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6712A - 放电装置、放电装置的设置构造、及放电装置的设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放电装置、放电装置的设置构造、及放电装置的设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6712A
CN110556712A CN201910145076.6A CN201910145076A CN110556712A CN 110556712 A CN110556712 A CN 110556712A CN 201910145076 A CN201910145076 A CN 201910145076A CN 110556712 A CN110556712 A CN 110556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discharge electrode
discharge device
air passag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50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56712B (zh
Inventor
永留诚一
漆崎正人
冈田充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556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6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56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67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01T19/04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having point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在位于比放电装置靠下风的位置抑制放电声音的音量的放电装置、放电装置的设置构造、以及放电装置。放电装置(100)包括:第一放电电极(1)以及支撑部(3)。第一放电电极(1)进行放电。支撑部(3)支撑第一放电电极(1)。支撑部(3)具有可安装于被设置构件(A)的安装面(3a)。第一放电电极(1)的前端侧部分(1b)相对于安装面(3a)延伸的方向的倾斜角度(θ1)为锐角,或者第一放电电极(1)的前端部(1a)相对于安装面(3a)的倾斜角度(θ4)为锐角。

Description

放电装置、放电装置的设置构造、及放电装置的设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电装置、放电装置的设置构造、及放电装置的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通过放电而释放离子的装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负离子产生装置包括:相对放电电极、以及放电针电极。相对放电电极产生负离子风。放电针电极产生负离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5-3026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负离子产生装置,放电针电极的前端朝向负离子风的下风方向配置。因此,从放电针电极输出的放电声音向负离子风的下风方向送出。其结果,在位于比负离子产生装置靠下风的位置,有放电声音的音量增大的隐患。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在位于比放电装置靠下风的位置抑制放电声音的音量的放电装置、放电装置的设置构造、及放电装置的设置方法。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放电装置在从外部送入的风的气流中放电。放电装置包括:放电电极、以及支撑部。放电电极进行放电。支撑部支撑所述放电电极。所述支撑部具有:可安装于被设置构件的安装面。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侧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面延伸的方向的倾斜角度为锐角,或者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部相对于所述安装面的倾斜角度为锐角。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放电装置的设置构造中,放电装置设置于风路部的内部。所述放电装置具有放电电极。放电电极进行放电。所述风路部的内部具有:在从所述风路部的入口部向所述风路部的出口部的风路方向延伸的形状。在所述风路部的内部,可使风向所述出口部流动。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侧部分向所述风路方向的入口部侧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放电装置的设置方法为在风路部的内部设置放电装置的方法。所述放电装置具有放电电极。放电电极进行放电。所述风路部的内部具有:在从所述风路部的入口部向所述风路部的出口部的风路方向延伸的形状。在所述风路部的内部,可使风向所述出口部流动。所述放电装置以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侧部分向所述风路方向的入口部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风路部的内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在位于比放电装置靠下风的位置抑制放电声音的音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的(a)是放电装置的一部分的平面图,(b)是放电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离子产生元件的电路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第一放电电极的形状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的侧视图。
图7的(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的侧视图,(b)是第一放电电极的前端部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放电装置的设置构造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放电装置的设置结构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图中,对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不重复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到图2的(b)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电装置100进行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0的侧面。图2的(a)是放电装置100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2的(b)是放电装置100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如图1到图2的(b)所示,放电装置100在以从放电装置100的外部通过放电装置100的方式送入的风的气流中放电。
又,放电装置100通过放电,在以从放电装置100的外部通过放电装置100的方式送入的风的气流中释放离子。第一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0利用以从放电装置100的外部通过放电装置100的方式送入的风的流动,将离子送出至期望的位置。也就是说,放电装置100本身不生成用于将离子送出至期望的位置的风。其结果,放电装置100不需包括如风扇的送风装置,因此可简单地构成放电装置100。离子表示正离子以及负离子中的至少一个。
放电装置100包括:第一放电电极1、第二放电电极2、支撑部3、离子产生元件4、以及操作部6。
各第一放电电极1以及第二放电电极2是针状的电极。各第一放电电极1以及第二放电电极2例如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第一放电电极1通过放电释放正离子。第二放电电极2通过放电释放负离子。各第一放电电极1以及第二放电电极2从支撑部3突出。
第一放电电极1具有前端部1a。前端部1a是第一放电电极1中向支撑部3的外部突出的一侧的端部。前端部1a具有前端朝向第一放电电极1的轴心逐渐变细的形状。第一放电电极1通过从前端部1a放电而从前端部1a释放正离子。此外,第一放电电极1放电时,从第一放电电极1的前端部1a放出杂音、即第一放电声音。
第二放电电极2具有前端部2a。前端部2a是第二放电电极2中向支撑部3的外部突出的一侧的端部。第二放电电极2通过从前端部2a放电而从前端部2a释放负离子。此外,第二放电电极2放电时,从第二放电电极2的前端部2a放出杂音、即第二放电声音。
各第一放电电极1以及第二放电电极2为本发明的放电电极的一个示例。
支撑部3支撑第一放电电极1以及第二放电电极2。
支撑部3具有:壳体31以及夹设构件32。
壳体31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形成。在壳体31安装各第一放电电极1以及第二放电电极2。
夹设构件32例如由树脂形成。夹设构件32夹设于壳体31与被设置构件A之间。夹设构件32安装于壳体31。夹设构件32使壳体31相对于被设置构件A倾斜并支撑壳体31。
支撑部3具有安装面3a。安装面3a表示夹设构件32中可安装于被设置构件A的面。在安装面3a安装于被设置构件A的状态下,使用放电装置100。在安装面3a安装于被设置构件A的状态下,安装面3a大致平行地与被设置构件A的被安装面A1对置。被安装面A1表示被设置构件A中安装安装面3a的面。
第一实施方式中夹设构件32的底部构成安装面3a。
离子产生元件4从各第一放电电极1以及第二放电电极2使离子释放。离子产生元件4收容于壳体31。在离子产生元件4各第一放电电极1以及第二放电电极2连接。
在离子产生元件4连接电源线(未图示)。在离子产生元件4经由电源线供给外部电力。其结果,离子产生元件4动作。
操作部6受理对放电装置100的指示。操作者操作操作部6而进行例如放电装置100的启动、来自各第一放电电极1以及第二放电电极2的离子的释放量的调整、以及放电装置100的停止。
接着,参照图3对离子产生元件4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离子产生元件4的电路构成的图。
如图3所示,离子产生元件4具有:第一焊盘41、电容器42、升压变压器43、晶体管44、第一二极管45a、第二二极管45b、第一感应电极46a、以及第二感应电极46b。离子产生元件4设置于电路基板。
电容器42基于经由第一焊盘41而供给的驱动电压暂时进行充电。并且,电容器42将驱动电压供给到升压变压器43。
升压变压器43包含初级线圈43a以及次级线圈43b。升压变压器43对从电容器42供给的驱动电压进行升压。并且,升压变压器43将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放电电极1以及第二放电电极2。
晶体管44控制升压变压器43。晶体管44例如包含被封装的MOS晶体管。
第一二极管45a对电流进行整流。第一二极管45a的阳极与升压变压器43的次级线圈43b连接。第一二极管45a的阴极与第一放电电极1连接。
第二二极管45b对电流进行整流。第二二极管45b的阳极与第二放电电极2连接。第二二极管45b的阴极与升压变压器43的次级线圈43b连接。
第一感应电极46a配置于第一放电电极1的附近。第一感应电极46a以在第一放电电极1产生放电的方式进行感应。第二感应电极46b配置于第二放电电极2的附近。第二感应电极46b以在第二放电电极2产生放电的方式进行感应。
电容器42反复进行充放电,并且,通过与电容器42的充放电同步地切换晶体管44的开/关动作,在升压变压器43的初级线圈43a产生脉冲电压。其结果,在升压变压器43的次级线圈43b交替地产生正的高压脉冲以及负的高压脉冲。
在次级线圈43b产生的正的高压脉冲经由第一二极管45a施加到第一放电电极1。在次级线圈43b产生的负的高压脉冲经由第二二极管45b施加到第二放电电极2。从而,在第一放电电极1的前端部1a(参照图1以及图2的(b))产生电晕放电。其结果,从第一放电电极1的前端部1a释放正离子。又,在第二放电电极2的前端部2a(参照图2的(b))产生电晕放电。其结果,从第二放电电极2的前端部2a释放负离子。
通过电晕放电产生的正离子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并且,与水分结合了的正离子包含H+(H2O),电荷形成正的簇离子。又,通过电晕放电产生的负离子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并且,负离子包含O2-(H2O),电荷形成负的簇离子。此外,通过变更施加于各第一放电电极1以及第二放电电极2的电压以及脉冲周期,调整从各第一放电电极1以及第二放电电极2产生的离子的量。换言之,离子的量表示离子的浓度。
参照图4对第一放电电极1的形状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第一放电电极1的形状的侧视图。
第二放电电极2具有与第一放电电极1相同的形状。因此,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省略对第二放电电极2的说明。
图4表示假想线B。假想线B是相对于安装面3a平行的假想线。
如图4所示,第一放电电极1还具有前端侧部分1b。
前端侧部分1b是第一放电电极1中位于前端部1a侧的部分。前端侧部分1b相对于安装面3a延伸的方向的倾斜角度θ1为锐角。也就是说,倾斜角度θ1不成为0°以及90°的任意一个。前端侧部分1b的延伸方向详细表示前端侧部分1b向前端部1a延伸的方向。倾斜角度θ1是本发明的放电电极的前端侧部分相对于安装面延伸的方向的倾斜角度的一个示例。
倾斜角度θ1表示前端侧部分1b的延伸方向与安装面3a所构成的角度中角度小的角度。
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放电电极1具有直形状。因此,不仅前端侧部分1b,第一放电电极1整体相对于安装面3a以锐角倾斜。
如以上参照图4进行的说明,倾斜角度θ1为锐角。在此种情况下,第一放电电极1进行放电时,从第一放电电极1的前端部1a释放正离子。此外,第一放电电极1进行放电时,从第一放电电极1的前端部1a放出在第一规定方向C1具有指向性的第一放电声音。第一规定方向C1表示沿着前端侧部分1b的延伸方向并从前端部1a远离的方向。
又,图4中,在经由放电装置100与被设置构件A对置的位置配置有对置构件F。并且,从第一放电电极1的前端部1a放出的第一放电声音在对置构件F以及被设置构件A反射并传播。因此,例如在风向如图4所示的箭头D方向流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风向下游位置E送出正离子,并在下游位置E抑制第一放电声音的音量。下游位置E表示比放电装置100更位于下风的位置。
又,如图4所示,在将倾斜角度θ1设为锐角的情况下,倾斜角度θ1越大,越能够有效地向下游位置E供给正离子。又,在将倾斜角度θ1设为锐角的情况下,倾斜角度θ1越小,越能够有效地在下游位置E抑制第一放电声音的音量。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5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0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0的侧视图。
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点在于支撑部3不包括夹设构件32。以下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点。
如图5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中,安装面3a位于壳体31的底部。前端侧部分1b相对于安装面3a延伸的方向的倾斜角度θ1为锐角。通过以如上方式构成,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放电电极1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6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0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0的侧视图。
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差异点在于第一放电电极1弯曲。以下主要说明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差异点。
如图6所示,第一放电电极1除了前端部1a以及前端侧部分1b还具有中途部1c以及基端侧部分1d。中途部1c表示第一放电电极1中位于前端部1a与支撑部3之间的部分。基端侧部分1d表示第一放电电极1中比中途部1c更位于支撑部3侧的部分。
基端侧部分1d相对于安装面3a延伸的方向的倾斜角度θ2为大致直角。
第一放电电极1在中途部1c弯曲。前端侧部分1b位于第一放电电极1中比中途部1c靠前端部1a侧。通过以如上方式构成,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放电电极1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7的(a)以及图7的(b)对第四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0进行说明。图7的(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0的侧视图。图7的(b)是第一放电电极1的前端部1a的放大图。
第四实施方式中,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差异点在于第一放电电极1不弯曲。又,第四实施方式中,前端部1a的形状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第四实施方式中,前端部1a以相对于第一放电电极1的延伸方向从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倾斜的方式倾斜。第一端部表示前端部1a中垂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第二端部表示前端部1a中垂直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垂直方向表示相对于第一放电电极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以下主要说明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差异点。
如图7的(a)以及图7的(b)所示,第一放电电极1具有直形状。第一放电电极1相对于安装面3a延伸的方向的倾斜角度θ3为大致直角。
如图7的(b)所示,前端部1a相对于假想线B的倾斜角度θ4为锐角。倾斜角度θ4是本发明的放电电极的前端部相对于安装面的倾斜角度的一个示例。在此种情况下,第一放电电极1进行放电时,从第一放电电极1的前端部1a释放正离子。并且,第一放电电极1进行放电时,从第一放电电极1的前端部1a放出在第二规定方向C2具有指向性的第一放电声音。第二规定方向C2表示相对于安装面3a以锐角倾斜并从前端部1a远离的方向。通过以如上方式构成,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放电电极1(参照图4)相同的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对放电装置100的设置构造X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放电装置100的设置构造X的侧视图。
第五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0(参照图1)的设置构造X进行说明。此外,在放电装置100的设置构造X中,设置放电装置100的位置例如是通过室内的管道的内部或设置于空气净化器的壳体内的排出风路。排出风路是从空气净化器的壳体内向空气净化器的外部排出的空气流动的风路。第五实施方式中,对放电装置100设置于管道内部时的放电装置100的设置构造X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放电装置100设置于风路部50。风路部5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被设置构件A(参照图4)的一个示例。
风路部50是管状的构件。风路部50例如是空调用的管道。风路部50具有:内部51、入口部52、出口部53、以及内面54。
风路部50的内部51是以风路部50的内面54包围的空间。各入口部52以及出口部53是形成于风路部50的开口。各入口部52以及出口部53与风路部50的内部51以及风路部50的外部连通。
风路部50的内部51具有向风路方向G延伸的形状。风路方向G表示在风路部50的内部51中从入口部52朝向出口部53的方向。第五实施方式中,风路方向G相对于安装面3a大致平行。
风路方向G包含出口部侧G1以及入口部侧G2。出口部侧G1表示风路方向G中朝向出口部53的方向侧。入口部侧G2表示风路方向G中朝向入口部52的方向侧。
送风部60设置于入口部52。送风部60例如包含送风风扇。出口部53例如形成于室内70的墙面71。室内70经由出口部53与风路部50的内部51连通。
送风部60经由入口部52向风路部50的内部51供给风。供给到风路部50的内部51的风向出口部53流动。向出口部53流动的风经由出口部53流入到室内70。此外,室内7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下游位置E(参照图4)的一个示例。又,风路部50是本发明的管道的一个示例。又,室内70是本发明的规定空间的一个示例。
支撑部3的安装面3a安装于风路部50的内面54。在安装面3a安装于内面54的状态下,安装面3a与内面54大致平行地对置。
通过在内面54安装安装面3a,在风路部50设置放电装置100。
第一放电电极1的前端侧部分1b向风路方向G的入口部侧G2突出。因此,能够以风向室内70送出正离子并在室内70中抑制第一放电声音的音量。此外,换言之,前端侧部分1b向风路方向G的入口部侧G2突出表示前端侧部分1b相对于风路方向G延伸的方向的倾斜角度θ5为钝角。
如以上参照图8进行的说明,放电装置100设置于用以向室内70送风的风路部50的内部51。因此,通过以倾斜角度θ5成为钝角的方式在风路部50的内部51设置放电装置100,能够以风向室内70送出正离子并在室内70中抑制第一放电声音的音量。
本申请的发明人以如图8所示的设置构造X设置放电装置100并进行了实验。发明人在从出口部53向室内70侧远离50cm且从出口部53向下方向远离50cm的位置测量了来自放电装置100的放电声音。倾斜角度θ1为90°时,放电声音为25.7db。相对于此,倾斜角度θ1为80°时,放电声音为23.3db。其结果,通过如设置构造X将倾斜角度θ1设为锐角得到了放电声音降低的实验结果。
此外,风路方向G中,可以以第一放电电极1的前端部1a不与支撑部3重叠的方式设置放电装置100。也就是说,在比支撑部3的上端部3b靠图8的纸面上方配置前端部1a。因此,正离子被在风路方向G流动的风送出时,能够通过正离子与支撑部3接触而抑制正离子消失。此外,通过使第一放电声音在内面54反射并送到入口部52侧,能够在室内70中抑制第一放电声音的音量。
又,放电装置100的设置构造X中,可以替代第一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0(参照图1)而将第二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0(参照图5)、第三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0(参照图6)、以及第四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0(参照图7)中的任意一个设置于风路部50。
以上,参照附图(图1~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在各种形态中实施(例如(1)~(5))。又,可通过适当组合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而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删除几个构成要素。为便于理解,在附图主体示意性地示出了各自的构成要素,为方便制图,有未图示的各构成要素的个数等与实际不同的情况。又,并未特别限定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构成要素,其为一个示例,可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1)第一实施方式到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放电电极1可以具有包含多个放电电极的刷状形状。在此种情况下,第一实施方式到第三实施方式中,多个放电电极的各前端侧部分的倾斜角度θ1成为锐角(参照图4、图5以及图6)。又,在此种情况下,第四实施方式中,多个放电电极的各前端部的倾斜角度θ4成为锐角(参照图7的(b))。
(2)第一实施方式到第五实施方式中,放电装置100释放正离子以及负离子。但,放电装置100只要释放正离子以及负离子中的至少一个即可。也就是说,放电装置100只要包括第一放电电极1以及第二放电电极2中的至少一个即可。此外,本发明中,从放电电极释放的物质并不限定为离子。
(3)参照图9对放电装置100的设置构造X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放电装置100的设置构造X的变形例的图。
图8中,支撑部3具有壳体31以及夹设构件32。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如图9所示,支撑部31可以不具有夹设构件32而仅由壳体31构成。如图9所示,第一放电电极1具有直形状。第一放电电极1相对于安装面3a延伸的方向的倾斜角度θ3(参照图7)为大致直角。当放电装置100设置于风路部50时,支撑部3以倾斜角度θ5成为钝角的方式安装于风路部50。第四实施方式中,倾斜角度θ5通过安装面3a经由模具H安装于风路部50而成为钝角。
(4)支撑部3可以包括变更机构。变更机构变更壳体31相对于风路部50的倾斜角度θ6(参照图9)。其结果,能够使第一放电电极1倾斜为期望的角度。
(5)可以将第一实施方式到第四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0设置于如空气净化器的空气调节机。具体而言,在空气调节机中产生以及排出离子的管道设置第一实施方式到第四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0。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放电装置、放电装置的设置构造、及放电装置的设置方法的领域。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放电电极(放电电极)
1a:前端部
1b:前端侧部分
2:第二放电电极(放电电极)
3:支撑部
3a:安装面
50:风路部
51:内部
52:入口部
53:出口部
100:放电装置
A:被设置构件
G:风路方向
G1:出口部侧
G2:入口部侧
θ1:第一倾斜角度(倾斜角度)
θ4:第四倾斜角度(前端部的倾斜角度)

Claims (7)

1.一种放电装置,其在从外部送入的风的气流中放电,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装置包括:
进行放电的放电电极;以及
支撑所述放电电极的支撑部,
所述支撑部具有:可安装于被设置构件的安装面,
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侧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面延伸的方向的倾斜角度为锐角,或者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部相对于所述安装面的倾斜角度为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设置于用于向规定空间内送风的管道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电极具有直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电极具有弯曲的形状。
5.一种放电装置的设置构造,所述放电装置设置于风路部的内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装置具有:进行放电的放电电极,
所述风路部的内部具有:在从所述风路部的入口部向所述风路部的出口部的风路方向延伸的形状,
在所述风路部的内部,可使风向所述出口部流动,
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侧部分向所述风路方向的入口部侧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电装置的设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装置还具有支撑所述放电电极的支撑部,
所述风路方向中,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部不与所述支撑部重叠。
7.一种放电装置的设置方法,其在风路部的内部设置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装置具有:进行放电的放电电极,
所述风路部的内部具有:在从所述风路部的入口部向所述风路部的出口部的风路方向延伸的形状,
在所述风路部的内部,可使风向所述出口部流动,
所述放电装置以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侧部分向所述风路方向的入口部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风路部的内部。
CN201910145076.6A 2018-05-31 2019-02-27 放电装置、放电装置的设置构造、及放电装置的设置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567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4788A JP2019212380A (ja) 2018-05-31 2018-05-31 放電装置、放電装置の設置構造、及び放電装置の設置方法
JP2018-104788 2018-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6712A true CN110556712A (zh) 2019-12-10
CN110556712B CN110556712B (zh) 2021-12-07

Family

ID=68736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507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56712B (zh) 2018-05-31 2019-02-27 放电装置、放电装置的设置构造、及放电装置的设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212380A (zh)
CN (1) CN110556712B (zh)
TW (1) TWI7932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0240A1 (ja) * 2020-05-13 2021-11-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放電装置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41979Y (zh) * 2002-04-03 2003-03-26 冯安文 多荷离子发生器
CN101213888A (zh) * 2005-07-28 2008-07-02 修谷鲁电子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手提式离子发生器
CN101385209A (zh) * 2006-04-18 2009-03-11 禅才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将离子化空气笔直向前传送的离子吹送器
JP2016091714A (ja) * 2014-10-31 2016-05-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21424A (ja) * 2012-12-21 2014-07-03 Panasonic Corp 放電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清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41979Y (zh) * 2002-04-03 2003-03-26 冯安文 多荷离子发生器
CN101213888A (zh) * 2005-07-28 2008-07-02 修谷鲁电子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手提式离子发生器
CN101385209A (zh) * 2006-04-18 2009-03-11 禅才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将离子化空气笔直向前传送的离子吹送器
JP2016091714A (ja) * 2014-10-31 2016-05-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212380A (ja) 2019-12-12
TWI793271B (zh) 2023-02-21
CN110556712B (zh) 2021-12-07
TW202005216A (zh) 2020-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8087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генерации ионов и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прибор
KR101055040B1 (ko) 이온 발생 장치 및 전기 기기
CN110506373B (zh) 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KR100813032B1 (ko) 직진형 송풍 방식의 이온 블로어
US7517505B2 (en) Electro-kinetic air transporter and conditioner devices with 3/2 configuration having driver electrodes
US20060018811A1 (en) Air conditioner device with removable driver electrodes
CN110574248B (zh) 放电装置及电气设备
JP3936181B2 (ja) エミッタ・アセンブリおよび該エミッタ・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たイオン送風機
JP4489090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電気機器
US20070236856A1 (en) Ion Genera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mount of Ozone Generated in the Same
EP1279439A2 (en) Electric dust collector, method of collecting dust and blower using the same
US11786922B2 (en) Voltage application device and discharge device
JP2007305417A (ja) イオン発生素子、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CN110556712B (zh) 放电装置、放电装置的设置构造、及放电装置的设置方法
CN111318374A (zh) 碳纤维起电装置及具有碳纤维起电装置的电器
JP4203315B2 (ja) マイナスイオン発生装置付給気グリル
JP3997687B2 (ja) マイナスイオン発生装置の電極構造
WO2014058027A1 (ja) イオン発生素子およびイオン発生装置
US20210268524A1 (en) Voltage application device and discharge device
JP2002324651A (ja) マイナスイオン発生装置
EP2020189A1 (en) Hot air blower
CN115943734A (zh) 可安装放电装置的设备
JP2007305418A (ja) イオン発生素子、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CN211619701U (zh) 电梯及其轿厢内的空气净化器
JP5273733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