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60670A - 脱模机 - Google Patents

脱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60670A
CN110560670A CN201810568612.9A CN201810568612A CN110560670A CN 110560670 A CN110560670 A CN 110560670A CN 201810568612 A CN201810568612 A CN 201810568612A CN 110560670 A CN110560670 A CN 1105606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per
motor
shaft
hous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686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骛文
姚力军
潘杰
孙银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Micro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Ningbo Jiangfeng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Micro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Ningbo Jiangfeng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Micro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Ningbo Jiangfeng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Micro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6861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606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60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606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29/00Removing castings from moulds, not restricted to casting processes covered by a single main group; Removing cores; Handling ingots
    • B22D29/04Handling or stripping castings or ingo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脱模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成空腔,所述空腔适于放置模具,所述壳体顶部表面具有开口;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固定设置于壳体两侧;翻转支架,位于壳体两侧,用于支撑转动轴以悬挂所述壳体;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转动以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以使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翻转支架翻转。所述脱模机可取代人工进行脱模作业,有助于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风险,并有利于提高脱模效率。

Description

脱模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模机。
背景技术
脱模指将金属铸锭从铸锭模具内脱出的一系列操作。
石墨由于具有良好的物理及化学性能成为铸锭模具的首选材料。石墨的导热性能优异,有助于提高液态金属铸锭的凝固速度。此外,石墨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使得凝固后的金属铸锭表面光滑,且结晶组织均匀,有利于改善金属铸锭的质量;并且石墨耐化学腐蚀,与多数金属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在半导体技术领域中,通常使用高纯石墨模具进行高纯金属铸锭的脱模操作,高纯石墨是指含碳量大于99.99%的石墨,在耐高温、耐腐蚀及自润滑性能方面优于普通石墨。
现有高纯金属铸锭脱模方式采用人工手动吊挂脱模。采用人工手动吊挂脱模具有安全隐患,且脱模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脱模机,有助于提高脱模操作的安全性,且有利于提高脱模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脱模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成空腔,所述空腔适于放置模具,所述壳体顶部表面具有开口;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固定设置于壳体两侧;翻转支架,位于壳体两侧,用于支撑转动轴以悬挂所述壳体;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转动以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以使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翻转支架翻转。
可选的,所述脱模机还包括:变频器,所述变频器与电机相连接,用于调节电机轴的转速。
可选的,所述脱模机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电机及变频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轴的转速以及转动方向。
可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转速调节器以及方向调节器,其中,所述转速调节器连接电机及变频器,所述转速调节器通过调节变频器以控制电机轴的转速,所述方向调节器连接电机,所述方向调节器控制所述电机轴转动方向。
可选的,所述脱模机还包括:连接所述电机的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启动与关闭。
可选的,所述壳体还具有贯穿所述壳体侧壁的螺纹孔,所述脱模机还包括:固定件,用于固定模具,所述固定件包括杆状部和抵设部,所述抵设部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杆状部一端贯穿所述螺纹孔并与抵设部固定连接,所述杆状部外周面具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
可选的,在垂直于壳体高度方向的剖面上,所述空腔内壁形状为圆形;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固定件包括位于壳体同一高度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的距离小于所述空腔的直径。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外壁包括第一区域和位于第一区域底部的第二区域,沿壳体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区域长度与第二区域长度相等;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类固定件和第二类固定件,所述第一类固定件处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二类固定件处于所述第二区域内。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杆状部另一端的手轮,所述手轮套设于所述杆状部上。
可选的,所述抵设部具有垂直于杆状部延伸方向的抵设面;所述脱模机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空腔内壁及所述抵设面。
可选的,所述保护层的材料为橡胶、聚氯乙烯或聚四氟乙烯。
可选的,还包括:轴承,所述翻转支架通过所述轴承支撑转动轴;所述轴承的形状呈中空圆环状,所述轴承具有内周面与外周面,所述外周面固定设置于翻转支架上,所述转动轴固定设置于所述内周面上,所述电机轴带动所述内周面绕所述轴承的圆心旋转以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
可选的,还包括:传动部,用于降低电机轴转速。
可选的,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传动轴,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外径小于第二齿轮外径,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电机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与其中一个转动轴共同固定设置于所述内周面上。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具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连通空腔及壳体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脱模机的技术方案中,脱模机包括壳体及固定设置于壳体两侧的转动轴,所述壳体围成适于放置模具的空腔,所述壳体顶部表面具有开口;所述脱模机还包括位于壳体两侧的翻转支架,用于支撑转动轴以悬挂所述壳体;所述脱模机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转动以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以使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翻转支架翻转,从而使位于空腔内的模具翻转,在所述壳体到达一定翻转位置,位于模具内的金属铸锭依据自身重力效应滑出模具,完成脱模操作。一方面,所述脱模机取代人工进行脱模作业,使得操作人员无需与模具及金属铸锭相接触,有助于提高脱模操作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所述脱模机能够减少脱模作业所需操作人员数量,且脱模作业耗时短,从而可提高脱模效率。
可选方案中,在垂直于壳体高度方向的剖面上,所述空腔内壁形状为圆形;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固定件包括位于壳体同一高度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的距离小于所述空腔的直径。处于壳体同一高度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抵设模具外表面,使得模具抵设于空腔内壁上,在垂直于壳体高度方向剖面上,所述模具的中心偏离空腔内壁中心。所述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作为固定模具的两个固定点,并且空腔内壁还可以提供一个固定点,因而在同一高度位置上,模具受到三个固定点的支撑,使得固定点位置受力均匀,有助于提高模具在空腔内的稳定性。
可选方案中,所述壳体外壁包括第一区域和位于第一区域底部的第二区域,沿壳体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区域长度与第二区域长度相等;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类固定件和第二类固定件,所述第一类固定件处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二类固定件处于所述第二区域内,所述第一类固定件用于固定处于第一区域壳体围成的空腔内的部分模具,所述第二类固定件用于固定处于第二区域壳体围成的空腔内的其余部分模具,由于第二区域位于第一区域底部,且沿壳体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区域长度与第二区域长度相等,因而第一类固定件及第二类固定件分别能够固定模具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有助于保证模具固定在空腔内的牢稳度。
可选方案中,所述固定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杆状部另一端的手轮,所述手轮套设于所述杆状部上,通过所述手轮旋转所述杆状部的力矩大,有助于省力。
可选方案中,所述抵设部具有垂直于杆状部延伸方向的抵设面;所述脱模机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空腔内壁及所述抵设面,能够起到缓冲模具与空腔内壁及所述抵设面间的作用力,防止模具与空腔内壁或所述抵设面磕碰造成模具损伤。
可选方案中,所述壳体侧壁具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连通空腔及壳体外。一方面,在利用行车将模具放入空腔内过程中,所述观察口可用于观察模具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另一方面,在利用固定件将模具抵设于空腔内壁过程中,可用于观察模具是否与空腔内壁贴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脱模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脱模机沿A1A2方向的投影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脱模机的壳体及固定件沿与A1A2方向相反方向的投影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脱模机的壳体及固定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采用人工手动吊挂脱模具有安全隐患,且脱模效率低。
现结合一种人工手动吊挂脱模方式进行分析:进行脱模作业时,利用行车将高纯石墨模具捆绑起吊后依靠人力翻动高纯石墨模具,并进行晃动,以使高纯金属铸锭依靠自身重力作用自然滑落。
所述人工手动吊挂脱模具有安全隐患,且脱模效率低。分析其原因在于:高纯金属铸锭重量为50kg~500kg,一方面,高纯金属铸锭滑落过程中容易砸伤操作人员;另一方面,人力翻动高纯石墨模具需要多名操作人员配合完成,耗费时间长。此外,捆绑高纯石墨模具的绳子一旦滑脱,导致高纯石墨模具掉落,容易砸伤操作人员,并且容易造成高纯石墨模具损坏,使得生产成本提高。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脱模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成空腔,所述空腔适于放置模具,所述壳体顶部表面具有开口;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固定设置于壳体两侧;翻转支架,位于壳体两侧,用于支撑转动轴以悬挂所述壳体;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转动以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以使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翻转支架翻转。
所述脱模机可取代人工进行脱模作业,有助于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风险,并有利于提高脱模效率。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脱模机100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脱模机100沿A1A2方向的投影示意图。
参考图1及图2,一种脱模机100,包括:壳体110,所述壳体110围成空腔120,所述空腔120适于放置模具(图中未示出),所述壳体110顶部表面具有开口;转动轴130,所述转动轴130固定设置于壳体110两侧;翻转支架140,位于壳体110两侧,用于支撑转动轴130以悬挂所述壳体110;电机200,所述电机200包括电机轴(图中未示出),所述电机轴转动以带动所述转动轴130转动,以使所述壳体110相对于所述翻转支架140翻转。
其中,所述模具围成腔体,所述模具具有模具开口,液态金属通过所述模具开口灌注入腔体内。待液态金属凝固形成金属铸锭后,将装有金属铸锭的模具通过行车放置于所述空腔120内,所述模具开口与壳体110顶部表面的开口朝向相同。
通过电机轴转动带动所述转动轴130转动,以使所述壳体110相对于所述翻转支架140翻转,在达到一定的翻转角度时,金属铸锭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所述模具内滑出,从而完成脱模工艺过程。所述脱模机100能够实现机械脱模代替人工手动吊挂脱模,有助于提高脱模操作的安全性,并且脱模作业的效率高。
在垂直于壳体110高度方向的剖面上,所述空腔120内壁形状为圆形,且所述腔体内壁形状也为圆形。
图3是图1所示的脱模机100的壳体110及固定件300沿与A1A2方向相反方向的投影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脱模机100的壳体110及固定件300的俯视图。
参考图3及图4,所述壳体110还具有贯穿所述壳体110侧壁的螺纹孔(图中未示出),所述脱模机100还包括:固定件300,用于固定模具,所述固定件300包括杆状部310和抵设部320,所述抵设部320位于所述空腔120内,所述杆状部310一端贯穿所述螺纹孔并与抵设部320固定连接,所述杆状部310外周面具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图中未示出)。
所述抵设部320具有垂直于杆状部310延伸方向的抵设面(图中未示出),通过旋转所述杆状部310可控制抵设部320在空腔120中前进或后退,以使所述抵设面抵设于模具外壁上,从而固定模具在空腔120内的位置,防止在壳体110翻转过程中模具从空腔120内掉落。
所述固定件300还包括:位于所述杆状部310另一端的手轮330,所述手轮330套设于所述杆状部310上。
相较于直接旋转所述杆状部310,通过所述手轮330旋转所述杆状部310,力矩大,更加省力。
所述固定件300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固定件300还包括位于壳体110同一高度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的距离小于所述空腔120的直径。
处于壳体110同一高度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抵设模具外表面,使得模具抵设于空腔120内壁上,在垂直于壳体110高度方向剖面上,所述模具的中心偏离空腔120内壁中心。所述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作为固定模具的两个固定点,并且空腔120内壁还可以提供一个固定点,因而在同一高度位置上,模具受到三个固定点的支撑,使得固定点位置受力均匀,有助于提高模具在空腔120内的稳定性。
所述壳体110的外壁包括第一区域和位于第一区域底部的第二区域,沿壳体110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区域长度与第二区域长度相等。
所述固定件300包括第一类固定件和第二类固定件,所述第一类固定件处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二类固定件处于所述第二区域内。
所述第一类固定件用于固定处于第一区域壳体110围成的空腔120(参考图1)内的部分模具,所述第二类固定件用于固定处于第二区域壳体110围成的空腔120内的其余部分模具,由于第二区域位于第一区域底部,且沿壳体110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区域长度与第二区域长度相等,因而第一类固定件及第二类固定件分别能够固定模具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有助于保证模具固定在空腔120内的牢稳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固定件包括两个处于壳体110同一高度的固定件300,所述两个固定件300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空腔120的直径,所述两个固定件300作为处于第一区域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类固定件也包括两个处于壳体110同一高度的固定件300,所述两个固定件300间的距离也小于所述空腔120的直径,所述两个固定件300作为处于第一区域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
所述脱模机100还包括:保护层(图中未示出),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空腔120内壁及所述抵设面。
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空腔120内壁及所述抵设面,能够起到缓冲模具与空腔120内壁及所述抵设面间的作用力,防止模具与空腔120内壁或所述抵设面磕碰造成模具损伤。
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的材料为橡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的材料还可以为聚氯乙烯或聚四氟乙烯。
参考图2,所述脱模机100还包括:轴承150,所述翻转支架140通过所述轴承150支撑转动轴130;所述轴承150的形状呈中空圆环状,所述轴承150具有内周面(图中未示出)与外周面(图中未示出),所述外周面固定设置于翻转支架140上,所述转动轴130固定设置于所述内周面上,所述电机轴带动所述内周面绕所述轴承150的圆心旋转以带动所述转动轴130转动。
所述转动轴130包括第一转动轴131和第二转动轴132,所述第一转动轴131与第二转动轴132通过法兰盘160固定连接。所述法兰盘160包括第一法兰盘161和第二法兰盘162,所述第一法兰盘161固定套设于第一转动轴131外周面上,所述第二法兰盘162固定套设于第二转动轴132外周面上,所述第一法兰盘161与第二法兰盘162间采用螺钉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轴131一端固定设置于壳体110外壁上,所述第一法兰盘161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轴131另一端。所述第二转动轴132一端固定设置于轴承150的内周面上,所述第二法兰盘162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轴132另一端。
通过旋出所述螺钉可方便的使第一法兰盘161与第二法兰盘162相脱离,从而能够将壳体110从翻转支架140上拆卸下来,操作简单。
所述脱模机100还包括:传动部400,用于降低电机轴转速。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部400包括第一齿轮(图中未示出)、第二齿轮(图中未示出)及传动轴410,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外径小于第二齿轮外径,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电机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传动轴410上,所述传动轴410与设置于壳体110两侧的其中一个转动轴130共同固定设置于所述轴承150的内周面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轴410直径大于电机轴直径。由于所述传动轴410直径大于电机轴直径,且电机轴与传动轴410间利用齿轮进行传动,因而相较于使得所述电机轴直接带动转动轴130旋转,在转动轴130与电机轴间加入所述传动部400,有助于降低电机轴的承载力,从而使加在电机轴上的力处于电机轴的可承受范围内,有利用延长电机200的使用寿命。
所述脱模机100还包括:变频器500,所述变频器500与电机200相连接,用于调节电机轴的转速。
所述变频器500通过改变通入电机200的交流电频率以调节电机轴的转速,由于利用所述电机轴转动以带动所述转动轴130旋转,因而可通过所述变频器500调节电机轴的转速以调节转动轴130的转速,从而调节所述壳体110相对于所述翻转支架140的翻转速度。
所述脱模机100还包括:控制装置600,所述控制装置600连接电机200及变频器500,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轴的转速以及转动方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600形状呈长方体状,所述控制装置600一侧具有内腔601,所述电机200、传动部400及变频器500均固定设置于内腔601内壁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600包括转速调节器610以及方向调节器620,其中,所述转速调节器610连接电机200及变频器500,所述转速调节器610通过调节变频器500以控制电机轴的转速,所述方向调节器620连接电机200,所述方向调节器620控制所述电机轴转动方向。
所述脱模机100还包括:连接所述电机200的开关630,用于控制所述电机200的启动与关闭。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630包括开启按钮631和关闭按钮632,分别用于控制所述电机200的启动与关闭。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630设置于所述控制装置600上。在壳体110相对于所述翻转支架140的翻转至一定角度时,通过所述开关630控制所述电机200关闭,可使壳体110停止翻转,使得壳体110与翻转支架140相对位置固定,有助于确定金属铸锭从模具内滑出后的掉落位置,可在金属铸锭的预定掉落位置放置保护垫,以防止金属铸锭受到磕碰。
所述壳体110侧壁具有观察口180,所述观察口180连通空腔120及壳体110外。
本实施例中,所述观察口180的形成呈长条状。所述观察口180的数量为四个。
一方面,在利用行车将模具放入空腔120内过程中,所述观察口180可用于观察模具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另一方面,在利用固定件300将模具抵设于空腔120内壁过程中,可用于观察模具是否与空腔120内壁贴紧。
所述脱模机100还包括:底座700,所述翻转支架140及所述控制装置600放置于所述底座700上。
综上,所述电机轴转动以带动所述转动轴130转动,以使所述壳体110相对于所述翻转支架140翻转,从而使位于空腔120内的模具翻转,在一定翻转位置,位于模具内的金属铸锭依据自身重力效应滑出模具,完成脱模操作。一方面,所述脱模机100取代人工进行脱模作业,使得操作人员无需与模具及金属铸锭相接触,有助于提高脱模操作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所述脱模机100能够减少脱模作业所需操作人员数量,且脱模作业耗时短,从而可提高脱模效率。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脱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围成空腔,所述空腔适于放置模具,所述壳体顶部表面具有开口;
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固定设置于壳体两侧;
翻转支架,位于壳体两侧,用于支撑转动轴以悬挂所述壳体;
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转动以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以使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翻转支架翻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频器,所述变频器与电机相连接,用于调节电机轴的转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电机及变频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轴的转速以及转动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转速调节器以及方向调节器,其中,所述转速调节器连接电机及变频器,所述转速调节器通过调节变频器以控制电机轴的转速,所述方向调节器连接电机,所述方向调节器控制所述电机轴转动方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电机的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启动与关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具有贯穿所述壳体侧壁的螺纹孔,所述脱模机还包括:固定件,用于固定模具,所述固定件包括杆状部和抵设部,所述抵设部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杆状部一端贯穿所述螺纹孔并与抵设部固定连接,所述杆状部外周面具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模机,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壳体高度方向的剖面上,所述空腔内壁形状为圆形;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固定件包括位于壳体同一高度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的距离小于所述空腔的直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壁包括第一区域和位于第一区域底部的第二区域,沿壳体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区域长度与第二区域长度相等;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类固定件和第二类固定件,所述第一类固定件处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二类固定件处于所述第二区域内。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杆状部另一端的手轮,所述手轮套设于所述杆状部上。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设部具有垂直于杆状部延伸方向的抵设面;所述脱模机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空腔内壁及所述抵设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脱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材料为橡胶、聚氯乙烯或聚四氟乙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所述翻转支架通过所述轴承支撑转动轴;所述轴承的形状呈中空圆环状,所述轴承具有内周面与外周面,所述外周面固定设置于翻转支架上,所述转动轴固定设置于所述内周面上,所述电机轴带动所述内周面绕所述轴承的圆心旋转以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脱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部,用于降低电机轴转速。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脱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传动轴,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外径小于第二齿轮外径,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电机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与其中一个转动轴共同固定设置于所述内周面上。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具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连通空腔及壳体外。
CN201810568612.9A 2018-06-05 2018-06-05 脱模机 Pending CN1105606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68612.9A CN110560670A (zh) 2018-06-05 2018-06-05 脱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68612.9A CN110560670A (zh) 2018-06-05 2018-06-05 脱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60670A true CN110560670A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72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68612.9A Pending CN110560670A (zh) 2018-06-05 2018-06-05 脱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6067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8761A (ja) * 1996-10-18 1998-05-12 Sintokogio Ltd 箱形鋳枠の内容物排出装置
CN203994198U (zh) * 2014-08-18 2014-12-10 济南建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自动化构件翻转脱模机
CN204566359U (zh) * 2015-04-30 2015-08-19 王紫莹 翻转脱模装置
CN205237032U (zh) * 2015-12-21 2016-05-18 四川聚能核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升降翻转抓具
CN106623869A (zh) * 2017-01-18 2017-05-10 包头市拓又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稀土冶炼六轴机器人的智能浇模脱模设备及方法
CN107310947A (zh) * 2017-07-17 2017-11-03 南京市溧水区鑫龙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倾倒油漆的油漆桶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8761A (ja) * 1996-10-18 1998-05-12 Sintokogio Ltd 箱形鋳枠の内容物排出装置
CN203994198U (zh) * 2014-08-18 2014-12-10 济南建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自动化构件翻转脱模机
CN204566359U (zh) * 2015-04-30 2015-08-19 王紫莹 翻转脱模装置
CN205237032U (zh) * 2015-12-21 2016-05-18 四川聚能核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升降翻转抓具
CN106623869A (zh) * 2017-01-18 2017-05-10 包头市拓又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稀土冶炼六轴机器人的智能浇模脱模设备及方法
CN107310947A (zh) * 2017-07-17 2017-11-03 南京市溧水区鑫龙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倾倒油漆的油漆桶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95345B (zh) 一种阀体制造砂型铸造成型后落砂处理设备
CN210116069U (zh) 一种生产电熔锆刚玉砖用加工平台
CN213135024U (zh) 一种耐火材料制品浇注设备
CN110560670A (zh) 脱模机
CA2972571C (en) Melting pot, and float salv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lting pot
CN104416232B (zh) 轴承保持架自动化加工方法
CN206717020U (zh) 浇铸机及其进料管调节装置
CN108889933B (zh) 一种钢铁制造用浇注设备
CN210011126U (zh) 混凝土预制件浇筑模具
JP2001025861A (ja) 吊下式注湯装置
CN209906827U (zh) 一种高速钢精炼炉
CN214290728U (zh) 重力铸造自动化浇注产线
CN210877527U (zh) 一种高效汽车离合器压盘浇铸成型流水线
US4134445A (en) Centrifugal casting apparatus
CN205798413U (zh) 一种应用于铁球生产的浇注系统
CN210045971U (zh) 一种义齿离心铸造机
CN218043612U (zh) 巧克力快拆式模具
KR101051096B1 (ko) 원심 주조 자동화 시스템
CN214980999U (zh) 一种高效安全的多尺寸模具钳起装置
CN218310762U (zh) 一种调节式压铸模具用夹紧装置
CN216858072U (zh) 一种精致建造钢筋截断设备
CN115677186B (zh) 一种浇注用升降平台
CN215356150U (zh) 一种电机铸件用浇注装置
CN216523045U (zh) 一种五金铸件边角料回收热熔装置
CN219818012U (zh) 一种铸造成型控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