monomers and aldehydes toward luminescent polymeric materials
CN109153691A (zh) 聚合性硅烷化合物
KR101665308B1 (ko) 양이온 경화성을 갖는 폴리에폭시계실세스퀴옥산 및 이를 이용한 고강도 필름
JP6555499B2 (ja) 高屈折率重合性化合物の低粘度化剤及びそれを含む重合性組成物
JP6204624B2 (ja) 過酸化物を用いた熱ラジカル重合開始剤及び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2006298801A (ja) 重合性フラーレン
CN110606955B (zh) 一种硬化层聚合物薄膜和制备方法
JP6390473B2 (ja) 両末端変性されたシラシクロブタン開環重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017060A (ja) 過酸化物及び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CN113717301B (zh) 一种基于氧杂芳环类光催化剂的高活性自由基聚合体系
CN110540610B (zh) 一种(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Yoshida et al. Metal-Free Synthesis of Cross-Linkable Poly (silyl ether) s Using Cyclosiloxanes
JP2007217641A (ja) 重合性フラー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758116B2 (ja) メチル基含有ポリシラン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